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山县中医院新区规划

2024-05-04

确山县中医院新区规划(共6篇)

篇1:确山县中医院新区规划

重庆市利用世行贷款巫山县中医院江东新区分院二期建设项目

(急诊部、综合楼工程)施工招标公告

所属行业:市政房地产建筑

标讯类别: 国内招标

资源来源: 其他

所属地区:重庆市

1.招标条件

2.项目概况与招标范围

2.1建设地点:巫山县江东新区。

2.2建设规模及投资:巫山县中医院江东新区分院二期建设项目急诊部、综合楼工程,建筑面积6600平方米,其中急诊部2800平方米,行政办公楼2800平方米,地下停车场1000平方米。建设内容主要为土建、装饰装修、电气、给排水、暖通、消防、建筑智能化工程。

2.3计划工期: 750日历天。

2.4招标范围:该项目施工图所示的土石方场坪工程、基础工程、主体工程、装修工程、外墙装饰、给排水工程、电气设备安装、消防设施安装、建筑智能化工程等(具体以发布的工程量清单为准)。

3.投标人的资格要求

3.1 投标人应满足下列资格条件:

本次招标要求投标人须同时具备建设行政主管部门颁发的房屋建筑工程施工总承包一级及以上资质和装饰装修工程专业承包二级及以上资质及建筑智能化工程专业承包三级及以上资质,投标人2008年1月1日至今完成过一个二级以上医院建设(规模2000万元以上)的类似工程,并在人员、设备、资金等方面具有相应的能力。

3.2 本次招标不接受联合体投标。

3.3重庆市外建筑施工企业和人员必须符合《重庆市市外建筑施工企业入渝登记备案管理办法》渝建发【2011】130号、136号规定。

3.4 符合《巫山县建设市场廉洁准入规定(试行)》的相关规定。

4.招标文件的获取

4.1本工程招标不需报名,凡有意参加投标者,请于2013年10月11日起下载本工程招标文件以及图纸、工程量清单、补遗等开标前公布的所有相关资料,不管投标人下载与否,招标人和招标代理机构都视为投标人收到以上资料并全部知晓有关招标过程和事宜,否则由此产生的一切后果由投标人自负。

4.2投标人在递交投标文件时,向招标代理机构交纳招标文件及相关资料费,每套500.00元。

联系人: 张涛

电话: ***

邮箱: chinazbcg@163.com

篇2:确山县中医院新区规划

创建“璧山县文明单位”规划

为进一步推进我校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进一步增强我校的综合办学实力,进一步提升单位文明程度,不断促进学校和谐、健康发展,根据《璧山县文明单位建设与管理办法》等有关要求以及学校发展规划,特制定本创建规划。

一、创建文明单位的重要意义

“璧山县文明单位”是由县委、县政府授予的,综合评价和反映一个单位“三个文明”建设整体水平的荣誉称号。创建“文明单位”,是整体推进学校各项工作的重要载体,对提高学校文化品位,优化育人环境,形成办学特色,增强学校综合办学实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创建“文明单位”既是学校办学历程中的重要内容和目标追求,也是全体师生肩负的共同责任和历史使命。

二、创建文明单位的指导思想和目标要求

指导思想: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以“融入重庆市主城区,建设重要功能区,建设和谐小康璧山”为契机,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为统揽,以传承和弘扬先进文化为根本,以培育“四有”公民为核心,坚持“人才强校、科研兴校、质量立校”的办学策略,不断加强和推进“三个文明”建设,不断提高广大师生的思想道德、科学文化以及身心素质,不断提升学校的文明程度,扎扎实实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目标要求:通过开展创建活动,要使以人为本的办学理念得到更加

深入的落实;要达到领导班子依法治校、民主团结、勤政廉政、锐意进取的氛围更加浓厚;要实现思想政治工作更加扎实,师德师风建设成效更加显著,遵纪守法、参与民主管理的行为更趋自觉;要保证学校管理更加科学、规范、高效;要力争兑现校园环境建设“净、绿、亮、美”的目标;要确保实现学校教育科研水平、教育教学质量有明显提高,办学水平和质量居全县一流的目标。

三、创建文明单位的主要任务

创建工作坚持立足现实、着眼长远、注重实效的原则,采取统筹

规划、突出重点、稳步推进的策略和方法,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一)以建设学习型组织为切入点,大力营造崇尚学习、全员学习、终身学习的浓厚氛围。一是狠抓思想政治学习,不断提高教师的思想道德素质。坚持每周一下午的集中政治学习,组织教师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五中及六中全会精神;学习党的教育路线、方针、政策,学习时事政治等内容。二是狠抓法律法规的学习,不断增强教师的法制观念。要采取集中学与自主学、学习与研讨相结合的方式,使广大教师深入理解和把握《教育法》、《教师法》、《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等法律法规的内涵。三是狠抓教育教学理论及专业知识的学习,不断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和水平。认真组织教师学习新课程理念,鼓励支持教师参加学习培训,继续教育,函授学习,本科自考,广泛组织教师参加现代教育技术的设备使用培训,确保人人能使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设备。四是采取举办“读书周”、“阅读节”以及评选学习先进

个人等方式,积极营造重学习、爱学习、会学习的氛围。

(二)以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为着力点,大力提升广大师生的思想道德素质。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若干意见》等有关要求。一是要加强党支部的工作,强化理论武装,努力扩大党支部工作的覆盖面和影响力,充分发挥党员模范带头作用,积极培养优秀青年教师入党。二是要坚持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引导教师树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三是要抓好师德教育,深入开展教师职业道德教育以及社会公德和家庭美德教育,学习先进教师的事迹,规范行业行为,树立行业新风。四是要狠抓德育工作。进一步完善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德育工作机制,形成全员重视、关心德育工作的良好氛围;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以传承和弘扬民族精神、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规范等为重点,充分发挥德育工作的导向、动力、保证作用;通过思品课、国旗下讲话、班队会等多种途径,坚持不懈地对学生进行《小学生守则》等常规教育;进一步完善学校、社会、家庭相结合的教育网络;推进班主任队伍建设,开展班主任培训、基本功竞赛等活动,评选先进班集体。

