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净工作台的使用步骤

2024-04-16

超净工作台的使用步骤(精选11篇)

篇1:超净工作台的使用步骤

超净工作台的使用

1.超净工作台工作原理

(1)超净工作台内配备紫外杀菌灯管,用于杀灭微生物。

(2)超净工作台内变速离心机可将经过高效过滤器过滤的空气以水平或者垂直的单向气流吹出,并能以一定的均匀断面风速吹过工作区,带走尘埃颗粒和微生物颗粒,形成无尘、无菌的工作环境

2.超净工作台操作方法

(1)接通电源。将电源插入插座,并打开整个超净工作台的总开关后,可以看到按钮面板个电源指示灯亮,表示电源处于接通状态。(通常,实验室的超净工作台总电源开关一直是处于打开状态)。

(2)清理台面,拉下防尘玻璃挡板,紫外杀菌。若超净工作台内堆放有与本实验无关的物品,可先移出,用酒精棉球清洁台面后可预先放入实验相关的且能以紫外照射的材料进行紫外灭菌。拉下工作台前面的玻璃挡板,并关严。找到按键板,按下标有“杀菌”字样的按钮即可开启紫外灯管(再次按下该按钮则会闭紫外灯)进行杀菌,一般照射30min即可。

【注意】可将操作台面大致分为废物回收区、物品放置区和操作区。操作区内尽量不要堆放物品;不要在杀菌的同时开启风机。

(3)开启风机和照明系统,开始实验。紫外杀菌结束前应先开启风机,再关闭紫外灯,最后掀起玻璃挡板开始实验。按钮板面上面标记“开启/停止”字样的按钮是风机的开启和关闭的按钮。正常情况下,风机的最低档在出厂时候已经满足风速要求。使用时可多次按下“风量调节”按钮选择需要的风速大小。按动风量调节按钮后,风速的变化为:“低→高→低”的不断循环,并且有相应的灯指示风量状态。标有“照明”字样的按钮是超净工作台内照明灯的开关,可根据需要开启。

【注意】①试验操作时候尽量避免快速且大幅度移动,以减少对超净工作台内气流的扰乱,避免外界细菌进入。②有的超净台同时具有正压和负压系统,一般情况下使用正压系统;当试验的试剂可能有气体逸出,对人员造成刺激性伤害时候,可使用负压风道系统,使所有的气体只在超净台内部循环。

(4)结束试验,清理台面,关闭风机,拉下防尘玻璃挡板。试验后,清理台面废弃物后,用酒精棉球擦拭台面。关闭风机后拉下防尘玻璃挡板。若下面还有试验,可打开紫外灯,为接下来再次使用做好准备。

3.超净工作台的维护

(1)根据环境洁净度,定期更换滤布;定期对超净台内外进行清洁。

(2)照明灯和紫外灯达到使用寿命后更换相同规格灯管。

篇2:超净工作台的使用步骤

注意:用户编号登陆系统,首次使用系统,在“系统/帮助”----“个性选项”,去掉 “检索收费项目时,从左向右匹配”和“检索药品卫材时,从左向右匹配”前面的勾,勾上 “自动切换输入法”,点“保存”,点“是”。重新登陆系统。工作流程操作方法:

1、排床: 点击 “医护管理”-------“护理中心”,在空床位上鼠标右键,点“病员排床”,选择本科室病人,点“确定”,完成排床工作。

2、给病人记账:a、诊疗项目:在病人头像上,鼠标右键---“费用记账”,输入记账项目,回车,输入数量(默认数量是 1),回车,即可保存。

b、输入药品:在病人头像上,鼠标右键----“处方划价”,选择好 取药位置(也就是药房名称),然后在药品名称处,输入药品编码,回车,输入药品数量,回车,可保存该处方单据。

c、执行医嘱:医生开了医嘱,病人头像会出现红色【待执】两字,病人头像右键医嘱管理,选择是‘长期药品’还是‘临时药品’,点击右下脚【病区领药】,再选择病区,医嘱类型,取药列表,病人,点击【生成领药单】,最后保存处方单。

3、错误输入项目要给病人退费的情况:“医护管理”----“费用记账”---输入住院编号,回车,可显示在指定的时间段内的费用列表,选择要冲销的一行,点击左下角的“红字反冲”,输入冲销原因,点 “确定”,完成冲销费用工作。

4、病人出院:在病人头像上,鼠标右键“结算审核”----“审核”,点“是”,双击病人头像,点右下角“打印”,即可打印病人费用清单。完成病人出院审核过程。

处方录入错误在药房未发药的情况下,可以进入【药房管理】-住院处方列表,作废即可。

篇3:教学步骤的设置与教学手段的使用

一、对教学步骤的思考

以三节篮球教学的展示课为例:这三节课的教学步骤几乎全是清一色的由简到难的设计, 观摩教师能够很清楚地看到一条主线, 直通教学目标, 但笔者的思考是, 这一条线是一条很明确的“纵向”, 能否设计一条在同一个层次上的“横线”来进行教学呢?所谓的“横线”就是为了一个技术动作的学习而设计一些在动作结构上比较接近或者小有变化, 但在动作的原理上基本相同, 比如在学习体前换手变向运球时, 可否设计一些练习如:“原地不动右手体前运球开始, 向左、向后, 返回, 前右, 后, 绕身体的最大幅度的运球 (左右手) ”、“左右换手体前 (体后) V字运球”、“左右手体前左右推拉球”、“体侧前后推拉球”、“原地上一步运球还另一手运球”、“向前移动中的体前V字运球”等等, 这些运球练习与体前换手变向运球动作高度相关, 结构基本一致, 而且形式多样, 能够激起学生学习和练习的兴趣, 对体前换手变向运球技术的掌握起到一个强化的作用。“横向”的教学设计也许是教学步骤设计的一种, 需要在实践中加以研究。

二、对教学手段的思考

教学过程中会遇到一些问题或学习困难, 教学手段就是为专门解决问题而设的, 比如在学习前滚翻的时候学生出现团身不紧, 头顶着地滚翻而不是头后着地时, 使用下颌夹轻物能够使学生被迫低头从而解决头顶着地滚翻的错误动作, 教学手段的正确使用能够有效地解决技能教学中出现的具体问题。

