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是最好的老师

2022-06-28

第一篇:父母是最好的老师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假期期间,希望各位家长能够管理好自己的孩子。在学习上,我们家长可以拿孩子的”学案”,提问一下自己的孩子,如果您做到了,请您签个字,于老师在这里向您表示感谢。本人也愿意24小时竭诚为您服务,电话:15124188626,经常与老师沟通,对您的孩子百利无一害,真诚沟通,齐抓共管,您的孩子会有一个美好的明天!!有什么意见和建议请您写下来。

意见和建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班主任:

家长签字: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假期期间,希望各位家长能够管理好自己的孩子。在学习上,我们家长可以拿孩子的”学案”,提问一下自己的孩子,如果您做到了,请您签个字,于老师在这里向您表示感谢。本人也愿意24小时竭诚为您服务,电话:15124188626,经常与老师沟通,对您的孩子百利无一害,真诚沟通,齐抓共管,您的孩子会有一个美好的明天!!有什么意见和建议请您写下来。

意见和建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班主任:

家长签字: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假期期间,希望各位家长能够管理好自己的孩子。在学习上,我们家长可以拿孩子的”学案”,提问一下自己的孩子,如果您做到了,请您签个字,于老师在这里向您表示感谢。本人也愿意24小时竭诚为您服务,电话:15124188626,经常与老师沟通,对您的孩子百利无一害,真诚沟通,齐抓共管,您的孩子会有一个美好的明天!!有什么意见和建议请您写下来。

意见和建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班主任:

家长签字:

第二篇:《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读后感

父母的教育决定孩子的一生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读后感

湛江市第九小学 吴嫦珍

暑假,我无意间发现了孙三宝老师著的《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这本书,作为孩子的家长和学生的老师,我拜读了这本书。书中讲到我们不能给予孩子无与伦比的聪明,但可以教会孩子如何做人、如何学习、如何生活、如何工作、如何正确对等问题、如何聪明解决问题。这本书对我的触动很大,我也想谈谈说说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想所感。

一、父母要以身作则。

俗话说得好,“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的确,因为孩子出生后接触到最早的教育是父母的行为表现,父母的日常行为被孩子看在眼中,父母则成为被孩子模仿的对象,在孩子的一言一行中能看到父母的影子。

我认识的一位家长,这是一位母亲。很久以前某天,我们相遇在某儿童影楼,正值我孩子五岁生日,要拍一套照片做为纪念。我们去的时候这对母女已经拍完正准备离开,摄影师让我们母子先进入挑选服装做准备。小女孩看中了影楼为孩子准备的道具玩具小鹿,抱在怀中想要带走,这让影楼的服务生很为难,求助于女孩的母亲。我想她一定会制止孩子的行为,没想到她却反过来说服务生,说自己花那么钱拍照片,一个小鹿玩具又没几个钱,孩子喜欢就让拿呗,干嘛这样大嚷大叫的。然后非常不高兴的一把拉过自己的孩子就走,出门时还顺走了一个彩球。看着小女孩回过头冲着服务员瞥嘴怒瞪的样子,我

1 心里很疼。一个很可爱的小女孩就这样失掉了她原本最纯真的美。孩子看着我问,妈妈,我们也能带走一个玩具么?我摇头说不要看别人做什么,我们应该分清楚什么是该做的,什么是不该做的,小便宜不能贪,这是一个人的道德品质问题。以后,我以身作则,处处注意孩子这方面的问题,这么多年下来,我的孩子成了一个很有原则的人,不是自己的东西绝对不能要,哪怕这东西无人认领。

电视上一直在播一则公益广告,孝顺的儿媳给年迈的婆婆洗脚,懂事的孩子也要给妈妈打水洗脚,广告就是用事例教育我们“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

敬告为人父母者:身教重于言传!请规范自己的行为,给孩子树立正确学习的榜样!

二、父母要培养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

书中从豆丁的故事引申出的结论:不良习惯会让孩子背负终生,训子千遍不如培养一个好习惯,尤其要注重培养孩子的智慧性习惯,我对这点深有感触。

现在个个都是家里的“小皇帝”、“小公主”,什么东西都是孩子们第一,久而久之,孩子们就养成了不好的习惯,觉得什么东西都应该是我在第一个,家里有了好吃的,我要先吃,我要干嘛,你们都得配合我,父母百般责骂都无法让孩子改变主意,这让父母头疼不已。其实,这些都是家长自身造成的,由于孩子还很小时候家长过于溺爱,孩子要风得风,要雨得雨,不舍得拒绝,长大时方觉得不妥时,孩子坏习惯已根深蒂固。故孩子养成好的习惯要从小做起,不溺爱孩子。

2 此外,生活中还要多征求孩子的意见,让其参与到家庭活动中来。孩子是家庭的一个成员,他要分担家里的喜怒哀乐,从小就要让他有这种意识。在现今常见独生子女家庭中,孩子已经成为了小皇帝,事事以他为中心,什么都给他准备好,他无需去思考任何问题,这种情况对孩子的成长没有任何益处。我们在日常的生活中,从来不让孩子感觉到他在家里很优越,也不会什么事以他为中心,在衣食等方面都处在一个平等的地位。家里的一般事情都说给他听,征求他的意见,如果可行的话,就采纳,他会觉得他在家里很重要,培养了他的责任意识,他也能体会到父母的辛苦。

孩子的天赋父母不能决定,但父母的教育却能决定孩子这一生。最好的老师不是在课堂上教孩子读书认字,而是在教孩子如何去面对生活、认识生活、学会生活。一个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思路胜过无数次照搬套路的模仿。做孩子最好的老师,培养孩子健全的人格,成功的品质,独立解决困难,自信面对挑战,远离恶习,主动承担责任,热情地投入生活,友好地看待他人,这样为孩子铺下一条成功的路,赢在起跑点!

3

第三篇: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_好父母决定孩子一生汇总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好父母决定孩子一生!只有家长做到了,孩子才能做到;只有家长自律了,孩子才能律己自控;只有家长把孩子当成社会人来培养,孩子才能更快适应社会;只有家长单纯,孩子才能善良无暇……

我们即便不能给孩子创造优越的条件,但我们完全可以塑造他的优秀性格! 我们即便不能给孩子提供高贵的出身,但我们完全可以培养他的良好习惯! 我们完全能让孩子真正赢在起跑线上,为他将来成功铺下最重要的第一步! 我们完全应该在40岁后以孩子为荣,人过40岁后,大家比的就是孩子了!

