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学教师高等教育论文

2022-04-19

摘要:经济全球化带来人才需求的国际化,高等教育肩负着人才培养的重任。我国药学高等教育在培养模式上与欧美日存在差异,然而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间合作发展空间巨大。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药学教师高等教育论文(精选3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药学教师高等教育论文 篇1:

日本大学师资管理特色及其价值考量

[摘要]大学教师是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关键因素。解析日本高等学校师资管理中独具特色的内容,对深化我国高等学校人事制度改革、构建中国特色的大学师资管理模式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日本高校师资管理 兼职教师 学术自由 培训机制

[作者简介]王延博,长春中医药大学现代教育中心副教授;徐国成,长春中医药大学药学院教授(吉林长春 130117)

在知识经济与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时代背景下,拥有一支高质量的教师队伍是一所大学持续发展的动力源泉,也是高等教育事业发展兴旺的保证。日本明治维新以来一直视发展教育为立国之本,重视由政府来统筹规划和统制管理教育并发挥其功能。20世纪末以来,在对高等教育机构的数量、结构进行重新调整之后,日本高等教育界开始认识到大学教师是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关键因素,积极完善大学师资管理制度。比较与分析日本大学师资管理的有效经验,对于我国高校教师队伍建设与管理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一、日本大学的师资管理特色

1.聘用大量兼职教师

日本《教育公务员特例法》(1988年公布)规定,大学教师可以到其他大学或单位兼课。有的大学规定,教师在保证完成本校所规定的教学和科研任务的前提下,允许专职教师每周抽出一至两天时间到外校兼职教学或从事科研工作。在日本大学的讲师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学校聘请的临时讲师,而这些临时讲师绝大多数是各自所从事学科领域内的专家、学者。可以说,兼职教师已成为日本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支持力量。特别是对于私立大学来说,如果没有兼职教师的存在,它的运作就不可能维持。据统计,20世纪末日本四年制大学任教的教师中兼职教师比例约为40%,两年制短期大学中兼职教师的比例约为60%。2005年的最新统计显示,日本大学兼职教师占总数的51.2%。有日本学者认为:实行兼职教师制度,既有利于发挥教师的潜力,自动调整教师的结构,也有益于校内外学科间的交流和学术交融。日本大学实行的聘用兼职教师制度给大学的教学和科研等方面注入了生机和活力,是办好高等学校的有效途径之一。

2.学术权力至上的法律保障

学术权力至上的主要标志是日本大学普遍设置了教授会,教授会是日本大学所设立的学术权力机构,也是法律规定的尊重大学自治精神的中枢组织。日本宪法第23条规定对“学问自由予以保障”,建立了日本大学教师学术自由、管理自治的法律基础。“学问自由”是指大学教师的科研、教学不受政治、行政、宗教、权威等因素的干涉,有自主探索真理和进行知识研究的自由,本质核心体现的是大学教师管理自治。所谓“学问自由予以保障”则是指学校有责任为教师提供必备的工作条件和制度,保障大学教师的教学及研究得以顺利进行。日本《学校教育法》第59条规定:“为了审议重要事项,大学必须设置教授会”,“副教授及其他工作人员可以加入教授会组织。”这使得日本大学教师管理自治不只单纯停留在惯例上,而是质变为法律保障的内容。设置教授会、实行教授治校是日本大学管理的特点,教授会的权力在很大程度上是大于行政权力的。

3.样化、制度化的师资培训

日本《教育公务员特例法》规定:具有大学教师任命权的地方政府必须制定出对教师进行在职培训方面的计划安排,并保证该计划的正确执行。对于新教师的培训政府也制定了“新任教师研修制度”,对新进入大学的教师,各学校都采取了减少授课时数等办法为其腾出时间来听课或参加校外培训。另外,日本的一部分大学还规定新教师要在老教师的指导下任课,同时还要学习制定教学计划、编写教案及学习如何管理班级等。20世纪90年代以来,日本大学的教师教育形成了“教师培养”、“考试录用”、“在职培训”和“资质评价”等一体化的、完整的教师教育理念。其中,教师在职培训分为三个方面,一是校外培训,以满足教师学历以及个性化需求;二是校内培训,倡导教师之间的合作;三是教师自我培训。自我培训被认为是今后学习型社会的发展趋势。

二、我国高校师资管理的困境分析

1.教师职务聘任“终身制”

我国高校师资管理受原有体制的制约,至今所实施的仍是一种行政性配置(计划性配置),教师属于“单位人”,是学校、部门的“私人财产”,一经录用将终身所属。这种用人制度使得人才难以超常开发,导致了“安全岛”现象的普遍存在,即高等学校教师“能进不能出”、职称评定“能上不能下”、薪酬待遇“能高不能低”。“安全岛”现象不利于挖掘教师潜能与推动学术进步,难以在高等学校中形成优胜劣汰和竞争创新的环境与氛围。所以,高等学校要建立择优扶重、奖勤罚懒、鼓励竞争、促进流动的开放师资管理体系,其前提是必须打破教师“终身制”身份,变“死水”为“活水”。

