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英语 阅读解题思路浅析

2024-04-25

考研英语 阅读解题思路浅析(共11篇)

篇1:考研英语 阅读解题思路浅析

速成版考研英语阅读解题思路与技巧

相信很多同学对考研英语阅读题充满了无限复杂的感情,可谓考研英语成也阅读败也阅读,因此它既是同学们的心头肉也是心头患!很多没有拿下考研英语的同学,究其原因,都是因为没有掌握正确的阅读解题思路和技巧,只是盲目地埋头做题,从而与高分失之交臂。那么考研英语阅读怎样解题才是有效的呢?我们来看看吧!

一 了解文章整体脉络与大致内容。

首先,了解文章大致的描述主题,文中出现的各个观点和自己的感情色彩,注意文章和段落的首尾句,注意文中出现人物和事件的作用灯信息。总之,要先对文章的脉络有一个大致的了解,这样在分析试题时便能从全局出发,因而避免由于某个细节而钻牛角尖的方向性错误。

二 分析题干选项重要信息,定位至文章。

首先要了解选项表达的意思,再判断它考查的是八大考点中的哪一个,以此可以对答案的大致位置和定位要点进行判断筛选,随后根据题干中提供的关键字信息(姓名、地点、时间、专有名词等)定位到文中相应的位置。这里要注意两个关键点:一是同义复现,在定位了正确答案的位置之后,有时我们会发现正确答案也许并不在这一句,这时就需要考虑同义复现了。考研阅读文章的上下文联系是比较紧密的,要注意上下句和上下段之间的衔接,感情色彩的衔接如and, but, therefore等,可以让我们推断出上下文之间的感情转换,以便在我们不理解某句话的意思时从上下文的感情连接和转换推测它的意思,同义指代的连接如this, that, it等,可以让我们通过对某一事物更多的描述推测出它的属性或用途。这些同义表达往往都隐藏了比较重要的信息,即我们在分析题目时需要的线索;二是同义替换(四六级解题也是这个思路,同学们不陌生吧!),一般题干中出现的动词、形容词、副词、名词等很多都是将原文的表达进行了词汇或词组的同义转换,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文中表程度的形容词是great,而选项中可能将其替换为significant,以此来迷惑考生,所以大家在平时要注意同义表达素材的积累和对比。(定位文中关键信息点时,可以把重点部分用笔划出来,便于查找比较!)对这个步骤不太熟练的同学,可以看下 阅读基础90篇 的解析部分,重点查看【选项表析】、【大纲阅读考点】、【定位与分析】以及【干扰项分析】,这些栏目能够比较好地配合上述的思路与技巧,提高大家的解题效率。

三 注意事项。

在排除选项的时候要注意:感情色彩和程度过于绝对的选项不选、两个选项意思表达一致的均不选。另外,命题人会利用细节在选项中设置障碍,一眼扫去可能与原文意思不同的选项有可能就是正确选项,这就是因为我们忽略了某个细节而做出了失误的判断。因此,在判断选项时,一定要谨慎小心,不要错过那些不易被发现的“陷阱”。

篇2:考研英语 阅读解题思路浅析

要求考生阅读若干篇短文。每篇短文后有若干个问题。考生应根据文章内容得出最佳答案。

选材:

1、题材广泛,可以包括人物传记、社会、文化等方面,但是所涉及的背景知识应能为学生所理解;

2、体裁多样,可以包括说明文、议论文等;

评析:在备考中,应该练习多题材的文章,包括生活话题、经济类话题、环境话题,以及还有热点话题等,熟悉各种题材的文章结构和作者的表述,特别要关注议论文的结构模式,把握议论文的逻辑顺序。

阅读理解部分主要测试下述能力:

1、理解明确表达的概念和细节、文章的总体结构以及句子和段落的关系 评析:细节题的考查方向

2、理解隐含的表达意思(如判断、推理和总结等)评析:推论题的考查方向

3、理解所读材料的主旨和大意(如找出能概括全文的要点等)评析:主旨题的考查方向

4、理解作者的观点和态度 评析:态度题的考查方向

5、理解词语(如根据上下文猜测词和短语的意思)、句间关系(如原因、结果、目的等)

阅读过程四步走

1、扫描题干,划出关键词。选项不要看,用时越短越好。

2、通读全文,抓住中心。

3、仔细审题,返回原文。关键:定位。

定位的三大原则:

(1)关键词定位原则:由题干出发,寻找题干中的关键词,首选大写字母、数字等,其次是表时间地点人物的词。

(2)自然段定位原则:出题顺序与文章段落顺序大体一致。

(3)出题点定位原则:答案一定蕴涵在有特殊标点符号、句式列举、强转折逻辑关系的地方。

4、重叠选项,斟酌答案。

(1)缩小范围的是答案。

(2)扩大范围的不是答案。

(3)原文和选项有交叉内容的不是答案。

(4)不相关的不能选。即,只要选项中有文章中未出现内容就错。注意,将文章中的每一个选项带回文章一一查对,不要凭印象猜测。

根据考纲解题型

(一)五大解题思路

题型A 细节题

1、标志:针对6w1h提问

2、作题的关键在于返回原文,不要凭印象作题,返回原文要有定位意识。

3、细节题迷惑选项的常用手段:偷换概念、扩大范围、正反混淆、颠倒因果、常识判断(列举和文章无关的常识,尽管常识是对的,但文章中未提,也是错的)

题型B 猜词题

形式一:词汇题

1、标志:在题干中明确指出原文的单词或词组,要求辨其意。

2、关键:该单词认识与否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该单词的上下文。

3、做题方法:在文章中寻找同义词词组;代入替换法。

形式二:指代题

1、标志:在题干中明确指出原文中某个代词,要求辨别其指代关系,即it, that, one

篇3:浅析英语阅读理解题

一、阅读理解的考查内容

(1) 考查文章的主旨和大意, 包括对文章主题的理解、对文章中心大意的理解、对作者意图或文章中人物观点的理解, 以及从文章内容中可推出的结论等。

(2) 考查文章的细节和事实。包括事实识别, 有关的计算或识图、排列次序等。

(3) 考查对文章中词义或句义的理解。这些词句一般不只体现其表层含义, 而往往具有深层意义, 同学们要根据文章的上下问来判断其意义。

(4) 拟选题目的考查。文章标题的拟选不但取决于文章的内容, 还取决于标题的特点, 英语文章标题的特点一般是省略冠词、被动词或作定语用的人称代词, 且多以短语或简单句为主。选择标题的一般原则是, 一要切题, 即概括出权威的主旨;二要简洁, 即文字要简单明了。

二、阅读理解的解题步骤一般分为两种

一种为先读材料, 后做理解题, 它适合于较短的材料。通过对材料的阅读, 能极快地掌握材料内容。有了对材料的总体印象, 不至于理解时主观臆断, 断章取义。另一种为先看理解内容, 后读阅读材料, 它适合于较长的篇幅, 再读阅读材料, 能较早地捕捉理解信息, 突出重点, 节省时间。

三、阅读理解的解题技巧

准确地理解阅读材料, 除了平时进行大量的阅读, 提高阅读速度, 不断提高自己的做题经验外, 还需要在阅读时掌握以下几方面的方法和技巧:

(1) 善于抓住文章的中心, 即主题句。迅速把握中心句是理解短文的关键。中心句往往出现在句首或句尾。

(2) 审视语境, 题为关键词语。《义务教育教学大纲》中规定允许短文中有3%的生词量, 出现的生词有的加注释, 有的则不加。不加注释的生词就是考查学生能力的内容, 即学生可以通过上下文推断出生词的内在含义, 从而对短文的理解起到关键的作用。再就是理解短文中要测试的内容, 如解释或说出汉语的意思等。通过语境以及短文前后之间的联系体味出关键词的内在含义, 能考查出学生的逻辑判断能力。

(3) 要从不同的体裁出发, 注意短文的侧重点。如记叙文章, 就要首先弄清楚记叙的五大要素, 即五个W (when, where, who, what, why) 以及上述的技巧所在, 如幽默故事中的幽默、寓言故事中的寓言体现等。说明性短文首先要注意弄清楚说明的对象, 再就是说明的中心、细节及其出现的数字, 还要准确观察表格所说明的重点等。

篇4:考研英语 阅读解题思路浅析

考试内容简介

BEC阅读理解一共由六大部分组成(Part I~Part VI),可以分为两大板块:Part I、Part II、Part III属于逻辑匹配题,解题的核心思想是找同义词;Part IV、Part V (这部分只限于高级考试)、Part VI属于文法题,目的是考查考生英语语言运用的基本能力。不过所有题型都和商务有关,因此所有的考查形式和解题方法都和传统的四、六级考试不太一样。

