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小学生习作能力》课题研究规划

2024-04-12

《培养小学生习作能力》课题研究规划(精选12篇)

篇1:《培养小学生习作能力》课题研究规划

《培养小学生习作能力》课题研究规划

一、课题的提出

20余年的小学语文教学经验,让我明白,在作文教学研究领域,一直侧重于“写前指导”的研究,对作文的“批改与评价”却忽略。

作文的批改与评价必须从“指令性、接受式”向以人为本、民主、互

动、发展的教学观转变,向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

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转变。重视作文的批改与评价,创新评改

方法,让学生学会对自己与他人的习作进行评价、欣赏与修改,实际

上就是教学生学会学习、主动学习。提出本课题,就是为了探索一条

落实有效的作文评改之路,让学生对自己与他人的作文学会评价、欣

赏与修改,使“写好作文”成为学生的内在需求,全面提高学生的作

文水平,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二、研究的目标

通过研究,引导学生学会对自己与他人的习作进行评价、欣赏与

修改。在这一过程中体验作文成功的乐趣,激发作文兴趣,增强作文

信心,并主动积累素材、品味语言、感悟表达,不断提高作文水平,发展作文能力。

三、研究的内容

1.欣赏的引导。欣赏与德育、美育的导向作用;学生自己欣赏

与教师指导下的欣赏相结合,欣赏与习作要求相结合;怎样引导学生

欣赏“真实”、“新鲜”、“创意”、“个性”的表达。

2.修改的引导。怎样根据习作要求确定修改的目的、范围、内容;成功的修改需达到的要求;对学生修改的评价。

3.学生自评、互评、家长评、教师评各种评价方式以及多种评价方式结合对于学生作文能力发展的影响。

4.对学生习作的形成性评价与定性评价研究。

5.“学会欣赏与修改”对于学生学习方式转变的研究,对于新型师生关系建立的研究。

四、研究的假设

每一个学生的每一篇习作都有闪光点。这闪光点可能是一句话、一个词、一处标点甚至是格式、行文布局、字迹等等。只要学生经过了努力,在原有的基础上,哪怕从一个很小的方面接近或达到他的“最近发展区域”,这个“闪光点”就会显现。及时肯定学生的“闪光点”,欣赏学生并引导学生发现、欣赏自己的优点,能增强学生习作的信心,激发习作的动力与兴趣,不断促使学生向着新的“最近发展区域”迈进。每一个学生的每一次习作都可以通过修改达到更高的水平,得到更理想的成绩。在教师对学生作文进行批改的同时,更注重学生的自行修改和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修改,以使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状况,解决问题、改进学习,明确努力的方向,形成良好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提高作文水平与能力。让学生对自己与他人的习作进行欣赏、评价与修改,能增进学生相互间的了解与交流,合作、探究学习,促进全体共同提高。

1.发现每一个学生的“闪光点”。鼓励学生将自己的习作读与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引导学生在读自己与他人的习作中,发现自己与他人习作中的“闪光点”,欣赏习作,培养习作兴趣和自信心。引导学生在欣赏中互相学习,感悟表达。

2.每完成一篇习作都要引导学生修改。培养学生乐于修改的良好态度和兴趣;培养学生在自我修改与相互修改中提高作文能力。对学生的修改及时作出评价。

3.培养学生对欣赏与修改的兴趣,还必须与写作指导教学紧密结合。写作教学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表达真情实感;注重学生的观察、思考、想象,鼓励学生的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培养学生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积累素材和语言材料。开展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开辟习作园地,展示学生作品,组织或让学生自行向报刊杂志投稿。

4.采用学生自评、互评、家长评、教师评等多种评价方式。

5.建立学生习作档案,对学生的评价主要采取形成性评价与定性评价的方式。

6.培养学生对习作的欣赏与修改的同时,促进学生学习方式在各学科领域转变。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勤于思考,乐于探究,合作交流以及收集与处理信息等能力。建立民主、平等、互助的新型师生关系,营造良好育人环境。

六、研究的对象、方法

以高年级学生为研究对象。在实验的前一阶段,以五年级15名学生为研究对象。

(二)研究的方法

行动研究法、对比实验法、个案发展观察法、调查测查法。

七、形成的成果

通过近半年的研究,老师引导学生学会对自己与他人的习作进行评价、欣赏与修改。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体验了作文成功的乐趣,激发学生的作文兴趣,增强了他们作文的信心,并主动积累素材、品味语言、感悟表达,不断提高了他们的作文水平。

篇2:《培养小学生习作能力》课题研究规划

究》课题方案

发布:虎语男时间:2011-5-19 21:13:46来源:宁夏教研网点击:125 讨论:5《培养学生收集素材、提高习作能力的研究》

课 题 方 案

中宁九小 虎语男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及意义:

关于作文教学,叶圣陶先生早在六十年代就曾经说过:“作文教学的最终目的应为,自能作文,不待教师改;教师之训练必做到这一点,乃为教学之成功。”这就是说,作文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写作的能力,以期学生具有自己会写的本领。长期以来,小学生作文千篇一律的“模式化”,无话可说、无情可抒等弊病成了不治之症,究其原因,主要是几十年沿袭下来的“封闭式”作文教学所致。诸如:

1、作文脱离生活。学生关在屋子里闭目塞听、闭门造车,作文成了无源之水。

2、教师包办。从作文命题、立意、选材、列提纲到习作的评改,教师一人包揽,学生只能按教师设计好的“图纸”砌砖,完全剥夺了学生习作的自主权。

3、说写脱节。学生作文光写不说,取缔了“说”这一必要的训练形式,割断了口头表达与书面表达这一密切相关的统一体。叶圣陶先生指出:“小学生练习作文之要求,惟在理真情切而意达”。“心有所思,情有所感,而后有撰作”。我在小学作文教学中,对此深有感受,我认为要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让学生写出好作文,除了教给学生各种文体的写作方法外,更主要的是必须在教学中让学生积极参与活动。写真人真事,这样写出的文章才有真情实感。

1、是新课程深入实施的需要:

随着新课程的步步深入,素质教育的大力实施,教师对课堂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国内研究有效课堂的教学有许多,但针对城市小学如何开展有效课堂教学的成果很少,许多成果对城市学生的要求过低,导致学生兴趣低下,学习自主能力下降。

2、是教师课堂教学的需要:

现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教的无味,学生学的无趣,课堂教学效率低下。教师无效组织的活动多,学生有效学习时间少;课堂上预设活动多,生成的活动少;教师组织检查的活动多,有价值的引导活动少;单纯追求完成任务的活动多,促进学生发展的活动少;单一的教学资源多,丰富的有文化含量的活动少。有效课堂教学是以学生学得是否有趣,活动是否有效,教师教的是否轻松为主要评价目标,鉴于此,开展培养学生收集素材,提高习作能力的研究是非常必要的和及时的。

二、课题研究的目标和任务:

1、通过丰富学生习作素材,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发挥教师指导作用这几个方面的研究,志在探索提高小学生习作能力的途径。

2、提高教师习作指导能力,丰富习作教学经验,探索提高习作教学效果的规律。

3、探讨“培养学生收集素材、提高习作能力”教研对教师有哪些具体要求。有效习作课堂教学对教师集体备课、上课、提问、教学活动、批改作业、练习设计等方面有哪些具体要求。

