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圣母大学周边环境

2024-05-02

美国圣母大学周边环境(通用5篇)

篇1:美国圣母大学周边环境

院校概况

圣母大学(University of Notre Dame)----传统价值观念的捍卫者

圣母大学是罗马天主教徒高等教育的圣杯,学校理事会的多数成员是天主教信徒和教职员工,圣母仍然致力于成为“一个保存天主教文化的社区”。总统和其他几位高层管理者都是全会圣十字的教士。据立思辰留学360介绍:每个宿舍都有自己的教堂,但不强制参加。有近82%的学生是天主教徒。

坚定的信念与无限的宽容

1879年,一场大火将圣母大学整个校园付之一炬。事后,圣母大学的创建人Edward Sorin无比的镇定:“当我还是个年轻人的时候,我建了这所学校以纪念我们的圣母。可能是我把它建的太小了,圣母用一把火来提醒我。所以,当明天灰烬散去,砖瓦已凉之时,我们会立刻重建它,把它建的更大,更好!”这所天主教大学始终秉承互相尊重的原则,欢迎和接纳了无数拥有不同信仰,来自不同文化和宗教的学生。时至今日,圣母大学已然成为了美国最出色的20所大学之一。

在这里,你不仅能够探索正确的答案,还有正确的问题

圣母的研究经费从来是用不完的,这里有无数国家级的研究中心和设备。你可以在50英尺宽的穹顶欣赏宇宙边际的美景,也可以用太阳滤镜观察太阳的黑子活动,学累了就买点零食坐在场边欣赏Hammes Notre Dame Bookstore Basketball Tournament,全世界最大的室外5对5篮球比赛。更多的精彩,不如还是你自己去发掘吧。

校园生活

住宿

圣母诺特丹大学大部分学生都选择住在学校里,所以极少数留学生过去可能会遇到宿舍都住满了的尴尬情况。留学生需要在网上先提交住宿申请,学校会在官网上贴出等候名单和入住步骤。留学生最好做出先在学校外住宿一个学期的准备。

餐饮

圣母诺特丹大学有南北两个食堂。两个食堂的菜基本一样,两个食堂都可以使用meal plan。学校提供了两种meal plan:每日三餐或每日两餐,另外一餐学生自助选择。学校的官方网站上课可以查询到每天的菜谱,并给出相对应的营养含量,十分人性化。

80年来,圣母诺特丹大学的橄榄球队纵横美国大学橄榄球赛场,在这个国家的各个角落,这支以金色头盔而闻名的球队,被大学橄榄球迷视为圣地。该球队曾连续获得11次全国联赛冠军,在美国无人不晓。圣母诺特丹大学作为美国人眼中公认的世界顶尖名校,跻身常青藤联盟新贵,在学术与知名度上挑战以哈佛大学为首的老牌常青藤联盟。在美国,无人不晓圣母诺特丹大学的名气。圣母诺特丹大学拥有: crossroads美术馆 拉丁美洲研究协会在市中心南本德所经营crossroads美术馆能够与社区组织和广大市民共享展览空间。DeBartolo表演艺术中心 巴黎圣母院的传统,大学的哥特式建筑的一个极好的渲染设想一个大规模的,150,000平方英尺的规模。坐落在校园的南部边缘,中心设有几大主场馆: ?布朗宁影院 ?克里斯和安妮·雷耶斯器官和合唱厅 ?贾德和玛丽娄礼顿音乐厅 ·乔治?帕特里夏德西奥剧院 ?工作室吉斯菲尔宾剧院 ?华盛顿霍尔 赫斯伯格图书馆 特藏经常展出其持有的特藏展览室,102赫斯伯格图书馆。伊希斯库 画廊位于霍尔O‘Shaugnessey,作为一个学生的展览场地。史耐特艺术博物馆 公认位居全国首屈一指的大学艺术博物馆,集合了超过23,000件作品,定期举办世界级的展品,并为学生的创作提供了一个场所,通过每年的博鳌亚洲论坛/ MFA候选人论文展览会。