1. 以《肩肘倒立》为例谈教学手段的使用

学生开始在有保护的帮助情况下做双脚上举练习时, 帮助的学生使用身体作为一个依靠使学生体会双腿上举与地面保持垂直。问题是教师要求学生抓住练习者的脚踝向上提拉。此时练习者主要用力的地方是立腰展髋, 也就是说练习者需要腰部主动用力控制身体双脚上举, 帮助者抓练习者的脚踝虽然被动拉起了练习者, 练习者的腰部肌肉却是该收缩的没有收缩, 不该拉长的却被拉长了, 腰部肌肉不能协同用力, 身体的稳定性也就没有了, 而现实情况是有的帮助者根本拉不动那些体重较大的练习者, 练习者腰部肌肉发达根本不用帮助, 他的腰部肌肉足以轻松完成立腰展髋双腿上举动作。我们的思考是帮助者可以使用身体作为练习者的支撑物 (尽量要站直并与地面垂直) , 腰部力量不够的也可以用膝盖 (学生身高差不多时膝盖在练习者的腰部) 稍顶一下练习者的腰部以使其好借力, 让练习者的腰部肌肉感觉到主动收缩用力, 手放在一个适当的位置让练习者的双腿沿帮助者的身体上举, 才能使其体会要主动发力而立腰展髋, 建立正确的本体感觉。肌肉的用力、放松, 收缩、拉伸等本体感知觉应该是体操类教学非常重要的教学内容, 被动拉起脚踝的教学手段笔者认为需要加以思考。体操类的动作尤其是控制身体平衡的动作, 经过学习与讨论认为需要肌肉主动收缩固定, 使身体的合力矩为零, 身体重心以及肩与手肘组成的“底座”的重心处在同一条直线上, 并与地面垂直时, 身体的平衡才容易把握。这只是笔者在做肩肘倒立动作时自己的一个感觉, 其实有好多体操类动作需要正确的本体感觉, 教师只有自己拥有正确的本体感觉, 才能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的学。保护是为了使学生免于受伤, 帮助是为了提高学生的肌肉感觉, 在体操教学中这种肌肉的感觉很重要, 教师应该要有一定的关注度, 虽然教学的手段使用立意明确, 对教材更深层次的理解关注的程度还不够, 要予以加强。

2. 关于教学手段的改进

课中有一个教学环节是帮助者用一条短绳作为参照物让练习者用脚去碰触, 这一教学手段要使用一个参照物解决学生立腰展髋高度不足的问题, 毫无疑问思路是对的, 但在教学实践中由于学生用的是短绳, 面积较小, 而且没有放在学生做成肩肘倒立时与地面的垂直线上, 要求学生碰触短绳其结果是学生的身体重心移动, 或者身体不能与地面垂直, 干扰正确动作的建立, 我们认为教师使用短跳绳是要充分利用现有的器材, 因为肩肘倒立完成后的教学环节是跳绳接力, 但如果将短绳换做小垫子, 使参照物面积变大, 而且是一个平面 (可提示学生将垫子放平) , 只要将垫子放在练习者的上方, 要求学生碰触垫子, 学生只要向上用力不用再找细小的跳绳了。短绳的面积小造成的后果就是学生上举的腿会产生移动, 破坏肩肘倒立的平衡, 不利于正确动作的建立。笔者在回到学校后找到一些学生进行实验, 大目标 (对折的小垫子) 比跳绳效果要好, 不容易破坏学生的平衡。

篇4:超净工作台的使用步骤

【关键词】初中英语 运用 导学案 环节 注意问题

如何在初中英语教学中运用导学案已经成为导学案教学研究的重要课题。其实,导学案产生的基础对教师对学情的了解和分析,以导学为方法,以引导为辅助,实现学生自主学习和自主探究的过程,实现了师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是师生合作完整教学的一种教学模式。

一、在英语教学中运用导学案的意义

在初中英语教学中,问题探究是导学案的关键,知识整理是重点,阅读思考是特色,巩固练习是着力点。实践证明,导学案的运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课堂教学格局,教师有原来的管理者、指挥者转变成引导者、组织者和促进者,实现了由被动学习到主动学习的转变;导学案已针对性的知识设计,给学生自主学习提供了学习的任务、路线和途径,使得学生的学习具有极强的目标性;导学案还实现了课堂知识的有效总结,对于学生知识体系的构建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激发,锻炼了他们各方面的素质和能力;导学案就是学生学习过程的全记录,为学生复习提供了学习资料,并且还能让学生自我反思和总结,为下一步学习提供知识储备和经验借鉴。

二、导学案在初中英语教学运用中的环节分析

对于导学案教学来说,基本的思路就是以英语学案为载体,实现学案与教材的完美整合,师生教与学之间的配合,在充分挖掘学生潜能,突出他们主体地位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探究及创新。运用导学案教学的环节有如下几个部分:

(一)导学案的编写

导学案教学的基础工作就是认真编写可行的导学案,这是基础工程。作为初中英语教师在编写导学案的过程中一定要做好准备工作:一是,要认真研究教学大纲,按照新课改的要求,综合分析教材、教辅和教学大纲,设计的导学案一定不能偏离学习主题,也不能局限于教材,这个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二是,要认真研究学情,了解学生的学习现状和学习心理,设计的导学案要具有针对性,做到有的放矢。针对以上两项准备工作,在设计编写导学案的时候要遵循主体性的原则,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遵循指导性原则,教师做好本职工作,指导学生学习,在学法上和深度引导上给与辅助;遵循层次性原则,要照顾到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学案的设计上体现出层次性和梯度性。需要注意的是,在导学案编写的过程中,教师还要挖掘学生资源,可以让学生适当的参与到编写工作中来,使得导学案更具有针对性和适用性。

(二)学生依案自学

导学案重在围绕着一定的学习目标实现学生的自觉学习和自主学习。在课前的自学过程中,英语教师要结合课堂教学的目标,给学生布置一定的预习任务,让学生带着任务和问题去学习,并通过一定的方式进行学习的鉴定和检测。导学案的逻辑性一般比较强,知识体系也比较清晰,所以在自学的过程中,学生要结合导学案抓住课堂学习的重点,理清知识体系,学会反思和总结。

(三)交流讨论

在导学案的学习之中,要是的引导作用是非常重要的。英语教师要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分析学生学习的现状,了解他们学习中遇到的困难与问题,引导解决学习中的重难点知识,并通过交流讨论的方式给与解决。在此过程中,英语教师可以参与到学生的讨论之中,并总结学生讨论的结果,做出精细解释,做出评析,供学生参考学习。

