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学学生信息素质教育的实践论文

2024-04-09

药学学生信息素质教育的实践论文(精选14篇)

篇1:药学学生信息素质教育的实践论文

作者:李羿,臧志和,游元元,钟世红,李晨

【摘要】信息收集处理能力是药学学生应具备的基本能力之一,本文探讨了提高药学学生信息收集处理能力的途径。对药用植物学、生药学、药物经济学等课程的教学方式进行了改革,在讨论课、见习课、实验课的教学中增加了学生对信息收集处理的实践。同时,在教师科研课题研究与教材编写中,对学生加以指导,培养其信息收集处理能力。通过培养药学学生信息收集处理能力以提高其综合素质,并提升整体教学水平。

【关键词】药学教育;信息收集处理;教学水平

【Abstract】 It’s basic for pharmacy college students to know how to collect and process information.The channels to develop information collecting and processing ability of students were discussed in this paper.Education methods were reformed in teaching of pharmaceutical botany,pharmacognosy and pharmacoeconomics,moreover,the practice of collecting and processing information increased in discussion lesson,probation lesson and experiment lesson.In the meantime,students were guided to cultivate their information collecting and processing ability in the study of teachers’scientific topic and the composition of teaching materials.Eventually,their comprehensive quality was improved by this and the whole teaching level was also promoted.

【Key words】 pharmacy education;information collecting and processing;teaching level

21世纪是信息化社会的世纪,信息社会需要的人才应具备四种能力,即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而收集和处理信息能力是一切能力的基础,信息收集处理能力的提高有利于其他能力的全面提高。国内外医药高等院校越来越重视大学生良好收集处理信息能力的培养。医药高等院校要适应社会对创新型人才的要求,不断探索培养全面发展,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能熟练运用信息化手段获取知识的高素质医药人才的途径[14]。

本研究对药用植物学、生药学、药物经济学等课程的教学方式进行了改革,在讨论课、见习课、实验课的教学中增加学生对信息的收集与处理的教学环节;引导学生参加教师的科研课题研究与教材的编写,从而培养和提高其信息收集处理能力。另外,在毕业论文与毕业设计中对学生进行辅导,通过对学生信息收集处理能力的培养,进一步提高其科研能力。希望通过上述实践提高药学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篇2:药学学生信息素质教育的实践论文

2 培养药学学生收集处理信息能力的实践

2.1 加快图书馆的建设,改善网络教学环境

高校图书馆在大学生信息素质教育中发挥着重要作用[5]。为了促进学生主动学习,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信息收集处理能力,我们加大了成都医学院图书馆和药学院图书室的建设力度。馆藏书籍和专业中外科技期刊基本上能够满足学生信息查询的需要。同时,成都医学院图书馆还加快了信息化建设的步伐,建设现代化电子阅览室,引进各类中外文全文及文摘数据库20余个,数据总量超过2 000 GB.学生可通过网络方便地阅读各类文献。

成都医学院的实验室、教室等处均可方便地上网,可充分满足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授课的需要。学生可充分利用局域网查阅资料、学习和交流。在教学过程中,适时介绍学科最新研究进展,引导学生通过科技文献的查询,掌握学科的最新研究动态。

我们对成都植物园、四川大学华西药学院植物园和成都中医药大学药圃中的药用植物进行了数码摄像;还对峨眉山、长白山、黄山的药用植物资源进行了科学考察,并拍摄了大量野生药用植物的数码相片。我们对数码相片按科分类,并附加了相应的文字说明。同时将经过整理的野生植物数码相片上网,形成了较具特色的药用植物网上资源库。我们还利用互联网的优势,收集了一些兄弟院校的教学资源,结合已有的资源,经有效整合后进一步完善了我院药用植物学网上课程资源,供教师和学生阅读学习。

2.2 改革药学实践教学,深化学生收集处理信息能力

药学教育重视实践育人,我们在药学的实验、见习、实习中加强了对学生技能的培养,重视信息收集处理能力等综合能力的提高。例如,我们对生药学见习进行了改革,教会学生如何设计调查报告,利用中药材市场进行相关信息调查,调查结束后进行信息的收集整理,并撰写调查报告。同学们反映见习效果良好,写出的市场调查报告质量也较高。如第四小组江敏等同学的实习报告获得了高分,内容包括见习目的、见习时间、见习地点、见习要求、见习过程、见习感受与体会、建议等,见习报告结构完整,分析问题得当。对蔷薇科重要中药材的品种、来源、产地、采制、价格、炮制品、功效及销售情况等相关信息都有详细记载,所得调查结果有一定实际指导意义。

在药用植物学的`实习中,要求同学们将所学的植物分类学知识应用于植物园植物和药用植物的识别。例如,在成都植物园药用植物实习时,要求同学们仔细观察蔷薇科月季、仙人掌科仙人掌、小檗科枸骨、豆科皂角等植物的刺,根据所学的分类学知识,通过查阅参考书籍或利用网络资源来判断是叶刺、枝刺或皮刺,并说明判断的依据。同学们根据所学的知识,有效利用收集到的信息,独立完成研究结果是对药用植物学见习改革的一种有益尝试。

2.3 引导学生参加教师的科研项目和教材的编写,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能力

在老师参编教材的过程中,有意识地吸引一些有兴趣的同学参加教材的编写工作,培养学生对信息的收集处理能力。如我们在编写科学出版社的《案例版生药学》教材中,将一般生药瓜蒌、党参、南沙参、茵陈、菊花、艾叶、野菊花、小蓟、大蓟和蒲公英资料的收集整理和教材编写工作的任务分配给5位药学学生,每人负责2味生药资料的收集整理和教材编写工作。在教材的编写过程中也锻炼了学生信息收集和处理能力。

在老师的科研中,选择一些有研究兴趣的同学参加教师的科研工作,在科研工作中培养科研思维能力和实际动手能力,同时也提高了信息收集和处理能力。将教师承担的科研课题的部分研究内容分解成几个小课题,让学生分组承担。在课题实验方案的设计和完成过程中,学生需要自己收集资料设计实验方案,并通过查阅参考文献解决实际问题,老师则发挥引导者的作用。

2.4 改革学科考核评价体系,注重培养学生信息素质

我们对药物经济学考核评价体系进行了改革。学生在完成药物经济学的学习后,利用其所学的药物经济学原理和知识,选择其感兴趣的问题,确定论文题目,查阅资料后,撰写药物经济学研究论文。学生成绩主要由其撰写的药物经济学研究论文来评定。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对学生查询资料,收集整理资料,撰写论文等方面进行了全面培训。学生反映通过药物经济学的学习,不仅学到了药物经济学的相关原理与知识,同时其信息处理能力和写作能力也得到了较大提高。

我们在天然药物化学的教学中设置了讨论课。教师精选某些专题,指导学生查阅国内外文献获取信息,对信息进行加工整理,写出文献综述。教师组织学生在讨论课上充分发表自己的观点,展示自己的学习收获。学生文献综述和讨论课的表现作为其平时成绩的一部分。学生在讨论课上发言积极,课堂气氛活跃,学生的自学能力、信息收集处理能力和表达能力都有了全面的提高。

3 展望

通过加强对药学学生信息收集处理能力培养的实践,学生信息收集处理能力都有较大的提高,特别是在信息的整理和加工方面有了较大的进步。今后,我们将继续探索培养提高学生信息收集处理能力的新途径,总结在学生信息收集处理能力培养实践中成功的经验与不足,并针对不足提出改进方案。将可行的经验向其它学科推广,通过提高成都医学院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来提高学生的整体综合素质和学院的整体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1] 邹开军.中医药大学生信息能力的培养途径[J].湖北中医学院学报,,11(4):6869.

[2] 朱霞.对大学生信息素质及提高途径的思考[J].中国科技博览,2009,25:200.

[3] 吴红.高职院校学生信息素质教育的实践与思考[J].九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4:3839.

[4] 姚仁杰.浅谈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J].石油教育,,3:6162.

