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水栓塞、DIC急救简报

2024-05-02

羊水栓塞、DIC急救简报(精选5篇)

篇1:羊水栓塞、DIC急救简报

第三期2013年6月19日

提高急救技能 加强实战演练

为不断提高我院妇产科急救技能、快速反应能力及综合指挥协调能力,充分发挥我院妇产科的龙头学科作用,根据医院年度计划,于2013年6月18日举行羊水栓塞、DIC的急救演练。本次演练采用全院动员、全科参与、各部门配合的模式进行,参与科室有妇产科、麻醉科、检验科、护理部等。院领导、院急救领导小组指挥,医务科制定演练预案,演练过程中组织、协调,相关医务人员到场指导与观摩。

6月18日下午15时,我院产房一位产妇足月顺产,胎盘、胎膜娩出后5分钟,产妇突然出现寒战、呛咳、尖叫、呼吸困难,血压:70/40mmHg,呼吸:24次/分,脉搏:110次/分,产妇神智清醒,阴道流血300ml,无血凝块。产科医师根据模拟病例的病情,进行了院内急救和呼救,立即启动院内产科急救预案,通知院内产科急救小组到达急救现场,指挥展开急救,整个抢救过程秩序井然。产科医生首先明确诊断“羊水栓塞、DIC”,果断制定了急救措施,正确应用了罂粟碱、地塞米松、肝素、阿托品等抢救药品和冷沉淀等,麻醉医生负责监护生命体征,检验科快速检查相关项目,快速合血、取血。经过抢救,产妇生命体征恢复正常,阴道流血少,各项检验指标正常,抢救成功。

通过此次演练,加深了医护人员对该症治疗原则的认识,即羊水栓塞、DIC抢救成功的关键在于早诊断、早处理,加深了他们对操作的理解和认识,缩短了理论与实践的差距。验证了我院医务人员的急救意识和水平,对提高产科医疗技术水平,保障母婴安全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演练结束后,院长何东涛对本次演练进行了点评,充分肯定了参与演练科室和人员的产科急救应急反应能力和水平,并指出了抢救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同时也提出了今后产科急救工作的要求:一是要完善产科急救网络建设,做到每次急救统一指挥、分工合作;二是要不断提高医务人员的急救意识,不断提高急救水平;三是注重细节、提高演练效果,做到来之能战,战之能胜。

?

医务科

2013年6月19日

篇2:羊水栓塞、DIC急救简报

1 病例资料

患者, 27岁, 预产期已到, 无产兆来诊。B超示羊水偏少, 故以“宫内孕40周, G4P0、ROA, 活胎待产, 羊水偏少”于2008年6月17日08:00收住院。入院时一般情况良好, 生命体征正常, 医技检查及心电图均正常, 无宫缩, 胎心胎动可, 要求阴道分娩。无引产禁忌证, 于09:00用小剂量的米索前列醇 (25μg) 置阴道后穹隆引产, 宫缩于15:00发动, 强度弱, 约20 s/5 m in~6 m in。18:00胎心音下降至100次/m in左右, 行电子胎心音监护, 变异减速明显, 疑脐带受压, 宫口未开, 拟急诊剖宫产终止妊娠。18:10胎膜自破, 羊水Ⅲ度污染, 胎心音骤减, 嘱左侧卧位, 高流量吸氧, 积极术前准备。半分钟后患者突感烦躁不安, 气急, 随即口唇面部发绀, 呼吸困难、呛咳, 立即诊断羊水栓塞。给予地塞米松、阿托品、氨茶碱, 加压给氧。2 m in后呼吸困难缓解, 口唇面色转至正常。动态观察血常规及其他辅助检查。心电图提示频发室性早搏, 给予利多卡因治疗, 同时静推三联。急行剖宫产请内科监护, 术中见脐带隐性脱垂。胎儿娩出顺利, 新生儿评分1分 (心率1分) , 急行一系列抢救, 5 m in评分, 10 m in评分。胎盘胎膜娩出完整, 子宫收缩可, 子宫黏膜面暂无明显渗血。常规缝合子宫各层, 探查双附件无异常, 腹腔内未见明显渗血, 依次关腹。术中血压低至70/50 m m H g (1 m m H g=0.133 kPa) , 静脉滴注多巴胺, 血压一度回升。术后探取阴道积血约1 000 m l, 伤口开始渗血不凝, 尿呈咖啡色, 考虑D IC, 急给予止血药物, 建立多条静脉通道及腔静脉保留插管。急配血、血浆、血小板及凝血因子, 并申请新鲜血。应用止血药物后, 出血仍不止, 急行子宫次全切除术。术中见腹膜、大网膜及子宫表面多处渗血, 子宫呈袋状, 二次手术顺利。术中应用多巴胺、西地兰、呋塞米、甘露醇、碳酸氢钠。见宫颈残端渗血渐少, 腹腔留置引流管, 清点纱布器械无误, 逐层关腹。2次手术均全麻, 术后20 m in患者清醒。术后30 m in尿量逐渐增多, 尿色转至正常, 血压恢复正常, 呼吸渐平稳, 继续在手术室观察。术后10 h腹腔引流共200 m l, 颜色渐淡, 引流尿量共5 000 m l, 色清。偶有胸闷, 双肺底部可闻及湿啰音, 血压正常, 体温略高, 移入病房。术后大量应用抗生素及对症处理, 术后2周, 各项指标恢复正常, 痊愈出院。

