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略领导与思维

2024-05-07

战略领导与思维(精选8篇)

篇1:战略领导与思维

《战略领导与思维》试题

一、美国哈佛商学院终身教授约翰•科特曾经断语:“管理不是领导”。但是将一个领导者身上的管理行为与领导行为截然分开,则有失偏颇。简述领导与管理的联系与区别。

(1)领导与管理的联系

①领导是从管理中分化出来的。

②领导和管理在社会活动的实践以及社会科学的理论方面,都具有较强的相容性和交叉性。

(2)领导与管理的区别

①管理侧重于处理复杂的问题,优秀的管理者通过制定详细的步骤或时间表,及监督计划实施的结果而确保目标的达成。领导主要处理变化的问题,领导者开发未来前景,发展出达到前景的变化战略,并与员工进行有效地沟通,激励他们克服困难实现目标。

②管理的计划与预算强调微观方面,覆盖的时间范围约为几个月到几年,希望降低甚至排除风险,追求合理性。领导注重宏观方面,着重于更长的时间范围,不排斥带有一定风险性的战略。

③管理行为的从业人员强调专业化,领导行为的从业人员注重于综合素质和整体能力。

④领导与管理的根本区别体现在他们的功用上,管理行为通常具有很强的可预测性,以有效地维持秩序为目标;领导行为则具有较大的可变性,能带来有益的变革。

领导是从管理中分化而来的,但是也具有管理所不具备的一些特点,主要体现在:

第一,领导具有战略性。领导侧重于重大方针的决策和对人、事的统御,强调通过与下属的沟通和激励实现组织目标;管理则侧重于政策的执行,强调下属的服从和组织控制实现组织目标。领导追求组织乃至社会的整体效益;管理则着眼于某项具体效益。

第二,领导具有超脱性。领导重在决策,管理重在执行。工作重点的不同,使领导不需要处理具体、琐碎的具体事务,主要从根本上、宏观上把握组织活动。管理则必须投身于人、事、财、物、信息、时间等具体问题的调控与配置,通过事无巨细的工作实现管理目标。

二、有远见的企业家开始认识到:中国企业将面临由注重管理力向注重领导力的转变。你同意这种认识吗?为什么?

领导与管理有何不同 什么是领导力,它和管理有什么不同呢?一本风行世界的领导力培训手册一语道破:“世界上任何人都是影响别人和被别人影响的。影响别人行为的行为,谓之‘领导’;影响别人行为的能力,则谓之‘领导力’。”和管理的核心是一系列制度体系不同,领导力的本质是一种人际关系,是一种影响力。领导和管理的主要区别在于:在一个组织中,领导者是创新者,管理者是执行者;领导者讲求在变革与混沌中追求目标的实现,管理者讲求在秩序与规则内把事情办妥;领导者追求的是做大做强,管理者追求的是做成做好;领导者面对的是无止境的目标,管理者面对的是既定的经营指标;领导者的视野是一个开放系统,管理者的事业舞台是一个封闭的领域;领导者如猎手,搜寻新目标,与时俱进,管理者似农夫,循规蹈矩,终年不辍;领导者恰似主人,日思夜想于家大业大,管理者正如管家,殚精竭虑于家长里短。基于角色的差异,两类人理想的行为模式也大相径庭:领导者常常胆大妄为,管理者时时谨言慎行;领导者大处着眼也大处着手,管理者谨小慎微、事无巨细(尽管经由授权);领导者往往依仗感性而获得突破,管理者事事基于理性而有所作为;领导者倜傥洒脱,管理者沉稳持重;领导者要果敢,不能优柔寡断,管理者要细致,必须“扭扭捏捏”。归于一言,领导者是不断开创新事业和使事业不断迈向新境界的发动者和引导者,管理者是带领团队迈向目标的急先锋和领头羊。从宏观上看,领导力是与变革的环境相适应的经营组织才能。和平时期的军队只需要好的行政和管理人员就能充分发挥其职能,而在战争期间,尽管军队仍需要有好的行政和管理人员,但如果没有众多优秀的领导者,它就难以完成作战任务。按照约翰?科特的论述,当企业所面临的环境相对稳定、竞争适度且具有较强的确定性时,管理才能是重要的,这个时候,企业需要的是能按部就班一丝不苟实施管理的经理人才;而当企业面临急剧变革的外部环境、多方面的不确定性和大量非结构性决策时,一般的管理才能就不可能解决企业的现实问题,此时,企业需要的是具有相当的前瞻性、洞察力和敏锐的商业意识、决断力,善于开拓、精于描绘愿景并长于激励士气的领导者。科特将催生领导力的环境因素归纳为两大根本性变革: 1.竞争激烈程度的加剧; 2.公司经营决策和组织结构的复杂化。而现阶段中国企业所面临的环境特征与结构性变革恰恰与此相仿,这正是中国企业需要领导力的根源所在

三、为什么说“有战略思维能力不一定是领导者;但作为领导者,则必须具备战略思维能力”?

古人说,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新时期领导干部必须具备战略思维的素质和能力,战略决策是否正确,关系到一个政党和一个国家的兴衰成败,关系到一个地区一个部门发展的全局。

一、理论武装是培育战略思维的坚强基石

战略思维能力说到底是一种理论思维能力,只有打牢理论功底,善于辩证思考问题,准确把握事物规律,才能不断增强工作的主动性、前瞻性和创造性。从而进一步增强为共产主义事业不懈奋斗的自觉性和坚定性,从讲政治、谋全局、顾长远、抓根本的高度,更加积极主动地做好本职工作。

二、着眼全局是培育战略思维的基本要求

战略思维是实践活动的全局性思维,战略思维的基本要求是一切着眼全局,把全局作为观察和处理问题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全局利益作为最高价值追求。领导干部培育战略思维,不仅仅要求我们要站在全局的高度看待问题,更要求我们要善于用发展的眼光考虑问题,善于把局部问题放在整体中加以思考,不能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善于把当前问题放在过程中加以思考,不能急功近利、鼠目寸光。就是说,对于工作一定要重视规律性、系统性、前瞻性的思考,重视想大事、谋全局,努力做到高瞻远瞩。领导干部培育战略思维还必须有正视问题的勇气和远见,在事关全局的问题上必须旗帜鲜明,不可随波逐流。要以“千里之地溃于蚁穴”的危机意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远见卓识和“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政治敏感,思考谋划工作大局,用高度的责任意识把各项工作做深、做细、做实。

三、思维训练是培育战略思维的根本途径

作为领导干部一定要系统地学习战略学的基础理论,仔细探寻、深刻领会从战略上观察问题、思考问题的思维方法,从中领悟“真经”。思维训练就是运用逻辑思维、直觉思维、立体思维、发散式思维、逆向思维、辩证思维来处理问题。

四、钱学森认为:领导艺术是一种离开数学领域的才能,它能从大量事物的复杂关系中判断出最重要最有决定意义的东西。你对领导艺术和提高领导艺术有何见解?

