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劳动合同如何管理

2024-04-23

企业劳动合同如何管理(通用8篇)

篇1:企业劳动合同如何管理

如何做好油田企业劳动合同管理工作

摘要: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契约经济,现代企业的经济往来和人力资源管理,都要通过合同形式来进行。石油企业作为法律风险较高的企业,其经营成败与劳动合同管理密切相关,完善劳动合同制可以规范油田企业与劳动者的关系。但是目前石油企业中存在劳动合同签订不彻底、劳动合同的管理不规范、流于形式等问题。本文详细分析了劳动合同在签订、续签、变更、解除等环节中的常见问题,阐述了健全和完善劳动合同管理工作的措施,力图推进石油企业劳动合同管理的规范化、科学化与法制化,促进劳动关系的和谐、稳定。

关键词:石油企业;劳动合同;管理

中图分类号:F8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4)07-0345

一、石油企业劳动合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1 劳动合同的签订不彻底

虽然劳动合同制早已推行,但一些石油企业中,基于企业或者职工个人的原因仍然存在未签或漏签劳动合同的现象;同时,有些企业为了在某段时间内完成石油生产任务,而以临时性用工的方式聘用工作人员,企业与员工之间只是事实劳动关系,而欠缺规范的劳动合同,这也为日后的管理工作及劳动争议解决埋下了障碍。

1.2 劳动合同管理流于形式

首先,很多石油企业在订立劳动合同时存在“一刀切”的现象,企业并不根据石油生产的需要、工种、不同岗位性质、职工个人特长等因素来灵活签订劳动合同,这种因企业图省事或者职工怕被“区别对待”而导致的做法,不能顾及到劳动合同的真正内涵。首先,石油企业欠缺对职工工作业绩的量化手段,不能对双方劳动合同的履行情况进行有效考核与监督,由此导致企业不能依据职工的工作绩效来实施劳动合同管理,同时也使职工难以从劳动合同中争取到合法权益。再次,劳动合同文本千篇一律、一成不变,表达上也欠缺准确性。各个石油企业的具体情况存在差异,而工作内容、劳动报酬、合同解除等条款的规定如果都大同小异,是不可能把相关条款具体量化的,所以格式合同文本不能够适应石油企业的发展,而且其内容大多繁琐、文字表达不够明晰,容易引发劳动纠纷。

1.3 劳动合同的决定权偏向一方

由于劳动者与石油企业相比,是处于弱势的一方,所以很多情况下企业占有主动权与决定权,尤其是在欠缺健全劳动合同管理机制和双方协商机制的石油企业中,很可能出现企业一刀切的形式,甚至出现霸王条款。面对这种情形,劳动者往往没有选择的余地,这样便造成劳动合同签订过程中的石油企业单方面强制性行为。

1.4 劳动合同的续签、变更、解除等随意性大

主要有以下几种表现:一是石油企业变更职工的工作岗位或内容时,劳动合同却并不随之变更或是欠缺与职工的必要协商;二是有些企业没有按照劳动合同管理制度开展工作,该变更的不变更、该解除的不解除,由此存在长期外借人员、长期休病假人员、档案关系挂靠人员、未签协议的常留人员等,这不利于石油企业的长效发展;三是面对职工不辞而别的情况,劳动合同不能有效履行解除、终止手续,使合同处于有名无实的状态。

二、加强劳动合同管理的措施

劳动合同是石油企业与劳动者确立劳动关系,明确双方权利与义务的协议。劳动合同的签订、履行、解除等,都应当遵循合法、平等、自愿、权利与义务相对等的原则。石油企业应当做好劳动合同管理工作,与企业的用人机制相结合,建立起稳定而和谐的劳动关系。

2.1 加大劳动合同宣传力度

通过企业宣传,让职工明白订立劳动合同、建立劳动关系的重要性,它是维护企业与劳动者双方合法权益的保障,也是国家法律的要求,以此做到石油企业与职工签订劳动合同无疏漏、无死角。

2.2 规范劳动合同文本

要引导石油企业和职工重视协商条款的约定。因为对劳动合同条款进行约定,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劳动合同的执行情况。所以,在企业现行的标准文本基础之上,根据法律规定及实际情况设计制定劳动合同文本,使各项条款得到有效量化,对劳动双方的权利与义务、服务期限、违约责任认定等都作出具体约定,以促进合同义务的履行。同时,要保证劳动合同的内容繁简得当,对于涉及石油企业生产经营、法规政策未作具体规定、容易产生劳动争议的内容,合同应当尽量详尽。另外,文字表达也要清晰、明确。

2.3 严格劳动合同期限的管理

石油企业与职工订立劳动合同,期限上要灵活掌握,根据企业所需的人才技术、工作内容及业绩、考评情况等确定职工劳动合同的期限。另外,对于合同期满人员的续签,应当在劳动合同期满人员考核制度的基础之上,根据工作表现和履约情况从优续签,同时石油企业也要分析自身的生产经营状况是否需要继续聘用这些人员。

2.4 建立和完善劳动合同考核监督机制

劳动合同可规范劳动双方的行为,要加强对劳动合同履行的考核与评价,建立量化考核标准,正确评价职工的工作绩效,有效实施劳动管理,这样可以避免劳动合同管理流于形式化,也有利于人才的优胜劣汰。同时还要加大对劳动合同履行的监督力度,这是保证合同履行以及争议解决的关键环节,建议石油企业的劳动管理部门、工会、行政部门共同构建劳动合同履行的监督机制,再由劳动管理部门定期做出总结和意见,最后由企业相关部门对合同履行情况作出调整和处理。

石油企业具有类型复杂、管理层次多、生产经营量大等特征,基于石油产品的特殊性,企业劳动合同管理工作也具有重要意义。企业建立和完善劳动合同管理机制,做好劳动合同的协商、签订及续签、变更、争议解决、解除等工作,保证劳动合同订立明确、依据合理、履行到位,可以使劳动合同的管理规范化、制度化。这不仅展现出石油企业科学的用人制度,更促进了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为企业的长远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杨鹏飞.《劳动合同法》与企业发展[J].上海企业,2007(09).[2]风和.聚焦《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J].工会博览,2008(12).[3]孙为新.劳动合同法规定的双倍处罚之我见[A]\\西部劳动法律论坛暨全国律协劳动和社会保障法专业委员会2010年年会论文汇编[C],2010.[4]齐斌.劳动法、劳动合同法及其配套法规规章的“软法”现象刍议[A]\\西部劳动法律论坛暨全国律协劳动和社会保障法专业委员会2010年年会论文汇编[C],2010.