4、探讨“培养学生收集素材、提高习作能力”对学生有哪些具体要求。有效课堂习作教学对学生上课、发言、纪律、活动形式、开展游戏活动、合作学习等方面有哪些具体要求。

5、探讨影响学生收集素材、提高习作能力的因素有哪些。有哪些因素有利于开展收集素材、提高习作能力,有哪些因素不利于收集素材、提高习作能力教学的开展,如何克服等。

6、探讨“收集素材、提高习作能力”与新课程实验有哪些冲突及解决方法。

7、探讨“培养学生收集素材、提高习作能力”的研究主要有哪些实施步骤。

8、探讨如何在“收集素材、提高习作能力”教学中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自主学习、研究学习中具备什么样的素质,学生怎样在学习过程中获取知识,学生怎样在活动中各有所学,共同提高自己的习作能力,教师在组织教学中应具备哪些基本功,教师如何组织学生进行收集素材,并有效处理,提高习作能力。

三、课题研究的内容:

1、学生生活实践与学生习作兴趣高低的调查研究。

2、学生观察能力和收集、整理信息能力的研究。

3、习作教学指导,提高学生作文能力的个案研究

四、课题的研究方法

1、应用课外调查和课内实施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研究。课外调查主要调查学生、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现状及我校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课内实施主要研究有效课堂教学组织的方法、原则和途径,以及对教师、学生有哪些具体要求,与新课程实验有哪些冲突及解决方法和实施的主要步骤。

2、集体讨论法。借助集体的力量,来完善课题实施方案和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成功之处。使课题组每位成员都能自觉进行教学研究,以教师为研究主体,通过教师的教学实验、反思、总结,再实验、反思、总结,去粗存精,取得预期的成果。

3、文献研究法。查找已有的与有效课堂教学策略相关的文献、资料、成果,加强教师的理论学习,形成有效教学的新理念,并进行验证和实验。

4、实践操作法。

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个案调查与综合调查相结合为主,问卷调查为辅,重点测试、个别走访、小型座谈会等多种形式并举,以实际调查为切入点进行综合分析研究。

5、经验总结法。鼓励教师及时总结实践经验与教训,修改、完善和补充操作措施,力争使研究水平上升到一定的理论高度

五、课题研究步骤及阶段任务:

1.准备阶段。(2010年10月—2011年3月),完成校内有效课堂教学现状调查及分析(调查报告)。

做好宣传发动工作,调查学校作文教学及学生作文情况,制订课题研究计划及方案,确立课题组成员、研究对象、确定课题研究的方向和内容,进行课题论证与开题。做好研究的准备工作,着手进行作文课堂教学研究。

2.实施阶段。(2011年4月—2013年7月)

深入课堂,进行作文课堂教学研究,定期开展作文教学研讨,认真总结,撰写心得、论文。开展作文实践活动,拓宽渠道,综合提高学生习作水平。按计划操作研究,举行中期汇报,对存在问题进行分析,调整课题方案。

3.总结阶段。(时间2013年8月---2013年10月)

加强课内与课外相结合的研究,培养学生收集习作素材的能力,做好课题资料的汇总、整理工作,完成结题报告,举行结题会,请有关专家对课题进行鉴定。

六、课题研究的组织管理

1、课题研究的参与人员:

高年级组全体语文教师。

2、课题研究的组织机构和人员分工:

(1)课题研究组成员

组长:虎语男

成员:陈建新 高 娟 尚 军 李玉洁 潘红波

张 俊 刘 霞 朱 辉 张海娟 温对香

(2)人员分工:

虎语男(课题负责人):主要负责课题研究工作的组织与管理,负责课题研究方案的设计和研究报告的撰写。

陈建新 高 娟 温对香:

负责专题研究活动的组织开展、活动资料的收集与整理及研究的阶段性总结工作。尚 军 李玉洁 潘红波 张 俊 刘 霞 朱 辉 张海娟:

负责各班专题教研活动的组织开展、活动资料的收集与整理及研究的阶段性总结工作。

3、课题组活动方式:

(1)课题组定期集中,由课题负责人主持,探讨课题组成员实践研究状况;撰写教研活动总结分析材料;课题组负责人收集、整理研究材料、撰写论文。

(2)课题组每月召开一次课题交流会,探讨教研活动开展的现状,展示研究成果,征求各方意见,及时改进教学方案。

七、课题研究的预期成果

1、通过对儿童心理学和作文之间关系的研究,了解儿童成长中的需要,以《语文课程标准》为指导方向,探索一条在作文教学中培养小学生的写作兴趣和写作热情新路子,让学生从学写作文起就明白:作文一定要倾注真情,说真话,说实话,说心理话,从而提高作文教学的效率,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

2、让学生坦诚地展示自己心灵深处的真实思想,充分抒发从生活中积累起来的真挚感情,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遵循《语文课程标准》所倡导的“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使学生真正获得酿自生活的思想。

3、初步学习并研讨了小学作文教学中习作素材收集的途径及方法。

篇3:《培养小学生习作能力》课题研究规划

一、走进自然,网罗素材

农村之于城市是淳朴的,清新的,自然的,也是自由的。所以,农村孩子的童年是色彩纷扬的。在学校,教师可以带领他们走出课堂,畅游大自然,真正体验初春新翻泥土的清香,盛夏野花遍地的绚烂,金秋硕果累累的丰盈,银冬白雪飘飘的灵动;课余时间,家长也可以不时地带领他们到田间春种,夏耕,秋收,冬藏,让他们真正体会到“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内涵;节假日,孩子们可以三五成群的到田间挖野菜、放风筝……有了多彩的生活,孩子们便有了习作的素材,课堂上教师再相机点拨,让孩子们畅所欲言,诉说对大自然的情怀,然后鼓励他们把自己讲的话写下来,这样生活中的兴奋点就成了学生习作中的精彩画面,作为语文教师,要关注这股源头活水,用巧妙的教学方法让朴素的生活在学生习作中升华。

二、开展活动,体验真情

爱玩是孩子的天性,这就需要教师有目的地组织学生开展各种有趣的活动,以便激发他们的童趣。因为只有在活动中,孩子们才会尽情展露自己的天性。春天到了,万物复苏,教师可以带着孩子们去春游,并有意识的让学生记下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然后再鼓励学生将自己的真实感受写出来。比如:在一次春游后,有的学生就写到“小路两旁,新柳吐绿,我和老师手牵着手,老师笑了,她好美,我与她好近……”还有的这样写:“蔚蓝蔚蓝的天底下,白云悠悠飘荡,羊儿轻轻歌唱,蝴蝶翩翩起舞,碧绿的草地,像一块晶莹的宝石镶在湖中央,我躺在它怀抱里——啊,想睡觉!”学生们毫无顾忌地倾诉着自己的情感,那些最真实的感受,那些最有灵气的语言,确实让我们吃惊。教师还可以选择一些纪念日或者特殊的日子(如2008年“512”汶川地震;北京奥运会;2010年“节约一滴水,拯救云贵川”)组织活动,引导学生写出真情实感。总之把作文课当成语文课,让孩子们在活动中完成自己的习作,这样的作文真实感人,令人回味无穷。

三、迷途指津,传授方法

在习作教学中,常常出现这样的情况,学生们说的很精彩却写不出精彩,尤其是农村小学生,他们的习作中常常会出现方言土语,比如:“我回家了”就写成“我家去了”;“老师批评了我”就写成“老师说了我”,这就需要语文教师明确告诉学生习作中要运用书面语,少用或者不用土语,不然别人会看不懂你的习作。同时,语文教师要结合语文课堂教学传授给学生一些写作的方法和技巧。