篇2:美国圣母大学周边环境

美国圣母大学申请条件申请截止日:December 31,

SAT Required

Test Score Ranges

25th percentile to 75th percentile

1990C2260 SAT Total

660C750 SAT Reading

680C770 SAT Math

650C740 SAT Writing

32C34 ACT Composite

国际学生要求托福成绩

托福最低分数: 100

雅思分数要求: 7

美国圣母大学留学费用总费用:$55,800(每年学费,住宿,课本及其他费用)

州内学费$41,420

州外学费$43,000

住宿费$11,850

篇3:美国圣母大学周边环境

一三亚高校周边的自然及社会环境概况

由于建设海南国际旅游岛政策的实施, 三亚因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备受青睐, 随着外来人口的大量涌入和旅游业的高速发展, 造成城市发展相对失衡, 城市配套设施和公共服务建设跟不上, 加之地方教育相对落后和未受益于国际旅游岛政策的当地村民的法律意识淡薄, 导致一系列社会治安问题, 其中高校校园安全不容忽视。三亚共有五所高校, 都是新兴高校, 人口高度集中 (其中两所已超万人规模) , 分布于三亚周边。因高校周边特殊的自然环境和自身的高速发展建设, 高校自身及周边的治安情况较为复杂, 影响师生安全的因素也随之增多, 给学校的安全监管和防范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二大学生缺乏安全意识的原因

1. 家庭安全教育缺失

导致大学生违法和受侵害的重要因素之一是家庭教育, 当前的大学生多为独生子女, 缺少与同龄人的交往、互动和沟通, 长辈的溺爱和错误的教育方式, 养成了其很多不良习惯, 多数以自我为中心, 心理上存在安全隐患, 有可能被他人侵害, 也有可能对他人造成威胁。

2. 社会环境和网络中的负面因素对大学生的不良影响

社会环境的复杂特点与网络信息的高速发展, 带来多元化价值观的冲击, 影响学生的价值判断, 辨别是非能力差的学生很容易产生认知偏差和价值观错位, 造成大学生的思想、伦理和道德底线不端正、不积极, 出现认同需要缺失、人际交往障碍、人格特征偏差、缺乏自我控制等一系列心理问题。

3. 学校原因

第一, 中小学阶段安全教育缺失。绝大多数中小学重视的是学生文化课的分数, 使大多数学生几乎没有接触过学校较为系统的安全教育。导致学生对安全的认知较零散, 无全面的安全认知。

第二, 高校的安全设施建设、教育和管理工作不够完善。很多高校对安全管理工作不重视, 安全工作仅是停留在会议、文件和口头上, 安全教育缺乏针对性、实效性, 安全管理工作不到位、安全制度不落实、措施不得力, 造成在高校安全管理工作中存在安全隐患和漏洞。

4. 大学生个人主观原因

大学生自身安全防范意识不足是诱发安全事件的主要原因, 多数的安全事故是由于学生对财产安全和人身安全不重视, 思想麻痹, 缺乏在防盗、防火、防骗等方面的基本常识和最基本的是非判断能力, 且不能认识到自身存在安全意识问题, 出了事故全部归咎于他人和环境。

三提高大学生安全意识的建议和对策

1. 全面开展专题校园安全教育

加强安全教育是安全管理工作的第一道门槛, 有效预防和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 最关键的是要提高大学生的安全意识, 高校应本着“教育在先、预防在前”的原则, 强化学生工作者的责任意识, 创新安全教育方式和方法, 广泛开展安全知识专题宣传教育活动, 切实增强大学生的法制观念、安防意识、避险能力和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2. 有针对性地开展新生校园安全防范教育和政策法规教育

新生入学教育应包括全面的校规校纪教育, 法制教育, 校内及周边社会、人文环境和治安特点, 介绍当地民俗民风以及常用安全防范知识, 提高安全防范意识。如三亚学院已经设立了系统的新生入学教育体系, 包括新生适应性教育 (含学校概况、三亚的自然气候与人文环境、治安环境等) 、专业思想教育、遵纪守法教育、安全教育以及健康人格塑造教育。