2 讨论

2.1 高危因素

羊水进入母血循环的条件是胎膜已破, 有较强的子宫收缩, 血管开放。而使用缩宫素引产, 胎盘早剥, 剖宫产, 胎儿宫内窘迫, 羊水粪染等是促使发生羊水栓塞的高危因素。存在一个以上的高危因素时, 发生羊水栓塞的几率更大[2]。本例患者虽然应用米索前列醇引产, 但宫缩不强, 而脐带隐性脱垂, 导致胎儿宫内窘迫及羊水污染, 考虑是其发病的主要诱因。

2.2 诊断

目前在临床上仍主张辅助检查及典型的临床表现来协助诊断。羊水栓塞表现有很大差异, 羊水栓塞的严重程度与羊水进入母体的量、速度、羊水性质以及对致敏物质的反应有关[3]。羊水侵入量少, 症状轻微, 有时可自行恢复。如果羊水浑浊或大量侵入时, 相继出现典型的临床表现。发病特点是起病急骤, 来势凶险, 羊水中含有的致敏物质导致肺血管及支气管痉挛, 最早出现呼吸困难、胸闷等。该产妇既往体健, 无高血压及心脏病史, 因羊水污染, 破膜后突然出现烦躁不安、气急、呛咳、呼吸困难、口唇面色发绀, 首先想到羊水栓塞, 从切除的子宫血管内病理结果见到羊水有形物质, 符合羊水栓塞的诊断。羊水栓塞发生后有40%患者发生D IC[2], 该产妇产后出血, 血不凝, 以及实验室D IC指标阳性, 均提示D IC发生。

2.3 治疗

根据典型的临床表现, 迅速作出诊断, 立即组织抢救, 边抢救边检查。本例患者从发病到应用地塞米松等药物不到1 m in, 待呼吸困难缓解后, 立即行剖宫产术。胎儿娩出后, 切忌宫体不能注射缩宫素, 因缩宫素使子宫肌壁内的羊水及成形物质入母血循环而使病情加重。D IC发生后, 积极给予新鲜血、血小板、凝血因子, 若暂不危及生命, 可通过保守治疗暂不做子宫切除[3], 若出血不止, 尽早切除子宫。切除子宫可以控制胎盘剥离面血窦出血, 甚至在休克的状态下也应在抢救的同时行子宫切除, 积极控制出血是主要手段。整个抢救过程中, 积极纠正休克, 防治心衰、肾衰, 纠正酸中毒, 纠正酸中毒有助于纠正休克和代谢紊乱。术后大量应用抗生素预防感染, 并根据各种不适情况及各种辅助检查结果, 对症处理。

通过对该病例的分析, 我们认识到羊水栓塞抢救成功的关键在于早诊断、早处理, 重视羊水栓塞早期过敏性反应, 及早治疗是成功的关键。医护人员熟悉各种药品的正确应用, 加强急救训练, 早行剖宫产和子宫切除。羊水栓塞累及各个脏器, 在抢救过程中, 需要多科室共同参与, 要快速、敏捷, 分秒必争。本例患者由于同内科、麻醉科及其他医护人员的通力合作, 使抢救成功率得到极大提高。