第一,命题要新颖。题目是文章的眼睛,富有新意的标题是写好习作的开端,现行的冀教版教材中,许多的课文题目就都很新颖,也很动人,如:《楼兰的忧郁》;《秋天的怀念》,可以让学生去模仿。平时训练时,要让学生重视文题对习作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尽最大的可能创造出新颖的作文题目,比如写难忘的一个人,就可以以《我给老师一百分》、《同桌真棒》为题。

第二,开头要吸引人。好开头有“回眸一笑百媚生”的动人效果,可以让学生写作文时先把第一段写在纸上,然后自己多读几遍,若能让自己激动起来,那么也定能感动别人。瞧,这是《我的好朋友》一文的开头:“‘鞋儿破,帽儿破……哪里不平哪有我。’一听到这南腔北调的歌声,谁都猜得着这准是闻名全校的‘小济公’浚立来了。”这种伸张声势的开头就很容易的吸引了读者的眼球。

第三,感情要真实。构思内容,要做到以真情感动人。因此在指导学生写作文时,要引导他们选择自己受感动的内容来写,因为这感动自己的内容往往是自己亲身经历过的,亲眼目睹的,如《尴尬的一幕》里有一个细节:走廊上,与老师擦肩而过,自己试着努力想对老师说声“老师好”,可终于没有说出来,面对老师的微笑,自己低头匆匆走过,感到尴尬至极。这是一个真切动人的小细节,是作者的实情流露,更是习作内容的精华细节。

第四,结尾要精彩。或画龙点睛,或耐人寻味,或照应开篇,都能给人留下难忘的印象。如《温暖》一文的结尾是这样写的:“雨变得很细小,很轻柔了,我走在这一片如烟雨雾中,呼吸着被滤得清新甘甜的空气,心里仍然充满了小小的百货店的温暖。”这样的结尾好比六月的清荷,含而不露,让读者自己去感悟蕴含的情感,确实耐人寻味。

第五,运用修辞手法。或比喻,或拟人,或排比,或反问,一定会增强习作的魅力。如在为云贵川强旱地区捐款活动结束后,许多学生都结合这次活动写下了自己的感受,其中有一个学生就这样写道:“爱心是一片照射在冬日的阳光,使贫病交迫的人感到人间的温暖;爱心是一泓出现在沙漠里的泉水,使濒临绝境的人重新看到生活的希望;爱心是一首飘荡在夜空的歌谣,使孤苦无依的人获得心灵的慰藉。”这样的句子不仅增强了语言的气势,也将小作者的感情推上了高潮。

总之,每一位语文教师都应该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做一个孜孜不倦的掘渠人,引来涓涓细流,浸润小学作文这片芳草地,让孩子们去尽情编织心中的梦想。

参考文献

[1]徐继林.基于“读写结合”的农村小学高年级作文学法指导[J].读与写杂志,2014(12):209+225.

[2]苏月红.浅析小学生习作指导[J].考试周刊,2013(24):51.

篇4:小学语文习作能力的培养研究

关键词:小学语文;习作能力;文字表达

写作是语文教学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写作教学中,小学的语文习作课程扮演着基础的角色,它对培养学生的习作能力是十分重要的。近年来随着教育程度的提高,很多学者和教育专家对小学语文习作提出了许多意见,但是仍然没有改变“老师难教、学生难学”的现状。如何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小学语文习作能力是一大难题。下面,笔者根据多年经验,总结了小学语文习作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提出了培养学生习作能力的有效方式。

一、小学语文习作教学的地位及问题

1.小学语文习作教学的地位

众所周知,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表现。写作是人与人交流沟通的重要方式之一。人们通过书信、明信片来沟通交流,通过图书、报纸了解身边的新闻和国家大事,可见,写作已经渗透到我们学习、生活、工作的各个方面。同样,写作同样可以反映一个人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写作可以培养学生高尚的人格情操,培养其逻辑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

2.小学语文习作教学中的问题

(1)缺少生活感悟和情感。小学生仍处在具有童真、童趣的时期,他们的文章中流露出他们的孩童视角,并不需要过多地运用一些华丽的辞藻和复杂的表达方式。很多学生家长陷入了一个误区,写作中辞藻越华丽,表达方式越复杂,就越会受到老师的青睐,得到的分数就会越高。所以,他们就重点教孩子阅读与他们年龄不相符的文章和成人化的表达方式,小学生心中的真实情感就这样被扼杀在摇篮里。可是,文章中最重要的是情感,只有表达了自己心中的真实情感,才能把文章写得活灵活现,才能更好地引起共鸣。

(2)写作模式死板,抄袭现象严重。多数学生的写作模式老套、死板,缺乏创新。不可否认,多数写作都是从模仿走向自由创作的过程。但由于现在网络化的快速发展,加上自身的惰性心理,很多学生为了完成作业,都是直接从网上抄一篇作文,有的适当修改,有的甚至原封不动地交上去。各种题目在网上都有现成的模板,这更加便利了学生,也使抄袭现象日益严重,这是习作教学中的一大悲哀。

二、小学语文习作教学的策略

1.激发写作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要有了兴趣,习作课程教学才能事半功倍。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运用适当的方法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教师可以根据写作内容创设相应的情境,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发言,把他们分成小组并进行小组讨论。在教学过程中采取适当的激励方式,小学生心里才会注重老师对他们的夸奖与批评,所以,适当的夸奖能够提高他们的自信心,使他们获得成功的喜悦,增强他们对写作的兴趣。老师要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讲解知识,活跃课堂气氛,增强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愿意参与进来。

2.以学生为本,重视他们的需求

现如今的教学模式仍旧以教师为主体,学生只是听知识、做笔记。他们缺少学习的主动性,尤其是习作教学,教的都是一些理论和技巧。本来就很枯燥,大多数学生就更加不喜欢听了。而写作是一种自由的、抒发内心感情的事。学生需要拥有自己的空间去认识世界、观察生活、了解生活、表达自己。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懂得引导学生进行沟通,让他们在相互的学习中,体会写作的魅力,摸索出适合自己的写作技巧,发挥自身长处,这对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写作能力十分重要。

3.帮助学生积累写作材料

小学生都还有爱玩的心态,不懂得感悟生活,积累有用的写作材料。所以,作为老师,就要懂得引导他们去辨别好的资源。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留心观察身边的人、事、物,做生活的有心人,并增加他们的课外阅读量,多给他们推荐好的书籍,引导他们多读书,摘录阅读中的好词、好句、好段,适当地进行背诵,并将其运用到自己的写作当中。这样就避免了小学生写作的时候没有东西可写、写作内容空洞、语言表达错误的现象。

小学的习作教学是一项艰巨而漫长的任务,教师肩负着培养小学习作能力的重要责任。改善现阶段小学生在习作中遇到的问题,需要教师采取正确的教学方法,并进行积极的引导,要不断地激励学生,增强他们的积极性并在日常生活中培养他们积累资料的能力,引发他们多思考、多感悟、多发现生活中的美并将其记录下来。提高了习作能力,才能进一步提高小学生的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1]泽仁拥忠.小学语文习作能力的培养[J].东方青年:教师,2011(7).

[2]谯莉.小学语文习作教学有效衔接的实践研究[J].新课程学习:基础教育,2012(8):26.

[3]林美娟.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习作能力[J].教育教学论坛,2014(21):239-240.

