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坚定不移推进保险营销体制改革的思路和措施(征求意见稿)》与会计集中作业中心

2024-05-06

《关于坚定不移推进保险营销体制改革的思路和措施(征求意见稿)》与会计集中作业中心(精选8篇)

篇1:《关于坚定不移推进保险营销体制改革的思路和措施(征求意见稿)》与会计集中作业中心

关于坚定不移推进保险营销员管理体制改革的意见

保监发〔2012〕83号

各保监局,各保险公司,保险中介公司,中国保险行业协会,中国保险学会:

2010年保监会《关于改革完善保险营销员管理体制的意见》(保监发〔2010〕84号)颁布以来,监管政策正确引导,市场主体积极探索,全行业改革态度更坚决,思想更统一,方向更明确,措施更得力,改革成效初步显现。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各保险机构和行业组织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牢固树立改革的信心和决心,坚定不移、稳妥渐进地推进保险营销员管理体制改革。现就改革工作提出以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保险营销员管理体制改革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保险营销制度在保险业发展初期,对推动保险业快速增长起到了重要作用。随着社会进步、行业发展和法律体系不断完善,现行保险营销员管理体制关系不顺、管理粗放、队伍不稳、素质不高等问题日益突出,不适应保险行业转变发展方式的需要,不适应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时代要求,不适应消费者多样化的保险需求。深入推进保险营销员管理体制改革,对于保护保险消费者利益,提升保险行业社会形象,实现保险业健康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基本原则和总体目标

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按照体制更顺、管控更严、队伍更稳、素质更高的总体要求,坚持监管引导、市场选择、行业推动、公司负责的原则,进一步采取更有针对性、更强有力的举措。鼓励创新,用健康增量逐步稀释问题存量。强化保险公司管控责任,理顺保险营销体制机制。提升营销队伍整体素质,推进保险营销队伍职业化。积极探索,试点先行,由点及面,逐步推广。

力争用3年左右时间,改变保险营销管理粗放、队伍不稳、素质不高的现状,保险营销队伍素质稳步提升,保险营销职业形象明显改善。用5年左右时间,新模式、新渠道的市场比重有较大幅度提升。用更长一段时间,构建一个法律关系清晰、管理责任明确、权利义务对等、效率与公平兼顾、收入与业绩挂钩,基本保障健全、合法规范、渠道多元、充满活力的保险销售新体系,造就一支品行良好、素质较高、可持续发展的职业化保险销售队伍。

三、主要任务和政策措施

(一)鼓励探索保险营销新模式、新渠道。鼓励保险公司设立保险中介公司,逐步实现保险销售专业化、职业化。鼓励保险公司深化与保险中介公司的合作,建立起稳定的代理关系和销售服务外包模式。鼓励各类社会资本投资设立保险中介公司,支持保险中介公司开展寿险营销业务。鼓励保险公司拓展多元化销售渠道和方式,建立新型的保险销售体系。

(二)强化保险公司对营销员的管控责任。完善保险销售从业人员监管制度,通过加大对保险公司的问责和处罚力度,督促保险公司加强营销员培训和管理,有效防范营销员销售误导等违法违规行为。强化保险公司招聘责任,禁止营销员或营销团队自行招募营销员。

(三)提升保险营销队伍素质。加强营销员资格考试组织管理,根据市场情况,因地制宜,逐步提高保险营销人员准入要求。研究制订保险营销队伍素质评价体系,实施保险营销人员素质持续改善计划。引导行业有关机构、社会组织,与高等院校、职业学校合作,建立保险营销职业教育体系。

(四)改善保险营销员的待遇和保障。保险公司应当逐步理顺与营销员的法律关系,切实保障营销员的合法权益。引导保险公司采取多种灵活形式,为营销员提供劳动者基本的法律身份、薪酬待遇和社会保障。保险公司应当承担与保险营销业务直接相关的考试、培训、保险单证等费用,不得以任何名目向营销员转嫁公司正常业务活动所必需的经营成本。

(五)建立规范的保险营销激励制度。保险公司应当结合保险营销职业特点,建立以业务质量和服务质量为导向的考核制度,改变以扩张人员数量为基础的激励机制。保险公司应当建立科学的管理制度,逐步减少营销队伍层级,完善收入分配结构,加大对一线营销人员和绩优营销人员的投入支持力度。

(六)持续深入开展总结和研究工作。统筹组织社会各方力量,深入研究保险营销员管理体制改革中的重点、难点问题。总结借鉴国内外转型经验,探索建立评估改革变化和效果的指标体系,提出具有前瞻性的改革方向和路径。

四、切实做好组织实施工作

各保险公司要对保险营销员管理体制改革工作高度重视,结合实际,制定合理的改革方案,完善配套措施。保险行业协会、保险学会等有关单位要加强协作和研究,调动各方面参与改革的积极性。鼓励保险公司和保险中介公司按照本通知的原则要求,选择某些区域或某些机构,先行先试,由点及面,认真总结,逐步推广。各级保险监管部门和行业组织对市场主体改革现行保险营销体制机制的创新试点,应在政策上予以鼓励、支持和指导。

保险营销员管理体制改革涉及面广,情况复杂,任务艰巨。各有关单位要进一步认清形势,统一思想,加强领导,强化责任。要充分估计改革困难和阻力,尊重历史,直面问题,把握好改革的时机、力度和节奏,坚定不移地将保险营销员管理体制改革工作不断推向深入。

中国保监会

2012年9月14日

篇2:《关于坚定不移推进保险营销体制改革的思路和措施(征求意见稿)》与会计集中作业中心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战略部署,促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实现技术技能人才的系统培养,现就推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衔接课程体系建设提出如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推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衔接课程体系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1.建设衔接课程体系是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基础性工程。实现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是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任务。课程是人才培养的核心要素,推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之间的课程衔接,是实现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根本保证。当前正处于全面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开局阶段,探索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课程衔接的基本途径和方法,建设技术技能人才系统培养的课程体系,夯实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基础,对于提高职业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能力,实现职业教育科学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建设衔接课程体系是加快推进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紧迫任务。近年来,在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下,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工作取得了突破性进展,职业教育制度建设全面展开,职业教育层次和专业结构不断完善,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统筹发展的格局基本形成。但是,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在课程与教学上的脱节、断层和疏离是制约实现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关键环节,是影响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进一步深化的重点因素。因此,必须把推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衔接课程体系建设作为当前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一项十分重要和紧迫的任务抓紧抓实抓好。

二、推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衔接课程体系建设的指导思想、总体目标和基本原则

3.推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衔接课程体系建设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全面落实教育规划纲要,以实现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形成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为目标,以实现人才系统化培养,全面提高教学质量为核心,以体制机制创新和制度建设为重点,加快构建内容完善、对接紧密、管理规范、特色鲜明、科学高效的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衔接课程体系,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需求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

4.推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衔接课程体系建设的总体目标是:到2015年,基本实现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在培养目标、专业设置、课程内容、教学方式、招生考试、质量评价、校际合作、师资建设、校企合作、实训条件等方面的全面统筹和有效衔接,建设完善的制度保障体系,为形成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框架奠定坚实基础。到2020年,建立科学完善的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衔接课程体系,实现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系统化和制度化,成为“适应需求、内部衔接、外部对接、多元立交”的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准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重要保障和有机组成部分。

5.推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衔接课程体系建设的基本原则是:坚持需求引导,服务发展。紧紧围绕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和终身教育体系建设的要求,着力解决不适应、不衔接、不配套的问题,实现全面衔接、系统贯通,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服务经济社会和学习者的可持续发展。

坚持统筹规划,分步推进。根据技术技能人才多层次、多样化发展的特点和区域经济发展的需要,统筹规划中等和高等职业学校布局和专业结构,统筹推进课程体系建设。根据行业和地方发展实际,制定整体推进计划,因地制宜,量力而行,分步实施。

坚持制度创新,重点突破。充分发挥行业企业的积极性,形成相关利益方参与的社会共建机制,完善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衔接课程体系建设的基本制度。从制约发展的关键问题入手,先试点,后推广,着力突破主要困难和重大障碍。

坚持分类指导,突出特色。鼓励各地探索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课程体系建设的不同模式和途径,鼓励衔接课程多样化、多形式和特色化建设。发挥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示范校、骨干校引导和带动作。重点扶持农村、西部、民族地区,以及涉农专业、民族工艺等专业开展衔接课程体系建设。

