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安全角度关注幼儿教育小学化问题

2024-04-17

从安全角度关注幼儿教育小学化问题(精选8篇)

篇1:从安全角度关注幼儿教育小学化问题

从安全角度关注幼儿教育小学化问题

幼儿教育小学化,不但对幼儿的人身造成伤害,还对幼儿的心理造成更大的伤害。

现在不少幼儿园,特别是小学附设幼儿班或学前班,没有严格按照幼儿教育规程科学保教,没有幼儿园一日生活皆课程的理念,不知道幼儿始终不离开教师的视线的重要性。而是按照小学的管理模式,进行分学科教学,教师把40分钟一节课作为课程,把课上了就算完成任务,其他的事都任由幼儿自由“安排”,也就是说只有所谓的“教育”,没有相应的保育。不遵循幼儿园保教并重的原则。

因此,小学中的学前儿童“被同伴的小刀划破脸,被同伴铅笔戳伤眼睛——致伤致残”的现象时有发生,我所知道的就有多起。更为严重的是小学中的学前儿童在校内摔伤,甚至有从二楼摔死的惨幕发生;还有的学前儿童模仿侠客从楼上往下飞,这次在马鞍山学习,教授给我们讲课时也提到这件事。

这可能就是有些省、市明文规定“不准小学招收学前班,更不允许学前儿童和小学生混合编班教学”的直接原因。原芜湖三县一市从本世纪初,就有这样的规定,并一经发现立即查处。现在有的学校意识到这方面的不足,就允许家长进入校园,家长甚至始终跟着孩子转。成人在校园内自由出入,又给校园增添了新的安全隐患。也扰乱了学校正常的管理秩序。

还有一些学校,为了增加学前班生源,增加学校额外的收入。适龄儿童入小学一年级还要进行统一入学考试,甚至还考“简单”的小学一年级知识。这样,一年级语文数学老师上课时,就好像上复习课,没学过一年级语文数学的儿童就跟不上班。这样,家长就责怪幼儿园(或学前班)老师没教好。这就逼迫学前教育的老师不得不教小学一年级知识。明知不对也要这样做,否则就影响生源,甚至影响生存。

还有一部分老师,不知道怎样引导幼儿积累生活经验,再从幼儿的实际出发,根据幼儿已有的经验和学习兴趣选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就拿着市场上的“幼儿课本”照本宣科,甚至还布置家庭作业,这样既省力又省时,还能迎合家长的心意,也为幼儿园争取到了“生存”的空间。

这种脱离幼儿教育实际的教学活动,剥夺了幼儿游戏的特权,幼儿从小就认为学习是吃苦的事,对学习失去了兴趣,危害是深远的。幼儿教育小学化,用学科教学取代幼儿园的教育活动,失去了游戏作为幼儿教育的基本活动形式;教师长时间用言语讲授的方式进行知识灌输,追求立竿见影的短期学习效果;在管理方式上也完全小学化,要求幼儿上课长时间(每节课40分)不许动,更不许随便上厕所、喝水等等。这些做法,严重违背了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是造成儿童怕学、厌学、养成不良学习习惯的重要原因,对幼儿的心理健康发展更是严重的摧残。经专家研究表明,现在有不少人出现的心理疾病,与当年没有科学合理的幼儿教育有关。不合理的幼儿教育对幼儿的身心健康成长起抑制作用,可能引发幼儿心理疾病。《安徽省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2011—2013)》中的“规范办园行为”为我省规范办园行为制定了可行的目标:“城区小学、乡镇中心学校禁止举办附设幼儿园、学前班,其已经附设的幼儿园在2013年秋季开学前与上述学校脱钩,已经举办的学前班在2011年秋季开学前停止招生。2013年秋季开学前,小学学前班逐步过渡为独立幼儿园、附设幼儿园或幼教点,实施相对独立的教学管理,严格按照幼儿教育规程科学保教。规范各类幼儿园命名、办班和招生,各类幼儿园招生不得与小学招生挂钩。”

《无为县学前教育“十二五”发展规划》根据我县当前学前教育薄弱的现状,在“发展目标”中明确指出:“到2013年秋季开学前,小学学前班逐步过渡为独立幼儿园、附属幼儿园,完成农村小学与学前教育剥离工作。”

我觉得要从安全角度关注幼儿教育小学化问题,解决这个问题,不是看何时“脱钩、剥离”的问题,而是“只有严格按照幼儿教育规程科学保教,才有可能保证学前儿童在校安全”的问题。安全大事刻不容缓,其他问题可以逐步落实。为此,我建议从以下几点采取补救措施:

1、编拟调查提纲,进行摸底调查,为科学决策提供依据。

2、小学周边有经批准的公、民办幼儿园,且不存在“入园难、入园贵”问题,该小学就不得招收学前儿童。

3、小学周边没有经批准的公、民办幼儿园,为了解决幼儿入园问题。在各方面条件尚不成熟的情况下,允许招收学前儿童,但要对学前儿童单独开班。该校校长(含其他学前教育的行管人员)和学前教育的老师要接受学前教育培训,严格按照幼儿教育规程科学保教,并与上级主管部门签订安全责任书。上级主管部门要定期或不定期进行督察。

4、整合、提升幼儿教育队伍,是纠正幼儿教育小学化的保障。(1)、合理使用幼儿教师,改革选聘幼儿教师的方式。幼儿教师现在相对比较缺乏,有不少学校还把幼儿教师充实到小学教师行列。幼儿教育和小学教育虽然是两个相邻的教育阶段,但终究是两个不同的教育阶段。幼儿教师对小学教育不熟悉,她们熟悉的幼儿教育又缺她们,这不是没有做到“人尽其才”吗? 另外,在选聘幼儿教师时,在检测她们专业知识的同时,还要检测她们基本技能和实践经验。幼儿教师的基本技能在实际工作中比专业知识更重要,这是众所周知的。

因为不检测她们的实践经验,所以有的幼师学校,就不重视学生的实习。而实习工作正是合格幼儿教师成长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环。

我2012年1月7日到和县参加了巢湖幼儿师范学校的招聘会。在招聘会上得知:这学期是应届毕业生的实习期,实习生就可以在学校的指导下和用人单位签订合同,就参加保教工作了。这些实习生没有实习老师的指导,能起到实习的质量吗?用人单位花钱聘人就是做事的,能保证实习的效果吗?还有些应届毕业生就直接在家复习做好选聘考试的准备工作。这些所谓实习的或没有实习的应届毕业生,到时候只要有幼儿园签章就算通过了实习。(2)、要发挥教师进修学校,在园本培训、远程学习和学历提升方面的作用。教师进修学校要和师范院校合作,利用教师进修学校资源,对在职的幼儿教育工作者进行“园本培训、远程学习和学历提升”的同步服务工作,提高培训效果,减少培训成本。(3)、县、乡(镇)、园要完善专业的各级教研、科研网络,构建幼儿教育教研、科研平台。(4)、县、乡(镇)教育主管部门要建立科学合理的视导、督察机制。

