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我要的是葫芦

2024-04-29

7我要的是葫芦(精选6篇)

篇1:7我要的是葫芦

课 题7我要的是葫芦课 型阅读课课 时二 课 时

认知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词;

2.理解课文内容,3.懂得这个故事说明的道理。

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能力目标通过看图和学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词语理解能力。

德育情意目标使学生受到事物之间也是有联系的这一科学思想的教育

教学

重难点 重 点了解葫芦的叶子与果实有密切联系。。

难 点通过理解课文懂得这个故事说明的道理。

教学手段及教具准备卡片、挂图

主体参与合作互动设想讨论交流,反复读议

教 学 过 程课后小结

第 一 课 时

一.板画引入,激发兴趣。

1.教师在黑板上画几个可爱的小葫芦,问:画的是什么?你见过吗?今天,我们一块认识一位种葫芦的人,他一心想得到可爱的葫芦。他的愿望实现了吗?

2.板书课题:我要的是葫芦

3.指导“芦”读轻声,齐读课题。

二.指导看图,领会图意。

逐步出示四幅图,问:图上画的是谁,在干什么?仔细观察葫芦的`各部分,有什么变化?(用自己的话说)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读课文,画出生字多读几遍。

2.标出自然段序号,指名学生分别朗读,师生评议。

3.讨论:每幅图画指的是哪个自然段的内容?

4.用自己的话简单说说这篇课文讲了什么事?

四.学习生字。

1.连词读生字。

挂了 一些 盯着 邻居 治一治 葫芦藤 哇

2.提出不懂的词。(讨论,让学生弄懂)

3.指导书写生字,记住字形。

些:上面是“此”不是“比”。

邻:“令”字作偏旁时,“捺”要写成“点”。

感:上面部分是“咸”不是“成”。

五.课堂练习。

1.比一比,再组词。

葫( ) 邻( ) 治( ) 盯( )

胡( ) 领( ) 抬( ) 钉( )

2.练习书写生字。

3.流利地朗读课文。

第 二 课 时

1.首尾对比,2.造成悬念。

1.指名朗读第1段。理解每句话的意思,然后完成下面的填空题,要提请学生注意正确运用量词。

(1)从前,有个人种了一( )葫芦。

(2)花谢后,葫芦藤上挂了几( )小葫芦。

2.让学生比较下面两个句子:

(1)“葫芦藤上长满了叶子,开出了小花。花谢以后,藤上挂了葫芦。”

(2)“细长的葫芦藤上长满了绿叶,开出了几朵雪白的小花,花谢以后,藤上挂了几个小葫芦。”

教师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感受到:第二句话把葫芦的形状、颜色和果实的大小写得更加具体、清楚。

3. 指导有感情地朗读第4、第5句,从“每天”“看几次”几个词语中感受那个种葫芦的人急切希望葫芦快快长大的心情。

4. 朗读体验后,教师设疑:那个人那么喜欢小葫芦,希望它快快长大,而结果又怎么样呢?接着指导学生读第4段,对照课文插图,再次设疑:为什么没过几天,那可爱的小葫芦会慢慢变黄,一个个落下来了呢?

3.理解过程,4.深究原因。

1.导读第2、第3段。让学生带着下边的问题研读课文:当叶子上爬着一些蚜虫时,2.那个人是怎么想的?又是怎么说的?

3.“长得赛过大南瓜才好呢”这句话还可以怎么说?“叶子上的虫还用治”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那个人在说“我要的是葫芦”这句话时,4.是怎么想的?

5.在充分感知语言的基础上练习分角色朗读对话。读后教师问:读到这里,6.你们是否明白,7.开始小葫芦长得十分可爱,8.后来为什么变黄落下了呢?指9.导学

生用“因为……所以”的句式回答这一问题。

5.创设情景,6.延伸结尾。

那个种葫芦的人见到葫芦变黄落下,心里十分难过,他后悔当初不听邻居的劝告。第二年,他又种下几棵葫芦,以后他会怎么做呢?