领导艺术就是指领导者在长期的领导工作和实践中总结概括出来的一种高超的特殊才能。这种才能表现为能创造性地灵活运用已经掌握的科学知识和领导 方法,是领导者的智慧、学识、胆略、经验、作风、品格、方法、能力的综合体现。

一是以信行权。现代领导观认为,权威是领导者的一种行为影响力,是权力力量和人格力量的完善结合。前者主要来自于组织法定授予的职权,是一种与职位相应的带强制性的支配力量;后者主要来自于领导本身,是一种令人信服的自然力量,即所谓的威信。领导者实施领导,权力与威信缺一不可

。二是众谋善断。在领导决策活动中,谋与断是一个辩证统一的完整认识过程,是民主与集中的定格转换,是民主集中制在决策中的灵活运用。谋是断的前提,断是谋的目的。只有正确地处理谋与断的关系,才能有科学的决策;只有坚持众谋善断的原则,才能提高决策水平。领导干部在谋之前必须慎之以慎,要将自己置身于领导和群众之中,始终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善于广开言路.这就要求领导者在决策时必须纵观全局,博采众长,权衡利弊,大胆抓住时机,及时予以决断。

三是宽严相济。实践证明,领导者在实施领导和管理过程中,正确把握运用宽与严的尺度,是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提高整体工作效能的有效途径和方法。所谓宽就是指处世待人虚怀若谷、宽容大度;严就是指严肃的态度,严格的要求,严明的纪律,严谨的作风。在领导行为中,宽与严是一个辩证统一体。,二者必须有机地结合起来,不能顾此失彼。

篇2:战略领导与思维

战略思维是领导者思维的重要内容.如何保证领导者的战略决策合关键因素之一是应用正确的思维方法作指导.战略思维对象的系统性与思维过程的全局性、阶段性,决定了战略思维必须遵循系统思维方法的一般原则:即整体性原则、结构性原则和有序性原则.这就要求领导者注重对象系统的`有机整体性,处理好整体与局部的关系;注重系统内部各要素之间的有机联系,在决策中追求整体的最佳效益;可通过了解系统的功能去寻求优秀系统功能的最佳结构,通过结构优化促使系统功能优化;重视系统开放的必要性,重视系统自组织这一可贵的资源,重视控制性因素的作用,力求以最小的调节力度获得最大的控制效果.

作 者:王玉琳  作者单位:中共湖北省委党校哲学教研部 刊 名:系统辩证学学报  PKU英文刊名:JOURNAL OF SYSTEMIC DIALECTICS 年,卷(期): 9(3) 分类号:C933.2 G934 N94-02 关键词:战略思维   系统   有序  

篇3:领导干部要着力提升战略思维能力

关键词:领导干部,提升,战略思维能力

党的 “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高度,以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全局视野和战略眼光,擘画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布局。各级领导干部要贯彻落实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必须具备一定的战略思维能力。 但是,目前有不少领导干部尤其是基层干部,仍然存在这样一种认识: 战略思维,是中央对大领导的要求,我们在基层工作的,有必要考虑这个问题吗? 我们的回答是有必要。

毛主席说: “懂得了全局性的东西,就更会使用局部的东西,因为局部性的东西是隶属于全局的东西的。”邓小平告诫我们: “管事要管本行,议事要议大事。”这些话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每位领导干部,不管处于什么层级、什么岗位,不管是正职、还是副职,懂全局、议大事、管本行, 是做好领导工作的前提。所谓懂全局、议大事,就涉及战略思维。一个缺乏战略思维的领导者,是注定走不远、干不成一番大事业的。

领导干部战略思维能力的开发,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离不开社会大环境的促进,更依赖于个人的努力。通过学习、实践、总结,不断提高自身的理论素质、信息储备, 培养科学的思维方法,是战略思维能力开发的基本途径。

1加强哲学修养,提高理论素质

战略思维是对事物规律性的认识,是一种理论思维。恩格斯指出: “一个民族要想登上科学的高峰,终究是不能离开理论思维的。” “而为了进行这种培养,除了学习以往的哲学,直到现在还没有别的办法。”哲学和战略思维具有这样的关系:

其一,马克思主义哲学修养是战略思维的思想基础,战略思维是哲学修养的具体运用。哲学作为具有普遍意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对战略思维具有指导作用。从一定意义上说,战略思维就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在领导工作中的生动体现和具体运用。战略思维的实践性、全局性,发展性、预见性,都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的具体运用。其二,战略思维尤其离不开系统思想的指导和支撑。 科学发展观,是我党战略思维的重大成果,也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集中体现,尤其是系统思想的集中体现。我们发现, 系统思想与战略思维具有高度一致性。

战略思维的对象是复杂系统,系统思想恰恰就是研究复杂系统的特有方法。另外,战略思维强调目的性和全局性、 强调预见性和发展性、强调重点性,都与系统思想具有高度的一致性。系统思想强调结构性、层次性,也对战略思维有指导作用。其实早在孙子的时代,人类就有很好的战略思维,但是一直没有得到很大的发展。直到20世纪系统科学诞生以来,战略思维才随之在各个领域得到极大的拓展。就是因为战略思维得到了系统思想的指导和支撑,所以,我们要重视对系统思想的学习。

2优化知识结构,拓宽战略视野

战略学家约翰·科林斯有一段话很有道理: “如果说在某个领域通才比专才更为可取,那么这个领域就是战略。战略家需要有尽可能广泛的基础知识。”知识面过于狭窄,或者知识过于陈旧,是不能胜任战略问题的思考的,因此,战略思维需要有精深的专门知识,需要有广博的知识面,需要我们优化知识结构。优化知识结构有两点需要引起重视。