(四)精讲答疑

通过学生自学、教学交流,学生对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和认知,在此基础之上,英语教师要结合课堂教学内容中的重难点知识,对于学生的疑问,错误理解给与解答和纠正,做到精讲在学生自学和讨论交流的基础上,教師结合教学重点、难点,就学生遇到的共性问题进行讲解答疑,切结面面俱到。同时,还要突出启发性教学,激发学生的思考欲,培养他们的探究能力和思维能力。

(五)达标总结

所谓的达标就是紧扣本节英语课的教学目标,为了让学生掌握既定的学习内容,并培养他们的各方面能力而设计针对性的英语练习题,习题的设计既要侧重于基础,又要有一定的思维含量。总结是指学生对从课前预习到达标练习的整个学习过程进行反思、自评和初省,是一个整理、提高的过程。

三、初中英语运用学案导学需要注意的问题分析

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是英语导学案要突出启发性,教师在运用导学案的时候要给学生留足时间和空间,给学生创造思考和探究问题的条件,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做到脑想、眼看、耳听、口说、手做,从而获得新知,提升能力。英语导学案的构成部分一般有学习目标、重难点知识、思考题、疑难信息反馈、学习活动的设计、梯度导学导练、知识拓展等部分组成。具体内容设计上,有学习内容和学习方法的指导,如分析、概括、归纳、讨论等,实现学习内容的动态化和学习过程的参与性。

英语教学中运用导学案,要准确定位师生之间的角色,分清彼此的地位,要把“学”和“导”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不能把课堂变成老师的一言堂和学生的放羊式教学,二者不可偏废,都要有所倚重;要理清师生之间的地位,对于教和学做好分工,学生能学的自己学,学生难于理解的老师才进行引导,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教师要重视课堂生成性资源,教师不可拘泥于学案而置之不理,要充分肯定学生的积极性,并对其问题灵活处理。

【参考文献】

[1]何志强.“导学案”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新课程,2013(1)

篇5:超净工作台的使用步骤

超净工作台(clean bench)是为了适应现代化工业、光电产业、生物制药以及科研试验等领域对局部工作区域洁净度的需求而设计的。其工作原理为:通过风机将空气吸入,经由静压箱通过高效过滤器过滤,将过滤后的洁净空气以垂直或水平气流的状态送出,使操作区域持续在洁净空气的控制下达到百级洁净度,保证生产对环境洁净度的要求。超净工作台根据气流的方向分为垂直流超净工作台(vertical flow clean bench)和水平流超净工作台(horizontal flow clean bench),碳硫分析仪垂直流工作台由于风机在顶部所以噪音较大但是风垂直吹多用在医药工程这样保证人的身体健康;水平流工作台噪音比较小风向往外所以多用在电子行业,对身体健康影响不大。根据操作结构分为单边操作及双边操作两种形式,按其用途又可分为普通超净工作台和生物(医药)超净工作台。

超净工作台水平送风与垂直送风的区别:从送风分为水平送风与垂直送风

1、水平层流超净工作台:是一种通用性较强的局部洁净工作台,它广泛用于电子、国防、精密仪器、仪表、制药行业等。其箱体选用1.5厚的优质冷轧钢板静电喷涂处理(或不锈钢),不锈钢工作台面,高质量离心风机,美国Dwyer压差表,初、高效双级过滤,水平流形,开放式平台,操作方便,装有万向轮,可随意移动;有多种型号,可根据客户实际需求订做。

2、垂直层流超净工作台:垂直单向流超净工作台广泛应用于需要局部洁净的区域。实验室、生物制药、光电产业、微电子、硬盘制造等领域。垂直单向流超净工作台具有高洁净度,可连接成装配生产线、低噪声、碳硫分析仪可移动性等优点。其箱体选用1.2厚的优质冷轧钢板静电喷涂处理(或不锈钢),不锈钢工作台面,高质量离心风机,有单面、双面多种型号,可根据客户实际需求订做。

篇6:使用显微镜的方法步骤

2对光:用低倍镜、较大光圈(遮光器上调);眼看目镜,同时调节反光镜;使视野变得明亮。

3放片:观察对象要正对物镜的孔,将玻片夹好之后再调焦。

4调焦:先用低倍镜寻找物象,先降镜筒后升高镜筒,降低镜筒时要在侧面观察是否压片,升高镜筒时正对着目镜寻找物象。把物像移到视野中心,换用高倍镜观察只调节细准焦螺旋,使物象变得清晰。

5观察:两眼睁开,用左眼观察,用右眼画图。

注意事项:

1.必须熟练掌握并严格执行使用规程。

篇7:3d打印笔怎么使用的方法步骤

当绿灯亮后,按出料按钮,插入和推动耗材。

等耗材出来后,就开开始制作绘画了。

按无极变速按钮,你可以调节出料的速度。

当完成绘画时,按退料按钮,拉出耗材

篇8:超净工作台的使用步骤

电子天平一般都能在-10℃~+40℃的温度条件下正常工作(指定特殊的工作温度除外)。

进行称量时,首先应对电子天平进行充分预热。平衡属电子天平的基本工作原理,若其失衡,应利用电磁力矫正天平,使其回复平衡。此种电磁力经流经线圈中和物体质量成正比的电流生成在永久磁钢内。流经线圈中的电流I、线圈长度L及磁钢的磁通量Φ均和电磁力F成正比,处在预热环节的天平,磁钢的磁通量Φ会随其内部的不断升温而降低,且流经线圈中的电流I也会逐渐变小,使电磁力F变小,天平无法保持平衡,示值则会发生正的单方向漂移。只要预热时间足够,磁钢能够满足热平衡,完成这一变化过程,天平才可算真正的平衡。然后经回零/去皮,显示回零,这时天平方可使用,尤其对于某些天平属高准确度的,如果条件允许,电源可长期打开以使天平始终保持预热状态。

一部分电子天平的实际分度值d满足0.01mg或进行计量检定的,预热时间最好不少于5小时;若是微量电子天平,且其实际分度值d满足0.001mg的,则其预热时间应多于24小时,若天平处在使用中,可适度缩短预热时间,若显示器的示值不再出现单方漂移的现象,回零/去皮后方可称量。