笔头练习:

第二年,那个人又种下了几棵葫芦。过了些日子,( )的葫芦藤上长满了( )色的叶子,开出了很多( )的小花。花谢以后,藤上挂了好多( )的小葫芦。有一天,他发现叶子上爬着一些蚜虫。这些他想起( ),赶快( )。后来小葫芦慢慢( ),一个个都长得( )。

7.作业练习:

1.填空,再读一读。

( )小花 ( )葫芦藤

( )小葫芦 ( )蚜虫

2.读句子,3.注意每句话的语气。

叶子上的虫还用治?

叶子上的虫不用治。

有几个蚜虫怕什么?

有几个蚜虫不怕。

板书设计:

篇2:7我要的是葫芦

/

/

/

雪白的小花 /

/

/

不用治

可爱的小葫芦―――――― 变黄都落了

篇3:7我要的是葫芦

【教学片段】

师:刚才同学们在小组内讨论交流了你们研究生字的情况,下面我们进行全班交流。哪位同学想主持本次的学习交流活动?

(师请一名学生上讲台)

主持人:大家好,下面我带领大家学习“我会写”的生字,希望同学们积极交流。我先领读一遍生字。

(领读时拼读生字,并用课文中出现的词带读。)

主持人:我研究了“言”这个字。这个字是上下结构,它的部首是它本身,也就是言字旁。谁来和我交流?

生:我给“言”组词造句。言,语言,动物也有自己的语言。

生:我搜集了含有“言”字的成语———三言两语、言行一致、风言风语。

生:我知道含“言”的歇后语:哑巴吃黄连———有苦难言;含“言”的名言:言必信,行必果。

主持人:你能讲讲这句名言的意思吗?

生:说了就要守信用,就一定办到。

主持人:你们两位同学很会搜集积累,我向你们学习。

生:写“言”的时候,点要写在竖中线上,三个横要平行,第一横要长一些。

师:你观察得很仔细,不愧是咱们班的小书法家。

生:我交流“每”字。写“每”的时候要注意下半部分“母”的笔顺。

主持人:现在请老师范写,大家书空。(师适时提示笔画的写法)

师:同学们在作业本上练写一个“每”字。

生:“每”的部首是下面的“母”,不是上半部分。

生:我给“每”加上三个部首,分别变成“梅花”的“梅”,“大海”的“海”,“后悔”的“悔”。(师板书:梅、海、悔)

师:你给单字加偏旁,变出几个形近字,真会学习。

生:我交流“治”字。治,治疗,生病了要及时去医院治疗。它的形近字有抬和始。(师板书:抬、始)

生:有一个《扁鹊治病》的故事,我讲给大家听。(生讲)

主持人:你的知识真丰富,我们把掌声送给你。(掌声)

生:我交流“棵”字。“木”字旁的一捺变成了点儿,它的同音字是“一颗心”的“颗”,跟“木”有关的就用木字旁的“棵”。(师板书:颗)

师:我补充一下,“果”加“页”这个“颗”表示圆形或颗粒状的东西。下面我说几个词,你们选字,看看谁区分得好。(师说“一棵树、一颗钻石、一棵草、一颗星星”,生选字。)

生:我出个字谜,“用手堆土”,谜底是哪个生字?

生:是“挂”。

生:“挂”的右边是两个土堆在一起的,不是四横一竖。

生:“挂”和“哇”是形近字,我用换偏旁法找出它们的形近字还有“娃娃”的“娃”,“青蛙”的“蛙”,“水洼”的“洼”。(师板书:娃、蛙、洼)

主持人:你也很会识字。

生:我搜集了含“挂”的诗句: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主持人:你的知识真丰富啊!

生:我交流“慢”字。我编顺口溜记住了这个字:心旁红日又升,调皮扁四站中。(掌声)

生:我知道“不怕慢,只怕站”。

师:这是一句俗语。告诉人们做事只要坚持不懈,就会取得成功。

生:我要提醒大家注意“慢”字的右半部分,写的时候要写紧凑。

主持人:现在请老师范写,大家书空。(师适时提示各部分的宽窄、高低。)

师:同学们练写一个“慢”。

生:我交流“怪”字。怪,古怪,奇怪,我的叔叔今天很奇怪。

生:它的右下边是“土”,不是“工”。

生:我搜集了含“怪”的词语:奇形怪状,妖魔鬼怪。

主持人:大家交流得很好,我们再读读这些字。(生齐读生字,师随机板书生字。)

主持人:我们认识了这些字,还要会用这些字。我能用这里的“棵、挂、哇”说话:星期天,我到山上去玩。看到一棵棵山枣树上挂满了红红的枣,我高兴地喊:“哇,太好了!可以摘枣吃了!”(掌声)谁还能选字说话?