2.学术权力让位于行政权

高校是传授高深学问的场所,学者理应有充分的学术自由权,以在本领域内能够独立自主地进行研究与教学。然而,我国的相关法律法规“没有对学校的学术组织的权利作出刚性规范,导致学术组织行政化与学术组织功能退化”,行政力量干涉学术事项过多,以致损害学术自由,比如学术组织结构和功能的行政化——“我国高校的组织结构中或原来的校系教研室,或现在‘升级版’的校院系,在严格意义上并不是一种学术组织,而是一种教学行政管理组织,学术领域与行政领域模糊化,学术人员在评价体系中缺位。

3.培训机制不健全

我国高校教师培训的有效激励机制尚未真正形成,主要表现在只注重教师对培训的参与,忽视培训的结果;缺乏规范的考评制度,不能真正做到奖优罚劣;高等学校培训制度不完善,政策缺乏连续性,导致教师培训机会不等。其根本原因在于政府、学校对教师的需求掌握不准,对培训的科学性认识不够。近年来,培训需求日益增长且趋于多元化,但在现行管理体制下,中国高校教师培训主要是政府行为,培训主体相对单一。

三、日本大学师资管理特色之借鉴

众所周知,没有教师就无所谓大学,没有一流教授就不成其为一流大学。我国建设世界一流大学过程中遭遇的最大的挑战就是师资问题。自1999年扩招以来,各大学的学生数量每年以10%的速度递增,高等学校在校生人数在非常短的时间里翻了一番,高等教育规模跃居世界第一。因此,师资短缺,教师队伍建设跟不上教学、科研发展的形势,学科带头人缺乏,学术梯队断档,新建专业缺乏造诣深、知名度高的教授和学科带头人等矛盾更加突出。在种种表象的背后,实际上隐含着一个根本性的问题:师资体制老化,缺少制度创新和超前的思维,这是制约师资队伍建设的瓶颈。针对我国高等学校师资管理的薄弱环节,借鉴日本大学师资管理模式,对于不断开创我国师资队伍建设工作的新局面,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1.聘用兼职教师,建立开放竞争的教师流动机制

兼职教师的聘用不仅是对高校教师力量的有效补充,而且有助于打破传统的高校人事制度的封闭性,促进人才的合理流动,大大提高办学效益。竞争与开放是人才市场的基本特征,人的流动是物的流动之前提,只有人的流动才能使大学的所有资源得到合理配置,才能有信息和知识的流动,才能促进各学科的交叉与融合。所以,我国高校应积极借鉴日本的经验,面向社会公开招聘教师,以优厚的待遇和工作环境为先导,以绩效为导向,建立以开放性竞争为特点的教师流动机制,倡导学术自由,广泛吸收社会优秀人才,避免“近亲繁殖”。为此,我国应及早制定相应的配套政策与措施,建立兼职教师制度。首先,要在编制管理上允许流动编制的存在,要实事求是、因校制宜地确定兼职教师的比例;其次,在经费使用上,要简政放权,全面推行工资总额包干制度;第三,要制定具体的管理办法,使教师的兼职活动从“地下”转到“地上”,由教师的个人行为转为学校的组织行为,并付之以严格的聘用考核管理;第四,各级主管部门要统一认识,确保兼职教师的合法性,在各种评估检查工作中,对专兼职教师要同等对待;第五,兼职教师作为师资队伍的外延群体,具有独特的流动与更新特点,在思想意识上或多或少地存在着趋利意向,因此,要运用公平竞争原则,对兼职教师实行多劳多得的分配制度,同时要增加感情投入,绝不能人为制造内外有别的矛盾而伤害他们的感情。

2.鼓励学术自由,为大学教师的发展提供良好环境

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大学的办学自主权及学术自由问题日益受到重视。但是,怎样看待大学办学自主权、政府如何调控大学办学自主权、大学如何行使自主权、如何体现学术自由等等问题,目前仍处在探索期。日本大学学术至上的办学理念、学术自由的良好氛围可以为中国高等教育改革提供借鉴。日本大学的主要学术组织为讲座制,教授在教学和科研方面处于绝对中心的地位,“教授会”领导着国立大学的发展,“学术自由”、“教师管理自治”成为该国大学的历史传统。从某种意义上说,日本的国立大学经营实际上就是“教授会”的自主管理。1946年11月3日,日本制定了新宪法,宪法第23条规定“学问自由予以保障”,奠定了日本大学教师学问自由、管理自治的法律基础。大学自治与学术自由问题是世界各国,包括我国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中的一个重要的现实课题。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都明确规定:要切实落实和扩大大学的办学自主权,但至今为止,仍没有很好地加以落实。当然,我国政府所提出的“办学自主权”与西方国家的“学术自治”和“学术自由”存在一定的区别,但两者之间也有较大的相似性,这就是改变政府对大学的管理模式,改善政府与大学之间的关系,即政府要给大学以一定管理上的自主权,进而鼓励大学的学术自由。

