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下《我最好的老师》

2024-05-07

六年级下《我最好的老师》(共11篇)

篇1:六年级下《我最好的老师》

六年级语文下册《我最好的老师》教学设计

小桥中心小学 肖木兰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自读自悟理解课文内容,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理解作者为什么认为怀特森先生是最好的老师。

3.学习这篇课文一事一议,从一个具体的事例发现一个道理的写法。4.激发学生对怀特森的赞叹和敬佩之情。

5.认识到不迷信书本、不迷信权威的科学态度,是现代人必备的素质,是追求真理所需的可贵品质。教学重点:

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理解作者为什么认为怀特森先生是我最好的老师。教学难点:

认识到每一个人都应该具有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事物真伪的能力,同时也应具有怀疑的能力,领悟表达方法。教学准备:

学生预习课文,借助工具书查找生字新词;教师准备相关阅读材料。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故事激趣,导入新课。

1、同学们,今天的这节课,老师首先要给你们讲一个故事,这个故事的题目就叫作《嗅苹果》,同学们听的时候要认真,并边听边想,把自己的感受告诉大家。

附《嗅苹果》的故事:

学生们向苏格拉底请教:怎样才能坚持真理?

笑容可掬的苏格拉底让大家坐下来,随后取出一个苹果。他用手指捏着,慢慢地从每个同学的座位旁边走过,一边走一边说:“请同学们集中精力,注意嗅一嗅空气中的气味。”

然后,他回到讲台上,把苹果举起来左右晃了晃,问:“哪位同学闻到了苹果的气味儿?” 有一位同学举手回答:“我闻到了,是香味!” 苏格拉底再次走下讲台,举着苹果,慢慢地从每一个学生的座位旁边走过,边走边叮嘱:“请同学务必集中精力,仔细嗅一嗅空气中的气味。”

稍停,苏格拉底第三次从讲台走到学生们中间,让每一个学生再嗅一嗅苹果的气味。经过三次“嗅一嗅”之后,除一个学生外,其他学生都举起了手,都说闻到了苹果的香味。那位没举手的学生环顾周围看了看,觉得一定是自己错了,于是也随波逐流地赶紧举起了手。

苏格拉底脸上的笑容不见了。他举起苹果缓缓地说:“非常遗憾,这是一枚假苹果,什么味儿也没有。”

2、学生交流。

今天我们要认识的这位老师,他比故事中的老师还要特别。学生齐读课题《我最好的老师》。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最好”

1、学生读课文前的阅读提示,根据阅读提示制定自己的学习任务。

2、学生带着问题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把字音读准,把语句读通顺,遇到有疑问的地方做上记号。读完后先与自己的同桌交流。

3、全班交流学习收获。

(1)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课文讲一个叫怀特森的老师在课堂上把错误的知识教给了学生,让学生考试都得了零分,教育他的学生不要迷信书本,不要迷信权威。作者认为他是自己最好的老师。)

(2)作者为什么说怀特森先生是他“最好的老师”?画出课文的中心句。(怀特森先生让“我”还有“我”的同学明白了一个重要的道理:不要迷信书本,也不要迷信权威。)

三、细读课文,深入理解“最好”

(一)学生围绕阅读提示中的思考题“作者为什么说怀特森先生是‘我’最好的老师”来自主学习。

(二)学生交流,师就重点内容进行全班研讨。

1、出示重点句:(他是一个很有个性的人,教学方法独特,常常有出人意料的举动。)感受先生与众不同的教学方式。

理解“出人意料”?(超出人们的意料,与众不同。)他的与众不同表现在哪呢? 学生交流。

(1)记得第一天上课,他给我们讲授的是一种名叫“猫猬兽”的动物。结果后来他却说有关猫猬兽的一切都是他编造出来的。这种动物从来没有存在过。

如果你的老师也编造内容来上课,把错的知识教授给你,你遇见过这样的老师吗?而怀特森却真的是这样的老师,所以我们全都气炸了,一起读:怀特森算哪门子老师?

(2)他一面侃侃而谈,一面让我们传看一个颅骨。我们全都认真做了笔记,结果随堂测试,全都得了零分。理解“侃侃而谈”。

师:故意把错误的知识传授给学生,而且课堂上还做到“侃侃而谈”,还真是一种与众不同的方法。(3)“当他把卷子发下来的时候,我惊得目瞪口呆,因为在我写下的每一个答案后面,竟然都被画上了一个刺眼的红叉叉。”理解“目瞪口呆”。生:(对于老师的做法他们不明白,感到惊讶,特别通过“目瞪口呆”体会到的。)师:你们体会到了吗?通过朗读表达出来。全班齐读。

(4)为此他特别强调,本次测验的零分记录都将写进每个人的成绩报告单。

师:对于怀特森先生的这些出人意料的举动,你想说什么?所以此时,同学们的心情怎样呢?

2、出示句子:不用说,我们全都气炸了。这算什么测验?怀特森算哪门子老师? 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句话。

师:我听出你有一点点生气,还有谁来读?

师:我觉得你们脾气真好,还没有气炸,请你们生气大声地朗读。

师:不仅仅是气炸了吗?还有什么?(被骗、伤心、委屈、无奈)现在你们就把这些感情融合在一起,全班再来读一遍。

师:同学们,这样让人生气的老师,怎么会是我最好的老师呢?是不是题目弄错了,我们要把这个题目改一改吗?可以怎么改呢?(《我最恨的老师》《我最坏的老师》《我最讨厌的老师》)这样行吗?(不行)你们还能从哪儿看出怀特森先生是我最好的老师?

四、探究“最好”,释怀“最好”。学生交流。

(1)从此,科学课对于我们来说就成了一种“冒险”,我们常常会在课后花好几个小时甚至几天的时间去思考和论证。然而,正是在一个个饶有趣味又充满刺激的过程中,我们逐渐增长了见识,也逐渐懂得了如何去接近真理。

师:怀特森老师的课虽然常有出人意料的举动,但他的课却充满着挑战和冒险。

(2)他说,每一个人都应该具有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事物真伪的能力,同时也应该具有怀疑的能力。

师:怀特森先生的话主要想让我们学会什么?这是怀特森先生通过这一堂关于“猫猬兽”的课,想要告诉学生的一个道理。一个人不能人云亦云,不能轻信老师和专家的说法,要敢于怀疑。(学会思考学会判断学会质疑)

(3)怀特森先生的确让我还有我的同学明白了一个重要的道理:不要迷信书本,也不要迷信权威。

“不要迷信书本,也不要迷信权威”怎样理解?(句子中的两个“不要迷信”强调的是一种怀疑的精神,强调要通过独立的思考去获取知识。)

师小结:同学们,怀特森老师让学生学会质疑、学会学会独立思考就是要让学生不要迷信书本,不要迷信缺位,怀特森先生对学生的影响不是一时的,而是终身受益的。

用赞美的语气朗读第7段。

怀特森先生的这种做法并不是所有人都接受,当我把怀特森老师的做法介绍给一位朋友时,朋友是这样评价的:“他怎么能这样来糊弄你们呢?”

对于朋友的评价,我是这样说的:“不,你的看法错了。”

师随机引导,怀特森先生就是用这种独特的教法,让作者和他的同学们懂得如何接近真理,探究真理,因此作者认为他是“最好的老师”。

五、回归整体,主题升华。

1、同学们,现在我们要进行的是“实话实说”栏目,老师来当记者,你来告诉大家,你喜欢这样的老师吗?为什么?

