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军的军事训练

2024-05-04

美军的军事训练(共8篇)

篇1:美军的军事训练

浅析美军军事训练

军事训练是战斗力生成的基本途径。美军十分重视军事训练。越南战争后,美军三次掀起训练改革高潮。第一次训练改革,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陆军提出“战时仗怎么打、平时就怎么练”的训练指导思想,带动了全军的训练改革。第二次训练改革,80年代中至90年代末,将联合训练摆到最突出的地位,强调联合军事演习的作用。第三次训练改革,21世纪初至今,使个人和团队向能力型转变、向知识型转变、向利用信息优势实施联合作战转变。经过三次训练改革,美军实现了由协同作战到联合作战的转型。美军训练改革思路新、效果好,受到世界各国重视。

一、构建一体化训练体制

在训练改革之前,美军的部队训练由国防部统一领导,各军种、联合司令部分别负责。国防部主管人事与战备的副部长主管全军的军事训练,各军种相应副部长(海军为作战部副部长)主管各自军种的训练。参联会联合参谋部的作战计划与协调部是联合训练的主管部门,其主要职能是制定联合训练条令,计划与组织军种联合训练,各军种参谋部和各作战部队参谋部门负责所属军种和部队的训练。美军的院校教育在国防部的统一领导下,由各军种具体负责制定所属院校的教育计划和方针,并由军种部一名部长助理领导计划、组织和实施教育训练。

在越来越多的联合训练实践中,美军感到仅靠参联会、战区联合司令部相关机构和人员,难以满足联合训练的各种需要。于是,1993年美军颁发联合司令部计划,规定大西洋司令部在担负战区司令部职责的同时,兼管美国武装部队的联合训练。但到1997年,美军发现同时担负战区作战任务和联合训练的大西洋司令部任务过于艰巨,难以同时完成现有的工作。于是,美军再次修订联合司令部计划,把加勒比海地区由大西洋司令部划归南方司令部管辖,以便大西洋司令部抽出更多的力量投入联合训练。1999年,美军干脆宣布将大西洋司令部彻底改造为联合部队司令部。2002年10月,联合部队司令部将原来由大西洋司令部负责的地区防御任务,分别交由欧洲司令部和新成立的北方司令部接管。美军对联合训练机构的不断调整和完善,较好地保证了联合训练的顺利进行和联合作战能力的稳步提高。

二、明确训练目标

1996年,美军参联会提出主宰机动、精确打击、全维防护、聚集后勤等四大联合作战概念,对训练目标也提出了相应的新要求。1997年10月,美军颁布《2000年联合训练总体计划》,规定新的训练要以联合作战理论为依据,力求通过以需求为基础的联合训练,使武装部队逐步成为灵活的一体化联合部队,以便在战争和非战争军事行动中完成多国的、联合的和跨机构(指与联合行动相关的政府各部、局)的任务。

2002 年3 月和2003 年6 月,美国国防部先后颁布《训练转型战略计划》、《训练转型实施计划》,确立了与战略目标相关的近期、中期、远期训练目标。它们指出:要实现全面系统的联合训练,并与战备评估相挂钩,要建立虚拟网络化训练与演习战场环境,通过近似实战的模拟训练使军人具有知识优势和很强的适应能力;要改进采购和其他保障程序,明确训练系统和采购、后勤、人员、指挥、控制之间的关系,确保这些和程序与系统的统一有序。为了具体指导各军种达到上述远景规划,美军系统设计了教育训练转型“路线图”,将主要任务逐年进行明确:2005年10月前,结合指挥、控制、通信、计算机、情报、侦察与监视系统,为重要军种的专业训练、联合指挥与参谋训练科目营造战场环境;2007年10月前,组织实施多国军队联合训练科目演习;2009年10月前,训练联合部队,建立联合部队司令部,以便在关键的转型任务中开展工作。

三、重视模拟训练

尽管美军的作战实践丰富,但还十分重视模拟训练。20世纪90年代,美军开始全面推广计算机模拟训练,成立专门负责研制、开发、管理模拟训练系统和器材,以及支持美军模拟训练的执行部门——国家模拟训练中心。它的成立有力地推动美军计算机模拟训练的广泛开展,引发了美军训练观念、训练理论、训练手段、训练方式,以及训练内容等一系列深刻变革。

1992年,陆军训练与条令司令部开始组建作战实验室,力图通过这种富有创新的研究机构探索信息技术对未来陆战的影响,创造一支基于能力的、能适应未来各种作战形式的陆军,并把全陆军几乎所有的院校和师级部队都划入试验挂钩单位。同年,陆军组建战斗指挥、全纵深同时打击、乘车战斗空间、徒步战斗空间、战斗勤务支援等战斗实验室,进行了作战理论发展与部队超前训练相结合的实验。1996年,空军组建信息作战、空中远征部队作战、空间作战、部队保护作战、指挥控制和作战管理战斗、无人机作战等6个战斗实验室。同年,海军组建“海上战斗中心”作战实验室。

四、科学整合资源

为了最大限度地发挥军事训练的效益,美军重视对资源进行整合。一是在人力资源方面,军事院校教官与部队指挥员定期流动、军兵种军官相互交流,促进院校教育和部队训练的整体发展。二是在信息资源方面,利用网络平台实现不同军兵种部队、院校以及相关区域的信息资源共享,院校、科研机构与部队在作战理论、训练方法、管理实践等方面进行广泛的信息交流,提高信息资源的利用率。三是在训练保障资源方面,采取集约化保障的方式,根据不同地理条件,建立适应不同训练要求的基地,各部队按需求到相关基地轮训,有效地避免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四是在民用资源方面,依托地方教育力量培养军事人才,既节约经费,又解决军队在某些技术领域进行专门培训的困难。军官的研究生教育,坚持以地方院校为依托,每年选派部分优秀军官离职带薪到地方院校学习进修或攻读学位。五是在利用国外军队资源方面,互派军事学者、参观访问、留学考察、学术研讨,在外军基地训练、举行军事演习,加速同外国军队的交流

五、完善训练制度

(一)以效果为导向的训练体制制度。上世纪后半期,美军便提出了以追求训练效果为导向的陆军训练体制(ATP),即以实际表现为标准,要求部队在进入下一阶段训练之前,必须证明它们有能力完成这一阶段大纲的任务,才能转入下一训练科目。这改变了美陆军一直沿用的以时间为基点,每项任务都规定具体训练小时的训练体制。以效果为导向的训练体制,将关注点放在效果上,即“效果到,任务了”,不仅解决训练水平不高的问题,而且也将竞争引入到训练领域,调动各级人员的训练积极性。