三、推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衔接课程体系建设的主要任务 6.推进培养目标相衔接。根据区域发展规划和产业结构调整要求,确定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层次、类型、规格及目标定位,科学制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明确中职和高职相同或相近专业在培养目标上的递进、延展和衔接的关系,保证学生在各个学习阶段都能获得相应的学习能力和职业发展能力,为继续教育、终身学习和职业生涯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7.推进专业设置相衔接。根据产业结构升级的需要,调整专业结构,优化专业布局。加快修订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专业目录,确定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接续专业,编制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相衔接的专业教学标准。推动各地职业教育专业设置信息发布平台与专业设置预警机制建设,优化专业布局、层次和类型结构,建立统筹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专业设置的宏观调控制度。

8.推进课程内容相衔接。建立与行业企业联动的课程设置机制,推进职业教育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相衔接。按照职业资格标准、行业企业实际要求和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接续专业的需要,明确各自的教学重点,统筹制定课程标准,调整课程结构与内容,开展教材建设。通过行业、企业、专业机构参与以及国际交流与合作,提高职业教育对技术进步的反应速度和中小型创新企业的服务能力,使课程和教材能够及时反映产业发展、技术革新和社会进步的要求。

9.推进教学方式相衔接。改革以学校和课堂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方式,重视实践教学、项目教学和团队学习。通过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和方式,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研究借鉴优秀企业文化,培育具有职业教育特点的校园文化。强化学生诚实守信、爱岗敬业的职业素质教育,加强学生就业创业能力和创新意识培养。推进现代化教学手段和方法改革,大力开发数字化教学资源,促进优质教学资源共享。建立学生自主学习的平台,拓展学生学习空间。

10.推进招生考试相衔接。根据社会人才需求和技能型人才成长规律,完善职业学校毕业生直接升学和继续学习制度,推广“知识加技能”的考试方式。探索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贯通的人才培养模式,为学生建立知识结构不断完善、技能不断提高的学习通道。研究制定职业院校技能拔尖人才免试升学、在实践岗位有突出贡献的技能人才免试就读职业院校的政策。搭建终身学习“立交桥”,为职业教育毕业生在职继续学习提供条件。

11.推进校际之间相衔接。以区域职业教育布局结构调整为重点,在现有中等和高等职业学校校际合作的基础上,实施中等和高等职业学校校际衔接改革创新,探索中等职业学校与高等职业学校、高等职业学校与应用型本科高校间的衔接、贯通模式,探索各层次职业院校之间衔接的合作模式、方法、途径等,推进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系统化。以集团化办学为主,逐步形成多样化的校际合作模式,引导和鼓励中等和高等职业学校以专业和产业为纽带,与行业企业开展集团化办学,形成教学链、产业链、利益链的融合体。

12.推进质量评价相衔接。改革教育质量评价模式,以能力为核心,以职业资格标准为纽带,促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标准和评价主体衔接。推行“双证书”制度,积极组织和参与技能竞赛活动,探索中职与高职学生技能水平评价的互通互认。吸收行业、企业、研究机构和其他社会组织共同参与人才培养质量评价,将毕业生就业率、就业质量、创业成效等作为衡量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指标,形成相互衔接的多元评价机制。

13.推进师资建设相衔接。统筹规划中等和高等职业学校教师队伍建设。高等职业学校教师的职务(职称)评聘、表彰与奖励继续纳入高等教育系列;推进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职务(职称)制度改革。完善职业学校教师定期到企业实践制度,在企业建立一批专业教师实践基地。鼓励中等和高等职业学校教师联合开展企业技术应用、新产品开发等服务活动。各地要建立职业学校教师准入制度。建立健全技能人才到职业学校从教制度,制定完善企业和社会专业技术人员到校担任兼职教师措施。

14.推进实训条件相衔接。统筹制订中等和高等职业学校相衔接的专业仪器配备标准,建立健全职业院校专业仪器设备配备标准体系。支持和鼓励行业企业参与中等和高等职业学校实训基地建设,鼓励和推动企业与职业院校共建教学与生产合一的开放式实训基地。15.推进校企合作相衔接。支持和鼓励行业主管部门和行业组织开展本行业各级各类技能型人才需求预测,参与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专业设置和建设,指导人才培养方案设计,促进课程内容和职业资格标准融通。推动职业院校与企业合作开展兼职教师选聘工作。组织指导职业院校教师企业实践、学生实习、就业推荐等工作。

四、切实加强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衔接课程体系建设的领导和保障 16.加强组织领导。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加大对区域内职业教育的统筹,合理规划职业教育规模、结构和布局,支持和督促市(地)、县级政府履行职责,推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综合改革和协调发展。各地教育行政部门要把推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衔接课程体系建设作为落实教育规划纲要、建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任务,纳入重要议事议程,统筹规划、有序推进、抓好落实。要把衔接课程体系建设与中等和高等示范校建设等重大项目实施有机结合起来,突破关键环节,实现整体发展。

17.加大经费投入。各地要建立以政府财政拨款为主、多渠道筹措的经费保障机制。地方教育事业和职业教育专项经费中,要安排一定比例用于推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衔接课程体系建设,并做到逐年增长。要积极引导行业企业为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衔接课程体系建设提供人才、设备、技术、资金等方面的支持。

篇3:教师听课“八项注意”

一、注意学生表现

学生的课堂表现是教师课堂教学的“反观镜”, 折射出教师的教学思想与教学设计理念、驾驭课堂教学的手段与能力以及教学的预设与生成等。听课教师往往只把注意力集中到授课者身上, 而忽视了学生的表现。这种“目无学生”的做法, 使教学衡量标准有失偏颇。这就要求听课教师不仅要听学生之言, 还要观学生之行, 更要关注学生的内心世界, 认真体察他们在与教师双边互动过程中的情感与态度的变化。

二、注意发现问题

同事, 就是共同做事。发现并客观地指出授课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某些问题, 既是尊重自己, 也是尊重他人。不仅有利于授课教师改进教学方法, 而且也有利于自己避免类似问题的出现。同时, 发现问题更是教师的一种能力, 从某种程度上也反映出听课教师的听课质量、教学水平等。

三、注意做过程笔记

一堂课上得成功与否, 关键在于教学过程。因为授课教师的启发式教学的巧妙运用, 文以载道的具体实施, 师生是如何进行双边互动的, 以及教师对课堂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 从中所表现出来的教育机智等, 都蕴藏在教学过程之中。因此, 听课教师应做好对教学过程的实录笔记。再者, 做好了过程笔记, 对于日后回忆某堂课的实况也是大有裨益的。

四、注意积极评课

评课是教师听课过程中的重要一环, 对授课人或者听课教师都是大有帮助的。通过评课, 讲好了大家学, 讲砸了众人帮, 使教学工作健康行走在正道上。积极地评课表现为实事求是, 有一说一, 有二说二, 好就是好, 不能违心地说不好;不好就是不好, 也不能违心地说好。人家讲得好, 要善于取人之长, 补己之短, 不能眼红嫉妒。人家讲得不好, 也不能沾沾自喜, 幸灾乐祸, 更不能见“死”不救, 落井下石。要真心诚意地想式设法帮助人家改进教学才是。评课既忌溢美式的评功摆好, 这也好, 那也好, 总而言之是好极了, 就是好!也忌一棍子打死式的彻底否定, 不能鸡蛋里挑骨头, 吹着尘土找裂缝, 横挑鼻子竖挑眼, 光想着叫人灰溜溜地一无是处靠边站。说起缺点来, 口若悬河, 滔滔不绝, 优点再多也视而不见。积极的评课应当评出心服口服, 彼此双赢, 齐头并进;应当评出热情、干劲和创造性。

五、注意事前准备

优势而无准备, 不是真正的优势, 听课教师也要注意事前准备。一是时间准备, 如果自己的课与听课相冲突, 就要事先调好课;二是精神准备, 如果精力不够充沛, 可事先好好休息一下, 或用凉水洗把脸, 脑子清醒再去听课;三是学习准备, 授课人有哪些好的教学方法, 听课教师事前最好要心中有数, 以便听课时集中精力学习借鉴;四是物质准备, 听课时所用的椅子、课本、听课记录等, 都要事前备好。

六、注意事后反思

听课之后, 听课教师要把获益良多的某些方面一一认真反思, 并动笔撰写成听课心得或教育教学理论等反思文章, 以便在教改中把它变成自己的东西, 真正做到他山之石, 为我所用。值得反思的东西愈多, 自己进步得也就愈快。

