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rn的英语短语

2024-04-11

turn的英语短语(精选15篇)

篇1:turn的英语短语

turn around船只留港;

turn in交上;归还;拐入;告发;[口]上床睡觉;

turn back往回走;阻挡;翻回到;

turn up出现;发生;开大;发现;卷起;使仰卧;

turn out to be结果是;原来是;

turn down拒绝;向下转折;

turn from对…感到厌恶;

your turn轮到你;该你了;

turn away避开;解雇;不准…入内;走开;转过脸;

turn round转身,转向;归航;回车道;转变;

turn of the century世纪之交;19世纪与20世纪转换交替时期;19世纪末20世纪初

篇2:turn的英语短语

We must make a turn at the next street.

我们必须在下一个街口调转车头。

The cheater boasted that he could turn stone into gold.

那个骗子吹嘘道, 他能点石成金。

We were so demoralized by that one wrong turn that were lost for hours.

篇3:turn的英语短语

关键词:短语动词,传统教学法,认知教学法

1 概述

短语动词是由动词和小品词或介词构成的组合结构, 具有相对固定的语义, 是日耳曼语系的独特语言现象。英语短语动词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短语动词又被称为多词动词, 是由动词和小品词或介词构成的双词或三词组合;而狭义的小品词主要指由动词和小品词构成的组合成分。本文研究的主要是狭义的短语动词。比较常见的短语动词教学方法主要有传统教学法和认知教学法。本文在对短语动词的性质进行分析的基础上, 对比了短语动词的两种教学方法, 并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2 短语动词的性质

短语动词中的动词主要是日常生活中经常见到的单音节动词, 这些动词通常与移动或处所状态有关, 比如come, get, go, keep, make, pass, pull, put, run, set, take, turn等。此外, 由于这些动词一般都具有多个意义, 所以可以和很多小品词结合构成短语动词, 其中最常见的有up, out, off, in, on, down, over, through等。这些小品词原来多是介词和副词, 但是由于和动词构成小品词后有了特征, 例如可以置于动词和非待词性直接宾语之间 (副词不可以) , 可以省略后面的名词 (介词不可以) , 所以另称为小品词。

短语动词中小品词的原型意义是方向意义, 但更长见到的是由方向意义引申出的抽象意义。例如, Blinger (1971:99-102) 把up的意义分为四类: (1) 原始方向意义, 以及由之得出的隐喻扩展意义, 例如The work piled up (工作堆了很多) , Turn up the volume (调大声音) , Chalk up the sore (获得分数) ; (2) 完成的状态, 例如It shrivelledup (它枯萎了) , He laced up his shoes (他系鞋带) ; (3) 做完或开始做某个事情或动作, 例如He followed up the lead (他跟在了这个领导后面) , She took up dancing (她开始跳舞) (4) 思想, 感情等变得强烈剧烈, 例如They revved up (他们活跃起来) , Let’s brighten up the colours (让我们把染色弄得更鲜亮) 。这四个意义中有三个已经高度习语化了, 只剩一个还与方向意义有较为密切的联系。由此看来, 短语动词确实像其他多词动词一样, 意义很难完全从其组成部分的意义或语法关系推知, 例如come to, pass out。但是, 我们不能否认一些短语动词的意义仍与其组成部分的意义有密切的联系。Dixon (1982) 指出动词副词或动词介词惯常组合 (即短语动词) 和字面组合之间没有一个严格的界限, 惯常组合是逐步从字面组合演变出来的。它们的意义处于一个连续体上, 一端是意义完全可以从组成部分推导出来的字面组合 (如John brought the milk into the house. 约翰把牛奶拿进了屋子。) , 另一端是高度习语化, 意义完全不能从组成部分推出的短语动词 (如She passed out.她晕过去了。) , 中间有大部分组合的意义介于两者之间, 虽然不能从其组成部分完全推知, 但是却与组成部分的意义有密切的联系, 例如:

(3) John pulled a $10, 000 loan in. (约翰借了一万美元贷款。)

(4) The snail pulled hits horns in. (这个蜗牛吧触角缩了起来。)

(5) The firm went under. (这个公司破产了。)

(6) The drowning man went under the surface of the water.. (这个溺水的人沉下去了。)

例 (3) 中pull in的“借入”意义, 引申自例 (4) 中的字面意义“缩进”, 例 (5) 中went under的“破产”意义源自例 (6) 中的字面意义“沉没”。

短语动词有及物和不及物之分。及物的, 称为及物短语动词;不及物的, 称为不及物动词短语动词, 如 (1) 、 (2) 所示:

() (她把这次会议推迟了。)

(约翰编了一个故事。) 2a.A heavy storm set in.