2、学生交流。

师:同学们,正是因为有这样教学方法独特的老师,才培养出了那么优秀的学生,他就是美国著名的作家“大卫 欧文”。(他的作品《第一家爸爸银行》)

3、古今中外,还有哪些人不迷信书本、不迷信权威的?(举例四年级学过的《两个铁球同时着地》中敢于挑战权威的伽利略等。)

六、拓展延伸,读写迁移。

同学们,这篇课文在写作上用了什么方法。(用具体事例说明道理的方法,也就是“一事一议”。下面就请你们用这一方法来写一段话。(小练笔二选一:谈谈《嗅苹果》或《假如我是怀特森先生的学生》)学生习作、交流。

七、作业。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课外阅读:《第一家爸爸银行》

板书设计

21、我最好的老师

“猫猬兽”事件

(一事)学会独立思考

学会判断

学会质疑 不迷信书本

不迷信权威

(一议)

篇2:六年级下《我最好的老师》

小学阶段,教过我的老师有很多,但要说最好的老师吗,得数现在教我的李老师。

之所以说李老师是我最好的`老师,是因为我很佩服他,也很喜欢他。李老师是个坚持不懈的人。我们班自己创办的《童心妙笔》,从三年级到现在,已经有四年了,这四年来,版面不够、文章不够、打印机坏了……种种的困难如同拦路虎一般,挡在李老师面前。如果是一般人,早就放弃了,而李老师还是坚持了下来,我想,即使是哪个顶天立地的硬汉子鲁滨逊也不过如此吧!不过也正是因为如此,我们的作文水平也在飞速地提高着,呈现出一幅大好光景。

不仅如此,李老师还带我们“翻越”中国文学史上的一座座“大山”,《水浒传》、《西游记》、《三国演义》……这些古典名着差不多被我们看了个遍。最近,《上下五千年》这块“难啃”的“硬骨头”,也在今天,被我“啃了个精光”。可以说,李老师为了我们,简直是呕心沥血,鞠躬尽瘁。

李老师也是个幽默的人,平时总能跟同学们打成一片,平常同学们之间发生什么矛盾,总是请他解决。上次,“老莫”和叶某某打了一架,李老师把他们叫去狠狠地批评了他们一顿,从此,我再也没见过他们俩再打架。当然,李老师发起火来是很可怕的,又一次,堂上听写,陈巧玲用写满数学公式的纸来听写,而且,还画了许多乱七八糟的画,李老师火了,恨铁不成钢地一把撕掉,当然,李老师做的一切都是为了我们好。

篇3:六年级下《我最好的老师》

一、制定目标,关注文章的表达形式

于漪老师说:“教学目标是驾驭课堂的主宰,它决定了教学内容的取向和课堂的教学效果。”假设教师制定教学目标,对文章的表达形式不予重视,那么学生学完一篇课文,除了掌握课文内容和受到些许的人文教育以外,其他就不得而知了。

(一)锁定文本的核心价值

《我最好的老师》是一篇略读课文,讲述了怀特森先生编造“猫猥兽”的内容,使得学生在课堂测验中得了零分,以此教育学生不要迷信书本,不要迷信权威的事。选编本文,一是继续体会本单元“敢于怀疑、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掌握课文说明的道理;二是学习作者抓住一个侧面刻画人物的方法。作为小学阶段最后的一篇课文,其地位除了引导学生梳理、复习小学阶段阅读方法,熟练运用阅读方法理解课文外,还要研究文章的表达形式,学以致用。“理解”和“运用”并重,是本文教学的价值所在,如此定位目标,才符合教材的编写意图。

(二)体现语文的学科特点

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的最大区别在于:要知道文章写什么,更要知道文章是怎么写的,为什么这样写,一句话,既要重视阅读与鉴赏,又要关注文章的表达形式。据此,制定本课教学目标如下:1.运用“汉字学理论”学习“侃侃而谈”,结合语境、替换词语等方法理解“出人意料、糊弄”等;2.依据一事一议的写作方法,概括主要内容;懂得作者借“猫猬兽”事件,说明科学精神一个侧面——独立思考和怀疑的重要性;3.学习抓住语言体现人物特点的写法,并仿写直接引用和间接转述的两种语言描写方式。

目标1:重视词语的教学,更重视方法的指导,如运用“汉字学理论”学习“侃”字,教给学生科学的识字方法;目标2:重视文章内容的整体把握,更重视概括主要内容的指导。指导学生按照“课文写了谁?做了什么事?结果怎样?”的思路,快速而准确地把握主要内容,明白其中的道理;目标3:重视文章表达形式的感悟,更重视指导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的迁移应用。在读懂课文后,研究作者抓住语言体现怀特森老师教学特点的写法,并仿写。教学目标注重学法与写法的指导,体现了语文学科的教学特点。

二、解读文本,领悟文章的表达形式

19世纪文学大师歌德指出:内容人人看得见,涵义只给有心人得知,形式对大多数人而言是一个秘密。对于普通读者来说的确如此,但语文老师不同,不但要引导学生读懂文章,还要读懂文章的内容和思想是怎样表达出来的。

(一)解读词语,发现刻画人物的方法

1.出示句子。他一面侃侃而谈,一面给我们传看一个颅骨。

学习“侃”字,分析“侃”字结构(由“人、口、川”组成);从祖先造字的角度看,“侃”字什么意思?“侃侃而谈”什么意思?(一个人一开口,口若悬河、川流不息,形容说话慷慨激昂,说得理直气壮)

2.圈画理解。怀特森老师侃侃而谈,圈画出相应的句子(出示第3、5段落中语句),思考怀特森老师侃侃而谈要告诉学生什么?(独立思考和怀疑的重要性)

3.探究写法。透过怀特森老师的语言,看到了一位怎样的老师?为什么作者只抓住语言描写来表现他的特点?

4.教师小结。本文一事一议,重在通过一件事说明一个道理,不刻意描写人物的方方面面,但抓住语言进行描写,刻画了一位个性鲜明,教学方法独特的老师。可见抓住最能体现人物特点的一个方面来写,更能突出人物鲜明的特点。

(二)解读语言,发现表达形式的不同

1.比较句子。观察句子在表达形式上的不同(语言的直接引用和间接转述)。

①“很简单,”怀特森先生说,“……都是我故意编造的……难道你们根据错误的信息得出的错误答案,应该得分不成?”

②他说,每一个人都应该具有独立思考……也应该具有怀疑的能力。他告诉我们……他还提醒过我们……

2.改写句子。想象怀特森先生说话的神态和语气并改写转述句,注意人称代词的转换。

他(语重心长理直气壮和颜悦色……)地说:“______。

3.评价效果。改写句子,把怀特森老师的“用心良苦”刻画得入木三分。但是作者为什么主要采用间接转述句呢?

4.小结方法。直接引用和间接转述是语言的两种不同表达形式。怀特森老师说过的每一句都对作者产生了重要的影响。采用转述句概括写怀特森老师的语言,加上作者的认识和感受,使句子的内涵更加丰富。

语文教学的价值就在于学习语言运用的规律。学生研究作者怎样根据突出中心的需要,准确地遣词造句、谋篇布局,收获的绝不仅仅是怀特森老师的为人处世和治学方略。

三、迁移训练,学习文章的表达形式

“全语言之父”肯·古德曼先生说:“语言学习的历程要回归到真实的世界中,通过孩子在生活实践中运用语言的机会,全方位地学习语言。”的确,学习语文不仅在于感受语言的结构之美,还要让学生将已有的经验和学习内容相融合,并能在读写活动中灵活运用。结课时,笔者给学生提出了挑战……

1.激趣猜想。怀特森老师很满意“猫猬兽”事件的教育效果,打算把它写进《怀特森教学日记》,他会写什么?(说明事件的原因;学生的反应——不解、抗议、叹服等)

2.指导练笔。也许怀特森老师会写下关于此事件的前因后果,但学生对此事的强烈反应一定会浓墨重彩。想象其中一个或几个学生的表现,侧重描写学生的语言,模仿文中语言直接引用或间接转述的方法,写一段日记。

3.交流评点。(略)

篇4:我最好的老师

主持人:雨 田

怀特森先生是我们的科学课老师。在第一堂课上,他给我们讲了一种叫做凯蒂旺普斯的东西,说那是种夜行兽,冰川期中无法适应环境而绝迹了。他一边说,一边把一个头骨传来传去,我们都作了笔记,后来又进行了测验。

他把我的试卷还给我时,我惊呆了。我答的每道题都被打了个大大的红叉。测验不及格。

一定有什么地方弄错了!我是完完全全按照怀特森先生所说的写的呀。接着我意识到班里的每个人都没及格。发生了什么事?

很简单,怀特先生解释道。有关凯蒂旺普斯的一切都是他编造出来的。这种动物从来没有存在过。所以,我们笔记里记下的那些都是错误的。难道错的答案也能得分吗?

不用说,我们都气坏了。这种测验算什么测验?这种老师算什么老师?