3.健全教师培训机制,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日本有详细的法律、法规保障教师培训的权利,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发展,尤其是近年来,日本高等教育界积极推行教师专业发展的“FD(Faculty Development)制度”。FD制度是促进大学教师专业发展的一种手段,从其实践内容来看,概括为三个方面:一是依靠校本培训有组织地促进大学教师专业发展;二是依靠教育培训机构有力地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三是依靠有组织的教育知识的专业学习,有组织地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中国也出台了《教师法》、《高等学校教师培训工作规程》等相关的法律、法规,但执行得不彻底,落实得不连续,同时也缺少详细的教师培训相关规定。因此,国家要对现有的培训方面的法律、法规进行修订,使之具有可操作性,保证法律、法规执行的连续性。同时,法律、法规更应该注重保障受训教师的权益,在规范被培训对象的同时更应该加强对培训管理者的管理与教育,避免法律、法规执行难、形式主义等非正常现象的出现。因此,我们的法律、法规要给培训教师创造一个能够独立于外界压力,从自身发展的角度出发,订立适合自己的培训目标、培训计划的环境。在经费方面,日本很重视教育培训经费的筹措,有专门机构主管研究经费的筹集,各大学也鼓励教师自主争取经费。这为教师进行合作研究、参加国内外学术讨论会、专项考察培训等创造了基础条件。我国政府应该加强对教师培训工作的支持与干预力度,为教师开展多种形式的培训提供保障,各高校要根据培训任务的具体情况,研究确定切合实际的经费投入比例。根据日本大学的做法,应逐步建立政府、学校和教师个人共同承担培训费用的新机制。

注释:

①陈永明,大学教师聘任的国际比较[J].比较教育研究,2007,(2):38.

作者:王延博 徐国成

药学教师高等教育论文 篇2:

药学专业本科留学生教育实践与探索

摘  要:经济全球化带来人才需求的国际化,高等教育肩负着人才培养的重任。我国药学高等教育在培养模式上与欧美日存在差异,然而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间合作发展空间巨大。通过国内外调研,构建起我校药学专业留学生教育培养体系,包括培养方案、教学计划、师资队伍和管理监控制度,经过首届留学生完整培养实践,得到进一步优化完善,同时也促进本土学生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

关键词:药学专业;留学生教育;培养体系

2018年是改革開放40年,在这40年中我国高等教育获得了长足的发展,无论是在校学生规模,还是每年获得博士学位的人数,我们都居世界首位。随着经济转型和创新驱动的层层深入,政府对高等教育愈加重视,社会各界对高等教育日益关注。在国家制定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明确提出:“应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坚持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开展多层次、宽领域的教育交流与合作,提高我国教育国际化水平,培养大批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能够参与国际事务和国际竞争的国际化人才。”这一目标的提出,从而在国家发展的战略高度十分明确肯定了教育,尤其是是高等教育国际化对于国家竞争力提升的直接责任,也为各高校的国际化发展提供了基础。高等教育国际化是近二三十年来世界高等教育发展的一大驱动力和主流理念,是经济全球化的必然结果,也是各国竞相提出产业升级换代内在需求,中国医药学教育改革与发展必须面对和参与其中[1]。作为高等教育的核心单元,大学只有真正融入教育国际化理念,开展具有自身特色的教育国际化实践活动,才能在国际化教育大潮中立于不败之地,具备世界性竞争力。高校如能抢先抓住教育国际化这一重大机遇,率先实现教育国际化的发展战略,就获得了参与教育国际化竞争的优先权,最终就有可能赢得教育、科技和服务的国际化优势。

一、教育国际化,产业全球化

从成本效益角度,推进具有高校特色、引领社会需求、符合全球潮流的在地国际化战略将是我国高等教育实现国际化第一发展阶段的最佳选择。而“在地国际化”是指“教育领域中发生的除学生海外流动之外的所有与国际事务相关的活动”,其目标是“通过让所有学生在求学时期有机会接受国际理念与跨境文化的影响来提升自身能力和资格,以应对不断变化的全球化世界的需求。”无疑在地国际化的重点在于自有学生的培养国际化意识,通过多种多样的学生海外短期如一周半月文化考察和教学体验项目,也可以是效果更好的学生交换项目,本科生、研究生的在长和规模上有差异,从而让学生在校学习期间都能够得到国际视野与多元文化的体验和认识[2]。诚然不同层次的学校也面临着一些认识和经费问题,需要政府、学校和学生家庭来共同解决。

