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反思中成长,在改变中前行

2024-05-21

在反思中成长,在改变中前行(通用9篇)

篇1:在反思中成长,在改变中前行

在反思中成长,在改变中前行

——吴正宪和她的数学团队展示及其成长范式解读有感

尹集联校 李宾

2008年11月20日,我有幸参加了在北京举办的“吴正宪和她的数学团队——一个名师团队的展示及其成长范式解读”专题教研活动。吴正宪大师多年来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和研究成果,影响带动了一大批小学数学教师的专业成长与发展,形成了一支高专业品格,高专业技能,高合作精神的优秀教师团队。这支名师团队向我们展示了吴老师及其弟子们的教学理念、专业学识与实践智慧,解读了他们的成功经验,为我们提供了一次难得的观摩、学习的机会。吴正宪团队的几位名师为我们展示了几堂生动和谐的常态课堂,为我们展示了名师的风采。课后吴老师现场采访学生:

1、这样的数学课你们喜欢吗?这样的老师你们喜欢吗?为什么?

2、今天这节数学课,你的主要收获是什么?

3、这节课最打动你的地方是什么?你还有什么想法?

学生真实感人的肺腑之言,让我们感受到教师是孩子们一生经历中的重要朋友,是孩子们学习道路上的引路人。特别是赵震老师课后,一位学生拍着赵老师的肩膀舍不得离开,我感动了。作为教师我们要引领学生在探索数学知识的过程中启迪智慧、完善人格,我们要通过创造把学生的激情激发出来,把数学变得生动活泼起来。在名师上课同时,听课教师可以通过短信形式把自己的想法、问题发送给教研员,再与广大教师交流,满足了听课教师的探究欲望。短信评课的简短、快捷,使每位教师都可以参与评课,发表自己的见解。记得吴正宪大师执教《数的整除复习课》时,我还发了一条:吴老师上课时注重小组合作,小组成员一名讲解、一名动手操作,还有一名同学执笔连线。原来小组之间可以这样合作汇报,今天我又学了一招。是的,这才是平等、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这才是吴正宪团队倡导的平等、民主、和谐的研修文化。经历过几次优质课评选,教学能手评选活动,都是现场评委评课、打分。而吴正宪的教学团队认为在研修活动中教师处于主体地位。活动中采用信息技术作支持,运用“按按按”互动技术,让我们每位听课教师自己掌握操作器,在屏幕上及时显示评价结果。保证了每位听课教师的自主性,也使执教教师对自己的教学效果有了清楚的了解。在赵震老师执教后,学生对他的课满意程度达到了百分百,当我们听课老师现场打分时,有一个小男孩呼吁我们一定要按“非常满意”。虽然我们不会因为他影响了我们打分,但这反映了孩子对赵震老师的喜欢程度。在研修活动中,吴正宪老师执教了《数的整除》复习课。吴老师向每位学生展示着一位现代教师的理念、情怀、素养,用行动告诉大家什么叫真爱,什么叫尊重,什么叫数学,什么叫学习。特别是吴老师了解到班里有两位是从四川地震灾区来到北京的学生,她在上课时时刻关注她们的表现,尽力为她们提供机会,让她们感受到每位教师的关爱。真是大爱无疆,表达有迹!一节课下来,我被吴老师精湛的教艺和高尚的人格魅力深深吸引。在今后的工作中,我要学习吴老师的教学思想,给学生一片绚丽的天空。在听完吴老师的《数的整除》复习课和赵震老师的《用字母表示数》后,我们现场参与了研讨活动。北京教科院张铁道院长让我们从两节课最突出的特点和怎么认识教师专业能力两方面进行研讨。我们山东组烟台的两位老师拿起笔,边说边写,评起课来相当专业,理论知识相当扎实。而我自己却只能概括的说出一条两条,再说具体点就没词了。反思自己,我意识到自己和其他老师的差距。我该学习的理论知识太多了,该学习的课堂教学方法、课堂评价、驾驭课堂的能力太多太多了。吴老师数学团队向我们展示的教研活动让我学到了许多。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会在吴正宪数学工作站中继续学习他们的理论,教出数学的品味、趣味,教出数学的课堂人文文化。吴正宪老师有几个观点,我非常赞同:好课不是说出来的,不是靠观课模仿出来的,好课一定是从心灵深处流淌出来的。好教师不是教出来的,好教师是在长期的教育教学实践的摸爬滚打中历练出来的。必须注重教师课堂教学实践与教师个体自觉的自我反思。只有对教育教学实践进行有效的反思,才有可能使自己获得持续不断的专业成长。在改变自我中前行,每节课改变一点点,从一点点改变中做起。相信,这一次有意义的经历,能够让我更加冷静的审视自己的课堂教学,注重日常的专业学习,思考自己的努力方向,为自身不断成长铺路架桥。

篇2:在反思中成长,在改变中前行

在反思中前行

《高校课堂下的班级建设与管理》学习心得

蒋祥龙

2013年10月13日,我到宋城影剧院参加了《高校课堂下的班级建设与管理》,聆听了濮阳市中学教师段惠民的《做智慧的班主任》和郑州市科技工业学校李迪老师的《班级活动的组织和策略》两场报告,聆听教诲,结合自身实际,颇有感触,总结如下,权宜分享:

一、如何对待职业倦怠

二位专家在报告会上都讲到了职业倦怠,像段惠民老师在职业倦怠最严重的时候,甚至产生过转行的念头,然而,像段惠民老师他们这样的成功者,在工作的最低谷时,都能及时的审视生活,审视自己,正视自己,辩证的看待生活中、工作中的问题,安心于本职,努力进取,终于使自己走出低谷,迎来曙光。实践证明,他们的这些做法是消除职业倦怠最好的策略。

二、班主任工作的实质

说道班主任工作,无非就是“反复抓,抓反复”,但是,抓什么?为什么抓?怎样去抓?这些才是班主任在管理班级的过程中,必须提前考虑的问题。只有明确了班级的努力方向,树立了目标,在积极的探索中,及时的确定工作方法和路径,才有可能使孩子们走向正轨,才有可能使班级管理顺理成章,水到渠成,否则,班主任只会成为救火员,每天忙于班级事件的处理之中,忙碌异常,但却徒劳无功。

三、如何做一名智慧的班主任 做一名智慧的班主任,首先要了解学生。尊重学生是了解学生的前提,了解学生是教育的前提。只有设身处地的为孩子们着想,才能感受、理解学生的所作所为,才能尊重学生的需求,才能真正的明白学生,才能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

在班级工作中,面对着孩子平时不好的学习习惯、生活习惯等现象,作为一个班主任应该:“做该他们看,领着他们干,一遍又一遍”,让学生尽快养成良好的习惯。

其二,教育根植与生活之中,我们做班主任的应当在生活中感悟教育智慧。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早年留学美国,师从与著名教育家杜威先生,后来,陶行知先生发现杜威先生的教育观点“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有局限性,于是,他以自身的学习和研究经验出发,提出了“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的教育理论,推动了教育的发展。这个观点充分证明了教育与生活的辩证关系。所以,教育智慧根植与生活之中。

做个智慧的班主任,还要心中有爱。只要心中有爱,就会看到学生的可爱之处,就会觉得学生可爱。我坚信:“好孩子是夸出来的”。当我坚信我的学生是优秀的,在我的行为的感染下,我的学生就有可能变成优秀,反之,如果我认为我的学生是不可教的,久而久之,我的学生肯定会变得不行。要毁掉一个学生莫过于每天给他说一句“你真笨!”