我们本该推断出来的,怀特森说道。毕竟,正当讲凯蒂旺普斯的头骨(其实那是猫的头骨)时,他不是告诉过我们有关这种动物的一切都没有遗留下来吗?怀特森描述了它惊人的夜间视力,它的皮毛的颜色,还有许多他不可能知道的事实。他还给这种动物起了个可笑的名字。可我们一点没起疑心。

他说我们试卷上的零分是要登记在他的成绩记录簿上的。他也真的这么做了。

怀特森先生说,他希望我们从这件事当中学到点什么。课本和老师都不是一贯正确的,事实上没有人一贯正确。他要我们时刻保持警惕,一旦认为他错了,或是课本上错了,就大胆地说出来。

上怀特森先生的课,每一次都是不寻常的探险。有些科学课我现在仍然能够差不多从头至尾地记起来。有一次,他对我们说,他的大众牌轿车是活的生物。我们花了整整两天才拼凑了一篇在他那里通得过的驳论。他不肯放过我们,直到我们证明我们不但知道什么叫生物,而且还有坚持真理的毅力时,他才罢休。

我们把我们这种崭新的怀疑主义带进了所有的课堂,这就给那些不习惯被怀疑的老师带来了问题。我们的历史老师讲着讲着,会有人清清嗓子,说道:“凯蒂旺普斯。”

如果要我给我们的学校危机提出个解决办法的话,我一定会提出怀特森先生。我没作出过什么重大的科学发现,但我和我的同学们从怀特森先生那里得到了一种同样重要的东西,一种正视着某个人的眼睛,告诉他他错了的勇气。怀特森先生还让我们看到,这么做有时候是很有趣的。

篇5:我最好的老师小学六年级优秀作文

在我小学的生活中,我最感谢的就是我六年级的语文老师!!!在这里我首先要感谢我最好的语文老师——少君老师!!是这位老师她让我懂得了人生的意义!!!她让我明白了:原来阳光是这样照亮人生,雨露是这样滋润禾苗的!!!!

这位老师她用心良苦千方百计的想让我们读好书。可是,我们所有人的表现都让她非常的失望……在这里我要向老师说:“老师谢谢您,谢谢您这一年的照顾,谢谢您不辞劳苦的照顾我们!!老师我知道您是刀子嘴豆腐心,你表面上老是说不会再管我们了,但是您的内心是多么的不舍!!您想让我们学好知识,但是我们的表现都让您大大的失望了……老师,对不起,我们辜负了您的良苦用心!”

亲爱的老师,我有好多话要向您倾吐!老师,如果没有您我就算是自己犯了错我也不会知道,是您指点了我,让我走出了歧途,老师如果没有您我也不会知道每一件事,每一件事的是非对错,老师如果没有您,我也不会知道人生道路上有那么多坎坷,那么多的磨难,我也不会有战胜困难的自信心……老师,是您让我懂得了人生的`价值,人生的意义……

老师,您就像我们心灵上的一盏灯,照亮了我们幼小的心灵,照亮了我们的童真。老师,谢谢您!!!

春雨,染绿了世界,而自己却无声地消失在泥土之中。老师,您就是我们心田的春雨,我们将永远感谢您!!

至亲爱的少君老师!!

您的学生:赵静丽

篇6:六年级下《我最好的老师》

一、说教材

《我最好的老师》是六年级下册第五组课文中的一篇略读课文。本组教材以“科学精神”为专题编排。学习这组教材,要把握主要内容,体会科学精神的含义,学习用具体事实说明道理的方法。本文是美国作家大卫.欧文回忆自己少年时期学习生活时写的一篇文章。课文讲述“我”六年级时的科学课老师怀特森先生教学方法独特,用出乎意料的方法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独立判断的能力和科学的怀疑精神。本文的学习就是要学生学习课文中独特的科学精神。

二、学情分析

学生经过近六年的学习,已经积累了一定的语文知识和学习方法,而且渐渐具备了在读中分析、概括、归纳的能力,因此,学习本篇课文,学生能很快把握住文章的主要内容。但本文所塑造的怀特森老师的形象对学生的已有经验是一种“冲突”:首先从视觉上看,怀特森老师别具一格的科学课让学生耳目一新;其次从心理认同上看,他们没想到怀特森老师会“糊弄”自己的学生,这让他们的心里或多或少会有些疑惑;从思维方式上理解,小学时期的大多数孩子还是教师和教材的忠实信徒,他们从来都没有想过去怀疑教师和教科书上说的,因此本文对他们多年来形成的一种定势思维方式是一种挑战。

三、说教学目标

《新课程标准》第三学段指出:“学生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做出自己的判断。”结合以上分析,由此我制定了如下学习目标:

1.正确读记“侃侃而谈、饶有趣味终身受益”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读懂课文描写的故事,理解怀特森先生独特的教学方法,体会到一个人具有独立思考、独立判断和怀疑能力的重要性。

四、说教学重难点

读懂课文描写的故事,理解怀特森先生独特的教学方法是本节课的学习重点,体会到一个人具有独立思考、独立判断和怀疑能力的重要性是本节课的学习难点。

五、说教法学法

新课标要求: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结合六年级学生阅读实际情况,我充分利用情感这一平台,读找重点词句,采取朗读法、讨论法、探究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设身处地体验和想象,在情感中感悟,体会怀特森先生出人意料的教学方法和抽象的科学精神。

在学法上,新课标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而本文又是一篇略读课文,基于这两点,我充分地将课堂的时间让给学生,通过自主朗读、合作交流、讨论探讨、情景模拟等方式展开,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六、说教学过程

(一)揭题导入,试加标点

1、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新的课文,揭示题目——我最好的老师,齐读课题

2、如果让你给题目加一个标点,你会加什么?

【设计意图:从课题入手,让学生加加标点,并简单说说理由,其实是学生对课题的质疑过程,为下文自己去寻找理由证实自己的结论做了铺垫,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探索性。而学生的答案中可能有?。!而这正是课文的三个层次,从对怀特森老师的怀疑,到对他的肯定以及对他的感激赞叹。本文重难点是要求学生学会质疑,并自己去不断实践探索,寻求答案。这样的设计正好体现了这一过程。】

(二)研读课文,寻找理由

过渡:看来同学们都有了自己的想法,让我们再去课文中细细地读一读,找找充分的理由。

学生自由读文。反馈:

板块一:我最好的老师?

1、我们先请加“?”的同学来说说你们的理由。

2、学生交流。

交流句1:当他把卷子发下来的时候……我们班上的所有同学都得了零分。交流句2:可这不公平,因为每一道题都是根据我的课堂笔记回答的。

交流句3:怀特森先:3说,“关于猫猬兽的一切,都是我故意编造出来的。”

交流句4:为此他特别强调,本次测验的`零分记录都将写进每个人的成绩报告单。

在感受怀特森老师种种出人意料的行为后,感悟读句子:怀特森算哪门子老师?

总结:这样子的老师怎么会是我最好的老师?难怪同学们会有这怎么会是“我最好的老师”的怀疑,我们心中产生了一个大大的问号。板书:?怀疑

【设计意图:古人说得好:“水尝无华,相荡既成涟漪;石本无火,对击始发灵光。”于是我就从情感冲突入手构筑对话来学习这篇课文。先请加“?” 的学生来说说理由,其实是指导学生找句子读思议来体会文中同学们的情感——对老师的指责、愤怒、讨厌,在学生忿忿然时指导学生朗读,使学生产生内心真实怀疑:怀特森算哪门子老师?】

板块二:我最好的老师。

1、那为什么有同学会加“。”呢?说说你们的理由。

交流句1:我们常常会在课后花好几个小时甚至几天的时间去思考和论证;交流句2:我们逐渐增长了见识,也逐渐懂得如何去接近真理;

交流句3:怀特森先生让我还有我的同学明白了一个重要的道理:不要迷信书本,也不要迷信权威。

2、(怀特森老师就是运用这种出人意料的方法让我们收获了这么多,看来慢慢认可了他的做法。)学生找句子理解的过程其实是学生对怀特森老师出人意料的教学慢慢认可的过程。

3、其实在怀特森老师的科学课上还有许许多多让我们接受他的挑战的事,让我们来看看在作者的原文中还写到了什么。

4、出示补充材料:

上怀特森先生的课,每一次都是不寻常的探险。有些科学课我现在仍然能够差不多从头至尾地记起来。有一次他对我们说他的大众牌轿车是活的生物。我们花了整整两天才拼凑了一篇在他那里通得过的驳论。他不肯放过我们,直到我们证明我们不但知道什么叫生物,且还有坚持真理的毅力时,他才罢休。

我们把我们这种崭新的怀疑主义带进了所有课的课堂。这就给那些不习惯被怀疑的老师带来了问题。我们的历史老师讲着讲着,会有人清清嗓子,说道:“猫猬兽。”

5、这一次怀特森老师又运用了哪个看似正确的论点(他的大众牌轿车是活的生物)

【设计意图:补充大卫欧文原文中的例子,是让学生明白其实在怀特森老师的科学课上还有许许多多类似的例子,从一堂课到每一堂课,从他的课堂到别的课堂,从课堂到课外,怀特森先生带给学生的怀疑主义影响了孩子所有的学习方式和人生导向。进而想象一下怀特森老师还可能说哪些内容让我们接受他的挑战?(预设:……)

6、面对这些问题的时候,我们又是怎么做的呢?在文章中找找句子。

出示:有时,为了驳倒他的一个看似正确的“论点”,我们常常会在课后花好几个小时甚至几天的时间去思考和论证。

7、小练笔:那么在几个小时甚至几天的时间里,我们可能做了什么呢?发挥你的想象,挑选一个内容写一写。

8、反馈交流。

【设计意图:学生自己动笔写一写,其实是对“思考论证”的一个细化和内化的过程。进一步明白科学是需要怀疑,需要“冒险”,需要挑战,只有这样我们才会拥有善于发现、探求真知的能力,解决本文的重难点。也深入体会怀特森先生确实是最好的老师。】

9、正因为我们这样做了,所以我们获得了一个终身受益的道理,让我们不要迷信书本,也不要迷信权威。此时我们对老师是肯定的。难怪同学们会加句号。板书 。 肯定

板块三:我最好的老师!

1、可是当别人再次问起你这件事的时候,别人对怀特森老师的评价是“他怎么能够这样来糊弄你们呢?”我的回答是“不,你的看法错了。”

2、口语交际:同学们,如果是你,你会怎样帮怀特森老师辩驳。同桌之间互扮一下角色,说一说我可能还会说什么。

3、反馈交流

【设计意图:帮怀特森老师辩驳”这个角色扮演,是对学生口语交际,语言运用的实践,是对老师的赞同、敬佩、感激,事实上也是学生们对怀疑主义这一价值观是否真实有效建立的一个检验和展示。从这个意义上说,拓的是课文的意蕴,展的是课文的内涵。】

4、那么文章为什么不把你们刚才的对话也写下来,而仅仅只写了一句话呢?(因为前面其实已经讲明白了,再写就累赘了)

5.写法小结:是啊,前面已经讲得很清楚了,这里可以不再重复,用一句话来结束,这也是一种写作方法。

【设计意图:让学生从课文出发展开口语交流,再与原文进行对比,感悟作者写法的巧妙,关注了文本,落实了语用】

5、总结:在一开始,我们认为怀特森算哪门子老师,对他充满了怀疑,慢慢地他的做法影响着我们去思考论证,让我们收获满满,所以肯定了他的做法。此时你觉得学生对这样一位老师充满了怎样的感情?(感激、赞叹)怪不得同学们会用“!”。板书 !赞叹

三、拓展阅读,总结全课

过渡:在生活中,像这样通过自己的思考论证去挑战权威的例子还有很多,我们来看——

1、出示:《蜜蜂并不是靠翅膀振动发声》

蜜蜂发音靠的是翅膀振动——这个被列入我国小学教材的生物学“常识”,被一位名叫聂利的12岁小学生用实验推翻。聂利为此撰写的论文《蜜蜂并不是靠翅膀振动发声》荣获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银奖和高士其科普专项奖。

这一科学发现出自一名年仅12岁的小学生之手,确实难能可贵!无数生物学家没有发现的自然奥秘,小小的聂利发现了;成年人没有怀疑过的来自书本的“定论”,聂利把它推翻了。

《人民日报》的报道说,聂利的发现过程并不复杂:她先是偶然发现翅膀不振动(或被剪下双翅)的蜜蜂仍然嗡嗡叫个不停,然后用放大镜观察了一个多月,终于找到了蜜蜂的发声器官。

如同许多重大科学发现一样,发现过程本身也许并不曲折,关键在于发现者是否勇于向“定论”提出质疑,向科学权威提出挑战。体现在聂利身上的离经叛道和勇于怀疑的精神,比“蜜蜂的发声器官”这个发现本身更为可贵。

2、说说你读后的感受。

【设计意图:结合事例,进一步提升学生对科学精神的认识,即理解本文所蕴含的怀疑精神。借助教材打开学生的视野,拓展学生的阅读空间,正是语文教学的目的。】

3、全课总结:年仅12岁的聂利就有敢于向权威提出挑战,勇于向定论提出质疑的精神,希望怀特森老师的这种科学精神也能影响到我们每一个人,希望我们未来的生活、未来的工作、未来的人生都能因这种影响而精彩!

七、说板书设计

我最好的老师?。!

? 怀疑

。 肯定

! 赞叹

【设计意图:以标点的形式贯穿全文,体现了全文的中心,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所内藏的三个层面——对怀特森老师的怀疑、肯定、赞叹,是一个从质疑到论证的过程。】

篇7:六年级下《我最好的老师》

资料

第21课《我最好的老师》

1、课文讲述了“我”六年级时的科学老师怀特森先生的故事。让我们感受到科学精神的另一个侧面——独立思考和科学的怀疑精神。

2、怀特森先生让我还有我的同学明白了一个重要的道理:不要迷信书本,也不要迷信权威。

3、写法特色:一事一议,从一个具体事例发现一个道理。

4、《我最好的老师》讲述了“我”六年级时的科学课老师怀特森先生的故事。他是一个(很有个性)的人,(教学方法独特),他用出乎意料的方法培养我们(独立思考)、(独立判断)的能力和(科学的)怀疑精神。

.回顾.拓展五

、《日积月累》

百炼成钢发愤图强坚持不懈迎难而上

集思广益群策群力革故鼎新标新立异

独出心裁举一反三实事求是各抒己见

不耻下问触类旁通精益求精古为今用

意思相近的词语为:

集思广益——群策群力

标新立异——独出心裁

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2、“舍本逐末”:比喻做事不抓住主要问题,而专顾细枝末节。

3、对科学精神的其他认识:尊重事实、一丝不苟、敢于质疑、不断创新„„

4、背写:

百炼成钢:比喻经过长期锻炼,变得非常坚强。

发愤图强:发愤,决心努力;图,谋求。决心奋斗,努力谋求强盛。

坚持不懈:懈,松懈。坚持到底,一点不松懈。

迎难而上:迎,朝着。指不怕困难,勇敢地去和困难作斗争。

集思广益:集,集中;思,思考、意见;广,扩大。指集中大家的智慧,广泛吸收有益的意见。

群策群力:群,大家、集体;策,谋划。发挥集体的作用,大家一起想办法,贡献力量。

革故鼎新:革,改变,革除;故,旧的;鼎,树立。指除去旧的,建立新的。

标新立异:标,提出、写明;异,不同的,特别的。提出新奇的主张,表示与众不同。

独出心裁:原指诗文的构思有独到的地方。后泛指想出的办法与众不同。

举一反三:反,类推。比喻从一件事情类推而知道其他许多事情。

实事求是:指从实际对象出发,探求事物的内部联系及其发展的规律性,认识事物的本质。通常指按照事物的实际情况办事。

各抒己见:抒,抒发、发表。各人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

不耻下问:乐于向学问或地位比自己低的人学习,而不觉得不好意思。

触类旁通:触类,接触某一方面的事物;旁通,相互贯通。掌握了某一事物的知识或规律,进而推知同类事物的知识或规律。

精益求精:精,完美、好;益,更加。好了还求更好。

古为今用:批判地继承文化遗产,使之为今天的社会服务

词语分类:

工作方法:集思广益

群策群力

革故鼎新

标新立异

独出心裁

举一反三

各抒己见

触类旁通

古为今用

工作精神:百炼成钢

发愤图强

坚持不懈

迎难而上

精益求精

工作态度:实事求是

不耻下问

精益求精

基础知识

4.比较组词

埃(埃及)