Part I为搭配题,这部分的文章由具有相关主题的4~5篇短文构成,或是一篇正文分为4~5节。文章的前面列有7~8段陈述,陈述以句子或短语形式出现,内容与文章有关。题目要求考生将这7~8段陈述与相对应的文章或段落搭配起来。

Part II是六个部分中最难的,和考研英语中“七选五”的题型相似。命题者根据命题思路,从一篇完整的文章中抽出5~6个句子,将这些句子打乱顺序作为选项,要求考生根据语境选出合适的句子,放回到其所属的原位置中。考生必须凭借深厚的逻辑判断能力作出选择。最致命的是,候选答案中一般会有一个多余的选项,因此错一大半甚至全错的考生比比皆是。

Part III是传统的深度阅读理解题,但和四、六级考试的阅读题目有着不同的命题方法:后者强调的是文章的整体性,一般只要能够把握文章的主旨,便可对大部分考题进行合理猜测;而前者95%以上的考题都是细节题,不存在类似主旨、主旨句之类的信息。

Part IV是传统的完型填空题,重点考查商务文章中的核心词汇。笔者认为这部分的解题关键主要有两点:一是词汇量,考生尤其要熟悉常考词汇在商务环境中的用法,例如turnover在商务英语环境中就不能理解成“翻折”,而应理解为“营业额”或者“流转,流动”;二是考试时对于难以理解的考题要学会猜测,常考词汇成为正确答案的概率非常高,如involve、secure等,事实上,商务英语应用文中表达“包含、包括、涉及到”时,用到的基本上都是involve这个词。

Part V是填词形式的完型填空,无任何选项。从英语语言和测试学的特点和角度来判断,这部分考查的词一般来说都是介词、连词、冠词、代词、固定搭配、习语和语法搭配。中级考试中无此部分考题。

Part VI是校正题,很多考生认为这个部分与四、六级的改错题很相似,其实有一定差别,最大的不同是四、六级除了挑出错误,还必须修改正确,而在BEC考试中只需根据上下文和语法知识将每行多余的单词挑出即可,不需要进行修改。

逻辑匹配题的解题方法

在BEC考试中,时间安排很重要,因而建议考生做题时先做文法题,再做逻辑匹配题(即Part I、Part II、Part III),并且将逻辑匹配题中最难的Part II留到最后。鉴于逻辑匹配题较难,考生在这部分失分较多,下面我们就主要讲解逻辑匹配题的解题方法。

我们之所以常说欧美人的命题科学、严谨,是因为每个考点都有“源”,都是逻辑性的匹配,不需要做无端的推测。这样的试题比较具有说服力和公平性,因为考点是唯一的。BEC考试就具备这样的特点。根据这个特点,笔者总结出两个逻辑匹配题的解题思路:一是找同义词;二是找对应。同时要注意,答案必须符合原文的语言环境。下文我们逐一对Part I、Part II、Part III这三种不同类型的逻辑匹配题进行解析。

Part I 搭配题

在解答Part I部分的考题时,考生首先要找到陈述中的核心内容,然后将此信息对应到某个段落即可。请体会下文例子中划线词的一一对应:

例1:This development is in an area where the potential for consumer spending is the highest in the country. (《剑桥BEC真题集(中级)》)

此陈述对应原文C段落中“Eleven million people, with a combined spending power predicted to exceed a record £5.5bn…”,我们只要将两句话细细对应,不难看出,陈述中的potential、consumer spending、highest分别与原文的predict、people with a combined spending power、exceed a record对应。下面让我们再来看一个例子,例子中的陈述为短语形式。

例2:coaching enabling a company to respond rapidly to a lack of expertise in a certain area (《剑桥BEC真题集(中级)》)

此陈述对应原文C段落中“Through coaching, an organization can meet skills shortages…”,陈述中的company、a lack of expertise分别与原文的organization、skills shortages对应。另外,在BEC考试中,除了company以外,corporate、organization、establishment、business等词都有“公司”的意思。 考生们平时需注意积累常考的商务英语词汇。

正如上述例1、例2所示,绝大部分陈述都能对应上所给段落中的某一句或某半句,这样的考题对考生而言还不算太难,因为毕竟阅读信息有限。然而,考题中还有一种较难的对应关系,陈述对应的是段落中相邻的2~3句话,比如:

例3:The personalities of good leaders are generally different from those of other managers. (《剑桥BEC真题集(高级)》)

此陈述对应原文C段落中的“Effective leaders stand out from the herd. They’re often idiosyncratic, even eccentric. They have the confidence to be themselves, and not to adopt the language and attributes of the run-of-the-mill professional managers and accountants.”。阅读此段后,我们无法像例1、例2那样在原文段落中找到与陈述对应明显的同义词,不过,陈述中的“different from”为我们点出了本题的考点——比较关系。很明显,原文段落中用了三句话表明高效的领导人和普通职业经理人是不同的。

Part II 句子填空题

对于Part II部分的多数文章,考生可以通过分析和解构考点与其前一句、后一句之间的内在(逻辑)联系,作出合理性猜测。从写作连贯性的角度来看,当考点前后两句话的主题一致时,考点与前后两句之间最典型的关系是一致或转折关系。

例4:…However, her unplanned career began in 1985, when she returned to Edinburgh and discovered that the takeaway she had worked in was up for sale. On impulse, she bought it, but admits that at the time she knew nothing about catering. _(8)_. It was a difficult time, but essential in terms of gaining the experience she needed. The late 1980s boom was good for business, with large numbers of office workers wanting takeaway food for their lunches. _(9)_“At one point there were 26 food outlets within a 5-kilometre radius,” Robertson recalls. (《剑桥BEC真题集(中级)》)

第8题填空处的前一句意为“女人买下了外卖店,但是对经营餐饮业一无所知”,这是负面评价;而后一句讲“经营的日子不好过”,依然是负面评价。由此我们可以推测出填空处的考点应该是重复“女人刚刚开始开店”这一事实,而且依然是负面评价,它和前后句应保持逻辑上的一致。所以我们得出正确答案为D (“It was a dramatic learning curve and very small amounts of money were earned at first,” says Robertson.)。在此题的解题过程中,考生应注意解读代词的含义。

第9题填空处的前一句是讲“经济环境好转”,为正面评价;而对后一句的理解需要考生具备一定的商业常识,“在周围五公里之内出现了26家外卖餐馆”,显然密度过高,暗含的意思是“竞争激烈”,这句是负面评价。从写作的逻辑角度看,中间需要一句过渡句来使语言环境的转变顺畅而自然,由此我们可以推测出考点和前句之间是转折关系。所以我们得出正确答案为C (But this demand was short-lived, and before long, increasing competition made it harder to make a profit.)。考生应注意过渡句的解题标志词but。

说完了考点前后两句话的主题一致,下面我们来看看考点前后的两句话的主题不一致的情况。此时会出现所填的句子到底是和前一句关系紧密还是和后一句关系紧密的问题,那么就要求考生注意后一句句首出现的逻辑关系词,它会告诉我们考点的从属问题。

例5:…The following year, sales and profits grew more than ever before. _(13)_ In fact, despite a downsizing of 15 per cent, employee satisfaction is hitting record highs. (《剑桥BEC真题集(高级)》)

此题填空处的前一句和后一句在主题内容上完全不一致:前者讲“销售和利润”,后者讲“员工满意度”。显然,in fact是解题点,它暗示考点应该和后一句相关,由此,我们得出正确答案为G (So, are people happy with the change?),答案中的happy与文中的satisfaction同义。

Part III 深度阅读理解题

从命题特点来看,Part III其实等同于Part I,此部分在前三部分试题中难度最小。如前文所述,Part III重点考查细节,只需要将选项与段落内容对应即可,注意不要盲目扩大阅读范围。

例6:On what grounds are certain managers seconded to HR departments? (《剑桥BEC真题集第3辑(高级)》)

也许考生无法理解seconded在上文题干中的意思,但题干在原文段落中的对应区域非常明确:“Many young members of middle management are seconded into HR for a year because their firms feel they can identify with job-seeking graduates…”,尽管本段文字很长,但我们可以发现考点就在because之后,不需要扩大阅读量,便可得出正确答案为A (It is believed that they will relate to potential recruits.)。答案中的relate to与原文中的identify with意思相近,表示“认同”;potential recruits与原文中的job-seeking graduates意思相近,表示“找工作的毕业生(潜在的新员工)”。