“严格按照幼儿教育规程科学保教”不是一蹴而就的事,但学前儿童的在校安全,责任重如泰山,必须立刻采取有效措施,并起到立竿见影的作用。敬请有关领导斟酌。

这是我学习中的一点收获,与同仁们分享。

2011年幼儿教师国培计划三期五班学员: 无为县白茆镇中心幼儿园 施 春 2012年3月25日星期日

篇2:从安全角度关注幼儿教育小学化问题

樊吉福

据调查,学生在写作中千篇一律,言不由衷,“假、大、空”的“失真”现象已相当严重。真可谓童真流失、童意丧失、童情缺失。作文言语失真带来的不仅是作品的无情无味,也会让学生的灵性黯淡蔫萎。面对作文教学的这种无奈和仓皇,如何从根上解决问题,如何扭转作文教学中言语失真的现象?笔者认为:提倡随笔化写作,主张一种回归本真的语文教育,回归到一种更朴实、更本真,与儿童天性更为切近的写作方式,也许能够走出假教学、假作文、假语文的尴尬境地。

随笔化写作的特点就在于一个“随”字:随时、随地、随形、随意。只要灵感现闪之时,情感涌动之际,均可以挥笔作文。有话则长,无话可短,尽兴而写,随意而止。

高效地进行随笔化教学,必须对导与写、师与生等诸要素进行重新定位,切实改变某些教学中不尽合理甚至本末倒置的做法。

一,理论和实践的重新定位:尽可能聚焦实践

(一)打破教学常规,在大自然的怀抱中进行随笔化教学训练。陀思妥耶夫斯基认为:“人活在树木和水塘之间,活在劳动和精神自由之中,活在诗歌和艺术的边缘,活在有尊严和挚爱的生活之中,定然会活得更舒服些。”的确,教师应当也必须要冲破钢筋水泥筑就的作文“围城”,从机械说教的模式转向对学生个体生命的体验与感悟,从远离学生生命世界的格局走出来,带领学生投向大自然的怀抱。让学生在快乐中酝酿习作情感,在快乐中捕捉文思。

(二)步入社会生活,让实践活动成为习作的素材源头。叶圣陶先生曾说:“生活就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为了让溪水长流,就要引导学生到真正能深入到学生个体灵魂的社会生活中徜徉,瞄准作文教学与学生身边生活的最佳连接点,从而为习作素材丰盈泉源。“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节日,无不蕴含着深厚的价值取向和审美情趣。

二,导和写的重新定位:先写后导

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欧阳修主张:“能文之本,初欲奔驰,久当收节。”山东省邹平县的成浩老师也说:“是杨树就让它长成杨树,是柳树就让它长成柳树,不要求全责备,扼杀孩子们五彩缤纷的言语个性,逼迫它们都变成整齐划一的冬青树”。只要是积极主动地、有创意地表达,就可以成为言语生命的有效生长点。从这个意义上说,今日的作文教学必须避免先入为主的给学生规定的写作套路,必须摈弃先导后写、步调一致的训练模式,鼓励学生多写放胆文、自由文,让学生自主地选择表达的内容和形式,真切地反映自己的所见所闻所为所想所感。教师要让学生说自己的话,用自己喜欢的或是习惯的方式去说,养成横看成岭侧成峰的独特思维,写出自己独特的、真情真意的作文来。从先导后写到先放后收的转变,更有利于实现言语生命的多姿多彩,更有利于激活学生最本真的人性,最大限度地激发和释放孩子们的潜能,实现真实灵动、有个性、有创意的表达和写作。

“先写”意味着“放”,就是不受“章法”的束缚,让学生想写什么就写什么,想到哪里就写到哪里,想怎么写就怎么写,随意发挥。当然,学生提笔写作时,教师并非是清闲者。相反教师应冷静地对课堂的生成状态(事实上是学生的状态)予以全面细致地观察,设身处地地感受学生的所作所为,所思所想,以便考虑并组织下一步的“放”。“放”是对言语生命野性的“牧养”;“后导”意味着“收”,就是按照“章法”,予以指导,从立意谋篇到遣词造句,推敲琢磨,精益求精,是对学生某方面写作能力的回拢与强化。

三、课本阅读和课外阅读的重新定位:重视大阅读 由于应试这一功利性目的的存在,语文课堂普遍表现为“试题化”倾向,连课外阅读都变成了为应试作文而读,读的内容多为名人事例、范文、作文选之类,从读到写都带有浓浓的功利化色彩。如此教学,使语文这个包罗万象的文化载体不仅逐渐迷失了自己,也逐渐失去了原本灵动活泼的学生。

所以,我们倡导“大阅读”。所谓“大阅读”,是指以现代教育理念为指导,以开发人的生命潜能为目的,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相伴终生的开放式阅读活动。“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读书)必须如蜜蜂采蜜一样,采过许多花,这才能酿出蜜来,倘若叮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枯燥了。”杜甫和鲁迅先生的话已经足以证明“大阅读”在提高人的语文实际能力中所发挥的巨大作用。

倡导大阅读其实就是注重对人文因素的挖掘,即实现对人的全面关怀,改变学生精神世界贫乏荒芜的状况,力图唤醒知识硬壳内包裹着的“不见人本身”的灵魂,为学生一生的成长打下亮丽的精神底子。正如王元骧所言:“没有任何其他意识形态对于人所产生的影响像文学作品所唤起的审美体验那样,使整个心灵都得到如此深刻的触动,产生如此强烈的影响,获得如此全面的滋养。它在人们精神上所产生的综合效应,决不是一般的知识传播、道德教育和娱乐消遣所能企及的。”

篇3:从安全角度关注幼儿教育小学化问题

一、关注问题与生活的关联———注重问题情景的创设

为了让学生在数学活动中提高理解能力, 增强数学的应用意识, 必须让数学问题向生活贴近。如在“求石头的体积”的教学活动课上, 老师设置“乌鸦喝水”的情境, 这是与学生已有生活经验十分相联的情境。

师出示一块石头, 提问:同学们已学习了有关体积的知识, 你们能算出这块石头的体积吗?

同学们观看了石头, 回答说:算不出来。

师:为什么呢?