参考文献

[1]丰有吉.妇产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 196~199

[2]季丽妙, 何云芹.羊水栓塞的诊断与抢救7例临床分析[J].福建医药杂志, 2004, 26 (4) :80~81

篇3:关于羊水栓塞的急救和护理

【关键词】 羊水栓塞 急救 护理

羊水栓塞是指在分娩过程中羊水突然进入母体血循环引起急性肺栓塞,过敏性休克,妳散性血管内凝血(DIC),肾衰竭等一系列病理改变的严重分娩并发症?也可发生在足月分娩和妊娠10—14周钳刮术时,死亡率高达80%以上,是孕产妇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通过及早发现,积极组织抢救和精心护理,可以减少孕产妇死亡率?

羊水栓塞起病急促,临床表现也较复杂,心肺功能衰竭和休克:分娩过程中,尤其是破膜不久,孕妇突感寒战?出现呛咳?气急?烦躁不安?恶心?呕吐等前驱症状,继而出现呼吸困难?发绀?抽搐?昏迷?脉搏细数?血压急剧下降?心率加快?肺底部湿啰音,病情严重者,产妇仅惊叫一声或打一个哈欠或抽搐一下后呼吸心搏骤停,于数分钟内死亡;出血:患者渡过心肺功能衰竭和休克后,進入凝血功能障碍阶段,表现以子宫出血为主的全身出血倾向,如切口渗血,全身皮肤黏膜出血,针眼渗血,血尿,消化道大出血;急性肾衰竭:本病全身脏器均受损害,除心脏外,肾脏是最常受损器官,存活的患者出现少尿和尿毒症表现,主要因为循环功能衰竭引起的肾缺血及DIC前期形成的血栓堵塞肾内小血管,引起缺血?缺氧导致肾脏器质性损害?

1 急救和护理

1.1 抗过敏,解除肺动脉高压,改善低氧血症

1.1.1 一旦发现羊水栓塞早期临床表现,应立即供氧:保持呼吸到通畅,立即面罩给氧,或气管插管正压给氧,必要时气管切开,保证供氧以改善肺泡毛细血管缺氧状况,预防及减轻肺水肿,改善心?脑?肾等重要脏器的缺氧状况?

1.1.2 抗过敏:分娩前后突然出现羊水栓塞的前驱症状,在改善缺氧同时,应立即给予大剂量肾上腺糖皮质激素抗过敏?解痉,稳定溶酶体,保护细胞?

1.1.3 解除肺动脉高压:应用解痉药物缓解肺动脉高压,改善肺血流低灌注,根本改善缺氧,预防右心衰竭所致的呼吸循环衰竭?盐酸罂粟碱:为首选药物,30~90mg加于10%~25%葡萄糖液20ml缓慢静脉推注,日量不超过300mg?可松弛平滑肌,扩张冠状动脉?肺和脑小动脉,降低小血管阻力,与阿托品同时应用效果更佳?阿托品:1mg加于10.%~25%葡萄糖液10ml,每15~30分钟静脉推注1次,直至面色潮红?症状缓解为止?阿托品能阻断迷走神经反射所致的肺血管和支气管痉挛?心率大于120次/分时慎用?氨茶碱:250mg加于25%葡萄糖液20ml缓慢推注?可松弛支气管平滑肌,解除肺血管痉挛?酚妥拉明:5~10mg加于10%葡萄糖液100ml,以0.3mg/min速度静脉滴注?为a-肾上腺素能抑制剂,能解除肺血管痉挛,消除肺动脉高压?

1.2 抗休克

1.2.1 补充血容量:尽快补充新鲜血和血浆?扩容可选用低分子右旋糖酐-40?葡萄糖注射液250~500静脉滴注,抗休克时滴速为20~40ml/min,日量不超过1000ml?抢救过程中应测定中心静脉压(CVP),了解心脏负荷状况?指导输液量及速度,并可抽取血液检查羊水有形成分?

1.2.2 升压药物:休克症状急剧而严重,或血容量已补足而血压仍不稳定者?多巴胺20~40mg加于10%葡萄糖液250ml静脉滴注;间羟胺20~80mg加于5%葡萄糖液静脉滴注,根据血压调整速度?

