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行河北 道德90后信息

2024-04-30

善行河北 道德90后信息(精选8篇)

篇1:善行河北 道德90后信息

我省召开“善行河北 道德90后”座谈会

7月19日上午,省委宣传部、省文明办、团省委、河北省学生联合会、河北日报报业集团、《中国青年报》河北记者站联合召开了“善行河北 道德90后”座谈会,总结讨论了“90后”的善行义举以及其中蕴含的青春力量,探讨了新形势下如何引导青少年广泛参与到“善行河北”主题道德实践活动中,在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践中发挥应有作用。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省文明委常务副主任艾文礼出席会议并讲话。出席会议的领导还有中央文明办三局副局长张志勇,团中央宣传部副部长陈章乐。省直相关单位负责同志,部分“道德90后”代表,各团市委分管宣传的副书记、宣传部长,驻石部分高校宣传部长、团委书记,部分国有企业、非公企业团委书记,石家庄部分中职、中学主管领导、团委书记;中央驻冀和省直新闻单位记者同志共120余人参加了会议。

艾文礼同志做了重要讲话,他指出:“道德90后”的感人事迹突出体现了孝老敬亲的感恩精神、助人为乐的仁爱精神、大公无私的奉献精神、义无返顾的担当精神,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生动传承、新时期雷锋精神的生动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动体现,要进一步大力弘扬“道德90后”精神,教育引导更多的青少年知善明善。要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大力培树典型,深入总结研究,做亮“道德90

后”品牌,鼓励吸引更多的青少年向善扬善。要进一步创新载体、搭建平台、营造环境,充分发挥“道德90后”的认知、践行、引领作用,壮大“道德90后”力量,组织推动更多的青少年行善为善。

艾文礼强调,各级各部门、各新闻媒体要把学习宣传“道德90后”与正在开展的“善行河北”主题道德实践活动结合起来,在全社会进一步唱响“善”、弘扬“善”、践行“善”,大兴互助、诚信、敬业、孝老之风,不断扩大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成果,为建设经济强省、和谐河北提供强有力的道德支撑,以崭新的道德风貌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

团省委书记梅世彤主持会议,并对全省团干部和团员青年提出希望和要求。他说,要做好“道德90后”等优秀青年典型的学习和宣传工作,充分发挥团组织的阵地作用,积极利用QQ、手机、博客、微博等新媒体形式,在广大团员青年中营造“学习先进、弘扬高尚品德”的浓厚氛围;要结合共青团品牌工作,推进“善行河北”主题道德实践活动深入开展,以青年志愿者、希望工程等为载体,进一步推进“善行河北”主题道德实践活动,不断拓宽活动的覆盖面和影响力,带动更多的青少年加入到善行河北的活动中来;要创新工作载体,加强对青少年的引导工作,积极运用情感、艺术、时尚的元素,搭建在青少年中有影响力的活动平台和载体,将教育引导的内容转化为鲜活、生动,青少年喜闻乐见的文化形式,通过媒体的力量传递给青少年。同时,他希望每一

位青少年都要主动去实践善行动、弘扬善文化;都能从我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积极行动起来,在学习和工作中,在家庭和社会中,行善、扬善、兴善。

与会人员还参观了“善行河北 道德90后”事迹展览。座谈会上,带母求学的“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何飞、八年背残疾同学上学的吕希庆、资助贫困学生继续学业的“兵哥哥”代表樊士豪等“道德90后”介绍了自己的先进事迹,用青春阻挡失控车轮的“90后最美农民工”王俊旺的生前工友李志华介绍了王俊旺同志的先进事迹。河北日报报业集团党委书记、社长郭金平、《中国青年报》河北记者站负责人樊江涛发言介绍了“善行河北”宣传报道的经验和体会。全国著名青少年研究专家,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原党委书记、常务副院长,青少年研究院名誉院长陆士桢教授和省社科院社会发展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周伟文从理论层面阐释了“90后”善行义举的重要意义。河北大学宣传部和基层团组织代表介绍了在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方面的主要做法和思考,河北省学生联合会向全省的青年学生发出了学习“道德90后”倡议。中央文明办三局副局长张志勇,团中央宣传部副部长陈章乐在会上讲话,对我省“善行河北”道德实践活动给予了充分肯定,并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

篇2:善行河北 道德90后信息

为了贯彻实施教育局关于开展“善行河北、美在校园”主题道德活动的相关工作部署,学校领导班子决定,在全校开展“善行河北、美在校园”系列主题活动。实施方案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任务,以加强广大师生道德建设为重点,通过各类道德实践活动,在全校范围内形成“人人重道德、时时存善念、处处有善举”的良好风尚。

二、活动主题

“善行河北、美在校园”

三、活动时间

10月中旬启动,明年7月底结束

四、主要内容

1、开展“三德”实践活动

(1)践行“敬业奉献”之德,开展“转作风、重责任、比贡献”主题实践活动,以创建文明校园为出发点,全校教师要大力弘扬爱岗敬业、求真务实的工作精神,在全校范围内再掀创先争优热潮,树塑人民满意的教师形象。

(2)践行“诚实守信”之德,在校园内外开展“做诚实守信的好师生”主题实践活动。号召全校师生诚实守信、履约践诺、拾金不昧,做到对他人负责、对自己负责,用“诚心、细心、精心、耐心、爱心”,换取师生心中互相的“称心”。(3)践行“孝老爱亲”之德,倡导感恩之心,大兴孝敬之风。全校师生要继承、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牢记孝道、孝老敬老,大力倡导对长辈的报答养育之恩、担当赡养责任;对孤寡老人精神上、生活上予以帮助,在全校形成人人孝老爱亲的良好风尚。

2、开展“道德堂”网上修身活动。

按照上级文件要求,在全校范围内积极开展“道德堂”网上修身活动。充分利用网络平台,将学校组织的“做一个有道德的人”、“学雷锋活动”、“经典诵读”及“美德少年”等特色主题实践活动上传到网络专栏,引导全校师生省身修德、自我提升、厚德端行。

3、开展“认星争优、做美德少年” 评选表彰活动。

(1)以孝敬父母星、尊敬师长星、友爱同学星、热爱劳动星、勤俭节约星“五星”为标准,在全校开展道德模范、身边好人评选及学习宣传活动。各班要积极上报本班助人为乐、尊老爱幼、诚实守信、见义勇为等方面的先进人物和典型事迹;引导广大未成年人从小事做起、从自己做起、从身边做起,在家庭孝敬父母、在学校尊敬师长、在社会奉献他人。

(2)开展“我为父母尽孝心”活动。利用“母亲节”、“父亲节”等有利契机,组织师生参与“我为父母尽孝心” “五个一”活动,即:为父母洗一次脚、给父母做一顿饭、帮父母打扫一次卫生、陪父母一次外出旅行、圆父母一个梦想,以此表达对父母的关心和感恩之情。

五、活动步骤及要求

1、宣传发动阶段(2014年10月中旬至12月底)。全校上下要高度重视,统一步调,积极部署,严格落实。

2、活动实施阶段(2014年12月底至2015年3月底)。各年级要运用各类创建活动载体,广泛宣传,营造热烈氛围,在全校形成人人重德修身、时时心存善念、处处涌现善举的良好局面。对各年级的好经验、好做法,适时在全校推广,并做好活动阶段反馈,形成有效的书面材料。学校将成立督导小组,对各年级的活动进行督导检查。