七、注意学习借鉴

对别人的好经验不要奉行“拿来主义”, 不要一成不变地照抄照搬, 而是要根据个人的实际情况灵活地加以运用。譬如别人的班级基础比较好, 而自己的班级基础却比较差, 在这样基础悬殊的情况下, 某些教法与套路实行起来, 其效果肯定会不大一样。

八、注意严守纪律

听课教师更应该严守纪律。因为身教胜于言教, 我们平时都要求学生遵守纪律, 这回轮到自己头上了, 看看我们是如何严守纪律的?学生想必也会有这样的想法。听课教师不得无故迟到或早退, 不能随随便便不参加, 更不能在听课时就趴在课桌上鼾声如雷地做起周公之梦。

篇4:《关于坚定不移推进保险营销体制改革的思路和措施(征求意见稿)》与会计集中作业中心

管理人员任职资格管理规定》的决定(征求意见稿)

一、将第二条第二款修改为:“中国保监会的派出机构根据授权负责辖区内保险公司分支机构高级管理人员任职资格的监督管理。”

二、第十二条增加一款,作为第三款:“保险公司在计划单列市设立的行使省级分公司管理职责的分公司,其高级管理人员的任职条件参照前两款规定适用。”

三、将第二十四条修改为:“保险机构申请核准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的任职资格,应当向中国保监会提交下列书面材料,并同时提交有关电子文档:

(一)对拟任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进行任职资格核准的申请书;

(二)任职资格申请表(由中国保监会统一制作);

(三)拟任董事、监事或者高级管理人员身份证、学历证书等有关证书的复印件,有护照的应当同时提供护照复印件;

(四)对拟任董事、监事或者高级管理人员品行、专业知识、业务能力、工作业绩等方面的综合鉴定;

(五)拟任高级管理人员劳动合同签章页复印件;

(六)符合反洗钱要求的相关材料;

(七)中国保监会规定的其他材料。

保险机构应当如实提交前款规定的材料。保险机构以及拟任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应当对材料的真实性、完整性负责,不得有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和重大遗漏。”

四、将第二十九条修改为:“已核准任职资格的保险机构高级管理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无须重新核准其任职资格,但中国保监会对拟任职务的资格条件有特别规定的除外:

(一)在同一保险机构内调任、兼任同级或者下级高级管理人员;

(二)保险机构主持工作的副总经理升任同一保险机构的总经理;

(三)保险公司中心支公司以上分支机构的总经理助理升任同一保险机构的副总经理;

(四)在同一保险机构内转任非高级管理人员,自转任之日起未逾3年。

保险机构董事调任或者兼任高级管理人员,应当重新报经中国保监会核准任职资格。

保险机构监事调任高级管理人员,应当重新报经中国保监会核准任职资格。”

五、将第四十三条修改为:“隐瞒有关情况或者提供虚

假材料申请任职资格的机构或者个人,中国保监会依据《行政许可法》不予受理或者不予核准任职资格申请,并在1年内不再受理对该拟任董事、监事或者高级管理人员的任职资格申请。”

篇5:《关于坚定不移推进保险营销体制改革的思路和措施(征求意见稿)》与会计集中作业中心

关于征求《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推进综合行政执法工作的意见(征求意见稿)》意见的函

县府各部门:

现将《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推进综合行政执法工作的意见(征求意见稿)》(附后)转送给你们,请认真研究,结合工作实际提出修改意见,并于2012年2月26日前将正式书面意见及电子档反馈我办。

联 系 人:王福康

联系电话:755532005 传真:75766527 电子邮箱:103023794@qq.com

二〇一二年二月二十一日

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

进一步推进综合行政执法工作的意见

(征求意见稿)

各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有关单位:

为了进一步清理整顿行政执法队伍,整合行政执法资源,提高行政执法效率,推动行政执法体制改革,加快法治政府建设,根据《中共重庆市委关于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法治有关问题的决定》中关于“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在城市管理、文化市场、资源环境、农业、交通和食品药品监管等执法职责交叉的领域,推进综合行政执法”的要求,现就进一步推进我市综合行政执法工作提出以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推进综合行政执法工作的重要意义

自2002年10月我市作为全国实行综合行政执法全面试点的省市以来,涪陵、大渡口、垫江等9个区县,农业、文化、交通、公安等4个市级部门先后开展了综合行政执法试点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对规范行政权力,提高行政执法水平和效率,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我市的综合行政执法工作与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加快法治政府建设的要求相比,还存在不少差距,主要是:一些地方、部门对推进综合行政执法工作重要性认识不足,工作缺乏力度,部门之间协调配合不够,总体进展缓慢;部门之间职责交叉重复,执法力量分散,多头执法,监管力量不足,执法效率低,管理水平有待提高。进一步整合行政执法资源,推进综合行政执

法工作,是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途径,是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加快法治政府建设的必然要求,也是转变政府职能、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重要举措。各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和市级各部门要从加强民主法治建设、推动全市科学发展,率先在西部建成法治政府的高度,认真贯彻落实市委三届十次全委会精神,充分认识推进综合行政执法工作的重要意义,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加强组织领导,进一步推进综合行政执法工作。

二、推进综合行政执法工作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推进综合行政执法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全面推进依法行政,率先在西部建成法治政府的总体要求,着力转变职能、理顺关系、精简人员、优化结构、提高效能,以明确责任分工、整合执法资源、强化协调配合、夯实基层基础为重点,以完善制度建设、健全监督机制、提高保障水平为手段,以建立权责明确、行为规范、监督有效、保障有力的行政执法体制,建设廉洁公正、作风优良、业务精通、素质过硬的行政执法队伍为目标,进一步规范执法行为,创新执法方式,提高行政执法水平和效能,降低执法成本,切实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为我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

推进综合行政执法工作要坚持以下原则:

(一)依法推进。推进综合行政执法工作要严格执行行政处罚法等相关法律法规规定,规范综合行政执法机构的设臵,明确

综合行政执法机构的性质、地位和职能,严格综合行政执法工作的审批权限,切实做到综合行政执法机构主体、职责、程序、行为合法。

(二)精简效能。在转变政府职能的基础上,理顺行政执法职能,整合行政执法资源,归并行政执法机构,精简执法人员编制,优化执法人员结构,提升执法人员素质,建立统一、协调的行政执法体制,提高执法效率,降低行政执法成本。

(三)积极稳妥。各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市级各部门要按照市委、市政府的部署积极开展综合行政执法工作,又要立足于本地区、本部门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实事求是地探索最有利的综合行政执法模式,确定开展综合行政执法的时间、范围、领域、机构设臵、人员编制等事宜,处理好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

(四)权责一致。合理划分市和区县(自治县)两级行政执法机构的职责权限,充分发挥区县(自治县)行政执法机构的作用。厘清政府部门与综合行政执法机构的职责权限,明确综合行政执法机构的管理范围。强化监督机制,督促综合行政执法机构依法行使职权,并承担相应责任,实现权力和责任的统一,切实做到执法有保障、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违法受追究、侵权须赔偿。

三、推进综合行政执法工作的主要内容

(一)市级部门要全面推进内部综合行政执法工作。市级各 4

部门要下大决心、花大力气整合内部执法资源,将行政处罚、行政强制等监督处罚权统一调整归并到一个内设机构,实现部门内部的综合行政执法,避免多个内设机构分别执法、重复执法,原则上一个部门只能设臵一个专门的执法机构。在市级各部门实现内部综合行政执法的基础上,在职权相互关联、职责容易交叉的领域(环节)探索推进跨部门综合行政执法工作。

(二)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要大力推进跨部门综合行政执法工作。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各部门内部原则上不设臵专门的的行政执法机构;执法任务特别繁重的,只能设臵一个专门的执法机构。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要在城市管理、文化市场、食品安全等职责交叉,多头执法的领域,大力推进跨部门综合行政执法工作。

(三)乡镇人民政府要进一步规范委托执法和派驻执法工作。行政执法机关依照法律、法规或者规章的规定委托乡镇人民政府实施行政执法的,应当签订行政执法委托协议,明确委托事项和双方的权利义务。乡镇人民政府每半年应当向委托单位报告一次行政执法情况,并接受委托单位的指导和监督。乡镇人民政府应当在委托范围内,以委托单位名义实施的行政执法,由委托单位承担法律责任,超越委托范围实施行政执法的,由乡镇人民政府承担法律责任;乡镇人民政府不得再委托其他任何组织或者个人实施行政执法。区县(自治县)行政执法机构应当将执法力量下沉到基层,在中心镇等执法任务重的地方派驻执法人员实施执法行为,使问题在第一时间发现和处理,确保监管到位。

