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推进课外阅读

2024-04-10

如何推进课外阅读(通用8篇)

篇1:如何推进课外阅读

如何指导学生课外阅读

我们要引导学生不仅爱读,而且会读,要读得更好更有收效。作为读书的指导者,我们应该向学生介绍一些行之有效的读书方法。

阅读的方法有很多种,我这里所要谈的是几种我们常用而又十分有效的阅读方法:

1、选读法。这种方法的运用一般是根据学生在课内学习或写作上的某种需要,有选择地阅读有关书报的有关篇章或有关部分,以便学以致用。指导学生去图书室借阅与所学内容相关的资料,再选择自己所需要的部分,用于写科学小论文,以培养摘录资料和运用资料的能力。同时也丰富了语言积累,提高了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

2、精读法。所谓精读法,就是对书报上的某些重点文章,集中精力,逐字逐句由表及里精思熟读的阅读方法。它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最主要最基本的手段。有的文章语言隽永,引经据典,情节生动。教师可以利用这些作品为依据,指导学生精读,要求学生全身心投入,调动多种感官,做到口到、眼到、心到、手到,边读、边想、边批注,逐渐养成认真读书的好习惯。

3、速读法。速读法就是对所读的书报,不发音、不辨读、不转移视线,而是快速地观其概貌。这就要求学生在快速的浏览中,要集中注意力,作出快速的信息处理和消化。我国古代有“好古敏求”“读书十行俱下”之说,可见早就提倡速读能力。利用速读法,可以做到用最少的时间获取尽量多的信息。当今科学突飞猛进,生活日新月异,人们的生活节奏也随之加快,这必然要求我们的工作讲质量讲时效。如果我们的学生只会字斟句酌地读书,很难适应社会的飞速发展的需求。因此教会学生根据自己的阅读需要,采用速读法不谛是一种明智的选择。

4、摘录批注法。此阅读法就是在阅读过程中根据自己的需要将有关的词、句、段乃至全篇原文摘抄下来,或对阅读的重点、难点部分划记号,作注释,写评语。俗话说:“不动笔墨不读书。”文章中富有教育意义的警句格言、精彩生动的词句、段落,可以摘录下来,积存进自己设立的“词库”中,为以后的作文准备了丰富的语言积累。同时还可以对自己订阅的报刊杂志,将其中的好文章剪裁下来,粘贴到自己的读书笔记中。读与思共,思与读随。在阅读的过程中,要学着用自己的阅历和知识去审视、对比、评判书中的内容,并及时记下自己读书的感受和疑点。总之读书 要做到“手脑并用”阅读才将会变得更精彩、更有实效。阅读的书籍不同,而采用的阅读方法也不一样;阅读的目的不同,阅读的方法也不同。我们应该注重教会学生根据个人不同的阅读习惯,阅读目的、性质,选择合适的阅读方法,灵活使用。

5、帮助选择读物避免盲目性。小学生求知欲旺盛,但缺乏辨别是非的能力。面对浩瀚的书山文海,教师应根据学生的阅读能力,思想状况,年龄特点,兴趣爱好 和教育需要,认真地帮助他们选择有益的读物,避免他们不加选择、不辨优劣地进行课外阅读。课外读物的选择应以思想内容好,语言文字好,适合青少年阅读为标准。坚决杜绝一些非法出版物和不健康的书刊在学生中传阅,造成种种不良影响。

篇2:如何推进课外阅读

提到课外阅读,有些家长会直摇头,认为既浪费时间,又影响学习。希望孩子整天钻在教课书里,无休止地做题目。因此,即使是假日,也只想让孩子捧教课书,做习题。,不让孩子去大量阅读。这种观念反映了做父母的望子成龙心切,似乎也无可非议。但当家长的恰恰忘记了课外阅读是孩子学习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孩子能从中学到很多教科书中学不到的知识,既扩大知识面,又能增强阅读能力和自学能力,其在孩子成长中所起的作用是无量的。是否浪费时间主要看读什么书和怎样读书,如果不考虑这个问题,其结果,不仅是浪费,而且还有害。所以,对待课外阅读问题,家长一应支持,二要指导。

怎样进行指导呢?可以从四个方面指导孩子做到四个“学会”:

学会选择书。各个年龄段所能看的书是不同的,但有两点是一致的:一是书的类型,一般有信息类、知识类、文艺类的,二是书的价值,有意义或无意义,有益还是有害。因此,孩子在看书的时候,既要顾及兴趣,更要从需要出发。这里的需要有两层意思,即扩大知识面和解决实际问题。有的孩子把看书作为消遣,放松情绪,这也未尝不可,但是也不能选择那些黑色的、黄色的、凶杀的,因为这类书对孩子的心灵有百害而无益。

学会读书。读书有三种方法,一是精读,即每字句都认真读,边读边思考。这种方法读得印象深刻,留下的比较多。二是泛读,粗粗地看一遍,作为一般了解。三是跳读,看一些大标题,或者浏览时对自己需要的内容仔细看,其他则一带而过。用什么方法决定于需要。

要算得上会读,必须是读过书以后要留下些什么。因此还要指导孩子写读书笔记。读书笔记的做法很多,一般有三种:

一是做卡片,即对所看书中的精彩片段或者是自己学习中相关的有用材料摘录下来,卡片的好处是便于分类保管;

二是用专门的本子写读书心得体会,这既是消化知识,同时也提高分析和写作能力;

三是直接在书上写批注,这种方法必须是看自己的书。现代有很多人已开始用电脑做电子读书笔记,这也未尝不可试试。还有如读报,有的资料如果有价值干脆就剪报,然后分类整理。

还需做好三项常规工作

一、用心把舵 轮船航行要把握好方向,指导学生课外阅读也是如此,首先是要为学生正确导向。因为“读一本好书,就是和一个高尚的人谈话”(高尔基),小学生分辨是非能力还不够成熟,不加选择地乱读书,就如交上了一个坏朋友,将被引上歧路。在一些地方,社会上流行一些口袋书、卡通书等一些内容谈不上好也谈不上坏的“灰色书籍”,充其量消遣而已,然而许多学生却对此津津乐道。教师要保驾护航,掌握好课外阅读的方向盘,引导学生多读好书,多读名著,以免“灰色书籍”使学生感染只好好玩、不求上进等“灰色思想”。如何导向呢?可以充分利用学校图书室、班级图书角,教师亲自精选课外书籍供学生阅读并定期交换;可以提供书目让学生自行购买、借阅中外名著,如《安徒生童话选》《格林童话选》《一千零一夜故事》《红日》《西游记》《夏洛的网》等;可以家校配合指导家长加强监管。更主要的是要通过活动、案例对学生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读”,从思想上明确读好书的意义和读坏书的危害,从而在学生内心自觉地筑起一道乐读好书的绿色长城

二、适时加油 轮船要按时加油,才能充满前进的动力。学生课外阅读的动力就是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喜爱阅读的人总会手捧书卷爱不释手。兴趣的培养,每一方面的力量都可以成为生力军:一个良好的家庭读书氛围,一个热爱读书的引路人,一个适宜的学校或社区环境等,都会催生课外阅读的浓厚兴趣。教师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可以通过家长会、家校联系影响家长对课外阅读的认识,可以通过提供课外书与创设适宜的阅读环境,可以通过丰富多样的活动激发自主阅读的主观能动性。活动是激发兴趣的土壤,教师要开展丰富多彩的读

书活动,在活动中催生持久的阅读兴趣。如定期开展读书汇报会、故事会、优秀读书笔记评比展览、手抄报竞赛、与书刊作者通信等活动。

三、定期检修 轮船要经常检查、维修才能保持状态良好,否则就容易有不安全隐患,甚至产生不堪设想的后果。指导学生课外阅读也要经常检修——纠正不良的阅读习惯和不正确的阅读方法。要注意用眼卫生。特别是对那些沉迷于书中的学生,要引导正确的读书姿势,合理安排读书时间,防止眼睛的近视和身体的畸形发展。

现在,电视十分普及,节目丰富多彩,吸引力大大优先课外书,而且电视直观形象,不需动什么脑子,而小学生看书却要由视觉通过内部音觉转换为意义的领会,需要付出大量的思维活动,所以看电视的功用远远低于看课外书,让优秀的课外书占领孩子们一部分看电视的时空,是一项现实而重要的任务。每天硬性规定一些课外阅读量的标准就是一个好办法,对不自觉的学生可以“定书、定时、定量、定检”,以保证落实。