篇3:善行河北 道德90后信息

一、道德教育应当以人为本

道德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最终目的是通过外在的影响力来培养受教育者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高尚的思想品德。因此, 道德教育活动要想取得成效, 达到目的, 就要充分重视受教育者。具体来说, 道德教育活动不仅要内容与受教育者的生活息息相关, 还要充分调动受教育者的主体积极性, 鼓励其主动参与活动。概括而言, 就是以人为本。

(一) 道德教育内容要回归现实生活本身

“善行河北”作为一次道德实践活动, 首先明确了活动的重点区域在公共交往、职业活动和家庭生活三个方面, 告诉人们在这三个方面应该做什么, 不应该做什么。公共交往、职业活动和家庭生活是现代社会生活的简单缩影, 是现代人生活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人是社会性的群居动物, 人活着就不可避免地要与他人打交道, 构成一定的社会关系。人要想生存, 就必须工作, 靠劳动养活自己, 这样,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职业, 所以职业活动是社会人获得生存的必要活动。家庭是社会的最小细胞, 是人与人之间社会关系的浓缩。“善行河北”将活动的范围划归在这三个方面, 回归了道德的本质, 即道德来源于生活, 又服务于生活。道德是人的一种存在方式, 是人之所以为人的一种内在规定性。也就是说, 道德因人的需要而产生。自然界本来没有道德, 人类为了更好地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才创造了道德。因此, 道德在客观上对人有一种制约作用, 它是人们的行为准则, 是调整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因此, 真正有效的道德教育首先从内容上应该回归现实生活, 切实可行。因此, 从这一点来看, 毫无疑问, “善行河北”是成功的范例。

反观传统道德教育, 则是常常把是道德教育等同于智力教育, 向学生讲授的是有关道德的基本概念和理论, 使道德教育成了学生必须接受的“美德袋”。而且, 所讲授的美德知识与学生的实际生活严重脱节, 对学生在现实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道德问题毫无帮助。而且, 最终的考核方式也是试卷。这样的教育内容只会有两种结果:一是学生对道德教育毫不感兴趣, 左耳朵听, 右耳朵冒, 毫无效果可言;另一种是道德知识的巨人、道德行动的矮子, 这种人虽然有满腹的道德知识, 却没有符合道德规范的信仰、情感和行为。总之, 这两种结果都表明传统道德教育因脱离现实生活而收效甚微。

对比传统道德教育和“善行河北”, 我们看到两种不同的做法, 得到两种不同的结果。因此, “善行河北”启示我们:真正的道德教育首先从内容上应当贴近现实生活, 教导学生学会做人, 关注生活, 珍爱生命, 懂得礼貌, 具有良好的道德习惯, 这样才能获得德行的完满, 实现道德教育的目的。

(二) 道德教育要发挥受教育者的主体性

道德教育是一个复杂而又漫长的过程, 也是一个双向的过程。一方面, 教育者要把一定的社会道德意识通过多种形式传授给受教育者, 让其了解社会道德意识, 并最终转化为受教育者个体的道德意识。另一方面, 受教育者个体也要通过一定的社会活动和主观努力, 使个体道德意识符合社会道德意识规范。在传统的道德教育中, 我们常常使学生成为道德规范的被动接受者, 要求学生无条件地认同、接受并遵守既定的道德价值取向和道德规范, 同时也要无条件地接受道德教育过程。这种教育模式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引导学生遵守道德秩序, 但是并不能真正形成学生自觉的道德认知、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一旦外在的强制约束力量消失, 这种道德认知和道德行为就不复存在。著名教育家杜威认为:“从别人那里听来的知识也许能使人产生某种行动, 以赢得他们对某些活动所给予的认可, 或至少给别人得到一种和他们的意见一致的印象。但是这种知识不能培养个人的主动性和使他忠于别人的信念。”[1]这是因为这种教育模式忽视了受教育者的主体能动性, 忽视了主体精神活动在道德中的重要地位。道德是关注着人的主体精神的自由自觉的活动。道德能否发挥作用, 是否具有存在的价值, 这一切都与人的主体性是否发挥密切相关。传统道德教育限制了学生选择的自由和可能性, 因而, 难以培养学生的独立个性、敢于负责的精神与行为。这与道德的本质是背道而驰的, 与尊重学生个体、以学生为教学主体的现代教育理念也是不相符的, 道德应当成为人们实现自我完善的手段, 而不是枷锁。

马克思主义哲学表明, 内因是产生变化的主要原因。对于受教育者而言, 只有自己真正认识到了道德的必要性, 产生了道德需要, 才会真正自觉地遵守道德规范。在这一方面, “善行河北”做得就非常好。“善行河北”为了在全省范围内形成互助、诚信、敬老之风, 吸引更多的人参与到“善行河北”主题道德实践活动中来, 不仅注重政府的正面宣传, 而且更加注重发动群众, 让他们自觉自愿地积极参与到活动之中来, 并采取了多项措施。例如, 开通了“善行河北”新浪和腾讯微博, 相继推出“我推荐、我评议身边好人”“月评河北雷锋”“我的雷锋事迹”等各种网络交流和评选活动;举办了手机文化创作传播活动, “善行河北”征文比赛, “善行河北”绘画比赛等等。这样就使不同层次的人可以自由选择自己喜爱的方式参加进来, 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身边好人好事, 借助手机、微博、论坛等现代媒介传播出来, 相互交流, 并在交流中感受道德的魅力, 进而被道德模范的事迹所感染, 接受道德, 尊重道德, 遵守道德。从表面看, 这只是借助新媒体的舆情作用, 实际上是充分发挥了广大群众的主体自觉性。这里, 没有任何强制与强迫, 每一个人都是自觉自愿的, 他们参与活动仅仅是为了满足自己的需要。而现代心理学表明, 需要是人行为的最大动机。人本主义学者马斯洛认为人具有多种需要, 自我实现是人的高级需要。群众在活动参与的过程中, 实现了道德认知的飞跃, 产生了道德需要, 培养了道德情感, 实际上就是自觉接受了一次道德教育的洗礼。

二、道德教育应当重在实践

“善行河北”定位为一次主题道德实践活动, 说明其本意在于宣传善意、善念, 培养人们行善的行为。善是一种道德评判标准, 是维系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关系的根本。“善行河北”活动, 其最终目的是让全省人民都行动起来, 向善、从善、行善、乐善, 将“善”这种道德品质内化于心, 外践于行, 最终实现道德行为上的行善自觉。作为道德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道德教育也应当重在实践。

(一) 道德的属性决定道德教育应当注重实践

捷克著名的教育家夸美纽斯说:“德行是由经常做正当的事情学来的。”[2]可见, 道德不是空穴来风。作为一种美好的德性, 它来自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习惯, 说明道德在本质上具有实践性。道德的实践属性决定了道德教育应当重视实践环节, 不仅要传授给学生一定的道德理论知识, 更要注重培养学生道德行为能力, 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最终形成一定的道德信仰。

