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困生成因及对策

2024-05-06

学困生成因及对策(精选6篇)

篇1:学困生成因及对策

所谓数学学困生,是指暂时处于后进状态的学生,通常是指教学过程中学习成绩处于落后的学生。我从自己的教育实践中了解到学困生主要表现为学习态度不端正,缺乏自信,对数学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正确的学习方法,学习被动,在正常的教学要求下,对数学学习和完成学习数学任务有一定的困难。他们缺乏独立思考和刻苦钻研的精神和能力,数学成绩越来越差。这些学生与同龄的大部分学生相比,在学习上有明显的困难,需要特殊教育措施给予补偿。

下面就我在教学中发现的情况,对学困生的形成问题及对策,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学困生形成的原因

(一)学科原因

数学学科具有抽象性与系统性强并且应用广泛等特点,在教学中若不能正确把握这些特点,就有可能使学生产生学习困难。数学以现实世界的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作为研究对象,而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往往是抛弃了客观对象许许多多的具体特征后获得的。这种抽象性使得数学学习活动对学生的抽象思维要求更高,如老师告诉学生直线是无限延伸的,但是学生用眼睛所看到的只是图上长度有限的线段,它的无限延伸性只能在脑中想象。而数学的系统性也很强,学习新知识是建立在已有知识基础上。如果学生对前面所学的内容达不到规定的要求,不能及时掌握知识,就形成了连续学习过程中的薄弱环节;如果没有及时查漏补缺,造成新旧知识的断链,就会遭成学习困难。然而,数学的广泛应用性,又要求能应用知识解决灵活多样的问题。习题的形式多样,也可能使得思维不够灵活的学生产生学习困难。

(二)学生自身因素

在我班上的学困生往往表现为成绩不好、态度不端正、学习目的不明确,更重要的是缺乏自信。他们普遍对学习数学知识缺乏兴趣,求知欲不强,意志薄弱,特别对于某些抽象性较强的概念、定理的学习难度很大再加上学困的原因使他们产生了自我封闭的心理,他们自感周围的老师、同学等瞧不起自己,于是因卑生闭,表现出脱离群体,特别是怕接触老师,整天沉默寡言,有惑怕问,呈闭塞的心态,从而使他们感到升学无望,前途渺茫,自暴自弃。还有些学生一遇到计算量较大、计算步骤较繁琐的题目,就容易产生畏难情绪,缺乏克服困难,战胜自我的坚韧意志和信心。有些学生自控能力差,平时贪玩,经不起诱惑,不能坚持学习,成绩一旦滑坡就容易产生自弃的念头。这就要求教师用极大的耐心、诚心和热情去融化他们心里的坚冰,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三)社会和家庭的影响

社会和家庭对学生的影响有积极的,也有消极的。由于身边的一些负面影响和一些不良影视、网络、作品等,对学生的不良影响和家庭中的矛盾及父母离异现象,吞噬学生纯净的心灵给他们造成心理上的伤害,造成学生学习兴趣不强,注意力涣散,放纵享受,不求上进,脱离集体生活,厌学,弃学等。

二、转化数学学困生的策略

(一)尊重学生----点燃学习的热情

俗语说:亲其师,信其道。当学生喜欢一位教师时,就会喜欢他所教的学科,就会尽最大的努力去学好这门学科。陶行知先生说过:真教育是真心相印的活动,惟独从心理发出来的,才能达到心的深处。因此,教师要关心、热爱、尊重学生,承认每个学生的人格尊严和人格平等,尊重是每个人最深沉的内心需要,是学生进步的内在动力。对于学困生,教师要倾注更多的爱,时刻把他们放在心中。例如:我班上的王兴焱同学在我刚接手这个班的时候他对一切事都漠不关心,甚至作业都不交看到这种情况我很为他着急,为了了解情况我找来原班主席了解原因之后,我并没有着急的找他谈话而是先主动的接触他通过简单的问候如:身体是否有不适的感觉、早晨有没有吃饭、要注意个人卫生、老师讲课的方式你还适应吗?等等这些简单的问候看起来和学习没有多大关系但却起了一想不到的作用,慢慢的他说话没有那么害羞了,突然有一天我发现了他的作业本,我欣喜若狂这就是他进步的开始,我翻开作业看到他画的圆我很心痛他最缺的是自信,也许他是为了感谢我的关心才勉强交上来的,但我并没有放弃。借此机会我带着他的作业本来到教室,当着全班同学说:今天老师收到了一份最满意的作业,我想在以后他还会给大家带来更大的惊喜,他就是王兴焱同学们先是一愣接着都鼓起了掌。我看着他他红着脸用感谢的目光看着我。课后他来到我的办公室,不好意思的小声说:老师我想拿回我的作业,我会做的更好些我笑着说:我想也是,不管什么时候都要相信自己能做到最好,并且想着这个方向努力,相信你一定能做到他用坚定的目光看着我,我拍了拍他。从那以后他很努力的作者每一件事。我想在不就得将来他会有更大的进步。正是我对他的充分信任,相信他能在学习上取得成功,用爱心+耐心+恒心的实际行动转化了他。对于其他学生我也同样对待,充分利用课余时间针对他们的实际情况经常给他们辅导,弥补他们知识的缺陷。例如:对于那些基础知识特别薄弱的学生要从最基础的知识和基本的技能进行辅导让他们有成功的体验,逐步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对于那些接受能力差的学生,要对今天所讲的内容加强辅导和巩固,针取今天的内容今天过,尽最大的努力使他们不掉队,逐步减少差生的队伍。还要有意无意表现出对他们的关心:问一问学习状况,谈一谈生活中的困难,找一找他们的进步和闪光点。这样使他们感觉到自己在老师心目中的位置,感受到老师的关心,从而拉近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点燃学习的热情。

(二)改进教学方法----体验成功的喜悦

1、面向全体分层教学

结合我班学困生较多的实际情况,我的教学设计和所采用的教学策略就要很慎重,既要考虑到优秀学生思维的发展又要照顾学困生的接受能力,因此教学设计从内容的呈现难点的突破到练习的设计都要合理而有层次。例如:在教学《圆的认识》一课时时我并没有直接利用教材提供的情景,而是将知识构建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上,利用学过的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梯形等模型,及圆让学生在直观的观察中获得对圆的感性认识,这就给了所有学生发言的机会,当学困生有了回答问题的经历并获得成功后,就有了学习的兴趣有了继续往下学的兴趣,接下来就是将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概括出圆是曲线图,它均匀、饱满,这就需要优秀学生的帮忙。后面的环节都是这样完成的,这样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眼思考的问题,都有所发展。这就有意保护了学困生,不会让他们再次积累太多的知识盲区,为后面的辅导减轻负担。在布置作业时,也非常注意难易练习的搭配,有必做题和选做题,作业的批改采用面批和课后批两种方式,面批是为了及时纠正辅导,而课后批又是为了保护学困生的自尊心,不能每次都让自己的弱势都展现在同学面前,背过其他人让大家感到他们不是每次都从在困难。让他们更有学习的信心。这是对学困生放低要求,采取循序渐进的原则,从起点开始,耐心地辅导他们一点一滴地补习功课,让他们逐步提高得体现;但不是所有的学困生都是平均用力要根据实际情况对不同层次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采用不同的辅导方法,在充分理解教材的基础上,为学生提供不同的发展空间,既促进优生能力的发展,又能调动学困生学习的积极性。

其次是通过有效的课堂教学评价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如,对待同一个问题可作不同的要求:对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我会说:你答对了,能否再想想,还有更好的说法吗?使他们觉得不仅要答对,还需最好的方法,还应该努力。对中等生我会说:回答正确,说明你很认真。对学困生我会说:你真会动脑筋,这个问题比较难,但是你回答出来了,说明你很聪明。学生在教师的鼓励下,越来越自信,对学习越来越感兴趣。让学困生们在赏识中得到品德的修养,人性的交流,自主的发展。让评价走进每一个孩子的心灵,让学困生在数学学习中获得可持续性发展。评价中既要关注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学习过程及学困生个体的思考变化发展,要减少学生间的横向比较,积极倡导学困生自我的纵向比较。学困生更需要教师对他们的关心和爱护,当他们有所进步时,就需要及时地给予鼓励和肯定,及时予以表扬。