逻辑思维是解BEC考试阅读理解的基本方法,学会应用这种解题思路,并努力掌握基本的商务英语词汇,通过BEC考试是不成问题的。

作者简介

篇5:考研英语 阅读解题思路浅析

近年来,高考阅读理解题都由五篇短文组成,一般分易、中、难三种难易程度。掌握高考英语阅读理解题的应试技巧,正确地理解和分析问题,考生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抓住文章的首段与末段及段落的首句和末句

文章的首段与末段、段落的首句和末句,一般表达文章的主题和段落的中心思想,其它段落及句子只起补充、说明、解释或引申的作用。因此,首先要搜索目标,找出文章及段落中的主题句。了解了它们的含义,就可以顺着提供的主要线索去捕捉文章的相关信息,从而获得解决问题的答案。

二、进行合理推断

对文章有了详细而全面的理解之后,就要按照文章内容,上下文的逻辑关系,作出推理判断。阅读理解涉及词汇、语法、句型、段落结构、文化背景等各方面知识。答题时,要领会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特别是相邻句子之间的关系,这样有利于理解全文。表示逻辑关系的标志词是连接词、副词、代词、介词短语、关系词、插入语等,通读时应特别注意。

三、猜测推敲生词

阅读短文时,常常会遇到一些生词。这时,考生要沉着、冷静,细心思考。首先要把整段、整篇文章看完。通过对全篇短文的理解,就很有可能猜测出生词的大意。另外,还可以从含有生词句子的上下文,以及句子和段落之间的关系来判断、理解生词以求获得其真正含义。 猜测生词的另一种方法是,根据构词法推测。遇到生词后,可从构词法角度分析判断生词。例如: unforeseeable一词,其中词根为see, fore的含义是“早先、预先”的意思,un前缀是“不”的意思,因此可以猜知,此词词义为“未能预见的”。

四、利用常识解题

多了解一些常识性知识有利于阅读理解。如果对文章的相关背景有所了解,读起文章一定既省时又省力。因此,在学习过程中,了解各方面的背景知识是十分重要的。考生应了解下列知识:

1.著名作家、艺术家及其主要作品;

2.科普常识:尽量了解有关生态平衡、环境污染、计算机应用、诺贝尔奖等方面的知识;

3.了解西方社会风土人情、社交活动、新年、圣诞节活动、宗教信仰、罢工斗争、失业现象、风俗习惯等;

4.多看新闻联播、世界各地和各类英语讲座等节目;

5.使用各种工具书,查阅各类名词、术语、重大事件;

6.熟记常用的缩略词语。

五、正确理解题干

纵观历年高考试题,阅读理解试题一般有以下几种题型:一是直接回答who,whom,which,what,where,when,why,how等疑问词引起的细节问题;二是猜测词义题;三是推理判断题;四是综合概括题。 在做阅读理解题时,一定要仔细看完、看清楚试题要求再作答,特别要注意NOT, TRUE, EXCEPT等词。有时,要先看题后阅读文章,带着问题去读短文,可缩短阅读时间,效果也许会更好。

篇6:高考阅读散文解题角度思路

面对诗词鉴赏和散文阅读这两大主观阅读题,学生往往是无所适从,答题时常常表现为极大的模糊性、盲目性,结果是答了很多却得分甚少,其根本原因就是学生对试题的设题角度不明确,从而导致解题思路的偏离。而这种情况的出现,又恰恰是教师学生一味地作题讲题而不熟悉理解大纲所导致的。为了解决学生在答题中思维的混乱和行为的盲从,必须从吃透大纲说起。

关于现代文阅读的考试内容,大纲中明确规定:

一、理解

1.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

2.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

二、分析综合

3.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

4.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5.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6.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三、鉴赏评价

7.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8.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以上是大纲中有关考试内容的详细分类,其实,认真分析起来,它们之间并非孤立存在的,而是有着紧密地内在的联系。近年来的高考试题表明,以上三部分中的八点内容都直接或间接的考到了,只是有些题的考查方式单一,有些题的考查方式多样化。根据近年来散文阅读试题的分析,综合大纲中的八点内容,我把考查内容归纳成三部分:(一)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理解重要概念)、语言(理解句子含义)和表达技巧。(二)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三)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这样就便于学生记忆、理解和应用了。

为了便于准确而有针对性地找到切入点,学生必须牢记以上三点考试内容,并在此基础上熟悉以下几种关系:

形象和概念之间的关系。有时候一个形象就是一个概念,而一个概念并不一定是一个形象。因为形象可以是人物形象,也可以是事物的物象,而文章中的概念通常是事物的物象或者是一些比较抽象的名词,比如“意识”、“观念”、“母体”“潜规则”“歪理邪说”等等。就是说,当给定的概念是一个形象化的物象的时候,这个概念也就是一个形象,比如:“断崖”“寒梅”“泥公鸡”“乡村瓦片”等等。当给定的这个概念是一个抽象的名词时,它就只能是一个概念,不能是一个形象。

语言和理解句子含义之间的关系。理解句子的含义其实就等同于鉴赏语言,是要透过句子的外在形式或者修辞手法挖掘其深层含义,它从属于鉴赏语言。这里需要强调的是,学生务必搞清楚语言鉴赏方面的几种形式:(一)词语和句子含义的理解。(二)词语和句子作用的理解。(三)词语和句子表达效果的理解。(四)人称代词以及指示代词的理解。需要注意,以上这几种情况不一定是直接来问的,多数情况下是间接来问的,需要学生认真审视题干领会出所要求回答的内容。总之,这种题目的设题方式有直接和间接两种,所问的内容包括:词语或句子的含义、作用、表达效果。

对词语或句子含义的理解一般包括三方面:一是理解词语的字面意思,然后根据上下文推断词语的隐含义;二是根据上下文把握词的语境义;三是代词或非代词的指代义。而句子含义的理解则是要在抓住重点词语,搞清句式特点、语气或修辞手法的前提下联系上下语境得出答案。

有关作用的设题往往是要求说明句子的作用,回答句子的作用,首先要从文章的整体结构上看其出现的位置:是在文章开头部分,中间部分还是结尾部分;是独立成段,还是在某一段的开头或者结尾。其次看句式或表达方式:是设问句、反问句、祈使句、感叹句还是议论句、描写句、抒情句等等。再次看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借代、双关……综合以上因素整体把握后分别从结构和内容两方面回答其作用即可。结构上往往是为下文……作铺垫,引出下文的……,作为中心句点明了本段的……,作为总结句概括了全段的……,承接上文的……引出下文的……,照应上文或开头的……,内容上常常是突出强调某某……特征、特性,表达作者……情感、观点、态度,深化升华主题等等。分析词语和句子的表达效果,首先要看词语的词性及其是否活用,看句子的表达方式和修辞手法,更重要的是熟悉表达技巧所包含的内容: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议论、抒情、和说明)修辞手法(比喻、拟人、排比、反问、设问、借代等等)表现手法(借景抒情、象征、反衬、托物言志、联想、想象、人称变换、插叙、先抑后杨、用典、引用古诗文等等)。像记忆数学公式那样的记住这些,就会在答题过程中准确切入,熟练的解答。

关于文章结构和思路的考察,试卷中的往往也是间接考察的。它是让学生在理解了结构和思路的基础上去回答某个问题,就是说所设问题涉及到文章的结构和思路,并非让学生去给文章划分结构层次,理清文章思路,写出段落大意。比如这样设题:本文是怎样逐渐表现主题的?回答这个问题,就必须要搞清楚文章的结构思路。我认为,分析结构思路,要考虑如下因素:找准中心句(总结句、概括句)过渡句,确定顺序(时间、空间、逻辑),抓关键词语(A、顺序词,B、关联词,C、指代词,D、范围词、E、类别词、F、过渡词),确定段落关系(并列、递进、转折、因果)。

至于对文章思想内容的评价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考察,实际是要求学生理解中心思想。作者的观点和态度即作者赞成什么,反对什么,也就是作者的见解和主张。反映在文章里,有时比较直接、明显、集中;有时则比较分散,需要对有关内容进行综合分析;而有时则隐含于字里行间,还需仔细分析和抽象概括。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抓要点句关键句或中心句、抓议论抒情句、从反证和烘托中体会、从遣词造句中体会(如词语的色彩)、从描写的形象体会、分析文章的中心内容、借助作者的生平和思想、作者写作此文的目的、作品的时代背景、作品的有关注释等。

下面针对以上三部分考查内容结合近年来各地高考散文阅读题谈谈散文阅读题的设题角度和解答思路:

一、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理解重要概念)、语言(理解句子含义)和表达技巧

例1. 本文描写的“绵绵土”有哪些特点?(4分)——全国卷第14题。

【原文】半个世纪以前,地处滹沱河上游苦寒的故乡,孩子都诞生在铺着厚厚的绵绵土的炕上。我们那里把极细柔的沙土叫做绵绵土。……

因此,我从母体降落到人间的那一瞬间,首先接触到的是沙土,沙土在热炕上焙得暖呼呼的。我的润湿的小小的身躯因沾满金黄的沙土而闪着晶亮的光芒,就像成熟的谷穗似的。……

我们那里的老人们都说,人间是冷的,出世的婴儿当然要哭闹,但一经触到了与母体里相似的温暖的绵绵土,生命就像又回到了母体里安生地睡去一般。我相信,老人们这些诗一样美好的话,并没有什么神秘。

我长到五六岁光景,成天在土里沙里厮混。有一天,祖母把我喊到身边,小声说:“限你两天扫一罐绵绵土回来!”“做什么用?”我真的不明白。

“这事不该你问。”祖母的眼神和声音异常庄严,就像除夕夜里迎神时那种虔诚的神情,“可不能扫粗的脏的。”她叮咛我一定要扫聚在窗棂上的绵绵土,“那是从天上降下来的净土,别处的不要。”

【分析】这道题就是考察对形象概念的理解。回答这道题,首先要找到作者有关绵绵土的几段叙述,在行文中,我们不难发现作者在叙述中用了几个表现绵绵土性质的词语以及祖母叮嘱我的一句话,因此可以断定这就是它的特点。

【答案】细柔,温暖,金黄色,是天上降下来的净土。

例2. 文中说:“在我的印象里,瓦是童年的底片,能冲洗出乡村旧事。”请解释这句话的含意。(4分)——06年四川卷第14题

【分析】这道题是考察学生对语言句子含义的理解。原文中“在我的印象里,瓦是童年的底片,能冲洗出乡村旧事。”这句话出现在第二段,是独立成段的一句,从文章结构上看,此句承上启下,引出下文所写的我的童年生活以及我对童年时代家乡生活的回忆。从句子形式上看,此句又是一个比喻句,本体是瓦,喻体是底片,而底片的作用是用来摄记影像的,况且这个底片又是童年的,因而可知:瓦是记录童年影像的。而下句“能冲洗出乡村旧事”就是能再现童年时代的乡村生活。有了这样一个分析过程,再看下文所写内容,就不难概括出答案。

【答案】“瓦”真实记录了“我”的童年生活,能勾起“我”对童年时代乡村生活的回忆。

例3. 如何理解“村落在今天似乎已经成为一个符号”的含意?(2分)——06年重庆卷第15题

【原文】村落在今天似乎已经成为一个符号。人们把村落、村庄、乡村等而视之,笼统解释为农民们聚居的地方。但若仔细辩认,村落、村庄、乡村似乎应该有些什么差别,比如说乡村必然是在偏僻的乡下,而村庄就有可能独立出现在繁闹城市。许多大都市里至今还有村庄的存在,但那村庄里的主人却已不是农民了。然而,这些好像都不重要,人们都不会去刨根问底,重要的是农民聚居的地方和那个地方的人。

【分析】这道题也是考查学生对语言句子含义的理解。从首句看,它是一个比喻句,主干是“村落成为符号”既然村落已经是一个符号,就意味着村落的意义在人们心目中已经不存在了,而原句里又有“似乎”一词,说明村落的意义在人们心中正在逐渐得淡化。结合原文里“人们把村落、村庄、乡村等而视之,笼统解释为农民们聚居的地方”一句,就会得到答案。

【答案】村落的真正意义在今天被许多人淡忘了,似乎仅仅只是农民居住的地方。

【例4】文章以“说村落”为标题,就文章构思而言,作者对“村落”是如何“说”开去的?(4分)——06年重庆卷第16题

【分析】本题实际是对文章结构和思路的考查。通观全文六个自然段,第一段写村落在人们心中符号化了,其含义也被人们模糊了。第二、三两段分别举例(1你走在荒凉无垠的黄褐干裂的山脉田地上,忽然口渴的时候,听到了井上的辘轳声,看到了山腰上的几十间草房。2你走在南方稻田的田埂上,忽然遇到风雨时,一条小船把你载到了一丛草房的檐下)形象说明村落的含义。第四段则是第二、三两段的拓展,“实际说,村落的真正意义,并不仅仅就是农民居住的地方这一点。村落应该还有一种精神,一种温馨,一种微微的甘甜。”在村落中“我们可以找到农民自身的艰辛和愁苦”这两句话分明的说出了村落的真正含义。所以第二三四段应该是一个大部分。而第五段第六段则是通过写自己内心的歉疚来表明人们忘记了村落,忘记了村落里的农民,从而反思村落的被遗忘。概括如上分析要点,不难得出答案。

【答案】1)由村落的符号化和含义的模糊引出话题。

(2)再以事例形象地说明村落的含义。

(3)由村落的居住说到村落的精神。

(4)联系自己和当下社会,反思村落精神的被遗忘。

或:引题——事例——拓展——反思

【例5】文章中说:“这是当今社会中村落的悲哀,而对于村落以外的人,是什么也谈不上的,或幸或悲。”这蕴含着作者什么样的情感态度?你怎样看待村落的命运?(6分)——06年重庆卷第19题

【分析】本题看上去似乎是理解句子含义的题,实际上是考查学生对主题的理解。我们发现,这句话出现在文章的结尾,句中“这是当今社会中村落的悲哀”里的“这”字,结合上文应该指人们对村落的.及其含义的淡化、遗忘、对村落里憨厚朴实的农民的冷漠。这一点相对于当今社会里的村落而言,正是一种悲哀,作者这样说,正是为了表现全文的中心,流露自己对当今社会村落处境的同情和遗憾。现实处境中被人们淡化、遗忘甚至冷漠的村落是悲哀的,然而对于村落以外的人“无论是幸还是悲,都是谈不上的”,这就更进一步说明人们对村落的冷漠。作者在结尾这样表达,实际是在呼唤人们热心村落、关心村落,将自己的感情融入村落以及生活在村落里的农民的命运中去。综上所述,就容易找到答案了。

【答案】①对当今村落的处境表示同情与遗憾;对“村落以外的人”的态度感到迷惑与无奈。

②唤起人们对村落命运的关注和思考。

【例6】请从修辞手法和表达效果两方面对文章画线段落加以赏析。(6分)——06年江西卷第17题

【原文】这时的每一棵树,都是一棵站在秋光里的黄金树,在如仪的告别式上端庄肃立。它们与落日和谐,与朝阳也和谐;它们站立的姿式高雅优美,你若细细端详,便可发现那是一种人类无法摹仿的高贵站姿,令人惊羡。此时正丰富灿烂得恰到好处,浑身披满了待落的美羽,就像一群缤纷的伞兵准备跳伞,商量,耳语,很快就将行动……大树,小树,团团的树,形态偏颇的树,都处在这种辉煌的时刻,丰满成熟的极限,自我完美的巅峰,很快,这一刻就会消失,剩下一个个骨架支楞的荒野者。

【分析】这道题是对表达技巧的考查。需要说明的是,因为设题不是单纯的问“这段话的表达技巧(表现手法)是什么?”所以回答这类题即便是题干中不提“表达效果”,回答时也一定要考虑到表达效果。分析思路第一步:因为题干中问到了修辞手法,所以首先在原文中找到所有的修辞手法:黄金树端庄肃立(拟人),它们浑身披满了待落的美羽,就像一群缤纷的伞兵准备跳伞,商量,耳语(比喻、拟人),很快就将行动。“这时的每一棵树,都是一棵站在秋光里的黄金树”与“很快,这一刻就会消失,剩下一个个骨架支楞的荒野者”形成对比。分析思路第二步,看运用比喻拟人写了什么:从“端庄肃立、姿式高雅优美、高贵站姿”可知写的是表情姿态,从“灿烂得恰到好处、披满了待落的美羽、就像一群缤纷的伞兵”可知写的是色彩,从“商量,耳语”可知写的是声音。分析思路第三步,体会作者这样写表达的情感:秋天里的黄金树在告别仪式上具有这样的姿态、色彩、声音,“处在这种辉煌的时刻,丰满成熟的极限,自我完美的巅峰”,无疑是表达了作者对黄金树的高度赞美的情感。第四步,分析与下文的关系:本段高度赞美黄金树,而下文却转笔写人类滥伐森林造成原野荒芜,可见是为下文文意的转折作铺垫。综合以上几点,然后根据内容上“运用什么手法从哪些方面或角度描写出谁在哪里的什么?”“从而表达了作者什么感情?”结构上“起到了什么作用?”回答即可。

