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感从幼儿开始培养

2024-04-08

乐感从幼儿开始培养(通用10篇)

篇1:乐感从幼儿开始培养

婴儿也会有意识地向别人打招呼吗?事实上,人一生下来就会与其他人发生联系,尽管婴儿并不知道谁是父母,谁是不认识的,但与其他人交往是人类生存和成长的本能。一些“冰箱型”的孤独症的孩子似乎是特例,但这些孩子往往是由于在儿童早期(三岁以内)没有获得足够父母的爱造成的。所以即使是从一出生就是内向的孩子也会有与他人交往的要求,这是一种本能的需要。几个月的婴儿看到任何人都会情不自禁地去用手抓拽、用嘴撕咬,这是他主动与外界发生联系的手段。

婴儿社会交往的阶段

第一阶段(0-6个月):单纯社会反应阶段。

婴儿通过自身发出的信号,如哭、笑、肢体动作、表情等对外界做出反应。其交往技巧主要是先天遗传的。两周的新生儿就能区别出母亲和别人的心跳不同;三个月左右就能发出声音、特殊的婴儿式的“迷人的微笑”,从而激发他人的好感。

婴儿之间的交往很早就建立了,只是看起来有很强生物保护的本能。如,一个两个月以内的婴儿哭,另一个或者另一些婴儿也会一齐哭,这是一种声援、同情,或者叫响应。5-6个月以后,一个婴儿哭,另一个婴儿会注视甚至抚慰他。

第二阶段(7-24个月):对抚养者依恋关系的建立。

6个月时认生了,这时的婴儿明显地将熟悉的人与不熟悉的人区分开来。和母亲相处时很愉快,还会用哭闹来迫使母亲等被依恋对象回来。这时候,婴儿的爬行能力使他们有了主动与人交往的能力,2岁的婴儿已经愿意到邻居家里,并且愿意亲近陌生人,不再象6个月时对陌生人充满了恐惧。

第三阶段(24-36个月):发展伙伴关系阶段。

两岁的婴儿身体动作能力越来越像个大人。能够自由地走或跑,大大扩展了婴儿活动的空间,他(她)开始有了自我表现的欲望,第一反抗期就是在这一时期出现的。他(她)越来越喜欢和小伙伴一起玩,并且这也减轻了与母亲分离的痛苦。虽然他们还不能象大人那样去主动地打招呼,加入到其他小伙伴的游戏中,但他们自有办法。要注意的是,他们几乎没有用说话来表达交往的需要,按照成人的标准,三岁前的婴儿之间的言语交往是很不成功的,他们几乎都在各说各话。这时候的婴儿主要用身体动作或行为来表示自己加入和他们进行的游戏中去。所以,有许多婴儿用身体撞、挤、拉别的婴儿,都可能是一种交往的手段。

二、三岁的儿童也会产生最初的友谊,互相喜欢对方,但这并不长久,甚至在一个小时内就可能转换几个朋友。对婴儿来说,朋友就是一个与自己玩了一会儿的人。在幼儿园里可以维持较长时间,但肯定不能维持到上小学。有些儿童天然地受欢迎,总有孩子围绕在他的身边;而另一些儿童可能总没人找他玩,总是一个人呆在那儿。

家长们当然希望自己的宝宝在交往能力方面有好的表现。但有一点需要指出,三岁儿童的交往能力好坏不能预测他长大后的社交能力,很多幼年很内向的人成人后在社交上没有任何问题。但婴儿有好的交往能力还是很重要的,尤其在适应新的环境上较少遇到困难,也相应减少心理问题,当然更讨人喜欢。

一些错误的做法要注意

● 凡遇到孩子争抢玩具,都让自己孩子退让。这种做法显然受到传统教育思想影响,这样容易令自己的孩子伤心,他会认为父母并不站自己一边,而自己的权力受到严重损害,自尊心、自信心也受到打击,会使孩子长大后不知道自己的权力,也不知道如何去主动争取。

● 一味地袒护自己的孩子。儿童的交往冲突是十分自然正确的,婴儿通过争夺玩具、相互追跑、扭打来了解其他的孩子或者是人,了解物我关系,使孩子能客观、独立地看问题。过于袒护会引起不良的后果,使孩子自我中心意识膨胀,以为自己什么行为都对,而别人什么行为都错。这样反而从客观上降低了儿童的交往能力。

培养婴儿交往能力的几个关键

● 要鼓励婴儿与他人交往

让婴儿感到与人交往是很有趣的,不论是什么人。特别要与同龄的儿童交往,因为一个人总是要在同龄人中才能找到自己的价值。

● 学会分享。

让自己的孩子学会与别的小朋友分享,让他逐步理解体会一个玩具是可以一起玩的或者轮着玩的。受欢迎的小孩经常主动要求用其他玩具与其他小孩交换玩具。

● 学会主动。

孩子不能加入别人的游戏中时心里会难过,如果父母示范给他一些交往技巧会更好些。两三岁的孩子更多是用动作而不是语言来进行沟通的。如教一些接近的技巧,走到其他小朋友的身边,带关肯趣的玩具(吸引别人的注意);主动说好话,叫对方的名字,展开自己的手臂,或者做与其他小朋友一样的动作等友好举动。

● 尊重孩子的行动权,不要过于约束。

婴儿到处都爬或走,不断地探索周围世界,父母不应过分约束,特别是当孩子与小朋友玩得正高兴时,不必过于管束,这不利于孩子交往能力的发挥。让孩子学会自己管理自己的交往。除非他们要受伤了,否则就让孩子自己去处理自己的打架问题。

篇2:乐感从幼儿开始培养

良好的生沽习惯,比如饮食习惯、卫生习惯、睡眠习惯等,应从幼儿时期就开始着手培养,父母在帮助幼儿建立良好习惯时,必须要保持足够的耐心和信心。

1、逐渐养成小儿夜间不吃奶的习惯,让孩子有更多的睡眠时间,这样大人也能得到充分的休息,也可增加孩子早晨第一次吃奶量,这样做对孩子的生长发育十分有益。

2、吃饭前先收拾好玩具,然后安心进食,这样能避免孩子养成边吃边玩的怀习惯。进餐时精力集中,情绪愉快,但也不能过度兴奋,说说笑笑,更不能在吃饭时候责备孩子。白天孩子吃饱后,应该让他(她)玩一会儿再睡,发现小儿不爱吃饭要寻原因,以便正确解决问题。

3、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充足的睡眠能够积聚能量,促使大脑发育和身体成长,2至8个月的婴儿每天需要18到20个小时的睡眠时间,8至12个月的`婴儿每天需要13到15个小时,1到3岁的小儿每大需要12小时,4到6岁的小儿每大需要11个小时。婴儿初生时可左右两侧睡,以免肺部受压,要训练孩子自己入睡,不要养成抱拍摇吓的办法哄小儿入睡。卧室要保证空气新鲜,温度适宜。另外,充足睡眠能让孩子能长得更高。

4、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婴儿6至7个月后,就要训练他们按时人小便,训练前要留心观察每次排便时间,从中找出规律来,一般是睡觉前,睡醒后,吃饭前,吃饭后,外出前,回家后,督促孩子小便,先是大人用手把他撤尿。等小儿大点,能坐盆时,就让他坐盆。坐盆时,孩子爱玩,精力不集中,大人要耐心教导,经过一段时间后,孩子就能够养成定时大小便的习惯了。

5、养成爱清洁,讲卫生的良好习惯。该做到,各人用各人的生活用品,如毛巾、手帕、碗勺、杯等。经常洗澡,夏日每天1到2次、冬天至少每周1次。中小儿能自己进食时,要养成饭前便后洗手的习惯。

