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药学教育论文

2022-04-15

【摘要】高职院校在进行药学专业人才培养的过程中需要创新思路,以培养学生的主要实践技能为目的,通过课程结构的优化来帮助本专业学生,可以在学习过程中获得综合素养的大幅提升,成为既具备极为深厚基础,也拥有极强实践能力的综合人才。今天小编为大家推荐《高职药学教育论文(精选3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高职药学教育论文 篇1:

新课程背景下的高职药学教育实训教学

摘要:教育实训教学对于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学校的教学质量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在新课程背景下,就加强高职药学教育实训教学的方法进行了思考。

关键词:高职;药学;实训教学

高职医学教育培养的目标在于培养适应药品生产、使用及管理等第一线需要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技术实用型人才。这种培养目标决定着高职药学实训培养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①由此可见,高职药学教育实训教学在高职教育中非常的重要,是一个不容忽视的环节。在本文接下来的内容中,笔者就在新课程背景下,加强高职药学教育实训教学谈了自己的几点感想。

一、按照医药行业人才培养的要求,在校内建立实训中心,在校外建立实习基地,双管齐下加强高职医学实训教学的目的

实训教学是高职药学教育的重要教学环节之一,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占据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校外建立实习基地,可以说是实训教学环节中的重要措施。但是,就近几年的发展行情来看,校外实习基地的组建并不是很乐观。一是企业出于对技术环节的保密考虑,很少有企业愿意接受学生来实习;二是由于实施GMP和GSP的管理,企业考虑到安全问题,不愿意接受学生来实习。在这种形式下,学校必须要改革办学措施,调整教学计划,加强校企联系,实行人才就业订单式培养计划,实现校企的互利互惠。在加强校外实训实习基地建设的同时还要积极建设校内实训中心,建设一个集教学、训练、技术开发于一体的新型教学基地。同时,可以根据药学专业特点组建不同的实训中心,比如:按照药剂制作、检测等相关流程组建药剂实训中心、检测中心等等。

二、组建一套完善的实训模式

校内实训中心和校外实习基地的建立,必然会促进相关专业教学内容和方法地变革,使着相关的实训模式不断地完善。在新课程背景下,必须要改变传统地教师教——学生学的教授模式,要注重对学生实际动手能力的培养。首先由教师布置任务,提出问题,讲授具体的指导方法,然后由学生根据教师的讲授方法来动手操作,在实际操作中总结讨论。再由教师指导教授,实施再教学、再实践。最后,由教师在课后进行总结提炼。就拿《片剂的制备及其释放度试验》来讲,老师首先按照“乙酰水杨酸的制备—乐来的合成—苯乐来的片剂制备—测定片剂中苯乐来的含量及其溶出度”的操作流程来一遍,详细介绍其中的注意事项,然后,布置学生实际操作,学生在实际的操作中把遇到问题记录下来。然后学生间讨论,老师就讨论的结果给于解答和解疑,同时,再提出更深层次的问题,学生就老师提出的问题进行回答,做到师生互动,等到师生间讨论结束之后,再安排学生进行实地地仪器操作,最后做到人人都会操作的目的,达到真正掌握技能训练的效果。

三、完善师资队伍,构建“双师型”教师

师资队伍的质量是高职药学教育实训教学改革成败的关键,构建一批“双师型”专业教师对于改善高职医药教育实训起着重要的作用。②对于专业教师来说,我们要把重点放在教师技术应用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上,使老师既具备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又具备专业的实践能力。同时,教师可以借助校内实训中心的平台,承接社会或者是企业课题、项目,使教师在完成校内教学任务的基础上,不断地提高技术开发和科研的实践能力。对于设备实训的老师来说,要求相对来说就要高一点,首先加强教师在仪表、器械等方面的专业理论知识;其次就是熟悉制药的各个具体程序和工艺,熟练掌握各项技能;最后就是要求教师能够对设备进行具体的技术改造。

四、不断规范实训教学管理

实训教学管理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学生培养质量的好坏,所以,必须要加强对实训教学的管理,确保学生各项技能的学习。可以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规范:(1)强化实训过程的监控,保证教学计划的顺利进行。当实训项目落实之后,要根据项目的情况来制定具体的教学计划,把训练计划落实到每一个训练日上,并做好相关的日记记录。在教学管理上,要对学生的实训日记做好管理监控,以确保每日的实训内容落实到实处。(2)制定标准,严格技能的考核力度。对每一个实训项目要制定技能考核大纲,学生在教育实训结束之后,学校要依据考核大纲进行技能测评,对达到标准的学生予以通过,没有达到标准的则要重新进行训练。(3)要求学生做好总结,吸取经验。学生在实训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不能顺利完成任务的情况。会在不同的环节、不同的方面中出现各式各样的错误,这就要求教师不断地予以指导和改正,要求学生在指导和改正中不断进取、巩固和提高,这实际上就是一个不断学习和训练的过程。在这里,教师一定要及时地引导学生进行归纳和总结,使学生思考通过怎样的方式来巩固自己的学习内容。

五、结论

总之,教育实训教学在高职高职药学教育中非常重要,对于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学校的教学质量是不可或缺的,学校一定要把教育实训教学作为教学的重中之重来抓。

注释:

①周双休.药学类高职高专实训教师队伍教师与实践[J].职业教育研究,2009(05).

