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的是葫芦完整教案

2024-05-07

我要的是葫芦完整教案(精选9篇)

篇1:我要的是葫芦完整教案

《我要的是葫芦》教案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在朗读和书写中,学生能熟练识记本课生字词,写好“棵、盯、治、怪”四个生字;

2.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明白课文讲了个什么故事; 3.通过具体词句反复的朗读,体会这棵葫芦的可爱,以及最后葫芦落了的伤心。教学重点:

学习生字新词,写好“棵、盯、治、怪”四个生字。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并明白故事内容。教学难点:

通过反复朗读,从具体词句中体会小葫芦的可爱,以及没能得到的葫芦后的伤心,读好感叹句与陈述句。

一、导入

直接揭示课题: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我要的是葫芦》,咱们再来回顾一下葫芦的“芦”在单独读时是几声的?(二声),看到“葫芦”这个词,你能知道课文围绕着“葫芦”讲了一件什么事吗?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师:自由的朗读一遍课文,说一说这篇课文讲了件什么事。生:自由读课文后梳理出从前有一个人(种)了一棵葫芦,藤上挂(结)了几个小葫芦,有一天(叶)上生了(蚜虫),他(不治虫),没过几天(叶黄了),小葫芦一个一个都(落)了。

三、再读课文,读准字音。

师:咱们再读一遍课文,要求读准字音,不添字漏字,同桌两个先读一读,一人一段,然后再交换读,读错的同桌指出来。生:同桌合作中。。。

师:都读好了吧,咱们分大组展现一下你们的实力,看看哪个大组读的最好,能够做到字音正确,不添字漏字,不拖长音。

生:每个大组读一段展示(每读完一段其他组评价有没有问题,然后克服上一组里的问题继续展示)

师:课文都读的这么好了,看看单独的词你是否认识了呢?(出示带拼音的生词图片)生:指名领读

师:去掉拼音的帮助,你还能读出来吗?谁来挑战。生:2-3名同学领读。

师:大家一起来摘一摘葫芦吧!(出示单个生字)

四、品读课文,体会情感

师:大家看到那个人(种)了一棵葫芦,还结(挂)出来了小葫芦,课文哪一自然段在说这个事呀?(生快速找到第一自然段),你从这段中看到葫芦藤是什么样的?找一位同学先起来读一读。生:示范读。

师:从刚才这位同学的朗读中咱们能读出这棵小葫芦藤怎么样啊?(很可爱、很喜人)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生:从“细长的葫芦藤”“长满了绿叶”“雪白的小花”。师:好,那同学们再读的时候可以把这些短语重读一下试一试,就像老师这样......(示范读中)。再找同学起来读一下。生:读,师生共同评价。

师:咱们再看一看花谢了以后怎么样了,谁起来试读一下?(指名读)

生:(花谢以后,藤上挂了几个小葫芦。多么可爱的小葫芦啊!)师:花谢以后藤上是怎么几个小葫芦啊?(生快速回答“挂了”),什么是挂呀?(生发言)好,快速想象一下小葫芦挂在你眼前,有小风轻轻吹过,小葫芦在干什么?(也在随风摆动,摇晃)所以我们不禁感叹(多么可爱的小葫芦啊!)看好这是一个什么句子?(感叹句)。师:读感叹句一定要带着自己充分的感情在里面,我看谁能读出小葫芦的可爱来?从花谢以后开始读。生:多名同学试读。

师:那这么可爱的小葫芦最后得到了吗?(生能快速回答:没有)你从哪个自然段读出来的?(生能快速回答从第四自然段读出来的),让我们一起再来读一读第四自然段,注意读出伤心的心情。生:齐读中......师:那你知道为什么小葫芦藤都结出小葫芦了,到最后却一个也没得到的原因吗?咱们下节课再讲。

五、书写指导

师:把课文翻到66页,看到田字格中的八个生字,先观察,哪6个字是左右结构的,(确定出“棵、治、谢、盯、邻、怪”后,再观察哪四个字是左窄右宽的,(棵、治、盯、怪),这节课咱们先写一写这四个字。

每个字都要先观察在田字格中的占格,并让孩子们自己说一说该注意的地方。

棵:左高右低,“果”字的撇捺要写舒展。

怪:左高右低,右上部的“又”撇捺舒展开,右下部“土”最后一横不能超出撇捺的宽度。

盯:左高右低,“丁”旁的横要拉长些,竖勾收笔要靠近竖中线。

治:左低右高,第四笔撇折的折点在田字格的中心左侧。

第二课时

目标:

1.写好“谢,想,言”三个生字。

2.通过对比朗读,体会2、3自然段反问句,感叹句与陈述句的不同语气。

3.能说出“叶子被吃光了,小葫芦也就落了。”懂得叶子对于植物很重,只要叶子长得不好了,这株植物长得也就不好了。

重点:写好“谢,想,言”,体会2、3自然段反问句,感叹句与陈述句的不同语气。

4.难点:知道“叶子被吃光了,小葫芦也就落了。”懂得叶子对于植物很重要,只要叶子长得不好了,这株植物长得也就不好了的道理。

一、谈话导入

师:咱们再来回想一下上节课留的那个问题,为什么这么可爱的小葫芦,最后一个一个都落了,(指着黑板说)看这里(孩子们能快速说出叶子上生了蚜虫)好,哪一段说的这个事儿(生快速说出第三自然段),让我们一起先来读读第三自然段。(生齐读)

二、品读

师;从这一段中你能读出葫芦主人想的什么,又说得什么呢? 生:心里想,有几个虫子怕什么!他盯着小葫芦自言自语的说:“我的小葫芦,快长啊,快长啊!长得赛过大南瓜才好呢!”

师:好,有几个虫子怕什么!你能体会出葫芦主人什么样的心情啊?(不在乎、无所谓)谁能读出那种不在乎来的语气来?(找多名同学起来试读),再看这两个句子“有几个虫子怕什么!有几个虫子不可怕。”对比读一读(指名同学试读)师:从这两个句子中你能看出语气怎么样啊?

生:第一个感叹句语气很强烈,第二个句子语气很平淡。师:按照感叹句的读法,谁想试着读一读葫芦主人自言自语的说的内容啊?(生试读中......)

