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最好的老师有感

2022-07-30

第一篇:做最好的老师有感

做最好的老师有感

做最好的自己

——读《做最好的老师》有感摘要:你或许不是最美丽的,但你可以最可爱;你也许不是最聪明的,但你可以最勤奋;你或许不是最富有,但你可以最充实;你也许不会最顺利,但你可以最乐观...... 关键词:教师 自己 更好 最好

在读到李镇西的书——《做最好的老师》,有段话特别震撼我的心灵:“你或许不是最美丽的,但你可以最可爱;你也许不是最聪明的,但你可以最勤奋;你或许不是最富有,但你可以最充实;你也许不会最顺利,但你可以最乐观......”。在千千万万的教师中,作为一名普通的人民教师,我相信我绝对不是最好的老师。但是,我想我一定可以做最好的自己。

时间,真的是一副很好的成长良药,它不仅可以让我们身体成熟长大,也可以让我们的心智成熟长大。虽然,我们都是成年人了,但是我们的心却仍旧还在一天一天的成长,直到老去的那天。盘点自己参加工作后的这十几年,虽然取得了些许的成绩,但是却也越来越发现自己的诸多不足和有待改进的地方。曾经以为有理就可以“据理力争”,说话做事有时不顾别人的感受;曾经也以为自己付出了就一定要有回报。后来,慢慢地,我明白了“有理不在声高”的道理,明白了付出其实只是自己尽自己的本分而已,没有任何的成

绩可以让我骄傲和炫耀。当有人夸我是个很有责任心的老师的时候,我告诉他:“这是我应该的”。

作为一名教师,尤其是当一名班主任,我选择了——热爱,就像对待自己的孩子那样,虽然孩子有时淘气、不听话,让做父母的操碎了心,但是我们依旧从骨子里深深地爱着他,所以,我爱我的工作就像爱自己的孩子那样,是发自内心的、真诚的爱。有人说,教师这行业太平凡,太没有出息,收入也太低,这或许是事实。可是,当每年春节我看到那些为回家过年买不到火车票与亲人团聚的悲切情境时,我就感受到了当教师拥有寒署假的温馨;当我躺在被窝里被朋友羡慕睡着也能拿工资时,我也感受到了一种满足。知足常乐,我们或许清贫,但是我们却可以快乐,有时候,心态真的很重要。

有人说,每个人都是一棵树。的确,我们生活的世界就像一片森林,其中,有的人是乔木,有的人是灌木,有的人是白杨,有的人是杨柳。你或许不是最美丽的,但你可以最可爱;你也许不是最聪明的,但你可以最勤奋;你或许不是最富有,但你可以最充实;你也许不会最顺利,但你可以最乐观......因此,我若是一名工人,我就要当技术最出色的工人;我若是一名服务员,我就要当服务质量最好的服务员;我若是医生,我就要当医术最高明的医生;我若是一名清洁工,我就要把地扫地最干净......现在,我是一名教师,我

就要做一名最好的老师。我们或许不能成名成家,但是可以成为同行业中千千万万普通人中最出色的那一个。

有人也许会说,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做最好的老师这个说法矛盾吗?我认为不矛盾。“最好”是相对的,因为这是永远没有止境的追求——“最好”就是“更好”,虽然这个最好永远达不到,但是,一个比一个的更好便汇成了一个人一生的最好!所以,我要做最好的自己。

参考文献:

1.李镇西《做最好的老师》——桂林:漓江出版社,2006,5

第二篇:读《做最好的老师》有感

我的班主任-------- 王明哲

《做最好的老师》书的序言部分让我颇有感受,虽然《序言》仅仅只有四页,但也是书的精髓所在,其中李老师谈到本学期他担任着两个班语文课,连早读和辅导课在内,周课时二十一节,此外还担负着校长的一些职务,他很坦率:“我现在感到累,的确累。”但他本人对于“走路都在备课的状态而感到高兴,准确的说,感到内心的宁静,因为这种状态能够让他感到踏实,感到不浮躁,这是一种与学校与学生真正融合在一起才有的心态。“做最好的自己”正如李镇西老师讲的那样,才有了:踏踏实实上好每一堂课,仔仔细细批改每一本作业,认认真真对待每一位学生。当遭到非议和误解时,虽有过灰心但不气馁。正因为这样,李老师才会有今天的成就,而更难的可贵的是如今“硕果累累的他还依然保留着那份对学生对课堂的挚爱。