(二)全程评估的训练机制制度。美军认为:“评估是训练管理周期的起点,也是它的终点”,强调对训练的全过程实施评估。首先,训练前评估。根据必训课目,将部队当前的训练水平和要达到的训练水平进行比较,然后列出要做的事情,从而制定出合理的计划,即美军所说的“反向制定计划”。同时,美军在每个计划制定周期的开端和重大训练科目部署之后,还要更新训练评估。其次,训练中评估。美军十分重视严格组织考核和对考核情况反馈,包括非正式考核、正式考核、内部考核、外部考核等形式,考核时考核人员不仅对被考核单位的实际表现作鉴定,而且帮助他们进行训练,利用一切剩余时间和资源,对那些在某些没有达到熟练标准的人员进行辅导。只要可能,指挥官就要在2至6周内把考核结果吸收进本单位的训练计划。再次,训练后评估。通过训练信息管理系统,对收集的各类训练信息,分别由训练数据与分析中心进行分析、评估,找出问题,提出对策。

(三)训练考核报告制度。就将训练的成绩与个人的发展紧密的联系起来。主要包括士兵训练考核报告制度和军官考核报告制度。士兵考核报告制度是评定士兵掌握规定技术熟练程度的主观考核方式,是对“技能合格考核”方式的补充,考核结果填入报告表送交有关部门,从而使士兵晋升、入学和专业分配管理等有依据。军官考核每年进行一次,内容包括:履行职责情况、个人素质和发展潜力。考核结果填入报告表,呈报各军种部。各军种部根据报告结果将军官分为四类:如期晋升、提前晋升、延期晋升、不晋升。训练考核报告制度有利于解决训练动力不足的问题。

(四)部队训练报告制度。这是根据美国“国家安全法”的要求,由参谋长联席会议和各军种部共同建立的。该制度要求报告四个方面:满员情况、齐装程度、装备完好率、训练进度。以营为基本报告单位,报告途径的上级司令部不得对报告作任何修改,但可以附上必要的评语,为修改训练方针、分配训练资源、调动各级人员积极性、减少影响训练因素提供重要的依据。

(五)训练工作手册制度。是部队一线教练员用记录士兵完成士兵手册规定科目的情况。当士兵调离本单位时,其工作手册随同带到新单位。这样可以使新单位的领导及时了解新来人员的训练水平,以便制定训练计划。

篇2:美军的军事训练

分析了美军模拟装备借助虚拟现实技术、网络技术、模型与数据库技术、军事创新经验,取得模拟装备训练发展的新趋势.

作 者:王汉昌 赵兴堂 滕佑安 作者单位:王汉昌,赵兴堂(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航空工程学院青岛分院,山东,青岛,266041)

滕佑安(中国人民解放军92367部队,山东,青岛,2660411)

篇3:美军军事训练转型探析

一、美军的两次军事训练转型

自上世纪70年代以来, 美军经历了两次军事训练转型。

第一次训练转型, 形成军种联合训练。越战结束后, 美军从越战的惨败中汲取教训, 提出了“以教育训练改革治军”的思想, 决定在教育训练领域进行一场革命, 开始了第一次训练转型, 并于20世纪80年代完成了第一次训练转型。主要是各军种先后建立了各自的训练与条令司令部及军兵种训练中心 (即美军兵种训练的前身) , 专司本军种的军事训练, 成效很显著。

1) 1973年美陆军训练与条令司令部的成立标志着美军第一次训练转型的启动, 也揭开了美国军事变革的序幕。

2) 20世纪30年代, 美国将军乔治·巴顿率先在加利福尼亚州偏僻的欧文堡设置营地, 以训练坦克军团。欧文堡国家训练中心是美国陆军最大的训练基地, 该中心每年训练时间为10个月, 全年可训练约8万人。目前, 美军有各种训练基地 (训练中心) 100余处, 每年可为美军轮训25万余人。

第二次训练转型, 形成三军联合训练。1990年后, 特别是海湾战争以后, 美军提出军事事务革命, 开始了第二轮训练转型即开始推动国家即三军联合训练体系建设, 即由以军种联合训练为主转向以三军联合训练为主, 将联合训练摆到最突出的地位, 其目的就是要使美军各军种之间得到“无缝”的联合训练, 以增强三军的整体作战能力。

二、美军第二次训练转型的做法

美军第二次军事训练转型主要做法如下:

(一) 不断完善联合训练法规

1986年美军出台了《戈德华特———尼科尔斯法》, 针对联合训练存在的问题, 授权参联会主席编写和修订联合作战条令与联合训练条令, 授权参联会主席和战区联合司令部司令计划、组织和实施联合训练, 并拨给相应的训练资源。通过细化国防部长、参联会主席、联合参谋部、联合司令部、各军种部、国防部各业务局和国防大学与军种院校的联合训练职责, 健全了集中领导和分级负责相结合的联合训练领导机制。

(二) 不断健全联合训练机构

美军分别于1986年建立“联合作战中心”, 1987年建立“联合战备训练中心”, 1993年, 颁发联合司令部计划, 规定大西洋司令部在担负战区司令部职责的同时, 兼管美国武装部队的联合训练。1999年, 将大西洋司令部彻底改组为联合部队司令部。“9·11”事件后, 美军又进一步完善了联合训练机构体系, 把联合部队司令部的所有作战责任区全部交给新成立的北方司令部, 使其成为专职的联合作战与联合训练司令部。2002年10月, 美军联合参谋部下属的作战计划与协调部更名为作战计划与联合部队发展部。2007年4月, 成立远征训练指挥部 (ETC) 。

美军对联合训练机构的不断调整和完善, 较好地保证了联合训练顺利进行和联合作战能力稳步提高。

(三) 不断发展联合作战理论, 强化联合训练实践

美军明确要求, 参联会主席和各战区司令, 要及时总结和论证新的联合作战理论。参联会主席每年9月1日前, 都要向国防部上交联合作战理论论证报告。各联合司令部和军种都要按照近期联合作战行动、中期联合作战方案、远期联合作战构想的结构要求, 有针对性地加强对联合作战理论的总结完善和论证。

从联合训练的实践可以看出, 联合训练机构是否健全, 责、权、利是否明确, 是联合训练能否落到实处的根本问题。

(四) 提高训练环境的联合度

为了使国家联合训练的运作机制不干扰部队的正常战备, 美军联合训练能力计划的落实分为两方面。一方面, 整合现有军种和联合训练课目, 不断提高训练环境的联合程度。另一方面, 提高军种与联合训练设施之间的互通性。