2、跟踪反馈,巩固提高

学困生最突出的表现就是学习惯差,因此培养学困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改变他们学习数学困难的比较关键的环节。教师要耐心指导,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形成,对他们继续以后的学习会终身受益。小学生年龄小,有些学困生的心智水平与生理发展没有同步,自控能力差,意志薄弱,情绪不稳定,稍微放松要求,学习就会掉队。因此,平时要多关注学困生,严格要求,对于其存在的知识缺陷,反复训练,直到正确掌握,磨炼其意志,抓反复,反复抓,逐步使他们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如,对他们的家庭作业要坚持检查和辅导以帮助他们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成绩,除此以外还可以让他们练字,以此纠正他们习作中的不良习惯,逐步形成良好的习惯。还可以给本班学困生制定跟踪表,分析他们落后的原因,让他们自己制定进步的目标。

(三)加强指导------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

有些学困生虽然有兴趣,也肯下功夫,但是他们的数学成绩却总是上不去。其重要原因就是他们缺乏数学学习策略,不会对信息进行加工储备,不会反思调控自己的数学认知过程与方法。陶行知先生曾说过:我认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会学。对这样的学生应尽可能让他们掌握较多的基本学习方法和学习技能,培养善于灵活应用各种方法的能力,鼓励他们和优秀的学生结对子在他们的影响下学会学习。其中包括:怎样预习、听课、复习、作业和总结;如何观察、记忆、比较、归纳;在数学学习中如何制定计划、谋划解题策略及应用题的解题思路等,从而使学生学得轻松、学得愉快。

(四)家校合作------共促成长

学校教育在学生的教育中起着主导作用,但它不能替代家庭教育。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家庭是人生启蒙的也是终生的学校,因此家庭教育不仅影响学校教育,还影响一个人的终生。这段话十分精辟地指出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所以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我尽可能争取家长的支持,加强与家庭之间的密切合作,创设良好的家庭气氛,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配合自己的教育教学,让家校合作成为促进学困生情感发展的摇篮,从外部因素上保证学困生良好的情感的养成,特别是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形成。

为了取得家长的密切配合,我制作了一个成长记录卡,里面有他(她)在学校的表现记录,比如课堂听讲情况、课堂作业情况;同时也有需要家长记录的家庭学习情况,比如家庭学习情况、作业完成情况等,坚持经常和家长交流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对家长汇报学习检测成绩,与家长一起分析失误的原因,总结进步的经验,鼓励学生扬长避短,不断进取。

篇2:学困生成因及对策

——基于小学低年级数学的教学实践

[摘 要]现代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个学生都全面,主动地发展,具有作为新一代合格公民所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学困生的减少和教育转化是当前教育界共同关心的热点问题,也是素质教育面向全体学生的一项重要任务。然而,在实际教学实践中,学困生往往习惯性地被描述为“成绩差”、“能力差”,这种对于现象表面的粗略概括,严重忽视了对于学困生群体形成原因的个性化分析。近年来,笔者通过亲身的教学实践以及调查发现,生理、心理、行为、环境等致使学困生出现的诸多因素中,学生的自身心理因素是形成学习困难的主要原因,而这些心理的形成又与我们现在的教育理念、教学方法存在着密切的关系。对于学困生的教育和转化,应当基于学困生的自身不良心理个体特征,通过师生的真诚沟通和有效的鼓励教育,克服当前教学中存在的种种弊端。

[关键词] 学困生;小学数学;沟通;成因;对策

学困生,是指学生的智力水平正常且没有感官障碍,但其学习成绩明显低于同年级学生,不能达到预期的学习目的的学生。学习上暂时落后的学困生能否转化,是检验一所学校,一个班级,一名教师能否大面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尺。根据成功教育理论的观点分析,非智力因素是学困生大量存在和难以转化的主要原因。学校作为社会各类人才的培养机构,必须使每个学生达到规定的合格标准。转化一名学困生生与培养一名优秀生同样重要、光荣、有价值。

素质教育就是要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都能得到应有的发展,这也是义务教育的基本精神。关注弱势群体,探究数学学困生的形成原因,采取及时有效的方法加以引导,逐步提高数学学困生的能力和水平,是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必由之路。下文根据本人多年来在低年级数学的教学经验,谈谈对学困生的成因和对策的见解。

一、小学数学学困生产生的原因

1、个体能力素质的差异

个人能力素质的差异,使部分学生在学习中明显表现出数学的思维障碍,不灵活,效率低,效果差,主要有如下几点:

(1)理解能力差。数学学困生存在一个普遍的问题,就是对于语句的理解能力与同龄人相比存在差异。有些学生在课堂上并不能完全理解老师所说的话,这一方面跟现在的老师与父母、长辈或者学前教育时幼儿园老师的语言表达方式不同有关,另一方面是因为孩子年纪尚小,语言思维模式还不成熟导致的学生与老师的沟通障碍,这种常常被忽视的沟通障碍往往是孩子成为学困生的罪魁祸首。

(2)思考的表面性。由于在数学的学习过程中,对一些数学概念、原理的发生、发展过程缺乏深刻的理解,不能脱离具体表象而形成抽象的概念,也就无法把握事物的本质,从而导致思维单

一、想象力低下,其思维往往不能在原有的表象的基础上进行发散思维。

(3)过分依赖感性认识。学生的思维活动限于某一个知识点,迁移能力低,没有形成完整、优化的数学认知结构体系,概括水平低,不会多方面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数学的应用能力低。而且过分的相信解题的经验,轻信于固定的思路,形成思维定势,不能根据新问题的特点作出灵活的反应。

(4)学习方法不当。许多学生特别是文科生采取死记硬背的方式学习数学,没有把握数学对象间的相互关系,对数学对象理解不准确,只知记题型,背公式,因而事倍功半,知识极易遗忘,且经常与其他数学概念相混淆。

2、个人在学习数学的心理上出现偏差,在学校教育中,学困生的学习活动往往受挫,不能顺利进行,出现诸如学习动机低落,焦虑、紧张感强烈,情绪不稳定,缺乏自信等。这样日积月累,愈演愈烈,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这不仅仅使他们摆脱不了学习困境,而且还影响他们潜能的开发和人格的和谐发展。个人在学习数学的心理上出现偏差,导致在数学学习上出现许多非智力障碍,影响学习,具体有如下几种情况:

(1)消极心理。学困生由于数学基础较差,学业上的不理想,产生失望情绪,消极应付,缺乏学习主动性。这种消极心理一旦形成,对学生终身的学业都产生至关重要的消极影响。

(2)从众心理。学困生由于平时长期受老师同学帮助和家长的包办代替,使其形成了一种依赖思想,缺乏独立动手动脑思考的意识;作业和提问中很容易接受别人暗示,缺乏自主性,最终造成对知识的一知半解。

(3)焦虑心理。学困生由于成绩较差,常担心来自老师批评、同学嘲笑,因此变得胆小孤僻,在学习中不能大胆的冲破阻力去设想、去探索、去克服困难,甚至造成人际关系紧张。对客观情况做过分严重的估计,使自己在学习中常感到无名的恐惧。

(4)自卑心理。学困生由于缺乏良好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学习成绩不理想,由此形成严重的心理压力,以致思想不能集中,影响正常学习。另一方面,教师提出的过高的教学要求,超过了学困生心理接受能力,也会使其对学习悲观失望。

(5)厌学心理。学生与父母长辈一起生活的家庭,对父母正常的批评教育,由于受到长辈的袒护,使得孩子形成依赖被动的心理,缺乏社会性,造成学困生学习动力不足,激发不起学习的兴趣,使之感到数学知识的枯燥,视学习为沉重的负担,讨厌学习。此外,随着近几年劳务输出人员的增多,留守儿童逐年增加,隔代教育和只关心儿童温饱的“看护式”教育,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主动学习。

二、转化学困生的数学教学对策

教育是一门艺术,一种创造,要转变学困生,大面积提高教育质量,需要教师付出艰苦劳动进行创造性活动,才能取得丰硕的成果。为此,要研究如何让学校教育适应学困生,让学校教育促成学困生的转化。笔者认为有以下几个对策:

1、以师爱感化学生

人们常说“爱是力量的源泉”。在笔者的教学实践中,针对本校学生父母外出工作较多这个现象,对学困生的父母家庭情况进行摸底,建立的个性化档案,对父母很少在家或者父母常年在外工作的学困生投入更多的师爱。如为他们的生日送上小小的礼物,并给他们节日的祝福。在学习上,给学困生特别的关注,多为他们辅导功课,让他们感受集体的温暖和老师父母般的关心。这样才能使他们对教师的爱与期待有所感触,从而点燃希望之火。