篇5:如何培养小学生的习作能力

作文是学生文字表达能力和思想水平的体现,是学生遣词造句、组织写作素材能力和观察能力的综合训练。在学生的作文里,相当明显而又集中地反映出他们的语文能力、生活经验、知识基础、思想认识等各方面的水平。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作文能力呢?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从学生的感性经验和心理水平出发进行命题和指导。

新《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写作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达的过程。”然而,学生的感性经验,或来自于记忆,或是现场获得的。丰富多彩的心理生活是表达的必要条件。因此,教师在作文命题时,必须考虑学生的生活源泉和知识经验,写作的题材应以学生所熟悉的、所理解的家庭生活和学校生活为主。这样,学生才有话可说、有事可叙、有情可抒。有了素材,就不会说空话;有了感受,就不会说假话;有了认识,就不会套话连篇,人云亦云。

二、树立以人为本的作文教学理念。

新课标明确提出:“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培养学生说真话,不仅仅是作文教学的需要,也是培养学生良好人格的需要,更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作文的过程实际上就是教人怎样做人的过程,而当前的作文教学却无时无刻不在诱导孩子说假话,使他们开始了察言观色,学会了弄虚作假。这种泯灭个性的作文使学生丧失了美好纯真的童心,扭曲了学生的人格。要培养学生求实求真的作文习惯,必须树立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应该给学生一个宽松的作文环境,在作文教学中倡导民主,允许学生发表不同的见解甚至有些片面的观点,让他们畅所欲言。

三、重视形象思维在写作中的作用。

记叙文的写作训练要求写得具体、形象、生动,而学生在言语表达上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倾向于综合、抽象、笼统。这就要求教师在作文训练中重视形象思维能力的培养。例如,同样写“下雨”,学生中就有各种不同程度的形象化表达:①那天天气很不好。②那天,天下着大雨。③那天,天下着倾盆大雨。④那天,雨下得真大。我撑着布伞走在街上,布伞外面下大雨,布伞里面下着毛毛雨。由上面例子可以看出,①句写得太抽象,不知到底是下雨还是下雪?②句虽然写得具体,但不够形象。③句才具有雨的形象性,而④句却把雨写得非常形象。

因此,要使学生的作文写得生动具体,必须重视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把抽象的词语具体化,概括的语言形象化。

四、改变作文的评价标准。

培养学生的作文能力,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除了上面一些做法外,还要进行科学的指导、批改与讲评。作文批改要有针对性,加强面批指导,提倡学生互批。作文批改,首先,要改正作文中的错别字、病句。其次,更重要的就是针对本次作文要求进行批改,并作好记录,为讲评做准备。批改中,面批很重要。对学生当面进行批改,教师和学生感情上的距离拉近了,学生更乐于接受,理解会更透彻。同样,把学生置于批改者位置,让其体会教师批改的辛苦,学生才会更耐心细致地写作;教学生懂得施教要居高临下,送人以杯水,自己应拥有桶水的道理,学生会更主动学习写作,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以便给同学下更准确的评语。

篇6:培养小学生习作能力之我1

1江苏省宝应县黄塍中心小学朱子建

内容提要: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的环节,是对学生进行语文素质训练的主要方式,写作水平和写作能力的高低是一个人能否运用语文知识及其语文素质的综合体现。学生习作过程也是表达情感的过程。怎样让学生有话可写“言之有物,恰如其分地表达真情实感?教学实践中注重突出三点。

关键词:观察体验阅读积累想象表达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写作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达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心实感。”

一、多观察多体验感悟生活

生活是一切写作的源头活水,生活是学生习作的土壤。要让学生写好作文,教师应该多在文外下功夫,鼓励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多观察、多体验,用脑去想象、多积累,用心去阅读、多表达,以自己的心灵去感受生活中最熟悉的场景,挖掘身边最能打动心灵的资源,为作文寻找“源头活水”。

1、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学生的第一课堂,父母是学生的第一任教师,他们的言谈举止在孩子的心灵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教育教学中,要教育孩子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力争做好身边的每一件小事,更别说生活自理能力了,学会扫地、学会会做、学会洗衣、学会叠被子„„,这样才能写出真情实感文章。否则,即使写得出来,那也是胡编乱造、毫无真情实感可言。作家尚且要经常深入生活、体验生活,作为小学生又怎能放过家庭生活中这些写作的细节呢?因此,我要求学生平时在家里要主动参加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因为这不但可以让孩子们亲身体验到父母的一些辛劳,而且可以锻炼他们的动手、动脑的能力,培养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以及服务他人的意识,还因为有了自己的亲身体验,积累了很好的素材,作文时便可得心应手。

2、从校园琐事记起

学校是学生学习科学文化的主阵地,也是孩子们的乐园。学校里每一件事都应当激起孩子的快乐兴趣因此,教师应该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集体活动,让学生在各种各样的校园活动中得到成长。实践证明,班级开展的“诗歌朗诵比赛”、“小小故事会”、“我的理想”、“我爱我班”、“班干竞选演讲会”、“我是卫生小卫士”、“他是我的偶像”等主题班会,学校组织的“游戏运动会”、“科技小发明比赛”、“缅怀革命先烈”、“六一庆祝会”、“国庆节歌咏比赛”等许多活动,不但让学生的特长得到了淋漓尽致地展现,各方面能力有了进一步的提高,而且加泞了相互了解,增进了同学友谊。更可喜的是在他们的日记、周记、习作中,学生把活动的经过、体会写得具体、形象、生动、有趣,极大地丰富了学生的习作素材。

3、从社会繁事干起

学生不但要参加力所能及的家庭劳动,参加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还应该参加社会活动,把他们引向大自然,让学生通过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去认识生活、体验生活。节假日组织中队或小队走上街头进入社区开展调查研究,感受生活发展变化;采访行业先锋人物,感受丰富的精神世界;参观优秀企业、文明社区,感受迅猛的社会变革;进行环保宣传、参加社区义务拾废活动,感受做社会小主人的豪情„„新课标中指出要使学生养成留心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自己的独特感受。所以,教师要引导、启发学生去发现生活中的美,捕捉瞬间的灵感,提高对生活的感悟能力,积淀丰富的情感。让学生时时关身边的人,关注生活。学生只有学会发现生活中美的形象、美的形式才会滋润他们的心田,在他们的脑海中留下一幅幅美的画卷。叶圣陶先生曾经指出:在实际生活里养成精密观察和仔细认识的习惯,是一种准备工夫„„如果养成了,对于写文章是大有用处的。

二、多阅读勤积累、表达真情。

小学生阅读是知识吸收的过程,也是知识积累的过程,积累是作文成功的基础。要写好作文必须去阅读,学生在阅读中既可以学到作者的观察方法、思维方法,还可以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因此,教师要鼓励学生做丰富文本实践的主人,大量阅读,开拓视野,积累语言,丰富语言材料。

1、激发阅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教师要组织学生开展各种形式的读书活动,如倡导“亲子阅读”、“班级读书会”、“师生好书共读”,想方设法去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学生在根据自己的个性、爱好,自由选择自己喜爱的书籍,进行个性化的阅读积累的同时,教师还应该向学生推荐适合他们阅读的童话、儿歌、谜语、优秀作文、儿童文学、科普读物、民间故事、短篇小说、诗歌,甚至名家名篇,以促使他们摄取全面的文化养料,同时要求他们把读书过程中的看到的好词、佳句、好段随时摘抄下来,并经常把这些拿出来读一读,鼓励学生善于捕捉住读书过程中的点滴体会写成读后感。“厚积而薄发”,学生阅读多了,感悟多了,写作时,妙词佳句就会在脑中自然涌现,表达更加自如。学生一旦对阅读产生了兴趣,在阅读过程中就会处于高度自觉状态,会以惊人的毅力去学习。