说到师生之间的感情,开学三周以来,让我深有感受。它对于教学工作的开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开学之初,学校决定每天早上学生不能自行进入教室,须由班主任带领进班。记得第一次出去带他们,学生看到我就想看到陌生人一样,无动于衷,直到我说:一一班同学站队!才有孩子开始向我走来。第二天仍然没有多大改善,这让我有一些受挫,怎么从他们的眼睛里看不到亲近感?终于,在两天之后,学生们在见到我,能够自觉站队,而且站队前,还能看到他们在互相提醒,到了第三周,我已经能够在门口看到他们自觉站成队,并且在看到我之后漏出兴奋的表情,他们这时的表现也让我从感情上感受到了我是他们的老师,他们是我的学生。学生之间也变得熟悉起来,不再是最初的冷漠相望。而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配合也变得默契了很多,我想这就是在这段时间里,师生之间建立起来的感情所产生的效果。

李镇西老师的书里有这样一段话:我可以非常自豪地说: ‘从教25年来,风华正茂也罢,人到中年也罢,默默无闻也罢,暴得大名也罢,普通教师也罢,教育专家也罢„„这一切都没有改变我的生活状态,那就是——我一直在一线,一直都在讲台,一直都和学生零距离!”

读完这段文字,顿时觉得真的好佩服李镇西老师,更是崇拜。字里行间流露出的是作者对教育事业的一份执着,文字朴实无华,都是作者的真情流露,让我感受到了什么才是好老师,更想努力地去做一名好老师。

第三篇:读《做最好的老师》有感

初读李镇西老师的《做最好的老师》第一反应是好奇:因为过往的经历让我明白即使做一名普通的教师已不是易事,而要做一名好教师则更是难做,那么,这“最好的老师”要如何来做呢?“最好”这是一个太过完美、理想主义的词汇,它似乎总能挑起人们的视线,然后拉高、放远,让人们在漫长的遥望和等待中感受着它的不可企及。 正是这复杂的情结让我对这本书作虽然充满了好奇却又保持着距离,匆忙地从序言看起,却在走进书本后拉近了彼此的距离。原来李老师的“最好”并非自己所想的遥不可及,所谓“最好”就是“达到自己力所能及的最好程度”,并不是一味地遥望,需要更多的是“正视”,正视自己的能力,尽自己所能做到最好,而同时我们也需要“反思”,“把昨天的自己和今天的自己比”,在“正视”和“反思”中,不断超越,用“一个比一个的‘更好’汇成一个人一生的‘最好’”! 原来,“最好”并不是一个绝对的最高级,它是一个一个比较级的递增累积,向着越来越高的层级迈进。“最好”并不是一个最终的结果,它是一天天完善自己的过程,每天都尽自己所能,每天都比昨天的自己更负责任,做得更好,那就是“最好”!

李镇西老师认为教育中的“爱心”意味着对学生的成长以至未来一生的负责,这是我非常欣赏的观点,一直以来我也坚信自己是个有爱心的老师,读完这本书,我对教育中的“爱心”问题也有的新的认识和理解,在书中他谈到“教育并不是有了爱就有了一切,教育中真正的爱必然包含着对学生的严格要求,乃至必要的合理惩罚。”这几年我一直比较困扰犹豫,对那些调皮捣蛋生到底要不要惩罚?如今我明白了这其实只是一个教育的必要手段,需要老师用爱心去把握的“度”的问题了。因为教育之爱绝不是迁就纵容学生,绝不是放弃严格要求和严肃的纪律。