【答案】作者运用拟人、比喻、对比等修辞手法,从形、声、色等角度描写了秋光里的“黄金树”在告别仪式上端庄的表情,高雅的姿势,辉煌灿烂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秋光里的“黄金树”由衷的赞美,为文意的转折作铺垫。

不在多举例,总之,在散文阅读题中无论以何种方式设问,他的设题角度都不会离开大纲中所要求的几点。最后需要强调说明的是,面对高考阅读题,学生必须有读透文章、思考下去的信心,决不能望而生畏。要知道高考散文阅读中任何一道题决不是难题,只要掌握住上面叙述中所涉及到的那些最基本的语文常识,然后结合大纲考试内容确定每一道题的设题角度(就是说这道题考的是大纲中的哪一点),再结合题干确定出该题问的是谁或者是谁的哪一方面,找到这个问题所在的文章区域,最后运用上文提到的具体方法去思考就能得到问题的答案了。掌握了上面的解题思路,至于得分的多少,关键就看语言组织能力了。有的要直接摘录文段的中心作为答案,有的要选用文中的关键词句,用概括的语句简明、准确的作答, 有的要在对原文内容理解的基础上,抓住要点,用自己的语言清晰、准确地进行概括,这是高考现代文阅读中最常用、最重要,也是最容易出错的一种方法。

篇7:GRE阅读高效解题思路技巧

技巧一:读懂文章句子间逻辑关系

GRE的一个段落其实就是一道逻辑单题无限扩充出来的段落,你需要知道里面那些是Premise,那些是counter-example/statement,那些是conclusion.

技巧二:对正确答案逐字逐句钻研细节

Justify every words in answer choices. 这也是一个需要注意的技巧。一个具有迷惑性的错误选项都是经过加工改造的,你需要对答案里出现的每一个单词都能在原文里找到依据并且做到100%确定为什么这个答案是错误的。

做完这一步另一个重要的步骤,深入研究为什么这个选项是错的(也就是为什么这是一个GREat wrong answer)分析之后你会发现出题人的一些伎俩,避开这些陷进,你就会顺利跨入高分行列。

技巧三:排除法做题

排除法可以说是应对所有选择题的万能技巧之一,虽然在GRE阅读中排除法也许无法帮你精准地找到最后的正确答案,但在解题初期通过排除法缩小选项范围,把本来五选一的题目变成二选一或者三选一还是很有价值的。所以排除法大家也需要掌握,结合解题思路更有效地提升解题效率,节省考试时间。

技巧四:做题还要总结错题

总结错题我的建议依然是Blind Review,Blind Review的意思是:

1.100%确定为什么你选择了某个答案(原因)

确定你为什么选择某一个选项,原文Line多少可以找到Back Up.

2.100%确定为什么你排除了某个答案(错误类型)

确定你为什么排除掉其他的选项,也就是那五个错误选项。 Dig into wrong answers.

技巧五:关注明显具有正确或者错误倾向的修饰词汇

时刻关注一些修饰程度的词:some,most,all,never,and always等等,这些题都是infer题的来源,大都数错误选项也都集中在这些词里。

技巧六:看完文章题目先自己想答案再看选项

这应该是GRE阅读的最终极技巧了,在画完Passage Map后做题时候不看选项,直接自己在脑子里想出自己的理解。

技巧七:备考中一遍读不懂就读两遍

很多人会说,这样不是浪费时间吗,Well maybe, it depends.如果你读不懂做题也就徒劳,不如用原文定位的时间再去读一遍。在练习阶段如果遇到读不懂的你不妨去试试。随着你的阅读量上去,你会发现你对文章的把握会越来越精准,以后一遍就能读懂。

技巧八:不断练习积累材料应对长难句

通过不断地练习使你能够对晦涩的GRE文章和无聊的话题提起兴趣;通过积累材料不断阅读对于你的不熟悉领域你可以不畏惧;通过长难句你可以把那些复杂的句子用自己的话讲出来。这也是练习GRE阅读最最重要的几个技能。对于GRE阅读的最高境界我认为是你读完一篇文章做完题后应该能够熟悉到可以给别人讲这篇文章内容并且分析。

技巧九:练出自己的阅读和答题节奏

GRE阅读做到最后就是关于疲劳度,耐性和节奏的问题,你在练习的这段时间要随时记录这些考场上会影响你的因素。

技巧十:先保证正确率再考虑提速

有很多考生一味的追求速度,这是非常致命的错误。在GRE阅读里面跳读略读等于自杀。所谓的速度是你在正确率稳定以后,随着阅读技巧和对错误选项的理解的加深而提升的。因此小站教育老师的建议是先关注正确率,然后慢慢开始计时。Blind Review阶段也计时,从而最终达到长文章6分钟做完题,短文章4分钟。这样你最终考试阶段会有足够多的时间可以检查并且推敲一些拿不准的选项。

总而言之,虽然GRE阅读在文章选材方面有一定的灵活性,但考虑到其文章选择范围和题目类型都相对固定,掌握一些实用的解题技巧将很大程度上缓解考生面对GRE阅读时的压力,本文提到的这些解题技巧,也许并非每一条都适合考生使用,但小编相信总有大家能够使用到的一些技巧,希望考生能够通过本文有所收获。

GRE阅读考试的具体技巧

插入语两种形式:

1. 对主语说明

________,which / who / n. / prep. / -ing / -ed……,________.

2. 对主语举例

________,such as / especially……,________.

因此,我们只要看到第一个逗号之后紧跟着which / who / 介词 / 动名词 / 动词的过去分词 / such as / especially 的情况或两个逗号间仅有纯粹的名词时,那这从第一个逗号开始到后面最临近的标点符号(逗号或句号)间内容一定是插入语,往往可忽略不读。而我们唯一重点需要读的只有句子的“主、谓、宾”。

准备复习时的“读”与“不读”

很多同学都会痛苦,复习阅读进步不大,甚至有的时候反而比开始时错的还多。我认为,这主要是学生的复习方法不得当导致的。很多同学在复习准备阅读时,通常会一天一篇文章的做题,这不仅不能帮助你归纳掌握GRE阅读技巧,相反是在浪费时间。最好的复习阅读的方式是开始并不直接读文章做题,在已经掌握了一定量的单词,并强化训练了长难句的基础后,保证集中突破强化复习。即,每天精读6-8篇文章,大概持续2周左右。所谓精读即清楚了解文章中微观的每一句话的意思及在全文中作用,以及完全明白每一个选项。这样有助于帮助学生总结归纳文章和出题规律。

GRE阅读拿不到高分的原因总结

一、专业向GRE阅读是软肋

有些同学做GRE阅读比较糟糕,原因是如果篇长阅读是社科类的,更准确地说是艺术类的。根据一般的经验,中国考生最害怕的就是社科类的长阅读。这种阅读再加几个生词,绝对能要你命。花了很多时间好好读了,结果还是不知所云,7题全蒙的。考完问了一下别人,情况也都差不多。

二、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对于我来说,就是对美国文化了解太少。像这次那篇GRE长阅读,说的好像是什么impressionist(印象派)和 modernist(现实主义)的东东。由于对这方面毫无了解,所以读这篇文章毫无感觉。平心而论,哪怕再给我十分钟我也读不懂,所以我后来也索性放弃跨区了。

我不是要大家去补习美国文化的知识,这工程量太大,尤其对10月考试的同学。网上都说平时要多看什么economist什么的,试问有几个人会真正为了GRE阅读去看?

三、给出的一些建议

我的建议就是,大家可以抽一点时间,利用相关资源(比如wikipedia),多去了解一下GRE阅读社科类爱考的知识。凭我粗粗做完所有阅读备考资料的印象,GRE社科类阅读非常喜欢考黑人文学Black literature,黑人音乐Black music(尤其是Jazz),妇女(包括妇女地位的改变,妇女文学),艺术类包括impressionist、modernist等。另外务必多留意一下上述知识的代表人物!比如Ragtime就是Jazz的代表人物及一种风格。并不是要求大家知道这个人物做了什么,只需要混个眼熟,考试的时候万一碰到一大串人名,能对其中一两个有点眼熟,能大概猜测出来是关于什么的就行!