篇2:企业劳动合同如何管理

合同是两个或两个以上当事人为实现一定的经济利益而达成一致的协议。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契约经济,合同是商品经济的产物,是商品交换的法律表现形式。现代企业的经济往来,主要是通过合同形式进行的,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为实现一定的经济目的,明确相互权利义务关系而签订的合同,企业通过合同所确立的民事关系,是一种受法律保护的民事法律关系,所以通过签订合同建立民事法律关系的行为是一种民事法律行为,是企业经营活动过程不可避免的行为,因此,合同管理对企业的成败非常重要,是防范企业法律风险的基础性工作。合同纠纷是企业在经营过程存在法律风险的重要表现,法律风险是指企业所承担的发生潜在经济损失或其它损害的风险,防止出现合同纠纷,防范企业法律风险,就要建立科学的合同管理制度。

一、企业的合同管理机构

合同应由企业的专门机构来执行,即由企业法律顾问部门管理。既然企业通过合同所确立的民事关系,是一种受法律保护的民事法律关系,订立合同的行为就是一种民事法律行为。由此可见,由于合同本身的特征,决定了合同不同于企业内部的生产人事、财务等管理工作,已超越了企业自身的界限,使之成为一种受法律规范和调整的社会关系,涉及大量的法律专

业问题,所以合同应由企业法律顾问部门管理,企业法律顾问具备专业的法律知识。一方面,企业法律顾问注意学习法律,同时关注市场法律环境的变化,研究法律适用对本企业产生的影响,在学习中培养并不断增强法律意识。另一方面,熟悉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认真总结企业经营管理实践中正确适用法律手段的经验和不依法办事造成损失的教训,学习其他企业依法经营管理好的做法,具有适用法律思考问题、处理问题的能力。设立专门的法律机构来管理合同是企业合同管理的基本条件。

二、企业的合同管理模式

企业的经营规模和企业的组织机构不同,企业选择合同的管理模式也不尽相同,但大中型以上的企业,合同管理的模式应采取企业法律顾问部门统一管理和各业务部门、各单位分口管理的模式,因为其部门分工不同,业务不同。法律顾问部门作为企业合同的统一管理部门,对企业合同的签订和履行负有监督、检查和指导的职责。具体操作上,对合同实行分级、划块管理,各业务部门(主要有供应、销售、研发、投资等)和所属各单位(主要有分公司、驻外机构等)作为合同二级管理单位,由他们负责本部门、本单位的合同签订和履行,向企业法律顾问部门备案,并定期汇报有关合同的执行情况,法律顾问部门随时检查和监督。这样,企业和所属各部门、各单位对合同的管理做到机构、人员、制度三落实,形成完善的合同管理体系。

同时,应加强对合同管理人员的培训教育。合同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合同管理的质量。通过学习培训,使合同管理人员掌握合同法律知识和签约技巧,建立合同管理人员持证上岗和年检考核制度,这不但增强了合同管理人员的责任感,也提高了合同法律意识。

三、合同管理制度的内容

要使合同管理规范化、科学化、法律化,首先要从完善制度入手,建立规章制度,制定切实可行的合同管理制度,使管理工作有章可循。合同管理制度的主要内容应包括:合同的归口管理制度,合同资信调查、签订、审批、会签、审查、登记、保存,法人授权委托办法,合同档案管理,合同专用章管理,合同履行情况登记,合同纠纷处理机制,合同定期统计与考核检查办法,合同管理人员培训制度,合同管理奖惩与绩效考核等。企业通过建立一整套规范、科学的合同管理制度,同时,落实各项制度,做到管理层次清楚、职责明确、程序规范,从而使合同的签订、履行、考核、纠纷处理都处于有效的控制状态。

四、合同管理的具体方法

合同关系自始至终是一种法律关系,所以企业的合同管理也应当是自始至终的全过程的、全方位的管理。根据合同的订立、履行、结束的时间顺序来分,合同管理分为:合同事前防范、事中控制、事后应对三个阶段,并且是以合同事前防范、事中控制为主,事后应对处理为辅的合同管理方式。

(一)合同管理的事前防范

做好企业合同管理的事前防范工作,首先,应当从调查客户的资信情况开始,即了解客户的商业信用、经营情况、资本结构和偿债能力等,对客户的资信进行调查是事前预防的一项重要工作,调查客户的资信状况主要是通过查阅其财务资料、参观其经营场所和访谈其管理人员,核实和验证各种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同时,通过对客户以外的单位和个人进行调查,间接了解客户信息,如:向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调查客户的注册登记和年检情况,了解客户的企业性质、股东构成、经营范围和经营期限等;向税务管理部门了解客户的纳税情况;向房地产管理部门调查作为客户经营场所的房地产的权属状况;向行业协会、消费者组织、与客户有经济交往的其它企业等调查客户的行业地位和商业信誉;等等。另外客户的资信状况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变化,也不能将客户以往的资信状况视为当前的资信状况并以此作为决策的依据,要及时更新资料,或重新调查后才能对客户当前的资信状况做出准确(下转第63页)(上接第57页)的评价。将客户的各种资料,认真地归档保存,建立客户档案管理。其次,对合同文本的审查,在对当事人资信调查后进行合同谈判,然后起草合同文本,都由企业设立法律顾问办事机构或通过聘请律师担任企业的法律顾问参与,建立合同签订前的审核制度,因为律师和

企业聘请的法律顾问拥有丰富的法律知识和法律专业业务能力,在合同签订之前由他们对合同进行审核,企业法律顾问从了解客户的商业信用、经营情况、资本结构和偿债能力等基础上,对合同条款、法律风险等方面提出法律意见和建议,决定选择适用何种方式,预防合同纠纷的发生,有效维护企业合法权益。

(二)合同管理的事中控制;合同管理的事中控制就是对合同履行过程监督和管理,合同签约的目的主要是保障合同的及时有效履行,防止违约行为的发生,所以;企业法律顾问对合同的履行进行监督是十分必要的。通过监督可以知道企业各类合同的履行情况,及时发现影响履行的原因,以便随时向各部门反馈,排除阻碍,防止违约的发生。合同管理的事中控制是既要保证自己严格按合同约定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也促使对方严格按合同履行义务。这一阶段的工作主要就是做好合同履行记录,跟踪合同履行过程,把好合同的结算关。如,在合同履行过程还会出现合同变更的情况,对此,应对合同变更的协商过程和协商结果进行评估和记录,在协商不成或没有就变更结果达成一致意见时,应继续按原合同履行,以免出现违约的情况。因此,事中的管理工作非常关键,为了保护合同得以切实履行,需要法律顾问部门同财务部门、供应、销售等相关部门密切配合,实施有效的管理,才能得以实现。当合同履行过程出现异常,可能导致合同无法继续履行或出现履行与合同的约定不符时,业务部门应当及时把情况反馈到法律顾问部门,法律顾问部门根据情况进行分析处理或提出法律建议等,如,要求对方提供合同担保或行使抗辩权等。

(三)合同管理的事后应对处理

合同关系是一种法律关系,违约行为是一种违法行为,要承担支付违约金、赔偿损失或强制履行等法律后果。合同事后补救主要是合同履行出现问题,也就是合同的一方当事人出现违约行为后的应对措施,一旦发生违约情形,法律顾问要区别情况,及时采用协商,仲裁或诉讼等方式,如要求对方继续履行或承担违约金以及解除合同,以及采取合同保全、诉讼保全等措施。事后应对处理是在事前防范和事中控制没有奏效的情况下,为减少企业的经济损失,维护企业的合法权益不得已的措施之一,但也是合同管理的最后保障。

篇3:浅析如何加强企业劳动合同管理

1 劳动合同管理概述

作为一种书面文件, 劳动合同是证明劳动者和企业之间所建立的一种劳动关系。而一旦签订了劳动合同, 便具有了法律的效应。劳动合同是遵照自愿和平等的原则, 根据劳动合同中的相关规定, 和劳动者之间签订的合同, 并且终止管理、续签和变更劳动合同的过程。续签、变更、制定等, 是劳动合同的内容。劳动合同管理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水平的提升、企业用工风险的降低, 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而如何更好地将劳动合同的功能发挥出来呢?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详细的说明:

( 1) 劳动合同的签署, 为员工和单位之间确定了劳动关系。一旦劳动合同签订, 就拥有了法律的作用, 归属于法律文件, 是规定工作人员和劳动单位的相关责任及劳动权威的依据。签订合同的双方必须对合同制定的款项严格执行, 否则就要对相关的法律后果进行承担。

( 2) 用人单位和劳动者, 是劳动法律关系的当事人, 也是劳动合同的主体, 和其他关系相比, 劳动合同的主体有着根本的不同: 一是法律规定了劳动合同的主体具有一定的特定性。公民法律资格不具备, 没有拥有用工权利, 则不能对劳动合同进行签订。二是签订了劳动合同之后, 主体之间就具有了行政的隶属的关系, 要求劳动者对用人单位的行政管理严格执行。

( 3) 用人单位和劳动者之间, 对劳动关系进行确立的文件, 即为劳动合同。用人单位和劳动者之间的使命、职权和义务是其实质。劳动者依照单位的需要, 接受单位授予的一定作业, 对单位制定的相关制度严格执行, 同时实现劳动合同。而单位要为用工的劳动者支付相应的酬劳, 为劳动者提供与国家规范相符合的安全状况、卫生条件和相关的作业环境, 并对国家下发的劳动者应该享有的各项待遇做出保障。

2 劳动合同管理中的问题

新的历史时期, 企业迅猛发展, 而企业的劳动合同往往与企业的发展需求不相适应。有多种问题出现在企业的合同管理中, 而这些所存在的问题, 对提高企业管理水平, 形成了一定的制约。

2. 1 对于劳动合同的管理没有引起高度的重视

一直以来, 我国企业都没有充分重视劳动合同管理的作用。随着劳动者日渐觉醒的维权意识以及企业向正规化发展轨道的逐渐迈进, 劳动者和企业之间的劳动分歧开始与日俱增。譬如, 尽管和劳动者之间确定了劳动关系, 但企业却没有和劳动者之间, 对劳动合同进行签订, 还有一些过期的劳动合同再没有进行续签。因为企业不重视劳动关系, 而导致的这些问题, 使企业面临着诸多的劳动争议, 为企业的劳动管理敲响了警钟。

2. 2 企业没有健全的劳动合同管理体系

作为一个系统性的工作, 没有规范和健全的劳动合同管理, 势必会对企业的发展产生一定的制约。而目前我国大多数企业都不具备规范的企业管理, 主要是在制度和组织两个方面予以体现: 通过调查相关企业, 能够看出很多企业不重视劳动合同, 也没有对专门的机构和专门的部门进行设立, 以更好地管理劳动合同。这种做法, 会造成合同管理缺乏清晰的职责、制度不规范, 在企业的各个部门之间, 常常会出现推诿现象。同时, 一些企业的劳动合同制度不完善, 造成了合同管理的无序状态。

2. 3 企业相关人员不具备较强的专业能力

目前很多企业所面临的一个普遍的问题是, 往往缺乏具有一定专业知识的合同管理人员。一些企业的管理者存在着错误的观念, 以为合同管理不需要较高的技术含量, 所以在对人员进行配置和招聘时, 并没有对相关的岗位需求进行充分的考虑, 造成很多企业专业性人才匮乏的局面。一些企业劳动合同管理人员相关的专业知识欠缺, 实施粗放型管理, 没有真正发挥合同管理的作用。

3 提高企业劳动合同管理水平的措施

对于企业的发展而言, 劳动合同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为了解决企业劳动合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应制定相应的解决措施。

3. 1 对劳动合同的管理高度重视

企业管理者应对合同管理的重要性, 深刻而全面的认识。同时上级主管部门应加大力度, 宣传合同管理的重要性, 促进企业管理者高度重视合同管理的重要性。

3. 2 对科学的薪酬福利制度进行建立

随着日益攀升的物价及个人不断提高的技能水平和素质水平, 企业也相应地提高了求职者的薪酬待遇。就业者在求职选择时, 会非常关注企业的薪酬水平, 所以企业应对求职者的诉求引起高度的重视, 为进一步提高对求职者的吸引力, 提高薪酬待遇和工资水平, 对职工吃、穿、住、行高度重视, 为职工提供更好的服务和福利待遇, 这样才能对劳动合同方面的问题进行有效的解决。

3. 3 对劳动合同管理体系进行完善

企业劳动合同管理对企业的发展产生了直接的影响, 这就要求企业必须建立一个完善的管理体系, 具体包括以下两个方面的内容: 一是组织方面: 企业应对专门的劳动合同管理小组进行设立, 对选拔小组成员要高度重视, 由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人员组成小组成员, 全面负责合同管理工作, 这样才能对真正的落实劳动合同管理做出保障; 二是制度方面: 管理制度的完善, 是合同管理的关键, 企业应与自身的实际情况相结合, 对完善的劳动合同管理制度进行制定, 对企业的有序运转做出保障。

3. 4 加大对管理人员的培训力度

目前很多企业劳动合同管理人才匮乏, 为了有效解决这一问题, 企业应对合同管理人员加大培训的力度, 并重点培训劳动合同的相关法规和法律, 使劳动合同管理人员能更加熟悉和了解合同管理的相关问题, 促进企业生产经营的正常运转。

4 结 论

在企业的经营管理中, 劳动合同管理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并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随着国家日益完善的相关的劳动合同的法律和法规, 企业应对劳动合同的重要性引起高度的重视, 更好地支持和辅助劳动合同管理者的工作。在管理体系和人才配备两个方面, 为切实提升企业劳动合同管理水平夯实基础, 促进企业的正常运转。

摘要:很多企业在签订劳动用工合同及实践和执行的过程中, 没有严格执行法律的规定。在签订合同之前, 履行合同的过程中, 存在没有依据法律规定而造成的各种风险。在用工结束后, 企业对劳动关系进行解除或者是对劳动者进行处理时, 在管理上也会存在很多的风险和疏忽, 而如何对合同法对企业合同管理带来的冲击进行有效的应对, 是劳动合同管理者所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通过对企业劳动合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劳动合同管理的内涵进行分析, 并针对问题, 提出了对企业劳动合同管理进行完善的策略, 旨在对和谐的劳动关系进行构建, 促进企业的进一步发展。

关键词:劳动合同,含义,问题,管理,策略

参考文献

[1]陈洁.论企业劳动合同管理及法律防范[J].中国商贸, 2011 (20) .

[2]白林格.企业劳动合同管理的法律风险及防范[J].现代经济信息, 2011 (19) .

[3]马越, 朱佳伟, 李良鸿.企业劳动合同纠纷的预防和解决方法[J].经营与管理, 2011 (6) .

[4]赫荣平.构建和谐劳动关系, 促进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J].行政与法, 2008 (9) .

[5]高景芳.《劳动合同法》的制度创新与企业和谐劳动关系的构建[J].改革与战略, 2008 (12) .

[6]周礼, 黄健.劳动合同管理在实践中需完善[J].浙江经济, 2009 (11) .

[7]沈爱男.从劳动合同看《劳动合同法》的施行[J].四川劳动保障, 2008 (3) .