我认为这很实用。因为在实际教学工作中,我们会遇到很多所谓的“后进生”,这些孩子学习习惯差,学习成绩不佳,对老师又有一定的抵触情绪,课堂上经常出现一些不好的表现,使我的心情也很郁闷,但我还是心平气和地找部分同学谈心,让他们明白老师的良苦用心。通过一段时间对他的关爱和鼓励,结合相应的要求和惩罚,他们的学习习惯有了好转。可以说,对待学生特别是后进生如果用真情和爱来感化会你收到一个意想不到的结果。

做最好的老师,首先要做最好的自己,做最好的我!你也许不是最美丽的,但你可以最可敬;你也许不是最聪明,但你可以最勤奋;你也许不是最富有,但你可以最充实;你也许不会最顺利,但你可以最乐观,与其整天怨天怨地悲悲戚戚过日子,不如轻轻松松高高兴兴过好每一天。

一个人虽然永远达不到所谓的“最好”,但我想,只要相信今天的自己一定会比昨天的自己好,一天天不断地超越自己,就一定会汇成一个人一生的“最好”!

二 年 三 班 赵 民 娣

第四篇:读《做最好的老师》有感

这些年教育界流行这么一个说法:“北有魏书生,南有李镇西”,也是一个很偶然的机会,我拜读了李镇西老师的《做最好的老师》一书,感受颇多。这本书是李老师25年教育教学思想和智慧的精华集粹,里面容纳了他的教学事例,尤其是他对教育工作的热爱,对学生的爱与奉献,让我很感动。

“没有最好,只有更好”相信这句话人人皆知,作为一名年轻的老师,当我走上教师岗位的第一天,我就立志做一名好老师。其实我也一直在思考什么样的老师才是真正的好老师呢?怎样才能做到最好的老师呢?读了这本书让我明白了很多,“最好”其实就是在和自己挑战,昨天的自己和今天的自己比,不断地超越自己——我今天备课是不是比昨天更认真?我今天上课是不是比昨天更精彩?我今天处理突发事件是不是比昨天更机智……”他说:“每天都不是最好,甚至每天都有遗憾,但每天都这样自己和自己比,坚持不懈,我便不断地向‘最好的教师’的境界靠拢”。我发现自己也有同样的感受,每天上完课都有些遗憾,但也正是这些遗憾促进我思考,怎样做才会更得当?更有效?我相信如此坚持,我也会与昨天的自己相比,一天比一天有进步。每天读一点我都会有不同的收获和启示。

一、爱是永恒的教育理念

李老师说的好:“教育是心灵的艺术,爱心是教育的灵魂。如果我们承认教育对象是活生生的人,那么教育过程便决不是一种技巧的施展,而应该充满人情味……”作为教师,在学生的面前要保持着一份童心,用自己的童心唤醒孩子的童心,这样才会走进孩子的世界,让孩子感受你的爱。爱学生,不仅仅是只对自己所教的这一年或几年负责,而是“对学生的成长以至未来一生的负责”。爱学生,不单单是欣赏优秀的学生,而是“怀着一种责任把欣赏与期待投向每一个学生”。爱学生,不应是对学生的错误严加追究,而是“博大的胸襟”和“对学生的宽容”。当然,李老师也认为教育并不是有了爱就有了一切,教育之爱绝不是迁就学生,绝不是放弃严格要求和严肃的纪律。

二、把问题当成科研课题,做有思想、善思考的研究型教师

对于那些让人头疼的孩子,李老师用“科研”的眼光去看,把教育上遇到的每一个难题,如班集体建设呀、“后进生”转化呀,早恋呀,作弊呀等等都当作科研课题来对待,把每一个“难教儿童”都当作研究对象,心态就平和了,教育也从容了。李老师认为:对于一线老师来说,最好的科研课题来自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如果你在工作中遇到困难,你应该高兴,因为新的科研课题在向你招手了——也许你走向教育专家之路的起点就在这儿呢!这样每天都有新的发现,每天都有新的领悟,每天都有新的收获,因而每天都有新的快乐。