篇3:乐感从幼儿开始培养

优化一日生活, 需结合幼儿实际情况, 要从不同的角度促进幼儿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的发展, 避免仅仅重视表现技能或艺术活动的结果, 而忽视幼儿在活动过程中的情感体验和态度的倾向。教育的内容要贴近幼儿的生活, 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课堂不再是孩子学习的侧重点, 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才是孩子日常学习最重要时机。陈鹤琴先生所提倡的“活教育”就是以“大自然、大社会做出发点, 让学生直接向大自然、大社会学习。”所以孩子们重要的学习是在生活中。生活的一切都是孩子学习的课堂, 包括幼儿一日“餐点”及“静息”。

现在大多数的幼儿到了年龄都会进入幼儿院学习, 幼儿园一日生活活动不仅是指幼儿吃、穿、睡等生活活动, 而是游戏、生活、劳动、学习等更为全面的各种活动, 是幼儿体、德、美各方面发展的过程。切实把幼儿园一日生活活动作为幼儿全面发展的完整的一门课程, 将把每一个生活活动作为一个课时来认真对待, 充分发挥幼儿园一日活动的整体功能, 使幼儿在科学、合理的一日生活中学会生活、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学会做事, 得到可持续的良性发展。如洗手这一环节, 既包含了让幼儿养成良好行为、卫生习惯的节约用水的意识等教育内容, 又包含了洗手的技巧学习和质量控制方法。在引导幼儿绘画时, 既需要培养孩子丰富的想象力又需要让孩子养成正确地坐姿及握笔姿势, 从而整体的提升幼儿绘画美术技能。在幼儿一日生活活动的各项具体活动中, 如果保育、教育能够有机的结合, 达到保教目标整合的最佳状态, 将有利于促进孩子身心健康和谐、全面的发展。

儿童发展心理学研究表明, 对幼儿来说, 有序的、系统的知识对儿童有重要价值的知识。而日常生活中体验性、探索性的知识对幼儿具有更重要的教育价值。当幼儿通过自我服务得到一定的生活技能时, 在感受进步的喜悦同时增强了做事的信心。所以, 优化幼儿一日生活的原则是“以幼儿发展为本”、“生活即教育”的理念确立优化幼儿一日生活的目标——提高幼儿的自我服务能力。

优化一日生活, 在时间安排上应有相对的稳定性与灵活性, 尽量减少不必要的集体行动和过渡环节, 减少和消除消极等待的时间。以前幼儿园经常会请幼儿做到排队上厕所、喝水、进餐、午睡室等等, 这些不必要的等待和过渡环节被优化后, 我们不但还给幼儿了一个自由的空间, 还提高了幼儿的自我服务能力。例如:我们可以请每一个幼儿都来做值日生, 安排他们在进餐前自己准备餐具和自己取分好的食品等等自助服务内容, 幼儿的自我服务能力得到了锻炼, 也为为他人服务奠定了基础。减少集体活动和过度环节并不是放松要求, 而应该有更详细的“周计划”和“逐日计划”, 按照预先定好的教学内容和各环节规定的时间引导幼儿“参与”活动。在活动中, 鼓励幼儿不依赖他人完成自己能做的各项活动内容, 增强自己服务自己的意识, 知道自己有责任做好每一件事情。我们大人常把这样的话挂在嘴边:“不要浪费自己的时间, 要爱惜点点滴滴的光阴”。但相同的, 我们也不能浪费孩子宝贵的童年时光。也有这样的情况, 我们总会在不知不觉中浪费了孩子的时间。如餐点前的准备, 不能光让孩子等着吃饭, 这一段小小的时间也是可以善加利用的, 可以念些儿歌或是朗朗上口的古诗等等。吃饭时, 有些孩子吃得较快, 可以让他们吃完后看看书, 玩些玩具, 进行一些静的活动, 以待吃较慢的幼儿吃完饭。而不是一直在旁干等那些未吃完饭的孩子吃完再去散步、活动等。这些细微的环节不但可以为孩子珍惜的宝贵时光, 同时还让幼儿懂得了合理安排自己的活动时间的重要性, 进一步提高了幼儿自我服务的意识。

优化一日生活, 可根据实际情况和孩子的兴趣实行弹性作息制。如:晨间活动与午餐后的活动是一段较好的幼儿自我管理的相互交往的时间, 那么就可以放手让幼儿自由支配。在活动过程中, 做到幼儿各个有事可做, 自己做好自己的事情的积极性高了, 能力也在活动中得到了提高。实践证明, 弹性作息不但有利于幼儿生动活泼、自主有效的学习, 而且有利于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

优化一日生活虽然提倡“幼儿自我服务”, 但是并不是说教师可以放任不管, 而应该更多地尊重孩子的意愿, 坚持以孩子为本。教师主导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发挥幼儿的自我服务意识, 教师不能代替幼儿的自我服务。教师不能被动的等待课题的自我“生成”, 走向“放任幼儿”的极端。相反的, 教师更需要预备有目的, 有计划的活动方案, 以及高超的应变能力。

孩子的生活由幼儿园、家庭、社会组成, 以幼儿园、家庭影响最为直接, 如果优化幼儿一日生活的活动只局限在幼儿园的范围内, 教育效果非常有限。优化活动必须融入孩子的全部生活, 幼儿园与家庭互相支持, 协同作战, 促进孩子长远发展。首先家长应该通过家长学校、家长宣传栏、家长开放日、家长会等形式了解优化幼儿一日生活的意义及培养目标。其次, 通过亲子活动、家长进课堂等方式亲自参与到优化活动的实施。例如:亲子制作、亲子生活技能比赛等活动。同时家长也应该鼓励幼儿在家里也要做到自己能做的事情自己做, 不依他人。特别是需要让家里的老人们知道培养幼儿自我服务能力的重要性, 不要包办代替的为幼儿“服务”, 让幼儿在家和在园一个样。

篇4:乐感从幼儿开始培养

一、对幼儿进行乐感训练,激发幼儿对音乐的兴趣

在音乐活动中,让幼儿体验快乐,培养幼儿对音乐的兴趣,首先得对幼儿进行节奏训练。兴趣是幼儿学习的原动力,幼儿只有有了兴趣才能产生主动学习、主动探索的愿望。爱好音乐是人的天性,有趣的音乐活动能激起幼儿学习的欲望,使其产生积极愉快的情绪,充分发挥想象。

例如,在教幼儿唱《人们叫我唐老鸭》前,我先让幼儿闭上眼睛,听辨几种声音,我分别用鹅卵石、空易拉罐、三角铁敲出节奏,让幼儿分辨是什么乐器发出的声音,是什么节奏型,要求幼儿用拍手的形式把节奏拍出来。这样,孩子们很感兴趣:石头和空罐都能发出那么好听的有节奏的声音!然后,我分别发给一组幼儿拿鹅卵石,一组幼儿拿空易拉罐,跟着我一起敲节奏:× × × ×│× × × —│× × × × × ×│……

待基本节奏敲好了以后,便巧妙地让幼儿边敲节奏边念儿歌:

× × × ×│× × × —│× × × × │×— — ×│× × × ×│× × × —│

人 们 叫 我 唐 老 鸭, 咿 呀 咿 呀 哟, 在 农 场 里 有 我 的 家,

× × × ×│×— — ××│× × × ××│× × × —│×× × ×× ×│×× ×× × ×│

咿 呀 咿 呀 哟, 每天 呷 呷 叫,每天 呷 呷 叫 呷呷 叫 叫呷 呷。每天 起来 呷 呷。

× × × ×│× × × —│× × × × │× — — —‖

人 们 叫 我 唐 老 鸭, 咿 呀 咿 呀 哟。

这样,幼儿在不知不觉中,在敲着石头和罐子的玩乐中,把歌曲学会了。他们一点也不感觉枯燥无味,我在孩子们愉快的玩乐中达到了教学目的。

二、对幼儿进行乐感训练,培养幼儿理解音乐作品的能力

我国著名的教育专家陈鹤琴先生说:“我们将音乐的生气渗透到幼儿生活中去,使幼儿无论学习、劳动、游戏时,都能意志统一,行动合拍,精神愉快地表现,使幼儿生活音乐化。”