[8]吉文杰.企业劳动合同管理及争议规避[J].中国市场, 2014 (17) .

篇4:施工企业如何做好合同管理

【关键词】施工企业;合同管理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合同管理是企业规范化管理的一项核心内容,合同管理是否完善对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在日常生产经营过程中,企业应围绕着这个核心而开展,合同管理是施工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现结合近几年本人在施工单位参与合同管理工作的实践,对于如何做好合同管理工作,现谈以下几点:

一、加强合同管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1.加强合同管理是市场经济的要求。

针对企业内部的合同管理工作的重要性以及必要性来进行有效的分析:一方面保证企业的生产经營与市场进行有效的接轨性控制,并能够满足市场的相应需求,提高企业的整体适应性和参与市场竞争的能力。另外合同管理爱企业的管理中还能够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提高企业的整体经济效益。施工企业的整体合同管理工作不仅对于改善企业的经营与控制有良好的体现形式,在实施合同管理过程中施工企业也是全部的生产经营管理的核心之所在。承包商作为建筑市场的主力军,对建筑生产和管理工作进行控制,并根据施工合同调节业务与承包商经济管理活动的相应管理措施,只有加强建设工程的施工合同管理措施,提高企业的合同管理水平,并根据合同管理过程中的相应特点来调节业主与承包商经济活动关系的法律依据,最终加强建设工程的整体合同管理,这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的必然性要求。而且项目合同管理也在双方共同管理的基础上,还能根据双方协商签订的合同款项履行各自的义务,保证项目的质量与安全。赢取企业最大的利益性胜利。

2.加强合同管理是规范参建各方行为需要。目前工程建设的参与各方普遍缺乏市场经济所必须的法制观念和诚信意识,不正当竞争行为时有发生,承发包双方合同自律行为较差,再则,目前僧多粥少的市场供求关系并未改变,市场机制难以发挥应有的功能,也一定程度上加剧建筑市场经济秩序的混乱。因此,加强合同管理,是国家大力倡导依法治国背景下,建设法制经济,以及施工企业加强依法治企的必然要求。

二、施工企业在合同管理中存在的常见问题

(一)合同、法律意识淡薄认识不清,对合同管理重视不够。

1.不习惯按照合同办事。在合同履行中,有些企业依据合同办事的意识淡薄或执行的不严格,随意性较大,对合同变更、应发出的书函、证据的搜集等重视不够。出现问题不是首先查找合同,而是习惯于找领导协调,或请客送礼。即使是正当的索赔也不能理直气壮的提出。

2.不设合同管理部门,也缺乏有效的分包合同管理,总承包商和各专业分包商之间以及各分包商之间因合同界面不清,责权利不明而出现互相推诿,影响工程顺利进行。

3.不重视合同文本分析。在合同的签订的时候总是缺乏一定的前瞻性。在合同的实施过程中也就常常因为缺少一些重要的条款,漏洞较多,再加上双方对条款的理解存在一定的差异,导致合同风险性评估不足等。

(二)合同管理人员及其他员工合同法律专业知识缺乏。

合同管理是高智力型、涉及全局的又是专业的,而专业的合同管理人才在施工企业普遍缺乏。在有的企业,存在管理合同的人没有看过合同法,管理工程招投标的人没有看过或不熟悉招投标法、招投标管理条例,这其实也是企业管理浮躁的一方面。

(三)重视合同的签订,不重视签订前的洽谈、草拟、调研等工作。

有的企业只重视合同签订与否,而对合同主体是否合格,文字条款是否严谨,合同内容及方式是否有效,对要约要件是否经过认真审查等没有引起足够重视。出现合同主体不当、合同条款不齐全、文字把关不严谨,甚至违反法律法规,以致签订无效合同的情况,为企业维权埋下较大隐患。

三、解决企业合同管理中存在问题的对策

(一)建立合理有效的合同管理模式,形成完善的合同管理体系。

1.统一归口管理与分级、分块结合管理模式。企业应设定一个部门统一归口负责管理、检查和指导企业的合同工作,按合同的重要性可分批准、审查、备案等不同方式。该部门主要承担合同内容中专业内容的把关。对于集团型施工企业,应按集团各级机构的设置(子公司、分公司)、各专业部门作为合同二级管理单位或部门,具体负责层级范围内合同的订立、履行、变更、解除、转让、终止等工作,执行合同订立前的审批和履行情况定期汇报等合同管理制度。合同管理应做到“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尤其要重视项目部层级的合同管理。

2.增强合同风险防范意识。在项目管理中,没有风险的合同是绝对没有的,必须增强合同风险防范意识,防范和降低风险。为此须聘请法律顾问或委托法律咨询单位,协助合同专业管理部门共同工作。现在大多企业尤其施工企业没有设置法律事务部门的情况较为普遍,但随着依法治国、依法治企的概念普及,多数规模企业都聘请有法律顾问或咨询单位开展长期合作,法律顾问主要承担合同中涉及法律方面专业知识的把关。不经法律顾问审核的合同文本,不得进入合同会签程序。

(二)建立健全合同管理制度。

要使企业的合同管理规范化、科学化、法律化,企业必须制定切实可行的合同管理制度,使管理工作有章可循,这是合同管理的重要保障。合同管理制度的建立不难,难在要使企业的所有员工和部门都遵照执行。为此,企业应高度重视对企业合同管理制度的宣贯和培训,让各层级合同管理部门和人员,对管理制度的各项条款内容要有充分理解和掌握,弄清合同管理各环节应达到工作标准或要求,为提高合同管理制度执行力打下坚实基础。同时,应加强制度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对违反制度的必须进行严肃处理,确保管理制度的严肃性。

(三)对全体员工进行合同法律培训,增强每一位员工的合同意识和法律意识。

增强员工的合同管理的意识性控制和法律意识的强化,保障合同管理的有效性实施。在增强全员管理的管理意识的同时,还应该提高合同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也是企业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而且针对工程的合同管理不仅需要合同管理人员进行全员的参与工作并能够主动配合,将合同管理人员的能动性得到积极的发挥,并能够根据人员素质的高低提升合同管理的诉求。故企业应对全体员工进行合同法律的培训,根据定期的培训工作,使得每一位员工能够在工作当中具有较强的法律意识,提升企业管理的整体水平。

四、合同管理应注意的几个方面

(一)做好投标报价工作

1.投标时要慎重报价。做好投标报价主要措施有:一是投标前调查研究,认真调研施工现场。承包商只有做好工程项目现场的调查研究,透彻了解工程项目的技术要求,工程规范及施工中可能遇到的難题,才能在投标报价时考虑到这些困难。二是要认真进行市场调研。由预算管理人员来提供材料的询价清单,并交由材料部门根据图纸的要求以及品牌、产地及其他性要求来进行相应的市场询价管理,以此来确定工程材料的一般性市场价,最终能够保证企业按照最低的数据报送给预算员。

2.适当采用投标技巧,但要摈弃“低价中标,高价索赔”的策略。比如可适当采用不平衡报价,在总价不变的前提下,将能够早收款的项目或预计实际工程量会增加的项目单价报高,以取得更多的经济收益。但有的承包商为了中标,有意压低报价,企图“低价中标,高价索赔”。实践证明,企图以索赔收入来弥补投标报价时已形成的亏损是不可能实现的。