(二) 实践是促进个体道德发展的不竭动力

马克思主义认为,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只有在实践活动中, 人们才会感知道德的力量, 加深对道德规范的理解, 进而愿意效仿, 产生某种道德行为。“善行河北”活动中“油条哥”事件很好地诠释了诚信美德的道德力量。河北省保定市80后大学生刘洪安毕业后自主创业开早点摊, 坚持炸制用油每天一换, 并在油锅边放置“验油勺”供顾客随时检验, 被人们亲切地称为“油条哥”, 而他卖出的油条被称为“良心油条”。为了解除顾客的后顾之忧, 他把油脂公司用回收的炸过油条的油制成的肥皂免费送给前来就餐的群众, 让群众看到废油的去处和用途。他的诚信行为不仅感动了当地的百姓, 使人们纷纷前去购买油条, 同时也感动了其他商户。众多的商户纷纷效仿, 加入了“河北良心油条联盟”。截止到2012年8月24日, “燕赵晚报诚信油条点”总数达到了43家。河北的众多商户在积极参与活动中感悟了道德的力量, 激发了向善的道德需求, 培养了诚信的道德习惯, 形成了诚信经营的社会风气。

三、道德教育要具有时代特色

道德教育要想取得良好的实效性, 就不能故步自封, 百年不变, 而应当与时俱进, 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

(一) 道德教育要紧跟时代步伐

时代在发展, 社会在进步, 每个时代都会有自己的工作重点和重要任务。道德教育作为现实生活的反映, 同样也不应当脱离时代。“善行河北”活动一方面继承了优秀的燕赵文化, 弘扬了崇信、重义、尚和的河北人文精神, 另一方面又凸显了时代精神特征, 对人民群众普遍呼吁的道德良知问题及时作出了回应。众所周知,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发展, 国家经济实力不断增强, 人民的生活水平日渐提高, 但是人们的精神水准却日渐下降, 一些道德失范现象屡屡发生。商业活动中缺斤少两、不信守合同事件屡见不鲜;人际交往中食言、失信, 见难不助, 冷漠旁观比比皆是;家庭暴力、虐待、遗弃不赡养老人的事件屡见报端。人们日益变得自私、冷漠、狭隘, 道德滑坡现象严重影响着和谐社会的建设与发展。因此, 党的十八大报告把全面提高公民的道德素质、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作为新时期的重要任务。正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 河北省提出了“善行河北”主题道德实践活动, 深入开展道德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教育和治理。

(二) 道德教育要善于利用本地道德教育资源

时代特色的另一层含义是道德教育要有针对性, 要善于结合本地的实际情况, 充分挖掘和利用本地的新鲜的教育资源, 发挥本地道德模范的引领和示范作用。“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榜样是一种最好的教育资源, 人们可以从榜样身上获得强大的情感力量。从心理学角度来看, 本地的道德模范有一种地缘优势, 更加可亲、可信、可效仿。一方面由于距离比较近, 可以近距离接触道德典型;另一方面, 相同的地理环境、风俗习惯构成了共同的情感认知, 受教育者从内心更容易接受典型, 更容易被感染, 引起共鸣, 进而模仿典型的道德行为和思维习惯。例如, 河北农大果树93 (01) 班同学信守承诺, 连续15年默默资助病逝同学的父母。他们的先进事迹感染了当代大学生。在“善行河北”活动中, 河北农大的学生率先行动起来, 用自觉排队等公交车的形式诠释了现代大学生应有的道德规范。长长的一字形等车长队成为保定市街头最亮丽的风景, 也成为大学生践行“善行河北”主题道德活动的有力证明。本地道德典型的引领示范作用由此可见一斑。因此, 要想提高高校道德教育的有效性, 就要注重道德的感染力和本地榜样的引领示范作用, 使受教育者在生活环境中通过模仿高水平的道德思维方式和道德行为来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

综上所述, 善行河北活动不仅传承了河北厚德重义的传统美德, 还反映了时代的要求, 明确了社会价值导向, 向社会传递了道德建设的正能量。“善行河北”还丰富了当代大学生道德教育内容, 凸显了道德教育的人文性。在“善行河北”活动中涌现出的大批真实生动的道德模范, 可以使道德教育内容从传统的纯理论教育变为生动的生活教育, 增加了道德教育的感染力, 让学生真切感知道德的力量, 从而养成了博大的道德情怀。“善行河北”活动为大学生道德实践提供了众多机会, 使学生可以发挥自己的专业特长, 深入到活动之中, 并可使学生充分利用活动的成果, 不断培养自己的创新能力和道德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1][美]杜威著.王承绪译.民主主义与教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0:419.

篇4:善行河北 道德90后信息

【关键词】“90后”大学生;思想道德;调查;对策

“90后”逐步成为我校的主力军,已经是当前我校教育工作中一个不可回避的话题。为了更好的了解当前大学生道德的现状,有针对性地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我们设计了有关道德观方面的调查问卷,对我校大一、大二、大三的在校生4000人进行调查。共发出有效问卷2400份,回收有效问卷2312份。问卷采取匿名方式,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真实想法选择答案。本次问卷涉及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心理个性;恋爱观等方面的调查。

一、调查问卷基本情况分析

1.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方面

调查中了解到92% 的学生能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53.7%的学生适应能力较强,学习生活有规律。在对大学生心理素质表现方面的调查中,有56.75%的同学自我评价强,42.40%的同学自我评价一般。在关于“你对现在社会环境的看法”这一问题的回答中,选择“存在异议,理智对待,能迅速适应并融入社会”的最多,占50%,占第二位的是“顺其自然,基本上是乐观的,占38%。关于“你觉得大学生应该履行那些社会责任”这一问题中,选择“热心参与公益活动,努力帮助他”占40%。

2.恋爱观方面

在回答关于“如何看待失恋”时,占48.6%的同学选择了“很正常,有失才有得”。回答“你考虑过结婚吗?”,占31%选择的是“没有考虑过,等毕业之后再说吧”。“你认为大学生谈恋爱的最初动机主要是”占36%的同学选择“迷茫空虚,寻找精神寄托”,占26.1%的同学选择“出于真心”。

二、基本结论

通过调查发现,我校“90后”大学生思想主流呈现出积极、健康、向上的良好态势,他们思想活跃,积极进取;能够比较客观、理智地观察分析问题,充分体现了大学生高度的责任感和集体主义精神。

第一,在社会责任,社会道德方面,可以看出当代大学生愿意承担社会责任,对一些社会现象能够进行理智的分析。在发生了彭宇案、小悦悦等事件之后的今天,依然有40%同學认为关心和帮助他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对待社会环境”问题上,虽然看法存在不同,但能迅速适应并融入社会。

第二,在恋爱婚姻方面,在校大学生,对待爱情方面比较有理智,能很快走出失恋的阴影。经济上基本不独立,大部分学生没有考虑到结婚的问题,仍然以学业为重。

三、存在的问题

从调查中,我们发现虽然学生的思想主流呈现健康、积极的态势,但是由于其自身成长的特点和社会急剧变化,在部分学生思想上也出现了诸多问题和矛盾,主要表现在:道德认识状况存在一定偏差。如在“是否应履行社会责任”一题的调查中,2.80%同学认为无所谓。另外,更让我们感到不安的是,有5.10%同学赞同“婚前性行为”,还有3.48%同学认为“长时间在网上聊天、游戏等”合理。这虽然只占调查总人数的极少数,但却显示部分青年学生存在心灵空虚、行为放纵等现象。