师:再看这两个句子“叶子上的虫还用治?”“叶子上的虫不用治”试着读一读,“叶子上的虫还用治?”依然是谁说的话?你们从第几自然段找到这句话(第三自然段),这是个什么句子?(问句的语气是什么样的)(上扬的)再试着对比读读上面的两句话。

师:我们依然可以读出那个人对于治虫子这件事还是不着急,有一个人是替他着急了?(邻居)(出示课文第三自然段)

师:接下来咱还是三人小组合作,注意邻居着急的语气,葫芦主人依然不在乎,无所谓的语气读出来。生:小组展示

师:看这里(指着黑板),到现在我们都学完了,我们却发现,(叶)长了(蚜虫),(不治虫)(叶)黄了,小葫芦(落)了,你发现了什么?什么很重要啊?(叶子)得出叶子被蚜虫吃掉了,小葫芦也就落了。所有的植物都是这样啊,想一想我们教室植物角曾经有一棵桂花很香的,我们养着养着,叶子蔫了,慢慢的掉了,花儿有些还没开,也就落了,如果它的叶子长得很好的话,花也不会落,也就不会死掉了。书写指导:

谢:先观察在田字格中的占格,再让孩子们说说注意的地方,“身”居中较瘦长,下面的撇上端不出头,“寸”的横笔写在横中线上,左中右大致等宽。

想;上长下短,“木”的末笔捺改点,“心”略扁,第二笔是卧钩。言:独体字,第二笔横要写长、平,下面两横要写短,三横之间等距。谢谢聆听!

篇2:我要的是葫芦完整教案

课前1分钟:播放葫芦丝乐曲《月光下的凤尾竹》。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刚才我们一起欣赏了一段好听的音乐,你知道这么好听的音乐是用什么乐器演奏的吗?(出示葫芦丝的图片)

这种乐器是用什么做成的呢?你们有没有见过挂在藤上的葫芦?你看,这就是。(出示PPT)我请一个同学上来指一指。对,这就是葫芦,(板书葫芦)注意芦字单独念时读第二声,但在葫字后面时念轻声。

介绍葫芦的作用:葫芦的作用可大了,它不仅可以做成葫芦丝,加工成各种各样的工艺品,它还可以装水,装酒。嫩的时候还能够炒起来吃呢,怪不得有一个人说——(板书题目)齐读课题

二、认读生字。

过渡语:声音真好听,那这个人究竟得到葫芦了吗?让我们赶紧走进这个故事。1.请同学们打开课本63页,自己来读读这个故事。要求:(1)、认真地把课文读一遍。(2)、拼一拼小树叶上的音节,多读几遍,记住读音。

2、认读带拼音的生字。

看到小朋友们这么认真,课文中的字宝宝来和大家打招呼了,瞧------出示本课8个生词:葫芦藤 好哇 盯着 邻居

1)自读、指名读,齐读

2)这些生字中你觉得哪个容易读错,想提醒大家的?小老师带读

3)看!摘掉了拼音小帽的生字宝宝,跑到了葫芦上,你还能读准它的音吗?开火车读

除了这些生字新朋友,还有一些老朋友也想出来和大家见见面。大家和他们打个招呼吧。出示:自言自语 每天 治蚜虫 一棵树 牵挂 奇怪 慢慢 “自言自语”预备起(齐读)

3、交流识字方法。

过渡:秋天到,葫芦香,摘个葫芦大家尝。(出示图片)瞧,葫芦都成熟了,一个个都饱满光滑,在向我们招手呢!它们说,如果你能运用咱们学过的识字方法,比如:加一加、减一减、熟字换偏旁、编字谜等等方法记住生字的话,它们就会从藤上跳下来,扑向你们的怀抱。你们想要吗?好,请你先思考,然后把你识记生字的方法与大家交流交流吧。谁能最快记住它们,我就把葫芦宝宝送给他。汇报:葫

盯(出示生词卡片“盯”,指名读,指导读促后鼻音,会不会做这个动作?请你盯着老师看。对,就是像这样,眼睛瞪得大大的,看着一个地方,一眨也不眨。就叫---盯着,难怪盯是----目字旁的)

4.你们真厉害,都把葫芦宝宝捧回了家。那你能给他们找个好朋友一块带回家吗?组词:邻

三、初读课文

1.顽皮的字宝宝钻回到课文里,你们能读准吗?(要求:读准字音、不添字、不漏字、不回读)自己试试读吧。

2.指名读 学生点评 3.看图读文

你们知道吗?这篇课文我们还可以把它变成一本有趣的连环画(出示PPT),我们一起来合作,讲讲这个故事

4.同学们,我们听了这个故事,知道课文主要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吗?出示:有个人种了一棵葫芦,他的葫芦叶子上(爬满了蚜虫),邻居(劝他治一治),他(不听),结果(小葫芦一个一个都落了)。

四、学习帝1自然段

1.咱们刚才在讲这个连环画故事的时候,你有没有发现缺了点什么呀?(出示PPT)缺了第一幅图啊,我们把它补上好不好? 要想画好这幅画,就要读好这段话。(出示PPT)同学们自己在位子上先练习练习。出示:从前,有个人种了一棵葫芦。细长的葫芦藤上长满了绿叶,开出了几朵雪白的小花。花谢以后,藤上挂了几个小葫芦。多么可爱的小葫芦哇!那个人每天都要去看几次。

指名读

2.读着读着你有没有发现,这一段里有两个要写的生字,字形长得很像。拿出生字卡片“挂”“ 哇”你有什么办法区别它们呢? 能不能把这两个字换一个偏旁,变成别的字?

读儿歌(出示PPT:张口一声“哇”,用手往上挂。有水是水洼,女孩爱娃娃。捉虫小青蛙)

播放写字软件,学生书空(生写字,师走动检查)点评写的字 3.细读第1段

请同学们自己先读读这段话,思考一下,我们都要画些什么呢? 师边讲解边贴画。你觉得我画得对吗?(众生练读)

你瞧,叶子长好了,才能开出美丽的花,花谢以后,藤上才会结果,(板书:长叶-开花-结果)这是植物的生长过程。你们瞧,(指图)在茂密的叶子下,这一个个小葫芦多可爱啊!你们喜欢它们吗?那谁来夸一夸?

多么可爱的小葫芦啊!这么可爱的小葫芦,种葫芦的人喜爱它吗?从哪里看出来?让我们一起读出他对葫芦的喜欢。

篇3:我要的是葫芦完整教案

【教学片段】

师:刚才同学们在小组内讨论交流了你们研究生字的情况,下面我们进行全班交流。哪位同学想主持本次的学习交流活动?

