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0学组课题研究——中学学困生成因与...

2024-04-10

%B0学组课题研究——中学学困生成因与...(共6篇)

篇1:%B0学组课题研究——中学学困生成因与...

《中学“学困生”成因与对策的研究》

课 题 实 施 方 案

合浦县白沙中学 石鹏

一、课题的提出

中学教育的根本任务就是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向高一级学校输送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向社会输送合格的劳动后备军。但事实上由于种种原因,每个学校、几乎每个班都有不同程度的学困生。要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必须重视这些学生的转化,并把这项长期、艰苦的工作渗透于教学的全过程。出现学困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生理、心理方面的主观原因,也有学校、教师、家庭及社会方面的客观原因。现在不少家长、教师只关心那些学习成绩好的学生,他们看重的只是学生的考试分数,忽视多方面、全方位的教育、评价学生。一旦学生受到环境的不良熏染或几次考试成绩落后时,他们缺乏对学生进行正确、耐心的教育和心理疏导。这些学生在经历多次失败或挫折后,逐渐失去进取动力,丧失学习信心而沦为学困生。应当指出,在智力因素无重大差异的情况下,一个学生由于非智力因素的发展差异,既有可能成为优秀人才,也有可能分化为学困生。因此在中学教学中做好学困生的转化工作,要从学习动机、兴趣、情感和意志等方面加强非智力因素的培养,重视教育、教学方法的改进,多角度、全方位地评价一个学生的综合素质,让学生的身心健康、个性能力得到全面发展。

二、概念的界定

所谓“学困生”,就是指那些在知识、能力、方法、技巧等要素及要素的融合方面存在着偏离常规的结构性缺陷,智力得不到正常开发,不能达到教学大纲规定的基本要求,需要通过有针对性的教育教学措施给予补偿和矫治的学生。理论假设,如果我们对“学困生”进行认真系统的教育转化,就一定能充分挖掘出他们的潜力,使他们在知识、能力、方法等方面取得进步,从而使他们增强学习信心,智力得到正常开发,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为他们今后的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课题研究的意义

1、现在初中学习困难学生约占总数的25%--35%。转化他们,关系到教育的质量,关系到我国劳动者素质的提高,关系到社会主义建设与发展的后劲和如何将沉重的人口负担转化为巨大人力资源财富的问题。

2、对传统教学结构的分析

传统教学一般采用五段式(组织教学、巩固复习、讲授新课、布置作业、测试),这样的课堂教学结构存在不少问题。

⑴学生主体作用得不到发挥,学习积极性调动不起来,以致学习困难学生越来越多。⑵缺少针对性、实效性。课堂教学出现“少、慢、差、费”的弊端,教师授课缺乏针对性、实效性,课堂效率低下。

3、研究现状及本校存在的问题

我校初一新生8个班,初二共7个班,初三共7个班;每班存在着1/3左右的“学困生”,有些班级甚至更多学困生。学生的认识水平和知识水平的层次不同,两极分化现象比较严重,若老师不对症下药,不分层次教育,不注意研究学困生的成因及其转化方法,势必引起一部分落后的同学跟不上,导致整个班级的后进生会越来越多。目前已有几所中学研究此课题,但还是没有得到转化学困生的根本途径。

4、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学习困难的初中生大都是潜能未得到很好开发的学生,其中有不少是大器晚成者,只要为他们创造发挥潜能条件,这些学生都可以成材。本课题的研究既可在人学理论、教学理论等方面作出新的探索,又可为在初中阶段转化学困生找到切实有效的途径,故其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较大。

四、研究目标

研究本课题旨在揭示中学学困生形成的原因,探索中学教学中转化学困生的新思路和新方法,促进我校新课程改革的工作深入开展,将新课标的理念和实践相结合,将教育教学中的共性要求和个性创造相结合,纠正教育实践中的不良育人观,构建符合本校特点,符合教育规律的“学困生”转化模式,形成科学合理的转化后进生工作体系。具体目标是:

1、研究我校学困生的形成原因,包括因学生心理、学校教育、家庭环境、社会因素所引起的学困生成因。、培养学困生形成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能自觉学习,自立钻研。

3、采取适当的教育策略,促进学生各学科协调发展。

4、形成科学合理的转化后进生工作体系。

5、通过研究学困生的教育方法,使更多的教师能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尽量减少学困生,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向上一级学校输送合格的毕业生,为提高全民素质做出最大的贡献。

五、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在学困生成因的基础上,研究转化的对策,对学困生进行转化,是本课题的核心。教师树立“教师不是选择适合自己教育的学生,而是要创造不同学生的教育”的观点,为学生 创造良好学习环境,优化学习氛围;要热爱每个学困生,科学地做好转化学困生的工作,消除学困生的心理障碍;家庭是教育的发源地,是学校教育的基础,而且具有终身教育意义,对孩子的潜移默化的教育思想无时无刻不在进行着,学困生除了受家庭环境的影响,还受所处的社会风气影响,所以家庭和社会两方面的教育也显得非常重要,研究内容主要有:

1、良好的师生关系的研究;

学困生转化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导之以行”,特别需要老师有信心、恒心和爱心。积极创设良好的师生关系。

2、分层教学的研究;

为了实施科学文化素质教育,提高教学效益,考虑到学困生客观上存在较大的个性差异,我们在教学过程中采取分层目标教学法,即根据学生的不同知识水准和心理表现,将学困生分成A、B两个不同层次。对不同类型的学困生制订高低不一的教学目标,这里包括近期学习目标、课堂教学的基本要求、课内课外的A组练习题、单元测验中的A组达标题以及有关实验操作等。要求从认真听课、记好笔记、独立完成作业入手,一步一个脚印,循序渐进,并及时反馈信息,了解他们学习目标的完成情况,查清主要症结,对症下药,避免再次分化。对于学习主动、积极进步的学生应有不失时机的加以鼓励,让他们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从而促进学困生转化。

3、学习兴趣与自信心的培养的研究;

学习兴趣是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份。心理学研究表明,兴趣是一种宝贵的心理因素,在这种情绪下,大脑异常活跃、神经细胞处于兴奋状态,必然会提高学习效率,产生良好的学习效果。

学困生的行为习惯、学习方法、心理品质往往都很差,他们甚至不会听课、不会做笔记,这需要广大教师为他们倾注更多的精力和爱心。古人云:“授人鱼不如授人渔”。对于学困生来说,教师更应该加强学法指导。我们不仅要教会他们怎样预习、听课、复习、作业和小结,还要教会他们运用所学观点去解决实际问题。当他们在学习中遭受挫折和失败时,需要老师耐心的心理疏导和方法点拔,“开小灶”进行知识上的查漏补缺;当他们在学习上或行为中出现“闪光点”时,哪怕是课堂上专心听讲,我们都应及时给予鼓励和表扬,可以让他们体会到信赖、满意、亲切的情感,从而树立他们的学习信心,以满腔热情投身到学习中来,增强向优生转化的勇气。

4、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的研究;

目前,国内外教学改革的一个趋势是从注重教师的教转向注重学生的学,从注重知识的传授转向注重能力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摒弃注入式,贯彻启发式,将动手动脑相结合,传统教学手段与现代教学技术结合,个体学习和集体讨论结合,营造一个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变紧张压抑的被动接受为轻松愉快的主动学习,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使每个学生都能积极投身到教学过程中来。

5、家庭教育和社会文化对学困生的影响的研究;

家庭教育是学生的启蒙教育,对学生的前期思想起着重要的影响。良好的家庭气氛和健康的社会文化可以给学生一个良好的生活、学习环境,使学生从小远离不良风气的侵袭。

6、第二课堂兴趣培养的研究。

抓住学困生的动手能力并不比优生差的特点,积极开展“第二课堂”活动。进一步稳定他们的学习兴趣。结合课堂教学内容,我们经常开展一些丰富多彩的课外科技活动。如:知识专题讲座、科技游艺会、组织外出参观、小论文等。起先不少同学的动手能力较差,通过一些活动的开展,大大提高了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事实证明,学困生并不是脑子笨,而是没有很好地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课外科技活动的开展,不仅诱发了他的求知欲,培养了学习兴趣,而且开发了他们的潜在智力。

六、本课题研究的重点和难点

本课题研究的重点是:学习兴趣与自信心的培养,分层教学的研究;难点是家庭教育和社会文化对学困生的影响,优化学生学习系统的主要对策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影响。

实验对象

选取白沙中学初一(5)班、初一(6)、初二(1)、初二(4)、初三(4)、初三(5)为实验班,其余为对照班。

七、开展课题研究的措施

1、理论指导实践,本课题研究需要在理论的指导下进行,为此,拟组织课题组教师学习理论,尤其是学法方面的理论,在实践基础上进行总结,使课题研究不断深化。

2、严格实验规则,课题组教师应一丝不苟做好实验的各项工作。

3、加强对研究工作的组织管理,优化学习氛围,为学生创造良好学习环境。

八、课题研究的方法

1、文献研究法。从多学科角度开展对学习困难学生教育转化研究资料进行比较分析,借鉴已有研究成果和经验教训,把握研究发展趋势。

2、调查研究法。在调查的基础上,进行对比研究,使转化学困生的措施更有效。

3、行动研究法。课题组人员不断实践,不断修正,不断完善转化学困生方法,以形成一套转化学困生的理论框架。

4、个案研究法。主要是通过对一些学困生的跟踪分析,摸清他们学习困难的成因,及转化效果,为我们的研究提供最直接的材料。

九、课题研究的过程

1、前期准备阶段:(2009年11月—2010年2月)(1)完成课题的设计、论证。(2)确定课题组研究成员及实验班。(3)培训实验教师,为课题研究做好充分准备。(4)申报市级课题立项。