四、有效开展若干对策

1.坚持用优秀传统文化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尤其加强公德教育,培养大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

大学生具有一定的公德意识,但是在行为表现上有欠缺,因此首先要强化学生的思想意识。知识经济条件下的教育,不仅要使学生有知识,会做事,更重要是会做人。其次是注重学生的养成教育。公德教育不仅仅只是唤醒大学生的公德意识,更重要地是对大学生进行日常行为规范教育和加强管理,包括公德行为方式的选择和行为习惯的养成。

2.进一步加强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

调查表明,当前大学生一些思想观念和价值选择与我们社会所弘扬的价值观念还存在一定差距。部分大学生过分以个人价值为标准,把社会看作是实现个人价值的客观外在条件,这样必然制约学生的健康成长。另外,大学生在人际交往、道德观等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尤其是价值判断正确,而实际行动意识缺乏,采取的“敬而不从”的态度,这就需要我们培养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引导他们正确驾驭人生的航船。

3.创建具有浓郁的学术氛围的校园环境

学校要加强具有学校特色的校园文化建设,通过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鼓励学生积极上进、认真学习。除了学习方面,学院运用各种活动方式作为教育载体,比如文艺晚会、辩论演讲、讲座评论等,使学生在活动中,不知不觉受到熏陶,培育其优良品质。

五、结束语

通过这次学生问卷调查,我们认为我校大学生政治上要求进步,关心国家和社会的发展,学习目的较为明确,对能力和素质内涵的认识比较科学,对自身能力的培养日趋自觉。但同时也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因此,需要进一步加强大学生政治思想教育,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水平。

参考文献:

[1] 周济.教育部学习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意见》座谈会[A].2004—10—17

[2] 程正芳,仲云云,王超,董淑凯. 当代大学生思想状况调查分析[J]. 高等农业教育,2005(8)

[3] 陈卫平,肖晏. 当代大学生思想状况调查分析[J]. 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12

[4] 刘正堂,李梦. 大学生宗教信仰状况调查及对策研究[J].北京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1

篇5:善行河北 道德90后信息

【摘 要】“善行河北”主题道德实践活动对高校德育有重要启示意义。新时期高校德育需寓学于行,注重道德实践教育,应立足于当地历史传统和地域文化,丰富德育内涵,也要探索创新机制,真正将德育目标落到实处。

【关键词】“善行河北”;道德实践;德育资源

中图分类号:J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5)03-0202-02

“善行河北”主题道德实践活动,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核心,在全省大兴“互助、诚信、敬业、孝敬”之风,不仅是推动建设沿海经济强省与和谐河北的强大精神动力,也为改进和完善高校道德教育工作提供重要启示。

一、寓学于行,注重道德实践教育

“善行河北”道德主题实践活动宗旨,是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从理论向实践转化,倡导“意在善,贵在行”,号召民众要有向善、从善之心,更要有乐善、行善行动,真正做到“内化于心,外践于行”。“善行河北”活动始于宣传,更着眼于落实,在实践中涌现出一系列道德模范和先进典型,引起社会各界强烈反响,取得令人瞩目效果。不过当前高校道德教育仍存在“重知识、轻实践”倾向,道德教育形式单一,宣教味道浓烈,道德评价和考核机制不健全。“善行河北”活动中涌现出的道德模范人物事迹,不仅是高校德育重要资源,而且“善行河北”活动本身注重实践的德育新风尚,给高校德育启示是必须改变“知识本位”主义倾向,在加强正面宣传和教育基础上,注重对学生的道德实践教育。

首先,包括所有教职员工在内的高等教育参与者须谨言慎行、躬身示范,自觉引领和树立廉洁清正、敬业奉献道德风尚。石家庄铁道大学坚持以师德建设为核心,开展教书育人、管理育人和服务育人的“三育人”考核评优活动,营造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工作氛围。“三育人”已成为石家庄铁道大学最具特色的师德建设制度。

其次,采取多种形式寓学于行,鼓励学生走进社区参加道德实践活动。如组织学生走进基层,关爱留守儿童和孤寡老人;将德育课堂搬到革命圣地西柏坡,让学生耳濡目染接受红色文化教育;近些年还开辟了新的道德实践基地――石家庄市鹿泉区大河乡曲寨村,组织大学生到曲寨村实地参观考察,感受新农村建设巨大成就。

再次,注重将德育目标贯彻到大学生学习生活中,使他们养成良好的道德习惯。石家庄铁道大学始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育艰苦创业人”办学特色,继承和发扬铁道兵“严格训练,严格要求”和铁路“半军事化管理”严谨作风,重视从心理到行动全方位落实思想道德教育,使学生在积极健康的环境中磨砺意志、锤炼人格。学校历届毕业生以实际行动赢得“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干得好、发展快”的良好口碑。

二、丰富内涵,挖掘地方德育资源

“善行河北”活动之所以结出累累硕果,在很大程度上在于这次活动不仅有坚实的群众基础,而且还扎根于河北古朴的地域文化,通过编写《河北善行规范》,举办研讨会,组织文艺汇演和媒体专栏等形式,将推动普及宣传和开展地域文化研究相结合,充分挖掘地方优秀德育资源。

积极挖掘当地优秀文化资源,吸收地域文化精髓,是“善行河北”活动对高校道德教育重要启示。河北省文化资源非常丰厚,既是女娲补天、大禹治水典故发祥地,也是荆轲刺秦、桃园结义之地。这里不仅孕育出赵奢、廉颇、张飞、赵云等名将,董仲舒、蔺相如、魏征等政治家,而且还涌现出科学家扁鹊、祖冲之、郭守敬,以及文学家关汉卿、纪晓岚、曹雪芹等,西柏坡作为中国红色文化圣地和新中国摇篮更是闻名遐迩。河北高校德育可以充分挖掘本地文化资源,让历史光辉和人文精神重新焕发生机,照亮当代大学生现实生活。

在新的历史时期,燕赵大地也涌现出许多道德模范和先进人物典型。比如驰援全国救灾的唐山十三义士、义务赡养孤寡老人的林秀贞、石家庄街头传播正能量的“豆饼哥”姚彦军、宣传不用明矾不用复炸油的“油条哥”刘洪安、默默资助病逝同学父母十五年的河北农大果树93(01)班等等。这些发生在身边的感人事迹,对于大学生来说更具有感染力。要提高高校道德教育实效性,必须充分利用这些发生在身边的人物典型和感人事迹,让受教育者在引起情感共鸣同时,自觉锤炼自身道德修养。

