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大学-软件工程课程设置

2024-04-21

武汉大学-软件工程课程设置(共10篇)

篇1:武汉大学-软件工程课程设置

软件工程课程设置

大一:

英语听说(专业必修)大学英语(公共必修)体育(公共必修)军事理论(公共必修)高等数学(公共必修)线性代数(公共必修)

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公共必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公共必修)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公共必修)C++程序设计(专业必修)离散数学(专业必修)

计算机系统导论(专业必修)信息系统导论(专业选修)

大二:

体育(公共必修)大学英语(公共必修)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B(公共必修)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公共必修)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专业必修)计算机组织与体系结构(专业必修)用户界面设计与测试(专业必修)数据库系统(专业必修)数据库课程实践(专业必修)操作系统原理(专业必修)数据结构与算法(专业必修)编译技术及应用(专业必修)数字电路(专业选修)

UML及软件建模(专业选修)计算机接口与通信(专业选修)大三:

软件工程(专业必修)

网络及分布式计算(专业必修)网络工程与编程实践(专业必修)解释器构造(专业必修)系统级别编程(专业必修)

Unix系统程序设计(专业选修)模式识别(专业选修)数字图像处理(专业选修)C#程序设计(专业选修)日语(专业选修)信息安全(专业选修)

嵌入式软件技术(专业选修)计算机辅助艺术设计(专业选修)XML及其应用(专业选修)

管理沟通(专业选修)

游戏架构与编程(专业选修)

软件系统开发课程: SSD1 信息系统导论 SSD2计算机系统导论 SSD3面向对象编程与设计

SSD4以用户为中心的设计与测试 SSD5数据结构与运算 SSD6系统级别编程 SSD7数据库系统 SSD8网络与分配计算

SSD9软件规范,测试与维护 SSD10软件项目组织与管理

篇2:武汉大学-软件工程课程设置

东南大学

软件学院研究生课程考试试卷

第一部分:基本概念题(60%)

答题要求:(共60题,每题1分)

请在每题的四个选项中,选择你认为最合适的一个答案,多选无效。

1、考察软件系统和软件项目的复杂性主要是看

√ B、技术的复杂度和管理的难度是主要标准

2、《人月神话》作者Brooks对寻找银弹感到失望的理由是

√ C、任何单独的软件工程技术的进展都不能根本解决问题

3、软件生命周期模型与软件开发过程的关系是

√ D、是技术、产品、项目、支撑环节,提供了平台和框架

4、你认为,对现在的软件开发而言,传统的瀑布模型实用价值是

√ B、仍然有实用价值,软件开发团队需要先用好瀑布模型,然后再考虑与其他模型综合5、敏捷开发的小规模、频繁迭代的前提条件是

√ B、是用户积极参与的项目

6、RUP模型更好地反映了现代软件工程的要求,是因为

√ C、更符合UP的理念,考虑的软件过程模型比较全面

7、现代软件工程的过程管理的综合性表现在√ D、过程的交汇点要根据项目的目标,综合考虑技术和管理的不同需要

8、软件产品线的概念是

√ D、是满足特定市场或用户需求,具有公共可管理特性的产品的组合9、什么是构成软件产品线基础的核心资源

√ C、构架、组件、领域模型、需求陈述、工程文档和规格等

10、软件产品开发与软件项目开发的区别是

√ D、项目是产品的具体实施,各自的目标不同

11、对于项目章程的内容,以下哪个说法不属实

√ C、项目章程中,明确认可和承认了项目的存在12、项目经理如何才能更好地获得执行组织对项目的支持

√ B、把对项目的需求与组织的战略计划相联系

13、目标管理是项目管理中基本的原则和方法,同时项目是运用目标管理技术的理想环境,因为?