当老师全心的爱学生,爱的延伸会遇到学生对老师的爱的反馈,当两种爱相融的时候,一个坚强、和谐、团结、奋进的班集体就形成了,班级的向心力、凝聚力随之产生,并且会越变越强。就像一位教育家提出的“不相容法则”——如果不让学生心生杂草,关键在于老师在学生心中填上什么样的土壤与种子。在肥沃的土壤中,庄稼何等繁茂?在耕耘者辛勤的劳作下,杂草岂有生长的空间?作为教师,作为班主任,我们应该想想昨天的自己,看看今天的孩子,为师没有爱,班级无风采;为师无胸怀,很难走出来。

就像批评学生,往往老师千言万语,苦口婆心,可是,成效并不大,学生还是该怎样怎样,为什么?那是因为你的爱心学生没有感觉到,你的方式学生不乐于接受。如果我们能改“良药苦口,忠言逆耳”,变成“良药不苦口,忠言不逆耳”,这样稍微的变通,其中就充满了老师的关爱,学生就会乐于接受,成效也会变得明显。

做智慧的班主任,还要加强学生的德育教育,段惠民老实说:“德育必须依靠学生身心体验后产生的感悟,感悟之后的自觉行动来达成”。当学生感觉不到老师在教育时,老师对学生的教育才是最有效的教育。而进行德育教育最好的方式是开展班级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自觉的接受教育,潜移默化,润物无声。所以师德是智慧的源泉。

做智慧的班主任,还要正视工作中的失误,切忌“行百里者半九十”,更忌“因噎废食”,心态决定状态,心胸决定格局,眼界决定境界。做什么事都不可能轻易成功,教育教学工作更不可能一夜成名。这是一项持久的工作,需要教师全身心的投入,需要教师持之以恒的工作,需要教师大量的付出。段惠民老师说:“没有困难的工作,只有怕难、怕怨、自满、自泄而不去工作或应付工作的人”。我坚信:只有付出才有可能有收获,只有敢于实践并从中以苦为乐、敢为人先的人,才有可能拥有自己的一片天空。

“亲其师”,才有可能“信其道”。只要我们班主任“脸上有笑容,心中有关爱,口中有文雅,胸中有涵养”,言传而身教,率先而垂范,那么,一个合格的充满智慧的班主任就会出现。

四、如何开展班级活动

郑州市科技工业学校李迪老师对班级活动进行了细致的讲解,一篇篇设计新颖的班级活动案例,一张张精彩的活动照片,一件件感人至深的活动实例,敲击我的每一根神经,催我自省,催我前行。

班级活动是一个班生命力的具体体现,它能使班集体产生巨大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广泛的开展丰富多彩的班级活动,对培养学生良好的德育素质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李迪老师指出:“班级活动是班主任变手忙脚乱为悠闲的法宝;班级活动是班主任转败为胜的法宝;班级活动可以增强学生的规则意识……”

李迪老师的话使我深有感触,多年来,我热衷于班级活动的开展,寓德育教育与活动之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每一学年我都要做许多次班级活动。仅仅上一学年,我就做班级活动不下二十次,使一个普通班七二班迸发出意想不到的潜能,纪律、学习等诸方面飞速猛进,整个班级显现出迷人的魅力,以至于让老师们分不清谁是普通班,谁是特优班。本学期我已经开展了四次班级活动。《自我介绍》加速了班集体的形成;《我自信,我能行》提高了学生的自信心,使学生敢于争锋,敢为人先;《迎国庆诵读》不但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活动的组织能力,还加强的爱国主义教育;《错了之后,我该怎么办?》使学生明白了:如何让面对错误?错了之后,应该怎么做?如何避免与同学发生矛盾?如何面对不良同学的挑衅?

班级活动对于学生来说,既可以获得满足与展示,更能得到锻炼和提高。对于班主任来说,既可以发现平时难以发现的某些学生的长处,又可以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更重要的是能获得两级,取得良好的教育成效。因此,丰富多彩的班级活动是塑造学生人格的广阔天地,是形成团结向上的班集体的重要手段,是培养学生能力的摇篮,是提高学生素质的重要途径。多年的经验告诉我:只有把对学生素质的培养贯穿在班级活动中,学生才会有长足的进步和提高。

篇3:在反思中前行

如果说中国房改35 年的最大成就,那就是伴随着居住条件不断改善而改变着人们的住房观念。从最初的住房福利,到住房商品化深入人心,是观念上的巨大进步。虽然在今天看来,住房商品化的步子可能太大太快,但我们必须承认改革是要付出代价的,也需要不断校正。房改35年的成就是不容否定的,在我国人多地少的国情下居住条件得到不断改善,住房建设在质和量上逐步提升。

住房关系国计民生,因此,住房问题必须放在一个大背景下去规划和考量。中国房改的35年,也是中国经济逐渐走向成熟的35年。从计划经济到商品经济再到市场经济,住房改革正是在这一大背景下,首先确立了住房商品化改革的方向。包老先生认为,住房商品化改革方向存在一些问题。在我的理解里,可能是我们只是简单地把住房作为商品,而忽略了住房的保障性质。因为在任何一个国家,保证国民享有适当的住房都是政府责无旁贷的责任。

在改革开放大背景下的中国房改所确定的住房商品化的改革大方向,在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也需要进行相应的修正和调整。在房价高企、住房消费热情高涨的时期,住房的商品属性被加倍放大,投资投机性消费飙升。在这个时候,如果不采取有力措施调控房价,合理引导住房消费,就会给房地产市场乃至社会经济造成负面影响。

篇4:反思中成长 改变中前行

教学反思是教师对自己教学行为的思考和研究,是对自己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不断进行回顾,运用教学标准中的要求不断检验自己的过程,追求的是教学全过程的合理性。文章不是要对教学反思这样一个外延与内涵同样深邃的概念进行一次理论探究,只是就教学当中所遇的实际问题,做出自我反思后的一种记录和解读。

作文讲评课,前次作文布置以“瞬间”或“肩膀”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要求:自选角度,立意自定。

[课堂流程一]

师:关于“瞬间”与“肩膀”,大家在审题、立意、选材角度方面,体现着“审美”的“趋同性”。“瞬间”仿佛都是为了分离那一刻的感伤和顿悟,轻则是朋友间分别,重则是灾难后分割阴阳;而“肩膀”则又必须辅之以两鬓攀白发。让我们看一看一些同学别样的刀锋吧。

关于“瞬间”

学生:相机抓拍的一个个瞬间,汇成了我成长的点滴。

学生:“滴水穿石”伟大的不是穿石的一瞬,而是水滴的坚持。

学生:面对高考,倔强的不计成败,青春幕布,灿烂的,不是一瞬。

关于“肩膀”

学生:黄土地便是天生众民的肩膀。

学生:向着我心中的圣地,一步一个叩拜,信仰就是承载重任的肩膀

学生:女人的肩膀,有水一样的柔情。用它撑一把油纸伞,雨巷里,丁香弥散。

[反思一]

生活的触角是会有交集,但更多的是一种独有关注,独特领悟。作文审题就应呈现对生活的多元解读。我们日常的作文教学是否很多时候是在把教条模式灌输给学生,这是否在无形中使得学生畏首畏尾。与此同时,学生在向教师抱怨“两点一线”生活太过苍白时,教师是否有告诉他们:“我们从家到学校,是否天天‘在路上’。”而在本次作文批改过程当中,我尝试将学生在写作过程当中,只言片语中的灵感火花,进行提炼、放大,形成批注。一是学生看到作文后,我想是会有一些体悟的,体悟的才是自己收获的真实。二是让学生将这些灵感面向全体同学读出来,收获的何止是骄傲。

[课堂流程二]

师:下面投影一片文章,看完之后,大家谈谈自己对于下面这篇文章的看法。

瞬间

瞬间常常给予我们快乐,振奋,甚至惊叹。它如同一只含着诱人香气的百合默无声息地开放着,让人们对它突如其来的美丽所依依不舍。

乌云密布的天空,洒落下如豆般的滂沱大雨,突然的一道闪光,瞬间点燃了整个寂静的长空,这种如巨剑般的闪光,劈开了长空,发出如山崩的巨响,瞬间震撼着立于它之下的一切生灵。同时,这种瞬间的景观让人自发的为之感慨。

瞬间是友人的偶然重逢,是亲人的久别重逢,是两个陌生之人的偶然相识,也是相爱之人的悄然分离。

在生活中,我们的时光被一个个瞬间所交汇。生活中的瞬间不仅给我们带来欢乐,同时也给我们带来失落。瞬间如同我们内心情感的源泉,不停地将各种新的泉水注入我们的心田,让我们的情感因它而丰富多彩。瞬间之中有着获得成功的欢笑,有着面对天灾的无奈,有着同情之余的潸然泪下,同时也有着失败之后的感慨万千。生活因瞬间而变得多彩,因瞬间而让人对它乐此不疲,也因瞬间让我们在挫折之余对它充满向往。