为深入挖掘和利用地域文化资源,石家庄铁道大学成立了封龙山文化研究中心,为学生开设“文化河北”系列专题讲座,以传承燕赵文化精髓为契机,教育和激励学生养成崇信、重义、尚和的优良品质。学校浓浓的文化氛围和德育效果使人耳目一新,也收到良好的效果。近些年来石家庄铁道大学相继涌现出杨之亚、谷学志、王红丽、孟凡平、吴泽等品学兼优的“全国见义勇为优秀大学生”和“河北省五四奖章”典型。90后大学生尚金锁、刘洪安创办的“诚信驿站”,被誉为河北发展的软实力和“金名片”。

三、与时俱进,创新载体浸润心灵

“善行河北”活动是由河北省委发起,在新时期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燕赵大地落地生根的重大举措。这次活动着力于解决新时期道德建设所面临最紧迫的问题,坚持把平台和载体建设作为重要突破口,运用新技术手段宣传善行理念,充分利用“善行河北”官方微博、爱心联盟QQ群以及各类各级文明网站等现代信息传播技术,最大限度将善的理念传播开来,形成浸润心灵的德育氛围。这种结合时代发展的特点、创新教育手段的德育理念,对高校道德教育也具有很大启发意义。

随着经济全球化加快和互联网技术的日新月异,当代大学生日益受到各种思想文化和价值观的影响,高校德育工作也处于思想激荡的开放环境当中。高校道德教育需要与时俱进、创新载体,才能使道德情感真正浸润到学生心灵深处。石家庄铁道大学学生处、校团委以及各学院团委和学生社团组织,相继开通了腾讯微博和QQ群,不仅极大方便了学生工作开展,而且也充分利用现代媒体技术对学生开展心理和思想德育,收到良好效果。学校“微公益”志愿团和自强社等社团组织都积极利用微博、微信平台,在学生中招募志愿者开展献爱心活动,传播浸润心灵的正能量。学校心理咨询中心也积极拓展新媒体技术服务平台,为学生提供心理健康在线普查和咨询服务,使学生获益良多。

作为专职德育教师,思想政治理论教研部老师也在新媒体突飞猛进背景下,重点针对学生所面临最紧迫的道德困惑,丰富授课内容,探索授课和考核新形式,收到不错的效果。《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大胆探索“问题导入式专题教学法”,以当代大学生面临的道德困惑为切入点,以案例分析和课堂讨论等教学法为辅助,深入细致地开展德育工作,深受学生喜欢。《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也尝试以研究为中心专题教学法,将教材内容划分为若干专题,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取得显著效果。

综上所述,“善行河北”主题道德实践活动,不仅丰富了当代大学生德育工作内容,而且也为高校新时期德育工作提供了新思路。高校道德教育不仅要寓学于行,注重道德实践,更要挖掘地域文化和道德资源,丰富德育内涵,还必须与时俱进,融入时代特色,创新德育载体,这样才有利于真正落实新时期的德育目标。

作者简介:

段晓亮(1980-),男,河北邢台人,南开大学博士,石家庄铁道大学人文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中国近代史学;

杨 博(1980-),男,汉族,河北博野人,讲师,现为石家庄铁道大学学生处副处长,主要研究方向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安雅丽(1977-),女,汉族,河北唐山人,现为唐山学院社科部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近现代史。

篇6:善行河北 道德90后信息

“一代人的标志是时尚:但历史的内容不仅是服装和行话。一个时代的人们不是担起属于他们时代的变革的重负,便是在它的压力之下死于荒野。”

——哈罗德·罗森堡

“80后”一词来源于国际社会学家们讨论社会发展中一代人的名词,是指国家依法执行计划生育后所出生的一代人(计划生育发展的新阶段1979年至今)。后来此词被广泛的作为1980年~1989年出生的人群代名词,顾名思义,“90后”便是指1990年~1999年出生的一代人。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增长和社会文化的不断进步,所谓一些置身信息爆炸的时代的“80后”、“90后”们在思想上难免出现分歧,并导致行为上出现偏差,今天在校学生犯罪现象日趋严重的现实已证明了这一点,这也给我们提出了新课题。

“80后”主要是计划生育后的一代,童年度过了美好的一段时间,学历也较上代人高些。但相对较低的就业率和房价是该群体面临的主要困难。刚参加工作的他们也因低收入和物价上涨而成为非自愿的“月光族”。该群体同样面临着即将担负家庭重担的压力。所以种种压力使得80后人群逐渐成熟起来。“80后”现在已经成长为壮年,逐渐成为各个岗位的责任人,逐渐变的理性而不再冲动,“80后”大学生居多,在各个岗位上都冲在最前线,当然做苦力的事情也变的多了。“80后”独具个性和魅力,80后做什么的最多呢?是互联网,领军现代科技,将人们的生活引向新的时代。

似乎对“80后”我们还在疑虑,“90后”的孩子已经在崛起。“90后”的他们正处在人生的青春期。他们出生在日新月异的信息时代。他们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他们通常承载着全家人的希望。他们有更为优越的生活环境。他们的成长与互联网息息相关。虽然他们甚至还没来得及像“80后”一样被人们打上标签,但他们正在迅速长大。他们个性鲜明,对新事物有强烈的好奇心。五光十色的社会在他们面前闪烁,形形色色的压力也与他们如影随形。他们一路走一路张望,在彷徨失措的时候,他们需要更多的人给予指导和帮助,还有理解。在物质丰富的当代,他们更需要内心世界的关怀。

我认为,结合“80后”“90后”的成长背景,采取更为辩证和客观的视角探究“80后”“90后”思想道德追求的代际特点,可以得出更具一般属性的结论,具体而言:

1.“80后”“90后”个性更为张扬,但集体主义观念较为淡薄。一方面,由于家庭教育更加宽松,社会环境更加开放他们的个性更为张扬、独立。他们“自主创业”、热衷股市,在社会竞争领域实现自己的个人价值;他们特立独行、不轻易趋同,排斥他人过多的干涉和打扰;他们还喜欢用与众不同的方式博取社会的关注,并以此展示自我风采,“火星文”等流传于网络的文字及语言形式就是一个很好的证明。另一方面,随着市场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的社会经济结构正在发生日益深刻的变革。私营经济的迅猛发展、社会舆论和思潮对个人主义的追捧,无时无刻不在加深“80后”“90后”的自我意识,从而削弱了他们的团队合作感 与集体主义精神。

2.“80后”“90后”价思想更加解放,但看待问题角度较为偏激。生长在信息爆炸的时代,“他们通过各种便捷途径接受的海量信息使他们的思想更为早熟,思路更加开阔,并且

开来,愈挫愈勇,愈折愈强,走向伟大繁荣的希望。

就我个人而已,作为企业的老职工,应该多多关心“80后”“90后“青年职工,关注其思想动向,引导青年职工的个性发挥。针对新时期青年职工思想状况的特点,传统口头说教的思想道德建设基本模式渐渐有了转变:思想道德建设内容日渐丰富,方法趋于多样。如何建立更加丰富多彩的内部员工参与网络,完善青年职工的思想修养,是我们应该重视的课题之一。