三、美军训练转型面临的挑战

第一, 难以弥合的军种战术间隙。按照《美国法典》, 战区司令对于联合部队具有使用权, 这些部队隶属于临时联合司令部, 美军军事训练的重点也放在战役层次的联合训练。而实战中的联合作战, 往往发生在战役以下的级别, 临时联合司令部在联合部队组建、作战行动开始的同时, 战术间隙和缝隙也就出现了。

第二, 难以模拟的“伊拉克新战术”。自2005年底开始, 在欧文堡的国家训练中心, 悄悄出现了12个“伊拉克村庄”, 那里居住着250个扮演伊拉克人的“演员”。战地指挥员必须学习在伊拉克人中赢得朋友, 并识别出那些参加了抵抗组织的反对者。

第三, 训练有素的兵员数量不足。美国一位山地特种作战部队军官在研究过两次车臣战争后指出, 一支训练有素的军队是打赢现代战争的关键。在车臣战争中, 新来的装甲兵将装甲运输车开到十字路口即遭到四面八方的反坦克火箭弹袭击, 而有丰富山地作战经验的老兵却可以“神奇”般地避开车臣狙击手的瞄准镜。一方面, 兵员数量不足。据《美国国防新闻》报道, 在总共20支即将或已经前往伊拉克或阿富汗的战斗部队中, 没有一支部队归国休整时间达到2年, 而且有4支队伍已经有1年时间没有回国了。为了维持在伊拉克的增兵策略和整体军事部署, 2007年12月前五角大楼曾将4个步兵旅共13000人派往伊拉克, 其中的2个旅刚刚结束在阿富汗的军事任务回国不到1年时间。而以往, 国民警卫队的动员期通常长达18-22个月。另一方面, 训练有素的老兵更是稀缺。据统计, 在驻伊部队中, 超过40%的士兵是刚刚完成训练的新兵。沙漠作战经验不足, 给美军训练转型提出了严峻的课题。

第四, 高昂的训练成本。以2002年的欧文堡为例, 训练场地由28幢房屋组成, 面积相当于3个城市街区, 巷战模拟训练每天的费用高达100万元。据统计, 美军组织实施一次诸如“海洋冒险”或“坚固盾牌”这样的大规模联合演习, 每天通常需要大约80万人和4000万美元。为减少演习费用, 又可以取得比较理想的训练效果, 目前美军普遍使用计算机模拟演习。美国国家防卫局主任、美国陆军中将布鲁姆在近期的国会听证会上说, 国民警卫队总共34个旅中, 有2/3以上未做好战斗准备, 主要是因为缺乏装备、资金的支持, 而这部分费用至少在210亿美元以上。

摘要:美国拥有世界上最先进的训练模式和最庞大的训练计划, 使得许多美军士兵足不出国就可了解各个目标地区的战术环境, 大大降低了美军在实战中的伤亡率。本文介绍了美军训练转型情况, 剖析了美军第二次军事训练转型的做法及训练转型面临的挑战。

关键词:训练,转型,美军

参考文献

[1]伍乃夫.驻伊美军暴露训练不足.载于凤凰周刊, 2007.

篇4:美军未来依赖的军事技术

战斗止血带

这种战斗止血带运用了内外两层止血带的设计,外层的止血带在肢体伤口的外围,并且能够固定在带扣和维可牢尼龙搭扣(Velcro)上。内带上连接有一个带螺纹的塑料棒,根据实际情况,当塑料棒转动足够的圈数,内带就达到了收缩加压从而止血的作用了。这个塑料棒安装在一个C形锁扣里,并固定在一条维可牢尼龙扣带上。该止血带仅重60克(2.1盎司),包扎紧绷体积可达266立方厘米。

纳米战争

一种大约相当于10个氢原子并列起来的长度,即1纳米,它将人们以米所作的计量单位缩小到十亿分之一,这是人类在科技应用领域创造的最“微”的奇迹。以此技术打造的未来型“微武器”—巡洋舰、航空母舰、坦克、装甲车、歼击机、轰炸机以及各种导弹等甚至能装进孩子们的口袋里。届时,未来微战场的纳米型“微战争”将悄然拉开帷幕。不久前,一群密歇根大学生来到犹他州的美国陆军达格维试验场,欲展示他们“纳米炸弹”的威力。它们只是一些分子大小的小液滴,只有针尖的1/5000大小,其作用是炸毁危害人类的各种微小“敌人”,测试中他们获得了百分之百的成功率。今天,美国将纳米计划视为下一次工业革命的核心。一时间,“纳米热”遍及全球,它将引起21世纪又一次产业革命。

灵境技术

21世纪初,人类将进入虚拟现实的科技新时代。灵境技术虽然是一个崭新的字眼,但它并不神秘,它实质上是随着微电子技术迅猛发展而产生的。该技术由美国VPL公司的创始人雅龙•拉尼尔于1989年提出,是指“利用计算机技术生成的一个逼真的、具有视、听、触、嗅等多种感知的虚拟环境,用户可以通过其自然技能使用各种传感设备,同虚拟环境中的实体相互作用的一种技术。”目前看,灵境技术在军事领域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开创武器装备研制的新思路。如:在武器设计研制过程中,用灵境技术提供先期演示,让研制者与用户同时进入虚拟的作战环境中操作武器系统,检验其设计方案、战术技术性能指标及其操作的合理性,把先进设计思想溶入武器装备研制的全过程,从而保证其总体质量和效能,实现武器装备投资的最佳战略选择。另一方面,提供了军事训练的新方法。将灵境技术用于军事训练,既能比实兵操演节约大量的财力物力,又能使官兵有如“身临其境”。单兵模拟训练中,让士兵穿上数据服、戴上头盔显示器和数据手套,通过操作传感装置选择不同的战场背景,输入不同的处置方案,能体味不同的作战效果,进而像参加实战一样,锻炼和提高战技水平、快速反应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

生物计算机

生物计算机的运用有利于形成新的指挥体制,生物计算机智能化功能及快速处理信息的能力能帮助指挥官实时决策、实时指挥。生物计算机的微型化、低成本趋势,不仅使指挥中心、网络节点,而且使每件武器、每个士兵都可能拥有计算机,“整个战场就像一个计算机大平台”。这样就可以使更多的作战单元进入同一个信息流动层,充分发挥横向网络作用。