在曾经执教的学生中,有一名学困生给我留下尤为深刻的印象。这名学生父母皆在外地工作,由爷爷照顾。他在学习成绩上并不理想,数学考试经常不及格。通过与他课后的谈话,我了解到,由于家庭因素的纷扰,让他无法专心与课堂,课后功课完成质量也不好。为了让他把更多精力和心思转移到学业上来,在他生日的时候,我给他写小贺卡给予鼓励,并经常用我的自行车送他回家,和他聊天。评改作业的时候,我给他写了更加细致详尽的评语,以让他根据我的引导,自己检查后重新改正。一年多的时间,他的数学成绩进步明显,平均能够达到80多分,而且尤其令人欣慰的是,以前很少在课堂发言的他,现在积极举手回答问题。在去年教师节的时候,我收到他写给我的小明信片,表达了对我的感谢,我看到了他的成长,为他而自豪。

2、用欣赏的态度对待和尊重学生

美国心理学家詹姆斯说过:“人最本质的需要就是高度渴望被肯定。”而在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中,尊重的需要是第四层次的需要,是第五种需要即自我实现这一最高层次需要的前提。在人本主义心理学中,特别强调人性的基本需要是自尊、自我喜悦和自我欣赏,认为一个人有多少自信和自尊,他(她)便会有多少幸福,便会有多少成就。有位教育学家说过,教师有可怕的力量和得天独厚的机会,影响学生的一生,他(她)的尊重带给学生的自尊与自信,可以说是学生快乐的源泉,是学生不断努力和超越自我的源动力。

在学生时代,老师的评价在学生心中的权威性往往超过家长。作为老师平时要善于发现这类学生心灵中有积极向上因素的思想、行为的火花,给予肯定,给予表扬和鼓励。要多看学生的长处,多鼓励和欣赏学生,为学生设置一个宽容、兴奋、鼓励人前进的学习环境,学生就会对老师逐渐产生感情,愿意接受老师的帮助。

多年来,在我的数学课上潜心手工制作或绘画的学生并不少见。学困生由于对周围的漠然,常在课堂上表现出一些非规范行为,但这些非规范行为常常蕴含着智慧的因素。老师要抓住时机巧妙地进行心理疏导。对此,我从来不在课堂上大声训斥,而在课后找他们谈心。我首先肯定他们喜欢这些制作是肯动脑筋,心灵手巧的表现,然后再告诉他每节课的任务不同,数学是基础,应打好基础,再搞发明创造,作为学生应把手工制作放到第二课堂或课外去研究它。我曾经利用兴趣活动时间开展“个人成果展”,让学生发挥自己的爱好特长,满足学生的成功感,让学生认识到“自己还行”,克服悲观失望的心理障碍,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创新精神.、用真诚换真诚

唐代诗人白居易说:“ 感人之心者,莫先乎情。” 这真实地道出了真挚情感的重要。人对感情是十分敏感的,人们能够体会其中的真诚与虚伪,并对此作出相应的反应。因此,欲想获得他人的真诚相待,首先就要真诚地对待别人。师生之间也是如此。作为教师想与学生真诚地沟通,想了解学生的真实情感,就需要真诚地对待学生,让学生感受到老师是真诚的,这样才能够建立互信关系,师生心理距离才能逐渐减小,心灵的沟通才能实现,用真诚换真诚。只有用真诚关爱才能使教育达到预期的效果。

我认识的很多老教师总有这样一种感触,就是在若干年后依然和自己保持联系的学生,往往是当时班里最顽皮、最不听话的学生,当然可能是老师真诚地倾注了大量心血的学生。究其原因,其实是老师的真诚打动了他们的心,让他们在以后的人生岁月里对老师情有深深的感激之情。因此,作为教师,应该克服以领导者自居的观念,把传授知识与情感投入相结合,尊重学生,真诚地爱护学生。

4、用成功的体验唤醒学生

善于做思想工作的人,总是善于唤醒对方希望实现自我价值的潜意识。它是一种与自信心、进取心、责任感、荣誉感密切相关的心理品质。作为教师,要想方设法地让学生知道: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长,人人都能成功,同时向他们提供成功的条件和机会,让学困生在集体活动中正面表现自己,根据他们的特长和兴趣,让他们担任出墙报、当值日、收发作业、替老师发布消息等工作。抓住一切机会,对他们所取得的成功给与及时的表扬与鼓励,使其自尊心、自信心得到满足,增强自我肯定意识。

5、用科学的方法教育学生

每一门课程都具有自身的特殊性,数学也不例外。在数学教学当中,要根据数学学科的特点和学生的接受能力,运用科学的方法教育学生。

(1)让学生发现和享受数学的美。数学知识结构的整体美、数学概括的简洁美、数学思维的哲理美、数学知识本身的内涵美。数学中一个个简洁的定理、一幅幅严谨的知识网络图、一道道绝妙的算式、一组组有趣的关系式。这些都是数学家的心灵智慧撞击所迸发出来的一种和谐、庄严、永恒的美。

(2)让学生感受数学的价值。数学对于儿童来讲是抽象的、陌生的,但生活对于儿童来讲则是形象的、熟悉的。如果孩子们能在生活中找到数学模型,沟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枯燥单调的数学理论就会变得生动鲜活起来。与孩子们密切相连的生活事例会使他们有一种特别的亲切感,会一下子拉近学生与数学的距离。

(3)营造良好的数学学习氛围。根据学困生的学习特点,要帮助他们提高学习成绩和学会学习,必须注意改进教学方法,在学生中开展学法交流。比如定期召开学习经验交流会,总结交流自己的学习心得体会,吸取同学之间好的学习方法,请学习进步大的学生现身说法,同学会更感兴趣,容易接受。也可以开展“一帮一”活动,帮助学困生解答疑难,改进学法。这样学困生不仅可以在知识内容、学习方法等方面得到优先帮助,更重要的是这样相互帮助,相互鼓励的良好气氛和人际关系可以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成绩。

良好沟通是师生深厚情感建立的基础,是双方彼此接纳的桥梁。沟通的效果首先与教师的态度有很大的关系,教师以正确的态度对待学生是师生深入沟通的前提,即尊重、爱、真诚、欣赏。转变数学“学困生”,使他们由“厌学”变为“乐学”,是每一位数学教师时刻面临的一项艰巨的任务。我们惟有在情感上、方法上、教育上多给予学困生帮助,才能使学困生重拾信心,取得进步。

学困生人格的和谐发展是在学校、家长、社会的共同教育下,逐步完善和形成的。它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是朝夕之功。在教育的过程中,我们要遵循心理发展的规律,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用宽厚之心、博爱之心、敏锐之心去理解研读学困生的心理。我们要通过个别谈话、个别家访、分片集中家长会等与家庭联系,还要联合社会进行教育,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努力营造一个良好的转化氛围。教师是转化学困生的主力军,要协调做好家庭、学校、社会、学困生四者的关系,不能偏废任何一个方面的作用,使他们处在一个良好的环境中潜移默化,塑造起健康的人格。

参考文献及资料

【1】 冯忠良: 《教育心理学(第二版)》,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10年7月

【2】皮连生:《学与教的心理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9月

篇3:学困生成因初探及帮助对策

一学困生成因的初步分析

1. 教育思想不够端正

近年来, 虽然大搞素质教育, 但升学指挥棒依然左右着基础教育, 教育行政部门、政府部门领导和社会群众舆论在评价学校、教师和学生的好坏时, 主要还是看高考成绩的高低和升入重点大学人数的多少。因此, 在学校教育中, 重智育轻德育, 重尖子轻多数, 重毕业班轻基础年级, 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等违背教育规律, 忽视全面发展、压抑学生个性的现象普遍存在。这种情况在生源差、升学率低的学校普遍存在, 学生只要能考出好的分数, 即使其他方面差, 也被视为“优生”, 处处得学校奖励, 时时受教师表扬。相反, 考试成绩差的学生被视为学困生, 在学校受教师批评, 在家中受家长指责, 这就导致部分学生的学习处于暂时的困难, 同时还会产生学习中的自卑心理, 心灵受到了伤害, 由学习困难变为学习和品德双重困难。

2. 教师素质低下, 教学方法陈旧

有些教师素质低下, 不深入研究教材, 挖掘课堂潜力, 向45分钟要质量, 而是不顾学生身心、生理发展的规律和特点, 搞题海战术, 打疲劳战。而家长的默许、社会的认同, 更是助长了这种风气。教学方法陈旧, 教学不遵循原则, 不按规律办事, 教师在教学中不是面向全体学生, 而是针对少数优生, 不是教学生如何学习, 而是要求学生死记硬背, 由此, 导致部分学生思维僵化, 思路形成定势, 思维始终不能打开, 缺乏分析、判断、推理、概括等能力, 给学生学习新知识带来困难。学生升的年级越高, 所学的知识越多, 困难面积就越大, 无法补救, 导致恶性循环, 尤其是当提及过去所学的东西仍然不会时更是垂头丧气。