伦(伦理)

藤(藤蔓)

碱(碱性)

顽(顽皮)

乏(乏味)

挨(挨打)

论(论点)

腾(腾飞)

减(减少)

玩(玩耍)

泛(泛舟)

逆(叛逆)

域(地域)

析(分析)

卓(卓越)

效(效果)

玫(玫瑰)

朔(朔日)

或(或者)

晰(清晰)

桌(桌椅)

校(学校)

牧(牧羊)

蚀(侵蚀)

誉(荣誉)衔(头衔)澡(洗澡)械(机械)捐(捐款)

烛(蜡烛)

誊(誊写)街(街道)躁(急躁)

诫(告诫)

涓(涓涓细流)

5.多音字

盛:shâng(旺盛)chãng(盛饭)

载:zǎi(刊载)zài(载重)

正:zhēng(正月)zhâng(正在)

著:zhù(著作)zhuó(执著)

似:sì(似乎)shì(似的)

糊:hù(糊弄)hú(迷糊)hū(黑糊糊)

6.填空填入合适的动词。

(支起)大锅

(搅拌)矿渣

(发出)荧光

(遨游)太空

(实现)愿望

(完成)工程

(登临)月球

(探索)火星

(取得)胜利

(穿越)苍穹

(解决)疑问

(发表)论文

(得出)结论

(提出)疑问

(吸取)教训

(接受)挑战

(增长)见识

(接近)真理

(迷信)权威

(承担)任务

7.填入合适的修饰词。

(淡泊)的神情

(内陷)的眼睛

(酸痛)的后腰

(幽暗)的破棚

(蓝色)的荧光

(美丽)的生命

(不屈)的信念

(高远)的追求

(美丽)的容貌

(崭新)的一页

(绚丽)的曲线

(蜿蜒)的苍龙

(崇高)的评价

(美好)的现实

(绚丽)的梦想

(醉人)的香气

(偶然)的机遇

(错误)的信息

(震耳欲聋)的巨响

(锲而不舍)的奋斗(司空见惯)的现象

(出人意料)的举动

(白净端庄)的脸庞

(端庄坚毅)的学者

(终身受益)的教训

(瑰丽绚烂)的飞天梦

(寂寞而辽阔)的太空

(悄悄)地隐退

(尽情)地享受

(一如既往)地工作

(简单)地描绘

(庄重)地表示

(夜以继日)地攻关

9.近义词

庄重——稳重

疲倦——疲劳

偶然——偶尔

刚毅——坚毅

顽强——坚强

歧视——轻视

捐赠——捐献

遨游——漫游

绚烂——灿烂

探索——摸索

震撼——震动

协作——合作

魄力——气魄

辽阔——广阔

寂寞——孤寂

真理——真谛

诞生——出生

敏锐——灵敏

见解——看法

欣赏——观赏

明显——显著

独特——奇特

怀疑——疑惑

破绽——漏洞

古怪——奇怪

吸取——汲取

权威——威望

集思广益——群策群力

标新立异——独出心裁

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十一

.反义词

庄重——轻佻

偶然——必然

纯净——混浊

刚毅——懦弱

崭新——破旧

振奋——颓废

概括——具体

辽阔——狭窄

真理——谬论

诞生——逝世

敏锐——迟钝

个性——共性

故意——无意

十二.量词

一(项)发明

一(个)贝壳

一(口)大锅

一(条)定律

一(个)荣誉

一(声)巨响

一(项)大奖

一(道)曲线

一(条)苍龙

一(个)真理

一(块)里程碑

一(座)环形山

一(颗)人造卫星

十三.特殊词语

ABB式:急匆匆

AABc式:勃勃生机

侃侃而谈

5、成语故事

“响遏行云”,“响”,声响;“遏”,阻止,使停止;“行云”,流动的云彩。“响遏行云”指声音高亢以致阻拦了天上的流云。多用以形容声音嘹亮。

“竭泽而渔”,意思是淘干了水塘捉鱼。比喻取之不留余地,只图眼前利益,不作长远打算。

“邯郸学步”原来是形容不要盲目学步,现在用来比喻一味模仿别人,不仅学不到本事,反而把原来的本事也丢掉了。

“舍本逐末”“本”是指庄稼和百姓,“末”指的是君王。──“比喻做事不抓主要问题,而专顾细枝末节”。

6、课外书屋

歌颂美好心灵的文学作品:加拿大作家蒙格玛丽的《绿山墙的安妮》,中国作家曹文轩的《根鸟》,日本作家黑柳彻子的《窗边的小豆豆》,瑞士作家斯比丽的《小海蒂》。

动物文学作家作品:中国作家沈石溪的《狼王梦》《第七条猎狗》,加拿大作家西顿的《小战马》《红脖子》,美国作家杰克·伦敦的《荒野的呼唤》《海狼》,日本作家椋(liáng)鸠(jiū)石的《孤岛野犬》《赤鸟》都享有盛名。

革命题材小说:罗广斌、杨益言的《红岩》,刘知侠的《铁道游击队》,吴强的《红日》,徐光耀的《小兵张嘎》,王愿坚的《小游击队员》,张品成的《赤色小子》等。

居里夫人的名言

★弱者坐待时机,强者制造时机。

★人要有毅力,否则将一事无成。

★我要把人生变成科学的梦,然后再把梦变成现实。

8、请你分别用多个词语概括下列人物的科学精神。(最好是四字词语)

(1)居里夫人:坚定刚毅、淡泊名利、锲而不舍、刨根问底。

(2)中国航天工作人员:勇于实践、团结合作、默默奉献、坚持不懈、超凡想象。

(3)皮罗、波义耳、奥地利医生:见微知著、追根求源、锲而不舍、善于发问。

篇8:《我最好的老师》教学设计及点评

课文讲述了“我”六年级时的科学课老师怀特森先生的故事。课文的结构清晰简洁, 详细具体地描写了一堂科学课的经过, 概括简略地描写了此后的科学课成了一种“冒险”, 最后描写了“我”对怀特森先生的感激和赞扬。

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 一方面是为了能让学生认识到科学精神的两个重要内容──独立思考和怀疑精神;另一方面, 是让学生学习这篇课文一事一议, 从一个具体的事例发现一个道理的写法。

●●学情分析

学生是跨越式实验班六年级的学生。通过近六年的网络环境下的学习, 计算机操作技术娴熟。学生思维敏捷, 动手能力强。从五年级开始接触SURF电子批注工具, 坚持在扩展阅读时运用, 掌握比较熟练。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学习借助SURF工具进行协同阅读, 集体交流;理解怀特森先生独特的教学方法;了解一事一议, 从一个具体的事例发现一个道理的写法。

过程与方法目标:借助SURF使学生掌握批注阅读的方法和技巧;通过大量拓展阅读, 培养学生快速阅读、准确把握文章主旨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的电子阅读兴趣, 体会与他人交流思想、分享智慧的乐趣;了解不迷信书本、不迷信权威的科学态度, 是现代人必备的素质, 是追求真理所需的可贵品质;体会独立思考、独立判断和怀疑能力的重要性。

●●教学策略

本课教学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 自主合作学习, 利用SURF工具进行批注阅读, 互相交流, 深入讨论, 领悟体会本课所蕴含的科学精神。

●●教学环境与资源

多媒体网络教室、Vclass课堂互动教学平台、SURF软件、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1.谈话导入

师: (板书“我最好的老师”) 看了题目, 我想知道你们心目中最好的老师是怎样的。

学生自由发言。

师:今天我们要认识的这位老师可能跟你们想象中的“最好的老师”大不一样。他是一位科学老师, 名叫怀特森。他是学生心目中最好的老师, 为什么呢?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 寻找答案。

2.自学课文, 批注阅读

(1) 教师借助SURF, 在关键处设置阅读提示:

※文章题目处设置“问题图标1”:为什么说怀特森先生是“我”最好的老师?

※文章题目处设置“问题图标2”:这篇文章主要采用了什么写作方法?