生1:这块石头是一个不规则的物体。

生2:你无法知道求出它体积的所需条件。

师:现在我们看一看“乌鸦喝水”的动画片, 看从中能不能受到什么启发。

师生观看动画片。

师:乌鸦是怎么喝到瓶子里的水的?

生1:瓶子里有了石头, 把水挤上来了。

生2:石头在瓶子里也占有空间, 所以水位升上来了。

师:你们能从中想出求石头体积的方法吗?

生1:水上升的体积也就是石头的体积, 只要算出水上升的体积就能知道石头的体积。

生2:瓶子形状上下不一样, 怎么去算呢?

停了停, 有同学想出:把石头放入一个有水的长方体或圆柱体的容器里, 问题就可以得到解决。

大家都赞同这一做法, 老师拿出盛着水的长方体和圆柱体容器, 让学生把石头放进去进行试验, 进行验证。

接着要求学生说一说, 为什么石头放在有水的长方体或圆柱体容器中就能求出它们的体积?

生1:石头在水中占据了空间, 上升的水就是石头所占的空间, 两者体积相等。

生2:石头是不规则的物体, 但放到有水的规则容器里, 石头体积可以转化为规则物体的体积。

生3:在有水的规则容器中, 上升的水和石头的体积相符, 也是“等积变形”在“体积”中的运用。

师:懂得了这些, 求石头体积还能想到不同的方法吗?

生1:也可将石头放入水中, 量出水的高度, 然后取出石头算出水下降了多少求出石头体积。

师:还能想到其他方法吗?

接着学生想到的还有:

1.将石头放入长方体或圆柱体的容器里, 用沙子填满求出总体积, 再取出石头求出沙子的体积, 然后求出石头的体积。

2.用橡皮泥先将石头围裹成长方体求出体积, 再取出石头, 将橡皮泥搓成长方体算出体积后, 从中求出石头的体积。

二、关注解决问题的一般过程———注重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

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只有善于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人, 才能产生创新的冲动”。无论是课堂的教学活动中, 学校的学习环境中, 还是家庭的日常生活中, 都存在着值得研究的数学问题。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去发现和提出各种数学问题。

尤其在课堂教学中, 要注意改变由教师为主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传统教学模式, 努力激发学生主动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进而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寻找策略解决问题的积极性, 培养学生自觉主动地用数学眼光看待生活中的问题。

问题解决教学从问题开始, 其展开也应紧紧围绕问题, 在让学生经历解决问题的一般过程中, 学会分析和解决问题。这与教材类型化教学不同的是:教师关注角度发生了质的变化。即教学时将解决问题教学和运算教学结合起来, 让学生从问题情境与运算意义的角度出发进行思考, 而不是从简单的类型、结构出发进行思考。如以学校实际呈现的简单问题:实验小学合唱队有女生40人, 男生20人, ? (提出一个问题并解答) 以你能解决吗?为什么这样做?让学生根据运算的意义深入理解算法;再以解决这些问题时都是怎样想的?来揭示解决问题的一般过程。同时期待学生在从加、减、乘、除意义的基础上, 可以提出不同的问题;并且明白“有两个信息可以解决一个问题, 解决一个问题一般需要两个信息”。

三、关注问题解决过程的评价与反思———注重数学基本数量关系的理解和应用

问题解决是一种带有创造性的高级心理活动, 其核心是思考与探索。认知心理学家认为, 问题解决有两种基本类型:一是需要产生新的程序的问题解决, 属于创造性问题解决;一是运用已知或现成程序的问题解决, 是常规性问题解决。数学中的问题解决一般属于创造性问题解决, 不仅需要构建适当的程序达到问题的目标, 而且更侧重于探索达到目标的过程。

在学生能够根据加、减、乘、除意义解决简单问题的基础上, 有必要注重给学生渗透一些基本数量关系。比如:

学校女教师46人, 比男教师多37人, 男教师有多少人?

实验小学合唱队有女生40人, 是男生人数韵2倍, 男生多少人?

在此基础上我们又能前进一步:

李老师给计算机室买了4台同样的电脑, 每台4500元, 带20000元够吗?

学校女教师46人, 比男教师多37人, 学校共有教师多少人?

实验小学合唱队有女生40人, 是男生人数的2倍, 女生比男生多多少人?

在学生独立解决之后, 教师让学生进行问题间的对比, 发现问题间的内在联系。这样的呈现方式, 让学生在经历了解决问题———对比发现———形成解决问题策略的整个探究活动中加深了对问题数量关系的理解, 加深了对运算顺序的理解。

学生解决问题的需求不再是把问题和类型相联系, 而是将思考情境中的问题与数学意义相联系, 在这一过程中获得对数学知识的进一步理解, 经历解决问题的一般感受与体验。在这个过程中, 学生才能更好地发展他们的数学概念和思维能力, 逐步完善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关注问题解决过程的策略与方法———注重解决问题的思想和方法的渗透

解题策略对于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而对结果的及时反思也是非常重要的。弗赖登塔尔强调:“反思是数学的重要活动, 它是数学活动的核心和动力。”反思是通过从一个新的角度, 多层次、多角度地对问题的思维过程进行全面的考察、分析和思考。它是发现的源泉, 是训练思维、优化思维品质、促进知识同化和迁移的极好途径。通过对解决问题的追问与反思, 可以加深对问题的理解并获得解决问题的经验。

课堂教学中, 我们从问题入手思考还是从信息着手?怎么想?怎么做?这样的方式适合吗?哪种方法更好?对这些问题的思索过程, 其价值指向并不是问题的结果, 而是解决问题的方法与策略, 是学生将策略内化为数学素养的过程。教师关注问题解决的过程, 能满足学生形成较好的方法意识和策略意识的需求。这种需求, 对学生自身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形成和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语言又是学生思维的直接反映, 并在一定程度上促进着思维的发展。因此, 教师应注重对学生解决问题的思想和方法的逐步渗透。

课堂上教师问题的设计常常是由浅入深, 逐步展开的。学生对于较复杂的数学问题的思考也有一个一步步深入的过程。在理答学生思路时, 教师要抓住关键, 把握时机启发、引导, 要善于运用追问、反思、探询的方法帮助学生更深入思考, 给出更完整的答案, 最终达到满意的效果。

