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不足中成长教学反思

2024-04-14

在不足中成长教学反思(通用9篇)

篇1:在不足中成长教学反思

反思在教学过程中的不足与改进措施

湛河区沁园小学

郅笑洋

刚刚步入教师行列的我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明显感觉自己有许多的不足,要纠正这些不足可能还需要一些时间去积累去磨练。我深刻的了解到要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是多么的不容易。下面我对自己这段时间,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发现自己的不足加以总结,改进措施。

一 教学过程中的不足 刚接触到一年级的孩子,对他们学习生活习惯并不是很了解,没有把握好重难点。《生日礼物》这节课,生字讲的过少,把大部分精力都用 分析课文上了。课文分析的过细,提的问题较难,必须在老师的指导下才能完成,对于一年级的孩子理解有一定的难度。3 课文朗读力度不够,不够深入。对生字词的掌握是一年级小朋友的重点,我没有把握好。5 在读课文时应该把自然段标出来,并且还要要求学生记忆词语,这些做的都很不到位。我按照以前说课时的导入3——5分钟,可是对于一年级的孩子时间过于太长了。语言不够精炼。同时没有发挥好教师主导。8 对于学生养成一个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非常的重要,这对孩子们以后的发展有很重要的影响。这点我强调的太少,没有着重规范他们的行为。

9.教学认识肤浅,教学经验不足。在学校中学到更多是理论基 础知识,而真正到实践生活时就发现自己缺乏的太多。二

改进措施 1科学处理教材

新课程有新“课标”,备课的真正目标就是如何达到新“课标”的要求。为此我们必须深入研究“课标”和教材,仔细阅读有关参考书,弄懂教材的思想,结合学习实际情况,确定各章节的教学目的、要求、重点、难点、关键点、障碍点及知识的内在联系等,科学地确定教学目的,不断深入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心理特点、知识水平。此外,教材处理的一个重要环节是选择编排教学内容,在“课标”要求的前提下,以教材中最基本的概念、原理为中心,从纵、横两方面对教材进行处理,其中“纵”指知识的“线”,即知识的内在联系,“横”指知识的“块”,即横向联系。这样便于学生将知识联系起来,避免前学后忘。2精心设计教学过程。

教师在备课中要精心设计教学过程,选择最优教学方法,选编典型习题,写出具体可行的教案,并设计好板书及课堂小结。

3研究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多种多样,其方法的选择应以教学目的、任务、教学内容、学生情况为依据,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教学中要抓住关键,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4重视学习。

不断学习,提高自身知识水平,是提高备课质量的保证。要给学生一碗水,教师必须有一桶水。因此,教师自身学识水平的提高是关键。只有不断学习,才能圆满完成教学任务。(1)博览群书。从各种书籍、报刊中吸取与教学相关的精华内容,及时了解本学科、本行业的新知识、新情况,做好读书笔记。(2)常听课。通过听课,学习他人的长处,认真听取评议,主动征求领导意见和同行的意见,及时改正错误,倾听学生及家长的呼声,听取学生对教学的评议,以便“对症下药”,改进教学,开阔思路,不断创新。(3)勤写。边实践边总结,把自己积累的信息、资料、体会、办法记录下来,整理成文。(4)走向社会。有选择地交流,了解社会的变化与要求,使学生与社会息息相通。

①指导自主学习。要让学生在参与确定学习目标的过程中,实现自我引导的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热情,确保学习有内部动力的支持.实现自我驱动的学习;帮助学生掌握各种学习策略.如让学生先识后记,学会组块;引导学生把新旧知识联系起来,学会精加工;教学生如何把知识组织起来,学会构建图式

等。

②组织合作学习。要激发学生在实现学习目标过程中相互帮助;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和任务,精心组织活动,为合作学习提供机会:有效设计学生之间面对面的互动,引导学生负责地承担共同任务中的个人责任,并努力促使小组其他成员履行自己的职责;促使小组成员相互尊重与信任,有效地解决冲突,实现共同发展。

③鼓励探究学习。要善于创设问题情境,并将现实生活的真实问题引入课堂,树立“问题意识”。激发学生进行探究的兴趣;鼓励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生活实践与经验,质疑他人的知识与观点。探究知识的个人意义,使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元认知;与学生共同探究新知,让学生敢于提问与猜想,让思维求变、求异、求新,支持并指

导学生在创新思维中学习。

篇2:在不足中成长教学反思

萍聚

一、教学过程中的不足

1、工作比较散漫、拖拉,时间观念不够强。

2、备课不够细致充分。

3、精力不够充沛,身心不够投入。

4、作业批改不够及时。

5、对后进生急于求成,对他们的教育较简粗暴。

6、常留学生。

7、教学理念落后,教学认识肤浅,教学经验不足,教学方法老套。

二、改进措施

1、端正工作态度,时间观念须强。

2、课前要细致备课,精心准备教学进程。

那么在新课程下我们应该如何备课,才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呢?