瞬间并不是钟表盘上所表示的数字,它如同一道来去匆匆的闪电,让人无从捉摸,它既是天使对你的微笑,同时也是恶魔对你的摧残,瞬间是时间的一种定格,是浮动于你脑海中记忆犹新的故景。

我们追求瞬间,因为它可以让我们身心振奋,我们厌恶瞬间只因为它让我们内心中那坚固的城墙彻底倒塌,它让我们处在悲欢离合之中,让我们尝尽了一切的酸甜苦辣。瞬间组成了我们短暂的生命,生命常以瞬间的多少来衡量生命的长短。

瞬间仍如那支百合,在一次次的含苞到绽放之中,不断地上演着一个个新的瞬间,它仍以它的美好而打动着围绕在它身边的所有人,也以它冷酷无情摧残伤害着在它身旁的人。瞬间并不仅指一刻,它也代表定格于一刻的永恒。

生:语言很美。

生:既有对自然的描绘,又有对人生的体悟。

生:运用了一些修辞手法,形象生动。

生:好像头绪很多,思维比较混乱。

师:语言确实很美,体现了这位同学很强的语言驾驭能力。但确实也正如同学所评价的那样“思维比较混乱”,单就每一个孤立的自然节,都写得很好,但又很难将其串联成一个整体。因此立意确定后,多问几个什么,这样容易形成顺畅的作文思路。

[反思二]

我们总是把知识作为新授传递给学生,是否可以尝试转换一下思路,将课堂大胆设置成单纯解决问题的课堂。无论是作文课还是文本解读课,重要的都不是要教给学生什么,而是就过往我们暴露出来的问题,进行纠错。因为我们知道,成功也许是个案的,但问题一定是共性的。针对学生共性问题,集中解读和分析。如果我们一节课,可以解决一个问题,那一天可以解决几个问题?慢慢走,欣赏吧,把问题也拿来欣赏吧。

[课堂流程三]

师:前次作文讲评中我们隆重推出了曹同学作文里运用娴熟的“情景交融”手法,而在这次作文里,我们陈同学、王同学也将此手法运用自如,与文章内容也很契合。大家应清楚,这样的方式绝对不是让大家不管什么文章,都要硬性地把手法植入其中,适合的才是最好的。这样做的初衷是为了把各位同学在作文中,运用好的手法、技法介绍给大家,增强大家的感性认识。希望每次作文,我们都可以以此种方式推出一位同学,推出一种技法。张同学,我觉得你在写作记叙文过程当中,就有一种手法的运用,让我眼前一亮。是否可以和大家谈一谈。

张同学:运用了“伏笔”手法。我是受《红楼梦》的启发,我发现第五回里的十二首诗、十二首曲仿佛就是红楼梦中众多女子命运的重要披露。

师:对此手法,文学上有这样一种艺术的表达:当读者在文章前面的某个章节看到墙上挂着一把枪,那么读者一定会在后面的某个章节听到一声枪响。这种手法的作用在于交代含蓄,使文章结构严谨、紧凑,读者读到下文时,不至于产生突兀怀疑之感。而如果我们在日常写作过程当中,也能够尝试运用此手法,是否会让文章产生一些波澜与变化。希望大家都能够做有益的尝试。

[反思三]

当我们苦守着教学目标的达成,为了解决预设教学重难点,而绞尽脑汁想要将课堂45分钟充分利用起来,我们已是在忽视甚至是无视正常教学规律了,学生课堂对知识的摄入是有规律的。科学家分析过,一节课学生真正意义上领受知识的时间在15~20分钟之间。与其一股脑端上来,真的不如上一碟小菜,好好品尝。所以课堂教授学生知识不求多,但求精粹。“伏笔”就止于“伏笔”,不是一定要从“伏笔”到“铺垫”到“欲扬先抑”到……

[课堂流程四]

师:下面大家将会看到两篇文章,一篇是一位同学的初稿,另一篇则是这位同学课下与我交流之后的修改稿,大家看一看,谈谈自己的想法。

瞬间(初稿)

天空依旧蔚蓝,也许马上乌云密布会替代晴空万里,但大雨宣泄过后,却依旧是晴天。多像我们的青春啊!苦涩与快乐在回忆中也都是甘甜的。也许那一个个瞬间并不能代表什么,但将它们汇集,出现在眼前的除了苦涩,还是苦涩。

“砰——”重重的关门声。我不理解我和他们怎么就那么谈不来。为了一张白纸上的数字,单单的鲜红的数字能说明什么,一切?有时上网,弹出一个陌生的名字,他们也总要大肆渲染一番,有必要吗?也许我们年代不同,想法不同,但我也从不会体谅,只有针对性地吵架才是回应,即使我知道那是叛逆,但我仍要那样。就像明知道自己在堕落,还是继续下去一样……

闻着泥土香气,踏在松软草地上,耳边传来火车轰鸣声,中间似乎还夹杂着铃声,也不知道是上课了还是下课了。抬头仰望天空,一只鸟儿飞过。我们也是鸟儿,就是被教室和家的大门锁住了。我们渴望自由,于是拼了命地左撞右撞,直到遍体鳞伤。有的冲破了牢笼,飞向了蓝天,可那些凶猛的食肉动物也不会轻易放过我们。左右为难,怎么办?……

每天和同学嬉戏打闹,看似无忧无虑自由自在,可内心的孤独又有谁知。我时常用打闹来驱散那份孤单,可还会在深夜一个人吸着香烟,在吞吐烟雾中麻痹自己。第二天醒来看到床单上那个烟痕的瞬间才想到了前一天晚上的颓废。洗漱完毕,吃过早饭,到热闹的学校里,又突然发现自己是那么孤独、无助。嬉闹一天过去,晚上又是吞吐烟雾……

叛逆、无奈、孤独会统统镶在青春的纪念册。珍藏这份纪念册,我想也会像藏酒一样,越陈越香……

瞬间(修改稿)

“砰——”重重的关门。

我不理解我和他们怎么就那么谈不来。为了一张白纸上的数字,单单的鲜红的数字能说明什么,一切?有时上网,弹出一个陌生的名字,他们也总要大肆渲染一番,有必要吗?也许我们年代不同,想法不同,但我也从不会体谅,只有针对性地吵架才是回应,即使我知道那是叛逆,但我仍要那样。就像明知道自己在堕落,还是继续下去一样……

一只鸟儿飞过。

站起身来,拍拍屁股上的泥土与杂草,伸个懒腰。天怎么还是那么亮。耳边传来火车的轰鸣声,中间似乎还夹杂着铃声,也不知道是上课了还是下课了。抬头仰望天空,一只鸟儿飞过。我们也是鸟儿,就是被教室和家的大门锁住了。我们渴望自由,于是拼了命地左冲右撞,直到遍体鳞伤。有的冲破了牢笼,飞向了蓝天,可那些凶猛的食肉动物也不会轻易放过我们。左右为难,怎么办?……

满地烟头堆积。

平日里和同学嬉戏打闹,看似无忧无虑自由自在,可内心的孤独又有谁知?我时常用打闹来驱散那份孤单,可还会在深夜一个人吸着香烟,在吞吐烟雾中麻痹自己。第二天醒来看到床边一地烟头的瞬间才想到了前一天晚上的颓废。洗漱完毕,吃过早饭,到热闹的学校里,又突然发现自己是那么孤独,无助。嬉闹一天过去,晚上又是吞吐烟雾……

也许一个个瞬间并不能代表什么,但叛逆、无奈、孤独已镶嵌在青春的纪念册上了。

还好,天空依旧蔚蓝。也许乌云密布会替代晴空万里,但大雨宣泄过后,却依旧是晴天。也许吧!多像我们的青春啊!苦涩与快乐在回忆中也都是甘甜的。

生:修改稿将“‘砰’——重重的关门。”放在文章的开头,一下子将我们带入了一个故事的矛盾冲突中,让我们急切地想知道到底发生了什么。

生:每当情节要发生变化时,总是用一个短句来单领一节,结构很别致。

师:大家再看看两篇文章的结尾有什么不同呢?