仅有本校学生的国际交流与发展这还不足以完全体现国际化,我们还必须扩大国外生源的本地教育和培养,实现外国学生的在地国际化。因此我们提出申请开办药学专业海外留学生教育计划,得到当时学校分管领导的支持和肯定。发起药学国际化教育,还与本地国外商会活动有关,他们在非洲大陆经营多年,发现很多国家医疗水平整体落后,常用药物短缺,药学人才严重缺乏。原本考虑与国内药企联合在非洲建立药厂,而人才培养得先行,因此也就与我校联系是否可以招收当地学生来我校药学培养,学成后回国到所办药厂工作,这样如能招收学生并培养,学生就业也解决了,会形成良性互动。如此好的机会,更加激起我们兴办药学专业海外留学生培养的兴趣。然而后因商会所在国发生战乱,药厂没有办成,而我们留学生教育事业却做了起来。

二、内外调研,构建方案

对于本土药学专业主要培养面向本省及邻近地区的医疗单位、药物生产或营销企业、研究院所等,在药品生产、检验、流通、使用和研究与开发领域从事鉴定、药物设计、一般药物制剂及临床合理用药等工作的具备药学学科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实验技能,具有实践创新能力和开放视野的应用型药学专门人才。而药学专业的留学生,他们所在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医疗水平和药品供给与销售和使用情况,都是影响我们制定培养方案的重要因素。为此,我们通过对生源地国住中国大使馆的文教参赞,函询药学产业和药品销售使用情况,同时也从网络收集可能的生源地的大学目录,查询世界上涉及药物相关研究的期刊文献,进一步了解这些国家药物研发和使用水平及科研人力情况。这些是从学生角度来考虑制定培养方案。另外,国内综合性大学或药科大学,举办药学留学生教育较早,而医科大学药学院举办则当时少,我们对仅有的几所学校进行了实地考察学习。通过这些调查,结合我国药学本科教育质量标准和专业认证标准,以及学校临床医学留学生教育的实践,我们构建出药学留学生教育的培养方案。

参考我国药学专业本科生的培养目标为基本要求,培养适应留学生来源国家对药学人才的需求及毕业后回国或到第三国服务的国际化要求,能够从事临床合理用药、治疗药物监测、药物生产、药品检验、药物研究与开发等方面工作的专门技术人才。学制四年,学分160的药学专业海外留学生培养方案。同请有关部门、专家和课程负责人进行多轮讨论完善,最终定稿实施。

随着世界高等教育的发展,我们将结合学院学校实际,紧抓发展趋势,更新理念,提升教育教学方式和手段,同时促进我们本土和留学生的整体培养质量提升而不断努力。

三、广泛宣传,稳定招生

我国的高等教育迄今也才一百多年的历史,与欧美相比,整体还处于发展时期,在世界上的影响力处于逐年彰显的趋势和持续向好的方向发展,未来前景可期。同时我们的大学在世界上的名声还不够响,因此还需要我们主动宣传。为此我们建立全英文网站,拍摄双语宣传视频,制作精美的宣传手册,通过各种途径和场合进行宣传,无论是国际国内学术会议,还是国家级论坛,也不轻视本地商会途径。有了第一批学生之后,这些学生就是我们自带的宣传队,如今我们每年招生规模稳定。拓展招生生源,促进学生回国就业或继续深造,实现良性互动。

四、自培师资,外训提升

随着教育国际化的发展,打造一支水平高、素质好的教师队伍成为增强我院教育国际竞争力的关键。发展国际化教育需要依赖大批爱岗敬业、德业双修的教师,教职人员的素质起到重要的决定作用,这已成为人们的共识。我们采取“走出去”和“请进来”相结合的办法,以改善教师队伍的国际性学缘结构,为培养国际化、创新型的高素质药学人才提供保障。我们先后派出老师出国学习借鉴国外先进的教学与管理经验,在国外学习与工作的经历能够使老师们开拓视野,吸收许多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对于提高教师队伍本身的国际化水平具有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

通过这些途径和措施,虽然年青老师的英语水平和授课的技能技巧得到提升,但是还必須要进行考核,持证上岗。所有从未进行英语授课的老师,必须通过学院组织,院内外专家评审的试讲和教学设计审查合格后,方能登台授课,否则就先进行随堂听课,或者参与实验教学的训练,再次试讲通过方为合格。不仅就此把关而行,还需要进一步进行督教、督管和督学。