√ A、所有项目应该强烈地以项目目标为导向

14、下列哪项不是项目生命周期的一个过程

√ A、可行性研究

15、下列哪种文件是项目队伍与项目客户之间通过确定项目目标及主要的项目可交付成果而达成协议的基础

√ C、范围说明书

16、确定项目范围边界的主要因素是

√ A、依据用户需求及项目资源,对项目做什么和不做什么的定义/

417、项目章程的最主要意义是

√ B、确认项目诞生并为项目经理授权

18、项目管理中的里程碑事件作用是

√ C、项目进行绩效考核和沟通协调管理的依据

19、用一句话最确切地描述需求是

√ D、需求是对系统将要实现的功能、性能、质量和必须满足的约束的叙述

20、最准确地描述角色与用例概念的一句话是

√ C、角色是与系统交互的人或其他系统,用例是角色完成的事件序列

21、通过角色和用例分析,产生类图的过程中,角色与类的关系是

√ B、从角色到用例、再到类图,是一个分析过程

22、通过建立业务模型,我们能够

√ A、分析领域中的角色、功能关系、组织架构、业务规则等

23、下述哪一个说法是对OMT三种模型的最确切描述

√B、对象模型定义了对象及彼此间关系的映射,动态模型表示瞬时的、行为

24、需求获取阶段建立的业务模型与项目范围的关系

√ C、良好的业务模型有利于开发团队与用户就项目范围进行沟通

25、现代软件工程需求开发阶段的需求分析是

√ B、是一个细化系统定义,并在需求与设计之间进行平衡的过程

26、需求形式化的意义是

√ B、使得需求在可分解、可追溯的基础上进行开发和管理

27、软件开发的基线的含义是

√ A、是软件制品通过测试和评审,成为继续开发或发布的基准

28、需求状态的意义是

√ D、需求状态构成控制软件开发过程的需求基线的里程碑

29、按CMM的定义要求需求评审的关键是

√ B、确定他们是否技术可行、适用于软件实现、定义清晰、可测试

30、用户界面友好的可检验标准是

√ D、将友好性转化为可客观度量的其他质量属性进行检验

31、在HOLIS系统的范围定义例子中,指令性基线的含义是

√ D、反映的是功能需求的范围约定

32、在HOLIS系统的范围定义例子中,资源限制是如何表现的√ B、在功能选择的排序中,考虑资源的因素

33、需求评审的主要内容是由公司组织的专家对用户业务的合理性进行评审,你认为

√ C、需求评审的前提是假定用户需求都是必要和合理的,并由用户自行负责

34、需求追踪链的意义是指

√ D、可以验证需求实现的程度,跟踪需求实现的过程

35、需求稳定性的作用是

√ B、可以检查需求管理与开发的效率和控制水平

36、为什么说用功能点度量取代代码行度量更具有合理性

√ C、功能点度量更全面

37、在需求阶段,反映需求过程本身质量的可度量属性应该是

√ D、功能点的可追踪性和实现过程的稳定性

38、组成体系结构的主要要素是

√ D、构成单元、连接方式和连接关系

39、ISO/OSI的网络七层协议为层次结构设计提供的最好参考是

√ B、提出了基于服务、接口、协议的分层思想和概念

40、系统概要设计的任务是

√ A、将需求分析模型映射为具体的软件体系结构

41、基于DFD的传统体系结构设计方法最主要的缺点是

√ C、当数据流变化的时候,系统结构也要发生变化

42、作为一种战术方法,一般应在系统设计的哪个阶段,考虑采用何种面向对象的设计模式

√ C、在子系统设计阶段,结合模块划分,考虑采用那种设计模式

43、在体系结构方法中,“表驱动”是一种

√ D、用表格表示模块之间的一种间接调用关系

44、基于DFD的传统体系结构设计方法最主要的缺点是

√ C、当数据流变化的时候,系统结构也要发生变化

45、为什么说算法的优劣有时对系统性能指标的影响并不是最关键的√ C、单个模块性能的提高,对系统性能提升作用有限

46、为什么说模块的合理划分比增加一些代码注释更使系统易于维护

√ C、合理的模块划分可提高问题定位和回归测试的效率

47、在评价一个软件系统的易用性时,你会更多地关注

√ D、运用合理的设计,使得用户很容易使用系统达到自己的应用目的48、MVC模式的关键机制是

√ D、把数据表示与输入控制、数据存储、功能逻辑分离开来

49、MVC控制器的作用是

√ B、根据模型的状态和需要,改变对用户输入的控制方式

50、采用MVC模式的理由是

√ D、可以采用发布-订阅模式,控制用户的表示和输入操作

51、质量要素是指:

√ C、是一组与用户质量需求相一致的、可度量的系统特性

52、项目管理中质量计划与质量体系之间的区别在于:

√ A、计划的对象是具体的产品、项目、服务或合同

53、帕累托图(Pareto Charts)有助于项目经理:

√ A、集中于质量改进的最关键的问题

54、当一项产品或服务完全达到客户要求时:

√ A、质量也达到了

55、软件质量保证的确认(Validation)过程是

√ D、测试、度量、可靠性增长

56、软件质量保证的验证(Verification)过程是

√ D、评审、度量、配置管理

57、集成测试是在项目组还是由独立测试部门进行,主要看

√ C、软件系统的框架与体系结构的控制需要

58、以下内容较好地描述了配置项的分类

√ A、是开发过程中程序、数据、文档和过程记录

59、以下描述最好地说明了基线在软件管理中的作用

√ A、基线是项目开发过程的制品经过正式评审并被相关人员一致同意,可以

作为以后项目开发的基础

60、软件项目、软件工程、软件过程、软件产品,从总体到具体的关联关系排列应该是

篇3:武汉大学-软件工程课程设置

1 高职体育教育现状

以武汉软件工程职业学院为例,由于高职学生在校时间仅为3年,以培养学生基础技能为目的的专业课程设置比例高,因此,体育类的公共课程比例被压缩至1年,甚至不能满足人才培养方案中72学时的规定,这是在高职院校中普遍存在的现象。学校教育对体育教育的忽视导致体育教育的发展严重受阻。以下现状,是以武汉软件工程职业学院为例反映部分高校的体育教学状况。

1.1 体育教育目标不明确

我国的高职院校,大部分是由原来的几所中专学校合并而成,因此,体育教学目标仍然停留在原有中专的教育目标上,并未按照新时期社会对人才的新要求而改变和调整。新时期高职体育教育的目标是:增强学生体质,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发展,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培养学生从事体育运动的意识、兴趣、习惯和能力,实现终身体育目标。

1.2 教学紊乱,包括教育模式、教学方法、教学内容等

高职体育教育的教学目标不改变,直接导致教学观念与方法的严重滞后。在全国高校体育改革多年后的今天,一些高职体育仍然沿用着陈旧的教学模式,“以教师为中心”、“传习式”、“灌输式”,不分项目“一把抓”,教学内容“大而杂”,教学方法单一。学生在体育课堂上体会不到快乐,自然不会主动学习,更谈不上兴趣的培养,这与终身体育教学目标相去甚远。

1.3 体育教育缺乏保障

高职院校对体育课程的忽视,也导致了体育教学中硬件条件和软件条件的严重不足。单纯的田径运动场和篮球场已经完全不能满足高校体育教学的需要。随着众多新兴体育项目的蓬勃发展,高校体育教学内容也应随之进行调整,例如羽毛球、网球、健身操、舞蹈、跆拳道等。高职院校大部分都满足不了这些运动队场地的需求,对体育教师的业务培养和知识更新也脱节,体育教育管理工作没有一套激励机制,这些都是制约高职体育发展的重要因素。

1.4 体育教育研究与实践不足

遵循着过时的教学目标,使用着陈旧的教学模式,缺乏有力的教学条件保障体育教育研究自然困难重重。高职体育老师,缺乏合理的激励机制,缺少新鲜的血液补充,没有足够的培训机会,使老师们进行教学研究的积极性始终不高,更谈不上实践经验的总结。

2 高职体育教育重要性

针对以上现状大致可看出,体育教学在高职教育中的低位被严重置换,甚至成为学校整体教学中的一块“鸡肋”,其作用和价值被完全淹没。造成这样结果的原因有很多,大到高职教育体制,小到老师个人素养,但是最重要的原因是我们的体育教学课程设置已经完全落后,教学方法和模式早已不能满足高职教育发展所需,不能达到培养学生职业素养的最重要目的,更不能达到培养学生终生体育爱好的最终目的。

“身体是革命的本钱”,体育教育在学校教育中的低位是不可动摇的,而高职体育则背负着更多的责任。除了达到基本的强身健体作用,培养学生兴趣爱好外,更重要的是高职体育教育应该能满足不同的职业需求对就业者生理和心理上的要求。例如,对长期站立劳作者下肢力量、耐力、坚韧性格的锻炼的培养都可以通过体育课堂来实现;社交行业的工作者可以通过体育课堂中形体的培养锻炼气质和精神风貌等等。

3 体育课程建设的对策和建议

体育课程作为高职教育的组成部分,背负着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的重任,应与时俱进,紧跟教育改革的大步伐,不断研究改革新的教学内容和方法。以下针对武汉软件工程职业学院来探讨体育课程建设的各个方面。

3.1 体育教学内容

根据高职体育的教育目标,体育课堂除了必须的基础运动项目,还可以根据不同的专业需求加设不同的教学内容。以武汉软件工程职业学院的专业设置为例,机械系的学生多以一线生产劳动者为就业对象,因此,针对此专业的学生应教学内容中安排适当的耐力性运动项目,如中长跑等;安排适当的下肢力量锻炼项目,如跳跃、短跑等;各个专业学生都需要培养团队意识和进取精神,可在教学内容中加入素质拓展训练等。

3.2 课程设置

体育类课程在高职院校中的设置应根据各自学校特点进行调整,以武汉软件工程职业学院为例,体育课程应划分为综合实践类课程,根据不同专业特点设置不同的体育课程。如经贸系应开设形体课程,软件系应开设体育保健课程等。

体育课程的学分也可根据不同专业做出相应的调整,应在保证基本的身体素质练习的基础体育课程基础上再开设相应的专业所需体育课程。因此,学时分配应大幅度提高,不能盲目地统一规划为72学时。体育课程的安排顺序也可根据专业需要来制定。

3.3 教学模式

摒弃落后的教学模式,采取新颖的、适合专业学生特点的教学模式。例如分组教学、情景式教学、讨论教学、激励教学、合作教学、学生为主导等等。例如艺术类专业学生缺乏运动兴趣,课堂积极性不够高,因此应采取激励式和分组合作式教学模式,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达到课堂所需效果。