生:我能用“言、棵、怪、慢”说话:雨停了,我跑到楼前那几棵柳树下去玩。地上竟然有几只小蜗牛在慢慢地爬。看着它们,我自言自语地说:“真奇怪,为什么蜗牛会背着一个重重的壳呢?”(掌声)

……

主持人:谢谢大家与我交流。

师:你主持得很好,同学们交流得也很好。同学们,把掌声送给他,也送给你们自己。(掌声)

师:这些生字宝宝盼望你们把它们写漂亮呢。打开课本第65页,漂漂亮亮地描一个写两个吧。

对于这位教师的识字教学片段,我的感悟如下:

一、抓学法———放手,让学生体验自育自学的快乐

知名教育专家何炳章说:“教育,教育,就是教学生会自育;教学,教学,就是教学生会自学。”从这节识字教学课看,教师没有轻视二年级的学生,相信他们有自育自学的能力,完全摒弃了传统课堂以教师为本位、以讲析提问为教学手段的教学方式,而是让学生通过自学、探究、讨论、交流去获取知识,把课堂的时间充分还给了学生。学生学有章法,学得快乐,收获丰实。这可以从两个主要环节看出:一是个体独学时,学生能够紧紧抓住字的音、形、义几个方面去学习生字,不是机械地记忆,他们从结构、部首、笔顺、笔画、组词、造句、辨义等多层面去研究生字,是实实在在的探究性学习。这样的学习,会催生学生更强烈的学习需求,其效果要胜于单纯听教师的分析讲解。二是交流学习时,教师只以导学者、助学者、促学者和评学者的角色适度介入,课堂的主角是学生。学生自己主持,自由交流,人人乐说,人人敢说。课堂气氛活跃,秩序井然。在这样的课堂中,同伴合作,学生获取信息的速度很快,丰富了学生的积累。

二、抓拓展———放眼,让学生走进更广阔的语文天地

语文,不仅仅是作为工具使用的语言文字,更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文化的积淀。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在教学中,不光要指导学生会读书识字,还要指引学生不断积累古今精华的语言,丰厚自己的语文素养。这位教师具有很强的执行力,很好地落实了《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的“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积累”的教学理念。她没有把学生的目光局限在对一个个生字枯燥的识别、记忆、书写上,而是给学生提供了“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的开放的学习空间,让学生通过一个个生字辨别了相关的形近字、同音字,积累了相关的成语、古诗、歇后语、名言、故事等,让学生走进了更广阔的语文天地。

三、抓运用———放胆,让学生在语言实践中拔节成长

2011年版《语文课程标准》在前言部分指出:“语文课程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在这节识字课上,两个学习层次彰显了这一理念:一是单字学习时的组词造句,既让学生在语言环境中理解了字义,又培养了学生对字的运用能力;二是学完生字时的选字说话,更是意蕴深远的语言文字运用实践,不但让学生懂得了识字和生活的联系,而且促进了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协调发展。

篇4:《我要的是葫芦》教学设计

1、认识11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植物的叶子和果实的关系,懂得与课文有关的事理。

4、分角色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正确认读生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植物叶子与果实之间的联系。

教学难点:

弄清葫芦与叶子之间的密切联系。

课前准备:

教师:课件

学生:收集蚜虫、叶子、葫芦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篇有趣的寓言故事──我要的是葫芦(课件:我要的是葫芦)

(课件:葫芦动画跳出)

2、原来你们把它的名字叫错了。它叫──葫芦hu lu (生答)

(课件:图变成字,加上拼音)

3、齐读“我要的是葫芦”;小声读“我要的是葫芦”;边读边想,不出声地读“我要的是葫芦”。你想到些什么问题?