※文章结尾处设置“评价图标”:你觉得怀特先生是个好老师吗?请尝试评价他那“独特”的教学方法。

(2) 教师出示阅读要求:

※借助SURF, 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阅读, 并适时批注。

※阅读完后请浏览他人的批注内容, 进行回复评价。

学生活动自主阅读课文, 边阅读边应用SURF作批注 (见图1) 。

部分学生批注:

(1) 怀特森先生用特殊的方法, 让“我们”学会了如何独立思考, 独立判断事情的真伪。 (by qiulinshan)

(2) 他教会了“我们”做任何事都要具有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事物真伪的能力, 不能迷信书本, 迷信权威。 (by caikaixuan)

3.学生汇报, 检查反馈

(1) 教师抽查学生自学情况, 及时反馈, 重点解决核心问题:“为什么说怀特森老师是一个最好的老师?”

(2) 课堂交流, 深化认识。

“我们逐渐增长了见识, 也逐渐懂得了如何去接近真理。”谈一谈:究竟如何去接近真理?并填一填“不要 (迷信书本) , 也不要 (迷信权威) ;要 (独立思考、独立判断) , 也要 (敢于怀疑) ”, 坚持不懈地探究, 最终才可能走向成功。”

4.总结收获, 拓展延伸

师:感谢怀特森老师让我们明白了学习中独立思考、大胆质疑的重要性。古今中外, 善于发现问题并研究问题的人往往不迷信书本、不迷信权威, 你知道哪些人的哪些事例?让我们再来看一些事例, 读后交流自己的体会。

学生使用SURF批注阅读, 阅读后自行浏览其他同学的批注内容, 实现阅读体验共享。

拓展阅读篇目:《嗅苹果》 (必读) 、《100℃人生》 (必读) 、《“聂利实验”背后的故事》、《学无止境》 (必读) 、《细节与结论》。

5.讨论交流, 知识内化 (在“阅读论坛”中完成)

师:通过这段时间学习的文章, 你认为哪一种精神对你启发影响最大?学习中重要的品质是什么?

教师在“阅读论坛”中设置讨论主题“你认为学习中重要的品质是什么?”

学生进入阅读论坛, 深入讨论交流 (见图2) 。

部分学生在论坛中的讨论发言:

(1) 《坚持自己的观点》:一天, 我和妈妈在做一道数学的简便运算题, 这道题让我和妈妈起了矛盾, 我说用交换律, 妈妈却说用结合律, 我对妈妈说:“除法不能用结合律!”就这样, 我和妈妈谁也不让谁。最后, 经过爸爸的评判, 我战胜了妈妈。通过这件事, 我明白了:敢于坚持自己正确的观点, 就一定会胜利。 (by zhaocan)

(2) 《热爱》:我认为最重要的品质是热爱, 因为只有热爱, 才能把精力放上去!有些人喜欢学习, 你不逼他, 他的成绩都很棒;有的人不喜欢学习, 你逼他也学不好。 (by chenming)

(3) 《要敢于怀疑》:做人要敢于怀疑, 不要急于否定自己的观点, 有时老师的答案不一定是正确的, 你要勇于去解决你心中的疑问, 不要把困惑藏在自己的心中, 那样你的疑问永远解决不了。你要去“打败”老师, 让自己更聪明! (by huangxiaoxuan)

●●教学反思

略读课文以学生自读为主, 强调独立思考, 自主学习。传统课堂上学生的自学一般是个体行为, 很难进行思想交流, 教师也很难立刻了解到学生的想法。因此, 我选择了利用SURF电子批注支持学生的协同阅读, 它的在线批注和交流展示、讨论等功能, 极大地支持了学生自主合作学习。学生借助SURF充分实现了阅读体验共享, 老师更能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动态。下面我谈谈自己的几点感受。

学生借助SURF批注感悟准确而深刻。由于学生认真批注并仔细阅读和回复批注, 实现了阅读体验共享, 课文重难点问题轻松解决。并且有学生在课堂上针对我设的填空题大胆地说出了不同的填法。我趁机表扬他勇于独立思考, 正是本课精神落实在实践中的最好体现。本堂课学生熟练运用SURF软件自主合作学习, 批注形式多样, 内容丰富, 学生的电子阅读能力不断提高, 良好的阅读习惯正在逐步形成。

点评

语文课程标准在小学阶段的阅读要求中明确指出, 要“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 “学习略读, 粗知文章大意”, “学习浏览, 扩大知识面, 根据需要搜集信息”。可见, 略读在阅读教学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和地位。略读课文是培养学生略读、速读能力, 进行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重要途径, 是学生运用所学会的阅读知识进行独立阅读的绝佳素材。其教学方式以学生的个体阅读、合作交流为主, 教师加以适当引导。但是在传统课堂中, 由于条件限制, 学生的阅读内容大多局限于教材, 较为单一;教师对学生的个体化阅读和合作交流也只能进行大致的了解, 无法深度碰触每一位学生的阅读感悟, 不利于教师对学生的阅读进行及时恰当的引导。而网络环境下, 多样化的阅读资源无疑可以丰富学生的阅读内容、拓宽学生的阅读视野, 便捷的协作交流工具也可以为学生的个性化阅读、合作交流共享提供支持。

本节课是一节典型的网络环境下的略读课文教学, 教师通过网络资源及工具的使用, 不仅大大丰富了学生的阅读视野, 而且还促进了学生深度的个性化阅读以及学生间充分的阅读交流与探究。具体来看, 本节课较之传统的略读课文教学, 具有以下亮点。

利用精心设计的网络拓展阅读文章, 实现了阅读主题的深化和阅读能力的训练。

本节课中, 教师精心准备了5篇与本课主题密切相关的拓展阅读文章。首先, 这些文章无疑从不同的角度深化和丰富了学生对本课主题的理解;其次, 丰富的拓展阅读材料使得学生的阅读内容从单一的教材拓宽到了更广阔的视野;再次, 促进了学生阅读方法的迁移:学生可以将略读课文的阅读方法迁移应用到拓展阅读材料的阅读中, 在更丰富的阅读实践和积累中提升阅读能力。

利用SURF工具进行阅读监控和批注, 将学生个性化的自主阅读落到实处。

传统环境中的自主阅读环节, 教师只能了解部分学生的阅读情况, 对少数学生的阅读过程进行指导, 这就使得大部分学生的自主阅读过程处于放任状态, 自主阅读的效果无法落到实处。在本节课的自主阅读环节, 教师给出了阅读任务, 每位学生带着阅读小问题, 根据自己的阅读体验, 利用SURF工具对课文和拓展阅读材料进行了实时的、个性化的摘录、批注和评论;而教师借助SURF监控工具对全班所有学生的阅读进展以及个性化阅读批注进行监控, 并对学生的评论加以引导。因此, 在SURF工具的支持下, 学生的自主阅读是真正的个性化阅读——学生自主鉴赏、随时批注、随性评论;是教师监控下的自主阅读——在阅读过程中, 教师可以全面、深度触摸每一位学生;是可以与伙伴充分分享的个性化阅读——每一位学生可以将自己所有的阅读体验分享给其他伙伴, 进行深度的讨论和交流。

利用知识论坛的深度合作交流与讨论, 实现了课文主题的升华。

篇9:我最好的老师

贺老师,您知道吗?第一次见到您时,我就给了您一个严肃古板的“标签”,可上了您的课后,我便撕下了这个“标签”。您上课生动有趣,总是在同学们的笑声中无声地赋予我们知识。您还记得吗?那次下午的课程,在暖风的吹拂下同学们都无精打采,您当时就“抓”出了两个没有听讲的同学,对他们进行了深刻的教育。看着昏昏欲睡的我们,您突然灵光一闪,把工程问题中甲乙变成了那两个不听讲的同学,然后再进行深入简出地讲解。瞬间,同学们一个个都坐直了身子,听得津津有味。当讲到线段图时,您同样拉来了那两个同学做示范,您讲授得神采飞扬,既形象又直观,同学们个个沉醉其中,一堂课下来,我们都意犹未尽。我在心里为您竖起了大拇指。