篇3:药学学生信息素质教育的实践论文

本专业建设了满足师生实训要求的校内外实训基地, 提高了教师和学生的能手能力。进一步完善实践教学环境, 强化实践育人的宗旨。

1 请进来, 把工厂引入学校, (3) 建立“校中厂”

实践教学是本专业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实践实训教学是培养药学技术技能型专门人才、不断加强服务于“葛店·中国药谷”、“1+8武汉城市圈”生物医药产业园内医药企业社会发展能力的重要途径。近年来, 我院不断改变与改善药学专业的办学条件、购置实训设备, 现已建成比较完善、能基本满足本专业实践教学需要的校内药学实训室, 并且与院内其它相关专业共享。我院药学实训室利用率十分高 (登记本) , 药学实训室的功能发挥充分, 除承担学生的课堂实训外, 课余时间也向学生开放 (学生技能作品创作、专业技能比赛和职业技能培训) 。

为了加强药学实训室中各个实训室的建设与管理, 管理人员加强对各专业药学实训日常管理和药学实训的统筹安排, 保证仪器设备的安全性和完好率 (使用登记) 。在下大力气巩固现有校内实训室的基础上, 不断扩大和建设新的实训室、同时形成较为完善的实训室工作运行机制, 使本专业的实践实训室既有数量上的增长和突破、又在质量建设方面逐步提升。

加强与莲花山医院制药厂合作, 将其作为校内“药物制剂与分析”的实训基地。学生的无菌制剂实训——常见输液剂制备与质量检验在其中完成;同时, 作为双方职工与专业教师在制剂、药物提取与合成、质量检验分析等项目的科学研究。

如表1所示, 建成了学院附属医院药房:接受本专业教师与学生开展处方调剂、问病荐药、药品营销、药事管理等综合实训项目训练与操作。每周安排了值班的老师、学生上班, 学生直接在药房接受老师的指导与培训, 师生的药学综合服务能力在实践中不断提升。建成了药学服务室:是药学服务、药事管理、药理、临床医学、医药市场营销、药品消费心理与人际沟通与礼仪等课程的实训场所。建设了精密仪器分析室与药物分析实训室:可以满足并完成分析化学、药物分析等课程实训项目的训练与操作。建设了药物制剂实训室:作为学生常见药物的剂型的实训。安装有“葛店·中国药谷”企业的制剂生产、药品检验生产过程录像, 供学生实训观摩。建成了有机药物合成实训室:可以完成有机药物提取、合成、分析等项目实训。

2 走出去, 把教室搬到工厂, 创办“厂中校”

从开办本专业至今, 一直把校企深度合作作为开办专业的基础和首要工作。根据教学所需, 与校企合作企业进行了不同程度的合作, 如表2所示, 深度合作的有:“葛店·中国药谷”的湖北浩信药业公司作为本专业的校外“厂中校”基地之一, 主要接受本专业学生的见习、顶岗实习、就业、教师培训、职工培训、教科研合作等。参与本专业的校内实训建设, 将生产设备提供给校内实训室, 为学生的校内专业实训提供了硬件保障。设立了“浩信基金”, 用于培养企业所需的人才。九州通医药集团:与本专业互建人才培养基地, 接受本专业学生的“工学交替”, 带薪顶岗实习、就业, 教师培训, 参与校内外课程教学、课程标准制订与教材开发等。湖南中和药业:与本专业互建人才培养基地, 接受学生实习与顶岗实习、就业, 教师培训基地。为校内学生提供“英才奖学金”, 资助品学兼优的学生。武汉百郎健医药公司:作为本专业校外人才培养基地, 提供教学基地、实训指导老师, 总经理担任本专业楚天技能名师。每年在我院设立基金, 用于购置学生实训设备与奖学金, 参与专业建设, 人才培养的岗位适应性大大增强。同时, 开拓了武汉城市圈和其它医药企业作为校企双方人才实习就业基地的有:海王药业武汉分公司、武汉贝克药业、吉林修正药业盐城分公司、杭州天天药业、湖南益康药业等全国知名医药企业。

摘要:该文主要论述鄂州职业大学医学院药学专业校企深度合作, ①广泛吸纳行业企业参与人才培养, 根据企业岗位要求准确定位岗位人才培养目标, 真正做到“融专业入产业”的“校中厂”“厂中校”建设, ②使毕业生符合企业岗位的需要。

关键词:校中厂,厂中校,建设,成效

注释

1李若云.浅谈校企合作中的问题及对策[J].商场现代化, 2010 (8) :209-210.

2王永福.谈“校中厂”“厂中校”的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实践[J].交通企业管理, 2010 (9) :74-75.

篇4:药学学生信息素质教育的实践论文

【关键词】数据库;信息化;药物服务平台;构建;局域网

【中图分类号】R725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5)03-0569-01

我国对医疗卫生的改革十分重视,不断发展新的医疗技术知识。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医院药学服务质量和水平的提高也越来越重要。药学服务管理中建立的工作模式需要以患者为中心,开展临床药学工作时,需以合理用药为核心,参与对临床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科学的药学技术服务和医疗质量。构建信息化药学服务平台,并且进行实践应用,具有重要的作用,整理报告如下。

1 构建信息化药学服务平台的硬件和软件条件

1.1 硬件系统要求

我院在整个医院中均建立宽带局域网络,终端工作站共108个,Dell服务器2台,可实现HIS系统的稳定和安全运行。在已有的硬件基础上,专门配置了新的服务器作为我院局域网Web服务器,以实现局域网络平台和GIS的隔离运行。

1.2 软件系统要求

构建信息化药学服务平台的软件系统要求,需要根据实际的情况选择合适的软件。例如,2007年某医疗机构建立的信息化药学服务平台,其软件系统要求包括Windows2003sever操作系统的服务器端,流媒体服务器为Windows Media Services,管理器为Internet Information Server(IIS6.0)。后台基础为SQL2000数据库,应用网页制作工具Dream Weaver MX2004和ASP技术框架,并且应用了Microsoft Visual Studio.Net开发平台发布系统。客户端安装的操作系统为Windows2000,播放器为Media Player 9。

2 信息化药学服务平台的创建和应用

2.1 构建信息化药学服务平台

通过宽带连接Web服务器至交换机,并且进行医院内的局域网,分配独立的IP地址。建立网站需要的相关文件夹于该服务器硬盘根目录下,在服务器上安装网站的全部运行程序。设置管理器,绑定网站的IP地址和主页设置,并且设置TCP/IP端口,Default.aspx为默认启用内容文档。在院内工作站IE浏览器输入网站的地址时,即可进入医院药学服务在线平台。在这个平台内,发布系统管理可应用ASP.NET进行,该系统的运行操作系统平台为Windows2003sever,应用IIS的Web管理器,Microsoft SQL2000的后台数据库,主要应用的开发工具为Dream Weaver和Microsoft Visual Studio.Net。

2.2 信息化药物服务平台的应用

构建信息化药物服务平台后,需要对药学信息数据库开发。开发专业的药学平台,其前提条件为需要强大的数据库支持。例如,在开发信息化药物服务平台中的药品说明书查询数据库时,需要在SQL数据库中建立相关药物药品的说明书表,本次网站中建立的药品说明书表中的药品记录大概为6000条。每条药品记录都包括药物的药理作用、用法用量、外观检查、药品通用名、不良反应、适应证、制剂、质量判别、药物的商品名、注意事项和更多信息等内容。对各类药品的说明书进行收集和整理后,输入信息数据库。同时,需要建立专门的数据查新先祖,保证信息化药学服务平台中药品数据库的实时更新。并且,医院在构建信息化药物服务平台后,可根据药学服务工作的实际需要和临床工作的需求,建立详细的疾病药物治疗数据库、药历数据库、药品不良反应报告监测数据库、不良反应数据库、抗菌药物应用监测数据库和药物相互作用数据库等。而且,可应用一定的方法实现后台数据库和前台浏览之间的互动。在构建信息化服务平台后,为了让人们可以方便和准确的检索,可建立关键词索引列表。进行日常的数据库维护时,可在后台有专职信息管理人员进行。