家庭、幼儿园亲子活动十三会:

一、会爱:给孩子真正的爱

二、会听:做孩子的好听众

三、会看:用孩子的眼光看世界

四、会共情:体会孩子的感受

五、会说:和孩子说知心话应注意方式、方法

六、会玩:和孩子在游戏中成长

七、会放:对孩子“放手不放眼”

八、会骂:注意责备孩子的分寸

九、会管:管教孩子要坚持原则

十、会给:给孩子自己的“空间”

十一、会“吵”:让孩子在“争执”中成长 十

二、会鼓励:鼓励孩子自己做决定

十三、会引导:教孩子改变“以自我为中心”的观念,学会待人

教育孩子的十个最佳时机

对孩子来说,生日是最难忘而又愉快的日子。父母为孩子准备生日礼物和美味饭菜的同时,不要忘了生日赠言。生日赠言,既可是书面的,也可是口头的。赠言应使孩子明白一些道理。

1.新学期开始或进入下一个新的学习环境时

此时,孩子会有一种新的学习意识或学习动力,家长若能注意因势利导,会旗开得胜,事半功倍。

2.孩子享受成功喜悦的时候 每当孩子取得成功时,家长在祝贺的基础上,对孩子进一步提出明确而具体的高要求,孩子会以此为目的,自觉地去努力,去奋斗,将会收到满意的效果。

3.孩子感受委屈的时候

家长若能主动地以冷静、宽容和同情的态度去帮助孩子解释,孩子会产生感激之情,也就易于接受家长的告诫了。

4.老师来访的时候

家长应把孩子的长处告诉老师,同时以希望的口气指出孩子的缺点。 5.孩子有困难或遭遇失败的时候

家长不应训斥,应肯定成绩,点拨不足,帮其走出“困境”。这时家长的理解、同情、体谅是孩子最需要的。

6. 就餐或家务劳动时

就餐时,就从小教育孩子珍惜粮食、菜肴,使他(她)明白饭菜来之不易的道理。让孩子在餐桌上学会礼貌和谦让。家务劳动能培养孩子爱劳动的良好习惯,可从他(她)三四岁时教其干诸如洗手帕、铺床、叠被、扫地等入手,然后随年龄增长而“加码”。

7.孩子对某一事情怀有浓厚的兴趣时

只要这种兴趣是正当的,家长都应尽自己的力量在物力、财力、时间等方面予以积极支持、鼓励,激励孩子深入钻研。一些发明家、科学家就是这样产生的。

8.有较大集体活动的时候。

这是教育孩子遵守纪律,为集体争光,培养集体观念的极好时机。应积极支持孩子参加,以培养其遵守纪律,加强集体观念。

9.孩子有成绩或过错时

孩子有了成绩,在鼓励的同时要让其看到不足,从而激励其更进一步;有过错,应帮其找出原因,分析危害,并“约法三章”,使孩子养成知错即改的好习惯。在教育孩子时,同一种方法,在不同的时间或时机,甚至发挥的效果是不同的,有时甚至回截然相反。他人取得成绩的时候。孩子会暗下决心“我也要做出成绩”,家长要抓住这一时机,提出适当要求,使其变为持久的行动。

10.外出作客或有客人来访的时候

应注意保护孩子的自尊心,不“揭短”,多谈优点和长处,恰当地提出希望。应利用家庭交际的机会,培养孩子文明、礼貌、热情、大方的交际素质。 怎样调教性格软弱的孩子

性格是一种个性心理特点,畏首畏尾、缺乏独立性、过分依恋亲人、在生人面前不敢说话等,是性格软弱孩子最突出的表现。在性格形成时期,孩子表现出性格意志的缺陷,父母应引起重视并及时进行帮助、引导。

1. 让孩子学会生活,把握自己。

家长的包办代替是孩子形成性格软弱的重要原因之一。一些家长对孩子百依百顺,不让孩子做任何事情。这等于剥夺了孩子自我表现的机会,导致了孩子独立生活能力的萎缩。

2.让孩子接触同伴,锻炼自己。心理学家指出,孩子的性格在游戏和日常生活中表现得最为明显,这也是纠正不良性格的最佳途径。爱模仿是孩子的一大特点,父母要让性格软弱的孩子经常和胆大勇敢的小伙伴在一起,跟着做出一些平时不敢做的事,耳濡目染,慢慢地得到锻炼。

3.尊重孩子,不当众揭孩子的短。相对来说,性格软弱的孩子比较内向,感情较脆弱,父母尤其要注意保护孩子的自尊心。如果当众揭孩子的短,会损伤孩子的尊严,无形中的不良刺激可强化孩子的弱点。

4.让孩子大胆地说话。要做到这一点,功夫还是在父母身上。首先,父母应该戒急戒躁,不能当面打骂、责备,逼迫孩子说话;其次,可以邀请一些同龄小孩和性格软弱者一起参与集体活动,这时父母在一旁引导或干脆回避,让他们有一个自由的无拘束的语言空间。如果条件允许,父母还可以经常带孩子到一些视野、空间开阔的地带,鼓励孩子放声宣泄。

孩子心理健康的培养应注意十个要点

儿童时期是培养健康心理的黄金时代,各种习惯和行为模式,都在这时奠定基础,如果有个好的开始,将来可使孩子们的品德智力得到健康的发展;如果在此时忽略了孩子的心理卫生,那么,希望孩子成人后有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心理,就比较困难,甚至是不太可能的了。所以,作为父母应十分重视用正常的心理原则来训练儿童。那么,我们应该注意些什么呢?

1.注意不要过分地关心孩子

这样做容易使孩子过度地以自我为中心,认为人人都应该尊重他,结果成为自高自大的人。

2.不要贿赂孩子 要让孩子从小知道权利与义务的关系,不尽义务不能享受权利。 3.不要太亲近孩子

应该鼓励孩子与同年龄人一起生活、学习、玩耍,这样才能学会与人相处的方法。

4. 不要勉强孩子做一些不能胜任的事情

孩子的自信心多半是由做事成功而来,强迫他们做力所不能及的事情,只会打击他们的自信心。

5.不要对孩子太严厉、苛求甚至打骂

这样会使孩子养成自卑、胆怯、逃避等不健康心理,或导致反抗、残暴、说谎离家出走等异常行为。

6.不要欺骗和无谓地恐吓孩子

吓唬孩子会丧失父母在孩子心目中的权威性,以后的一切告诫,孩子就不会服从了。

7.不要在小伙伴面前当众批评或嘲笑孩子

这会造成孩子怀恨和害羞的心理,大大损害孩子的自尊心。 8.不要过分夸奖孩子

孩子做事取得了成绩,略表赞许即可,过分夸奖会使孩子沾染沽名钓誉的不良心理。

9.不要对孩子喜怒无常

这样会使孩子敏感多疑,情绪不稳,胆小畏缩。 10.要帮助孩子去分析他所处的环境

帮助孩子解决困难,而不是代替他们解决困难。应教会孩子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

当然,要让孩子的心理健康发展,不但要给予他们良好的教育,每一位做父母的更要给他们做出良好的榜样。

调查显示:家长心理成阻隔小学生交流的“罪魁”