教学督导工作是根据国家教学法规政策,运用科学的方法和手段,“对教学进行监督、检查、评估和指导,以期提高教学效果和保证教学质量的过程”[3]。监督与指导是教学督导工作的基本内涵。教学督导是教学质量控制和实现教育目标的有效管理机制,也是保障教学质量的有效手段。目前我们校院两级教学督导机构是相对独立于其它教学行政管理职能部门如教务处、教师发展中心,是专家咨询性组织,具有灵活性、沟通性、学术性与非行政性特点。我们教学督导工作在药学留学生教学中是持续不断的,具备规范流程和档案保存,督导信息具有及时性,实现螺环管理。

教学质量是留学生教育赖以良性发展之根本,切实提高教学质量事关学院学校声誉。需要注意的是,教学督导,有督重导,在与教师平等尊重的基础上进行交流探讨。更应侧重于激励引导一线教师,对于教学中的理念、方式方法、技术技巧,有利于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学习效果和自主学习能力提升的都要加以肯定,尤其是注重从“三教”中心转向“三学”中心的督导。发现教学工作与管理中的问题及时反馈。督导专家深入到具体教学实践中,不流于形式,使督导工作真正起到咨询指导的实效。经过这么几年的执行,所有课程都上完至少一轮,对于后续留学生教学,老师们更能驾轻就熟。

五、课程建设,注重实效

作者作为药学专业留学生授课的一线教师一员,多年来一直从事临床医学和药学留学生教育工作,发现在留学生的“教”与“学”中,通过推进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建设,不但能提高教师的水平,更能促进留学生对专业知识的学习和掌握,继而极大地提升药学专业留学生学习效果。在留学生教育中大力推进数字化英文教学资源建设,丰富留学生的教学资源,亦可实现药学专业针对性的教学与辅导,最终提升留学生药学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我们先后为药学专业留学生课程建设进行课题立项,不同课程已经完成了数字资源本身的建设,部分已经挂在不同平台进行教学运行,将借助全省统一平台,扩大使用效率和惠及面,同时向本土学生开放,也向国家课程建设的“双万”目标靠近[4]。

六、实践教学,院企协同

实验动手能力的培养是药学类本科教育中非常重要的环节,也是人才培养中“三基”之一,药学专业海外留学生实验教学体系是否合理完整,将直接反映本专业是否能够培养专业素质高、实践能力强的药学人才。由于留学生来自不同的国家,习惯和信仰、教育背景和知识基础参差不齐,但实践动手的意识一般较强,在实践教学设计上很难做到面面俱到。留学生的药学专业课实验教学体系构建中,如果因为兼顾学生的基础而大大简化实验课程,将降低留学生培养质量;如果实验室平台使用的仪器、试剂标识都仅用中文,也不利用汉语水平和基础还缺乏的留学生使用和操作,甚至导致实验事故发展,因此我们都提供双语标识。更不能进行中外学生混合教学,这样存在语言交流、课堂管理和教学效率的问题。我们药学专业本科留学生,培养计划和教学内容的框架与国内药学本科生趋同,以保证教学内容的深度和广度。由于留学生教学计划中没有思政系列课程、英语课程和体育课程,相对教学周数充足。在实验教学体系建立中,通过问卷调查和统计分析本专业留学生的基础和认知情况,强调培养学生扎实的药学相关实验技术和基本的科学研究思维,培养学生严谨细致态度,尤其注重综合性实验的开设,以及小组合作完成实验的内容,从而培养留学生团队意识和责任意识。建设起注重能力培养和实践技能训练的留学生实验平台,并为之制定一系列严格具体的留学生实验操作和评价规范,促进留学生实验动手能力和理性思维能力。

上述侧重于校内实验,而校外实践基地建设和学生毕业实习,时间较长,面临挑战更大。过去我们实习医院和药企,都是本土学生带教,不存在语言沟通问题,因此我们对于医药药学部和药企人员,请新东方老师进行语言培训,进行带教指导,明确带教内容和任务,并通过学生进行反馈和实践操作的考核,监控学生实习实训的具体效果,为继续完善提供基础。通过实习教学检查,既与实习带教单位进行沟通交流,同时也问卷调查双方的情况,有助我们完善实践教学内容,合理安排实践时间和项目,促进院企双方在留学生培养中的协同性,提升实践教学效果。

