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关善行义举四德榜

2024-05-01

机关善行义举四德榜(精选4篇)

篇1:机关善行义举四德榜

每个好的家庭都要有好的家风…在每个美好幸福的大家庭中,都会因为爸爸妈妈的陪伴而温暖,同时也伴随着家风的和谐气息。一个好的家风可以让一个孩子很好的成长,而我就生活这样一个很好的家风中。在家中父母难免会因为一些磕磕碰碰而吵架,但他们从不会互相指责、斥骂,更多展现在我面前的是他们理性的一面。平时在家中妈妈也会常常唠叨在学校应该怎么尊重老师同学,更会讲一些退一步海阔天空的道理,时间久了我脑海中也会时不时的出现这几句话,与其说她是生我养我的母亲,不如说她是我人生的第一个导师。每次饭桌上的话题都是最多的,我总是觉得每天的这个时候都是对一天的总结,当然饭桌上的礼仪是一定要遵循,妈妈常常对我警告的有这几点:

1、吃饭不要狼吞虎咽,嘴巴不能发出吧唧吧唧的声音。.“一个人要知足,要知道感恩,孝顺长辈回报他人。”父母都是很有孝心的人,所以在这个方面,他们给我做了很好的榜样。家训:吃亏是福

马年春节期间,中央电视台做了一个很有意思的调查,问采访对象的家规家训是什么。看到这个选题,我觉得非常接地气,有意义。春节是我国最具中华民族文化特点的传统节日,在这样的节日里,播出这类节目,可谓是独具匠心。从小处着眼,挖掘祖辈的传统精髓,从家规家训的角度来传播、传承我们的文化,对我们年轻一代来说,具有很好的教育意义。回头想想我家,还真没有那种写出来的家训。我的祖父母都是高级工程师,从小就只身离家,外出读书。老辈人的很多“讲究”,在他们这体现的就很少了。我家连“家谱”都没有,更别说写在家谱上的“家训”了。

可是虽然没有家谱家训,但我家的家风却非常好。代代都是聪明的“老实人”,心里充满阳光,思想进取,在工作学习岗位上兢兢业业,在周围邻居、朋友的口碑中也是极好的。之所以能代代传承,和长辈的教育是密不可分的。这样想来,其实祖父母对父母、父母对我,这种浸透在生活中的言语教育,也就算是一种别样的“家规、家训”了啊!

记得小时候总听祖父母对父亲说,“吃亏是福。不要在乎一点点的得失,有舍必有得。”父亲这样听了,也一直这样做着。父亲是医院的大夫,每年除夕值夜班我父亲都主动申请,他工作了35年,值了35个除夕夜班。平日里工作更是把什么都看做自己的分内事,除了真心热心帮患者看病,别的医生忙,他不忙的时候甚至帮着患者做导诊,减轻其他医生的工作量。父亲工作35年,没有发生过一起医患关系矛盾的事情。现在在医院所有大夫护士都认识他,都尊称他王老师。

慢慢的,我长大了,工作了。在工作中,我认认真真,勤劳肯干,领导也愿意安排给我很多工作做。甚至有时领导不安排,我都会主动帮助别人做工作。有时暗地里想想,真吃亏!赚一样多的工资,却多做了几倍工资的工作。回到家就会和父亲抱怨,他总是笑笑地说“吃亏是福。年轻人多干点儿,先吃点儿亏,福都在将来等你呢。”

吃亏是福!父亲的话铿锵有力,一下子将我从繁杂世俗里解脱出来。想想,人这一辈子,功名利禄,皆为身外之物,生不带来死不带去。凡事想开点,培养自己的宽厚大度,与同事相处,气量大些,不要斤斤计较,这样不仅没有失去什么,反而会得到同事们的理解和尊重,这对我来说不是更重要的收获吗?而且,放眼望去,每个有作为的人,都是在不断地吃亏中成就和强大起来,从而变得更加聪慧和睿智!乐于吃亏是一种境界,是一种自律和大度,有句俗话说得好 “人不能把钱带入坟墓,但钱能把人送往坟墓”,人的欲望能成就一个人的事业,也能毁灭一个人的事业,我们不是经常能看到那些锱铢计较,斤斤计较的人最后落得个身败名裂,害人害己的惨境吗?每每想到这些,就会觉得父亲说的特别在理。吃亏是福!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吃亏并不代表处处让着别人,让他人天天欺负,甚至严重损害了自己的利益。如果连这都无动于衷的话,那么就误解了吃亏是福的含义了。吃亏是福的真谛是叫我们学会宽恕他人,不要跟他人太过计较,但当自身利益受到严重侵犯时,我们也应当毫不犹豫地捍卫自己的权利。

为了弥补我家没有“家训”的遗憾,父亲特意写了“吃亏是福”四个字装裱挂在墙上。为了让我的孩子能看着它慢慢的长大。我也一定会用这句“吃亏是福”的家训,教育他成人。希望他能够健健康康的成长,并成为心里充满阳光、充满爱、对社会有用的人。