2、实施阶段:(2010年3月—2011年6月)(1)2010年3月,编制总课题具体实施方案

(2)2010年4月,组织课题组成员学习总课题方案,明确各自的分工及研究方向。(3)2010年5月,对实验班与对照班进行测试。(5)2010年6至10月,各教师开展课题实验探索研究。(6)2010年11月,课题组成员汇报交流课题研究情况。(7)2010年12月,各教师开展课题实验探索研究。(8)2011年1月,实验第一阶段汇报、研讨交流。(9)2011年2、3月,各教师开展课题实验探索研究。(10)2011年3月,课题组成员交流小结课题实验情况。(11)2011年4月,各教师开展课题实验探索研究。(12)2011年5月,实验第二阶段汇报、研讨交流。

(14)2011年6月,对实验班与对照班进行问卷调查与能力测试,测试学生的综合素质的提高情况。并且与对照班进行比较。

3、总结阶段:(2011年7月—2011年11月)

(1)2011年7、8月,统计分析。整理好课题研究资料,对收集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归纳,得出有意义的研究结论。

(2)2011年9月,撰写课题结题报告和管理工作报告。

(3)2011年10月,课题总结报告,邀请专家指导,向有关部门申请结题。(4)2011年11月,课题研究结题鉴定,出版论文。

十、成果形式

本课题成果包括如下方面:

1、学生问卷调查报告

2、个案研究(说课稿、典型教案、课件等)

3、学生学习兴趣与自信心的培养(论文)

4、家庭教育和社会文化对学困生的影响(论文)

5、如何开展分层教学,提高学困生的学习兴趣(论文)

6、结题报告

十一、课题组成员分工

石鹏:全面负责课题的整体规划、研究以及全面调控工作。同时负责撰写课题的开题报告、研究方案、中期评估报告以及结题报告。

周怀中:负责课题整体管理工作,制定课题研究工作管理制度、学习制度等各项制度,调研课题进展情况,进行相关问卷调查,负责撰写课题阶段性总结与结题报告。

蔡龙:负责课题组成员理论培训工作,选定理论学习内容,完成理论学习记录,组织进行课题经验交流,负责撰写课题阶段性总结和结题报告。

周建锋: 负责课题全程会议记录,协助组织课题组会议的开展以及课题组教师培训工作。协助完成课题阶段性总结和结题报告的撰写。

刘敬强:

负责理论学习书籍的管理、订阅、借阅工作,以及课题研究过程中的图片、音像资料的记录、收集、整理工作。协助完成课题阶段性总结和结题报告的撰写。

赖芬:负责组织课题相关研究课的开展,以及课题整体文字资料的收集、整理、汇编工作。协助完成课题阶段性总结和结题报告的撰写。

邓光秀: 负责课题研究过程中教师、学生的相关调研工作,并协助完成课题资料的整理汇编工作。

2010年3月20日

篇2:%B0学组课题研究——中学学困生成因与...

尊进的各位领导、老师晚上好!

下面我就对我组课题《中学学困生成因与对策研究》的认识与初步的研究计划等相关内容作以简要的汇报,恳请到会的各位领导、老师提出宝贵的意见,以利于我们进一步完善课题方案,推动课题的研究,促进我组科研水平的提高。本次汇报8个方面的问题:一选题的意义,二国内外现状汇报,三、课题的研究目标,四、课题研究内容,五、研究思路与方法,六、课题研究分工,七、研究步骤,八、预期研究成果。

一、课题选题的意义和背景:

根据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认真贯彻和落实国家领导在教育会议上的讲话精神,根据学校的部署和安排,为推进我校科研兴校、科研性教的发展战略,加快教学改革步伐,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科教育科研水平,贴近教学实践,紧紧围绕困扰我们教学的实际问题,不断地转变,为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益保证,提升我校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全面实现我校制定的“区内有影响,市内争位次,县内创一流”的奋斗目标,为此,我组制定了《中学学困生成因与对策研究》,积极参与有效教学的课题研究。

“学困生”是指学生的智力水平正常且没有感官障碍,但其学习成绩明显低于同年级学生,不能达到预期的学习目的的学生。其我们认为:素质教育的主题是面向全体学生,提高整个民族的素养。如何看待学困生,是当前中小学教育能否真正做到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一个关键问题,学困生能否转化,是一所学校、一个班级、一个教师能否大面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砝码,根据成功教育理论的观点分析,非智力因素是学困生大量存在和难以转化的主要原因。在我们身边的学困生其形成的主要原因和类型我认为有以下几种

1、学生自身的内在问题 1)、基础差:有的是原来基础比别人差,上课听不懂;或身体差,缺课多,因而掉队了。这类学生想赶上去又怕吃苦,往往原地踏步甚至下滑。

2)、不自信:性格内向,缺乏自信、没有目标、没有理想,怕出错误受人耻笑,不敢问问题;或者思想包袱重,很想学习好,偷偷努力,成绩就是上不去,有压抑感,所以很自卑。

3)、接受慢:能学会,就是接受速度慢。来不及消化巩固,新的一课又来了,夹生的勉强跟着学下去,以至恶性循环。

4)、不想学:在学习中遇到困难,缺乏毅力,怕吃苦,自动放弃。平时学习不努力,无所谓,家长也管不了,听之任之。

5)、脾气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肯定会受到家长或老师的批评,对家长或教师不满,产生逆反心理而赌气不学,逐渐掉队。

6)、很娇气:有些家庭条件也比较好,这类学生从小生活在相对优越的环境中,养成了高傲自私和心胸狭隘的性格。怕苦怕累,盲目骄傲,比上不足比下有余,逐渐退步,虽多次失败,并不感到难为情,家长宠溺,反而责怪教师教不好。

2、学生的外在原因

这种学生形成的原因主要是指行为习惯差。这些学生的脑子并不笨,但都有一个通病——懒惰。他们对于老师布置的作业,总不能及时完成,拖拖拉拉,当老师站在他旁边时,会做的他会很快做好。另外还有上课不能专心听讲,总喜欢做些其他事情。

3、家庭教育观念不正确

我们的学生全部是从外地到本地来打工的民工子女,家里孩子比较多,条件不好。同时,家长平时主要是以打工为主,而且自身的素质不高,无能力对孩子的学习进行辅导,对于教师布置的家庭作业不能辅导或不理睬,这样,学生回家作业不完成的情况比较多。家长们认为送进了学校,所有的都是教师的事了。另外,他们把孩子送到学校并不是要让他们学得多好,只是识几个字,混个初中毕业证以后能打工就行了,也有认为我打工孩子在学校成长就行的想法。

我校是目前城内唯一的一所初级中学,其中大部分学生还是来自于农村,又由于实际情况,转入的学生越来越多,不仅使学生数量增加,更主要的是学生之间的差异扩大,特别是数学成绩上的差距,导致进入以后数学学困生的增多,两级分化趋势越来越严重。成绩上表现为好的更好,差的更差。近几年来,虽然我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在上级部门和校领导的指导下有明显的逐步上升,并获得了喜人的成绩。然而,我们也清醒地意识到,其中学校中的学困生占有相当一部分,严重的威胁我们的教育教学质量,也是我们最头疼的一个内容。对于一所学校,一个班级来说,多一两个后进生表面上看好像无关紧要,可对家庭来讲,那就是家庭的全部希望,所以对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我们都不容忽视,从根本意义上讲,提高学困生是保证义务教育的质量,从实际来说,而对于提高学困生的成绩和教育教学质量是摆在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面前的新课题。因此本课题研究意义重大。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素质教育的基本观念是:全体性、全面性、个体化。在实际教学中,有许多学生因学习能力欠缺,学习方法不当,学习习惯没有养成,学习兴趣不强烈而成为学生群体中的学困生。而对于教育对象的学习困难问题,从十九世纪开始进入人们的视野,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人类经历了认识事物本质的探索、实践、求证,得出正确结论的漫长过程后,学生学习困难问题也已经从神经医学的角度研究到心理学角度研究,从情感意志等的特点研究学困生现象到学习者个体自信心缺失与自我概念消极的研究,从教育学角度的教师不正确的学生观及不当教学方法导致学困到社会学角度研究学习困难的成因等,每个阶段都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

其中前苏联和美国的研究广度和深度最有代表性。

前苏联的教育家们认为学困生学习困难的原因主要是教育自身不足造成的,其中内容的繁难和教学方法的不当是主要因素,因此提出了教育最优化理论。

美国从研究问题学生入手,对学习困难而引发的各种问题提出了许多概念,其“诊断——预防——干预——矫治”等既是理论研究的结果,也是实践层面的具体措施,而从社会学角度提出“建立积极的家庭和社区关系,家庭有效地参与学校教育,走进家庭和社区”等,“家庭——社区——学校”互动的教育模式,对问题学生(学习困难学生)的管理和教育效果极其明显。