信息化药学服务平台的版块设计和维护管理内容,主要包括信息查询、信息收集和信息发布等,采取视频教学的方式,开展在线服务。信息查询功能主要是指,通过信息化药学服务平台实现对药品说明书、药物相互作用、疾病药物治疗和不良反应的查询。例如,在查询药品说明书时,可在药学服务平台中点击“药物查询”的首页链接到ASP查询网页后,直接在搜索栏中输入想要查询药品的拼音代码和关键字等,网页即可显示需要查询的相关信息。收集信息时,包括临床药师药历报告、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报告和抗菌药物应用监测报告等。进行信息发布时,其操作步骤主要为通过信息平台的特定权限,進入其后台管理界面。进行内容填写和录入时,可在后台完成并且提交,然后在前台进行浏览。应用流媒体技术进行视频教学,流媒体主要是指在网络中应用流式传输技术的连续式基媒体,例如多媒体文件、音频和视频。在线服务主要是指在网站主目录下拷入留言板程序,通过网站首页的超链接达到在线服务的首页。应用留言板,就临床用药问题,医学人员和临床医护人员进行在线问答。

3 讨论

我国医疗技术水平的不断发展和升高,对医疗服务的工作要求也不断提高。信息化是药物服务的一项重要条件,是药学服务发展的一项必然结果。目前,国内医院药学服务的信息支撑大部分是应用互联网和药学专业软件的药学信息资源。单机版的药物专业软件的主导开发大部分为非药学专业人员,虽然具有广泛的兼容性、稳定的系统和强大的功能。但是,相对来说,个性化比较差,距离实际工作要求仍然存在一定的差距。而药学服务比较注重个性化、广泛、快捷和时效,应用单机版药物软件明显具有一定的据现象。互联网药学信息资源的出现,为医院药学服务提供了有效的支持。建立信息化药学服务平台,开展新的药学服务,是一种有效的医院药学工作模式,具有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尹华,宋庆,易晓玲 . 利用医院局域网建立药讯网站[J]. 中国药房,2005,16(9) :669.

篇5:药学教育与临床实践的论文

2.2缺乏老师悉心的指导在药学临床实践的过程中,老师始终是起着指导作用的,当药学临床实践环节缺乏教师应有的指导,临床实践工作也难以开展.在我们日常的临床实践中,由于学生和临床实践老师在平常的学习中沟通较少,在很多情况下,临床实践老师并不能很好的在临床实践环节给与我们悉心的指导.同时,通过调查显示,临床实践中分组问题也成为阻碍临床实践效果的重要因素.对于每一个行政班级来说,分组过少导致每组人数早已超国临床实践负荷.这就导致了很多同学抱着侥幸的态度,不能很认真地完成临床实践任务,没有从客观上激发学生的临床实践积极性.此外,老师在临床实践教学过程中,一般只注重与课本教学相关的内容,对于学生今后就业发展方向等方面没有过多的涉及,从而导致临床实践的真正目的和目标并没有实现,这将不利于学生今后的学习和工作.在临床实践环节过于传统的教学模式也有待进一步改进,在这一方面需要师生的共同努力.

2.3临床实践设备陈旧,临床实践工具丢失现象严重在临床实践过程中还有一个令学生和老师都头疼的问题,那就是临床实践设备陈旧,临床实践工具丢失现象严重.临床实践设备就是我们临床实践的工具,缺乏工具的帮助,临床实践工作当然无法做好,我校进行临床实践历史悠久,很多临床实践设备都是开始进行临床实践投入运行的,无论从设备的新旧程度还是从设备的时效性来说都是较差的.陈旧的设备一直被老师和学生所抱怨.有了这种抱怨的心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老师的教学兴趣自然被抹杀了.因此临床实践设备陈旧也成为了阻碍临床实践效果提高的一项重要因素.另一方面,由于缺乏专门的保管人员以及日常维护不善等原因造成的临床实践工具丢失现象严重也是另一重要原因.在我们的临床实践中,经常会发生一个班级的同学在有些项目上需要轮流进行,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还要对学生的临床实践次序进行协调,这在无形中增加了临床实践的时间,不利于临床实践效率的提高.

2.4临床实践过程中缺乏专业的老师专业临床实践老师是临床实践工作的灵魂,对于药学临床实践也是如此,在进行临床实践过程中,发现一些临床实践老师往往是由学生的授课教师兼任,这就导致很多老师并没有丰富的临床实践经验.专业课老师往往注重的是专业理论知识的传授,他们在临床实践教学中会忽视实际操作的重要性.因此,缺乏专业的临床实践老师也成为目前我国药学临床实践过程中的一大问题,亟待解决.

篇6:药学教育理论与实践论文

学习药学英语课程是药学学生提高英语水平、专业技能的重要方面,也是高校培养复合型人才的重要方面之一。

由于目前多种因素的制约,我国高等医药院校的药学英语教学水平尚有待加强。

本文针对目前药学专业英语教学的现状,探讨药学英语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力求提高药学英语的教学质量。

篇7:药学学生信息素质教育的实践论文

随着高校本科生扩招,教学资源不足的问题在学生毕业论文的指导工作中也逐渐明显。有资料显示,药学专业本科毕业生毕业论文基地比例分别为:医院54.54%,药检所9.09%,教研室、实验室为36.37%。有所增加,分别为60%67%及33.33%。所以,医院作为药学本科生主要毕业论文基地,除了以往的实践带教外,应该认真思考怎样让课题教学可持续发展,培养具备一定科研能力的药学毕业生这一新的教学任务了。20至今我们已指导本科毕业论文15篇,完成12篇的论文答辩,3篇正在进行中。作为写作的关键,选题结果决定了论文的质量。笔者想就在医院实习的药学该如何选题,谈谈一些体会。

选题有几种来源,要么来自于指导老师的专业经验,要么来自文献阅读或是已有选题的延伸和扩大。医院药学所能提供的选题可参考以下几个方面。

1.临床药学方面

1.1 治疗药物监测

指导老师可以选择日常监测病例较多的品种之一,指导学生回顾性分析血药浓度与某一临床治疗效果或不良反应的相关性。通过整理血药浓度数据并查阅相应病历,了解药效观察指标或药品不良反应的具体临床表现,让学生更深刻地了解药物治疗浓度范围的临床意义及治疗药物监测在指导个体化给药中的作用。

1.2 处方分析

处方分析是了解临床用药情况和促进合理用药的重要手段。我们可以根据临床某些疾病药物治疗决策的进展,选定某一病种有目的地进行处方动态分析,了解其中相关药品的使用变化。通过指导学生查阅有关文献,特别是对专业书刊的查找、利用,充分了解该病种治疗策略的进展变化,了解所涉及药物的药理学和药动学知识,综合利用这些知识明确需要收集整理的数据资料,在指导老师带教下进行数据分析。通过处方调查结果,了解疾病治疗策略的进展对药物选择的影响或新药的出现对疾病治疗的影响。我们还可以利用药物经济学理论进一步研究这些变化在优化处方方面带来的课题。

1.3 关注药品不良反应

我国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从起实行药品不良反应(ADR)网络上报。这就使回顾性分析某个医院或某个地区的药品不良反应情况变得方便,数据更加全面。通过指导学生收集、整理及分析ADR数据,从结果直观地认识各类药品ADR的发生率、ADR常见涉及的器官、系统以及什么是严重的ADR等概念。通过具体病例的研究及文献查找还可对ADR发生有影响的相关因素进行调查分析。通过这类课题研究,可使学生在今后工作中对ADR的发生及药物使用过程中的注意事项有更高的敏感性。

1.4 药物相互作用的研究

在开展静脉药物集中配置(PIVAS)的医院能给这类课题提供良好的数据平台。收集本单位临床上使用药物常见的药物配伍情况,特别注意中药注射剂,通过文献检索和实际工作中所观察到的现象进行一些药物配伍后的稳定性实验,逐步累积药物配伍的知识,为临床用药提供数据参考。

1.5 生物等效性实验研究

在有条件的医院,还可以运用HPLC等方法进行临床药物动力学研究和生物利用度研究,并可延伸到上市药品的药剂质量评价研究,为医院药品遴选控制质量提供科学根据。

2.医院制剂

2.1 优化制剂处方

这类选题多由指导老师常年工作经验所提出或新技术的应用所激发,可对于一些质量不够稳定的制剂处方进行改进,通过稳定性试验评价制剂原料、制剂工艺及制剂成品外观,优选最优处方。