(2) a.A heavy storm set in. (大暴风雨来了。) b.He just doesnt fit in.

b.He just doesn’t fit in (.他只是不适应。)

例 (1) 中的两个短语动词put off和made up是及物短语动词, 例 (2) 中的set in和fit in是不及物短语动词。Dixon (1982) 中收集了800 多个多词动词, 其中及物短语动词有300多个, 不及物短语动词有200多个, 二者共占了所有多词动词的63%。

就及物短语动词来说, 如果宾语名词不是代词, 那么宾语名词既可以位于小品词之间, 也可位于小品词之后, 如例 (7) 、例 (8) 所示:

(7) a. The police brought in the criminal. (警察把罪犯带了进来。)

b. The police brought the criminal in. (警察把罪犯带了进来。)

() (警察把罪犯带了进来。) b.*The police brought in him.

b.*The police brought in him. (警察把罪犯带了进来。)

例 (7) 中的宾语名词不是代词, 所以既可以位于小品词前 (7a) , 又可以位于小品词后 (7b) , 例 (8) 中的宾语时代词, 所以只能位于小品词前 (8a) 。注意, 当直接宾语是有定名词短语时, 一般倾向于把直接宾语放在小品词前。

3 短语动词的二语教学

短语动词是英语词汇学习的一大难点, 尤其对于母语中没有短语动词的语言学习者 (如罗马尼亚人, 西班牙人) 来说。短语动词之所以难学, 是因为英语学习者没有认识到短语动词的语义是从具体到抽象逐步演变的 (Neague 2007) 。接下来会根据短语动词的性质对比分析短语动词的两种教学方法, 传统教学和认知教学法。

3.1 传统教学法

传统教学法是我们最熟悉的学习方法, 重点是记忆。教师先简单解释短语动词经常用到的意义, 然后要求学生在记忆的基础上进行大量的练习。传统教学方法产生的主要原因是人们普遍认为短语动词具有习语特征, 和其他习语 (如kick the bucket死掉) 一样, 具有任意性、独特性, 在语义上具有非组合性, 是不可分析, 不可拆分的 (Side, 1990) 。我们不否认有些短语动词是不可分析的, 但是并不是所有的都这样。由上文对短语动词性质的论述可知, 短语动词的意义是由动词介词或副词字面组合的意义逐步演变来的, 除了高度习语化的短语动词以外, 大多短语动词的整体意义在一定程度上和其组成部分的意义有联系, 如上文例 (3) 、 (4) (5) (6) 所示。所以, 传统教学法的理论依据是不完全成立的。

就教学效果来说, 传统教学方法对于初学者有一定的用处, 因为初学者缺乏必要的词汇储备。但是, 对于中级或高级英语学习来说就弊大于利了。因为死记硬背来的东西记不长久, 很容易遗忘, 而且不能举一反三。由此看来, 短语动词的二语教学需要一种更为有效的教学方法。

3.2认知教学法

认知教学法即把认知语言学观点融入短语动词教学的教学方法。这种方法主张提高学生的概念隐喻意识, 要求英语教师在教授短语动词时向学生解释相关小品词包含的隐喻概念, 把抽象意义直观化, 让学生明白小品词的抽象意义是怎么从原型方向意义引申出来的, 引导学生把学到的隐喻概念应用到陌生短语动词的理解和学习上。

相对于传统教学法认知教学法, 认知教学法把人类普遍存在的认知机制运用到了教学中, 摆脱了死记硬背的误区, 引导学生在学习中举一反三。不仅如此, 认知教学法还具有坚实的认知语言学理论基础。当然, 认知教学法也有一定的局限性, 它要求二语学习者有一定的英语基础和较为成熟的语言加工和处理能力。Andewou & Galantomos (2008) 指出, 由于成人的分析能力和加工处理能力更成熟, 所以认知语言学机制对他们语言学习的效果更明显。另外, 认知教学法只适用于语义和其组成部分有一定联系的短语动词, 那些语义不透明高度习语化的短语动词还是需要进行特别记忆的。

经过上述对比我们可以发现, 传统教学法和认知教学法各有利弊, 而且可以互补。传统教学法适合高度习语化的短语动词, 认知教学法适合仍在演变中的短语动词。

4 总结

本文主要论述了短语动词的性质, 比较了短语动词的两种教学方法。短语动词的传统教学法和认知教学法各有利弊, 是可以互补的, 仅仅使用一种教学方法很难教授所有的短语动词。虽然短语动词的认知教学法在理论上要优于传统教学法, 但是由于认知教学法受很多因素的影响, 其具体教学效果仍需要在真实的教学环境及语言环境中加以验证。

参考文献

[1]Andreou G., Galantomos L.Designing a conceptual syllabusfor teaching metaphors and idioms in a foreign language con-text[J].Porta Languarum, 2008, 9:69–77.

[2]Bolinger D.The Phrasal Verb in English[M].Cambridge, MA: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971.

[3]Dixon R M W.The grammar of English phrasal verbs[J].Aus-tralian Journal of Linguistics, 1982, 2:1-42.

[4]Neagu M.English verb particles and their acquisition:A cog-nitive approach[J].RESLA, 2007, 20:121-138.

篇4:初中turn的短语

二、turn off 关掉;关闭(设备)反义词短语 turn on 打开(设备)

1、Please turn off the TV,you should do your homework now. 关掉电视机,你现在应该写作业。

2、Please turn on the radio,it”s time to listen to the news. 请打开收音机,听新闻的时间到了。

三、turn...into... 把......变成......