3. 加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高校应设立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或咨询机构, 配备专兼职的心理咨询教师, 通过心理讲座等形式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如三亚学院专门设立心理咨询中心和健康人格工作室两个机构, 负责全校学生的心理困惑、心理问题咨询以及健康人格培养工作, 同时班级设立心理委员, 可随时将同学们的心理动向和问题汇总至心理咨询中心, 及时把握学生的思想动态, 建立学生心理档案, 化解学生的思想困惑, 解决学生的思想问题。

4. 鼓励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 增强对社会的认知

学校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公益、爱心支教、各类社团等社会实践活动, 让学生走出校园, 提前接触社会锻炼自己, 增加社会经验, 从而开阔视野、增加阅历, 增强对社会的认知和自我判断是非的能力。

5. 切实做好应急疏散演练教育

高校应严格落实应急疏散演练教育, 建立相应的应急疏散演练制度和计划, 认真积极开展以应对自然灾害、暴力犯罪、火灾、突发恶性群体性事件的演练, 使学生掌握在紧急状态下的撤离、疏散、自救和互救的常识和方法, 同时尽力以精心设计的演练情景影响、刺激学生, 提高其安全防范意识。

总之, 安全是高校生存和发展的永恒主题, 是提升教学质量和办学品位最稳定的基石, 高校应始终把学生的生命和财产安全放在工作的首位, 提高大学生的安全意识, 净化校园环境, 促进高校平安、和谐、健康、有序发展。

参考文献

篇4:美国圣母大学周边环境

一、美国高校大学生企业家精神的培养环境

1. 高等教育改革的保证

从最初借鉴模仿欧洲高等教育体质而创办九所殖民地学院, 到审时度势发起州立大学运动, 以及成立研究型大学, ……美国不断描绘出多层次、多样化的厚重的高等教育体系[2]。美国的高等教育体系从无到有, 进而建立起现代大学, 在学术创业者的领导下, 美国现代大学制度逐渐建立起来, 并从贵族化逐渐到大众化的州立大学和精英化的研究院制进行了高等教育系统结构的两端延伸, 为高等教育发挥更大的社会作用和进行新技术的研发奠定了基础。大学内部持续的进行革新, 特别是选修制的建立和普及, 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并为新学科的迅速引入和发展提供了制度保障。

在美国高等教育不断改革求新的进程中, 大学的本质逐渐得以体现, 一是州立大学和社区学院保证了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和普及化, 使得企业家精神培养的教育对象变得多元化, 同时研究型大学的建立和研究生院的建立保证了高校科研实力的持续壮大, 为高校保持创新活力奠定了基础。

美国大学作为研究高深学问的场所, 拥有受过高度训练的专业人才队伍和专业化的知识以及创新技术, 这是其他组织结构很难具有的。而企业家精神首先是创新精神、创造精神, 包含了技术创新和理念创新等多重元素, 但是技术创新是基础。在不断进行技术求新的校园环境中, 对于企业家精神中创新理念和务实精神的培养很有帮助, 创新作为企业家精神的本质, 应该通过技术创新得以启迪。

2. 政府创业政策保障了创业实践活动的开展

美国联邦政府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改变放任自由的科技政策, 从宏观上制定相应的政策, 发挥政策的导向作用, 为创业型经济和创业教育的发展创设了良好的政策环境和制度环境。高校自身的发展是企业家精神培养的环境基础, 美国联邦政府从学术研究、创业立法到推出具体的小企业政策, 将支持创业教育发展和创业活动开展的政策链条进行了完整的制定, 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创造了积极的政策环境。