1.2.3 纠正酸中毒:应及时行动脉血气分析血清电解质测定?如有酸中毒时,用5%碳酸氢钠液250ml静脉滴注,并及时纠正电解质紊乱?

1.2.4 纠正心衰:常用毛花苷丙0.2~0.4mg加于10%葡萄糖液20ml静脉缓注;或毒毛花苷K 0.125~0.25mg同法静脉缓注,必要时4~6小时重复用药?

1.3 防治DIC

1.3.1 肝素钠:用于治疗羊水栓塞早期的高凝状态,尤其在发病后10分钟内使用效果更佳?在应用肝素时以试管法测定凝血时间控制在15分钟左右?肝素过量有出血倾向时,可用鱼精蛋白对抗,1mg鱼精蛋白对抗肝素100U?

1.3.2 补充凝血因子:应及时输新鲜血和血浆?纤维蛋白原等?

1.3.3 抗纤溶药物:纤溶亢进时,用氨基乙酸(4~6g)?氨甲苯酸(0.1~0.3g)?氨甲环酸0.5~1.0g加于0.9%氯化钠注射液或5%葡萄糖液100ml静脉滴注,抑制纤溶激活酶,使纤溶酶原不被激活,从而抑制纤维蛋白的溶解?补充纤维蛋白原2~4g/次,使血纤维蛋白原浓度达1.5g/l?

1.4 预防肾衰竭:羊水栓塞发生的第三阶段为肾衰竭阶段,注意尿量?当血容量补足后,若仍少尿应选用呋塞米20~40mg静脉注射,或20%甘露醇250ml快速静脉滴注,扩张肾小球动脉预防肾衰,无效者提示急性肾衰竭,应尽早采取血液透析等急救处理?

急救过程中产科的护理:遇到羊水栓塞的孕产妇,护理人员应保持冷静,立即启动呼叫系统,组织人员到位,人员分组管理?其一,立即建立静脉通道,吸氧,心电监护,取合适体位,安扶孕产妇,做好心理护理;其二,准备抢救用物,遵医嘱准确使用药物,严密观察孕产妇生命体征?在第一产程发病者应抑制宫缩,做好各项术前准备,通知人员和手术室开展剖宫产术终止妊娠;第二产程发病者应缩短第二产程,行阴道助产,禁用缩宫素,并密切观察子宫出血情况;若发生在产后出血,经积极处理,如加强宫缩,止血药物的使用仍不能止血者,应行子宫切除术,以减少胎盘剥离面开放的血窦出血,争取抢救时机?

2 小结

羊水栓塞乃产科一大杀手?由于发生率底,而死亡率却异常的高,抢救成功率较低,给社会和家庭带来灾难性的后果?护理人员在观察产程的过程中,要及早识别羊水栓塞临床表现以保证抢救能分秒必争,一旦发现羊水栓塞,应按照羊水栓塞的急救流程开展有效的急救处理措施,从而减少孕产妇的死亡率?