生:初稿的结尾,主人公留给人的是孤独与惶惑;而修改稿,让我们感觉,虽然青春有过恣肆与放纵,但我们还是会走在希望的田野上。相较初稿,修改稿不压抑,符合我们学生这个群体的特征。

师:分析得非常好。

[反思四]

教师批改,把脉准确,看得深远,分析到位。但严格意义上这只是“批”而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改”。作文是有着鲜明个人烙印的东西,任何越俎代庖的行为都是蹩脚、徒劳的。学生只有自己亲自操刀才能清楚地认识到自己的优点与缺点,体会到修改的乐趣与升格的快感,也才能真正提高写作水平。教育家叶圣陶先生就曾多次提到让学生自己修改的问题:“作文是要自己改,这样就处于主动地位。‘改’与‘作’的关系非常密切,‘改’的优先权应属于写作的人,所以更要着重培养自己改的能力。”“文章要自己改,学生只有学会了自己改的本领,才能把文章写好。”

[课堂流程五]

师:下面是一篇美文欣赏。

瞬间

喜欢李清照一首词中的片断“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这究竟是怎样一幅美丽的画卷,一个单纯矜持的少女,在见到陌生人时羞涩低眉离去,却在门边回头的瞬间,在嗅着丝丝青梅气息的一刹那,放肆了少女的天真纯洁,来得如此猝不及防。

于是,迷上了这样的猝不及防。

于是,一个人在生活的街在游走,固执地寻找着能够让我怦然心动的瞬间,只是蓦然地抬眼,慵懒地回眸,心内最柔软的地方便在一刹那妖娆盛开,泛滥着满心情愫。

似乎就在昨天:在雨天里焦急等待时看见了妈妈的身影;在伤心落泪时一张纸巾递到面前,抬头与好友关心的眼神交汇;久别重逢,对面的汉子重重地捶了我的肩膀,接着是深情的相拥……

每一个瞬间,都蕴涵着一段令人心动的过往,快乐也好,忧伤也罢,我们不会忘记,因为他们早已随着心脏的跳动,深深地融进我们的血液里,永远鲜活而美丽。

走过人生的繁杂,曾经的一切有如枫叶般盘旋着,飞舞着,落入土地里,腐烂,掩埋。而我愿意在一个宁静的午后,踩着生命的记忆,轻轻拾起一片火红的回忆,在清晰的叶脉里,找寻它的曾经,让它告诉我,在这一个瞬间里,我曾为谁心动。

所以我依然固执地寻找。

下一站。

下一个街口。

猝不及防。

生:哇!

生:老师你从哪找来的文章?

生:老师,是你写的吗?

师:这就是我们班里、大家身边的王同学的文章。

[反思五]

日常作文教学,教师在选取优秀文章展示时,总是喜欢将眼光放在网络和杂志上,诚然,能见诸网络与杂志文章,是优秀的。学生在惊叹这些作品立意新颖,构思精巧,语言华美的同时,也会产生一种高不可攀的感觉。学生会认为:这样的文章并非出自身边同学,他们写不出来。而如果我们经常将身边学生的作文作为范文读给学生听,打印给学生看。想来应该好处颇多。被表扬的学生将会有更高的创作热情;其他学生会形成一种心理投射:他和我水平差不多,为什么他可以,我就不可以,这次是他,下次就是我;整个班级写作热情将会得到一定程度的激发,长期坚持,学生作文水平的提高就不仅是一种期待。

学会反思是教师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更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捷径。反思就是总结,反思就是研究,就是提高。学会反思是教与学的双赢。

篇5:在课改中成长 在创新中前行

在创新中前行

---东宁县大肚川中心学校新课程改革工作总结

新一轮课程改革实验如同一股清新的春风吹遍了祖国大地,新课程标准的新理念犹如春风化雨,滋润着广大教师的心田。面对课程改革,东宁县大肚川中心学校始终坚持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促科研的基本思路,以实施新课程实验为抓手,不断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切实提高办学质量。自2003年开始实施新课程以来,我校在县教育局的关心和指导下,围绕新课程计划,认真执行新课程标准,切实使用好新教材。现将我校2013年新课程改革工作总结如下:

一、学习理念,探索规律

2013年,全校教师集中学习了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明确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并利用每周四业务学习集中教师学习《新课程标准》、《走进新课程》和《新课程教学设计》引导教师进入新课改实验,帮助教师树立新的课程观,转变教师的教学行为,逐渐构建新的课堂教学模式。系统学习各科课程标准(实验稿)的基本理念,通过不断学习,教师逐渐明确了新一轮课程改革目标,明确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方面的基本要求,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与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地位关系。

二、立足常规,促进管理

1、做好新课程实验工作,关键在领导。一年来,大肚川中心学校领导在总结过去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对课改工作的组织领导,把全体教师的思想认识统一到《纲要》上来。不仅重视各教研活动的开展,同时把课改工作纳入教育教学常规工作中来。定期组织人员到班随堂听课、评课,解决课程实施过程中存在的热点、难点问题,聆听实验教师的心声,扎扎实实地推进课程实验改革。

2、建立建全教研制度,实行教师量化考核。广大教师是实践新课程的主力军,怎样让教师积极参与到课程改革当中来,并始终保持着课改的热情呢?我们采用了课改教师量化考核评分制度。根据教师的出勤、上交材料、论著发表,各类获奖情况以及所任教科目学生综合素质等来考核教师,根据教师积分情况,评出学的镇级、县级课改先进个人,给努力参与到课改当中来的老师们一定的肯定和激励。

三、培训观摩,深化课改我校积极组织教师外出听课、观摩培训等。为了让教师了解各地、各校的课改经验,观摩到名师的课堂教学风采,我校在经费、人力方面给予大力支持,抓 住各种机会,组织教师外出学习、培训、研讨。据不完全统计,近

10年来,组织教师参加市县新课程学习、培训、研讨近600多人次。先后观摩了多位名师的课堂教学,聆听了专家、名师的讲座。在创设外出培训机会的同时,外出听课的教师回校后必须向同教研组老师汇报听课的收获,提出自己反思性建议,共同提高教研水平。这些举措对教师观念的转变、教学行为的调整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通过培训观摩,让我校每位教师认识到现在的课堂教学不再是单一的教师教,学生学的过程,而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主动探究,师生合作交流的愉快的课堂活动。师生在课堂中不再是原来传统教学中的传授者和接受者,施与者和容纳者;而是现在课堂中的,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活动中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四、开展教研,引领成长

一年来,我校围绕新教材教学实践研究,积极开展课堂教学研究,在实战中加强培训,除了让承担新课程教学的骨干教师带头上新课程的研讨课,发挥骨干教师在新课改的导向作用外,我校还开展了全体教师的校内教学展示活动,定期举行教师说课、上课评比活动,教师基本功展示活动及课堂教学设计方案评比等,引导教师人人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新课改实验中来。

在最近的几年教学研讨活动中,我校紧扣新教材开展了多项教学实践活动:如学科带头人上示范课活动、校本教研——‚教坛新星‛评比活动、‚送教下乡‛活动、‚课堂开放日‛活动等。一批优秀教师在教研活动中成长起来。目前,我校有市级骨干教师2人,县级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8人,学校教学能手12人。

五、狠抓课堂,推进改革

1、改革备课形式。传统的备课模式要求每一位教师要完成一份或几份全册教材的备课,‚各自为政‛,耗时费力,使老师疲于备课,致使每周的教研活动往往流于形式,教学效率不高。为此,必须对传统的备课形式进行改革。教师备课时,不仅要备教材、备学生,也要备教法、学法,还要备创新点、知识延伸点。实行单元备课负责制与集体备课相结合的形式,根据教研组长的分工,主备人提前一周写出本单元的教案初稿,教研会上,大家就这一单元中每一节课的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重难点的突破、教学环节的设臵进行研讨,然后由主备人执笔修改完成通过教案,然后每个人根据自己的风格,写出自己的处理方法,突出教师的个性与特色。对于不同年龄、不同素质的教师提出不同的备课要求。十年教龄以下的教师要写出详实的书面教案,带多门课程的教师可选取一门主要课程写详案,其余的课程可按十年教龄以上教师的要求进行备课。十年教龄以上的教师、市级以上骨干教师可自主选择适用于实际课堂教学的教案表达方式,如制作卡片,也可以在教材上增、减、调、换、圈、点、批、注等,但每学期必须写2篇精品书面教案供全校教师学习、借鉴。