2.2 摸索含量测定的方法

医院制剂药检室的主要工作是根据质量标准对药品质量进行检验,所以制定控制药品内在质量的质量标准可作为研究方向。通过查阅文献,摸索出优于原有测定方法的测定手段。特别是需要预处理的样品,通过中间环节的改进,摸索出更方便、准确的检测方法。

2.3 在实际生产中摸索高效低耗的节能方法

对设备、制备工艺或生产环节进行改进,不断实践验证,摸索出高效低耗的节能方法。

2.4 为中药制剂的开发做前期的实验工作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SFDA)201月颁布的《中药注册管理补充规定》对于医院开发中药制剂非常有利,我们应该充分利用政策所给予的.有利条件大力发展中药制剂。中医药是我国的宝贵财富,资源丰富,中医药知识储备充足并有独特的中医药理论体系。我们可通过文献、网络获得的信息,利用医院制剂室良好的设备条件与临床医师一起充分研究挖掘我们的传统古方和经典验方,开发对于难治性疾病确有疗效的中药制剂做前期的有效成份的提取分离、工艺摸索及药物配伍等研究。

2.5 开发临床需要的新制剂以解决实际需要

结合本院临床特点,与相关专业临床医生合作,根据临床治疗需求,科学制定协定处方。

3.讨论

篇8:药学学生信息素质教育的实践论文

(一) 从学生角度思考毕业论文质量下滑的原因

1.缺乏获取信息资料的途径与能力。毕业论文从选题到实施需要以充分的文献调研为基础。然而, 绝大多数毕业生对文献调研并不重视, 根本就没有慎重独立思考, 甚至有的毕业生对自己所做的课题根本不理解。在查阅文献时, 这些学生仅仅依靠百度、谷歌等大众搜索工具, 而忽视专业文献查阅数据库, 如SCIfinder数据库、Pub Med数据库与Science Direct数据库等。

2.面对实验数据的综合分析能力差。学生对检验数据的信息转化能力, 就要求学生清楚地了解检测方法的原理以及它的局限性, 并正确认识结果的意义和解释。在药学实验中会出现各种实验数据, 如波普数据、分析测试数据、药物活性数据等。作为一个药学专业毕业生, 就必须要学会如何分析这些数据。

3.剽窃与造假等不端正的学术行为泛滥。不端的学术行为, 指的是学者对学术进行剽窃、造假、抄袭等的不良行为。毕业论文是大学生结束大学学业的标志, 是检验学生阶段性学习成果的重要手段。但是, 许多本科生的毕业论文都存在严重的抄袭现象。根据调查, 全国重点的一流大学百分之十的论文都存在抄袭现象, 甚至普通大学的毕业论文抄袭率高达百分之三十左右。而且, 大学生毕业论文学术不端现象日益呈现多样化的趋势:⑴公然抄袭, 即对别的学者的实验观察结果、数据以及记录, 原始性的语言和思想等进行公开直接使用等不被认可的行为, 这种行为在科研领域出现的频率比较高。⑵数据造假, 即数据的捏造和虚构, 以及参考文献的胡编乱造。⑶寻找枪手。这种现象的出现不但不符合大学生毕业论文的根本要求, 而且违背了高校要求大学生撰写毕业论文的初衷, 更是对高校教育精神的极大挑衅。

4.紧张的毕业实习、找工作和各种考试影响毕业论文的写作精力。许多高校将本科毕业论文 (设计) 安排在最后一学期, 但是最后一学期是学生忙于就业的时期, 况且目前就业压力越来越大, 竞争越来越激烈, 大多数学生都忽视了对毕业论文的设计, 而是忙于择业。对学生来讲, 最后一个学期是一个非常特殊的时期: (1) 找工作的同学不是参加各种面试, 就是忙于准备各种公务员的考试; (2) 找到工作的同学还需要在单位实习一段时间; (3) 研究生笔试通过的同学还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准备研究生的复试; (4) 没考上研究生的同学要花很多的精力去找工作。

(二) 从教师角度思考毕业论文质量下滑的原因

1.指导教师科研能力和指导能力不足, 本科设计选题不新颖。一些指导教师自身科研能力一般, 有的甚至不熟悉指导的学生论文所涉及的领域, 再加上指导能力欠缺, 这就造成了对学生论文的指导工作只是表面应付。

2.指导教师在指导毕业论文 (设计) 的过程中责任心不强, 存在放任自流的现象。一些指导教师以科研任务和课堂教学工作繁重为由, 不与学生联系或对学生提出的问题不予认真解答, 学生的论文拿来过一遍就成, 没有中间的反复修改与指导。

(三) 从教学资源角度思考毕业论文质量下滑的原因

1.指导老师不足。在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背景下, 高校扩招。这样的结果就是导致指导学生毕业论文 (设计) 的师资力量相对不足。此外, 在现有师资力量中, 许多教师由于长期不从事一线科研工作, 导致与外界科研现状严重脱节。这导致所选研究课题陈旧, 而且不可避免出现重复现象。

2.学校科研经费与设备投入不足。学校在本科生毕业论中投入的经费与设备相对不足, 导致指导教师在选择课题时受到局限。特别是没有承担课题的教师, 这种感觉尤为明显。“工欲善其事, 必先利其器。” 相关仪器设备性能良好、套数充足是保证学生顺利进行科学实验研究的重要物质条件。然而毕业生人数多, 用于毕业实习的仪器设备少, 许多学生只能合用一套设备, 使用时间按计划执行。

二、我校药学院在提高毕业论文质量方面所做的改革

引入本科导师制, 确立学生严谨的科研态度与责任心。本科生导师制是由指导教师对本科生的思想、 学习、生活等进行辅导, 定点定人因材施教, 以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专业素质和分析解决问题、适应社会竞争的综合能力的制度。它是构建素质教育、培养创新人才的本科教育改革新模式。本科导师制有利于实施个性化教育和素质教育, 实现学生的个性化培养。这便于导师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指导学生进行毕业设计、制订成才计划, 便于导师采取个别辅导的方式帮助学生克服困难, 早日成才。

提高本科毕业论文要求。为了杜绝论文抄袭, 我院要求所有的本科毕业论文必须是研究性毕业论文。 并且我院对论文的格式、论文内容都提出了相应的要求。此外, 在安排指导教师的时候, 学院尽量安排正处于科研一线的教师, 让学生真正体验到如何从事科研。

提升教师队伍的业务素养。本科毕业论文指导教师的水平决定着选题的新颖程度、水平的高度以及论文的质量。因此, 为了提高整体毕业论文水平, 学院有计划地将年轻教师送出国深造, 提高其自身的科研水平。

三、结束语

毕业设计是大学生教育的最后一个实践性过程, 也是锻炼学生综合素质的主要方式。然而, 提高本科毕业论文 (设计) 质量是一个系统、长期的工程, 不可能一蹴而就, 需要学校各方协调、配合。鉴于本科毕业论文 (设计) 在本科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本科毕业论文 (设计) 工作只能加强不能削弱。各高校要不断创新本科毕业论文 (设计) 工作的思路和方法, 以使本科毕业 (设计) 质量不断提高, 从而提高本科生的培养质量。

参考文献

[1]唐丹林, 尹进.提高本科生毕业论文质量的思考与探索——以四川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为例[J].高等教育发展研究, 2010, (4) , 30-33.

[2]郑增娟, 段煜, 张维芬.提高地方高校药学专业本科生毕业论文质量的教学改革[J].西北医学教育, 2015, 02.

[3]潘夕春, 周红, 陈晓红, 刘涛.药学本科毕业论文的规范化研究与实践[J].现代医药卫生, 2015, 02.

[4]惠明.高校毕业论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分析——以河南工业大学生物工程专业为例[J].河南工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9, 03.

[5]曾艳, 叶力汉.教育技术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 (设计) 管理体系的重构与实践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 2015, 08.