3. 教学管理方法简单粗暴

在日常教学生活中, 笔者发现部分教师对学生的管理缺乏耐心, 不是扬长避短, 而是从单一的考试成绩将其分为三六九等区别对待, 认为优生理应得到优待, 学困生就应得到歧视。对于学生所犯的错误, 好学生则轻描淡写, 甚至妄加袒护, 而学困生则要遭受教师的冷嘲热讽, 甚至谩骂、责罚。这种简单粗暴的管理方法不仅会造成学困生倍增, 有时甚至出现不良后果, 无法挽回。有些智力基础好而注意力差的学生, 往往是课堂上的活跃因素, 他们既有思维敏捷的特点, 又有好动、好发议论的特点, 在课堂上常有“越轨”行为发生, 有些教师对他们看不惯, 往往采取偏激态度, 打击“越轨”, 这就造成了教师与这些学生的对立情绪。有些教师除了对这些学生讽刺挖苦、恶意体罚之外, 甚至还要驱逐其出课堂, 这些是造成学困生学习困难的因素。

4. 非智力教育环节薄弱

非智力教育是相对于文化教育的一个概念。也就是说, 有的班级和教师忽视对学生进行兴趣、意志、信心、情感、艺术、体育以及心理等方面的教育, 当然有的存在客观原因, 如场地、器材、设备和师资等因素, 笔者认为学校应该加强对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列宁说:“会休息才会学习。”因此, 会文体活动才会开拓自己的学习天地, 有信心和气魄才能推动学习的进步。学习的最终目标不是成绩的高低, 而要看读书是否真正活跃自己的思维, 作为教师, 一定要使学生能在某一个方面的困难得到补偿, 信心十足地对待自己的学业。

二拯救学困生的若干对策

在实际生活中, 有些学困生在学习上落后, 并不是由于智力有缺陷或是努力不够, 而是由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因此, 各级各类教育部门要端正教育思想, 在一线的教师要改变自己陈旧的教学方法, 对学困生的管理不能过于简单粗暴, 要有耐心和爱心, 并且对学困生要大力开展艺术体育心理等非智力教育。学困生尤其是在掌握学习的方法方面不如别人, 这些学生一旦掌握并形成适应自己的好的学习方法, 学习成绩就会大幅度提高。笔者认为, 对学困生的学习方法教学主要从以下四方面开展:

1. 在掌握学习方法方面, 学困生总体上有明显的不足, 应进行专门的传授

例如, 学困生常常不能制定有效的学习计划, 即使制定了也不能通过对自我学习监控进行调整并最终有效实施。针对这种情况, 教师应当系统地向学困生传授关于学习方法的知识, 进行学习方法方面的练习。例如, 可以通过讲座形式向学困生讲授学习方法的知识;还可以为学困生设立特别的学习小组, 带领这些学生参与到有效实施的学习方法中来, 使他们身临其境地感受什么样的方法才是他们需要掌握的。

2. 学困生在掌握某些学习方法时会出现特殊的困难, 这时教师应当给予充分理解并进行具体的指导

大量的研究表明, 学困生和学业优良的学生的最大差别就在于区分重要信息和不重要信息的能力。学困生对重要信息的敏感程度远不如学业优良的学生。因此, 教给学困生一些具体的学习方法显得非常重要。例如, 在学习阅读方法时, 要教给学困生如何用画线的方法标明重点, 怎样从课文中提炼主题, 怎样更加概括地总结段落大意等。

3. 学困生的作业中错误普遍较多, 应分析原因及时给予纠正

因为自身的学业水平有限, 学困生的作业错误一般较多。长期下去, 这些学生就会习以为常, 对这些错误不愿意检查原因并加以改正。在这种情况下, 教师应要求学生集中改正自己作业中的错误并寻找原因, 使他们形成好的学习习惯, 发现自己的学习差距并及时纠正。

4. 学困生的意志较为薄弱, 应当给他们适当地施加压力

学困生有了压力, 就有了不断完善自己的动力。要他们明确自己所处的时代, 要求自己不能落后于人, 增强其压力感和紧迫感, 让他们懂得今天的生活中仍然存在生存压力和就业危机;今天不努力学习, 明天只能做一个普通的劳动力;

在新时期的教育教学中, 有的班主任特别是年轻的班主任往往会陷入误区而无所适从, 容易出现费力不讨好、教学效果事倍功半的情况。那么, 班主任在工作中如何发现自己的对与错呢?本人就此问题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一班主任管理中的严厉与慈爱辩证法

学生的身心正处在成长阶段, 具有好动性, 考虑问题不成熟, 甚至常做些不计后果的事。管理班级, 需要有时严厉, 有时慈祥, 严慈相济, 因人而异。例如, 对于对学校规章制度不在乎而屡犯错误的学生, 必须进行严厉的批评, 该处分的要坚决处分, 让学生从小意识到制度与法律的严肃性, 不能只顾自己的利益而牺牲他人利益、公共利益。但是处分不是教育的目的, 我们要在进行处分的同时, 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 让他有改正错误的信心和机会。对于一个平时表现很好偶尔犯错误的学生, 如果教育方法不当, 批评处分会适得其反, 因此对于这类学生还得认真多做思想工作。人无完人, 学生犯一些错误也是正常的现象, 只要能认识到错误并能改正即可, 教师教育时的态度要慈爱些, 能让这些学生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 多一些宽容与理解。不能因为自己是教师, 是班主任, 就动不动地对学生讲“狠”, 学生一旦发现教师讲得“狠”又做不到时, 教师就在学生面前失去了威信。事实上, 只有恰如其分地“狠”, 让学生知晓事理, 才会令真正地

二班级管理中的收放与辩证法

要管理好一个班集体, 仅靠班主任一个人是不行的。事无巨细必躬亲, 最后只能是疲于奔波, 可能收效甚微。如果能较好地发挥班干部的作用, 教师的班级管理工作就能减轻许多, 这样既能锻炼培养班干部的能力, 又可以把工作做得更细更好。韩信用兵, 多多益善, 刘邦则不善于用兵, 善于用将。班级管理工作既要能用兵也要能用将, 要能收放自如。有的班主任说, “我何曾不想让班干部管事, 可是班干部不得力。”其实, 如何看待班干部的问题也是一个关键。如果任何事都让班干部管理, 班干部只是一个学生、一个孩子, 能力和精力都有限, 不该让他做的, 就不能让他做。例如, 纪检委员要维持班上纪律, 有学生违纪时, 他应及时提醒, 制止这一情况, 当制止无效时, 就应向班主任反映, 由班主任处理, 这涉及权利的收与放。同时班主任应明确班干部的权利

今天努力学习, 明天就能在人才市场上找到工作。学困生坐在明亮的教室里, 很难想象社会上的人们“今天不努力工作, 明天努力找工作。”社会竞争太激烈、太残酷了。而大型系列科教片《动物世界》正是对他们进行这方面教育的最佳教材。笔者给学生们讲, 一部《动物世界》将大自然弱肉强食的生存法则表现得淋漓尽致。大自然就是这样每天在上演着无数的死与生的悲欢剧。而人类社会的生存法则与大自然的生存法则如出一辙, 只不过从直观表现形式上看不及大自然残酷罢了。但事实上, 作为大自然万物中最高等级的人来说, 给同类造成悲剧的残酷性远远超过了大自然那种单纯以生存为与责任, 明确班干部该管哪些事以及管理到什么程度, 让他有据可依。在让班干部办事过程中要教给他们方法, 树立他们的威信, 要相信班干部经过一段时间的锻炼后, 能够把自己的权力与责任内的事情做好。班级状况较好时权力多放一些, 状况较差时权力少放一些, 权力也要做到有放有收。