(师请一名学生上讲台)

主持人:大家好,下面我带领大家学习“我会写”的生字,希望同学们积极交流。我先领读一遍生字。

(领读时拼读生字,并用课文中出现的词带读。)

主持人:我研究了“言”这个字。这个字是上下结构,它的部首是它本身,也就是言字旁。谁来和我交流?

生:我给“言”组词造句。言,语言,动物也有自己的语言。

生:我搜集了含有“言”字的成语———三言两语、言行一致、风言风语。

生:我知道含“言”的歇后语:哑巴吃黄连———有苦难言;含“言”的名言:言必信,行必果。

主持人:你能讲讲这句名言的意思吗?

生:说了就要守信用,就一定办到。

主持人:你们两位同学很会搜集积累,我向你们学习。

生:写“言”的时候,点要写在竖中线上,三个横要平行,第一横要长一些。

师:你观察得很仔细,不愧是咱们班的小书法家。

生:我交流“每”字。写“每”的时候要注意下半部分“母”的笔顺。

主持人:现在请老师范写,大家书空。(师适时提示笔画的写法)

师:同学们在作业本上练写一个“每”字。

生:“每”的部首是下面的“母”,不是上半部分。

生:我给“每”加上三个部首,分别变成“梅花”的“梅”,“大海”的“海”,“后悔”的“悔”。(师板书:梅、海、悔)

师:你给单字加偏旁,变出几个形近字,真会学习。

生:我交流“治”字。治,治疗,生病了要及时去医院治疗。它的形近字有抬和始。(师板书:抬、始)

生:有一个《扁鹊治病》的故事,我讲给大家听。(生讲)

主持人:你的知识真丰富,我们把掌声送给你。(掌声)

生:我交流“棵”字。“木”字旁的一捺变成了点儿,它的同音字是“一颗心”的“颗”,跟“木”有关的就用木字旁的“棵”。(师板书:颗)

师:我补充一下,“果”加“页”这个“颗”表示圆形或颗粒状的东西。下面我说几个词,你们选字,看看谁区分得好。(师说“一棵树、一颗钻石、一棵草、一颗星星”,生选字。)

生:我出个字谜,“用手堆土”,谜底是哪个生字?

生:是“挂”。

生:“挂”的右边是两个土堆在一起的,不是四横一竖。

生:“挂”和“哇”是形近字,我用换偏旁法找出它们的形近字还有“娃娃”的“娃”,“青蛙”的“蛙”,“水洼”的“洼”。(师板书:娃、蛙、洼)

主持人:你也很会识字。

生:我搜集了含“挂”的诗句: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主持人:你的知识真丰富啊!

生:我交流“慢”字。我编顺口溜记住了这个字:心旁红日又升,调皮扁四站中。(掌声)

生:我知道“不怕慢,只怕站”。

师:这是一句俗语。告诉人们做事只要坚持不懈,就会取得成功。

生:我要提醒大家注意“慢”字的右半部分,写的时候要写紧凑。

主持人:现在请老师范写,大家书空。(师适时提示各部分的宽窄、高低。)

师:同学们练写一个“慢”。

生:我交流“怪”字。怪,古怪,奇怪,我的叔叔今天很奇怪。

生:它的右下边是“土”,不是“工”。

生:我搜集了含“怪”的词语:奇形怪状,妖魔鬼怪。

主持人:大家交流得很好,我们再读读这些字。(生齐读生字,师随机板书生字。)

主持人:我们认识了这些字,还要会用这些字。我能用这里的“棵、挂、哇”说话:星期天,我到山上去玩。看到一棵棵山枣树上挂满了红红的枣,我高兴地喊:“哇,太好了!可以摘枣吃了!”(掌声)谁还能选字说话?

生:我能用“言、棵、怪、慢”说话:雨停了,我跑到楼前那几棵柳树下去玩。地上竟然有几只小蜗牛在慢慢地爬。看着它们,我自言自语地说:“真奇怪,为什么蜗牛会背着一个重重的壳呢?”(掌声)

……

主持人:谢谢大家与我交流。

师:你主持得很好,同学们交流得也很好。同学们,把掌声送给他,也送给你们自己。(掌声)

师:这些生字宝宝盼望你们把它们写漂亮呢。打开课本第65页,漂漂亮亮地描一个写两个吧。

对于这位教师的识字教学片段,我的感悟如下:

一、抓学法———放手,让学生体验自育自学的快乐

知名教育专家何炳章说:“教育,教育,就是教学生会自育;教学,教学,就是教学生会自学。”从这节识字教学课看,教师没有轻视二年级的学生,相信他们有自育自学的能力,完全摒弃了传统课堂以教师为本位、以讲析提问为教学手段的教学方式,而是让学生通过自学、探究、讨论、交流去获取知识,把课堂的时间充分还给了学生。学生学有章法,学得快乐,收获丰实。这可以从两个主要环节看出:一是个体独学时,学生能够紧紧抓住字的音、形、义几个方面去学习生字,不是机械地记忆,他们从结构、部首、笔顺、笔画、组词、造句、辨义等多层面去研究生字,是实实在在的探究性学习。这样的学习,会催生学生更强烈的学习需求,其效果要胜于单纯听教师的分析讲解。二是交流学习时,教师只以导学者、助学者、促学者和评学者的角色适度介入,课堂的主角是学生。学生自己主持,自由交流,人人乐说,人人敢说。课堂气氛活跃,秩序井然。在这样的课堂中,同伴合作,学生获取信息的速度很快,丰富了学生的积累。

二、抓拓展———放眼,让学生走进更广阔的语文天地

语文,不仅仅是作为工具使用的语言文字,更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文化的积淀。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在教学中,不光要指导学生会读书识字,还要指引学生不断积累古今精华的语言,丰厚自己的语文素养。这位教师具有很强的执行力,很好地落实了《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的“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积累”的教学理念。她没有把学生的目光局限在对一个个生字枯燥的识别、记忆、书写上,而是给学生提供了“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的开放的学习空间,让学生通过一个个生字辨别了相关的形近字、同音字,积累了相关的成语、古诗、歇后语、名言、故事等,让学生走进了更广阔的语文天地。