篇4:从安全角度关注幼儿教育小学化问题

关键词:大学生;社会化;家庭教育

一、大学生社会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社会化是指在特定的社会与文化环境中,个体通过与社会的交互作用,发展自己的社会性,成为能够履行一定社会角色行为的社会人的过程[1]。从总体上看,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状况是积极、健康、向上的,但同时我们也不能忽视大学生社会化发展中出现的负面结果和影响。笔者是做一线学生管理服务工作的,经常接触学生,对他们的学习状态和生活态度有一些直观的感受和深层次的思考。目前大学生身上存在着以下五个方面的问题,如果不解决或许会泛化,乃至影响他们终生。

(一)成人教育缺失,大学生生活自理性差

大学生入学的年龄一般在18岁上下,经过一年的学习,绝大多数已经达到法定的成人年龄,但成熟是心理和生理并行的,只是生理年龄迈入成人门槛,心理年龄不能跟不上,一些大学生幼稚、依赖、不成熟主要源于此。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与搜狐网教育频道联合开展了一项调查,2180名参与者中有56.8%的人认为现今的大学生“社会化不足,仍然单纯幼稚,对实际工作不适应”[2]。大学以前,处处事事都由父母来包办,到了大学需要独自面对时,难免头脑空白,手足无措。大学生成人化程度不高是高等教育之前父母、老师没有教育他们如何成人。接受大学教育后,基于其教育特点的自由化程度,更没有老师告诉他们已经成人,这些学生根本没有意识到自己已经长大,也不知道长大后的言行举止应该如何。

(二)成人教育缺失,育人功能缺位

大学生社会化的一个主要内容就是掌握社会生活必需的社会规范和行为准则[3],这方面笔者深有体会。担任辅导员期间,笔者曾经多次教导大三学生如何去打电话、发短信、发邮件这些看似简单的事情,因为如无人指导,这些大学生的确做得令人不甚满意。例如200多人的班级中,有些同学打电话,接通后就直奔主题,忽略了基本的问好和自我介绍。再则,如果连待人接物这些基本行为常识都不具备,那么这些同学对于今后的求职、面试、答辩等社交礼仪方面更是令人堪忧,所以参加招聘会时有些拙劣表现也不难理解。国内的教育在这方面有着很大的漏洞,也许一些教育家认为这些为人处世的道理应该是父母从生活的点滴实践中教会孩子的,但假使父母教育缺位,大学教育是否应该去弥补呢?答案可想而知,然而这样的学生却大有人在。

(三)上进心不足,主动学习意识不强

经济学里面有个词语叫过度开发[4],这个词用到大学生身上也是较合适的,因为多数大学生在中学时代曾遭受过“过度开发”。在升学压力下,为了高考甚至是中招拿到好成绩,学生把所有的精力、精神、情感基本全部都浇注到了应试中去,这让他们对学习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心理阴影,渐渐失去了对学习的兴趣,甚至采取极端的方式来抵触和逃避学习,再加上有的老师教育失当,灌输了劳苦一阵、幸福一生的错误理念,更使得广大未成年人对摆脱高中生活,追求所谓自由的大学生活产生了不切实际的渴望。调查显示:无论这个学生将来是不是好学生,能不能把学习状态调整过来,至少80%的大学生对自己大学一年级的定位是先休息一下。不少学生把大学视为安逸、放松之场所,中学时期的强烈进取心不见了,主动学习的意识也不强了。

(四)同学关系淡漠,没有牺牲精神

同学之情、同窗之谊本应是一种至纯至洁的感情,但如今个别大学生同班4年竟然不知道大多数同学的姓名,甚至出现见面不认识的情况。是因为该同学太内向,还是教育对象的观念出现了问题,如果这种情况普遍存在,结果归因就不言而喻。另外,还有一个很突出的现象是很多大学生没有牺牲精神,过于个人主义,不愿为他人、为班级做出贡献,这种极端非社会化的倾向,与我们国家所倡导的和谐共存现实严重相悖,或许也正是这类惟我独尊思想观念的秉承,才造成今日多数大学生之间关系的淡漠,大家孤僻孤立、彼此戒心,自然会产生陌生感。

(五)自身定位模糊,专业方向不明确

这是个横贯大学始终的问题,从开始大学生活之日起到毕业时的前一天,有数不清的大学生一直生活在对自身和专业方向的求索之中。自身定位不明确可以理解,认识自我比关心别人更具有挑战性,认识自我是一个不断调整完善的过程,非一日之功。但专业方向不明确,最主要的责任只能在于大学生不主动了解和积极的探寻。或许很多大学生都是被动的等待父母、老师帮他们策划,给他们解释,但是这将不可避免地导致大学生失去其自主探索人生和把握人生的机遇。其实,每个人情况不同,要走的人生路途也不同,没有人比自己更了解自己,涉及到学涯规划的事情,最好的选择便是自己动手,否则追悔莫及。我们唯一可以弥补的是拿时间换空间,在游泳中学习游泳。

二、从国内家教方式中剖析原因

与国外的同龄青少年相比,我国青少年不论身体还是心理,都存在一些差异。这除了跟饮食习惯差别有关以外,还跟我国“保姆式”的家庭教育密不可分。青少年往往没有长时间独立生活的经历和感受,而没有阅历看上去就难免稚嫩青涩。作为一名大学生教育管理人员,笔者觉得家庭教育在一定程度上未能承担起其应有的责任。

(一)娇惯孩子,把孩子当客人对待

现在社会,独生子女居多,父母为了从物质上满足孩子的要求,往往竭尽所能地给孩子提供其能力范围内最好的物质条件。放眼整个社会,父母含辛茹苦,给孩子打造高一等生活的实例应该比比皆是。父母打着伞,背着包,还要抱着会走路孩子的情况比比皆是,这样的拳拳爱意会换来子慈仁孝的结果吗?或许不尽然。这种把孩子当客人来对待的教育和扶养方式,不利于孩子的独立生活能力、处理问题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

(二)放纵孩子,家教与社会现实脱节

家教的目的是提高孩子适应社会的能力,但我们家长提供给孩子的生活环境往往与社会现实不相符,甚至大相径庭。比如社会上分配的原则是同工同酬,一份付出一分收获。而在家里,家长经常无原则无条件地满足孩子的愿望奢求。其实不妨试试让这些未成年人用劳动来换取薪金奖励的方式,尽量与社会接轨,这样既可以从小培养有劳才有得的正确观念,又可以让孩子学习到一些有关如何理财的知识。另外,社会讲求公平竞争,比拼的是实力,但在“老人疼爱孙子”的家庭氛围里,相信的大多数是眼泪,什么事情一哭一闹万事大吉,流泪好像比其他任何谋生手段都管用。这就给了孩子很大的错觉,其实家庭给孩子提供的应该是与现实社会竞争一样的竞争状态,才能让他们迈入社会的时候,不至于有太大的落差感和茫然。

(三)不懂尊重,轻易伤害孩子自尊心

自尊心和自信心是一个孩子主动规范自己行为最为重要的内在驱动力,家长应该有意识地开发利用和延长这种促动力的时限,而不是用传统儒教中的父父子子思想,严格管理甚至体罚孩子,掳夺孩子在家庭中的平等地位,轻易伤害孩子脆弱的自尊心。而且从心理学上讲,快乐自由的童年生活有助于增强孩子长大后的幸福感。因此,掌握主动权的父母要重视自己的言行,要把孩子放在与成年人平等的位置中去看待,做到公平公正,宽容仁爱。对中小学生,笔者个人建议以管理约束为主,用符合广大社会人群的正确原则规范他们的行为,矫正其错误并民主管理,对其讲明道理;对于大学生,建议保护孩子自尊心的做法是给予其无条件的关注和鼓励。

篇5:从哪些角度解决食品安全问题?