(三)以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根本,大力推进学校办学水平上

新台阶。围绕实现“办学水平和质量居全县一流”的目标,重点抓好以下工作:建立健全教育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科学评判教师的工作业绩。端正办学方向,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促进教育教学工作转入素质教育的轨道,确保学生全面发展。狠抓常规管理,着重抓好备课、上课、作业批改等环节质量的提高,推进教育教学工作规范有序、灵活高效运转。以积极参与教育科研为突破口,抓好《农村学校实施启发式教学研究》等课题实验和结题工作,大力提高教师的教育科研水平,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四)以建设高水平的教师队伍为着眼点,狠抓骨干教师队伍建设。积极参与我县骨干教师队伍建设“135计划”(即到2010年,培养教书育人专家10名,市级骨干教师30名,县级骨干教师500名),推行骨干教师津贴制度,抓好已被认定的5名县级骨干教师的提高培训以及作用发挥工作。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等多种方式,使骨干教师的培养工作取得新成效。精心搭建多种平台,组织骨干教师上示范课、优质课、研究课,鼓励骨干教师参加各层次的比赛。

(五)以加强育人环境建设为载体,大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要以

此次创建评选活动为契机,认真开展全校范围内的环境卫生治理,进一步做好校园的绿化、美化、亮化、净化工作以及卫生防疫工作;突出抓好学校安全教育以及安全防范工作,确保校园的安全稳定。精心组织文艺演出、演讲竞赛、书画展示等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力争形成—批有特色的校园文化精品;加强学校宣传栏等文化阵地建设,添置一批名言警句条幅,大力打造书香校园。

(六)以抓好制度建设为保障,不断提升学校的管理水平。以实现

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民主化为目标,以建立竞争激励机制为核心,修改、完善、建立教职工年度考核、创建文明单位等一系列规章制度,努力实现在全县管理一流的目标。

四、创建文明单位工作的方法和步骤

(一)组织申报及宣传发动阶段(2008年2月26日至5月10日)。此阶段由学校办公室牵头,根据创建要求,认真做好组织申报及宣传发动工作。重点做好以下工作:一是组织全体教职工学习《璧山县文明单位建设与管理办法》等材料,明确创建的意义及目标要求;二是召开教职工动员大会,统一思想,明确任务;三是学校与教职工签定目标责任书,明确职责;四是成立创建领导班子,明确分工;五是通过主题班会、队会、黑板报等形式,向学生进行宣传教育。通过宣传教育和动员工作,进一步统一和提高全校师生的思想认识,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引导广大师生积极投身到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中来。

(二)开展创建与自查整改阶段。严格按照《璧山县文明单位建设

与管理办法》的要求、条件和学校创建的《实施方案》,精心安排创建工作,不折不扣完成上述创建任务。同时,不断进行分析总结,认真查缺补漏,不断巩固提高。

(三)迎接评审检查阶段。工作重点主要有:一是做好迎接评审的汇报材料的起草、修改、完善工作;二是做好能反映学校文明建设成果的照片、实物等的收集和整理,做好展室的布置;三是做好汇报、座谈及查访的准备工作;四是做好相关的接待准备工作。

五、加强领导,确保创建取得显著成效

成立创建工作领导小组,负责整个工作的组织安排、督促检查等工

作。领导小组组成如下:

组长:赵隆云(党支部书记、校长)

副组长:李平(副校长、工会主席)、朱群(副校长)成员:刘祥勇(德育处主任)、何平(教导处主任)、娄燕(工会

副主席)、刘德春(教导处副主任)、陈青海(财务管理员)、朱丽华(大队辅导员)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由朱群负责处理日常工作,协调各科室的工

作进展情况。

篇3:确山县中医院新区规划

一、集约式、共享式设计内涵

(一) 集约式设计

城市建筑发展与土地资源的供求矛盾是当今环境危机的突出问题之一。而建筑是各项物质资源的集合体, 提高建设及使用过程中资源、能源利用的集约化程度, 无论是对于建筑业还是社会经济的良性发展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在建设实践中立体的开发用地空间, 发掘城市地上地下空间的利用效益, 可进一步提高城市容量, 达到节约用地、集约利用资源的目的。

(二) 共享式设计

共享设计的核心是“平衡”的艺术, 在建设过程中追求设计、技术与自然之间平衡, 需要建立全方位的空间观, 包括室内室外空间相互影响的关系, 建筑与周边区域的相互关系;确定正确的系统观, 才能把握市场可能带来的流程变革、设计内涵的改变、设计方法的创新等。

二、设计实践

重庆北部新区第二人民医院项目紧邻城市主干道, 交通方便, 用地面积2.76公顷, 总体呈长方形, 南北长200m, 东西宽150m。该院设计床位800张, 根据国家标准《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中对医院每千人的用地面积为138m2~378m2的标准要求, 该用地面积属规范要求的偏下限, 医院设计用地面积较为紧张。

项目地形高差较大, 由东南向北侧放坡, 南侧最高点248, 北侧最低点221, 最大高差27m。用地北侧为54m城市主干道, 东侧为43m城市主干道, 南侧为26m城市次干道。地块道路开口于东侧和南侧。

(一) 设计理念

针对用地面积紧张, 场地高差较大, 且位于城市交通繁忙地段等现状条件, 策划倡导以“集约、共享式”设计理念为指导, 因地制宜地实现医院环境的生态最大化和景观最大化的设计目标。

总体布局采用集约式设计, 医院各功能块综合交叉, 紧密联系, 同时, 利用功能板块的合理布局和设计流线增加内部功能块之间的联系。医院内部融入共享式设计理念, 医院裙房每层集中设置医技及手术中心, 门诊、住院、康复大楼均可便捷共享医技及手术中心。

内部形成明晰的“门诊大厅—医院街—庭院”的空间组合序列, 营造采光通风良好的生态式医院环境。集约式医院的生态式空间环境设计的重点是绿化空间, 其构成主要由平面向空间扩展并形成多层次、集约式绿化系统, 其中屋顶部分开辟空中花园, 与地面集中绿地形成多层次绿化系统。

医院临街留有广阔舒朗的绿化带, 为患者提供漫步养生的外部绿化环境, 显著改善城市空间和景观品质, 从而达到医院环境景观最大化的设计目标。

(二) 功能布局

1. 功能空间构成

项目用地分为医院和社区配套用房。其中医院由门诊、急症大楼综合楼、医技及手术中心、住院大楼、康复大楼、后勤食堂办公综合楼、以及车库设备用房和垃圾站等辅助用房, 共7部分构成。

2. 总体布局

医院门诊、康复中心、住院大楼三面相邻主街, 并配置相应的前区广场, 便于人车出入集散, 充分展示医院形象。社区配套用房位于用地东南角, 建筑主立面沿街角展开, 展示行政办公形象。