三班级管理中的抑扬顿挫教学法

俗话说, 人上一百, 种种色色。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 教师更应大力培养学生的个性特长。一个班有多少学生, 就有多少个性, 尊重学生的个性特长, 让学生的各项素质都得到提高。有的学生受到批评, 即使很严厉, 他却不在乎。有的学生只轻微的一句批评, 他都会流下眼泪, 甚至还郁闷上几天。据报道曾经就发生过因为教师的一句不当言语而导致学生出走甚至自杀的事件。所以班主任在做学生思想工作之前, 一定要对学生的个性有一个充分的了解, 找准合适的方法和切入点。例如, 性格外向的学生犯了错误, 可以批评的严些;而对性格内向的学生, 批评就要格外小心, 不要对他刺激过度, 有时甚至可以不直接指出他的缺点错误, 而是找他的闪光点, 让他自己慢慢地体会错误。因此对傲的学生要多抑, 对性格压抑的学生要多扬。

四班级管理中的点面辩证法

“点”是指学生个体, “面”是指班集体。点和面是互相影响, 互相作用的。如果班集体形成良好的班风和学风, 每个学生都会受到感染和影响, 班级就会充满正气和朝气。也可以说, 只有每个学生积极向上充满正气和朝气, 才能形成良好的班风和学风。班级管理工作就应以点带面, 对好的要善于发现和树立典型, 以弘扬正气;对差的要树靶子, 遏恶制邪气。良好的风气一旦形成, 班级管理的各项工作就会进入良性循环。而以面代点, 既可以使好的学生变得更好, 也可以使差的学生失去再犯错误的环境和土壤, 同时, 也让这些差点的学生感受到集体的温暖, 看到改正的成功希望。

班级管理工作是一门科学, 也是一门艺术。如果我们能用科学的管理方法, 艺术的管理手段, 辩证地处理问题, 让学生能自由轻松地学习, 身心得到健康全面发展, 就能为构建和谐校园、构建和谐社会做出贡献。

目的的“弱肉强食”。任何一个人, 不管他的父辈为他创造了多么优厚的生存条件, 他自己总有一天要去面对人类社会优胜劣汰的生存法则。

篇4:学困生成因分析及对策

一、思想转化

1. 独特个性与趋同环境的矛盾。以笔者多年的教育教学经验,大多数学困生具备可贵的素质,反应灵敏、思维活跃、热爱集体、有优秀的组织管理,才能和好奇好胜的创新意识、性格开朗活泼、喜欢结交。他们能对班级教学工作提出中肯的意见,可就是因為学习成绩差,他们的意见常常遭到否定,他们的许多正当爱好也会受到限制和干涉,这样的处境使他们产生了严重的苦闷感和压抑感。

2. 强烈的自尊与脆弱的感情之间的矛盾。学困生所处的环境,不管是宠爱高傲型还是创伤孤僻型,他们的自尊心都容易受到伤害,他们在班上地位低下,常常受到不公正的待遇。这会更激发他们极力维护自尊心。

3. 渴望友谊、抚爱与强烈逆反心理之间的矛盾。由于他们在班级中经常处于不被重视的地位,并经常受冷遇,他们比常人更渴望友谊与抚爱,尤其看重和老师的交情,借以缓解其孤立的处境和苦闷的心情,然而强烈的自尊和脆弱的情感导致他们害怕受到更深的伤害,因而他们一般不会主动靠近老师,不会主动与学优生结交。相反,当他们受到的偏见和冷遇超越他们忍受极限的时候,他们自卫的方式不是积极向上,而是破罐子破摔,常把与老师、同学愿望相反的行为言语当做报复手段。这种逆反心理常常会导致他们产生极端行为,甚至走向犯罪。

4. 追求上进的愿望与薄弱的意志之间的矛盾。学困生并不像师生普遍认为的那样是一潭死水、废铁烂铜,相反,他们从维护自己人格的需要出发,比其他人更渴望进步,但他们缺乏自我克制能力。有些同学往往犯了错后也很痛苦、内疚,同时恨自己不争气。他们肯定会下定决心“痛改前非”,但坚持不了多久又旧病重犯,这是因为以往的言行已成习惯,根深蒂固,这使他们常常处于一种自怨自艾、悔恨失落的矛盾心理当中。

针对以上几种情况,老师要为学困生创造宽松的环境,善于发现并肯定学困生的闪光点,鼓励他们张扬个性,重视学困生的意见并做出积极合理的响应。在班委会成员中给学困生安排一定的位置,给学困生提供一个发挥特长、表现自我的天地。同时,老师在生活上、学习上要无微不至地关怀学困生:老师应经常地深入到学困生中间,了解学困生的思想、学习、生活情况,对症下药,进行耐心细致的心理疏导,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逐步培养他们战胜困难和挫折的信心和勇气。老师要多给他们改正错误的机会,决不能操之过急,简单草率。要满腔热情地启发诱导、督促他们随时检查、约束自己,持之以恒,逐步培养他们的自控能力。

二、学习的转化

1. 对于学习态度不良。对于学习态度不良,总是导致成绩不佳的主要因素。成绩不佳的学生在学习态度上往往表现出以下几种特征:学习情绪差、学习品质差。

2. 记忆力差。一般会呈现出以下几个特征:(1)记忆速度差;(2)记忆的持久性不强;(3)记忆方法差。成绩不佳的学生往往在记忆时一味采取机械式的方法。

三、开发和利用学困生的非智力因素

1. 让学生“愿学”。教师要根据教材或知识本身的魅力合理组织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自觉性。

(1)知识起点要低,让学生感到我能学。为了让学困生对学习有兴趣、有信心,老师在授课时起点要低,使学生能跨进新知识的“门槛”,然后再循序渐进,深入下去。课堂提问时,估计他们对某个问题能回答出来,就当场提问,并及时鼓励。

(2)练习的形式要新,使学生主动想学。为了激发学习兴趣,引起学生的学习欲望,训练的形式要新颖,要有启发性,促使学生跃跃欲试。

(3)评价的方法要活。老师要站在学生的高度上,写上赏识激励的评语,帮助学生树立信心。

2. 让学生“会学”。

(1)要指导学生在学习方法上下功夫。要授人以渔,而不是授人以鱼,让他们懂得方法比能力更重要。

(2)要在培养学习习惯上花力气。学生只要具有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就能提高学习效果。有些学困生智力水平并不低,主要是学习习惯欠佳,看错题,写错数字,粗枝大叶、马马虎虎,学习成绩老是上不去。如果老师只抓课后补差,忽视对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就会吃力不讨好。

篇5:学困生成因及对策

课题结题报告

铁厂中学数学课题组(执笔:黎宗福)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一)现实情况

初中数学学困生由于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比较薄弱,造成对数学学习兴趣不浓,课堂上不会听讲也听不懂,学习主动性差,造成数学成绩相对滞后,自己主动意识差,只是被动的听老师讲解。本校学生来自本镇三个完小,由于各个学校教学设施,教学方法和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的不同,学生之间已形成学习能力的差异;初中数学相对于小学阶段难度加深,知识范围扩大,能力要求高,部分学生适应性差,学习情感脆弱、意志不够坚强; 20%的学生在学习中,遇到困难和挫折就退缩,甚至失去信心,学习成绩不断下降。学困生自学习惯差,学习被动。作业练习马虎,应付,甚至抄袭,解题过程杂乱,无逻辑性。

(二)现实目标

1、学校“学困生”转化网络组成以后,在教育教学方面对“学困生”转化形成合力,有利于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2、使教学人员能更好地合作与协调,充分调动其积极性。每一个教师联系一个“学困生”以后,不仅要考虑到所教学科的提高,而且更要考虑其它学科的均衡发展,这就必需与同年级的教师经常联系、合作,共同研究“学困生”的转化工作,求得相互配合和支持。

3、最大限度地赢得家长的配合与支持。在后进生转化过程中,教师必须对所联系的学生的家庭情况有一个比较细致的了解,就得进行有效的家访和其他社会活动。这样,不仅使学生在学校受到良好的教育,而且社会、家庭也在学生教育转化的过程中充当了一定的角色,这样一来,大大拓宽了教育的范围。

4、对推广教研活动大有裨益。对“学困生”的分析研究,是教育教学过程中不能回避而且必须面对的问题。每个教师在转化“学困生”方面的办法,措施不尽相同,通过总结,归纳,形成有效的转化措施和方法,从而推动了我校教育教学研究活动的开展。

5、使学生养成团结互助、相互信任、相互配合的好习惯,这将极大促进班风的转变。由于在学生中开展优秀生与“学困生”互相结对,在教师指导下对“学困生”的行为、品德等方面进行较好的影响。

二、概念界定

对学困生定义的界定:

“学困生”:即学习困难的学生,是指在知识基础、学习习惯、学习方法、学习能力、心理品德等方面存在偏离常规的结构性缺陷,智力得不到正常的开发,能力目标、知识目标均不能达到教学大纲或课标的基本要求的学生。