2 运动天平

完成电子天平的预热后,应先进行短时间的加载和卸载,用来使天平运动,而不应该立刻开始称量。一般这是常被忽略的一个步骤。一般来讲,9至11片簧片组成的弹性支承体就是电子天平的传感器,力的传递就是由天平传感通过这些簧片来完成的,天平的称量工作在平衡—失衡—再平衡的过程中完成。但是,很长时间不称量或正在预热的天平处,其簧片及传感器均进入休眠状态,不再工作,且簧片及传感器的性能无法较快恢复,如果此时就开始称量,不然会造成加载后的天平不能很好的回零,示值失去了稳定性,且重复性不佳。运动天平的办法是在秤盘上加载与天平最大秤量相同的物体和砝码,不必在意其能否回零及其示值,然后再卸载,照此方式操作至少10次,使簧片和传感器转为工作状态,从而确保天平的称量具备稳定性。

如果电子天平是用来计量检定的,以上的步骤不可或缺,否则获得的称量结果会适得其反,此外,很多称量的实践已证明了这一点。如果天平正在使用中,其实际分度值d≥0.1mg, 可将加卸载次数适当减少或不进行加卸载,回零/去皮后称量工作方可进行。若天平属超微量、微量及半微量的,且实际分度值d≤0.1mg,则这一步骤一定要进行,否则得称量结果不稳定;如果此类天平停止称量时常在30分钟以上,再进行称量时仍需短时间的加卸载以运动天平。

3 校准天平

3.1 校准电子天平的必要性

如果要正确的对天平进行使用,关键是对电子天平进行校准,所有的电子天平若不经校准,其称量结果就不准确。一部分用户单方面认为对天平的校准属于计量部门的工作,天平一经检定并合格后,没必要在使用时对其重复校准了。当然,天平的校准工作是计量部门在检定电子天平前一定要进行的,否则取得的检定数据也不准确。每次使用前,一定要进行天平的校准工作,原因有以下两点:

(1) 天平称量的不是重量,而是物体的质量。使用任何一台天平对同一物体进行称量时天平放置的高度及地点都不会影响到物体的质量,因为物体的质量一定,所以应取得相同的称量结果。但是地球因其地心引力,所有物体只要其有质量,重力加速度都不可避免的对其重量造成影响。如:在一楼称得某一物体的质量为200.0000g,但在10m高的四楼,其质量就变为了199.99937g。从这一结果可看出,重力对物体的质量产生了影响,要消除这个重力影响,就必须要应用校准技术。

众所周知,如果天平属双盘等臂机械一类的,当左盘物体的重量平衡于右盘砝码的重量(重力)时,因重力加速度在同一地点数值相同,可左右抵消,故物体的质量与砝码质量相等,自然完成了称量物体质量的目的。但若是电子天平,只有通过校准来消除重力加速度的影响。

(2) 如果放置电子天平的地点相同,对同一物体进行称量,因重力加速度几乎没有差别,每次在进行称量前似乎就可不必校准天平了。其实不然,因传感器自身的温度变化直接受到波动及环境温度变动的影响,流经线圈中的电流和磁通量也随温度的变动而变动,且电磁力也将变动。也会获得不准确的称量结果,如果温度波动范围较小,则电子天平均具备的温度补偿功能才会有效;温度变化都有既定的限度,如果超出了这个限度,则不能进行补偿。最终仍需同校准技术校准天平。

3.2 电子天平的校准方法与原理

为了得到准确的物体质量,必须应用校准技术。现在以AB204-N型天平为例,来进行天平的校准。当电子天平开始校准环节,天平的显示屏上会出现一个闪动的“200.0000”,这就是规定的校准天平的砝码数值,若在称盘上放置质量为200.0000g的砝码,天平将由失衡到平衡,直到显示屏闪动的数值变为“0.0000”,再取下砝码,校准的整个过程就完成了。此外,用来平衡200.0000g的砝码的是电磁力。磁通量会随温度的上下波动而发生变动,流经线圈中的电流值是对电磁力造成影响的只要因素,所以,进行校准时,实际上天平是在寻求一个和相对于200.0000g的平衡电流值。再对以上的例子进行研究,在一楼时,我们已完成了天平的校准,找到了相对应的平衡电流I1, 200.0000g时其称结果。若将天平搬至10m高的四楼,不再对天平进行二次校准,显而易见,因平衡电流I1产生的电磁力未发生变动,而重力加速度g值减小,重力变小,就会导致天平失衡,称量结果就变成了199.99937g,结果出错。如果重新校准天平,这时天平已经重新寻找相对应的平衡电流值,记为I2。显然I2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已有制造公司推出了先进的校准技术FACT(即全自动校准技术)。使得有这种全自动校准技术的电子天平在使用中变得更为简便。

篇9:超净工作台的使用步骤

关键词:兴隆洼遗址;红山文化玉玦;桯钻;管钻;皮绳线具;红山文化玉玦的制作工艺

中图分类号:J314.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6)10-0005-04

从1983年至1992年,内蒙古考古队对兴隆洼遗址先后进行了6次发掘,揭露面积3万余平方米,共清理出半地穴房址180余座,居室墓30余座,灰坑400余座,将兴隆洼遗址一期全部揭露,同时出土了玉玦、匕形器、斧、锛等玉器及陶器、石器等一批重要遗物[1]。从兴隆洼出土的玉器来看,玉玦是最为引人注目的,从玉玦的加工痕迹可以明显地看到当时已经有了桯钻、管钻、皮绳线具、片切割、抛光等成熟的制玉技术。在兴隆洼文化遗址出土的所有玉器中,恰恰是玉玦的做工是最为突出的,因为在每个玉玦上面,我们都能找到古老的红山文化制玉过程中所有的工艺痕迹,可以说,在每一件玉玦上面,都有着一段能触摸得到的远古玉器制作的历史。

一、从红山文化玉玦的工艺特点分析,红山人制作玉玦的过程大约要分为四个步骤来完成

(一)红山的制玉工匠制作玉玦的第一步是根据原石的外部形状进行琢磨,琢磨的方法基本上都是根据玉石的原材料的形状,以磨去棱角的办法,先把原玉琢磨成为一个大致的方形和圆形,然后再进一步琢磨,有的琢磨呈圆柱状,有的琢磨呈圆饼状,当然,这个圆饼并不是规整的,是随形就料而成的,在兴隆洼和赵宝沟文化时期的玉玦多数都呈椭圆形,就是因为它多数都是根据玉石原有的形状来确定的。