一、建设特色化企业内部网络,建构、培养和引导“80后”“90后”青年职工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网络已成为青年职工学习的新载体,是他们获取信息的重要渠道,而企业网站又是职工登陆频率较高的媒介,许多企业都开设了思想道德建设专栏,但点击率却较低。试想,如不能通过信息服务和休闲娱乐吸引青年职工,仅将宣教材料放在网页上,只能算是运用先进的技术做了一件无意义的事情。同时,应该集中人财物建立具有特色的企业网络,将信息和知识数字化,充分发挥网络的作用,因为说到底,网络只是一种工具,而重要的是个人思想观念的改变。

二、丰富网络内容,建立示范机制,推广新的思想政治教育软件。

利用网络辅助“80后”“90后”青年职工的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应进一步丰富和完善企业网络的内容和形式,形成互动模式。将传统的报告会、演讲、专刊和墙报等形式通过网络化变得更加快捷,因为网络具有互动性、共享性、形象化、趣味化等多种特点,集视听说功能于一体,参与和反馈的功能更强。要做到这点,首先需要及时发布正面信息,合理设计网络内容和栏目,以丰富多样的网络信息,贴近青年职工生活学习实际,这就要求不仅有一批专业的网络管理人员、和广大融入网络生活的青年职工。还要有一批开展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的骨干力量,各级党政工团组织都要善于做思想政治工作,依据群团组织特点开展多方位、多层次、多形式的思想道德建设活动,党员应率先垂范,为广大青年职工树立榜样,言传身教,讲究艺术,增强思想道德教育的可信度和说服力。

要充分利用网络建立思想道德教育的基地,如网络党校、网络团校、网络德育视频、网络图书室、网络报刊等;举办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动,如文学、书画、摄影、体育比赛等,寓教于乐,陶冶他们的情操,同时设立用于思想道德建设的奖励基金,正确运用经济手段,促进思想道德建设。

三、发挥网络特色服务,完善“80后”“90后”青年职工的个性心理。

这一特殊群体的心理健康问题已日渐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心理健康和思想道德建设是相辅相成的,二者为车之两轮,鸟之两翼,缺一不可。由于“80后”“90后”中的许多人对心理问题认知较差,往往不主动咨询心理问题,因此引起的一系列问题越来越多,这应引起我们的关注。

开辟心理健康教育新途径,针对青年职工开展辅导和咨询活动,预防和缓解心理问题,就成为企业网络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因为网上心理教育活动具有平等性、保密性的特点,据我在工作中积累的经验,很多青年职工平时话很少,当面不愿和别人交流,对思想道德建设“不大感冒”,但在网上却很乐于和别人分享自己的“内心秘密”。因此,企业内部网络应多开展诸如心理测试、心理咨询等系列栏目和窗口,在相对宽松和隐秘的网络环境中完成青年职工的心理需求和释疑工作,如聊天室、内部QQ群、网络社团、内部匿名论坛等。许多青年职工因自信不足、工作焦虑、社交恐惧等问题,都可以通过网络交流,重新建立内心的平衡点和参照系,从更开阔的视野思考同样的问题,进而化解矛盾和不良情绪。

思想道德建设正在超出传统思维所规定的界限,未来的国有企业领导人必须把思想道德教育对象变为自己教育自己的主体,受教育者必须成为教育自己的人。企业网络建设应该进一步扩展和丰富,与兄弟企业联合思想道德建设互动平台,为“80后”“90后”青年职工更多地了解自身思想状况、了解世界开设窗口和通道,发挥网络化信息共享资源的作用,为开阔青年职工视野和心胸打开新的视窗,并通过网络让青年职工在社会中感悟人生,锻炼自己,提升自身修养。

目前我们厂员工中,“80后”“90后”青年职工人数越来越多,所占比例越来越大,在可预见的未来,他们将是国家建设继往开来的生力军,因此做好“80后”“90后”青年职工的思想道德建设工作显得尤为重要。作为一个有着许多共同点的特殊群体,这些青年职工的思想有一系列的新特点,只有准确把握这些新特点,采取相应对策,才能增强青年职工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才能真正促进“80后”“90后”青年职工健康成长,进而推动国有企业又好又快发展。

篇7:善行河北 道德90后信息

在价值思维中主体的情感和欲望则起着支配性作用,凡是符合或满足主体价值需要和情感需要的对象都会获得积极的评价,并被赋予某种价值属性,反之就是无价值或者负价值。

善行河北道德实践活动实施几年来,社会各界积极响应,都选出了自己的代表人物并进行了表彰,激发了大家学习英模的热情。通过学身边人,讲身边事,使大家认识到,英模并不遥远,英模就在身边;英模的事迹人人可为,而非高不可攀的。

一、从个体角度看,善的行为和道德的生活是符合因果定律的,即善行是有价值的,可以得到回报

(一)道德的行为可以提高自信心

现在的人,尤其是年轻人,更重视个人在事业上的成功和自我价值的实现,更希望自己能够为国家和人民做贡献,能够对社会有用。要想实现自己的价值必须是一个自信和自我认同的人。当人们从事了善行后会得到他人和社会的肯定和认同,每一次的认同和肯定都是一种强化,长此以往,就会提高个人的自信心和自我认同感。相反,一个人如果长期得不到认可,就会丧失信心,必将一事无成。自信是个人成长成材的必要条件。因此,善行是有价值的,行善可以得到回报。

(二)行善的人生活愉悦,人际关系和谐

行善的人会得到人们和社会的表扬、认可和肯定,每次的表扬、认可和肯定都会增强个人的愉悦感,身心愉悦的人生活就会幸福。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看到,当人们从事了善行或道德的行为后他的脸上是带着笑容的,无论是否有人表扬肯定,自己是愉悦的。相反,如何某人当做没做或能做没做某个善行或道德行为,更不用说从事了不道德的行为或违法行为时心中就会不断地自责甚至后悔,就会心烦气躁。这样的人身心不安,生活也一定不会愉快的。善良的人,人们愿意和他交往,朋友多,人际关系好。因此为了自己的生活幸福,人人都去行善,从事有道德的行为,享受幸福的生活。善行是有价值的,可以得到回报。

(三)行善可以帮助人们实现人生价值

自由自在地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是多数人的理想。而现实是每个人都不可能独立于社会之外而绝对自由自在地做自己的事。因此,个人的价值也就不能独立于社会价值之外,而是社会价值的一部分。应当既成就自己又造福社会,崇尚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的高度和谐。不仅要追求个人的成功,更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历史告诉我们,每个人的前途命运都和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息息相关。只有符合国家前途民族命运的,才能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获得更为广阔的空间,实现人生的真正价值。善行是有价值的,可以得到回报。

善行是会得到回报的。从价值思维考察,行善者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认同,受到了大家的尊重,得到了荣誉地位。个人道德水平高会在就业求职、工作、生活和人际交往等方面得到认可和表彰,从而获得更高的职位和物质利益。有位老板曾经说过:无德无才坚决不用,有德无才培养使用,有才无德限制使用,有德有才破格使用。

个人的价值都是通过每次的行为体现的,每次善行都会得到他人的认可、肯定和表扬,每一次不道德的行为受到批评谴责。使人们认识到哪些行为对自己的成长发展是有意义有价值的,哪些行为是有害的,使人们在每次的行为的选择中提高自己的道德水平;使人们认识到道德既是个体的内在修养,同时也是促进个人和社会发展的手段。无论多么微观的道德实践活动,都是一种价值选择,而且每一次的有道德的价值选择,都是人的自我完善的进步。

