金山东林寺散文

2024-05-20

金山东林寺散文(通用3篇)

篇1:金山东林寺散文

各位游客大家好,欢迎来到东林寺。东林寺全国闻名,是全国唯一拥有三项吉尼斯世界记录的寺庙,一项是高34米的最高室内观音像;另一项是高20.08米、宽10.295米的中国佛教第一铜门;最后一项是高5.408米的景泰蓝佛像——善财童子。我先向大家简单介绍一下东林寺的历史。

东林寺概况

东林寺始建于元朝至大元年,也就是公元13,原名观音堂,供奉观世音菩萨。元延佑年间(公元13前),当时的东林寺主持元智禅师到首都大都,向皇帝进献观世音菩萨铜像,这时正值北京大旱,元仁宗皇帝下旨元智禅师设坛求雨,果然灵验,普降甘霖,于是皇帝赐元智禅师为“佛日普照大德禅师”,并赐金澜袈裟,同时赐东林寺匾额为“东林禅寺”。据文献记载,历史上东林禅寺规模宏大,佛像众多,香火旺盛。每年农历八月初一是东林禅寺的“香市”,除各方香客外,寺内货卖杂物,列肆而居,四方男女,熙熙攘攘,寺庙内外人声鼎沸,佛殿几乎没有立足之处,这种热闹嘈杂的场面基本上要到农历九月才结束,这从一个侧面也反映了当时东林禅寺的名声之大。但经过历史上种.种磨难,到了20世纪初,东林寺仅遗存一座大殿,也就是我们待会儿会看到的圆通宝殿,这座大殿保存了典型的江南特色,整座建筑雄伟庄严,是上海南部地区现存的最大的单体佛教殿堂,但是不能满足佛教信徒宗教生活的需要。为落实党的宗教政策,满足佛教信徒宗教生活的需要,同时为保存古迹,弘扬中华民族文化,经政府批准,无偿划拨原金山县政府大院作为东林禅寺扩建用地,开始对东林禅寺进行了高规格、高要求、高标准的建设,5月竣工,整个新扩建的东林寺是由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王志远教授设计的。

如今,坐落在我们面前的就是修葺一新的东林寺,放眼望去,现在的东林寺是一座耀眼的山体奇观——佛是一座山、山卧一尊佛。山即是佛,佛即是山,山佛一体,佛山一气。整座山体高达57米,远远望去,就像一尊头带宝冠,呈卧立态,巨臂横空,手向东方的大佛。

伽蓝殿

各位嘉宾:佛寺大殿的东配殿一般是伽蓝殿,东林寺符合这一建制。伽蓝殿正中供奉守护神关羽。我们都知道,关羽是三国时蜀汉五虎上将之首,与刘备,张飞“桃园三结义”。关羽历代被尊为“关圣帝君”、“左玉皇”“武圣人”。其地位之显赫,真可谓神乎其神。可就是这位忠义通武名将,却大意失荆州,败走麦城,被吕蒙斩首。他死后,阴魂不散,向湖北当阳玉泉寺普净法师大叫:“还我头来!还我头来!”普净点化地:“你过五关斩六将,杀了多少人头?这些兵将的头,又向谁去要还?”关羽听后,顿然觉悟,皈依佛门,成了佛寺的守护神。关羽在伽蓝殿一般有左胁待关平,右胁侍周仓。