篇9:药学学生信息素质教育的实践论文

【摘 要】 对《药学导论》的课程内容进行教学改革,将药学各分支学科的知识中融入药学职业的岗位教育中,采用以学生为中心的项目教学法,以职业能力的学习为重点,将药学专业的学科知识、工作岗位的职业教育和实践教育结合在一起,创新教学内容与教学模式,有利于学生提早了解企业各工作岗位,培养其职业素养,使之树立职业目标,作好职业规划,同时激发学生对本专业学习的热情和兴趣。

【关键词】 药学导论;职业教育;药学

【中图分类号】G64.2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7-00-02

高职院校以“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材”为目标,丰富了高等教育的结构体系,形成了高等职业教育体系框架,但高职院校的课程模式尚未形成,仍不能满足专业培养目标的需要。

《药学导论》是面向药学专业一年级新生开设的专业基础课,本课程主要简要地介绍药学的概念、性质、任务、各分支学科的基本概况、研究领域、学科进展,使学生早期了解药学热爱药学、献身药学[1]。本课程内容涉及的学科有《药物化学》、《天然药物化学》、《药理学》、《药物分析学》、《药剂学》、《中药学与生药学》、《生物技术制药》、《药事管理学》,这些学科都作为药学的专业核心课程,在二年级将会进行重点的学习,但对于这些专业性较强的概念等内容的学习,一年级的药学新生会比较吃力,而且没有其它专业基础课的支撑性学习,对专业学科的概念性的学习与认识,也是处于模糊的阶段。

因此,对《药学导论》的课程内容和教学模式进行教学改革,将药学职业教育纳入到课程内容的体系中,与行业企业共同合作开发适应现代药学高等职业教育发展需要的课程,对于促进药学专业课程体系的建设、促进药学专业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学生就业模式的转变有着重大的意义。本文就以药学职业教育为导向的《药学导论》课程的构建与实践进行探讨:

一、《药学导论》课程教学内容存在的问题分析

在我国的本科院校已开设《药学导论》课程,大部分高职院校也已开设《药学导论》及《中医药学导论》课程,但高职院校开设的《药学导论》课程,在知识内容上仅限于将药学各分支学科的基本理论知识进行理论性的讲授,而未将药学职业教育纳入到《药学导论》课程的教学中,将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目标模糊化,目前,《药学导论》课程教学体系存在以下不足:

1.缺少行业指导性教材,均以本科教材作为高职院校的教材。

2.普遍存在理论性过强而与行业结合教学偏弱的问题。

3.专业教师普遍缺乏实践经验、师资力量相对不足。

4.对实践的重视程度不够:学校实训资源相对匮乏、硬件建设还不到位,专业实训基地接纳能力有限,均不能提供较多的见习岗位;实习基地不能发挥作用。

5.对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缺乏手段和措施。

因此,针对上述的问题,为了使高职高专的学生尽快地融入到药学专业的教育中,有必要地对《药学导论》的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进行改革,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对《药学导论》课程教学内容的构建与实践

通过与行业企业专家对药学专业职业岗位的分析,以及对药学工作岗位的调研,以药学职业工作岗位为主线,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进行重组,分成三大模块,一是理论讲授:由药学专业基础知识、药品的生产、药品的检验、药品的经营和药品的使用等五个教学任务组成,并在每个学习任务中渗透与之相关联学科和岗位要求,具体如下表1:二是开展专题讲座:邀请药厂、医院和医药公司的行业专家进行专题讲座,让学生加深了解这三个就业方向的行业发展前景,工作岗位的设置以及岗位的能力要求;三是参观学习:组织学生参观本校的模拟药房和外出参观医药公司,让学生对以后的工作岗位有直观和感性的认识。

(一)采用任务驱动,以学生为中心的项目教学法进行教学任务的学习

为完成每个教学任务的教学目标,并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采用任务驱动,以学生为中心的项目教学法,即教师布置任务→引导学生学习必要的知识→小组讨论→小组汇报→教师点评与讲授。在整个教学任务完成的过程中,教师起着指导和引导的作用,下面以药品的生产这个教学任务为例进行示范性讲解:

1.教师布置任务

根据教学任务,在每个教学任务下选取一个经典的案例,如药品生产方面选取“欣弗事件”,药品检验方面选取“亮菌甲素注射液事件”等作为药学专业经典的教学案例,将班上的学生分成四组(设一组长),由组长安排每个案例下查阅的任务,组员查阅资料后,由组长组织组员进行讨论和总结,制作PPT在课堂上进行汇报。

如第一组分配到查阅药品不良反应事件中的欣弗事件,则可利用杂志或网络资源对欣弗事件进行了解,在查阅该事件的过程中,学生要解决以下问题:第一是查阅事件发展的经过,事件的处理结果,事件造成的社会影响、事件产生不良反应的原因、事件由什么部门按照什么法规进行处理;第二是该事件与哪些药学专业学科相关;第三是学生要了解注射液生产的流程,药品生产方面中有什么工作岗位,岗位能力要求是什么。

2.课堂上进行引导性的学习

围绕“药品的生产”这个教学任务的教学目标,在课堂上进行创设情境的引导性学习,在组长对欣弗事件进行汇报后,对其汇报的内容进行学科知识和岗位能力的渗透,具体如下表2:

(二)举办专题讲座,扩展知识面

邀请行业的专家,对药品生产企业、经营企业和医院等三个主要就业方向的企业进行专题讲座,让学生了解药厂、医药公司或医院的基本架构,认识各部门的名称、相互关系和主要工作职能,各工作岗位的工作流程,以及每个岗位对工作人员的知识、能力和素质要求,从而使学生清楚地认识将来到上述的工作单位,可能会在什么岗位工作,每个岗位具体是做什么工作的,工作中要具备什么知识、能力和素质,使之成为学习的目标和动力,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使学生早期接触工作岗位,对今后的择业或就业具有良好的指导作用。

(三)参观学习,拓展学生视野

利用校内外的实训基地,组织学生参观本校的模拟药房和外出参观医药批发公司,让学生直接地接触药品经营和使用的工作岗位,了解企业各工作岗位的要求和企业文化,培养其职业素养,使其树立职业目标,作好职业规划,并激发学生对本专业学习的热情和兴趣。

三、结语

对《药学导论》的课程进行教学改革,适应了新时期人才的培养要适应行业需要的要求,使课程内容与企业各工作岗位紧密接触,突出职业能力培养为课程改革的核心,对课程教学内容进行整合,分成理论讲授、专题讲座和参观学习三大模块,并以药学职业教育为导向,引入药学行业经典的“药害事件”案例,在案例教学中渗透药学专业的学科知识和职业岗位知识,对学生进行“三早”模式的培养,让学生早期接触职业岗位,早期规划职业生涯,早期参加职业社会活动。

本课程的教学改革在12级、13级和14级药学专业的学生中进行,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学生清楚地认识到毕业后的就业方向和工作岗位情况,在一年级时,就树立了毕业后的就业方向,做好职业规划,加强对本专业知识的学习,12级药学专业毕业生总体就业率达99.9%,并以药品的生产、经营和使用等三大就业方向为主,而13级药学专业学生也顺利地到各药学行业的工作单位进行实习,14级药学专业的学生也以极高的学习热情在进行专业课程学习,由此,可见,本课程的教学改革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参考文献:

篇10:中药学建设与实践分析论文

其中,从以来,连续两次被评为河南省重中之重建设学科。

随着多年的积淀和发展,学科由建设之初涵盖的中药化学、临床中药学和分析测试中心组成单元,已经形成涵盖中药化学、临床中药学、药用植物学、中药栽培学、中药鉴定学、中药炮制学等多个分支学科的一级学科,已经打造成为河南一流中药教学、科研、科技创新、社会服务特色重点学科,整体进入国内同学科第一梯队。

本文从学科研究方向、队伍建设、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学术交流、条件建设和产学研等方面介绍我校中药学科的建设与实践。

关键词:中药学;建设;发展方向

1中药活性成分研究及新药开发研究方向

该方向是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采用现代分析化学、植物化学、药理学、天然药物化学等多学科交叉综合手段,分别从不同层次、不同水平研究中药复杂的化学成分,对中药活性成分尤其是水溶性成分进行研究,为开展中药的资源、种植、药效物质基础等研究工作提供技术支持,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新药开发和相关研究。

学科在国内较早开展水溶性成分的研究,解决了中草药中水溶性成分的提取、浓缩、分离、检测等整套技术难题,研究水平达到国内外先进水平。

学科开展中药化学成分的可拆分可组合性研究,构建中药化学组分配伍的理论和技术体系,诠释了中药的药性理论和作用模式的现代科学内涵,为现代中药研制和名优中成药二次开发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撑。