上世纪六十年代开始,中国对学困生进行研究,真正重视并取得一系列成效是在改革开放以后,当时教育界对此类学生通行的指称是“差生”,许多研究者对差生的心理特点进行了较具体的经验型或分析型研究。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一些研究者借鉴国外的理论和实践成果,从原因诊断的角度,治疗的角度,教学论和性格学分析的角度以及预防教育的角度,综合考察差生问题,揭示其概念内涵,并提出了相应的教学策略。

对于学困生的实质是学习个体自信心的缺乏与自我概念的消极,因此学困生的教育过程就是树立信心的过程。学困生在古今中外各类学校中都存在,成为困扰教育界的一个难题。对学困生的研究历史尽管久远,但并未取得丰硕的成果,原因恐怕就在于学困生问题本身的复杂性。在教育实践界,往往从制度侧面的因素,如怎样分组教学,如何改善班级课堂教学等加以研究的居多,而着眼于非制度侧面的因素——学生的兴趣、情感、态度等等的分析不够。这就向我们提出了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点来研究这一课题。

三、课题的研究目标

研究的对象是九年级的学困生。本课题旨在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将素质教育的理念和实践相结合,将教育教学中的共性要求和个性创造相结合,纠正教育实践中的育人观,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力争使每一个学生符合新的教育理念要求,提高学困生的教育教学质量。实现下列研究目标:

1、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能自觉学习,自主钻研。

2、有持续的学习兴趣,有一定的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及早转化学困生。

3、没有或基本没有厌学倾向

4、特定时间段的学习,通过努力能够完成学业任务

5、不出现知识断层,基础扎实牢固

6、采取适当的教育策略,促进学生各学科协调发展,着实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

四、课题研究的内容

1、本年级数学学困生学习现状的调查与分析。学困生的成因及学困生的心理分析,主要研究导致学生学习困难的自身、学校、家庭以及社会因素。

2、数学学困生学习特点、类型、归因的研究。

3、激发学困生学习内动力的策略研究。能从哪些方面激起学困生的学习内动力,主要研究如何转变学困生,研究教育、教学中的转化措施。

4、以目标分解促进学困生学习内动力提升的实践研究。具体记录目标分解促进学困生快乐提升的成长历程,以积累研究资料。

(内动力,内动力是在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一种内部唤醒状态或紧张状态,表现为推动有机体活动以达到满足需要的内部动力)

5、“学困生”的行为习惯特点,调查分析“学困生”不良的行为习惯,研究转化措施。

6、课堂教学如何转变“学困生”,研究课堂教学中的转化措施。

五、研究思路与方法

思路是:转化学困生非一日之功,不能操之过急,要求过高。结合本校学困生实际情况,“中学学困生成因与对策研究”课题的基本设想是:力求通过深入的研究,针对学困生的不同心理,不同成因,追要溯源,对症下药;取得家长的有力配合,共同关注;帮助学困生树立自信,体验成功。尽一切可能,用一切力量转化学困生逐步缩小学困生的差距与比例。努力实现“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

方法是:(1)、文献研究法:学习有关教育理论,更新教师观念,以人为本,面向全体,关注学困;密切关注国内外学研究的发展动向,吸收最新的研究成果,不断调整我们的研究方案。

(2)、调查研究法:在调查的基础上,进行对比研究,使转化学困生的措施更有效。

(3)、行动研究法:通过研究课堂教学,探讨适合我校学困生学习方法的课堂教学模式,研究能保持学困生学习注意力的课堂教学结构。

(4)、个案研究法:其核心是研究者对研究对象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系统观察,通过观察来积累原始资料,并加以理性分析与研究。建立学困生跟踪记录档案,并作好记载(如:研究对象的基础材料、家庭情况、考试成绩、行为表现等方面的测量数据、评价与跟踪分析等材料),摸清他们学习困难的成因及转化效果,(5)、总结经验法:即依照教育实际提供的事实,研究教育现象和经验,使从中得到的认识、体会上升为教育理论和理性的教育观念。及时总结实验经验和教训,修改、补充和完善操作措施,力争使研究水平上升到一定理论高度,并形成论文和报告。

六、研究分工

总负责人:杨巨魁活动的组织、协调 定期召开研讨会

负责人:谢春海 马明龙 搜集、积累、保存、整理资料总结经验,做好结题工作

组员:吕志敏 妥旭东 杨金红 杨国森 徐春轩 景银海 马佩儒 王斌 周平袁生贵 郑周 各成员主要根据自身教学实践,制定个人研究计划,积极参与课题活动,按时完成课题研究任务,及时积累资料,总结经验,定期汇报。

七、研究步骤本课题研究从2011年10月开始至2012年8月结束,分三个阶段开展:

1、第一阶段(2011.10—2011.11)准备阶段。

制订研究计划,成立课题小组,完成课题方案的论证(2011.9-2011.10)调查分析,文献收集(2011.10)策略研究,确定方案(2011.11)

实施内容包括:调查学困生的学习生活状况及内动力指数。收集有关学困生转化研究的理论文献及实践资料。

2、第二阶段(2011.12—2012.6)研究阶段。具体实践,个案研究(2011.12-2012.2)阶段反思,修善方案(2012.3)再实践,再研究(2012.3-2012.6)

3、第三阶段(2012.7—2012.8)结题阶段。

检测成效,分析总结,整理资料,结

八、预期研究成果

1、课题研究实验报告

2、论文集、参与研究教师的心得与体会

3、优秀教学设计、特色案例、个案集

4、学生成绩展示

篇3:%B0学组课题研究——中学学困生成因与...

一、物理学习中学困生的形成原因

1. 频繁的物理学业失败。

学生物理成绩差的表现是多方面的, 如对物理没有兴趣, 动机不正确, 学习方法不当, 意志薄弱, 基础差等。这些因素造成的物理成绩差, 在短时间内是很难改变的, 导致学生在物理考试中频繁地体验失败, 学生因心理素质不好屡次遭受挫折后就会灰心、丧志、自暴自弃, 害怕物理学习, 久而久之, 就会产生无能为力的感觉, 形成物理学习中的学困生。

2. 学习动机不明确。

新的教学是建立在“学生想学习”的基础上的, 但是在教学过程中发现, 尽管教师千方百计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效果却不尽如人意。学生学习目的不明确, 学习动机不正确, 就不会有坚定的学习信念。这种情况下, 再优秀的教师、再好的教学方法也不容易提高教学成绩。

3. 教师教学不得法, 忽视个体的差异。

物理教师如果能组织既形象生动又直观准确的实验, 运用深入意境、妙趣横生的物理语言, 引导学生去领略物理世界的无穷奥秘, 那么伴随的将是积极的情绪和情感。相反, 枯燥和权威式的讲解只会带来被动以至消极的态度和体验。有些教师教法单一, 不能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学生的客观实际以及个体差异灵活选用教学方法。教学中只着眼于知识的传授, 只重视多教给学生知识, 而忽视能力的培养, 更不注意关心学困生实际心理需要, 上课缺乏吸引力和感染力等, 从而造成学生的物理成绩差。

二、物理学习中学困生存在的问题

学习缺乏自觉性。人的意志受理想、信念和世界观的影响。就学困生中的多数而言, 往往是缺乏理想、目的, 认识不到学习物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正因为他们没有把学习物理作为内在的需要, 把学好物理作为学习目的, 因而未能形成自觉求索的执着信念。

学习缺乏坚韧性。意志行动是与克服困难相联系的行动, 意志力的培养只有在克服困难的努力中进行, 离开困难, 砥励意志就会成为一句空话。学困生中的多数人, 学习物理的毅力和耐力较其他学生差, 对问题不愿做较长时间的艰苦钻研, 习惯于走马观花式的学习方法, 一旦遇到题目做错了, 不会主动去寻找致错原因, 因此常重犯某些错误。

学习缺乏兴趣。教学实践表明, 兴趣是相当活跃的成分和激素。尤其对物理学科, 物理现象的观察、物理概念的抽象、物理规律的描述、物理实验的操作, 诸如此类的智力活动都要求尽量将自己的学习兴趣保持在较高的激活水平上。然而, 学困生的心情多数处在厌烦、焦燥的抑制状态, 常感到学习物理太难, 即使有时对某个问题、某些实验表现出一些兴趣, 也只是凭借不需要意志力支持的直接兴趣获得一时的轻松愉快, 一旦听或看不懂, 就觉得无味, 进而丧失兴趣, 越不想学习就更不会学习, 导致成绩越来越差, 继而在思想上产生一种对自我能力的怀疑, 认为自己不是学习的料, 最终成为学习的失败者。

三、对物理学习中学困生的转化方法

1. 培养学困生的参与意识, 让他们有成功的体验。

应试教育只面向升学有望的少数学生, 对学困生歧视甚至排斥, 而素质教育应面对全体学生, 使每个学生都能获得学习上的成功。

在物理教学中, 教师应该做到: (1) 帮助学困生明确学习目的, 知道自己为什么而学, 学习不是一种苦差事, 而是提高自身能力、发展自身潜能的重要途径; (2) 在学困生的学习过程中, 应该基于他们的能力设计合理的学习任务, 尽量让他们避免挫折, 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在最近发展区内给学生提出学习的要求, 这样既有利于他们能力的提高, 又能使他们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 进而强化他们的学习动机; (3) 及时给学生的学习成果以反馈, 在反馈的时候, 要注意让学困生体会到成功的乐趣, 在他们做得好的时候及时给予表扬, 强化其优点, 做得不好的地方就事论事地提出批评, 告诉学生应该怎样做才对, 而不是涉及到他们的人格、能力等方面的问题。