参考文献

[1] 谢幸,苟文丽. 妇产科学第8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3

[2] 健康必读第11期, 2011:11

篇4:羊水栓塞、DIC急救简报

1 病例介绍

病人, 女, 孕9个月下腹阵痛2 h伴阴道流水1 h于04:00入院。入院查体:体温36.8 ℃, 脉搏90/min, 呼吸20/min, 血压138/93 mmHg (1 mmHg=0.133 kPa) 。产科检查:腹围104 cm, 宫高33 cm, 胎心音132/min, 宫口开大5 cm, 先露S 1.5 cm, 可见Ⅲ度羊水外流。于04:45顺产一活女婴, 04:50胎盘娩出后出现全身寒战, 持续大量阴道流血, 立即建立2条静脉通道, 按摩子宫, 静脉输注缩宫素20 U、地塞米松20 mg、氢化可的松50 mg, 含服米索前列醇0.2 mg, 快速补液。05:05测量血压70/40 mmHg, 脉搏128/min, 面色蜡黄, 用环钳钳夹宫颈, 宫腔放置米索前列醇0.2 mg , 留置导尿管, 输入低分子右旋糖酐、低分子羟乙基淀粉 (706代血浆) , 红细胞3 U, 冷沉淀10 U。出血量约2 600 mL。查血小板48×109/L。产妇血液不凝, 考虑为失血性休克、迟发性羊水栓塞、DIC。经积极处理后仍不能止血, 为减少胎盘剥离面开放的血窦出血, 07:50在全身麻醉下行子宫切除术, 手术顺利, 失血600 mL, 经阴道及腹腔放置引流管, 09:40术毕, 术后病人切口渗血, 引流袋引流出100 mL血液, 10:30静脉输注维生素K1 20 mg、酚磺乙胺, 输冷沉淀10 U, 新鲜冰冻血浆400 mL。10:50测量血压113/79 mmHg, 脉搏128/min, 面色苍白, 腹壁切口渗血减轻, 引流袋血液量减少, 查血小板35×109/L, 继续减少。11:20呼之能应, 颈部穿刺及左上肢穿刺点形成淤斑, 腹部伤口继续渗血, 引流袋共引出200 mL血液, 术后血液分析:血红蛋白6.63 g/dL, 血小板35×109/L, 凝血功能蛋白0.476 g/L, 凝血酶凝固时间 (TT) 19.8 s, 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APTT) 100 s, 凝血酶原时间 (PT) 24.2 s。产前肝功能:总蛋白43.6 g/L, 谷氨酸转氨酶56.0 U/L, 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93.6 U/L, 总胆红素36.8 μmol/L, 直接胆红素22.4 μmol/L, 表明肝功能异常, 总蛋白明显降低。输白蛋白10 g, 增加胶体渗透压, 利于尿液排出。13:00液体总量8 700 mL, 红细胞13 U, 冷沉淀10 U, 新鲜血浆800 mL, 尿量500 mL。总出血量3 400 mL左右。15:35输入血小板1个治疗量, 16:00病人意识清楚, 未诉头晕、心悸, 血压130/80 mmHg, 脉搏87/min, 淤斑未增大, 腹部伤口未见渗血, 引流袋内血液3 h无增加。

经中南医院李家福教授会诊, 指出结合产妇情况:经产妇、高龄、急产都是迟发性羊水栓塞的高危因素, 出血不凝, 如果是肝功能损害所致凝血功能障碍, 血小板不会进行性下降, 应考虑迟发性羊水栓塞, 目前不支持是没有重要脏器功能障碍, 病情较稳定, 羊水栓塞病死率80%, 我院前期救护工作值得肯定。后期还有护肝、抗感染, 失血病人抵抗力下降, 治疗贫血等治疗。由于我院专科性强, 医疗设备器材有限, 在病情基本稳定情况下转上级医院治疗。16:10转中南医院进一步治疗。现产妇已治愈出院。

2 护理

2.1 抗休克

①产妇产后出血迅猛, 立即建立2条快速输液通道, 同时通知科主任, 立即组织抢救小组。②取休克体位, 吸氧, 保暖;快速补充血容量、抗过敏;观察生命体征, 有专人记录并守护输液, 防止液体滴空致空气栓塞。③观察子宫收缩情况, 宫底在脐上三指, 子宫收缩差, 阴道持续流鲜血, 按摩子宫, 环钳钳夹宫颈, 补充钙剂, 促进子宫收缩。④观察流血颜色、性状, 鲜红不凝, 排除软产道损伤、胎盘因素出血, 明确为子宫收缩乏力同时合并轻型羊水栓塞并发DIC。防治DIC补充凝血因子, 及时输新鲜血浆、冷沉淀、血小板、维生素K1。

2.2 成分输血的护理

失血性休克、DIC病人的抢救过程中, 连续大量输注血液成分是最常用的治疗方法, 输血是护理工作中较常用的一项操作技术, 在抢救和治疗病人时起着关键作用。根据血液成分的性质, 严格执行操作规程。规范临床输血技术、护理操作流程, 实施科学、合理和有效的输血, 是保障医疗质量和病人安全的关键环节[3]。

2.2.1 输注悬浮红细胞

必须做输血前检查、血型检查和交叉配血试验。输血前需将血袋沿同一个方向轻轻旋转, 摇匀血液, 使红细胞和添加剂充分混匀。两袋血之间用生理盐水冲管。本例产妇共输红细胞13 U, 均无不良反应。