三、抓运用———放胆,让学生在语言实践中拔节成长

2011年版《语文课程标准》在前言部分指出:“语文课程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在这节识字课上,两个学习层次彰显了这一理念:一是单字学习时的组词造句,既让学生在语言环境中理解了字义,又培养了学生对字的运用能力;二是学完生字时的选字说话,更是意蕴深远的语言文字运用实践,不但让学生懂得了识字和生活的联系,而且促进了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协调发展。

篇4:《我要的是葫芦》教学设计

1、认识11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植物的叶子和果实的关系,懂得与课文有关的事理。

4、分角色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正确认读生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植物叶子与果实之间的联系。

教学难点:

弄清葫芦与叶子之间的密切联系。

课前准备:

教师:课件

学生:收集蚜虫、叶子、葫芦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篇有趣的寓言故事──我要的是葫芦(课件:我要的是葫芦)

(课件:葫芦动画跳出)

2、原来你们把它的名字叫错了。它叫──葫芦hu lu (生答)

(课件:图变成字,加上拼音)

3、齐读“我要的是葫芦”;小声读“我要的是葫芦”;边读边想,不出声地读“我要的是葫芦”。你想到些什么问题?

生:葫芦是什么样的?

生:葫芦是怎样生长的?

生:葫芦为什么会落下来?

生:那个人为什么不给葫芦治一治?

生:葫芦落下来,那个人会后悔吗?……

二、初读感知,认读生字。

1、答案藏在课文里。我们赶快打开书,选择你最喜欢的方式自读课文。

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生字词多读两遍。

出示自读提示。

2、(课件)出示带拼音词。调皮的汉字宝宝摘掉了拼音小帽,着急地跑出来和大家交朋友。仔细看看哪些生字容易读错,请能干的小老师提个醒。

3、课件:葫芦藤哇盯邻

师:老师也给大家提个醒儿,“葫芦”的“芦”单独念lu,组成词念轻声。

4出示无拼音字认读。

5、同桌交流识字方法。

6、全班交流识字方法。

三、图文结合,自读感悟。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和最后一段。

1、出示课文中两幅插图。

说一说有什么不同?

第一幅图:说一说葫芦是什么样的?自由读,画出相关句子。

生读:“细长的葫芦藤上长满了绿叶,开出了几朵雪白的小花。花谢以后,藤上挂了几个小葫芦。多么可爱的小葫芦哇!”

完成:( )的葫芦藤 ( )的葫芦花 ( )的小葫芦

(课件出示第一自然段)

師:听出来了,你有点喜欢小葫芦。有更喜欢小葫芦的吗?生再读。

师:来,我们把心中的喜爱读出来。

第一幅图:可是这么可爱的小葫芦最后怎么样了?

出示第四自然段读。

(三)、学习第二、三自然段。

1、我们学到这儿,你的脑海里一定想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结果呢?

2、会读:认真读读课本2、3自然段,用“──”勾出相关的句子。

3、体会句子:有几个虫子怕什么!有几个虫子不可怕.

叶子上的虫还用治?叶子上的虫不用治.

4、分角色读。

5、如果你是那个人,你会给葫芦治虫吗?

6、演示葫芦生长的过程,明白叶与果实的关系。

7、那个人会后悔吗?

8、出示治虫后的另外一种结果的一段文字,学生练读,其中有本课新认的生字。

篇5:《我要的是葫芦》教案

【教学目标】

1、会认“葫、芦”等6个生字。会写“言、每”等8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反问句、感叹句与陈述句的不同语气。

3、懂得吸取种葫芦的人的教训,做任何事情都要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

【教学重点】 体会反问句、感叹句与陈述句的不同语气。

【教学难点】 理解重点词句,感悟道理。

【用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设想】

植物生长一般要经历这样一个过程:生根,发芽,长叶,开花,结果。在这一过程中,前一环节直接影响着后一环节,要想得到好果实,就得细心呵护植物各部分的生长,不能只注意结果。做任何事都得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那个种葫芦的人,眼睛只盯着葫芦,叶子上长了蚜虫也不管,结果,小葫芦慢慢变黄,一个个都落了,多可惜呀!可爱的小葫芦为什么会落呢?这是学生可能会质疑的问题。因此,教学时,可以以此问题为突破口,采用变序阅读法,先学习第一段和最后一段,再重点朗读中间两段,感悟问题的原因:种葫芦的人,只要葫芦,而不管叶子,他不知道事物之间是有密切联系的。他所犯的错误,可以从他的语言看出来。因此,可抓住文中的人物语言朗读体会,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揭示课题〗

1、板书课题:

齐读。

2、学习生字词“葫芦”。

3、师:你们见过葫芦吗?谁能说说葫芦是什么样的?

学生自由回答。(课件出示葫芦)

〖初读课文,读通课文〗

1、自读课文,遇到生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2、同桌互相交流记字方法。

3、采用多种形式让学生认读。并找出带生字的句子来读,要求读通顺。

4、分自然段读课文,想读哪个自然段就读哪个自然段。

〖精读课文,读懂课文〗

学生自由读课文,想想读懂了什么:

1、说给同桌听听;

2、指名说。(结合学生回答,屏幕显示相应自然段,并进行板书。)

一、教学第一自然段

1、课件出示文中图2:

指名说:这棵葫芦一开始长得什么样?

(具体说说藤、叶、花、果实的样子)

2、指导朗读:

⑴ 你喜欢这棵葫芦吗?能把这段话读好吗?

⑵ 课件出示:

细长的葫芦藤上长满了绿叶,开出了几朵雪白的小花。花谢以后,藤上挂了几个小葫芦。多么可爱的小葫芦哇!

自由读、指读、齐读。

二、学习第四自然段

1、过渡:多么可爱的小葫芦哇!种葫芦的人正美滋滋的看着它呢。那么结果怎样呢?

2、自读课文,想一想:种葫芦的人最后得到葫芦了吗?请你找出课文中的句子。

3、课件出示课文第四自然段。

齐读。

三、自学2、3段课文

那么可爱的小葫芦为什么一个一个全都落了?学生自由回答。

1、教学第二自然段:

师:叶子有了什么变化?(结合学生回答出示课件。)这些蚜虫会怎样?可他怎么想?

⑴ 指名读第一句话。

⑵ 指名表演那个人说话的样子。

⑶ 齐读该段。

2、教学第三自然段:

⑴ 同桌分角色朗读邻居和种葫芦人说的话。

⑵ 师生合作分角色朗读。

⑶ 学生自由组合并表演。⑷ 师:你们觉得他们俩谁说得有道理?