圆通宝殿

在佛教中有25位圆通,因为观世音菩萨位列第一,所以观世音菩萨又称圆通大士,这座大殿就称圆通宝殿。由于观世音菩萨能大慈大悲救苦救难,他在信徒心目中的化身也特别多,比如,天台宗和密宗都有“六观音”、“七观音”的说法,佛经中还说观世音有32 个化身,连正身有33身。本来观世音菩萨作为阿弥陀佛的第一助手,其主要职责是协助阿弥陀佛接应众生度往净土极乐世界彼岸。但是,由于人世间众生最迫切需要解决的是生存温饱、消灾避难、化险为夷等具体问题。信徒们将各种各样的琐事、燃眉之急的难事,都求助于大慈大悲的观世音菩萨,观世音菩萨的种.种化身,也就出现了。走进全铜制作的金殿,它是圆通宝殿的殿中殿,金碧辉煌,佛光普照。殿中供奉着一尊由新疆和田玉雕成的灵雨观音,端详地半跏趺坐在须弥山上,左脚放下,右脚跷起半跏趺坐,自在飘逸,是美好、善良、圣洁、宽容大度的象征。关于灵雨观音有这样一个传说:早在1317年前后(元代),由西林寺主持元智禅师到大都(今北京城),进献观音菩萨铜像。这时正值北京大旱,皇帝下旨,命元智禅师设坛求雨。传说观世音菩萨在元大都化身乞丐妇乞讨数日,竟无人施舍,菩萨叹息说:“水灾旱灾虽是天灾,实际上是人自己作的孽,这里百姓,不尊天敬地,不归化佛祖;我一个穷老婆子,几天乞讨,竟化不到半粒米饭,足见大都之人,全无向善之心,难免咎由自取,理应遭受此灾祸。”有一位老人,听到菩萨这一番话,认定这乞妇是菩萨化身,老人马上上前施礼,说:“你一定是菩萨,以您的话,当今的灾难,是我们没有积善而引起,如果从今大家改过,这旱灾能不能解除?”菩萨道:“天心最是仁慈,只要肯诚心悔罪,人心向善,这旱灾还是可以解救的。”老人想:女菩萨惟有观世音。就倒身下拜,说:“多承观世音菩萨指点。伏愿菩萨大发慈悲,广施法力,普降甘霖。”这老人一面发动全城有善心的人,组织三天烧粥救济受灾百姓;一面四处宣传:菩萨已定三日之后午时三刻,显示宝相,普降甘霖。三天后清晨,农停耕,妇停织,商停市,全城百姓,焚香点烛,男女老幼,个个抬头仰脖,午时三刻时分,只见太室山顶悠悠升起一片白云,愈延愈广,白云中间,山头之上,只见观世音菩萨金身,右手拿杨柳枝,蘸着左手羊脂白玉瓶中的甘露,向东南西北禾田处洒去。足足半个时辰,大雨如注。旱灾解除。仁宗皇帝大喜,赐元智禅师为“佛日普照大德禅师”,并赐金澜袈裟,同时奉赦赐额为“东林禅寺”。老百姓敬称所见观世音菩萨为“灵雨观音”。我们今天在这里瞻仰的菩萨就是元代老百姓敬称的灵雨观世音菩萨。大家请看,清秀的玉观音菩萨脸上双目凝视,眉毛象一轮新月,两耳垂肩,面容慈祥,神情飘渺,体现了菩萨宽广的胸怀和仁慈的心肠。我们经常听到这样的问题:“观世音菩萨到底是男的还是女的?”根据佛经记载,善财童子53参,其27参到了普陀山,“见岩谷林中金刚石上,有勇猛丈夫观自在,与诸大菩萨围绕说法”,说明观世音菩萨是个男身。在中国南北朝时,佛教开始兴盛,女信徒随之剧增,而在极乐世界中居然没有一位完全女性形象的大菩萨,未免令他们失望。观世音菩萨不是有32种化身吗?何不就让观世音菩萨以女性面貌出现呢?于是菩萨中唯一女身的观世音,也就适逢其时应运而生了。何况还有向“送子观音”祈求子嗣的。从那时起,观世音就以女菩萨的固定面目出现,我们东林寺里的观世音菩萨全部是女像。这尊菩萨由重2.96吨玉块,经过雕琢,现为重1.8吨,高1.8米的佛教艺术瑰宝。整个大殿香烟缭绕,安静谥祥。在这里大家是否感到尘世风俗荡涤一清,一种脱俗的感觉。这尊玉佛也是东林寺的镇寺之宝。观世音菩萨大慈大悲、救苦救难,只须颂念观世音名号,他就能慈航普渡。所以我们称他为大悲菩萨,其显灵说法道场,传说在浙江普陀山。

篇2:金山东林寺散文

东林寺迄今已有700多年的历史,如今东林寺是一座耀眼的山体奇观,在平地高筑佛丘,突兀而起,巍然而立,山是一尊佛,佛是一座山,山即是佛,佛即是山,山佛一体,佛山一气。这座山高59米,相当于我们19层住房的高度。山体象佛主身形,头戴五佛冠,身披袈裟,巨臂横空,手指东方,在阳光照耀下,佛韵、灵光喷薄而出。

山的内部,九层建筑,四到八层为僧堂。上山顶瞻仰佛像,我们可以乘电梯,也可以走楼梯。佛山最高处,是毗卢帽,也称五佛冠。现在我们来到寺庙的顶部来参观五佛冠,整个佛头总高22米,紫铜打造。鼻子为观世音菩萨的莲花坐像,两条龙护着观世音菩萨,龙头正好是鼻孔部隆起的部位,龙身飘腾而上变为眉毛,两尊飞天当了佛祖的眼睛,莲花组成了双唇和嘴,左边耳朵是护持佛法、摧邪扶正韦驼菩萨,右边耳朵是放下屠刀立地成佛的关羽伽蓝。脸颊上可以瞻仰到观世音菩萨32应身和观音菩萨救苦众生的图雕。整个头部显示了佛、菩萨的大慈大悲,救苦救难的大无畏精神,整个头部的雕刻,惟妙惟肖,活灵活现,淋漓尽致,体现了铜雕大师的功力。