1、The magician turned the sheep into a beautiful girl yesterday,it is amazing. 昨天魔术师把绵羊变成了一个美丽的姑娘,这是太神奇了。

2、He wants to turn the stone into the gold every day. 他天天想着把石头变成金子。

四、turn around转身

篇5:初中常用turn短语与例句总结

1.turn about 转身,向后转

The colonel ordered the troops to turn about.上校命令部队向后转。

2.turn against 转而反对,与…反目

They tried to turn the students against their teachers.他们设法让学生起来反对老师。

3.turn(a)round(1)转身,调头

(2)转向另一面,使好转

I felt a pull at my sleeve and turned round.我觉得有人扯我的袖子,便转过身来。

4.turn away(1)转过身去

(2)拒绝进入

She turned away and began to cry.她把脸转过去哭了起来。

5.turn back 返回,拔回

We have got to turn back.我们得往回走了。

6.turn down(1)关小(音量等)(2)拒绝

That radio is pretty loud.Can you turn it down a little? 收音机声音太响,你能开小点吗?

The company turned down his proposal.公司拒绝了他的建议。

7.turn in(1)交上去

(2)(向警方)告发

(3)上床睡觉

He turned in two essays every week.他每星期交两篇论文。

8.turn into(1)(使)成为

(2)翻译

Can you turn the letter into French? 你能将此信译成法语吗?

9.turn off(1)关掉(电器、水龙头等)(2)使厌烦

I laid my book aside, turned off the light and went to sleep.我把书放在一边,关了灯睡觉。

10.turn on(1)打开(电器、煤气等)(2)(突然)攻击

Could you turn on the bath for me while you’re upstairs? 你在楼上替我打开浴缸的水龙头行吗?

11.turn out(1)结果是(2)出席(3)出来(4)制造(5)关(灯等)The examination turned out quite easy.结果考试相当容易。

This factory turns out bicycles.这家工厂生产自行车。

12.turn over(1)翻身,翻转(2)把…移交(3)换频道(4)营业额达

A big wave turn over the fishing boat.巨浪打翻了渔船。

He turned over the business to his son.他把生意交给了他的儿子。

Let’s turn over—this is really boring.换台吧,这个频道太无聊了。

The company turns over 150 million a year.该公司每年的营业额达1.5亿英镑。

13.turn to(1)翻到(2)转向(3)变成(4)求助于,求教于

Please turn to page 105.请翻到105页。

So for years men have turned to the sea to earn their living.因此多年以来人们转向海洋谋生。

The compacted snow on the pavement turned to ice.人行道上被踩实的雪已变成了冰。

Whenever she was in trouble she turned to him for help.每当她遇到困难时,就找他帮忙。

14.turn up(1)出现,到场,出席

(2)调大(音量等)He turned up late.他迟到了。

篇6:turn的英语短语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能够自如运用问路的句型以及回答问路的句子做简单的会话练习。我主要总结一下本节课的成功与不足之处。

首先课堂一开始,我带领学生复习了7,8,9课三种问路的方式,并且四个小组找三个人用这三个句型造句,通过一轮的.复习下来,学生们很快回忆并且能够将这三个句子运用自如。之后让他们小组合作通过与同桌的会话练习进一步巩固“which is the way to...?”这一句型,第二步,找了两组同学让他们自主编对话,并且上台表演,我让学生点评他们的优缺点,并对表现优秀的学生给予表扬,学生的积极性很高,最后,我让他们自己在练习本上编对话,并将编好的对话念给班上同学听,学生十分配合,完成度高。我觉得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圆满完成。

篇7:turn的英语短语

著名的美国理论翻译家尤金·A·奈达 (Eugene A·Nida) 认为:语言与文化不可能脱离其另一方面而单独存在。语言不仅反映文化同时也塑造文化。由于文化通常比语言的变化速度快, 因而一个词语意义的确定要取决于结构规则和使用规则两个方面。[1]由此我们可以看出, 了解相应文化对语言学习的重要性。长久以来, 学生学习英文单词, 也多只是死记硬背, 对单词的意思掌握不透彻, 成效甚微。作为西方文化的源头, 希腊罗马神话不仅为文人、艺术家提供丰富的灵感, 也为语言研究提供了不可估量的研究价值。今天许多动植物、天体等仍采用希腊罗马神话中英雄的名字。许多英语单词、短语等也都出自希腊罗马神话, 如, “lunar”来源于Luna (月光女神) , 相关短语有:lunar calendar (阴历) , lunar eclipse (月食) 和lunar module (月窗) 。因此, 了解希腊罗马神话对我们更好地理解英美文化, 更好地习得英文单词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二、希腊罗马神话中衍生出来的短语

希腊神话并非一部完整的作品, 而是分散于荷马史诗、赫希俄德的作品以及奴隶制时期的古典文学、哲学等著作中。通常所见的希腊神话故事都是后人根据古籍整理编写的。希腊神话的意义难以估量, 自公元前八世纪起, 它就成为希腊罗马艺术的基础, 文艺复兴时期, 开始成为整个欧洲文学艺术的不竭源泉。[2]

希腊神话中神的故事和英雄传说为英语留下了许多形象生动、寓意深刻的典故。以下为摘取自希腊罗马神话中衍生出来的短语及分析:

1. Damon and Pythias

Damon和Pythias是好朋友。Pythias出事被判了死刑, 为了使他能够回家探视亲人, Damon留在牢中作人质, 如果Pythias不按时返回, 就处死Damon。当期限满, 临处刑之际, Pythias及时赶回。国王深受感动, 将二人全部释放, 因此, Damon and Pythias意思就是“生死之交”。