2中药品种整理与药用植物资源研究方向

该研究方向主要包括药用植物种质资源研究,药用植物种植及田间管理研究,中药材产地加工与质量控制研究以及中药材质量标准的制定等方面。

对河南道地药材冬凌草、连翘、山茱萸、柴胡、银杏、葛根、怀地黄、茜草等的种质资源及规范化种植进行了系统研究,建立了规范化种植标准操作规程(SOP)和药材质量评价标准。

同时也为我省道地药材的规范化种植提供了科学依据。

目前与河南宛西制药、羚锐制药、顺势药业、济世药业、豫西药业等开展了中药材规范化种植课题研究及基地建设。

建立河南道地药材种质资源基因库,重点对怀地黄、怀山药,山茱萸等进行品种培育和改良,培育具有独立知识产权的中药材新品种。

针对河南道地大宗药材病虫害种类进行防止技术研究,初步建立其病虫害防治体系,制定相关的综合防治标准。

制定和完善了冬凌草、山茱萸、柴胡、金银花、怀山药、裕丹参等药材的生产标准操作规程(SOP)。

3中药饮片炮制规范化研究发向

该研究方向主要对河南道地药材或主产药材的炮制工艺和质量标准进行深入系统研究,逐步形成了以河南道地药材为主的加工炮制技术和饮片质量控制研究为主的特色和优势。

在怀药、禹药以及斑蝥、山茱萸、猫爪草、卷柏、桔梗、雄黄等河南道地和主产药材的加工炮制研究方面处于领先水平,在国内首次建立了怀地黄、怀牛膝、怀山药等中药炮制工艺规程和饮片质量标准。

服务于我省饮片加工企业,通过与企业合作,建立培育示范加工企业。

与我省企业等进行行业合作,申请药材饮片国家批准文号。

河南道地大宗药材颗粒(饮片)炮制规范和“河南道地大宗药材颗粒(饮片)质量标准”。

4中药材规范化种植研究方向

该研究方向从中药资源种类、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更新,研究中药资源可持续利用及中药现代化;基于中药材的栽培知识和技能及中药材质量分析评价,建立中药材规范化种植质量标准;从濒危中药的调查中寻找新的替代用品,建立新的药用资源和食品资源;利用现代技术开展物质合成机理以及中药新品种选育的研究。

目前,按照“GAP”的要求,系统的对怀地黄、冬凌草、山茱萸、柴胡、金银花、怀山药、裕丹参的种质资源等进行了研究,制定和完善了怀地黄等药材的生产标准操作规程(SOP),指导并协助制药企业完成了山茱萸、怀地黄、怀山药、冬凌草等药材的GAP认证。

5中药药性理论及中药应用研究方向

本方向针对中药的基本问题—药性理论、中药功效与应用,按照中医药的科学思维,结合现代技术手段开展研究。

目前主要开展了中药药性物质研究、中药抗焦虑研究。

中药药性物质研究:提出“性效同源”新观点及通过中药功效物质认识药性物质的新思路,建立了“病证-药效-血清药化学”结合认识中药药性物质的系统方法。

并以此为契机,开展中药归经研究。

先后开展了鲜地黄、生地黄、熟地黄、生姜、干姜、炮姜等药性物质研究。

开展熟地黄、百合、知母、酸枣仁、五味子、丹参、黄连、石菖蒲等中药抗焦虑筛选及组方研究。

中药新药创制及大品种二次开发,阐明药效作用,提高临床用药的准确性,完善内在质量,强化“可控”“稳定”,提高制剂工艺,改进剂型,适应当代社会需要。

在“十三五”期间,中药学科将坚持以人为本,以现代中药研发为主线,紧紧围绕国家医药科技发展的大健康总体战略需要,针对现代中药研发重大科技问题,以理论创新、技术创新为重点,以创新平台和能力建设为基础,组建创新团队,培养高层次的中药制药创新人才,搭建产学研紧密联合的现代中药研发平台。

发挥研究的特色优势,针对河南省大品种中成药,阐明药效作用,提高临床用药的准确性,完善内在质量,强化“可控”“稳定”,提高制剂工艺,改进剂型,适应当代社会需要,阐明中药及其复方的药效物质基础和作用机制。

解决现代中药研发的关键技术,研制一批安全有效的现代中药。

使中药学科成为现代中药学开放性教学、科研基地和国内外交流的重要基地,成为中药制药知识创新、技术创新的基地,抢占国内外中药行业的某些技术制高点;实现向中药行业提供技术服务,促进中药行业实现技术升级,为推动中药现代化和提高我国中药产业的竞争力作出贡献。

参考文献:

[1]卢萍,朱鑫,王宪龄,等.中药学特色专业建设探索[J].中国当代医药,,18(28):136-137.

篇11:药学学生信息素质教育的实践论文

是连接中医基础学、中医诊断学与方剂学及临床各学科之间的桥梁,是中医辨证论治,理、法、方、药的重要环节。如何在有限的授课时间内获得理想的教学效果,如何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是中医高等教育迫切需要研究和探索的重要课题。为此,我们在中药学的教学中进行了学导式教学法的尝试。

学导式教学法的意义

长期以来中医药教学一直沿用注入式教学法,我校中药学教学虽然已采用多媒体课件等现代教育手段,在理论教学的同时把中药的形态、用药部位、饮片标本等直观生动地展示给学生,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提高学习兴趣。但教学模式没有根本的改变,仍然以教师为中心,注重课堂讲授,忽视了以学生为主体的地位,不利于学生智力的培养和创造性的发挥。这在注重素质教育、创新思维、能力培养的新时代,已远远不能适应科学技术发展的需要和社会对人才质量的要求。因此,教师必须转变教育观念,更新教学理念,改革教学方法,把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科学的思维方法作为人才培养的目标。学导式教学法是20世纪80年代初提出的,后经全国各地教育理论和实践者不断充实和完善,逐步形成的有一定理论体系、体现时代气息和民族特色的教学法,是世界五大教学法之一i”。学导式教学法,使教学重点从教师单向传授知识转移到培养学生终身学习能力,使学生由被动接受学习转变为主动探求知识,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挥主观能动性,树立创新意识。

篇12:药学学生信息素质教育的实践论文

目的 分析临床药学信息管理系统对抗菌药应用的影响,为临床提供指导。方法 对抗菌药应用信息管理系统,将实施前1年设为对照组,将实施后1年设为实验组,分析比较实施前后的抗菌药物使用率、Ⅰ类切口手术抗菌药使用率、微生物标本送检率等指标。 结果 实施前后比较可得,组间抗菌药物使用率、Ⅰ类切口手术抗菌药使用率、微生物标本送检率以及抗菌药物使用强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对抗菌药应用临床药学信息管理系统,能有效提高抗菌药物使用的合理性,提高了管理的效率。

为进一步保障医疗安全以及医疗质量,加强医疗机构对抗菌药的临床应用管理,2011年4月,我国原卫生部特此开展了关于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整治活动,同时对各级医疗机构抗菌药物的使用制定了相关要求[1]。该院为了分析临床药学信息管理系统对抗菌药应用的影响,对实施前后的抗菌药物使用率、Ⅰ类切口手术抗菌药使用率、微生物标本送检率等指标进行比较,详细内容见下文。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对抗菌药应用信息管理系统,将使用前1年设为对照组,将使用后1年设为实验组。

1.2 方法

通过对抗菌药应用临床药学信息管理系统,可以有效统计分析抗菌药的各项指标,达到控制和整治抗菌药物的效果。常见的抗菌药指标主要包括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门诊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Ⅰ类切口手术抗菌药使用率以及微生物标本送检率等。详细方法及功能如下:

1.2.1 分析抗菌药使用情况 在统计抗菌药使用人数、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门诊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微生物送检率、治疗性抗菌药使用率、抗菌药使用金额以及抗菌药使用金额比例等指标时,可设置任意一个时间段对全院所有门诊患者和住院患者进行统计,也可对各临床科室和每名医师进行统计。