(一)从农业生产者角度

1.提升自我修养,增强安全意识

农户是农业生产经营的主体,农产品的质量安全离不开农民的力量。农业生产者应当提升自我修养,学习生产技术,提高生产水平,学习法律知识。在生产过程中严格按照标准施用化肥、农药,增强农产品的质量安全意识。2.提升农产品标准化水平,生产优质安全的农产品

农业生产标准化是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的重要方式。按标准组织生产是规范生产经营行为的重要措施,是工业化理念指导农业的重要手段,是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根本之策。通过加快推进农产品质量认证和产地认定,实行标准化生产,生产优质安全的农产品,建立自己的品牌。

3.加强农户联合,促进合作社发展

合作社是提升农民组织化,实现农产品生产规范化的重要组织形式。通过合作社的建立,能够有助于实现农业生产的规模化和规范化,促进农产品的标准化。通过合作社对农户生产农产品的生产资料的采购、生产、运销等环节的统一服务,以及合作社中高层次人才对生产技术的指导,有助于保障合作社农产品的质量安全。

(二)从企业角度

1.提高生产标准,保障食品安全

企业是市场运行的主体,解决食品安全问题应当重视企业的作用。安全的食品不是监管出来的,而是生产出来的,必须要引导和督促企业主动承担社会责任和履行法定义务,提高生产经营者自律意识和质量管理水平,提高企业生产标准,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更加注重产品质量,保障食品安全。2.提升法律意识,遵守相关法规

企业要提升法律意识,加强对法律的学习,知法、懂法、用法,严格按照法律标准生产产品。同时要加强企业内部对相关法律的宣传,提升企业员工的法律素养,使大家共同按照生产标准参与安全产品的生产,在各环节保障食品安全。3.自设农产品生产基地,保障原材料质量

企业可以通过自设农产品生产基地,按照自身需求进行农产品的标准化、规模化生产,一方面可以按照自己的需求生产农产品,供应本企业的生产,另一方面也是保障食品安全的重要手段,可以从源头上控制生产原料的质量,从而提升产品的质量水平。

(三)从政府角度

1.构建食品安全社会共治体系,加强食品安全监管

要把“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理念,融入到食品安全监管工作中去,让企业更负责,媒体更客观、专家更准确、政府更有力。要在全社会大力倡导食品安全共享共治的理念,使食品生产经营者意识到自己也是消费者。要强化媒体工作者的职业道德,以客观的态度、正确的理念、正面的视角报道食品安全事件。要发挥食品方面专家学者的导向作用,在食品研究开发中弘扬正确的价值取向,坚持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并重。要发挥地方各级政府的领导职能,依托现有的体制,形成勤协调、快补位的监管工作长效机制。2.完善相关法律,加大宣传力度

对现有的食品安全法律法规、条例、标准、规范等进行整合,制定食品安全基本法,尽可能减少和避免立法和执法上的相互冲突,保持法律的同一性,同时覆盖“从农田到餐桌”的食品链的所有环节,确保食品安全的完整性。要提升对于食品安全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使人人懂法、人人用法,生产者严格按照法律标准进行生产,消费者利用法律武器保障自己的权益,提升全民的法律意识,促进食品安全体系建设。3.规范产品市场,提高准入标准

抬高食品行业准入门槛,建立食品安全行业信用体系,根据企业信用等级实行动态管理,建立健全重点监控机制,加强行业自律,对食品生产、食品销售企业、市场开办者实行有效的管理。

4.增加科技投入,提高检测标准

在食品安全检测过程中,要加大科技投入,整合食品安全检测资源,完善食品质量安全的技术支撑体系。把分散的检测设备集中起来,建立区域中心监测站,完善食源疾病监测网络,建立相关的数据库和处理中心,实施食品检测统一计划、统一抽样、统一标准、统一信息发布,对整个食品产业链进行全程监管,保障人民身体健康。建立评价体系,完善预警系统。

5.加快推进农产品质量认证,建立农产品质量追踪系统

加快农产品商标注册,对生产管理比较规范、质量保障体系比较完善的生产(养殖)基地和生产加工企业,鼓励推行实施种养殖GAP认证、加工领域HACCP认证和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农产品认证。特别是鲜活农产品,要鼓励进行产地认定和产品认证,逐步形成以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认证为主体,有机农产品、农业投入品认证为补充的认证体系。建立农产品质量追踪系统,通过完善农产品信息,实现农产品质量追踪,从而规范农产品生产者的生产行为,提升质量安全。6.建立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加强食品安全信息网络监测

食品安全问题需要制定有效的信用监督机制,建立起我国食品安全信用体系的基本框架和运行机制,建立起食品安全信用的监管体制、征信制度、评价制度、披露制度、服务制度、奖惩制度等,使违法、违规者承担巨大的信用风险,从信用监督的角度规范产品的生产,提升食品质量安全水平。

(四)从消费者角度

1.提升消费安全意识,树立食品安全理念

提升全民的消费安全意识,树立食品安全社会共治共享的科学理念。群众的食品安全,要动员群众、依靠人民群众,形成社会共治共享的氛围。消费者应当在消费过程中注意安全健康食品的识别,仔细辨别产品的各项指标和标识,购买放心产品。2.增强维权意识,及时举报问题产品

消费者应当增强维权意识,在购买到问题产品以后及时举报。同时通过建立健全食品安全有奖举报制度,依托现有的药品监督网,建立街道、社区、乡镇食品安全协管员和信息员队伍,聘请社会公众人士参与食品安全监管,营造人人关心、人人维护食品安全良好氛围,不让违法者有机可乘。