篇8:浅析初中英语阅读理解题的技巧

首先解题时要充满自信。由于平时有些同学对做阅读理解题存在一种畏惧心理, 因此考试做题时心理就难免会产生紧张感, 特别是阅读时再遇到几个生词就头脑发胀, 从而使自己的思路更加模糊不清。其实这是完全没有必要的, 因为阅读中遇到几个生词或几个难以理解的句子是常有的事, 也是正常现象。因为按大纲要求, 试卷中允许有不超过3%的生词, 只要认真分析, 仔细阅读, 这些生词和句子很可能并不影响解题。所以答题之前首先要有必胜的信心。

扫读全文, 理解全文主旨大意。拿到一篇文章, 首先要快速扫读全文, 虽为扫读, 但不可漫不经心, 阅读时也应聚精会神, 力求尽可能多地获取材料信息, 只是这次遇到生词和难句先不必去处理, 不要因纠缠文中的个别生词和难句而影响了对全文主旨大意的了解。

对症下药, 逐个击破。了解全文的大概意思之后, 再把短文的问题简单看一遍, 弄懂题意, 然后带着问题再去寻读全文。这次阅读过程中要善于抓文章中的关键词句。因此阅读时要有较强的针对性, 对与问题有关的数据、词句等仔细阅读, 认真理解, 同时结合不同考查内容的题型, 采取如下解题对策:

1.事实询问题:这类试题通常是以疑问词what, who, when, wher e, why, how等引起的特殊问句, 就文章中某一词语、某一句子、某一段落或某一具体细节和事实进行提问。解答此类试题首先要弄清题目和每一个选项的含义, 然后按题目要求寻找与之相关的细节, 正确估计答案来源, 同时注意题目和文章中的暗示作用。

2.推理判断题:此题要求我们通过表面文字信息去推测文章隐含的意思, 从分析文章的结构入手, 根据上下文的内在联系, 充分挖掘文章的深层含义。对暗含在文章中事件的因果关系, 人物的动机, 以及作者未言明的倾向、态度、意图、观点进行合乎逻辑的推理、分析和判断。同时善于抓住文中实质性的东西, 不要被带假象的表面信息或似是而非的东西所迷惑。并且注意在推断作者态度时, 要力求从作者的态度、观点去思考, 切勿想当然, 凭个人的观点习惯看法来回答问题。

篇9:考研英语 阅读解题思路浅析

1.主旨题:题目基本围绕main idea, best title, purpose, conclusion进行问答,在考试中所占比例仅次于事实细节题和推理判断题。常见的提问方式如下:

This passage is mainly about…?

What is the main topic(idea, theme, subject) of the passage/paragraph?

The best title of the article is…?

解题技巧:以议论文为主是阅读文章选取的特点,而开门见山是英文写作的特点,文章的主题句通常位于首段或尾段,通过双首原则可寻找到突破点。有时主旨句也出现在文章的中间段落,此时应该带着问题细读文章的首段和尾段找出其中心,抓住每个段落的主题句,明确文章的中心思想。

注意:如果主旨题是文章的第一道题,先把后四道题做完后再回过头来做这道题,所有细节题完毕后主旨就浮出水面,可以节省时间。

2.推断题:是学生失分较多的题型,需要根据文章中提供的信息进行综合的推理分析,推测出作者的隐含意义。推断题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针对文章中的某个细节进行推断。

(2)根据文章推测作者的观点、目的、态度和思路。

常见的提问方式有:

It is implied, but not stated, that…

What’s the author’s attitude towards?

It can be inferred that the preceding/following paragraph of the passage most probably discussed…

From the passage, it can be inferred that…

解题技巧:主观臆断是大忌,推理必须是基于文章的具体事实细节,并且是做最直观的推断。一定要在文章中找到推测的依据进行合理严密的推断。如果是针对文章中的某个细节进行推断,就要先在文章中找到该细节所在的句子,在正确理解该句的基础上推断出未知的事实。如果是根据文章推测作者的观点、目的、态度和思路,应该首先确定文章的中心思想,然后根据中心和作者所陈述的事实及细节进行推断。如果是推断文章中没出现的前一段或下一段的内容,应在仔细阅读并理解了文章内容的基础上,重点分析文章的首、尾两段尤其是文章的开始句和结束句。针对文章人物性格的推断在考试中不太常见,但是对于人物性格的分析有助于理解作者的观点,因此,在阅读中要注意对人物语言、动作、行为等的描述。

3.细节题:事实细节类题型是阅读理解中出现频率最高的题型,这类问题与推理性问题截然相反,虽然可以从原文中找到答案,但是为了干扰考生,往往将原文进行改写。照抄原文,一字不改的不一定就是答案,而与原文意思相同的,才是正确选项。此类试题的考查目标是考生对文章中主要事实或细节的辨认,不掺杂主观内容,是针对文章的某个具体细节而设,如:原因、结果、条件、现象等。常见的提问方式如下:

According to the passage, the best answer to…is…

The author says…because…

All of the following are mentioned in the passage except…

解题技巧:一般来说,此类题的答案均可在文章中找到,但正确选项的答案往往是用同义的词句对原文的转述。因此,运用关键词可以有效地解决这类题。仔细审题,弄清题目的具体要求,画出关键词,画出四个选项中的关键词,运用关键词回文章中定位,找出文章中相对应的细节性句子,分别与四个选项进行一一对照,以确定答案。

4.语义题:所谓语义题就是从文章的某句话中选出一个单词、短语或词组进行提问,要求考生对其进行一定的分析,推测出其在文章中的特定含义。常见的提问方式有:

The author uses the expression “…” to refer to…

The word “…” can best be replaced by…

The word “…” in line…probably means…

解题技巧:在解这类题时,首先要找到该词或短语所在的句子,然后确定单词的词性以及单词、短语等在句子中所起的语法作用,明确整个句子的含义,同时对上下文进行认真的分析,以确定上下文中是否有该词的定义、同义词、近义词或反义词,从而可以判断出正确答案。

5.判断题:判断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某个特定细节的判断辨知能力。要求学生能根据文章的内容,对所提问题真实与否,在文章中是否提及等做出正确的判断。此类题常见的提问方式有:

Which of the following is NOT mentioned(included, implied) in the passage?

Which of the following statements is true/false?

All the following are true except…

解题技巧:主要适用排除法。首先大体看一下所有的选项,运用常识排除太绝对或不可能的选项,然后在选项中定位关键词,迅速找到文章中相对应的部分,细读一下有关内容,与文章内容一致的即可肯定,不一致的即可否定。虽然这类问题主要涉及的是细节,但是我们不能忽视文章的中心。正确的选项是与文章的中心思想保持一致的。因此,建议学生在回答这类问题时,要以中心思想为前提,与中心思想相一致的可能是答案,反之可能是干扰项。

篇10:GRE阅读快速入门解题技巧思路

a)科技文章,描述客观现象,特点是语言客观中立,术语较多,但主旨明显;

b)科技文章,方法论型,多是关于科学研究方法的,主旨为作者的观点;

c)非科技文章,人文类,有鲜明的观点,语言偏于抽象、晦涩;

篇11:小说阅读与解题的一般规律思路

散文和小说的主要区别

1、散文重在抒情,小说主要是叙事;

2、散文一般比较真实,小说多数是虚构;

3、散文以第一人称为多,小说多种人称均有;

4、小说有较完整的故事情节,重在刻画人物形象,而散文没有这么突出。

小说概念及三要素

小说是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故事情节的叙述和环境的描写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叙事性的文学体裁。

生动的人物形象、完整的故事情节和人物活动的具体环境是小说必须具备的三要素。其中,人物形象又是主要要素。小说阅读训练题型概略

一、情节类

二、人物类

三、环境类

四、主题类

五、语言类(含义题、赏析题、作用题)

六、拓展类

故事情节

小说的情节结构

小说主要是通过故事情节来展现人物性格、表现主旨的。小说的情节一般分为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个部分。有时为了介绍人物和背景在开头加上“序幕”,为了深化升华主题在结尾加上“尾声”。故事情节一般都是虚构的。故事来源于生活,但它通过整理、提炼和安排,就比现实生活中发生的真事更集中,更完整,更具有代表性。

一、概括情节

基本题型:

①用一句话或简明的语句概括故事情节;【时、地、人、事、结果(注意字数限制)】 ②文中共写了哪几件事,请依次加以概括;

③梳理概括小说的主要情节,完成下列填空。【特别关注所给故事情节的概括,它往往提示了概括的内容、角度、语言形式等。】 ④概括小说的部分内容(包括指出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四部分中的某一方面)。如何感知情节

1、感知情节要看过渡。

(1)时间的变化:

《故乡》“渐近故乡”“第二日清晨”“一日是天气很冷的午后”“又过了九日”(回故乡—在故乡—离故乡)(2)地点的转移:

《心声》在教室里、小树林里、教室里、公开课上(3)人物心理情感的变化: 《孤独之旅》

胆怯——恐慌——孤独——不再恐慌——勇敢坚强 《我的叔叔于勒》 恨于勒——盼于勒——赞于勒——躲于勒

《杨修之死》

(改建园门)心甚忌之---(分食贡酥)心恶之---(揭操杀侍)愈恶之---(状告曹丕)愈恶之----(教植行事)大怒,因此亦不喜植----(教植作答)大怒,已有杀修之心----(妄解口令)大怒(推出斩之)

(4)事件的发展: 《孔已己》:到咸亨酒店喝酒的场面

受嘲笑(窃书、科举失利)——教写“茴”字——分食茴香豆——偷书被打断腿——最后一次喝酒)

(5)人物出场的顺序:

《智取生辰纲》七雄贩枣蒙杨志---白胜卖酒诱官军----吴用巧下蒙汗药----官军上当饮药酒-----群雄智取生辰纲

2、关注对比: 《最后一课》《我的叔叔于勒》《故乡》《范进中举》《变色龙》 概括情节题型及解答示例:

1、(2010,山西省)《我们一样爱他们》

请用一句话概括这篇小说的主要内容(10个字以内)。(2分)

参考答案:年轻人资助(捐助)贫困生。或年轻人抓阄资助(捐助)贫困生。2.(2010·河南省)《寻找妈妈的寻人启事》

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叙述了一件什么事。(3分)参考答案:作文课上老师要求大家写“寻找妈妈”的寻人启事,但是由于同学们从来没有关注过母亲,作文课失败了。(一句l分,意思对即可。共3分)3.(2010·浙江省湖州市)《一包花生》

请用简洁的语言在方框内写出主要的故事情节(每处不超过4个字)(3 分)① —筹款遭拒— ② — ③ —富翁来访—得到善款.参考答案:① 学校被毁 — ② 种植花生 — ③ 准备材料

二、鉴赏情节:

分析小说故事情节时要注意:分析情节不是鉴赏小说的目的,而是手段,是为理解人物性格、把握小说主题服务的。所以,在分析情节的过程中,要随时注意体会它对人物性格的形成及对揭示小说主题的作用。

鉴赏故事情节:

这类型的题目主要是围绕情节构思及其作用命题。题型有:

1、文中写了XX情景在小说中起到什么作用?

2、某事物、人物在小说中有什么作用?

解题思路:明确情节构思为表现人物的宗旨,结合情节的一般作用:

根据要求组织语言表达:

XX情节(事物)在文中有……作用,突出了……,表现了…… 情节的一般作用:

1、交代人物活动的环境;

2、设置悬念,引起读者阅读的兴趣。

3、为后面的情节发展作铺垫或埋下伏笔。

4、照应前文。

5、线索或推动情节发展。

6、刻画人物性格。

7、表现主旨或深化主题。

情节作用题型及解答示例:

1.(2010·浙江省衢州市)《让儿子独立一回》

小说用不少笔墨列出一张张发票,并详细介绍“儿子”如何过独立瘾,这样写有什么作用?(4分)

参考答案:详写儿子寄回发票和儿子如何过独立瘾,可以突出儿子花钱买独立的可笑(荒唐)之处,更好地表达对这种假独立的讽刺(批评、否定)之意。(意思符合即可)

人物形象

文学即人学,以叙事为主的小说更是以写人为中心。因而在阅读小说时,命题者自然会从分析人物形象这一角度设置试题。常见题型:

1、结合全文,简要分析某个人物形象。

2、XX是一个怎样的人物?

3、XX有哪些优秀的品质?

4、分析小说对人物进行描写的具体方法及其作用。小说塑造人物的方法

肖像描写

心理描写

动作描写 语言描写 神态描写

细节描写

侧面描写(间接描写)(环境描写衬托对比等)

细节是文学作品中细腻描绘的最小环节。作品中的人物性格、故事情节、社会环境和自然景物,是由许多细节组成的,成功的细节可以增强艺术感染力,是文学创作和记叙文不可忽视的技巧。场景细节描写 服饰细节描写 动作细节描写 心理细节描写 语言细节描写

分析人物形象,一般可从四方面进行揣摩:

第一,重视小说中人物的身份、地位、经历、教养、气质等,因它们直接决定着人物的言行,影响着人物的性格。第二,通过人物的外貌、语言、行动、心理描写揭示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性格特征。第三,小说里的人物都是在一定的历史背景下活动的,所以分析人物就应把他们放在一定的社会历史背景下去理解。

第四,注意作者对人物的介绍和评价。

答题注意:

1、表述人物形象的语言一般都要通过自己分析概括。

2、要根据提问角度组织语言表达,如: XX是一个……的人。

作为什么人,他怎么样,表现了他怎样的性格(思想品质)。

文章通过什么描写(或通过什么情节),表现了XX什么样的性格特点。

历年中考试卷中人物形象题的答案:

平凡、朴实、纯真、善良、可爱、沉着、冷静、乐观、稳重、害羞、幽默、谨慎、正直、洒脱、豪放、热心、老实、勇敢、从容、耐心、踏实、谦虚、勤俭、敬业、诚实、执著、寡言少语、郁郁寡欢、循规蹈矩、狡猾、泼辣、胆小、、圆滑、暴躁、势利„„ 人物形象题型及解答示例 1.(2010.贵州省安顺市市)《一样的渺小》 请简要概括“画家”这一人物形象。(3 分)

参考答案:通过个人努力奋斗取得了事业的成功,能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且能改正。2.(2010,福建省石狮市,19—24,18分)阅读《花事》一文,完成各题。请指出文中划线句子所运用的描写方法并分析其作用。(3分)参考答案:语言描写(1分),写出了父亲对文文的指责(分析合理即可得2分)3.(2010·浙江省金华市)《烧炭工和绅士》

第(10)段中说“(烧炭工)仿佛想说些什么,可什么也没说出来”。请揣摩烧炭工当时的心理活动,用第一人称把它表述出来。(50字左右)(3分)答案示例(1):孩子,对不起,我难为你了。你知错能改,好可爱。示例(2):我真为你的勇敢高兴,更为你的爸爸感动。孩子,委屈你了!(能扣住“爱怜”和“歉意”写,各1 分,语言连贯1 分,共3 分)

环境描写

分析环境描写是全面理解小说的重要环节。环境是形成人物性格、促使人物行动的指定场所和范围。小说中的环境描写,有时是为了表现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和社会条件,用于烘托人物活动的时代意义,有时是为了渲染气氛,从侧面表现人物的性格,它是整个作品中不可分割的构成部分,对于增强故事的真实性是至关重要的。因此在分析人物形象的时候也要分析环境,要连带写景的部分一起分析。基本题型:

①在文中准确地找出描写环境的句子; ②分析概括环境的特点;

③就指定的环境描写说出其作用。环境的作用:

1、自然环境作用:

(1)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天气等。(2)暗示 的社会背景。(3)渲染 的气氛(景物特点)。(4)烘托人物 的心情。(5)表现人物 的性格。

(6)暗示人物 的前途命运。

(7)推动情节发展,为下文 作铺垫。

2、社会环境作用:交代事件发生的社会背景、时代特征,衬托人物性格,推动情节发展,深化文章主题。

答题语言表述:

具体描写了 景色,交代了故事发生的地点、时间(背景); 渲染(创设)了一种 气氛;

烘托了人物 的思想感情(性格特点);暗示人物 的前途命运。为下文情节展开作铺垫,推动 的情节发展。环境描写题型及解答示例

1、(2010山西省)《我们一样爱他们》

第一段属于小说三要素中的哪一种?作用是什么?(3分)参考答案:环境(环境描写),作用:交代故事发生的背景,为主人公的出场做铺垫(埋下伏笔)。

2、(2010·黑龙江哈尔滨市)《人性的爱抚》

(2分)开头的环境描写对后文的情节发展有什么作用?