从目前所遗存下来的、诸多玉玦的外形来看,特别是红山文化出土的早期玉玦,有很多玉玦的外部周边位置上,还留有原石的形状特点和没有被打磨下去的原石所带的痕迹。并且,在红山文化时期所制作出来的玉玦基本上都是根据原始玉料的大小所决定的,通过对所有红山出土玉器的观察与分析,红山玉器器型较大的玉件少之又少,基本都是些精小的玉件。而且,根据红山文化玉器所使用玉材的硬度、润度以及细腻程度,都可以证明所使用的玉材基本上都是河磨料。所以在红山文化的墓葬中出现了即使是在一个墓葬中的一对玉玦,也会有尺寸大小不一致和玉质不一样的状况。到了红山文化中期,玉玦的形状才开始比较规整,并且开始接近圆体;

(二)玉玦的外形经过打磨形成以后,再使用圆头桯钻在中孔的两端慢慢旋磨,这样,玉玦的中間部分开始变薄,形成了向内凹的、斜坡状的孔壁,被称为孔缘,许多玉玦孔缘的壁面上还留有由于慢速旋转时所产生的旋磨痕迹;

(三)孔缘琢磨变薄后,红山人开始使用管钻或者桯钻,在圆饼的中间沾解玉砂进行琢磨,研磨钻通以后,便形成了玉玦的中孔,由于在琢磨中孔时的速度是非常缓慢的,所以在中孔内会留下螺旋状的旋磨痕迹。

在这里特别要说一下“解玉砂”,因为解玉砂在红山文化制玉的过程中是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的。关于解玉砂的文字记载,最早应该出现在北宋时期的一部历史地理名著《元丰九域志·河北路》里,在书里面说到了“它山之石”的解玉砂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天然矿石。等到了民国初期,在章鸿钊的《石雅》中,才有了更加明确的解释和说明,他在书中非常明确地解释说:“解玉砂者何?治玉之砂也。今都市所常用者有二:一曰红沙,其色赤褐。出直隶邢台县,验之即石榴籽石(Camet)也,玉人常用以治玉。二曰紫沙,亦称紫口砂,其色青暗,出直隶灵寿县与平山县,验之即刚玉(Corundum)也。”章鸿钊先生认为:“二者俱解玉砂也,而用之或不同者,则又视其坚强之度以为差。”他还最早以现代莫氏硬度对解玉砂做了解释:“紫砂刚玉九度可以治翡翠宝石,玉则其数六有半,视石榴子石又微弱,故红砂得治玉焉。”他还在《石雅》中肯定了解玉砂就是一种硬度高于玉的天然矿物石榴子石和刚玉,并且得到验证。这些文字记载都说明了解玉砂在制玉过程的重要性;

(四)再把皮绳线具穿入中孔内,皮绳上面沾有解玉砂,由孔内向外拉切,经过不停的拉切以后,最终形成了一道缺口,也就是玉玦的玦口。到了红山文化晚期,随着治玉工具的发展和完善,当时应该已经出现了砣具,而这个时期制作出来的玉玦开口,则呈外宽内窄的形状,就是用砣具由外向内切割而成的结果。

经过这样四个步骤,一个完整的红山文化玉玦基本就形成了。

二、试分析红山文化玉玦在制作过程中所使用的几种工具

(一)桯钻和管钻

红山人在制作玉玦的整个过程中,他们所使用的工具主要就是图1.的桯钻和图2.的管钻这两种。桯钻应该是实心的,而管钻应该是一种空心的、呈管状的工具,在当时的制玉过程中,他们所使用的管钻口径的大小应该是比较接近的,尺寸都差不多少,所以,玉玦的中孔大小也都相差无几,在制作玉玦的工艺里,这两种工具主要就是用来钻磨玉玦的中孔。

根据国内许多文化类型的考古数据可见,红山人也和其他的原始人一样,他们也是非常善于制作和使用骨头工具的,他们除了把兽骨经过简单的打磨制作成各种佩戴的装饰品,同样还把坚硬的骨头制作成骨质工具,包括日常狩猎用的箭头和缝制衣服小巧的骨针,而这些骨器都是经过仔细磨制出来的。有时在古玩市场上偶尔也会见到红山文化时期的骨质工具,并且从见到过的二百多个玉玦的制作工艺上也可以看出,红山人在8000多年前就已经熟悉的掌握了骨管或者骨棒(针)的钻孔技术了,并且,他们已经深知以柔克刚的道理,仅凭这一点,远古时期的红山人的智慧已经令我们感到非常惊讶了。在香港中文大学教授邓聪所著的《澳门黑沙玉石作坊》一书中就展示了一种西藏拉萨舞钻,其实就是一种惯性的原始手钻,它的核心部件就是一个惯性轮,原理就像陀螺一样反复旋转,这种拉萨舞钻应该就是原始桯钻的传承和遗存[2]。

图3是桯钻旋磨过程的示意图,而图4的玉玦就是典型桯钻旋磨而形成的孔道,由于桯钻在旋磨的过程中是沾有解玉砂来帮助完成的,并且钻磨的过程又非常的缓慢,所以孔道里面会留有明显的、一道道的螺旋状痕迹。还有,在慢速的旋磨钻孔的过程中,其实也是对孔道进行抛光的一个过程,所以孔道里面的光泽有时与外表的光泽会存在误差。

按照我们对当时原始人生存环境及状况来推断和分析,红山人的生存环境也是非常简单和简陋的,所以他们对制作工具甚至是玉石原材料的选择也应该是符合当时的生存条件的,是方便和直接的,很有可能是就近取材。在当时,红山人所选择和使用桯钻和管钻的材质也极有可能就是动物的骨头。因为选择这种材料做工具,一个是它取材方便,还非常适用。另外,动物的骨头和牙齿的硬度其实是非常高的,经过科学的测量,健康动物的骨头是非常坚硬的,它的密度能达到3.1左右,硬度也能达到5度左右,这种硬度应该与软玉的硬度是差不多少的。而且,骨头自身就具有非常良好的柔韧性。如果把能达到如此硬度的兽骨骨管固定在一根木棍的一端,顶端是能活动自如的转轴(图5),这样就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管钻了。我们也对玉玦的制作进行了制作实验,实验中发现,这个管钻的性能是绝对不会低于任何金属钻具的,就是钻头材质的耐磨程度可能会有所差距,但是这些都不会影响钻具在整个运动过程中的功效。而我们也通过实验得出了这样一种推断:红山人很有可能已经利用兽骨制作成了所需要的各种直径的管钻和桯钻了,如果当时红山人能制作出一些坚硬而适用的骨质钻具,他们在整个雕琢和制作玉器的过程中,看起来似乎就容易的多了。