从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 美国联邦政府首先考虑对那些有助于技术转移、商业应用以及工作岗位创造的项目进行高额的资助, 有力促进了新知识的创造并加速了科技人才的培养。阿波罗登月计划、英特尔企业的成立等都呈现出了政府科研支持的良好效果。大量的联邦资助在显著提高大学的研发能力的同时有力的支持了大学教师和研究人员能有足够的经费进行发明和创新活动, 而美国大学专利许可和衍生公司的数量与研发经费支出数额呈现正相关[3]。大量科技成果在高校的科研实验室里产生, 为创业活动的兴起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进行科研扶持的同时, 美国联邦政府相继出台了一系列包括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支持大学衍生公司发展的政策, 一方面保护了知识产权, 一方面加快了技术创业的步伐。1980年颁布的《贝多法案》和《史蒂文森-魏德勒技术创新法》允许大学或国家实验室保留由联邦政府经费资助所得的研发成果的知识产权, 并鼓励将研发成果下放给小企业。这两个法案的颁布为大学知识产权的出售和转让提供了法律保障, 大大促进了技术转让工作和科技创业活动的活跃。1989年, 《国家竞争力技术转移法》对前两个法案进行了修订, 指出由政府、大学、研发机构、民间企业共同提升科技水平, 并将研究成果迅速转化为生产力。进而高校力量和社会力量在政府政策和市场效益的引导下进行了广泛的合作, 促成了美国以科技为主导的创业公司的大量兴起。为了确保知识产权转让后的成果转化成功率, 美国联邦政府和州政府通过采取直接的机制, 包括建设孵化器、提供应用研究资助、建设“缓冲型”机构等, 鼓励创业型企业的创办, 同时确保大学衍生公司与大学实验室之间保持持续的联系。由于大量的创业企业都以小企业的形态存在, 为了保证创业成功率和企业的持续发展, 美国政府在法律上和政策上为小企业扫清发展障碍、扶持壮大发展。

3. 创业型经济使大学生可以获得全方位参与

熊彼特 (Schumpeter, 1934) 在其巨著《经济发展理论》中指出, 创新是经济发展最重要的驱动力, 而创新依赖于企业家的“创造性破坏”活动[4]。虽然工业革命开始, 经济学家普遍认为大型企业才是现代经济的基石, 但1973年的经济危机为创业型企业的发展提供了契机。大卫·伯奇在1979年发现了创业型企业在工作岗位和经济发展过程中的贡献, 随后创业者逐渐成为了社会的“英雄”。

创业成功的典范和创业经济的不断持续高增长吸引了大量的技术创新者持续参与进新的创业大潮中。2005年的《全球创业观察》指出, 2005年有将近2300万的美国人拥有一家企业, 或者已经采取措施准备创办一家企业, 这个数字占到了美国所有成年人的12.4%, 而据《全球创业观察》估计, 在这2300万个创业者中, 有290万左右属于高成长企业的创业者[5]。

从高校内部到社会企业的全方位的创业活动的开展近似一场“创业革命”, 这场“革命”持续的改变着美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结构以及文化观念, 创业公司不仅创造了大量的工作岗位, 为市场带来了成千上万的创新产品, 更重要的是, 它们显著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 彻底地改变了整个工业模式, 改善了美国人的生活标准。成千上万的人通过创业型公司这样的途径进入到主流经济, 它的背后体现出了公平、公正的理念, 以能力为导向的理念, 鼓励创新、创意的理念。创业型经济不仅是的经济、社会层面实现了解构和新的结构, 也使得创业教育的社会需求不断增大, 进而使得创业教育的主动参与性得到极大的提高。由高校科研到知识产权的成果转化实现了知识经济的发展, 知识经济的发展又转而支持了高校科研教育的发展。创业型经济的发展为创业教育的开展提供了良好的经济环境和经济基础。

4. 社会文化环境为创业教育提供全方位支持

在文化环境层面, 美国的文化是由探险者、清教徒、大量的移民塑造而成的, 他们注重实用、开拓进取、鼓励冒险、独立平等, 对财富以及美好的生活很有追求。与东方文化有一个显著的不同之处就是:美国人将失败看作成功的一个台阶。将失败看作走向成功的“试错成本”, 是美国人勇于进取的一个表征[6]。美国人的不断追求梦想、自由选择和对失败的宽容态度, 以及实用主义精神, 构成了创业活动开展必不可少的文化基础, 同时这些也是企业家精神的基本注脚。