二、从价值思维的角度看,道德行为对社会发展和进步具有重要的推动力,是社会秩序的最小成本

人的道德深受社会发展程度、社会制度、自我完善程度等的制约,道德的行为对社会发展和进步具有重要作用,高水平的道德社会使经济更好发展,人际关系更加和谐,社会更加稳定,环境更加友好。

(一)道德的行为可以促进经济社会发展

马克思说人是生产力中最革命最活跃的因素。人的道德素质,直接影响生产力的发展和生产的效率的提高。如果每个人都能在自己的岗位上做到“专心致志以事其业”(朱熹)发愤忘食,乐而忘忧,一心一意,精益求精时我们的工作就会出现新气象,祖国的发展就会出现局面,个人的价值就会发挥到极致。诚信是做人的道德准则,也是社会和谐的基石和维系社会公平的准绳。古人云“一诺千金”,“君子一言,驷马难追”说的就是诚信。要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做老实人,讲信誉,守信用。诚信缺失,会对经济造成严重破坏损失;对政治、文化和社会风气造成严重破坏。友善是建设和谐社会的正能量。善意的释放,即便在陌生的环境中,也能引起广泛的共鸣。

(二)道德的行为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秩序的最小成本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个人层面上提倡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善行河北道德实践活动面临的最大现实是现代人务实的态度。在善行河北道德实践活动中要彰显善的有用性,使人们认识到善行河北道德实践活动与他们的思想、行为需要很贴近。人正是在对他人的满足中获得对自己的肯定的。善行是一种双向的需要,能够带来双向的满足。

从整个社会看,人心向善,人人需要行善,绝大多数人也愿意行善。因为每个人都有需要,价值的需要和情感的需要。以互助、诚信、敬业、敬老为内容的善行河北道德实践活动是符合所有人意愿的,能满足人们价值情感需要,因此会获得积极的评价。人人都希望在有困难时得到帮助,人人也愿意帮助他人。在关键时刻会做出善恶的判断,判断有价值的是“应该做”,满足人的价值情感需要的就是善,就从价值思维上给出了一个标准。善行的内容得到大多数人的度高认同,标准基本一致。这就为善行河北道德实践活动提供了良好的社会基础,使善行河北道德实践活动可以较顺利地深入开展下去。

道德的行为对社会稳定发展,人际关系的和谐,起着重要作用。人人道德,人人行善,财产和生命的损失就会减少,假冒伪劣产品就会减少,也会节省大量的金钱和时间成本。

道德的行为也会对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有直接的作用。当我们讲道德的时候,应该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保护环境是关系到每个人的事情。最近几年的雾霾天气,使人们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的意识大幅提高,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成为人们的强烈愿望。

善行可以减少保持社会秩序的司法成本。每年国家因为不道德和犯罪行为,要花费大量的人员和物质的成本,如果能通过善行活动,提高全社会的道德素质和水平,就会减少极大的物力和人力的成本。善行河北道德实践活动应当以提高人们的善行意识为突破口,从老百姓最关心,最直接的利益入手,把善行活动引向深入。

为了更快更好地形成全社会行善的道德氛围,减少国家集体和个人生命财产损失,对行善和见义勇为的行为,应当大力表彰并给与物质奖励,尤其是对因上述行为造成的人身和经济损失予以补偿,不要让英雄既流血又流泪。这些奖励相比因为不道德或犯罪行为给人民和社会造成的损失要小得多,而得到的社会道德水平的提高、社会秩序的良好,是党和国家的声望的提高。因此,道德社会是社会秩序的最小成本。

“善行河北”道德实践活动,既体现了国家的价值战略、文化战略,又实现了个人的价值诉求。做为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实践探索,已经取得了明显成效。要通过多方努力使其更加深入开展,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实现中国民族的伟大复兴梦做贡献。

参考文献

[1]李德顺《价值思维的主体性原则及其意义》.武汉: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4期.

[2]曹政钧.《文化诊断学:思考力专辑》.

[3]省文明办、省社科院课题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群众性实践路径的有益探索—“善行河北”主题道德实践活动的理论思考》.

[4]马靖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视域下的“善行河北”主题道德实践研究》.河北师范大学,2013年.

[5]许春荣.《“善行河北”导引青少年学生的路径探析》.沧州师范学院学报,2013年第04期.

篇8:善行河北 道德90后信息

关键词:善行河北;立德树人;价值观;幸福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公民道德建设;马克思主义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1573(2014)04-0095-04

一种价值观要真正发挥作用,只有融入百姓的日常生活。唯此,才能使人们真切地感知它、深刻地领悟它、自愿地接受它、习惯地践行它。融入生活的程度,决定着此种价值观发挥作用的广度和深度,反映着该价值观的倡导者工作的进展和成效。虽然价值观来自生活,但却高于生活。它是现实生活中,人们在认识各种具体事物是否可以满足需要、能满足什么样的需要、怎样满足需要的基础上,形成的对价值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要让特定的价值尺度、价值目标和价值追求等价值观的主要内容融入生活,具化为道德的即“应当的”就必须寻找适合的路径、载体。几年来的实践表明,河北省开展的“善行河北”主题道德实践活动是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百姓生活的有效途径,它已成为河北省推进公民道德建设的有效工作载体。

一、将核心价值观融入生活的“善行河北”主题道德实践活动

“善行河北”主题道德实践活动,主旨在于“引导全省人民在公共交往中大兴互助之风,以善言善行做善事,正确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做一个乐于助人的河北人;在社会活动中大兴诚信之风,以善道善德当善人,正确处理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做一个诚实守信的河北人;在职业活动中大兴敬业之风,以善学善才尽善职,正确处理人与事业的关系,做一个爱岗敬业的河北人;在家庭生活中大兴孝敬之风,以善思善念修善心,正确处理人与家庭的关系,做一个孝老敬老的河北人。”①此项活动,在公民道德建设的层面上,阐发的“四种关系”“四善”和“四风”既有理论高度,又紧贴百姓生活,还有极强的针对性和可行性。此活动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不仅在价值取向上完全一致,并且搭建了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桥梁,关键是明确了怎样做才能把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结合起来。

刘云山2014年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座谈会上指出,“活动不在多,关键要有效果。”“善行河北”主题道德实践活动开展几年来,得到了广大群众的认同和参与,有效地推动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河北落地生根,为河北省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道德支撑。所以能取得如此效果,主要在于用“善行”搭建起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通向百姓生活的桥梁,找准了培育和践行核心价值观的切入点。“善”在河北具有深厚的文化积淀和广泛的群众基础。仁是儒家文化的核心,其第一要义是爱人。爱人要求在思想上推己及人,时时刻刻为他人、众人着想;行为中事事处处利国家、利社会、利他人,这正是善行河北活动中所提倡的善。善作为价值范畴,就是满足主体的需要或者主体的需要被满足;善作为道德评价标准,就是利他、利群。无论是价值层面,还是道德层面,善总是与好、满足、利等美好的东西联系在一起。善作为最重要的人文特质,已经深深印在了百姓的心中。人类对善的追求与向往从来没有停止过。追求道德层面的善是人们目前急迫的现实的内心诉求。由于种种原因,现实生活中道德失范现象普遍存在。公共生活中见难不助、人情冷漠,社会生活中诚信缺失、见利忘义,职业生活中松散懈怠、不尽职守,家庭生活中遗弃虐待、冷落老人等问题。所有这些都严重地影响了百姓的生活质量、工作效率、情感寄托,人人必欲除之而后快。“善行”称民心、合民意。善是道德之精华,道德是管理社会、理顺人际关系的重要方法。倡导“善行”,大兴互助、诚信、敬业、孝敬之风,就会在社会上形成强大的正能量和讲道德的社会氛围,不仅可以维护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和社会的安定团结,也可以使各种社会丑恶现象成为“过街老鼠人人喊打”,对社会管理具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善行河北”主题道德实践活动对大学教育的意义