2、创设阅读条件。

建立班级图书角。提供一批公共图书,建立班级借阅制度。图书一部分可由同学捐赠,一部分可由班费购买。有了这样一个班级图书借阅角,人人都有机会读好书,家庭经济困难的同学再也不必为买书发愁了。除此以外,还可以提供一批可批挑选、参阅的书目,让学有余力的同学自己去阅读,更上一层楼。另外,还可以利用每周的两节课外阅读课向学生推荐读物,欣赏评析,进行阅读指导,供学生汇报读书成果,逐步把课内阅读向课外阅读过渡。

3、教给阅读方法。

语文课是传授阅读方法的主阵地,也是最佳时间。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把在课内学到的方法用到课外阅读中去。如在语文课堂中学了自然段的知识,让学生在阅读读物时数数一篇文章有多少个自然段,并按自然段读书;在语文课内学了中心句的知识,就让学生在课外阅读时找中心句;在语文课内学习分段、概括段意、整理故事情节、评析人物等,也让学生到课外去试一试。这样,有意识地提示学生运用课内学到的知识方法,去进行课外阅读,久而久之,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就培养起来了。

三、勤想象勇创新、提高能力

少年儿童时代是充满幻想的时代,他们的想象极为丰富,幻想自己能上天入海,探索未来世界。把幻想的事情写出,这也是儿童内心情感的需要,更是训练作文能力,培养创新意识的重要途径,如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作文题目是《假如我会克隆,我就。。。》这篇作文,我先引导学生弄清这个词的意思,就放手让学生大胆去想象,等到学生把作文写好后交上来,我一看,克隆什么都有,真是五花八门,有的学生要把世界的珍宝克隆出来,让我们世界永远丰富多彩,有的想到了山村缺少老师,就想多克隆几个老师去山村教书,让山村的孩子多读书,让他们快乐的成长。为了激励学生写好想象作文的兴趣,我又适时的给学生布置了另一篇作文,作文的题目是《假如我中了五百万大奖》没讲任何要求,学生想怎么写,就怎么写,这下学生乐开了花,个个眉开眼笑,浮想联翩,写出来的文章更是百花齐放,有的想象丰富,他要去南极考察,并找来地球仪探测中国到南极的路线

篇7:浅谈小学生习作能力的培养与提高

【摘要】: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这对于全面实施新课程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学生的未来生存和发展提供交流基础和空间都有极其重要的价值。培养和促进学生习作能力的提高,是当前农村小学语文教师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教师要采取适当教学策略,努力引导学生走进生活去积累,去观察,去想象;要指导扩大阅读,引导模仿创作,奠定创作基础,开启写作之门;要激活学生创新思维,培养想象能力;要做好发展性评价,让学生在写作实践中不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不断享受到写作的快乐,真正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

【关键词】:小学生、习作能力、培养与提高

语文素质教育的提倡使语文教学从侧重知识向侧重能力方面转变。作文就是体现学生语文素质高低的重要环节,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这对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全面实施新课程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都有极其重要的价值。而作文教学一直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一个难点,教师难教、学生怕写。而农村小学学生因见识少,习作能力较差,学生越怕写就越不会写,习作成了学生望而生畏的科目。目前,农村小学生作文普遍存在着“空”、“呆”、“硬”的毛病:首先内容空洞无物。学生写作文时往往觉得无话可说,翻来覆去的就是那些话,写了一大堆,却没有把自己心中想说的表达出来。而且我们的部分老师总喜欢搬出所谓的作文“公式”,重视写作技巧的训练,强调作文格式、套路,使作文远离了孩子,远离了生活,雷同现象十分突出。其次文字苍白呆滞。词汇贫乏,词不达意,不会运用修辞手法来增强句子的形象性和可读性。再者缺乏想象力。大部分学生只会干巴巴的写一些流水账式的习作,不会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对事物进行准确、生动的描写,使文章读起来更有感染力。学生的习作水平是学生语文素养的集中体现,这使得培养和促进学生习作能力的提高,成为当前农村小学教师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所以,教师在指导小学生作文时,从各方面入手教给学生方法,采取多种策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下面就我在习作教学过程中获得的一些经验,谈谈几点看法。

一、留心观察,学会积累,让习作走进生活,激发习作兴趣和信心。

培养学生作文能力,积累感性材料是第一步。一要教会学生对事物进行仔细观察。小学生的观察、认识事物具有随意性,教师则要引导学生有目的、有步骤地进行观察,在观察过程中要充分调动多种感官,对事物进行观察,才能透彻地认识事物,为准确地表达事物打下良好基础。

二要让作文教学走出课堂,拓宽学生作文训练的学习阵地,俗话说:“生活是作文的源泉”。《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他们的真情实感。如果我们仅仅锁定于几篇例文、范文,或者局限于校园空间,甚至教室空间,学生的作文素材和习作思路将会受到局限。生活会给学生带来新的认识、新的感受和新的收获,所以,作文教学,特别是小学起步阶段的习作教学,语文老师要善于带领学生走进自然生活,鼓励学生到广阔的世界里去感受作文的气息,必须引导孩子们热爱生活、留心生活,感悟生活,在与生活接触的接触中捕捉写作素材,为孩子们打开丰富多彩的生活天地,让作文变得新鲜有趣,使孩子想写、乐写,让学生的作文更加合乎时代的主旋律,并渐渐成为他们精彩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例如指导学生写命题作文《家乡的变化》,可让学生先亲自向长辈进行了解,后再进行观察,从住房、道路、村寨建设、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等方面寻找现在和过去有什么不同,并记录下来形成文字材料,然后指导学生选择其中一个方面或者多个方面写,重点捕捉当前社会中的新鲜事,创新作文的立意,更好地通过突出“变化”一词来表现主题。

三是教会学生观察日常生活,学会写日记,以写观察日记为主,写自己日常生活观察到的最感兴趣的事,不断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通过写日记来积累,训练学生平时认真观察,养成写日记的习惯。

二、扩大阅读、引导模仿,结合实际及时指导。

教会学生阅读是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有效途径。教师除了要加强词语教学,帮助学生不断积累,还应侧重指导学生学会从课文中学写

作,将书本语言转化为自己的语言,写出自己的文章。

一是要通过阅读提高词汇量的积累。掌握丰富的词汇,并能正确运用,是提高小学生写作能力的关键。需要平时多读、多看、多思、多练、多积累,并正确运用于写作上。因此,首先要引导学生自读课文,凭借课文深入理解词语,结合实际,根据课文引导运用,学好表达。其次要精选需要深入学习的词语句子,作为本课教学目标,在对课文的学习中,让学生学习、品味。再次要选有代表性的文章,作为学生的课外阅读教材,要教会学生在阅读中认识、体会词汇的准确、鲜明、生动,及其对描写事物与表达思想感情的方式方法和作用。二是要在阅读中领悟作文的写法。写作方法是在不断的阅读中学习而提高的。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以教材中的典型情节为重点,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使学生较深刻地体会不同的写法。在阅读中引导学生拓展语言情境,找出课文值得借鉴的地方,教会学生抓住课文最突出的一个写作优点进行学习、体会,让学生多想想作者为什要这样写?使学生理解文章的特点,领悟作文的写法。学习课文的表达方法和开篇布局,可以从仿写入手,仿结构、仿表达方法、仿精彩片段等。

三、让学生的习作内容富有新意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解,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写作素材。”我们学习课文后、带领学生观察自然之后,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进行思考。他们凭借自己的理解,再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用不同的思维方式,从不同的角度来进一步感受思考,展开丰富、合理的想象,让生活在脑中得以升华,只有这样,才会写出灵动、个性张扬、富有新意的佳作来。