②王丽.高职药品经营与管理专业药学服务技能实训教学初探[J]辽宁高职学报,2010(3).

参考文献:

[1]周双休.药学类高职高专实训教师队伍教师与实践[J].职业教育研究,2009(05).

[2]王丽.高职药品经营与管理专业药学服务技能实训教学初探[J].辽宁高职学报,2010(3).

(作者单位:四川省乐山市乐山职业技术学院药学系)

作者:廖秀英

高职药学教育论文 篇2:

以岗位需求为目标构建高职药学教育课程体系

【摘要】高职院校在进行药学专业人才培养的过程中需要创新思路,以培养学生的主要实践技能为目的,通过课程结构的优化来帮助本专业学生,可以在学习过程中获得综合素养的大幅提升,成为既具备极为深厚基础,也拥有极强实践能力的综合人才。基于此,文中围绕“岗位需求”这一核心出发点,对高职药学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进行了探讨,期望未来高职院校能够为我国医药专业培养更多的实用型人才。

【关键词】岗位需求;人才培养;人才培养目标;高职药学教育;课程体系构建

引言

生命是非常神秘的,而生命在演化的过程中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或者因为本身存在一些不利于自身成长的行为,就会出现一定的病变,此时需要通过合理的挽救措施来帮助这些病变恢复正常状态。药学是与人类以及生物健康息息相关的行业,在进行药学教育的过程中高职院校必须本着认真负责的严谨态度,确保学生所掌握的药学知识以及用药技能足够纯熟,才能放心让其投身到这一行业中去。当前高职药学教育中存在比较严重的偏理论,轻实践的问题,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的改革创新才能确保这些学生成为真正对社会,对人类有用的人才。

一、构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体系

以岗位需求为目标进行药学教育课程体系建设的过程中需要明确的是学生应该具备基础理论以及实践技能这两方面的同步成长。因此,在进行课程体系构建的过程中首先要遵守的原则就是要实践与理论相结合。这一方面的目标可以借助于必修课以及选修课的设立来达成。

(一)进行必修课程的设置

对于高职药学专业的学生来说,其在实际进行课程学习的过程中需要学习的一些必修课程包含了医学相关课程,心理学相关课程,以及语言类、思政类、计算机类课程等,综合来讲,其所要学习的必修课程还是比较多的。必修课程是学生将来进入职场所必须具备的一些基本素养,对于学生的未来职场有着不可替代作用的[1]。因此,这一部分课程所占据的课时比重自然是最多的。当然这些必须课程中与医学有关的课程里有很大一部分是需要通过实际操作或者实验室试验来掌握的,比如说微生物与免疫学,再比如说药剂学。因此在进行这些必修课程课时设置的过程中必须根据学生需要掌握的技能一定程度上去增加其进行实践操作的时间,帮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去进行实际观察,操作,锻炼其手上技能。

(二)进行选修课程的设置

所谓的选修课程并不是说这门课程不重要,而是因为学生在进行药学专业学习的过程中逐渐对本专业有了更多的了解,于是对于未来的职业就会有一定的偏向性规划。比如说有的学生可能会偏向于临床药物治疗学,有的学生则偏向于药品生产等等。而选修课程的设置是为了帮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可以学到更多对自身更有用的知识,选择性地放弃一些可能将来并不会用到的,更专注于自身需要的,学生的学习才会更有用。高职院校需要根据当前社会的岗位需求来进行药学专业选修课程设置,并将课程设置的依据讲解给学生,由学生根据其实际需求进行选择。

(三)要进行更集中的实践性教学

所谓的集中实践教学指的是在学生临近毕业之前将学生安排到当地的药厂,药店或者是医院中进行集中性地岗位实习,这个实习时间一般是一年。有一些高职院校可能会没有合作的可用资源,因此会直接安排学生自己去寻找适合的实习地点。但最好还是高职院校对其进行统一安排,日常运行过程中高职院校要与社会企业,药店,医院等建立密切的合作关系,以便于可以在学生需要时为学生提供与其职业规划更加契合的实习岗位。学生在这种实地实习的过程中能够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生产更好地结合起来,加深对理论的巩固,同时也获得实践能力的提升,这对于学生毕业后的岗位工作是有极大好处的。