科学处理教材。新课程有新“课标”,教师备课的真正目标就是如何达到新“课标”的要求。为此我们必须深入研究“课标”和教材,仔细阅读有关参考书,弄懂教材的思想,结合学习实际情况,确定各章节的教学目的、要求、重点、难点、关键点、障碍点及知识的内在联系等,科学地确定教学目的,不断深入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心理特点、知识水平。此外,教材处理的一个重要环节是选择编排教学内容,在“课标”要求的前提下,以教材中最基本的概念、原理为中心,从纵、横两方面对教材进行处理,其中“纵”指知识的“线”,即知识的内在联系,“横”指知识的“块”,即横向联系。这样便于学生将知识联系起来,避免前学后忘。精心设计教学过程。这是提高备课质量的关键。教师在备课中要精心设计教学过程,选择最优教学方法,选编典型习题,写出具体可行的教案,并设计好板书及课堂小结。研究教学方法。教学方法多种多样,其方法的选择应以教学目的、任务、教学内容、学生情况为依据,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教学中要抓住关键,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重视学习。不断学习,提高自身知识水平,是提高备课质量的保证。要给学生一碗水,教师必须有一桶水。因此,教师自身学识水平的提高是关键。只有不断学习,才能圆满完成教学任务。

另外,备课过程中出现疑惑,要虚心向有经验的老师请教。备课时要充分考虑到学生可能的表现,作好各种预设,以防范一些可能的情况。

3、休息是为了更好地服务工作,要劳逸结合,学会抓紧时间睡好觉,加强锻炼,增强体力,做到精力充沛、精神焕发。

4、做到及时批改学生的作业。

5、后进生转化要讲究方式方法。反复抓,抓反复,要有耐心、爱心和信心。

6、认真备课,精讲精练,向课堂40分钟要质量,努力完成教学要求。做到不拖课,不留学生。

篇3:在不足中成长教学反思

一、学, 然后知不足

在数学教学中, 我们不应只注意具体的结论和公式, 还应重视相关的问题、方法和语言。不仅要高度关注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也应重视学生提出问题能力的培养, 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问题意识。“28+66+72”, 修皮鞋的回答为166, 卖鸡蛋的答案为166, 我们的结论也是166。我们之所以称之为教师, 就在于会问“为什么”及为什么背后的“为什么”与“你是怎么想的?”并引导学生提更多的“为什么”。在问题意识缺乏性方面, 特级教师朱乐平老师的一则小故事给我们以许多启迪:世界粮农组织干事提问:你怎么看待非洲地区粮食匮乏问题?非洲学生问:“什么是粮食?”欧洲学生问:“什么是匮乏?”中国学生问:“什么是问题?”所以“问题”是学习的条件, 好问是好学的前提。读一篇好文章, 就像同一个智慧的人进行对话, 能给人带来直抵心灵的愉悦和受益终生的启迪。所以, 每有闲暇之时, 我们应该在各种教育杂志、报刊、书籍中搜寻一些好文章来阅读。只有不断地学习, 才能发觉自己的不足之处。建议老师们多看一些高层次的本体性知识的书籍。

二、听, 然后知不足

听不同领域专家的讲座, 能让你有不同的震憾。笔者有幸参加浙江省首届小学数学高端培训班学习, 聆听多位专家讲座, 心灵不断受到震撼, 特别是张天孝老师。初见张老师, 我们不敢想他已是七十多岁的长者, 因为他精力充沛;听张老师的讲座, 我们确信他是已有近六十年教学经历的智者。他给我们的印象是:张天孝老师心里装着学生, 教学想着学生, 时时以学生发展为宗旨。思考问题站在学生角度;知识拓展注重宽度;思维训练关注深度;练习巩固重视细度;数感培养注重密度;人文关怀体现温度……。

三、比, 然后知不足

在教学设计时, 我们平时往往依赖于教材内容的呈现, 参照教师参考用书的提示, 然后依据自己的经验, 将教学内容稍作调整并进行梳理即形成了教案。但是经历了省小学数学高端培训班的同课异构磨课后, 我发现了自身的不足, 同学们的敬业与探究精神令人钦佩。都说人比人气死人, 这仅仅是个心态问题。有时比一比, 更有利于我们扬长避短。在本次磨课过程中, 我们在针对案例的不同设计的比较中, 发现了自身设计的缺陷, 然后借鉴他山之石, 重新进行设计, 使案例趋于完善, 最终达到共同成长。

四、合, 然后知不足

孔子曰:君子合而不同。意即君子相交, 能够互相取长补短, 求大同存小异, 故合而不同。合作在教育教学进程中无处不在:

1.合作教学:新课程强调“教师要形成开放的教学和研究的工作方式。经常开展教师间的合作与研究, 共同反思, 相互支持, 相互学习, 共同提高业务素质。”老教师熟悉课堂教学规律, 了解学生状况, 有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中年教师积累了一定的教学经验, 又有一定的课程开发能力, 是教学的中流砥柱;青年教师思维活, 观念新, 易接受新生事物。将不同的年龄与不同的领域的优势结合起来, 开展教学合作, 往往能产生1+1>2的效果。

知足, 《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是:知足是满足于已经得到的生活、愿望等, 如知足常乐、知足无求。对知足进行否定, 就产生了一个新的“词”, 叫“不知足”, 自然是指不满足于已经得到的。其实这个“不”字还可以放在知足这两个字的中间, 又形成了一个新词叫做“知不足”。什么时候应该“知足”?什么时候应该“知不足”?什么时候应该“不知足”?这就成为了一个关键的问题。把握得好, 人就可能幸福无比, 把握得不好就可能痛苦万分。

如何把握这个度呢?做人要做知足!做事要知不足!做学问要不知足!

做人要对名利看得淡一些, 要满足于已经有的名利, 只有知足才能有足够的快乐!做事要知不足, 是指对待自己所做的事, 不要夸大它的价值, 而是要知道自己所做的事还存在着许多不足。只有知不足, 才能正确地评价自己所做的事!做学问要不知足是指学问的无止境性, 一个人学的越多, 常常知道的也越多, 才明白“不明白”的领域也越多, 反而感到自己知道的越少, 这也许就是“书越读越薄”的道理。牛顿之所以伟大, 可能源于他对自己在成就方面的评价“只是在大海边找到了几只贝壳。”

篇4:在教学反思中成长

1.反思教学行为是否达到教学目标。新课标要求教师在制定每节课(或活动)的教学目标时,要特别注意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维”目标。因此,除了要反思知识目标是否达成,还要反思能力目标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目标达成。而这当中特别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必须有机地融入到课程教学内容中去,贯穿于教学全过程,使其成为课程教学内容的血肉,成为教学过程的灵魂。

2.反思学生是否全员参与、全过程参与。课堂教学是否高效,关键看学生在课堂上的精神状态和参与度。课后要反思学生在课堂上是否愉快,是否情绪饱满,能否质疑问难。新课程要求充分发挥个性特长,张扬个性,让每一个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学习的全过程,都有施展才能的天地与机会,都能朝着“最近发展区”去发展。学生的个性差异是客观存在的,还要反思课堂教学是否根据个性特长实施了因材施教、因人施教、因类施教。无论是情境的创设还是内容的呈现,无论是问题的设置还是释疑解惑,是否“为了一切学生”,多层次、多维度、多渠道地组织了教学活动。

3.反思教学活动是否为“假教学”。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师生关系应该是真正意义上的人格平等的关系;教学便是师与生彼此敞开心扉,相互理解,相互接纳对话、沟通的过程。没有交往,没有互动,就不存在或未发生教学,那是只有教学形式表现而无实质性交往发生的“假教学”。 课后要反思是否存在这种“假教学”现象。

4.反思是否用好了教材。教材历来被作为课程之本。教材的首要功能是作为教与学的一种重要资源。因此,一定要深度钻研教材,理解编者的意图,把握教材的重难点,抓住知识的生长点和连接点,不能随意拔高或降低教材的难度。拔高了就会既为难学生,也为难自己;降低了则有些教学目标难以达成,学生学起来感觉无味。教材不是教学的唯一资源,教师不仅是教材的使用者,也是教材的建设者,可以创造性使用教材,体现用教材教。同时在“课后反思”中作为专题内容加以记录,既积累经验又为教材的使用提供建设性的意见,使教师、教材和学生成为课程中和谐的统一体。

5.反思教学过程中是否有创新的火花。教学,不仅仅是一种对知识的传授,更要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和智慧的培植。智慧并不表现在经验的结果上,而表现在思考的过程中。智慧不完全依赖知识的多少,它是建立在实践的基础上,更多地依赖于过程,依赖于知识的运用,依赖于经验的积累。因此,教师要多思考:如何引导学生在情境中去经历,去体验,去感悟,去创造。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常常会于不经意间产生奇思妙想,生发创新火花。教师应利用课后反思去捕捉和提炼,既为教研积累第一手素材,以资研究和共享,又可拓宽教学思路,提高教学水平。

撰写教学反思还要做到“三用”:一是“用心”,在课堂教学中要用全部的心思关注课堂的变化、生成和意外,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和心理状态,课后还要怀着一颗对课堂,对学生“火热的心”及时反思;二是“用情”,用全部的热情投身于课堂教学,用爱来浇灌学生的心田,以激情点燃激情,用激情感染学生,课后还要持“炽热的情”来反思;三是“用智”,用自己全部的智慧去构建课堂、引领课堂,让学生学得有味,课后还要用自己的“聪颖”来进行反思。

