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大学教学和科研的互动研究——以美国伊利诺伊理工大学为例

2022-09-10

现代大学作为知识组织和学术机构, 担负着生产和创造知识的重要使命。科研职能是大学的根本价值所在, 能否取得科研成果也反映了教师的学术水平的高低, 反映了他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所能达到的高度。重视科研并不意味着忽视教学, 高质量的教学工作同样是一种学术活动, 做好这项工作同样要求教师具备良好的分析、思辨和判断能力, 应该与科研工作一样受到重视。本文通过研究美国大学的教学和科研关系, 旨在为探索我国教学和科研互动及和谐发展提供借鉴。

一、美国大学教学与科研的互动

(一) 美国大学教学和科研的重构

大学的教学和科研关系的重构是时代所需。美国高校教学与科研的紧密结合, 促进了学术思想的交流、知识的扩展, 通过科研工作实践, 在科技前沿培养人才, 加强教学与科研的联系。此外各实践教学模式改革不断深化。通过完善实施教学体系, 高校构建了包括实验教学、工程训练、生产实习、科技创新活动等实践教学体系。在实验内容上, 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比例不断提升, 减弱验证性、演示性实验的比例。在实验室管理上, 大学对公共基础实验室和大专业平台实验室实施全天开放, 由学生自选实验项目和实验时间, 自主完成实验内容, 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自主学习空间。

美国为增强国际竞争力, 促进科研、教学、生产更紧密的结合等, 加强了科研、教学、生产联合体。高校作为美国基础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 尤其是研究型大学, 高校技术的创新有力地推动了产学研合作, 大学在发展中与社会形成了共生的关系, 在适应社会需求中形成了多样化、多层次的特点。以产学研合作为基础的专业委员会的作用不断强化, 校企之间、校际之间、高校与科研单位之间的合作广泛开展。大学注重激励教职人员围绕人才培养和学科发展的需要, 积极承担高层次的科研课题, 以创造出丰富的科技成果, 推动科技产业的发展以及科技成果的转化, 有助于促进教学与科研相融相促的有利平台。

(二) 研究型教学模式与创新能力的培养

1. 大学研究型教学模式的推进

美国大学不同学科间的交叉与融合大力推进了当代科技的发展和重大技术成就。大学通过申请科研项目、组织学术交流、引进优秀的科技人才, 促进学科建设和师资队伍水平的提升。教师们通过跨学科的合作方式与其他院系、校外院企、国家实验室等进行合作研究, 这些合作直接为教学和科研服务;促进理论发展、课堂教学和实践指导等方面的进步, 如美国大学的交通工程专业与经济学专业合作进行研究, 旨在解决交通领域的一些社会问题。与此同时, 新技术达到成熟时, 常出现理论上的突破和技术上的创新。如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之间相互结合发展, 形成新的交叉学科及研究领域, 以学生为主体, 以综合创新能力培养为导向, 有利于学生提升独立思考和自主创新能力。

2. 大学创新能力的培养

美国以“培养能力为中心”的这一教育的改革影响着高校, 在教学各环节和科研活动中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 独立研究问题的能力, 在实践中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如文献阅读、提交论文、分组讨论等都是重要手段。文献阅读和课后的研究拓宽了学生的学术视野;他们在阅读资料的同时, 对内容进行思考、批判和评价, 提升学生的理解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和对专业领域的学术成果进行批判性评价的能力。提交论文和报告, 比较相关学术成果的优劣, 让学生勇于提出对权威论著的看法和建议且勇于质疑, 加强学生对科学知识的探索。分组讨论通过重交流、重思考的训练方式, 引导学生在积极主动的参与过程中的体验与感悟, 培养了学生的独立思考、思辨和专题研究能力及创新能力。教学要根据具体的活动 (科目) 要求与学生的特点, 及时调整内容与过程;改变以教师为核心的权威型教学方式, 强化学生学习的主体性, 留给学生充分的讨论与思考时间;重视激发和引导学生思维的纵向深化与横向拓展, 重视学生知识关联能力及创意能力的培养与发展。同时教师要通过规划一系列的活动, 及时了解科技发展动态和科技信息作用, 为学生拓宽知识面, 为发挥学生的创造潜能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案例研究--以美国伊利诺伊理工大学 (IIT) 为例

(一) 境外教学科研体系的拓展

境外教学是教学模式创新和科研能力提升的重要的思路和拓展, 提升学生的国际交流能力及视野, 以部分补助的方式,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境外教学活动。它能进一步促进学生独立思考、深入研究的积极性, 并以更直接的方式去了解、体验社会的需求, 勇于突破传统的教学体系, 从而构建新型的实践教学体系。以下为伊利诺伊理工大学建筑学院的境外教学与科研项目, 以培养具有竞争力的国际化人才 (参看表1) 。