3.4 评价机制

合理的评价机制是促进体育教学良性发展的基础。旧的体育教学评价不能达到以上的目的。因为以往的教学评价是以测试学生对竞技运动达标的程度和掌握技术的程度,并不能客观反映影响课堂教学结果的具体因素。应采取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学生互评相结合的手段。

通过教师、学生和学生间的互相评价,使课堂中心变成多元、灵活型态,促进学生自主独立的发展;学生在互相评价、共同讨论的过程中,学会了互相尊重、互相帮助、互相激励、互相交流、互相启发;也学会了合作意识,并在合作中发展。与此同时,学生通过各种评价正确认识自我、完善自我,从而促进了人格的发展。

学生对老师的评价也很重要,学校应采取最佳的方式收集学生对老师的真实评价,并将客观事实反映给教师,对教师采取最有效的督促方式。并在体育公选课的模式下,公开任课教师信息,采取学生自主选课的方式,让“哪里有学生,哪里才有课堂”真正付诸于行动。

参考文献

[1]王嵘.新时期高职体育教育的探析[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17).

篇4:武汉大学-软件工程课程设置

关键词:软件工程;教学模式;项目教学法;角色扮演法

软件工程是计算机及相关专业一门十分重要的专业基础课,随着我国信息化建设的深入发展和软件产业的快速发展,软件工程的重要性及其对信息产业的支撑作用日益凸现。在建设创新型国家和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前提下,如何进行课程创新型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已成为深化高等教育改革的主要方向之一。本文针对软件工程课程特点,结合软件工程“项目实训”课程,探索创新型学习的教学模式,在该课程的课程设计、教学方法和教学过程以及考核标准等方面进行了有效的研究和实践。

一、软件工程课程的特点

软件工程课程是广播电大计算机应用与软件技术专业的一门核心专业课程。从课程的教学目的中,可以看出软件工程课程既不同于一般的程序设计课程,也不同于一般的专业课程,其教学有它自身的特点。

综合性:软件工程课程涉及面很广,既有基础理论研究,也有实际开发和维护;此外,还涉及与软件开发有关的活动,如,人工智能、数学、管理学、经济学、心理学、市场学、法律与道德等方面。

工程性:软件工程顾名思义,软件生产是一个工程过程,课程强调利用工程化的方法进行。这不仅表现在软件开发的流程上、开发的技术方法上,更重要的是表现在对软件开发的项目管理上。如,项目计划与组织、进度控制、成本控制、质量保证、CMM的应用等诸多方面。

实践性:广播电视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专业规则中提到,通过软件工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开发高质量软件的方法;通过对软件开发过程和过程管理技术的学习,使得学生了解如何进行软件度量和管理,怎样进行质量保证活动,从而能够有效地策划和管理软件开发活动。由此可见,广播电视大学对于计算机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是实践性人才。因此,在教学中必须强调理论学习与应用实践的结合。把握软件工程的发展方向。为学生参与实际项目开发打下基础。

先进性:随着软件技术的发展,软件工程从传统式软件工程-构建软件工程,其研究的内容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如涉及软件开发方法的面向对象技术的应用、统一建模语言(UML)、基于Web的软件开发、基于构件技术的软件开发。涉及开发过程组织的统一软件过程(RuP)、个体软件过程(PsP)、群体软件过程(TSP)等,涉及软件项目管理的IS09000认证及软件能力成熟度模型(CMM)等。这就要求软件工程课程的教学内容也应该与时俱进。

二、软件工程教学现状

根据笔者多年的教學实践发现,理论-实验的教学模式,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毫无兴趣,在实验中对软件工程的理论很难灵活运用。造成这一原因的因素较多,大体可概括为:课程内容比较抽象、该课程的讲授课时比较少、没有实训环境。

三、软件工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通过上面的分析可见,软件工程教学方法不能在停留在传统的理论-实践的模式上了,要与时俱进,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通过对项目教学法、案例教学法、角色扮演法的实践中比较分析,笔者认为,本校软件工程的宜采用项目教学法、角色扮演法相结合的方法。

(一)项目教学法

项目教学发是基于完整行动模式的,对复杂问题进行解决、管理和实施的方法。这种方法中,学生独立自主的去解决问题,这就要求学生必须掌握知识点,促发学生对知识的渴望,从而主动去学习;教师在选择项目时尽量选取离学生日常生活比较贴近的项日.这样利于学生的理解,从而保证项目的最终实现。教学过程中,初步的理论学习后,教师拟定多个项目,指定有项目经验的学生为组长,各小组自由选题,组长引导小组学生共同确定该项目开发的目标和任务。小组学生合作逐一完成任务,并要求学习结束时提交可行性研究报告、软件需求说明书、软件设计说明书、软件测试报告及项目开发总结。实践证明.项目教学法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独立思维能力,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二)角色扮演法

角色扮演法是一种情景模拟活动。所谓情景模拟就是指根据被试者可能担任的职务,编制一套与该职务实际根据相似的测试项目,将被试者安排在模拟的、逼真的工作环境中,要求被试者处理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用多种方法来测评其心理素质、潜在能力的一系列方法。软件工程教学中,项目开发设计到很多角色,学生在醒目中扮演不同的角色。处理不同的任务.达到学习知识、理解知识并掌握知识的目的。笔者在教学过程中,讲解需求分析后,设定了一个以获取需求为目的的用户面谈场景。一部分学生分别扮演项目负责人、分析人员及开发人员等角色,另外一些学生扮演用户。通过这角色的扮演,学生不仅掌握获取用户需求的方法及技巧,还学会了换位思考。有利于帮助他们建移从用户角度出发的思维方法,从而使项目的进行更加的顺利。

四、总结

为了使学生可以更好地学习、理解软件工程的思想并加以运用。就需要在课程教学采用浅入深出的有效措施,使以往抽象的软件工程理论与实际软件项目开发紧密结合,易于学生接受。从而提高学生对课程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理论应用能力、团队合作能力。

参考文献:

[1]范萍 王莉 胡祥云.软件工程课程实验考核方法探索[J]. 《实验技术与管理. 2007.3.

[2]蔡勇 李菁芳. 以"项目教学法"促进"软件工程"教学 [J]. 《计算机教育》 2007.16.