1.2.2 统计药品使用强度 主要对全院同一时期收治患者人数、同一时期收治患者人天数、药品累计用药频度、药品使用强度、药品使用频次以及药品使用金额进行统计。

1.2.3 点评处方 信息管理系统主要按照2010年2月卫生部颁布的《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 (试行)》《卫生部办公厅关于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以及《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中的相关要求对处方(包含抗菌药处方)进行点评,点评结果主要分为不合理处方(超常处方、不规范处方以及用药不适宜处方)和合理处方,对所有不合理处方的药品名称、剂量、给药途径、使用频次以及疗程等信息进行统计分析,并阐述不合理处方存在的相关问题。

1.2.4 点评围手术期抗菌药的使用情况 信息管理系统主要按照《卫生部办公厅关于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以及《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中的相关要求对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进行点评,主要包括对全院抗菌药使用率、围手术期使用的抗菌药物种类、抗菌药疗程以及抗菌药给药时机进行统计分析。

1.3 评估指标

分析比较实施前后的抗菌药物使用率、Ⅰ类切口手术抗菌药使用率、微生物标本送检率以及抗菌药物使用强度指标。

1.4 统计方法

对实施前后的抗菌药物使用率、Ⅰ类切口手术抗菌药使用率、微生物标本送检率等指标应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用率(%)表示,比较方法采用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研究结果

实施前后比较可得,实验后,抗菌药物使用率、使用强度下降,微生物标本送检率提高。组间抗菌药物使用率、Ⅰ类切口手术抗菌药使用率、微生物标本送检率以及抗菌药物使用强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论

有研究报道称,加强对抗菌药物实施临床应用管理,可有效控制细菌的耐药性,提高感染性疾病的治疗效果,控制不合理药物的治疗费用,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的健康权益[2]。

该研究对抗菌药物应用信息管理系统进行管理,发现,该种信息管理系统具有以下优势:①节省管理抗菌药物的人力和时间:在该院应用临床药学信息管理系统之前,该院主要是通过临床药师手工翻阅处方和病历来统计分析抗菌药物管理的相关指标,而统计和评价抗菌药物的相关指标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人力。例如,该院需要对住院患者的抗菌药物使用率进行分析统计,如果通过1名临床药师来完成的话,最少需要9个工作日才能完成,但如果采取信息管理系统来进行统计分析,仅需要10 min就可以知晓全院所有科室所有住院患者的抗菌药物使用率情况,且结果可以自动生成Excel表格,显著节省了管理抗菌药物的人力和时间,十分符合当今时代的发展理念[3-5]。②可全面客观统计分析抗菌药物的管理数据:在该院应用临床药学信息管理系统之前,该院进行数据统计主要是通过临床药师以手工抽样的方式对抗菌药物数据进行统计,因人力有限,只能抽取部分门诊病历、住院病历进行统计和分析,因为,抽取样本会存在较强的随机性,其结果存在一定的误差,易使部分科室对抗菌药物数据存在争议。而应用临床药学信息管理系统进行数据统计,可有效全面统计该院门诊患者以及住院患者的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同时也可随机抽取部分处方进行点评,方法较灵活[6-8]。③可动态监控和管理抗菌药物:在该院应用临床药学信息管理系统之前,该院主要是通过临床药师以每月抽样的方式对抗菌药物管理指标进行统计分析。而应用临床药学信息管理系统进行数据统计,其可以对任一时段的抗菌药物指标进行统计,同时可以结合管理的需要,将其细化、具体到每周、每天,不仅可有效、准确统计出患者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还可以及时、有效发现存在的问题,便于管理,增强了管理的时效性[9]。④提高了抗菌药物管理的依从性:由于医师、科室的考核奖惩和抗菌药物使用指标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在该院应用临床药学信息管理系统之前,该院主要是通过临床药师以手工的形式来计算抗菌药物的使用指标,存在一定的误差,易使部分科室和医师对数据的准确性以及考核奖惩措施存在疑问和争议,不利于抗菌药物管理措施的顺利进行,而应用临床药学信息管理系统后,其可以对全部的抗菌药数据进行统计,结果准确可靠,可有效促进抗菌药物的管理工作,各科室和医师的依从性较高[10]。

此次研究数据中显示,经应用信息管理系统后,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从63%降至50%,门诊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抗菌药物使用率从65%降至47%,Ⅰ类切口手术抗菌药使用率从94%降至63%,微生物标本送检率从20%升至35%,抗菌药物使用强度从74DDD/100人天降至56DDD/100人天,这说明对抗菌药应用临床药学信息管理系统,能有效提高抗菌药物使用的合理性,提高了管理的效率。

篇13:药学学生信息素质教育的实践论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2年6月份进行了信息系统改革前后的6个月作为研究期限, 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 试验组为2012年的3、4、5月份, 在这期间, 患者就医的所有程序都是由医师及医院相关工作人员人工填写记录和单据而实现的, 如医嘱、处方及其评价、药品的入库及调用等。对照组为2012年的7、8、9月份, 确保两组的处方完整性以及在一些特殊情况上 (如系统故障等)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按照以往的方法正常工作。试验组按照进行信息化建设后, 找专业人员对系统进行完善, 并拟定管理制度, 严格执行。在此期间, 患者就医的所有程序都是医师通过网络上传到医院的系统中, 经处理后再反馈给医师, 如系统自动对处方进行评价、取药时由电子划价、自动对库房药物进行监测以便可及时注意到药物的有效期等。

1.3 观察指标

对试验组和对照组的各自时间段的处方和药品进行评价及监测, 记录并比较分析两组每个月的处方合格率;记录每个月患者由于药价划错、药物拿错等因素而向医院有关部门投诉的发生数, 计算并比较分析两组的投诉率[2]。

1.4 评定标准

进行信息化建设后, 处方合格率及患者投诉率等明显改善的则判为显效;处方合格率及患者投诉率等有一定好转但不明显的则判为有效;处方合格率及患者投诉率等没有变化的则判为无效[3]。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1.5 统计学方法

该研究数据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 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各自时间段中每个月的处方合格率及平均处方总合格率情况

经信息化建设后, 处方的质量和医师获得药物信息的速度均有所提高, 因此试验组每个月的处方合格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1。

2.2 两组各自时间段中每个月患者的投诉率及平均总投诉率情况

经信息化建设后, 患者就医及取药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错误如对药物的划价、药物的领取等明显减少, 因此试验组每个月患者的投诉率 (5.46%) 明显低于对照组每个月患者的投诉率 (32.28%) , 两组相比较差异明显 (P<0.05) ,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见表2。

3 讨论

该研究选取医院药学工作进行分析, 得出经信息化建设后, 试验组的平均处方总合格率 (97.37%)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平均处方总合格率 (70.22%) , 而且试验组的患者平均总投诉率 (5.46%) 明显低于对照组的患者平均总投诉率 (32.28%) 。如今, 信息技术不断发展, 医疗水平不断提高, 信息化建设逐渐应用于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 其中医院的管理自然离不开信息化[4]。医院的管理涉及到医院的方方面面, 包括医疗、药品、后勤等, 有些教学医院还包括教学管理。医院的信息化系统就是医院各部门为患者的就医提供治疗和用药信息以及对信息的搜集、保存、调用、审核等[5]。另外, 药学方面的工作直接关系到患者的身体健康, 甚至生命安全以及医疗事业的发展[6]。结果表明, 信息化建设可以提高处方的合格率, 降低就医过程中的出错率[7]。我院将信息化运用于多方面, 如药库和门诊对药品的规范管理、医嘱的开具、处方的评价、软硬件的管理、医学知识的普及等, 大大提高了患者就医环节中的准确性, 减少了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 使人员得到合理分配, 提高了医师的工作质量和效率。我院将继续加强信息化的应用, 使这些先进技术得到更有效的利用, 完善医疗药学系统, 把我院药学工作推到一个新阶段[8]。

综上所述, 信息化的建设能广泛应用于医院药学工作的处方评价、药物有效期及适应证和禁忌证的监测、用药的在线咨询等, 有效提高了医疗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和准确性, 促进了医院药学工作的发展。

摘要:目的 分析探讨信息化建设在医院药学领域中的作用和实践情况。方法 选取我院2012年6月份实施信息系统改革前后的一段时间作为研究对象, 将其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 试验组为实施信息系统改革后的3个月 (当年7、8、9月份) , 对照组为实施信息系统改革前的3个月 (当年3、4、5月份) , 分别对两组在关于处方、药品监测及因取药过程中的任一环节出现问题而造成患者投诉等方面进行比较分析, 从而探讨信息化建设在医院药学工作中所起的作用和实践情况。结果 通过对比分析可以看出, 试验组的平均处方总合格率 (97.37%)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平均处方总合格率 (70.22%) ;而且试验组的患者平均总投诉率 (5.46%) 明显低于对照组的患者平均总投诉率 (32.28%) ,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信息化建设可用于医院管理的各个方面, 尤其在药学工作中, 可应用于处方评价、药物有效期监测、用药的在线咨询以及安全用药知识的网络普及等, 有利于提高医师的工作效率及准确性, 促进了药学的发展。

关键词:信息化建设,医院药学工作,实践

参考文献

[1]张一, 王临润, 李盈, 等.我院药学信息化建设的实践及展望[J].药品评价, 2012, 9 (14) :6-8.