(二)签约时须吃透合同。业主在编写招标文件时有机会把风险较多分配到承包商方面,承包商利用合同谈判机会力争减少自己合同风险,要求业主承担某些方面的义务,从而保证承包商的利益。必须对一些关键性条款逐字推敲,钻研。一是支付条款是否明确,付款是否及时,有无延期付款补偿措施;二是遇到物价上涨时如何进行价格调整,调价公式或方法是否合理;三是否有工期延长条款,允许工期延长条件考虑是否周全;四是有无索赔条款。在发生额外开支时是否允许索赔,索赔规定是否合理;五是是否有“不利的自然条件”条款,当遇到天灾时是否允许承包商索赔(包括工期索赔和经济索赔)的要求。

(三)施工期间合同管理

对承包商而言,施工合同管理的工作也是千头万绪的,而且还要注重项目的实施阶段中的合同的交底性工作,而且合同也是作为当事人所能正确履行义务的根本性的控制措施,也是能够保护自身的合法利益的合法性依据,因此,企业、项目部以及公司全体的成员在先了解合同管理的基础工作内容上,对合同条款还要有一个统一性的认识,避免出现不了解或者误解合同条文造成工作上的失误。

二是要强化项目合同管理。在管理过程中建立起以合同管理为核心的相应管理机制,并理顺各方的关系,积极的形成相应的有机运行体系,并能够在项目的实施过程中能够强化企业成员的合同管理的意识,并能够认真研究、理解和运行合同管理中的相应条款范畴,收集和整体各种施工原始材料的整体性数据,随时做好应对突发事件的索赔性工作。

三是抓好合同台账管理。合同台帐作为合同管理中的一项重要的工作范畴,不仅是履行合同的依据,也是合同履行的记录性管理控制的结果,而且对于合同管理的实施和评价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结束语

企业在合同管理过程中应当把依法治企与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相结合,加强企业的管理水平,提升企业竞争力,并能维护企业的整体合法权益。在强化企业合同管理过程中,还应树立“外讲信用,依法经营;内讲制度,依规管理”的企业形象,这样才能保证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能够获得持续稳健的发展效果。

参考文献

[1]贾宏.浅析协调管理在工程项目中的问题及解决方案[J].工程经济,2015(10).

[2]徐剑.浅谈项目施工的合同管理[J].北方交通,2014(07).

篇5:企业劳动合同如何管理

在企业经营活动当中,签订与履行合同的职责就成为了重要的工作之一。因此,企业如何才能够加强合同管理,促进企业的可持续性发展,就成为摆在企业管理人员面前的一道难题。想要占据市场中的一席之地,就需要建立、健全法律规定,实行科学的、动态的、系统的合同管理,才能够真正的做到企业的可持续性发展。

一、企业合同管理的必要及重要性

(一)企业合同管理的必要性

企业合同主要是企业的经济往来,主要是通过合同形式进行的。一个企业的经营成败和合同及合同管理有密切关系。企业合同管理是指企业对以自身为当事人的合同依法进行订立、履行、变更、解除、转让、终止以及审查、监督、控制等一系列行为的总称。其中订立、履行、变更、解除、转让、终止是合同管理的内容;审查、监督、控制是合同管理的手段。合同管理必须是全过程的、系统性的、动态性的。

(二)企业合同管理的重要性

合同的有效管理,有利于树立企业诚信及良好的形象,企业的诚信及形象是企业经营过程过中非常可贵的无形资产,有助于提高企业在市场经济中的核心竞争力,能够为企业带来无限的商机,从而促进企业稳定发展。

二、企业合同管理存在的突出问题

(一)缺乏严密的审验条款

在审验条款时,对于歧义及误解文字没有进行标注,违约条款等也未进行注解。比如:在签订合同时,定金与订金仅仅是一字之差,但其所具有的法律效力相去甚远。定金的延期交付不构成违约行为,但是订金的延期支付则应判定为违约行为。所以,在对合同条款进行审验时必须做到细致、严谨、严密。

(二)合同管理规章制度欠缺

目前企业为了谋求长远发展,制订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但是这些措施大多浮于表面,缺乏实际执行效力。有些规范和制度过于严苛,可操作性不强。表现在生产过程中主要包括:合同法律意识淡薄;在签订合同过程中拘私情现象明显;事后补签合同以及不签合同的现象屡见不鲜;缺乏切实可行的监督约束机制,不利于合同的履行。

(三)前期调查准备工作不充分

在签订合同以前,对合同对方的履约能力、资格等缺乏细致调查。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电话及熟人介绍是企业获取信息的主要途径,一旦出现合同纠纷,当事人可以不按事先约定履职,最终给企业造成难以挽回的经济损失。

(四)领导对合同管理缺乏重视,合同管理人员的素质较低

在合同的管理阶段,企业的领导考虑的是企业的销售业绩及企业的盈利情况,他们对合同的管理并不存在,对合同的内容也不在乎,也不理会。因为,企业领导根本就没有意识到,由于合同执行方面的不合理或采购与合同规定的出入,这就会给企业生产及经营方面带来的严重损害。而且,企业领导一般也不会重视企业合同的管理,因此对合同管理部门人员的分配及合同管理部门人员的执行力等方面不到位。不但因为企业在合同管理方面缺乏具有法律专业素质的人才,而且还因为企业中合同管理工作得到不到认可,所以很多工作不能够顺利进行,从而影响了企业的经营效率及企业的效益。

三、加强企业合同管理的有效措施

(一)企业必须建立和完善企业的法制宣传教育制度

企业干部职工的法制观念和法律意识淡薄是企业实施法律、法规以及企业规章制度的障碍,加强法制宣传教育,增强企业三干部职一[的法制观念和法律怠识,特别是企业领导人的法制观念和法律意识.是加强企业法制建设实现依法管理企业的必要前提。企业领导人是企业的最高行政领导。如果他们不具备一定的法律知识,就不能有意识地主动把法律手段运用到企业管理中去,这样,依法管理企业就是一句空话。同样,职工是企业的主人。职工没有一定的法律意识,就不可能有主人翁责任感,也不可能运用法律手段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只有提高以企业领导人为首的全员的法律素质,使企业的领导、干部和职工都知法、守法,依法办事,这样,才有利于企业法工作开展,实现依法管理企业。

(二)企业必须建立和健全有利于依法管理企业的各种管理规章制度

企业建立和健全各种管理规章制度,是企业法制建设的重要一环。为了实现企业管理法制化,企业应建立健全以合同管理制度为中心的管理规章制度。这些管理规章制度除合同管理制度外,还应包括承包责任制度、岗位责任制度、质量管理制度、财务管理制度、劳动人事管理制度、广告管理制度、税务管理制度、商标管理制度、专利管理制度、劳保制度、环保制度、安全制度以及各种生产技术操作规程等。总之,企业要制定出各种企业规范,使企业内部各个部门、各个车间及班组、各个工种、各个工序、各个环节都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使企业管理科学化、标准化和规范化。

(三)建立和完善合同管理的有效机制

篇6:企业劳动合同如何管理

[日期:2011-10-30] 来源:中国论文联盟作者:邱佺 [收藏本文] [字体:大 中 小]

论文联盟编辑。

摘要:新劳动法的颁发和实施,势必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产生重要影响,本文从新劳动法的基本理论概述出发,利用法律、企业管理的相关知识,分析和探讨了新劳动法的实施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影响,以期对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有所启示。

