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军域外管辖的国际实践及对我国的启示

2022-11-26

一、美军域外管辖权的实践

作为立法比较完善的资本主义发达国家, 美国为了维护本国利益, 在其域外管辖权的实践中也积累着较为丰富的经验, 有些案例由于其涉外性和特殊性, 成为了国际法的经典案例, 在全世界范围内的国际法完善和实施中有着宝贵的借鉴作用。

例如“美国驻德黑兰外交和领事人员案”, 充分说明了国家责任的构成问题以及国际法院在涉及此类问题时的判决思路。美国于1979年11月29日向法院起诉, 要求伊朗释放人质并赔偿损失。随后按国际法院规定的时间递交诉状, 而伊朗并未按时递交, 并于1980年2月16日向法院表示, 法院无权受理此案, 并拒绝出席国际法院在同年3月的开庭。同年5月, 根据《国际法院规约》的受理程序和美国提交的1961年《维也纳外交关系公约》、1963年《维也纳领事关系公约》、1955年《美伊友好、经济合作和领事关系条约》中把争端提交仲裁或司法解决的规定, 在伊方缺席下进行判决, 认为伊朗一再违反国际义务, 应当赔偿美国损失。

在本案中, 国际法院只是将几个美国递交的条约上的条款当做行使管辖权的依据, 是国际实践中的先例, 在法理上比较勉强。而在和平解决国际争端的迫切需求下, 加之伊朗在案件审理过程中的消极抵抗、领导人把扣押人质归因于美国政府干涉伊朗内政的纵容态度, 法院认为不能免除伊朗的责任。而美国方面虽然涉嫌干涉他国内政在先, 但为保护其在外人员的利益, 及时向国际法院寻求帮助, 积极收集取证, 配合国际法院的审理, 并深入研究国际公约和国家间签署的条约, 坚决要求得到赔偿。这体现了美国在行使其对外管辖权时, 善于运用法律武器和法律途径, 先发制人, 维护国家和本国境外人员的权益。

二、美军的域外管辖的实现方式

由以上实例可以看出, 美国在域外管辖权的行使上大致通过以下两种方式:

(一) “长臂管辖权”原则

对于根据普通法规定的管辖规则无管辖权的人 (包括公司等) , 伊利诺伊州在1955年首先制定了“长臂管辖法令”, 随后被各州效仿。美国法学会对“长臂管辖”和“最低接触原则”作出的扩大解释, 使“长臂管辖法”由州际民事诉讼的国内法, 适用到美国在国际民事诉讼以及同其他国家的相关法律案件中。各州不仅在长臂法律中加入了宪法第14条修正案的正当程序限制, 还在颁布的长臂管辖法律中列举了本州法院可以在商业交易、侵权行为等具体情形对外国被告行使管辖的。

美国统一州法委员会在1963年制定《统一州际和国际诉讼法》是各州进行“长臂管辖”的标准规范。根据其第103节规定, 在该州营业或供应劳务货物的, 法院可以行使对人的管辖权。在该州经常从事商业等任何持续性的行为造成损害的, 或从在该州所使用或消费的商品或提供的劳务获得相当收入的, 即可构成与该州有最低限度的联系, 该州对其有长臂管辖权。基于“最低限度标准”, 美国法院的“长臂管辖权”的不仅加大了法官的自由裁量权, 也扩大了美国的司法管辖权, 使当事人挑选法院成为了可能。

(二) 加强与其他主权国家的司法协助和司法合作, 利用外交手段促使国际法院庭外解决

美国作为世界范围内的外交大国, 纵观不同时期其外交政策的变化不难看出, 美国一直以国家利益为核心, 用军事力量、外交手段和法律武器最大程度的维护本国和本国人员的利益。当被他国在国际法院起诉时, 美国会多次积极主张自己的权利, 要求法院延长递交变诉状的时间, 以获得更多与对方谈判的机会, 寻求更好的解决方式, 促使国际法院宣布终止诉讼。

比如在“1988年7月3日空中事件案”中, 1989年5月17日, 伊朗于向国际法院提出状告美国的请求书, 国际法院在同年12月13日要求双方按时间递交诉状和辩诉状, 而后根据两国的要求作了两次延长, 在此期间美国提出了初步反对主张, 认为国际法院没有管辖权。法院决定在1994年9月12日对本案进行审理, 美国和伊朗两国代表进行了多次谈判, 再次请求法院推迟开庭。1996年2月22日, 双方达成调解协议, 国际法院应双方代理人书面请求终止了此案的诉讼。