三、研究目标:

1、研究预期目标主要分三个版块。切实从培养非智力因素入手,抓好学困生的帮辅工作,采用赏识教育,爱心教育等,使学生乐学,善学,尽可能从源头上减少学困生的形成。在七年级初始阶段做好小升初的衔接工作,使学生及早适应初中阶段的学习生活。

2、对已形成的学困生,进行系统分析,综合研究,总结经验,探寻行之有效的转化与矫治策略,提高学困生的学习能力。

3、此外课题组通过研究,对部分教育教学方法存在问题的教师产生影响,使其更新观念,改进教育教学方法,提升师德修养,从而使教师和学校一起协作,减少学困生的形成,并以此引起社会、家庭共同对学困生问题的关注,共同为学困生学习形成良好的良好的环境,心理营造氛围。

四、理论依据:

1、数学新课程理论: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中指出: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体,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这些观念对我们研究初中数学学困生的成因及矫治提供了方法和观念上的指导。

2、苏霍姆林斯基的 “困难生”理论

在苏霍姆林斯基领导的巴甫雷什中学里,形成了这样一个观念:就是相信一切孩子都能被教育好。这里没有“差生”的概念,只存在“困难学生”或“难教育的学生”的说法。在教育实践中,对这类学生一般不单纯由某个教师去进行教育,对他们进行教育往往是整个集体的义务。苏霍姆林斯基一生中就教育过178名“难教育的学生”,这178名学生都有一个艰难的教育过程。每周苏霍姆林斯基都要走访困难孩子的家庭,以便深入了解形成他们道德的最初环境。跟他们家长、邻居,以及教过这些孩子的老师们进行交谈,了解他们的情况。

五、研究方法与对象

1、文献研究法:收集国内外关于学困生的类型、成因及研究转化方面的研究成果;查阅有关文献。

2、行动研究法:主要研究教育实践中数学学困生的类型、成因及矫治方法。

3、调查研究法:主要通过观察、问卷、测量等方法进行。

4、经验总结法:对本课题的研究成果进行整理、归纳、总结。

5、个案研究法:主要用积累课题研究过程中的典型教育叙事、教育案例等。研究的对象:初中三个年级12个班所有学困生。

六、课题研究的内容与步骤:

(一)本课题研究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2006年9月——2007年5月):通过问卷调查、家访等,对我校学困生的现状,成因以及心理等因素的分析,形成调查报告,并成立课题组,完成课题申报。

第二阶段(2007年5月——2009年5月)通过理论学习、经验交流等活动转变学校,教师的育人观、教育观,形成经验材料,措施。通过家访,课堂教学比赛,家长会,等形式研究课堂教学中转化学困生的措施。研究家长、社会、学校转化学困生的动态关系,撰写研究个案,收集过程资料。

第三阶段(2009年5月——2009年12月):对研究成果进行整理,完成研究报告。

(二)研究的内容:

在调查中发现有的同学觉得自己天生不是学习数学的材料,没有坚定的意志品质。通过调查,研究和分析认为我校“学困生”的表现,特点如下:

1、学习不主动。主动学生仅为10.5%;不按时完成作业,学习目的不明确的有17.8%,这些学生认为学习是件苦差事,学习不努力导致学习成绩差。

2、自制力差。上课不能集中精力听讲,调查发现有13.4%上课听不懂而发生注意力的转移,25.4%上课干一些与学习无关的内容或睡觉。

3、不能正确接受老师的批评教育,不能正确处理同学纠纷。调查发现有43.5%的学生认为解决同学间矛盾的最好途径是自己解决。

4、辨别能力差,受消极因素干扰大。调查发现认为对自己学习影响最大的不是家长或老师,而是同学或朋友,这类学生比例为63.4%,因而课堂上思维不能很好集中到学习上。

5、行为类似小学生,思维紊乱,智力水平低,课堂上反映迟缓或听不懂。我校学困生的成因分析

1、小学数学基础差,初中数学的加深,更加使学生缺乏学习热情和兴趣。存在严重的自卑心理,对数学没有情感,自暴自弃,并由此产生高度焦虑或其他消极情绪,逃避数学课程的学习。

2、缺乏科学的学习方法,没有形成课前预习、课后复习的良好习惯,解题时不善于总结、归纳、推广和延伸。大部分学生只会对课本上的定义、公式、定理等机械的记忆,缺乏应变能力。对于所学知识不会比较,不善于整理归纳,知识松散凌乱,导致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十分吃力,不能适应初中阶段的数学学习。

3、缺乏独立思考的能力。调查中发现,很多数学学困生尚未从机械识记中解脱出来,无法适应新课改下的初中数学的学习。对于所学的知识,不善于思考,总结归纳,只一味的搞题海战,结果方法未掌握了,能力未提高,最终严重影响了知识摄入的数量与质量,逐步形成了数学学困生学业发展相对滞后的状况。

4、当前有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仍受到 “ 应试教育 ” 的困扰,知识本位、智力第一的教育思想支配着数学教学;教学观念陈旧,只重视知识的传授,忽视了学法指导。特别是八年级,是数学学习分化最明显的阶段,并且学生正处于由直观形象思维为主向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过渡的关键时期,没有形成比较成熟的抽象思维方式,有的教师不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与教材的要求认真指导学生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促进学生抽象逻辑思维的形成,导致学生学习困难;教学方法单一,对学困生缺乏爱心,乃至挫伤他们的脆弱的自尊心,致使他们的成绩一路下滑。

5、在农村,一方面由于大部分初中生的家长文化素质不高,无法对子女的学习进行有效的指导,学生回到家里只看有无作业,很少和孩子交流学习情况,很少主动来校了解,和沟通,造成学校家庭的严重漏洞。另一方面由于目前许多家长在外打工,留守学生数量增多,缺少父母管理,沟通;由于隔代教育存在的问题造成孩子心理的障碍,生活上讲吃比穿,惰性心理极强等。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孩子读书无动力、无压力、对学习成绩的好坏不甚关注,从而严重影响学生的数学学习。

6、改革开放后,我国的教育得到了社会的高度重视和提高。但大学生就业难,以及社会中的各种消极因素的影响,也自然的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课题中的对策:是指根据转化“学困生”工作中的学校、教师、家长的不同角色、不同作为来考虑的组织、操作、教育教学模式等一系列与素质教育相适应的、比较系统的行为和方式方法。

“学习困难学生”转化的对策研究:是教师按素质教育的要求,研究采取什么样的行为和措施,有效的转变家长、教师的育人观,使学校教育、家庭教育、课堂教学适应“学习困难学生”的发展。数学“学困生”转化策略

(一)情感交融,做“学困生”的良师益友。

1.教师要乐于投入全身心的爱。

每一位“学困生”都希望从老师那里得到真诚的爱,尤其学困生中的留守儿童,教师对“学困生”的爱,可以使他们的自尊和情感得到满足,爱心得到点燃,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教师必须关心、爱护“学困生”,做他们的知心朋友,告诉他们除了学习数学知识,方法外,最重要的是要具备良好的学习态度,学会做人的道理,做“真人”,增加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帮助他们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和热情。师生关系融洽就会促使学生把对教师的情感迁移到学习上,由喜欢数学教师,到喜欢数学学习,因此爱的投入是转化数学“学困生”的内在动力。同时,要做好与家长的沟通工作,充分挖掘家长和社会教育的潜力,帮助孩子补习数学知识上的漏洞,共同帮助学生最终提高学习成绩。

2.教师要善于排除“学困生”的心理障碍。

有的学困生在性格上内向、自卑,认为自己反正是“学困生”,破罐子破摔,常常是消极、自卑地看待学习、看待问题,要使他们重新抬起头来,教师的任务就是消除他们心理上的障碍。从生理的角度看,当一个人在感情上受到伤害时往往会不同程度地产生负面心理影响,而负面心理影响会使学生处于一种不健康的生理状态:一方面使自己处于孤独、空虚、怨恨、失望的状态;另一方面又非常希望得到教师和同学的理解和帮助。“学困生”由于屡遭挫折,容易产生失败的心理,自卑感重、自尊心强,但又较脆弱,因此,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帮助他们克服自卑,树立自信。要尊重每一个学生的隐私权,不宜公开把好差成绩放在一起对比,多一些交流,多一些沟通,多给一些机会让他们去表现,去尝试,让他们去尝试成功的喜悦。教师可以给不满意自己第一次成绩的学生再次考试的机会,孩子通过两次,甚至三次的努力终于弄懂了,也就达到了考试的预期目的。另外,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不妨将检测手段多样化,可以将知识划块,分阶段检测,重视平时训练。在教学中,我们利用《数学周记》不断为“学困生”打气,同时采用“优、低、小、多、快”的方式,帮助学困生摆脱心理阴影,建立信心,步入正常的学习轨道,取得了较好的成绩。3.教师要善于激励发现闪光点。