冠上有五方佛:中间毗卢遮那佛,东方不动佛,南方宝生佛,西方阿弥陀佛,北方不空成就佛(也可说北方释迦牟尼佛)。佛祖代表不同方位的佛,普渡众生;毗卢帽及佛祖头部用纯紫铜手工敲打而成。整个脸部的造形,绝对有特色:鼻子为观世音菩萨的莲花坐像,两条龙护持着观世音,龙头正好是鼻孔部隆起部位,龙身正飘腾而上变为眉毛;两尊飞天当了佛祖的眼睛,莲花组成了双唇和嘴;左边耳朵是护持佛法,摧邪扶正的韦驮菩萨、右边耳朵是放下屠刀立地成佛的关羽伽蓝;脸颊上可以瞻仰到观世音菩萨32应身,也可读到其应化事迹。整个头部显示了佛、菩萨的大慈大悲,救苦救难的大无畏精神,整个头部的雕刻,惟妙惟肖,活灵活现,淋漓尽致,体现了铜雕大师的绝对功力。

观音堂(东林寺大殿)

观音堂原是东林寺大殿,始建于元至大元年,后来改为东林禅寺。建筑坐北朝南,砖木结构,面阔5间带轩廊,进深6间,建筑面积351平方米。重檐息山式屋顶,通高15.2米。木柱和梁架粗大,外檐斗拱都是少见的一斗六升大斗拱。1987年11月17日有上海市人民政府公布为“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观音堂群像中,中心人物是赤着双脚,站在鳌鱼头上的观世音菩萨,她的右边侍立着龙女;她的左边侍立着善财童子,整个塑像叙述的是“五十三参”的故事,佛经中介绍,西方福城有位长者,有500个孩子,其中一个孩子出生的时候,家中涌出许多珍宝,所以相士给他取名叫“善财”。当时,文殊菩萨在福城东面讲经说法,善财童子经常去听。文殊见善财聪明好学,就指点他拜能者为师,博采众家所长。善财向南一路寻师,先后参拜了53位佛学造诣很深的被称为“善知识”的老师。善财第27参,到普陀山,诚恳地请观世音菩萨教授佛法,善财在观音处觉悟得道,并成为观世音菩萨的左协侍。这便是俗传“童子拜观音”的故事。因为善财是拜到观音时得道,所以在53位老师中突出了观世音菩萨。观世音菩萨站立在鳌鱼头上,高大端庄,又居于整个大殿中央,我们称她为海岛观音。海岛就是普陀山。可能你又会发问:观世音菩萨为什么脚踏鳌鱼呢?原来佛经中说“人生是苦,苦海无边”,观世音菩萨脚踏鳌鱼,是在茫茫苦海中巡游,救渡苦难众生。佛经中又说,天圆地方,茫茫大地是飘浮在大海之上的,幸亏鳌鱼托着大地,大地才没有下沉,但是鳌鱼假如翻腾转动,大地就天翻地覆了,观世音菩萨为了大地上的芸芸众生,脚踏着鳌鱼,不让他翻腾转动。右协侍龙女是海龙王的三公主,有一天她正变成一条大鱼,在海中游玩,恰好被一个渔夫撒网捕获,并拿到集市上去卖,龙女呼唤观世音菩萨,菩萨变成一位村姑,买鱼放生,为了感谢菩萨的救命之恩,龙女归依了观世音菩萨,成了菩萨的右协侍。

船子公园

船子和尚原名德诚,拜四川澧州药山和尚为师,学成后,告别师傅和二位师兄,只身云游四方,心想访遍全国名山大川,找个适当去处,修身养性,普度众生。于是,船子从药山出发,渡洞庭、鄱阳、涉长江、钱塘,东行四五千里,一直到了朱泾,见此地芦苇萧萧,一水长流,风景清灵,才停歇下来。于是,他在三泖一带上下百里间的河流上,终日驾一叶扁舟,出没烟波芦苇之间,随缘度日,有人时拨棹渡客,无人时舞丝垂钓。时人不知道他的来历,便叫他船子和尚。船子和尚是中国诗僧的代表人物之一,迄今为止,国内尚无对诗僧的全面介绍,因此,把船子公园办成佛教诗文化的主体公园,将独树一帜,尽显风流。船子公园于1月奠基,205月竣工,园内建有香雪海佛艺广场、船子造像、新月湾、船子钓滩等,总占地约8122㎡。本公园在从西向东的各院中,生动地展示唐代了中叶以来直至明清历代诗僧的风采。