许多人书读了不少,就是没长进,这就要“检修”一下读书方法和读书目的,从方法上来说,精读、略读、背读、抄读、批读,等等,要因书因人而定,指导学生灵活运用。曾国藩曾指出:“不同之书,区别对待,应读之书宜缓宜熟;应阅之书宜速宜多。阅者如攻城,轻骑剽悍,所向无前。”从目的上来说,要由休闲性读书为主转变为学以致用读书为主。针对小学生实际,一是可以结合课文学习让学生查阅相关资料,阅读相关文章;二是创设各种实践运用活动,引导学生把阅读收获化为自己的实际需要,从而使读书成为学生的日常必需与成长的精神食粮。

读书是为了有所得,要指导孩子学会用科学的方法读书。学会学以致用。一是从书中吸取营养,如书中的思想观点、艺术手法、丰富的知识,运用到自己的学习中去,把课外知识作为课内知识的补充,使课内外知识融合起来;二是从阅读中逐步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会评价,从而用这种能力去看新的

书,形成良性循环。特别是如遇到一些不健康的书,就可以用批判的眼光,去评价,在游泳中学会游泳。

学会科学安排看书时间。有的孩子捧了课外书会入迷,对课内必须学的知识放松;有的废寝忘食,把眼睛看坏了,把身体搞坏了。因此,要指导孩子懂得课外阅读的时间安排要坚持几条原则:先课内后课外;每天的黄金时间(早晨、晚上7:00—9:00),用于课内学习;假期的上午时间也应用于必要的课内学习。

篇3:如何推进课外阅读

小学生课外阅读有书目的推荐, 阅读内容的推广还不够,还要有阅读的评价方式研究。评价方式:

一、评价方式的日常化

针对现在社会、 教育部门、 学校、年级不同的推荐书目,教师引导一个班级学生的必读书目,选读书目也是各不一样,但是无论什么书,我们都要有整班阅读的氛围,教师日常教学事务再多,也可以设计这样的表格对学生进行课外阅读评价,我们可以制作小学生阅读采集表:(班级、书名、时间、字数或章节、阅读人、一周阅读主要内容摘要、一周读书心得、自我评价、家长评价、老师评价。

这对小学各阶段学生都适用,教师一周收集一次这样的评价表一张, 整体批改,通过阅读课对学生进行整体反馈,对个别学生不跟拍的现象进行指导、督促。促进不爱读书的学生完成必读书目,让学生形成坚持阅读的好习惯。

二、评价方式的科学化

评价方式既要学生课外阅读过程性的评价,也要注意小学生课外阅读的综合评价;要有阅读长远性过程的指导,学生长久阅读,指向一辈子喜爱阅读,“一切以学生主动发展为本”是阅读评价的核心理念,遵循一定的科学原则。良好的阅读心理培养过程,其体验、感悟所获得的结果也千差万别。教师对低段孩子要注重突出过程性评价,关注孩子认真阅读的神情,关注孩子一次偶得优美词语, 关注孩子课后津津有味地讨论一本绘本,这些大大有益于小学生提高阅读素质,健全人格,发掘孩子阅读的无限潜能。

三、评价内容的多元化

评价学生的课外阅读既要注意学生的整体性,也要关注学生的差异性特点。随着年段的升高,小学生的课外阅读书目由浅显的内容向深刻过渡,由故事性较强的阅读向知识性、 逻辑性、经典性阅读过渡,学生的阅读能力、阅读速度、阅读的吸收度都有所增强,加上男女性别的差异,对学生课外阅读书目选择的兴趣也不一样,因此注意评价过程性科学多元指导。小学生课外阅读必须通过评价促进学生获得系统性、有序性的“发展性变化”,还要有阅读知识大赛平台,激发学生向阅读的宽度与深度拓展,既要评价学生课外阅读的内容, 还要有阅读方式的指导。告诉学生, 早晨是一天中读书的黄金时间,头脑最清醒,可以安排些背诵、复述任务;晚上一般较疲劳,可以阅读些内容较轻松的书籍,对学生也就有不同的时段的阅读评价内容。

四、评价效果的有效化

1.阅读交流课上的生生互评与师生共评相结合。在每周一次的阅读交流课上,我们可以这样进行读书效果检查,例如,借助课文《一本男孩子必读的书》导读,全班同学一起读 《鲁滨逊漂流记》这本书,在阅读交流课,老师只是一个倾听者,生生互查。学生读一读摘抄的好词好句,或者是读后感,还有全班同学每人出一道题,指名举起手的同学回答,不举手的孩子一有可能没有认真读,还有可能就是学生光读,没有任何吸收, 这时候老师只要走到他的身边提醒他注意精读一本书要认真,从孩子准备的问题和回答的中可以看出孩子的阅读效率。例如一个孩子问:“鲁滨逊在岛上造了几次船,第一次造船成功了,为什么又造一只船?”这个问题提得有价值,而且能够举手回答问题的学生也是很认真阅读的。