从红山文化早期玉玦的中孔工艺中,还发现有一面单钻和两面对钻的不同痕迹。一面单钻的工艺特点是:会出现孔壁垂直,孔道内有明显的螺旋纹,并且,这些孔径看起来也非常细小,一钻到底,而这,正好符合桯钻沾解玉砂慢速旋磨而成的结果。用这种打孔工艺制作出来的玉玦,多数都符合红山文化早期和中期玉玦的制作特点。而如果用管钻两头对钻的方法,就会出现在对接的位置有一定角度的偏差,从而也出现了在两面对钻的过程中,在中间对接的部位,形成了一种阶梯状的、错位的台痕,并且,这类由两面对钻而形成的玉玦中孔,孔径要比一面单钻的孔径要粗大,而这就说明管钻比桯钻粗,并且在两头对钻以后,在对接时出现了偏差,而这样的打孔技术,应该盛行于红山文化早期。

图6就是管钻两面对钻的示意图,由于管钻中间是空的,所以在两面对钻的过程中,便会留下管内的玉芯,而图7正是一件管钻对钻时留下来的最好实证。在牛河梁三号冢N2Z3中出土的2件玉芯,玉芯两端面平,柱体外鼓且向一面倾斜。两件玉芯为白色玉和墨绿色玉质,一件高0.9-1.05厘米,一件高3.2-3.6厘米[3]。图8这件玉玦的中孔内,就留有明显的管钻对钻时留下的错台痕跡。

看来,将红山文化玉玦所有打孔的工具归结起来有两种:桯钻和管钻。而且,桯钻和管钻带动解玉砂的旋转速度越慢,痕迹应该是越为突出的,呈现出我们现代快速和坚硬的工具所不能模仿的一种工艺特征。

(二)圆头桯钻

在制作玉玦的过程中还有一个比较重要的工具,那就是圆头桯钻(图8)。这个圆头桯钻的圆头应该是粗大的,是实心的,并且还是圆钝的,它的功能主要就是用来旋磨玉玦的孔壁部分。由于圆头桯钻的头部是圆钝的,所以它在中孔两端在慢慢旋磨过程中,在中孔的四周琢磨以后会呈现出向内倾斜的一个斜坡状的坡面,这个坡面并不明显,我们称它为玦缘,在缘璧上还会留有笨拙的钻具在慢速旋磨的过程中所形成的磨琢痕迹,而这也是判断红山文化玉玦特有的另一个工艺特点。在辽宁查海遗址出土的一组“石钻”[4]应该是一组圆头钻具,至少它的形状是比较符合圆头桯钻的特征的。

(三)皮绳线具

在没有金属工具的远古时代,我们会经常看到有很多原始人用玛瑙和石髓等坚硬的细石制作出来的刮削器,有很多人都会把这些坚硬的细石器看做是当时制玉的工具,我也查阅了很多出土数据和文献,发现这很有可能是一种错误的认识和判断。在当时,这些坚硬的细石器应该与渔猎部族是有关系的,它们很有可能是用来切割动物皮肉和日常渔猎过程中所使用的一种工具,或者它们就是箭头一类的狩猎武器。

日本人滨田耕作和水野清一在1935年对红山前后进行田野调查和发掘,在1938年时发表的《赤峰红山后》考古报告里面特意说到箭头多出土于男性墓葬中,而在所发掘的女性墓葬中却没有发现,而这些石质和骨质的箭头应该是代表男性身份的象征。比如说死者生前应该是猎人或者是一名武士。另外,如果用它们来加工硬度较高的玉材,这种坚硬的细石所产生的效果并不大,使用起来也并不方便,反而不如使用硬度较低但是韧性较好的材料,比如用动物的皮革制成的皮绳或者是植物纤维合成的绳子。

而红山文化玉玦在制作过程中的另一个主要工具就是皮绳线具。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发现有一种类似切割工具的出土证据,所以,当时他们所使用的工具材质还不能确定,只能靠我们现代人来进行科学的实验分析和推断。如果我们按照红山人当时所处的周围环境来分析,用最简单的选择方式,那么,最有可能被选择和使用的就是用动物的皮革制作而成的皮绳,把这种材质当作工具来切割玉石还是有一定道理的,也是符合科学的推断的,所以,我们在实验的过程中特意使用几根牛皮绳来拉切玉料,在拉切玦口的过程中,皮绳是非常坚韧的,还不易断裂,当然,在整个实验的过程中,如果再借助解玉砂这样的介质来帮助完成,制作起来就更加容易了。

在玉玦玦口的制作过程中,红山人所选择和使用的皮绳线具应该是非常得心应手的,并且还灵活自如,使用操作过程中是非常随意方便的,如果我们懂得一些浅显的物理学原理就不难看出,在图9中,一根皮绳在拉切过程中所起到的只是一种简单的驱动作用,而解玉砂的硬度才是完成切割的主要原因,而玉玦的中孔和玦口的磨琢加工其实都是一样的动力学原理,无论是管钻还是桯钻,或者是皮绳,它们都是需要解玉砂来进行辅助工作的。这样看来,如果红山人在几千年前就已经掌握了“以柔克刚”这项原理,也足见红山古人之聪明智慧。

在玉玦玦口的磨琢拉切过程中,制玉人应该把玉玦固定在一头,然后把皮绳穿过中孔,用双手各执皮绳的一端,开始朝着自己的方向左右用力拉切,但是,由于制玉人双手施力的不均匀,还有因为玉质本身结构的疏密不均匀等等一些缘故,在拉切过程中,会造成皮绳线具上下波动的不均勻现象,这样,皮绳在向外左右不停的拉切过程中,就会在玦口的拉切面上形成了凹凸不平的、呈波浪状的、并且是上下对应的一种拉切痕迹,这种痕迹应该是呈向拉切方向弯曲的,如同一条条波浪一样的弧线。

而图10.这对断裂玉玦的玦口就是用皮绳由内向外拉切而形成的,很显然,玦口上下两面是凹凸不平整的皮绳拉切的痕迹,但是上下也是非常吻合的。而这,正是皮绳在拉切过程中的最好实证,这种拉切的痕迹,也是判断红山文化玉玦制作工艺的主要方法之一[5]。