七、实施留学生教育,促进本科教育教学提升

通过药学专业留学生教育教学的施展,师资队伍的建立,也为本土学生的培养带来新的变化。在“一带一路”的战略实施下,国人自信地迈出国门,而语言能力无疑是制约其交流和宣传的非常重要的因素。我们的学生未来就业、深造、创业是否在华夏大地难以期许,但是大学奠定坚实的沟通交流的国际通用语言基础还是需要从长计议。因此我们借助留学生的培养全过程,在本土学生所有课程逐步开设双语课程,内容可以从一章开始,逐年增加,同时提供5-10篇该章内容相关的英文文献供学生选读1-2篇,提供大量英文练习供学生们选练,这样一点一滴来慢慢浸润式教育和影响学生的专业英语积累和能力的提升,同时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创新意识。

如所有课程中涉及的专业术语在课件中都必须著录英文术语,而且在考试中每门课都要求进行术语匹配的选择题5道,涉及至少二十个专业英语词汇或知识点。我们学生整体的基础比起一流大学的还存在距离,完全英语授课时存在一些问题。这也是提升本科教学质量中一个小小的举措,虽然不会立显巨效,但终将会影响学生的成长与思维发展。

八、展望

药学专业留学生教育教学,我们已经走过6个春秋,第一批“产品”也即将上市受检。他们中有多位同学已经开始申请本校或外校药学专业的硕士研究生,也有准备回国开展药学服务,产品引进中国的,还有同学语言能力很强,准备作为两国间的商贸交流做贡献……。在这些同学四年的学习中,他们也深深地打上了本校烙印“有温度有情怀,能做事能创新”,他们将是我们学校学院的新使者。

如何让我们药学专业海外留学生的路越走越宽广,培养的层次越来越高,为学院学科发展,为学校“雙一流”建设添砖加瓦,为新时代药学教育的国际化谋新篇,我们需要新行动、新方案、新战略,体现温医人的新智慧和新力量。

参考文献:

[1]江波,钟之阳,赵蓉.面向未来的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J].高校教育管理,2017,11(4):58-64.

[2]张伟,刘宝存.在地国际化: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的新走向[J].大学教育科学,2017(03):10-17+120.

[3]王思思,郭丽君.我国高校教学督导制度效用分析——基于理性选择制度主义视角[J]. 中国农业教育,2018(06):30-35+94.

[4]何宗兆.关于扎实推进“双万计划”试点工作的实践与探索[J].科教导刊(下旬),2015(05):179-180+190.

作者:王朝杰 王怡 陈双双 潘薛波 梁广

药学教师高等教育论文 篇3:

浅析高校青年教师培养途径

摘  要 加强高校青年教师队伍建设,提升青年教师综合素养,是不断提高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保障。从加强思想政治素质和师德师风建设、培养“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制定严格的专业技术人员聘期和年度考核制度、实行有效的青年教师导师制度、积极推进青年教师国内外访学研修和在职培训的学分制等方面,探讨高校青年教师的培养途径。

关键词 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学分制

Key words college and university; young teachers; teacher’s mora-lity; credit system

1 前言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国家繁荣、民族振兴、教育发展,需要我们大力培养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需要涌现一大批好老师。”青年教师是提升高校整体教学质量的新生力量,思维活跃,敢于尝试新的教学模式,是我国高校教学改革的源动力。增强广大青年教师的责任感、荣誉感,甘守三尺讲台,执着人生追求,静心教书、潜心育人,带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努力做“四有”好老师,真正成为中华民族的筑梦人,是推动高校教学质量改革的重要途径。

本文从加强思想政治素质和师德师风建设、培养“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制定严格的专业技术人员聘期和年度考核制度、实行有效的青年教师导师制度、积极推进青年教师国内外访学研修和在职培训的学分制等方面,探讨高校青年教师的培养途径。

2 加强思想政治素质和师德师风建设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方向要同我国发展的现实目标和未来方向紧密联系在一起,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党和人民需要培养的是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这就要求教师必须要有过硬的政治素质,具备坚定的政治信仰、崇高的政治理想。

崇高的理想信念是播种未来的指路灯。高校教师肩负着“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的重大历史使命,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四有”好老师和“四个引路人”的要求,自觉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仰者和实践者,引导学生不断坚定“四个自信”,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做到“两个坚决维护”,担当起学生健康成长指导者和引路人的责任。教师是宣传阐释党的理论最直接的践行者,要履行好价值引领、培育信仰的职责,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润物细无声”地浸润学生的心田,转化为日常行为。高校教师要充分发挥在意识形态工作中的关键作用,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用好课堂讲坛,用好校园阵地,突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核心地位,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引导和帮助学生系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