2. Penelop’s web

史诗奥德赛 (Odyssey) 的一则成语:泊涅罗珀 (Penelop) 是奥底修斯 (Odysseus) 的妻子, 以忠贞著称。特洛伊战争打了十年, Odysseus在返家的途中又耽搁了十年。在这漫长的二十年中, 许多王公贵族向Penelop求婚, 她都托词说必须等织完布后才能予以考虑, 一到晚上, 她又将白天织好的布再拆开。因此Penelop’s web就成了一项永远也完不成的工作。

3. The strength of Antaeus (安泰俄斯的力量, 精神饱满)

安泰俄斯是利比亚的巨人, 海神波司塞冬和大地女神该亚的儿子。凡经过利比亚的人都要与他较量, 他总有使不完的力量。

4. A freedom of Pan (无拘无束, 无忧无虑)

Pan是一位山林之神。他是风神与树林中一位仙女所生的儿子。他生有异相, 上身像人, 下身像羊, 头上有角, 善吹风笛。他经常在山林中到处游行, 生活无忧无虑, 自在逍遥。

5. Cupid’s Bow (丘比特之弓)

爱神 (Cupid) 是身长双翅、手持弓箭的裸体美男子。据说被其弓箭射中者会坠入爱河。

6. Sisyphean Task (西西弗斯之苦工)

西西弗斯是古希腊暴君。死后堕入地狱, 被罚推巨石上山, 但巨石在接近山顶时又滚下, 于是他重新再推, 如此循环。此习语表示永无休止而又徒劳的苦工。

三、希腊罗马神话衍生出来的词汇

1. Adonis (阿多尼斯)

Adonis (阿多尼斯) 是Aphrodite爱慕的美男子, 但不幸在打猎时被野猪咬死, 后被冥府王后波塞芬 (Persephone) 救活, 于是他就半年同Persephone在地下生活, 半年同Aphrodite生活。作为普通名词, Adonis是“美男子”的意思, 这个单词的出名还是因为莎士比亚的长诗“Venus and Adonis” (Venus是Aphrodite的罗马神话名称) 。

2. Arachnid

意思是所有“蜘蛛类节肢动物的总称”, 来自于Arachne (阿拉喀涅) 。Arachne是针织和刺绣技艺高超的少女, 曾同Athene举行过刺绣比赛, 因不堪忍受Athene的污染而自尽。Athene后来很后悔, 又对她刺绣的手艺很敬佩, 于是就将她变成为蜘蛛, 永远地织网。

3. cereal

cereal, “谷物”, 源于罗马神话中的Ceres (色列斯) , 她是掌管谷物和大地的女神, 即希腊神话中的Demeter (狄米特) 。

4. daphne

Daphne, “月桂树”, Daphne (达芙妮) 是太阳神 (Apollo) 所爱恋的美女, 喜欢恶作剧的爱神丘比特 (Cupid) 用金箭射中了Apollo, 用铅箭射中了Daphne, 金箭点燃爱情, 铅箭熄灭爱情。这样, Apollo追求, Daphne逃避, 最后Daphne无处可逃, 化作了月桂树。Apollo悲痛万分, 发誓要永远怀念她, 让人们纪念她。Apollo司音乐、诗歌等, 因此古罗马人便用月桂树枝条编成冠冕, 奖励音乐、美术、体育竞赛和作战的胜利者, “桂冠”就成了优胜的标志和荣誉的象征。

5. Echo (埃科)

Echo (埃科) , 一个饶舌仙女。她爱上了猎人诺克索斯, 但诺克索斯却不喜欢她。她内心忧郁, 便独自到深山中漫游。她的身体日渐瘦损而消失, 只剩下美丽的声音在山中回荡。后来“回声”一词即起源于她的不幸故事。

6. gorgon (丑陋恐怖的女人)

源于蛇发女怪Gorgon (高尔根) , 其貌丑而凶, 人见其面皆化为石。

四、希腊罗马神话对英语词汇习得策略的影响

Lewis认为, 词汇习得是二语习得的中心任务, 外语四项基本技能没有哪一项技能能够脱离对词汇的依赖。[3]词汇作为语言的基础, 是语言习得的根本。美国语言学家Edward Sapir (萨丕尔) 认为:语言的背后是有东西的, 而且语言不能离开文化而存在, 所谓文化就是社会遗传下来的习惯和信仰的总和, 由它可以决定我们的生活组织。[4]从Sapir的话中, 我们可以看出语言与文化的密切关系文化因素一般指语言交际中干扰信息传递、引起理解偏差的文化差异, 或直接影响交际的文化知识。[5]学习一种语言背后的文化, 了解与某种语言相关的社会因素对我们习得相应语种影响深远。缺乏对应的文化的了解, 学生学习起来也会索然无味, 记忆不深。源于希腊罗马神话的词汇使人联想到美丽的神话, 容易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同时也增强了文章的可读性。[6]因此, 学习希腊罗马文化对我们习得并丰富英文词汇意义重大, 也会让我们加深对词汇的理解, 对于词汇学习的高效性和趣味性有着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Eugene Nida.Language, Culture, and Translation Journal of Foreign Languages[J].文学教育, 1998.

[2][俄]库恩.希腊神话[M].朱志顺, 译.上海译文出版社, 2006.

[3]LewisB.TheLexicalApproach[M].London:LanguageTeaching Publications, 1993.

