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采购安全责任书

2024-05-02

食品采购安全责任书(精选6篇)

篇1:食品采购安全责任书

采购中心食品安全责任书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和公司在五月份关于开展“商品质量安全月”活动的通知,切实加强采购人员在采购商品时把好商品质量关,同时保障各项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的落实,做到责任到人,防患于未然,结合我公司实际,特制定本责任书:

一、进货索证索票制度

(一)严格审验供货商(包括销售商或者直接供货的生产者)的许可证和食品合格的证明文件。

(二)对购入的食品,索取并仔细查验供货商的营业执照、生产许可证或者流通许可证、税务登记证、组织机构代码证、标注通过有关质量认证食品的相关质量认证证书、进口食品的有效商检证明、国家规定应当经过检验检疫食品的检验检疫合格证明。上述相关证明文件应当在有效期内首次购入该种食品时索验。

(三)购入食品时,应索取供货商出具的正式票证通;或者按照国家相关规定索取有供货商盖章或者签名的销售凭证,并留具真实地址和联系方式;销售凭证应当记明食品名称、规格、数量、单价、金额、销货日期等内容。

(四)索取和查验的营业执照(身份证明)、生产许可证、流通许可证、税务登记证、组织机构代码证、质量认证证书、商检证明、检验检疫合格证明、质量检验合格报告和票证通应当按供货商名称或者食品种类整理建档备查,相关档案应当妥善保

管,保管期限自该种食品购入之日起不少于2年。

二、商品质量安全处罚制度

(一)采购中心总负责人为商品质量安全第一责任人,各条线采购经理为商品质量安全直接责任人。

(二)采购人员有采购不合格商品进入超市销售,被相关职能部门查处的,未给公司造成负面影响或经济损失的,第一次给予警告,第二次给予调离岗位;如给公司造成负面影响或经济损失的,除承担相应的损失外并调离岗位,其第一责任人也承担相应损失;

(三)新供应商进场时,采购人员没有收集全供应商及商品资料而让商品进场时,一经发现给予警告并给予50元罚款;

(四)采购人员如采购过期商品进库而没销售,一经发现给予警告并将商品无条件退回;如采购过期商品已进入店堂销售,被发现且造成经济损失的,采购人员和相关人员都将承担所有损失并给予严重警告;

(五)已在店堂销售的商品如被职能部门查处,发现其不合格,条线采购人员有责任通知供应商或厂家人员立即将其所有商品下架、清退,并让其承担所有损失,如给公司造成负面影响的,要给予该供应商或厂家2000—5000元的罚款;

(六)三、奖惩

对认真履行本责任书条款,确保全年无食品安全事故和重大隐患的责任人,公司将给予适当的奖励。(以上内容将纳入年终考核评审)

本责任书一式二份,公司留存一份,各责任人留存一份,自双方签字之日起生效。

公司(签字盖章):

责任人:

篇2:食品采购安全责任书

甲方:罗田县双凤坳中学食堂

乙方:食品生产经营摊贩人员

为了保证食品卫生安全,防止食品污染和有害因素对人体的危害,保障全校师生的身体健康,增强全校师生的体质,甲方需采购的主要食品、蔬菜、米等做到定点、定摊。各定点、定摊的食品生产经营人员要为甲方食品、卫生安全负责,特签订本责任书。

1、乙方应认真配合甲方管理人员的工作,按时保质、保量,送货到食堂,做到食品新鲜,价格合理,不得弄虚作假,以次冲好,擅自改变各种食品的数量、价格和品种。

2、依照《食品卫生法》等有关法规,禁止下列食品经营和进入学校食堂。

(1)腐烂变质、油脂酸败、霉变、生虫、污染不洁、混有异物或者其他感官性状异常,可能对人体健康有害的食品。

(2)含有毒、有害物质或微生物毒素含量超过国家限定标准的。

(3)未经兽医卫生检验或者检验不合格的肉类及其制品,超过保质期的食品。

(4)病死、毒死或死因不明的禽、畜、兽、水产动物等及其制品。

(5)掺假、掺杂、伪造、影响营养、卫生的含有未经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批准使用的添加剂,农药(残留)的。

3、乙方送货时必须是本人或固定一人长期送货,不得指派临时人员送货。以上几点,乙方必须遵守执行,如违反本责任书,造成甲方的师生员工食物中毒等事故,一切责任由乙方承担,并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同时终止一切供货。

本责任书自 2012年 9月 1 日至 2013年 7月1日内有效。一式二份,甲乙双方各执一份。

附:乙方在签订责任书时必须提供“营业执照及卫生许可证”等复印件

甲方:(盖章)双凤坳中学食堂乙方(签名):