关键词:新劳动法;人力资源管理;影响;对策

中图分类号:F272.9

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1)02-0050-0

1一、新劳动法对企业人力管理冲击及对策

与1994年的《劳动法》相比,新法最明显的特征就是加强了对劳动者的保护,而且明确以“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为核心,对企业用工造成了很大的冲击。基于此,笔者从以下两个关键的问题说明自己的理解及采取的应对策略。

问题1:连续订立二次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续订劳动合同的,应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

对策:2008年1月1日新法实施后,第一次签订劳动合同最好以3年合同期为宜,按照新法规定,3年的劳动合同试用期为6个月,这样企业便于利用试用期充分考察员工,使企业处于主动地位,一旦发现不符合条件的员工,可以在这个期间解除和他的合同;同时,如果该企业是一个集团公司,可以让下属多个子公司分别多次与劳动者订立有期限的劳动合同,这样就可以规避一个企业连续订立两次固定期限合同。

问题2:用工满一年不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视为已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对策:新《劳动合同法》规定:已建立劳动关系,未同时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自用工之日起一个月内订立;满一年不订立的,视为已订立无固定期限。企业不及时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后果是每月支付2倍的工资。企业应当改变原来的做法,将上岗后再签合同转变为先签合同后上岗,这样也便于企业规范管理。前段时间央视大面积辞退“临时工”,包括中央电视台及各栏目聘请的未签订劳动合同的临时员工。但在新《劳动合同法》正式实施后,这些未与中央电视台签订劳动合同的“编外人员”就违背了新《劳动合同法》的立法精神,这样一来,中央电视台可能面对众多的劳动争议和纠纷。

二、切记订立正规的劳动合同

对于“挖墙脚”问题,有这样的一个案例:保险公司招聘保险业务经理,应聘的员工没有离职证明,只是以个人单方承诺书替代。结果,该人员由于经济问题而未办理离职手续,此保险公司因为招用了这个应聘人员承担了连带赔偿责任。《劳动合同法》第九十一条规定:招用与其他用人单位尚未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的劳动者,给其他用人单位造成损失的,应当承担连带责任。所以,实务操作中,用人单位在“挖墙脚”时,除了向劳动者了解其是否对前用人单位承担竞业限制义务外,还应当核实原用人单位是否出具了《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证明》。《劳动合同法》第七条、八条、九条对用人单位的招用权利还在三个方面进行了限制和规范:第一是确定了劳动关系建立的日期是用工之日而非实际签订劳动合同之日;第二

是规范了劳资双方的知情权和告知义务,对双方权利都是一种保护;第三是禁止扣押证件、收取财物及担保,即使是第三人的担保也不允许。

针对第一个方面,企业必须改变观念,做到先签合同后上岗,规范管理。在招用劳动者一个月内及时订立书面劳动合同并建立员工花名册备查,以便纠纷发生时承担举证责任。第二个方面,企业应尽到告知和一般审查义务,充分如实地告知劳动者企业的相关情况,同时做好审慎调查,充分了解招用人员的基本情况:真实住址、身份、个人品行、资信、专业技能、学历及健康状况等。一旦出现劳动者不办理交接手续离职或侵占企业财产逃逸等情况,便于及时追查索赔。第三个方面,企业除了解、核实劳动者基本情况外,应对招聘人员进行守法教育,告知侵占公司企业财产的民事、刑事责任。

三、提升企业人力资源水平的对策分析

1、强化培训

全方位加强企业各类人员有关劳动法规、人力资源管理理念的学习与培训,在依法管理的基础上,发挥人力资源管理的优势,建立和谐的劳动关系,实现员工与企业共同成长的赢。

2、制定合法的符合规定程序的规章制度

首先,企业内部各种人力资源管理规章制度如员工手册、员工流动、薪酬、绩效、劳动合同的签订和解除等等,在制定和应用时要注意合法性还应该注意符合程序规定,确保相关规章制度符合民主程序制定、合法等,符合法院审理案件确认为合法企业规章制度的需要。其次,修改企业内部原有的与劳动合同法新法精神相违背的条款,如竞业限制、经济补偿等细节性问题,企业则必须对现有的竞业限制协议的相关条款做出相应修改。

3、注意在劳动合同法(新法)下的劳动合同规范管理

对没有及时续签或终止而形成的事实劳动关系进行及时整理,当进行员工录用或解除劳动关系时,及时到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办理登记备案手续,逐步建立健全劳动合同管理台帐,完善与劳动合同制度相配套内部规章制度,实现对劳动合同签订、续订、变史、解除以及终止等动态管理,正确理解新法案对试用期的规定与解释,理解变更劳动合同的条件及程序,正确把握处理解除和终止劳动合同经济补偿金,调整企业的人力资源规章制度,合理确定劳动合同期限,依法修正考核及奖惩标准,有效规避劳动争议风险等。

结语

篇7:企业劳动合同如何管理

我国的建筑企业大多采用项目经理内部承包制。在这种经营模式下,“成也萧何,败也萧何”!项目经理的综合能力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建筑企业的履约能力。根据《建筑施工企业项目经理资质管理办法》(建建[1995]第1号文,1995年1月7日施行)第二条规定,项目经理是指受企业法定代表人委托对工程项目施工过程全面负责的项目管理者,是建筑施工企业法定代表人在工程项目上的代表人。项目经理的能力水平、执业素养及其行为品质对实现工程质量、安全、进度、成本管理等各项目标具有重大影响,因此,如何正确的选择项目经理,项目施工过程中又如何对项目经理进行有效的管理,对建筑企业而言显得尤为重要。

(一)建筑企业对项目经理的尽职调查

在实践中我们注意到,不少建筑企业往往更为关注项目实施过程中及项目完工后的风险,对项目承接前的风险防范意识不够,有的建筑企业在施工过程中才发现项目经理管理水平差、染有赌博等恶习,对整个项目的进程产生了很坏的影响,最终给建筑企业造成了难以挽回的巨大经济损失,这样的案例数不胜数。对项目经理的调查,是承包人在配置人力资源以及选用外部合作项目经理前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程序,调查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针对新承接的项目,该项目经理在技术上是否能胜任,如是否取得相应的执业资质证书,其之前完成的建设项目业绩怎样、业主评价如何,包括项目性质和规模如何,工程质量如何,其管理的施工现场是否发生过重大安全事故等与工程安全与质量有关的重要事项;

2、针对新承接的项目,如项目经理或项目经理为主的项目班子是实行经济承包的,那么该项目经理或项目班子是否有足够的经济实力,具体可通过要求其提供银行存款证明、房产或其他财产性权益的有效凭证。尤其是实行经济承包的项目经理,更要在对其经济实力有所了解的基础上,判断其履约能力与承接工程规模是否相符,当发生亏损时,往往会发现项目经理的经济实力比技术水平更重要;

3、针对新承接的项目,项目经理的行为品质是否能匹配,是否会给公司声誉带来影响、是否会给公司带来风险,这是所有调查要素中最为重要的一项。调查其是否诚信、是否存在欠付民工工资、材料商货款的行为,是否涉及经济纠纷,在生活作风上是否有赌博、吸毒等不良恶习等。