战场感知技术

为增强军事指挥员的战场感知能力,美国国防部已授予BTG公司两项合同:国防高级研究计划局研究的“战场感知和数据分发”合同和美国空军的图像融合设计合同。战场感知系统用于向指挥员提供全面的作战空域的态势情况,包括敌军和友军配置、武器和作战平台的部署,这些直观信息有助于指挥员评估作战方案和迅速做出决定。图像融合设计系统能给司令部一级的指挥机构和网络提供一种比较稳定的战场图像。

天基电子战

为了保护在轨的美国卫星免受攻击,提高其生存能力,美国空军研究实验室最近向工业界征集研究提案,以确定现在可供使用的和需要进一步发展的天基电子对抗技术。这项工作涉及面很宽,是“(提高)空间系统生存力集成技术推进计划”(SSSITTP)的一部分,目的是防御大范围的自然和人为的威胁,全面保护现有及计划中的空间资源。美军认为,虽然当前美国是空间的军事主宰,还没有国家能威胁美国的卫星,但仍需继续努力,以确保其天基资源免受攻击。因此,天基防御计划并非迫不及待,在2012年前主要是发展卫星的自我保护技术。

“第五维”战场中的电子战

电子战技术是研究利用电子装备或器材进行电磁斗争的技术。它涉及雷达对抗、通信对抗、C3I对抗、敌我识别与导航对抗等领域。电子技术的飞速发展,使电子战由作战保障一跃成为重要的作战形式,并正在开启信息战的大门。电子战技术在适应密集复杂多变的电磁信号环境、拓宽频谱、增强信号分选识别能力、增多干扰样式、提高干扰功率、缩短系统反应时间等方面,已发展到一个前所未有的新阶段。这使敌对双方在作战行动中,有可能把侦察的情报实时传递给电子干扰设备和反辐射武器,使电子进攻的实施几乎是同时和连续地进行,这就大大提高了电子战的作战效果和价值。例如大功率强激光干扰机的发展,使它已经成为激光武器;大功率微波发射装备的发展,也已成为微波波束武器,不仅可以干扰破坏电子设备,而且可以作为武器摧毁或破坏目标。

篇5:从美军看PDA在军事上的用途

关键词:PDA,PDA的军事应用

1 PDA概况

1993年, 一款使用了美国Apple (苹果) 公司自己开发的操作系统, 被称为Newton Message Pad的产品诞生了, 成为现代掌上电脑的鼻祖。它是世界上第一款没有键盘, 使用触控笔来操作的掌上电脑, 这种全新的硬件形式也确定了今后掌上电脑的发展方向。综合起来看, 与常规的PC机相比, PDA也具有很强的优势, 如成本低廉、体积小、操作简便和功能强大等, 随着近几年的不断发展和完善, 目前, P D A设备在商业上的应用已经非常广泛, 特别是在PIM (个人信息管理) 、文字处理、数据库管理、GIS (地理信息系统) 和学习系统等方面的应用, 充分体现了PDA目前在功能上的优势。由于商业应用已经非常普及, 且商业价值较高, 因此完全可以满足军事用途的需要, 对于推动PDA在军事上的应用有很大的帮助。

2 PDA军事应用案例

美国McFaul导弹驱逐舰靠Palm提升战力

(1) 用户:亚特兰大海军舰队Norfolk的USS McFaul导弹驱逐舰

(2) 应用类型:军队自动化应用

(3) 说明:基地在美国维吉尼亚州Norfolk的USS McFaul导弹驱逐舰, 系亚特兰大海军舰队最先进的战舰之一。大型的战舰、众多的官兵, 命令的传达总是耗费人力与时间, 为了提升执勤效率, 需要找出好办法, 让复杂的任务, 训练行程等, 能准确迅速的传达给每一位官兵, 而在舰上不同岗位执勤的人, 也要能实时、快速地回报执勤状况。

经过多方资料搜集与讨论, 美国海军在2000年一月, 尝试性引进了三十具Palm V, 分配给舰上三十名军官使用。

透过安置在舰上适当地点的同步化底座, 分配到Palm的军官们, 可实时下载与上传有关任务、训练的信息。大大地提高了信息的传送效率。

到了八月初, 美国海军再追加了1 1 5具Palm V, 分配给USS McFaul舰艇工作中心监控单位的官兵们。且为了进一步发挥Palm的长处, 委托Aether Systems公司建构了全套的无线通讯解决方案, 将Palm V、红外线无线通讯节点, 以及舰上既有的局域网络连结起来。其中包括了必须登入身份证辨识号码与密码的保密软件「Restrictor」;可以红外线与管制中心做无线双向同步化资料的ScoutSync同步化技术等。

而最有助于提升工作效率的是, Aether Systems在舰上的工作中心及重要的地点, 遍布地设置了32个Clarinet系统红外线传输端口, 让分配到P a l m V的每个官兵, 可随时随地与舰队控制中心数据库做双向无线数据传输与更新, 充分掌握舰艇最新的活动排程、任务分派、训练演习计划等。官兵也能透过红外线传输, 实时将执勤状况回报给控制中心。

在战舰上运用Palm提升战力的革命性实验, 已经在USS McFaul驱逐舰上获得成功。美国海军随即将它扩大应用于其它海军舰队, 并准备开发更多的应用方案。

3 军事应用

(1) 数字化士兵终端设备:数字化军队是所有军队信息化建设的一个主要目标, 数字化军队需要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数字化士兵的终端设备, 对于我军而言采用P D A作为数字化士兵终端设备有着成本低廉、技术难度低等众多优势, 有了P D A, 一般士兵就可以完成数据查询、数据上传、电子地图等诸多功能;

(2) 低成本办公自动化设备:对于指挥机关来说, 由于P D A廉价的特点, 可以将设备装备到几乎所有的机关干部, 在很大程度上可以推广办公自动化系统的应用;

(3) 辅助训练设备:对于作训单位来说, 采用PDA作为辅助训练设备可以大大提高训练成果, 而且可以降低成本;

(4) 后勤指挥设备:对于后勤部门来说, 实现后勤保障的信息化是非常重要的任务, 采用P D A设备作为后勤指挥设备, 对于提高后指挥自动化水平、加强后勤的快速部署有很大的帮助, 目前, P D A设备在机场、港口等重要物流部门的应用非常广泛, 作为移动终端设备是无可替代的;

(5) 战术计算终端:对于作战分队来说, 需要轻便、灵活的战术计算终端设备。传统的炮兵计算机等设备存在着体积大、功能单一的缺陷, 而PDA设备则可以弥补这一缺陷, 通过灵活的软件功能, PDA完全可以完成多种战术计算功能。

参考文献

[1]怎样才能打赢信息化战争, 张召忠, 世界知识出版社.