信心是取得成功的重要条件,一个没有足够的信心的人,什么事都难办成。数学“学困生”主要是在数学知识的掌握和运用上与教学目标和要求相差较大的学生。数学成绩差并不见得其他方面也差,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优点,“学困生”也不例外,比如,我以前的一位学生,虽然数学成绩比较差,但却是学校的“长跑冠军”。数学成绩不好的学生心理因素并非全是消极的,也有积极的方面。教师要善于分析学生的心理特点,深入到“学困生”中去,善于捕捉信息,发现他们的长处,帮助他们克服心理弊病,树立起自信心;抓住他们的“闪光点”,多给一些鼓励,让他们体会到你行,他行,我也行,增强他们进步的动力促进他们向好的方向转化。艺术地对考试结果的评价,教师要从一刀切的僵化局面中走出来,重视学生在评价中的个性化反应,以激励方式为主,鼓励学生的成绩和进步,以关怀的态度指出缺点和不足,并且教师要有足够的耐心和信心。

(二)科学指导,做“学困生”的良师。

1.教师要注重数学学习习惯的培养。

(1)预习习惯。提高“学困生”对预习重要性的认识,以保证预习的落实。“学困生”往往没有认真看书的习惯,甚至不会看书。因此,教师必须指导他们学会预习方法:熟读内容,理解意思,看懂例题,列出疑点,再做练习。经历一个从“扶”到“放”的过程。

(2)听说习惯。教师必须教育“学困生”学会倾听别人的想法,述说自己的想法,做到专心听讲,积极发言。在课堂中,教师应把更多关注的目光投注在这些孩子身上,听听他们的想法。一个赞赏的眼神,一个肯定的话语会使他们在犹豫中受到鼓舞,自信得到增强。教师应把创设相互尊重、自然和谐的学习氛围落实到教学的每一环节,让“学困生”也真正地放松心情,学有所获。

(3)作业习惯。作业是巩固所学知识,激发学习兴趣,训练数学能力的重要环节。教师要通过作业的信息反馈,了解“学困生”对新知识的掌握程度。一般说来,“学困生”往往对新知识理解不透彻,马虎粗心,作业格式不规范,甚至抄袭。因此,教师应对他们提出作业“三步曲”:第一,温习;第二,订正;第三,建立错题集。抓住知识理解的关键,适时点拨,这样教师才能真正掌握“学困生”的学习情况,并避免今后再犯同样的错误。

(4)复习习惯。复习可以巩固记忆,使知识保持完整性和系统性,教师应教会“学困生”掌握复习的方法。针对他们的特点,教师要根据教学的实际列出提纲,在提纲中对复习时间、复习内容作出细致的安排,让他们带着问题,按提纲有针对性地复习基础知识,做到“温故而知新”。

2.及时进行学法指导,弥补知识缺陷,在心理上,“学困生”其实也迫切希望自己能成为学习上的佼佼者,但由于知识缺陷多,容易产生厌学心理,为解决这一矛盾,作为教师要注意了解两点:一是“学困生”对在学习数学新知识上可能存在哪些障碍;二是“学困生”对哪些知识可能产生困难。在学习探究之前,有针对性的复习,使他们明白做题的道理。这样,“学困生”的障碍和困难就得到了很好地解决。

3.加强个别辅导。“学困生”知识缺陷多,而数学是逻辑性、连贯性较强的一门学科,要使“学困生”在认知上不矛盾,就得使他们前后的知识有机的衔接起来。个别辅导是有效的方法,教师必须帮助他们分析错误,进行个别辅导,让其理解基本原理,掌握基本的计算方法。经过一段时间的个别辅导后,这位学生的成绩有了一定的提高。对学习困难生的预防与转化策略研究方面的指导思想是:

1、以和谐发展思想为指导,努力改善师生关系,及时沟通双方的心理;

2、用情感上的关爱去感化学困生的心灵;

3、多多发现学困生心灵上的闪光点,帮助他们树立自信,教师要善于为这些学生搭建展示他们才华的舞台;

4、及时补差,进行学法指导,培养良好学习习惯。

开展研讨活动时,各班根据实际情况,既交流了具体做法,也得到了理性收获。共同的认识是:

1、学困生的形成原因是多层次交叉的,作为教师,要有敏锐的观察力,关注学困生点滴的变化,分析变化背后的对转化工作有利的因素,发现他们内心深处渴望成为一个好学生的愿望,发现非智力因素的积极一面,并不吝啬地加以放大,引导和激励。

2、学困生需要教师更多的关爱和帮助,要宽容地对待学困生,尊重学困生的人格,呵护他们的脆弱敏感的内心,千万不能蔑视、挫伤他们,否则,一旦教师制造了沟通障碍,要想再去填平心灵的沟坎就会很困难。

3、宽容,应该是教师对待学困生的师德表现和重要态度之一。一蹴而就是不现实的,应正确看待矫治过程中出现的学困生反复现象,不能因此而滋生急躁心理,或失去信心。要认识到,转化学困生是个漫长的过程。尤其是数学的学困生,教师应该营造宽容和谐的气氛,应教育和引导其他学生不要歧视他们,更不能把歧视心理、行为传达给其他学生。

4、学困生需要家庭、学校共同转化,学校能取得家长的支持与配合尤为重要,而家访、“家校路路通”是建立联系的重要途径。

5、建立激励机制非常重要,如学校应进一步完善奖励制度,对学有进步或者品德行为有进步的学生加以奖励,对转差工作明显的教师进行精神或者物质的鼓励等等。

大家认识到,研究工作虽有进展,但是同样存在不少问题:

1、对学困生的心理和形成的原因研究的比较多,但对教师在转变学困生的过程中的不良心理和教学行为研究得比较少。因为学困生的形成与教师的不良心理、行为有很大关系。应该尝试着研究教师,通过教师的教育行为,深入探索教师的心理根源。并且寻找其对于预防与矫治学困生有利或不利的因素。

2、理性设想比较多,但通过案例积累对理性设想的逐步完善比较少,因而研究显得较浅。由于个案都有着一定的特殊性,从个案中总结出的规律,也许在此人身上有效,在彼人身上是否有效却是个未知数。因此,把成功防治学困生个案经验逐步落实到教育教学中去,在实践中验证该经验的可操作性,探索真正有效的转差措施,应是下期工作的重点。

3、学校管理层面号召多,引导激励教师去研究、实践的比较少,对于学有进步的学生或者转差工作有成效的教师,健全相应的激励机制。大多数教师对学困生问题的更多关注和参与,加以反思和探索。

六、课题研究成果

1、课题的研究促进了教师教育观念的提升和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

课题组为了研究工作的顺利开展,加强了对理论知识的学习。在研究工作中,课题组教师更是发现了思考的乐趣。很多课题教师一改往日凭惯性做学生思想工作或进行教学工作的做法,逐步带着理性的思考意识来关注学习困难生问题,加以反思、探索、提升和积累。他们对待学困生的良好态度和做法,在不知不觉中影响了其他非课题组教师。研究意识也辐射到部分非课题组教师,转变了他们的教育观念,去反思自己的教育行为,以形成合力共同关注学困生,研究解决学困生的问题。我们发现,不断地有教师对该课题的研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意识到自己平时的工作与该课题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而积极要求参与到课题研究中来。教育观念的提升,带来了教师教育水平的提高,科研意识的逐步增强。教师尝到了思考的甜头,本来很少动笔的教师,现在能积极撰写随笔、论文。

2、课题的研究使学困生体味到了成功的乐趣。

部分学困生,在课题组教师的努力下,正在一点点体味到成功的乐趣,并逐步改变不良学习心理和行为,重新树立信心,成绩或者表现有所起色,部分单科学困生有很大的提高,有的更是考取了理想的学校。可以说,是课题研究帮助他们顺利走过了人生的拐点,人生从此进入一个崭新的境界。考取镇安县中的张和鑫同学给帮助过自己的老师寄来了感谢信。“为了增强我学习数学的信心,您经常和我交谈,您对我的教导我至今仍记得清清楚楚。您说过,只要努力,积极与您配合,每个人都能提高自己的成绩。就因为您多次的鼓励,使我重获信心,决定将数学学好。对于您的每一个要求,我都尽力做到……您总是耐心地问我不会做的原因,而不是批评我,使我的信心越来越足……我向您表示由衷的感谢和无比的敬意,是您造就了现在的我,我对您的感恩是无法用言语表达的。”张峰、陈剑等同学都是在课题组吕爱清等老师的激励下,激发了学习兴趣,产生了学习动力,奋起直追,考出了他们原来根本不敢奢望的好成绩。可见,对学困生进行鼓励、赏识,使其有成功的体验,并施以耐心、细致的教育,对调适学困生的心理,改变学习状态,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3、课题的研究改善了学困生的人际关系。