代表(签名):摊位地址:

电话:5723249电话:

篇3:食品安全的责任

从表面看来,出现食品安全事件似乎是个别企业的问题,当然,作为生产第一线的企业经营者责无旁贷,食品安全法也规定了企业作为第一责任人,应该履行其相应的责任及义务。但是,如果把类似三聚氰胺事件的责任人们比作让人民食不安席的硕鼠的话,那么,猫们的责任似乎更大更直接。所以,那些有责任有义务也有权利和能力抓鼠的政府主管部门应该也是食品安全第一责任人。

最近,北京市食品安全委员会发布并实施的《北京市食品安全属地管理责任倒查及追究办法》,对食品安全属地管理责任倒查及追究的适用范围、实施主体、工作职责及程序进行了具体规定,从而进一步明确了各级政府及管理部门对食品安全的属地监管责任。根据这一办法,以下四种情况追究政府及管理部门的属地管理责任:一是经群众举报、媒体曝光、上级通报或者市级有关部门查处的食品生产经营者提供食品造成人员中毒甚至死亡,以及虽未发生人员伤亡但造成较大经济损失或者严重社会影响的食品安全事故,区(县)政府及其有关行政部门存在管理不当或者监管不力情况的;二是区(县)政府及其有关行政部门发现食品安全隐患但没有及时处理的三是对造成食品安全隐患的违法行为处理不符合有关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造成严重后果的;四是属于《北京市突发食品安全事件应急预案》规定的较大突发食品安全事件以上级别的食品安全事故。

北京市的这一做法值得在全国范围内推而广之。所谓倒查实际上也是顺查,因为正是由于有了对政府主管部门的责任倒查,也才能确保各级主管部门对企业和生产流通的每一个环节进行严格的执法顺查,并由此推动企业的严格把关和自查自纠。

事实已经证明,对于食品安全这一久拖未决的老大难问题,不能依靠消费者,也不能仅靠食品安全法的出台和企业经营者的自律,必须依靠代表着最广大人民利益并有权利对企业执法的政府部门。

篇4:校园食品安全责任及策略

情景再现

2009年5月21日中午,某中学400多名师生在学校食堂就餐。当天下午3点30分左右,有4名学生出现腹泻、腹痛、恶心、呕吐等症状。学校当即把学生送往医院救治,随后又有63名师生先后就诊。经医院专家组诊断,这是一起师生因食用副溶血性孤菌污染的食物而引起的食物中毒事件。经区教委调查,该校食堂管理存在以下问题:一是对食品用具、公用餐具的消毒落实不够。事发当天食堂未作消毒记录。二是有3个食品从业人员的健康证2008年11月到期,但学校没有组织他们体检。三是食品从业人员未按要求对生熟食进行分装,学校管理有疏漏,监督不够严格。

评析法理

学生的饮食卫生和安全问题,一直是一个学校操心、家长关心、社会关注的大问题。各地在校学生集体食物中毒事件时有发生,这警示着学校加强校园安全管理、认清学校的义务以及可能需要承担的法律责任,有利于学校更好地开展相关工作。

一、若学生发生集体中毒事件,如何判断学校是否应承担责任

关于学校的食品卫生和安全管理问题,《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学校卫生安全工作条例》、《学校食物中毒事故行政责任追究暂行规定》等法律、法规和规章均作了相关规定。根据这些规定,学校应当履行以下职责:建立主管校长负责制,并配备专职或者兼职的食品安全管理人员;建立健全食品卫生安全管理制度,落实岗位责任制,保证学校的食堂建筑、设备和环境都符合规定的标准;监督相关人员在食堂采购、储存及加工过程中严格遵守卫生标准;定期组织食堂工作人员体检等等。

这些都是学校的法定职责和义务。学校怠于这些职责而导致学生食物中毒的,校方就必须承担法律责任。比如,食堂采购人员采购过期的食品而致使发生食品中毒事件等等。在这些事件中,学校因未履行法定义务,对损害后果的发生存有严重的过错,均应承担法律责任。

如果学校自己并没有食堂,而是向社会上的快餐公司订餐,那么学校的职责在于订餐时应当确认快餐生产经营者的法定资质,不得向不具备法定资质的生产经营者订餐。近年来,各地学校因向不具备资质的黑配餐公司订餐而导致学生集体中毒的事件时有发生,其中的教训不应当被忘记。