家规家训:以身示范 为子师表。

一个人行走在社会上,身上总是带着长辈的影子,父亲的教养,母亲的情趣,家族的印记。这影子、教养、情趣、印记汇集而成的就是深刻影响子孙后代的家风。家庭生活中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老祖母,她虽然是个小脚女人,却有大胸襟。中年丧夫后,她没有被这致命打击击倒,她用柔弱之肩撑起这个家。她自己的棉裤里子补了又补,竟有六斤重。但她斥巨资建起了碾道磨坊,买来石碾、石磨供乡邻使用,图得是家家朴素的生活多些馨香。邻里有困难,她总是倾囊相助,因此人们都称她为“厚道屋的”。她常对儿孙们说的是,“钱财如粪土,仁义值千金”,“与人方便,才能自己方便。”祖母是个有远见的人,她把《增广贤文》中的“养子不教如养驴,养女不教如养猪”牢记于心。当初女孩子很少有读书的,她坚持让姑母上学读书。同时还带着那时还小的、后来成为我父亲的那聋哑孩子。这不但使姑母后来走出家门,成为了国家干部直到退休,也使我的聋哑父亲多了一条了解世界的渠道。祖母懂得“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的道理,对于儿孙们要求极严,规矩特多,诸如兄弟姐妹不得相互辱骂;吃饭时长辈开始吃了才能吃;吃菜不许满盘子乱翻,只能夹自己面前的;吃菜不准连吃三口;用餐后要问“吃好了”而不能说“吃完了”;为客人倒茶后不许壶嘴对着人等等。她怕家里孩子多,曾祖父吃不好,单独为他设立个小餐桌,基本上每顿都有酒。她认为,“敬老如同敬佛”。每年春节都要郑重地供起祖宗牌位(俗称请年),请回年后,不准大声说话。供桌上烛影烁烁,香烟袅袅,一天中多次虔诚地跪拜……这便使敬奉先祖成为一种庄重的仪式,也在晚辈的心灵里播下了孝老、爱亲、感恩、敬畏的种子,有力地带动着全家的心理走向。我的母亲同样是位平凡而伟大的女性,尽管父亲是聋哑人,母亲从没嫌弃他。困难时期家里粮食不够吃,常以野菜饼子裹腹。干粮里的野菜掺得多,几乎全是黑色的,看不出粮食的存在。妈妈每天总是做三个纯玉米面的,两个给爸爸吃,她说爸爸每天劳动太辛苦。另一个掰给我们兄弟三个解馋,她自己却一口也舍不得吃。渐渐懂事后,我们也抢着把那块纯面饼送给妈妈,从而使我们养成了有好东西老人不先吃上心里就不安的心理习惯。成年以后,更加领悟到,母亲是以身示范,为子师表,是从“老吾老”开始唤醒我们潜在的善良、慈爱与孝敬之心的。家庭生活的贫困与艰难都没有使母亲低头。记得小时候,晚上我都睡醒一觉了,母亲还在油灯下纳鞋底。嘴里哼着令人心碎的忧伤曲子,眼里悄悄地流着眼泪。我爬起来,帮妈妈擦掉眼泪,劝妈妈早点休息。有时妈妈坚持不睡,我也只能陪着她一起流些心酸的眼泪。现在一想起母亲的艰辛和生活的不易,眼里还会泛起怀念母亲的泪花。我们兄妹前后参加工作以后,妈妈常常教导就是要拿工作当工作干,不能对不起这份责任,更不能对不起自己的良心。她反复教育我们“冻死迎风站,饿死不出声。”不是自己的钱和物,一点也不能贪。要花钱,就要靠自己的血汗挣。成长的经历让我逐渐认识到,家风是一种无言的教育,是一个家庭生活的总基调,是一种潜在的、恒久的、无形的力量。家风在耳濡目染中影响着孩子的心灵,塑造着孩子的人格,陶冶着孩子的性情,升华着孩子的思想,开发着孩子的智能。只有良好淳朴、健康向上的家风,才能使人(特别是孩子)找到与生命紧紧相连的全部呼应关系,找到属于自己的人生方向,才能为美好的人生奠下坚实之基。家规家训:诚实做人、讲信用

我现年80岁,我的老家住在铁岭北箭场。我的爷爷是1867年(清同治六年,丁卯年)出生的,属兔,1946年辞世。现在还活着的话,已经147岁了。他幼年时山东大旱,就加入了跑关东的行列,来到东北,辗转多年落户铁岭北箭场。青年时,开始担担当货郎,卖针头线脑,一直挑到60多岁。40多岁才娶上媳妇,才有了我们这些后代。父亲辈3人,父亲结婚后又生了我们这一辈6个,一大家10口人(不包括两个姑姑)。爷爷在世时总是对我们讲,做人要诚实,一是一,二是二,不能投机取巧,不管干什么,都要认认真真,踏踏实实,不能胡弄人家,不能虚晃一招,要讲求信用。不讲信用会叫人家看不起,更不能撒谎耍无赖。诚实、讲信用是做人的根本。诚实,就是忠诚老实,就是实事求是,实实在在,不掺假;讲信用,就是守信,讲信誉,承诺人家的事一定要办到。从我记事时起,我就记得“诚实做人、讲信用”就是我们家一贯的家规家训。爷爷是做小生意的,他常讲“做人要言而有信。”信用很重要,没有信用,谁也不相信你了,就失去了做人的意义。他说,“若是一客失了信,就会百客不登门”,你的买卖就做不下去了。失去信用是最大的损失。他还说,还是孔老夫子说得好:“民无信不立。”我的爷爷就是本着讲诚实、讲信用而博得各个乡村顾客的信任,才娶上了媳妇的(这就是我的祖母)。我家多年受爷爷的教诲,尽管子孙一大帮,个个都老老实实,没有出格的,有错就改,从不欺负人家。不管是当兵(我1950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还是做其他工作,都是勤勤恳恳,踏踏实实,任劳任怨,在单位多次受奖。这不能不和我家的家规家训有关,不能不和我家长期以来形成的家风有关。记得我小时候一次在外边打了人,本来是由对方引起的,小孩子在一块儿玩,免不了产生了矛盾,戗戗起来,他先打了我,我才还手的。回家后,却被妈妈用笤帚疙瘩抽了一顿,并叫我到老张家去道歉。在外边不许胡来,要老老实实的,这就站住了理,不管因为什么,打了人就是没了理。打那以后,从不在外边惹是生非了。弟弟妹妹们都是如此。在文化大革命那个特殊年代,我们家没有一个人参加武斗的。做老实人,说老实话,办老实事。一直是我们追求的目标,诚实守信用为人生之本,这就是我们做人的标准。“诚实守信用”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国古代的思想家都把“诚”和“信”作为立身处世的基本道德要求,把人不忠信与禽兽相提并论。“人而不忠信,何以异于禽兽者乎?”(宋·陆象山)可见,“诚信”多么重要了。今天,讲诚实、讲信用更具有体现时代精神的新内涵。有诚心才能守信用,讲信用是以诚心诚意做诚实人为基石的,人人都应“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胡锦涛《八荣八耻》),我们的事业就好办了。今天我们每个人心中都揣着一个梦,这就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更需要人们的务实精神,树立坚强的理想和信念,老老实实地,而且信心十足地、踏踏实实地苦干,讲信誉,不投机,不取巧,才能实现强国的梦想。