(四)明确划分市、区县(自治县)行政执法机构的职责。要按照简政放权、重心下沉、服务基层的原则,科学配臵市、区县(自治县)行政执法机构的行政职能,解决上下级行政执法部门职权大体相同、多层执法、重复管理的问题。原则上市级行政执法机构主要侧重于政策研究、监督指导和重大执法活动的协调,具体的执法活动主要由区县(自治县)行政执法机构承担。

四、健全综合行政执法工作体制机制

(一)规范审批程序。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市级有关部门经政府常务会议、行政办公会议同意后,提出实施综合行政执法的请示和方案,由市政府法制办会同市编办等相关市级部门审核后,报请市人民政府决定。未经市人民政府批准,各地区、各部门不得自行决定或者调整综合行政执法的范围或者相应的机构设臵。

(二)明确职责范围。市政府组建的跨部门综合行政执法机构原则上作为市人民政府直接管理的专司监督处罚职能的单位,以综合行政执法机构名义行使市政府授权的职能;市级部门组建的部门内部综合行政执法机构,以该市级部门的名义行使该市级部门、内设专业执法机构和下属事业单位行使的监督处罚职能;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组建的综合行政执法机构统一名称为“综合行政执法局”,行使市容环境卫生、城乡规划、城市绿化、市政管理、环境保护、工商行政管理、公安交通管理、城乡建设、土地管理、文化广电新闻出版、水行政管理、旅游市场管理等部分或者全部监督处罚职能。

(三)加强队伍建设。全面清理行政执法机构现有人员,清退临时工、合同工和借用人员,调离不合格人员。综合行政执法机构统一使用公务员编制或者行政执法专项编制,按照公务员的标准和行政执法职业特点,对综合行政执法人员进行专门的录用考试,严格标准、公平竞争、择优录用,经执法资格培训获得执法证后持证上岗,按照公务员的管理方式进行管理。建立能进能出的用人机制,实行定期轮岗、交流制度。加强对综合行政执法人员的教育和培训,切实提高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

(四)严格经费管理。综合行政执法机构的全部经费由本级财政全额拨付,纳入部门预算管理。综合行政执法机构要严格实行“罚缴分离”、“收支两条线”制度,罚款、没收违法所得或者没收非法财物拍卖的款项,全部上缴财政。不得以收费、罚没收入作为经费来源,严禁使用将罚没款按比例返还等方式解决经费问题。全市综合行政执法机构统一使用市财政部门制发的罚款票据。

(五)强化考核管理。探索建立符合我市实际的综合行政执法工作考核办法和考核指标体系,将综合行政执法的结果与业务主管部门的审批、监管等工作挂钩,与上级业务主管部门的考核脱钩,对综合行政执法的绩效进行科学评价。对综合行政执法机构实行分级考核制度,市政府对其组建的综合行政执法机构进行考核;市级部门对其设臵的综合行政执法机构进行考核;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对其组建的综合行政执法机构进行考核。市级相关部门不得以任何形式对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组建的综合行

政执法机构进行考核。

五、完善综合行政执法工作制度

(一)建立联席会议制度。政府法制机构要采取定期或者不定期的方式,组织召开有编制、财政、公安等单位参加的综合行政执法工作联席会议,研究解决综合行政执法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二)建立协作配合制度。要完善综合行政执法机构与业务主管部门之间的信息通报与工作协作制度,利用现有网络资源,搭建信息平台,使业务主管部门的审批、管理信息与综合行政执法机构之间的执法信息互联互通;业务主管部门要加强对综合行政执法机构的监督、指导和协调,帮助综合行政执法机构解决执法工作中的实际问题;综合行政执法机构要及时向业务主管部门反馈执法工作中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工作建议。必要时,业务主管部门和综合行政执法机构可以开展联合执法,及时发现和处理行政违法行为。

(三)健全学习培训制度。综合行政执法人员要持证上岗、亮证执法,参加学习培训。政府法制机构负责对行政执法人员进行通用法律知识培训,综合行政执法机构负责专门法律知识和实践技能培训。综合行政执法机构要制定执法人员的队容风纪、日常工作、学习培训等内部管理制度,加强对执法人员的思想政治教育、职业道德教育和遵纪守法教育,切实提高执法人员的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

(四)健全执法程序制度。综合行政执法机构要强化程序意

识,严格按照程序执法,对行政执法环节、步骤、时限进行具体规范,切实做到流程清楚、要求具体、期限明确,并依法公开执法人员、执法依据、执法程序、执法结果。要根据本地实际,对法律、法规和规章规定的行政处罚裁量权进行细化、量化,并将细化、量化的裁量标准予以公布、执行,做到违法案件的违法事实、情节基本一致的,行政处罚决定的种类和幅度基本一致,避免执法的随意性。要健全行政执法调查规则,建立和完善听证制度、告知制度,规范取证活动,依法保障执法对象的参与权、知情权、陈述权、申辩权和救济权。继续推行行政处罚案件的内部审核把关制度、重大复杂案件集体讨论制度。要建立监督检查记录制度,健全行政执法投诉制度,完善行政执法案卷的评查制度,每年组织开展一次执法案卷评查工作。

(五)健全执法监督制度。综合行政执法机构及执法人员要自觉接受人大、政协、司法机关、上级机关、监察机关和政府法制机构依法实施的监督。要完善内部监督制约机制,大力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建立健全公平、公开、公正的评议考核机制和行政执法错案责任追究制。综合行政执法机构违法执法的,监察机关要对有关负责人和直接责任人员批评教育,情节严重的,依法给予处分;法制机构应当暂扣或者吊销相关行政执法人员的行政执法证件。

六、加强对综合行政执法工作的领导

(一)加强组织领导。市推进综合行政执法工作领导小组负 9

责统筹协调和指导监督全市综合行政执法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政府法制办。各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和市级部门的主要领导要高度重视综合行政执法工作,切实加强领导,认真组织实施。市级各部门不得以任何形式、任何手段干预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综合行政执法机构的机构设臵、职能配臵和人员编制。政府法制机构要会同机构编制部门,加强对综合行政执法工作的指导、协调和监督,密切关注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及时研究提出解决问题的意见和建议,进一步完善综合行政执法工作的配套制度建设,保证综合行政执法工作健康深入开展。

(二)落实工作保障。开展综合行政执法工作任务重、要求高、难度大,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市级各部门要重视综合行政执法机构的建设与发展,采取有效措施,加大行政执法保障力度,不断改善其工作条件和装备手段,对经市人民政府批准的综合行政执法工作方案中明确的机构设臵、人员配备、经费保障、执法保障等事项,要认真落实到位。综合行政执法机构所需经费,由同级财政部门纳入部门预算统筹安排,配备适应工作需要的装备和设备,建设数字化执法系统,以满足日益增加的综合执法工作需要。实施综合行政执法公安保障机制,探索在综行政执法机构设立公安派出机构,对以暴力、威胁方法阻碍行政执法的,公安机关应当及时依法作出处理,直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不得作为民事纠纷进行处理。进一步加强执法人员的人身安全保障,为行政执法人员配备头盔、防割手套等防护装备,加强对行政执法

人员的安全防护培训,防止和避免执法过程中意外情况造成人身伤害事件的发生,综合行政执法机构应当为从事现场执法的人员投保人身伤害保险。

(三)加大宣传力度。各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和市级各部门在深入推进综合行政执法工作过程中,要坚持向社会公众宣传综合行政执法相关法律法规、方针政策、程序步骤,做到阶段性宣传和经常性宣传相结合,正面宣传和典型教育相结合,把推进工作的过程变成普法过程,把实施前的宣传、实施中的教育、实施后的效果测评,作为深入推进综合行政执法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争取社会各界的理解、配合和支持,为深入推进综合行政执法工作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篇6:《关于坚定不移推进保险营销体制改革的思路和措施(征求意见稿)》与会计集中作业中心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以确保和谐稳定为主旨,学习借鉴中油BP管理经验,持续完善以基础制度、预算、内控、HSE体系为核心的制度建设,加强财务、销售ERP、加管、油库、物流五大系统为支撑的信息化集合应用,加快推进规范化、标准化、精细化管理水平,形成制度规范完善、业务运行高效、系统控制精准、成本核算精细、考核评价科学的管理模式。坚持业绩导向,树立一切工作围绕业绩进行的理念。业绩是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要层层分解目标任务,千斤重担大家挑,人人肩上有指标。员工要为企业创造业绩,没有业绩就没有岗位。预算控制是实现业绩的主要手段,预算一旦确定就要无条件执行。坚持顶层设计,树立一切工作规范运作的理念。主要制度、— 1 —