2. 强化目的教育, 调动学困生学习自觉性。

根据物理教学的特点, 学生对物理有好奇心, 他们想从实验中看到奇特现象, 他们对使用和维修家用电器、解释自然现象感到新鲜有趣, 想得到能用于生活实际的物理知识;他们常会从祖国在科技方面取得重大成就和古今中外科学家取得的成就中受到鼓舞, 在心理上萌发出一种想将来在科技方面做出贡献的愿望。因此, 教师应该把课堂传授的这些知识转化为激发学生求知欲望的刺激物, 诱导、引发其产生积极的学习心理。这样, 学习物理的自觉性就自然会被调动起来。

3. 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增进师生情感。

教学活动是师生双方情感和思维的交流, 密切师生关系有助于激发学困生的学习兴趣, 鼓起学习的勇气。学困生往往有自卑心理, 他们往往因物理成绩不理想而愧于见老师, 更不会主动地向教师提问, 长此以往, 问题越聚越多, 思想负担越来越重, 学习就愈感到困难。因此教师要关心和理解学困生, 平时要常找他们交心谈心, 多给他们一点情感, 通过自己的言行、表情向学困生传递亲切、理解和信任的信息。例如, 给学困生一个微笑, 打个手势, 拍拍肩膀, 几句赞扬的话等, 都会给学困生无形的力量。教学中对他们要做到“三优先”, 即提问优先、辅导优先、学习检查优先, 耐心细致地帮助学困生, 直到弄懂弄通为止, 从而在师生之间架起情感的桥梁, 让教学的双边活动在情感交融中进行。

4. 指导学困生的学习方法。

学困生的学习往往表现在不订计划, 不会预习也不去复习, 坐等上课;上课时不会听课, 事倍功半;课下不懂也不问, 一知半解;课堂上抓不住中心, 面对问题不会分析, 课后不去复习, 解题后也不去反思, 学习方法呆板, 思维僵化肤浅。所以, 教师的教不能只传授基本知识, 更重要的是传授方法。我在初中物理教学中, 首先对学生学习物理的共性做出具体指导, 使学困生尽快地纠正盲目的学习状态和不科学的学习方法。其次, 要教会学困生阅读物理教科书, 要求他们课前预习, 在认为重要的地方划杠, 难懂的地方留下问号, 看一遍还没有印象的要多看几遍。课后复习, 要求他们结合课堂笔记研读重点和难点。第三, 要求学困生学会听课, 勤记笔记。听课时既要注意听那些简单的自己基本能弄懂的内容, 更要专心听那些自己觉得疑难的问题, 以及学习研究物理问题的方法。第四, 引导学困生养成独立作业的习惯, 学会质疑问难。第五, 要引导学困生学会做单元小结。每一单元学完后要求学困生系统整理学过的知识, 使之纲目清楚, 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第六, 为了引导学困生对学习方法正确与否进行自我检查, 并及时矫正, 我用多种形式帮助学困生进行学习方法的总结与交流。如物理学习方法经验交流会, 读书心得座谈会, 听课笔记展览, 单元小结比赛, 等等。

综上所述, 物理学习中学困生的形成原因很多, 要想减少学困生数量, 防止过多学困生的产生, 转化已经形成的学困生, 就首先必须懂得学困生特点, 做到以防为主, 采取防止和转化并举的控制措施, 并给予专门的指导。

摘要:在中学物理学习中有些学生存在不少困难, 成绩不理想, 尤其是一部分女生。这种现象年级越高越明显。这是广大物理教师面临的一个难题。本文探讨中学物理学习中学困生的形成原因、存在问题, 提出了一些转化方法。

关键词:中学物理,“学困生”,学习动机,个性差异,转化方法

参考文献

[1]张红梅.学习困难生成功教学与管理[M].吉林大学出版社.

[2]伍棠棣.心理学[M].人民教育出版社, 1982, 12, 第2版.

[3]燕国材.非智力因素与学校教育[M].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2版.

篇4:%B0学组课题研究——中学学困生成因与...

【关键词】农村中学 学困生 成因 转变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35-0094-02

农村中学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直接影响我国教育事业的整体发展,但农村中学中存在部分学困生的问题,一直是影响学校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甚至阻碍我国中学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原因。对此,“农村中学学困生转化策略研究”课题组立足教学实践,对学困生的形成原因及转变策略进行了大量的探索和研究,在学困生的转化上也取得了一些收获。本文结合个人的研究实践,对农村中学学困生的成因进行了详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几点有效转变策略。

一、农村中学学困生的成因分析

(一)困难的家庭生活

第一,学困生都来自农村且父母都是以务农或干工地为生,其经济收入极低,导致学生因经济而产生自卑心理,进而导致学习困难;第二,农村很多学生的家长因长年在打工,使学生长期缺乏家庭教育,导致学生存在很大的逆反行为,最终放弃学业;第三,农村学生的父母往往因工地工作遇难导致伤残或死亡,给学生造成心理上阴影,致使学生性格孤僻内向,学习节奏跟不上学校教学步伐。

(二)不明确的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不明是学困生学习难的重要原因,主要表现在:第一,厌倦和逃避学习,及时来上课也是无精打采;第二,不按时、按要求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甚至对作业上交是能拖则拖,能抄则抄。刘雨,初一学生,因为从小学过渡到初中,对很多东西既好奇又向往,广泛的好奇心导致刘雨迷失了学习方向,对自己的学习目标不明确,使班主任不得不经常请她到办公室谈话。

(三)农村中学教学设备不足

虽然经济的发展促进高科技技术的发展与应用,但农村因经济还没有得到有效发展、交通没有得到有效建设,使农村中学教学设备还处于比较落后的状态,且师资配备不全及教师观念落后等,致使部分农村中学教学仍然普遍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课堂缺乏活力,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逐渐失去学习兴趣。

(四)农村中学教学方法单一

农村中学教学的评价方式单一,即以考试成绩作为评价标准,使考试成绩不好的学生产生挫败感,进而打击学生学习积极性;而有的农村中学教学方法主要是讲解教学法和满堂灌教学法,让学生只感受到学习的枯燥性、乏味性,致使学生失去学习兴趣,甚至有的老师只是照本宣科将书本上的知识念给学生,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五)单调的校园生活

现在很多农村中学都执行封闭式管理模式,虽然在很大程度上避免和防止了外部不良因素对学生的干扰,有效保证了学生的人身安全,但同时也使学生的校园生活变得单调乏味。这无疑会给学生带来学习上、生理上和心理上的压力,如果不能及时得到舒缓或解压,将会导致学生出现厌情绪。三年级有位学生叫王芳,本来成绩较好,老师也寄予厚望。因面临中考,各科老师都纷纷增加了王芳的课程学习时间和教学力度,将以前8节课的课程增加到10节课,甚至在周末也增加相应的课程,使得原本就不能放松的王芳,倍感压力山大,产生严重的逆反心理,成为天天逃课、与学生打架、不听爸妈劝告的不良

学生。

二、农村中学学困生的转化策略

(一)根据新课标改革基础课程

农村中学应与时俱进,跟上教育事业发展的步伐,改革和创新基础课程,这要求农村中学要根据新课改标准及要求,改革和完善基础课程。学校要准确把握课改精神,将学校教育体制进行转型,转型的方向应尽可能向综合型和应用型转化,注重发展学生个性特长,培养其综合素质。

(二)完善教学设施

农村中学应积极改善办学条件,配备现代化的教学设备,引进现代教育技术,充分发挥多媒体手段的辅助作用,为教师改进课堂教学创造必备的信息化条件。配备必要的实验仪器器材,满足学生动手实践的需要,以此增加老师的教学信心和学生学习希望。

(三)改进教育和教学方法

1.教育者要将爱贯穿整个教育教学过程。在家,家长要积极鼓励学生学习,并加强对学生的道德品质教育,以保证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接轨,让学生感受到父母的温暖和爱意;在学校,老师要经常与学生沟通和交流,了解学生的学习爱好及要求,对于家庭困难、单亲家庭和先天性残缺的学生要给予更多的关注、关爱与了解,并以此作为充分备课、实施教学的依据,让学生学习轻松并感受到老师的关爱与重视,从而达到提高学习信任度的目的。

2.充分发掘学困生的闪光点。老师要客观的评价和看待每一位学生,因为每一位学生都是不同的个体,老师要在学困生的学习活动中,甚至出现的錯误中发掘学困生的优点,然后根据这些优点,结合教学目标制定符合学困生的教学方案。例如学生李龙,性格活泼开朗且调皮捣蛋,但理科类学习能力特别强,就是静不下来学习,对此老师可以采取激将法、游戏法和竞赛法的教学措施对李龙进行理科类专业教学,以此增强其学习信心,提高学习的效果。

3.鼓励学生多展示自我。农村中学学困生部分是因为缺乏展现自己的机会,最后导致失去学习兴趣和学习自信心,所以老师要在课堂上积极鼓励学生展现自我。

(四)创造良好学习环境

这就是要求老师必须与学生家长秘密合作,由家长提供学生生活信息、经济条件、性格特点等信息,由各科老师提供学生学习进度、学习习惯和学习偏好,然后双方一起制定符合学生实际的教学方案和学习方案,并在班集体中公布实施,鼓励学生相互监督和学习,以此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氛围,使学生在比、学、赶、帮的良好环境中共同进步。

(五)注重心理疏导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认真分析每个学困生的心理特征,对其进行耐心细致的思想教育,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积极的人生态度,放弃那种自暴自弃、破罐破摔的思想意识,帮助学困生分析不能认真学习、成绩落后的原因,提出有针对性的意见和建议,帮助学生重拾信心,一点一滴进步,逐渐实现教育目标。

参考文献:

[1]高翔.学困生的成因与转化对策[J].甘肃教育2015年13期.