开展新进教师政治素质专题培训,介绍我党光辉的历史、我国的基本国情、学校的概况,引导青年教师爱党愛国爱校,促进青年教师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觉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通过实施“双带头人”培育工程,紧密围绕教学科研等中心任务开展工作,有效发挥党支部的主体作用;选拔政治素质高、群众基础好的业务骨干担任党支部书记,发挥党支部书记的“头雁效应”;积极吸收优秀青年教师加入党组织,严明党章党规党纪,引领带动广大教师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打造政治素质优良、专业能力强的学术团队,努力为青年教师政治素质和专业技能的提升搭建平台。为进一步凝聚师德正能量,激发教师干事创业的活力与热情,增强教师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深入激励和号召广大教师忠诚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认真履行教师神圣职责,真正成为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好老师,必须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建立健全师德师风建设体系。

河南中医药大学已经建立了师德考核机制,并将考核结果作为重要指标纳入教师职称评审和年终考核体系,严格执行师德“一票否决制”。河南中医药大学通过举办师德师风建设座谈会、演讲比赛、征文比赛、优秀案例评选等形式,加强师德师风教育。2019年,河南中医药大学药学院举办“师德师风教育大会”。2020年,河南中医药大学开展“牢记育人使命,志做‘四有’教师”师德主题教育活动。河南中医药大学涌现了一批模范人物,如国医大师、“感动中原”十大年度人物张磊教授,“河南最美教师”朱现民教授,“中国好医生”徐立然教授,“河南最美医生”李发枝教授,“大美学工”徐泽合老师等。他们释放出强大的榜样作用和感化力量,他们师德、医德高尚,诲人不倦、无私奉献,用自己的模范行为诠释了“为人师表和救死扶伤”的精神实质,是全校师生学习的榜样。

3 培养“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

部分高校在引进人才时注重高职称和高学历,忽视了企业工作经验和实践技术应用能力;部分高校没有“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建设的相关制度,导致青年教师队伍中“双师双能型”教师数量较少。青年教师刚进入工作岗位时,把教学能力和科研能力的培养作为工作的重心,不知道如何进行专业化转型发展,对于“双师双能型”教师的认识不够。而“双师双能型”教师需要投入一定的时间了解企业当前存在的问题和下一步发展的趋势,深入企业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解决实际生产中的问题。在学校教学和科研工作、家庭生活等方面带来的压力下,青年教师没有激情,甚至不愿意转型发展。有些高校没有为教师搭建校企合作平台,青年教师进入企业实践的机会非常少,这也是“双师双能型”青年教师培养的瓶颈。

在转型发展大背景下,高校的人才培养已经从专业技术型转向应用技术型。这就要求高校的青年教师主动与企业联系,深入企业了解企业的生产实践、发展动向、对人才的需求,将企业生产实例融入课堂教学和毕业课题设计等教学环节,定期丰富教学内容、优化教学环节。只有青年教师具备了深厚的实践应用能力,才能正确地引导学生向社会需求的技能应用型方向发展,成为行业发展所需的实践应用型人才。

高校在教师聘用上要重视聘用人员的专业实践能力,对通过笔试和试讲等环节的拟聘用青年教师,到拟聘用青年教师的培养单位了解其学习、生活、专业实践能力;在拟聘用青年教师入职前,安排他们进入企业参加生产实践实习,由企业给予综合评定,择优录用专业基础知识扎实且实践能力强的青年教师,对于转型发展背景下高校青年教师队伍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为培养“中药味浓”、专兼结合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有效地提高教师的专业技能、实践教学和社会服务能力,河南中医药大学药学院领导带领新入职青年教师深入河南羚锐制药股份有限公司、仲景宛西制药股份有限公司进行实地调研、培训,深入浒湾镇羚锐中药材种植基地,羚锐制药芬太尼事业部、医疗器械事业部、百亿贴事业部生产车间实地学习,现场感受中药智能制造的前沿技术和产业前景;在南阳张仲景医院,参观中药房、宣教展厅、康复中心等,感受无处不在的中医药文化氛围,强化中医药思维,坚定文化自信。让青年教师到西峡县仲景宛西制药总部实地学习,从百草园到标本馆,从药材仓储到六味地黄丸的智能化生产车间,亲身体验祖国传统中医药的现代化制备工艺和独特魅力。

4 制定严格的专业技术人员聘期和年度考核制度

为全面评价专业技术人员的综合素质,提高教书育人、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水平,做好学科建设、专业建设,推动学校转型发展,河南中医药大学制定专业技术人员业绩考核量化标准。专业技术人员的业绩考核部分,按照《河南中医药大学年度专业技术人员业绩考核量化标准》进行核定,确定合格与不合格,然后结合德、能、勤、廉方面的要求,确定年度考核等次。年度考核结果,作为调整工作人员岗位聘用、职称评审、职务晋升、绩效工资以及续订、解除聘用合同的基本依据。年度考核结果分为优秀、合格、基本合格和不合格四个等次,以聘用岗位和岗位职责为考核基本依据,以工作实绩为重点内容,以服务对象满意度和平时考核为基础,内容包括德、能、勤、绩、廉五个方面。对教师,主要考核其完成教学科研工作量、教书育人等情况,并在此基础上把教学、科研业绩和师德师风情况作为考核的主要内容;对教辅人员和工勤人员,主要以责任目标完成情况、管理育人与服务育人情况的考核为基础,重点考核其工作能力和工作实绩。