家训:挣自己的钱,吃自己的饭,不能依赖人,依赖人不是好汉

难忘娘家堂屋墙壁上的那块小黑板,每隔一段时间,父亲把家人近期要注意的事项写在上面,事项总在变化,但最上端的一行字的内容却一直没变:“挣自己的钱,吃自己的饭,不能依赖人,依赖人不是好汉。”这是父亲警示我们的家训。

我们的家训虽然语言朴素,但那是父亲在求生存的过程中感悟出来的,父亲10几岁身无分文离开故乡,旧社会当过学徒雇工,新中国进过工厂,下放过农村,靠汗水心血掌握技艺,娶妻生子,体味了人间冷暖和生活的苦辣酸甜,于是练就了自强、担当和奋进的品格

我的孩提时代正赶上天灾人祸的年代,父亲本是一名普通工人,没人强迫他携家下乡,但父亲果断地带领全家率先加入五七大军的队伍。一个深冬,我们告别了熟悉的城里小伙伴,来到了锦西市兴城县偏僻山区的一个小山村,在生产队临时借来的土坯房里,父母给我们安了家,烧柴火,睡火炕,父亲跟着生产队人员下地干农活,我虽年纪小,也帮家里捡柴火,拾粪肥,干力所能及的活。父亲很聪明,自强,自立,能吃苦,在城里时家里用做记事的黑板,到乡下被父亲搬进了扫盲班,只念过几年书的父亲在乡下成了“文化人”,那年刚刚长出3-4个叶子的红薯秧苗有的忽然蔫了,父亲帮助乡亲查找原因,看农药说明书,对照说明书分辨什么是斜纹夜蛾、茎线虫病、根腐病,对症下药,没几天,秧苗又精神了。乡亲感觉到了农业知识的重要,父亲又义务当起了辅导员,父亲成为乡亲们尊敬的老师,一股从没有过的自豪感也从我的心中油然而生。记得父亲把挤得密密的红薯秧子间下来,带领全家到房前屋后栽红薯。第二天上学,正好老师让我们以难忘的一件事写作文,我写的是栽红薯,老师让我在课堂上读我的作文:“栽红薯可真苦啊!初春,天气也很冷的,我虽是小孩,但帮助大人干利索能及的活,一棵一棵地地封秧子,基本上都是我和姐姐干的,我的小手都磨破了,冻得猫挠的似的,还是坚持把秧子封完,我知道城里的粮食本作废了,再也吃不到城里的细粮了,以后这红薯就是我家生存的希望,我要努力学习,业余时间帮家里多干活……”我读到这里哭了,同学们也哭了……那次作文以后,我这个从城里新来的孩子不再孤单,童年时代艰苦却快乐。这里生活虽然清苦,但有苞米面和地瓜,远离城里阶级斗争标语口号的喧嚣,更有村民的淳朴,山村的自然景色。我们不仅逐渐改变了当初对父亲主动下乡的不解与埋怨,对父亲的家训有了更深的体会。父亲的家训还体现在为我确定的选择“对象”标准方面,父亲说找对象要看人品,不看穷富。父亲很善良,同情贫苦家的孩子,父亲就帮我找了个农村考出来的大学生,父亲要我对婆婆家里的人好,不要提任何条件,只要能吃苦,人品好就行。父亲的教诲让我深深地记在心里。为人妻为人母后,父亲的家训依然是激励我奋进的格言,身小力薄的我怀着身孕让爱人用自行车驮着去参加技能大赛,在几百人竞争中获得优秀技术能手的称号。父亲把关的女婿果然很自强、勤劳,对我家的家训很认同,能吃苦、积极进取。由偏僻农村的苦孩子奋斗到大型国有企业的中层管理人员,因为企业改制下岗失业,走上自谋职业之路,到民营企业打工,也成为经营管理的中坚。如今,我的孩子也已经参加工作,在众多年轻人竞争公务员、银行等诱人岗位的时候,他选择了条件艰苦的工程建设岗位,到现在工作不到五年已经成为大型国企的项目商务经理,通过自己的打拼下了一片生存和发展的天地。

如今老父亲已经故去,我们也已经年过半百,愈来愈钦佩当年父亲那语言朴实却寓意深远的家训,那家训根于父亲自强与豁达,源于父亲勤劳与善良。每当我们兄弟姐妹去父亲墓前祭奠,我都给父亲燃一炷香, 默默地对父亲说:您的家训我们会一代一代传承下去!