篇5:在不足中成长教学反思

内容摘要: 一名优秀教师的成长离不开教学反思。常常反思的教师

才能有游刃有余的进行有效的教学,才能高效的提高课

堂效率,达到教学的全面发展。

关 键 词: 教学反思成功失败疑点课堂课堂研讨 叶澜教授曾经说过: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难以成为名师,但如果写三年反思则有可能成为名师。由些可见,当一名教师不易,当好一名优秀的教师更加不易。要做一名优秀的教师,就要从各方面不断学提高和完善自已。教学反思作为一种提高教师素质的有效途径,它可以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启迪教师的教学智慧,探索出新的教学模式,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对此,就如何教学反思谈一些个人看法。

一、反思成功精益求精

教学中有很多值得我们教师去反思的成功课例,大到一节课的成功,小到一个环节、一句话的成功。如果能将教学中的这些闪光点记录并加以分类、整理,提升,就可以作为日后提高教师课堂教学能力,探索理想课堂教学效果的一个重要方面。精彩的课前导语,灵活的教学方法、有效的问题设计,浓厚的愉悦氛围、激励兴趣的语言、创造积极性的启发、层次分明的板书设计、创造性的练习题等,都可以作为教师在教材处理、教法改进、学法指导等方面的“珍宝”。如果将这些“珍宝”不断地修改和完善,不仅具有教学参考的价值还可以形成教师个人独特的教学风格,使自已的教学越教越好、越新越优。

二、反思失败 日臻完善

俗话说:“人无完人、金无足赤”。教学也是一样的,没有一节课是十全十美、完美无缺的。所以,我们教师应时刻的反思自已教学中的失败,使自己的教学活动日臻完善。乏味无聊的导课语、毫无中心的教学问题设计、连教师都束手无策的练习题、不合时宜的教学内容处理等,都会使我们的教学发挥失常,导致失败。当然,只要我们对失败的原因能够及时的分析总结、对症下药。不但可以避免同样问题再次出现、而且还可以帮助我们教师积累经验、不断完善教学。如有位教师在教学“二位数乘二位数时”时,只注重了计算的步骤和算理的讲解,乎视了学生容易出错的问题,导致了学生在作业中出现了进位不加分、乘数未尾有0而积的未尾不写0的现象。这节课的失败之处就是这位教师对课堂教学情况估计不到位,对学情掌握不全面,而导致了本节课的计算正确率偏低的现象。如果在课后能够查找原因,总结经验,就可以在以后的教学中避免重蹈覆辙。

三、反思疑点尽善尽美

新课标指出:要善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只有具有问题意识的学生才能善于动脑、善于学习。我们也常说:“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课堂教学也是如此。一个疑惑的眼神,一个知识点的理解、一个问题的争议、一种不理想的教学设计,一种学生的反常表现都是疑惑的具体表现。教师如果善于反思疑点,以疑促思的话,就有利于教与学的有机结合,转变教学方式,促进教师积极主动的为自已的教学加油充电。教师如果善于反思疑点,以疑促思的话,也有利于对自己所做出的行为、策略以及由此所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从而透彻全面地把握教学内容,有效的促进教学尽善尽美。

四、反思课堂捕捉灵感

教学的主阵地在课堂。教学反思要以反思课堂为中心。反思课堂不但可以反馈教师和学生 “教”与 “学”的情况。而且可以使教师和学生 相互学习、相互促进、相互提高。在课堂上,我是如何提供给学生学习机会的? 我的课堂上有着什么样的互动学习? 我的学生喜欢什么样的互动方式? 我在课堂上是如何安排小组活动的?效果如何?我的学生对我的教学有什么看法?教学设计主要应设计什么?为什么?在教学过程中,我作出了什么样的教学决策?我的教学语言是否有利于学生学习等,都可以作为我们教师反思课堂的重要依据。通过不断反思总结教学经验和学习经验,便可以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增强自己的教学能力。当然,在课堂中,随着课堂进度的推进,会有一些我们未能预料的想法和灵感,恰恰这些灵感和想法为你的教学锦上添花,收到了理想的效果。如果能将这些“花”点滴积累,培植抽剪,久而久之,我们的教学定会“满园春光”的。

五、反思教学研讨取长补短

俗话说:“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作为教师,只有通过合作交流才能达到碰撞思想、启迪思维、凝聚智慧,从而激发自己更多的创意和思路,全面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在听、评课活动中,可以把他人优秀的教学设计、好的教学方法、处理问题良法记录下来借鉴参

考,也可以把自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一同与他们交流、解决。将他人的课与自己的教学实践相结合,进行对比反思,可以激起自己更深入的思考。如前不久我观摩一位老师上《圆的面积》一课时,讲课前,他先讲了曹冲称象的故事,曹冲之所以最后能称出大象的重量,是因为曹冲用了转化的方法,把称大象的重量转化成了称石头的重量。当老师问到:当我们直接不会求圆的面积时,我们应当怎么办呢?一石激体千层浪,学生纷纷表示,能不能把圆的面积转化成我们以前学过某个图形的面积呢?这样的导入不仅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而且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成功的将“转化”这一方法深刻的印在了学生的脑海当中,对于以后教学圆柱体的体积推导过程中的“转化”教学奠定了基础。这与教师直接提出转化方法解决问题的教学效果就有了很大的差异,这样的教学就值得教师很好的探讨。