温馨调查"引发思考:家长心理成阻隔交流"罪魁" 同学关系融洽列"温馨元素"榜首

在孩子心目中,一个“温馨教室”最重要的元素是什么?近日,在卢湾区第一中心小学的一次调查中,近百名小学生认为,最重要的温馨元素是同学关系融洽。原来,生活在“钢筋森林”里的孩子们,已经失去了昔日上海滩小伙伴弄堂嬉戏的乐趣,他们渴望同学之间的友爱和互助。

孩子心中“温馨”更重“软环境”

此次参与调查的学生中既有班干部,也有普通同学,调查开始前严格保密。结果,在温馨元素排行榜中,位列榜首的是“同学关系融洽”,得票率高达85%,第二位是“老师和蔼亲切”,而布置漂亮、有特色、有自己需要的东西等选项都排在了后面。可见,孩子们更看重“软环境”,认为其重要性远远超过了教室的硬件设施。

每份问卷上还有专门的留言栏,一位三年级小学生写道:“教室里应该有一个班级交流墙,让同学自己的心声吐露出来,让大家一起分享快乐。还可以设三原色、三心情的小卡片,黄色代表一般,红色代表高兴,蓝色代表不高兴。如果班级里有同学带蓝色卡的,我们就耐心帮助他,让他的心情慢慢变好。”

“孩子们把同学关系看得很重,这说明他们最缺的就是这方面。”本市一小学大队辅导员坦言,如今家长与孩子的交流都已经“口头禅化”,最常说的几句话是“功课做好了吗”,“书看好了吗”,“快点睡觉去”,更谈不上对孩子与伙伴交往的关心了。

客观原因:“钢筋森林”围成小世界

小学生与同学交往的缺乏,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随着居住条件的改善,许多家庭都住进了高楼,邻里的关系日益淡漠,连邻居都可能相互不认识。铁门一关,小朋友们似乎就生活在一个“小世界”里,每天除了做功课之外只能和电视机、电脑为伴,少有和人打交道的机会。

主观原因:家长“补偿心理”作祟

除了客观居住条件的限制,家长的“补偿心理”也起了不小的作用。“我们小时候都住在亭子间、阁楼里,常常一家人挤在一间房子里,读书的环境极差,现在当然要给孩子创造些好条件。和老师打交道,可以由我们来做。和同学相处,其实并不重要。”家长奚先生说。“有这种想法的家长绝对不是一个两个。实际上他们认为是问题的,未必是问题。他们认为不成问题的恰恰是问题。”卢湾区第一中心小学大队辅导员耿愈认为,时下的家长平时要忙工作,只能在有限的时间里做到最好。因此也造成许多孩子不知道如何关爱别人。

专家说法:片面渲染竞争不可取

学校校长程华一针见血地指出,个别家长片面强调建立在别人失败基础上的所谓成功,曲解“不要输在起跑线上”。有些小朋友与同学关系不好,心里是很难过的。如果不加以正确引导,他们会不相信友谊,把友谊当成是灰色的东西。现在,包括学校、老师和家长要做的,是让孩子学会沟通,把心里的话说出来,孩子会从中长远受益。

[记者小调查]

小学生与伙伴交流的时间多吗?

经过对本市多所小学的走访调查,记者发现,虽然如今的小学生在学校的时间占去了一天中的大半,与同学接触的时间很长,可是真正交流的时间却很少。

一般情况下,一名小学生上午上四节课,下午上两三节课。由于上课时主要以学习为主,同学之间即使有对话交流也是商量题目、讨论课文,真正沟通的时间也就是课间休息那40-50分钟。现在,小学生中午吃饭的时间大约为半个小时,这半个小时里可以有比较长的时间聊聊天。“可是除去吃饭,有些家长还要求孩子做好功课回家,有的孩子自己喜欢看看书或者到操场上‘疯一疯’,剩下和小伙伴聊天的时间已所剩无几。”一位小学教师坦言,下午的课一上完,家长就匆忙把孩子带回家。这样算起来,每天一名小学生和伙伴开心聊天的时间,零敲碎打加起来也只有一个多小时。

青少年心理问题主要根源于家庭不良教养模式

日前从省心理咨询师协会了解到,今年前9个月哈尔滨市心理咨询人数呈上升趋势,其中大约一半都是青少年,困扰孩子的问题大多集中在学习压力和人际关系等方面。心理专家分析,青少年心理问题产生的主要根源来自家庭不良的教养模式。

采访中记者发现,青少年与父母的关系处理不当,从而引起青少年不良心理反应,导致学生学习压力加大,影响正常人际关系等问题较为普遍。心理咨询记录中专家建议一栏80%以上都注明“家长应改善家庭不良的教养模式”。

不良的家庭教养模式到底包括哪些?省心理咨询师协会副会长朱广雨研究员认为,目前,哈尔滨市大部分家庭教育都存在误区,主要表现在一些家长对孩子的教育重身体素质培养,轻心理素质培育;重智力开发,轻非智力因素培养;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等。溺爱和放纵孩子,把考分当成衡量孩子的唯一标准,如此的家庭教养,孩子的人格易形成对“健康”的认识不全面,心理承受能力弱化,个性成熟程度较低,不善于处理社会生活中的各种问题和矛盾,不能准确地预见自己行为的结果,以及人际交往障碍等缺陷。

朱广雨强调,家庭环境是青少年个性形成和发展的主要场所,在青少年人格的形成过程中起着极其重大的作用,其中影响最为重要和突出的,当数父母的文化素质、教养方式、健康状况、夫妻关系、经济状况及父母的品德行为等因素。孩子的同情心、自尊心、独立性等许多方面都取决于父母与子女良好的相互关系。父母与子女之间缺乏爱,缺乏精神上的亲近,是孩子心理发育不全或教育缺陷的根源。