[2]郑帅.农村学困生的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J].基础教育论坛2015年28期.

[3]孙晋莲,张严成.“遭遇”学习态度消极的学困生[J].课程教育研究2013年29期.

篇5:%B0学组课题研究——中学学困生成因与...

一、研究背景

长期的教学实践经验告诉我们,物理学习一直是学生学习困难上的分化点,不少学生进入初中后感受到最难学习的科目就是物理,物理教学两极分化日益加剧,这无论是从素质教育的角度还是从高考的角度,探讨如何提升初中物理教学水平,打破形成初中物理“学困生”的瓶颈,及时寻找分化的原因及对策,是一件非常必要也十分有现实意义的工作。

随着教育规模的扩大与发展,初中学生分化现象十分突出,并出现大批学困生,到了九年级尤为严重,学困生约占30%——40%,这些学生物理学习基础差,他们对学习失去信心,对前途感到暗淡。据初步调查,这种现象还呈上升趋势,为了让学生真正学到一些有价值的物理知识,为了学生能做到自尊、自信、自强、自爱和自立,既能顺利完成学业,又能达到全面提高素质的基本要求,为高中输送合格人才打好基础,因此,本课题的研究意义重大。

因此,我们选取研究物理学困生的转化,这一普通而又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的课题进行研究。

二、课题的界定:

1、本课题涉及的“物理学困生”(以下简称“学困生”)是指由于各自不同原因表现为学习上难以达到教学所规定的基本要求,与实际教学目标有一定差距的学生。而这类学生在学业上的困难是可逆的,在一定的补救教育条件下可得到转化,他们属于“学业不良者”的一部分。

2、本课题的研究一是要帮助“学困生”诱发学习需要,培养学习动机,重新唤起和稳定其学习兴趣,从中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二是要让教师掌握帮助“学困生”脱困的教学规律,并运用这种规律做好“学困生”脱困工作。

3、转化学困生的对策研究:要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必须做好学困生的转化工作,要做好转化学困生的工作,须先弄清学困生“困”的原因和差距所在,而后方可“对症”下药。培养学困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三、课题研究的目标: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探索一套适合农村初中实际情况让学困生喜欢物理、爱学物理的有效途径和方法,尊重和关爱可以唤醒、激励每一个学生。“只有不会教的教师,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要方法得当,通过教师的不懈努力,就一定能让每个学困生爱学数学,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增强他们的求知欲望,使他们由“厌学”到“学有所获”到“乐学”,使他们能主动、积极地学习数学,从而大面积提高了教育教学质量。

四、本课题研究现状 1学困生现状;(1).缺乏学习的动机。缺乏动机,学习没有干劲是学习不良学生最突出的心理特征。研究发现,大约一半的学习不良学生学习意志薄弱。

(2).情感上存在障碍。学习不良学生遇到挫折容易焦虑、抑郁,有时面对小小的冒犯就情绪失控,顶撞老师,违反校规。

(3).意志薄弱。学习不良学生容易受外界干扰,缺乏自制力和坚韧性。研究发现,40%的学习不良学生遇到困难爱打退堂鼓。

(4).自我概念消极。自我概念是一个人对“我是谁”、“我是什么样的人”等一系列问题的回答。学习不良的学生自我概念消极,他们总认为自己无能,对完成学习任务没有信心,而研究也表明,学习不良学生对自己学业的评价显著低于非学习不良学生。2学困生的成因:

关于学困生的成因,主要有以下一些理论或研究成果:巴班斯基对学业不良原因的分类,苏霍姆林斯基的成因分析。这些理论和成果分别从不同角度考察了学困生的成因。

(1).从学生自身因素方面考察,学困生的成因主要有:

生理因素;早期教育不良因素,青春期教育缺失因素,智力因素,动力因素等,(2).从学校教育的因素方面考察,学困生的成因主要有:

办学思想不端正,中考指挥棒导致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忽视学困生的发展;教育者自身的缺陷,教育观念陈旧,教学水平不高,教育方法欠妥,对学生压抑有余理解不足;学校内部各种教育力量没有形成合力,致使学困生的产生;教学方面的问题,教材要求偏高,课业负担过重,班级人数多教师工作量过大导致辅导学生不足等等。

(3).从家庭因素教育的因素方面考察,学困生的成因主要有:

父母文化程度低,父母的不良行为影响,家庭教育不当,家庭气氛不良,家庭经济困难,家庭环境恶劣,家庭缺乏温暖,不当激励、过分期望等。(4).从社会环境因素方面考察,学困生的成因主要有:

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不良文化环境的影响,社会性学习存在缺陷,不良人际关系的影响等;研究的角度也很多,比如,学困生的家庭教育,家、校整合的教育以及不良学习习惯的矫正,用新课标的理念看待学困生的研究等问题。但这些研究多数集中在小学、初中教师的个体研究和大学的专家学者的专题研究,并且经验总结较少,专项理论研究较多,而全面的理论指导下的实践研究较少。而且研究大都侧重于初中以下学困生的心理教育问题研究,涉及初中学困生心理研究过少。初中学困生心理教育方面的研究理论还不多,初中物理学困生的单项综合研究更少,此外,适用本地区和本校物理教学研究的就更为难得可贵了。教师们迫切需要对初中学困生的心理有一个深入的了解和正确的认识,有一个具体的高效率的物理教育“转困和防困”的对策,从而促使他们关爱学困生,努力改进教育教学方法和手段,充分调动学困生参与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达到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素质的目的。

五、理论依据:

1、物理新课程理论:初中物理《新课程标准》中指出: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物理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物理知识与技能、物理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物理活动经验。学生是物理学习的主体,教师是物理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这些观念对我们研究初中物理学困生的成因及矫治提供了方法和观念上的指导。

2.现代教育科研成课表明,影响一个人成材的诸多因素中,非智力因素优秀者都超过非智力因素不良者。优秀生中智力中等和中等以下的占67%,而差生中智力中等和中等以上的占50%;对学生理想、动机、兴趣、意志和学习习惯、学习方法等非智力因素的调查表明,优秀生和差生有显著的差异。

3.美国心理学家布鲁姆的“掌握学习”教育理论已被世界各国教育工作者接受,布鲁姆认为“如果提供了适当的学习条件大多数学生在学习能力学习速度进一步学习的机会等方面就会变的十分相似”。这里所说的学习条件就是指学生学习并达到掌握所学内容必须的学习时间,给予个别指导和全新学习的机会。

六、课题研究的对象和方法:

(一)对象:我校八、九年级班的学生

(二)方法:

1、个案研究法:教师根据每位学生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入行个别或集体辅导,采取多种形式入行帮扶,同时,教师要保留学生改善、提高的相关资料,如:作业、测试试卷、日记、作文等。对学生取得的进步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

2、实践研究法:通过教学实践,探索学困生转化策略。

3、比较研究法:学期初教师向教导处提交学困生名单及学困生转化计划,学期结束提交相关辅导资料。教导处根据学校期中抽测和教育局期末统考的成绩,对学困生的转化情况入行综合评定,对提高的情况进行认定。

4、文献研究法:收集国内外关于学困生的成因及解决方法转化方面的研究成果;查阅有关文献。

5、调查研究法:主要通过观察、问卷、测量等方法进行。

6、经验总结法:对本课题的研究成果进行整理、归纳、总结。

七、课题研究的内容与步骤:

(一)本课题研究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10年3月——2010年4月):理论学习,参阅文献。第二阶段实验研究阶段(2010年4月——2012年1月)

1通过问卷调查、家访等,对我校学困生的现状,成因以及心理等因素的分析,形成调查报告,并成立课题组,完成课题申报。

2通过理论学习、经验交流等活动转变学校,教师的育人观、教育观,形成经验材料,措施。通过家访,课堂教学比赛,家长会,等形式研究课堂教学中转化学困生的措施。研究家长、社会、学校转化学困生的动态关系,撰写研究个案,收集过程资料。

第三阶段(2012年1月——2012年3月):全面总结课题研究工作,撰写研究报告,完成课题结题鉴定。

(二)研究的内容:

在调查中发现有的同学觉得自己天生不是学习物理的材料,没有坚定的意志品质。通过调查,研究和分析认为我校“学困生”的表现,特点如下:

1、学习不主动。主动学生仅为10.5%;不按时完成作业,学习目的不明确的有17.8%,这些学生认为学习是件苦差事,学习不努力导致学习成绩差。

2、自制力差。上课不能集中精力听讲,调查发现有13.4%上课听不懂而发生注意力的转移,25.4%上课干一些与学习无关的内容或睡觉。

3、不能正确接受老师的批评教育,不能正确处理同学纠纷。调查发现有43.5%的学生认为解决同学间矛盾的最好途径是自己解决。

4、辨别能力差,受消极因素干扰大。调查发现认为对自己学习影响最大的不是家长或老师,而是同学或朋友,这类学生比例为63.4%,因而课堂上思维不能很好集中到学习上。

5、行为类似小学生,思维紊乱,智力水平低,课堂上反映迟缓或听不懂。物理“学困生”转化策略:

(一)情感交融,做“学困生”的良师益友。1.教师要乐于投入全身心的爱。

每一位“学困生”都希望从老师那里得到真诚的爱,尤其学困生中的留守儿童,教师对“学困生”的爱,可以使他们的自尊和情感得到满足,爱心得到点燃,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教师必须关心、爱护“学困生”,做他们的知心朋友,告诉他们除了学习数学知识,方法外,最重要的是要具备良好的学习态度,学会做人的道理,做“真人”,增加他们学习物理的兴趣,帮助他们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和热情。师生关系融洽就会促使学生把对教师的情感迁移到学习上,由喜欢物理教师,到喜欢物理学习,因此爱的投入是转化物理“学困生”的内在动力。同时,要做好与家长的沟通工作,充分挖掘家长和社会教育的潜力,帮助孩子补习物理知识上的漏洞,共同帮助学生最终提高学习成绩。2.教师要善于排除“学困生”的心理障碍。

有的学困生在性格上内向、自卑,认为自己反正是“学困生”,破罐子破摔,常常是消极、自卑地看待学习、看待问题,要使他们重新抬起头来,教师的任务就是消除他们心理上的障碍。从生理的角度看,当一个人在感情上受到伤害时往往会不同程度地产生负面心理影响,而负面心理影响会使学生处于一种不健康的生理状态:一方面使自己处于孤独、空虚、怨恨、失望的状态;另一方面又非常希望得到教师和同学的理解和帮助。“学困生”由于屡遭挫折,容易产生失败的心理,自卑感重、自尊心强,但又较脆弱,因此,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帮助他们克服自卑,树立自信。要尊重每一个学生的隐私权,不宜公开把好差成绩放在一起对比,多一些交流,多一些沟通,多给一些机会让他们去表现,去尝试,让他们去尝试成功的喜悦。教师可以给不满意自己第一次成绩的学生再次考试的机会,孩子通过两次,甚至三次的努力终于弄懂了,也就达到了考试的预期目的。另外,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不妨将检测手段多样化,可以将知识划块,分阶段检测,重视平时训练。在教学中,我们利用《物理周记》不断为“学困生”打气,同时采用“优、低、小、多、快”的方式,帮助学困生摆脱心理阴影,建立信心,步入正常的学习轨道,取得了较好的成绩。3.教师要善于激励发现闪光点。

信心是取得成功的重要条件,一个没有足够的信心的人,什么事都难办成。物理“学困生”主要是在物理知识的掌握和运用上与教学目标和要求相差较大的学生。物理成绩差并不见得其他方面也差,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优点,“学困生”也不例外,比如,我以前的一位学生,虽然物理成绩比较差,但却是学校的“长跑冠军”。物理成绩不好的学生心理因素并非全是消极的,也有积极的方面。教师要善于分析学生的心理特点,深入到“学困生”中去,善于捕捉信息,发现他们的长处,帮助他们克服心理弊病,树立起自信心;抓住他们的“闪光点”,多给一些鼓励,让他们体会到你行,他行,我也行,增强他们进步的动力促进他们向好的方向转化。艺术地对考试结果的评价,教师要从一刀切的僵化局面中走出来,重视学生在评价中的个性化反应,以激励方式为主,鼓励学生的成绩和进步,以关怀的态度指出缺点和不足,并且教师要有足够的耐心和信心。

(二)科学指导,做“学困生”的良师。1.教师要注重物理学习习惯的培养。

(1)预习习惯。提高“学困生”对预习重要性的认识,以保证预习的落实。“学困生”往往没有认真看书的习惯,甚至不会看书。因此,教师必须指导他们学会预习方法:熟读内容,理解意思,看懂例题,列出疑点,再做练习。经历一个从“扶”到“放”的过程。

(2)听说习惯。教师必须教育“学困生”学会倾听别人的想法,述说自己的想法,做到专心听讲,积极发言。在课堂中,教师应把更多关注的目光投注在这些孩子身上,听听他们的想法。一个赞赏的眼神,一个肯定的话语会使他们在犹豫中受到鼓舞,自信得到增强。教师应把创设相互尊重、自然和谐的学习氛围落实到教学的每一环节,让“学困生”也真正地放松心情,学有所获。

(3)作业习惯。作业是巩固所学知识,激发学习兴趣,训练物理能力的重要环节。教师要通过作业的信息反馈,了解“学困生”对新知识的掌握程度。一般说来,“学困生”往往对新知识理解不透彻,马虎粗心,作业格式不规范,甚至抄袭。因此,教师应对他们提出作业“三步曲”:第一,温习;第二,订正;第三,建立错题集。抓住知识理解的关键,适时点拨,这样教师才能真正掌握“学困生”的学习情况,并避免今后再犯同样的错误。

(4)复习习惯。复习可以巩固记忆,使知识保持完整性和系统性,教师应教会“学困生”掌握复习的方法。针对他们的特点,教师要根据教学的实际列出提纲,在提纲中对复习时间、复习内容作出细致的安排,让他们带着问题,按提纲有针对性地复习基础知识,做到“温故而知新”。

开展研讨活动时,各班根据实际情况,既交流了具体做法,也得到了理性收获。共同的认识是:

1、学困生的形成原因是多层次交叉的,作为教师,要有敏锐的观察力,关注学困生点滴的变化,分析变化背后的对转化工作有利的因素,发现他们内心深处渴望成为一个好学生的愿望,发现非智力因素的积极一面,并不吝啬地加以放大,引导和激励。

2、学困生需要教师更多的关爱和帮助,要宽容地对待学困生,尊重学困生的人格,呵护他们的脆弱敏感的内心,千万不能蔑视、挫伤他们,否则,一旦教师制造了沟通障碍,要想再去填平心灵的沟坎就会很困难。

3、宽容,应该是教师对待学困生的师德表现和重要态度之一。一蹴而就是不现实的,应正确看待矫治过程中出现的学困生反复现象,不能因此而滋生急躁心理,或失去信心。要认识到,转化学困生是个漫长的过程。尤其是数学的学困生,教师应该营造宽容和谐的气氛,应教育和引导其他学生不要歧视他们,更不能把歧视心理、行为传达给其他学生。

4、学困生需要家庭、学校共同转化,学校能取得家长的支持与配合尤为重要,而家访、“家校路路通”是建立联系的重要途径。

5、建立激励机制非常重要,如学校应进一步完善奖励制度,对学有进步或者品德行为有进步的学生加以奖励,对转差工作明显的教师进行精神或者物质的鼓励等等。

大家认识到,研究工作虽有进展,但是同样存在不少问题:

1、对学困生的心理和形成的原因研究的比较多,但对教师在转变学困生的过程中的不良心理和教学行为研究得比较少。因为学困生的形成与教师的不良心理、行为有很大关系。应该尝试着研究教师,通过教师的教育行为,深入探索教师的心理根源。并且寻找其对于预防与矫治学困生有利或不利的因素。

2、理性设想比较多,但通过案例积累对理性设想的逐步完善比较少,因而研究显得较浅。由于个案都有着一定的特殊性,从个案中总结出的规律,也许在此人身上有效,在彼人身上是否有效却是个未知数。因此,把成功防治学困生个案经验逐步落实到教育教学中去,在实践中验证该经验的可操作性,探索真正有效的转差措施,应是下期工作的重点。

3、学校管理层面号召多,引导激励教师去研究、实践的比较少,对于学有进步的学生或者转差工作有成效的教师,健全相应的激励机制。大多数教师对学困生问题的更多关注和参与,加以反思和探索。

八、课题研究成果

1.学生的学习能力得到了提高

(1)学生具有较强的持久的学习动力。由于新的教学理念成为教师的自觉行为,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尊重,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他们自主参与、在学习中品尝到成功的快乐,获得亲身体验,激发了探索和创新的强烈欲望,逐步培养起浓厚的学习兴趣;加之教师以导学案为载体,加强学习习惯培养、进行学法指导,逐渐使学生具有持久的学习动力。

(2)部分学困生,在课题组教师的努力下,正在一点点体味到成功的乐趣,并逐步改变不良学习心理和行为,重新树立信心,成绩或者表现有所起色,部分单科学困生有很大的提高,可以说,是课题研究帮助他们顺利走过了人生的拐点,人生从此进入一个崭新的境界。可见,对学困生进行鼓励、赏识,使其有成功的体验,并施以耐心、细致的教育,对调适学困生的心理,改变学习状态,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物理教师的教学教研能力得到了大的提高,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无论从理论上还是从实践操作上都需要教师以新课改的理念、新课改的目标、新课改的手段方法进行;这无形中给教师注入了动力,他们不断学习新理念、新教法、新学法丰富充实“导学探究式”数学教学模式的内涵;不断地实践,不断发现新问题,不断思考、总结经验教训,不断调整实施方案和计划,在研究的过程中教师的能力得到了提高。参加课题研究的教师近两年的教学成绩考核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升。