2、改革教学设计。针对传统教学中存在的‚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案为中心‛的问题,要有针对性地改革教学设计的形式,转向‚以学生为中心‛、‚以过程为中心‛。在教学教学设计中除包含教学目的等常规要求外,还要明确体现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学习活动以及教师针对学生学习过程的指导措施,做到既体现教师组织课堂教学的过程,又体现学生学习过程完成学习目标的过程,努力落实新课标所倡导的‚教师是学生学习过程的组织者、引导者,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人‛的新型理念。

3、课堂教学要做到‚六性三中心‛。教学目标的教育性,教学内容的科学性,教学对象的接受性,教学过程的启发性,教学手段的多样性,教学效果的最佳性。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以学生的自主活动为中心,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中心。

4、作业布置与批改力求灵活。布臵作业要认真分析学情,精选能举一反三的练习题,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布置不同难度和不同数量的作业。通过作业批改进一步加强师生之间的对话交流,运用鼓励性的语言激励学生,作业批改可采取自批、面批、互批等多种形式。

5、课后辅导要体现方法分层。对基础薄弱的学生分三步走;第一步调动兴趣,第二步交给方法,第三步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学校每学期对教师的备课、作业检查四次,教导处将不定期的调阅和抽查。

6、开展好教育教学随笔评比活动。教学反思是促进教师专业化水平实质性提高最有效的途径。每位教师每学期都要写出一定篇数的教育随笔,把自己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成功之处或失败之点及时记录下来,找原因,写感悟,对教学进行总结,研究改进措施。教导处每学期开展一次‚教学实践反思‛随笔评比活动,让教师体会到反思教学实践是教师由经验型走向研究型的必由之路。

六、面对实际,科学评价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全面实施,评价问题已成为我们教师认真思考和解决的一大关键性问题。从现代教育的角度看,科学、规范、有效的评价将给课程改革乃至整个素质教育带来生机和活力,从而推进人才培养模式的根本性改革。自参加课程改革以来,我校着手从下列几方面尝试进行教学评价改革。

1、在对教师的评价上,我校依据安徽省教师评价标准,实施教师发展性评价方案。从《教师专业成长档案》中,为实验教师建立成长足迹档案记录。

2、在学校学科的评价改革中,我校拟定了《大肚川镇教学评价改革方案》,在宏观上努力体现全面发展的管理目标,微观上从评价的指导思想,评价的原则,评价的操作做了具体的规定,提出具体的改革设想,以达到教学的整体优化,评价的改革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大部分学生在克服一定困难的前提下学到更多知识,增长能力。

3、在学生评价改革方面,我校制定了《大肚川镇学生发展性评价方案》努力建立家校等多渠道,多方位的评价体系,增加评价的灵活空间,以防一刀切的评价方式阻碍学生的发展。

七、课题研究,成效卓著

一年来,学校围绕新教材的使用,根据省、市、县教研室的通知要求,我们先后申报参加了牡丹江课题研究现已立项,正在研究中。通过课题研究,领悟新教材体现的新教学理念,明确学科改革的突破点和教学实施建议,使我校广大教师用新课程的能力得到了增强,体现了新课程标准、课程改革精神的教学实践。

八、主要成绩

2013年7月赵金棠老师撰写的语文教学案例评获市三等奖。

2013年8月彭思思老师撰写的品德与社会叙事作品获市三等奖。2013年9月王学刚老师在东宁县德育论文评比中荣获县一等奖。2013年9月王悦兰老师在东宁县德育论文评比中荣获县一等奖。2013年9月相长征老师在东宁县德育论文评比中荣获县二等奖。2013年9月王育英老师在东宁县德育论文评比中荣获县二等奖。

2013年9月刘红香老师在东宁县德育论文评比中荣获县二等奖。2013年9月朱莲芳老师在东宁县德育论文评比中荣获县三等奖。

九、存在问题

1、我校教师配备结构性不合理,知识水平,思想观念等都很难与课改同行。部分教师对新课改认识还比较肤浅,理解尚不透彻,因而出现了一些形式化的东西,对课改工作的进一步认识、实践、总结、提高有待于解决。

2、课改活动主要培养学生的主动探究、团结合作、敢于创新的精神,因此,课堂上大量的时间都是由学生质疑、讨论、交流、评价。在这一过程中,如何照顾优生和学困生之间的差异,这是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

3、新课改出现新旧观念的碰撞,使我们的教师在实践中不断产生新问题和新困惑,如:如何进一步加深对课程理念的理解和创新?如何深入研究课程标准和教材?如何既重视个性、人文性,又注重面向全体,重视科学性等等。所有这些需要我们广大教师在今后的课改实验中不断探索、不断梳理。

4、课改中出现学生的学习状况呈两极分化日趋严重的倾向,新课程学习中出现的学困生的学习更应该得到关注,教师对这一部分学生的辅导的科学化、有效性的研究还应该进一步加强。

十、今后打算

1、重视学习机会,进一步加强学习,从根本上转变观念。观念转变是课程改革重中之重的问题,是课程改革的重要目标和内容,是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条件,但教育教学观念的根本转变不是一蹴而就的,是一条布满艰辛和汗水的道路,是一项长期的任重道远的艰巨任务。因此,我们将进一步组织教师对课程标准、新的课程理念的再学习,使干部教师尽快树立正确的课程观、教材观、教学观、学生观、质量观。

2、努力加强教师的自身素质的建设。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迫切需要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教师队伍,教师的数量不仅要满足教学的要求,重要的是教师的素质。一是教师要有广博又精深的专业知识,新课程教材的综合性特征决定,以往分科教学形成固定单一的知识结构,已不适应教育的需要,要创新,要改革,教师就要博闻强识,具有丰富文化底蕴,才能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游刃有余,举一反三;二是教师要有研究能力,新课程教材的创造性和开放性特征给了教师创新发展的空间,教师必须在实践中研究,在研究中实践,有效地发挥教材的优势特征,才能促进学生的发展。

篇6:在课改中成长 在探索中前行

太康县毛庄镇一中

安红然

自2010年秋季以来,在县教体局的大力支持下,以毛庄镇中心校“十六字”教学法为课堂模式的课改浪潮已在我校掀起,课改已成为我校教育教学的主旋律。在课改实施的过程中,我校始终贯彻教育新理念,坚持实施素质教育,全体教师积极转变观念,以饱满的热情和强烈的使命感投入到新课程改革的实践和探索的行列中。在加强理论学习的同时,在实践中学习,在反思中进步,广大教师求真务实,潜心研究,形成了人人谈课改,班班建小组,个个来评价的课改氛围。在实施新课程的道路上,做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和改革,取得了一些微薄的收获,借此机会,把我校实施新课改的点滴做法向各位领导汇报,与各位同仁交流。一、成立组织、完善制度、提高认识

1、建立健全了组织机构,强化课改组织领导。学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副校长、业务主任、课改优秀教师为成员的课改领导小组,各分校下设课堂教学改革组、集体备课组、课改督导组,课改评价组,对课改工作进行组织管理。

2、完善了课改方案、制度、评价措施的落实。学校研究制定了课堂教学改革实施方案、集体备课制度、学习小组评比制度、课改考核评价制度等,并在实施过程中得以充实和完善。特别是每周周一、周三下午第三节的教研活动,纳入了学校的常规管理工作之中。

3、加强理论学习,积极投身课改。组织全体教师学习新课程理论、学校课堂教学改革方案,使教师能正确理解掌握新课程理念,能自觉践行新课程理念,积极投身新课改中。

二、敢于转变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

1、新课程实施的关键是教学方式的改变,过去教师把学生当作知识的容器,不管你能否接受,一味地传授科学知识,而在新课程理念下师生共同参与,共同探究学习。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独特的看法和真实的感受,鼓励学生交流彼此的不同的见解,在自我反思的基础上学会与同伴合作,在研讨中互相学习,分享经验,彼此支持,共同成长。所有这些最终带来的最大变化将是学生的全面发展。