朱广雨建议家长,科学的家庭教育应涵盖孩子身、心、智、德等诸多方面,应是对孩子进行全方位、立体性的培养和开发。家长要多和孩子沟通交流,正确估价孩子的实力,不给孩子规定不切实际的目标。对青少年而言,家长是他们模仿学习的对象,因此家长在孩子面前树立正确的道德观、价值观,与孩子建立民主、平等、相互尊重的亲子关系,给每个青少年以宽松、尊重、支持、鼓励的发展空间,促进其人格的健康发展。同时,要不断提高孩子维护自己心理健康的意识和能力,至少在出现心理问题时有求救意识。

家长教育孩子的案例

著名作家、画家、教育家刘墉有一双儿女,儿子叫刘轩,已获得哈佛大学博士学位,并出版了四本书,女儿叫刘倚帆,才貌双全, 14岁便以优异成绩,获得美国“总统奖”。

虽是同胞兄妹,可刘墉对儿女的教育方式却明显不同。他对儿子承袭了中国传统的教育方式,告诫儿子:“你必须成功,不能失败。”而对比哥哥小了17岁的女儿则给予更多的鼓励。 儿子小时候种花,不敢用手和泥,刘墉就和了一堆稀泥,强迫儿子把手伸进去;儿子看电视他要管;儿子打电话他要限制;为了锻炼儿子的胆量,他把儿子送到曼哈顿“毒蛇猛兽出没”的地方上中学,每天路上要花3个小时;儿子考上哈佛大学,他带着儿子跪在爷爷坟前说,你的孙子考上了哈佛大学!

刘墉这种“强权教育”让儿子出类拔萃的同时,也让父子关系一度变得很紧张。儿子对刘墉说:“你为什么老是管着我,而对妹妹却那么温柔?”儿子开始跟刘墉唱反调,大学报了心理学系,他对刘墉说:“你知道我为什么报心理学系吗?因为你有病,将来好给你治病。”

正是这些啼笑皆非、可笑又可爱的情感纠葛,才使刘墉有了更多的教育子女的独家心得。他总结自己的教训说,以前,对儿子的事安排得面面俱到,后来才发现,这使儿子养成了做事不负责的坏习惯。父母过度包办就会使孩子不懂礼貌、不懂得珍惜,这是家庭教育中最忌讳的事。

教育孩子没有现成的模式可套,对于这一点,刘墉有着切身的体会。儿子虽是哈佛博士,可经常不务正业,到动物园给狮子、老虎照相。一天,刘墉去看舞台剧,发现那个忽而辣妹、忽而扮小丑的演员竟是儿子。他气不打一处来,回家跟妻子说养了个“没用”的儿子。朋友开导他:这有什么奇怪的?你年轻时不就很调皮吗?”刘墉想,还真是的。时代不同了,做父母的应该“与时俱进”。后来,他对儿子放宽了,给他自由,效果反而更好。儿子跑到阿拉斯加拍立体电影,又出书又做公司,事业做得很成功。

在教育孩子方面,刘墉非常善于倾听别人的意见。有朋友暗示刘墉,父母太聪明了,孩子往往比较笨。比如,一个聪明的妈妈,在孩子只张了一下嘴就冲过去说,你要喝奶吗?好,来了,喝吧。那孩子根本用不着讲话,怎么会有语言天分呢?后来,刘墉慢慢修正自己的教育方法,在女儿的成长中,尽可能地放开手脚,让她自己管自己。夜里两三点了,女儿还在洗澡、听音乐,他提醒了一遍,便不管了。第二天,女儿哈欠连天地去上课,自然就会意识到生活有规律才能提高学习效率。

女儿12岁时,迷上了露脐装。他对女儿说,露肚脐娃娃是可爱,可这会不会着凉感冒呢?不用多说,女儿一下就知道爸爸的意思了。每个孩子的情况不一样,教育方法也不一样。女儿可以趴在地毯上一边看电视一边做功课,“她有本事这样每科照样拿A,我有什么话可说呢?”刘墉说,女儿—边听音乐,一边上网,一边做功课,她能一心多用,不正好适应了这个资讯发达的时代吗? 刘墉给了女儿一个自由发展的空间,但在某些必修课上,他的要求还是非常严厉的。一次,女儿学汉语发音不准还咯咯直笑。他板着脸,命令她一遍遍重来,不读准不罢休。他认为,学中文是华裔后代的必修课,来不得半点马虎。

表面上,刘墉是个“强势”父亲,实际上,他与儿女的沟通非常有趣。一次,刘墉感到刘轩弹钢琴时错了一个音符,儿子说没错,刘墉就把他的头拍了一下。事后一看,是自己弄错了,他开玩笑地给了刘轩5块钱赔偿他的“精神损失”。而刘轩又退回2元钱,说:“爸爸,你打得不够痛,应该物有所值。”

刘墉说,他的书都是以儿女为对象,说的都是他心底想说的话,没想到,这些絮絮叨叨的家庭随笔,一下走进了读者的心间,让有教育困惑的家庭获得了一些启发。

[案例分析]教育孩子首先要读懂他们的心

人们总爱用“天真无邪”来形容孩子,认为孩子没有什么心理活动。其实不然,心理学家认为,孩子具有复杂的心理活动,而且由于心理抵抗力差,容易出现这样或那样的心理问题,父母要细心观察,及时了解孩子的心理活动,并引导其向健康的方向发展。

故事一:支配狂阳阳

5岁的阳阳站在超市的玩具柜前,向妈妈索要一个“音乐坦克”妈妈说不买,阳阳沉默片刻便开始大吵大闹起来。妈妈无奈之下只好屈服。谁知这时阳阳的注意力已经不在“音乐坦克”上了:他一把将妈妈递过来的“音乐坦克”扔到地上,用脚踢妈妈、踹“音乐坦克”,甚至对过来劝说的售货员又抓又打,围观的人越多他越闹得欢。这时,“音乐坦克”似乎早已在阳阳的视线之外,他失去控制般地撒野。

分析

任性是不少孩子的通病,如果孩子的任性行为得不到及时矫治,就会发展为心理障碍—支配狂。显然,阳阳的行为已经远远超出了“任性”的范畴,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他已经由任性发展为支配狂。

支配狂是一种由于性格过分偏激,导致情绪控制方面的障碍。具有支配狂的孩子过分地以自我为中心,无理要求所有的人都必须围着他转,并倾向通过极端的语言、行为等来引起旁人的注意,从而获得心理上的满足。如上例中的阳阳,后来的目的已经不是要获得“音乐坦克”,而是通过吵闹、撒野的方式来引起周围人对他的关注。