学生讨论,指名答。

3、课件演示:

小葫芦和绿叶的对话──葫芦藤每天向叶子输送养料,叶子再将养料输送给小葫芦。蚜虫吃绿叶,使它无法输送养料。小葫芦因没有养料供给,随即变黄落下。

〖你认为种葫芦的人错在哪儿?〗

〖学了本课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幻灯片出示短文,复习生字:

邻居家种了许多葫芦,细长的葫芦藤上开满了雪白的葫芦花,这些葫芦花可真漂亮哇!你看,他们正盯着我们看呢!

2、采取多种方式读,如自读、小组读、集体读、分组读等方式进一步复习巩固。

二、我会写

1、课件出示要会写的字:

言、每、治、棵、挂、哇、怪、慢

2、自己把生字读一读。

3、小组能互相说一说每个字的偏旁、笔画、哪个笔画在横(竖)中线上、你认为应该注意的地方。

4、师生交流,交流过程中学生练写。学生练写,互相评价。重点讲解:“挂、哇”二字右边的“圭”,是由上下两个“土”字组成的;“言”字第一横长,下面两横短;注意“每”字的笔顺。

三、我会读

课件出示:

叶子上的虫还用治?

叶子上的虫不用治。

有几个虫子怕什么?

有几个虫子不可怕。

读一读、比一比、说一说有什么不同点和相同点。

四、扩展练习

1、小组讨论:种葫芦的人看到小葫芦都落了,会想些什么呢?

2、小组代表汇报讨论结果。

3、续讲故事:第二年,他又种了一棵葫芦,„„

4、指名讲故事。

五、作业:在课外找几个成语送给这个种葫芦的人。如:瓜熟蒂落„„

【板书设计】

我要的是葫芦

葫芦藤上长满绿叶──蚜虫──葫芦变黄了

【教学后记】

篇6:我要的是葫芦教案

一、谈话导入

1、师:小朋友们,这是什么呀?对了,是葫芦。

标上音节。葫(hú)、芦(lú),读葫芦一词时,“芦”读轻声(lu)。

2、今天我们学习一个跟葫芦有关的预言故事。

3、【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

师:请大家自读课文,把句子读通顺,遇到生字用笔圈出来,结合下面枫叶里的拼音,多拼读几次,读准字音。开始了!

三、认读生字

1、(课件)出示生字。

师:我们看看哪些聪明的小朋友,会正确的拼读这些生字。(示意孩子们举手回答)【指名读】来,你试试/你来/直接把话筒递给回答问题的孩子。

2、师:小朋友们真聪明!全班一起来读一读。【齐拼读】掌声鼓励!

4、师:摘掉拼音小帽子,你还认识吗?(课件出示)

5、【男女赛读】师:男生女生比一比。

6、【齐读词语】师:生字宝宝还交了一些好朋友,全班一起来。(课件)

7、师拿自制词语卡片“盯着”。

(1)【指名读】师:这个词谁来读读看?(示意孩子举手回答)(2)师提醒孩子们,后鼻音。【再指名读】(3)【齐读】来,一起读。

(4)【做动作读】会不会做这个动作?请你盯着老师看。生做动作,念:“盯着”

(5)师:盯着就是眼睛睁得大大的,看着一个地方,所以,“盯”是目字旁。

四、看故事,了解课文内容

1、【自读课文】师:我们把这些生字宝宝放到课文里,你还认识吗?用心读。开始吧!

2、【抽读/大组读】师:刚刚同学们都读得很好,现在,小朋友们再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课文说了些什么?

3、【指名答】师:来,你说

4、师:老师把这个故事编成了一幅连环画,来看一看吧。

5、依次出示4幅图,引导孩子感知课文内容。

五、指导写字

(一)形近字。

1、(课件出示词语)有两个生字宝宝长得很像,它们是? 生答:挂和哇

2、师:你们有什么办法区分它们吗?(示意孩子举手发言)

3、【指名答】生答:“挂”是提手旁,“哇”是口字旁。师问:为什么会这样呢? 生答:“挂”要用手。师:一起做个挂的动作。生:“哇”要用嘴巴。师:来,一起来做动作。

4、师:你的方法真好呀!你们能把这两个生字换个偏旁变成别的字吗?

【指名答】蛙、娃、洼

师:你们真不简单!黄老师把你们刚才说的字,编成了一首儿歌。

5、【自读】(课件出示)自己读读看.【齐读】我们一起来!

【打拍子齐读】啊?有同学拍着桌子打着节拍读,一起试试看。

(二)指导写字

1、师:怎样才能把这两个字写得规范美观呢?

【指名答】引导生答:左窄右宽,最下面一横要长一些,右边是两个土字。

师:非常好!我们一起把它们送到田字格里。小手在哪里?师范写“挂”。

“挂”和“哇”写字方法差不多,相信小朋友们一定能完成。小笔头,动一动。(注意写字姿势)生描红,临写。

2、我们倒回来看看第一个字“言”:独体字,有三横,第一横是长横。

3、“每”:上下结构,母字旁,小手在哪里?范写(注意笔顺)

4、师:认真的小朋友,你们发现剩下的字都有一个什么特点啊? 生答:左右结构,左窄右宽。

师:真聪明,我们来看看“慢”字。谁能告诉老师,这个字应该怎么写呢?

【指名答】竖心旁,右边是:日、四的变形、又 范写。生描红,临写。

师巡视,因人而异进行指导。展评。

六、同学们,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自己想一想。

篇7:《我要的是葫芦》教案

一、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是一个寓言故事。讲一个种葫芦的人,一心只想得到葫芦,却不管叶子上长的蚜虫,结果蚜虫把叶子吃光了,刚长出来的小葫芦变黄了,都落了。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如果只顾葫芦不管叶子,最后葫芦也长不成。

教学目的: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反问句与陈述句的不同语气。2.通过故事,了解葫芦的叶子和果实的关系,学习较为深入地看问题。3.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的情感,使之乐于开动脑筋,积极探索大自然的无穷奥秘。

本课的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认识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要抓住第一、四两段中写葫芦的句子,使学生知道葫芦长得好是因为有绿油油的叶子;葫芦变黄了,都落了,是因为叶子上的蚜虫更多了,把叶子吃光了。从而使学生知道叶子和果实之间的关系。要抓住写种葫芦人所想、所为、所说的句子,使学生在具体感受故事中的形象之后,知道不了解或不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光顾葫芦不管叶子,是得不到葫芦的。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情境创设法、讲授法、讨论法、演示法