篇5:武汉大学-软件工程课程设置

第一部分

大纲说明

一、课程性质、目的与任务

《软件工程》是江苏电大计算机应用专业教学计划中一门综合性和实践性很强的选修课程,主要内容包括软件工程概述、系统分析、软件需求分析、软件设计、Jackson系统开发方法、用户界面设计、面向对象分析与设计、编码、软件质量与质量保证、项目计划与管理等。

根据培养基本应用型人才的需要,本课程的目的与任务是使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了解软件项目开发和维护的一般过程,掌握软件开发的传统方法和最新方法,为更深入地学习和今后从事软件工程实践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先修课程知识要求

计算机的基础知识、程序设计的知识、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知识

三、课程的教学要求

基本概念和基本知识:软件与软件工程,硬件系统分析和软件系统分析,生存周期与软件开发模式,结构化分析、需求分析,面向对象分析、设计与编码,软件的评审、测试与维护,项目计划与项目管理。

基本技能:能应用软件工程的基本方法参与软件项目的分析、设计、实现和维护且在实践中灵活运用

重点:系统分析、系统设计、系统实现、系统维护

难点:系统分析、需求分析、软件设计、软件测试

六、考核

本课程采取大作业与集中笔试考核相结合的方式,大作业占总成绩的20%,由各教学点和市校自行组织考核,江苏电大进行抽查,不做大作业者不能参加笔试;笔试由江苏电大根据教学大纲统一命题,占总成绩的80%。

第二部分 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 软件工程概述

教学内容

1.1 软件的概念、特点和分类(软件的概念和特点、软件的分类)

1.2 软件的发展和软件危机(人们对软件的新的认识、软件的需求是软件发展的动力、软件工作范围的扩展)1.3 软件工程过程和软件生存期(软件工程过程、软件生存期)

1.4 软件生存期模型(瀑布模型、演化模型、螺旋模型、喷泉模型、智能模型)1.5软件工程的基本目标(软件工程的定义、软件工程项目的基本目标)

教学要求

掌握:软件和软件工程的基本概念

了解:软件生命周期及软件开发的各个模型 2 系统分析

教学内容

2.1 基于计算机的系统

2.2 计算机系统工程(硬件和硬件工程、软件和软件工程、人与人类工程、数据库和数据库工程)2.3 系统需求识别(系统分析的目标、系统分析过程)2.4 可行性研究

2.5成本—效益分析(几种度量效益的方法、成本—效益的分析)2.6技术分析 2.7分配与权衡

2.8系统结构的模型化(结构图、系统结构的规格说明定义)2.9系统定义与评审(系统规格说明、系统定义的评审)教学要求

理解:系统分析的含义

了解:系统分析过程中的分析方法 3 软件需求分析

教学内容

3.1 软件需求分析的任务

3.2 需求分析的过程 3.3 软件需求分析的原则 3.4分析员和用户的责任 3.5软件需求分析方法

3.6原型化方法(软件原型化方法概述、快速原型开发模型(原型生存期)、软件开发过程、软件复用)

3.7结构化分析方法(数据流图、数据词典、加工逻辑说明)3.8系统动态分析(状态迁移图、时序、Petri网)

3.9数据及数据库需求(有关数据库的基本概念、E—R方法、数据结构的规范化、数据库分析的过程)3.10软件需求分析工具(SADT、PSL/PSA)教学要求:

掌握:需求分析的方法

理解:需求分析的任务和原则 了解:需求分析工具 4 软件设计

教学内容

4.1 软件设计的目标和任务(软件设计在开发阶段中的重要性、软件设计任务)

4.2 软件设计基础(自顶向下,逐步细化、软件结构、程序结构、数据结构、软件过程、模块化、抽象化及信息屏蔽)

4.3 模块的独立性(模块、模块独立性、耦合性、内聚性)

4.4 结构化设计方法(典型的系统结构图、变换分析设计方法、事务分析、软件模块结构的改进、设计的后处理)

4.5数据设计及文件设计(数据设计的原则、在设计程序结构时的数据结构的选择方法、文件设计)4.6过程设计(程序流程图、N—S图、PAD、判定表、PDL)

教学要求

掌握:软件设计的过程、步骤、方法及过程设计

理解:软件设计过程中模块的特性、结构化程序设计方法 5 Jackson系统开发(JSD)方法------面向数据结构的分析与设计方法

教学内容

5.1 进程模型

5.2 JSD方法的步骤

5.3 实体动作分析 5.4 实体结构分析 5.5定义初始模型 5.6功能描述

5.7 决定系统时间特性 5.8 实现

掌握:JSD方法

用户界面设计

教学要求

6.1 用户界面应具备的特性(可使用性、灵活性、复杂性和可靠性)

6.2用户界面设计的任务分析(用户特性分析、用户工作分析、用户模型和观点)

6.3 用户界面任务和工作设计(任务分配、工作方式和工作设计)

6.4 界面设计的基本类型(界面设计类型、菜单、图象、对话、问题描述语言、窗口)6.5 数据输入界面设计(数据输入的规则、输入表格设计、其它数据输入的方法)6.6数据显示界面设计(数据显示的规则、字符数据的显示、图形显示、报告)

6.7控制界面的设计(用控制对话选择操作命令、用菜单界面进行控制、用功能键定义操作命令、用图标表示对象或命令、直接操纵、用窗口划分屏幕、命令语言、自然语言)

教学要求

掌握:用户界面设计过程、步骤及方法 了解:用户界面设计的基本类型 7 程序编码

教学内容

7.1 对源程序的质量要求

7.2 结构化程序设计(关于GOTO语句的争论、结构化程序设计的原则、程序设计自顶向下,逐步求精、数据结构的合理化)

7.3 程序设计风格(源程序文档化、数据说明、语句结构、输入和输出)

7.4 程序效率(讨论效率的准则、算法对效率的影响、影响存储器效率的因素、影响输入/输出的因素)

7.5 程序设计语言(程序设计语言特性的比较、程序设计语言的分类、程序设计语言的选择)7.6程序复杂性度量(代码行度量法、McCabe度量法、Halstead的软件科学、软件复杂性的综合度量)

教学要求

掌握:编码原则及方法

了解:程序复杂性度量方法 8 软件测试

教学内容

8.1 软件测试的基础(什么是软件测试、软件测试的目的和原则、软件测试的对象、测试信息流、测试与软件开发各阶段的关系)

8.2 测试用例设计(黑盒测试、白盒测试)

8.3 白盒测试的测试用例设计(逻辑覆盖、基本路径测试)

8.4 黑盒测试的测试用例设计(等价类划分、边界值分析、错误推测法、因果图、功能图)

8.5 软件测试的策略(单元测试、组装测试、确认测试、系统测试、测试的步骤及相应的测试种类)

8.6 程序的静态分析方法(对程序的静态分析、人工测试)

8.7 调试(调试的步骤、几种主要的调试方法、调试原则)

8.8 软件测试工具(静态分析工具、动态分析工具、测试数据自动生成工具、模块测试台、测试合成环境)

教学要求

掌握:软件测试方法、策略

了解:软件测试工具 9 面向对象技术

教学内容

9.1 面向对象的概念(对象、类、继承、多态性和动态联编)

9.2 开发过程(应用生存期、类生存期、综合方法、系统体系结构)

9.3 面向对象分析与高层设计(面向对象分析、论域分析、应用分析、对象模型技术、高层设计、示例)

9.4 类的设计(类设计的目标、通过复用设计类、类设计方法、类设计的例子)

9.5 实现与测试(类的实现、应用程序的实现、测试一个面向对象的应用、面向对象的测试工具)

9.6 Coad与Yourdon面向对象分析与设计技术(面向对象的分析、面向对象的设计)

9.7 CRC卡片

9.8 Booch的方法(Booch方法的设计过程、Booch方法的基本的模型)

教学要求

掌握:面向对象技术在软件开发时的运用过程及各种方法 10 软件质量保证

10.1软件质量的概念(软件质量的定义、软件质量的特性、软件质量特性之间的竞争)10.2软件质量的度量和评价(软件质量的度量、软件质量的评价)