在幼儿园的音乐教学中,我们为了让幼儿能更好地理解音乐作品的内容,首先得让幼儿知道这个作品的节奏:分析作品是三拍子还是二拍子,是欢乐的节奏还是优美舒缓的节奏;还是哪部分欢乐跳跃,哪部分优美舒缓。例如,在教学歌曲《大雨小雨》前,我请幼儿在生活中仔细聆听下大雨和下小雨的声音,并提出问题“你能用什么声音把下大雨和下小雨的情境表现出来?”过了几天,开始上这个主题了,我问:“谁能用声音来表现下小雨?”就有孩子嘴巴里发出“沙沙沙,沙沙沙”“滴答,滴答”的声音;我又问“谁能用声音来表现下大雨?”孩子嘴巴里发出“哗啦啦,哗啦啦”的声音,还有个孩子干脆用双手在桌子上使劲地拍打起来。我走过去问他:“下大雨是这个样子吗?”他歪着脑袋看着我说:“是啊,下大雨的声音可大啦,下得可快啦。”确实是,前天才狂风骤雨呢,这孩子把那又急又大的雨用拍桌子的形式表现出来,还挺到位的。然后我说:“老师这里准备了许多乐器,你们来敲一敲,玩一玩,看看哪种乐器适合表现下小雨,哪种乐器适合表现下大雨。”我准备的乐器可丰富啦,有鼓、有沙锤、有三角铁、有响板、有碰铃、有矿泉水瓶中放了细沙的、有易拉罐中放了小石子的、有小木筷、有玻璃杯、有小调羹、有小碗。孩子们高兴地拿着每样“乐器”,敲敲碰碰,仔细辨听着声音。玩了一阵后,我说,拿表现小雨乐器的站在老师的左边,拿表现大雨乐器的站在老师的右边,配合旋律分别敲打小雨大雨的声音和节奏。不一会儿,这首《大雨小雨》的歌曲在孩子们的玩乐中就学会了,也充分理解了歌曲的内容。通过对各种物品的摆弄和敲打,孩子们便会对不同的音乐的强弱、高低、长短有了切身的体会。这个过程也正是孩子们对周围世界的探索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孩子们听辨音色的能力得到了锻炼,音乐节奏感得到了加强,理解音乐作品的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三、提高幼儿鉴赏、表现和创编音乐的能力

音乐节奏活动是幼儿喜欢的活动。平时,我一方面通过拍手、拍腿、踏脚等动作来对幼儿进行节奏训练,另一方面还为幼儿准备一些、提供一些打击乐器。当然,这些“乐器”有的是园里正宗的打击乐器,有的是我和孩子们共同寻找准备的、自制的“乐器”。孩子们运用有节奏的身体动作和用乐器的演奏来感受节奏活动兴趣和美感。引导孩子们自己摆弄节奏乐器,熟悉各种节奏乐器的音质、音色,帮助幼儿从敲打节奏乐器的活动中辨别各种乐器声音的特色和性能,引导幼儿自己去探索、敲打节奏。如,放音乐《大鼓小鼓》,我请幼儿欣赏。听完两遍,我叫两个幼儿用乐器来表现声音,这两个幼儿还真把声音的节奏敲对了,而且大鼓的声音敲得大而强,小鼓的声音敲得小而弱。通过训练,联系大鼓小鼓的音色、强弱特点,能很好地培养孩子们的音乐欣赏能力和音乐表现力。

又如,我喜欢带幼儿玩“节奏回声”的游戏。这是一个模仿游戏,由老师首先拍出一个四拍子的节奏型,请幼儿模仿;老师再拍出另一个幼儿再模仿。这样循环往复,孩子们掌握了一些基本的节奏型。在幼儿基本掌握后,很快进入“节奏接龙”的游戏。它是第二个人在模仿前一个人所拍出的节奏后,自己再创编一个四拍子的节奏型,形成一个八拍子的节奏。这就促使幼儿努力回忆模仿过的节奏型,再加入自己学过的歌曲、乐曲中提炼出的节奏型,经过重新组合而创出新的节奏型。这期间,教师应从幼儿的需要出发,引导幼儿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独立思考,并为幼儿表现自己创造机会,培养幼儿的创编能力。

在幼儿园的音乐教学活动中,只要我们坚持对孩子进行乐感训练,就一定能够达到“感受音乐—理解音乐—鉴赏音乐—表现音乐”的目的。

参考文献:

康思祥,王春华.孩子乐感的后天培养与训练[J].钢琴艺术,1998(4).

篇5:呵护幼儿,从“头”开始

婴儿时期(0~3岁)由于生长发育速度快,新陈代谢旺盛,头脂分泌多,家长应该勤给宝宝洗头,保持头发清洁的同时,头皮还能得到良性刺激,从而促进头发的生长。由于处在这一时期的孩子头皮还十分娇嫩,因此洗头时应选用纯正、温和、无刺激的婴儿洗发精。

6~12岁的儿童由于身体处于生长发育阶段,身体各系统均依赖大量养分的支持,他们头发的生长基本已经定型,发丝变粗,变得更有韧性,需要用专门的儿童洗发精才能对其有效清洁。

3~6岁则是幼儿头发护理的特殊时期,头发开始出现不同的生长速度和不同的生长周期。各毛囊独立进行周期性变化,邻近的毛囊并不处于同一生长周期。以头皮部为例,75%-90%(平均80%)的毛囊处于生长期,需要各种矿物质、维生素、蛋白质,否则会影响头发的正常生长。另外,幼儿头皮的油脂分泌比成人少,头发容易失去柔亮,所以给幼儿洗头的时候应选用适合幼儿的洗发精,不仅要纯净温和无刺激,而且还要能够深入滋润,这样才能使幼儿的头发既健康又柔亮,如新上市的强生婴儿柔亮洗发精,专为幼儿设计,是每个母亲关爱孩子的不错选择。

除了日常的护理,家长还应该对孩子的头发健康有所留意,下面专家就护理法则和常见病症两方面的信息,给您支招,使您不再为孩子的“三千烦恼丝”而苦恼。

专家指点:

顺其自然

顺其自然、简单梳理是护理幼儿头发的基本原则。切勿为幼儿烫发、染发、扎发和卷发,因为这样做容易损伤幼儿脆弱的.发质,而且这些损伤需要长时间来修复,会影响头发的生长发育。扎发和卷发在小女孩中很流行,但这会造成头发的机械性损伤。此外,要给幼儿勤洗头,幼儿头发的油脂分泌比成人少,头发容易失去柔亮,应使用适合幼儿的洗发水,纯净温和洗净头发的同时,又能呵护滋润幼儿娇嫩的头发,如新上市的强生婴儿柔亮洗发精,是专为幼儿设计的配方,蕴含丰富维他命的天然麦芽精华能够深入滋养发根,令头发又柔又亮,还特有“无泪配方”,纯净温和,PH中性配方,绝少刺激幼儿的眼睛和泪腺,泡沫丰富细腻,洗得更干净。

调理饮食

注意幼儿日常饮食中蛋白质含量。头发成分中97%是蛋白质,头发的生长需要一定量的含硫氨基酸,而这种氨基酸人体并不能合成,必须通过食物中的蛋白质来获得。假如每日蛋白质的摄入量少于50克,就会造成人体蛋白质的严重缺乏,势必影响头发的生长。