一是重视学习历史知识,以史为鉴。战略学大师钮先钟先生有一个观点得到战略学界的高度认同: “战略研究几乎是必须从历史研究入门,换言之,一切战略思想的基础都是前人的经验。”毛主席是善读历史、借鉴前人经验得失的典范,他博览群书,对战略史也进行了深入研究。他写的 《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 《论持久战》,就深受 《孙子兵法》、《战争论》这些古今中外的战略理论的影响。

二是不断更新知识结构,与时俱进。学习战略管理理论、系统论、博弈论、混沌理论等这些知识,对提高战略思维能力很有帮助。

3强化战略意识,转变思维方式

首先,强化战略意识,形成思维定式。在战略思维能力系统中,战略意识是 “软件”,我们的硬件就靠它激活。具有强烈的战略意识,久而久之,就会在头脑中形成 “战略思维定式”。有了战略思维定式,就不用愁战略思维的水平不能提高。战略意识主要包括忧患意识、机遇意识、超前意识、全局意识、竞争意识等。我们一再强调要具有机遇意识,要抢抓机遇,但是机遇的背面是危机,所以具备忧患意识是很重要的。战略家一般都很重视忧患意识,所谓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60多年前,毛主席就向全党推荐过一篇文章——— 《甲申三百年祭》。胡锦涛同志在十八大报告中提出, “面对人民的信任和重托,面对新的历史条件和考验, 全党必须增强忧患意识,谦虚谨慎,戒骄戒躁,始终保持清醒头脑”。

其次,转变思维方式,扩大思维空间。从 战略思维意识来看,我们的传统思维方式具有浓厚的农业社会特征和计划经济特征,是很不适应现代社会发展需要的。传统思维方式具有封闭性、求同性、单向性, 与开放意识、竞争意识、创新意识等现代战略意识是格格不入的。必须改变传统的思维方式。具体说来: 从封闭性变为开放性; 从求同性变为求异性; 从单向性变为多向性。转变了思维方式,也就意味着我们打开了新的思维空间,我们会看到更多的机遇、我们会抓住更多的机遇。

4坚持实事求是,端正价值取向

战略思维能力,最终是体现在战略决断力上。当我们能把握规律、具有正确价值取向的时候,我们战略决断的勇气和魄力也就基本具备了。

一是坚持实事求是,深入调查研究。实事求是,是我党的重要法宝。什么时候实事求是了,我们就能制定出符合实际的战略决策,什么时候偏离实事求是,我们就会出问题。 要做到实事求是,必须深入实际调查研究。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没有调查就更没有决策权。”管理学大师德鲁克说过: “战略家要在索取信息的广度和深度之间做出某种权衡,他就像一只在捉兔子的鹰,鹰必须飞得足够高,才能以广阔的视野发现猎物,同时它又必须飞得足够低,以便看清细节,瞄准目标进行进攻。”我们要有世界眼光,我们还要脚踏实地。

二是端正价值取向,有正确利益观。有一个经典的问题,女朋友和母亲同时落水了,先救谁? 当我们做决策的时候,也会面临同样的难题。鱼与熊掌不可兼得,我们怎么办? 决断难,难就难在价值排序。所以战略思维能力开发中,必须有正确的价值取向,判断是非得失,必须有正确的利益观。林则徐说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邓小平同志说, “归根到底要顾全大局”。领导干部尤其要注意,要避免以眼前利益遮蔽未来利益,避免以任内利益替代长远利益,避免以集团利益超越国家利益。作为领导干部,只有树立正确的利益观,利为民所谋,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只有具有深厚的历史责任感与使命感,拥有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才能敢于担当、敢于负责、作出真正的战略决策。

篇4:论领导干部战略思维能力

战略思维,是中国传统文化精髓要义之一。中国古代儒家经典著作《礼记·中庸》提出:“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意思是,要想成就任何一件事,都必须要有明确的目标、认真的准备和周密的安排。没有准备的盲目行动,只能是虽忙忙碌碌却一事无成。预,就是准备,是努力,是奋斗,是实践,是付出;立,则是成功。有了精心的准备、艰苦的努力、不懈的奋斗、扎实的实践和巨大的付出,才能到达成功的彼岸。所以说,预是成功的基础,不预则是失败的根源。鼠目寸光难成大事,人无远虑必有近忧,未雨绸缪胜过亡羊补牢。 中国古代兵圣、东方兵学的鼻祖孙子在《孙子兵法》第三篇“谋攻篇”中写到:夫用兵之法,全国为上,破国次之;全军为上,破军次之;全旅为上,破旅次之;全卒为上,破卒次之;全伍为上,破伍次之。是故百战百胜,非善之善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很显然,不战而屈人之兵,是战争的最高境界。不战,是指没有流血冲突。但这里的不战,绝不是厌战、怯战,也不是没有能力应战,而是掌握了战争主动权后,对冲突形式进行把握,形成的强烈的军事力量和状态的对比,迫使敌对一方主动认输,从而达到保存实力、避免流血、减少社会灾难的根本目的。所以,不战的后面是积极的备战,需要有更高的能力和技巧。在解放战争时期,毛泽东和平解放北京,就是不战而胜的典型战例。在对北京和天津进行了分割包围以后,政治宣传上主张避免流血和平解放,在社会舆论上宣传保护历史文化名城,在军事上用打天津来展示战斗力威慑北京。以上种种彻底动摇了傅作义顽抗的决心,最后采用和平方式将北京交到了解放军手中。

战略一词经历了由特指到泛指的过程。战略一词,原本是军事术语,特指关于战争的谋略。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变迁,战略一词被逐步拓展到经济社会发展变革的诸多方面,于是乎:经济发展战略、社会发展战略、科技发展战略、外交发展战略、教育发展战略、人才发展战略、医药卫生发展战略等众多专项战略,以及国家战略、地方战略、行业战略、企业战略等应运而生。战略引领,已成为引领当今世界发展的重要理念,正在被广泛地传播和推崇。