2.2.2 血小板输注

严格遵守保存条件, 20 ℃~24 ℃震荡保存, 严禁置4 ℃冰箱, 严禁静置或剧烈振摇, 以免血小板聚集、破坏。血小板从武汉输血科取回, 立即输注, 输注前轻轻摇动血袋, 使血小板悬起, 摇晃时出现云雾状为合格, 反之为不合格, 用常规输血滤器。以病人可耐受的最快速度输入, 快速输注, 每分钟100滴。输注时每隔10 min就轻轻摇晃血袋, 防止血小板聚集, 输注血小板后, 及时观察出血是否减轻, 有无新的出血倾向。本产妇出血、渗血明显减轻, 表明血小板输注有效。

2.2.3 输注血浆

注意冰冻制品必须在37 ℃水浴中融化, 不得在室温下自然融化, 不得在>37 ℃的环境下融化。完全融化后尽快输用, 并一次输完;10 ℃环境中不得>2 h, 4 ℃环境中不许>24 h, 不可再冰冻。血浆为半透明淡黄色液体, 凡变色或有凝块 (包括其他血制品) 者, 严禁输用。新鲜血浆含有凝血因子, 有助于止血。

2.2.4 输注冷沉淀

含有凝血因子Ⅷ, 融化后立即使用, 输注速度要快, 一般应在30 min内输注完毕, 以免凝血因子在常温下失去活性。此次抢救共输20袋20 U冷沉淀, 病人无不适反应。

2.3 预防肾衰竭

观察尿量, 留置导尿管, 大量补充液体, 尿量增加不明显, 输注白蛋白10 g, 以增加胶体渗透压, 利于尿液排出。14:00球结膜水肿明显, 3 h尿量200 mL, 静脉推注呋塞米20 mg利尿。至转院 (16:10) , 总尿量1 200 mL。

2.4 全身麻醉的护理

保持呼吸道通畅, 防止呕吐物误吸。

2.5 术后护理

严密观察腹部切口渗血, 引流袋引流液体的颜色、性状和量, 保持引流管通畅。

3 小结

孕妇临产后急诊入院, 宫口开大5 cm, 经产妇活跃期进展快, 助产士要准备接生, 结合本院几例DIC产妇均为高龄多产, 产程时间短, 产前预防性地用留置针输液以备发生分娩并发症时抢救, 为抢救赢得时间, 且产前产妇血管充盈, 穿刺成功率高。留置针易于固定, 可避免生产时产妇用力时脱落或穿破血管。静脉留置针具有减少血管穿刺次数, 减轻病人痛苦, 操作方便, 易于固定, 能有效地满足输液输血等临床抢救需要的特点[4,5]。输液前留血标本, 以备急时之用。本院应急状态良好, 在判断为DIC后医院迅速组织抢救小组, 分管院长负责组织血源, 护士操作稳、准、快, 采血、输血及时有效, 为抢救产妇提供了快速输液的生命通道。

参考文献

[1]乐杰.妇产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8:208-210.

[2]第七届全国血栓与止血学术会议学术组.第七届全国血栓与止血学术会议制定的几项诊断参考标准[J].中华血液学杂志, 2000, 21 (3) :165-168.

[3]王梁平, 同春兰.临床输血护理技术操作流程的规范[J].护理学报, 2009, 16 (10) :25-26.

[4]宋瑰琪, 乔晓斐, 郭兵, 等.静脉留置针病人发生静脉炎的影响因素分析[J].护理学报, 2008, 15 (2) :11-13.

篇5:产后发生羊水栓塞的急救护理体会

【关键词】产后羊水栓塞;急救措施;护理方法

【中图分类号】R473.71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4)03-0295-01

羊水栓塞(AFE)指的是在分娩过程中,羊水物质流入母体血循环,从而引起体克、急性肺栓塞、肾衰竭等多种严重性并发症的综合征。羊水栓塞临床上较少出现,但产后发生羊水栓塞的死亡率高达70%-80%,在产妇死因中排第4位[1]。因此,对产后发生羊水栓塞的急救措施及护理方法进行深入研究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和价值。本次研究中,我院对2例产后发生羊水栓塞的患者进行相应急救措施和护理方法,取得良好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1月-2013年10月在我院分娩并产后发生羊水栓塞的2例患者的资料作为研究对象。年龄:24-36岁,平均(25.8±5.7)岁; 1例为经产妇,1例为初产妇, 2例患者均为足月妊娠分娩产妇。发病诱因:1例为宫缩过强,1例为催产素加强宫缩。