2.阅读故事大赛。讲故事是孩子喜欢的一种表达方式,咱们可以一个月在班级组织一次大型的,或者同年级组织一次大型的故事比赛,学生的阅读兴趣激发出来,阅读氛围浓厚, 参与热情就高,比如《西游记》名著阅读后非常适合安排一次讲故事比赛。课外阅读故事的比赛开讲,也是有效评价学生是否认真读一本书的方式,更是学生阅读与吸收的有效评断,促进学生走向习得言语表达的捷径。

3.读后感征文比赛。读书不仅关乎学生,老师也要啃专业书,读学生读的一切书,这样交流才会形成良好的互动。一、二年级开展“读绘本,编绘本”读书活动,以图画的方式展示自己读书的故事或读书收获,有的老师画得精美,有的老师画得不如学生,有的学生配的汉语拼音或者文字充满着想象与精彩;三-六年级开展“读整本书,写读后感”读书活动。师生同台展示读后感,是有效推进阅读的方式之一,而且也是很重要的方式。

4.经典诵读考级。经典诵读是各校各班推荐给学生的阅读积累的一项重要内容。学生的经典阅读评价扎实有效,让孩子在童年的学习生活中就得到经典传统文化的熏陶。

篇4:如何推进课外阅读

其实课外阅读不仅和语文教学相得益彰,而且会使语文流光溢彩、魅力无穷。

关键在于训练有序、指导得法、教者入境并持之以恒。

首先,探讨阅读,激发对阅读的热爱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语文课堂的日益程式化、标准化使本应接近文学欣赏的课堂几近成了中高考习题训练课。这种情况,岂止是学生厌倦,就连教师也深感乏味而无可奈何。而运用好课外阅读,就会使语文达到润物无声的效果。

学生开课之初,我一般布置两个课外阅读:一是“我有我姓氏”,二是“汉字发展史”。听着挺吓人的大问题,其实看看《百家姓解读》和查查电脑上“汉字六种造字法”就可解决。

然后利用课前1—3分钟的“口语训练”交流。在这种情况下,很多学生第一次知道自己的姓氏是国姓或是封地或是官位的名称,因此志得意满;更有学生知道自己的姓氏是 山河名字而踌躇满志。他们对这方块字有了新的认识,有了想了解更多字后的秘密的愿望。

仅此还不够,还应再选择优美、简短的散文、诗歌,让学生进一步感受文字的形体美、音韵美。

当然这也只是小学的一点深化和课外阅读的热身而已,不过是想把课外阅读与课堂教学紧密结合,让学生爱上文字,爱上语文,感受语文千年传承的骨肉相连的温度。

其次,尝试阅读,以课内带课外

立足于课内,辐射课外,课内向课外延伸,课内与课外有机结合。所谓“立足于课内”,就是把教本作为“例子”,学好“例子”,进而举一反三,进行有效训练,帮助学生掌握语文技巧。要学习“例子”,有时光靠教本中提供的资料,需要向课外扩展,求得帮助,可见这种扩展阅读是以课文内容为核心,引导学生在学习课文之前的语文学习。学习围绕课文内容,查找相关的资料。这样,既可以增大信息量,帮助学生加深对课文内容的认识,又在阅读、加工整理资料的过程中参与了阅读实践活动,可谓一箭双雕。

这一点,大多数执教者能做到,或做的非常好。可惜的是,很多人仅此而已,未能以此为基础,更上一层楼。

第三,深化阅读,使课外促课内

1、深度阅读,提高课堂有效性

学生在学习了课文、理解了内容之后,应该说,语文学习并没有结束。他们除了要对课文语言进行积累、运用以外,延伸性地阅读有关资料仍是语文学习的内容。这种延伸性的阅读就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生动活泼地向学生传授阅读方法,培养阅读能力,然后有目的有计划地向学生推荐相关书目,指导学生正确选择课外读物的方法。例如,我们在教完《鲁提辖拳打镇关西》,就向学生介绍《水浒传》等四大古典名著。这种方法,不仅可以巩固和加深课堂学到的知识,而且用学生喜爱的方法提高了课堂效率。