生:葫芦是什么样的?

生:葫芦是怎样生长的?

生:葫芦为什么会落下来?

生:那个人为什么不给葫芦治一治?

生:葫芦落下来,那个人会后悔吗?……

二、初读感知,认读生字。

1、答案藏在课文里。我们赶快打开书,选择你最喜欢的方式自读课文。

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生字词多读两遍。

出示自读提示。

2、(课件)出示带拼音词。调皮的汉字宝宝摘掉了拼音小帽,着急地跑出来和大家交朋友。仔细看看哪些生字容易读错,请能干的小老师提个醒。

3、课件:葫芦藤哇盯邻

师:老师也给大家提个醒儿,“葫芦”的“芦”单独念lu,组成词念轻声。

4出示无拼音字认读。

5、同桌交流识字方法。

6、全班交流识字方法。

三、图文结合,自读感悟。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和最后一段。

1、出示课文中两幅插图。

说一说有什么不同?

第一幅图:说一说葫芦是什么样的?自由读,画出相关句子。

生读:“细长的葫芦藤上长满了绿叶,开出了几朵雪白的小花。花谢以后,藤上挂了几个小葫芦。多么可爱的小葫芦哇!”

完成:( )的葫芦藤 ( )的葫芦花 ( )的小葫芦

(课件出示第一自然段)

師:听出来了,你有点喜欢小葫芦。有更喜欢小葫芦的吗?生再读。

师:来,我们把心中的喜爱读出来。

第一幅图:可是这么可爱的小葫芦最后怎么样了?

出示第四自然段读。

(三)、学习第二、三自然段。

1、我们学到这儿,你的脑海里一定想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结果呢?

2、会读:认真读读课本2、3自然段,用“──”勾出相关的句子。

3、体会句子:有几个虫子怕什么!有几个虫子不可怕.

叶子上的虫还用治?叶子上的虫不用治.

4、分角色读。

5、如果你是那个人,你会给葫芦治虫吗?

6、演示葫芦生长的过程,明白叶与果实的关系。

7、那个人会后悔吗?

8、出示治虫后的另外一种结果的一段文字,学生练读,其中有本课新认的生字。

篇5:我要的是葫芦教案

课前1分钟:播放葫芦丝乐曲《月光下的凤尾竹》。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刚才我们一起欣赏了一段好听的音乐,你知道这么好听的音乐是用什么乐器演奏的吗?(出示葫芦丝的图片)

这种乐器是用什么做成的呢?你们有没有见过挂在藤上的葫芦?你看,这就是。(出示PPT)我请一个同学上来指一指。对,这就是葫芦,(板书葫芦)注意芦字单独念时读第二声,但在葫字后面时念轻声。

介绍葫芦的作用:葫芦的作用可大了,它不仅可以做成葫芦丝,加工成各种各样的工艺品,它还可以装水,装酒。嫩的时候还能够炒起来吃呢,怪不得有一个人说——(板书题目)齐读课题

二、认读生字。

过渡语:声音真好听,那这个人究竟得到葫芦了吗?让我们赶紧走进这个故事。1.请同学们打开课本63页,自己来读读这个故事。要求:(1)、认真地把课文读一遍。(2)、拼一拼小树叶上的音节,多读几遍,记住读音。

2、认读带拼音的生字。

看到小朋友们这么认真,课文中的字宝宝来和大家打招呼了,瞧------出示本课8个生词:葫芦藤 好哇 盯着 邻居

1)自读、指名读,齐读

2)这些生字中你觉得哪个容易读错,想提醒大家的?小老师带读

3)看!摘掉了拼音小帽的生字宝宝,跑到了葫芦上,你还能读准它的音吗?开火车读

除了这些生字新朋友,还有一些老朋友也想出来和大家见见面。大家和他们打个招呼吧。出示:自言自语 每天 治蚜虫 一棵树 牵挂 奇怪 慢慢 “自言自语”预备起(齐读)