篇6:美军改革——新军事革命的前奏

以理论创新作为改革的先导

本书虽然重点评述越战至海湾战争间的历史事实,但作者在写作过程中,追根溯源却往往上溯到几十至几百年间美军的建设历史。两位作者对美军二战以来建设历史的考察,有助于我们得出以下结论:美军素有理论研究先行,以理论做改革先导的优良传统。以陆军为例,50年代初开始,美军逐渐形成了“大规模报复”的核战略理论,并依据这种理论规定武器装备的发展方向和部队体制编制的改革,如“五群制原子师”就是这种理论发挥作用的结果;60年代是“灵活反应与核均势”战略;70年代则是以76年版《作战纲要》为主的“积极防御”思想;80年代初期是“空地一体战”理论;尽管这些理论在实践中有成功也有失败,但我们不得不承认,美军每一次大的调整改革,都是经过一定时间的理论准备,在比较明确和系统的军事理论指导下付诸实施的。进入80年代以后,美军这种理论准备先着眼于2000年的作战方式,在1991年海湾战争的硝烟中就得到了实践的初步检验。在本书中,我们还可以看到美军是如何在80年代末90年代初开始了新军事革命的理论探索。这种探索的成果在本书出版后的第三年,也就是1996年问世的美军《2010年联合作战构想》中得到了集中体现。20世纪最后几年美国人认真探讨的新军事革命对军队建设的影响,如信息技术在战场上的广泛应用,数字化部队的建设等,则更是着眼于2020年以后的战争。

围绕武器的配置与使用制定改革措施

美军素有重视技术、重视武器的历史传统。越战失败使美军认识到,仅有先进的武器是不够的。威廉·杜普伊上将于1973年出任陆军训练与条令司令部首任司令,他认为美军往往“我们能够制造武器,也能够吸引民众参军,但通常却很难将武器和人有效地结合在一起”。正是基于这种认识,杜普伊将军才开始着手“将研究重点由部队及其结构转移到武器的配置和使用上来”。不只是杜普伊将军,越战后美军上下逐渐达成了一项共识:现代战争中武器装备的基础作用在不断增强,兵役制度、编制体制、军事训练等一切改革措施的制定,都必须时刻围绕武器装备的配置与使用来进行。应该说,从单纯重视武器装备的技术含量到同时重视武器装备作战效能的发挥,重视实现人与武器的有效结合,这是美军思想观念的一次巨大进步。对于这种进步在美军历史上的重要意义,无论如何评价都不过分。本书作者都是越战后美军改革历程的亲历者,他们结合自己的亲身感受,生动地描绘了这一思想蜕变的痛苦过程,读来令人扼腕。这种转变的影响首先体现在美军训练观念的变化上。正如本文作者所说,“训练对于在现代战场上生存和取胜至关重要。这虽然是老生常谈,但在和平时期人们往往会忽视它。”“一支大型军队怎样改造自己才能适应一种新的战争样式?主要采用革新的方法来训练部队”。围绕武器的配置和使用做文章,就是围绕军事训练做文章。因为任何军事技术进步、作战理论创新以及体制编制的调整,最终都要反映到军事训练过程中来。军队高级领导人不仅要追求高技术武器,还必须不断思考如何将这种高技术含量迅速在军事训练中体现出来。军事训练中是人与武器相互结合的实践过程。不改革落后的训练体制及其运行机制,任何改革措施都不会产生预期的效果。美军多年来的训练改革措施总结起来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训练基地化。变分散训练为高度合成、高度集中的基地化训练。这方面最成功的就是陆军于1980年在莫海夫沙漠建立了“国家训练中心”,多年来该中心已成为美军最大的“战场实验室”。二是训练模拟化。大量采用各种先进技术和近似实战的对抗手段。激光技术、计算机模拟仿真技术、虚拟现实技术、网络技术等都被以最快速度应用到军事训练当中去,极大地提高了训练效果。三是训练标准化。从训练设施建设、训练大纲的制定直至成绩评定标准都更加规范和严格。例如,过去美军训练一直采用“时间定位法”,时间一到就转入下一科目,训练质量难以控制。后来改用“成绩定位法”,不管是单兵训练还是部队训练,必需达到规定标准,才能转入下一科目训练。这就意味着测试每一个训练科目。士兵们在学习怎样在战术训练中使用他们的武器之前,必须表现出精通自己的武器。每一名军官指挥作战的能力,都必须接受严格的考评。这使得美军官兵与武器的结合程度达到了空前的高水平。作者高度评价“成绩定位法”:“这在美军建军史上是一个创举,因而在海湾战争中才有了出色的表现”。

坚定不移地推进职业化改革进程

越战结束前的三十余年间,美军一直实行征兵制。征兵制多年积累的弊端、越战创伤、军费裁减等多种因素使得越战结束时,美国军队出现人员短缺、经验不足、纪律松懈、士气消沉等一系列问题,就是在这种背景下,美军进行了历史上最为痛苦的兵役制度改革。1972年美军终止征兵制,全面实行志愿兵役制,这是美军在越战与海湾战争期间采取的最为关键的改革措施。历史遗留问题加上改革带来的阵痛,使美军付出了沉重代价,此后十余年被美国人称为美军现代史上战斗力最差的一段时间。有趣的是,它还是美军二战后在海外惹事最少,表现最老实的十年。在这期间,美军采取改进军官培养计划,大幅度改革士官选拔和培养制度、增加军官和士官比例、实行残酷的淘汰制等一系列果断的改革措施,不断推进职业化改革进程。这种努力终于得到了回报,到80年代初,美军的纪律和官兵素质已经有了显著提高。综观世界上各主要军事大国的军队建设史,不难发现,战时各国多是采用志愿兵役制,为的是将具有作战经验的军人尽量保留在部队。和平时期各国则多采用义务兵役制,为的是扩大兵源,减轻国家负担。但冷战结束前后,随着世界军事斗争形势越来越复杂和多样化,保持一支强大而精干、随时能战斗的常备军的重要性越来越明显,各国军队都逐渐开始了职业化改革进程。和平时期应该“马放南山”、“分享和平红利”的思想,已经不适应当前的世界军事斗争形势。美国人比其他国家更早地认识到了这种趋势 ,从而在军队职业化进程上占尽先机。