特别提示:有慢性疾病或身体有缺陷的孩子、被宠爱过度的孩子以及自幼受到忽视的孩子最容易出现这样的问题。

对策

防胜于治。下面这些及时而恰当的早期教育相信可以有效地防止孩子“走火入魔”。 关注孩子的情绪变化。情绪变化是孩子心理健康的“晴雨表”。当孩子出现任性行为时,一定要找出原因:是孩子没有得到恰当的关注,受了委屈,还是孩子的合理要求没有得到满足?然后针对具体原因及时疏解孩子的情绪,而不是一味斥责孩子。

不要无限制地满足孩子的要求。父母绝不能因疼爱孩子而不断无原则地满足他,不管合不合理。比如,孩子挑剔食物,不妨就让他饿一饿,绝不额外给食物,几次之后,他就会知道什么样的行为是得不到父母支持的。

教孩子学会与人合作。比如在家通过食物分享、角色游戏等各种方式,让孩子了解到自己只是家庭中的一个成员,而不是核心。

树立起父母的权威。当发现孩子开始有“支配狂”的行为苗头时,应当明确告诉孩子“不行就是不行”,让孩子能够看到并领教父母的权威。

当然,如果孩子已经形成了这种心理障碍,纠正起来就绝非一日之功了,建议尽早寻求心理医生的帮助。

故事二:小心眼的甜甜

大年初一,奶奶给甜甜和她的表哥各准备了小礼包。甜甜看看手上的黄色礼包,又看了看表哥手中的紫色礼包,突然大哭起来,把自己的礼包摔到地上,扑上去抢紫色礼包。奶奶忙把两个礼包当着甜甜的面拆开,原来是两盒一模一样的巧克力糖。

甜甜破涕为笑,甜甜妈却愁上心头:这么小的孩子哪来这么强烈的妒意?

细细想来,甜甜的嫉妒情绪存在已不是一两天了。4岁时,邻家孩子有一架钢琴,而甜甜只有电子琴,甜甜为此生了许多天的闷气。到邻家做客时,她竟逮着钢琴发泄般地乱弹一气,甜甜妈当时虽然制止了她的恶劣行为,却忽略了甜甜心理上的扭曲情绪。

到了6岁,甜甜的妒意表现得更强烈了。有一次,同学娜娜向她借辅导书,明明甜甜昨天刚买回家,她却说没有。甜甜妈问她为何要说谎,甜甜毫无愧色地说,谁让她什么都比我强,我就是不想借给她! 面对女儿如此强烈的嫉妒心理,甜甜妈不知所措。 分析

嫉妒是孩子自我意识觉醒的外在表现,一般来说,2岁之前的孩子还不会表现出妒意,但随着年龄增大,逐渐与周围的伙伴攀比,对自己几经努力也无法达成的目标充满不甘,这时,对“幸运儿”的心理排斥和强烈妒意就冒出来了。

嫉妒一方面是待人不够宽容的具体表现,另一方面也是孩子自我意识开始觉醒的表现,是成长的副产品。通常,嫉妒情绪强烈的孩子,好胜心也强,愿意为某方面超出同龄人而付出加倍的努力。父母要做的,是解决因此而产生的虚荣、攀比、说谎、任性等负面因素,而不要把嫉妒背后的进取动力也一笔抹煞。

对策

鼓励孩子承认自己的嫉妒:假如发现孩子有妒意,父母便斥之为“可耻想法”予以打压,会加深孩子内心的矛盾与扭曲;鼓励孩子说出来,才是舒解孩子内心压力的最佳途径。合理地解决孩子的一些需求,并鼓励孩子化嫉妒为力量,通过自己的努力实现自己的理想。

机智地诱导:有些腼腆、内向的孩子不会当面承认自己的嫉妒,他会把不甘和不满压抑在心里,然后找不相干的事发脾气,借题发挥。这时父母很容易较起真来—我就不信戳不穿你这点小把戏!但专家认为,点破大可不必,不妨让孩子与被嫉妒的对象一起生活一两天,让他自己去感受十全十美的孩子和家庭是不存在的,对方也有烦恼,也有得不到的东西,只是你不知道而已。

故事三:玩忽悠的小虎

小虎5岁生日那天,爸爸妈妈带他去吃肯德基,他满心欢喜地跟着爸爸妈妈出了门,到了肯德基店门口,却突然说不想吃了。“为什么?”“我不想浪费那么多的钱。”小虎的回答让爸爸妈妈十分感动,觉得有如此懂事的孩子真是自己的福分。虽然爸爸妈妈一再劝说小虎进去,但小虎坚持己见,丝毫没有要退让的意思,于是爸爸妈妈也只好作罢。过了一会儿,小虎发话了:“妈妈,我想买个东西。”“买什么?”“我什么都不要。”小虎狡黠地笑了。一家人在大街上溜达着,小虎不时地冒出一句:“妈妈,我想买个东西。”但每次妈妈问他想要什么,他都回答说他什么也不要。爸爸妈妈终于明白,实际上,小虎是真的想要买点什么。“我知道你是真的想买点什么。到底想要什么呢?”“我不敢说,怕你们不让。”小虎终于扭扭捏捏地亮出了自己的底牌。当爸爸妈妈向他保证为了庆祝他的生日,会满足他的要求以后,小虎才将真实想法告诉了爸爸妈妈——原来,他想要一个梦寐以求而价格不菲的玩具。 分析

孩子之所以不敢直截了当地说出自己的想法,源于爸爸妈妈一向限制孩子买那些他们自己认为毫无意义的玩具。孩子害怕失败,所以只好与爸爸妈妈玩忽悠。爸爸妈妈给了孩子一种“任何要求都不可能实现”的挫折感,使孩子失去自信,不敢将自己的真实想法告诉爸爸妈妈,这种过分压抑的心态对孩子未必是一件好事情。

对策

对孩子的要求,只要合理,爸爸妈妈就应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尽量给予满足。不能满足的,要向孩子解释清楚,让孩子自愿放弃要求。

如何满足孩子的愿望有个度的问题,比如,如果周围的孩子都拥有众多的玩具,我们又如何限制自己的孩子期盼获得喜爱的玩具的愿望呢?给孩子适当的成就感与挫折感都是必要的,孩子需要宽松但又不放任自流的环境来磨炼良好的心态。有着良好心态的孩子成人后才能健康地面对社会,并最终走向成功。

贴心提示

孩子是父母的镜子,孩子的所有行为都是父母教养是否得当的反照。要想及时纠正孩子的不良习惯,父母需要做的不是软硬兼施地去改变孩子,而是更多地窥探孩子的心理,并因势利导,让孩子心服口服地改变自己。

陈安之 | 2016-03-28 19:08

无论你有多么聪明,多么富有,多有权势,人愤怒的那一个瞬间,智商是零,过一分钟后恢复正常。

记住:千万不要愤怒的时候,做任何决策!