3. 医院功能布局

医院北侧、东侧、南侧分别布置康复大楼、门诊大楼、住院大楼, 便于医院主体形象的展示且出入便捷。西侧布置后勤食堂办公综合楼以及垃圾站、供氧中心等辅助用房, 使医院洁净分区明晰。

(三) 交通流线组织

集约式的医院规划设计采取向城市上空发展的建筑模式, 整体形成“一心、二环、四广场”的交通格局:以集约式的医院大楼为人流和功能核心;北侧、东侧、南侧的就医公共人流、车流交通环与西侧的内务办公、物资供给、污物运输交通环;医院的4个主体功能, 门急诊、住院、办公、后勤均设有相应规模的广场。这种规划便于人车流的疏散和医院形象展示, 利于处理好医疗流线与高层建筑交通组织的矛盾, 实现高层医疗建筑内部交通组织的顺畅与便捷。

另外, 医院内洁污分区明确, 交叉干扰少。医院和社区配套用房均设置独立出入口, 互不影响。

三、结束语

目前, 我国正处于城市化高速发展阶段, 重庆尤为突出, 土地资源紧张成为城市化发展中共性问2题。有效节约城市用地的集约式、共享式的医院规划设计可大大提高土地利用率, 是一种合理高效利用土地的建设模式。不仅在有限的空间内最大限度地满足了现代城市居民基本的治疗、就诊等需求, 同时由集约、共享式设计而催生出来的生态绿化空间又可为患者及其家属提供医疗保健、休闲娱乐等综合服务。

此外, 集约、共享式的设计加大了医院建筑的节能力度, 紧凑的布局缩短了建筑内管道的长度, 大大减少能耗, 并节约了安装、维修等费用。医院内呈集约式密集布置的各项设施为医院未来实现智能化, 进一步提高现代医院医疗水平和就医环境创造了有利条件。

参考文献

[1]仝晖.从经济性角度探讨建筑设计的理念及原则[J].新建筑, 2002.2

[2]王宏飞.共享设计与和谐社区构建[N].湖北经济学院学报, 2007—12

篇4:营山县湿地规划浅谈

关键词 湿地;背景;规划;营山县

中图分类号:TU986.5 文献标志码: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16.21.049

1 营山县湿地现状

营山县地理坐标为东经106°29′15″~106°33′49″,北纬31°09′41″~31°12′30″。属中亚热带湿润气候区,气候温和,降雨充沛,属湖泊湿地居多。近年来,营山县由于受自然因素和人为活动的影响,使湿地及其周边面临的生态和环境威胁不断加重,水体部分呈现比较明显的富营养化趋势。让本地国家二级重点保护植物1种,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21种,省级保护野生动物10种面临生存危机。为此,营山县建立了清水湖国家湿地公园(试点)、望龙湖省级湿地公园和营山北门河湿地公园。这些湿地公园的建立在保护野生动植物方面具有重大的意义。

2 营山县湿地规划

根据湿地公园保护、利用和协调发展的目标和需要,结合营山县的地理位置和分布特色,营山县林业局通过对清水湖国家湿地公园(试点)、望龙湖省级湿地公园和营山北门河湿地公园规划,保证了营山的湿地生态环境和经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2.1 保护规划

营山县林业局大力植树造林,扩大森林面积。全面推广节水新技术,新设备,提高农田灌溉水资源利用率[1]。采取防渗、疏浚等手段,改善望龙湖、清水湖湖区基底环境,提高积水、输水效率,减少水量损失。选择适生的乡土树种,有效控制和治理水面污染。选择非石质水陆交界区域,规划实施2 km岸区生态治理,种植适生草本植物,方格状种植,构建水生植被生态屏障,有效地保护望龙湖和清水湖水资源与野生动物及其栖息环境。建立完善的野生动植物栖息地保护设施,健全湿地动植物保护管理体系。在湿地公园内全面禁止一些对湿地环境有破坏的行为,切实保护湿地动物资源。

2.2 恢复规划

根据实际情况,县林业局在湿地公园恢复重建中,对清水湖湿地公园及望龙湖湿地公园生长不良、景观及生态价值欠佳的植被区域进行修复及改造,提高其观赏效果。在这些湿地公园水鸟主要的栖息地点,选择湿地环境遭受到破坏的区域进行恢复改造,规划恢复重建4 hm2,通过小生境改造和重建,扩大草滩地、草本沼泽及浅水域等水鸟栖息活动区域,有针对性地种植水鸟喜食、爱栖的植物种类,改善水鸟栖息地环境,增加水鸟的觅食、栖息范围,恢复和提高湿地公园内水鸟的多样性。通过在不同树丛、灌丛和草丛放置人工鸟巢,设置食物投放点,吸引各种鸟类来此栖息,恢复和提高湿地公园鸟类资源的多样性。规划建设人工鸟巢100个,前期实施。

2.3 科普宣传规划

在湿地公园中的朝门院子周边地建设湿地博物馆,在该区间设置若干的鸟类保护宣传牌,在进出湿地公园的主要道路出入口设置大中型道路引导指示牌,在园区所有步道及景区公路路口、交叉点、景区或景点支路口设置指示牌,在游人中心修建公园标志碑,在湿地公园与其他用地的分界线上,以及进入湿地公园的重要路口设立界碑。在各景点设置标识牌,标识牌形象和色彩要统一,建设若干。

2.4 科研监测规划

充分利用湿地公园有利的自然环境和湿地资源优势,有计划、有步骤、有重点地开展科学研究和湿地资源监测活动。以具有营山典型特征或有代表性的湿地环境与野生动植物资源为科学研究对象,发挥有限科研能力的最大效能。加强湿地公园的科学研究与监测不仅是认识和了解营山湿地的重要途径,也是促进湿地保护和保障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

2.5 灾害防御规划

县林业局应坚持贯彻“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方针,做好湿地防火宣传教育和防火扑救工作,与湿地公园内旅游接待单位签订防火合同,落实防火责任,配备防火报警电话,配备专业的消防器材和消防人员。与有关科研、大专院校等单位合作,调查并研究病虫鼠害的种类,危害特性及发生、发展变化规律,及时采取相应措施。湿地公园管理部门应定期巡查相互配合,共同防治。湿地公园在建设和运营阶段都必须做好外来物种的监管工作[2]。建立突发事件信息系统,汇集、储存、分析和传输有关突发事件的信息,并与上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专业机构和监测网点的突发事件信息系统实现互联互通,加强跨部门、跨地区的信息交流与情报合作。