3、交流识字方法。

过渡:秋天到,葫芦香,摘个葫芦大家尝。(出示图片)瞧,葫芦都成熟了,一个个都饱满光滑,在向我们招手呢!它们说,如果你能运用咱们学过的识字方法,比如:加一加、减一减、熟字换偏旁、编字谜等等方法记住生字的话,它们就会从藤上跳下来,扑向你们的怀抱。你们想要吗?好,请你先思考,然后把你识记生字的方法与大家交流交流吧。谁能最快记住它们,我就把葫芦宝宝送给他。汇报:葫

盯(出示生词卡片“盯”,指名读,指导读促后鼻音,会不会做这个动作?请你盯着老师看。对,就是像这样,眼睛瞪得大大的,看着一个地方,一眨也不眨。就叫---盯着,难怪盯是----目字旁的)

4.你们真厉害,都把葫芦宝宝捧回了家。那你能给他们找个好朋友一块带回家吗?组词:邻

三、初读课文

1.顽皮的字宝宝钻回到课文里,你们能读准吗?(要求:读准字音、不添字、不漏字、不回读)自己试试读吧。

2.指名读 学生点评 3.看图读文

你们知道吗?这篇课文我们还可以把它变成一本有趣的连环画(出示PPT),我们一起来合作,讲讲这个故事

4.同学们,我们听了这个故事,知道课文主要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吗?出示:有个人种了一棵葫芦,他的葫芦叶子上(爬满了蚜虫),邻居(劝他治一治),他(不听),结果(小葫芦一个一个都落了)。

四、学习帝1自然段

1.咱们刚才在讲这个连环画故事的时候,你有没有发现缺了点什么呀?(出示PPT)缺了第一幅图啊,我们把它补上好不好? 要想画好这幅画,就要读好这段话。(出示PPT)同学们自己在位子上先练习练习。出示:从前,有个人种了一棵葫芦。细长的葫芦藤上长满了绿叶,开出了几朵雪白的小花。花谢以后,藤上挂了几个小葫芦。多么可爱的小葫芦哇!那个人每天都要去看几次。

指名读

2.读着读着你有没有发现,这一段里有两个要写的生字,字形长得很像。拿出生字卡片“挂”“ 哇”你有什么办法区别它们呢? 能不能把这两个字换一个偏旁,变成别的字?

读儿歌(出示PPT:张口一声“哇”,用手往上挂。有水是水洼,女孩爱娃娃。捉虫小青蛙)

播放写字软件,学生书空(生写字,师走动检查)点评写的字 3.细读第1段

请同学们自己先读读这段话,思考一下,我们都要画些什么呢? 师边讲解边贴画。你觉得我画得对吗?(众生练读)

你瞧,叶子长好了,才能开出美丽的花,花谢以后,藤上才会结果,(板书:长叶-开花-结果)这是植物的生长过程。你们瞧,(指图)在茂密的叶子下,这一个个小葫芦多可爱啊!你们喜欢它们吗?那谁来夸一夸?

多么可爱的小葫芦啊!这么可爱的小葫芦,种葫芦的人喜爱它吗?从哪里看出来?让我们一起读出他对葫芦的喜欢。

篇6:《我要的是葫芦》教案

【教学目标】

1、会认“葫、芦”等6个生字。会写“言、每”等8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反问句、感叹句与陈述句的不同语气。

3、懂得吸取种葫芦的人的教训,做任何事情都要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

【教学重点】 体会反问句、感叹句与陈述句的不同语气。

【教学难点】 理解重点词句,感悟道理。

【用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设想】

植物生长一般要经历这样一个过程:生根,发芽,长叶,开花,结果。在这一过程中,前一环节直接影响着后一环节,要想得到好果实,就得细心呵护植物各部分的生长,不能只注意结果。做任何事都得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那个种葫芦的人,眼睛只盯着葫芦,叶子上长了蚜虫也不管,结果,小葫芦慢慢变黄,一个个都落了,多可惜呀!可爱的小葫芦为什么会落呢?这是学生可能会质疑的问题。因此,教学时,可以以此问题为突破口,采用变序阅读法,先学习第一段和最后一段,再重点朗读中间两段,感悟问题的原因:种葫芦的人,只要葫芦,而不管叶子,他不知道事物之间是有密切联系的。他所犯的错误,可以从他的语言看出来。因此,可抓住文中的人物语言朗读体会,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揭示课题〗

1、板书课题:

齐读。

2、学习生字词“葫芦”。

3、师:你们见过葫芦吗?谁能说说葫芦是什么样的?