二、将食堂承包给他人之后,若发生学生中毒事件,校方是否应承担责任

实践中,有些学校将食堂承包给其他单位或者个人经营。在合同中,双方大多会约定,如果发生食物中毒事件,由承包方承担全部责任,发包方(即学校)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何看待这一约定?根据我国《民法》的规定,学校将食堂承包给他人之后,如发生食物中毒事件,学校需要与承包者一起承担连带责任。这就表明学校仍然是责任主体之一。

可见,将食堂承包出去,并不能将学校的责任一推了之。为此,学校在将食堂承包给他人经营前,应当核查承包方的资质。将食堂承包出去之后,学校应当对承包者的经营行为加强监督,督促其严格履行法定职责。同时,在承包合同中,双方应约定,承包方怠于履行法定职责而造成食品卫生安全事故的,承包方应当赔偿受害者及学校的全部损失。

三、若发生校园食堂投毒事件,学校是否应承担责任

按照我国法律的规定,投毒是一种犯罪行为,因犯罪行为而造成的损失,由罪犯承担赔偿责任。根据《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第十四条规定,因学生、教师及其他个人故意实施的违法犯罪行为,造成学生人身损害的,由致害人依法承担相应的责任。

然而,这不意味着学校对投毒事件不必承担任何责任。《学校食堂与学生集体用餐卫生管理规定》第二十六条规定,学校食堂应该建立严格的安全保卫措施,严禁非食堂工作人员随意进入学校食堂的食品加工操作间及食品原料存放间,防止投毒事件的发生,确保学生用餐的卫生和安全。因学校食堂的安全保卫措施不严或者存在漏洞,让非食堂工作人员得以进入操作间或原料存放间进行投毒,从而导致发生学生伤亡事故的,学校将会被认定对损害后果的发生存有过错,应当依法承担相应的责任。

四、若学生发生食物中毒事件,相关责任人应承担哪些法律责任

其一是刑事责任。比如,因投毒而造成的中毒事件,行为人的罪行构成投毒罪(最高法院的司法解释是“投放危险物品罪”);因生产、销售不符合卫生标准的食品,足以造成严重食物中毒或者其他严重食物性疾患的,行为人的罪行构成生产、销售不符合卫生标准的食品罪;因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而造成的中毒事件,行为人的罪行则构成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

其二是民事责任。学校如果对学生食物中毒事件存在过错,则须承担损害赔偿责任,应赔偿学生或其监护人医疗费、护理费、营养费、交通费、误工费等各项损失。

其三是行政责任。卫生部、教育部联合颁发《学校食物中毒事故行政责任追究暂行规定》中规定,对学校食品卫生负有监管责任的地方卫生行政部门、教育行政部门以及学校的主要责任人和直接管理责任人不履行或不正确履行食品卫生职责等失职行为,造成学校发生食物中毒事故的,应当追究行政责任。事故的相关责任人将因此受到行政处分。

策略建议

1.学校应当建立健全校园食品卫生安全管理制度,落实岗位责任制,严格执行《学校食堂与学生集体用餐卫生管理规定》、《餐饮业与学生集体用餐配送单位安全规范》的相关规定。

2.如果向外订餐,学校应当查实对方是否具有提供“学生营养餐”的法定资质;如果将食堂对外承包,学校应当核查承包方是否具有法定资质,并监督承包方严格遵守卫生操作规范。

3.学校应加强食堂的安全保卫工作,防止投毒事件的发生。

4.发生师生食品中毒事件后,学校应当及时救助受害者,并封存好相关证物,配合有关部门查明原因,严格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

编辑 王建卫

篇5:食品采购责任书

甲方:

乙方:

为了切实保障幼儿生命安全,保证在园幼儿能够吃到安全、卫生、无污染、无毒素的健康食品,提高食品采购人员及供应商的安全责任意识,把安全隐患根除于萌芽状态,特制定食品采购(供应)安全管理规定:

一、供应商必须思想正派、品格端正、遵纪守法、热爱和拥护社会主义制度。

二、供应商必须身体健康,无传染性疾病,并提供市级以上卫生健康证明及身份证等相关证件的复印件。

三、食品供应商所供商品必须出自正规渠道,清楚食品源头,食品经得住食品卫生监督、质量技术监督等方面的检验,并保证质量上乘,价廉物美,其价格随行就市不高于市场的同期价格。

四、食品供应商所供商品均按照甲方的订单足额供应,不得提前和滞后,若因乙方供货不及时或质量不符合卫生、质监标准而对甲方造成损失,其损失应由乙方全部赔偿。(为了确保产品质量及数量,甲方所需商品必须提前一天下订单)