2.6 管理规划

健全的管理机构是湿地公园正常运作和进行有效保护的基础。根据公园可持续发展的需要,由营山县政府成立湿地公园管理委员会主要负责湿地公园范围内湿地、森林生态系统及其生物多样性保护、湿地资源利用和生态旅游管理工作。以行业和地方为标准,建立湿地公园标准体系,实现湿地公园保护与发展双赢的局面。

3 营山县湿地建设规划效益

根据营山县湿地分布情况对湿地进行规划。建立清水湖湿地公园,望龙湖湿地公园和营山北门河湿地公园,不仅提高了营山县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更为营山县经济效益增长提供了现实依据。

3.1 生态效益

湿地公园本身的生态服务功能非常明显,通过对营山湿地公园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使湿地公园的湿地生态环境得到极大地改善。营山湿地公园地处嘉陵江中游,公园所在地是嘉陵江的重要支流,良好的生态环境对保护嘉陵江乃至保护三峡水库的生态安全及促进地方经济发展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此外,湿地本身是重要的固碳地,可有效减少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浓度,从而对降低温室效应,稳定气候具有重要的作用。

3.2 社会效益

湿地公园具有良好的天然湿地生态环境和丰富的湿地景观资源。营山湿地公园的建立,人们认识湿地、了解湿地及进行湿地科学研究和开展素质教育的理想场所。湿地公园水鸟种类众多,数量巨大,是人们了解和认识湿地鸟类的极佳场所,可以增强人们对湿地和野生动物保护的法制观念和意识;湿地公园可以为城乡居民提供集观光游览、运动锻炼于一体的生态旅游佳境;生态旅游产业的建设与开发为富余劳动力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对改善人民生活和为社会发展提供一个稳定的社会环境创造了条件。

3.3 经济效益

项目直接经济效益主要体现在,营山县湿地公园建成后,生态环境得到极大改善,湿地生物多样性将得到很大提高。吸引大量国内外游客,导致餐饮住宿等旅游相关产业将得到长足的发展,从侧面推动当地经济进入到一个新时期。间接经济效益主要体现在湿地资源本身具有潜在的巨大的经济价值,湿地具有蓄水防洪、保持水土、调节气候、净化空气、涵养水源和防风固沙等作用,可以保证下游农业的稳产高产,带来巨大的间接经济效益。

4 结语

营山湿地公园建设规划,保护和改善了营山县的生态环境,积极推进了湿地绿化环境与经济的协调发展,实现区域性生态环境与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同时,通过营山湿地公园的建立带来的切身效益,可以为川东北其他湿地建设提供一定的借鉴,改善其生态环境和经济环境。

参考文献

[1]李胜男,崔丽娟,赵欣胜,等.湿地水环境生态恢复及研究展望[J].水生态学,2011,32(2):1-5.

[2]孟伟庆,李洪远,王秀明,等.天津滨海新区湿地退化现状及其恢复模式研究[J].水土保持研究,2010,17(3):144-147.

篇5:横琴规划,横琴新区城市总体规划

横琴新区城市总体规划

?

横琴新区位于珠海市横琴岛所在区域,地处广东省珠海市南部,毗邻港澳。第 1 文档网精心为大家整理了,希望对你有帮助。横琴的计划 横琴新区城市整体计划横琴新区计划国土局公布了珠海市香洲区横琴镇土地利用整体计划(2010⑵020 年)预留范围落实方案(琴澳新街坊等项目)》成果的公告。

《方案》落实地块面积共 24.9189 公顷,位于横琴新区,落实方向为:将原计划为园地、林地、草地、其他农用地和自然保存地的24.9189 公顷用地计划用处调剂为城乡建设用地。

《方案》批准后,横琴新区的建设用地总范围为 3381.9189 公顷,比落实前增加 24.9189 公顷;?

城乡建设用地范围为 2656.9189 公顷,比落实前增加 24.9189公顷;?

城镇工矿用地范围为 2656.9189 公顷,比落实前增加 24.9189公顷。其他土地调控指标保持不变。

横琴,继上海浦东新区、天津滨海新区以后,中国第 3 个国家级新区。

2009 年 8 月 14 日,国务院正式批复了《横琴开发整体计划》,明确了横琴的战略方向---横琴成为“1 国两制”下探索粤港澳合作新模式的示范区、深化改革开放和科技创新的先行区、增进珠江口西岸地区产业升级的新平台。

2018 年 9 月 18 日横琴新区对外发布《横琴新区与保税区、洪湾、湾仔区域 1 体化发展计划》。《计划》将 1 体化发展区域建设为珠海城市新中心、粤港澳深度合作新引擎、大湾区城市客厅。

?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计划纲领》明确提到,澳门-珠海强强联合,深化澳珠合作。计划纲领中针对横琴的种种措施,将进 1 步推动琴澳同城发展,两地资源互补,构成合作双赢局面。

2019 年 4 月 18 日,国家发改委正式公布《横琴国际休闲旅游岛建设方案》,横琴成为继海南和福建平潭以后,国内获批的第 3 个国际性旅游岛。

未来配套可期 ?

交通配套方面,近日,中交 4 航局对外公布:珠机城轨珠海站于 4 月 30 日正式完工,成为珠机城轨拱北至横琴段全线第 1 个完成施工的车站,预计 11 月具有通车条件。

该项目建成通车后,将与广佛江珠城际衔接,在横琴站预留与澳门轻轨对接的空间,是粤港澳大湾区轨道交通网的重要组成部份,市民乘坐该城际列车,从拱北到横琴最快只需 10 分钟。

除外,还有横琴口岸及综合交通关键项目建设进展顺利,口岸功能区联检大楼澳门侧主体结构已于 4 月 30 日正式封顶,珠海侧主体结构将于 5 月底封顶。

建成后的新口岸预计旅客、车辆、货物的通关量可达 8000 万人次、265 万辆次及 533 万吨,有望成为集客流、物流于 1 体的“大通关”口岸。

教育方面,横琴优良教育资源丰富,目前横琴已开学的学校有横琴中心幼儿园、横琴新区第 1 小学、横琴新区第 1 中学 3 所公办学校,未来还会投入使用横琴哈罗礼德学校、横琴威雅公学,横琴容闳学校、横琴容闳高级中学。

文化创意产业方面,横琴 1 直是坚持把产业发展作为横琴之基。目前已有多家文化企业落户横琴,文化创意区多个大型项目相继落

地,涵盖了文化创意主题综合旅游文娱、博物馆、文化产业等项目。如狮门文娱天地、香洲埠文化院街、丽新横琴创新方、富华紫檀文化创意园等项目 ?