10.3软件质量保证(质量保证的概念、软件质量保证的主要任务、质量保证与检验)10.4软件质量保证体系

10.5质量保证的体系(质量目标与度量、质量度量方法、软件质量管理小组)10.6软件的质量设计(质量特性转化为软件的内部结构、软件的质量展开)10.7技术评审(设计质量的评审内容、程序质量的评审内容)10.8软件可靠性(软件生存期与软件寿命的关系、软件可靠性的定义、软件可靠性的主要指标)10.9测试中的可靠性分析(推测错误的产生频度、估算软件中错误总数Er方法、测试精确度和测试覆盖度的评价、测试开始时的预测模型)

10.10软件容错技术(什么是容错软件、容错的一般方法、容错软件的设计过程、软件的容错系统结构)

教学要求

掌握:软件质量保证体系 理解:软件质量保证的概念 11 软件维护

11.1软件维护的概念(软件维护的定义、影响维护工作量因素、软件维护的策略、维护成本)11.2软件维护活动(维护机构、软件维护申请报告、软件维护工作流程、维护档案记录、维护评价)11.3程序修改的步骤及修改的副作用(分析和理解程序、修改程序、重新验证程序)11.4软件可维护性(软件可维护性的定义、可维护性的度量)

11.5提高可维护性的方法(建立明确的软件质量目标和优先级、使用提高软件质量的技术和工具、进行明确的质量保证审查、选择可维护的程序设计语言、改进程序的文档)

11.6维护“老化代码”

11.7逆向工程和再工程(预防性维护、逆向工程的元素、再工程中的重构技术)

11.8软件配置管理(软件配置管理、配置标识、版本控制、变更控制、配置状态报告、配置审核、软件配置管理工具PVCS)

教学要求

掌握:软件维护活动的方法 理解:软件维护的逆向工程和再工程 12 软件工程标准化与软件文档

12.1什么是软件工程标准 12.2软件工程标准化的意义 12.3软件工程标准的制定与推行 12.4软件工程标准的层次 12.5中国的软件工程标准化工作

12.6 ISO 9000-3标准及软件质量认证(ISO 9000标准产生的背景、ISO 9000系列标准的内容)12.7在开发机构中推行软件工程标准化

12.8文档的作用与分类(软件文档的作用和分类、对文档编制的质量要求、文档的管理与维护)教学要求

掌握:软件工程标准的制定过程 理解:软件工程标准化的意义 了解:中国软件工程标准化的过程 13 软件项目管理与计划

13.1项目管理过程

13.2软件生产率和质量的度量(软件度量、面向规模的度量、面向功能的度量、软件质量的度量、协调不同的度量方法)

13.3在软件工程过程中使用度量(建立基线、度量数据的收集、计算和评价)

13.4软件项目估算(针对估算的考虑、软件项目计划的目标、软件的范围、软件开发中的资源、软件项目估算、分解技术)

13.5软件开发成本估算(软件开发成本估算方法、专家判定技术、软件开发成本估算的经验模型、自动估算工具)

13.6风险分析(风险识别、风险估计、风险评价、风险驾驭和监控)

13.7进度安排(软件开发小组人数与软件生产率、任务的确定与并行性、制定开发进度计划、进度安排的图形方法、项目的追踪和控制)

13.8软件项目的组织与计划(软件项目管理的特点、制定计划、软件项目的组织的建立、人员配备、指导与检验)

13.9软件过程成熟模型(软件机构的的成熟性、软件过程成熟度模型、关键过程领域、成熟度提问单、利用CMM对软件机构进行成熟度评估)

教学要求 掌握:软件质量度量的方法和软件成本估算方法 理解:软件生产率、风险分析 了解:软件项目组织与计划

第三部分 课程大作业

为了进一步弄清和巩固课堂所学的知识及实际的应用,配合讲课,设置以下课程大作业(该课程无平时作业):

1.结构化分析

2.概要设计

3.详细设计

4.测试

5.面向对象分析与设计

6.面向对象编程

7.面向对象测试

实施要求:

1.课程大作业的1-4使用传统的软件工程方法;5-6使用面向对象的软件工程方法;可以设计一个大例子,用两种方法来做,也可以分别做两个例子。

2.建议大作业之前有作业辅导,2学时。

3.建议作业完成后进行讨论,对这两种方法进行总结,2学时。

4.建议使用CASE平台及其他工具平台。5.评分标准:

优良(15-20)-----能独立或协作编出程序,且能运用工具对程序按照软件工程的标准得出详实的结论,且有详实的文档资料。

篇6:武汉大学-软件工程课程设置

基础化学、工程力学、工程材料、材料成型技术基础、机械设计基础、电工及电子技术、化工原理、自动控制原理、制浆造纸原理与工程、制浆造纸机械与设备、制浆造纸机械制造工艺、制浆造纸设备腐蚀与防护、制浆造纸工程设计、造纸环保装备原理与设备、制浆造纸过程控制系统等。

篇7:武汉大学-软件工程课程设置

一、课程设计说明(一目的和任务

课程设计是专业教学计划中的重要环节,通过该教学环节使学生对所学课程的理论知识有更全面系统的了解,并应用于实际工程设计,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设计要求

1.必须按照设计任务书的要求完成全部规定内容,严格遵守国家颁布的有关技 术规范和规定;2.设计图件采用计算机绘制,要求线条清晰、整洁美观,符合有关制图规范;3.设计书一律用计算机打印,文句通顺、简明扼要,文中计量单位一律采用国际标准。

二、注意事项

1.每位同学应严格按所规定的题目和条件,独立完成设计计算书和设计图纸,严禁抄袭。否则成绩以不及格计。

2.图纸规格为2号,一律要求计算机绘图。

3.做到图面整洁、布图合理,文字、数字及符号大小适当、书写规范。

4.课程设计完成后,各人将设计图纸向内折叠好(图标部分向外翻出一角,并将设计计算书插入叠好的图纸内。

5.设计资料上交截止时间:第17周星期五下午5:00(由班长或课代表收齐交指导老师。

三、参考文献

(1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94,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994。

(2桩基工程手册,史佩栋主编,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3基础工程,周景星等编,清华大学出版社。

(4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J50007-2002,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编,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5地基及基础工程,顾晓鲁编,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

(6桩基础设计方法与施工技术,高大钊等编著,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7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部.《铁路桥涵设计规范》TBJ 2-96.铁道部标准司科情所.1996(8李克钏.《基础工程》.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00.(9铁路工程设计技术手册.《桥梁地基和基础》.北京:人民铁道出版社.1978.(10李亮、魏丽敏等主编《基础工程》,中南大学出版社,2005 任务书

题目1:铁路桥墩桩基础设计

一.设计资料

1.线路:双线、直线、坡度4‰、线间距5m,双块式无碴轨道及双侧1.7m宽人行道,其重量为44.4kN/m。

2.桥跨:等跨L=31.1m无碴桥面单箱单室预应力混凝土梁,梁全长32.6m,梁端缝0.1m;梁高3m,梁宽1 3.4m,每孔梁重8530kN,简支箱梁支座中心距梁端距离0.75m,同一桥墩相邻梁支座间距1.6m。轨底至梁底高度为3.7m,采用盆式橡胶支座,支座高