(二) 构建多样化的学术论坛和国际交流活动

1. 定期召开专项学术交流论坛

通过各专业师生共同参与的论坛, 每学期定期举办, 搭建一些交流互动的平台, 通过一些议题的专项讨论, 促进专业之间的交流和合作。从教师层面来说, 这些科研平台的建立, 使教学能够结合当前的热点议题, 推动科研工作的开展。科研的研究对象不一定局限于自己所教的课程, 科研是培养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 培养创新、思考、分析、概括能力, 这些能力才是最重要的。新的发现常在学科交叉领域, 适当地涉足其他领域, 对科研大有益处。如伊利诺伊理工大学2017年度大学可持续发展论坛的典型议题和内容覆盖面广, 包括学校、社区、城市、世界的视角多重视角, 让学生受益。例如: (1) IIT校园可持续建设 (从学校发展视角) :演讲者为校能源办成员, 他们各自对伊利诺伊理工大学校园能源和可持续发展办公室成员对过去一年的工作和实绩进行了相关的分析以及关于未来能源和可持续发展规划的讨论。 (2) 推进可持续性布朗兹维勒 (从社区发展视角) :学者Bernard Loyd解释了可持续的布朗兹维勒 (Bronzeville) 社区概念以及诠释什么是正在做的先进社区, 包括每个人如何从事这方面的努力。 (Bronzeville社区是IIT所在社区) 。 (3) 回收资源, 改变水 (从城市发展视角) :学者Weslynne Asthon以“恢复资源, 改造水”为主题的愿景抓住水工业正在发生变化的景观, 该地区正寻求增加价值的传统和非传统的方式, 演讲论述了组织的六个主要目标。 (4) 看到连接:扩大我们的可持续影响 (从世界发展视角) 。学者Mike Stopka鼓励人们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来观察, 指出看似隐藏的机会, 连接不同的学科和战略, 使人们能够扩大自身的影响, 创造更充满活力, 健康和高性能的环境。演讲者讨论了目前的成功案例以及运用到自己工作的框架和方法。美国教育促进基金会在“美国研究型大学的发展宏图”报告中提出了“大学生态系统”的教育理念。现代大学教育可以看作是教育系统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及其与外部环境 (社会) 之间的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换关系。理想的大学应在教学和研究、专业教育和通识教育、校内和校外事物、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民族化和国际化之间保持自然的平衡。学术论坛是学术吸纳最新科学技术、文学、艺术知识的有效途径。世界最前沿的科学、思想、文化通过论坛让学生了解;让科学家、文学家、艺术家与学生零距离接触, 激励学生坚定未来奋斗的志向。

2. 积极参加大型国际交流活动

伊利诺伊理工大学为培养具有全球视野、适应国际竞争的开放型国际化人才, 每年举办多次重大的国际会议, 体现出高层次、国际化、多样化的特点。国际化学术会议包括全球的学术领域, 有利于构建学生的国际学术水平和学术能力的提升。它以大量的开放式研讨会、学术报告会、讲座等为基础, 营造浓郁的学术氛围, 增强学生的学术论文交流能力、学术研究能力、学术创新能力等, 专家包括世界范围的知名学者、专业领域的大师、杰出的行业精英等。鼓励学生去国外高校的短期访学, 开阔眼界, 加强与其他知名高校的交流与联系。这一探究的学习模式使学生的知识水平、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协调发展、全面提高, 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拥有一个发现世界、探索世界的宽松环境, 为学生提供了研究问题的空间和时间, 并使学生的个性得以发展, 促进了师生间的相互交流。

三、结语

研究表明, 美国大学研究型教学有助于学生在探索和发现的过程中掌握知识和形成能力。推行研究型教学模式, 构建多样化学术交流平台, 开展学科间合作, 培养创新能力, 促进教学改革, 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新的时代, 我们要学习和借鉴美国大学的发展路径、发展经验和发展模式, 以开放的视野建立全球性的坐标, 不断扩大国际交流与合作;从教学改革入手, 推进人才模式的创新;从学科建设入手, 推进科技学术创新;将科研资源转化为优质的教学资源, 积极探索我国特色的教育创新发展道路。

摘要:将科研资源转化为优质的教学资源对创新型人才的培养至关重要。美国大学研究型教学有助于学生在探索和发现的过程中掌握知识和形成能力。本文通过研究美国大学的教学和科研关系, 主要包括推行研究型教学模式和培养创新能力, 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的改革, 开展学科间的合作, 将教学活动与国际学术交流活动相结合, 促进教学科研质量提升, 境外教学体系的拓展和构建多样化的学术交流平台等, 旨在为探索我国教学和科研互动及和谐发展提供借鉴。

关键词:重构,创新,交流,拓展

参考文献

[1] 蒋凯.北大讲座 (教育卷第一辑) [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0.

[2] 宋旭.地方高等教育发展轨迹[M].江苏: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0.

[3] 芮仁杰.创造教育与高级思维能力培养[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2010.

[4] Robin Millar, et al, Improving subject teaching:lessons from research in science education, Routledge:NewYork, 2006:75.

[5] 李星, 苑少强.提高学术交流质量促进科技人才成长[C].学术交流质量与科技研发创新, 2008:115-123.

[6] 黄志成.国际教育新思想新理念[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9.208.

[7] 苪仁杰.创造教育与高级思维能力的培养:创造教育的深化研究和实践报告[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2009.333-337.

[8] 胡钦太, 胡小勇.信息时代的教育传播研究:理论与实践[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3.

[9] 刘念才, 周玲.中外大学规划:比较与借鉴[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2007.196.

上一篇:农村雷电多发原因分析及防御对策下一篇:城市规划管理对于城市规划设计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