在社会环境层面, 除了政府方面对创业教育的大力扶持外, 非政府组织和企业界也都积极地参与进对高校创业教育的支持。成立于1966年的考夫曼基金会, 独立于高校、政府和企业, 以教育和创业为两大关注领域, 主要资助创业教育的开展并推动全校性创业教育新理念的发展。[7]在美国, 创业教育主要受基金会和创业者的资助。作为专门的创业教育扶持组织, 考夫曼基金会成立了创业领导中心, 在提供资金支持之外, 基金会还专门组织实习项目、开展创业教育研究、组织创业项目、指导青年创业等, 作为高校创业教育发展中不可或缺的支持力量, 考夫曼基金会等非政府在高校创业教育方面正发挥着强大的后盾作用。而企业界对创业教育的支持, 则主要是提供人力和实习岗位以及财力物力的支持。创业者成功后进行经验交流分享可以有效的激励青年人, 而作为实践性较强的创业教育, 需要充足的实习场地, 同时初创业者除了在经验等方面需要帮助外, 也需要多方面资金的支持。企业界除了捐助高效的创业研究中心和捐赠席位外, 还会以风险投资、天使投资等形式进入到创业扶持中。风险投资和天使投资是美国创业活动蓬勃发展的重要动力。

二、美国高校大学生企业家精神培养环境的启示

1. 高校技术知识的创新是高校创业教育的基础

高校创业教育的开展, 应该建立在技术知识创新的根本之上。高校之所以能够成为创业教育的承载主体, 就因为高校有良好的知识储备环境和科研力量基础, 只有技术不断创新, 才能保证创业活动所拥有的实际意义。而企业家精神的培养, 也是在创业教育和科研创新相辅相成的过程中自然生发出来的, 所谓务实、所谓戒骄戒躁、所谓脚踏实地, 都指向创业以技术创新或者理念创新等创新成果的产生为先导。美国创业教育的成功与其早先对高校科研活动的大力支持有显著的相关性, 没有联邦政府对大学的科研支持, 就很难有后来的创业型经济的产生。

2. 注重在现实环境中引导磨砺出企业家精神和品质

美国的高校创业教育环境偏重实践性, 在完善的课程设置、培养模式之外, 美国的创业教育更偏重于鼓励学生走出校园, 参与实体企业的工作, 甚至积极创办自己的企业, 同时在校内的实践环节中, 高校也偏重于在虚拟的各项企业创建和运作平台之上对学生进行相应的创业教育, 情景性和实践性使得美国的创业教育更加富有成效。由于真正的创新精神需要建立在敢于冒险和敢于承担试错成本的基础上, 而这些品质都需要在实际的环境中才能得以历练, 因此以情景性和实践性为主的创业教育更有利于企业家精神的培养。

3. 整合社会资源打造完整的创业教育扶持链条

在创业型经济发展的初期, 不可能靠具有短视缺陷的市场经济去进行资源的合理配置, 也就是说以逐利为目的的企业力量很难在创业型经济发展的初级阶段贡献太多的力量。产学研一体化的发展, 必须建立在高校科研实力足够强和科研成果有一定积累的基础上, 这需要政府在高校科研活动方面进行足够的支持。在高校科研成果转化的过程中, 应该鼓励科研成果的直接创造者也就是高效的师生参与到创业过程中, 以保证成果转化的成功率, 同时通过增加以科技创业为内容的市场主体的数量来活跃市场, 进而去繁荣创业市场。随着创业型经济的逐渐发展, 基于利益和回馈等原因的成熟企业的各项资源力量才会不断地流向创业教育并使之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肖海龙.创业教育的价值取向及实践路径——兼论企业家精神教育[J].教育研究, 2011 (3) :69-72.

[2]梅伟惠.美国高校创业教育[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 2010.

[3]Siegel D, Waldman D, Link A.Assessing the Impact ofOrganizational Practices on the Productivity of UniversityTechnology Transfer Offices:An Exploratory Study[R].NBER Working Paper, No.7256, 1999.

[4]Schumpeter J A.The Theory of Economic Development[M].Cambridge, MA: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934.