人的优雅关键在于控制自己情绪,用嘴伤害人,是最愚蠢的一种行为。我们的不自由,通常是因为来自内心的不良情绪左右了我们。

记住:一个能控制住不良情绪的人,比一个能拿下一座城的人更强大。

水深则流缓,语迟则人贵。 我们花了两年时间学说话,却要花数十年时间学会闭嘴。

记住:说,是一种能力;不说,是一种智慧。

1、急事,慢慢地说 遇到急事,如果能沉下心思考,然后不急不躁地把事情说清楚,会给听者留下稳重、不冲动的印象, 从而增加他人对你的信任度。

2、小事,幽默地说

尤其是一些善意的提醒,用句玩笑话讲出来,就不会让听者感觉生硬,他们不但会欣然接受你的提 醒,还会增强彼此的亲密感。

3、没把握的事,谨慎地说

对那些自己没有把握的事情,如果你不说,别人会觉得你虚伪;如果你能措辞严谨地说出来,会让人 感到你是个值得信任的人。

4、没发生的事,不要胡说

人们最讨厌无事生非的人,如果你从来不随便臆测或胡说没有的事,会让人觉得你为人成熟、有修 养,是个做事认真、有责任感的人。

5、做不到的事,别乱说

俗话说“没有金刚钻,别揽瓷器活”。不轻易承诺自己做不到的事,会让听者觉得你是一个“言必信, 行必果”的人,愿意相信你。

6、伤害人的事,不能说

不轻易用言语伤害别人,尤其在较为亲近的人之间,不说伤害人的话。这会让他们觉得你是个善良的 人,有助于维系和增进感情。

7、伤心的事,不要见人就说

人在伤心时,都有倾诉的欲望,但如果见人就说,很容易使听者心理压力过大,对你产生怀疑和疏离。同时,你还会给人留下不为他人着想,想把痛苦转嫁给他人的印象。

8、别人的事,小心地说

人与人之间都需要安全距离,不轻易评论和传播别人的事,会给人交往的安全感。

9、自己的事,听别人怎么说

自己的事情要多听听局外人的看法,一则可以给人以谦虚的印象;二则会让人觉得你是个明事理的人。

10、尊长的事,多听少说

年长的人往往不喜欢年轻人对自己的事发表太多的评论,如果年轻人说得过多,他们就觉得你不是一 个尊敬长辈、谦虚好学的人。

11、夫妻的事,商量着说

夫妻之间,最怕的就是遇到事情相互指责,而相互商量会产生“共情”的效果,能增强夫妻感情。

12、孩子们的事,开导着说 尤其是青春期的孩子,非常叛逆,采用温和又坚定的态度进行开导,可以既让孩子对你有好感,愿意 和你成为朋友,又能起到说服的作用。

让步的男人,是最可交的男人。一个不懂得为亲人让步、为朋友让步、为女人让步、为合作伙伴让步的男人,是缺乏胸襟,最无能和最不可交的人。

长不大的男人最重要的标志:就是跟自己人,跟自己所爱的家人,无谓的争长短、论输赢。

那些看起来很爱面子的男人,其实是他们内心充满着不自信、充满着胆怯。那些装成硬汉、从不会认错和让步的男人,他们的内心往往充满着嫉妒和狭隘,阳光很难走进他们的心灵。

何谓成熟男人?对家人、对爱人,很温柔。温柔得如同孩子、如同女人。对外、对困难,毫无惧意,顶天立地,不慌不忙,淡定从容。

动不动就与亲人争执,寸土不让,哪怕口舌上的输赢都要争的男人,可以保证,他们在外面必定没什么作为。

当女人退一步,男人就要退两步。一个懂得爱的人,宁可扮演输家,也不会去打败自己的亲人、爱人和朋友。打败了她们,你能得到什么?又能证明什么?一个优秀的男人,是不会在自己心爱的人面前逞能、较劲、争长短。

爱:就是妥协,就是让步。让步不是退却,也不是从权,而是尊重不同的看法和意见,不要在自己喜欢和爱的人那里去争权威。

一个懂爱、懂让步的男人,是最可交的男人。遇见了,就是你的福气,是一生的好运! 作者:庄佩璋

来源:《读者》2015年第12期

把占人家便宜看成“聪明”,把奸巧看成“能力强”,把挑拨族群看成“和解共生”,真的是价值错乱。

01 聪明人应该富有,异常聪明应异常富有,才符合逻辑,当然,如果聪明人懒惰,肯定不富有。

但是中国人不仅异常聪明,而且异常勤劳,却不富有,为何?中国人的聪明都用在了什么地方?

在美国,你去商场买东西,事后不论任何理由,都可去退货。因此,有一些中国人假如过几天要出席重要宴会,就去“买”一套名牌衣服,穿去赴宴之后,再去商场退货。 美国商店还有一桩好事:买贵了,可退差价。于是有些中国人就趁平时不打折,但尺寸、颜色较齐全的时候,把货品买回来,等到大减价的时候,再把收据拿去退差价。这些人对自己的行为洋洋得意,还到处宣扬自己的聪明,甚至纳闷为何别人都那么“愚蠢”,不会利用这个“漏洞”。

02 把占人家便宜看成“聪明”,把奸巧看成“能力强”,把挑拨族群看成“和解共生”,真的是价值错乱。许多股友在讨论巴菲特的选股标准时,却往往忽略了他一再强调的:他非常重视一家公司CEO的诚信,不够正派的公司他绝不考虑。

今天你会钻法律的漏洞,明天你掌权了,就会去修改法律,让自己的违法变合法。这几年来,我们看了太多这种例子。

10年前,我带3岁多的儿子到美国旅行,寄宿亲戚家。亲戚拿出一个全新的儿童汽车安全座椅给我,说:“这里规定,儿童一定要坐汽车安全座椅。这个给你用,因为是借来的,请尽量不要弄脏,我还要还给人家。”

两周后,我不再开车,他拿着半新不旧的安全座椅到量贩店办理退货。店员一声不吭,将钱全数奉还。

亲戚得意地对我说:“美国的商店,两周内都可凭发票退货,所以我们常来这里‘借’东西。有些中国人甚至连电视机都‘借’呢!你说,美国人笨不笨?无条件退货机制的漏洞这么大,他们竟然都不知道!” 来年,我到日本,在当地做事的台湾朋友招待我,出入都开车。我问:“东京地狭人稠,不是很难停车吗?”“没那么严重啦!政府规定要有停车位才准买车,所以车子并不像你想得那么多。”他说。

“哇!那你有停车位喽?一定贵得吓死人对不对?”“你怎么跟日本人一样笨!先租个停车位,等车子挂牌后,再把停车位退掉,不就解决了?”