[4]刘安洪.试论英语学习中的文化因素:从英语词汇文化内涵的理解和翻译谈起[J].渝西学院学报, 2005:102-105.

[5]高黎明.浅谈希腊罗马神话对英美大众文化的影响[J].科技创新导报, 2008 (27) :216.

篇8:turn的用法总结简单

1、For what do we live, but to make sport for our neighbours, and laugh at them in our turn?

我们活着是为了什么?不就是给邻居当笑柄,再反过来笑他们。

2、He said they should turn their fire on the Conservative Party instead.

他说他们应该掉转枪口,向保守党开火。

3、Today I might hesitate to turn in a burglar.

篇9:许多的英语短语

There is a great deal of pressure on young people to conform.

年轻人被大力要求守规矩。

She found herself on the receiving end of a great deal of criticism.

她发现自己遭到众多的批评。

The relationship caused her a great deal of heartache.

这段恋情使她非常伤心。

The incident caused a great deal of political mischief.

篇10:结果的英语短语

They were elated at the result.

他们对这一结果感到欢欣鼓舞。

She was delighted at the result.

对这个结果她感到高兴。

Are you pleased with the result?

篇11:英语动词短语教学之浅见

一、在教学中积累、模仿, 在模仿中拓展强化

课文中一出现动词短语, 老师先进行示范性造句, 然后要求学生运用已学过的语言知识模仿造句, 一开始, 只要口头表达得出就可以了, 接下来再练习笔头。例如:do one's best, 学生容易把“one's”照搬到句子中, 我先说了一个句子:I do my best to study English well.然后要求学生积极思维的基础上, 变换各种人称说出句子:My brother does his best to work.

She is going to do her best this term.

除了上述模仿练习外, 我还进行了扩展练习.如:do some cleaning这一短语, 我启发学生列出类似的短语, 如:do some reading/shopping/washing等.当然, 有时学生也会胡乱编造, 但只要老师正确引导, 这类错误不难解决。

二、在运用中探寻规律, 善用比较, 提高读写能力

有比较才能有鉴别。我平时在课堂教学中注意一些形似义不同的短语进行比较。如:wake up和wake sb up前者是“ (自己) 醒来, ”而后者是“把某人唤 (叫) 醒”.通过填词练习来辨别它们和使用它们.我还要求学生找出成对的反义词组, 一方面便于学生记忆和正确使用。如:turn on—turn off;put on—take off;look up—look down等。

对于汉英不同表达方式也需要比较.如一个“看”字有不同的译法, 汉语的看电影、看电视、看黑板、看病等都用一个“看”字, 而在英语中, 动词短语中的中心词动词就不一样, 如:see a film, watch TV, look at the blackboard, seea dootor.除此之外, 还对一些动词短词的构成作了比较.如play football/pingpong/tennis/volleyball不用定冠词表示打 (球) , 而在下面短语中必须加“the”, play the piuno/riolin drum表示演奏某种乐器。

使用比较法可以起到复习旧知识, 巩固新知识, 化难为易和举一反三的作用。当然这种比较应在语言操练中进行过多的讲解是无益的。如果教师在教学中能采用简笔画把鲜明生动的图画和语言操练结合起来, 效果更佳。

三、在深入运用动词短语中, 进行科学归纳整合

词汇教学是积少成多, 循序渐进的。到了一定时候, 教师把曾经教过的短语进行归纳是很有好处的。这在词汇教学上起了画龙点睛的作用。我归纳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a.同义词短语的归纳, 一义多种表达方式。例如:把be good at和do well in放在一起, 让学生进行语言操练.类似的例子有:look after—take care of—care for, go to the linema—go to the mouies等.

b.同时动词, 跟不同的介词或副词搭配, 构成意义不同的短语。要求学生从课本中寻找并举例说明。例如: (1) go on, go ouer, go by, go out, go through, go into. (2) take off, take out, take away, take up/down.对比, 我做了一个游戏, 要求学生把各短词不达意串起来, 组成一小段完整的意思, 看谁短语用得最多, 句子最简单, 学生装对这种游戏很感兴趣, 思维活跃, 思路开阔, 既动了脑, 又动了口, 练了语言又锻炼了思维, 而且增强了语感.

我平时要求学生做有心人, 把一些像go, make, look, take put, get, do等常用的动词短语收集起来, 进行比较和归纳.老师在课堂上对“一义多种表达方式”的归纳是同学生一起进行的.有时学生按小组进行语言操练, 老师给各小组不同的短语, 要求他们在规定的时间内口头表达句子, 然后各小组进行交流, 看哪组说得多、好、快。

篇12:胜任的英语短语

你得有足够的能力来做这项工作。

Only this kind of talents can be competent for the task of public relation.

这种人才能胜任公关任务。

Most adults do not feel competent to deal with a medical emergency involving a child.

大部分成年人不懂得如何对儿童实施急救。

He was a loyal, distinguished and very competent civil servant.

篇13:淋浴的英语短语

洗淋浴吧,别用浴缸了。

She think shower bath is the last thing before sleeping.

她认为洗澡是睡觉前的最后一件事。

Take a Hot Shower/ Bath.

洗热水澡/泡热水澡。

After the shower apply a bath oil or a moisturizer to all of the skin as above.

在阵雨应用沭浴油或一个润肤乳液到所有的皮肤如上述的之后。

Speaking of washing, taking a shower instead of a bath uses about 50 percent less water and energy.