篇6:在教学反思中成长

教学的核心是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这一目的的达到,必须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创新能力,须经过一个较长的思考和实践的探索过程。因此,教师不仅应该具有完善的知识结构,还必须具有基本的研究能力,尤其是反思能力。教育教学实践使我深知:成长=经验+反思。教学反思是一个能动的行为总结过程,是对个体教学观念、教学行为的再加工。反思涉及到教师一系列相应的态度和品质,需要教师认真地检讨自己的言行。只有不断地通过教学反思,才能真正地领悟到新课程的理念,以下是我在教学中的几点反思:

1、勇于让位,相信学生。

课程改革的最大亮点之一就是倡导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要求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分析研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探索能力和创造精神,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虽然我把新课程的理念铭记在心,但在潜意识仍然不相信学生能够完成学习任务,仍然把学生当作消极的知识 “容器”。要不是学生的提醒,我依然是“穿新鞋,走老路”。

在高新科技不断涌现的今天,学生自我教育、终身学习的能力变得日益重要,教师必须注重培养学生对知识渴求、探索和创新的欲望,以及形成科学思维的习惯与能力。要强调以学为中心,在教师的有效组织和指导下,让学生通过感知——发现问题——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教学过程,注重引导学生积极发挥主体性,自主学习、自主设计、自主探索,实现在“做中学”,而不是教师包办代办。教师要融入学生中共同探究,成为学生求知路上的伙伴,通过互教互学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

2、教师的课堂评价应是一种平等对话。

对话体现的是以人为本的教学原则。教师对学生回答的评价也是一种对话,同样应体现平等、和谐、尊重的原则。要达成真正的平等对话,就必须以尊重为准则——对学生的回答要充分鼓励,对学生的意见要尊重理解,对学生的错误答案要宽容引导。

回想起我在授课中对学生回答的评价:“不错,还有谁能得到更好的结论吗?”看起来是对学生的回答进行肯定,实际上是我在潜意识里对学生的回答并没有达到我课前预设的所谓标准答案而失望,所以将希望寄托在下一位学生的发言,希望学生快点把教材上的结论说出来,是“教材至上”思想的流露,这样的评价无形之中打击了学生的自尊。另一句:“别害怕,胆子大些,说错了没关系。”更是暗含着老师这里已有正确的结论,你们有可能说错,只是说

错了没关系。这样一来,学生更加不愿发言了。教师与学生不是站在同一条水平线来讨论问题,这是对学生学习的一种不尊重。而“补充和不同意见”并没有对错之分,只是每个人充分发表自己对同一个问题的不同看法而已。教师要善于倾听,善于进行角色换位,能够从学生的角度去看待学生的问题和观点。

3、合作交流应注重实效,不能流于形式。

篇7:在教学反思中不断成长

教学反思是教师进步的阶梯,是教师进步的重要途径。通过教学反思能够不断地,逐渐地提高教师自我的教学监控能力,提升教师的专业素质,综合水平等。作为教师在教学一节课或经历了一个阶段的教学后,只有不断进行教学反思,才能有利于教师及时反馈教学实践的信息,才能不断调整教学设计,不断积累经验,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素质、教学水平和教学效率.

教学反思应有“教”的反思和“学”的反思两个方面,仅就教师的教学反思而言,按教学的进程,教学反思应分为教学前、教学过程、教学后三个阶段.就学生的“学”的反思,主要是作业反思及测后反思.下面我就如何做好“教学”反思谈谈几点做法.一、教学前反思新课程实施国家教材、地方教材、校本教材相结合的教学,以增强教材对学生的适应性.教师应成为教材的主人,把“教教材”变为“用教材教”,教材是重要的课程资源,但不是唯一课程资源,教材内容并不等于就是教学内容,要把教材内容转化为教学内容,必须对新课程标准,新教材的每章、每节、每一句话,甚至每一个词的仔细阅读并深刻理解,反复对比新课程标准与教材的精神实质,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学生的思想情况、基础知识、学习能力、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学习方法、学校的硬件设施、教学设备、图书资料、文化氛围,大胆地对教材进行删减、替换、增加、拓展和整合.教学前进行反思,才能使教学成为一种有目的、有组织、有意义的实践活动.我们可以这样反思:(1)这一课的价值到底在哪里?(2)为什么要教这些知识?仅仅是教知识吗?其背后更深远的意义是什么?(3) 这一课到底能给孩子的发展带来怎样的服务?

(4) 这节课要达成哪些教学目标?