家规家训:懂规矩 有孝心 敬长辈 知感恩 有责任 有担当 存善心 爱助人 俭持家 勤洒扫 乐动手 肯钻研 好读书 爱学习

我是七零后,在我十四岁以前,我的活动范围和世界拘囿于獐岛及周边的海域,向北望,海对面是绵延起伏的丘陵和平缓的陆地,向南望,却是水天相接的地方,偶有渔船经过和点点海鸥、水鸭子掠过水面。獐岛很小,让岛内人以为外面的世界肯定是小的;獐岛很小,无论东口,还是西口,大家都熟悉得很,逢年过节,我们东家串西家;獐岛很小,只有一个供销社,一个粮站;獐岛很小,我们只有一所小学(隔年招生),一个校长,3个老师,3个年级(一、三、五)60个学生;獐岛很小,我们不知道有近视眼;獐岛很小,却有一支连队驻扎……然而就是在这样一个很小很小,物质极其匮乏的海岛,我的父亲和母亲以他们的方式抚养并教育我们姐弟三人,我们也在阳光、健康中长大,虽然15岁后,举家迁往丹东,但是我的那段成长经历和父母的教诲却成了我人生宝贵的精神财富,也成为我对儿子言传身教的传家宝。

我父亲排行老大,因为爷爷身体不好,他17岁就上船,担起了养家的责任,而后他靠着勤勉、好学、任劳任怨、乐于助人,二十几岁就当了渔船的船长,岛上的人都愿意让自家的孩子跟着我父亲,而我父亲即使是面对刺头,他也能靠着自己的方法,把他们调教得规规矩矩,因此,父亲在岛上的名声越来越响。那时,队里有几条渔船,依稀记得叫“三鸭子”、“四鸭子”、“大鹅子”……但常常是父亲的渔船收入最好,也可说是父亲的渔船养了全队。按说渔民都很朴实,但是我也隐隐感到有些人对父亲能力的嫉妒。有一件事我记得很清楚,有年冬天,父亲的渔船到宁波了,等到海里已满是冰排子时,父亲的船还没有回来,有的人就说:薛永孝回不来了,这海冰,还能回来?”,虽然我小,但是我能分辨出他们的幸灾乐祸,可是我和母亲都坚信父亲一定会回来。果然,一天,我还在上课,班主任隋明芝老师兴冲冲跑来说:“你爸爸的船,回来了,快去后口看看吧。”等我赶到后口时,船员家属们和一些看热闹的人都齐聚在后口山岗了,大家正眼巴巴盯着后口的海面,而父亲的船真的出现在我们的视线里,众人欢呼着跑下后口,等船靠岸后,有的船员家属意味深长的说:“薛船长,有的人以为你们回不来了。”父亲说:“十几条人命在我手里握着,你们这么多人等着,怎么也要回来给你们一个交代。”(当我现在在写这段时,我的泪水仍是没忍住)从那时起,父亲就是我最崇拜的人,想想,一支木船,能自己破冰回来,那船长得是多么勇敢有担当的人。

父亲岂止是勇敢,还很有远见,他不仅自己坚持学习航海知识(他自己在海上50年,也坚持学习50年,还学英语,他从一个渔船船长成长为一个跑东亚、南亚国家的货船船长,也成为岛上渔民的榜样),还经常给我买书,在他的影响下,我也爱上书。可是,那时,獐岛是靠部队的电瓶发电,一晚上仅有2小时的用电时间,而且因为电量不足,光线不是很好。部队熄灯号后,獐岛一片漆黑。爱看书的我,便常常躲在被子里,打着手电筒,偶尔,被母亲发现,就免不了一顿训斥,可我屡教不改。也经常在奶奶的煤油灯下读书,学着奶奶剪灯芯,让灯亮一些,父亲的书看完了,我就看小叔叔的小人书和小说,我因此第一次接触到《战争与和平》之类的前苏联小说。

小学四年级时,我近视了,眯缝着眼看人,可是没人知道还有近视眼,于是这个婶子那个婶子,纷纷跑到我母亲跟前说我如何如何,母亲自然对我又是一顿训斥,可我还是眯着眼,后来连黑板上的题,都看不清了,每逢考试,我的同桌给我读题我做题,常常是我题做完了,同桌还没做完。于是越来越多的话传到我母亲耳朵里,我几乎天天挨母亲训,后来父亲出船回来了,母亲就又数落我一番,还是父亲见过世面,说闺女肯定是近视了,母亲这才明白,我也得解放了。

父亲说你是女孩子,该好好收拾家,早上上学前,帮你妈擦擦柜子,洗洗碗什么的,这一句话让我养成了井然有序的好习惯,也让我坚持住了在北井子中学读初一的一年,以后无论是读书、工作,还是打理家务,我都保持自己的习惯。