0.173m,梁底至支座铰中心0.09m。

3.建筑材料:支承垫石、顶帽、托盘采用C40钢筋混凝土,墩身采用C30混凝土,桩身采用C25混凝土。

4.地质及地下水位情况:

土层平均重度γ=20kN/m3,土层平均内摩擦角ϕ =28°。地下水位标高:+30.5。5.标高:梁顶标高+53.483m,墩底+35.81。6.风力:w=800Pa(桥上有车。

7.桥墩尺寸:如图1。二.设计荷载 1.承台底外力合计: 双线、纵向、二孔重载: N=18629.07kN,H=341.5kN,M= 4671.75kN·m 双线、纵向、一孔重载: N=17534.94kN,H=341.5kN,M=4762.57kN·m 2.墩顶外力: 双线、纵向、一孔重载: H=253.44 kN,M =893.16 kN·m。三.设计要求

1.选定桩的类型和施工方法,确定桩的材料、桩长、桩数及桩的排列。2.检算下列项目

(1 单桩承载力检算(双线、纵向、二孔重载;(2 群桩承载力检算(双线、纵向、二孔重载;(3 墩顶水平位移检算(双线、纵向、一孔重载;(4 桩身截面配筋计算(双线、纵向、一孔重载;(5 桩在土面处位移检算(双线、纵向、一孔重载。3.设计成果:

(1 设计说明书和计算书一份(2 设计图(计算机绘图 一张 四.附加说明

1.如布桩需要,可变更图1中承台尺寸;2.任务书中荷载系按图1尺寸进行计算的结果,如承台尺寸变更,应对其竖向荷载进行相应调整。

图 1 桥墩及承台尺寸示意图 题目 2:建筑桩基础设计 : 一.工程概况 某试验大厅柱下桩基,柱截面尺寸为 400mm × 600mm,地质剖面示意图如图 1 所 示,作用在基础顶面的荷载效应基本组合设计值为 F=2035kN,M=330kN·m,= 55kN,H 荷载效应标准组合设计值为 Fk=1565kN,Mk=254kN·m,Hk=42kN,拟采用(A)400×400mm2 钢筋混凝土预制桩或(B)450×450mm2 钢筋混凝土预制桩基础。试设计 桩基础。二.设计资料 1.工程地质剖面图及参数 6

-0-1.8 杂填土-5.4 淤泥-8.5 粉质粘土-17.6 砾质粘土 图 2 地质剖面柱状图 土层名称 杂填土 淤泥 粉质粘土 砾质粘土 2.其它条件(1)柱底标高为-1.0m;(2)建筑物处于非地震区,可不考虑抗震。桩周侧摩阻力标准值 qsk(kPa 未完成自重固结 10 40 50 桩端极限承载力标准值 qsk(kPa / / 1800 3000 / / 1900 3500 / / 2000 4500 三.设计任务 1.选择桩型,确定持力层; 2.确定桩基基本参数(桩径、入土深度、单桩承载力、桩数及承台尺寸等); 3.桩身结构设计与计算; 4.桩基验算(承载力、变形及承台截面尺寸等); 5.绘制设计图纸。(1)基础平面布置图(1:100):包括桩位、承台及基础梁布置图,要求标注 7 构件位置尺寸(对轴线标注)及构件等编号。(2)构件大样图 1 几种承台的大样图(1:25)(包括平、剖面图); 2 桩身大样图(1:25)(包括钢筋笼、桩顶标高及其它尺寸); 3 基础梁(连系梁)大样图; 4 柱与承台连接大样图; 5 有关文字说明(包括构件材料强度等级、单桩承载力及其构造要求)。

篇8:武汉大学-软件工程课程设置

物理学是研究物质的基本结构、运动形式及物质间相互作用的自然科学,它是其他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的基础[1]。以物理学基础为内容的大学物理课程,是所有理工科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基础课程,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增强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开发学生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还为学生日后专业课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但是对于不同专业,所需的物理知识侧重点是不同的[2,3,4,5],例如电子类专业侧重于电磁学,化工类专业侧重于热学,机械类专业侧重于力学等。然而目前我国大部分大学物理教材及教学内容并无专业差别,教学内容往往偏重于理论知识,容易造成理论和实践及专业的脱节,导致学生无法体会大学物理课程与自身专业的密切联系,使得教学效果大打折扣。要充分发挥大学物理课程的作用,就应该根据各专业的特点,有针对性的合理安排教学内容,这样才能高效的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本文以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安全工程专业为例,对该专业的大学物理课程进行针对性的改革探索。

1 安全工程专业课程与大学物理相关性分析

1.1 大学物理教学内容

根据《非物理类理工学科大学物理课程教学基本要求》[1],将大学物理教学内容分为11个教学模块,如表1所示。

1.2 与大学物理相关的安全工程专业课程

将表1中11个教学模块与安全工程专业各门课程教学大纲中教学比对,便可以总结出与大学物理有关联的相关课程,如表2。

1.3 大学物理各模块与安全工程专业的紧密程度

将11个教学模块中的125个知识点与各课程教学大纲中的知识点比较分析,可以进一步分析大学物理各个知识点与安全工程专业课程的相关性及紧密程度,现将这种紧密程度由高到低分为A、B、C、D4个等级分别代表强、较强、弱、很弱4中关系,具体如表3。

2 课程改革

2.1 教学内容的改革

鉴于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安全工程专业大学物理只有80个理论学时,远达不到《非物理类理工学科大学物理课程教学基本要求》建议的最低126学时。因此有必要对教学内容做有效调整。结合安全工程专业培养要求,以学生应掌握的最基本的物理基础知识为纲,该简化的内容简化,该深入的内容深入。具体作如下调整:

一是,删除部分课堂讲授内容改为学生自学。将表3中等级为D的几块内容(狭义相对论、量子物理、天体物理及高新技术)略去不在课堂讲授。

二是,缩减部分内容学时。和高中物理相比,大学物理需要应用高等数学基础,物理量也由简单的恒量间的关系转变为变量间的函数关系,突出变量间的瞬时性和矢量性,能够解决更为复杂普适的问题。尽管如此,大学物理的很多知识点都是学生熟悉的,例如质点力学中质量、速度、加速度、牛顿定律等内容。教师应根据学生基础,着重针对加深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对于这些内容可以适当缩减学时。另外还有部分内容和其他课程重复(比如热学中热力学第一、第二定律和普通化学、工程热力学与传热学重复),可与其他任课教师协调后精简。

三是,加强和专业紧密程度高的内容教学。例如对于力学中的刚体转动,一方面学生对这部分内容陌生,一方面它是工程力学、机械原理课程等后续课程的重要基础。

2.2 教学模式设置

为了能够让物理知识与专业知识相结合,引起学生兴趣,在教学中引入“物理与安全”环节,图1中以知识点“静电场中的导体”为例,展示“物理与安全”环节的教学过程,在物理知识环节,涉及静电平衡、电荷分布规律、尖端放电、导体接地后的电荷分布、静电屏蔽等内容,通过对尖端放电的理解,便可以导入电气安全、静电安全、雷电安全等安全知识,同时又可以结合物理知识讲解如何比防止相关安全事故的发生。通过这个环节的设置,会让学生体会到物理知识与安全知识之间的相互关联。

3 总结

大学物理作为安全工程专业的一门基础课,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另一方面也能够增强学生们的学习能力,为后续的专业课程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研究基于安全工程专业的大学物理教学改革,既能够使该课程的教学更好的为专业课服务,体现理论与实践的相互结合,又能够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有效的提高大学物理课程的教学效果。

摘要:以安全工程专业为例,从该专业的人才培养特点和培养方案的设置出发,分析大学物理与专业课程在教学内容方面的相互联系,从而优化了教学内容,并提出设置“物理与安全”的教学环节,使学生能够充分体会到大学物理课程在安全工程课程体系中的重要地位,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安全工程,大学物理,教学改革

参考文献

[1]非物理类理工学科大学物理课程教学基本要求[J].物理与工程,2006,16(5).