战略思维,是我们党的一贯要求。毛泽东的军事思想之一是:战略上藐视敌人,战术上重视敌人。战略和战术的有机结合,是克敌制胜的法宝。所谓战略思维,是指要有战略眼光,要有全球意识。要掌握和运用鸟瞰法,要善于从全局、整体、长远审视、判断和处理问题。战略思维的基本要求是:高瞻远瞩、高屋建瓴,统揽全局、驾驭各方,善于把握事物发展的总体趋势和根本方向,应时而为,顺势发展,趁势而上。党的十六大对各级党委和领导干部提出努力提高五种能力的要求,具体是:科学判断形势的能力、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依法执政的能力、总揽全局的能力。总揽全局的能力首次被列为领导干部的核心能力之一,但是在五项能力中排序相对靠后。随着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等国家战略的深入实施,党中央对长远发展的战略布局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对各级领导干部总揽全局的战略思维能力强调越来越多,而且越来越具体。习近平总书记的系列讲话,总是善于从全局角度、以长远眼光看待问题,从整体上把握事物发展趋势和方向,体现出恢宏的战略思维。他强调,要树立大局意识,善于从大局看问题,放眼世界,放眼未来,放眼一切方面。他强调,要善于观大势、谋大事,把握工作的主动权。他要求,要加强战略思维,增强战略定力,做到“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船”。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华东调研听取七省市党委主要负责同志汇报后,强调指出,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明大势、看大局,深刻把握国际国内发展基本走势,把我们所处的国内外发展环境和条件分析透,把我们前进的方向和目标理清楚,把我们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搞明白,坚持立足优势、趋利避害、积极作为,系统谋划好“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讲话站在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高度,立足当前面临的困难挑战,着眼今后5年发展全局,既提出目标明确的任务书,又给出破解难点的方法论,为谋划好“十三五”时期的发展提供了重要遵循,注入了信心动力。各级领导干部学习贯彻习总书记关于战略思维的讲话精神,就是要视野开阔、胸襟博大,紧跟时代前进的步伐,站在战略和全局的高度,观察和处理问题,从政治上认识和判断形势,透过纷繁复杂的表面现象,把握事物的本质和发展的内在规律,做到既抓住重点又兼顾一般,既立足当前又放眼长远,既熟悉国情又把握世情。切实增强战略定力,在重大原则问题上旗帜鲜明、态度明确,在复杂多变的国际局势中平心静气、静观其变,在制定政策时冷静观察、谨慎从事、谋定而后动。

不能谋全局者谋不了一域。领导干部必须学会,在全局中定位,在整体中思考,在系统中安排,在大局下行动。2015年,是“十二五”规划的收官之年,同时也是“十三五”发展谋篇之年。领导干部必须学会打一、备二、看三。联想集团董事局主席柳传志先生曾经讲过,领导者要做三件最重要的事情,一是定战略,二是建班子,三是带队伍。柳传志把战略问题放在了三件要事的首位。万通集团创始人冯仑先生也曾经讲过领导者要做好的三件事,一是看别人看不到的地方,二是算别人算不清的账,三是做别人做不了的事。他具体解释了有三件事一般人做不了,必须领导者亲自做,即战略谋划、文化构建、人才开发。冯仑也把战略谋划放在了首位。笔者也一直认为,领导干部特别是主要领导干部,必须集中全力做好五件最要紧的事,这五件事必须亲力亲为,他人无法替代。一是战略,二是文化,三是组织,四是制度,五是人才。我还认为,一把手要谋长远、抓大事、用能人,要总揽不独揽、宏观不主观、果断不武断、放手不撒手。美国第二十八届总统伍德罗·威尔逊讲过一句名言:“我有一项永远做不完的工作,那就是谋划未来。”著名的华人企业家李嘉诚先生曾经讲过,一个国家,皇帝忙,表明将相无用。一个军队,将军忙,表明凝聚力不够。一个家庭,支柱忙,表明即将出问题。一个单位,领导忙,表明可用的人不多。历史上所有伟大的人物、政党以及如今伟大的商业领袖,有谁在整天忙着做事的?他们每天干的最多的就是七件事:一是组织人脉;二是学习成长;三是把握方向;四是分析市场;五是战略布局;六是总结经验;七是制定打法。一个伟大的领袖,如果整天忙着做事,就失去了领袖的价值和意义。李嘉诚讲的七件事,都不是微观的具体的琐碎的事务,而都是事关全局的整体的长远的系统的战略性问题。

篇5:战略领导与思维

1、观察能力是人类有目的、有意识地对事物和现象进行感知的一种思维能力。提高观察能力,要从两个方面努力,不断提高观察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2、必须坚持观察的客观性,即确保观察所获得的感觉映像、经验材料确实可靠,努力排除观察主体有意或者无意“先入之见”的干扰;其次,必须坚持观察的全面性,即尽最大努力全面、系统地考察和收集观察对象各个方面的信息,努力克服观察主体的懒惰、懈怠和满足,努力排除观察客体的伪装、凌乱和模糊。

3、提高观察的科学性和准确性,说到底,还是要提高观察者思维素养、知识储备和能力水平。观察目的的确定、观察手段的改进、观察对象和观察环境的选择、观察感觉映像和经验材料的形成、观察结论的提炼,等等,都有赖于观察者的思维素养。正如面对同一张X射线图片或者心电图曲线,不同思维素养、知识储备和能力水平的医师,从中获得的信息量绝不相同。

二、判断能力

1、判断能力是指人们对事物情况有所肯定或者否定的一种思维活动能力。从本质上讲,判断能力就是人们认识事物、辨别事物的思维能力。提高领导者的判断能力,需要从两个方面进行努力。

2、要善于区分真相与假象,撇开事物外部的、非本质的联系,识别事物内部的、本质的联系。作为领导者,不仅要善于辨别事物外部的、非本质联系,更应该注重辨别那些掩盖和歪曲事物本质的各种假象,在战略思维和决策过程中,不为各种假象所迷惑,善于透过复杂事物的迷雾,寻求正确的前进方向。

3、要善于从事物和现象各个分散部分和凌乱头绪中,发现内在规律和必然联系,按照毛泽东在《实践论》中所指出的,善于“将丰富的感觉材料加以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改造制作”。