头虱病的防治

篇6:法制教育从幼儿开始

尚嵇镇中心幼儿园 谭冬梅

近几年以来,幼儿园里幼儿伤害事故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一方面是由于人们的法制意识提高了,另一方面是由于关于学校方面的立法也在不断的发展和完善。而幼儿园由于小朋友年龄较小,明辨是非的能力差,幼儿成为法制教育的盲点。那么,如何在幼儿园开展法制教育,提高幼儿的法律知识,增强教师、家长的法律意识,成了幼儿园刻不容缓的问题。

一、创建学法氛围,提高师德水平。

(一)、加强对教师的法制教育工作,注重创建学法氛围。

做好法制教育工作,首先要保证教师知法、守法、用法。幼儿园充分利用教师的政治学习时间,有计划、有步骤、有选择、有重点地开展学习法制知识的活动,集中组织全体教师学习《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新义务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法律法规,同时要求教师认真自学、集体讨论、在家收看中央电视台《大家看法》、《法制讲堂》等节目,了解国家法律、法规和有关方针、政策,加强网络文明教育、禁毒法制宣传教育、交通安全法规、心理健康教育等,增强自身的法制意识和法制观念,养成遵纪守法的良好习惯。

(二)、充分利用宣传阵地,进行普法宣传教育。

结合“五五”普法教育活动的开展,幼儿园要充分利用宣传栏、橱窗、网络、“家教园地”等宣传阵地,举行预防青少年犯罪知识、图片展,同时通过升旗仪式的国旗下讲话,对幼儿进行了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教育、禁毒教育、交通法规教育、环保教育、消防安全教育、预防艾滋病教育等等,使法律知识深入人心,形成人人学法、懂法、守法的普法教育局面。

二、开展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注重实效。

(一)加强思想道德教育,树立良好道德品质。

幼儿阶段是一个人的道德品质初步形成的基础阶段,加强幼儿的思想道德建设,使幼儿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对他今后的健康成长显得尤为重要。

1、将思想道德工作渗透到幼儿一日生活当中。

我们今天的中国家庭,多以独生子女为核心。“只知索取,不知付出;只知爱己,不知爱人”是当前独生子女的通病,为培养孩子爱的情感,让他们学会“关爱”他人,懂得感恩,幼儿园要将思想道德工作渗透到幼儿一日生活当中,每时每刻对他们进行教育:从幼儿早晨入园开始,教幼儿使用礼貌用语问好;晨间活动时,对幼儿进行德育谈话;在组织喝水时,教育幼儿排队接水,不推挤,不浪费;区域活动时,让幼儿懂得团结友爱、互相帮助、相互谦让、与人合作;户外活动前,领孩子们捡起场地上飘落的树叶、纸屑等,增强幼儿文明意识。

2、将思想道德工作渗透到主题教育中。

教师在设计教育活动时注重将知识、智能、品德及情感融合在一起,通过开展一系列的主题活动,让教师和幼儿共同协作探索研究,使幼儿在表演、游戏、绘画、剪贴、讨论、欣赏下,深化其思想道德和情感。如利用废弃的纸盒瓶罐制作玩具和手工制品;亲手培育小树苗;饲养小金鱼、乌龟等„„教育幼儿珍惜生命,理解父母的艰辛,培养幼儿热爱祖国、热爱劳动人民的情感。

(二)、发挥课堂主渠道作用,增强幼儿法制观念。

将法制教育与日常行为规范教育、社会实践等主题教育相结合,多层次、全方位、立体式渗透。在社会性教学中开设有关法律基础知识课《怎么办》,提高幼儿自我保护能力。另外观看法制录像 , 增强幼儿的防范意识。通过简单、易懂的事例,影响小朋友,教育小朋友时时提醒自己或他人注意安全,加强幼儿的防范.自我保护意识,使幼儿园的法制教育工作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三、家园合作、转变家长的法制教育观念。

为了让每个家长明确家长在未成年人保护及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方面应承担的法律责任,幼儿园采用面授、讲座、交流等形式,指导家长应该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为孩子的未来发展做准备。一方面,家长本身应该做好榜样,父母本身知法、懂法、守法,所作所为,一言一行,对孩子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也是极其深刻而深远的。另一方面,家长必须配合学校有意识地培养孩子做一名守法的小公民,不能一味地溺爱孩子。明确家长的监护职责和法律责任,有针对性地做好法制辅导,交流幼儿表现,增强教育合力,与学校、社会配合共同做好子女的教育保护与预防犯罪工作。

篇7:幼儿快乐阅读从听故事开始

幼儿快乐阅读从听故事开始 书是知识的宝库,也是我们的良师益友。培养幼儿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不仅能促进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知识的转换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更重要是,这种习惯能使幼儿终身受益。

阅读最初是源于生活中丰富的视觉刺激,周围的一切对幼儿来说都是新的。他们不停的感知、探究这个全新的世界,作为教育者此时就要顺应幼儿的探究欲望,为幼儿提供丰富的阅读环境、阅读机会,从而培养幼儿的阅读能力和习惯。在教育的过程中,我发现许多幼儿,特别是小班的孩子总喜欢缠着成人,让老师为他讲故事而不愿亲自“阅读”书中的故事。

这时,我们千万不要急于将书本“丢”给孩子,因为这个时期幼儿的生理特点就表现为喜欢依恋,愿意有成人的陪伴。而更要庆幸幼儿已经在书海里找寻属于自己的乐趣了!因为,听、说、读、写实语言只能发展的必然进程,阅读,正是从成人生动、形象的为孩子讲故事开始。

五种方法引导幼儿快乐阅读

一)投其所好

曾有一位家长对我讲,家里虽有许多书,但她家的孩子却十分不愿看书,她为此十分苦恼!后来通过了解我发现,在她家的茫茫书海之中,竟然没有一本是属于孩子的。而她为孩子购置的一大堆的识字卡片和儿童唐诗读本,由于她工作繁忙也无暇为孩子讲,只能让家里的保姆代为讲述……这样的环境,对于孩子来说,决非良好的阅读环境。

主动,才是正确的学习态度。为幼儿选择书籍,一定要投其所好,可以挑选孩子所喜闻乐见的经典故事,如《西游记》、《哪咤闹海》等。只有幼儿熟悉和喜爱的故事,才能激发幼儿听、读、看的意愿。

还有为幼儿选择图书,一定要选择故事情节简单、画面清晰、重点突出的儿童书籍。如果孩子的性格内向、羞怯,那你可以经常鼓励她为大家讲故事,以此来锻炼幼儿。在她讲故事的过程中,成人的每一个反馈,对她来说都是一种鼓励。

二)活泼阅读

在阅读的过程中,读者会在脑海中勾勒出一幅幅画面,甚至会在阅读中进入角色、感同身受。文字的神奇魅力也赋予亲子阅读更多的趣味性,家长可以同孩子共同参与在家庭环境中开展故事表演。

虽然每个孩子都有个性上的差异,有的爱表现,有的就比较害羞。但故事表演可以让孩子在松弛的状态下体验表演的乐趣,并且家长的参与表演也会大大提高孩子的参与积极性,是“活泼阅读”的首选形式。

由于幼儿识字不多,她对图书的喜爱程度深受成人的影响,因此家长在与孩子进行亲子阅读时,一定要全神贯注、声情并茂、自然轻松的读,这样幼儿才会受到感染。

在表演故事之前,成人声情并茂的朗读是激发幼儿表现欲的第一步。幼儿是善于模仿的小天才,因此家长在表演时,语速要慢,表情要丰富,以便于孩子受到故事的气氛感染而进入状态,并且进行自主性的模仿。从而使幼儿爱上表演、爱上阅读。

三)分享感受

采用这种方法还需要有一定的策略,才能引发幼儿的兴趣。在阅读前、阅读中和阅读后都需采用不同的方法。

阅读前,我们首先要激发幼儿听故事的好奇心:“今天,老师要讲个非常好听的故事!故事中有一只可爱的小白兔,它要跟小朋友一起做游戏,让我们来听听吧!”