研究过程中,课题组教师每天与学困生的沟通,对学困生宽容的态度,客观公正的处理方式,更多的关怀厚爱,诸多的言传身教也影响了其他学生对学困生的态度。绝大多数学生认识到,应该和学困生做朋友,不能歧视和孤立学困生,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学困生的人际关系。学生对学困生的态度也渐趋理智,比较宽容。这从课题组教师组织学生开展的调查并撰写的报告中也可以看出。另外,就在这些调查报告中,更意味深长的是,作为学困生的同龄人,在某些方面(如成绩方面、反复现象等),比教师看待学困生显得更加富有同情心,体现了同学间淳朴的感情。这种良好的现象可以成为为学困生营造良好环境氛围的重要条件,对于转化工作来讲,非常有利,值得教师重视。这也提醒教师,站在学生的角度换种心态看待学困生问题,可以为研究提供全新的视角。

4、课题的研究使学校教育教学质量上了一个新台阶。

学困生的研究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在学校间竞争如此激烈的今天,对这部分同学的预防与矫治的研究工作的成功与否,对某一个学困生而言将是能否改变他一生命运的终生大事,因此,不仅直接影响到一所学校的教学质量,影响这个学校在家长心目中、社会上的地位,甚至影响一个学校的生存。因而,若能充分挖掘学困生的潜力,将给学校带来很大的效益。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课题组各成员,学校都逐步把学困生问题摆到议事日程上来。采取切实有效措施,优化课堂教学,当然是学校工作重中之重,从管理层面上逐步启动激励机制,对有进步的学习困难生、部分转化工作成绩显著的教师进行物质或者精神鼓励,这将使课题深入研究得到有力的保障。课题开展以来,课题组各成员学校在会考中,总体成绩都有提高。应该说,学困生成绩的提高,也为学校教学质量上新台阶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因为他们的提高,也许比其他学生要付出更加艰辛的努力。

从2006年9月份开始到现在,通过多次考试对比后15%学困生的考试成绩位次变化进行比较分析,我们看到了这部分学生令人可喜的变化。下面的数据说明了这一变化:学困生转化的有效率(学困生后测成绩名次与前测成绩名次之差大于零的人数÷学困生人数)为55.7%,显效率(学困生提高5个名次以上[含5个名次]的人数÷学困生人数)为34.1%;数学学科学困生转化的有效率为62.5%,显效率为31.8%;为及时总结经验,寻找学困生转化的更加有效的途径。

5、课题的研究改变了家长的教育观念。课题组老师与家长的频繁接触与沟通,使部分家长在学校的触动下,也逐步重视家庭教育的方式、方法对子女的影响,一些学困生家长原本对孩子已经完全丧失了信心,经过课题组教师的努力,家长对孩子恢复了信心,主动与教师沟通,为教师了解学困生情况,解决难题提供了有益的帮助。

6、课题的实践和研究,提升了教师的教育教研水平,推动了学校的教研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收获。

(1)姜银芳同志07年撰写的《点线面体》教学案例在第三届“华软杯”全国教学课件、电子教案大赛中获一等奖,并在同年4月刊于商洛市教育科研成果论文集;2009年《数轴》教学设计在陕西省教育学会第三届优秀教学设计交流评选活动中获三等奖。

(2)黎宗福同志撰写的论文《浅谈初中生数学成绩两极分化成因及对策》在教师报全国第十一届教师教育教学论文大赛中获一等奖并在教师报上发表,2009年荣获商洛市基础教育优秀成果文本类二等奖,教学设计《图形的旋转》获市级二等奖,《应用题点评及教学建议》获县优秀论文,并在08年全县“阳光师训”活动中公开交流;《农村初中数学学困生的现状及成因调查报告》获县优秀论文,《怎样转变学困生的一点思考》在教师报第十二届全国教师教育教学论文大赛中获一等奖。

(3)彭世呈同志的论文《浅谈数学“情景”的创设》获省级三等奖,《转变学生学习方法途径》在全国教师教育教学论文大赛中获二等奖;

(4)杨彩云同志的论文《更新观念实施数学教学方法改革》在全国教师教育教学论文大赛中获一等奖,论文《优化课堂教学促进学困生转化》获市二等奖,教学设计《实际问题与二元一次方程》获市级三等奖,并在08年全县“阳光师训”活动中做示范课教学;

(5)李从政同志撰写的《怎样学习习近平面几何》,何在波同志撰写的《教书育人,乐在其中》,倪德庆同志撰写的《学习方法的指导体会》、《如何转化学困生》等6篇论文被评为县级优秀论文,有四名教师获县优质课教师。

7、课题组教师的案例、教学反思、论文已经编印了课题成果集。

七 课题讨论与建议

1、应用拓展的内容要有一定的开放性,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2、应用拓展内容不宜多,尽量让学生在课堂上能完成,切忌占用学生的课间休息时间。

3、应用拓展内容不能过难,不能超出《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防止使学生丧失数学学习的自信心。

三年来的实验我们虽然做了一些工作,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由于参加实验的教师认识参差不齐,因而在实验与效果上有一定差距,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由于教学工作繁忙,有些老师实验观测工作不够经常,观测记录不详细;二是对实验资料的归纳、总结、提炼缺乏理论支持。今后,我们将进一步学习创新教育理论,更新观念,大胆实践,不断总结,扎扎实实地推进实验工作,力争取得有价值的实验成果。

微信红包群

http://wxhb.liaohuati.com/

篇6:一年级数学学困生成因分析及对策

造成一年级学习困难的原因,我认为一年级小朋友除了极个别由于智力的某一方面(主要是记忆力,思维力,注意力)发展水平低于当前课程要求的水平的原因,学不懂,理解不了。大多数学困生学习困难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及时跟上平时上课的进度,有的学生知识听,来不及思考其中道理,听的是一知半解,而课后又不及时复习、深思。

2、一些语文基础的影响。如有的学生分不清左和右,不是他对知识的不理解,而是对有些题目理解困难。比如我就发现,很多小孩让他在课堂上练习,对稍微复杂一点的题目就是弄不清,叫到跟前一提醒就会了。

3、不良的读题做题习惯。如:不听老师念题;做题不按顺序;没有检查的能力和习惯等。考试时也经常是这样,不听清楚老师念得题目,自顾自的答题,就会出现很多的错误,而导致成绩不理想。

所以我个人认为要有针对性的去帮助学生。

二、对策

1、真情感化法 要让差生感觉到老师对他的爱,解除他的疑惧心理和对立情绪。达到“精诚所至,金石为开”的 效应

2、优先提问法

教学过程中优先提问差生使之得到转化。由于他们的基础和能力都比较差,所以教师设计问题要讲究层次性,让差生也时时刻刻参与到课堂中来。充分给与差生自我表现的机会,让他们在每节课上都体会到成功和收获的喜悦。因势利导,循序渐进,逐步提高他们的成绩

3、优先批改作业法

作业练习是学生巩固所学知识的重要环节,作业批改是教师检查教学效果的必要手段。他们的作业尽量当堂批改。作业的评价也很重要。学生经过认真思考,会做了,就允许他们将错误擦掉,填上正确的答案。老师看到改对后就给画颗五角星,这样既维护了学生的自尊心,增强了他们的荣誉感,又养成了有错就该得好习惯。

4、及时表扬法

差生虽然缺点很多,但是他们同样希望受到别人的尊重和表扬,所以我们教师应该在他们取得进步活成功时,及时肯定。唤起他们的自信心和求知欲。

三、培养一年级小朋友良好的学习习惯

1、认真读题听题的习惯。在平时做题目,老师念题的时候,用手指着跟着一起读,读完想清楚再做。没听 到的题目打个记号,等一下举手问老师。

2、做题的习惯。一定要按照顺序,特别是数数的题,一定要多数几遍。连线题不要漏了。

3、做完后检查的习惯

上一篇:招募书下一篇:如何让学生主动按时完成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