三、预见能力

1、领导者要善于从事物运动的延续性中提高预见能力。一切事物运动和发展都是在时间的长河中进行的,时间是物质运动的延续性。时间具有“一维性”,它永恒地沿着过去、现在、未来所构成的轴线不可逆地向前流逝,时间“三态”也就为人们认识和把握物质运动规律提供了可能性--领导者可以从事物运动和发展的过去认识和把握现在,又可以通过认识和把握现在正确地预见未来,即所谓“观今宜鉴古,无古不成今”。

2、领导者要善于从事物运动的广延性中提高预见能力。一切事物运动和发展都是在空间的广袤中进行的,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广延性。空间具有“三维性”,它永恒地在长度、宽度、高度三个维度显示存在,从这三个方面与其他事物发生必然联系,领导者也就能够从这三个方面认识和把握其运动和发展规律,即所谓“顺藤摸瓜”。

3、领导者要善于从事物运动的因果关系中提高预见能力。任何事物发展变化的结果,总是由一定原因所引发的。事物相互之间这种因果关系,就为领导者在正确认识原因的基础上准确预见其未来结果,提供了科学依据。

4、领导者要善于从事物运动的相似关系中提高预见能力。客观事物虽然千差万别,但是,性质不同的事物,往往有局部的相似性;性质同一的事物,从整体到局部存在更多的相似性。这些都为领导者从已知事物的发展变化预见未知事物的发展变化提供了可能性。

5、领导者要善于见微知著、预见未来。任何事物的发展变化往往出现某些预兆,“山雨欲来风满楼”之风和“黑云压城城欲摧”之云都是预兆,领导者必须敏锐把握这些事物运动的“蛛丝马迹”,及时采取对策,才能有效防范和应对各种灾难。

四、全变能力

1、领导艺术没有固定的模式,没有唯一的答案。因此,领导者必须善于把握和处理好领导情境中多要素、多环节的合理匹配,具体问题要具体分析,这也就是领导者的权变能力。领导者应该认识到,领导活动是非规范化、非程序化、非模式化的,很难找到一个公式去解释所有复杂的领导现象,任何领导活动都必须根据内外因素的具体性和多变性,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具体对待。简言之,领导活动重在权变。

2、所谓“权变”,也就是领导艺术原则性和灵活性的巧妙结合,就是要求领导者因人而变、因事而变、因时而变、因组织规模而变、因环境条件而变。领导者要根据自己面临的领导情境,有重点地运用权力、能力、魅力与魄力,同时灵活机动地对其进行巧妙的组合与匹配。

五、创造能力

篇6:领导与战略xin

一 领导的定义

领导从根本上来讲是一种影响力,是一种影响关系!人们一般愿意追随可以满足其自身需要的人,正是因为这种追随的意愿才使他成为领导者!根据《管理学基础》中的解释:领导是在一定的社会组织和群体内,为实现组织预定目标,领导者运用其法定权力和自身影响力影响被领导者的行为,并将其导向组织目标的过程!W.P.纽曼和小C.E.萨默认为,领导“是指管理人员个人积极的与部署共同进行工作,以指导和激励部属的行为,使其能符合既定的计划和职务;了解部署的感情以及部署在按计划行动时所面临的各种问题”。此外领导必须有以下3个要素:(1)领导者必须有下属或者追随者;(2)领导者必须拥有影响追随者的能力;(3)领导行为具有明确的目的,并可以通过影响下属来实现组织目标。

领导和管理的概念常常被混肴,领导与管理是不同的!领导只是管理主体的一部分,从事高层次的管理活动。好的领导与薄弱的管理不能产生良好的效果,有效的管理但领导不力也不能达到组织目标!管理是维持组织运行的既定规则与制度,它使组织得以正常运转。领导则不同领导的作用体现在对环境的应变能力和引导组织的变革!

二 领导者的权力

权力分为职位权力和非职位权力。职位权力,包括合法权,奖赏权,惩罚全!非职位权力包括专长权,个人魅力,背景权,感情权!领导者的权利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来自于职位的权利,这种权力是基于领导者在组织中所处的职位,由上级和组织赋予的,并由法律制度明文规定的正式权力。而是来自于领导者个人的权力。这种权力不是基于领导者在组织中的位置,而是由于其自身的某些特殊条件才具有的!例如领导者的品德,经验,能力,良好的人际关系等!领导必须依靠一定职权支撑,才能展开各种组织,指挥,控制,协调等活动!领导影响力的发展要经历顺从——认同——内化三个阶段!领导影响力的大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拥有职权的大小,彼此相衬,相辅相成,职权大则影响大,反之亦然!

如果将权力细分,可将权利的基础分为五类:

(1)惩罚权。它来自夏下级的恐惧,即下级感到领导者有能力惩罚他,使他产生痛苦,或者需要得不到满足!

(2)奖赏权。它来自下级追求满足的欲望,即下级感到领导者有能力奖赏他,是他觉

得愉快或者感到满足!

(3)合法权。它来自下级传统的习惯观念,认为领导者处于组织机构中的特定地位,而具有合法的权利影响他,他必须接受领导者的影响!

(4)模范权。它来自下级的信任,下级相信领导者具有她所需要的智慧和品质有共同的愿望利益,从而产生钦佩,愿意追随模仿他!

(5)专长权。它来自下级的尊敬,下级感到领导者具有某种专门的知识,技能专长,能帮助他,为他指明方向排除障碍!

三 领导者权力的获取

当一个组织建立后,总有人通过努力成为领导者,有志于实现组织目标的人获取权

力是正当行为。组织中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个人愿景,这是他们工作的动力,一个人如果能够做到将个人愿景与组织目标相结合,那他就能够把握机遇,在组织中脱颖而出,成为领导者!人们通过实践总结的获取权力的策略有:1与核心层的人形成联盟。2施惠。3不激怒他人。4从危机中获益,这是一种获得权利的快捷途径!想要在大型组织中获得权力是非常困难和缓慢的!只有当组织遭遇危机,原有的权力结构失灵才能给人迅速获得权力的机会!5谨慎的寻求顾问。6争取关键性工作。7不断的提高自己。

虽然上述策略看起来简单,每个人都能够想到,但是在纷繁复杂的现实环境中,追求权力者必须拥有一定的能力和技巧才能在实践中加以应用!因此追求权力者还应该具有如下素质:1充满信心和自信心强。2具有灵活性。3善于协商。4有雄心壮志。5善于协调关系。6不传播无谓的小道消息。7不参与非原则性争论!