[5]Autio E.Global Entrepreneurship Monitor:2005 Reporton High-Expectation Entrepreneurship[DB/OL].http://www.gemconsortium.org/download/1205750593275/18276%20GEM%20full%20report.pdf, 2012-01-09.

[6]张玉利, 杨俊.国外企业家精神教育及其对我们的启示[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4 (8) :23-26.

篇5:美国圣母大学周边环境

1 关于美国盖劳德特大学

盖劳德特大学 ( GALLAUDET UNIVERSITY, 文中简称GU) 位于美国首都华盛顿, 校园面积99 英亩, 是一所专门为聋和重听者设置本科硕士及博士课程的大学。 作为一所私立的, 拥有国家财政拨款的多元目标的教学机构和研究中心, 该大学也为聋、重听、及健听者设置学术研究和公共服务。 130 多年以来, 盖劳德特大学已成为一所学术机构, 一个文化中心和聋人能力的象征, 这里成为一个集教学、研究、学习及服务于一体面向全世界的聋人“ 乐园”。

该校创建于1856 年, 由慈善家, 曾任邮政大臣的艾默斯·肯多尔捐出了他在华盛顿DC东北位置的两英亩地产和一幢房子, 建立了一所聋校。艾默斯·肯多尔聘任托马斯·霍普金斯·盖劳德特 ( 美国第一所聋校的创办人) 的儿子爱德华·米勒·盖劳德特, 作为学校的第一位负责人。 1864 年, 亚伯拉罕·林肯签署法案批准盖劳德特大学学位授予权。 三十年后, 1894 年, 在校友会的要求下, 学校以托马斯·霍普金斯·盖劳德特的名字命名为加劳德特学院。 1986 年里根总统签署的聋人教育法案中准许了其大学的地位。 1988 年, 在学生领导的“ 推选聋人校长”抗议运动的影响下, 学校董事会任命I·金·乔丹博士为盖劳德特大学第一任聋人校长。 多位美国总统曾视察过盖劳德特大学, 如罗斯福总统、约翰逊总统、卡特总统、克林顿总统等。 克林顿总统被该校授予法学名誉博士学位。

现在, 将近两千名学生在艺术及科学学院、交流学校、教育及人文学院和学校管理学院的50 多个本科和研究生课程中进行学习。 共有教职工228 人, 其中34%为聋人或重听人。 该校及其全体员工在发展的过程中愈来愈明确如何满足学生们的需要, 他们可为来自美国及全世界的听力残疾学生提供所需的高等教育。

2 听障人教学空间设计师的观点和应用

Mr. Hansel Bauman是美国著名的“ 听力残疾人校园空间”设计师, 设计了GU的部分校园和教学环境, 针对听力残疾人的特点在设计方面提出了自己的几个观点:

2.1 空间 ( 距离) 要素

为听力残疾人服务使用的空间距离要较为普通人的要更大和宽, 因为听力残疾人只能依靠视觉来观察周围和信息, 例如在通道设计时, 普通的为2 人通行的通道最小为1200 毫米, 为听力残疾人就要在此基础上增加尺寸。

教室空间一般情况下都是以有黑板这一边为长方形的宽边, 而长边作为教室的进深方向, 而GU的教室设计大多是进深尺寸短, 看起来更宽敞的接近于方形的空间, 这样的尺度关系是为了方便课堂上的手语沟通, 桌椅会围绕黑板方向呈U型摆放, 所以不需要进深过大的空间。

2.2 空间 ( 聋人无障碍) 要素

空间要尽可能的体现出通透性和可视性。为听力残疾人群服务的空间尽量避免出现过多的空间隔断, 尤其是校园的教学环境中的空间设计中隔断墙体要考虑设置垭口, 尽量采用承重柱来替代承重墙, 以保证视觉通透。

基于视觉隔断的多空间功能分割。该设计根据听力残疾人以视觉为主的认识特征, 将各活动区域以高于视平线的隔断方式进行划分。从图1 中可以看到, 每个活动区域的面积并不大, 但是由于听力残疾人并不会被相邻区域中产生的声音所干扰, 该设计即实现了有效的活动区域分离, 又很好地做到了空间的高效利用。