通过改革不断强化军、兵种间的利益协调机制

该书对越战后美军通过改革在军队内部建立有效竞争机制的历史过程进行了详细描述。美军能够迅速从越战失败的阴影中走出来,关键在于各军、兵种之间逐渐形成了一种有效的利益协调机制。过去,美军各军兵种间为了各自利益常常展开恶性竞争,并给美军带来过长久危害。1947年杜鲁门总统立法使空军从陆军中独立出来,并成立了由文官领导的国防部。时隔不久,首任国防部长詹姆斯·福雷斯特尔就由于承受不了同时来自陆、海、空三个军种的压力于次年自杀。50年代末期美军又出现了著名的“海军将领大造反”丑闻。几十年来这种明争暗斗曾使美国纳税人付出了极高的竞争成本。每个军兵种都想在有限的国防预算中多分一杯羹,每一家都在极力扩大自己的优势的同时,拼命揪住别人的问题不放。利益不同,彼此当然是冤家。但是,在现代战争中,任何单一军、兵种都不可能包打天下,谁也不能独自吞下国防预算这块大蛋糕。更何况在捍卫国家利益这个根本目标上,各军、兵种是完全一致的。各方在竞争的同时也不得不去寻找各自利益的共同点。经过多年的磨合碰撞,美军内部各军、兵种之间应该说已经形成一种既互相竞争又互相合作的比较稳定的新格局,形成了一种“多方共赢”的合作多于竞争的良好态势。80年代初陆军与空军联合提出“空地一体战理论”就是双方从竞争走向精诚合作的结果。而1986年《戈德华特——尼科尔斯国防部改组法》在国会通过,该法案赋予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高于各军种参谋长的协调控制权力,则最终从武装力量领导体制上确定了美军各军、兵种之间的利益协调机制。

美军预防并治疗“失败症”和“胜利病”的成功实践

篇7:美军的军事训练

世纪的欧亚大陆在孛儿只斤氏铁本真的创建蒙元铁骑下呻吟的时代一定会有有志之士在感叹自已军力的不足。骑兵及步骑协同作战能力的缺失、感叹军队尚武精神的伤失。其实也就是竞争意志力的伤失。程朱理学不但使中国人伤失掉了人类生来本就有的竞争意识,三纲五常只有遵守先贤们制定下来的条条框框,由动物本性的玩耍、嬉戏而产生的体育活动被自认很聪慧的上层建筑所取缔。社会化大生产所需要的哲学基础由于所谓的理学(甚至是理教)所把持。历史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及经验唯物主义的所需求的土壤也就不存在了。生活在九州之心中原大地上的中国人在历史发展车轮中慢慢伤失了自已的优势地位。

君士坦丁堡高墙在年青哈里发面前的溃败 (城墙是挡不住火炮)是不断追求更高、更大、更强的永不倦怠的职业精神的胜利。

回想当年李陵用五千名大汉王朝工匠们的职业追求造就的重装步兵军团出塞攻坚, 在面对二十七万匈奴骑兵围困而悠然自得的修复器械时的从容。那是一个怎样的惊心动魄啊。但有工匠精神在,大汉何不荡高原。

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事!李陵自愧面苏郎!

在工业化大生产时代,随着现代生活条件下人们生活的富裕,军人这一特殊的职业也同样面临着职业体能建设新常态。军人体重超标已成为世界性问题,尤其是职业军人(士官)待遇提高之后的今天。而战斗素质的普世要求是不能够以军人的超重而降低标准。要么胜利、要么灭亡!军人的职业属性的特殊性逼迫军人们必须合理的控制体重,发展体能,建设体力。

近日, 解放军四总部联合发布《军事体育训练改革发展纲要(2015-2020年)》。提出实行军人体重强制达标等配套政策,并要求解放军士兵考学、提干,现役士官的晋职晋级晋阶,也都必须有明确的军事体育训练成绩标准。

美军体能训练要求每年在全军范围举行两次体能测试三个必测科目:俯卧撑、仰卧起坐和两英里(约合3200米)跑。考核成绩将根据测试者的年龄、性别分别进行打分。在体能测试中每项科目的得分都超过90分的军人不但获得体育健身徽章,同时在晋升军衔时也作为重要的参考加分项目。

此外,美军各个军种还根据自己的需求提出各种补充测试。海军陆战队的士兵必须掌握游泳。因为武装泅渡是每个海军陆战队士兵的必修项目。同样,中国海军南海舰队的海军陆战旅的士兵们也都同样在进行着各式游泳锻练以满足工作需求。空降部队的军人们每个的都要掌握跳伞技术。没有人天生天生就会跳伞。空降兵们也都是满足了工作需求。科学合理训练是完全可以促进职业所需体能的建设需求。

例如去年12月美国海军陆战队司令、四星上将邓福德接受战斗体能测试的消息曾被广泛转载。

体育活动具有强烈的竞争性,胜利是激发、培育人们积极向上人生态度的是直接的诱因, 追求比赛胜利是培养积极态度的有效手段。

体育活动为人类的自我发展创造了很好的机会和文化氛围,为个人能力的提高和强化提供了充分的条件。社会进步发展对个人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个人强健的体魄及坚强的意志是参与社会化竞争条件的必要条件。体育运动不仅使人机体得到锻炼,意志更可得到磨砺,同时得到“实现自我成功”和“突破自我”的成就感。在奥林匹克运动会上,运动员们所表现出来的顽强拼搏、超越自我、团结合作精神的优秀品质,在感染本民族本国人民的同时,也成为一个国家和民族凝聚人心的重要精神力量。

“体育一道 ,配德育与智育 , 而德智皆寄于体 , 无体 , 是无德智也。”

体能锻炼是个体职业技能发展的前提, 是所有职业培训技能教育活动的前提和基础。从本质上说,教育是关于帮助人成长的一种社会需要(是培养人的思维能力的过程),教育要同时满足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两方面的需要。人的教育应当贯切到职业教育的专业教育的过程中, 以个人的素质教育来带动社会化发展中对职业从业人员能力的需求。教育是个体长期接受各种具有职业属性思维能力及方法过程。

在科学合理优秀体能训练计划的指引下, 经常参加锻炼不但提高了个人的生活质量,增强了工作能力(业务水平),并且在生理和心理上带来了积极向上的变化。可以确定, 良好的体能不仅对军人至关重要,对公民自我建设富有乐趣、充满创造力的现实生活更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人类个体整体素质应该是在包括个体机能、精神状态、世界观、认识论多个方面。而个人的自我体重控制、饮食结构 、营养水平、应激控制以及精神目标等是构成个人体能的了主要组成。