同时,在获得权力后,领导者必须以正确的态度对待权力!如果组织中追求不正当权利的人增多,领导者滥用权力,组织就不可能生存和发展。要正确的对待权力要做到:

(1)追求和使用积极的权利,领导者必须意识到,权力只是管理活动中的一种工具,为实现组织目标服务,不是为个人利益服务!领导者使用权力的动机和目的是否正确,衡量的标准就在于他追求和使用的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权力!(2)不可滥用权力,领导者一旦滥用权力,不但会阻碍组织目标的实现,还会导致人际关系恶化,组织凝聚力下降,最终会导致领导者权力的丧失为避免滥用权力要遵循如下原则1不炫耀自己的权利,以小心慎重的态度对待权力!2客观一致的使用权力。3牢记使用权力的目的是为了建立所期望的行为模式!

四 领导内容与具体细分

领导的内容大方向上包括:先行,沟通,指导,浇灌和奖惩!

(1)先行,顾名思义就是领导者不能躲在幕后安逸享乐,而是要冲在队伍的前方,带

领自己的下属迎接挑战,战胜困难,这也是领导者获得下属信任的首要方法,是个人魅力的塑造过程!先行通常包括三个方面1设计:如果把组织比作一艘轮船,那么领导者就是轮船的设计师和航线的设计者!如果组织设计不完善,组织目标就无法实现,更谈不上生存与发展!2决策:组织的前进方向,战略规划等都需要最高领导者做出决策!3榜样:面对困难时领导者需要具有领袖气质从容不迫的指挥,来世组织成员齐心协力共渡难关!

(2)沟通:这是领导职能的中心问题,领导者的角色扮演中一个重要的角色就是“联

络员”,负责维持组织的信息交流,现在的组织结构十分复杂,没有良好的沟通组织就无法完成其工作目标!通过“法约尔跳板原理”下属之间可以就小问题进行沟通自行解决问题,但对于下级之间无法解决的问题就必须要通过领导的协调与沟通,以至于做出最终决定!

(3)指导:指导就是为了使下属对领导下达的命令,任务,指示等有更清晰的理解和

认识,从而能够出色的完成任务!

(4)浇灌:就是一种获得下属信任与拥护,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的方法!可以减小领

导决策执行的阻力!提高组织凝聚力,增加成员归属感,从而提高组织办事效率!

(5)奖惩:领导者拥有奖惩权,这是领导者产生影响力的重要前提条件!

领导的具体内容涉及到塑造组织文化;制定战略规划,推进组织长远发展;构造组织核心能力,保持竞争优势;进行管理创新,提高效率;促进组织学习,率领员工达成组织目标!

五 领导风格

在影响人的过程中,领导者对权力的运用方式称作领导风格或领导方式!具体有以下几种方式:

(1)领导连续统一体理论:该理论由美国学者坦宁伯姆和施密特在1958年提出!该

理论认为领导风格并不是只有独裁和民主这两种极端方式,而是在这两种极端之间以领导者为中心还是以部署为中心程度不同而存在着一系列领导方式!从该理论我们可以看出,领导者不一定是一个专权的人,也不一定是一个放任自流的人,而是能够针对不同环境采取恰当措施的人!

(2)领导方格理论:由布莱克和莫顿在1964年提出!用一张9乘9的方格图,每一

个方格表示一种领导风格,纵坐标是对人的关心,横坐标是对生产的关心!从该理论我们可以看出哪种领导风格最有效果要看实际工作,最有效的领导风格并非一成不变,而是要依情况而定!

(3)权变理论:权变理论定义了领导的两个维度:任务行为和关系行为!以这两个维

度为基础推出了菲德勒模型,赫塞和布兰查德模型,情境理论,路径——目标理论和领导者参与模型。

六 优秀领导者的构成要素

在心智模式上要具备:远见卓识;健全的心理;优秀的品质!

在个人能力上:作为领导者要具备多方面的能力,一个成功的领导者必须是一个全面性的人才,而不是某一专业某一领域的人才!其能力包括(1)创新能力:善于捕捉新事物,敢于提出大大胆新颖的推测和设想,继而进行论证,拿出可行方案并付诸实施!这要求领导者必须兴趣广泛,对环境具有敏锐的洞察力,具有系统思维和辩证思维的特点,富有独立意识,具有自信心敢于直面困境!(2)转化能力:至领导者能够利用综合,移植,改造,重组和创新等一系列方法与技巧,将组织的创意转化为可操作的具体工作方案的能力!(3)应变能力:应变是主观思维的一种快速反应能力,是管理主体创造能力的集中表现。在多变的外部环境下做到人无我有,人缺我补,人有我优,人争我转,人多我少!(4)组织协调能力:领导者要在组织中培养一种团队精神,根据不同阶段的资源配置要求合理安排资源,强化个体与整体的协调反馈!

篇7:战略领导与思维

一、管理与领导――科学还是艺术?

二、创新思维――领导力之魂

三、打造团队――领导力之本

四、优秀到卓越――管理智慧与领导艺术

五、灯火阑珊处――领导的最高境界 结语 教育心理学名言: “播下一种思想,收获一种行为;播下一种行为,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 ――如何使创新成为领导者的性格,关系到我们民族的命运和未来!引子 寓言

有个人遇到了神仙,神仙问他需要什么东西,他说需要金子。

于是神仙用手指点了几块石头,石头立即变成了金子。神仙叫他去拿,他没有去拿,神仙就问:“你还需要什么呢?”

他说:“我要你的手指头。”

――我们要的不是金子,而是手指头,――这个手指头就是创新思维!引子 领导,就是为了共同的目标把男男女女们集合起来的能力和能启发人们自信的性格 ――蒙哥马利 什么都想自己做的人或者功劳归自己的人,是成不了卓越领导者的――安德鲁 卡内基 “必须善于使用干部。领导者的责任,归纳起来,主要是出主意,用干部两件事。” ――毛泽东 什么叫领导?简单地说,“领”就是带领,就是走在前边,干在前边,身先士卒,“导”就是引导、教导。只有“领”好了,“导”才能起作用。―― 李瑞环

一头绵羊带领一群狮子,敌不过一头狮子带领的一群绵羊

一、管理与领导―科学还是艺术?