1.2抢救护理方法

1.2.1产前护理

产妇上产床后,对其进行常规性吸氧,并建立建立静脉通路,对胎儿进行持续性监护。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必要时护士协助医生进行气管切开、气管插管等操作,保证产妇能进行有效呼吸,避免产妇出现水肿,改善组织及脑部缺氧状况。同时,为了顺利用药,应建立2条静脉通道。

1.2.2仔细观察产妇临床症状及各项检查结果

对可能出现羊水栓塞的产妇做好各项抢救准备措施,并及时对产妇行预防用药。指导产妇进行左侧卧位,避免子宫对下腔静脉造成压迫,影响正常血流。同时注意产妇保暖,如发现产妇出现原因不明的寒颤,应及时汇报医生,并采取相应处理措施。

1.2.3规范化进行流程操作,促进自然分娩

在产妇分娩过程中,减少产时干预,支持和保护产妇进行自然分娩。人为干预或药物引产等均对婴儿护产妇的健康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应尽量避免。

1.2.4严密观察产妇临床症状

产程中,如发现产妇出现血压下降、面色苍白、阴道出血量多且不易凝结等须及时向医生报告。同时,及时对产妇进行子宫按摩等护理操作。产后,密切观察产妇呼吸、血压、体温、脉搏等变化情况,在床旁进行持续性的心电血压监测,且对数值进行记录1次/30min,测量体温1次/4h,及时记录尿出入量,并仔细观察其颜色。将便盆放置于产妇臀下位置,对阴道流血性质、血量等进行及时观察并做详细记录。

1.2.5心理护理

耐心仔细向患者或其家属讲述发病原因,消除其恐惧、忧虑心理。全程陪伴产妇,及时对产妇进行心理安慰和鼓励,缓解产妇紧张情绪。

2结果

2例产后发生羊水栓塞患者经及时有效的抢救和护理人员积极配合后,均抢救成功,痊愈出院。

3讨论

羊水栓塞产科不多见,是严重的产后并发症。羊水栓塞常发生于分娩过程中,胎儿娩出前后为高发时间段。其具有起病急,进展快的特点,如不能进行及时有效的抢救,短时间内便可造成产妇心肺功能衰竭、休克,甚至死亡[2]。因此,及时发现症状,并进行积极的抢救措施,才可有效保证产妇生命安全。抢救过程中的护理措施直接关系到抢救进行速度及抢救效果。因此,护理人员应提高病症认识及处理水平,不断丰富临床护理经历,提升护理水平。只有这样,护理人员才能科学判断病症,并在抢救过程中保持沉重、冷静心理配合抢救工作,同时对产妇及其家属进行有效的心理护理。

早期识别是抢救羊水栓塞取得成功的关键环节。羊水栓塞发生前,产妇常会出现气急、嗆咳、寒战等症状。因此,在产前,护理人员应密切观察产妇临床症状,如发现异常应及时报告医生。在医生到来之前,护理人员应迅速对产妇进行保暖、吸氧、按摩子宫等护理措施。产后,如产妇出现阴道大量出血,且不易凝固,并伴有休克,应提高警惕性,考虑到羊水栓塞可能发生。当羊水栓塞发生时,应立即给患者去枕,让其平卧,同时对其进行吸氧、心电监护等措施,并迅速组织抢救人员,争分夺秒做好抢救前准备工作[3]。

在抢救过程中,护理人员应密切观察产妇呼吸、脉搏、体温、神志、出血量等的变化情况。同时,配合医生有条不紊地进行抢救前各项准备工作。在抢救过程中,护理人员应保持冷静、沉着(的)心理状态对产妇或其家属进行心理护理,稳定产妇及其家属的焦虑、恐慌情绪,促进抢救工作的顺利进行,提高抢救效果。

综上所述,早期识别并及时行有效的抢救措施,同时配合积极的护理措施,可有效提高产后发生羊水栓塞抢救的成功率,保障产妇健康安全。

参考文献

[1]茹飞燕.5例羊水栓塞的抢救护理体会[J].中国中医急症,2012,9(26):506-507.

[2]杨伟文,周宁渝.羊水栓塞38例临床分析[J].中华妇科杂志,2012,4(33):418-419.

上一篇:翟全清校长致辞下一篇:《造房子》大班数学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