个人的基本体能训练计划应该是不分年龄、职务与性别,适用于所有职业工种。它不但包括军人这一特殊的职业工种。这一计划的目的是让所有职业从业人员从接受新工作 的入职培 训的那天起,通过身体训练,以使他们在整个职业生涯中都能够保持良好的体质以便于更高效的投入的工作中。体能锻练是个人职业生涯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能锻炼是职业培训的有机组成部分(不断提升的中美军人体育训练标准可以看出),体育能力及体育行为对于个人在社会交往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体育活动是。个人所具备的职业体能、个人体育行为习惯是在职业教育中养成并延续的。

科学高效身体锻练所带来的好处是显而易见、多方位的。这不便可以减少因病不能参与工作的时间, 而且能提高个人工作能力和个体心理适应能力; 而且优秀的身体锻练还可以提高团体的凝聚力和在职场竞争中的个体生存能力, 增强个人的职场竞争准备能力等。

摘要:个人的基本体能训练计划应该是不分年龄、职务与性别,适用于所有职业工种。它不但包括军人这一特殊的职业工种。这一计划的目的是让所有职业从业人员从接受新工作的入职培训的那天起,通过身体训练,以使他们在整个职业生涯中都能够保持良好的体质以便于更高效的投入的工作中。体能锻练是个人职业生涯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高效身体锻练所带来的好处是显而易见、多方位的。这不便可以减少因病不能参与工作的时间,而且能提高个人工作能力和个体心理适应能力;而且优秀的身体锻练还可以提高团体的凝聚力和在职场竞争中的个体生存能力,增强个人的职场竞争准备能力等。

篇8:方兴未艾的美军军事影像监控系统

预警机时代的喜与忧

全时情报、监视、侦察是现代作战的关键环节。冷战时期,苏联军事变革发展缓慢,美军即使用卫星间断的拍照或使用较老式的U-2侦察机就能很好完成跟踪监视任务。今天,美军面临的威胁向小型化、多样化、灵活化发展,战区指挥官和各级战术指挥官需要持续不间断地监视特定地区甚至是某一个人。

海湾战争期间,还处在试验机阶段的E-8“联合星”预警机就已经参战,飞行出击49次,总计500飞行小时,多次指挥美军摧毁伊拉克地面部队:“伊拉克自由”行动第2周,一架E-8“联合星”预警机精确定位了伊拉克部队机动路线:美军在阿富汗战争中也频繁使用了E-8“联合星”预警机。虽然伊拉克战争已经结束,阿富汗战争也接近尾声,但是美军对ISR的作战需求却在与日俱增。ISR地位的快速上升要求美军必须加速现代化进程,确保未来ISR作战能力得到相应提升。

现代指挥决策往往是复杂而昂贵的。2013财年,美国空军计划为ISR系统建设专项投资71亿美元,但是这些经费主要用途将不再是购买新装备,而是努力对ISR力量进行重组,应对潜在作战对手的反介入/区域拒止威胁。美军已经将MQ-9“死神”(“捕食者”B)无人机的采购数量从48架下调至24架,2011年停产了MQ-1“捕食者”无人机。为了节约军费,美国空军还把部分MC-12“自由”情报监视/侦察机移交空军预备役部队。

目前,美军ISR飞机上装满了大大小小的视频传感器,ISR飞机每天飞行1500小时,2/3是在采集视频信息,但是覆盖的却是战场空间非常小的区域。然而,“捕食者”、“死神”无人机和MC-12系列在低威胁空域依然极具价值,美国空军正在着手升级这些平台的ISR传感器包,增加单架飞机一次监视的目标数量,全方位提高作战效能。

广域影像监视传感器

“内华达之岭”公司(SierraNevada)开发的“戈耳贡之眼”(GorgonStare)传感器系统是一种新型广域运动图像(WAMI)集成系统。“戈耳贡之眼”系统由安装在通用原子公司MQ-9“死神”无人机上的多达12台摄像头组成,昼间和夜间的监视作战中分别使用在同一吊舱中的5个光电摄像头和4个红外摄像头提供图像,可同时跟踪10个地面目标:此外还将使用1个独立的处理器吊舱,通过每架无人机提供多达50路视频信号,用以解决“死神”无人机短缺的问题。

自治实时地面持续监视成像系统(ARGUS-IS,“百眼巨人”)是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署(DARPA)研发的另一种广域运动图像集成系统。该系统装备18亿像素的相机,摄像机由4个阵列组成,每个阵列由92个5百万像素的传感器组成,帧率达到30帧/秒,在40平方千米范围可保持15厘米清晰度。“百眼巨人”装备到A-160“蜂鸟”无人直升机上之后,在6000米高空查看地面车辆及行人影像将更加清晰可辨。另外,A-160“蜂鸟”无人直升机起飞方式非常灵活,可以垂直起降,连续飞行12小时无需加油,可同时跟踪65个地面目标。该系统具备转变成民用技术的潜力,可以提供实时可看的卫星地图,未来有可能用于实时交通情况监测。

目前,美国空军正在研究监视信息自动处理技术,简化当前仍然十分繁琐的情报分析处理程序。兰德公司2012年的一份研究报告指出,如此多的广域运动图像需要大量的人工进行处理、利用和传递(PED),美国空军必须突出信息处理的对互操作性,防止出现人力耗尽的局面。按目前ISR系统的处理模式和提供的图像数量计算,到2015年,美国空军将需要11.7万名专业图像分析人员,占空军现役兵力的1/3,而使用如此多的兵力分析图像显然是不可能的。

兰德公司建议研发自动目标识别系统,在必要的时候提醒分析人员对图像进行目视分析,研发相应软件智能分析地面上的目标是恐怖份子还是难民,从多频谱的视频信息中提取作战需要的关键信息,提高战场监视和动态目标跟踪效率。目前美军对太平洋或波斯湾的监视行动,还是基于广阔战场空间之中的较小区域的监视能力,而非按照全时广域监视的要求设计,因此需要引进比“食肉动物”或“死神”无人机更具生存力和持续力的监视平台。

雷达成像ISR系统

雷达传感器是全时全天候图像获取和跟踪定位的另一个关键要素。E-8“联合星”战场监视机装备“联合监视目标攻击雷达系统”(JSTARS),机载最强大的视频传感器,具备超强的广域监视和目标攻击指挥能力。E-8C机长46.6米,机高12.9米,翼展44.4米,装配4台JT3D型涡扇发动机,最大起飞重量152.4吨,实用升限12600米,最大飞行速度0.84马赫,续航时间11小时。机身下挂载一个12米长的雷达吊舱,舱内的AN/APY-3多模式侧视相控阵l波段电子扫描合成孔径雷达,可以发现机身任意一侧50000平方千米地面上各种目标,然后引导和指挥作战飞机和地面部队发起攻击。