2、敢于打破常规,构建科学高效的学习小组。课堂中教师的作用是有限的,可以充分发挥小组的优势,以强带弱,共同提高。小组内能解决的问题在小组内解决,达到“兵教兵、兵练兵、兵强兵”的目的。所以优秀学习小组建设在课改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三、正确处理课改与教学质量的关系

参与课改的教师常常面临如何处理课改与教学质量这样一个问题:既要实施课改,又担心教学成绩下降。如何协调两者之间的关系?我们认为:

1、课改与提高教学成绩并不矛盾。课改的目的就是为了提高学生素质,从根本上提高学生成绩。由于传统教学只强调提高学生教学成绩而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发展,结果出现高分低能的“状元”。因而传统教学最终被素质教育所取代。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并不否认提高教学成绩的重要性,但是强调学生的个性发展,强调教育的整体效果,强调提高教学成绩

不是目的,而是手段。

2、教师应该努力营造愉悦的课堂氛围,鼓励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现实中常见的课是课堂气氛沉闷,师生交流不够。教师严肃呆板的教学风格无形中拉开了学生和教师的距离,阻碍了学生参与教学活动。因此教师首先要转变自己的教学理念,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建立和谐的、民主的、平等的师生关系。只有在这样的师生关系中,学生体验到平等、民主、尊重和信任的同时感到激励、鼓舞,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学生自然愿意主动积极地参与教学活动。

3、对学生学习的效果进行跟踪评价,这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关键。要提高教学质量,较为科学的方法是进行教学质量跟踪。学生在检测之后,无论成绩如何,一般都不会对试卷作过于深入的分析。教师应该养成作试卷分析的习惯,并建立质量评价体系,对学生进行成绩跟踪。对检测中进步的学生进行表扬,对退步的学生要对其进行个别谈话,了解情况,进行个别辅导。通过跟踪评价,教师可以科学地掌握学生动态学习的效果,为教师对学生实施因材施教,进行差异化教育提供重要依据。当然,在课改理念下提高教学质量的方法很多,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总结出适合自己的教学方法,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四、大力开展教研,引领教师成长

我校把教师培训作为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手段,通过开展培训,大力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开展培训,初步形成了具有本校特色的培训模式。

1、加强信息技术培训。我们认识到,教育现代化离不开手段的现代

化,教育信息化,教师是关键。今年开学以来,我校24个班的电子白板已经投入使用,学校加大对教师的培训力度,定期开展培训班,现在我校90%的教师都学会了熟练使用电子白板。使现代教育信息技术更好的服务于教学,提高课堂效果。

2、注重教师成长。学校每周周一、周三下午第三节是教研活动时间,组织全体教师听骨干教师的公开课,然后教师分组评课,通过听评课,学习了别人的优点,同时也发现了自己的不足。活动结束后,要求每位教师写出教研活动心得体会,并把每位教师的心得体会装订成册,作为教师考核的一项重要内容。骨干教师示范课活动,充分发挥了骨干教师在学科教学中的引领作用,为教师之间的教学交流提供了平台,利于我校教师的成长,对促进我校教学教研工作的进一步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五、课改后的变化

课改实施以来,阶段性成果在我校已经有所显现,我们的努力得到了市级教育专家的一致好评,我校有六位教师被评为“周口市课程改革先进个人”,学校被评为“周口市首批课程改革先进单位”。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教师的教学方式变了

教师由过去传统的单一讲授变为引导学生主动的学习,教师在课堂上的身份变了,教师不再是导演兼演员,而只是课堂的组织者,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人。

2、学生的学习方式变了

学生以往的机械训练、死记硬背变为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在愉

快的学习氛围中,学生积极性得到极大地提高,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潜能得到了最大限度的发掘,主体性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3、师生关系变了

教师不再像过去那样居高临下,具有权威性,而是建立起了一种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课堂上处处是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形式。师生之间不再是过去的“主动教与被动学”,而成为相互交流与合作的关系。

六、存在的问题及反思

我们在新课程改革中做了大胆的尝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我们也应该清醒地看到,新课程的教学改革也存在着不容忽视的问题,这些问题如不能有效地得到解决,将影响新课程的推进和发展。

1、课堂改革不能流于形式,应重视课堂内涵。问题的设计应该具有艺术性,例如 “是不是”、“对不对”、“好不好”之类的毫无启发性的问题,大大降低了知识的价值;另一方面把对话变相化为问答,课堂上一问一答,表面上师生、生生在互动,实质上是用提问的方式去“灌”,并没有真正使学生去主导课堂。

2、面对实际,科学评价。新课程强调对学生的尊重、赏识,于是有的教师便不管学生表现如何,一味给予表扬。对学生而言,过多的夸奖只会影响学生的深度思考,导致过度夸奖让学生骄傲、习以为常,反而起了负作用。对教师而言,教学艺术很重要,但最根本的是课堂是否有实实在在的教学效果。

3、注重课堂体验。课堂上,学生讨论热烈、积极,热热闹闹,却称之为“高效课堂”,这种“活动”是外在多于内在,动手与动脑相脱节,目的性差,会使学生游离于活动之外,有活动却没有体验,没有反思。学生参与活动是新课程的重要理念。但新课程所提倡的活动是形式与内容的统一,它旨在引导学生通过动口、动手、动脑,亲自体验过程。有活动没体验,活动的价值也就毫无意义。

4、关注个体差异

教师片面追求课堂小组合作学习这一形式,对小组的合作学习没有进行认真的设计。一些较难的问题对于差生而言,他们不可能进行深层的交流和合作,结果往往是优等生的意见和想法代替了小组其他成员的意见和想法,差生更多时候在做听众,即使他们发表了意见也不会受到重视,在小组汇报时成绩差的学生的意见往往被忽视。这样的合作对于他们来说毫无意义。因此小组合作过程中尽量照顾全体学生。

七、今后工作的打算

1、我们将认真总结反思前阶段课改工作的得失,找准问题,努力解决。将前阶段课改工作中发现的问题作为下一阶段工作的重点,强力推进学校课改工作。我们的课堂教学水平距离新课改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学校将通过完善导学案二次备课、教师示范课、专题教研活动等途径促使教师教学行为的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在课堂大力提倡 “相信自己你一定能做好”、“你真棒”、“老师再给你一次机会,你再试试”、“再努力一下你就成功了”、等赏识性评价语言,让教师带着尊重、赞赏走近学生,让课堂教学充满爱心和活力。

2、解决小组合作简单的问题。小组学习次序不好,合作意识不够,学生发言没有中心,部分同学把它当成了发挥自己的潜能、展示自己才能 的舞台,有的讨论内容过于简单,缺乏讨论、研究、交流的价值,还有的学生在合作时无所事事,浪费课堂时间。我们坚持小组全体参与原则,基础差一点的组员发言可以得到双倍的得分,鼓励差生参与到小组活动中来,使全体组员都从活动中得到展示。

课改工作的开展,使我校教育教学的效果已经得到提高,一些青年教师迅速成长起来,成为各自学科的带头人,例如我校的语文教师刘香玉、柳颖、段慧,数学教师张娟、朱艳红、蒋灿伟,英语教师吴瑞英、梁慧君、于娟、等都已成为小有名气的课改明星。在他们的带动下,全体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极大地推动了我校新课改的进程。我们深信,任何教育改革都会伴随许多的问题,但只要其方向和方法是正确的,我们会一如既往地朝着正确的方向努力!

篇7:在总结中提高,在反思中前行

西安小学 雷铭

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早上好!