2、个性阅读,与文字息息相通

提倡无功利、纯心灵的阅读,提倡会选择的个性阅读。当初高中规定课外阅读篇目后,那些铺天盖地的《名著导读》和五花八门的应答技巧让编者的良苦用心化成镜花水月,为什么不放手让学生寻找能打动自己的文字,让学生发出自己的声音?华裔作家赵淑侠曾说:“闲书说是闲书,其实它对人性的磨练、智慧的发展、思想的训练、心脑的开展和道德的约束所能发挥的力量,可能比课本还来得大。”因此,我们从学生的兴趣出发,指导学生有选择地自由阅读,这也是课内外衔接的重要途径,它拓宽知识面,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对课内语文学习起着推动和促进作用。

我们应相信学生,他们不会一直是孩子。

当学生学会独立阅读和感受之后,我们的语文课堂会变得轻松而高效,快乐富于激情。因为我们每天析句赏段的课文不过是万千精彩作品中的沧海一粟。学生学会在大海里遨游,又何惧在小河里游泳?

相信学生,经过我们有序有法的课外阅读的熏陶,一定会受到文字的吸引,坐稳语文课堂,进入语文境界。

篇5:如何指导课外阅读论文

培养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仅仅依赖教材是不行的。教材固然是培养学生阅读和写作能力的一个重要途径,但它并不是唯一的途径。如果没有课外阅读这一途径作补充,学生的读写能力是难以提高的。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中考试题逐渐能力化、课外化,重视课外阅读已严肃的摆在语文老师面前,那么,如何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呢?在此谈一孔之见。

一、生活中吸取课外阅读的甘甜

俗话说:“处处留心皆学问”。语文尤其如此,新课标明确指出:“生活的外延有多大,语文的外延就有多大”。因此,电视、广播、电影、戏曲、广告、电话、书信等,无一不是语文课外读物。面对减负的呼声,我们要将课外阅读置于整个社会的大环境中,引导学生用心去感受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车尔尼雪夫斯基说过:“美就是生活”。教师要引导学生认真观察生活,善于发现生活的美,也可结合写作,从生活中的点滴小事写起,去发掘其中的意义,养成向生活学习的好习惯。

二、新课标、新教材,加强指导,让学生得到益处

1.抓单元指导,切实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新教材的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将阅读能力训练重点分散安排于不同的分册和单元中,形成阅读的.序列。教师可结合这些重点,概括要点、理清思路、把握文意、揣摩语言、筛选信息、融汇贯通、创新感悟、质疑问难……

利用课堂教学,尽可能做到“一课一得”,让学生学到阅读的方法并能将这些方法延伸到课外阅读中去,不断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让学生真正“得法于课内”,才能最终“得益于课外”。

2.以教科书和《语文课外阅读》为纲,落实训练重点

与课本配套发行的《课外阅读》是一本很不错的阅读材料,教师可指导学生结合单元教学重点把课内学到的方法迁移到《课外阅读》中去,更易起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作用。学生通过阅读大量的作品,就可以提高阅读和写作能力。当然,看《课外阅读》也可以结合听说训练来进行。例如,课前三分钟学生谈读书体会,要求学生结合单元教学重点进行评析,使《课外阅读》的文章和单元教学重点真正落到实处。

3.分阶段、有步骤地指导学生由阅读节选向阅读原著或由阅读课文向相关篇目扩展 例如:学了鲁迅的《风筝》一文,可以让学生读他的《朝花夕拾》;学了《金色花》一诗可以推荐学生读泰戈尔的《新月集》、《飞鸟集》;读了冰心的《纸船》,推荐学生读《繁星春水》;学了老舍的《济南的冬天》,可以推荐学生读他的《骆驼样子》等。阅读长篇文学名著可以“不求甚解”,随着年龄和知识的阅历的增长,到了适当的时候学生就会豁然开朗,它对学生的人文素养、生活情趣、思想品德产生的是潜移默化的效果。文学名著正是以其博大精深的思想底蕴和精湛卓绝的艺术特色经久不衰的。扩展阅读可以让学生由“窥一斑而知全豹”,由学节选到阅读整部经典名著及相关作品,如:《西游记》《水浒传》《爱的教育》《鲁滨逊漂流记》《名人传》等。小学一二年级,可以指导学生读一些文字较浅。故事情节较强的作品,如《伊索寓言》《爱的教育》《繁星·春水》《格列佛游记》等。小学三四年级,可根据鉴赏能力的要求,将读作品和提高欣赏水平结合起来,指导安排阅读《水浒传》《名人传》《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小学六年级,学生理解能力提高了,但面临中考的压力,可指导学生阅读一些短小精悍的美文。