广域监视和地面移动目标指示(GMTI)雷达是美军研制的另一种高级雷达成像传感器。2009年,挂载GMTI吊舱的“全球鹰Block40”无人机装备美军部队,2010年,韩国要求引进E-8“联合星”监视朝鲜军队机动。广域监视对于美军在中、低强度冲突中的特定战场环境作用更为明显。2011年利比亚战争中,美军部署E-8“联合星”区分定位反政府武装和卡扎菲的政府军,在政府军调动初期向美军发出预警。美军非洲司令部司令官卡特·F·哈姆陆军上将高度赞扬了“联合星”的情报能力。

上世纪90年代末,美军开始研究将GMTI等空中雷达监视系统向空间武器平台转移,2002年,国防部启动了天基雷达建设项目,但是由于经费和技术问题终止。21世纪初,美国空军还利用波音767研发了ISR作战平台——E-10预警机,用来替代E-3AWACS、E-8“联合星”和RC-135电子侦察机。2003年5月,美军开始E-10预警机研发工作,诺斯罗普·格鲁曼、波音和雷神公司赢得2.15亿美元的订单,用于初始系统和新型样机研发。2007年,美军由于经费和技术问题暂停了E-10预警机项目。经费是这两大项目夭折的主要原因,不成熟的技术与各军种不同的作战概念之间的矛盾也直接导致了项目流产。

nlc202309011020

不断出台的升级改造方案

虽然空间装备现在并还将在情报领域发挥极其重要的作用,但是过去10年空中作战平台也在不断展现着超强的ISR作战能力,升级改造空中ISR装备成为美军的首选方案。2010年,美国空军提出了升级GMTI系统、研发新型无人或有人飞机、飞船等长期解决方案。基础方案是升级改造17架E-8“联合星”战场监视机,追加22架“全球鹰Block40”无人机,在MQ-9“死神”无人机上加挂GMTI吊舱,甚至在某些飞船上加挂吊舱。

美军也有人提出了另一种改革方案,认为最佳选择是退役E-8“联合星”预警机,“全球鹰Block40”无人机同样加挂GMTI吊舱,选择一种新型民用机型,像海湾战争期间那样加挂上新型雷达传感器。但是在预算制约之下,空军今年把“全球鹰Block40”无人机的采购量从22架削减到11架,基于民用飞机的系统同样负担不起,因为实在没有预算空间重新选择一款民用飞机研发成为加装雷达的作战平台。

这些难题都表明了一个问题:尽管雷达成像对于广域监视非常重要,但是作战指挥官的需求与当前的研发计划并不成正比。2012年3月,美国南方司令部司令官道格拉斯·M·福里瑟上将公开表示了对ISR的作战需求:“我和其他人一样,需要更多的ISR支援”。GMTI和合成孔径雷达采取雷达回波收集信息,是惟一的全天候情报来源,但是不适合大规模作战条件下的广域监视需求。未来的GMTI监视必须覆盖整个战场空间,作战部队能够通过便携式电话终端接收ISR系统传递的情报信息。

美国海军的BAMS任务

美国海军也在升级主战ISR飞机,启动了2个最大的陆上基地项目,美国海军部也已订购了185架新型广域监视飞机,计划采购117架P-8“海神”反潜巡逻机,68架MQ-4改进型“全球鹰”无人机担负海上广域监视(BAMS)任务。P-8“海神”反潜巡逻机计划在2013年形成作战能力,MQ-4BAMS无人机2010年9月投产,将在2015年形成作战能力。

当然,海军型ISR飞机主要担负海上巡逻和反潜任务,海上广域监视只是P-8“海神”反潜巡逻机的辅助功能,根据海军空中系统司令部需要,配属航母打击群等战术级使用者,执行作战情报支援任务。海军作战部长乔纳森·w·格林纳特上将称赞了BAMS在波斯湾和霍尔木兹海峡的表现,认为美国海军在任何海峡的作战都需要BAMS-D提供的侦察情报保障。

海军P-8“海神”反潜巡逻机和MQ-4“全球鹰”无人机将向全球信息栅格(GIG)传递信息,支援其他一系列情报节点,可以单独或与其他装备配合执行海外或国内战略打击任务。雷达成像能力能够满足国内情报需求和战场指挥员的作战需求,但是在目前海军计划中,海上联合部队的指挥官更青睐新型P-8和BAMS。相对而言,空军面对的ISR挑战强烈得多,正在寻求不同的解决方案。

隐形战斗机的ISR功能

空军的全时监控能力面临许多难题,但是对于飞行员而言,ISR的任务范围将在未来空战中不断扩大。因此,高生存性的隐形ISR平台成为重要的选择,洛克希德·马丁公司的RQ-170“哨兵”无人机已经进入美军视野。美国空军的F-22和F-35也具备强大的非传统ISR任务能力,在阿富汗和伊拉克战争,使用最先进的战斗机执行ISR任务已经成为一种“时尚”。

在非传统情报/监视/侦察(NTISR)任务方面,美军拥有ISR能力的战斗机,等候地面指挥员的任务召唤。马里科·费奥里托少将2006年曾任联合作战中心情报管理办公室副主任,他认为与其浪费这些资源,不如用先进装备填补传统ISR的作战空白。战斗机装备有源相控阵雷达(AESA)等先进传感器之后,就能担负复杂的ISR作战任务。F-35“闪电Ⅱ”就预留了2个ISR吊舱接口,可以连接有源电子扫描阵雷达和分布式孔径系统(DAS),使用光电和红外热敏传感器提供360度的侦察能力。

对于F-35而言,分布式孔径系统除了具有导航和支援的辅助功能,还能探测和追踪弹道导弹发射。有源电子扫描阵雷达的内部雷达信号报收能力超强,装备了成像、信号等多种应用软件。空军的隐形战斗机也将担负大量的ISR任务,在拒止空域实施全时监控。

空军的ISR全时监控将超越空中和空间维度,向赛博空间发展,赛博空间情报能力已经进入美军未来发展蓝图。赛博空间对于ISR的贡献分为2部分,一是情报搜集,赛博ISR作为其他情报搜集方式的补充:同时,赛博系统也是情报处理的中坚力量。未来,ISR将成为网络中心战的一部分,需要更多关注和投资赛博领域的ISR行动,这意味着改善数据库工具和入口,授权用户可以从云构架系统调用形象化的数据,通过指定的法则向用户提供情报信息。

上一篇:理化组课改小结下一篇:秋收起义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