五、食品供货人员所供商品必须符合食品卫生监督部门所颁布的卫生标准,大米、白面、食用油必须具有QS质量认证标志,有合格证、出厂日期、检验证明等标志。

六、所供的畜、禽肉必须新鲜、卫生、无异味、无杂质、无注水、无病死、毒死等现象,并附有动物检验部门的动检证明和标志。

七、供应商提供的新鲜果蔬必须无毒、无农药残留,甲方食用前还必须用清水浸泡一小时以上。

八、供应商提供的食品若不能达到所供的质量标准,验收及入库保管人员有权拒绝加工。新鲜食品入库后,商品的损坏、变质乙方不于退换。

九、如因供应商的畜、禽肉、蔬果、米、面、油等所有的食品因质量问题造成儿童食物中毒,供应商承担所有的法律责任和经济处罚,如因甲方保持、保鲜、食用方法不当造成儿童食物中毒一切责任由甲方自行承担。

十一、未尽事宜,双方协商解决。

十二、本协议自年月日至年月日止。

甲方盖章:乙方盖章:

篇6:如何确保采购食品安全

 在食品安全供应链条中,对供应商的管理是至关重要的一环。而实际上,包括沃尔玛门市在内的许多食品零售行业,在供应商选择、验货和产品检测方面,存在把关不严、制度缺失等管理方面的漏洞,引发质量问题也就在所难免。

由沃尔玛黑购事件引发的拷问

沃尔玛用黑作坊卤料,肯德基用黑油炸薯条等,这种严重侵害消费者的行为,却大多能巧妙绕过我们对食品安全的执法监管环节,不得不令人产生质疑。

一问食品不安全如何执法从严?要在食品安全监管上执法必严,必须建立食品安全执法的责任制。不论是洋品牌商家还是加工食品的小作坊,在发现食品不安全问题上,都应一视同仁,严格执法,一查到底。在监管的执法辖区内,如商家发生食品安全重大问题,可采取行政通报和新闻媒体公开公示,运用舆论监督,抨击监管缺失的现象和责任,形成监管的舆论氛围。

二问食品不安全如何执罚从重?食品不安全因素始终贯穿于食品供应链的全过程,应该从生产、加工、运输、销售以及消费的每一个环节执罚到位,进行检查监测执罚,建立食品安全风险全覆盖的执罚机制。农产品种植、养殖环节,对农药、化肥、三废造成的影响和危害,开展食品供应链的源头评估执罚;加工食品环节,对管理混乱、超量使用或滥用食品添加剂,坚决执罚取缔;运输和流通环节,完善检验程序和监督手段,提高执罚能力;食品消费环节,以预防群体性的食品安全为切入点,形成食品安全违法高额高压处罚的态势。

三问如何强化食品安全风险意识?沃尔玛事件暴露了食品供应链条中,做好原材料采购、供应商管理的有效监管的缺失问题,而根源是食品安全监管的风险意识不强导致的。从三聚氰胺事件开始,引起社会普遍关注食品安全。至今,肯德基、沃尔玛接二连三的奸商行为,又让人们深深陷入外商食品不安全的忧虑之中。食品安全已然不容忽视。只有当大部分人清楚自己的处境后,事情才会有改变的可能。必须提醒人们,要不断增强食品安全意识,要敢于对洋商洋品牌的食品不安全行为和现象说不。

食品安全从供应商管理做起

在食品安全供应链条中,对供应商的管理是至关重要的一环。而实际上,包括沃尔玛门市在内的许多食品零售行业,在供应商选择、验货和产品检测方面,存在把关不严、制度缺失等管理方面的漏洞,引发质量问题也就在所难免。

选择供应商,是保障食品供应安全的第一步,也是重中之重。优秀的供应商应该经历“现场审核”、“证照检查”、“产品检测”三个层面的审核。现场审核包括公司投资、资金来源、生产规模、经营状况及管理等方面的内容。证照检查包括查验供应商有效的营业执照、卫生许可证、组织机构代码证等,对一些国家强制实施生产许可的行业,还需要查验生产许可证和单品检测报告。对高风险的商品供应商应实施两级审核,即包括零售商企业内部管理人员、采购负责人在内的第二方审核和企业邀请的专业第三方机构审核。资质审核通过后,应通过技术手段,对其产品进行质量检验。成为供应商之后,零售商邀请的第三方专业公司还要到合作伙伴的工厂、作坊,进行现场卫生条件等方面的审查,确保熟食和本地生产食品安全可靠。