一、激趣导入:

师: 告诉大家一个秘密,今天,我们的课堂上来了一位非常神秘的客人,她会是谁呢?请孩子们闭上眼睛···,咚咚咚,客人敲门了,睁开眼睛看看谁来了呀?(出示葫芦)?这么可爱的葫芦是怎么来的呢?(学生各抒己见,预设学生心理:葫芦是农民伯伯在地里种出来的。)师:但是孩子们知道葫芦要怎样才能健康成长呢?我们都知道叶子长不好是不能够长出好的果实的,这是植物生长的规律。可是古时候有一个人却不懂生长规律,为此他还犯了错误呢。想知道这个人犯了什么错误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我要的是葫芦》。

二、板书课题,导入新课。

师:请孩子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读第一自然段,谁能用书中的话说说可爱的小葫芦是怎么样的? 细长的葫芦藤上有什么呢?花谢以后,又会怎样呢?那个人怎么做的? 生:细长的葫芦藤上长满了绿叶,开出了几多雪白的小花。花谢以后,藤上挂了几个小葫芦。多么可爱的小葫芦哇!那个人每天都要去看几次。

师相机板书:长满了绿叶,雪白的小花,可爱的小葫芦。看,老师手中就有个小葫芦。(出示实物葫芦。)这么可爱的小葫芦,你们喜欢它吗? 生:喜欢。

师:那么我们就用喜欢的语气齐读课文第一自然段吧!

生:齐读第一段。从前,有个人种了一棵葫芦。细长的葫芦藤上长满了绿叶,开出了几多雪白的小花。花谢以后,藤上挂了几个小葫芦。多么可爱的小葫芦哇!那个人每天都要去看几次。

师:通过你们的朗读,老师发现你们真的很喜欢这些小葫芦。同学们,小葫芦这么可爱,种葫芦的人特别喜欢它们,可最后他得到小葫芦了吗? 二 朗读感悟

1.师:现在我们就来学习文章的最后一段,同学们,种葫芦的人每天都会看好几次葫芦,可是他到底得到了葫芦吗?你是从哪看出来的?(出示多媒体)生:种葫芦的人没得到小葫芦,因为我看见小葫芦落了一地。

生:我从最后一段发现种葫芦的人没得到葫芦,没过几天,叶子上的蚜虫更多了。小葫芦满满地变黄了,一个一个都落了。

师:是啊,种葫芦的人并没有得到小葫芦,你从哪些词能明显的看出来呢?(板书:虫更多了,变黄,都落了)2.师:齐读第四自然段,你看到可爱的小葫芦落了会想些什么?你有什么感受呢?

生:我感到很可惜,很惋惜。

生:我感到小葫芦很可怜,很心疼它。师:那我们就试着读出心疼、可惜。

师:指名读,指导朗读。愿意一起来尝试读吗?注意把你的心情读出来。对比63页的插图,你会产生哪些疑问呢?

生:愿意,齐读:没过几天,叶子上的蚜虫更多了。小葫芦慢慢地变黄了,一个一个都落了。长得那么好的小葫芦怎么就会落了呢?是什么导致它落呢?叶子上长蚜虫他为什么不治?他在想些什么?

3.师:是啊,那么好的葫芦怎么就会都落了呢?请同学们带着这个问题轻声读文2.3自然段,边读边想,可以动手圈画,在书中找到答案。4.指导朗读:

生:有一天,他看见叶子上爬着一些蚜虫,心里想,有几个虫子怕什么!我从这句话能看出种葫芦的人根本就不管叶子上的蚜虫。师:你怎么理解这句话的? 生:他毫不在乎,也不怕。

师:怎么读出不在乎的语气呢?有几个虫子怕什么?有几个虫子不可怕。体会不同语气。

学生个别读,男女生对读,表演读、齐读。

师:是的,他不在乎叶子上有虫子,他只在乎葫芦。他是怎么说的?

生:他盯着小葫芦自言自语地说:“我的小葫芦,快长啊,快长啊!长得赛过大南瓜才好呢!”

师:你从他的话中感受到了什么? 生:我感受到他希望葫芦快点长。

师:你具体从哪感受到他希望葫芦长得快些? 生:我的小葫芦,快长啊,快长啊!长得赛过大南瓜才好呢!师:是啊,他根本不管叶子上的虫子了,他只希望葫芦长得大些,快些。再齐读他说的话。

师:你还从哪感受到他只在乎葫芦呢? 生:我从盯这个字能看出他在乎葫芦。师:请同学做个盯的神情,齐读这段。师:“自言自语”是怎么说呢? 生:自言自语就是自己对自己说话。

理解“自言自语”,并用“自言自语”说句子。

4小组讨论第三段。

(1)那个人听了邻居说的话以后,“感到很奇怪”,“奇怪”是什么意思?(纳闷,不理解、不明白)

(2)那个人“奇怪”的是什么?(还用治虫?我要的是葫芦。)

(3)“叶子上的虫还用治?”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叶子上的虫不用治。)

(4)那个人的话说得对不对?为什么?(不对。因为叶子可以帮助植物输送养料,进行光合作用,植物才长得好。叶子都掉了,植物就没法生长了,也就不能结葫芦了。)

师:种葫芦的人是这么急切的得到葫芦,同桌互相读读,体会感情。

师:邻居看到叶子上的蚜虫,他是怎样对种葫芦的人说的?种葫芦的人又是怎样回答的?

生:一个邻居看见了,对他说:“你别光盯着葫芦了,叶子上生了蚜虫,快治一治吧!”那个人感到很奇怪,他说:“什么?叶子上的虫还用治?我要的是葫芦。”

师:邻居是怎样劝种葫芦的人的?邻居是什么样的心情呢?

生:邻居说:“你别光盯着葫芦了,叶子上生了蚜虫,快治一治吧!”邻居很着急。(板书:生了蚜虫)师:同学们,你们着急吗? 生:着急。师:那好,请大家试着用着急的语气读读邻居的话。生:自由练读。

师:种葫芦的人此时怎样? 生:叶子上的虫还用治? 师:他的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

生:他的意思是叶子上的虫子不用治。(板书:不用治)师:你认为哪句更好些?为什么呢?体会语气不同。

生:我认为第一句更好些,能体现出种葫芦的人很惊讶,加强了语气。而第二句只有肯定的语气,语气不够强烈。

师:是啊,那我们就小组练读种葫芦的人说话的语气,体会体会。师:种葫芦的人错在哪里了呢?