紧张的期中考试已落下了帷幕,优异的成绩见证了同学们的不懈努力,也见证了老师们的辛勤工作。我们每一位老师因为大家取得令人满意的成绩而感到高兴,也为自己付出的辛勤劳动有所收获而感到欣慰。正所谓:一份耕耘,一分收获。

今天我讲话的主题是《在总结中提高,在反思中前行》。

同学们刚刚经历了本学期的期中考试,在这里我提醒同学们不能忘了总结与反思。因为通过总结和反思,大家才可以发现平时学习上的不足与缺陷。考试就像捕鱼,每一次考试你都会发现渔网上的漏洞,经过一次次的修补,一次次的捕捞,在期末考试或是将来大大小小的考试中,你们用知识与能力编成的渔网才会是牢不可破的。考试已经结束,但是考试的总结分析工作刚刚开始,下面我就期中考试的总结工作提如下建议。

一、调整心态,正确面对考试结果;

其实,我们每一个学生都有学好的愿望,都希望自己品学兼优,得到老师的器重,同学们的羡慕。这种心情是可以理解的。

一方面,要记得,“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每次考试之后,在我们同学中总有一批表现突出的。这些同学就是我们学习的榜样。他们成功的经验对你很重要,应该诚恳地向他们请教。

另一方面,有的同学考试不理想,就心灰意冷,这是不可取的。其实学习的过程本身就是不断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过程。

而期中考试是暴露问题的最佳时刻,成绩不理想的背后是出现了不该出现的错误,应该立即采取措施加以改正,必然会带来学习的提高,那么这次的不理想就是下一次提高的催化剂。这一次的失败就成了下一次成功的起点。为此,我们要正确面对考试成绩,“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二、注重错题积累,认真分析考试过程:

人们都说失败乃成功之母。可是我们都知道,并不是每一次失败之后都会出现成功。而这里的关键就在于你失败之后有没有总结教训,改正错误。对于试卷上出现的错题我们应该仔细归类,比如粗心马虎、审题不严、概念不清、基本技能不过关、过程不完整等等,慢慢地,你就会发现自己真正的弱项,也就能找到下一步努力的方向。所以对每次考试中出错的题应重点标注并归类保存。

考试就是考习惯,通过分析,考试中因为没有掌握考试技巧丢掉的分数大大多于自己不会做题的分数。而几乎每次考试都犯同样的错误。比如说:书写不规范,算错简单题目,时间安排不合理等等,我们要把这些问题总结出来,并有计划的在平时的学习中进行改正和调整,最大程度的降低考试的失误率。

三、勤出智慧,积极面对:

同学们的智力相差无几,但学习成绩却差距悬殊,原因就在于有的同学经不住时间的考验,碰到一点困难就退却了,时间一长就放松了。期中考试已经结束,一次考试并不是句号,更不是人生的全部。我们要从暂时的喜悦中走出来,从暂时的沮丧中走出来,化整为零,及时调整自己,为下一次考试早作准备。有这样一句话:“在人生的道路上,想哭就哭,想笑就笑吧,只是别忘了赶路”。

同学们,期中,是一个盘点的季节,也是一个全新的起点。我坚信,你们的童年时光会因你们的不懈努力而绚烂,老师和家长会因你们的健康成长而感到欣慰和自豪,学校会因为你们所取得的成绩而增光添彩。各位同学,期中考试不是学习的终点站,而是学习的维修站,也是学习的加油站,通过期中考试的诊断,我们要找到信心,找到差距,总结出经验和方法,再加一把劲,进一步激发拼搏意识,进一步掀起努力的高潮。这次考好的同学,要百尺竿头更进一步!这次成绩不理想的同学,要以身边考好的同学为榜样,顽强拼搏,奋起直追。

篇8:在反思中成长,在改变中前行

一、当前初中语文教学反思现状

(一)对反思的认识不够深刻

很多教师对课后反思的认识仅仅停留在反思某一节课中的某个环节,就课论课,而不能以小见大,将其上升到教学规律,应用到今后的教学之中。还有不少的教师认为仅凭自己的教学经验也能把课上好,对课后反思不够重视,常常只是应付了事。

(二)反思流于形式

教学时间紧凑,教学考核压力又大,致使一些教师即使认识到语文课后反思对一名专业语文教师的发展尤为重要,但仍无心去真正反思剖析。再加上如今互联网的普及,大量的优质资源都实现了共享,使得大多数教师懒得动脑思考和研究,只是摘摘抄抄、敲敲键盘,一篇课后反思就完成了,导致反思流于形式。

(三)反思形式单一

语文教学的课后反思仍以教学后记为主,也就是对本节课的教学设计进行教学回顾,把不足或精彩之处用几句话记录在教案本里。这样,教学反思内容较为简单,不够深刻,实用性不强。

二、在语文教学中落实强化课后反思

(一)转变思想,重视反思

语文课后反思主要是指语文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观念、教学行为以及学生的表现、教学的成败等进行梳理总结,发现自身在教学设计、环节安排、教材讲解等方面的优势和不足,从而对症下药,在下一次的讲课中避免发生同样的问题,逐渐提高教学的实效性。可见,课后反思的重要性,教师一定不能忽视。哪怕是教龄高、资历深的骨干教师也不可只依靠自身经验来进行教学,而要在课后对整个课堂教学行为过程进行思考性回忆,并经常与同行之间进行交流探讨、阅读教案、观看视频,经常反思自身,向先进看齐。

(二)突出质量,深刻反思

很多教师写课后反思时重质不重量。对此,教师要仔细钻研、反复推敲,具体来说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 记成功的经验。

每上完一节课,教师可将自己选择的教学方法、设计的课堂结构、教学中的各项目标等及时总结记录下来,长此以往必将积淀下丰富的教学经验,从而厚积薄发。

2. 记学生的创新。

教学是教师与学生的双边活动,因而教师不仅要记录课堂上自己的思想和行为,还应记录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在实际的教学中,学生提出的问题、想出的方法往往超出教师的备课范围,比教师预想的更多、更新,给教学注入活力。所以,教师要在课后及时记下学生的这些闪光点,鼓励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从而在今后的教学中更好地指导学生去创新,落实素质教育和创新教学。

3. 记学生的质疑。

问题是思考的提前,学生的质疑是他们思考的表现,也是对教师思考的启发,教师应在课后记下学生的质疑,并由此进行判断和分析,提高教学质量。如《纪念白求恩》这一课中,作者给予了这位加拿大的共产主义战士“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这样的高度赞扬,文中字字句句也尽是溢美之词。对此,不免有学生提出质疑:“白求恩同志难道就没有一点缺点吗?”教师可就此与学生展开深入的反思分析,多方取证发现白求恩对中国的工作、生活其实也有不满的时候,也有失误、犯错的时候,并将其引申到学生写作的问题上去,指出人物的塑造应完整、真实、丰满,这样才会令人信服、角色才显得有血有肉。这样的反思有利于因材施教,对教法的改进、教学质量的提高都大有裨益。

4. 记教学中的突发事件。

如何处理教学中的突发事件,是体现教师教学艺术和教学水准的一个重要指标。若教师能在课后将教学过程中遇到的突发事件以及自己是如何处理的案例记录下来,就能引以为鉴,不断积累和提高自己在课堂教学中的应变能力,从而上好每一节课,减少尴尬局面的出现。

总之,课后反思的目的是完善教学,而非应付检查,切忌形式主义。反思的内容一定要真实、具体、准确,要有感而发,做到“有话则长,无话则短”。相信只要及时回顾、勤于记录、善于总结,就一定能提高课堂效率。

(三)强调新意,多重反思

课后反思的形式亦可以是多种多样的,这里主要介绍同行对话和教学日记两种。

1. 同行对话。

即在遇到问题的时候向身边同学科的教师倾诉,以寻求建议和帮助的行为。该方式的教学反思具有专业性、随时性、随机性的特点。由于都是教师,又在同一个办公室,交流和讨论起来更为方便,而且对彼此所讲的课文也并不陌生,这样的探讨式反思不仅能拉近教师之间的距离,也能使教学水平在整体上有一个提升。借着这些对话的内容,教师能从同行的口中得知自己疑惑的问题所在,并结合自己的判断得出相应的结论,看似随意实则蕴藏着丰富教学智慧,是教师间相互学习的最快、最有效的平台。

2. 教学日记。

即教师将自己每天的课堂教学过程记录下来,大到学生的发言质疑、小到自己的心理活动,凡是有感触或值得思考的东西,将原事件尽可能真实地在日记中呈现出来,久而久之就会发现其价值。也正是因为教师将这些事无巨细地记录了下来,才使得其对问题的理解具有绝对的针对性,才能有效对症下药。每每翻看,常读常新。另外,日记的体裁使得反思强化了情感的真实性,充满个人特色。而这种个人特色对于一个优秀语文教师的成长是非常有帮助的。所谓“我手写我口”“言为心声”,这种真实的个性不仅表现在教学日记中,也会展现在课堂上。所以,教师在写教学日记时除了记录自己对问题理智的思考,也应抒发自己对于事件的感触。

三、结语

课后反思是教师自我审视、自我提升的一个有效手段,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地位不容忽视。希望各位教师能重视反思、正视自身,在创新反思形式、提高反思质量的过程中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1]仲启媛,谭立龙,何润生.课后反思在提高青年教师教学效果中的作用探讨[J].高教论坛,2013(1).