阅读中,在语言教学活动中采用了分享阅读的形式,老师与幼儿共同阅读并一边阅读一边交流各自的感受,引导幼儿参与讨论大胆说出自己的感受。例如:“你最喜欢故事中的那

个小动物?为什么?”还可以引导幼儿猜想故事书的最后一页的内容,鼓励幼儿设想故事的结果。有时,我们也可以同幼儿交流截然相反的意见,激起幼儿的好胜心,以此来激发幼儿听故事、看书的兴趣。

阅读后,我们还会开展一系列的拓展及延伸活动,引导幼儿在理解熟悉故事内容的基础上,结合幼儿自身的经验参与故事表演,以丰富幼儿的相关知识经验,并结合实际生活经验谈一谈自己遇到这种情况会怎样做,提高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

还有一系列的续编创编活动,我们在讲故事的时候留一个结尾或讲故事的结尾作为新故事的延伸,来引导幼儿共同讨论续编创编新故事。例如:在讲完《小红帽》时,可以将结尾作为故事的开头:“小红帽和外婆被猎人救出后,第二天,小红帽提着篮子回自己家,路上,当他再次经过拿片树林时,会发生什么新故事呢?”我们根据这样一个新的开始,提出一系列的问题来引发幼儿大胆的想象:“小红帽又会遇到谁呢?”“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事情?”“小红帽这次是如何解决的?”……在此,成人要注意幼儿的年龄阶段和语言智能的发展水平,当幼儿在讲述的过程中遇到困难,家长应协助孩子将故事讲下去,而不要用一连串的问题吓坏孩子。

四)手指点读

比起以上3种方法来看,“手指点读”似乎相对来说比较刻板,它需要孩子和父母更大的耐心和注意力集中的时间。手指点读其实对于阅读能力的提高有很大帮助,但它的前提是让孩子拥有一个每日固定的故事时间。每天按时同孩子阅读,就好像吃饭、睡觉那样,会让幼儿渐渐养成阅读的习惯,并产生快乐的期待情绪。每天临睡前的 15分钟就是很好的阅读时间,因为此时孩子的情绪比较稳定,注意力也比较集中。

实际教学活动中,刚开始我在图书区开展图书阅读活动,起初引导幼儿练习手指点读时,发现幼儿存在手眼不协调的困难。这时,成人可以先讲到什么地方、用手指点到什么地方,引导幼儿的眼睛随着成人的手指移动。随后,我们还可以拿起幼儿的小手,讲到哪儿、指到哪儿。在手指点读时,成人要故意放慢一些语速,将相关的图片或文字都用重点语气突出一下,这样下一次幼儿进行讲故事点读时就会很顺利的展开了。我们在开展分享阅读活动的时候,大书代读,之后的小书阅读,就是培养幼儿练习手指点读。

手指点读时,首先要引导幼儿大声的念出书名,读书的速度要引导幼儿与点读的速度相符。读书的声音要不断的变化,根据情节调整音量、速度和语调。

五)有问有答

有了上述的几种方法,也许你会认为只有故事书才适合幼儿阅读,事实并非如此。自然科学类的丛书或探险类的画册也是幼儿非常喜爱的一类图书,看这样的图书,以互动提问式的阅读方式最为合适。我以中班幼儿所喜爱的《恐龙世界》为例,来说一下互动提问式的阅读。如阅读前,我们可以依照幼儿头脑中的“十万个为什么”,如:恐龙到底有多大?那些恐龙会吃人?最大的恐龙是什么龙?……引导幼儿带着这些问题开始到书中去进行恐龙探险之旅。

阅读的过程中,家长可以同幼儿进行小小的知识竞赛,比一比谁看书看的仔细、回答问题最快!集体活动的过程中争论和抢答的过程也是很好的一种阅读氛围,因为具有争议性的问题可以激发再次阅读或更深入的阅读,从而激发幼儿丛书本中去寻找正确答案。还以《恐龙世界》为例,在幼儿阅读的基础上,我们还开展了以“恐龙”为题的主题教育,从而使幼儿更深入的了解关于恐龙的知识,丰富幼儿的知识经验及积累。求知欲是最直接的阅读契机,用一问一答的方式激励幼儿在书本中探索、思考,一定会使幼儿爱上阅读。六一宝宝网[ 网址:http:/// ]

版权声明:

1、[六一宝宝网]上的所有课件和资料均为课件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

学习和研究使用。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指出,本站将立即改正。

2、访问[六一宝宝网]的用户必须明白,[六一宝宝网]对所提供下载的课件和程序代码不拥有任何权利,其版权归该课件和程序代码的合法拥有者所有

3、[六一宝宝网]保证站内提供的所有可下载资源(课件等等)都是按“原样”提供,本站未做过任何改动;但[六一宝宝网]不保证本站提供的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同时[六一宝宝网]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损失或伤害。

篇8:幼儿乐感培养方法探究

一、引导幼儿多听、多看、多思考,增强乐感

乐感的培养并非一朝一夕之事,而需贯彻于幼儿音乐教学的每个环节。

(1)引导幼儿多听。音乐是声音艺术,它依靠乐音的高低、长短、强弱和音色的对比、旋律的变化有机组合为音乐形象, 主体通过感觉器官来感受变化。因此,在幼儿音乐教学中,引导幼儿多听,让幼儿在聆听中外名曲中感受音乐的变化,从听的过程中去体会和感悟才能更好地培养幼儿的乐感。而结合幼儿的特点来看,他们好动,耐力不强,在音乐聆听中容易“坐不住”“静不下心来”,为此, 在引导幼儿聆听音乐的过程中,教师可配合画面、故事等来引导幼儿聆听。如在《小红帽》的节奏感知中,教师先引导幼儿听“小红帽”的故事,然后再引导幼儿聆听其节奏变化。

(2)引导幼儿多看。虽然音乐是声音艺术,但幼儿的乐感培养却需多种感觉器官的参与,在音乐欣赏中,引导幼儿通过观看演唱家的手、眼、身、步和唱、念、做、打等动作,让幼儿在观看中感受,体会音乐变化,增强其乐感。如在音高感的训练中,教师可通过手势的高低来引导幼儿通过动作比划感受音高感。

(3)引导幼儿在看和听中多动脑思考。乐感的培养不仅仅是直觉,还包括有意识的音乐感知能力,幼儿对音乐的感知能力以直观为主, 自我意识不强,故而在引导幼儿听和看中,教师可引导幼儿多思考音乐的变化,体会其节奏感和旋律感。如在《小花和雨》的A段图谱的聆听中,教师可提问“小雨滴落下来做了什么? 小雨滴敲在花瓣上,敲了几下? 小花这时候怎么了? ”引导幼儿思考,然后带领幼儿随音乐做小雨落下敲花瓣的动作(把腿当花瓣),提醒幼儿做“不一样的小雨”,让幼儿在聆听中思考旋律的变化,通过动作来表现旋律的变化, 这样才能加深幼儿对旋律的感受,增强乐感。

二、加强视唱练耳教学,培养乐感

视唱练耳是培养幼儿乐感最直接而有效的办法, 在幼儿音乐教学中,结合幼儿对音乐的认知规律从节奏开始训练,逐渐过渡到音准和旋律,逐渐培养幼儿对音乐的感知能力,提高幼儿的音乐审美和表现能力。

(1)结合教学内容引导幼儿通过“击拍”来体会节奏。以《堆雪人》的教学为例,教师教学中先以冬天下雪堆雪人的情境来引导引导幼儿聆听歌曲,然后引导幼儿跟随教师用击拍的方式来为歌曲伴奏,在伴奏中引导幼儿体会音乐的节奏。

(2)以“歌”唱谱的方法来引导幼儿感受音准。 如:

教学中教师先引导幼儿学唱, 然后将歌词换成歌谱,反复进行练习,当幼儿“135”有了明确的概念后,教师再引导其用三个音来表现生活中的事件,也可用相似音乐来引导学生聆听,在聆听中区分,这样不仅可较好地提高幼儿对音准的感知能力,也能提高幼儿的音乐表现能力。

(3)结合幼儿特点而引导幼儿体会旋律。幼儿的最大特点就是活泼好动,在幼儿音乐教学中,教师可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来引导幼儿通过身体动作来表现旋律的律动,这对一些乐感稍差的幼儿具有较好的作用。如在《郊游》的教学中第一乐句出现了全曲最高音“la”,高音的出现使第二部分出现全曲演唱上的难点,但因旋律得到大二度上的强调,色彩鲜明,为更好地让幼儿把握这一旋律,教学中引导幼儿用跺脚和拍手两种方法来跟着旋律做动作,在活动中体会旋律。

三、引导幼儿多表现,在表现中培养乐感

乐感的培养需要幼儿在音乐感受中辅以感官和身体来进行。在幼儿音乐教学中引导幼儿多表现,在表现音乐中体会节奏、音乐的力度和强度,以活动来培养幼儿的乐感。以《可爱的小动物》教学为例:

节奏练习一:1火车到站了,小朋友的火车开得真棒,这不动物王国来了许多小动物欢迎我们。2出示课件(各种动物), 请幼儿用自己的节奏模仿动物的叫声。 (猫,狗,鸡等)请上几名幼儿先模仿,其他幼儿跟学。

在教学中以情境来引导幼儿通过学动物叫来感受节奏,通过角色扮演而让幼儿融入到音乐中,在具有故事情节的表演中感受节奏, 体会小动物的可爱, 不仅培养了幼儿的节奏感受能力,也培养了幼儿的音乐表现能力。

篇9:培养幼儿的能力从“动手”开始

一、要培养幼儿对动手活动的兴趣,有动手的欲望

幼儿来自不同的家庭,他的兴趣、爱好、动手能力各不相同,所以教师提供的材料必须是丰富的,能引起幼儿兴趣的。就像幼儿看到玩具就想玩一样,幼儿看到自己感兴趣的材料就会产生摸一摸,摆一摆,拼一拼,分一分……的动手愿望。如,在数学活动“找朋友”的操作活动中,我则有意减少能力差的幼儿的操作量,让他们有完成操作活动的信心以及完成操作活动后的成就感,大大激发了幼儿对操作活动的兴趣。从而使不同孩子的动手操作能力得到了不同的发展。

二、要在操作活动中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

操作活动是培养动手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也是小朋友主动学习、获得认知的重要方法之一。老师要充分利用积木、拼图之类的玩具,给幼儿提供丰富的操作材料。让他们在反复的触摸、摆弄过程中有所发现、有所探索、有所收获。让幼儿在玩中乐、在玩中学、在玩中动。幼儿通过这些操作活动不但获得了粗浅的知识和技能,还懂得了一些简单的科学道理,同时也提高了动手能力。

三、要在一日生活中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

首先从晨间活动入手,每天的晨间活动可谓是丰富多彩,有结构游戏、剪纸、串珠比赛、穿线板游戏、泥工制作等等,让幼儿从这些活动中发展手指的灵活性,满足他们好动的心理需求。其次,我们要充分利用每一天进餐和午睡时间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让幼儿自己吃饭,自己脱鞋、脱衣服,午睡后让小朋友自己穿衣服、穿鞋、叠自己的小被子,还可进行比赛,这种活动不仅培养了小朋友的动手能力,还形成了良好的生活习惯。

四、要在美术活动中锻炼幼儿的动手能力

美术活动作为培养幼儿各种能力、促进幼儿智力发展的重要手段,已为人们普遍认识和重视。而培养幼儿用绘画和手工充分表现自己对周围生活的认识和情感,发展幼儿手部肌肉动作的协调性、灵活性,初步掌握使用美术工具及材料的技能是幼儿美术教育的任务之一。幼儿的绘画、泥塑、剪纸、撕纸、折纸及废旧物利用,手编、布工等丰富多彩的美术活动,无一不是在手的协调操作下进行的。因此,幼儿园的美术教学对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有不可低估的作用。在看似简单的画画、捏捏、剪剪、撕撕、贴贴中,幼儿往往陶醉其中,不仅培养了幼儿的美术兴趣,也培养了幼儿的动手能力。美术活动,既是对生活和情感的认知表现,更是对幼儿手部小肌肉动作的协调性、灵活性的锻炼。

五、要重视家园配合,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

现在,不少幼儿家长在儿童观、发展观、教子观、人才观等方面都存在问题,直接影响着家教质量和家园合作教育。许多家长过于溺爱,缺乏相应的教育策略,不能有针对性地对幼儿进行教育。家园教育的一致性,是培养孩子动手能力的重要途径。孩子日常生活中的自我服务包括系鞋带、打结、穿衣服、扣纽扣、洗脸、刷牙、梳头、吃饭、上厕所等。父母要耐心教给孩子一些巧妙的方法和技能,比如1岁以后可讓孩子学会自己用杯子喝水,自己拿勺子吃饭,2~3岁可学穿、脱衣裤鞋袜,学习叠衣服、玩积木、拼图。3~4岁不用成人的帮助,自己会扣纽扣、吃饭、洗脸、刷牙等。5~6岁学习自己系鞋带、洗澡,整齐地收拾自己的衣服、书包、玩具、保管好自己的物品等,学做一些简单的家务事,训练双手灵活和促进智力发展,这些都是有益的。但无论进行何种训练,父母必须选择适宜的方法,切不可强迫或勉强,以免过度的训练对孩子有害无益。

篇10:培养巧手匠心从折纸开始

作者:陈秋月 发表时间:2009-1-17 9:41:27 来源:东山实验幼儿园 访问次数:3110

折纸活动是指幼儿利用纸的可折性,把原来平面的纸张经过反复折叠,创造出概括而生动的立体形象的有趣活动,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儿童的才智反映在他的手指尖上”,折纸活动正是精微的指尖活动,是开发幼儿智慧的好途径。在实践中,我们认识到让幼儿学习简单的折纸,既可增加幼儿的生活乐趣,满足幼儿的好奇心,又是优化一日活动和促进幼儿身心发育和成长的需要。

一、开展折纸活动的意义。

1、培养了幼儿动手操作兴趣

“重视幼儿的实践活动”是《纲要》的一个重要思想,而折纸活动正是通过各种正方形的长方形纸的反复折、粘、剪等各种动作,使幼儿在亲自操作的过程中,逐渐培养起动手操作的兴趣,增强动手能力。

2、促进了幼儿体、智、德、美的全面发展

①通过折纸活动,能锻炼手的触感和动作的准确性。折纸艺术是我国广泛流传的一种民间工艺,只需以纸张为材料,通过折、卷、插、扭、拉、翻、压、剪等技能,就可制作出很多有趣的东西,另外,在制作的过程中,需要胶水、剪刀等物品,幼儿用完后,要求会自觉地用抹布擦试,对各种活动材料要学会整理归类,这对培养幼儿热爱劳动,形成良好生活卫生习惯也是十分有益的。

②通过折纸活动,可以培养孩子的创造性和想象力。折纸是幼儿非常喜欢的艺术活动,通过纸张的千变万化,可以调动孩子的想象力、创造力,养成认真观察事物的习惯和做事的顺序性、条理性,还可以培养幼儿的注意力和对自然界事物的模仿和概括能力。此外折纸可以使孩子认识几何形状并辨别纸的方位(边、角、中心、上下、左右、反正)有益于幼儿建立几何和数理概念,增强对三维空间的理解和想象。