在私底下,我更是把您当做了朋友。

那次经历,让我对您有了新的认识,更是让我和您建立了友情。那是五年级下学期的最后一段时光,心情阴郁的我,因为接连几日没有睡好,竟在课堂上走了神。等我回过神来时,看见您如炬的目光正向我扫来,我的心“噔”地一下提到嗓子眼,手心里全是汗。终于,您的目光还是停在我的身上,我的心一下跌入了冰点。您当时并没有批评我,我暗暗自责:这怎么对得起老师对我的信任,该怎样解释……在我的胡思乱想中,时间悄悄溜过了,刺耳的下课铃终于还是准时地敲响了。您看着我,我吸了吸气,努力平复心情,您开口了——“下课你到办公室来一下。”短短的10个字却无疑给了我当头一棒。我心如死灰地走进办公室,周围的光线似乎很刺眼,周围的一切都是那样压抑,我不敢抬头,可想象中劈头盖脸的教育并没有传来,传来的只是一声关切的询问:“是没休息好吗?”我抬起头,看见您真挚的眼神,突然一股暖流从我的心中流过。随即,您给我讲解了课上的知识点并反复询问我的思路,在您耐心的指导下,我终于领会了要点。当我走出办公室,看见您疲惫的双眼时,内心就像打翻了调味瓶——百味杂陈。从此,我好像打破了一种隔阂,把您看作了朋友。

篇10:六年级下《我最好的老师》

【教学内容】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21课《我最好的老师》 【教材分析】

《我最好的老师》应该说是一篇充满理性的文章,思辩色彩浓厚。课文具体描写了怀特森老师一次出乎意料的教学过程。第一天上课,怀特森老师给我们讲授“猫猬兽”这种动物,我们根据课堂笔记做的随堂测验竟然都得了零分,原来怀特森老师讲的关于“猫猬兽”的一切都是编造的,他希望我们从这个零分中吸取教训,学会独立思考,独立判断,具有怀疑的能力。课文结构清晰简洁:先详细具体地描写了一堂科学课的经过,而后概括简略地描写了此后的科学课成了一种“冒险”,最后写了“我”从中发现的道理和得到的启发。在写法上属于“一事一议”的文章,这是本组课文共同的一个写作特色,同时也是练笔的训练点。这篇文章主题明确,倡导了一种“崭新的怀疑主义”,对学生很有启发。【教学理念】

首先,不盲从,不迷信,敢于怀疑,敢于否定,是追求真理所需的可贵品质,可惜对中国学生来说尤其是在农村的基层小学里,无疑是相当缺乏的。所以在教学中我从题眼“最好”入手。于是,课前,我跳过语文园地五,而是对《难忘的小学生活》的四篇涉及教师题材的文章先进行教学,让学生从心里记住教师的好,然后在开始讨论,讨论的对象侧重于外来生及学困生、留守儿童。让他们说出自己心中“最好”的标准,从此切入课题,达到引起共鸣。其次,探明原因,理解“最好”。教学中,我以探明怀特森独特教学方法的原由为突破口,引导学生理解怀特森老师撒谎、让学生考试考“0”分的原因;让学生领悟怀特森老师用这种独特教学方法的“良苦用心”,从而知道自己的不足之处在于缺乏独立思考、敢于怀疑的科学精神,进而达到感悟课文中的“不要迷信书本,也不要迷信权威”的真谛。

最后,在理解了怀特森赢行“最好”的美名的基础上,升华拓展文章的主题——什么样的老师可以赢得“最好”两字的美名。在此,我设计了一个教学情境,让学生欣赏昔日的老师风采,侧重引导外来生、留守儿童回忆与老师的一起生活、学习的画面,让他们明白有老师的陪伴是种幸福的享受,进而让学生发现其实“最好”的老师并不是只有像怀特森那样富有个性的人才能拥有,而是每一位给予他们知识,做人道理、陪伴他们成长的老师都是他们心中“最好”的老师。并以此为练笔的切入点,让学生理解文章的写法特点,用具体事情说话,展示人物生动的形象——写一位你最熟悉的老师,达到练笔的目的。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读懂课文描写的故事,理解怀特森先生独特的教学方法,体会到一个人具有的独立思考、独立判断和怀疑的能力的重要性。

3.认识到不迷信书本、不迷信权威的科学态度,是现代人必备的素质,是追求真理所需的可贵品质。

4.进一步学习通过具体的事例说明道理写作方法。5.引导学生理解什么才是“最好”的老师。【教学重难点】

1.反复阅读,整体感知文章的思想内容,感受怀特森老师具有的敢于创新的精神。

2.理清文章脉络,进一步学习通过具体的事例说明道理写作方法。3.正确理解怀特森老师运用与众不同的教学手段来培养学生具有不迷信权威和敢于怀疑精神的做法。【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交流谈话

导入新课

1.同学们,前几节课我们认识了几位好老师,在他们的身上散发着对学生浓浓的的关爱,你们觉得他们哪一位是最好的呢?(生讨论)

明确:看来“最好”的标准难定啊。今天我们再来认识一位在“我”心中是“最好”的老师。

2.板书课题:我最好的老师(齐读课题)出示幻灯片一,从这个课题我们觉得哪个词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重点内容呢?(最好)

让外来生用他们的方式朗读这个课题,然后让他们说说他们心中最好的标准。(生交流集中针对外来生)

3.那这位老师到底做了什么才符合作者心中“最好”的标准呢?看看这位老师是否也符合你们的标准!【设计意图】 此片段教学我主要通过与学生的交流,让学生回忆以前所学与老师有关文章,并引导外来用方言读“最好”一词,并述说自己心中最好的标准,为本节课的结尾做铺垫。

二、初读课文

感知独特

(一)出示幻灯片二,提示要求。(1).自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2).思考:“我”最好的老师是一位怎样的老师?出示幻灯片三(独特,富有个性)

(二)再读课文,感知独特。引导:怀特森老师的独特表现在哪里?你们从课文中都知道了些什么?(生读第1~4段并回答)

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入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并指名读读出气愤的语气。(独特

谎言

“0”分

气炸了)【设计意图】

此片段教学我主要通过与学生的谈话让学生初步了解课文大意以及怀特森老师的独特之处;让学生从态度上加深对怀特森老师的印象。

三、理解原因

感悟哲理

师:正是这样的一位老师竟可以编谎言让他的学生考“0”分。面对学生的反应难道他没话可说吗?(不是)难道他上课的内容都是假的吗?(也不是)那从哪些地方可以找出来呢?大家帮帮怀特森老师吧。(指名读课文第5段并查找交流)

(一)出示幻灯片四,发现真相。(生齐读)

(二)感悟怀特森老师的“用心良苦”。

1.师:终于明白了得“0”分的原因了,原来怀特森老师早就知道我们缺少了什么。找出怀特森老师的原话。

出示句子:每一个人都应该具有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失误真伪的能力,同时也应该具有怀疑的能力。(齐读并说说对这句话的理解)2.如何理解怀特森老师的这句话呢?他想让我们知道什么道理? 明确:原来我们缺少的是怀疑的精神,只知道人云亦云。所以我们要有敢于怀疑的精神,要通过独立思考去获取真知的能力。(出示幻灯片五、六)

3.过渡:就是这样一位老师,明明知道我们缺点是什么,但他不直接告诉我们,而是先让我们因为这个缺点付出代价,然后才让我们明白缺点在哪,真可谓“用心良苦”啊。所以这堂课对我们来说是怎样的一堂课啊?(终身受益)

明确:就是这样一位用独特的教学方法,用零分的教训让他的学生终身受益的老师,谁说这位“用心良苦”的老师不是——齐读:最好的老师。

(此片段教学为的是让学生明白怀特森老师要用这个独特的方法来教学生的原因——让学生明白自己的不足在哪里,从而掌握“敢于怀疑,不迷信、懂得独立思考”的科学精神。)

四、总结全文

领会文法

1.同学们,怀特森用他的魅力让我们明白了那么多的道理,你们喜欢这样的老师吗?理由是什么?学生自由畅谈。(出示幻灯片七)2.同学们,经过学习,大家对怀特森的印象如何啊?(深刻)那么课文是如何让怀特森这一形象在你们心中那么深刻的呢?课文用什么样的方法来表现的呢?(通过具体的事例,即通过具体的事情来反映人物形象。)【设计意图】

此片段教学通过明确怀特森森老师的独特之处,让学生学习课文的表达方法“一事一议”。并以此为练笔的切入点,引出下文。

五、升华拓展

延伸提高

1.同学们,是不是就只有怀特森这样有个性的老师才是最好的老师呢?(生讨论)

(出示幻灯片八~十五)大家还记得这些老师吗?他们是谁?对了,他们都是陪伴我们成长的老师,他们是怎样跟你们在一起生活与学习?(针对留守儿童或外来生进行交流)