父亲心细手巧,他有一个工具箱,里面各式各样的工具,刨一刨,就给母亲做了犁杖,碗柜等;修一修,机器就转了,豆腐就磨出来了。直到现在,父亲的工具箱都在,还时不时的给我家和弟弟家修理水管、热水器,疏通下水管。

父亲最大的心愿是加入中国共产党,但队里的人一直压着他,父亲眼见一片黑,一气之下,举家迁往浪头,我的世界和活动范围豁然开朗。想着实现父亲的愿望,工作后,我一直秉承父亲的工作作风,勤勉上进,兢兢业业,一丝不苟,1997年,我实现了父亲的夙愿,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当我把这喜讯告诉父亲时,他很是欣慰。半个月前,父亲和母亲双双住院,我不放心,每天都要请2、3个小时的假,父亲说不要老请假,耽误工作,我说我会在周六、周日把请假的时间补上,他还是坚持不让我请假。

母亲13岁时,没了妈妈,她在我姥爷的打骂中长大,22岁和我父亲结婚,就和父亲一起挑起了薛家的担子,直到三叔、小叔立业,姑姑出嫁。

我们是渔民,吃供应粮,大鹿岛的登陆艇不定期就会把粮食运到后口,但都是苞米,大米、白面好像每人一个月各2斤,夏季青菜种类很少,芸豆、土豆居多,那时海产品丰富,但是填不饱肚子,对于我们也不是稀罕物,冬季时主粮是地瓜、苞米饼子、苞米馇子、高粱米,菜是酸菜,胖头鱼干,虾酱,鬼葱头,海蛎子、蚬子,即使是白菜,也很少吃,过年时,母亲会把酸菜分成酸菜叶一盘,酸菜梗一盘。平日鸡蛋都是留给父亲,母亲说父亲是家里的顶梁柱,在家时,必须要每天一个荷包蛋,我们只有在端午时,分到几个鸡蛋、鸭蛋,藏着藏着,就坏了,还可惜老半天。我们一年到头几乎吃不到饺子,有一次,我同学于秀春妈妈(她家是河北的,随军家属,爸爸是连队指导员)包了白菜馅的饺子,留我在家吃饺子,我没抵住那香味的诱惑,吃了那饺子,回家跟母亲念叨好多次,但是母亲一次也没包过。因为父亲好客,母亲经常得招待,这时母亲绝不许我们上桌,我们也只有眼馋的份。

母亲很能干,我们和奶奶家分家时,得盖房子,母亲一人天天早期,去挖地基,硬是一人开出了三间房的地基,并把土推到沟内,让我们家有一个很大的院落。家里的几块地瓜地,都是她一人侍弄。春天生地瓜苗,然后几家合伙犁地,栽时,母亲一人到岛中心的水井挑水到山上地头,我拿着水瓢浇水,再培土。夏季时,几轮拔草,秋季收时,母亲一人刨,我跟在后面把好的、坏的分开堆一堆,天黑前,母亲再挑回家,好的入仓,坏的随时吃,地瓜蔓子留着喂猪。母亲不单单是种地瓜,她还是赶海的好手,赶上大汛期,母亲一人能扒200多斤黑蚬子,挑几百米远到船上,1斤才1分钱。母亲不会顾惜自己,夏季的半夜,母亲经常被几位婶子喊走,去捕鱼;秋季地里、海里、山上,都是母亲的身影,搂草、打柴、割草,即使爬山砬子,母亲都无所畏惧,即使是冬天,把手伸到冰冷的海水里,母亲也照旧去,等到我上高中时,母亲常常因为浑身疼痛而于半夜醒来,辗转很久,才睡,最痛时,我家后面的小坡,她都上不去。

尽管分家,但是父亲真是配上他的名字“永孝”,每次出船回来,都要把东西分三份,太爷家、奶奶家,我们家留最少的。家里情况稍好些时,有点余粮,母亲便养了一个老头猪,说是好,到年底,那猪也不过八十来斤,可就是这八十来斤的小猪,杀了之后,也被父亲分成三份,三家吃,年年如此,直到我们搬走。

在父亲母亲的耳濡目染下,我的世界大了,眼界宽了,心胸广了,也成长为人人夸的能干好学善良助人的小姑娘。上山搂草、打柴、挖野菜,帮母亲做各种家务活,下海打海蛎子,捡海螺、海蜇,掏蟹子,提鱼钓鱼,剥蚬子、海蛎子,织渔网,照顾弟弟妹妹。在学校,勤奋好学,乐于帮助同学,终于我在1984年被评为东沟县的“三好学生”,父亲母亲很是自豪。后来虽没有考上大学,但是坚持学习,1992年参加工作时,一个月工资150元,我几乎都用来买书了,而且乐此不疲(我们家最多的就是书,现在我也每年订阅报刊杂志,网购书呢,儿子受我影响,也是书迷)。1995年参加全国成考,考上沈师大的法学系,当时全省才招40人。2000年,参加中文的自学考试,一年就通过4科,可惜,后来因为工作和英语,我没能坚持下去,但是我的认真和好学却得到同事们的认可。

工作已20几年了,在20几年中,无论是作为教师,还是在区文明办工作,父亲母亲都不忘叮嘱我不要贪小,昧了良心,我谨记父亲母亲的话,尽自己所能帮助学生、帮助别人,坚持自己做人原则,坚持弘扬正能量,使自己成为一个不让学生骂的老师,不被人戳脊梁骨的人,敢于伸张正义的人。我现在正把父亲母亲的家规家训传给我的儿子,希望他能在这优秀的土壤中成长,也希望他能发扬这宝贵的财富,子子孙孙无穷匮也。