九、课题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或不足

1、由于课堂中不同的教学对象,以及在上课时的不同环境,问题的类型难以普遍适用,在实际的教学中,往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有机的整合不同的提问类型和方式方法,而且不同的学生会提出不同的问题,老师要随机应变的对待学生的问题,而不能以一概全,即教无定法。

2、学生生源和能力较差,课堂中很多学生听不懂,还有一些学生习惯不好,家庭影响欠佳,目标期望植低,是学困生转化工作的实现较为困难。

篇6:英语学困生成因与对策研究

汝州市小屯镇二中 赵旭辉

摘 要

随着国家经济实力的增强和全社会对农村义务教育关注度的不断提升,国家和地方各级政府对农村义务教育的资金投入逐年加大,配套设施不断完善,使得农村中小学的教育环境得到优化,教学条件得到改善,学校面貌焕然一新。但与县城相比较,农村义务教育基础薄弱,发展相对滞后的现状仍然没有得到根本改善。尤其是农村中小学英语教育状况和教育前景令人担忧。在农村中小学的英语课堂上存在大量的英语学困生,由于他们的存在,使英语教学面临巨大困难,教学目标很难真正落到实处。因此,研究英语学困生的成因与对策,对于提高英语课堂效率和教学成绩,夯实农村义务教育基础,推动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真正实现以人为本的素质教育,将会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 英语 学困生 成因 对策

英语学困生指在英语学习存在困难的学生。英语是他们提高自己学习总成绩和教师进行高效课堂教学的短板。英语学困生普遍存在于各学段、各学校的英语课堂当中,与英语教师如影随行,是英语教师必须面对和重点关注的对象。英语学困生在班级中占有很大比例。英语学困生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类型:

苦学型。这类学生能力一般,智力正常,学习英语没有特别有效的方法,只会死记硬背,每天做大量的习题,学习哑巴英语。他们相信“笨鸟先飞”、“勤能补拙”的道理,但是学习效率低下,事倍功半。语言表达能力差,不善于运用英语进行日常对话交流,缺乏自信,生怕说错句子被别人嘲笑,不敢自觉主动用英语表达自己的思想看法。

偏科型。这类学生其他科目都能考出较好成绩,唯独英语成绩悬殊太大。在课前预习,课下复习方面做得很不到位,自主学习能力差。他们对英语学习内容一窍不通,总是记不住单词、短语、句型和常见语法知识点,课堂上从不张口读英语,不参与课堂活动,遇到问题也不主动请教老师和同学,甚至在英语课堂上学习其他科目,他们只对自己感兴趣的科目舍得花时间,下功夫。

厌学型。这类学生各门功课成绩都不太理想,他们对英语学习更不感兴趣,对英语过敏,“谈英色变”,怕而远之。此类学生在英语课堂上的表现让老师头疼。他们经常迟到旷课,上课睡觉,看课外书或做其他小动作。他们抱着“破罐子破摔”的消极学习态度,对英语学习不屑一顾,对老师的讲解臵若罔闻,甚至故意与老师作对,以此来表达自己对学习英语的厌恶。

不可否认,个别学生天生就存在智力缺陷,学习上明显赶不上其他同学,但绝大多数学困生的智力是正常的。英语学困生产生的因素包括学校教育因素,学生自身生理因素,家庭生活因素,社会环境因素等诸多因素。这些因素对于学困生的影响往往不是单方面的,而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为了弄清英语学困生产生的原因,笔者经过深入调查和深度思考,提出自己的一些观点和看法。

一、学校是学困生产生的摇篮,学困生是教师教出来的

学校是学困生产生的摇篮,英语教师的专业素质和职业素质对学生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学困生是教师教出来的,教师应对学困生的产生负主要责任。英语是外语,学生学习英语缺乏语境,学生只能通过在校学习才能获得。教师在课堂上采用统一教学方法,统一教学目标,统一教学要求,统一评价标准的做法,注定让不同知识背景,不同学历层次,不同性格特点的学生在学习成绩上呈现差异,出现优等生、中等生和学困生。在当前的教育形式下,分数是衡量教师教学能力的主要指标,与教师个人利益密切相关,教师对优等生喜爱无比,而对给自己所教学科拉分的学生另眼看待,经常对他们冷嘲热讽。教师对学困生冷漠的态度和不公平的评价,使得他们从思想深处认为自己就是差生,是弱者,自己与英语无缘,学习英语比登天还难,从而开始惧怕老师、排斥学习,基础越来越差。英语课堂需要所有学生共同参与对话活动,才能达到语言交际的目的,可是有些英语教师怕学困生不会活动,影响教学进度而很少给他们参加的机会。与偏科型学生相比,厌学型学生更加不幸,因为每次调研考试,班级参评人数的抽取是根据一定比例,按照成绩从高到低的顺序确定的。厌学型学生就是老师眼中的“差生”,他们的考试成绩不参评,不影响班级和学科的成绩排名。因此,他们就得不到老师足够的重视,甚至被边缘化,被“打入冷宫”。偏科型学生的成绩要参评,教师就要想办法给他们补差,他们是教师重点补差的对象。

由于农村中小学教师工资待遇低,工作压力大,责任重,生活条件差等原因,很难使优秀教师扎根基层。同时,农村中小学教师普遍缺乏职业认同感和幸福感,缺乏明确的职业规划,将教学工作视为谋生的手段。据笔者了解,有相当一部分英语教师不是英语专业毕业,没有经过专业系统的教育培训,平时不注意自身的学习提高,不探索教育规律,不掌握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不了解新课程改革情况,不研究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不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仅靠自己固有的教书经验,延长学习时间,大搞题海战术,加大做题强度,对学生采取逼迫和灌输的方法,无形中增加了学生的课业负担,点燃了学生的厌学情绪,加重了一部分学生的逆反心理,使他们不再“亲其师,信其道”,不再“乐其道”。正是由于教师的传统教育思维和教学方式,才使这部分学生在课堂上有了种种不良表现,甚至敢公然在课上和课下与老师对着干,一步步沦为学困生。不改变教育评价制度,不提高教师素质,不转变教师育人观念,学困生将继续产生并长期存在。

二、学困生没有形成良好学习品质

“学习品质”是指个体在学习中形成并在学习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影响学习效果的稳定的心理倾向或个人特征,是学习者以怎样的态度、方式及效率去获得具体学科或发展领域的知识、技能。通俗地讲就是我们一般人常说的“学习习惯”、或“学习态度与学习能力”等。俗话说,师傅领进门,修行靠个人,师傅指导你正确的修行方法,而用功还是要靠自己。英语学困生共有的特点是学习信心不足,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是件十分辛苦的事情,学习者只有通过辛勤的付出,才能取得良好的学习成绩。学生在学习中总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面对困难,有些学生能积极主动想出办法去解决,他们在克服困难的过程中体验到学习的乐趣,找到了适合于自己的学习方法,形成了良好的学习品质。还有一部分学生意志薄弱,处理问题缺乏足够的自信和耐心,常常采用得过且过,拖延时间,浅尝辄止,有意回避等消极方法,久而久之,积累的问题就会越来越多,到了解决起来无从下手的地步,于是就失去了学习的热情和勇气。学习需要具备良好的学习品质。

英语学习需要学习者用心去体验,不仅需要用脑去想,而且要用眼去看,用耳朵去听,用手记,用口说。英语学困生之所以在掌握基础知识方面存在问题,主要是因为没有使各感官密切配合。在英语学习中,单词、短语、句型、语法是基础,是学好英语的关键。如果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就无法开展听、说、读、写、译等基本技能的训练,英语学习就无法顺利进行。英语学困生在学习过程中普遍存在注意力不集中,容易三心二意,自制能力差,爱做小动作等毛病。如学困生在记忆单词时,一边口头不断机械重复,一边眼睛可能就专注到别的地方去了,手还不停做着其他事情,双腿不停摆动,根本没把单词记在心里,这一连串的无效动作直接影响了学习效果。英语学习需要全身心的投入,这一点非常重要。笔者常年从事英语教学与研究,天天接触英语学困生,在和英语学困生的交流中,笔者发现这部分英语学困生的智力水平和优秀生差不多,甚至有的智商比优秀生还高,他们之所以英语学不会,是因为没有形成良好学习品质。

三、社会和家庭环境的影响不可忽视

我们生活在价值观多元化的社会当中,社会环境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学校不是世外桃源,学校是一个小社会,它与整个社会大环境息息相关。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工作压力大,工资收入与农民工差距不大,使部分农村学生家长错误地认为,学习无用,大学毕业还是一样打工,不如早点出去挣钱。因此,当有些学生在学习上遇到挫折的时候,家长总会说“上不成学,就不要上了,出去打工吧!”家长对学生学习的关注度降低,致使未成年的学生学习缺乏监管,很容易对学习产生动摇念头。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需要大量的人力资源,很多行业不需要员工具备高学历和工作经验,因此一些学困生辍学后就能上岗工作,挣得工资,并且买一些很时尚的用品在同学面前炫耀,使一些学困生羡慕不已,对学习更是心不在焉。现在农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孩子是家庭的希望和未来,是父母心中的小太阳,家里的一切都要以孩子为中心,一切好吃的,好玩的,都要优先照顾到孩子,绝对不能让孩子受一点委屈。孩子在长辈的一味溺爱中长大,过分依赖于别人,自理能力和心理承受力差,一旦在学习遇到问题,如单词记不住,课文不会背,考试不及格,就很容易引起情绪上的波动,产生厌学的念头。学生时期是人生成长的黄金期,社会的不良影响和家长的错误认识,使学生迷失了学习方向,失去了学习动力,造成学生个人成长的缺失,严重阻碍了学生走向世界的步伐。