规范、标准由总部和省公司统一制定,省公司和分公司严格执行,只有“规定动作”,没有“自选动作”。每出台一项制度,都要组织配套培训,培训合格方可上岗。通过严密的制度、严格的程序、严细的培训,确保执行到位。坚持程序至上,树立一切工作按章办事的理念。凡事有章可循,凡事有据可查,凡事按程序办。制度不能违反,程序不能逾越,节奏必须加快。程序强调简洁、简单、明确、全覆盖,所有程序都汇编成工作手册,便于员工理解、掌握和执行。坚持注重执行,树立一切制度严格执行的理念。“执行”是制度的“生命”,执行制度必须不折不扣,有令必行,有禁必止,维护制度的权威性。程序第一、自我退后,违反程序“零容忍”。强化监督职能,确保执行高效率、落实有回音。坚持量化评价,树立一切工作有检查、有考核的理念。多定量少定性,能定量不定性,将每项工作任务量化为可衡量的指标,作为分析评判的基础、考核评价的尺度,对管理进行事前引导、事中控制、事后评价。坚持持续改进,树立一切工作在完善创新中提升的理念。要针对运行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持续完善制度、优化流程、改进方式,提高管理效能。模仿也是创新,要学习借鉴先进经验和做法,在学习中改进,在改进中创新,不断提升营销质量、管理水平。坚持效率优先,树立一切工作视效率为生命的理念。积极 — 2 —

实行扁平化的组织架构,明确每个部门分工与协作的节点,最大限度避免责权模糊或重叠。强调“管理就是细节,细节体现效率”,追求资产和人员使用效率的最大化。

二、工作目标

(一)“十二五”工作目标 坚持“三步走”发展战略和“15456”奋斗目标不动摇。“十二五”期间努力实现单站日销量13吨以上,市场份额45%,销售总量600万吨。——基本形成组织机构扁平,集约化管理、专业化运作,制度完善、管理规范、运行高效、充满活力的管理体制;

——基本建成规模适度、功能完善、运行高效、竞争力强的营销网络体系和布局合理、保障有力、集约高效的现代物流体系; ——基本建成全员、全方位、全过程的成本、预算和内控管理体系,完善业绩导向、量化评价、结构合理、激励有效的考核分配机制; ——基本建成统一规范、运行受控、本质安全、绩效优异的HSE管理体系。

(二)2011年精细化管理目标 销售总量400万吨,市场份额36%;零售量280万吨以上,零售比例75%,人均零售量360吨;利润总额3亿元,吨油税前利润80元以上;非油利润额1300万元以上;吨油营销成248 — 3 — 元以下;经济增加值4300万元,投资资本回报率7.5%。

三、精细化管理工作重点

(一)完善制度流程,强化督导执行,夯实基础管理

1.优化管理流程。按照机构扁平化、业务专业化的要求,进一步明确各业务层级之间的权责利,提高管理水平和运行效率。总结信阳、商丘分公司机构改革试点经验,不断完善管理体制。加强省公司加油卡、非油、投资工程、仓储物流、财务、信息化等业务的集约化管理,规范业务发展。简化基层和加油站职能,油品批发、客户管理、员工培训、数质量管理、设备维修检定、证照办理、公共关系等工作集中到省市两级机关,加油站主要承担零售和现场管理等职责。2.完善制度体系。以板块《销售企业管理手册》为指导,以公司《精细化管理手册》、《加油站管理操作手册》等为基础,不断建立完善各项管理手册,持续开展制度改进与完善,提高管理效率和效益。编制与规章制度、管理手册相配套的培训课件和考试题库,强化培训,系统宣贯,广泛开展岗位练兵和技术比武活动,提高工作规范的认知水平和执行能力。3.落实HSE管理体系。修订完善HSE管理体系规章制度,有效界定管理职责,增强制度的适用性、针对性。开展HSE管理体系内部模拟审核,持续规范HSE管理行为。修订完善总体应急预案和各专项应急预案,加强自然灾害、极端天气、突发事件下的应急预案演练,简化基层库站应急处置程序,提高应 — 4 —

急处置能力。加强库站作业现场风险危害因素识别,实施安全隐患评估分析制度和查找隐患激励制度,严格隐患管理督办,提高隐患整改的时效性和彻底性。4.强化企业风险防控体系。加大内控工作,重点完善预算、质量计量管理体系、安全环保、非油品等业务流程,加强信息系统风险控制,确保系统相关流程和风险控制符合业务实际。制定法律风险岗位防控指引,推进公司诚信合规体系建设,争取7月份完成编制,10月底通过集团公司验收。强化危机管理意识,完善应急预案,抓住第一时机、第一现场处理危机问题,逐步建立危机处理机制。5.建立健全督办工作机制。完善督办制度,改进方法,理顺流程,促进督办工作的规范化和制度化。加强周例会事项督办力度,实行月度、季度、半年督办工作进展情况通报和专题汇报,真正做到议而决,决而行。建立完善督办考核办法和标准,确保督办情况及时反馈、落地有声。

(二)加强销售管控,强化客户管理,推进营销体系建设 1.建立机制化营销策略组合。以增量创效为核心,统筹调配两种资源,精心安排经营计划,切实提高计划编制准确率、销售计划执行率和配置计划兑现率。完善营销组织体系,合理平衡零售、批发之间的相互关系,持续提升零售比、降低柴汽比,改善销售结构与质量。完善价格信息系统建设,强化销售价格的监测指导,提高价格管理水平和价格到位率。加强对各 — 5 —

单位营销活动的指导和控制,逐步建立反应敏锐、应对及时、执行有力的营销管理机制,提高营销工作质量。2.建设精细零售管理机制,提升创效能力。深入研究加油站的运行规律和提量办法,推进小站变大站、大站变强站。加快推进加油站升级改造和示范站建设,确保年内各地市公司建成1-2座示范站。加强非油业务分析,细分商品分类,细化促销管理,提高加油站综合效益;加快汽车、快餐等服务项目的推行和试点,丰富服务内容。2011年实现非油收入2亿元以上。3.建设专业化客户管理体系。明确客户开发主体,省公司主要负责省内大型企业的开发,分公司主要负责当地政府部门、企业、矿山、工程、医院等机构用户的开发和维护。建立专业化的客户经理人队伍,提升客户管理质量和水平。加快客户服务中心系统建设,健全完善管理制度和工作流程,细化客户开发维护策略,提升服务质量。4.构建专业化加油卡管理体系。规范加油卡管理和运行流程,拓展增值服务,更好地开发、维护、锁定客户。坚持规模和质量并重,重点开发集团用户、高端客户和优质客户,提高加油卡储值额和卡销比。加强持卡消费数据分析研究,建立完善开发激励和风险管理机制,制定差异化营销策略,稳定固定客户、开发潜在客户、吸引游离客户、请回流失客户,提高客户竞争能力。2011年发行全国卡40万张,新增储值30亿元,持卡消费比例达到25%以上。— 6 —

(三)完善预算管理,强化过程控制,推进目标有序运行

1.完善“大预算”管理体系。积极推行三年滚动规划与预算、月度预算相结合的机制,突出经济增加值理念,强化预算的指导作用。加强预算运行状况的动态研究,强化对重点单位、主要业务、专项工作和异常偏差的分析,确保业务均衡受控运行。全面提高预算计划执行率,月度利润、费用预算波动率控制在正负5%以内,销售计划完成率控制在正负2%以内。2.细化对标管理体系。加强公司月度经营活动分析,建立分公司经营活动分析评价体系,按月评比通报,每月选取1-2家分公司现场点评,指导分公司提高经营管理水平。重点围绕效益、效率类指标,开展创效能力、销售质量对标,完善省、市和库站三级对标体系,加强分公司、库站对标指导,主动与同行业先进单位对标,延伸对标的广度,增强内容的适应性。完善分公司业绩考核与排名体系,定期发布主要指标排名和综合排名,对综合排名退后较大的单位开展谈话,集中分析原因,解决关键问题,提高经营管理水平。3.推进费用标准化管理。收集建立两极机关、油库、加油站各环节费用数据库,分析总结规律经验,探索优化标准费用管理体系。深化油库和加油站费用定额管理,逐步开展两级机关费用标准核定工作,分解项目指标,严格规范审批流程,严把费用支出关口,实现费用规范受控。年内完成加油站定额研究成果应用,2012年完成机关和油库成果应用。— 7 —