篇14:最后的英语短语

这最后的.举措不得不受到称赞。

This last move can only be applauded.

神父庄重地念了最后的祷文。

The priest intoned the final prayer.

他最后的请求突然阻止了她。

His final request stopped her cold.

法官对判决有最后的决定权。

The judge has the final say on the sentence.

最后的决定权握在父母手中。

篇15:turn的英语短语

(一) 语料库在语言测试方面的应用

Alderson于1996年首先大胆设想了语料库在语言测试开发、选材、编写、评分等各阶段中的潜能。经过十几年的发展, 国外研究方兴未艾, 我国的研究也初见成效 (邹申、杨任明2008) 。孔文和邹申 (2007) 在其研究中从四个方面对语料库在语言测试中的应用进行了总结, 其中的测试开发环节尤其重要, 是命题人和教师最关心的问题。他们指出, “语料库在测试开发的各阶段都发挥着较大作用, 尤其是在试题的选材、编写和校对方面可以为命题人员提供重要信息。”命题人员一方面可以根据需要查找试题所需要的真实素材, 另一方面可以“通过与本族语语料库的比较, 验证新编制试题材料的代表性和真实性。” (孔文、邹申2007:47) , 从而为试题效度提供重要保障。前人将语料库用于语言测试研究的先例为本研究提供了理论和实践支撑。

(二) 短语动词研究背景

外语教学近年来涌现出关注语块的趋势。Lewis (1993) 曾提出语言的构成并非传统的语法和词汇, 而是多词组合的、预制的语块。在多种形式的语块中, 短语动词因其使用广泛、数量巨大, 而又不易掌握而成为“也许是最重要的领域” (Gardner&Davies2007) 。但是英语学习者 (尤其是中低水平学习者) , 倾向于回避使用短语动词, 而选择简单、不易出错的单个同义词来表达相同的含义, 即出现了二语习得中的回避现象 (Dagut&Laufer 1985) 。Gardner和Davies (2007) 指出, 通过语料库筛选出最高频的短语动词从而缩小学习范围而后重点学习也许是解决这一困境的一种方法。也就是说, 在这个问题上“教什么”比“怎么教”更为重要。在我国“以考促学”思想的影响下, “考什么”往往决定“教什么”, 但其前提是考得要科学合理。在高考试题的编制中, 短语动词的使用是否符合真实、自然的特点?这是影响试题质量的众多因素之一, 也是试题效度的重要保障。

(三) 短语动词概念界定

英语短语动词 (phrasal verbs) 是由动词加上小品词构成。对其界定存在不同观点, Biber等 (1999) 认为, 短语动词作为整体必须有新的意义, 如come on、shut up, 而如果是动词和小品词的自由组合, 动词和小品词本身还有独立的意思, 则不能称之为短语动词, 如come back、come down。Darwin和Gray (1999) 提出一个简化方案, 是把所有动词和小品词的组合都看做是潜在的短语动词, 除非能证明不是。Gardner和Davies (2007) 更指出, 连语言学家和文法家都对短语动词的定义有争论, 对普通的英语学习者来说, 这样细微的差别更是难于区分。所以他们和Liu (2011) 的研究都将动词和小品词的组合一律定义为短语动词。本文采用了这种定义方法, 只要符合“动词+小品词” (中间可能被词隔开, 如sit yourself down) 的形式就被认为是短语动词。

(四) 基于语料库的短语动词研究成果

为避免因语料库规模不同带来的干扰, 通常用每百万字中出现的频次 (以下简称PMWs) 作为统计的方法。基于短语动词在语料库中出现的频次而进行的研究成果主要有, Biber等 (1999) 研究在不同的语义范畴和文体中的高频短语动词, 这些短语动词在每百万字中的频次都高于40;Gardner和Davies (2007) 基于BNC (British National Corpus英国国家语料库) , 列出了100个高频短语动词, 同时指出最常用的25个短语动词的出现频率接近BNC中所有短语动词出现频率的三分之一, 最常用的100个短语动词出现频率占BNC所有短语动词出现频率的一半以上;Liu (2011) 基于COCA (Corpus of Contemporary American English美国当代英语语料库) 做出最高频的150个短语动词, 详细列出了这些短语在不同文体 (口语、文学、杂志、报纸和学术论文) 中的频率使用, 为ESP (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专门用途英语) 学习者提供指引, 并且与Gardner和Davies (2007) 基于BNC做出的高频短语动词相比较, 指出这些高频短语动词在两个不同语料库 (BNC和COCA) 中的频次排序大致相似, 但是部分短语动词的语用不尽相同。

二、研究方案

(一) 研究目的

《全日制高级中学英语教学大纲 (试验修订版) 》 (以下简称《教学大纲》) 1在第一、二、三级的目标和要求中都提出, 要掌握一定数量的习惯用语及固定搭配, 要求能在口笔语中运用这些习语和搭配, 或者要求在语篇中理解其意义。这些要求掌握的词组中必然包括短语动词。所以本研究从短语动词的视角验证高考试题的语言质量和教学大纲的合理性。