[2]何晓光.信息化建设在医院药学中的作用[J].中国当代医药, 2014, 21 (10) :174-177.

[3]黄健, 杨红军, 龙玉琼, 等.医院药学信息系统建设的实践与体会[J].中国药业, 2010, 19 (7) :42-43.

[4]单清, 蔡萍.我院药学信息系统建设和应用体会[J].实用药物与临床, 2012, 15 (12) :861-863.

[5]菅凌燕, 何晓静.国外医院药学信息化发展及对我国的启示[J].中国信息界-e医疗, 2014, 10 (11) :60-61.

[6]陈虹, 金萍.利用网络构建医院药学信息服务系统的探讨[J].中国老年保健医学, 2012, 10 (4) :139-140.

[7]包健安, 吴憩, 沈国荣, 等.医院静脉药物调配中心的信息化建设[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2010, 30 (13) :1144-1146.

篇14:药学学生信息素质教育的实践论文

【关键词】高校药学类专业实践能力体系 问题 措施

药学类专业被设置以来,无论在师资队伍、实验室条件方面还是在人才培养方面都取得了巨大成就,但如何培养药学类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成为教师面临的主要难题。当前高校药学类专业学生实践能力体系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加大了学生学习的难度,因此需要对其进行完善,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一、高校药学类专业概述

现在,很多高校都开设了药学类专业。药学类专业的培养目标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第一,要让学生掌握基本的药学基础知识;第二,要让学生掌握基本的实践技能,以便学生可以从事药品生产、药品检验、药物设计等工作。总而言之,高校药学类专业对学生实践能力的要求是比较高的,学生不仅要具有较强的动手能力,同时还应具备较强的创造能力。而培养学生实践能力最好的方法就是加强对实验教学工作的重视。相比于其他同类专业来说,药学类专业对学生各方面能力的要求是比较高的。这就意味着教师在开展药学类专业教学的过程中不能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必须要进行创新。同时,药学类和其他专业之间还存在一定的交叉。

二、高校药学类专业学生实践能力体系存在的问题

就目前的情况来看,高校药学类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还无法达到相关的要求。高校药学类专业学生实践能力体系还存在一些问题。

(一)教学观念落后

药学是一门综合性和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其实践教学在教学体系中具有重要作用。但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目前许多教师都忽视了实践教学,只注重理论知识的讲解,这种轻实践的落后思想制约了药学教学水平的提高。由于教师教学观念落后,导致学生在学习时抱有消极的态度,即便做实验也缺乏热情,不能达到理想的实验效果。

(二)师资力量薄弱

目前多数高校药学类专业师资力量薄弱,主要表现在这几个方面:专职教师少;双师型教师更少;兼职教师不稳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更青睐理论课,即便选择实践课也是无奈之举,流于形式。还有一些专职实验教师会随着学历和职称的改变而倾向于理论教学。实验教师极度缺乏。

(三)教学方式单一

不少高校并未设置药学实验课,即便部分高校设置了该课程,教学方式也较为单一。教师在教学时通常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实验项目基本上很多年不变。一些内容和形式较为新颖丰富的实践活动并未纳入日常教学当中,不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此外,多数高校仍然使用比较陈旧的实验仪器,对先进仪器引进力度不强,没有树立实验项目的意识。

(四)板块设计凌乱

近年来国家提高了对素质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少高校为了响应国家号召纷纷设立了药学实验课,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但由于教师素质有限,不能紧抓时代的脉搏和教学重点,致使教学板块较为凌乱,学生在学习时不能形成自身的知识体系。另一方面,由于传统教学计划中对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尚不明确,在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表中缺乏系统性的安排。

(五)缺少和其他学科之间的交流

药学类专业涉及的范围比较广,和其他学科之间彼此渗透。但就目前的情况来看,高校教师在药学类专业教学过程中并没有注意到这一点,从而使得教学内容局限在一定的范围内,影响了学生知识面的拓宽。此外,药学类专业的实践教学工作和现实情况相脱节,更多的实践教学内容是来源于理论研究,缺少实践验证的过程。

三、构建高校药学类专业学生实践能力体系的措施

(一)明确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

要想培养应用型人才,不仅要传授专业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应用能力,而培养应用能力的有效途径则是反复训练。实践教学更加注重理论知识对实践的指导作用,因此要充分发挥理论知识的能动作用,让理论知识真正服务于实践。高校应开设相应的实验课程以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教师也可以播放一些优秀的教学视频,让学生在反复观摩中进行思路创新,开阔学生的思维。教师也可以邀请一些具有丰富实践教学经验的专家与学生进行交流,让学生真正有所收获。

(二)稳定教师队伍

首先,高校要留得住优秀教师,加大对新教师的帮助和扶持力度,让教师教学无后顾之忧。同时,还可以举办一些教学实验技能大赛,加强教师之间的交流与沟通,使教师不断吸收借鉴优秀的教学经验,提高自身素质和教学技能,为药学专业师资队伍输入新的活力。

其次,高校要建立相应的激励制度,给予教师所期望的工资待遇,稳固师资队伍。

再次,采用其他方式提升教师的素质。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教师要不断提升自身素质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高校要定期对教师展开培训,组织教师开展教研活动,提升药学类专业教师的整体素质,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完善教学板块

不同的高校有着不同的教学目标,高校要结合自身实际情况设计教学板块。高校需要对各省地方高校药学类实践课进行调研,并与课题组成员进行讨论,制定系统的人才培养方案,构建科学合理的药学类专业实践能力体系。

(四)开发实践教学资源

要想构建系统的高校药学类专业学生实践能力体系,就要充分开发教学资源,着眼于学生的需求进行整合。高校在提高对实践教学认识的基础上才能使教学资源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才能使教学资源得到充分利用。

高校在开发教学资源时可以从这几个方面入手:首先,高校要结合地方科研背景开设实验课程,并让学生参与到教学设计环节当中;其次,高校要就我国目前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和优势进行综合分析,具体提出需要开设哪些课程,如何开展相关课程;最后,如何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加入实践教学。

(五)构建药学类专业实践教学的平台

一方面,高校应充分遵照国家的相关政策,鼓励大学生参与到科研活动中。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来选择科研团队,提高自己的科研水平,这是学生将自己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之中的一种有效途径。另一方面,高校应加大和企业合作的力度,为学生提供实习基地,让学生可以真正到企业中观摩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之中的过程。这样无论是帮助学生理解理论知识还是提高学生实践能力都是有帮助的。

四、结束语

新时期对学生各方面的能力都有了更高的要求。为了顺应时代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就要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知识固然重要,但掌握了知识不代表就等于有了能力,要将知识转化为能力就需要培养实践能力。目前我国高校药學类专业学生实践能力体系建设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但相信在多方共同努力之下,高校药学类专业会发展得越来越好。

【参考文献】

[1]杨红芸,唐文华,刘少友,等.构建高校化学类专业学生实践能力体系的研究[J].海峡科学,2014(09):92-94.

[2]李凡修,孙首臣,邓仕英,等.浅谈应用化学类专业实验教学改革与实践[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4,33(04):198-202.

上一篇:机电一体化求职信范文下一篇:6年级上.下半期家长会发言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