4.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开展形式多样的文学鉴赏活动,让学生领略文学艺术的精妙

教师指导的同时,可以借助电视、广播、电影、网络等媒体,开展诸多读书报告会、演讲辩论会、朗诵比赛、征文比赛、办报刊的活动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往往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篇6:父母如何引导孩子课外阅读

课外阅读是孩子学习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孩子能从中学到很多教科书中学不到的知识,既扩大知识面,又能增强阅读能力和自学能力,其在孩子成长中所起的作用是无量的。所以,对待课外阅读问题,家长一应支持,二要指导。

怎样进行指导呢?可以从四个方面指导孩子做到四个“学会”:

学会选择书。各个年龄段所能看的书是不同的,但有两点是一致的:一是书的类型,一般有信息类、知识类、文艺类的,二是书的价值,有意义或无意义,有益还是有害。因此,孩子在看书的时候,既要顾及兴趣,更要从需要出发。这里的需要有两层意思,即扩大知识面和解决实际问题。有的孩子把看书作为消遣,放松情绪,这也未尝不可,但是也不能选择那些黑色的、黄色的、凶杀的,因为这类书对孩子的心灵有百害而无益。

学会读书。读书有三种方法,一是精读,即每字句都认真读,边读边思考。这种方法读得印象深刻,留下的比较多。二是泛读,粗粗地看一遍,作为一般了解。三是跳读,看一些大标题,或者浏览时对自己需要的内容仔细看,其他则一带而过。用什么方法决定于需要。

要算得上会读,必须是读过书以后要留下些什么。因此还要指导孩子写读书笔记。读书笔记的做法很多,一般有三种:

一是做卡片,即对所看书中的精彩片段或者是自己学习中相关的有用材料摘录下来,卡片的好处是便于分类保管;

二是用专门的本子写读书心得体会,这既是消化知识,同时也提高分析和写作能力;

三是直接在书上写批注,这种方法必须是看自己的书。现代有很多人已开始用电脑做电子读书笔记,这也未尝不可试试。还有如读报,有的资料如果有价值干脆就剪报,然后分类整理。

还需做好三项常规工作

一、用心把舵

轮船航行要把握好方向,指导学生课外阅读也是如此,首先是要为学生正确导向。因为“读一本好书,就是和一个高尚的人谈话”(高尔基),小学生分辨是非能力还不够成熟,不加选择地乱读书,就如交上了一个坏朋友,将被引上歧路。在一些地方,社会上流行一些口袋书、卡通书等一些内容谈不上好也谈不上坏的“灰色书籍”,充其量消遣而已,然而许多学生却对此津津乐道。教师要保驾护航,掌握好课外阅读的方向盘,引导学生多读好书,多读名著,以免“灰色书籍”使学生感染只好好玩、不求上进等“灰色思想”。

如何导向呢?可以充分利用学校图书室、班级图书角,教师亲自精选课外书籍供学生阅读并定期交换;可以提供书目让学生自行购买、借阅中外名著,如《安徒生童话选》《格林童话选》《一千零一夜故事》《红日》《西游记》《夏洛的网》等;可以家校配合指导家长加强监管。更主要的是要通过活动、案例对学生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读”,从思想上明确读好书的意义和读坏书的危害,从而在学生内心自觉地筑起一道乐读好书的绿色长城。

二、适时加油

轮船要按时加油,才能充满前进的动力。学生课外阅读的动力就是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喜爱阅读的人总会手捧书卷爱不释手。兴趣的培养,每一方面的力量都可以成为生力军:一个良好的家庭读书氛围,一个热爱读书的引路人,一个适宜的学校或社区环境等,都会催生课外阅读的浓厚兴趣。教师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可以通过家长会、家校联系影响家长对课外阅读的认识,可以通过提供课外书与创设适宜的阅读环境,可以通过丰富多样的活动激发自主阅读的主观能动性。活动是激发兴趣的土壤,教师要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在活动中催生持久的阅读兴趣。如定期开展读书汇报会、故事会、优秀读书笔记评比展览、手抄报竞赛、与书刊作者通信等活动。

