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最好的老师有感

2022-06-28

第一篇:读最好的老师有感

读最好的老师有感

读了李镇西老师《做最好的老师》一书后,改变了我对后进生的看法。只有教不好的老师,没有学不好的学生,在李老师的字典里是没有差生的,而我们眼中的差生,只是我们长期以来的一种偏见,久而久之,这些学生便丧失了学习的自信,沦为老师、同学心中的“差生”。 读了这本书,使我不再鄙视后进生,使我学会了在缺点堆中找优点,我相信每一个孩子都是天才,肯定他们的每一个细微进步,让他们不断体验成功的喜悦,找到学习的快乐和自信,并真诚地帮助他们,那么,奇迹就会发生…..

现在我已经和班上的一些后进生交上了朋友,他们主动找我聊天,打电话,下了课就凑到我的身边,问长问短,还时不时塞我兜里一个小礼物,瞧,多么可爱的孩子,让我们大家都来善待他们吧。

第二篇:读《最好的老师》有感

读《最好的老师》摘录及读后感

摘录:

一位老班主任曾说:‚你 不能用脏话骂学生,更不能打学生,否则,处理问题的一开始你就输了。因为在顽皮的学生也有自尊心。‛—李镇西

批评是不可取代的,但批评有时候为什么不能穿上表扬的外衣呢?—李镇西 最好的教育是看不出教育目的的教育。—李镇西

一个教师不在于他教了多少年书,而在于他用心教了多少年书。—朱永新 预习是展示之本,合作是迸溅火花的催化剂,展示是五彩的礼花。—李镇西 我是为谁而工作? 为同事的好评吗 ?为校长的表扬吗 ?为奖金吗 ?为职称吗? 这些对我来说当然也重要(可见我也并未脱俗),但如果这些与学生的评价产生了冲突,我心灵的天平指针首先倾向于学生一边!在我看来,一个教师是否最好,第一应该看学生的评价.教师因学生而存在,我当然也是因我的学生而存在.

—李镇西

所谓最好的老师,不是与我敬仰的于漪,钱梦龙,魏书生等老师相比——他们的人格,学识,能力乃至天赋,我是永远无法企及的,比也白比;但我可以和自己比呀!也就是用今天的李镇西与昨天的李镇西相比——我今天备课是不是比昨天更认真 ,我今天上课是不是比昨天更精彩, 我今天找学生谈心是不是比昨天更诚恳 ,我今天处理突发事件是不是比昨天更机智 ,今天我组织班集体活动是不是比昨天更有趣, 我今天帮助后进生是不是比昨天更细心, 我今天所积累的教育智慧是不是比昨天更丰富, 我今天所进行的教育反思是不是比昨天更深刻 ,今天我面对学生的教育教学建议或意见是不是比昨天更虚心 ,我今天听到各种不理解后是不是比昨天更冷静 ……每天都不是最好,甚至每天都有遗憾,但每天都这样自己和自己比,坚持不懈,我就不断地向最好的老师的境界靠近.—李镇西

读后感:

刚翻开这本书,就有这么一行文字触动了我。‚每个人都是一棵树。你也许不是最美丽的,但你可以最可爱;你也许不是最聪明的,但你可以最勤奋;你也许不会最富有,但你可以最充实;你也许不会最顺利,但你可以最乐观……我所谓的‘做最好的自己’,强调的是自己和自己比——昨天的自己和今天的自己比,不断地超越自己。‘做最好的自己’,便意味着要尽可能在自己的职业中达到自己力所能及的最好程度。‛

‚做最好的自己!做最好的教师!‛这是李镇西老师对自己的要求,也是他在25年的从教生涯中这么做的。虽然这本书叫做《做最好的老师》,但从他的这句座右铭中,我更多的感受是源于前半句‚做最好的自己‛。‚做最好的自己‛,强调的是自己和自己比,昨天的自己和今天的自己比,不断地超越自己——我今天备课是不是比昨天更认真?我今天上课是不是比昨天更精彩?我今天找学生谈心是不是比昨天更诚恳?我今天处理突发事件是不是比昨天更机智……‛ 他说:‚每天都不是最好,甚至每天都有遗憾,但每天都这样自己和自己比,坚持不懈,我便不断地向‘最好的教师’的境界靠拢‛看到这里,我想到了自己。作为年轻老师,刚走上工作岗位总觉得压力很大,常常忍不住拿自己和别人做比较,可又常常觉得技不如人,渐渐在工作初期便丧失信心。没有了信心,便没有了做事的勇气和毅力,慢慢地就‚当天和尚撞天钟‛了。

所以当我看到李老师的话后,我忽然觉得找到了解脱枷锁的办法。他人之所长值得我们学习,那是因为他们已经为这个事业付出了很多的时间和心血。而我们只是太年轻,可这是能够弥补的,通过学习,通过努力……只要我今天比昨天有进步,只要我今年比去年更好,那我便是优秀的。用李老师的话说,‚最好‛就是‚更好‛,虽然这个‚最好‛永远达不到,但一个一个的‚更好‛,便汇成了一个人一生的‚最好‛。