需要指出的是, 文献中提到, 语料库对于验证新编制试题材料的代表性和真实性有强大功能。命题时, 为发现适用的材料, 编制者往往需要寻找大量资料, 相应的语料库可以为命题人在选材方面提供实证基础。但利用语料库对试题语言的真实性和自然性进行的研究却不多。像高考这样大规模高风险的考试, 阅读理解的文章几乎都是真实英语, 不会生编硬造。而相对于阅读原文, 试题的设计, 特别是客观题的题干和选项的编制有较多的主观因素, 容易成为命题人主观感觉的产物。试题语言的结构会直接影响考生答题情况。如果题干和选项中有超纲或不自然的短语, 考生答题出错的概率会大大提高。这种错误直接影响测试的信度。因此, 对高考试题编制语言特点的研究比对考试文本材料的研究有更高的价值。

本研究以1996~2012年共62份全国及各省市的高考真题作为样本 (231923词次) , 以Antconc 3.2.4作为语料检索工具, 同时参照《教学大纲》及Liu (2011) , 根据COCA所列出的最高频短语动词列表, 试图回答以下两个问题:第一, 教学大纲对于COCA中的高频短语动词的覆盖率是多少?第二, 高考试题对于COCA中高频短语动词的覆盖率是多少?

(二) 研究方法

第一步, 确定研究范围。根据不同的题型, 我们可以把试题分为两大类。一是主观性试题, 包括作文题、问答题等。二是客观性试题, 包括是非题、匹配题、多项选择题等。本文研究的是高考试卷中客观性试题中的短语动词情况。高考试卷中常见的客观性试题包括听力理解的选择题部分、完形填空、阅读理解、信息匹配、集库式选择题等, 这些题型的共同点是, 无论是否提供阅读材料, 都有题干和若干选择项 (选择项包括正确答案和干扰项) 。在设计题干时通常会遵守经济原则, 即避免在选择项中重复使用某一单词或词组, 所以同一短语动词一般不会在同一题的题干和选项中重复出现, 确保了数据统计的准确性。对于仅有个别省份采用的客观题型, 处理方法就是屏蔽掉选项以外的部分, 仅在选项中做搜索, 包括多项匹配题、填空题、排序题、语法填空、图文信息匹配、改错等。

第二步, 在软件Antconc 3.2.4中以加附码“<”“>”的方式屏蔽掉阅读理解的文字材料部分, 以及上文提到的其他需要屏蔽的信息。

第三步, 将Liu (2011) 根据COCA所列出的最高频短语动词列表进行整理, 发现共有go、pick、come等62个动词的词元化 (lemmatized) 形式 (例如goes、went、gone、going都归属于go) 和on、up、back等12个副词。将这62个动词做成一个列表, 要包括各个动词的曲折变化形式 (如go要包括go、goes、went、going、gone) , 在antconc 3.2.4的语境共现 (concordance) 界面的“advanced”选项中上传该动词列表;同时在“Use Contexts Words and Horizons”栏中输入on、up、back等共12个副词, 并选定“context horizon:1R-4R”以确定副词在动词右1到右4的位置。

第四步, 回到concordance界面中观察这62个动词和12个副词各种组合的语境共现性, 去除杂项。例如back on属于非短语, 而go for a visit on Monday就不属于go on组成的短语。

第五步, 将所得到的结果利用excel进行整理, 计算PMWs值, 并与该短语在COCA中的PMWs进行对比。

第六步, 将教学大纲的词汇附表中列出的短语动词与COCA中的高频短语动词相比较。

三、研究结果

统计结果显示, 教学大纲的词汇附表中列出的短语动词对COCA中排名1~50的短语动词的覆盖率为40% (即COCA中频次排名1~50的短语动词中有20个出现在大纲中) , 对COCA中排名51~100的短语动词的覆盖率为26%, 对排名101~150的, 覆盖率为24%。而高考试题中提取的短语动词覆盖了COCA排名1~50的92%, 排名51~100的76%, 和排名101~150的54%, 对比见表1和图1。

四、讨论

从表1可以看出, 高考试题对高频短语动词的覆盖率要明显高于教学大纲。从短语动词的角度看, 这说明高考命题者编制的试题的语言更接近真实英语、更自然;而教学大纲是针对英语初级学习者要实现的目标, 列出的短语动词仅是高频短语动词中有限的一部分。当然, 低覆盖率还有另一种解释, 可能由于教师、课程设计者、研究人员根据直觉来决定最常用和最需要掌握的短语动词, 而没有将大型语料库所列出的高频短语动词作为参考, 但直觉往往是不准确的 (Darwin&Gray 2000) 。

教学大纲对高频短语动词的覆盖率不高 (低于40%) , 而考试大纲更未从短语层面提出要求。2012年的《高考大纲》1中, 在“考试内容和要求”中写明, 要求词汇量为3500左右, 并注明各省 (自治区、直辖市) 可以根据本地实际情况对词汇量进行适当调整, 但不得低于2500个单词, 最终要有计划地分期分批增加至3500个单词。这表明, 高考大纲仅从词汇层面制订了标准, 短语层面是空白。

作者在统计中发现TOP150 (即PMWs值排在前150名) 的短语动词是由go、pick、come、find、point、grow、set、turn、get、take、give、make、end等62个最基本的动词和on、up、back、out、in、down、off、ahead、a/round、through、over、along这12个小品词组合而成。这些出现在高考题中的短语动词作为整体虽然没有出现在两个大纲中, 但部分动词和小品词却是包括在考纲和教学大纲中的。例如go和ahead分别出现在考纲和教学大纲中, 但go ahead作为短语并未列出。如果从词汇层面考虑, 试卷并不存在超纲的问题, 但是从短语的视角却可以看到高考题和两个大纲的差距。