4.细化单站全口径会计核算。系统总结前期加油站单站全口径核算运行情况,细化指标参数,将片区等零售经营费用、加油站资金占用等成本费用,及内部考核利润指标分解到每座加油站,真实反映加油站的成本费用水平和盈利能力。年内在公司范围内全面推行。

(四)加强细节管理,强化精打细算,推进成本费用控制 1.优化物流成本。认真研究解决制约资源的主要矛盾,切实构建“配置为主、外采为辅、串换弥补”的资源保障体系,确保合理库存。优化区域设置,合理确定配送辐射范围,优化库站配送路线。加快二次物流系统建设,避免和减少跨区配送,积极推行加油站主动配送,实现公路配送考核主体的转变。2011年公路配送半径同比降低5公里,可比口径吨油运费下降1.5%。2.降低租赁费用。完善油库、加油站、办公设施租赁标准,加强管理,最大限度发挥效应。加快油库开发和潢川油库投用,适时清退功能重复、周转量小和无管理权的低效租赁库,原则上不租没有管理权、不能专罐专储和没有溢余油处理权的油库。注重网建开发速度和质量,积极争取大中城市、城市新区、高速公路和达到可研销量的加油站,及时清退位置差、效益低、潜力小的到期租赁站。库站租赁项目严格执行报批程序,租赁费控制在板块审批的范围之内,油库吨油租赁费同比下降3%。3.加强修理费用管理。明确管理责任,建立维修支出周期档案,强化实物资产管理。加大资产清理和管理力度,做到账账相 — 8 —

符、账实相符,杜绝账外资产。加强维修队伍建设,依托有实力的专业维修队伍,加强日常维修服务和维修管理。做好维修效果的评价和监督,降低运行成本,确保总额控制在总部下达的预算范围之内。4.严格管理性费用控制。牢固树立艰苦奋斗作风,倡导勤俭节约、绿色办公。严格会议、接待、出差标准,规范五项费用列支渠道,超标准费用一律不予核销。建立节能指标体系,完善水、电、油等能耗标准和控制办法。加强损溢油管理专项检查,规范广告促销费列支标准,细化自用油日常消耗标准和控制办法,严格审批,规范管理。深入开展“五个一”降费增效活动,精打细算,取得实效。

(五)完善信息系统,强化功能应用,推进系统融合 1.加强系统应用,优化加油站运行。加快视频监控系统建设,全面实现远程现场管理。加强加管系统应用,全面强化对油品和非油品的进、销、调、存、量、价的运行管理,优化作业流程,提升现场管理水平。推进加油机卡机联接,有序开展自助加油,合理规划车辆进出站线路,提高现场服务效率。全面落实加油站操作手册,固化服务标准,完善加油站“微笑服务”体系,提升服务质量。2.优化油库系统建设,提高运行效率。以自动控制、远程操作为手段,强化油罐液位自动计量装置的使用,减少人工计量频次。完善视频监控、报警系统,提高油库安全保障能力。增 — 9 —

加IC卡定量付油设施,加快推进“一卡通”自助付油系统,减轻员工劳动强度,提升油库运行效率。2011年油库吨油费用同比下降2%,许昌、洛阳油库进入板块标杆油库行列。3.加快资产信息系统建设,强化设备管理。加强资产购置、使用、维修、报废等全过程管理,做到实物账清楚、财务账准确、使用情况明了。完善设备管理办法,加大对供应商管理、考核,按照保修期内供应商负责、小型维修班组负责、大修专业队伍负责的要求,建立分级分类的设备维护队伍,确保操作安全和维修质量。

(六)完善网建流程,加快投运进度,提高数量质量 1.加快战略合作协议签订。主动与当地政府汇报沟通,年中督导、年底专项考核,确保今年全部签订地市级战略合作协议,有条件的地方可延伸至县级。坚持高位推动原则,制订完善战略合作协议模版,切实帮助分公司协调关系、解决问题。2.加快库站、支管线开发节奏。制定完善油库、支管线开发、建设管理流程,加大前期工作力度,降低流失和法律风险,确保项目经济效益。郑州、洛阳高效地区网建工作纳入省公司层面,成立郑洛网建开发领导小组,总体协调。建立省、市两级项目跟踪机制,建立预备站经理制度,紧盯项目实施,承担项目经理职责,加快投运进度。提高内部收益率和达销率,新开发加油站3-5年内必须达销。2011年新开发油库5座,新增库容15万方;确保开发、改造两个 “100座”按期投运。— 10 —

3.加大合资合作开发力度。学习兄弟公司网络开发经验,开展全省普查活动,摸清社会油品经营单位状况,加强调研,为合作掌握第一手资料。深入开展合作意向分析,细分类别,制定不同合作策略,成熟一个实施一个,实现诚信双赢。4.加快工程建设步伐。加强工程计划管理,细化运行大表,实施“一对一”管理和分公司一把手督办制度,责任到人。开展省公司划片管理,明确责任,紧盯目标,现场督促办公,现场解决问题。探讨节余投资使用机制,调动分公司积极性。加强合同违约责任追究,严格执行合同约定工期、质量等要求,努力打造质量、安全、工期、设计、投资“五优”工程。5.强化库站建设标准化。认真学习和执行2010版库站建设标准,继续抓好标准系统培训,理解设计理念,掌握设计标准,提高执行能力。开展新标准的配套制度建设,建立完善公司库站建设标准、验收标准、施工管理、模块化包装等手册,为库站建设提供可操作性强的依据。强化设计审查,加强施工图的会审,确保标准不走样。严格变更审批和管理,杜绝重大设计变更。强化项目责任制,不合格项目要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

(七)完善量化考核,强化业绩导向,推进评价激励机制 1.完善分配机制。强化业绩导向功能,根据EVA考核要求,完善关键业绩指标考核办法,增加定量考核,建立导向明确、激励有效的考核与分配机制。建立用工总量动态管理办法,减

— —

人不减资、增人不增资,优化用工,提升工作效率与员工收入。不断完善吨油含量工资制度,探索按人均零售量核定不同类型加油站工资总额的办法。赋予加油站经理部分薪酬量化考核和二次分配权限,引导加油站主动进行岗位兼并、调整运行模式和作业时间,促进基层员工自我管理。2.优化用工机制。全面推进测时写实,优化作业流程、岗位和排班方式,进一步提高劳动效率,合理控制人工成本。全面推行加油站经理、油库主任竞争上岗制度,开展资质认证,不断优化库站经理人队伍结构。利用示范站,委托开展市场营销、客户开发、站内管理等研究,吸引优秀人才在一线成长成才。试点开展员工职业生涯设计,提高员工归属感和忠诚度。3.完善培训体系。抓好三级培训体系,落实三年培训计划,中层及以上干部培训轮训率达50%以上,两级机关一般管理人员、库站一线员工全部轮训一遍。加快培训示范站建设,加强远程网络培训体系建设,强化培训效果,降低培训成本。重点强化规范和制度的学习,提高执行能力。突出基层员工一专多能、一人多岗的针对性培训,为优化劳动组织创造条件。培训与考核相结合,培训必考,合格才能上岗。强化技能鉴定质量管理体系建设,建立一线员工培训、考核、使用、待遇相结合的激励约束机制。— 12 —

篇7:《关于坚定不移推进保险营销体制改革的思路和措施(征求意见稿)》与会计集中作业中心

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

(二〇一一年二月二十二日)

我市中小学的新课程教学于二〇〇二年秋季全面启动,至今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就。当前,我市中小学的新课程教学已经进入新阶段,面临新要求,迫切需要深化改革。新课程教学的深化改革,主平台是课堂教学,课堂教学的深化改革是我市中小学新课程教学深化改革的当务之急。