第三篇:读《做最好的老师》有感

我的班主任-------- 王明哲

《做最好的老师》书的序言部分让我颇有感受,虽然《序言》仅仅只有四页,但也是书的精髓所在,其中李老师谈到本学期他担任着两个班语文课,连早读和辅导课在内,周课时二十一节,此外还担负着校长的一些职务,他很坦率:“我现在感到累,的确累。”但他本人对于“走路都在备课的状态而感到高兴,准确的说,感到内心的宁静,因为这种状态能够让他感到踏实,感到不浮躁,这是一种与学校与学生真正融合在一起才有的心态。“做最好的自己”正如李镇西老师讲的那样,才有了:踏踏实实上好每一堂课,仔仔细细批改每一本作业,认认真真对待每一位学生。当遭到非议和误解时,虽有过灰心但不气馁。正因为这样,李老师才会有今天的成就,而更难的可贵的是如今“硕果累累的他还依然保留着那份对学生对课堂的挚爱。

说到师生之间的感情,开学三周以来,让我深有感受。它对于教学工作的开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开学之初,学校决定每天早上学生不能自行进入教室,须由班主任带领进班。记得第一次出去带他们,学生看到我就想看到陌生人一样,无动于衷,直到我说:一一班同学站队!才有孩子开始向我走来。第二天仍然没有多大改善,这让我有一些受挫,怎么从他们的眼睛里看不到亲近感?终于,在两天之后,学生们在见到我,能够自觉站队,而且站队前,还能看到他们在互相提醒,到了第三周,我已经能够在门口看到他们自觉站成队,并且在看到我之后漏出兴奋的表情,他们这时的表现也让我从感情上感受到了我是他们的老师,他们是我的学生。学生之间也变得熟悉起来,不再是最初的冷漠相望。而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配合也变得默契了很多,我想这就是在这段时间里,师生之间建立起来的感情所产生的效果。

李镇西老师的书里有这样一段话:我可以非常自豪地说: ‘从教25年来,风华正茂也罢,人到中年也罢,默默无闻也罢,暴得大名也罢,普通教师也罢,教育专家也罢„„这一切都没有改变我的生活状态,那就是——我一直在一线,一直都在讲台,一直都和学生零距离!”

读完这段文字,顿时觉得真的好佩服李镇西老师,更是崇拜。字里行间流露出的是作者对教育事业的一份执着,文字朴实无华,都是作者的真情流露,让我感受到了什么才是好老师,更想努力地去做一名好老师。

第四篇:读《做最好的老师》有感

初读李镇西老师的《做最好的老师》第一反应是好奇:因为过往的经历让我明白即使做一名普通的教师已不是易事,而要做一名好教师则更是难做,那么,这“最好的老师”要如何来做呢?“最好”这是一个太过完美、理想主义的词汇,它似乎总能挑起人们的视线,然后拉高、放远,让人们在漫长的遥望和等待中感受着它的不可企及。 正是这复杂的情结让我对这本书作虽然充满了好奇却又保持着距离,匆忙地从序言看起,却在走进书本后拉近了彼此的距离。原来李老师的“最好”并非自己所想的遥不可及,所谓“最好”就是“达到自己力所能及的最好程度”,并不是一味地遥望,需要更多的是“正视”,正视自己的能力,尽自己所能做到最好,而同时我们也需要“反思”,“把昨天的自己和今天的自己比”,在“正视”和“反思”中,不断超越,用“一个比一个的‘更好’汇成一个人一生的‘最好’”! 原来,“最好”并不是一个绝对的最高级,它是一个一个比较级的递增累积,向着越来越高的层级迈进。“最好”并不是一个最终的结果,它是一天天完善自己的过程,每天都尽自己所能,每天都比昨天的自己更负责任,做得更好,那就是“最好”!

李镇西老师认为教育中的“爱心”意味着对学生的成长以至未来一生的负责,这是我非常欣赏的观点,一直以来我也坚信自己是个有爱心的老师,读完这本书,我对教育中的“爱心”问题也有的新的认识和理解,在书中他谈到“教育并不是有了爱就有了一切,教育中真正的爱必然包含着对学生的严格要求,乃至必要的合理惩罚。”这几年我一直比较困扰犹豫,对那些调皮捣蛋生到底要不要惩罚?如今我明白了这其实只是一个教育的必要手段,需要老师用爱心去把握的“度”的问题了。因为教育之爱绝不是迁就纵容学生,绝不是放弃严格要求和严肃的纪律。

我认为这很实用。因为在实际教学工作中,我们会遇到很多所谓的“后进生”,这些孩子学习习惯差,学习成绩不佳,对老师又有一定的抵触情绪,课堂上经常出现一些不好的表现,使我的心情也很郁闷,但我还是心平气和地找部分同学谈心,让他们明白老师的良苦用心。通过一段时间对他的关爱和鼓励,结合相应的要求和惩罚,他们的学习习惯有了好转。可以说,对待学生特别是后进生如果用真情和爱来感化会你收到一个意想不到的结果。

做最好的老师,首先要做最好的自己,做最好的我!你也许不是最美丽的,但你可以最可敬;你也许不是最聪明,但你可以最勤奋;你也许不是最富有,但你可以最充实;你也许不会最顺利,但你可以最乐观,与其整天怨天怨地悲悲戚戚过日子,不如轻轻松松高高兴兴过好每一天。

一个人虽然永远达不到所谓的“最好”,但我想,只要相信今天的自己一定会比昨天的自己好,一天天不断地超越自己,就一定会汇成一个人一生的“最好”!

