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学反思中成长

2022-09-11

新课程理念积极倡导:教师不仅是课程的实施者, 更是反思性的实践者。美国学者波斯纳 (Posner) 提出了教师成长的公式:教师的成长=经验+反思。“一个人或许工作2 0年, 如果没有反思, 也只是一年经验的2 0次重复”。教学反思被认为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可见, 教学反思对教师职业成长的影响作用是巨大的[1]。

1 什么是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又称为“反思性教学”, 是指教师在教学实践中, 批判地考察自我的主体行为表现及其行为依据, 通过观察、回顾、诊断、自我监控等方式, 或给予肯定、支持与强化, 或给予否定、思索与修正, 将“学会教学”与“学会学习”结合起来, 从而努力提升教学实践的合理性, 提高教学效能的过程[2]。

美国教育家布鲁巴赫 (J.W.Brubacher) 等人从时间的角度来认识反思性教学, 他们认为反思性教学实践可分为三类:一是“对实践的反思”;二是“实践中反思”;三是“为实践反思”[3]。在实践中通常为“对实践的反思”即教学后反思或教学后记。这是对某一教学活动或某一阶段教学活动结束后, 进行反思总结。要求教师有充足的时间进行反思, 对教学的整体结果进行归因和评价, 及时地通过自述回忆、模拟、角色扮演等形式广泛吸取有关经验, 收集自己教学活动中的信息, 深入细致地探讨教学中的长处和不足, 总结自己的教学实践。通过不断反复地实践、反思、总结、概括, 逐步提高教学水平, 有利于教学经验理性化。

教学反思思潮在20世纪80年代首先在美英等国家兴起, 之后迅速波及并影响到世界范围内的教师教育界。教师是学校发展之本, 是学校持续发展的关键。本校曾先后尝试的教学反思类型有:“课后思”“周后思”“月后思”这三种类型。“课后思”是一场课下来就总结思考, 写好教学后记。“周后思”是一周课下来讲完后反思, 摸着石头过河, 发现问题及时纠正;“月后思”是对自己一个月的教学活动进行梳理。教学反思的实践使教师不仅成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参与者和监督人, 而且是课堂教学情况的调查者。教师在组织、参与和监督课堂教学的前提下, 对自己的教学进行观察, 收集有关教学以及自身在课堂扮演角色的资料, 通过回忆、分析教学过程, 对自我进行评估, 从而提高教学水平, 使教学趋于完美。这种观察、分析、评估的过程实质为教师对自身教学的反思。实践证明教学反思力能够更好的发挥教师的能动性和创造性, 促进教师教学质量及教学水平的提高。

但在实施过程中出现了一系列问题:如对字数进行硬性规定 (200字左右) 过分重视数量, 造成教师心理上的负担, 形成排斥心理;“周后思”和“月后思”又由于人的记忆遗忘对教学反思的效果起削弱作用。其实, 教学反思就是教后想想, 想后写写, 认真思考得与失。想想后, 动动笔, 写中有学, 学中有思, 不能成文, 作为随笔或记录, 经常翻翻。也可把教学中出现问题或困惑利用调研时间提到教研组中去讨论、寻求解决的办法, 再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 进行反思, 若能成文, 再把它投寄出去, 或作为一个课题加以研究[4]。“教师即研究者”

2 教学反思有何作用

孔子曰:“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贻”。大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也曾经建议:每一位教师都来写教育日记, 写随笔和记录。这些记录是思考及创造的源泉, 是无价之宝, 是搞教科研的丰富材料及实践基础。在新课程的实施中, 教师更要积极反思, 通过反思去进一步理解新课程, 提高实施新课程的效果和水平。可以记成功之举或“败笔”之处, 记教学机智或学生见解等。多一点教学反思的细胞, 就多一些教科研的智慧, 经常进行教学反思, 益处多多, 其乐无穷!

反思对于自身成长有着重要的意义。它不但使教师更清醒地看到自己的教学决策过程, 改进、优化教学工作, 提高教学水平, 还有利于强化教研意识。教师要有强烈的自我提高的愿望, 以高度的热情经济的投身于新课改中, 并在教学中不断的反思, 剖析自己, 自身的素质才会不断提高。

反思有助于教学研究的深入, 反思型教师积极进取, 勇于探索, 不断的创新, 对教学具有高度的责任感, 回顾自己的教学实践, 不断更新教育观念, 调整教学策略, 提高理论水平;遇到困难或问题时, 会努力寻求一种有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 超越现实教学的理想境界, 在实践中去不断反思。可谓思之则活, 思活则深, 思深则透, 思透则新, 思新则进。有关研究证明, 成功的和有效率的教师倾向于主动地和创造性地反思他们事业中的重要事情。一个教师不擅长于反思则会窒息他的创造, 阻碍了教师专业的可持续发展。

3 如何做好教学反思

(1) 反思可以针对教学中的某一闪光点或某一失误总结出实实在在的体会和认识。切勿贪大求多, 要紧扣教育教学实际或案例写反思。

(2) 学校可以加强反思指导但不可对字数等做硬性规定;反思既是一种思想, 更是一种技术。诚然, 反思的主体是教师本人, 但教师在反思过程中接受一定的指导也是必要的。这样会使教师在反思过程中少走弯路, 不断加强反思能力, 提高反思效率。体现“短、平、快”。

(3) 教师要提高对教学反思的认识, 增强反思意识, 形成反思习惯。教师要认识到反思是适应新课程的需要, 促进自我发展的重要手段和途径, 提高自觉性。养成写教学后记的习惯。通过对课堂教学过程的认真反思, 就会将真切、丰富的教学体验和冷静的教学理性思考有机地结合起来, 从而把反思提高到更高的理性层面上, 有利于教师进一步由“反思性实践者”成长为“行动研究者”[5]。

综上所述, 越是重视反思的教师, 理论功底就越丰富, 教学实践能力、教学水平就会越高, 也就会真正从育人的高度出发, 为学生的终身发展负责。教师要学会适时调整自己的教学, 通过反思, 揭示教学规律, 并在今后的教学中再实践, 最后深化为教学理念;改进教学策略, 解决达到学会教学。所以, 培养反思品质, 改善教学行为, 是每一位教师健康成长的必由之路, 是每一位教师实现其人生价值的有效途径。

摘要:教学反思是教师探索思考课堂教学经验、不断提高自身专业素质和教学质量的一种有效手段。教师可以通过观察与分析、日志、专家评课、同事交流、自我评估、行动改进等步骤, 不断深化对教学实践的理性思考, 改善教学方法, 提高教学水平, 对教师的专业成长起重要作用。

关键词:教师成长,教学反思

参考文献

[1]  刘岸英.反思型教师与教师专业发展.教育科学, 2003 (4) .

[2]  卢向党.关注教学反思.教师频道, 2005, 2, 21.

[3]  夏惠贤.论教师的专业发展.

[4]  优化课堂教学的原则和方法.广州市教研室.

[5]  反思型教师与行动研究. (美) Richard D.Parsons, Kimberlee S.Brown著, 郑丹丹译,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6]  任长松.课程的反思与重建——我们需要什么样的课程观, 北京大学出版社.

上一篇:基于大数据背景的市场营销改革与实践下一篇:护理支持系统对危重糖尿病患者护理质量的影响探讨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