篇9:我在反思与改变中成长

后来,我反思了一下自己的课堂教学,终于明白了为什么会有学生对我不满,为什么我所教的学生的考试成绩落后于其它班级。原来在课堂上我都是以教师为中心,让学生围绕着我转,我讲什么,他们记什么,如此下来,他们的能力并没有提高多少,只是笔记上多了些类似“涂鸦”的东西而已。我忽然发现这不就是我所痛恨的“满堂灌”式、“填鸭”式教学吗?一堂课下来,学生又有哪些收获呢?难怪乎,每次考试的时候,学生对于课内的知识总是回答得很到位,但对于课外的知识他们则一窍不通;也难怪乎,我会有这样的感受:“为什么每次考试前我都像小蜜蜂一样辛勤地耕耘,但为什么我的收获总是最少的呢?”这时侯我悲哀的发现:我和学生都已成为应试教育的牺牲品。

我郁闷了一段时间,也反思了一段时间,这时曙光出现了。新课程改革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席卷了整个教育界,我发现此时的我看到了希望,又充满了活力。虽然刚开始还不懂究竟什么是新课改,但经过指导老师的讲解,并通过和几位同时之间的慢慢探讨,我终于转变了自己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

以上课为例,以前我对教材提不起兴趣,觉得文章枯燥无味,而我就是带着这样的情绪进入课堂的,所以,谁会想到生活中如此开朗活泼的我,一进入课堂就完全提不起精神来。在这样的课堂上,你想学生会有激情吗?没有激情,就谈不上兴趣,也就没有学习的主动性,整个课堂死气沉沉,学生由讨厌课堂,到讨厌老师,乃至讨厌我所教的语文,试想,这样的话,学生能学好语文吗?

想通这一点后,我开始转变自己的上课方式,充分利用自己作为一名年轻教师的优势,凭借着幽默的语言,灵活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对语文产生了兴趣。

在这样的一个过程中,我也感受到了乐趣,以至于慢慢地变得喜爱上课,喜爱班上的每位学生,而学生呢,也慢慢地喜爱上了我,进而喜爱语文,我经常对他们说:“态度决定一切!只要你们从心里喜欢上了我,喜欢上了语文,就不愁学不好!而且你们要喜欢我到一种什么样的程度呢?那就是在暑假中,你们还念念不忘可爱的杨老师。”学生会心地笑了。

由于在上课时我有了激情,学生自然而然地也有了激情,变得善于思考。有一次,一位学生问我:“老师,为什么总是用一些叠词来帮助大熊猫取名呢?比如说:宝宝、兰兰、天天?”当时我愣了一下,随即我说:“因为用叠词更能表现一种亲昵的喜爱之情,比如说我如果称班上的顾强为强强,就是表示对他的喜爱之情。”学生对于这个回答很满意。

在教宋学孟所写的《柳叶儿》这篇文章时,当作者提到他的爬树本领很高时,我就让班上善于爬树的同学举手,让他们讲述一下自己爬树的经历,学生的积极性很高。通过这种方式,学生与本文的距离也拉近了。

当然在课堂上我也注意拉近学生与我之间的距离,与学生进行平等的对话,这可以从我提问的方式上看出来,以前我会这样说:“丽丽同学,你来回答一下这个问题”或者是:“小华同学,这条题目你来解答一下”但是现在,我会换成:“丽丽同学,你能不能表达一下你的看法呢?或者是:“小华同学,你的想法是什么呢?说出来我们一起交流一下。”这样的话,学生首先会从提问的方式上感受到一种平等。然后,我鼓励他们畅所欲言,即使答错了,也不会责怪他们,因为我告诉他们:“教室,就是出错的地方!”

当然,对于学生的发言,我也会点评,但并不要求他们说出所谓的标准答案,也不轻易的说:“你的答案错误”或者是“你的答案正确”。记得听过这样一件事:某地老师在上课时画了一个月芽状的东西,问学生这是什么,学生纷纷表示看法,镰刀、豆角、发夹等不一而同。但最后教师说:“你们都错了,应该是小船。”我想:“在如此死板的教学中,哪个学生还敢疑?常此以往,学生岂不是要被培养成一个个只会标准答案,而没有自己思考的木偶人?所以在我的课堂上我就鼓励学生勇敢的发言,多发言,尽量找出不同的新的答案。

课堂气氛的活跃,也得利于教材的改编,学生对于松鼠、金龟子、大熊猫这些动物都很感兴趣,所以我就要求他们在上课前,去查找一些相关资料,然后拿到课堂上一起交流,这样就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通过这样一个过程,学生们知道了大熊猫除了有书上所说的“竹林隐士”、“活化石”的称呼外,还有“熊猫小姐”的称呼,因为熊猫非常温顺,一见到陌生人就会用前掌蒙面,或者把头低下去深深埋在两个前肢中间,它也不主动攻击别的动物,只会在遇到危险的时,快速逃跑,所以就有了这个称呼。学生感觉很新鲜,课堂气氛自然活跃起来了。

当然,叶圣陶先生一贯坚持“教材只是一个例子”,我不能为教一篇课文而教它,关键是让学生懂得如何分析一篇文章,从一篇文章中学到什么样的道理,比如讲授《三颗枸杞豆》时,要让学生学会如何抓住人物的特点进行外貌、语言、心理描写;也要让他们明白这样的道理:不能一味贪玩,要珍惜时间,珍惜生命。

总之,教材给老师的不是缰绳,而是魔杖,我们要用它去演绎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课堂春天。

文章如果出现一些精美的段落,我就会鼓励他们多朗读、多美读、大声地、动情地、陶醉地朗读。有时侯,我看到他们阅读的兴趣不高,就会采用评分制,以100分为限,考虑朗读时的节奏、感情、语调、流利程度等几个因素,让同学之间互相打分。通过这种方式,学生的积极性提高了,朗读水平自然也有所提高。

而有些段落或文章是要求背诵的,学生一听到“背诵”两个字就头疼,于是我经常这样对他们说:“背诵是一种最野蛮的手段,也是一种文明的方法。你们只有背诵相当数量的篇目,才能形成深厚的文化底蕴。”在讲课时,我会留一段时间让学生进行理解性的背诵,这样他们课后的负担就减轻了。这一点尤为表现在古文教学上。如讲授《黔之驴》这篇文章时,我先让学生对于整篇文章的情节进行概括,他们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之后,明白了文章是讲老虎先是怕驴然后慢慢地认识驴,最终吃掉驴的过程。这样他们背诵原文,自然轻松多了。

背诵完之后,就涉及到默写的问题。曾经有人问我:“新课改不是提倡决策的过程要民主吗?如果学生讨厌默写,而你偏要强制学生默写这默写那,这还是民主吗?”的确,要让学生对默写产生兴趣是很困难的,但如果在提出默写要求的时候,换一种方式的话,就会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比如说这一堂课我要默写《松鼠》这一课的字词,那么我会这样问:“同学们今天我们要默写了,你们是想默写《松鼠》这课的字词呢,还是想默写《黔之驴》这篇文章的原文背诵呢?”他们这时就会异口同声地回答:“《松鼠》的字词。”然后我就顺应民意,让他们默写字词,他们居然很高兴。这能说是我们在强制他们默写吗?当然不是!

上一篇:研究型实验的教学实践与体会下一篇:板书大赛活动策划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