三、 在教育的沃土中勤耕不辍,提升素养

从教20余年,李老师一直不停地阅读,“阅读欲”就是他的“生存欲”。李老师读书总是伴随着思考,而思考总是使他情不自禁地把自己的思维火花记录下来。于是,一篇又一篇的读书随笔发表出来了,一本又一本的教育教学精华诞生了。同样作为教学一线的我们,与其抱怨教育的要求过高,不如静下心来用心“充电”。摆脱这种困境的最好途径就是读书和思考。 “厚积”才能“薄发”,这是一个永久不变的真理。不做“经师”做“人师”,光读书还不够,还要善于思考。我们可以用写作来进行清晰、完整、有条理的思考,这实在是一条促成教师互动交流、共同成长的专业发展之路。愿我们都能拿起笔来,把所思所感所做都记录下来,这既不湮没自己的劳动,也是在帮助别人,更是在收获做好老师的快乐。

李镇西老师告诉我们:“作最好的老师!”是一种平和的心态,也是一种激情的行动;是对某种欲望的放弃,也是对某种理想的追求;作最好的老师,应该成为每个教师的生活方式、工作常态和人生追求。我相信没有最好,但是我相信可以越来越好,让自己在教育的舞台上演好自己的小角色,让台下的观众为自己的表现发自内心的喝彩。许多年后,我们不会都成为名家,但许多年后,我们一定会桃李满天下!

第五篇:读《做最好的老师》有感

新街中学

刘榛

开学初,翻看《做最好的老师》的书之后,我感觉这不愧是一线的老师,其中的案例非常吸引人,书中字里行间流露出老师对学生的真诚的情感是那么的自然,洋溢着李镇西老师对教师这一职业的热爱,我想:可能其他职业的人读起这本书会是另一种心情,另一种感受,而作为与李镇西老师同一职业的我却更能体会书中老师对学生的情谊,实实在在的做法,其中李老师对教师这一职业从不喜欢到要 “做最好的老师”的情感变化,以及自身的不断的自我超越的境界都是值得我学习的地方。另外,书的序言部分也让我颇有感受,虽然《序言》仅仅只有四页,但也是书的精髓所在,其中李老师谈到本学期他担任着两个班语文课,连早读和辅导课在内,周课时二十一节,此外还担负着校长的一些职务,他很坦率:“我现在感到累,的确累。”但他本人对于“走路都在备课的状态而感到高兴,准确的说,感到内心的宁静,因为这种状态能够让他感到踏实,感到不浮躁,这是一种与学校与学生真正融合在一起才有的心态。“做最好的自己”正如李镇西老师讲的那样,才有了:踏踏实实上好每一堂课,仔仔细细批改每一本作业,认认真真对待每一位学生。当遭到非议和误解时,虽有过灰心但不气馁。正因为这样,李老师才会有今天的成就,而更难的可贵的是如今“硕果累累的他还依然保留着那份对学生对课堂的挚爱。

说到师生之间的感情,开学三周以来,让我深有感受。它对于教学工作的开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开学之初,学校决定每天早上学生不能自行进入教室,须由班主任带领进班。记得第一次出去带他们,学生看到我就想看到陌生人一样,无动于衷,直到我说:一一班同学站队!才有孩子开始向我走来。第二天仍然没有多大改善,这让我有一些受挫,怎么从他们的眼睛里看不到亲近感?终于,在两天之后,学生们在见到我,能够自觉站队,而且站队前,还能看到他们在互相提醒,到了第三周,我已经能够在门口看到他们自觉站成队,并且在看到我之后漏出兴奋的表情,他们这时的表现也让我从感

情上感受到了我是他们的老师,他们是我的学生。学生之间也变得熟悉起来,不再是最初的冷漠相望。而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配合也变得默契了很多,我想这就是在这段时间里,师生之间建立起来的感情所产生的效果。

李镇西老师的书里有这样一段话:我可以非常自豪地说: ‘从教25年来,风华正茂也罢,人到中年也罢,默默无闻也罢,暴得大名也罢,普通教师也罢,教育专家也罢„„这一切都没有改变我的生活状态,那就是——我一直在一线,一直都在讲台,一直都和学生零距离!”