目前横琴已聚集了中铁、奥园、保利、中海、华发、龙光、中冶、华润等品牌开发商,横琴板块的价值已得到了各方的高度认可。

值得 1 提的是,横琴住宅地是非常稀缺的,据悉横琴岛可开发的面积达 28.2平方千米,依照国务院批复的《横琴整体发展计划》,横琴新区住宅用地面积应不超过总供应面积的 17%。

横琴新区所供用地中,大部份用地以产业项目用地为主,2 类居住用地供应少,住宅供不应求或成 1 个长时间态势。

横琴新区也是珠海目前房价最高的区域,成交单价最低都在30000 元/m²以上,最高达 60000 元/m²,其中龙光玖龙玺项目,备案价就曾创下 7.5 万/㎡新高。

横琴的计划 横琴新区城市整体计划 1992 年,邓小平发表南方讲话后,掀起 1 股“全国支援经济特区”的风潮,3 山 5 岳的人纷纭涌向沿海经济特区。于当年正式挂牌、被列为省级经济开发区的横琴岛填海造地工程弄得如火如荼,听说当时有来自全国各地 20 多个省市的工程队进驻。几年后,这个岛的面积由 40 多平方千米扩大到今天的 86平方千米。红旗村是离澳门最近的村落,正对面的澳门路环岛几近触手可及。由于码头、口岸的设置,红旗村也是全部横琴岛的政治、经济中心,横琴经济开发区管委会、横琴镇政府都设在红旗村。从 1992⑴994 年,岛上的发廊、餐馆生意很好,1996 年以后就渐渐变差,在新千年到来之前,岛上人们的生意变得艰巨。1998 年列为珠海 5 大经济功能区之 11998 年,横琴被肯定为珠海 5 大经济功能区之 1。翌年,珠海市又建议把横琴开辟为旅游开发协作区,但是计划

和各项建议迟迟未能落实,当年热忱满怀的人们来了又走,岛上终归冷清。

珠海原市委书记梁广大曾把横琴岛称为“黄金宝岛”。曾主张保护横琴岛上的自然环境,发展软件产业、总部经济、研发基地、会展产业和旅游业。但是,由于历任政府官员及不同政府层面对横琴岛开发的产业布局、管辖权限、开发主体存有争议,有关是不是要在岛上发展工业、重点打造旅游开发协作区等问题的争辩,纷纭扰扰多年仍无定论。2004 年提出建成泛珠 3 角横琴经济合作区 2004 年,广东省曾提出将横琴岛创建为“泛珠 3 角横琴经济合作区”,当年的粤澳合作联席会议肯定,以“泛珠合作,粤澳为主力”方针开发横琴,广东省发改委还拜托中投咨询公司,为泛珠 3 角横琴经济合作区编制项目建议书,触及内容包括经济区的发展定位、产业定位及向中央争取的优惠政策等,并在 2005 年完成了《泛珠 3 角横琴经济合作区的项目建议书》。但姑且不说“泛珠战略”并未得到中央政府首肯,上升为国家战略的欲望始终没有实现,粤省以“泛珠”概念来开发横琴的计划明显很快就被中央政府自己的开发横琴方案所取代。2006 年放弃金融特区定位 2005 年 9 月中旬,温家宝总理考察广东,并如广东省所愿考察横琴。但是温家宝并未对诸如横琴作为“人民币离岸交易中心”之类的想法作任何回应,他赞叹“这是 1 块宝地”,要求先谋而后动,慎重开发、科学开发、公道开发。这无形中是对粤珠的狂想泼了 1 盆冷水,喧嚣了 1 年的“横琴热”再次降温。2006 年 10 月27 日,在广东省发改委、建设厅的主持下,由国内众多专家学者组成的评审组,在珠海市完成了对横琴岛开发的最新计划方案《泛珠 3角横琴经济合作区整体计划设计纲领》(下称《纲领》)的评审。根据《纲领》,横琴岛的发展总定位为国家体制科技创新实验区、泛珠合作示范区、粤港澳功能联动的协同区和珠 3 角产业升级的策划区等;

在功能选择上,主要包括科技研发、高新产业、会议商展和旅游休闲4 大主导功能,和物流贸易、培训交易、文化创意、商贸服务、生态居住等 5 大辅助功能。2009 年国务院通过《横琴整体发展计划》2009年 6 月 24 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并原则通过《横琴整体发展计划》。会议指出,珠海市横琴岛地处珠江口西岸,毗邻港澳,与澳门隔河相望。推动横琴开发,有益于推动粤港澳紧密合作、增进澳门经济适度多元化发展和保护港澳地区长时间繁华稳定。会议决定,将横琴岛纳入珠海经济特区范围,对口岸设置和通关制度实行分线管理。要通太重点发展商务服务、休闲旅游、科教研发和高新技术产业,加强生态环境保护,鼓励金融创新,实行更加开放的产业和信息化政策等,逐渐把横琴建设成为“1 国两制”下探索粤港澳合作新模式的示范区、深化改革开放和科技创新的先行区、增进珠江口西岸地区产业升级的新平台。会议要求国务院各有关部门和广东省加强指点和调和 ?

《横琴整体发展计划》,明确分工,完善机制,落实责任,共同做好计划组织实行工作。

珠海市政策研究室也表示,《横琴整体发展计划》获通过,并被纳入珠海经济特区范围,重大历史意义不言而喻。珠海是全国首批经济特区之 1,特区范围经 80 年代中期扩大后为 121平方千米,主要在拱北、吉大、香洲及附近区域,这次把横琴全岛纳入特区,使珠海经济特区的总面积增加至 207平方千米,而且横琴从此成为粤港澳携手合作的新平台,其发展大幕将被迅速拉开。珠海市政策研究室认为,横琴无疑将成为珠海新 1 轮起飞的垫脚石,也将是珠海未来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

横琴的计划 横琴新区城市整体计划《横琴整体发展计划》取得国务院审批通过,指出推动横琴开发,有益于推动粤港澳紧密合作,增进澳门经济适度多元发展和保护港澳的长时间繁华稳定。将横琴纳入珠海经济特区范围,对口岸设置和通关制度实行分线管理。通太重点发展商务服务、休闲旅游、科教研发和高新技术产业,加强生态环境保护,鼓励金融创新,实行更加开放的产业和信息化政策,逐渐把横琴建设成为“1 国两制”下探索粤港澳合作新模式的示范区,深化改革开放和科技创新的先行区,增进珠江口西岸产业升级的新平台。

计划期限:近期:2009⑵015 年;?

远期:2016⑵020 年;?