篇3:少林寺游记散文

4月21日傍晚,我们一行人从济南乘大巴出发,一路向西,目的地河南嵩山少林寺。翌日7点多钟,我们抵达登封城外。透过车窗,可见几座高山耸立云霄,不用问,那肯定是嵩山无疑了。

我们是从三皇寨景区开始爬嵩山(少室山)的。到达索道站已是响午,我们吃了午饭,准备下山去少林寺。一个小时后,我们抵达少林寺墓塔林。

墓塔林是少林寺高僧圆寂后的墓地,高高低低的墓塔足有几百座,森森然一大片,掩映在翠柏丛中。据说这是我国现存规模最大、数量最多的古塔林,它与宁夏青铜峡塔林、河南汝州风穴寺塔林、山东济南泰山北麓灵岩寺塔林并称四大塔林。少林寺墓塔造型各异,有四方形、六角形、柱形、锥形、瓶形等;有的是独石结构,有的是砖石混砌,但多数以青砖为主体修建的,极为精致,美观大方。塔的层级高低不一,最低为一级,最高为七级,多数为三五级的,而塔的高低大小是根据僧人生前的地位、功德大小,以及当时少林寺的经济状况而定的。从建筑学方面讲,这些墓塔集中体现了我国唐、宋以来历代不同时期的建筑风格,是一座古代建筑艺术的宏大博物馆,对于研究历代建筑艺术、文化、历史具有重要价值。至于为什么这些墓塔不能高过七层,据说这是囿于佛家七步莲花的说法。

墓塔林往东300多米就是少林寺了。少林寺坐落在五乳峰山脚下,坐北朝南,面朝少室山,中间有条小溪将少室山与五乳峰隔开,有“禅宗第一祖庭”之称。少林寺山门比较独特,门额上悬着一块金字牌匾,上面“少林寺”三个遒劲有力的大字乃康熙皇帝亲书。大门两侧两扇窗子呈圆形,像两只巨大的眼睛,颇为有趣。门前还有两只古老的石狮子,分别卧在一米高的石墩子上,左右拱卫,威风凛凛,镇守山门。

进入寺内,甬道两侧,古碑林立,这就是著名的少林寺碑林。少林寺碑林共有108通古碑,多集中于天王殿前面一带,是唐宋以来历代的原始碑刻,极其珍贵。碑林东侧是慈云堂旧址,现为少林寺碑廊。其中最为著名的一块古碑莫过于《皇唐嵩岳少林寺碑》,位于大雄宝殿前面东南侧,俗称“李世民碑”,刻立于唐玄宗开元十六年(728年)。正面碑文是李世民的告谕,表彰了少林寺武僧助唐平定王世充的战功。碑额“太宗文皇帝御书”七个大字系唐玄宗李隆基所书。我国历代石碑均是先撰额后作碑文,唯有此碑却是由唐太宗李世民撰文而由他的孙子唐玄宗李隆基撰额,比较特别。背面碑文刻记了十三棍僧救唐王的故事。这些古碑不仅记载着少林寺的兴衰历史,而且对于历代的政治、文化、历史、雕刻、书法艺术诸多方面,也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

天王殿前面有棵15的古银杏树,主干有三四个大人合抱一般粗,枝繁叶茂,非常引人注目。但若论年龄,全国各地比它古老的银杏树多了,它的特别之处在于主干中间部位布满了一些密密麻麻的小洞,深达几公分,比较玄妙。导游告诉我们说这是少林寺僧人练武时用指头戳的,天长日久留下的印记,可见少林功夫之深。少林寺和尚的武功早已蜚声中外,武术也成为少林寺的一张名片,至今人们只要一提起武术,首先想到的就是少林寺。我国民间亦有“中国功夫冠天下,天下武功出少林”之说。

从山门到最后面的千佛殿,少林寺大院中轴线上一共有7进建筑,却多数在1928年遭到军阀石友三纵火焚毁,成为一片断垣残壁。现在的主体建筑大雄宝殿、天王殿、钟鼓楼等皆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后重建的。位于第三进的大雄宝殿是少林寺的主殿,是僧众进行佛事活动的主要场所。大殿歇山重檐,碧瓦绿甍,雕梁画栋,气派非凡。殿内中间供奉释伽牟尼塑像,药师佛、阿弥陀佛塑像分列两边,靠墙壁还有数十尊罗汉塑像,皆惟妙惟肖,栩栩如生。大殿外巨大的香炉内香烟袅袅,信徒众多,十分热闹。