读完这段文字,顿时觉得真的好佩服李镇西老师,更是崇拜。字里行间流露出的是作者对教育事业的一份执着,文字朴实无华,都是作者的真情流露,让我感受到了什么才是好老师,更想努力地去做一名好老师。

读教育教育名著有感

新街中学 陆清慧

今天我将结合假期中对教育名著的学习,报着一种相互交流的思想,谈谈我读教育名著的一点体会。 常言道: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在我校开展读书活动中,我读了《教育新理念》、《影响学生的101个经典成长案例》、《陶行知教育文集》、《魏书生文集》等几本教育著作,从这些教育名著中我深深体会到,现代教育思想有了根本性的改变,强调多元、崇尚差异、主张开放、重视平等、张扬个性。因此,在教育教学中,如何充分张扬学生的个性,越来越成为我们教育工作者关注的一个焦点问题。

通过阅读《教育新理念》这本书,我对素质教育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对于如何做一名优秀的教师有了更深的感悟。回想自己当初的评价是认为学生越来越懒、越来越笨。现在想想,是自己的评价手段有问题:否定多于肯定、批评多于赞扬、指责多于宽容。在课堂上,总想让学生按照自己设计好的思路进行,追求答案的标准化,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片面追求高分,忽略了学生的思想教育,过分追求人人成才,忽略了个体差异。通过阅读《教育新理念》这本书,我才明白教师应给学生多一点自由,少一点限制;多一份宽容,少一份指责;多一些赞赏,少一些批评;多一些平等,少一些专制。素质教育是一种境界,是一种整体风貌。是一种完整人格的养成,是一种“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人格。这样一种气质、这样一种精神、这样一种情怀、这样一种品位、这样一种人格,需要相应的教育境界的濡化,需要一种真诚、公正、平等、友爱的教育氛围才能养成。

通过阅读《陶行知教育文集》,我的心灵又一次得到了洗礼。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给了我很大的启发:他倡导“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现代学习方式,这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是多么的重要。现代的教育必须使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上取得和谐发展。,因材施教是教学的基本方法之一,深入研究陶行知的这一思想,有利于真正实施素质教育,发展学生的个性。陶行知的生活教育思想是丰富多彩的,同时我们教师所学习和所要作的也是丰富多彩的。我作为一名教师,更要向陶行知学习,向前辈们学习,多积累知识,多和孩子们相处,和他们做好朋友,而不再只是他们的老师。

通过阅读《魏书生文集》,我颇有感触,对魏书生的做人哲理、教育思想和教改经验的博大精深,仰之弥高。他的班级民主管理,他让学生体验生活的快乐、学习的快乐、畅谈竞争的快乐、吃苦的快乐,

强化学生享受人生快乐这根神经,使学生的心理素质不断提高。无论是生活还是学习,从不感到沮丧,始终保持欢快愉悦的心态,享受“快乐人生”。 立体看人生是魏书生做人哲理之一。即用宽容当宰相,用勇敢当将军,用勤劳当大臣,用明智当君王,那自己的内心世界就能国泰民安。我欣赏魏书生的乐观,是在他对逆境的态度上。“埋怨环境不好,常常是我们自己不好;埋怨别人太狭隘,常常是我们自己不豁达;埋怨天气太恶劣,常常是我们抵抗力太弱;埋怨学生太难教育,常常是我们自己方法太少。解读魏书生,更让我明白,平常要保持对生活的这份激情,永远对万事万物都保持一种好奇,永远都涌动着一种对生活的热望。注意时时保鲜自己的激情,让自己的头脑能常常激荡起来,做快乐的人,享受教育的快乐,享受人生的快乐。

通过读教育名著,我深知教学质量是我们教育工作者的立足之本。坚持教育教学质量为中心不动摇的目标,教育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是教育事业健康持续发展的保障。我们将要不断地认识自我,挑战自我,超越自我。才能源源不断获取最新的信息,最广博的知识,想象的空间才会不断拓展,大脑才能打破思维定势,才会在创新的路上越走越远。教学质量才会稳步提升。