严把进货关,是保障食品供应安全的关键。在选择了供货合作伙伴后,要严格食品采购的验收制度,对有包装的要检查包装是否完好,厂商、地址、电话等是否清楚,尤其要检查生产日期及保质期;对没有包装的食品,如青菜、鲜鱼、鲜肉等,要认真检查其颜色、气味、以及形态等,有问题的要坚决退回。为防止供应商搞“小动作”,对其提供的产品应该逐批检测。现实中,因生鲜、熟食食品的特殊性,许多零售企业在验货时,只是清点品种和数量,查看供应商公司的检验检疫证明,然后就让商品上架。此种情况下,假如供应商将好货、次货混在一起装箱,根本发现不了。

对供应商实行动态管理,是保障食品供应长久安全的根本之策。对供应商进行长期动态的监控,不仅是出于食品安全方面的考虑,也是保证其长期稳定供应能力的利益需要。零售企业要建立供应商的质量记录档案,从食品安全采购检测结果出发,记录每一次食品采购时及采购后发现的有危险食品。据此,建立食品安全风险评估系统。根据食品安全风险评估结果,建立供应商食品安全信用档案、确定供应商信用等级。这样,就可以对可能出现的食品安全风险进行预测,防患于未然。

除行业内部的管理约束之外,政府行政部门应该加强对食品领域的市场监管,重拳惩治违法者。特别是要加大处罚力度,以提高其违法成本,使其不敢“以身试法”。

保障食品安全需要“三堂会审”

黑作坊产品竟然进入沃尔玛超市,令人难以置信。可见问题食品无孔不入,治理食品安全刻不容缓。那么,如何消除安全隐患,让老百姓吃上放心食品?笔者之见,只有通过“三堂会审”,方能编织起食品安全防线。

一是对采购员“审视”。采购员的个人品德修养、职业操守,直接影响着企业的形象和声誉,如果其思想出了问题,问题食品自然难以避免。因此,企业就该对采购人员实行严格的入职把关,严格审视其身份背景、从业经历、个人品行、现实表现等,并且要经过严格的岗前业务培训和职业道德教育,落实严格的管理制度和处罚措施,杜绝以权谋私、见利忘义的思想和行为。

二是对供货商“审核”。供货方既是生意上的合作伙伴,也有可能成为害人害己的“罪魁祸首”,因此需要慎重“交友”、理性“为邻”,切不可轻信于人。要取得相关管理部门的帮助,认真审核供货商的背景和资质,选择那些有合法经营手续、社会信誉度高、服务质量好的供货商。别因为眼前利益而降低门槛、放松警惕,被一些冒牌供货商所迷惑和利用,最终沦为其销售假冒伪劣食品的平台和“帮凶”。

三是对货源地“审查”。尽管采购人员和供货商没有问题,但也不能保证食品的百分之百安全。而应该对货源地实行严格的“审查”,要到货源地现场详细了解生产原料、生产工具、场地环境和生产过程,并要细致检查产品的制作、包装、储藏和运输各个环节,甚至要到相关监督部门查询是否有合法登记手续、是否有违规违章记录等信息,做到眼见为实,千万不可耳听为虚。同时经常开展突击检查,保持常态的监督和管理。

●媒体评论员王旭东: “焊接好”食品供应链条

是大商场的一时疏忽,让黑作坊有机可乘,或者说,黑作坊瞒天过海 “混”进来?还是商业 “潜规则”使然,大商场为降低成本,从黑作坊里低价进货?无论是什么情况,都是不能原谅与容忍的。

就食品采购环节来讲,有成型的制度规范。根据 《食品安全法》第三十九条规定: “食品经营者采购食品,应当查验供货者的许可证和食品合格的证明文件。食品经营企业应当建立食品进货查验记录制度,如实记录食品的名称、规格、数量、生产批号、保质期、供货者名称及联系方式、进货日期等内容。食品进货查验记录应当真实,保存期限不得少于2年。”如果食品经营企业能够依法采购食品,就会降低食品安全的风险,增加食品安全的系数。

食品供应链条中任何一个环节出现瑕疵,都可能让 “不安全元素”或 “潜在隐患”等进入食品销售市场,进而端上公众的餐桌,或直接进入消费者嘴里。这种环节瑕疵,绝不是瑕不掩瑜,甚至具备 “放大效应”,正所谓 “差之毫厘,谬以千里”。只有让每个环节严丝合缝、无懈可击,才能确保食品在流通渠道上的安全。这里面涉及到企业的自律与监管的执法。

上一篇:综合实践课堂活动计划下一篇:机电矿长年终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