明确:孔子云: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其实啊,每一位教会我们知识,做人道理的老师都是我们心中最好的老师;每一位陪伴我们成长的老师都是我们的最好老师。因为他们付出了他们对我们的关爱!2.(出示幻灯片十六)再次强调课文的表达方法“一事一议”。3.作业布置(1).请你们用今天学到的这种写作方法,写一位陪伴你们左右的老师。(2).摘抄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认真体会。

(此片段教学我设计了一个教学情境,让学生欣赏昔日的老师风采,侧重引导外来生回忆与老师的一起生活、学习的画面,让他们明白有老师的陪伴是种幸福的享受,进而让学生发现——其实“最好”的老师并不是只有像怀特森那样富有个性的人才能拥有,而是每一位给予学生知识,做人道理、陪伴学生成长的老师都是学生心中“最好”的老师。并以此为练笔的切入点,让学生理解文章的写法特点,用具体事情说话,展示人物形象。)

【板书设计】

怀特森(独特)

我最好的老师

谎言→“0”分

气炸了

↓受益终身

篇11:六年级下《我最好的老师》

我最好的老师

教学目标:

1.正确读记“编造、破绽、强调、教训、论证、权威、糊弄、受益、出人意料、目瞪口呆、饶有趣味”等词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自读自悟理解课文内容,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理解作者为什么对老师的评价从“这算什么老师——我最好的老师”这一截然相反的转变。

3.认识到不迷信书本、不迷信权威的科学态度,是现代人必备的素质,是追求真理所需的可贵品质。

教学重点:

抓住“这算什么老师——我最好的老师”这一情感冲突,理解作者感情的变化的原因。教学难点:

让学生体会到科学精神的另一侧面——独立思考、独立判断和怀疑能力的重要性。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检查预习

1.板书课题,你认为什么样的老师是最好的老师?

2.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美国作家大卫•欧文所写的回忆自己少年时代学习生活一篇文章《我最好的老师》。同学们已经读了课文前面的阅读提示,进行了预习,下面老师来检查一下预习情况:

(1)指名读、齐读词语:

编造 破绽 教训 权威 糊弄 侃侃而谈 出人意料 目瞪口呆 深信不疑 独立判断 饶有兴趣

增长见识 终身受益

(2)同桌分节读课文,争取把课文读通顺,读流利,把预习情况反馈给老师;

(3)整体感知课文,了解课文的大致内容: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课2017.3.1 最新版

文写的是一个叫怀特森的老师,他在课堂上把错误的动物学知识“教”给了学生,让学生们测验都得了不及格之后,他才说出真相。以此教育他的学生时刻保持警惕,不要认为课本 和 老师就永远正确。)找出文中点明中心的一句话——不要迷信书本,也不要迷信权威。

二、找出矛盾冲突点

问:作家大卫、欧文认为谁是他最好的老师啊?(怀特森 先生)

错了吧?作者觉得 怀特森 先生连个一般老师都算不上,不信,你读读这句话。出示——怀特森算哪门子老师?这句话的言下之意是——?

再把课题和这句话连起来读一读,你有什么感觉?有什么要说的,要问的吗?

为什么对 怀特森 先生前后的看法怎么会有如此大差异呢?

三、质疑:怀特森 先生真的是最好的老师吗?

1.出示:怀特森算哪门子老师?

(1)指名读,读出什么感觉来了?(生说)

(2)看来 怀特森 先生不算个好老师,对不?他到底是个怎么样的老师呢?请读课文1、2小节,找出他是怎么样的老师?

2.出示:他是一个很有个性的人,教学方法独特,常常有出人意料的举动。

(1)指名读

(2)默读1-2小节,哪些读出“出人意料?”

3.出示:当他把卷子发下来的时候,我惊得目瞪口呆,因为在我写下的每一个答案后面,竟然都被画上了一个刺眼的红叉叉。我得的是零分!可这不公平,因为每一道题都是根据我的课堂笔记回答的。而且,吃惊的并不是我一个人,我们班上的所有同学都得了零分。”

(1)谈感受。什么叫“目瞪口呆”?联系自己平时的生活,想想在什么情况下有过“目瞪口呆”的感受?读出作者的那份惊诧。

(2)还有哪些字眼让你体会到作者的惊讶来?(竟然)

(3)作者为什么“目瞪口呆”?“目瞪口呆”的只是作者一个人吗?读出全班同学的那份惊愕来。

(4)一个人得零分很正常在情理之中,在意料之内,可全班同学都得零分,2017.3.1 最新版

叫人怎么想也想不到,用一个词那就叫——(出人意料)

过渡:考了零分,心情如何?可是 怀特森 先生又是怎么样向你们交代的呢?

4.出示:“很简单”,怀特森先生说,“关于猫猬兽的一切,都是我故意编造出来的。这种动物从来就没有存在过。因此,你们记在笔记本上的全是错误的信息。难道你们根据错误的信息得出的错误答案,还应该得分不成?”

“他特别强调,本次测验的零分记录都将写进每个人的成绩报告单。”

师:据老师了解,西方国家升中学是不考试的。凭的就是这张成绩单。孩子们有时甚至把它看得比生命还重要。你现在又有什么感觉?

(1)对学生的心情,他会理会吗?你认为他会用怎样的语气来坚持自己的观点?

(2)如果当时你也是其中一名学生,听了老师的话心情怎么样?(忿忿不平、懊恼、感觉受骗上当、被戏弄„„)是的,教室里肯定是一片哗然,带着你刚才说的心情,说说想法。

小结:与其说是对成绩不满,还不如说是对老师的师德、老师的人品提出了强烈的质疑、抗议。因此大家怀疑——怀特森算哪门子老师?(读出语气)

四、探究“最好”

1.同学们,书读到这里,我们读出了一个个性十足的老师,与其说他个性十足,不如说他用心良苦。他为什么这么做呢?出示:同时,他希望我们从这个零分中吸取教训,不要让自己的脑子睡大觉,一旦发现问题,就应该立刻指出来。”

他如此用心,到底教会了我们什么呢?请大家静下心来,读读课文最后三个小节,划出有关句子,随时记录你的感受,一会儿交流。

(1)“冒险”——你会在这样冒险的课堂上睡大觉吗?为什么?(2)“挑战”——是呀,课堂上老师给学生搭设了平等对话的平台,使学生思维处于紧张状态,这便是一种挑战。

(3)“花好几个小时甚至几天的时间去思考和论证”——花这么长的时间去思考和论证,不正培养了我们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饶有趣味又充满刺激的过程”——既有趣味又充满刺激,真是太吸引人了。

2017.3.1 最新版

2.出示“不要迷信书本,不要迷信权威。”

(1)读着读着你有什么发现?有两个“不要迷信”,说说你看法。

我们要尊重书本,但不要迷信书本;我们要尊重权威,但不要盲目崇拜权威。读——不要迷信书本,不要迷信权威。

能把“迷信”改成“相信”吗?说理由。

(2)古往今来,正是人们一个个对书本的打破,对权威的推翻,才有了这个社会的不断进步。课件呈现,解说:

哥白尼坚持自己的“日心说”,之后的布鲁诺更是因此作出了被烈火烧死的伟大牺牲。

伽利略的落球实验已是家喻户晓,他揭示两个质量不同的物体从相同的高度下落会同时落地的事实,但他敢于挑战权威和传统的精神更值得人尊敬.(3)这一个个鲜活的例子告诉我们,要学会质疑,不要人云亦云。生出示名人名言,读。

五、拓展延伸

1.想象:如果当时同学们不迷信老师,课堂上又会出现怎么样的情况呢?

2.同学们,这就是老师教给我们的全部,这就是老师的良苦用心。于是,当我的朋友这样评价我的老师时,出示:“他怎么能这样来糊弄你们呢?”

“不,你的看法错了()。

请写下你反驳他的理由。

交流。

六、总结收获

1.你喜欢这样的老师吗?学生自由畅谈。2.这篇文章给你什么启示?

七、板书设计

21、我最好的老师

不要迷信书本,不要迷信权威

算哪门子老师?

我最好的老师

上一篇:二年级上册《海上气象员》优秀教学设计下一篇:我心中完美的季节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