而在开放式空间和通道空间中, 所要获得的效果确是要最大程度的通透, 为听不到声音的人们方便观察来自不同方向的信息。 从图中可以看到, 无论是从纵向的走廊走向横向的走廊, 还是从横向的走廊走向纵向的走廊, 人们总能“ 看到”各个角度的情况。 在GU的教学楼中, 室内空间多采用弧线设计来替代90°角的转折处理, 这样一来听力残疾人就不会因为缺乏听觉能力而无法对后者空间中的运动体进行认知, 可以避免来自两个方向听力残疾人由于听不到对方的脚步声, 发生身体碰撞的现象发生。

2.3 采用具有反光的建筑装饰材料

考虑听力残疾人依靠视觉感知环境的特点, 解决听力残疾人如何可以感受到身后 ( 视力观察不到的角度) 的情况, 在室内装修的立面可以利用具有反光特性的装修材料, 例如:玻璃、玻璃砖、不锈钢、镜面等材料, 由于听力残疾人多年养成的习惯, 对影像和光影微妙的变化都会做出反映, 更方便他们感受到周围的信息。

2.4 灯光和色彩

大多数人们存在一个认识上的误区, 会认为听力残疾人的眼睛特好用, 其实不然, 因为他们感知外界信息主要依靠视觉, 就认为他们视觉特别好, 这个观点是不准确的, 由于听力残疾人每天都需要利用眼睛感受信息, 所以他们的眼睛较之健听人更容易感到疲劳, 所以在设计时要考虑这一点, 在灯光和色彩的使用上要减轻由于设计不当加重带给听力残疾人的视觉疲劳感。

色彩使用要尽量采用便于识别的、对比清晰的、便于视觉分辨的设计。 避免“ 利普曼效果”, 利普曼 ( Liebmann, 1927) 发现:如果内外两领域的明度差相似, 只是色相不同时, 不易产生图和地 ( 背景) 分化, 形也不易理解, 称为利普曼效果 ( Liebmann effect) 。 例如红和绿色的明度值接近, 当这两个颜色在搭配使用时, 就会出现利普曼效果, 也就会出现信息不易分辨的情况。

所以为了使听力残疾人更容易辨识环境以及其他文字或者图形信息, 要尽量选择色彩属性 ( 明度、纯度和色相) 对比较强的色彩搭配, 可以形成较好诱目性和分辨性的效果。

灯光要考虑自然光和人造光的结合, 避免强烈的光线造成视觉盲点和刺激眼睛, 柔和的光照在保证有效光照环境的同时, 也不会造成对眼睛本身的刺激和伤害。

闪烁的灯光成为有效的提示手段, 教室中上课下课的铃声被频闪的提示灯替代, 而宿舍的门铃也变为闪烁的灯。在这里屏蔽了听觉, 开启了视觉模式, 在此学习生活的听力残疾学生感受到的是真正的无障碍体验。

2.5 震动

目前我国根据听力残疾人的听力障碍程度分为四级, 其中一级最重, 四级最轻。对于听力残疾四级相关描述如下“: 听力残疾四级:听觉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中度损伤, 较好耳平均听力损失在41-60d BHL ( d B分贝) 之间, 在无助听设备帮助下, 在理解和交流等活动上轻度受限, 在参与社会生活方面存在轻度障碍。 ”

一般情况下在26 分贝左右及以下的声响听力残疾人群基本上就听不到, 声音虽然听不到但是听力障碍人可以通过感知能力来感受伴随声响的震动, 利用听力残疾人的可以感知震动来传递信息成为一种不错的方法。 例如:教室中的可震动的木地板可以成为替代声音成为很好的信息源, 跺脚引发的地板震动可以快速引起所有人的关注。

震动也被当作一种交流方式在听力残疾人教学空间中被有效利用。

3 结论

上一篇:嘟嘟城游记作文下一篇:环评变更申请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