学生自由回答。(课件出示葫芦)

〖初读课文,读通课文〗

1、自读课文,遇到生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2、同桌互相交流记字方法。

3、采用多种形式让学生认读。并找出带生字的句子来读,要求读通顺。

4、分自然段读课文,想读哪个自然段就读哪个自然段。

〖精读课文,读懂课文〗

学生自由读课文,想想读懂了什么:

1、说给同桌听听;

2、指名说。(结合学生回答,屏幕显示相应自然段,并进行板书。)

一、教学第一自然段

1、课件出示文中图2:

指名说:这棵葫芦一开始长得什么样?

(具体说说藤、叶、花、果实的样子)

2、指导朗读:

⑴ 你喜欢这棵葫芦吗?能把这段话读好吗?

⑵ 课件出示:

细长的葫芦藤上长满了绿叶,开出了几朵雪白的小花。花谢以后,藤上挂了几个小葫芦。多么可爱的小葫芦哇!

自由读、指读、齐读。

二、学习第四自然段

1、过渡:多么可爱的小葫芦哇!种葫芦的人正美滋滋的看着它呢。那么结果怎样呢?

2、自读课文,想一想:种葫芦的人最后得到葫芦了吗?请你找出课文中的句子。

3、课件出示课文第四自然段。

齐读。

三、自学2、3段课文

那么可爱的小葫芦为什么一个一个全都落了?学生自由回答。

1、教学第二自然段:

师:叶子有了什么变化?(结合学生回答出示课件。)这些蚜虫会怎样?可他怎么想?

⑴ 指名读第一句话。

⑵ 指名表演那个人说话的样子。

⑶ 齐读该段。

2、教学第三自然段:

⑴ 同桌分角色朗读邻居和种葫芦人说的话。

⑵ 师生合作分角色朗读。

⑶ 学生自由组合并表演。⑷ 师:你们觉得他们俩谁说得有道理?

学生讨论,指名答。

3、课件演示:

小葫芦和绿叶的对话──葫芦藤每天向叶子输送养料,叶子再将养料输送给小葫芦。蚜虫吃绿叶,使它无法输送养料。小葫芦因没有养料供给,随即变黄落下。

〖你认为种葫芦的人错在哪儿?〗

〖学了本课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幻灯片出示短文,复习生字:

邻居家种了许多葫芦,细长的葫芦藤上开满了雪白的葫芦花,这些葫芦花可真漂亮哇!你看,他们正盯着我们看呢!

2、采取多种方式读,如自读、小组读、集体读、分组读等方式进一步复习巩固。

二、我会写

1、课件出示要会写的字:

言、每、治、棵、挂、哇、怪、慢

2、自己把生字读一读。

3、小组能互相说一说每个字的偏旁、笔画、哪个笔画在横(竖)中线上、你认为应该注意的地方。

4、师生交流,交流过程中学生练写。学生练写,互相评价。重点讲解:“挂、哇”二字右边的“圭”,是由上下两个“土”字组成的;“言”字第一横长,下面两横短;注意“每”字的笔顺。

三、我会读

课件出示:

叶子上的虫还用治?

叶子上的虫不用治。

有几个虫子怕什么?

有几个虫子不可怕。

读一读、比一比、说一说有什么不同点和相同点。

四、扩展练习

1、小组讨论:种葫芦的人看到小葫芦都落了,会想些什么呢?

2、小组代表汇报讨论结果。

3、续讲故事:第二年,他又种了一棵葫芦,„„

4、指名讲故事。

五、作业:在课外找几个成语送给这个种葫芦的人。如:瓜熟蒂落„„

【板书设计】

我要的是葫芦

葫芦藤上长满绿叶──蚜虫──葫芦变黄了

【教学后记】

上一篇:家装项目施工发包合同下一篇:平房乡中心小学精准教研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