(五)从媒体角度

1.发挥媒体的监督作用,积极收集食品安全信息

食品是体验商品,但生产经营者、监管者、消费者之间还存在着信息不对称,因此,信息的收集和发布必须要以食品安全工作为重要抓手。媒体作为信息公布的重要渠道,对于食品安全信息的搜集和发布责无旁贷。2.利用好网络渠道,共享食品安全质量信息

网络是人们了解信息重要的渠道之一,构建食品安全监督体系离不开网络的作用。如利用网络开设博客微博,食品安全监管部门与银行、税务、海关、公安等部门合作,共享食品安全质量信息,做到“来源可追溯、去向可查清、产品可召回、处罚有力度”。

农业企业经营管理专题

篇6:从安全角度关注幼儿教育小学化问题

法学教育30年-从法律职业精英化与法学教育大众化之冲突角度审视

面对法律职业精英化与大众化的冲突,审视法学教育发展的三十年.法学教育大众化的发展是有一定的历史原因和历史意义的`.在建设法治国家的今天,我们应该理性思考大众化的法学教育带来的影响,克服其弊端,寻求更科学的教育模式.本文重点论述了实行精英化教育的必要性和关于精英化教育模式的一些思考.

作 者:李瑞芳 作者单位:武汉大学法学院刊 名:法制与社会英文刊名:LEGAL SYSTEM AND SOCIETY年,卷(期):2009“”(5)分类号:G633.98关键词:职业精英化 大众化 法学教育

篇7:从安全角度关注幼儿教育小学化问题

题目:从生产流程及运输过程角度看中国自来水安全问题

姓名:XXX 学院:地理科学学院 专业:地理科学(师范)班级:2012级师范四班 学号:22201X3180111XX 教师:张美华 成绩:

2014 年12月30日

目录

摘要:..............................................................................................................................................3 关键词:...........................................................................................................................................3 1我国自来水的历史及现状............................................................................................................3

1.1 我国自来水的历史...........................................................................................................3 1.2 我国自来水的现状...........................................................................................................4 2我国自来水的水源地现状及其安全性评估................................................................................4 3我国自来水的生产工艺流程及其安全性评估............................................................................4

3.1我国自来水的生产工艺流程............................................................................................4

3.1.1絮凝........................................................................................................................5 3.1.2沉淀处理................................................................................................................5 3.1.3过滤处理................................................................................................................5 3.1.4滤后消毒处理........................................................................................................5 3.2传统自来水生产工艺是否含有有害人体健康的物质....................................................5 3.3我国自来水的生产工艺流程的安全性评估....................................................................6 4我国自来水的运输过程及其安全性评价....................................................................................6

4.1我国自来水的水管老化问题............................................................................................6 4.2我国自来水的二次供水问题............................................................................................6 5我国自来水安全性总评................................................................................................................7 参考文献...........................................................................................................................................7

从生产流程及运输过程角度看中国的自来水安全问题

韦聪聪

(西南大学地理科学学院2012级地理科学师范四班 ***)

摘要:

随着我国城市化水平的提高,自来水这一方便、快捷的城市用水方式逐渐进入千家万户,从而给人们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我们在享受自来水带来的巨大便利的同时,也承受着因为工业化、城市化发展而带来的自来水水源地污染、自来水厂生产工艺老化而带来的无法彻底消除有毒物质以及因为二次供水疏于监管而带来的自来水运输过程污染等等的问题。本文意在评估自来水从水源地到用户家里的一系列的过程,进而对中国的自来水安全进行定性描述,为大家的生活提供参考。

关键词:

自来水;生产流程;运输过程;安全性

1我国自来水的历史及现状

1.1 我国自来水的历史

我国的自来水事业发端于清朝末年的首都北京,在慈禧太后支持下中国有了第一条自来水的生产、运输、使用线路。光绪34年(1908年)3月18日,农工商部大臣上书慈禧太后,请求修建京师自来水厂,并且在奏疏中陈述了京师自来水厂对于卫生、消防事业的好处。农工商部大臣的奏疏还推荐在直隶办工艺厂,效益很好,对经商之道很熟悉,在商界很有名望的商界大亨周学熙负责筹办京师自来水厂。不到十日,慈禧太后就应允了。不久,农工商部再次上奏折,请示筹办京师自来水公司的“大概办法”。办法很快被批准,公司性质为“官督商办”,公司名称为“京师自来水股份有限公司”,任命周学熙为公司总理。从此,我国的近代水务事业正式起步,到如今,中国的自来水事业已经有一百余年的历史了。①

①李勇.中国自来水产业运营模式与政府规制[D].山东大学,2007.1.2 我国自来水的现状

自从清朝末年在北京兴建了第一座自来水厂后,我国的自来水事业发端,从此以后我国的自来水事业便蓬勃发展,方兴未艾。到目前,我国总共有4000余家自来水厂,每天供应6000万吨自来水,覆盖全国4亿多县级以上城市居民,位居世界前列。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自来水的要求越来越高,但是我国的自来水厂在我国水源地早到严重污染的情况下,依旧沿袭着百年以来的生产工艺流程,自来水安全问题越来越引人忧虑。关注自来水安全,已经刻不容缓。

2我国自来水的水源地现状及其安全性评估

我国自来水的水源,取自地表水和地下水,而地表水又分为河流水、湖泊水和水库水。据2012年中国环境状况公报,长江、黄河、珠江、松花江、淮河、海河、辽河、浙闽片河流、西北诸河和西南诸河等十大流域的国控断面中,Ⅰ~Ⅲ类、Ⅳ~Ⅴ类和劣Ⅴ类水质断面比例分别为 68.9%、20.9%和 10.2%。实际上自来水的水源要求是一类和二类水,但这些优质水源实在太少了,才允许选用三类水。假如把以上数据中的Ⅰ~Ⅲ类水精确到I~II类水,可想而知,我们的自来水水源污染是多么的严重。地表水这些污染物主要来自于工厂污水、农业污水、生活污水的乱排乱放,由于排放未经处理的污水,导致了我国地表水源约50%受到污染,上百种有机化合物、重金属离子进入水源,部分重金属元素已经超标。以上可以看出,中国的自来水水源中的地表水污染是非常严重的。而地下水源则普遍存在着受As、F、Fe、Mn、放射性物质,以及天然化学背景与人为污染,造成了存在氟、砷、铁、锰等的超标。以上可以看出,中国的自来水水源地现状是不容乐观的,其安全性也是比较低的。②