通过读教育名著,我明白了学生之间只存在差异,而不存在所谓“差生”。人的潜能是多元的,有各自的优势。“差生”与“差异”,虽然只有一字之差,但却体现了两种不同的教育理念,只有在后一种教育理念的指导下,我们才会热情地去关心每一位学生,耐心地去指导每一位学生,仔细地发现每一位学生的潜能,善意地去赞美每一位学生的闪光点。在这种教育理念的指导下,我们的工作才会更有情趣、更有奔头、更有价值。

总之,热爱学生、教育学生是个艰巨的灵魂、性格塑造工程,作为一名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在培养教育学生的过程中,应该像魏书生所说:“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们”,“要教书就要先育人”,多年来的教育教学工作实践,使我认识到:真诚的师爱是促进学生上进的动力。"爱满天下"是陶行知先生毕生追求的教育真谛;"热爱每一个学生"这是陶行知的人生格言;"为了孩子,甘为骆驼。于人有益,牛马也做"。在所读的这些教育名著里,专家们都建议老师应该用欣赏的目光去看,用赏识的语言去说,要善于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它能增强孩子的自信心,不断走上成功之路。读教育名著,让我意识到教师应该充盈着一颗爱心,把爱的阳光洒到每一个学生的心田,让思想与思想撞击的火花,架起心灵与心灵沟通的桥梁,一起拉响生命的琴弦。用我们的爱托起明天的太阳,只要教师都献出一份爱,我们一定能奏响一曲教育的新乐章。而教育名著的引领──将是我们前进的动力。

读陶行知教育名著读后感

新街中学 丁耀华

“ 爱满天下”是陶行知先生一生奉行的格言。读了他的《陶行知教育文集》我深知陶先生不仅热爱儿童,热爱青少年,而且热 爱教育、热爱科学、热爱真理、热爱祖国人民、热爱全人类。“爱”是陶先生一生献身教育事业的不竭动力,也是他崇高人格的表现。“爱学生”是教师人格的灵魂。爱心是教育教学活动的基础,没有 爱心便没有教育教学活动。作为教师,我很自豪在人生的道路上能用自己无尽的爱为孩子们的世界添抹 一蔟缤纷。

一、播下爱的种子

作为一名耕耘者,自己心中充满爱的阳光,把爱的种子播种在泥土里,就能让娇嫩的幼苗在阳光的 沐浴下茁壮成长。陶行知先生说:“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我们当教师 的,在教育中若能始终想着两句话“假如我是孩子”和“假如是我的孩子”,这样的情感体验就能使我 们对学生少一份苛求,多一份理解;少一份指责,多一份尊重,学生内心那颗爱的种子便会在教师的精 心呵护之下生根、发芽。

二、浇灌爱的雨露

爱是雨露,她能滋润人;爱是夏日,她能温暖人;爱是奉献,她的无私能让幼苗茁壮地成长。我们 每个人都需要爱,希望得到爱的滋润,爱的温暖,更何况那些生活上有困难的学生,学习和行为上暂时 落后的学生。滴水可以穿顽石;清泉,可以润心田;爱心,可以拨心弦。伸展在学生们面前的生活之路也许不是那么平坦,但我想,我们老师可以把爱的雨露洒进每个孩子的心田,做孩子前进道路上的铺路石。

三、收获爱的回报

以真诚对待学生,必将收获丰硕果实。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要成为孩子的真正教育者,就要把自己的心奉献给他们。在这里,我想说的是,平日里教师要给予学生适度的关爱,照顾,让他们感受到 自己是受到重视的,那么,在孩子心里就会很满足,很满足,他们也会特别感激你。实践证明,“爱”是教育的基础,教育是“爱”的事业。教师要以广博的爱教育人,以崇高的精神 感化人,以美好的心灵塑造人。让我们学习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坚定自己心中“以爱育人”的信念,在教育旅程中抒写最为壮丽的诗篇,奏响一曲激昂的人生凯歌!

上一篇:综治平安宣传标语下一篇:重在实干贵在行动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