从每一件遗存下来的红山文化玉玦中可以看出,能表现出它最成熟的工艺也就是说它技术含量最高的部分,应该是玉玦的中孔部分和玦的开口工艺,如果想判断一件玉玦与哪个时期比较符合,除了先研究它的外部形状,从它的中孔和玦口工艺中,也能找出足够的信息。当然,这些信息还包括在制作过程中所使用的工具制作时所产生的痕迹,并且还有在实施制作的过程中所产生的工艺痕迹,和玉玦长期使用过程中所产生的摩擦痕迹。

由此可见,红山文化玉玦在制作过程中的工艺是朴拙的,具有一种浑然天成的自然之美,但是同样也说明在加工过程中的精细程度,所以在红山文化早期制作出来的玉玦呈现出方圆规整,边缘平滑,并且还富有一种几何艺术效果。而这恰恰凸出了其在制作过程中所使用的工具特点,红山人除了有可能使用硬木、骨器等工具,最关键的是这些“软”工具应该是借助于解玉砂一起来完成的,所以红山文化玉玦的边缘都会留有钝刃之痕。红山人使用这些原始工具来琢磨玉玦,不仅是红山人对人类早期使用工具上的一种发明创造,也充分地表现出了红山人的聪明才智和创造能力。而且,这些工艺为辨别红山文化玉玦的真伪留下了科学的依据。

参考文献:

〔1〕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内蒙古工作队.内蒙古敖汉旗兴隆洼遗址发掘简报[J].考古,1985,(10):865-874;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内蒙古工作队.内蒙古敖汉旗兴隆洼遗址1992年发掘简报[J].考古,1997,(1):27-36.

〔2〕邓聪.澳门黑沙玉石作坊[M].澳门特别行政区民政总署文化康体部,2013.318.

〔3〕辽宁文物考古研究所.牛河梁红山文化遗址发掘报告(1983-2003年度)(上册)[M].文物出版社,2012.137.

〔4〕辽宁文物考古研究所.查海——新石器时代聚落遗址发掘报告[M].文物出版社,2012.37.

〔5〕辛学飞.国玉之始:红山文化玉玦[M].内蒙古科学技术出版社,2014.136-137.

篇10:使用警棍训练的几个重要步骤

人生如梦,岁月无情,蓦然回首,才发现人活着是一种心情,凡事不必太在意,更不许去强求,就让一切随缘。逃避不一定躲的过,面对不一定最难过,孤独不一定不快乐,在人情世故中,学会自我保护以及保护身边人显得越来越重要……

各种技能的训练,原则就是重复,不停地重复!把技术动作和对战反应固化到你的身体和反射神经中。不管是徒手还是电棍格斗,都如行云流水,流畅简洁。在不同的时刻使用不同的格斗技。千言万语还是一句话:甩棍是死的,人是活的。随机应变,才能应付各种情况,身经百战,自然人棍合一很可能一个随意简单的劈棍,在经常练习经常使用的人手里那也是一招威力无比的大杀技。威力最大的永远不是武器,而是使用武器的人。

节奏

玩甩棍一定要把握战斗节奏,控制甩电棒主动权,你拥有不同的武器,需要发挥出最适合自己的最大威力,就要把握节奏,你是拿速度慢攻击频率低但是威力大的重武器,其实这个主要还是看个人的心理素质和实战经验就肾上腺分泌过盛,头脑一热就一顿没头没脑的猛冲猛打,也有那种双脚发软原地发呆不知所措的。

专心

一旦不可避免的开打了就不要前怕狼后怕虎,只有勇气才会激发出你更多的潜能。多对多的时候不要分神去搀扶倒地或者受伤的同伴,可以赶跑旁边的敌人,但一定不要破坏自己的战斗姿势,一定要先击倒对方控制场面才能顾及我方的损失。

适用性

棍不像锐器,使用者没有一定的力量,击打没有一定的加速距离都是发挥不出威力的,虽然说有跟寸拳类似的棍法,但威力和大劈棍相比是大打折扣的。所以不要迷信越长的棍越威猛,越长越重,灵活性越低,打出同样效果需要的加速时间和空间越大,而实战中不是总有开阔地给你大挥大舞的。相反,使棍速度过低的话,被对方躲闪或抢棍缠斗的几率大幅上升!就算不被夺走,至少也丧失了自身的武器优势。所以选棍尺寸的时候一定要考虑到自身的力量和速度。

警惕千万警惕一切靠近你的人,如果是不认识的,一定要要保持距离,很可能那人装作围观或者帮忙,却是对方的同伙,故意靠近后突然抱住你或者捅你一刀,你就挂了。和谐本地扒手的时候这类情况最多。

力量

发力不光是取决于肌肉力量和绝对力量有多大,更在于发力的方式。人的身体,腿、腰、背、胸、肩、臂,力量依次减小,只是挥动手臂出棍,那么其力量是很有限的;如果拧腰转肩带动手臂出棍,力量自然增大;再加上腿部发力,转动髋部带动上半身出棍,那就是一记很有威力的重棍!纯粹练力量会加大肌肉块,但增加身体负担会降低敏捷,怎样取得一个平衡呢,自己把握吧。肥大不等于强大,重量不是力量。

制止力

篇11:全站仪使用方法及使用步骤

2009-08-04 12:55:56|分类: 电脑 |标签: |举报 |字号大中小 订阅

全站型电子速测仪简称全站仪,它是一种可以同时进行角度(水平角、竖直角)测量、距离(斜距、平距、高差)测量和数据处理,由机械、光学、电子元件组合而成的测量仪器。由于只需一次安置,仪器便可以完成测站上所有的测量工作,故被称为“全站仪”。

全站仪上半部分包含有测量的四大光电系统,即水平角测量系统、竖直角测量系统、水平补偿系统和测距系统。通过键盘可以输入操作指令、数据和设置参数。以上各系统通过I/O接口接入总线与微处理机联系起来。

微处理机(CPU)是全站仪的核心部件,主要有寄存器系列(缓冲寄存器、数据寄存器、指令寄存器)、运算器和控制器组成。微处理机的主要功能是根据键盘指令启动仪器进行测量工作,执行测量过程中的检核和数据传输、处理、显示、储存等工作,保证整个光电测量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输入输出设备是与外部设备连接的装置(接口),输入输出设备使全站仪能与磁卡和微机等设备交互通讯、传输数据。

目前,世界上许多著名的测绘仪器生产厂商均生产有各种型号的全站仪。不同型号的全站仪,其具体操作方法会有较大的差异。下面简要介绍全站仪的基本操作与使用方法。

(一)全站仪的操作与使用

1.全站仪的基本操作与使用方法

(1)测量前的准备工作

1)电池的安装(注意:测量前电池需充足电)