参考答案:(2分)为下文写店铺男人打盹,年轻人伺机行窃作铺垫。3.(2010山东省菏泽市)《病人》 她的面前是一个花坛,红色的郁金香正在灿烂地开放。开头一段中划线句子有什么作用?(2分)参考答案:烘托人物的外在美和典雅气质。评分:答出烘托人物得1分,答案完整得2分。

4.(2010.贵州省安顺市市)《一样的渺小》

请你就文中划波浪线句子的写景作用,写一句批注。(3 分)

村庄炊烟袅袅,头顶阳光明亮,像一首以重低音乐为背景的轻快的曲子。

参考答案:为下文刻画人物服务(或用比拟的手法,生动形象,抓住了景物的特征,描述精炼准确,优美动人。)

主题探究

小说的主题是小说的灵魂,是作者的写作目的之所在,也是作品的价值意义之所在。主题的深浅往往决定着作品价值的高低,因此,欣赏小说必须欣赏小说的主题。基本题型:

①找出体现小说主题的句子(或用自己的话概括作品的主题);

②读了全文后,文章让你明白了什么道理(本文对你有何启迪?谈谈你的一点体会); ③结合全文主题,谈谈你对某一句话的理解和看法。

主题挖掘的基本方法:

①分析小说的情节和人物形象,把握作者的态度和情感。

②分析环境描写尤其是社会环境描写的作用,把握时代特征。③从小说的精巧构思、表现手法中把握作品的主题。概括主题的基本术语:

1、歌颂、赞扬、张扬什么。

2、讽刺、批判、揭露、谴责什么。

3、揭示什么人生道理。

4、对什么现象的反思。

5、表达/表现了什么情感。

语言揣摩

(一)含义题:

1、理解标题的含义:(1)表层含义:标题的字面含义、文中内容;(2)深层含义:引申义、比喻义、象征义、双关义等。

具体步骤:(1)结合语境思考(2)指出表层意思(3)挖掘深层意思。

2、理解文中语句的含义(以理解“关键词”含义为突破口):(1)概括性词语,使之具体化。(2)指代性词语,明确指代义。(3)比喻性词语,写出比喻义。具体步骤:(1)寻找关键词(2)联系上下文(3)分析语境义

含义题题型及解答示例

1、(2010湖南省娄底市)《父爱陷阱》 本文以“父爱陷阱”为标题有什么含义?

含义:父亲挖陷阱的目的是为了让儿子克服依赖思想,培养自强自立的能力,学会自救(1分),这是对儿子一种深沉的爱(1分)。2.(2010山东省菏泽市)《病人》

小说以“病人”为标题有什么深刻含义?(6分)

答案:批判了社会上一些人冷漠自私,呼唤热情善良的健康感情。评分:每个要点3分,共6分。意思对即可。3.(2010福建省泉州市洛江区)《听出心灵的杂音》

本文标题“听出心灵的杂音”有哪两层含义? 4分.参考答案:两层含义:一是指“几个同学”撒慌听出病患者心脏的杂音;一是指吴大夫和院长听出“几个同学”心灵深处不诚实的杂音。4.(2010陕西省)《秦腔吼起来》 小说题目“秦腔吼起来”中的“吼”有什么深刻含义?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吼”既能表现秦腔高亢激越的特点,又能展示秦腔艺人刚正耿直的精神特质。5.(2010河南省)《寻找妈妈的寻人启事》

要到何时,我们才能有一颗心,用它看清父母的面容,记住父母的深情? 第16段中画波浪线句子的含义。(2分)

参考答案:委婉地批评孩子们对父母的忽视,殷切呼唤我们要怀着一颗关爱父毋的心,从现在开始,及时回报父母。(意思对即可。2分)

6.(2010·浙江省金华市)《烧炭工和绅士》

选择下列句子中的一句,结合上下文,品析加点词或短语的含义,指出其表达效果。(2分)(1)诺比斯的父亲听后,皱皱眉头,羞愧得有点儿脸红。(2)绅士向烧炭工伸过手,烧炭工用力紧握着。参考答案:

(1)“皱皱眉头”,说明心事大,难处理。这里,包含了多层意思:既有为自己的儿子侮辱同学感到意外、吃惊,也有为自己没能教育好儿子感到的羞愧,同时还有为妥善处理好这件事而产生的担忧。(答出两点即可)

(2)一方面,“用力”一词写出了烧炭工对这位绅士教子有方的感动;另一方面,也表达了对绅士没有贫贱观念、平等待人的崇敬心理。(大意相符即可)

(二)赏析题:

1、赏析加点词语作用:(词语),地写出了 的特点或内容,表达了作者 的思想感情。

2、赏析句子表达效果:这句话运用了

(修辞手法、表现手法、描写方法、表现力词语等),地写出了的特点,表达了作者 的思想感情(或主题)。常见表现手法及其作用:

1、悬念:引发下文情节,吸引读者,激发阅读兴趣。

2、巧合:展开情节,引出人物,暗示主题,使情节紧张。

3、抑扬:以感情铺垫,引发好奇;突出强调了事物(人物)的特征,使情节更加曲折生动。

4、对比:鲜明地突出了主要事物或事物主要方面的特征。

5、侧面烘托:衬托出人物某方面的性格、品行和技能或景物某方面的特征,使得文章结构更加集中紧凑,表达更为简洁精练。

6、伏笔:对作品中将要出现的人物或事件在不大引人注意的地方预先作出暗示或提示,到适当的时机给予呼应,以收到前后连贯、结构严谨的效果。

7、照应:内容前后照应,使文章浑然一体,整体感强,突出主题。

8、以小见大:通过平凡细微的事情反映重大的主题,突出表现中心,更有震撼力。

9、讽刺:对人或事物进行揭露、批判和嘲讽,增强文章的深刻性,使语言辛辣幽默。

几种修辞方法的分析与表述: 比喻,拟人

生动形象地表现出了 特点,表达了 排比:

表现了,抒发了,增强语 势,加强了感情。反复,夸张:

突出了(强调了)(的情感),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设问:

自问自答,引起读者思考,使文章有起伏。

反问:

表达了————————(的情感),加强语气,使文章有起伏。

赏析题题型及解答示例

1.(2010福建省石狮市)《花事》

从修辞角度品味“那俏丽的花枝还多情地探出墙外”句中加点词的妙处。(2分)

参考答案: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1分),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美丽的花枝伸出墙外的情态,留给读者想象的空间。(1分)2.(2010,湖南省娄底市)《父爱陷阱》

本文在艺术表现方式上巧妙设伏和悬念,请从文中找出。(4分)

参考答案:巧设伏笔:父亲说的“为了提醒你,我不得不用脚踩草丛,制造声音”前面有三处伏笔,(1)忽然,他听到一阵窸窸窣窣的声音,是井边的草丛在响;(2)忽然那声音再次响起;(3)身边的草丛凌乱不堪。巧设悬念:结局时才点出陷阱是父亲有意所为。(2分)3.(2010·河南省)《寻找妈妈的寻人启事》第13段加点词语在表达上的好处。(4分)参考答案:“干净漂亮”从侧面反映了母亲对孩子的精心照料,反衬出孩子们对母亲的忽视。“从来也没有”写出了孩子们潜意识里认为母亲对自己的关心是理所应当的,而自己不需要关注母亲,于上面对同学和明星穿戴的关注作对比,突出了孩子们对母亲的忽视。(一处2分,意思对即可。共4分)

(13)班级里再次炸开了锅。穿着干净漂亮衣服的同学们,唧唧喳喳地议论开了:哪个同学早上新穿了一双运动鞋,大家立即注意到了;最喜欢的那个电影明星,喜欢穿什么样式什么牌子的衣服,大家总是一清二楚……可是,早上和自己一起出门,甚至骑着车子将自己送到学校门口的妈妈,穿着什么颜色的衣服,什么样式的,却真的没有留意,从来也没有留意。

(三)作用题:

1、标题的作用:(1)表明写作对象(2)提示主要内容,关联主要情节(3)贯穿全文线索(4)透露情感、主旨

2、理解某句或某段在文章中的作用:

(1)内容上作用:应从句子表现的句意和与主题的关系上分析考虑。切入点为修辞方法、描写方法、写作手法、表达方式、关键词语。(2)结构上作用 :

开头:引出下文,为下文 做铺垫;中间: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结尾:总结全文,呼应开头,点明 主旨

作用题题型及解答示例

1.(2010·陕西省)《秦腔吼起来》

“闺女,秦腔艺人的路艰辛啊。”这句话起到了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既是对香怜爹一生的总结,又为下文香怜因秦腔忍受身心的煎熬写下伏笔。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2.(2010.贵州省安顺市市)《一样的渺小》

有人认为这篇小说的结尾是“蛇足”,你同意这个看法吗?请说明理由。(3 分)参考答案:不同意。结尾作用有二:①使小说情节完整。因为画家上山的目的是为找禅师解决人生的困惑,没有这个结尾,不能表明画家的困惑已经解决 ②点明小说主旨:当自己心态改变后,看别人也就高大了。(或者:不同意。结尾精炼深刻的解释了文章想要表达的主旨思想,并且与文章的开头首尾呼应,很好的点题,并且很好的说理。是文章的中心思想得到整合和升华。所以不是“蛇尾”)。

拓展延伸

1、基本题型:启示类、评价类、续写类等。

2、答题要领:

联系生活(启示类)

审清题意—理解文章— 分析充分(评价类)

上一篇:同到期 离职证明下一篇:油气储运工程生产实习大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