家规家训:积善之家必有余庆

说到家规家训,在物质生活丰富的今天,被不少家庭遗忘。有的人认为家规家训会束缚人的成长和思维方式。而我认为好的家规家训不仅体现了一个人的家庭教养,而且体现了守规习惯到守法自觉,谦和礼让到社会合作、语言美到行为美,更多体现的是一个家庭的精神风貌。不同的家庭有不同的家规家训。良好的家风是一个家庭文明程度的标志,也是一个家庭的文化和价值观的缩影。父母是我的第一任老师。他们对我要求很严格,家规家训很多,也给我立了一些做人的准则:尊老爱幼、孝敬长辈;在学校尊敬师长、和同学要互敬互爱,谦和礼让;在生活中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做人要诚实守信等做人道理。概况一句话“积善之家必有余庆”。

我现在很能体会积善之家必有福这句信条。我从小经常看见父母帮助别人,他们把善字做到细微处。我家邻居是一对上了年纪的老夫妇,他们没有子女。在我的印象中,老妇人是个山东人,小脚,走路七扭八歪,身体没有平衡感。她经常打针吃药,大部分的家务自然落在她老伴身上。我的父母看到二老的困难,在生活上给了他们很大的关照,帮着买粮、买煤,劈材干一些体力活。平时做一些可口的菜还想着他们,有时候我也随着妈妈帮着他们做一些力所能及的活。父母常说,远亲不如近邻,人做事不图回报。

有一句名言:“你有两只手,一只用来拯救自己,另一只用来帮助别人”。随着时间的流逝,父母的善行,我也在耳濡目染中形成习惯。所以在我学生时代,同学有难处,我就帮上一把,和同学相处得很融洽。这种好的行为我一直坚持着。成家之后,我的行为也得到爱人的支持。有了孩子后,在行为上给孩子做善的引导,言传不如身教,孩子慢慢地养成善的行为。我想一个家庭有了文明新风,并按照家规家训认真践行,把这种好的家风传承下去,家门一定会幸福美满。一次一个家长感谢我,说我的女儿照顾了她生病的孩子。再我的追问下,女儿给我讲了她帮助同学的事,这足以证明她在善的氛围中感受到的幸福。

高一刚开学大部分同学不是很适应住校生活。有个叫欢欢的女孩,个头小,身体不高,经常闹病吵着回家。一个晚上寝室的同学都睡下了,半夜的时候,女儿被邻床上铺的声音惊醒,欢欢在床上翻来覆去,好像很难受。女儿就问她怎么了?欢欢没有言语。女儿下床去看她,一摸她的头很热,欢欢发烧了。女儿立刻从包里翻出退烧药,倒水,喂药给欢欢,一直照顾到很晚。自己觉得不放心,还不时地起来照看欢欢。

女儿虽然是高中生,但有一颗金子般的心,帮助他人,快乐自己。我想她的这种行为也会影响到其他人,正是这美好的行为,培养了良好的道德情操,提高了家庭的思想道德素质和良好道德风尚。好的家规家训不仅是一种文化精华,更是一种精神内涵,它需要我们每个家庭世代相传,相传做人做事的道理和规范。关心别人,良方教子。美满家庭,幸福如意。中国礼仪,生生不息。在这个美丽的春天里,希望每个人的心中都播下善的种子,秋天定有幸福的收获。家规:宽容。

每一个家庭,都存在着一种奇妙的氛围,它指引着每个家庭成员的行为活动,有的时候,这种其妙的认为会被认为是一种约束,然而这种约束,我们称它为家规,或许,还可以称之为爱。宽厚能容忍。《庄子•天下》:“常宽容於物,不削於人,可谓至极。”宽容,这是对我来说记忆最深刻的家规。爸爸常说妈妈是全家人的榜样,因为妈妈性格随和,懂得宽容,总是让自己保持一个乐观向上的心态,他说妈妈教会他如何与同事相处,如何学会宽容与大度。即使是一家小事,因为处理的方式不同,会引起不同的效果。我喜欢看房子装修,看着工人的把简陋的房子装饰成美丽的城堡。也还有一些人们是喜欢到处串门,看一看别人家是怎样对自己的房子“奇思妙想”的。妈妈的同事王叔叔就是这样的人。很巧合的姥姥姥爷和王叔叔成为了一栋楼的邻居。老人家对自己的新房子是很上心的,一直监督着工人们的工作,自己还不时上去帮忙,不亦乐乎。王叔叔也就是不停的在屋子里转悠,东瞅瞅西望望的,没什么表情,可就是好不容易说出口的一句话激怒了姥爷,“这墙刷得煞白直瘆人,像那什么地方似的”。老爷子当然知道“那什么地方”指的是哪里,辛辛苦苦忙活的房子被这么说当然气不打一出来,开口就骂王叔叔,就这样,王叔叔得罪了姥爷。之后的王叔叔最不敢见的就是妈妈了,见到妈妈就躲,或许是愧疚吧,也可能也是怕妈妈找他吵架,为姥爷抱不平。可是妈妈却很看的开,对这件事决口不提。她深知王叔叔现在的心情,一定对老人充满了歉意,为了不让王叔叔多心,更为了自己的同事关系,她主动和王叔叔说话,不让王叔叔疏远自己,用自己的包容化解了这次的不愉快。当我走进大学校园,我开始懂得这些年妈妈都教会了我什么。大学是个小社会,寝室是个小家庭,它由来自不同地方的人组成,在没有任何感情基础的情况下,我们该如何相处。每个人有不同的人格缺陷,在这些任何缺陷面前,宽容他人就成了必不可少的支撑。此刻我多么感谢我的妈妈,教会我这宽容的道理,让我爱上我这美丽的小家。大学的纷扰比我的初中、高中多得多,不同的状况,不同的相处方式,只有大度与宽容支撑我走到现在。若是遇事生气,恐怕吃亏的永远是自己。更何况在这个小社会里,没有父母的支撑,再没了宽容,不懂得如何与周围相处,那么将无计可施。在每一个个体中,宽容成了其中的纽带。这是一个美好的家风。宽容,现在妈妈不仅仅是爸爸的老师,也是我的老师,成为我们全家人的老师。冷静、多思,急躁的人永远都不知道宽容的含义。母亲在平时告诉我们要戒躁,处事一定要沉宽容的丰富教育功能和深刻的生活意义,可以点燃我们每个人内心深处的智慧火花。此刻我突然明白,家规是教导我们去选择正确的人生观念,以不同的方式去思考成长的过程,从而完善自己,甚至完善整个家庭。当我们渴望人生向导的时候,或许我们的父母早就为我们铺好了路,给了我们学习的环境与机会,只是我们未曾留意。家规教会了我们很多,成为我们成长生活中难以割舍的部分,成为我们身体中的一部分,挥之不去。我家的家规,将永远成为我生活的向导,指引我前进的方向。