远景展望:2050 年 计划范围:横琴东隔 10 字门水道与澳门相邻,南濒南海,西临磨刀门水道,北与珠海南湾城区隔马骝洲水道相望。全岛南北长约 8622 米,东西宽约 7000 米,岸线全长约 76 千米,总面积 106.46平方千米(参见“区位图”)。

计划目标:经过 10 到 15 年的努力,把横琴建设成为连通港澳、区域共建的“开放岛”,经济繁华、宜居宜业的“活力岛”,知识密集、信息发达的“智能岛”,资源节俭、环境友好的“生态岛”。

——“1 国两制”下探索粤港澳合作新模式的示范区。创新通关模式,以横琴为载体大力推动粤港澳融会发展,聚合珠 3 角的资源、产业、科技优势与港澳的人材、资金、管理优势,加强 3 地在经济、社会和环境等方面的合作,率先探索建立合作方式灵活、合作主体多元、合作渠道畅顺的新机制,为推动粤港澳更紧密合作提供示范。

——深化改革开放和科技创新的先行区。在内地与香港、澳门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CEPA)框架下进 1 步扩大开放,进 1步发挥香港、澳门的自由港优势,大力推动通关制度创新、科学技术创新、管理体制创新和发展模式创新,为港澳人士在横琴就业、居住和自由来往提供便利,大力提升国际化水平,建设高水平的科技创新

和产业化基地,在改革开放的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率先获得突破,为珠 3 角“科学发展、先行先试”创造经验。

——增进珠江口西岸地区产业升级的新平台。加强珠澳合作,大力吸纳国外和港澳的优良发展资源,打造区域产业高地,通太高技术的转移、分散和外溢效应,增进珠 3 角和内地传统产业的技术改造和优化升级。拓展澳门的产业发展和教育科研空间,增进澳门经济适度多元发展。

--Pagination--空间布局:

(1)空间结构:“3 片、10 区”(参见“土地利用计划图”)“3片”:商务服务片、科教研发片、休闲旅游片。

1.商务服务片:包括口岸服务、中心商务、国际居住 3 大功能区。

2.休闲旅游片:包括休闲度假区及生态景观区两大功能区。

3.科教研发片:包括教学区、综合服务区、文化创意区、科技研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区等 5 大功能区。

(2)用地布局 建设用地坚持节俭集约利用土地,优化布局,加强与珠海市、镇两级土地利用整体计划衔接,并为澳门适度多元发展提供必要的空间。2020 年建设用地范围控制在 28平方千米,人均建设用地控制在 100平方米。

道路交通系统计划(参见“道路交通系统计划图”):

1.城际轨道:连接珠 3 角城际轨道和澳门城市轨道,融入珠 3角 1 小时生活圈。在珠海机场城际(即广珠城际延长线)的莲花站附近计划 1 座长途汽车客运站,构成城市对外客运交通关键。

2.高速公路:引广珠西线高速跨横琴 2 桥进入横琴,并向西与珠海机场相连,强化横琴与珠江口西岸地区的联系。

?

3.道路网系统:构筑由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支路组成的“环网相扣”的城市道路骨架格局。建设“1 横 1 纵 1 环”的城市主干路网,将各城市组团串接起来,并与城市次干道结合成为环网相扣的道路骨架,同时通过横琴大桥、横琴 2 桥、莲花大桥和金海大桥实现与区域交通网络的连接。

4.市域干道:提升现有环岛东路北段道路等级为快速路,连接京港澳高速与珠海城区,加强横琴与港澳及珠海市区的联系。

5.连澳通道:预留建设 3 条连接澳门的交统统道,实现两地人员及物质的畅顺活动;?

优先斟酌在教学区与澳门之间设置便捷通行通道。

6.公共交通系统:落实公交优先政策,充分利用城际轨道的交通集散功能,大力发展常规公交,建立起对私家车出行具有竞争力的1 体化公共交通体系。加强轨道交通、常规公交、步行系统、自行车系统的衔接,建设莲花口岸换乘关键,实现“零距离换乘”。

--Pagination--近期建设计划(参见“近期建设计划图”):

(1)近期建设范围 至 2015 年,人口范围为 12 万人,建设用地范围 12平方千米。

(2)重点建设片区:教学区、中心商务区、口岸服务区、综合服务区、高新技术产业区、休闲度假区。

(3)重点建设设施 1.交通。建设广珠城际轨道延伸线、广珠西线延长线高速公路;?

加强横琴口岸配套设施建设,完善口岸功能;?

建设环岛路、中心北路、横琴中路等主要干道,搭建城市道路网骨架;?

建设横琴口岸公交关键。

?

2.能源。建成 220 千伏变电站 1 座,110 千伏变电站 3 座;?

近期完成横琴陆上首站和横琴门站建设,配套建成输气干线和重点地区中压管线。

3.供排水。在中心北路北侧小横琴山东端新建加压泵站、高位水池各 1 座,水池容积 1 万立方米,泵站近期范围 5 万吨/日。新建横琴污水处理厂,近期范围为 5 万吨/日,占地面积为 6 公顷。新建雨水调蓄池,以便于雨水的搜集。

4.信息。电信运营商根据需要建设目标局所,并共建同享综合通讯装备间、基站等通讯设施,构成移动、固话、互联网等全业务服务体系。

篇6:天府新区规划意见

关于贯彻成渝经济区区域规划的实施意见

川府发[2011]32号

各市(州)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

国务院正式批准实施《成渝经济区区域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是国家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总体战略、推进新一轮西部大开发的重大举措,也是我省深入推进“两个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机遇。为全面贯彻实施《规划》,确保完成各项目标任务,现提出以下实施意见。

一、深化认识,准确把握贯彻《规划》的总体要求

成渝经济区是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点区域和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确定的18个重点开发区域之一,是引领西部地区加快发展、增强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支撑。《规划》确立了成渝经济区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格局中的重要战略地位,明确了成渝经济区发展的指导思想、战略定位、空间布局、发展目标和主要任务,提出了一系列重要政策措施,充分体现了国家发展战略。《规划》是指导成渝经济区未来10年发展改革的行动纲领,对于推动川渝和整个西部地区加快发展,促进全国区域协调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全面贯彻《规划》,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根据《规划》提出的成渝经济区“一中心一基地三区”(即西部地区重要的经济中心、全国重要的现代产业基地、深化内陆开放的试验区、统筹城乡发展的示范区和长江上游生态安全的保障区)的战略定位和我省建设西部经济发展高地的总体目标,坚持“加快发展、科学发展、又好又快发展”的全省工作总体取向和“一主、三化、三加强”的基本思路,解放思想、开拓创新,主动作为、深化合作,着力推动区域一体化发展,着力推进统筹城乡改革,着力提升发展保障能力,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着力发展内陆开放型经济,着力构建长江上游生态安全屏障,促进全省区域协调发展,确保到2015年成渝经济区四川部分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39000元,城镇化率达到52%,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缩小到2.8:1,成渝经济区成为西部地区重要的经济中心和全国重要的经济增长极;到2020年成渝经济区四川部分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65000元,城镇化率达到60%,成渝经济区成为我国综合实力最强的区域之一,在带动西部地区发展和促进全国区域协调发展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二、务实创新,扎实推进成渝经济区建设重点工作