③通过折纸活动,可以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及协作能力。在活动中,幼儿学会了许多知识、技能,当我们问到幼儿会做什么时,幼儿总是自豪地说:“我会折青蛙、桃子、宝塔、孔雀„„”还有的幼儿拍着胸脯充满信心地告诉我:“老师,我什么都会做。”这是学会宝贵的自信心啊!在制作的过程中,有时需要几个小朋友一起商量,共同完成一件作品,有时幼儿遇到困难,另一位小朋友就会主动来帮助,这其中不正是一种合作精神的体现吗?幼儿通过自己灵巧的手,折出各种可爱的小东西。幼儿对自己辛苦制作的作品会倍加珍惜,使幼儿养成了爱惜劳动成果的品质。

④通过折纸活动,可以培养孩子的生活乐趣。幼儿的求知欲旺盛,他们认识了周围许许多多美好的事物,然后用自己灵巧的小手,通过各种正方形的长方形的纸进行折叠,制作各种生动的玩艺和布置房间的装饰品,增添生活的乐趣。同时,幼儿制作的过程就是感受美和创造美的过程。

3、丰富了幼儿一日活动内容 目前,幼儿园设置了“剪贴区”、“小制作区”等,幼儿随时随地可以投入到各种区角中去自主活动,增加了幼儿自由自选活动的时间。同时幼儿制作的小玩艺、小工艺品也丰富了幼儿园的游戏材料,为幼儿进行游戏活动提供了物质基础。

二、折纸活动指导策略

目前,大纲对小班折纸活动没有明确要求,而且中、大班的折纸教学常常有随意性、缺乏系统性。我们深感有必要结合幼儿的心理、生理特点找出一条教师易教、幼儿易学的折纸规律。因此,我们开展了“好玩的折纸”系列折纸教学的尝试。在教学中,教师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在折纸教学方法,表现形式,工具材料上多动许多脑筋,做具体的指导。

1、内容安排“活”一点

依据幼儿的手指动作从不协调到协调,从协调到灵活的发展规律,折纸教学应该遵循由易到难,由简到繁,举一返三的原则。因此,在教学内容选择上要尽量做到灵活调整、系统安排。我们是这么尝试的:首先,对大量折纸资料和幼儿园的美工教材进行归类,找出规律,确定了六个折纸系列;然后分年段进行教学,六个系列有:长方形系列、正方形系列、尖方系列、三角系列、反复系列、两头尖系列。具体内容如三角形系列分为对角折和双三角两种折法,对角折可折出狗头、猫头、猪头、蝴蝶、鱼、蜘蛛、纸杯、花篮等,双三角又可折出球、小兔、桃子、树、宝塔、电话(球的给合)等。这样的系列折纸复习巩固多,幼儿易掌握其规律。如学习折猪,让幼儿先复习折房子、双船、老鼠、风车、帆船、金鱼的折法。再学习折“猪”的步骤。由于教学内容安排灵活多样、系统化,克服了教学的盲目性,教学活动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幼儿记得牢,动手操作的能力得到不断提高。

2、材料提供“奇”一点

在折纸材料的应用上,可以广泛选用各种材料,除了市售折纸外,还可以选用各种色纸广告纸、美术纸、报纸、包装纸、旧挂历纸等废旧边角纸。还有一种彩色折纸,这种折纸材料上画有所需折叠的物体的彩色图案,只要按步骤折叠,就能折出色彩明快,具有卡通特点的物体,幼儿对此充满兴趣。

3、演示讲解“巧”一点

教幼儿学折纸,通常教师的范例纸要比幼儿的纸大3-4倍,力求色彩鲜艳,富于美感,对于折制过程中的重难点,要适当增加示范次数。在进行演示讲解的过程中要逐步渗透折纸理论知识的传授。要让幼儿掌握折纸系列名称,基本折法与基本符号。中大班可教幼儿看图折纸,多采用发现法,启发幼儿独立观察,教会幼儿学习折纸的方法,避免幼儿机械模仿,被动接受知识的弊病,有利于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培养幼儿自学的能力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4、媒体形式“多”一点

现代教学手段在各种课型的教学中,有它独特的功能,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折纸教学是以视觉教学为主的。现代教学手段的应用,更能体现出它的功效。例如:用幻灯片放映折纸的步骤、动画进行演示。多媒体中飞入、飞出等效果的运用,各种声音的点缀,使一些简单的图片产生不同的音效,就犹如一部短短的动画片一样。这对于长期以来接触传统教学方式的幼儿来说是一种新奇,可以使其集中注意力,激发出他们参与活动的热情。

5、个别指导“广”一点

幼儿之间总存在个体差异,对于折纸活动中能力稍落后的幼儿,教师要进行个别指导,也可以让折得好的幼儿给他们当老师,鼓励他们及时表扬他们的点滴进步。对能力较强的幼儿,引导他们不模仿别人,利用眼前的东西进行联想和创造。如幼儿用一张正方形的纸折出小狗头后,又可把小狗头倒着放用长方形纸卷成纸棒当花茎,成为一朵美丽的郁金香花。

活动中,重要的是要把握每个幼儿的认识水平,情感态度和个性差异等,灵活掌握时间适时指导,让孩子们自己去学习、去探索,在不同水平上得以发展。

6、表现形式“新”一点

在美术教育活动中,我们可将折纸与绘画结合起来,使之成为“折纸贴画”,比如小班幼儿在画好的背景图上贴折好的小草、小花,然后添画石子、小路等。中大班幼儿可折出某些动物头部,将其贴在画纸上,然后设计并画出每种动物的身体和动态。

游戏时,我们可将某些折纸作品当作游戏的道具,如在折纸作品两端系上带子做成头饰、穿上线做成胸饰进行表演。在“超市”等角色游戏中,可启发幼儿将折叠的沙发、桌子、茶碗等作为道具使用,增强幼儿对游戏的兴趣。我们还可将每个幼儿的折纸作品作为环境布置的材料或悬挂或粘贴或摆放在室内或走廊上,使其错落有致,既能美化环境,又能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集体观念,增强他们对折纸活动的兴趣。

从促进每个幼儿发展这个角度出发,我们认为通过折纸来发展幼儿的智力、创造力,表现能力和审美能力等仅仅靠对某几节折纸课或某类型课的内容、形式、方法上革新,而无改革系列化和整体上的创新,那是绝对不会取得真正成功的。我们希望折纸这门古老的民间艺术在孩子的身上再放异彩。通过这种折纸艺术活动,让他们在人生的旅途中留下美好的记忆。

折纸能锻炼手的触感和动作的准确性,培养孩子的注意力。通过纸张的千变万化,还可以培养孩子们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为此7月6日上午,俞范社区邀请宁大学生志愿者为孩子们上了一堂巧手折纸课。

课上大学生志愿者简单介绍了折纸的基本步骤,然后就开始耐心细致地手把手教孩子们如何利用废纸折出简单且又漂亮的“作品”。老师教的仔细,孩子们学得认真,半小时后,桌上摆满了孩子们的作品,爱心、小花篮、宝塔等等。

活动不仅动手又动脑,更是引导他们养成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绿色生活方式。

让折纸魅力在劳技课中释放 【内容摘要】本文介绍了在新课程理念的引导下,把折纸作为重要的校本课程资源融入到小学劳技课的教学中,通过“学基用术”、“折基变形”、“一物多变”、“主题创作”四个教学策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意识和团结合作精神,让折纸的魅力在劳技课中充分释放。【关键词】劳技课 折纸 主动 创新

说起折纸,大家就会联想到“纸船”、“纸飞机”这些简单和传统的作品。事实上,折纸作为简约而又风格多样的艺术形式,可以让人在很短的时间内,用一张张纸片创造出丰富多彩的折叠世界。