篇2:机关善行义举四德榜

家庭美德:尊老爱幼我先行

尊老,顾名思义,就是尊敬老人。尊老自古以来就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几千年来,人们一直把尊老作为一种责任和行为规范。社会也十分重视尊老,我国还把每年农历的九月初九定为老人节。

1、田家明是山东潍坊昌乐人,他不仅是一名好父亲,更是一名好儿子。2012年田世国接完弟弟打来的电话后,顿时脸色大变。在妻子的追问下,他才声音颤抖地说:“妈被确诊为尿毒症,已经到了晚期!”当天晚上,田世国就往潍坊赶。下车后,他直奔医院,田世国从透析室出来后,立即奔向医生办公室。他决定把自己的肾献给母亲,给母亲进行肾移植。3月30日,上海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给这对母子做了一个非常特殊的手术:医生先从年仅38岁的儿子身上摘取一个鲜活的肾脏,然后移植到身患绝症、年过花甲的母亲体内。38岁的他毅然为身患尿毒症晚期的母亲捐肾,延续母亲的生命,演绎了一段当代孝子的佳话

2、她是一名细心孝顺的女儿,也是一名体贴入微的儿媳;她是家中老人的精神支柱,心灵慰藉,为老人排解忧虑,分担愁苦,与老人默契沟通;她是家中老人的细心家长,知已挚友,对老人真心呵护,倍至关怀;她用真爱勾勒了倾注与付予的光环,她用实际行动践行着尊老敬老的美德,她就是—— 县农电局职工——马海霞。精神的支持和言语行动的慰藉,使她和老人心灵的距离日趋拉近,成为老人的亲密挚友和避风港湾。

做为一名儿媳,她无时无刻不在记挂和照顾着公公婆婆。不管平时工作怎么忙,她都会抽出时间,陪老人聊天解闷,从交谈中了解老人的思想动态。

每当老人有什么不开心的事情时,她都会想尽办法,耐心开解,为老人送上一颗“开心果”。一次,婆婆去早市的时候丢了200元钱,因为此事上了好几天火,当她得知这件事后,就来到婆婆家中,为婆婆送去200元钱,并劝解老人要放宽心,否则会影响身体健康。慢慢的,婆婆解开了心结,重新恢复了往日的欢愉。就是这样,她从点滴中关爱着老人,从琐碎中牵记着老人,用言行感染着老人,从困境中扶助着老人。用善良的身心、炽热的思想、无私的行动、坚持的信念做好老人的精神支柱、物质支撑、生活挚友和坚实后盾,从平凡中体现了真诚,从细节中倾注了关爱,写下了一篇篇感人至深的尊老诗篇,奏响了一曲曲令人钦佩的敬老乐章。

爱幼,顾名思义,就是关爱幼小。爱幼自古以来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人们也一直把爱幼作为一种责任和行为规范。我相信大家都不陌生“孔融让梨”的故事,孔融四岁时,就知道让梨。上让哥哥,下让弟弟。

石斌,男,宝城街道六年级学生、在六年的学习生活中,他勤奋好学,积极进取,团结向上,是父母眼中的乖孩子、长辈面前的孝顺儿,老师心目中品学兼优的好学生,也是同学们学习的好榜样。他时刻记住自己是一名少年先锋队队员,并努力成为一名优秀的少先队员。

一、勤奋刻苦,孜孜不倦。在学习中,他有着一股钻劲儿,不向任何一道难题低头。他求知欲强,课堂上,他敢于提问,善于质疑,对所学的知识能理解地掌握;课外,他大量阅读一些有益的书报,以开阔自己的视野、增长知识,碰到难题就向老师请教或自己查阅资料解决,正是这种好习惯促使他不断发展,并获得了丰硕的成果--他从一年级至今学习成绩均保持在班级的前列。六年来,石海斌同学多次获得表彰,多次荣获过学校 “三好学生”、“优秀少先队员”的称号。