成渝经济区四川部分包括15个市,幅员面积15.45万平方公里,占全省的31.9%;常住人口6691.3万人,占全省的83.6%;2010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5276.55亿元,占全省的88.9%,是我省建设西部经济发展高地的核心载体,是提升四川产业聚集力、要素转化力、市场竞争力和区域带动力的关键支撑。加快成渝经济区四川部分发展事关全省大局,要按照区域一体化发展的总体思路,促进要素合理流动,优化生产力布局,提升区域综合实力,发挥对攀西地区以及民族地区、革命老区、贫困山区的辐射带动作用。重点围绕《规划》提出的优化总体布局、提升城市功能、统筹城乡发展、夯实发展基础、深化内陆开放、建设生态屏障等要求,突出抓好以下六个方面的重大任务。

(一)围绕“双核五带”空间格局,全面推进“一极一轴一区块”建设。充分遵循国家规划的以成都、重 1

庆为核心,沿江、沿线为发展带的“双核五带”空间格局,发挥区域比较优势,联动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促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深化区域合作互动,加快推进成渝经济区四川部分“一极一轴一区块”建设,促进全省区域协调发展。

强化成都发展核心,做强成都都市圈增长极。把推进新型工业化作为核心战略,加强自主创新能力,提高核心竞争力,突出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新材料、生物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抓好重大装备、汽车、石化、航空航天、现代中药等优势产业,打造具备核心竞争力的产业集群。加快发展现代金融、现代物流、商贸流通、高技术服务、文化旅游等现代服务业,提升服务业规模和层次。优化农业结构,积极发展现代农业。充分发挥成都发展核心的引领示范作用,加快成德绵乐同城化进程,加强成都都市圈城市之间资源整合,增强区域辐射带动能力,建设引领西部发展的核心增长极。

依托中心城市和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加快沿长江发展带、成绵乐发展带、成内渝发展带、成南(遂)渝发展带和渝广达发展带建设,壮大成渝通道发展轴。加快沿线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推动资源枯竭城市转型发展,积极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建设重化工产业基地、综合能源基地、机械制造基地、节能环保产业基地和绿色农产品加工基地,构建区域性现代物流中心,大力发展通道经济和临港经济,积极承接“双核”辐射,建成西部重要的经济走廊。

加强川渝毗邻地区经济技术交流合作,促进环渝腹地经济区块发展。立足毗邻重庆的区位特点,围绕优势资源开发,强化产业配套协作,全面加快基础设施对接,完善提升城镇功能,积极引导人口和产业集聚,建设川渝合作示范区。壮大油气化工、汽摩零配件、轻纺、农产品加工等重点产业,大力发展面向重庆的都市农业,努力形成承接重庆辐射的配套产业集群,打造川渝经济合作的桥头堡。

(二)提升成都发展核心城市功能,加快推进天府新区规划建设。充分认识国家赋予成渝经济区“双核”的重大历史使命,发挥好引领示范和辐射带动作用,以天府新区规划建设为载体和着力点,拓展发展空间,优化功能分区,加快建设城乡一体化、全面现代化、充分国际化的大都市。

按照国家创新型城市“创新机制、聚集资源、突出效益、引领示范”的要求,高起点规划、高品质设计、高标准建设天府新区,以现代制造业为主、高端服务业集聚,力争再造一个“产业成都”,建成宜业宜商宜居的国际化现代新城区,实现现代产业、现代生活、现代都市三位一体协调发展,为建设西部经济发展高地、打造西部地区重要经济中心提供强力支撑。

按照重点发展总部经济和循环经济的要求,依托国家、省级开发区和新川创新科技园等重要平台,吸纳聚集一批跨国公司、优势企业和创新研发机构,嵌入式引进重大产业项目,重点发展电子信息、汽车制造、新能源装备制造、生物技术、新材料、节能环保等先进制造业,大力发展现代金融、现代物流、研发设计、服务外包、商务会展、文化产业等高端服务业,积极发展现代化、精细化的都市农业,形成西部领先、全国一流的现代产业集群。

按照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要求,坚持集约节约用地的原则,依托天府新区多地貌类型,通过山地、水域、绿地等开敞生态空间,促进组团式城市、特色产业板块与生态空间的有机融合,建设城市功能完善、城市品质一流、公共交通便捷、现代文明与特色文化交相辉映的国际化现代新城区,打造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城市新区典范,走出一条集约发展、内涵发展、绿色发展的城市可持续发展新路。

(三)深化国家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大力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充分运用国家关于成渝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先行先试的政策,着力建立健全以城带乡、以工促农的长效机制,推进城乡规划一体化、资源要素配置市场化、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和行政社会管理一体化。加快科技和教育、卫生、文化、就业、社会保障等社会事业发展,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积极探索构建新型城乡形态,总结试点经验并逐步推广到成渝经济区四川部分全域,形成统筹城乡发展的制度体系和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的新格局,为全国城乡统筹发展提供示范。

统筹规划建设农民新村,因地制宜引导村民相对集中居住,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大扶贫开发力度,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加强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强化农村基本公共服务保障,增强农村防灾减灾能力,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

加快新型城镇化进程,积极推进绵阳、德阳、乐山、自贡、泸州、内江、南充、宜宾、达州等百万人口以上城市的规划和建设,加大城市基础设施和配套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力度,提高城市承载能力。通过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镇化的联动,促进产业、人口和土地等要素的协调配置。深入挖掘城镇化蕴藏的巨大内需潜力,加快推进成都城市群一体化发展,大力促进川南城市群发展,积极培育川东北城市群,形成辐射能力强、经济联系紧密、体系结构合理的城市群,充分发挥城市群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整体带动作用。

大力发展县城和重点中心镇,培育一批中小城市,全面提高县域城市化水平。加强城镇规划、建设和管理,增强城镇的综合承载能力和就业吸纳能力,把符合条件的农业人口逐步转变为城镇居民,力争到“十二五”末全省城镇化率接近全国平均水平。