二 年 三 班 赵 民 娣

第五篇:读《做最好的老师》有感

这些年教育界流行这么一个说法:“北有魏书生,南有李镇西”,也是一个很偶然的机会,我拜读了李镇西老师的《做最好的老师》一书,感受颇多。这本书是李老师25年教育教学思想和智慧的精华集粹,里面容纳了他的教学事例,尤其是他对教育工作的热爱,对学生的爱与奉献,让我很感动。

“没有最好,只有更好”相信这句话人人皆知,作为一名年轻的老师,当我走上教师岗位的第一天,我就立志做一名好老师。其实我也一直在思考什么样的老师才是真正的好老师呢?怎样才能做到最好的老师呢?读了这本书让我明白了很多,“最好”其实就是在和自己挑战,昨天的自己和今天的自己比,不断地超越自己——我今天备课是不是比昨天更认真?我今天上课是不是比昨天更精彩?我今天处理突发事件是不是比昨天更机智……”他说:“每天都不是最好,甚至每天都有遗憾,但每天都这样自己和自己比,坚持不懈,我便不断地向‘最好的教师’的境界靠拢”。我发现自己也有同样的感受,每天上完课都有些遗憾,但也正是这些遗憾促进我思考,怎样做才会更得当?更有效?我相信如此坚持,我也会与昨天的自己相比,一天比一天有进步。每天读一点我都会有不同的收获和启示。

一、爱是永恒的教育理念

李老师说的好:“教育是心灵的艺术,爱心是教育的灵魂。如果我们承认教育对象是活生生的人,那么教育过程便决不是一种技巧的施展,而应该充满人情味……”作为教师,在学生的面前要保持着一份童心,用自己的童心唤醒孩子的童心,这样才会走进孩子的世界,让孩子感受你的爱。爱学生,不仅仅是只对自己所教的这一年或几年负责,而是“对学生的成长以至未来一生的负责”。爱学生,不单单是欣赏优秀的学生,而是“怀着一种责任把欣赏与期待投向每一个学生”。爱学生,不应是对学生的错误严加追究,而是“博大的胸襟”和“对学生的宽容”。当然,李老师也认为教育并不是有了爱就有了一切,教育之爱绝不是迁就学生,绝不是放弃严格要求和严肃的纪律。

二、把问题当成科研课题,做有思想、善思考的研究型教师

对于那些让人头疼的孩子,李老师用“科研”的眼光去看,把教育上遇到的每一个难题,如班集体建设呀、“后进生”转化呀,早恋呀,作弊呀等等都当作科研课题来对待,把每一个“难教儿童”都当作研究对象,心态就平和了,教育也从容了。李老师认为:对于一线老师来说,最好的科研课题来自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如果你在工作中遇到困难,你应该高兴,因为新的科研课题在向你招手了——也许你走向教育专家之路的起点就在这儿呢!这样每天都有新的发现,每天都有新的领悟,每天都有新的收获,因而每天都有新的快乐。

三、 在教育的沃土中勤耕不辍,提升素养

从教20余年,李老师一直不停地阅读,“阅读欲”就是他的“生存欲”。李老师读书总是伴随着思考,而思考总是使他情不自禁地把自己的思维火花记录下来。于是,一篇又一篇的读书随笔发表出来了,一本又一本的教育教学精华诞生了。同样作为教学一线的我们,与其抱怨教育的要求过高,不如静下心来用心“充电”。摆脱这种困境的最好途径就是读书和思考。 “厚积”才能“薄发”,这是一个永久不变的真理。不做“经师”做“人师”,光读书还不够,还要善于思考。我们可以用写作来进行清晰、完整、有条理的思考,这实在是一条促成教师互动交流、共同成长的专业发展之路。愿我们都能拿起笔来,把所思所感所做都记录下来,这既不湮没自己的劳动,也是在帮助别人,更是在收获做好老师的快乐。

李镇西老师告诉我们:“作最好的老师!”是一种平和的心态,也是一种激情的行动;是对某种欲望的放弃,也是对某种理想的追求;作最好的老师,应该成为每个教师的生活方式、工作常态和人生追求。我相信没有最好,但是我相信可以越来越好,让自己在教育的舞台上演好自己的小角色,让台下的观众为自己的表现发自内心的喝彩。许多年后,我们不会都成为名家,但许多年后,我们一定会桃李满天下!

上一篇:党章党规是党员的下一篇:电子商务基本概念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