课堂教学改革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核心,实现学习方式与教学方式的变革是课程改革的重要目标。为加快提高我市中小学新课程教学效果与效率,对我市中小学“推进课堂教学改革,构建高效课堂”提出本指导意见。

一、指导思想

以全面深化落实新课程教学理念为核心,以必须改革为前提,以效果和效率为主题,以创建教学模式为基本载体,以优化学生的学习方式、改进教师的教学方式为重点对象,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作用,科学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创建效果与效率和谐提高、充满活力的课堂,促进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进一步全面扎实提高新课程教学质量。

二、基本目标

1.教师的新课程教学理念进一步深化,课程标准和教材的整体把握能力进一步提高,教学设计、教学实施、教学评价、教学研究的能力进一步提高。

2.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意识与习惯全面加强,发现、探究、建构知识能力全面提高,发现、探究、解决问题能力全面提高,学习成绩扎实提高,发展全面协调。

3.创建具有学校特色、学科特点、年级特点、班级特点的、有典型课例支撑的教学模式或教学流程,课堂教学实现效果与效率的最大化。

三、基本步骤

1.制定印发《兴城市中小学推进课堂教学改革构建高效课堂的指导意见》。

2.制定印发《兴城市中小学学科推进课堂教学改革构建高效课堂的实施策略》。

3.各校制定实施《学校推进课堂教学改革构建高效课堂的实施方案》。

四、保障措施

1.全面深刻激发改革的思想动力

运用动员会、总结会、研讨会、调研、考察等切实有力的方式,对照新课程教学的要求与他地他人课堂教学改革的成功经验,全面反思本校本人课堂教学的状况,深刻认识差距及原因,树立课堂教学非改不可,唯改革是出路的强烈意识,为突破困境、实现跨越提供强大而持续的思想动力。

2.切实创建切合实际的课堂教学模式

以不千篇一律为基本原则,根据课程标准,根据兴城市中小学科

《推进课堂教学改革构建高效课堂的实施策略》,根据新授课、讲评课、复习课、作文课、实验课、自习课等基本课型的根本目的与基本特点,针对学校实际、学科实际、年级实际、班级实际,探究构建切合实际的基本课型的基本教学模式。以不照搬照抄为基本原则,认真学习各地课堂教学改革的成功经验,分析其产生的背景与条件,汲取切合学校、学科、年级、班级实际的成功因素,创建切合实际的课堂教学模式。

3.进一步深化与优化落实新课程教学理念

要把新课程教学理念的深化与优化,落实在课堂教学流程的设计与展开、调整与生成上,落实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教学方式与学生学习方式上,落实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教学行动与学生学习行动上,落实在课堂教学的评价上,落实在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全面发展上,落实在课堂教学质量与效率的和谐提高上。

4.深入研读课标与教材

进一步深入学习课程标准,准确把握课程总目标和阶段目标。深入研读任教学段、学年、学期的学科教材,全面把握教材的知识体系、编写结构和各部分之间的联系,把握教材的重点和难点以及编写意图,准确把握学期学科教材单元(章)、篇(节)内容在整个学段中的地位、作用以及与前后教材的纵横联系,不断提高教材教学化的能力水平。

5.加强课堂教学设计

要针对学生、教师、课标、教材、载体、流程、媒体等要素,实

现规范设计、有效设计、创造性设计,为构建高效课堂奠定基础。要根据课程标准、班级学生实际确定课堂教学目标、教学流程、教学方式、学习方式以及评价方式。要根据课标要求与学习内容,针对学生实际,精心设计具有充分性、规范性、针对性、层级性、选择性、实践性和开放性的课堂练习与课后作业。

要高度重视教学流程的设计。要以实用与适用为基本原则,以效果与效率为终极目标,科学设计情境导入、揭示目标、出示提纲、独立自学、合作交流、汇报展示、深化探究、释疑点拨、达标检测、归纳提升等流程。

要高度重视预习、展示、检测的设计。要在内容的精心选择上用心思,在形式的创新设计上下功夫,保障预习、展示、检测的有机一体化。

要高度重视学习载体的设计。(学习载体是学生课堂学习中使用的材料,通常包括教材、习题书册、学案、试卷、实验器材、学具等)要充分重视学案的科学设计(学案是新课程课堂教学中一种重要的学习载体,要针对学生的实际决定是否适用与使用学案)。学案的设计要以学生为唯一的设计角度,要切合学生认知与能力发展的规律。学案的设计要以“习”为重心,以问题驱动为策略,为学生发现与扩张知识系统,加强与扩展能力结构提供实践载体。学案的设计要具有层次性,适用于不同基础层次的所有学生。学案的设计要具有层级性,由浅入深,深入浅出。学案的设计要避免教案学案杂糅化,要避免教材教辅移植化。

6.科学监控课堂教学

课堂不是教师的“讲堂”,是学生的“学堂”,是学生学习与发展的平台。教师要善于自觉自我监控,教学方式与教学行为要符合新课程课堂教学理念,讲解与行动的长度与深度适应学生的学习时间、空间与精力的需求。教师要善于即时监控学生学习方式,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效果与效率的最大化,促进学生的发展全面、和谐、最大化。学生的学习要真学习、深学习、广学习,要杜绝伪学习、浅学习、窄学习。学生的“学”要精要,“习”要充分,要杜绝“学”多“习”少,“学”重“习”轻的课堂学习。

7.深入探究、准确把握学科知识系统

要全面深入探究学科知识的内涵和外延,准确把握边缘态、交叉态知识点的适用范畴,准确把握知识点在自身所在系统中的地位及其与其它知识点的纵横联系与区别,准确把握知识点与其它知识系统中相近或相关知识的联系与区别,为学生提供准确、简明的引导与点拨。

8.完善教师课堂教学评价机制,改进教师课堂教学评价办法 以学生的学习为评价的根本视角,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评价的根本内容,以“以学定教、以学施教、以学评教”为评价的根本原则,以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效果与效率为评价的根本标准,完善教师课堂教学评价机制,改进教师课堂教学评价办法。

9.切实发挥教研平台的作用,持续推进构建高效课堂的进程 充分发挥课例研究、案例研究、叙事研究、反思研究、同伴互助、同课异构、集体备课、教学设计展评、引路课、示范课、创优课、微

型课、达标课、优质课、课堂教学竞赛、片区教研、校际交流、研讨会、观摩会等教研平台的作用,全力推进构建高效课堂的进程。

10.大力发现、培育、推广典型

篇8:《关于坚定不移推进保险营销体制改革的思路和措施(征求意见稿)》与会计集中作业中心

哈拉布拉克乡党委、人民政府关于推进学区

教育教学改革的实施意见

(征求意见稿)

乡中心小学、中心幼儿园:

为全面提高我学区教育教学质量,现将乡党委、人民政府研究通过的《哈拉布拉克学区教师职称工资、绩效工资调整方案(试行)》、《哈拉布拉克中心小学辅导教师聘用考试方案(试行)》、《哈拉布拉克中心小学双语辅导教师工作规范(试行)》下发你们,请根据实际遵照执行。

中共哈拉布拉克乡委员会 哈拉布拉克乡人民政府 二〇一一年五月十二日

哈拉布拉克学区教师职称工资、绩效工资

调整方案(试行)

小学教育是基础教育,发挥教师的教学积极性对提高基础教学质量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在现有体制下,小学教师个体发展、社会认可度受到限制,极不利于教师素质和教学质量的提升。

一、提出依据。

(一)根据“按劳分配”的分配原则,以及从哈拉布拉克乡学区的地理环境、师资力量、学生数量和要达到的教育效果出发,乡党委、人民政府认为:要克服平均主义,使报酬与其实际贡献紧密结合起来,建立并完善一套赏罚分明的分配激励机制,使教职工既有动力也有压力;要根据教师的工作水平、能力、责任和贡献,逐步建立重业绩、重贡献的分配机制。以此鼓励教职工提高工作积极性,激发创造性,搞好教育教学。

(二)长久以来,在学校工资分配实践中,评判标准的确定如工作量化等相对较困难,导致执行分配方案不理想。并且报酬中占工资总额多数的职称工资部分不是完全与履行岗位的工作量、工作难易程度以及工作效果相联系,致使部分有知识、有能力、有水平的老师,背上思想包袱,工作开展不够积极,教学责任感松懈,工作中得过且过,职称工资的激励作用没能有效发挥,浪费了教师人才资源。