生:首先他不懂叶子和果实的关系,所以叶子长了虫子,他认为没有必要去治。其次是他不听邻居的劝告。归纳概括

种葫芦的人并没有得到可爱的葫芦,此时他心里会想些什么呢?如果第二年种葫芦,看到蚜虫他会怎样做呢?

生:他会想:如果我好好照顾小葫芦就好了,它就不会落了,我要是听邻居的劝告就好了。如果第二年种葫芦,再看到蚜虫我一定会马上处理的。

5、总结课文内容。

6、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

(1)植物的叶子直接影响果实的生长,叶子掉了,就不能结葫芦了。

(2)不要固执己见,要善于听从别人劝告。如果这个人当初要是听邻居的劝告,早点治蚜虫,葫芦就可以保住。所以同学们要虚心接受别人给你的好的建议。

板书: 我要的是葫芦

长满了绿叶——生了蚜虫——虫更多了

雪白的小花 不用治 ↗

↓ ↓

篇8:我要的是葫芦完整教案

一、指导观察, 了解课文

“图”与“文”是看图学文教材的两个要素, 因此教好这类课文的基本策略就是正确处理这两个要素之间的关系。

这类课文中的“图”, 从形式上看, 有单幅图和多幅图, 在低年级教材中大部分是多幅图, 如本课, 有四幅图, 图意相连, 反映了事物发展变化的逻辑过程。教材非常重视图, 线条明快, 主题突出, 人物神态鲜明, 很形象地揭示了人物瞬时的表情和动作, 揭示事物的发展过程, 因此, 便于学生观察。

这类课文中的“文”是文学作品, 不仅结构严谨, 思路清晰, 而且在语言运用上独具特色, 动词和形容词运用准确、形象、描述生动, 富于童趣, 其内容与思想能为儿童所掌握和理解。

从图文的联系上看, “文”是叙述图意的, 它从抽象水平上揭示人物、事件及其发展和结果;“图”则把课文直观化、形象化、视觉化, 两者互相配合, 互相衬托, 构成一种独特的课文。由此可知, “看图”是“学文”的基础, “学文”是“看图”的目的, 所以, 要教好这类课文, 应先从图入手, 让学生学会看图。

首先, 应当掌握观察图的方法。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应让学生对画面有个总的了解, 掌握内容梗概, 再抓住各幅图画面的特点, 细致地观察。如, 在教学本课时, 教师引导学生看图一, 它画的是种葫芦“那个人”看见葫芦长得可爱, 心里十分高兴。先让学生观察画面怎样表现葫芦长得可爱, 再细致观察凝缩在画面上的那个人的瞬时表情。多幅图的, 可按图画的顺序观察, 也可采取变序的手法引导观察。如, 本课教学中, 将图四 (这幅图画的是葫芦变黄了, 一个一个地落了) 提到图一后面, 把两幅图进行比较, 学生知道葫芦从“可爱”到“落了”, 那个人的心情从“高兴”到“发忧”, 之后再看图二和图三, 找出小葫芦“谢了”的原因和过程。这样处理增加了学习的兴趣, 加深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其次, 应掌握画面的特点, 突出观察的重点。如, 在本课对图的观察, 教师抓住了葫芦的变化及那个人不同的表情来理解课文。

二、图文结合, 理解课文

1.利用图帮助理解文中的字词

“文”中的词句蕴含在“图”中, 因此, 在读“文”之后, 可以引导学生再回到“图”中通过观察“图”所表达的情境来学词学句。如, 让学生读“花谢以后, 藤上挂了几个小葫芦”句中的“挂”字, 教师引导学生仔细地观察葫芦与藤间的柄, 从而理解为什么用“挂”字;本句中的“谢”字, 通过媒体的画面向学生演示了从花开到结葫芦的变化过程, 从而理解这里的“谢”指花瓣干枯、脱落。

2.利用图帮助句、段的理解

应在理解图意的基础上, 借助生动形象的画面, 引导学生理解句与句间的联系, 再理解一段话的大致意思。如, 教学2、3 自然段时, 先看图, 图中的葫芦叶上“爬着一些蚜虫”, 那个人“盯着小葫芦自言自语地说”, 后来, 邻居劝他治虫子, 他说“要的是葫芦”, 结果“蚜虫更多了, 小葫芦慢慢地变黄了, 一个一个都落了。”这几个句子间的联系通过观察图画, 能够理解它们的意思。又如, 在教学第三段时, 通过看图三 (本图画的是邻居劝那个人治虫, 被他拒绝) , 知道邻居的着急和那个人的不以为然, 从而理解本段的意思。

3.借图指导朗读

朗读前, 先引导学生看图, 从图意理解体会文字的语气、感情等。学生边看图边读, 就能逐步体会文字间所含的思想感情。如, 教学第一段时, 从图一中可以看出那个人对葫芦十分喜爱, 心里很高兴, 教师指导学生用高兴的语气读。又如, 教学第4 段时, 先看图四中小葫芦的变化, 再看那个人的表情, 知道他此时心里是很伤心的, 再指导学生用伤心的语气来读。

三、展开想象, 培养思维能力

看图学文的教学, 还应抓住“说”与“想”, 利用图的直观和形象, 发展学生形象思维能力, 并重视培养抽象思维能力, 引导学生从画面出发, 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 展开合理的想象, 并及时引导抽象概括。如, 教学本课时, 教师提出问题:小葫芦为什么这么可爱?那个人的做法说明什么?他为什么说“叶子上的虫还用治”?根据图画, 对这些问题展开了合理的想象, 从而知道小葫芦可爱是因为叶子长得好, 那个人不治虫, 是因为他不知道叶子与葫芦的关系, 他只要葫芦不要叶子。理解回答这几个问题后, 又问:那个人的做法对吗?错在哪里?通过这些问题, 发展了学生形象思维的能力, 提供了说的机会, 培养了学生的形象思维和抽象概括能力, 为后面提出寓意打下了基础。

此外, 通过观察图画, 阅读课文, 回顾生活经验, 想象事物发展过程的某些细节, 把“文”中使用的字、词, 如“每天”“可爱”“自言自语”“一个一个”“挂”“落”“盯”等形容词、动词及相关的句子说出来, 不仅加深了理解课文, 还丰富了学生的词汇。