(四)夯实区域一体化发展基础,加强以西部综合交通枢纽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充分体现规划提出的区域一体化发展要求,以基础设施建设为突破口,构建共建共享的基础设施网络体系,不断提升区域一体化发展的保障能力。

构建综合交通运输物流体系。突出铁路建设,加快高速公路建设,提升西部航空枢纽的优势地位,加强内河港口建设,规划建设一批物流园区、物流中心,到“十二五”末基本建成以成都主枢纽为中心,以区域性次级枢纽和重要节点城市为重要支撑,以进出川大通道为纽带的西部综合交通枢纽。

加强水利设施建设。以“再造一个都江堰灌区”为重点,加强骨干水利工程建设,持续改善农业水利基础条件,推进主要江河河道整治和堤防建设,提高城市防洪排涝能力,加快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确保城乡居民饮水安全,构建防洪抗旱减灾体系、水资源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体系。

完善能源保障体系。加快建设水电、天然气开发等重大项目,配套建设电力输配设施,发展智能电网,因地制宜发展太阳能、风能等新能源,建成西部最大的清洁能源基地。

健全信息服务体系。完善信息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数字城市,保障信息网络安全。总结推广绵阳电信网、广播电视网和互联网融合试点经验,推进“三网”融合,全面提升信息化水平。

(五)扩大对内对外开放合作,积极构建内陆开放高地。充分把握国家将成渝经济区建设成为深化内陆开放试验区的契机,积极对接国家关于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云南建设面向西南开放重要桥头堡、北部湾开发开放等沿边开放战略,先行先试,畅通对外通道,构建开放平台,改善开放环境,探索内陆地区对外开放合作新路子,成为中西部地区最具活力的内陆开放高地。

着力畅通对外开放通道,打通南向经云南、广西至印度洋、东向连接长三角至太平洋、西北向经欧亚大陆桥至大西洋的出海通道,增开通往南亚、东南亚、欧美等国际航线,改善对外开放区位条件,为打造内陆开放高地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健全发展内陆开放型经济的政策体系,加大招大引强力度,积极承接产业转移,推动电子信息、高端制造、油气化工等重大产业项目落地实施。坚持“三外”联动、贸易投资与产业区域互动,提高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努力走在中西部地区内陆开放前列。

大力推动川渝合作,建立区域互动协调机制,加强规划和政策衔接,强化产业分工协作,推进基础设施和产业园区共建共享,促进生产要素合理流动和资源优化配置,扩大合作领域,提高合作实效,加快经济一体化进程,形成优势互补、互利共赢发展格局。

切实加强区域合作,充分发挥西博会等开放平台的作用,深化与周边省(区、市)、国内主要经济区及港澳台、亚洲、欧美、非洲的经济技术交流合作,特别是立足面向东南亚、南亚、中亚、西亚,更全面地融入全球现代产业协作和市场体系,不断提升四川对外开放形象,把成渝经济区四川部分建设成为西部地区之间、东中西部之间、境内外之间开放合作的重要桥梁和门户。

(六)建设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增强区域可持续发展能力。充分树立规划提出的绿色发展理念,统筹生态建设、环境保护、资源利用与经济社会发展,积极推进生态省建设,加快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保障长江上游生态安全。

加强生态环境建设。推进长江上游水土保持重点防治、石漠化综合治理等重点生态工程建设,加强盆周生态圈及长江、岷江、嘉陵江、沱江生态带等重要生态功能区建设,强化易灾地区生态环境建设保护和山洪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防治。完善污染防治体系,提高城镇生活污水和垃圾处理能力,加强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明显改善生态环境质量。

大力推动绿色发展。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原则,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建设“城市矿产”示范基地和循环经济示范园区,发展再制造产业,构建全社会资源循环利用体系。严格耕地保护制度和节约用地制度,加强水资源管理,提高资源科学开发和综合利用水平,推动形成绿色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

三、强化保障,全面实现成渝经济区区域规划蓝图

(一)完善川渝合作机制。建立健全两省市政府高层次联席会议制度和工作推进机制,积极协调解决规划实施过程中的重大问题。各地、各部门要根据工作任务,主动加强与重庆有关方面的合作,建立健全地区之间、部门之间的工作联系、日常交流、经贸合作等协同协调机制,共同推动规划任务落实,加快区域一体化发展。积极发挥市场主体和大专院校、科研院所、行业协会的作用,建立川渝多层次、宽领域的合作机制。

(二)健全省内联动推进机制。省川渝合作共建成渝经济区领导小组负责全省实施《规划》的总体推进和协调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承担《规划》实施的具体推进和协调工作。各地要明确相应机构,建立健全省内各区域之间及各市之间的协调协同机制,落实《规划》实施的组织保障,建立工作机制,制订工作措施,将相关任务和重大项目进一步分解细化,纳入工作计划,确保各项工作落实到位。省直有关部门要按照责任分工,各司其职、各尽其责,切实做好指导、协调和推进工作。

(三)对接落实政策项目。各地要认真梳理《规划》所列政策和项目,分类逐项明确责任主体、实施主体和工作主体。省直有关部门要按分工,主动加强与国家部委的工作联系和跟踪衔接,做好相关政策和

具体项目对接,用好用足国家政策,研究制订配套政策,快速启动一批重大产业、重大基础设施、生态环保、重大民生和社会事业及重点园区建设项目。各地、各部门要围绕统筹城乡、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内陆开放等重点任务,细化推进措施,确保政策和项目尽快落地。

(四)编制专项实施方案。按照《规划》要求,有关地区和部门要组织编制成都城市群、经济区南部城市群、经济区东北部城市群发展规划和广安川渝合作示范区建设方案,并报国家发展改革委审批。制订推进“一极一轴一区块”建设的分类指导政策,推动各区域发挥比较优势,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五)加强工作督促检查。按照《规划》细化分解的具体责任分工方案,建立健全《规划》实施情况的报送、评估、监督等工作机制,强化实施情况的跟踪分析和督促检查,及时研究新情况、新问题,提出新措施、新对策,确保推进工作不断取得实效。

建设成渝经济区,是国家赋予四川的重大历史使命,也是我省加快发展面临的又一次历史新机遇,全省上下要进一步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开拓创新、锐意进取,为全面实现规划的宏伟蓝图而不懈努力。

四川省人民政府

上一篇:物业工程经理述职述廉下一篇:89班反腐倡廉主题班会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