二、兴趣广泛,全面发展。除了掌握丰富的文化知识以外,他在体育方面也是佼佼者。他在体育“五项”达标比赛中获得了第一名的好成绩。

三、尊敬师长,团结同学,乐于助人,心地善良,深受同学们的信任。尊敬师长。对待老师和长辈,彬彬有礼,平时主动问好,就连邻居们都夸奖他懂事,很有礼貌。因为一直都担任班级和大队干部,所以,为班级和学校作了大量工作,成为老师的好帮手。班干部如果不能带头,在同学中就不会有威信。石海斌对于学校和老师布置的任务,从来都主动做,并保质、保量完成。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以身作则,同学有什么学习方面的问题,向他请教,都能耐心帮助别人。从小就不会欺负别人,从来没和同学吵过架。所以,同学关系非常融洽,就连那些班级公认的调皮鬼,都很尊敬他。心地特别善良,非常富有爱心。

总之,石海斌同学是一位德、智、体、美、劳各方面都比较优秀的少先队员,愿这只展翅的雏鹰在今后的日子里锻炼得更加坚强。第二季

社会公德:创造美好环境,共建共享温馨的家

董家庄农民李奋进,是一名“资深”瓜农,每年从六月初至九月初都在市区卖瓜,“以前,城管到处撵我们。现在,宝城街道有了统一的瓜菜市场,有了‘西瓜小屋’,免费给我们用,像个摊点又像一个家,我们能不爱惜吗? ”专用的西瓜销售车,统一的遮阳棚,明码标价的小黑板,整洁的果皮桶„„文明需要“装备”,“西瓜小屋”成为宝城街道文明创建的一道风景线。

“我自己铲平了我的小菜园,一楼的住户拆掉了自己搭建的小园子,这些都是我们自己心甘情愿主动去做的。文明创建让老百姓得实惠,在这么好的环境里生活,文明素质自然就提升了。”李大爷说。文明创建让老小区重焕“青春”,把老路该修的修、该补的补、该重铺的重铺,并新架设路灯。建设了新的活动广场,人们每天自觉地清扫小区卫生。

篇3:善行义举四德榜图片上传标准

为规范上传图片的样式,制定该图片上传标准,请各单位按照标准进行图片制作。

本标准附有“图例说明”文件夹,该文件夹中名为“上传图例”的图片,为图例说明总图,该图中红色标注“例一”“例二”“例三”“例四”“例五”“例六”分别对应文件夹中的图片文件,这些图片都是正确真实的上传案例,包括图片的分辨率、尺寸和图片大小,供上传者参考标准。标准使用说明:

1.先找到图片“上传图例”中的例一位置,然后再找到文件夹中的“例一”图片,如例一所示,文件大小要控制在2M以下,分辨率为72DPI,尺寸宽度要不小于5000像素,高度不限制随宽度等比例变;(注:因各地图片设计形式不同,内容多少不同,上传图片可以以放大后可看清楚内容为准。)2.找到图片“上传图例”中的例二例三例四例五例六位置,由于这五张图片都属于细节展示,所以他们的标准是统一的,文件大小要控制在1M左右,分辨率为72DPI,尺寸宽度要不小于2000像素,高度不限制随宽度等比例变化;

3.正确的图片形式应该是当地制作公司设计的四德榜展板的原文件电子图片;

篇4:坊前中学关于做好善行义举四德榜

有名”先模人物评选工作的通知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大力加强学校精神文明建设和道德文化建设,根据县委、县政府关于“四德工程”建设的相关文件精神,切实落实县教体局《关于深入实施“四德工程”建设的意见》的通知要求,扎实推进公民道德建设,提高全校师生的道德素质和文明程度,根据省、市、县宣传部安排部署及我校实际,今年将继续开展善行义举四德榜“榜上有名”先模人物评选活动。

各位教干、教师积极推荐评选身边好人、身边典型,教师榜全校分三个年级和后勤教辅人员四个小组进行评选。每个年级分别评选诚德4名,爱德4名,孝德4名,后勤教辅人员分别评选诚德2名,爱德2名,孝德2名。各小组将特别优秀的放在最前面。各年级教师由年级主任负责评选,后勤教辅人员由张文斌主任负责评选。

学生榜以年级为单位进行评选,由年级主任负责,评选范围是七、八年级学生。每年级分别评选诚德7名,爱德7名,孝德7名,各班主任、任课教师均可对本班学生进行推荐。各年级将特别优秀的前2名放在最前面。

教师评选标准: 诚德:爱岗敬业

诚实劳动 诚信待人 爱德:爱护环境

关爱他人

奉献社会 孝德:敬老养老

恩爱和睦

勤俭节约 学生评选标准: 诚德:诚实学习

全面发展

遵章守纪 爱德:爱护环境

关爱他人

奉献社会 孝德:尊敬父母

承担家务

勤俭节约

各小组负责人要按照评选标准认真评选,将评选结果于6月16日上午放学前以电子稿形式发送邮箱fqzxzjc@163.com。

坊前中学四德工程办公室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机关善行义举四德榜】相关文章:

学校善行义举四德榜05-07

善言善行04-17

善言善行评语05-01

善心善行辩论材料07-16

善行主题教育总结05-02

善行100活动心得05-07

善行需行范文05-17

厚德善行的意思范文06-11

美德善行爱岗敬业07-09

美德善行的事迹材料08-19

上一篇:高炮广告牌承租合同下一篇:文化产业园项目商业计划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