二、要在药学教学的过程中进一步强调学生的职业素养

药学专业的教育相比于其他领域的教育来讲,其对学生素养会更看重。毕竟药学对于生命健康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如果学生在从业的过程中处事不够严谨,或者为了自身私利,利用掌握的药学知识去做一些违法犯罪的事情,这对于社会的危害将会是极大的[2]。因此立足于岗位需求,在构建高职药学教育课程体系的过程中,高职院校除了要进一步加强对学生实践技能的教导之外,还必须要注重对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与提升。无论是在理论教学还是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教师都需要注意为学生引入相关的教学内容,可以结合一些药学案例在学生进行课程学习时对其进行职业素养方面的教育。比如说国家医药打假的案例,国家在医药方面的一些法律法规等,帮助学生能够对医药安全以及本职业道德素养有更清晰的认知,提升其职业素养。

三、结束语

以岗位需求为目标构建高职药学教育课程体系的过程中必须要明确当前社会对于药学人才除了有基础理论上的要求之外,还要求学生具备足够专业的实践技能以及高标准的职业道德。因此相应课程体系的构建就应该围绕提升学生这三方素养来开展,加强实践相关教育,对学生进行职业素养的培养与提升,帮助学生成为具备专业能力与素养的高品质药学人才。

参考文献:

[1]王洪英,张明秋,王殿君.以岗位核心能力培养為目标,构建高职院校工科课程体系新型教学模式[J].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03):105-107.

[2]王晋蕊,罗雅歌.以岗位需求为目标的药学教育改革研究[J].都市家教(上半月),2015,000(002):93-93.

作者简介:朱亚男(1985年12月1日),性别女,民族汉,籍贯(陕西省商洛市),讲师职称,研究生学历,主要研究方向(药学),单位(商洛职业技术学院),(单位的省市邮编726000)。

作者:朱亚男

高职药学教育论文 篇3:

供给侧改革背景下高职药学教育的制度研究

[摘 要] 一直以来,药学职业教育存在着供给与需求相脱离的情况,供给侧不考虑需求侧,一味扩大供给数量,供给效率却长期得不到提高。着眼于药学职业教育供给侧,从现代学徒制、专业动态调整机制等方面进行阐述,对相关制度进行研究。

[关 键 词] 供给侧改革;药学;高职教育

2015年,我国政府公共政策供给方式出现重大转变,提出供给侧改革,实质以市场化为导向,多方面降低对经济的供给约束,使供给体系更加适应需求结构变化。供给侧改革将会全方位影响经济社会的发展,在职教领域,市场需求是国家、社会和个人对职业教育产品和机会有支付能力的需要[1],因而职业教育需求侧的主体是用人单位、学生和家长。职业教育供给指的是在一定时期内职教机构提供给个人的教育机会和给社会的教育产品[2],因而职业教育供给侧的主体是职教办学机构。但是,现实情况是我国职业教育需求侧与供给侧改革长期呈现出分离状态,如高职院校“注册入学”政策就是典型的需求侧改革,通过降低入学门槛刺激社会、企业、家长和学生等主体对职业教育的内在需求,以便提升职业教育对社会大众的吸引力;或是职教机构办学时围绕官方的评估指标运转,模式化、封闭化地“改革”职业教育,这是典型的将供给侧改革简单化的行为,表面上热热闹闹,实质上“换汤不换药”。目前看来,上述改革的实际效果并不符合预期。比起普通高等教育,职业教育在社会大众心目中的接受度不高,不到万不得已不愿意让子女读职业院校;职业院校内部改革模式化、封闭化,内涵提升的效果不尽如人意。各说各话的需求侧与供给侧改革并不能解决职业教育的供需矛盾问题。上述事实表明,只有对职业教育需求侧与供给侧改革进行深入研究[3],坚持二者的协同性结构性调整,辅以切实有效的政策设计与制度安排,才能真正提升职业教育在教育领域中的社会地位。

一、我国药学职业教育面临的问题

目前,我国药学职业教育普遍存在供给效率低下、供给质量不高和供给结构失衡三大问题,这些恰恰是我国职业教育供给侧改革的动力源。所谓职业教育供给侧改革,就是从优化职业教育供给效率、提高职业教育供给质量方面着手,提高供给质量,对供给结构优化调整,使得供给结构对市场需求的适应性大幅提升[4]。

(一)药学职业教育供给效率低下

目前,药学职业教育供给成本过高,导致出现了产出相对不足且回报率偏低的现象。药学技能型人才培养的成本高是职业教育供给效率低下的主要表现,但究其原因却是药学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的低效和封闭。如,与德国“双元制”培养方式相对应的我国传统职业院校“一元制”人才培养模式无法有效地整合企业资源,使得职业教育供给效率低下。职业院校学生药学职业能力的培养难以依靠沿袭已久的学科式教学方法,因而在其就业之后,仍需制药企业对其进行进一步培训,从而降低了药学技能型人才的实际供给效率。