3我国自来水的生产工艺流程及其安全性评估

3.1我国自来水的生产工艺流程

我国的自来水生产工艺沿用传统的自来水生产工艺,主要有以下四部分组成:(1)絮凝(2)沉淀(3)过滤(4)消毒。下面我将一一阐述各个部分的工艺流程。

②李妍.自来水安全吗? 从水源地到水龙头,哪些环节影响水的品质[J].中国经济周刊,2013,02:24-25.3.1.1絮凝

原水经取水泵房提升后,首先经过混凝工艺处理。絮凝所用到水处理剂主要有聚合氯化铝、硫酸铝、三氯化铁等,这些水处理剂可把水中不易沉淀的胶粒及微小悬浮物脱稳、相互聚结,再被吸附架桥,从而形成较大的絮粒,以利于从水中分离、沉降下来,从而达到净水的目的。

3.1.2沉淀处理

混凝阶段形成的絮状体依靠重力作用从水中分离出来的过程称为沉淀。沉淀处理主要是把前一道工序的絮凝产物给沉淀下来,从而有利于下一步工艺的进行。

3.1.3过滤处理

过滤一般是指以石英砂等有空隙的粒状滤料层通过黏附作用截留水中悬浮颗粒,从而进一步除去水中细小悬浮杂质、有机物、细菌、病毒等,使水澄清的过程。

3.1.4滤后消毒处理

水经过滤后,浊度进一步降低,同时亦使残留细菌、病毒等失去浑浊物保护或依附,为滤后消毒创造良好条件。消毒并非把微生物全部消灭,只要求消灭致病微生物。虽然水经混凝、沉淀和过滤,可以除去大多数细菌和病毒,但消毒则起了保证饮用达到饮用水细菌学指标的作用,同时它使城市水管末梢保持一定余氯量,以控制细菌繁殖且预防污染。消毒的加氯量(液氯)在1.0-2.5g/m3之间。主要是通过氯与水反应生成的次氯酸在细菌内部起氧化作用,破坏细菌的酶系统而使细菌死亡。消毒后的水由清水池经送水泵房提升达到一定的水压,在通过输、③配水管网送给千家万户。

3.2传统自来水生产工艺是否含有有害人体健康的物质

由以上自来水的生产过程,可见河水中原有的种种悬浮颗粒及胶体物质已在混凝过程中分离。而原水中的致病微生物也已在滤后消毒处理过程中被消灭。因此,在自来水生产过程中已把原水含有的有害人体健康物质去除掉。

而在混凝过程中所加入的水处理剂,一般情况下都与原水的悬浮颗粒及胶体一起沉淀开来,从而不影响水出厂时的质量。那么,就只剩下氯气了。氯气消毒法是生产自来水的最后一个环节。往水里加氯气经反应后即可把水输送到市民家庭使用。如此,氯气是否会危害到我们的健康呢?以下我们来重点研究氯气。

氯气(Cl2)是一种黄绿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是一种有毒物质,对人体有 ③水之殇 自来水安全吗?[J].中国厨卫,2013,10:44-46.强烈的刺激性,吸入少量氯气会刺激鼻腔和喉头粘膜,并引起胸痛和咳嗽;吸入较多氯气会窒息致死。而由于氯气与水进行反应,生成一系列含氯的元素,而这些含氯的元素有致癌的可能性,所以因为氯气的存在,传统自来水生产工艺还是很不安全的。

3.3我国自来水的生产工艺流程的安全性评估

从以上叙述中,我们可以发现,以上传统的自来水处理工艺仅仅可以去除杂质以及微生物、致病菌,而对目前愈演愈烈的有机污染物则是无能为力的。而全国县以上4000多家自来水厂中,98%仍使用传统水处理工艺,如果水源被重金属离子和有机化合物所污染,传统工艺就显得力不从心。有专家认为至少20%至30%的水厂需要尽快上马深度处理工艺。假如仍旧沿用目前这种传统工艺,我们将要面对的现状将是生活生产所产生的致癌、促癌的有机污染物,重金属元素等将原封不动的被人体所吸收,从而危及人体健康。

为了应对目前这种自来水安全窘境,很多城市上马了自来水深度处理技术。饮用水深度处理是指在传统的混凝、沉淀、过滤和消毒四步法工艺的基础上,为了提高饮用水的质量,对饮用水中大分子有机物进行的处理。常用的饮用水深度处理工艺有臭氧-活性碳技术、膜分离技术、生物活性碳技术、吹脱技术等。这些技术都有力地减少了自来水中有机污染物,从而有利于人类的健康,可惜这些技术在我国自来水厂应用率不到2%。所以,目前我们所饮用的自来水由于其生产工艺的陈旧,是很不安全的。

并且依前面所讲,传统工艺加氯进行消毒的所导致的致癌弊端,整个传统工艺是存在很大安全风险的。

4我国自来水的运输过程及其安全性评价

4.1我国自来水的水管老化问题

据住建部在2002年、2003年曾调查数百城市的供水管网,发现不符国标的灰口铸铁管占50.80%,普通水泥管占13%,镀锌管等占6%,低质管网其计占比约70%。自来水出厂后,需经过漫长的输水管网及水塔、水箱等设施,假如供水管网不合格的话,自来水就会在运输的沿途接触很多污染物,尤其是很多管道是我国在60年代起建设的,随着时间的推移,则更加存在严重的污染隐患。管道老化以及管道的不合格对水质影响非常大。

4.2我国自来水的二次供水问题

二次供水被称为自来水全产业链的“最后一公里”,但往往最后的环节,最容易被忽视。由于市政供水管网压力不够,城镇六层以上的建筑都需要借助二次加压实现供水。具体方式是在管网末端建设蓄水池或水箱,通过水泵等设备加压,使自来水“水往高处流”。虽然二次供水已经在全国广泛应用,但在相应的

法律法规和管理责任上,却一直处于空白地带。目前,还没有一个完整的针对二次供水的技术要求和建设标准。无法可依,导致二次供水的蓄水池、水箱和相关设备都以地产开发商所建为主,标准和式样五花八门。同时二次供水因为缺乏法律依据,导致设备维护主要也由开发商、单位来管,而这些单位缺乏有效的规章制度,容易造成管理的混乱,从而导致二次供水设备清洁检修工作不足,造成了水源的污染。自来水最后一公里防线已然失守。

以上两个方面都在告诉我们,我国自来水的运输过程是很不安全的,是极易受到污染的,我国最近几年频频出现的自来水安全问题就充分的说明了这一点,下面我就列举一个兰州自来水污染事件来说明问题。