(一)什么是管理,管理管什么?

1、管理(manmgement):通过协调和监督他人的工作,有效率和有效果地完成工作。

2、管理四大职能:计划-组织-领导-控制

一、管理与领导―科学还是艺术?

3、后现代管理与人本管理

一、管理与领导―科学还是艺术? 二 领导(leadership)领导是指挥和影响个人、群体、组织在一定条件下实现某种目标的行动过程。领导者就是实施这个过程的人 三 领导力 影响别人、群体、组织的综合能力 领导力就是影响力,等于影响力。当一个人能够影响别人,别人愿意追随他的时候,他就是领导者。要影响别人,先要影响别人的思维,要影响别人的思维,首先自己要有思想,人格要有魅力

一、管理与领导―科学还是艺术? 三 领导力的要素

1、远见与未来;

2、对他人产生影响;

3、他能够得到实惠;

4、跟着你行动不吃亏;

5、跟你在一起感到开心。

一、管理与领导―科学还是艺术? 四 管理与领导的区别与联系

1、区别: 领导者拥有的这种影响力是内在的,随身携带的,而不说别人赋予他的,同岗位无关。而管理者是通过组织赋予的岗位权力去影响别人,有岗有权,没岗没权。领导者拥有追随者;管理者拥有下属;领导者做事主动,追随者也主动。管理者被动做事,下属也被动。

一、管理与领导―科学还是艺术?

2、联系: 领导者把梯子架在正确的墙上,管理者解决爬梯子的技巧。领导者做正确的事,管理者正确地做事 领导者制定制度,也可以修改破坏制度 管理者在特定情况下,在必须破坏制度,那么他可以破坏,这个时候他就是把自己定义成领导者,但是必须先斩后奏,必须请求处罚。

一、管理与领导―科学还是艺术?

二、创新思维―领导力之魂 一 创新思维 就是以超常规乃至反常规的眼界、视角、方法去观察、思考问题,提出与众不同的解决问题方案、程序或重新组合已有的知识、技术、经验等,以获取创造性的思维成果,从而实现人的主体创造能力的思维方式 案例:牛顿发现万有引力

二、创新思维―领导力之魂 创新不同于以往人们狭隘理解的“发明创造”,它贯穿于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主要有以下五个领域:

A、实物---某种具有实用价值的新物品; B、制度---某种新的组织方式和行为方式; C、对策---某种解决特定问题的新策略;

D、理论---某种具有解释力和指导性的新的理论; E、心态---某种内心情绪、态度和观念的转变。案例: 博士内急

二、创新思维―领导力之魂 二 创新思维的视角、方法 “视角”就是思考问题的角度、层面、路线或立场。应该尽量多地增加头脑中的思维视角,学会从多种角度观察同一个问题。1、肯定――否定――存疑

2、自我――他人――群体

3、无序――有序――可行

4、内脑――外脑――内脑

5、左脑――右脑――左脑

6、复杂――简单――复杂

三、打造团队――领导力之本 一 带出一支团队 团队是由员工和管理层组成的一个共同体,该共同体合理利用每一个成员的知识和技能协同工作,解决问题,达到共同的目标 ――团队的构成要素 5 P : ――目标 Purpose ――人 People 3人以上 ――定位 Place ――权限 Power ――计划 Plan

三、打造团队――领导力之本 我们最缺乏什么精神?

三、打造团队――领导力之本 二 培养团队执行力 执行力,就个人而言,就是把想干的事干成功的能力;对于组织,则是将长期战略一步步落到实处的能力。执行力是组织成功的一个必要条件,当战略方向已经或基本确定,这时候执行力就变得最为关键。

四、打造团队――领导力之本 案例 浩瀚干褐的非洲草原上,狮子来了!――― 羚羊在奔跑,象群发怒了!――狮子在躲避; 蚂蚁军团来啦!――成百上千的狮子和大 象在集体逃命。――蚂蚁军团充分显示了团队的力量!

四、打造团队――领导力之本 问题与启示: 谁更强大呢? 为什么蚂蚁可以把狮子和大象吓跑?

四、打造团队――领导力之本 三 执行力的奥妙和精髓 执行力文化:※ ――认真第一,聪明第二; ――制度第一,能人第二; 执行力方针: ――结果提前,自我退后; ――锁定目标,专注重复 执行过程的三个要点: 执行前――决心第一,成败第二 过程中――速度第一,完美第二 执行结束后――胜利第一,理由第二

四、优秀到卓越――管理智慧与领导艺术 一 提高领导效能 案例: 一个年轻的妈妈发现时针已指向23:00,于是就催促自己的小孩说: 马上关掉电视,已经很晚了,快睡觉吧!这时,小孩针对妈妈的责备会做出两种反应:一是小孩根本不理会,对妈妈的话充耳不闻,照看不误,并且被电视的情节吸引住了。这时,作为领导的妈妈,其领导行为就失败了,即属于领导失败;二是小孩听从妈妈的话,并按要求关了电视,这时作为领导的妈妈其领导行为就成功了,属于领导成功的情况。但是,这个小孩如果关电视是心甘情愿、高高兴兴的,此时妈妈的做法就是有效领导;如果小孩有抵触情绪,表现出极大的不满,这时妈妈的领导效能则是无效的。

四、优秀到卓越――管理智慧与领导艺术 分析: 从上述案例可以看出,作为领导,产生一个让部属去做工作的行为,会出现两种结果:成功与失败。而成功领导的结果又有两种:有效和无效。这就是领导的效能。

四、优秀到卓越――管理智慧与领导艺术 二 决策的艺术 管理学上有一句名言:一个错误的决策100个行动也无法挽救。注意以下方面:

1、慢条斯理与雷厉风行

2、弄清实质,抓住要害。

3、多谋善断,集思广益。

4、抓住时机,以变应变。

5、抓好信息,增强预见。※案例

四、优秀到卓越――管理智慧与领导艺术 ――决策前做好五个问答,可有效减少失误。“何事”即“What” “为何”即“Why” “何人”即“Who” “何时”即“When” “何处”即“Where” ――决策时要考虑五个因素,以全面提高决断的质量 考虑风险(Risk)考虑对手(Rival)考虑关系(Relation)考虑报酬(Reward)考虑结果(Result)