5 实行有效的青年教师导师制度

青年教师具有深厚的专业理论知识、快速获取并接受信息的能力,但是往往缺乏应用实践能力、统领全局的能力、科研创新能力。为加快青年教师的成长,加大对青年教师的培养力度,充分发挥中老年教师的“传、帮、带”作用,使广大青年教师早日熟悉业务,掌握教书育人的规律,适应当前快速发展的教学改革形势,保证人才培养和教学改革的可持续发展,高校应实行有效的青年教师导师制度,选取经验丰富的老教师作为青年教师的导师,让青年教师参与导师课题申报的各个步骤,熟悉科研课题的选题、创新点的提炼、实施以及结项等环节。青年教师应深入老教师的课堂,学习老教师的课堂组织、教学方式、教学手段;同时,老教师也要定期深入青年教师的课堂,指出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优点和不足,给予鼓励和改进的建议。实行青年教师导师制度,可以提升青年教师的教学水平、科研能力、职业素养,促进青年教师脱颖而出。

6 积极推进青年教师国内外访学研修和在职培训的学分制

培训进修是高校培养青年教师的主要手段。如果培训进修没有系统化地安排,缺乏一定的监督,青年教师只会是应付式地完成培训进修,发挥不出培训的实质性作用。河南中医药大学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聚焦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和教学科研能力提升,遵循“全员培训、分级管理、提升能力、科学发展”的基本原则,构建教师终身学习与专业化发展培养培训体系,推动教师发展工作的科学化、制度化、常态化,努力建设一支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河南中医药大学制定《教师继续教育学分管理办法》,要求青年教师每年须至少完成1学分的思想政治教育和师德师风教育,并根据自己专业领域选择相应的课程参加培训进修,在一定时间内完成任务则给予相应的积分,所登记的学分将作为职称晋升、聘期考核的依据之一。实践表明,培训学分制激发了青年教师参加培训进修的积极性。

随着经济全球化,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专业型人才是必然趋势,而青年教师是我国高校与世界一流大学接轨合作的关键。目前,部分高校具有海外访学研修经历或学位的青年教师较少,参与国际合作与交流的能力较弱。高校应制定海外访学计划和相应的制度,选派青年教师到海外知名大学或研究所进行学术交流,了解国际学术动态,跟蹤国际学术前沿,学成回国之后的青年教师将成为所在团队进行国际化交流的桥梁。高校应吸引世界知名学者到校工作或短期学术交流,搭建青年教师海外交流平台。例如,河南中医药大学聘任西奈山依坎医学院儿科过敏与免疫学李秀敏教授为首席教授,并在学校成立课题组,开展科研工作。高校应鼓励青年教师访海外名校,拜国际知名专家,促进青年教师国际化培养格局的形成。

7 结语

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迫切要求我国从一个教育大国转变成为一个教育强国。在中国高校的教师队伍中,年龄在40岁以下的青年教师占总教师人数的近70%。青年教师作为高等教育的主力军,他们的快速成长和健康发展将成为高等教育崛起的重要支撑。青年教师的培养是高校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个长期的、艰巨的系统工程,需要学校与教师之间的共同努力和积极配合。高校要充分认识到青年教师培养的重要性,不断改进培养方法,完善培养模式,努力建设一支政治素质高、业务精湛、具有创新和拼搏精神的青年教师队伍。青年教师应按照学校的总体要求,严格要求自己,保质保量地完成培训学习,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努力使自己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高等教育为国家输送大批高层次人才,因此,加强高校青年教师队伍建设,提升青年教师综合素养,是不断提高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保障。

参考文献

[1]李翔,罗兰萍.高校青年教师培养路径和发展思路探索[J].山东化工,2019(3):150.161.

[2]郑渊虬.加强高校青年教师培养和思想政治建设的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6(35):23-24.

[3]吴杰.“双师型”背景下高校青年教师培养策略研究[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9(9):26-28.

[4]叶常青.导师制视域下高校青年教师培养模式创新[J].中国成人教育,2018(15):141-143.

[5]潘文慧,黄经南.浅析“贯彻新发展理念”视阈下的高校青年教师培养路径[J].社会科学前沿,2018(5):657-661.

作者:孙彦君 于恩中 陈辉 薛贵民 张艳丽 纪宝玉

上一篇:校园文化学校管理论文下一篇:我国护理绩效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