四、加深理解, 明白寓意

本篇是一则寓言, 除理解字、词、句、段外, 更重要的是要理解寓意, 要通过看、读与听等方面的工作促进理解, 理解寓意是为了达到教育思想的目的。本课的图生动地再现故事发展的过程, 在指导观察时, 要指导学生认识事物间的联系, 为揭示寓意做好准备。通过读, 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弄清句子间的联系, 通过听教师的讲解, 自己的思考, 逐步得出本课故事蕴含的内在意义。教师根据“图”“文”完整地复述性地讲解是非常必要的。如, 小葫芦真可爱, 可是它的叶子生了蚜虫, 那个人却只盯着葫芦看, 邻居劝他治虫, 他却说只要葫芦, 结果葫芦慢慢地变黄了, 一个一个都落了。

教师对这件事情发展过程的讲解, 虽然简单, 但过程清楚, 再现了葫芦“落”的经过和原因, 揭示了寓意: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 不能只看片面, 应看得全面。

五、设计练习, 促进巩固提升

应当结合图、文进行语言训练, 这是语文课必须进行的内容。上边说的听、说、读、看, 都是语言训练的形式。语言训练首先当然是字、词、句的训练, 但这不够, 在阅读课对阅读理解的考查, 对课文内容的有理解的整体把握, 也是重要的语言训练。例如, 教完本课后, 教师设计这样的练习:种葫芦的人不听邻居的劝告, 不去治 ( ) 的蚜虫, 结果, 叶子上的蚜虫 ( ) 了, 小葫芦慢慢地 ( ) 了, 一个一个都 ( ) 了。

这道题在填完关键词后, 让学生一起诵读一遍, 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印象, 因为有课文的学习基础, 因此这种印象是一种理解性的印象, 而不是混沌模糊的;因为, 学生已掌握了“叶”与“葫芦”间的关系, 所以, 这道题的练习既有概括性, 又有发展性。因此, 通过这样一道练习题, 对刚刚学完的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进行检验, 是十分明智的做法, 效果很好。综上所述, 我认为安排好以上几个环节, 处理好图与文的关系, 从图到文, 图文结合, 用适当的方法引导理解课文, 再配上恰当的练习题, 基本上就能搞好这类课文的教学了。

参考文献

篇9:我要的是葫芦完整教案

新课程教材在内容的呈现方式上有很多创新和突破,利于引导学生发现、探究。本篇课文在教学时,针对学生喜爱故事的特点,教学中展示直观的图片,形象生动的字幕和动画,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通过画面的感知和观察让他们主动读故事,引导他们自主评价故事中的人与事,从中理解和懂得故事中所包含的道理。

教材分析

本组教材围绕“怎样看问题、想问题”这个专题,选编了一些能给人以启迪的成语和故事,让学生在阅读中识字,在阅读中感悟生活的哲理。寓言故事《我要的是葫芦》,让学生懂得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不能只顾“结果”而忽略了过程。

以“可爱的小葫芦为什么会落呢?”这一质疑为突破口,采用变序阅读法,先学习第一段和最后一段,再重点朗读中间两段,感悟问题的原因:种葫芦的人,只要葫芦,而不管叶子,他不知道事物之间是有密切联系的,他所犯的错误,可以从他的语言中看出来,因此,抓住文中的人物语言朗读体会,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识课文中6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认真观察画面,看懂图意,弄清课文内容

3、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反问句、感叹句和陈述句不同的语气。

4、培养学生能善于接受别人正确的建议和劝告,在不同的环境中懂得采纳良好的意见。 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的情感,乐于并善于开动脑筋,积极探索大自然的无穷奥秘。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画面和图片,弄清课文内容,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体会文中几种句式的不同语气。

教学难点:懂得叶子和葫芦的关系,任何事物之间都存有内在的联系。

设计流程

一、激趣导入,课题质疑

【出示图片】

师:大家看看,图片上的葫芦,你喜欢哪一个?

学生自由发言。

师小结:葫芦可以用来食用,还能做成乐器和工艺品。在生活中,这种可爱的植物让很多人喜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课文《我要的是葫芦》。

引导学生观察图片,产生疑问:最后种葫芦的人是不是得到葫芦了?

设计意图:通过图文结合,让学生对新生事物产生联想和猜测,培养学生探究自然科学奥秘的兴趣,激发学生动脑看图的能力。

二、初步阅读,解答疑问

【出示图片】观察两幅插图,并作对比。

1、学生自己观察第1、2幅插图,用自己的话描述画面。

2、教师指导学生发现两幅图的不同。

葫芦长势不同:一是长长的藤上长满绿绿的叶子,一是叶子枯黄,且有好多小孔。

葫芦不同:一是可爱的,挂在藤上;一是干瘪的,掉在地上。

人的表情不同:一是面带微笑,很满意的样子;一是满脸惊讶,很奇怪的样子。

设计意图:两幅插图的画面对比鲜明,能够帮助学生感知故事、理解课文,所以,教学时采用变序阅读法,细致观察图片后,给学生提供了质疑的机会,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式阅读。

三、品析课文,明白事理

1、学习第2自然段,边读边想:这个自然段告诉我们什么?

生:讲那个人看见叶子上生了蚜虫一点也不在乎,眼睛只盯着小葫芦,盼它长大。

2、让学生想象那个人是怎么想的,又是怎么说的,然后练习读一读。

指导学生理解:有几个虫子不可怕,只要葫芦能长大就行了。

指导学生朗读:读出对几个虫子不在乎的语气,对小葫芦喜爱的语气。感知感叹句与陈述句不同的语气。

设计意图:学生们结合生活体验,而后教师再加以补充。让学生通过观察、朗读、思考得出结论:葫芦叶子与果实有着密切的联系,叶子上生了很多蚜虫不治就会死掉,葫芦自然也就保不住了。

3、自主学习第三自然段。

分角色朗读,边读边体会邻居和种葫芦的不同看法。

指导学生朗读:读出不以为然,自以为是的语气。邻居的话要读出诚恳的语气,提出自己的建议:不要先盯着葫芦,叶子上生了蚜虫要快治。感知反问句与陈述句不同的语气。

4、教师和学生一起归纳:那人不但错在不懂叶子和果实的关系,还错在不听邻居的劝告,有错不改。

四、拓展想象,训练口语

1、读了这篇课文,你明白了什么?

上一篇:毕业论文土木工程管理下一篇:10科学记数法说课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