①把电池盒底部的导块插入装电池的导孔。

②按电池盒的顶部直至听到“咔嚓”响声。

③向下按解锁钮,取出电池。

2)仪器的安置。

①在实验场地上选择一点,作为测站,另外两点作为观测点。

②将全站仪安置于点,对中、整平。

③在两点分别安置棱镜。

3)竖直度盘和水平度盘指标的设置。

①竖直度盘指标设置。

松开竖直度盘制动钮,将望远镜纵转一周(望远镜处于盘左,当物镜穿过水平面时),竖直度盘指标即已设置。随即听见一声鸣响,并显示出竖直角。

②水平度盘指标设置。

松开水平制动螺旋,旋转照准部360,水平度盘指标即自动设置。随即一声鸣响,同时显示水平角。至此,竖直度盘和水平度盘指标已设置完毕。注意:每当打开仪器电源时,必须重新设置和的指标。

4)调焦与照准目标。

操作步骤与一般经纬仪相同,注意消除视差。

(2)角度测量

1)首先从显示屏上确定是否处于角度测量模式,如果不是,则按操作转换为距离模式。

2)盘左瞄准左目标A,按置零键,使水平度盘读数显示为0°00′00〃,顺时针旋转照准部,瞄准右目标B,读取显示读数。

3)同样方法可以进行盘右观测。

4)如果测竖直角,可在读取水平度盘的同时读取竖盘的显示读数。

(3)距离测量

1)设置棱镜常数

测距前须将棱镜常数输入仪器中,仪器会自动对所测距离进行改正。

2)设置大气改正值或气温、气压值

光在大气中的传播速度会随大气的温度和气压而变化,15℃和760mmHg是仪器设置的一个标准值,此时的大气改正为0ppm。实测时,可输入温度和气压值,全站仪会自动计算大气改正值(也可直接输入大气改正值),并对测距结果进行改正。

3)量仪器高、棱镜高并输入全站仪。

4)距离测量

照准目标棱镜中心,按测距键,距离测量开始,测距完成时显示斜距、平距、高差。HD为水平距离,VD为倾斜距离。

全站仪的测距模式有精测模式、跟踪模式、粗测模式三种。精测模式是最常用的测距模式,测量时间约2.5S,最小显示单位1mm;跟踪模式,常用于跟踪移动目标或放样时连续测距,最小显示一般为1cm,每次测距时间约0.3S;粗测模式,测量时间约0.7S,最小显示单位1cm或1mm。在距离测量或坐标测量时,可按测距模式(MODE)键选择不同的测距模式。

应注意,有些型号的全站仪在距离测量时不能设定仪器高和棱镜高,显示的高差值是全站仪横轴中心与棱镜中心的高差。

(3)坐标测量

1)设定测站点的三维坐标。

2)设定后视点的坐标或设定后视方向的水平度盘读数为其方位角。当设定后视点的坐标时,全站仪会自动计算后视方向的方位角,并设定后视方向的水平度盘读数为其方位角。

3)设置棱镜常数。

4)设置大气改正值或气温、气压值。

5)量仪器高、棱镜高并输入全站仪。

6)照准目标棱镜,按坐标测量键,全站仪开始测距并计算显示测点的三维坐标

(二)使用误区:

近段时间收到部分用户说全站仪测距不准(几十米的距离居然差上了一个厘米),误差大等问题,但是经我们认真检测后又一点问题都没有。其实这并不是全站仪的问题,主要是一些使用方法不当造成的。现在我就把近期一些错误的使用方法以及不正确的校正方法列出来,供大家参考:

问:在坐标测量的时候为什么“设置方位角”没有用?

答:请先确认你的全站仪是否完全整平,当全站仪在没有完全整平(换句话说就是出现“补偿超限”)的情况下,是不能设置的,这是一个程序对全站仪的保护。因为如果你设置了方位角,测得的数据也是不准确的,这个可以避免出现不必要的错误。

处理方法:精确整平全站仪后再进行设置。

问:我在野外i角不准了是否可以用检测水准仪的方法来检测全站呢?

答:用校正水准仪i角的方法来校正全站仪i角是不行的。如果你用校正水准仪十字丝的方法来校正全站仪十字丝,那你这台全站仪将不能正常使用。因为你一旦动了全站的十字丝,那么这台全站的三轴(三轴包括:发射轴,接收轴,视准轴)必须重调。因为全站仪的三轴一旦不共轴则会出现照准棱镜中心不测距的故障。

处理方法:如果有条件最好能在校正台上精平全站仪后进行i角校正。如果在野外先精平全站仪后找到远处一个固定物(楼房上的天线或者避雷针等),也可以进行i角校正。步骤是:开机-ESC-配置-仪器参数设置-垂直角过零基准设置-盘左照准目标-按是-再盘右照准目标-按是。

问:为什么全站仪测量出来的距离比我用尺子量的距离短(长)?

答:其实用这种方法判断全站仪测距有问题是不科学的,因为你用尺子量,第一可能尺子存在误差,第二人为误差,你用尺子量100m就可能差了几个毫米,甚至厘米。但是全站仪的精度是2+2PPM,就是说测1000m也就才4毫米的误差,因此肯定不能以尺子来衡量全站仪。

处理方法:1.将全站仪拿到仪器鉴定中心通过基线来校正。2.找另外一台全站仪(所有指标均合格)使用比测的方法来对全站仪进行调整。3.在野外的时候,在没有其他全站仪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以下方法检测:首先选一平坦场地在A点安置并整平全站仪,用竖丝仔细在地面标定同一直线上间隔约50m的A、B点和B、C点,并准确对中地安置反射棱镜。然后全站仪设置了温度与气压数据后,精确测出AB、AC的平距。再在B点安置全站仪并准确对中,精确测出BC的平距。可以得出全站仪测距常数:K=AC-(AB+BC),K值应接近或等于O,若|K|>5mm,则要进行校正。

校正:

经严格检验证实仪器常数K不接近于0已发生变化,用户如果需进行校正,将仪器加常数按综合常数K值进行设置。

应注意的两点:

1、应使用仪器的竖丝进行定向,严格使A、B、C三点在同一直线上。B点地面要有牢固清晰的对中标记。

上一篇:ARM嵌入式创新实验室建设方案书_图文下一篇:转正申请(张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