一是细致审题创新意。要写出一篇优秀的作文,审题是第一步,也是十分关键的一步,语文老师千万不可忽视了审题的重要性。所谓“磨刀不误砍柴工”,教师要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去认真看清作文要求,仔细地分析作文的主题思想,深入地领会作文的要领,多思考,多斟酌,多选择,提炼和挖掘有价值,有新意的作文素材。如可以指导学生在审题时作这样一个思考:如果让我写,我会写什么?别人又会写什么?大家都这样写作文有味道吗?猜一猜别人不会写什么,而

别人不会写的东西正是我所需要的,这样才能够同中求异,与众不同。这样做的前提是思考要紧紧围绕习作的主题,否则就容易写离题了。

二是逆向思维引新意。学生的思维直接决定了作文的思路,所以语文老师在作文指导时要合理地引导学生运用逆向思维去行文,即打破常规思维,背着题目的意思去思考,去选材,去立意,这样写出来的作文常常会让人读了还想读,因为这样的文章会给读者带来不一样的甚至从未有过的感受。当然需要注意的是,逆向思维的作文思路不能消极反动,违背社会的主流思想。

三是合理想象求新意。学生在写作过程中,必须留下想象的痕迹,想象能够使内容更加生动形象,能够让空洞的文字变得有声有色,流露出思想情感,散发出生命的气息。当然,学生的想象也不是凭空产生和与生俱来的,需要到现实生活中寻找和积累灵感,这种灵感会使作文源源不断地注入新鲜的血液。

作文教学中把握好作文内容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语文老师在作文指导时一定要舍得多花时间在作文内容上下工夫,要在围绕作文主题思想的基础上敢于创新求异,敢于打破常规思路开辟新的天地,不可盲目下笔,急于求成,因为不管做什么事情“欲速则不达,”作文教学同样如此!

四、注重作文的及时评价、批改和修改。

《语文课程标准》评价建议里明确指出:“语文评价的目的不仅是为了考察学生达到语文学习目标的程度,更是为了检验和改进学生的语文学习和教师的教学,改善课程设计,完善教学过程,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由此可见,评价的功能已不仅仅停留在甄别和选拔上,而是更关注学生的发展,从而使评价更具有教育功能。评价将贯穿于教育教学过程的始终。依据发展性评价理论,评价学生习作,激发习作兴趣,有效地提高学生习作能力。

巧用评语评价,培养学生修改自己习作的能力。评语评价重在褒奖,以激发学生修改习作的兴趣,以发展的观点评价,要善于发现和表扬学生的点滴进步,努力地寻求学生的每一处闪光点,哪怕是一个词,一个句子用得好,也不应吝惜赞美的语言,让每个学生都坚信自己是可以写好习作的,从而更自觉地练写,也乐意接受老师的建议,对自己的习作进行修改;重在分层,以增强学生修改习作的信心,一个班的学生,习作能力总是有强有弱的。为了兼顾每个学生的自尊心,可采取因人施评的方法,分层提出希望;重在个性,以指导学生修改习作的方向,循序渐进,不能一次要求做得完美。

综上所述,让习作走进生活,培养学生的习作兴趣,提高观察、积累能力,扩大阅读从阅读中学习写作,加强习作的创新思维的培养,巧用评价提高学生的习作修改能力,赞扬学生的点滴进步,让他们的习作真正抒发内心情感,满足自身的表达欲望,从而让学生在写作实践中不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不断享受到写作的快乐,只有认真落实以上几点才能培养和切实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让学生会写、乐写、写得好。

参考文献:

(1)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

(2)田慧生.课堂评价的理论与实践(新课程师资培训教程)[G].远方出版社.2004年5月

篇8:培养学生习作能力“五法”

一、注重“厚积”,方能“薄发”

“后积方能薄发。”认知心理学指出,人类3~12岁是记忆的最佳期,所以说小学阶段应鼓励学生多读、多背、多记。 根据学生的这一特点,从一年级起,教师就应督促学生每天读书,且随着学生年龄的提高,读书时间也应从每天的5分钟逐渐增加到40分钟,并从四年级开始,让学生养成做读书笔记的习惯,将好词佳句记录下来。这样既能丰富学生的词句储备,又能为学生的习作夯实基础,使学生把习作看成信手拈来,唾手可得的事情。

二、转换角色,乐其所好

融洽的师生关系能为学生营造一个美好的写作氛围。 因此,教师应该多站在学生的立场转换角色,了解学生的习作困难,针对学生的困难去寻找帮助他们的方法。正如苏霍姆林斯基说的:“一个教师不能无视学生的情感生活,因为那是学习中主动性和创造性的源泉。”学生对于习作最大的困难是缺乏兴趣,觉得无话可写。针对这一问题,教师可以从学生的兴趣出发,乐其所好,逐步培养他们的习作热情。 如,学生刚学完拼音后,教师可以布置这样一个写话任务———让学生运用手机的拼音输入法,在家长的帮助下给老师发一条短信。这种带有趣味性的作业,不仅能帮助学生巩固拼音,而且能加深师生的情感,培养学生写话的积极性。

三、结合阅读,适时练笔

全国小语会理事长崔峦老师说:“习作能力的根在阅读能力。我们要重视读中悟写,读中学写,体现读写结合。”现行的课程安排是一周仅仅两节习作课,教师只靠习作课上讲写作是远远不够的,还应在平时的教学中,注重引导学生领悟习作的方法,感受写作的技巧。如,在教学《富饶的西沙群岛》中描写鱼的段落时,教师可以向学生另外展示几种有特点的鱼的图片,让学生仔细观察后,仿照书中描写鱼的外形、动作的方法,任选一种鱼进行介绍。学生兴趣盎然,对鱼的描写也栩栩如生,语句优美生动,并不比课文中的句子逊色。另外,教师还可根据教材引导学生续编故事、仿写、写读后感、想象人物的心理活动等。

四、分层评价,关注细节

习作的评价应鼓励有创意的表达,评语应该使学生产生亲切感。习作等级的划分如果用“一把尺子度量”,那么一个班的作文就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得“优”的永远是固定的几个学生,得“良”、“中”、“中下”的学生似乎也没有变化,长此以往,学生写作的积极性会渐渐减弱,甚至消失。因此,教师可以采用分层评价的方法。例如,习作水平一般的学生, 如果在原有基础上有了较大进步,教师应评定为“优”,这样能使学生受到巨大鼓舞,习作积极性得到提高。在讲评习作时,教师应关注“细节的闪光点”,一个恰到好处的词,一个生动有趣的句子,甚至一个准确的标点符号都应大加赞赏。

五、敞开心扉,包罗万象

教师对待学生的习作应始终怀着一颗包容的心,敞开心扉接纳学生在习作上的失误,让学生大胆地把头脑中的画面、情景描绘在纸上。对此,教师在习作选题上应贴近学生的生活。如,汶川大地震过去不久后,笔者组织学生写灾后所想;母亲节、父亲节、教师节临近时,笔者让学生给妈妈、爸爸、老师写信。这种写作内容不仅能增加学生的习作信心,解决学生习作时无内容可写的难点,并且能使学生发现生活的多姿多彩,从而乐于习作。正如管建刚老师说:“写作这东西是讲究状态的,在状态里想表达想拿起笔来写,后进学生也能写出精彩的话语来。”