(5)怎样达成教学目标?仅仅是为了应付考试吗?

对于每一节教材内容,教学之前进行反思,能使教学成为一种自觉的实践.因此课前认真钻研教材,,理解教材的编排意图,根据以往已获得的经验,学生的具体情况,认真地对教学思路、教学方法的设计、教学手段的应用做了充分的反思与调整,使教学内容及方法更适合学生,对自己的教案及设计思路进行反思,这样所写的教案能更符合学生的心理特征,更贴近学生的实际情况,使学生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把“以学生为本”这一新的教学理念渗透于教学的过程中,从而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我是一个小学数学老师,如在 教学“认识钟表”、认识人民币“、“位置与方向”、等的`授课中,先要求学生在家里观察钟表、在上学、回家的路上观察太阳位置的变化或走入商场去买东西,认识人民币,让学生走出课堂去学习,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前注意生活题材,创设的问题情境贴近学生的实际,让学生人人参与.问题从开放到归纳,从易到难,从生活到教材,由教师引领到学生自己探索思考,充分感受到生活中数学的趣味和意义,体现出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问题情景的设置符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学生思维不经意中展开,让学生感受到了数学学习的趣味.二、教学过程的反思新课程改革,反对死气沉沉的教学,倡导教学求“活”.在教学中进行科学有效的教学反思可以让我们的课堂教学减少遗憾,使教学高质高效地进行.课堂教学效果怎样?我们可以这样反思:

1.和谐课堂,快乐学习课堂是学生学习知识的园地,教师工作的根据地,我们应该重视课堂教学.把和谐带入课堂,使课堂充满活力.只有在宽松、平等、和谐、生动、充满活力的氛围,才能诱发学生的创造兴趣,创造思维。教师的教学艺术不仅在于传授知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教师应把愉快与热情传给学生,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从而心情愉快充满激情地投入数学学习中去.

2.生活课堂,更有意义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来源于生活,数学与生活永远无法割舍.离开生活的数学是苍白无力的.数学只有在实践中得以延伸.生活是数学的生命之源.教师应尽力创设情景、创造条件,将课堂与学生生活实际有机结合起来,使学生如身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加强感知,激发思维.如我们学习《四边形》一章中,判断“等底等高的两个平行四边形拼在一起还是平行四边形”咋一看没错.但通过实践动手操作就会发现“等底等高的两个平行四边形拼在一起不一定还是平行四边形”.

3.灵活课堂,轻松学习学生不是学习机器,教师应合理科学安排.改变超强度、大题量、机械训练,用时间加汗水提高成绩的陈旧做法,要提倡精讲精练.只讲思路、讲方法、引导自己去发现、去探索,把学生思考的时间还给学生,把思维过程还给学生,培养激励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和能力.如教学“一个钝角中去掉一个锐角,剩下的是什么角”就不能固定一个答案.再如估算“390×15”答案可以是7800,也可以是8000.凡事不可一概而论,要学生灵活掌握及运用.而实际生活中如“四年级同学去秋游.每套车票和门票49元,大约准备多少钱?”算式49×104这里49看作50,但104则看作110不能看作100,这样才合理更实际.面对应用题不得死板硬套,应掌握方法,有些题有多种解法.有的题可从问题着手,有的题则从已知条件着手.只有掌握了方法,举一反三,就可做到轻轻松松学好数学.

4.幽默课堂,充满活力一个有幽默感的人,定受大家的喜爱,幽默驱赶烦恼,带来欢笑.学生也喜欢有幽默感的教师,在教学中恰倒好处的课堂幽默,完全可驱赶学习的疲劳,活跃课堂气氛.同时能开拓学生思维的敏捷和判断力,能进一步融洽师生关系.如一次一学生在课堂老往后转,还不时说话,我看了他几回,他仍然旁若无人视而不见,我不动声色走到他身前,话锋一转提高嗓门对着他说“你屁股上按了滚珠儿啥”从来没有听过这句话的同学一下全乐了全变精神了,看着这位同学会心地笑.接着我意外发现这下所有的学生都聚精会神地听,仿佛一下精神百倍.此时此刻我顿时明白,幽默让我让学生得到美的体验,感受到幽默的魅力.