位于第六进的立雪亭,明明是一座殿堂,却起这么个名字,引起了我的好奇。原来立雪亭也叫达摩亭,位于方丈室后,面阔三间,内有木质神龛,供奉的是铜质达摩坐像,两侧分别是二祖慧可、三祖僧灿、四祖道信、五祖弘忍。神龛中悬一匾,上有“雪印心珠”四个大字乃乾隆皇帝御题。说起立雪亭,导游给我们讲了一个感天动地的故事:据佛教经典记载:达摩从印度来到少林寺后,有个叫神光的中国高僧知道达摩是个印度高僧便追随而来,诚心向达摩求教,却遭到达摩拒绝。但神光并不灰心。达摩到五乳峰石洞面壁坐禅,神光侍立其后,达摩回寺院料理佛事,神光也跟回寺院,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不离左右,精心照料。公元536年冬天的一个夜晚,达摩在达摩亭坐禅入定,神光依旧侍立在亭外。这时下起了大雪,大雪淹没了神光的双膝,神光仍双手合十,一动也不动。第二天早上达摩开定后,见神光仍然站在雪地里,就问他:“你站在雪地里干什么?”神光回答说:“求师傅传授真法。”达摩说:“要我传法给你,除非天隆红雪。”神光解意,抽出戒刀,毫不犹豫地砍去了自已的左臂,鲜血顿时溅洒一地,柒红了皑皑白雪。达摩见神光如此意志坚定,乃心动,遂把衣钵法器传给了他,并为其取名“慧可”。“衣钵真传”、“断臂求法”的故事即源于此。为纪念二祖慧可立雪断臂求得佛法,至今少林和尚着装袒露右肩臂,以及行单手礼的规矩也由此而来。

在最后面的是“西方圣人”殿,又称千佛殿、毗卢阁。大殿正中供奉毗卢佛,北、东、西三面墙上绘有“五百罗汉朝毗卢”的大型壁画。壁画高7.5米,长42米,面积达315平方米。壁画为宋代无名画家所绘,但据说画作艺术成就非常高,尤其珍贵。可能是出于保护文物的目的,景区禁止游客进入殿内,因而游客只能站在门口远观。本来壁画年代久远已经发黄褪色,再远观壁画便更加模糊,比较令人遗憾。殿内砖地上散布着一些浅坑,大大小小共有48个,据说这是少林和尚练武时留下的。清代朝廷曾禁止民间习武,少林寺僧人无奈之下便在大殿内偷练,久而久之,这些脚坑便愈陷愈深。由此可见,少林和尚武功盖世,看看这些脚坑,还有天王殿前古银杏树身上的小洞,我们或许会悟出一些道理来。遗憾的是我在少林寺内逛了半个多小时,也没看见一个和尚,见到的全是熙熙攘攘的游客。少林寺已经不像是一个寺庙,而成为了一个地地道道的`旅游景区。出山门时,我见山门西侧一个偏门口站着几个和尚,比较好奇,就走过去看看他们在干什么。走近一看,原来是卖门票的。大门东侧旅游局卖100元一张参观券,他们只卖30元,却不给票,不知道是什么原因。但从媒体上关于少林寺的传闻也略知一二,如今的少林寺已经不再是一块清净之地了,而且沾染了太多的铜臭,非常令人惋惜。

少林寺前面的小溪已经没了流水,仅有几处死水湾,且浑浊不清,显得比较荒凉。站在河畔眺望少室山,山呈东西走向,蜿蜒几公里,宛如一尊头西脚东仰躺着的巨大睡佛,惟妙惟肖,令人诧异。少林寺恰好坐落于睡佛身畔,难道古人选址少林寺时就已经发现了少室山是一尊睡佛?还是无意中的巧合呢?这给少林寺披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

我们离开少林寺,出景区的路上遇见一大队习武的少年,他们大的不过十五六岁,少的仅有七八岁,穿着统一的练武装,浩浩荡荡,足有几百人。我在心里叹道,少林功夫后继有人啊!靠近大门口有一个大操场,场边上竖立一块巨大的广告牌子,上面写有“塔沟武校”几个大字,分外醒目。少林寺附近武校众多,据说学子成千上万,可见少林武功的魅力。正门检票口旁边搭个台子,正在进行武术表演。台下站了黑压压的观众,显然大家都对少林武术颇感兴趣。我们看了几个节目觉得都不错,尤其是枪刺喉咙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由于时间关系,我们看了几个节目后便离去。

上一篇:市直机关干部作风建设状况调研报告下一篇:校本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