[2]白浪.材料类专业的大学物理教学探索[J].读与写杂志,2016,11(7).

[3]陈伟.化学专业对大学物理教学需求的调查报告[J].物理通报,2015(2).

[4]邓岩浩,李辛,支壮志,等.关于药用物理创新型教学改革的探讨[J].物理通报,2015(2).

篇9:武汉大学-软件工程课程设置

关键词: 教学改革    教学理念    教学方法    教学手段    考核方法

物理学是自然科学的基础,是科学技术发展的源泉。物理学在发展中形成的基本理论、基本概念、基本方法、基本实验手段,以及精密的测量技术,已成为其他学科的基础与重要的研究手段。《大学物理》是全世界理工科大学生必修的一门重要基础课程,也是网络工程专业的一门难教难学的专业基础课。

传统《大学物理》教学方法过于依赖理论教学,理论与实践脱节,使学生失去了应有的学习兴趣。鉴于《大学物理》在培养学生掌握科学研究方法与思维能力,尤其是在培养学生形成探索精神与创新能力等科学品质方面发挥着不可忽略的重要作用,因此,针对《大学物理》课程的教学现状,必须对其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及考核制度进行改革,促进大学教育质量的进一步提高。

一、教学理念改革,培养创新能力

现代社会,科技竞争日趋激烈,知识经济初见端倪,创新创业能力是大学生成就事业必须具有的良好素质之一,因此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高等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大学阶段不仅要使学生获得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还要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尤其是创新能力。

鉴于此,《大学物理》教学不仅应传授物理学基础知识,还应培养学生的物理学习兴趣,教会学生物理认识规律与方法,发掘学生的创新潜能,为学生后续课程的学习提供方法参考,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思维能力等,以及勇于探索自然规律的决心,为学生将来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提供工程基础和科学语言。

二、教学方法改革,多样而新颖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针对网络工程的专业特点及《大学物理》的课程特点,教学方法上应做以下改革:

1.“启发式”教学

教学过程不是一个简单的知识传授过程,是一个互动过程。学生必须通过自己积极的思维活动对知识进行分解、组合达到真正掌握的教学目的。因此教师的角色不仅要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激活学生思维、挖掘学生潜能、开发学生智力。“启发式”教学的核心是看教师的讲授能否准确把握时机,引起学生思维活动的共鸣,“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使师生共同处于思维亢奋之中。“启发式”教学强调“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因此,教学中不仅教会学生具体的专业知识,而且教会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开启学生的思维想象之门。

2.“课堂讨论”教学

由于《大学物理》课程内容枯燥而高深,理论性与实践性都较强,因此单纯采用传统课堂讲授的方式很难实现预期目标,一些抽象的概念用传统教学方式进行讲授教学效果必然大打折扣。笔者在美国访学期间,发现美国物理教学非常注重课堂讨论。教师在教学中扮演的角色是参与者与引导者。针对不同章节的重点内容,教师课前布置讨论主题,学生下课后查找资料,进行思考,提前调动学生好奇心理和逞强心理,然后师生在课堂上共同探讨,使学生反客为主,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上课时让学生通过集体讨论的方式交流学习情况,分享研究成果,在讨论中互相学习与促进。教师参与学生的讨论,通过提出问题、引导争论、启发思路、设置障碍让学生从语言表达、知识运用、技能训练等方面得到充分的锻炼。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妨学习美国的物理教学方法,走下“神坛”扮演指导的角色而非“学术”权威,消除学生对教师的依赖心理,提倡师生平等、教学相长,构建一个平等对话、自由表达见解的平台。

三、教学手段改革,建立交互平台

1.“多媒体”教学

《大学物理》教学中的传统习惯以物理的概念、规律、定理为主要线索,教师上课时边写边画边讲,循序渐进地进行教学。传统的课堂教学具有师生面对面的直接交流的优势,然而,传统教学在时空上受限制,只能以文字叙述为主,信息量有限,教学手段单一。

在《大学物理》课程内容中,很多内容既繁杂又抽象,教师在讲台上演示有些物理现象与规律不是很容易与形象,学生理解起来困难。为弥补学生理论学习时缺乏感性认识的不足,适时采用“多媒体”教学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捷径。多媒体教学符合现代化教育科技发展的总趋势。实践证明:在《大学物理》教学中,“多媒体”可将大量实物照片带进课堂教学,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最佳手段,是提高教学效率、集中传递信息的最佳渠道,是突出重点与难点的最佳工具。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可以改变传统教学手段,使“一本教材﹑一支粉笔﹑一块黑板”的传统教学状况一去不复返,大大强化教学效果,而且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既节省了课堂时间,又达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将看不见、摸不着的物理现象形象生动地表现了出来。

2.实验教学

实践是提高学生能力的重要途径,是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措施。《大学物理》本身是从实践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物理实验是科学研究的缩影,它在培养学生科学精神与态度,发展学生思维能力,教会学生掌握科学方法等方面都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是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最有效的途径。《大学物理》必须突出实验环节,着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操作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在实验教学中必须进行实验设计思想与方法的科学素质教育,配合教学进度及时到实验室对照实物进行实验教学,理论结合实际,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实验教学是课堂教学的补充和完善,教师事先充分做好准备工作。

四、考核方法改革,合理而科学

传统考核制度注重基本知识的考核,注重死记硬背,对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考核制度改革已刻不容缓。考核方法将对学生的培养产生很大的影响。近几年入校新生良莠不齐,《大学物理》如果仍然采用传统的闭卷考试方法进行,学生的不及格率就会高达30%,即使补考,补考的学生中仍有一些会无法通过考试。不少学生《大学物理》成绩差,并非是智商低下造成的,也不意味着他们以后没有发展前途,对这门课程缺乏应有的兴趣是导致他们成绩不良的主因。如果我们能进行改革,提高学生的物理学习兴趣,或许他们就能顺利完成学业,作出应有的贡献。《大学物理》成绩可由三部分组成:1.平时成绩20%(包括考勤、作业与课堂表现);2.实验成绩40%(包括实验表现与实验报告的撰写);3.期末考试40%(闭卷考试)。考核制度的实施需要时间对它的效果进行检验。

《大学物理》这门学科,其教学的科学思维、创造性思维十分活跃,因此我们应在教学中充分挖掘和利用大学物理的学科特点与优势,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能力和科学素质。《大学物理》的开设还需要我们不断改革与探索,使其更好地发挥创新教育功能。相信在我们的不懈努力下,《大学物理》课会越开越好。

参考文献:

[1]田云飞.《大学物理》课程教学体会与思考[J].科技创新导报,2011(33).