篇9:小学生习作能力培养

关键词:习作 兴趣 能力培养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老师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可见习作教学是语文的教学重点,然而学生普遍表现出“谈习作脸色变”,畏难情绪严重,习作总是东拼拼西凑凑地写上那么几段,习作思路狭窄,内容空洞,言之无物。面对这样的情况,想要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我认为首先要让学生乐于交流,乐意把自己的思想表达出来,以口头的形式或笔头形式。因此,教师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

一、培养学生的习作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莎士比亚说:“学问必须合乎自己的兴趣,方才可以得益。”

要消除学生对作文的恐惧心理,一定要提升学生的习作兴趣。为了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教师可以从以下方面去做:

(一)不限定标题,写自己想写的

小学生的活动范围毕竟有限,但是小学生的想象能力却很丰富,他们可以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东西结合自己的想象编造出丰富多彩的故事来,在无拘无束的情况下,学生会放开手笔,无所畏惧,所写的习作也千奇百怪,甚至不成文,但是它们出自学生之手,它们会调动学生习作的欲望。所以,在习作启蒙阶段可以说是“漫无边际”地去写,写出来就好;到了高年级阶段,教师可以设置话题,让学生在一定范围内去“漫无边际”地去写。

(二)创设情境,培养写作兴趣

爱玩是孩子们的天性,用游戏的方法教孩子们习作十分有效,既可以激发他们的想象力,提高兴趣,调动积极性,又启发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在习作课上老师可以和学生玩“猜词游戏”。规则是:一个学生看了老师指定的词语后,用动作表达出来让另一个同学猜词语。学生可以分成多组,赛一赛哪一组猜出的词语多。游戏中,学生们肯定都表现得很兴奋,场面很热闹,这时教师可以在一旁启发学生注意观察游戏者的动作、语言、神态等。游戏结束后,教师再让学生谈谈这次游戏的感受,并把那热闹的情景写下来。这样情况下,学生们的习作自然写得真实且内容丰富。有内容可写,写下的是乐趣,学生们能不对习作有兴趣吗?

(三)畅所欲言,激发写作兴趣

习作教学,必须遵循从说到写的原则。“说”是“写”的基础,只有“会说”,才能“会写”,所以上习作课时,教师不必告知学生现在要习作,以免增加学生思想负担,让学生感到压抑。教师可以指定一个主题,然后让学生交流、讨论,教师自己也参与其中,并从中旁敲侧击指导他们如何正确用语言表达,或对学生的发言作出评价。在这样无拘无束、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生们更能够畅所欲言,把心里话说出来。“用我手写我口”,既然能说得流利,就能写得流畅。这种方法既操练了学生的口语表达,同时也为习作做好素材积累;既提升了会话兴趣,也提升了习作兴趣。

(四)分享喜悦,提高习作兴趣

学生是否愿意并自觉地习作,最关键的是让学生尝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满怀信心地去写。每个学生都希望自己的习作能得到教师的肯定,所以老师对学生的要求不能过高,以免打击了学生的习作热情。在习作教学中,教师要用鼓励性的评价,坚定学生的自信心。哪怕学生写得不成功,也要给予鼓励性的评价。教师要善于捕捉学困生习作中的闪光点,哪怕是一个好词或好句都要给他们圈出来,为之叫好,甚至把一些学困生的习作修改好后在班里展示,分享成功的喜悦,以激发他们的兴趣,让他们觉得自己原来有能力把习作写好,消除畏惧心理,从“能写”过渡到“愿写”乃至“会写”。

二、让学生有表达的素材

刚开始习作的学生最大的困难就是“无话可说”“无材料可写”如果单靠老师传授抽象的习作知识,是难以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的。因此为了让学生的习作“言之有物”,教师应做好以下两点:

(一)努力培养学生观察能力

老师在习作教学中应加强提高观察能力的指导,使学生养成善于观察生活,善于抓住事物特点的习惯,从而克服“无材料可写”的缺点。学生的生活内容其实是丰富多彩的。在学校里,有多种多样的活动,如学习、文娱、课余兴趣等活动;在家里,有生活、外出旅游等各種形式活动。然而学生面对这么多的材料仍无从下笔,那是因为他们不留意身边的事情,老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去接触社会,接触自然,用他们的眼睛留心观察周围的一切。教师应训练学生通过多种感官认识世界,并乐于把观察的结果与他人分享,这样学生在捕捉素材之后,就为习作打开了源泉。例如,在教学《三亚落日》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观了学校,引导他们去发现、捕捉平时忽略的美丽。观察时,教师给予学生明确的目标,仔细观察成为他们自身的需要。这样激发了学生的观察动机和习作的欲望,他们就能够写出了一篇篇描写细致、富有真实感的作文。

(二)教会学生认识事物的方法

习作过程实际是学生以书面语言形式把自己的学习、生活、娱乐中遇到的事情拿来与他人分享过程,为保证信息的正确性,应守住“真实”“具体”的底线。教师应要求学生写真话、实话、心里话,不写假话、空话、套话。在一篇习作中学生是这样写的:“凡是食物煮熟了都是漂的,煮熟的鸡蛋也是漂的。”这句话就是很典型的套话、空话。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因为他还没有学会认识食物的方法。实践是认识事物的根本方法,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得到真知。煮熟的鸡蛋是漂的还是沉的,应视具体情况。新鲜的鸡蛋煮熟了是沉的,但是,经过孵化了的鸡蛋在即将出小鸡时煮熟,鸡蛋是漂的。这位学生所犯的错就是实践不够。所以,教师一定要求学生写在具体的实践中所见、所闻、所感。

(三)注重引导学生词汇积累

阅读是习作的基础,鲁迅先生讲过,要把作文写好,最可靠的是看课外书。新课程标准对小学高年级段的阅读就作了明确的要求:“课外阅读适宜的长篇文学名著、当代文学作品、科幻作品等,总量不少于100万字。”但读课外书只求数量,不求质量,阅读的作用就会大大减弱。因此,阅读更要注意精读,积累词汇,把文章精彩的部分记录下来,如能把平常积累的词汇和精彩的部分运用到习作当中,习作定会增添光彩。词汇积累可以从两方面着手:

1、立足语文课本内容,重视文本知识积累。“重视文本”是新课标要求,而且很多课文的思考练习中有“背诵自己喜欢的自然段,摘抄好词、佳句”这样的练习,让学生在背诵时感受到语言文字的优美,摘抄一些好词、佳句为习作做好铺垫,学生就能够有词可用,有话可写。比如:在教完《烟台的海》这篇课文后,教师就可以让学生摘抄好词、佳句,并用其来写写熟悉的景物。

篇10:《培养小学生习作能力》课题研究规划

下都中心小学 邱干涛

许多作者都会深有感触说:“好的文章是改出来”。传统那精批细改全批全改的作文评改法在三十多年的作文教学中我采用了多少次,心头总有那种事倍功半之感。究其原因是学生对老师批改得红线满身的作文毫无兴趣,大多数学生看看分数和浏览一下评语,甚至连评语也不浏览就往书包里一塞。学生的作文水平没有因老师的勤奋而明显的提高。课标第二学段的要求习作做到:(1)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2)学习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笔者认为要达到课标要求作文评改重点必须向培养学生的作文自改能力转移,在下谨叙本人浅见。