此案发生在两伊作战时期, 作为中立国的美国在交战国海域发射导弹, 并不是国际民航组织说的过失事故。按照《联合国宪章》第2条第4款, 这本是侵犯他国主权的行为, 理应由国际法院审理, 按照《国际法院公约》行使国际法院的管辖权追究该行为国的国家责任。经过双方多次协商, 最终较为圆满的进行了庭外解决, 这与美国应对国际管辖案件的成熟手腕和对国际法及国际法院管辖范围的深入研究是密不可分的。

三、美国域外管辖制度的优缺点分析及对我国的借鉴意义

美国的长臂管辖是保护性管辖的一种形式, 在国家的域外管辖中, 由于属人和属地管辖的局限性, 保护性管辖越来越成为一种重要的管辖方式。保护性管辖是一把双刃剑。虽然许多国际公约都确立了保护性管辖原则, 比如1970年《关于制止非法劫持航空器的公约》和1979年《反对劫持人质国际公约》, 但世界上几乎每个国家都反对其他国家用保护性管辖的方式妨碍本国行使属人管辖权和属地管辖权, 尤其在涉及到经济和政治领域的利益时, 保护性管辖作为不同于属人管辖和属地管辖的域外管辖方式, 使各国和国际法院在解决管辖冲突上遇到更为复杂的问题。

美国在处理军队涉外管辖案例时的遵照的管辖原则和具体运用的管辖方式, 对我国军队域外管辖制度的进一步确立和完善有着很大的参考意义。在借鉴美国的军队域外管辖制度过程中, 要客观地分析其是否尊重国际法、在维护本国利益的同时是否尊重他国应有的权利, 要结合本国国情去粗取精, 合理利用国际法和国内法解决派遣国与接受国对境外军事人员的管辖冲突。

首先要加强我国的主导性。国家权力是保护性管辖权得以实现的支撑, 国家为了保护自己的国家利益, 就要互相争夺更多的管辖权, 从而保证其在涉外案件中的主导性。保护性管辖的最初本质是刑事管辖, 未来还有可能更多地适用到民事管辖中来, 管辖权的范围日益扩大, 从侧面反映出国家主导的重要作用。其次要加强和其他主权国家的协助与合作, 重视国际司法协助。由于保护性管辖往往发生在国家主权范围之外, 有着很强的涉外性, 涉及到两个或多个国家的利益, 情况一般较为复杂, 这就需要我们更多的依赖国际协助。尤其是在管辖权的实施阶段, 通过与他国协商或寻求国际司法协助, 不失为一种较为方便省时的途径。最后要摆正我国的大国姿态, 以维护世界秩序和世界和平为己任, 遵照国际法和我国相关法律, 不损害他国正当权益的同时, 坚决维护我国的利益, 不卑不亢, 合理运用法律武器和法律途径解决管辖权的冲突和国际争端。

摘要:在我军建设的新阶段, 随着我军的海上军事行动的日益频繁和对周围海域管辖权的逐步确立, 亚太地区成为全球范围内越来越重要的经济中心和政治力量, 并有可能蕴藏着有竞争能力的军事力量, 也越来越引起全世界的重视。美国一方面为了保持在亚太地区的军事威慑力和政治影响力, 以及维护其经济利益;另一方面为了强化美日韩为主的东北亚共同体, 遏制中国的发展对美国的冲击和挑战, 美国政府作出了战略东移的的政策调整, 亚太地区进一步成为美国国家战略的重点。因此, 中美双方的飞机、舰艇以及军事人员在海上接触的机会将越发频繁。研究美国对境外军事人员的管辖实践, 无论是在美国先进的域外管辖制度上, 还是在美军对具体管辖方式的选择和运用上, 都有很大的借鉴价值和参考意义。

关键词:美国,域外管辖,国际实践

参考文献

[1] 美国“域外管辖”权[EB/OL].http://www.chinacourt.org/article/detail/2002/09/id/11789.shtml.

[2] 胡宇鹏.论普遍管辖原则及其在中国刑法中的适用[J].黑龙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3 (102) :104-106.

[3] 俞世峰.保护性管辖权理论初探[J].湖北武警学院学报, 2012 (126) :155-157.

[4] 杜焕芳.国际民商事司法与行政合作研究[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 2007.

上一篇:国学对预防青少年犯罪的现实意义下一篇:基于水合物技术的天然气储运工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