对项目经理的调查,是承包人在配置人力资源以及选用合作项目经理前一个非常重要的程序。当然,如果这个项目经理在公司做了很多年,公司非常了解,这个程序可以简化。

(二)签订严密的内部承包协议,合理分配权利义务并有效防范风险

内部承包协议是防范内部承包风险的“基石”,至关重要,除了将总承包合同中公司对发包人承担的责任约定由项目经理即内部承包人承担外,还应注意以下几点:

1、设定合理的付款方式,既不至于让公司风险过大,也不至于让内部承包人丧失积极性。

2、鉴于内部承包人转包可能造成的风险,承包协议应约定内部承包人转包或未经公司同意即分包情形下应承担的违约责任以及公司对承包协议的单方解除权。

3、对于因内部承包人原因致使公司承担连带责任或先行承担责任包括导致公司账户被查封的,内部承包人应按约定承担违约责任,违约赔偿的范围应尽可能细化。

4、内部承包人应提供相应担保,且应在担保措施按约定落实到位后承包人才能进入项目现场。

5、此外,对于公司拟对项目部采取的各项管理制度,应当在内部承包协议中予以明确,以使公司对项目部的管理有据可循。

(三)严格控制项目实施过程

1、项目部的各项计划包括进度、成本、质量、安全的制定及修改应在公司的掌控下进行。与此同时,应建立对项目部现场包括帐目的定期或不定期核查制度。只有掌握第一手的信息,才能在项目部出现问题时、甚至在出现“苗头”之前,迅速反应,对症下药。

2、杜绝发包人支付的工程款直接付至只有内部承包人单独控制的项目部帐户或所谓分公司帐户甚至个人账户,公司应掌握收取发包人工程款的绝对权。公司在支付项目部当期进度款时,应要求内部承包人出具上期工程款专款专用的证明。

3、建立项目部印章管理制度。对于总承包合同以及材料采购等重大外部合同中的关键性条款的变更,应明确告知第三方以公司盖公章确认为准,避免内部承包人以及项目部擅作承诺给公司带来风险。此外,项目部章应在公司留存印鉴,印章上应刻制“无签约权”的标识,避免项目部印章使用不当使公司遭受损失。

(四)2013版施工合同关于项目经理新增条款的解读

3.2项目经理

3.2.1项目经理应为合同当事人所确认的人选,并在专用合同条款中明确项目经理的姓名、职称、注册执业证书编号、联系方式及授权范围等事项,项目经理经承包人授权后代表承包人负责履行合同。项目经理应是承包人正式聘用的员工,承包人应向发包人提交项目经理与承包人之间的劳动合同,以及承包人为项目经理缴纳社会保险的有效证明。承包人不提交上述文件的,项目经理无权履行职责,发包人有权要求更换项目经理,由此增加的费用和(或)延误的工期由承包人承担。

项目经理应常驻施工现场,且每月在施工现场时间不得少于专用合同条款约定的天数。项目经理不得同时担任其他项目的项目经理。项目经理确需离开施工现场时,应事先通知监理人,并取得发包人的书面同意。项目经理的通知中应当载明临时代行其职责的人员的注册执业资格、管理经验等资料,该人员应具备履行相应职责的能力。

承包人违反上述约定的,应按照专用合同条款的约定,承担违约责任。

3.2.2项目经理按合同约定组织工程实施。在紧急情况下为确保施工安全和人员安全,在无法与发包人代表和总监理工程师及时取得联系时,项目经理有权采取必要的措施保证与工程有关的人身、财产和工程的安全,但应在48小时内向发包人代表和总监理工程师提交书面报告。

3.2.3承包人需要更换项目经理的,应提前14天书面通知发包人和监理人,并征得发包人书面同意。通知中应当载明继任项目经理的注册执业资格、管理经验等资料,继任项目经理继续履行第3.2.1项约定的职责。未经发包人书面同意,承包人不得擅自更换项目经理。承包人擅自更换项目经理的,应按照专用合同条款的约定承担违约责任。

3.2.4发包人有权书面通知承包人更换其认为不称职的项目经理,通知中应当载明要求更换的理由。承包人应在接到更换通知后14天内向发包人提出书面的改进报告。发包人收到改进报告后仍要求更换的,承包人应在接到第二次更换通知的28天内进行更换,并将新任命的项目经理的注册执业资格、管理经验等资料书面通知发包人。继任项目经理继续履行第3.2.1项约定的职责。承包人无正当理由拒绝更换项目经理的,应按照专用合同条款的约定承担违约责任。

3.2.5项目经理因特殊情况授权其下属人员履行其某项工作职责的,该下属人员应具备履行相应职责的能力,并应提前7天将上述人员的姓名和授权范围书面通知监理人,并征得发包人书面同意。

1、对条文内容的解读

(1)明确项目经理的“身份”和义务

2013版施工合同在第一部分协议书中新增了“项目经理”一栏,并在通用条款第3.2款作出进一步详细的规定。

根据上述第3.2.1款规定,项目经理必须是承包人正式聘用的员工,两者存在劳动关系,即项目经理与承包人签订了合法有效的劳动合同,同时承包人还为项目经理缴纳社会保险。其目的是严防违法转分包及挂靠等违法行为以内部承包形式出现,保障工程的安全与质量。

特别提醒建筑企业:该款同时规定,项目经理应常驻施工现场,每月在施工现场的天数在专用条款中约定,项目经理不得擅自离开施工现场,并且不得同时担任其他项目的项

目经理。这是为了确保项目经理能在施工现场履行职责。如承包人违反上述约定的,要按照专用合同条款的约定承担违约责任。

(2)新增项目经理临时处置权

2013版施工合同新增项目经理享有临时处置权。项目经理在出现与工程有关的,危及人身、财产和工程的安全的紧急情况时而又无法按照合同约定与发包人和监理人及时取得联系的情况下,项目经理如果不立即采取必要措施,将可能造成安全事故,严重危及人身财产的安全,在这样的紧急情况下,项目经理享有临时处置权。

(3)项目经理更换程序更具有可操作性

在更换项目经理的程序上,2013版施工合同加长了承包人提前书面通知发包人要求更换项目经理的时间,即从7天改为14天,目的是为了让发包人有充足的时间对新上任的项目经理进行考察。

(4)发包人享有对项目经理的监督考核权和更换权

2013版施工合同新增了发包人对承包人项目经理的监督考核权和更换权,并对更换不称职的项目经理的条件和程序作出规定。在1999版施工合同中,如果发包人要求更换不称职的项目经理,需要与承包人进行协商。而根据2013版施工合同,发包人可直接书面要求承包人更换项目经理,但承包人有一次改进的机会。

需引起建筑企业重视的是,如果拒绝更换不称职的项目经理,要承担违约责任。

(5)特殊情形下项目经理可授权下属人员履行某项工作职责

2013版施工合同新增在特殊情形下,项目经理可以授权下属人员履行其某项工作职责。

2、实务操作指引

第一,建筑企业应当在专用合同条款中对项目经理授权范围作出具体明确的约定,尤其是对于项目经理某些权利的限制,更应当具体、明确,以避免因项目经理授权不明,形成表见代理而最终使承包人承担不利后果。

第二,应在专用条款中明确约定项目经理可以授权下属人员履行其工作职责的特殊情形,并对被授权人的范围也作出限制,以避免个别项目经理随意扩大解释,并随意授权其下属人员履行应由其履行的职责。