二、具体实施。

(一)绩效工资发放标准。绩效工资的发放,按照教师教学效果量化分数和工作成绩、效能等进行发放。

(二)职称工资发放标准。职称工资发放的标准实行不在一线教学的教师,扣除该教师部分职称工资。扣除的职称工资,由学校统筹起来进行再分配,主要用于奖励工作成绩突出、工作量大的一线教学(辅导)老师。

1、不在一线教学岗位的教师,其职称工资按照“高职低聘”的原则进行发放,即领取比本身职称低一级别的职称工资;

2、对没有职称工资,且不在一线教学的特岗教师、本科分配教师,按照小教初级职称的标准扣除相应的工资(作为其相应的职称工资)。

三、动态管理的职称工资再分配原则。工作量和教学效果是再分配的两大要素。

工作量:包括标准课时数和常规管理工作量(包括职业道德、职业纪律、职业责任)。

教学效果指标:包括平均分、及格率和优秀率。

四、其它。

(一)离退休教师工资不实行此方案。

(二)对有特殊情况的教师进行适当照顾。

(三)本方案由哈拉布拉克乡中心小学负责解释。

附件:1.哈拉布拉克学区工作量量化标准

2.哈拉布拉克学区教学效果量化标准

附件1:

哈拉布拉克学区工作量量化标准

小学教职工每周满工作量为18个标准量化单位。

1、备课一节为0.5个标准量化单位(优劣参考学校教师备课规范)

2、上课一节为0.5个标准量化单位(优劣参考学校教师上课规范)

3、批改一堂新课的课后作业为0.5个标准量化单位(优劣参考学校教师作业批改规范)

4、班主任工作一周为3个标准量化单位

5、教务主任、德育主任、总务主任、少先队辅导员工作一周为6个标准量化单位

6、教务员工作一周为4个标准量化单位

7、学科教研组长、卫生专干工作一周为3个标准量化单位

8、保育员工作一周(照顾好40个住校学生)为18个标准量化单位

9、食堂工作人员工作一周(做好40个住校生的饭)为18个标准量化单位

10、工勤人员工作一周(按1:100标准配置)为18个标准量化单位

11、保安工作一周(按我县标准配置)为18个标准量化单位

12、“六大室”管理人员工作一周为6个标准量化单位

13、学校中层领导每工作一周为8个标准量化单位

14、辅导教师工作一周为4个标准量化单位

附件2:

哈拉布拉克学区教学效果量化标准

(优的奖励,差的罚)

1、平均分以全县同层次同年级的平均分为标准,高于平均分的为优,低于平均分的为差

2、及格率高于45%的为优,低于45%的为差

3、优秀率高于10%的为优,低于10%的为差

哈拉布拉克中心小学辅导教师聘用

考试方案(试行)

为进一步切实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建立一支素质高、能力强、业务精、结构合理的教职工队伍,优化教师资源配置,建立充满生机与活力的选人用人机制,实现教育资源的优化整合,人才资源的合理配置,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参照《哈拉布拉克乡中心小学辅导教师工作规范(试行)》,结合学校实际情况,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和人才政策,认真落实教育改革与发展政策,鼓励竞争,提高素质,充分调动广大教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基础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二、竞争原则

(一)公开竞争,择优聘用的原则。根据学校所缺辅导教师及竞聘条件,自主申报参加竞聘,学校从高分到低分择优公开聘用。

(二)打破传统的用人机制,实行“竞聘上岗”、择优聘用的原则。坚持公正公平,平等竞争,促进人才流动,优化教育资源,合理配置人才资源。建立德才兼备,择优聘用,严格考核的用人机制。

三、组织原则

在乡党委、人民政府的组织下,学校教师通过考试的形式竞聘辅导教师。由县教育局教研室统一出题(考试内容包括汉语、专业知识),乡人民政府、教研室、学校共同监考,最后由教研室统一阅卷。学校从高分到低分择优公开聘用。

四、健全机构,精心组织教师竞聘上岗工作

为保证教师竞聘工作稳步推进和规范化,特成立哈拉布拉克乡教师岗位竞聘工作领导小组。

组 长:刘海军(乡党委书记)

副组长:肉孜汗(乡党委副书记、乡长)

迪力苏亚(乡党委副书记、纪检委书记)

都来提(乡党委委员、乡中心小学校长)肖建辉(乡中心小学常务副校长)

成 员:史强、依沙、阿曼古丽.阿、郭昕、张福成。

领导小组职责:负责对学校竞聘上岗工作的领导、指导;拟定计划和相关措施;制定竞聘方案,明确竞聘条件;负责报名竞聘人员的资格审查;组织协调整个竞聘工作,研究解决竞聘中出现的问题和困难。

五、竞聘条件

(一)遵纪守法,爱岗敬业,具有良好的思想品质和职业道德

(二)竞聘教师必须具备一定的教育教学水平,且有一定的教学科研能力。

(三)民语言教师HSK水平达到六级。

哈拉布拉克中心小学双语辅导教师

工作规范(试行)

双语辅导教师是指在我县集中办学及教学改革的前提下,具有一定教学经验、普通话水平不能满足正常教学的,在特定情况下能承担课程教学辅导工作的民语言教师。

一、双语辅导教师应具备下列条件。

(一)双语辅导教师应具备与所担任的课程教学辅导工作相适应的专业知识和学术水平,具有本学科课程的教学经验。

(二)参加学校组织的相关培训及教研活动,能够积极配合学校开展教与学的改革、探索工作。

(三)与一线教师一样要有同进度同学科的手写教案。

(四)服从管理,工作认真,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

(五)双语辅导教师采用竞聘择优上岗的原则(参考哈拉布拉克中心小学《辅导教师聘用考试方案》)。

二、双语辅导教师应履行下列职责。

(一)双语辅导教师要认真学习、了解学校此项试点工作的目的、意义和任务,并在具体工作中落实执行。

(二)双语辅导教师应以教学大纲和考试大纲为依据,按照专业教学实施、课程教学实施等教学一体化设计思路,编写教案,明确教学辅导计划、教学进度安排,在辅导过程中,应将教与学的总体设计和要求,与一线任课教师作详细沟通。

(三)集中辅导课不应是系统的讲授,而应是介绍学习方法、进行重点难点辅导和讲评作业、组织讨论、指导开展咨询答疑活动等,切实帮助和推动学生逐步实现新知理解与突破。辅导教师要定期向教务处上报与课程教学有关的资料和信息。

(四)双语辅导教师要严格执行教学管理规定和既定的教学安排,按教学进度组织辅导,按时上、下课并签到。凡因特殊原因需要调课,应提前一周向教务处请假,并协助采取补救措施,方可批准。

(五)双语辅导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各方面的教育,如:养成教育(学生的个人卫生、礼仪习惯、上下课纪律、公共卫生习惯等)、学习目的性自主性教育、学习方法指导等,努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六)双语辅导教师应按时参加学校组织的教研活动,参与本课程的教学研讨。

三、双语辅导教师的管理。

(一)每学期开学前,教务处要将适应本学期辅导课程教学教师名单送书记校长批阅,同意后方可给予安排课程教学辅导任务。

(二)双语辅导教师有义务对教学工作提出实效性的意见和建议。

(三)双语辅导教师应根据集中辅导课时间安排表,原则上每次课应提前5分钟到岗。凡无故缺课或未经教务处安排私自调课以及迟到、早退等,除了对辅导教师进行批评教育外,还将给予相应的处罚:

1、无故缺课的,应将所缺的课补足,且不计工作量并罚款100元。

2、未经教务处安排私自调课的,其私自调课当次不计工作量并罚款100元。

3、迟到超过10分钟或早退超过10分钟的,罚款100元;迟到超过30分钟或早退超过30分钟的,本次课不计工作量并罚款200元。

(四)教务处会同主抓领导,通过听课、召开座谈会、对学生进行调查等各种方式,对课程辅导教师的辅导情况进行检查和监控。

(五)教务处定期检查学生作业完成情况及辅导教师辅导学生作业情况并予以通报。

(六)对于无作为的辅导教师将扣除全部职称工资,并报乡党委、教育部门备案。

主题词:教育 教学 改革 意见 报:崔书记、扎曼县长、张金枝副县长。抄送:县党办、政办、县教育行业党委。中共哈拉布拉克乡委员会 2011年5月 日印发

上一篇:区环保局机关效能活动整改结果汇报材料下一篇:钢结构技术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