[2]包秀丽,刘国华.大学物理教学改革的策略[J].教育评论,2013(3).

篇10:武汉大学-软件工程课程设置

专业介绍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电子技术和信息系统的基础知识,能从事各类电子设备和信息系统的研究、设计、制造、应用和开发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本专业毕业生适应的工作范围为:信号和信息处理、传输与交换,电子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电子信息系统领域科研部门和学校的科学研究和教学工作以及厂矿、企业、事业和政府行政部门的应用技术研究、科技开发,产品设计,生产技术管理等工作。

(二)基本培养规格

1.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努力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本原理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逐步树立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愿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热爱科学事业,养成良好的学风,理论联系实际,具有艰苦求实、勇于创新和善于合作的科学精神;具有良好的品德修养和心理素质。

2.系统掌握本专业领域宽广的技术基础理论知识,适应电子和信息工程领域广泛的工作范围;掌握电子电路的基本理论和实验技术,具备分析和设计电子设备的基本能力;掌握信息获取、传输、处理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应用的一般方法,具有设计、集成、应用及计算机模拟信息系统的基本能力;了解信息产业的基本方针、政策和法规,了解企业管理的基本知识;了解电子设备和信息系统的理论前沿,具有研究、开发新系统、新技术的初步能力;掌握科技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掌握一门外国语,具有较强的获取外文信息的能力和一定的利用外语进行交流的能力。

3.了解体育运动的基本知识,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基本技能,养成科学锻炼身体的习惯,达到国家规定的大学生体育合格标准。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毕业生需完成以下课程并取得规定的学分:

1. 学校统一要求的课程共42学分,其中英语需通过学校的ELC四级;

2. 本专业的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共92学分;

3. 修完本专业实践环节和完成毕业论文25学分; 4. 毕业生至少修满159学分。)专业要求(92学分)(先修EEG2010,EEG2030

专业基础课程(14门43学分)

MAT1110 高等数学I

6学分

MAT1210 高等数学II(先修MAT1110)6学分

普通物理

4学分 PHY1000 普通物理实验

2学分

MAT1130 线性代数(先修MAT1110)2学分 MAT1230 复变函数(先修MAT1210)2学分 MAT1240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3学分

(先修MAT1210)

EEG1010 电路分析基础4学分 EEG1020 电路分析基础实验1学分 EEG2010 低频电子线路4学分 EEG2020 低频电子线路实验1学分 EEG2030 数字逻辑设计4学分 EEG2040 数字逻辑设计实验

1学分 COM2040 C语言程序设计

3学分

专业核心课程(17门37学分)

EEG2050 信号与系统

4学分

(先修EEG1010)

EEG2060 信号与系统实验

0.5学分 EEG2070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

5学分

(先修EEG2010,EEG2030)

EEG2080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实验 1学分 EEG2090 高频电子线路

4学分

(先修EEG2010)

EEG2100 高频电子线路实验0.5学分 EEG3160 现代电子学实验I

1学分(先修EEG2070)

EEG4170 现代电子学实验II1学分(先修EEG2070)

EEG3090 现代通信原理

4学分

(先修EEG2050,EEG2090)

EEG3100 现代通信原理实验1学分 EEG3110 数字信号处理

3学分

(先修EEG2050)

EEG3120 电磁场理论(先修MAT1230)3学分 EEG3130 感测技术

3学分

EEG3140 感测技术实验0.5学分 EEG3150 自动控制原理

3学分

(先修EEG2050)

EEG3190 单片机原理及应用3学分

(先修EEG2070)

EEG3200 单片机原理及应用实验

0.5学分

专业方向课程(要求在至少选四门,4门12学分)

信号与信息处理方向

EEG4020 随机信号分析3学分(先修EEG2050, MAT1240)EEG4070 数字图象处理3学分(先修EEG2050, EEG3110)

EEG4110 自适应信号处理

3学分

(先修EEG2050)

EEG4120 DSP技术及应用

3学分(先修EEG2050)EEG3300 电子设计实践基础3学分

(先修EEG2010,EEG2030)

EEG3350 信息理论与编码

3学分

(先修EEG2050)

通信技术方向

EEG4030 程控交换技术(先修EEG3090)3学分 EEG4040 移动通信(先修EEG3090)3学分 EEG4150 光纤通信(先修EEG3120)

3学分 EEG3180 计算机通信网(先修EEG3090)3学分 EEG4050 通信与接口

3学分

(先修EEG3090,EEG2070)

EEG3240 电磁兼容(先修EEG3120)

3学分

计算机应用方向

EEG3250 微机控制技术(先修EEG2070)3学分 EEG3260 专用集成电路技术

3学分

(先修EEG2070)

EEG3270 可编程序控制器

3学分

(先修EEG2070, EEG3190)

EEG4130 现代电子电力技术3学分

(先修EEG1010)

EEG4140 EDA技术及应用3学分(先修EEG2030)MEC4110 工程制图CST2350 多媒体技术

3学分 3学分 3学分

EEG2030 电子工艺实习(先修EEG1010)

1学分

EEG3210 软件综合设计2学分 EEG3220 硬件课程设计2学分

(先修EEG2030)

2学分

(先修EEG2020或EEG3190)

EEG3230 微机应用课程设计

CST2360 管理信息系统

EEG3280创新和课外科技活动 *2学分

EEG3290 信号处理课程设计2学分 EEG4080 综合课程设计2学分

必选实践环节(25学分)

EEG4090 生产实习2EEG4100毕业论文12学分 学分

电子系电子工程专业供外系辅修本专业的专业课程组

18门50.5学分

EEG1010 电路分析基础4学分 EEG2010 低频电子线路4学分 EEG2030 数字逻辑设计4学分 EEG2050 信号与系统4学分

(先修EEG1010)

EEG2070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5学分

(先修EEG2010,EEG2030)

EEG2080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实验1学分 EEG2090 高频电子线路4学分

(先修EEG2010)

EEG2100 高频电子线路实验0.5学分 EEG3090 现代通信原理4学分

(先修EEG2050,EEG2090)

EEG3100 现代通信原理实验1学分 EEG3110 数字信号处理

(先修EEG3030)

3学分

EEG3130 感测技术3学分

(先修EEG2010,EEG3010)

EEG3140 感测技术实验0.5学分 EEG3190 单片机原理及应用3学分

(先修EEG3050)

0.5学分

EEG3200 单片机原理及应用实验

EEG3300 电子设计实践基础3学分

(先修EEG2010,EEG3010)

EEG4040 移动通信3学分

(先修EEG3090)

EEG4140 EDA技术及应用3学分

上一篇:音乐教育作业下一篇:《苍松怪石图题诗》.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