几天后,换成日本朋友招待我,待遇沦为两条腿加地铁。他客气地说:“东京养车容易,养停车位难,所以只好委屈你挤地铁了。”我马上向他传授“破解之道”。

没想到他没有“悟道”后的狂喜,只淡然地说:“真要钻漏洞,其实到处都是,比如家母住在乡下,我把户籍迁过去再买车就可以了。但是,我实际上就住东京,没停车位却买车,左邻右舍会怎么看我?开车上班,我怎么面对同事?正派的人都不会这样做。”

美国商店无条件退货的机制与日本到处存在漏洞的法规,都建立在信任的基础上,当信任瓦解,社会也会崩溃。因此,他们可以容忍政客做错事,却不容许政客说谎。

03 我们则是“假到真时真亦假”,每个人都虚虚实实。思维影响行为,而个人行为又可扩及影响企业服务、社会运作。

记得去罗马搭乘地铁时,发现有售票机却没有验票机。我当场起了疑心,到底要如何确认乘客有没有买票?如果有很多人逃票,那地铁不就铁定亏钱吗?这是我们的习惯思维,总是想要替自以为是的小聪明或贪小便宜的心理寻求应对之道。 对意大利人而言,我们会问这种问题才奇怪。搭车为啥不买票?乘车怎么可以不买票呢?两方的想法当下有了差异。

如果你真想知道不买票是不是也可以搭车?可以,的确可以入站搭车,但是你要确保不会被富有正义感的意大利人发现,因为他八成会去告发你。到时候罚款可就是票价的数倍,而且丢脸还丢到国外去,真是赔了夫人又折兵。

在纽约,有一次参观有名的大都会博物馆。付了钱,柜台员工给我们一个约10元台币大小的金属片门票,上面附有有两条夹子,方便我们别在衣领上。

友人告诉我,参观中途可以随时出来,如果还要再进去,门票就不用缴回,可以凭原本的门票再进入。确定不再进去参观,就把门票丢入门口的玻璃柜中。

我问:“门票的形式、颜色每天换吗?”朋友回答:“不换。”“那会不会有人把门票带回家,过几天再来呢?或是10人进去只买5张门票,其中一人再把门票带出来给其他人?”

朋友大笑:“只有中国人会这么想!美国人的想法单纯多了,进去就是要买门票,不再进去,就缴回门票。基本上美国人相信大家都是守法的好人,所以门口的工作人员很少。”

刹那间让我觉得很惭愧,防弊多于兴利的观念、钻漏洞的念头竟是我们文化的一部分。

04 最近给台湾积体电路制造公司上课,发现台积电的餐厅跟科学园区的其他厂商一样,采用外包模式,一样干净整洁明亮。 不同的是,餐厅没有人帮你打菜,要吃什么一切自便,发水果的地方贴了一张纸条——每人限拿一袋(洗好切好的)。连入口处也很少有人在管,进餐厅时自己用识别证刷卡,餐费月底自动从薪水中扣除。

一位台积电副经理告诉我:“一位员工被抓到吃饭没刷卡,第一次警告,第二次就开除。”

当彼此信任度越高,管理就越少,彼此方便,成本自然下降,工作也越愉快。相反的,彼此猜忌、防范、围堵、监督,不但降低生产力,工作也被动,不愉快。所以从现在开始,就将心胸打开,用开放的心胸、信任的态度,来对待每一位伙伴。

建立信任,不容易,却非常重要!路,走对了,就不怕遥远。

你不再过份的“聪明”了,朋友就多了,你不再过份“聪明”了,幸福就离你越来越近了,真正聪明的你,明白吗?

第四篇:父母是孩子最好的医生

第1章 孩子为什么生病及治未病

1.1 孩子怎么会无缘无故地生病

孩子很单纯,一般不会出现心理、情绪方面的致病因素,健康的孩子一旦生病,第一个可能就是孩子的饮食出错了,孩子受凉了。你首先要找到孩子患病的原因,再配合有效的治疗。如果在孩子生病时,不去设法寻找患病的原因,只想到吃药、打针、输液,那算是一个原本健康的孩子,也会让你带得浑身是病。

如果孩子总是早上起床后流鼻涕、打喷嚏、胃口不好、吃饭后易吐、肚子痛、流鼻血、咳嗽,那么多数是孩子晚上睡觉时受凉了。你一定要给孩子睡睡袋,并注意被子的厚度,不能再冻着他,同时给孩子增加营养,孩子的这些不适会慢慢减轻直至消失的。

如果孩子白天或晚上不舒服,那么最大的可能是吃了寒凉或不易消化的食物导致。你要回想今天的饮食有什么与平时不同,先将那些寒凉的食物去掉。慢慢找出你的宝宝不适合吃的食物,将这些及时停掉,再按后面教你的方法处理,看看孩子是不是很快病情就好转了,同时记住以后尽量不要给宝宝吃这种食物了。这种因饮食出错而患病的孩子,在突然生病这种情况中占80%,家长一定要重视这个问题,学会细心观察、总结。

一个朋友的孩子扁桃体发炎,我让朋友在孩子的日常饮食中寻找原因,结果发现孩子只要一吃鱼,不论河鱼、海鱼,都会引发扁桃体发炎,吃河鱼的时候更重一些。我说既然你的孩子不适合吃鱼,就别再吃鱼类,多吃其他肉类,等孩子体质增强,很少犯病了,再每周吃一次海鱼试试;如果没事儿就每周吃一次,如果还是犯病,那以后就不要吃鱼了。

还有一个孩子动不动腹泻,后来找到原因,是吃一种补锌的营养品造成的。家长说看别的小朋友也在吃,都是好好的。我说每个孩子的体质不同,自然对各种食物的反应也会有差异。停掉这种营养品,孩子并没有接受其他的治疗,腹泻很快就痊愈了。