将高考题中最高频出现的10组短语动词归类 (见附表一) , 其出现频率高于COCA两倍以上的包括:go out、get in、get on、get off、get through、put in、put on、put up、put off、take up、take in、move in、move out、turn off。例如go out在高考题中的PMWs值为172.47, 远高于在COCA中的70.77, 主要是因为go out的搭配方式较多, 使用广泛, 有go out to do、go out to/for none、go out of someplace、go out with somebody等。另一个原因是, 有的短语动词在同一套试卷中反复考查, 有的是同一年各地考查的重点, 或者是全国或地方历时性的考查重点。这些特别高频的短语动词更加应该引起教学人员的注意, 分析其高频的具体原因, 一方面明确历年的短语动词重点, 另一方面要总结诸如go out这样的短语动词的多种搭配方式, 从而充分备考。

五、教学建议

(一) 完善考试大纲和教学大纲的制定

研究结果显示, 短语动词非常频繁地出现在试题题干和选项中, 数量非常之多。但是我们的考纲和教学大纲并没有对短语动词给予应有的重视, 仅仅是从词汇的层面提出要求, 这其中存在着巨大的差距。两个大纲的制定者应根据基于语料库的短语动词研究成果来使之完善, 使之更加科学有效。

(二) 重视短语教学

基于Francis和Kucera (1982) 的结论, 学习者如果掌握了最高频的1000个词汇就能认识日常生活中72%的英语单词;如果学会了最高频的2000个词时就能认识生活中79.7%的英语单词;3000个就能认识84%, 如此类推。按照这个逻辑, 如果学生掌握住考纲和教学大纲明确列出的词汇, 应该能认识84%以上的生活用语。可是如果仅从词汇的层面来学习英文, 就有可能因为不能识别短语而出现一句话中单词全都认识但整句话读不懂的情况, 距离熟练使用英语的最终目标更是相距甚远。这就要求教学人员加深对考纲和教学大纲的认识, 关注高频出现在本族语语料库和高考中的短语, 在教学中得以体现, 而不仅仅停留在“3500词汇量”水平。

(三) 在大量语境中学习短语

本文提出了重视短语教学的建议, 但这绝不意味着教师要教会学生“背”下来一堆的短语来备考, 而是要利用语料库提供的大量语境, 将短语经过教学加工后再进入课堂 (何安平2010) 。短语的教学要注意创设真实语境、使用真实语料、尽量不要为学词组而编造语料。在这方面, 珠海市紫荆中学所研创的“积木词块”英语教学模式 (刘东方、何安平2011) 为我们树立了成功的典范。

(四) 注重短语结构搭配教学

语料库语言学已经用量化的例证表明人们在自然使用语言时往往是同时选用一个以上的单词并且以结构搭配的形式把这些单词组成词块。如同之前go out的例子, 与go out同时使用的经常是to...、for...、of...、with...结构。学习短语要特别注重不同的搭配模式。语料库检索软件Antconc3.2.4的concordance界面能批量呈现目标词的语境, 可以帮助我们全面学习搭配模式。具体方法是先在大型语料库中检索全部实例, 然后观察核心短语结构前后的搭配形式, 进而归纳出最常用的语法形式, 接着对这些形式从语义内容上进行分类概括。教学如果能够深入到短语的搭配模式这一层次, 再辅以语境, 对提高学生的语言结构能力大有益处。教学之余, 我们还可以鼓励学习者通过搜索在线语料库COCA和BNC, 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自学。

附录:10组高频短语动词归类表

注:统计数字表示每百万字中出现的频次, 即PMWs。

参考文献

何安平.2010.语料库辅助英语教学入门[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孔文, 邹申.2007.语料库在语言测试中的应用[J].外语电化教学 (116) :47-51.

刘东方, 何安平.2011.“积木词块”英语教学模式的创设与应用[J].中国外语教育, 4 (3) :32-38.

邹申, 杨任明.2008.语料库在试题设计和验证中的应用研究[J].外语电化教学 (123) :10-15.

Biber.D.&Johansson, S.&Leech, G.et al.1999.Longman grammar of spoken and written English[M].Harlow, Essex:Pearson.

Dagut, M.&Laufer, B.1985.Avoidance of phrasalverbs:a case for contrastive analysis[J].Studies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7 (1) :73-79.

Darwin, C.&Gray, L.2000.Comments on Clayton M.Darwin and Loretta S.Gray’s“Going after the phrasal verb:an alternative approach to classification”.The authors respond[J].TESOL Quarterly, 34 (1) :165-173.

Francis, W.&Kucera, H.1982.Frequency analysis of English usage:lexicon and grammar[M].Boston:Houghton Mifflin.

Gardner, D.&Davies, M.2007.Pointing out frequent phrasal verbs:a corpus-based analysis[J].TESOL Quarterly, 41 (2) :339-359.

Lewis, M.1993.The lexical approach:the state of ELT and a way forward[M].Hove, England:Language Teaching Publications.

上一篇:学会坚持为题写的作文下一篇:院环保活动策划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