四、优秀到卓越――管理智慧与领导艺术 ――决策时要打开选择的空间 任何决断都要扩大空间,扩大配置资源的半径。――决策时要排出标准的顺序 ――决策时要借助“外脑”

四、优秀到卓越――管理智慧与领导艺术 三 应变艺术 需要注意:

1、敢于应变,敢担风险。※案例:英国探险队长

2、几套方案,适应变化。

3、提高素质,善于应变。

4、加强储备,搞好开发。

5、不怕受挫,百折不挠。

四、优秀到卓越――管理智慧与领导艺术 四 用人的艺术 李嘉诚用人心得:“大部分的人都会有部分长处部分短处,好像大象食量以斗计,蚂蚁一小勺便足够。各尽所能、各得所需,以量材而用为原则;又像一部机器,假如主要的机件需要用五百匹马力去发动,虽然半匹马力与五百匹相比是小得多,但也能发挥其一部分作用。”

1、不重学历和经验,适合即可

2、“挖墙角”不一定得到好人才

3、注重人品

4、真心爱下属 案例:亚瑟国王的故事

五、灯火阑珊处――领导的最高境界 境界之一:隐形 境界之二:赢得信任 境界之三:把握未来

篇8:哲学思维与现代领导能力

中国共产党十六届三中全会上提出“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实际上是把当代中国发展的问题提升到哲学的高度和人的层面来加以考虑。科学发展观是指导当代中国发展问题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 这对领导干部提出了一个新要求——领导干部要学哲学、用哲学。

哲学的精髓是运用辩证思维方式, 揭示事物的内在矛盾, 全面正确把握事物的本质, 提供事物发展的价值导向。领导干部的工作大致有五个方面, 而这五个方面都与哲学息息相关。第一, 把握与贯彻上级的意图。理解上级的思想、观点和精神需要哲学的思维方式, 要懂得透过现象把握本质。第二, 做出科学决策。领导干部一是拍板, 二是用人。拍板问题就是科学决策问题。领导干部要对客观实际做出科学判断, 有哲学思维, 处理好主观和客观的统一。第三, 选好用好领导干部。要对所选对象有一个科学的判断首先要避免先入之见, 尽量客观地认识和把握所选拔的对象, 这是主观和客观关系的哲学问题。第四, 有效实施科学管理。管理首先是对人的管理, 科学把握人性离不开哲学的思维方式。要树立人本思维, 一切活动要尊重人、依靠人、为了人。第五, 服务群众利益。要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由此可见, 领导干部要处理好自己的各项工作离不开哲学。哲学是看待和分析问题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这种世界观和方法论运用到领导干部的各项工作当中, 就是要提高领导干部的工作能力, 掌握科学的工作方法, 用哲学来完整地看待和分析事物。

二、现代领导者必须具备哲学思维能力

现代领导者需要的哲学思维能力包括理论概括能力、逻辑表达能力、抽象思维能力三个方面。

1. 理论概括能力。

现实工作中被群众佩服的领导干部, 在讲话或者写文章过程中往往非常善于把散乱的原始材料归纳精炼为几个简明扼要的理论观点, 使人一目了然。相反, 也有一些领导干部说话或者写文章抓不住要点, 使人茫然无绪。之所以会产生这样区别是因为这部分领导干部缺乏必要的哲学概括能力。哲学思维是认识世界的一种方式, 它从总体上宏观上来把握世界, 反映的是自然界、社会和人本身的最一般特征。哲学思维方式是系统的、全面的, 具有理论上的概括性。因此, 进行哲学思维训练是不断增强理论概括能力的重要途径。

2. 逻辑表达能力。

优秀的领导干部往往善于表达自身观点, 并且条理分明, 说服力强。相反, 有些领导说话或者写文章逻辑性不强, 说服性很差。之所以出现这样的现象, 除了个人思想政治素质、语言文字修养方面存在缺陷外, 逻辑表达能力差也是一个原因。逻辑思维是哲学与其他科学相区别的一个主要特征。拥有逻辑思维, 才能保障论述的清晰、准确, 得出来的结论才能具有比较强的说服力。

3. 抽象思维能力。

有些领导干部说话或者写文章往往就事论事, 罗列事实, 抓不住问题要害。原因在于他们始终停留在事情的表面现象上, 没有抓住本质。解决这个问题的出路就是进行自觉的抽象思维能力训练。所谓抽象思维, 就是人们把自己所掌握的原始材料进行清理, 剔除无关紧要的, 对主要材料进行归纳、概括, 凝结出相应概念。运用概念进行推理, 得出一些根本观点, 让人透过现象认识本质。

三、结语

正确的概念是对事物本质认识的结果, 能帮助人们对事物认识得更加深刻。比如, 时间和空间这对概念是对物质及其永恒运动的一种抽象, 但是它的提出, 使人们对物质运动的认识更加深刻。马克思创造性地提出了“商品”、“资本”、“剩余价值”等抽象概念, 正是这些抽象概念构筑起了《资本论》的理论大厦, 为我们深刻认识资本主义社会的本质提供了科学的方法论。因此, 领导干部要走出肤浅, 思想深刻, 就必须认真学习哲学, 积极训练自己的抽象思维能力。

领导干部的基本工作, 就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就是进行科学决策、确定工作思路和做好工作, 马克思主义哲学正是提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做好工作的智慧和方法的一门学问, 因此, 进行哲学思维训练, 开展哲学思维能力建设是领导干部能力建设的重要方面。

摘要: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探究事物本质和规律, 为人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做好工作提供智慧和方法的一门学问, 领导干部平时的基本工作就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做出决策, 因此, 哲学思维能力建设是领导干部能力建设的重要方面。现代领导者需要的哲学思维能力包括理论概括能力、逻辑表达能力、抽象思维能力三个方面。

关键词:哲学思维,领导干部,能力建设,以人为本

参考文献

[1]韩庆祥.哲学思维方式与领导工作方法[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 2014.

上一篇:淘宝店铺成功清仓的实战下一篇:“改变自己”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