折纸作为一种新型的劳技课教学课程,它不仅可以锻炼手指的灵活性,发展我们动手的能力,也可以培养我们按步骤有顺序地认真做事的良好习惯,还可以培养我们的观察力、注意力、创造力、想象力和形象思维能力,更让我们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美的教育,提高审美情趣。更值得关注的是我们在折纸的时候常常和同学、老师一起交流,不仅增进了同学间的友谊和师生之间的感情,还发展了我们的表达能力。因此,折纸已不仅仅停留在“玩”的意义上,它已成为一种既富挑战性又能启发思维的有益身心的活动,它已成为快乐的源泉、艺术的享受,以及智力开发的重要途径,并逐渐成为教育的手段。新课程标准下小学劳技课所体现的核心理念是让学生亲历实践,手脑并用,培养创新精神和合作意识,让学生在动手与动脑的紧密结合中促进其技术素养的形成。折纸教学也因其独特的魅力,深受学生喜爱,被大家所认可。现笔者将折纸作为重要的校本课程资源融入到劳技课的教学中,通过以下四个阶段的教学策略,让折纸的无穷魅力在劳技课中充分释放。第一阶段:学基用术、夯实基础。

“学基用术”是指在学会了折纸的基本技巧和基本步骤后在操作过程中巧妙地加以应用。在动手操作前让学生学会一些标准技巧和基本步骤是掌握折纸艺术的有效途径,不仅传授学生看图识记技能,还为下面各个阶段的学习夯实了坚实的基础。主要从三个方面入手:

1.从折叠符号入手。将折纸的基本动作加以归类,并给符号标上形象的语言,通过练习让学生理解符号所代表的意义。学生认识理解了折叠符号,为独立看图示折纸打下了基础。引导学生看图示折纸时,我们先将范例的每个折叠步骤画下来,制成一张完整的,规范的示意图,再由学生看着符号讲出折叠方法并用纸示范讲解。折叠符号

…… 谷线 峰线 正折 反折

翻折 曲折

2.从标准技巧入手。在看懂了符号后,还必须要学会一些基本技巧和特殊步骤。教师一边示范,一边用比较形象生动的语言讲解各个基本技巧,如“山形(也叫向后)折叠法”、“谷形(也叫向上)折叠法”、“前折痕”、“捏折法”、“三等分折法”、“打褶”这些基本技巧;以及“内翻折”、“尖角折叠”、“外翻折”、“兔耳形折法”、“压扁折法”、“压褶”、“旋转歪折”、“沉降折叠”、“湿性折叠”这些特殊步骤。一旦学生掌握了这些正确的基础的程序,就可以在着手制作的任何一个作品中应用自己的技术和知识了。

3.从优秀网站入手。一些优秀的折纸网站为我们提供了许多精美的图片资料和制作程序,教师把“纸天堂”、“折纸万花筒”等一些好的折纸网站推荐给学生,让学生在需要时通过上网查找相关资料,进行折纸练习。第二阶段:折基变形、主动探究。折纸是有一定的规律,折纸作品都是在一定的基础形的基础上进行千变万化,构成不同的作品的。根据这一个特点,我们在教学生折纸时,不能单个地教。如果单个地教,只会使学生跟着老师的步骤完成每一个作品的折叠,因而就没有了主动探究意识,即使学会了一些作品的折法,也只局限于掌握这些作品的折叠,而对于其他作品或是从头开始,或是无从下手。因此,我们必须要从基础形入手,教会学生基本的折叠类型,好让他们在学会这些基础形的情况下,自己可以动手尝试着往下折,这无形之中促进了学生的主动探究意识。所以,在完成了第一阶段的教学任务,夯实了折纸的看图识记基础之后,接下去就进入了第二阶段“折基变形”。归结起来,基础形主要有9种,如表: 风筝形

鱼形

小鸟形(鹤形)青蛙形

初步形(双正方形)

薄饼卷形

水雷形(双三角形)

连体船形

连体屋形 所谓“折基变形”是指在学会折若干个基础形后,通过自我尝试、主动探究,变化出许许多多折纸作品。新课程强调在小学劳技课中注重对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意识和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的培养,因此,我们的“折基变形”的教学策略更是为遵循这个教学原则搭建了一个很好的平台。主要有三种教学策略:

第一种:从同一的基础形出发,经过不同的基础形后产生不同的作品。例如: 序号作品图片作品名主要操作过程 东南西北薄饼卷形→薄饼卷形→初步形→打开 2 皮球薄饼卷形→水雷形→折叠→吹气 3

灯笼薄饼卷形→薄饼卷形→薄饼卷形→撑开

第二种:从不同的基础形出发,经过不同基础形的折叠后产生不同的折纸作品。例如: 序号作品图片作品名主要操作过程 1 牵牛花初步形→鱼形→打开 2

桌子连体船形→小鸟形→拉伸

第三种:从任一基础形开始,通过各种折叠后产生不同的作品。序号作品图片作品名主要操作过程 1 杂物盒薄饼卷形→对称折叠→拉折 2 天鹅鱼形→山形折叠→内翻折 草莓青蛙形→竖直折中→翻折→吹气

我们不难发现,在学完前面提到的9个基础形后,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折叠基础,在没有教师的示范讲解下,学生自己根据学过的几个基础形尝试着动手往下折,最后也能形成各种各样、丰富多彩的折纸作品。课堂教学的实践证明,教师积极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意识,以主动探究代替教师示范讲解,完全可以达到操作技能的形成,从而完成劳技作品。第三阶段:一物多变、自主创新。

“折基变形”让学生有了充分的实践能力,已掌握了许多不同折叠作品的要点,在享受变化的过程中,已为第三阶段的“一物多变”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所谓“一物多变”是指在完成了一个物体的折叠后,对其最后几个步骤稍作改动,就会产生多个不同的折纸作品。这样能尽量避免过分的模仿操作和纯粹的技能训练,充分释放学生的自主创作潜能。新的技能的形成是在学生一次次尝试,一次次的问题解决中逐步形成的。学生在尝试操作的同时不断地开动脑筋,真正做到了在动手与动脑的紧密结合中促进学生技术素养的形成。

以折“照相机”为例:教师先讲解示范照相机的折法,学生学会后,教师告诉学生只要把最后几步变一下就会变出许多不同的物体来。学生兴趣盎然,积极开动脑筋,灵活地应用折纸的各个技巧和知识,通过自主探究,折出了一些完全不同的新的作品来。如:灯笼、衣服、桌子、老公公、沙发、裤子等。在这个变化折纸过程中,学生每折叠一次,都是一种新方法的尝试,无形之中从形状的各种变化启迪着学生们的创作力。第四阶段:主题创作、团结合作。

在前面三个阶段的创作中,学生的实践操作都是“单枪匹马”,学生或制作或创作的众多作品都只是“零星散乱”。为了把这些作品系列化、主题化,持续地激发学生的折纸兴趣,就可以应用“主题创作”来进行拉动。所谓“主题创作”是指根据某个主题,几个学生组合或全班同学合作完成这个主题的作品制作或创作。如“十二生肖”、“家居摆设”、“聚会游戏”、“花圃园”等一些小型的组合作品;又如“海底世界”、“侏罗纪恐龙”、“雅戈尔动物园”、“昆虫世界”等具有很大观赏性和科学性的组合作品。培养合作意识,学会与人合作共事是新课程理念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这些主题作品的创作,靠学生个人的力量是完不成的,这需要大家的集体力量和智慧。这就促使着学生在创作过程中,出谋划策、交流讨论、相互切磋、团结合作着去共同完成,或查找资料,或文字介绍,或整理作品,或加入图解,有问题了一起讨论,解决问题时一起合作,完成作品时一起分享,学生们的团队精神在失败与成功中得到了充分体现,合作意识得到了较好的培养。

上一篇:平凡景物作文下一篇:跨文化交际全书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