把英语学困生转化成优等生,使其能够和其他正常学生一样健健康康成长,快快乐乐生活,是英语老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转化一个学生就等于重新塑造一个生命,最能体现英语老师的工作价值和人生价值。如何才能最大程度减少英语学困生的产生和做好学困生的转化工作呢?笔者认为应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一、英语教师应不断学习,提高自身素质

把学生都培养成素质全面,发展协调,社会有用的人,一个都不能少,是每位教师的心愿。工要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教师从事的是育人的工作,是塑造人灵魂的事情,责任重大,教师必须提高自身素质。首先,教师要关爱学困生。哲学大师罗素说过:凡是教育缺乏爱的地方,无论品格还是智慧,都不能充分地或自由地发展。因此,教师不能因为学困生有种种不良表现而百般厌恶,不能因为学困生会影响学科成绩而横加指责,更不能因为学困生一时难以转化而放任自流。相反,教师应同情和帮助弱者,对学困生应付出更多的关爱。教师要无微不至地关心学困生的生活和学习,真心实意地为他们解决各种实际困难。学困生内心也有向真向善向美的强烈愿望,只有当他感受到老师的所思所想,所做所为完全是出于对他的关爱时,才能建立起学生对老师的信任,才能使学生认识到所学东西对他有价值,对未来生活有帮助。这时候他们心中的纠结就会自动解开,他们就会主动敞开心扉,向老师真情流露,畅所欲言,就会放下思想包袱,努力学习。老师对学生无私的爱能够化为学生努力学习的动力。没有爱的教育是苍白无力的。由于爱,学生的学习才能充满快乐。多数学困生的形成是由于教师对学生的关爱不够,学生对老师缺乏信任的结果。其次,教师要不断学习,与时俱进。学生可以原谅教师的冷嘲热讽,可以原谅教师的吹毛求疵,但绝不会原谅教师的不学无术。学校不仅是学生学习的场所,学校浓厚的文化气息和学习氛围也为英语教师提供了良好的学习条件。因此,英语教师要始终保持一颗上进的心,和学生们一起共同学习,共同成长。如英语教师可以利用课余时间继续深造,多听多看英语类的节目、报纸、书籍等,多背诵,多积累语言素材,经常用英文写作,加强口语练习。英语教师只有专业素质过硬,才会在讲课时举一反三,旁征博引,举重若轻,把内容讲得丰富多彩,深入浅出,层次分明,有深度,有广度,就不会在教学中出现知识性错误而误人子弟。再次,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每个学生都是与众不同的个体,有多少个学生就有多少种教育方法。这就要求英语教师具备高超的教学技艺和独特的教学视角,既能驾驭全局,又能注重个体。教师的教育智慧来源于教育理论的学习和教学实践的探索。英语教师要在工作中不断进行教育理论学习和教育技能的培训,密切关注课改动态,搞好校本研修,做好课题研究,加强集体备课。教师在课堂上要有敏锐的洞察力,要认真观察和研究每个学生的学情,要注重学法指导,让学生采用多种学习方式,如体验式学习等,使学生人人都参与,人人有事做,人人有收获。只有高素质的教师,才能教出高素质的学生。英语教师要做研究型教师,只有这样才能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在英语学习上得到最大程度的提高,避免学困生的出现。

二、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教育就是要培养良好习惯。”首先英语教师应有良好的工作和学习习惯。如果英语教师没有良好的工作和学习习惯,那么他怎么可能让自己的学生具备良好的学习英语习惯呢?因此,律人先律己,英语教师在日常工作和学习中要始终保持良好的行为习惯,给学生做好榜样,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去影响学生。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教师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例如英语教师要求学生每天坚持背诵一篇英语短文,那么他每天就要和学生一起这样做。英语教师要求学生在课堂上用英语交流,那么他就要身先士卒,率先垂范。如果英语教师做事情虎头蛇尾或三天打鱼两天晒网,那么学生也会跟着他的样子去做。如果英语教师在课堂上振振有词地说“知识就是力量”,而自己在课下却沉迷于喝酒打牌,那么他的学生无论如何也不会相信教师的说教。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英语教师只有做事情身体力行,言行一致,始终如一,才能在学生心目中树立高大形象,这才是学生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关键。其次英语教师对学困生应严格要求并做到持之以恒。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学生养成良好学习习惯非一日之功,需要长期抓,一抓到底。因为习惯成自然是需要时间的。英语学困生在学习过程中容易出现半途而废,自暴自弃的现象。我们要清醒的认识到出现反复是正常现象,只有坚持不懈,慢慢地,他们就养成了习惯。偏科型和厌学型学生的学习意志薄弱,对于这类学生的英语学习,教师应该使他们明确学习目标,并加强督促和检查力度,对未按时完成任务的学生进行必要的惩戒也是必须的。因为化蛹成蝶本身需要经历一个痛苦的蜕变过程。再次要培养学困生的自信。十次说教不如一次表扬,十次表扬不如一次成功,要让学困生明白只要自己付出足够的努力,成功就一定会属于自己。教师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对学生都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一个关爱的眼神,一个会心的微笑,一句鼓励的话语,一个轻轻的抚摸,都会给学生的内心一深深的震颤,都会使学生心存感激,充满自信。英语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发现学困生的优点并及时给与表扬,并对他们学习中取得的点滴进步给与充分肯定。英语教师应该通过多种渠道给学困生提供展示自己的机会,让他们在实践活动中体验、感受到成功的快乐,从而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如我班靳小龙同学,该同学人高马大,是体育委员,该生英语考试经常不及格,但篮球打得漂亮。我也经常和他在一起打篮球,因此我经常对他说,打篮球一是需要热爱篮球运动,二是需要刻苦训练,因此学习英语也是这个道理。我有意识地引导他从学习简单的英语对话入手,在课堂上经常和他进行英语口头交流,现在他的英语口头表达能力比过去有了显著的提高,学习英语的信心也明显增强了。慢慢地,他的成绩有了起色,由不及格到及格,现在成了班上学习英语的典型。

三、英语教师要做好家访工作

育人工作不能只靠学校,它与家长的密切配合是分不开的。由于学生是未成年人,心智不健全,自制能力差,学习容易受外界干扰。学生每周在学校五天时间养成的学习习惯,可能回家两天就出现反复。因此,教师有必要进行家访工作。虽然现在学校普遍使用校讯通与家长保持联系,方便快捷,但是笔者认为通过家访的形式效果更好。一方面,教师可以把学生在校表现以及教师对该生的教育情况对家长进行详细说明。另一方面,通过与家长的交流,能全面了解学生的家庭现状、生活环境、行为表现和生活习惯,从而制订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案。家访能够拉近教师与家长,教师与学生之间心与心的距离,使家长和学生对老师更加信任。家访是对学困生进行转化的有效手段。如张晓玲是我曾经教过的学生,该生转入我班时英语成绩不好,有一段时间她因病在家休息两周,耽误了一大截功课,如果不及时补上的话,她就要远远落后于其他学生了,而她的父母又都是农民,文化水平低,对英语一窍不通,无法在学习上对她进行辅导。当我了解到她的情况后,利用工作之余,到她家里给她补课。她的父母都很感动,她学习也特别认真。自从病愈返校后,她就像变了一个人似的,每天都能坚持学习英语,认真完成作业,主动请教老师。经过自己三年不懈努力,最后顺利考入一高。她现在已经大学毕业,家庭美满,事业有成。每次和她说起话,她总是对我深怀感恩之情。她说那次补课使她深受触动,从此下定决心,努力学习。家访能够消除学困生家长对教育的模糊甚至是错误的认识,提高家长对孩子学习的关注度,使家长能更深入地思考孩子的教育问题,从长远的角度重新规划孩子的未来,从而尽到为人父母应尽的责任。教师应该把家访工作做好,做实,要依靠家长,动员家长。相信有家长的密切配合,学困生就能很快改掉不良行为习惯,逐渐养成良好学习习惯。

没有人能改变另外一个人,但是却可能成为他改变的原因。最好的教育是学习者自己对自己的教育,帮助学生找到适合于自己的教育,是教师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路人,任重而道远,因为教育是慢的艺术,我们不能指望给学生施点肥,浇点水,就能使他立刻生根发芽,开花结果,教师需要耐心地呵护和等待。放慢前行的脚步,静下心搞教育,慢工出细活。成长是慢的艺术,学生的进步与成熟是需要期待的,教师需要懂得去欣赏学生,教师需要陪伴学生们一起成长,一同品味生活中的苦与乐,教师需要用爱去催开生命的花,用爱去等待生命的绽放。

主要参考文献

上一篇:@大卫科波菲尔读后感下一篇:奶奶的眼神初三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