有一个孩子已上小学六年级,瘦瘦小小,脸上还长了不少小痘痘。家长说孩子近半年来胃口、睡眠一直不好,上课时注意力不集中,学习较以前吃力了许多,学习成绩也下降了,孩子和家长都很着急。我问孩子,你是半年前出现这些情况的,那你半年前是否生病,或者是有什么异常的事情发生?孩子想了想说,自己的不舒服是从参加学校的短跑集训开始的。从这个孩子的手纹看,他的身体素质不好,胃肠功能比较弱,特别是额头上长了许多的小痘痘,代表肝血不足,气血两亏。这种身体状况是不适合参加剧烈的体育运动的,只能适当地锻炼身体。如果孩子因运动后胃口不好而体质下降时,家长一定要劝孩子减少运动量,并及时地给孩子吃炖得较烂、易于消化的牛肉——牛肉是恢复体能最快的食物。 1.2 九看一摸——孩子有病早知道

1.看笑容:爱笑的孩子,不论是小婴儿还是大一些的孩子,都是代表身体内部的平和与协调,只要是身体内气血两亏、寒湿重,身体总会有这儿或那儿的不舒服。小婴儿只能用哭声来表达,动不动就哭的孩子身体肯定有问题,大一些的孩子也很少能准确表达身体内哪不舒服。所以,只要这个孩子吃饭、睡觉能保质保量,而且这个孩子整天都很开心、爱笑,这就是孩子身体健康的标志,如果一个爱笑的孩子慢慢变得不爱笑了,说明这孩子最近身体出现了不适,父母就要注意了。

2.看眼神:气血充足的孩子眼睛明亮,有神、眼神专注;眼睛不明亮、目光散乱的孩子则说明气血不足。

3.看皮肤:健康的孩子皮肤应该是淡淡的粉色,富有弹性、光泽,这是气血充足的表现;如果孩子脸色发暗、发青、发黄、发白,则代表孩子身体内寒湿重,胃肠功能差,消化不良,贫血等。

4.看头发:健康的孩子头发乌黑、浓密、柔顺;头发稀少、发黄、竖着的、不服帖,则说明孩子气血不足或营养失衡。

5.看耳朵:耳朵形状完美、圆润,摸上去肉多骨少、柔软的,代表孩子先天肾气足,而耳朵的形态看上去不太漂亮、骨多肉少、较硬的孩子则先天不足,说明在整个怀孕期间,母亲身体内气血两亏、寒湿重,已经影响到了孩子的健康。

6.摸小手:气血充足的孩子,小手随时都应该是温暖的;那些整天小手冰凉的孩子则气血不足、身体内寒湿重。

7.看手指的指腹:小孩子与大人一样,手指指腹扁平、薄弱或指尖细细的,都代表身体内气血不足及寒湿重;而手指的指腹饱满、肉多,有弹性,代表身体健康,气血充足。

8.看青筋:鼻梁上出现青筋或眉尾出现青筋的孩子体内寒重,消化不好,气血不足。

9.看睡眠:入睡快、睡眠沉、呼吸均匀无声响、一觉睡到天亮的孩子气血充足;那些入睡困难、易惊易醒、睡不安稳、翻身频繁、夜尿多、呼吸深重或打呼噜的,多是气血不足的孩子。

10.看锻炼:运动后胃口大开、食欲大增的孩子气血充足;反之,运动后不想吃饭、食欲变差的孩子则气血不足。

第五篇:努力学习是孝敬父母的最好方法

时间过得真快,今天,时间老人已把我们带入了期末考试的冲刺阶段。明天就要期末考了。同学们,你准备好了吗?老师教的你懂了吗?你会了吗?考验我们的时刻到来了。

俗话说:“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养兵千日,用兵一时”,对于农民来说秋天有个好收成,就是对他们这一年里最好、最大的回报。那对于我们学生来说什么是最好的收获呢?是考试吗?从我们刚进入学校学习的那天起,我们就接触过很多的考试,有优秀的,有不理想的。但是它并不是我们最大的收获。

考卷上的那一把把钩是我们进步的台阶,那一个个*是我们认识错误的源头,那考试到底是什么呢?期末考试对我们来说是一次考验,又是一次检验,考验学习态度是否端正,检验前半学期学到的成果。

考试成绩是向家长汇报的一个重要的信息,考试的真正目的是掌握所学知识。作为一个学生如何完成自己的学习任务呢?如何从学习中找到自身的价值,体会学习中成功的有乐趣?只有一个答案,就是努力学习----------努力学习是孝敬父母的最好方法

一个不能孝敬父母的人不能称之为人,“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中国自古以来,以崇尚“孝”治天下。孝,指的是孝敬父母。

父母养育我们,将我们从喃喃学语的婴儿,扶养至今,父母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其中的辛苦,不是我们三言两语可以说清的。从衣、食、住、行,哪一样父母不为我们操心,父母总希望把我们照顾得面面俱到。

父母每日每夜都在为我们担心,从身体状况到学习好坏,到生活环境,父母都想给我们最好的,都在努力地工作,父母每天为我们奔波,四处劳累,只为将我们抚养成人。

每个父母都期盼儿女快快长大,长大后又期望自己的儿女今后能过得幸福平安。这就是父母最淳朴的心愿,父母不盼望儿女给他们什么锦衣玉食,做为父母,他们只是要儿女生活快乐、幸福!

友情也许会褪色,誓言也许会被遗忘,但亲情将永存人间。“血浓于水,根叶相连”。朝朝暮暮,春去秋来,我们每一点的进步,都是父母心血的结晶,而我们的成长路上的每一次跌摔,都会毫不留情地在父母那宽阔的额头上留下一道永不抹去的印迹。

父母用他们有力的臂膀为我们撑起了自由的天空,父母用他们那照实的步伐为我们踏平了前进路上的荆棘。而岁月,却使父母那高大的身躯日渐佝偻,令父母那自信的容颜日渐苍老。

我们又能回报父母什么呢?我们现在没有任何能力给父母什么,而我们现在能做到的,只是努力地学习,关心我们的父母,做我们力所能及的事与家务。

我们要去理解父母,理解他们对我们的关怀与他们为我们付出的艰辛。这就是现在的我们能

给父母的一切。不多,但对我们的父母来说,我们做的一切,已使他们感到欣慰。

最后,希望同学们取得好成绩!在新年里给自己,老师,家长献上最有价值的礼物,让大家看到一个成长的“我”!一个进步的“我”!一个精彩的“我”!正如毛主席所说:“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上一篇:妇联工作汇报材料下一篇:法律管理自查报告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