篇8:在教学中进步 在反思中成长

故事中历史教师精湛、高超的课堂教学技艺令人折服, 震撼人心。它源自于五个字:用一生备课。课堂教学应是教育者一生的备课, 反思则是备课的最佳途径和方法, 反思的过程就是教育教学行为的革命, 不断地反思才能从根本上促使教育教学行为的转变、进步, 促使素质教育斗转星移, 迎来教育的创新发展。

一、对备课的反思

作为教师, 在教学前应该努力钻研文本, 不仅要熟悉所教的内容, 还要深入地去剖析文本中的重点、难点, 同时还要思考学生在学习的时候会遇到哪些问题, 自己在备课时是否都把这些备好、备透。在备课时尽管我们对教案、课件都经过多次认真修改, 但常常会忽略备学生, 很多时候我们都高估了学生的能力和知识水平, 没有注意到理想与现实的反差, 没有准备好如何将高深的理论知识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表达出来并传授给学生, 或者让他们亲自参与探究得出规律。比如在教学《力的合成》时, 我通过演示实验归纳总结出了平行四边形定则, 但我发现学生的积极性不高, 而且对平行四边形定则的理解也不深刻不透彻, 没有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后来在备课时我将演示实验改为学生分组实验, 实践证明, 这样做是正确的, 既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又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科学探究的精神。

二、对教学内容的反思

在一节课或一个单元的教学过程中, 往往会出现深度与浅度相差悬殊, 师生互动交流并非融洽, 教法与学法相脱节的现象发生。此时通过对教学内容的反思, 可避免一些不必要的失误, 且可对下一知识点的教学产生催化的作用。

例如, 在教学《自由落体运动》时, 我让学生用打点计时器测自由落体运动的加速度, 由于认为学生基础较差, 我只设计了一种计算方案, 只请一位学生回答, 结果他却说出了另外一种出人意料的方法。我经过短暂的反思后, 立刻表扬了他, 并让其他学生思考:还有没有其他方法?如果有, 哪一种最好?这时, 课堂气氛也变得活跃起来, 最后学生想出了四种方法, 通过比较, 我们确定出了一种最好的方法, 并通过这种方法计算出了自由落体运动的加速度。这样, 不但完成了教学任务, 而且还复习了前面的知识, 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教师在教学中对教学问题的考虑不一定全面, 对课堂上发生的情景也不一定能预测周全, 上完课后再重新审视自己的教案, 也常会发现很多问题, 此时应及时地反思与整理, 这样对教师本人的成长、教学能力的提高都会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

三、对教学组织的反思

教学组织能力即通常所说的驾驭课堂教学活动的能力。回顾五年多的教学工作, 我发现自己在这方面还是比较欠缺的。在教学过程中很多时候我都是在“赶”课, 希望能在有限的时间内把要求学生掌握的内容全部讲完。心里想着这个目标, 无形中就忽略了学生的学习状态, 讲课的语言速度也在不知不觉中加快。有时觉得教室里鸦雀无声, 乍一看去, 才发现学生脸上满是“困惑”, 甚至有个别学生还在呼呼大睡。尽管如此, 我仍认为:要求每一个学生在一节课40分钟内自始至终保持高度集中的学习状态是不可能的, 让他们睡一会儿后, 或许效果会更佳, 况且学习是靠自觉的, 学不学是他们的事, 就让他们睡去吧!现在回过头来想想, 才发现这个想法是大错特错的。因为个别学生上课的状态有时会产生连锁反应, 直接影响到整个班级学生的学习状态, 导致惰性产生, 效果是不言而喻的。

一节不注重学生参与的课不能算是好课, 一个自编自演的教师更加不是一位好教师。我们应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 引导学生更多地参与课堂教学, 培养学生的积极性, 提高学生的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样才能最终达到培养创新人才的目标, 而要做到这一点就要求教师具有较强的教学组织能力。

四、对教学态度的反思

教师的教学态度对教学的实施及效果有很大影响。为了更好地实施教学, 教师需要时常反思自己的教学态度, 一要反思自己的工作态度是否严谨、认真, 这种态度对学生的学习热情有无感染;二要反思自己对教学资源的搜集与设计是否用心, 能否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主体性;三要反思教学过程是否在严格要求的基础上, 发挥教学民主;四要反思在教学过程中, 对学生的探究过程以及表现出来的求知欲是否关注。

篇9:在教学反思中成长

关键词:教学反思;课堂教学;成长

文章编号:1008-0546(2010)05-0037-02

中图分类号:G632.41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008-0546.2010.05.015

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总结出教师成长的简洁公式:教师的成长=经验+反思。教学水平的提高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办到的,是需要一个过程的。尤其对于青年教师来说,除了虚心向老教师学习。努力钻研教材、充分准备好教案、认真学习教法之外,坚持写好教学反思也是提高自己教学水平的方法之一。通过反思,可以不断地研究、改进、优化自己的教学行为,提高教学水平,促进自身专业技能的持续发展。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反思、学会反思、积极反思。那教学过程中如何反思?反思什么?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做法和体会。

一、总结精彩片段

一堂成功的化学课,往往体现在教师以自己创造性的教学思维,在教材处理、教学方法的选择、学法指导等方面都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在教学过程中会出现闪光点: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精彩导课语,对学生做出合理赞赏的评价语,教学中临时应变得当的措施,某些教学思想方法的渗透与运用,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等,这些都应该进行详细记录,供以后教学参考,并可在此基础上不断的改进、完善、推陈出新。