“善行河北”主题道德实践活动,将和煦而强劲的道德建设之风吹进了河北省的各行各业,取得了可喜可贺的成果。河北省教育行业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系统开展“善行河北”主题道德实践活动的实质和核心。立德树人是育智和育德的辩证统一,其中,育德是主导方面,也就是说学校教育既要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更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育教学中,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大学开展“善行河北”主题道德实践活动意义重大深远。

1. “善行河北”主题道德实践活动进入大学校园,有助于克服学校教育功利化的倾向,树牢“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的新教育理念。“立德树人”是十八大报告首次提出的,是对“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深化。它指明了在新的形势和条件下我国高等教育的根本使命以及党和国家对人才培养的总要求,体现了时代发展的进步精神和新的教育理念。教育理念关系到培养什么人和怎样培养人的大问题。当前,教育与社会经济发展的联系日益紧密、教育的功能多样化和溢出效应不断强化。由于升学竞争、就业竞争等诸多原因,人们在一定程度上把教育单纯作为提高升学率、获得各种证书、寻找可心职业等的工具,忽视了教育育人的根本。正是教育理念的偏差,导致大学教育普遍存在着只注重教授知识、技能,忽视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育的现象,其结果是部分学生缺乏对国家、社会、民族甚至个人的责任感和道德法律意识;对社会共同理想漠然,对自己的未来茫然。大学生一旦缺乏社会责任感,丧失信念、道德和理想,也就意味着中华民族将会失去可持续发展的可能,失去前进方向。

大学是培养人才的所在,人才是德与才的统一。人作为社会性动物,具有德才兼备的客观条件和可能,但人的社会性本质又决定了人不可能自发地实现德才兼备。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符合人才培养的规律。所谓“树”就是塑造、成就、发展。而“立”则意味着引导、感化、践行。树人侧重使人成才,立德重在使人成“人”。“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成才必须先成人,离开“立德”谈“树人”,就会偏离正确方向,不仅栽培不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还会危机到社会的健康发展。众所周知,大学生高分低能是次品,体质不好是废品,品德不良是危险品。当然离开“树人”谈“立德”,也是不行的,那样“立德”就会流于形式,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就成了空谈,培育不出真正意义上的“人”。党的十八大报告要求我们从教育的根本任务的高度来认识“立德”的根本性和重要性。在当今时代的大背景下,“立德”所要立的是广义的德,是道德中的精华:美德。“立德”重点是要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社会主义的个人品德、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等。就大学教育而言,首要的是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摒弃一切向钱看等错误的价值追求,把理想信念信仰教育放在首位。

2. “善行河北”主题道德实践活动引入大学教育,有助于理解和实现社会主义教育的根本目标。立德是为了树人,关键是树什么样的人和怎样树人。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②在“善行河北”主题道德实践活动已经形成的“四善”基本格局中,“善道善德当善人”应当成为大学教育的立足点和出发点。做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是“善人”的基本内涵。善道中的“道”指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条强国富民、实现民族复兴之路。善道善德是当善人的前提和保证。“善道”首先要认识道路问题的重要性。道路关乎党的命脉,关乎国家前途、民族命运、人民幸福。党的十八大强调,中国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其次,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本质特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和中国社会发展历史逻辑的辩证统一,是根植于中国大地、反映中国人民意愿、适应中国和时代发展进步要求的科学社会主义,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善德”,首先是通过各种渠道培养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道德的基本特点是以整体利益为出发点,个体行为要对整体负责,必要时需要牺牲个人利益,为集体、他人奉献。“善德”要求大学教育帮助大学生树立报效国家、服务民众的社会责任,养成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负责精神。这样才能把个人梦想和“中国梦”紧密融合在一起,把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紧密结合在一起,把个人命运与国家命运紧密契合在一起,把个人的理想和奋斗融入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和奋斗之中。只有勇于担当,敢于和善于肩负起社会责任,独立于社会的个体,才有了取得事业成功和生活幸福的保障。其次是培育创新精神。日新月异是当代的特征,大学生要担负起社会责任,就必须有勇于创新的精神风貌。创新是科学的本质,是进步的动力,是人才的重要内涵。敢于开拓,善于创新,勇于坚持个性是时代对大学生的要求。大学教育应培育学生崇尚真理的价值追求和不迷信权威、敢于批判质疑的科学精神以及养成言之有据、严谨求实的思维习惯,激发和延伸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创新与坚持个性是紧密相连的。大学教育应鼓励学生的个性发展,为他们以自己的兴趣和梦想为基点,去探索和研究科学前沿问题创造条件。再次是提升善行能力。“善”就是引导人们讲道德,大力弘扬社会主义荣辱观和新时代的雷锋精神,传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厚德重义的燕赵风骨;“行”就是实践,引导人们从自己做起、从身边做起、从现在做起。大学教育应当探索多种渠道帮助学生由善念过渡到善意,并将善意外化为善行、善举。用多种方式鼓励在同学有困难时伸出援助之手,做一名合格的志愿者;同学相处讲诚信,不自欺、不骗人,考试不作弊;爱学会学,刻苦钻研;孝敬父母,善待他人。引导学生进一步将这些善行、善举内化为善意,形成良性循环,不断提升自己的道德水准。

3. “善行河北、立德树人”理念融入大学教学,有助于充实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教学内容,克服教学活动中的虚、空、大。把大学生培养成社会主义合格的建设者和可靠的接班人,一方面,要用马克思主义特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他们,以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共同理想,认同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另一方面,要树立成为社会主义合格的建设者和可靠的接班人必须具备的四种道德品质。这四种道德品质与“善行河北”所包含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人与事业的关系、人与家庭等四种关系具有内在的逻辑联系。正确认识和处理上述四种关系,为树立“四德”提供理论支持和自觉践行的基础。这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光荣使命,而且也是只有思想政治课才能承担得起的重任。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善行河北 道德90后信息】相关文章:

善言善行04-17

善言善行评语05-01

善心善行辩论材料07-16

善行主题教育总结05-02

善行100活动心得05-07

善行需行范文05-17

厚德善行的意思范文06-11

美德善行爱岗敬业07-09

美德善行的事迹材料08-19

机关善行义举四德榜05-01

上一篇:伤心句子20字以下下一篇:鄂前旗总工会会员评家自查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