(二)药学职业教育供给质量不高

药学职业教育供给社会、家长和学生的主要产品是优质的学历及课程知识,另外,药学技术服务也是职业教育供给社会的重要方面。职业教育供给质量不高主要表现在:(1)优质学历及优秀的课程资源供给不足,难以满足企业需要的职业技能标准,以及家长和学生日益高端化、个性化、多样化的家庭诉求;(2)药学技术服务能力偏弱,难以满足社会、企业解决研发、生产实际问题的需求。此类现状应通过构建完整的药学职业教育标准体系,完善药学职业教育质量监控等手段加以改善。

(三)药学职业教育供给结构失衡

我国药学职业教育供给结构失衡表现在区域布局结构失衡、内部层次结构失衡和专业结构失衡三个方面。

1.药学职业教育区域布局结构失衡

药学职业教育机构在不同区域的分布结构、规模结构等构成了药学职业教育区域布局结构。药学职业教育区域布局决定着药学职教体系能否与区域医药经济发展有效融合,与区域医药产业结构调整合理对接,推动区域医药生产力发展。这是衡量区域医药职业教育资源供给的重要指标,影响着药学职业教育功能的最大限度发挥。我国药学职业教育资源的区域分布不够合理,以江苏省为例,省卫计委直属的卫生高职院3所,其中有2所位于经济发达的苏南地区,地域广大、人口众多的苏北地区仅有1所,且在招生和就业过程中均不同程度地因为地域因素略为“吃亏”。药学职业教育区域布局结构失衡直接影响了欠发达地区学生的报读意愿。

2.药学职业教育内部层次结构失衡

目前,我国药学职业教育内部层次结构分为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技术本科教育、专科职业教育和中等职业教育[5]。但不同层次的教育资源难以统合,体系内的层次衔接相对松散,难以形成药学职业教育协同育人的规模效应。

3.药学职业教育专业结构失衡

产能过剩与产能不足并存的现象长期出现在我国药学职业教育专业设置过程中,一方面是对于传统需求量较大的药学专业一哄而上,不管有无医药背景和办学能力,每个学校都办,导致培养出来的人才质量参差不齐,鱼龙混杂。久而久之,影响了专业口碑和市场满意度;另一方面,目前产业不景气,未来保有稳定需求量的生物制药、药品分析检验专业各药学职业院校避之犹恐不及,生怕影响自己的招生就业率。殊不知,一个成熟的专业有自己的成长轨迹,不能做到未雨绸缪,又怎能厚积薄发?当然,对于这样的专业还需要配合专业的动态调整机制加以解决。

二、我国药学职业教育供给侧改革的制度安排

药学职业教育供给侧改革绝非一味地刺激供给,而是改善供给的质量和结构,以提供满足需求的供给。改革涉及政府、企业、学校与教师等多个主体,改革对象包括实训基地、技术服务、专业与课程等。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按照价格激励的原则,资源从低收益部门向高收益部门流通是调整供给结构最为有效的机制。药学职业教育供给侧制度的安排需要满足两个条件:(1)提供有效的发展环境与机制,促使要素与资源流动;(2)形成能够吸纳要素与资源的高效的药学职业教育制度。

(一)药学职业教育现代学徒制

将传统的学徒培训与现代的学校教育相结合,企业与学校合作育人,形成现代学徒制。通过引入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全过程,调动其积极性,诱使企业向职业教育提供优质的职业教育资源,如,企业标准、岗位、培训课程、员工等,以提高药学技能人才的供给质量、改善结构,同时解决了医药企业的用人问题。

(二)药学相关专业动态调整机制

专业动态调整机制是评估药学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和效益所必需的先决条件。通过专业诊断,对药学相关专业进行分类管理,对多年招生不足,就业率偏低,市场需求较差的专业进行整改、观察乃至退出;对于进出两旺、师资力量强、市場口碑好的专业进一步做大做强,优化结构,提高内涵。

(三)药学职业教育与终身教育

根据教育主管部门的有关文件精神,要使得药学职业教育要素及资源在职业教育与终身教育体系内自由流动,需要建设一个成熟的药学职业教育和药学终身教育体系。在体系内,通过要素与资源的合理配置,强化职业教育有效供给能力。

参考文献:

[1]姜大源.关于职业教育供需关系的理性思考[J].江苏教育,2010(6).

[2]范先佐.教育经济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

[3]关晶.当前职业教育改革的关键点在供给侧吗[J].江苏教育,2016(6).

[4]董显辉.中国职业教育层次结构研究[D].天津大学,2013.

[5]王珺.供给侧改革与广东先行先试[N].南方日报,2016-03-07.

作者:孙玲 秦红兵

上一篇:社区内科护理论文下一篇:公园景观设计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