2014年4月10日兰州发生自来水苯含量超标事件。兰州市威立雅水务集团公司检测显示,4月10日17时出厂水苯含量、10日22时自流沟苯含量、11日2时自流沟苯含量均远超出国家限值的10微克/升。2014年4月12日13:13原因已经查明:兰州自来水苯超标系兰州石化管道泄漏所致。这次泄漏事件就是在于使用近60年的自来水输送管道破裂,导致沿途兰州石化厂的石油污水侵入,从而造成了自来水的苯超标。可是在我国,类似的这样因为管道老化而引起的自来水污染不胜枚举,这反映了我国自来水安全的严峻性。

5我国自来水安全性总评

我国自来水制造工艺在曾经我国经济发展较落后、环境较好的时期,曾经对人们的健康起到了保驾护航的目的,同时也极大的方便了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但是,在现在污染日益严重的今天,在重金属和有机污染物严重污染地表水的今天,原有的生产工艺是远远满足不了要求的;同时,由于供水管道的日益老化,二次供水的疏于监管等等因素,我国的自来水安全是不容乐观的。

参考文献

篇8:从安全角度关注幼儿教育小学化问题

一、教师树立正确的安全教育观念

在幼儿园中,保护幼儿的安全是教师的职责之一,教师也是幼儿园安全教育的主要实施者。幼儿教师的观念和思想如何,直接影响到幼儿安全教育的效果。所以,幼儿教师首先必须要树立正确的观念,孩子一旦入园,教师的责任就必须落实到每一名幼儿身上,用心呵护。在户外活动时,教师应培养幼儿预见、判断、防范危险的能力,引导和教授幼儿如何去辨别哪些事物具有一定的危险性、应该远离哪些事物等,不轻易制止或强调他们完成某一项动作或活动。同时,教师应参与到孩子们幼儿有趣的活动中去, 成为孩子们活动中的“大朋友”。当然,教师要谨记给幼儿较多自由的前提是让他们多了解掌握一些重要的、常用的安全行为规则。当幼儿首次接触某一玩具设备时,或者对一些幼儿园游戏设备还不熟悉时,或者参加一些有风险性的活动时,教师应该以自己的辅导经验,与他们一起探讨、分享面对不可预知危险的策略等,并将一些危险符号教授给幼儿,给幼儿以适当的安全指导与提醒,让他们对这些危险符号留下深刻的印象。如在一些幼儿园拥有大型滑梯或者其他设备,作为幼儿教师应尽量不要限制幼儿的玩法,但一定要让他们明白一个最基本的安全规则,即当你在玩滑梯的过程中要注意自己的行为是否妨害其他小朋友,客观上达到相安无事的效果,以提高他们对这些设备使用的安全意识。

二、加强幼儿安全知识教育,提高幼儿自我保护意识

加强对幼儿的安全知识教育主要是加强对幼儿日常活动安全教育、交通安全教育、消防安全教育、食品卫生安全教育等。幼儿教师要通过日常教学活动,根据幼儿活泼好动的特点,组织一些有趣味性的安全教育游戏活动,使幼儿在活动中潜移默化地明白自我保护的重要意义,形成良好的活动规则;幼儿教师要充分利用教室的环境布置让幼儿熟悉身边的各种标志,熟练运用各种求救电话的使用方法,让幼儿知道和了解平日生活中的一些常用的电话号码(例如119、110、120等),并能明白这些号码的作用, 让幼儿知道当遇到水、电、火等事故时该怎样避免,以便在危险时候多一些求助手段。另一方面,要让幼儿掌握一些简单的安全技巧。在幼儿的成长过程中,安全的责任要逐步从大人手中转交到幼儿自己手中,不管做什么事情都对幼儿采取各种保护措施而不让幼儿自己去尝试着做,因为即使我们再细心照顾也会无法预见到幼儿可能遇到的险境。所以,安全教育中最好的办法是让幼儿了解并掌握一些预防、应对危险的方法和技巧。

三、使幼儿养成接受纪律、遵守安全规则的意识及行为习惯

“幼儿安全规则意识”包括交通安全规则意识、活动安全规则意识、公共场所安全规则意识、居家安全规则意识等。根据皮亚杰的理论观点,幼儿形成概念与其相应的行为操作相关。我们要结合幼儿园的各种教学活动、游戏活动的实际操作,不断向幼儿渗透纪律、规则内容要求,使幼儿在潜移默化、持之以恒的日常教养训练中形成相应的守纪律、守规则意识。我们要遵循幼儿的心理特点,搜寻一些我们日常生活中简单、常用的安全规则,以直观的、通俗易懂的形式表现出来,循循善诱,引导幼儿认识、了解这些规则。同时,在了解安全规则的前提下,我们还要不断督促、指导、提醒,使幼儿不断得到强化良好的遵守安全规则的习惯,逐步形成自觉的行动。

例如在“我是消防员”活动中,要求扮演消防员的幼儿熟悉幼儿园的各个通道,以便在发生火灾时,能在他的指挥下统一行动,其他幼儿模仿简单的自救技能并安全疏散,迅速离开火灾现场……幼儿通过参加这些角色游戏活动,扮演不同的社会角色, 会使他们对安全规则、纪律观念由概念逐步内化为个人的认知内容,进一步形成相应的观念、态度并在各种具体的行为中又体现出来。

四、家园配合,形成安全教育合力,是对幼儿实施安全教育的 保证

幼儿在幼儿园的时间毕竟是有限的,其他更多的时间就是与父母相处在一起,因此作为幼儿教师应经常与家长保持顺畅的沟通,把对幼儿进行的安全教育延伸到家庭中。家庭环境是幼儿生活的重要场所,家长应在家中多做一些有关安全问题的游戏,培养幼儿的安全意识,使家园形成安全教育的合力。但是,安全教育需要老师与家长长期密切配合,非一朝一夕就能看到实际效果的,务必经常巩固并不断强化,才能真正提高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幼儿具有好奇、好玩、好动的特点,这就要求我们在家庭教育中运用到游戏的方法。如情境游戏是家长与幼儿共同创设一种模拟意外或灾难的特定情境,让幼儿设想、体验身临其境时的正确应对方法。在游戏情境下,更容易激发幼儿的主动性、想象力和创造欲。可以说,游戏是一种最为符合幼儿身心发展要求的快乐而自主的学习活动。如把自己化身一只小蜗牛,爸爸妈妈担任警察的角色,从路的一边经过斑马线,到对面的动物园,那么这只小蜗牛怎样才能顺利地到达动物园呢?这时,幼儿会自己想出办法并付诸实施,并让担任警察角色的爸爸妈妈评判一下,从而使他们加深了对实际生活中的交通安全知识的认识。

上一篇:创新保险服务,努力提升水平营业部工作总结发言下一篇:雅思阅读总共几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