一、读写结合,交给方法。

习作评改对于学生来说的确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必须在平时的阅读教学中交给他们评改习作的方法。在阅读教学中有意识地开展读写训练,让学生在训练中习得习作评改的方法。学生每次作文交上来后,教师应将所有的作文浏览一遍,使学生习作的情况了然于胸。提出修改建议,用平时的阅读教学中学生已经习得的评改方法自主评改习作。让学生用阅读教学中习得的习作评改方法,评改自己习作的文序,文情,充实文之重点,摒弃文中累赘之言。这样学生的习作就会朝言之有序,言之有物,言之有情靠拢,学生评改习作的能力也会与日俱增。

二、创新形式,勇于实践。

传统的习作评改方式已不能适应现代教学习作评改的要求,教师应让学生这个学习的主人参与自己的习作评改实践,因为学生各自的语言积累不一样,对世间万物的感悟也不同,只有让学生自己参与习作评改,才能把自己的语言积累和自己的独特感受充分展示出来。教师要大胆创新习作评改方式,有学生的自主评改,有同学的互评互改,有教师的精彩评改。用自主评改获取再习作的实践,在评改中,发现自己的进步,享受习作长进的喜悦,提升习作的信心。在同学互评互改中,吸收评改的精华,为自己习作评改水平的提升起取长补短的作用。教师在习作评改中必须依据学生的实际发挥主导作用,不同的学生不同的指导。有的学生侧重字词的正确使用,有的侧重语句的通顺,有的侧重文序,有的侧重文情„„做到因材施教。在评语中不但要指出学生习作的不足,更重要的是指出习作的优点,评语要具有指导性和激励性。让学生在评语中学到更多的评改方法,获取更大的评改信心,为学生提高评改能力注入活力。

三、勤于积累,提升能力。

俗话说得好:“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要提升学生的习作评改能力就必须让学生热爱生活,勤于积累。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在习作评改中字写正确,词用准确,句子通顺,表达流畅,句含真情,妙句丛生。否则,学生掌握了习作评改方法也是枉然。“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说得好,是呀,只有“读书破万卷”习作评改才能“下笔如有神”才能水到渠成。因此,必须引导学生去积累语言、情感诸多的习作评改知识,才能在习作评改中得心应手,方能提高习作评改的能力。

叶圣陶先生指出“改与作的关系密切,改的优先权应属于作文,所以我想作文教学应着重培养学生自己改的能力„„养成了自己修改的能力这是终生受用的.”要培养学生习作文评改能力,就要阅读教学做到读写结合掌握评改方法调动学生勤于积累,积极参与习作评改实践,提升习作评改能力,取得习作评改最佳教学效果。

篇11: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习作能力探索

内容摘要

重视语言积累是《语文课程标准》中一个重要的指导思想。以课堂教学为语言积累的主渠道,调动起学生的一切认知因素,学生便会在无形中不知不觉地积累到非常丰富的内容。在作文教学中,必须鼓励学生创作,培养他们创作的兴趣,而推荐发表文章是激发学生创作的一个好办法。家长对他们的赞扬会令其尝试到成功的莫大喜悦,由此激发他们喜爱写作、不断写作的内在原动力,从而增加写作的兴趣,提高写作水平。总之,在作文教学中,我们鼓励用自己的眼,以自己的心去理解、感受生活,挖掘生活中最熟悉的,最能打动心灵的宝藏,写真人真事,抒真情实感。

关键词:语文 培养 能力探索

篇12:《培养小学生习作能力》课题研究规划

作者:张店乡岳楼小学屈伟

小学生要想将习作写好,必须在阅读时多留心,多积累。好的词、句以及片段等是写好习作的必不可少的材料。“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要想写出好的习作就必须多读书,多阅读一些好的文章,从中汲取精华。语文课应该凸显语文味,儿童味和情趣味,要让学生在阅读课文的时候能对文本语言进行有效地开发,对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能够倾力关注。教师能够借助文本引导学生进行语言理解、积累并运用,最终能够运用到写作中,做到学以致用,并能举一反三,有所创新。

“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傅彩,足以长才。”阅读一篇文章,要抓住重点,找出文本的写作方法,学习用词的准确与精妙。我在指导学生阅读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的《桂林山水》一课时,要求学生抓住作者描写漓江水的“静”、“清”、“绿”和桂林山的“奇”、“秀”、“险”的特点以及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进行理解、体会、感悟。在练习写作时学会抓住描写事物的特点,运用精炼的字词及语言,大胆使用比喻、夸张、拟人、排比等写作方法学习写作。要使学生做到“平字见奇,常字见险,陈字见新,朴字见色。”我在教学时将阅读和写作有效的联系在一起,使学生在模仿中学会写作,做到有话可说,有内容可写。使学生不怕写作文而喜欢写作文,变“要我写”为“我要写”,从而做到充分调动学生的写作积极性和主动性。使我所带班级的学生的写作水平很快提高。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要想把作文教学和阅读教学有机结合在一起,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必须从点滴做

起,要做到循序渐进,一步一个脚印地做好指导,不能急于求成。我在平时指导学生阅读课文时曾多次渗透一些写作的知识和方法,使学生在阅读文章时能抓住重点,学习别人的写作方法和写作艺术,在自己的习作中能很巧妙地运用。在实践中结合生活实际,认真观察,留心身边的人和事及物、景等练习写作。例如,在阅读人教版五年级下册《人物描写一组》时,要求学生留心作者是如何具体地描写人物的外貌、行为、举止、言语以及内心的活动等。小噶子和小胖墩是如何比赛摔跤的?严监生在临死前的表情举止如何?以及对“凤辣子”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的描写等。能做到叙事准确,语言精炼,努力做到“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使人读着感到有震撼感,能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并能触动读者的心灵。

在阅读教学时,我注意引导学生分类积累文中的优美词语及句子,要求学生在写作中适当引用,在平淡的语句中增加一些脍炙人口的名人名言及美文佳句,能起到画龙点睛的效果。“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拥有足够的语言材料和方法设备,是盖好“仿写大厦”的前提。要引导学生从形式走向内容,在阅读中感受形象进入意境,形成语感,再从内容走向形式,以读促写,内化语言,理清结构,领悟写法,学会表达。在写作时要求学生写出味道,能激发学生写的情趣,引导学生逐步掌握写的方法,提升写的效能,体验运用语言的乐趣。“有志者,事竟成。”要想能写出出色的习作,就必须多留心积累,立下志向,定下目标,决不能“一曝十寒”,“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要持之以恒。“夫学须志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我在教学中努力培养学生们的习作能力,遇到好的片段,让学生勾画出来,并抄写在笔记本上,以备习作时选用。并指导学生踏踏实实地学习、领悟、做到博学多才、融会贯通。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要注重能力的培养,指导学生评改作文。“文章

不厌百回改”,要有目的地引导学生发挥其主体作用,不断增强学生评议作文的能力,努力促进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要让学生互相观摩,取长补短。在互相阅读别人的习作的同时共同提高写作水准,更大程度地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作文是生活的一部分,它离不开生活。”我们要指导学生善于从生活中汲取写作素材,认真建立自己的“材料库”。我在平时的教学中,注重指导学生多看有益的书籍,多阅读好的文章,并摘录其中的好词好句,指导学生用小本子把生活中和阅读文章时把可记的东西记录下来。这样从各方面积累写作素材,做到有东西可写,有话可说,写的习作言之有物,言之有情,言之有义,言之有理,言之有序。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我在指导学生阅读时,要求学生掌握要点,在逐步模仿中,写出内容具体、有中心、有条理、有重点、有想象力的习作来。通过指导修改,既培养了学生的自改能力,又培养了他们的创造思维能力,也更有效地提高了学生们的作文表达能力,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上一篇:工程项目合同终止协议下一篇:清西陵土壤学实习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