第三,鉴于2013版施工合同增强了发包人对项目经理的管控,建议在专用条款中明确约定发包人不得拒绝项目经理的合理请求。

(五)结语

篇8:企业劳动合同如何管理

一、经济合同的概念

经济合同是指平等民事主体的法人、其他经济组织, 个体工商户、农村承包经营户相互之间, 为实现一定的经济目的, 明确相互权利义务关系而订立的合同。它包括购销、建设工程承包、加工承揽、货物运输、供用电、仓储保管、财产租赁、借款、财产保险以及其他经济合同。它主要是法人之间为了显示一定经济目的, 明确互利义务关系而形成的一种协议, 通常采用书面的形式, 有时也会采用口头的形式, 具有一定法律效力的协定。我国为此也制定了许多法律来保障协议双方的权益, 比如在《经济合同法》中, 规定了在当事人拟定合同时要符合合法原则、平等原则以及诚实信用原则。

二、经济合同管理的意义

在现行的法律中, 虽然还在完善对协约双方的保护, 但是也存在许多漏洞, 经济合同作为我们国家最主要的合约形式, 更应该加大管理力度。加强经济管理有利于提高合约双方的法律意识, 避免某一方想图利而钻法律的空子, 加强经济合同管理, 可以做到有法可依, 为企业经营提供有利的帮助。加强合同管理还可以加强企业经济核算, 维护企业内部的经济秩序, 提高经济效益, 对企业间的合约关系进行法律的保障, 提高履约率, 维护双方合法权益, 保障了国家经济的健康发展, 从法律层面解决了经济纠纷, 减少“三角债”以及“债务链”加长的发生, 所以, 在我们国家是正在促进经济发展的今天, 对经济合同进行有效管理是十分必要的, 这不仅是保障合同当事人, 提高他们的法律意识, 还是保证我国国家经济的健康发展。

三、企业防范合同风险的有效措施

1.要提高法律意识

法律风险并不可怕, 可怕的是我们并不知道它的存在, 也无法避免它的发生。所以要提高企业防范合同风险的第一点就是要提高法律意识, 掌握法律的基本规则, 加强企业的法律教育, 这就需要认真系统地学习《合同法》、《企业法》等等一系列的法律法规, 可以在企业内部建立完善的法律事务机构, 聘请法律顾问, 在遇到切实法律问题时, 要询问相关人员, 不可轻易作出决定, 加大普法教育, 增强干部职工对法律的理解, 要从上到下改革, 坚持领导干部和专、兼职经济合同管理员学习相关法律。在选聘人员时, 可以选聘一些懂经济, 晓法律的高素质管理人员, 企业总法律顾问制度是企业法律顾问制度的核心, 大型企业有条件的应该设立总法律顾问制度, 而总法律顾问在企业中的地位应该与“三总师”平等, 总法律顾问要对法人代表负责, 对企业负责, 应该有权参加企业的决策, 不然企业的决策触及有关法律问题时, 总法律顾问并不能及时有效地指出, 这回对企业造成不好的影响。在拟订合同时也要对合同的相关事宜作出有效判断, 并提出防范意见, 做到未雨绸缪。

2.在签订合同时, 防范风险

雇佣法律顾问、增强普法教育、建立有效的法律机构只是防范合同风险的第一步, 在签订时要注意以下情况, 要避免签订假合同, 避免损害双方利益的合同, 有时合同项目并非当事人抛来的善意橄榄枝, 在签订前要认真读取合同上的内容, 避免盲目信任, 合同一旦签约, 就具有法律效益。签订合同前, 要对合同内容进行核实, 避免双方故意隐瞒或者提供虚假事实, 签订前要进行多方调查, 了解项目详细内容才可以进行合同的谈判与签订。要避免泄露或者不正当地使用签约当事人商业机密, 故意隐瞒或提供虚假事实的合同要谨慎, 同样泄露商业机密的合同也要进行判断, 如果一场合同让企业失去了核心竞争力, 这是合同失败的地方, 要留意合同所述条款, 是否是真正的经济合作, 还是会泄露自己的商业机密。最后要避免和不诚信的公司及个人签订合同, 不诚信会使对方的执行力下降, 合约不履行就会导致经济损失, 所以在合约签订前, 要对合同进行仔细查看和斟酌, 可以让总法律顾问帮忙分析合约存在的漏洞, 在签订前还可以通过观察对方言行是否反常, 来判断对方是否有其他企图, 不能被合同表现所迷惑。仔细核对合同条款, 并对资金进行预算, 避免合同出现过失。在合同签订后, 要认真履行合同条款, 不能单方面解除或撤销合同, 违约要进行应有的赔偿。

3.严格审查合约生效条件

在合同签订时, 并不是签字画押就可以生效, 合约受法律保护是需要前提条件的。根据我国《合同法》规定“当事人订立合同, 应当具备相应的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 所以在签订前要对当事人身份进行审核, 看是否具备民事权利和民事能力, 这就要查看其营业执照, 是否印有“本证的有效期”以及年度年检标志, 如果没有此类标志, 则证明营业执照无效, 当事人也就不具备该项权利以及民事能力, 这就要停止谈判及签约。有时, 虽然营业执照是有效地, 但是并非是在所属的生产经营范围内, 这就涉及法律超额经营, 就算与其签订合同也不能奏效。

不仅要看营业执照, 还要审查生产经营资质, 查清签订合约的当事人是否具有行为能力, 只有派发许可证才能进行生产制造, 否则不受法律保护, 这样的合约也是不成立的。要审查法人授权委托书, 这样才能知道代理人是否有权利签订这一合约, 因为代理人如果想要帮助法人签订合约就需要法人的委托, 在我国《合同法》中规定“行为人没有代理权, 超越代理权或者代理权被终止后, 被代理人名义签订的合同, 未经被代理人追认, 对被代理人不发生效力, 由行为人承担责任”, 因此在与代理人签订合约时要获得法人委托书, 合约才能生效。在签订时, 最好采用合同的形式, 因为口头形式虽然是《合同法》所允许的, 但是在审核签订的合同时, 并没有书面证据证明合同确实签订过, 只是当事人口头约定, 这都是导致法律无效的条件, 所以要谨慎避免。

四、结语

综上所述, 在合约性社会的今天, 企业经济活动的合作都会采用合同的形式, 这是一种受法律保护的形式, 是社会进步的表现, 但是还在发展的合约制度并不是最完善的, 许多人还在钻法律的空子, 所以防范合同风险是十分有必要的, 这需要企业建设有效地法律体系、进行普法教育, 在签订前对合同进行仔细的审查, 要严格审查合约的生效条件, 这样才能规避风险, 让企业蓬勃发展。

摘要:在经济发展的今天, 人们进入合约社会, 缔结合约时不慎行会导致不可想象的后果, 所以要谨防合约风险, 本文对如何规避合约风险做了深入探讨, 并提出了有效措施。

关键词:合同管理,防范风险

参考文献

[1]邱翘华.现代项目风险管理方法与实践[M].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3.

[2]王卓甫.工程项目风险管理[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2003.

[3]孙进丰, 王燕华著.合同法原理与应用[M].上海:立信会计出版社, 2000.

上一篇:致同国际北京首经贸笔试经验下一篇:单双脚跳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