例如:在讲“原电池的原理及运用”这一内容时,我首先通过多媒体演示了铜-锌原电池及电子的流动情况,以期帮助学生初步了解原电池的构成。但考虑到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和概括能力还不是很强,我没有让学生马上讨论“构成原电池的条件”,而是增加了一些演示实验(如下表),按铜-锌原电池的装置,变化电极材料和烧杯里的溶液。让学生通过预测、观察、对比、分析、归纳,得出结论。

同学们一边兴致勃勃地预测实验结果,一边仔细观察实验现象。我一边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一边有序地做着实验。随着实验的完成,同学们通过讨论也顺利地得出了构成原电池的条件。从反馈来看,学生似乎掌握得很好。课后我把以上做法写成教学反思,并在以后的教学中运用和完善,都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二、反思欠妥之处

在教学过程中,每节课都会有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把这些课堂教学过程中的“败笔”:如演示实验的现象不明显,语言表达的含糊不清。教学内容处理的不当,教学方法设计的不妥,某些解题过程的繁琐等记录下来,课后要冷静思考并对其原因作深刻的分析和探究,要做出具体的改进措施。并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改进和纠正。

例如:在讲“提高燃烧效率”这一知识点时,我举了往炽热的炉膛内通水蒸气能使炉火瞬间更旺,但不能节省燃料这一例子。在备课时我想这个例子很浅显,学生一定会一听就懂。可结果是课堂上绝大部分学生一片茫然,经了解知道原来现在家里大都使用天然气或液化石油气,很少有学生见过煤球炉,因而也就没有这样的生活体验。面对这样的失误。课后我认真反思,积极找出原因。从此。我在引用事例时,尽可能从学生司空见惯的事和亲身体会过的经历中引出。在讲授知识点时。充分分析学生的起点,尽量做到“低起点”,使每位学生都能领会。

三、捕捉教学灵感

课堂教学中,随着教学内容的展开。问题情境的创设,师生的思维发展及情感交流的融合,往往会因为一些偶发事件而产生瞬间的灵感。这些“智慧的火花”常常是不由自主、突然而至,若不及时利用教学反思去再现这些突然而至的教学灵感并挖掘其中蕴含的教学价值、探寻科学的教学策略。这些宝贵的经历便会稍纵即逝。令人遗憾。

例如:在做“检验卤代烃中的卤素原子”这个实验时,我取了少量溴乙烷先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再准备加硝酸溶液时我突然想到很多学生容易犯不加硝酸酸化就直接加硝酸银溶液的错误,如果按部就班的这样做下去学生就不能获得深刻的印象。于是我不动声色的等反应之后直接加入硝酸银溶液,让学生观察。结果没有观察到他们预期的淡黄色沉淀。而是看到了黑色沉淀。大家都露出惊讶的表情,我知道大家的兴趣已经被调动起来了,我也故意装出惊讶的表情“怎么会这样呢?我哪儿做错了吗?”于是我引导学生积极探究,最后通过讨论得出了正确的做法:在加硝酸银溶液之前还要加硝酸以中和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否则会干扰实验现象。这堂课的效果相当好,在以后的学习中,学生很少再犯这样的错误了。课后我把这次的教学灵感总结下来并运用到以后的教学中。

四、激励学生创新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他们在学习摸索的过程中时常会有“创新的火花”在闪烁,这时教师应当充分肯定学生在课堂上提出的一些独特见解。并且虚心接受,这样不仅使学生的好方法、好思路得以推广。而且对学生也是一种赞赏和激励。同时,这些难能可贵的见解也是对课堂教学的补充与完善,可以拓宽教师的教学思路,为自己的教学材料提供新鲜血液。

例如:高中的平衡移动是一个难点,许多学生对勒夏特列原理总是不能很好的理解。一次在讲解时,一位学生说:“什么勒夏特列原理,不就是对着干吗?”听到后我让这位同学解释一下怎么对着干。于是他从浓度角度谈了如何对着干,“如果增大反应物浓度,对着干意思就是不让它增大,那平衡就正向移动了”。听了他的解释后其他同学也受到了启发从压强、温度角度给予了补充,大大活跃了课堂气氛。反思这节课这位同学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解释了抽象的原理,使同学们很快就记住了内容。我们应善于发现和鼓励学生的这种创新,并充分的利用这些好的见解。

五、完善再教设计

在教学实践中,每节课下来教师都会有感悟,静下心来反思一下:如教法上有哪些创新,知识点上有什么发现,摸索出了哪些教学规律,组织教学方面有何新招,解题有何新方法,启迪是否得当,训练是否到位等等。及时记下这些得失,并进行必要的归类与取舍,考虑一下再教这部分内容时应该如何做,写出再教设计,这样可以做到扬长避短、精益求精。把自己的教学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境界和高度。

上一篇:厉庄镇中心小学党群共建创先争优活动下一篇:送苏修往上饶,送苏修往上饶李嘉?v,送苏修往上饶的意思,送苏修往上饶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