三、定期检修

轮船要经常检查、维修才能保持状态良好,否则就容易有不安全隐患,甚至产生不堪设想的后果。指导学生课外阅读也要经常检修——纠正不良的阅读习惯和不正确的阅读方法。

要注意用眼卫生。特别是对那些沉迷于书中的学生,要引导正确的读书姿势,合理安排读书时间,防止眼睛的近视和身体的畸形发展。

现在,电视十分普及,节目丰富多彩,吸引力大大优先课外书,而且电视直观形象,不需动什么脑子,而小学生看书却要由视觉通过内部音觉转换为意义的领会,需要付出大量的思维活动,所以看电视的功用远远低于看课外书,让优秀的课外书占领孩子们一部分看电视的时空,是一项现实而重要的任务。每天硬性规定一些课外阅读量的标准就是一个好办法,对不自觉的学生可以“定书、定时、定量、定检”,以保证落实。

许多人书读了不少,就是没长进,这就要“检修”一下读书方法和读书目的,从方法上来说,精读、略读、背读、抄读、批读,等等,要因书因人而定,指导学生灵活运用。曾国藩曾指出:“不同之书,区别对待,应读之书宜缓宜熟;应阅之书宜速宜多。阅者如攻城,轻骑剽悍,所向无前。”从目的上来说,要由休闲性读书为主转变为学以致用读书为主。针对小学生实际,一是可以结合课文学习让学生查阅相关资料,阅读相关文章;二是创设各种实践运用活动,引导学生把阅读收获化为自己的实际需要,从而使读书成为学生的日常必需与成长的精神食粮。

读书是为了有所得,要指导孩子学会用科学的方法读书。学会学以致用。一是从书中吸取营养,如书中的思想观点、艺术手法、丰富的知识,运用到自己的学习中去,把课外知识作为课内知识的补充,使课内外知识融合起来;二是从阅读中逐步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会评价,从而用这种能力去看新的书,形成良性循环。特别是如遇到一些不健康的书,就可以用批判的眼光,去评价,在游泳中学会游泳。

学会科学安排看书时间。有的孩子捧了课外书会入迷,对课内必须学的知识放松;有的废寝忘食,把眼睛看坏了,把身体搞坏了。因此,要指导孩子懂得课外阅读的时间安排要坚持几条原则:先课内后课外;每天的黄金时间(早晨、晚上7:00—9:00),用于课内学习;假期的上午时间也应用于必要的课内学习。

篇7:如何让学生喜欢课外阅读

课外阅读可以培养学生的自学兴趣和自学能力,使学生终身受益。通过课外阅读可以丰富学生的知识,使学生走进一个广阔的天地,可以从多方面获得自然的、社会的知识。这既可以锻炼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也有利于开阔学生视野、增长知识、发展个性、开发智力;有利于学生提高认识,陶冶情操;有利于学生发挥自觉能动性。

那么采取哪些切实可行的办法来让学生喜欢课外阅读呢?

一、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学生们才会喜闻乐见,尤其是少年儿童,他们最喜欢图文并茂的儿童读物,他们不仅喜欢读,还喜欢讲给别人听,这样老师可首先阅读此类课外书,然后讲给同学们听。有时有意识地在最有趣的地方停下来,让学生自己看书,把故事补充完整,以此激发兴趣,诱导自学能力。

对于学生不理解的知识,就像孩子们到了动物园参观一样,孩子们为什么愿意观看猴子而不愿意看骆驼呢?就是因为孩子们对骆驼了解太少了,通过给孩子们讲一些骆驼的知识,孩子们也非常乐意看骆驼了。所以,遇到这样的情况我们可以采用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来激发他们的兴趣。

对于一些年龄较大的学生,则将兴趣引至名人传记及科普读物上,结合语文课文的学习,有机推荐适合“口味”的读物,鼓励他们课后自由阅读。

二、向学生推荐读物

课外阅读主要是学生独立读书,但是要取得成效离不开老师的指导。老师要做工作是,选择合适的读物向学生推荐。向学生推荐内容健康,语言规范,形式多样,深浅适度,能引起兴趣的读物。既要有优秀的文学作品,也要有通俗的科普读物。推荐读物的时机和方式,经常采用的是课堂教学推荐与课内所学课文有关的读物,或者结合作文教学的需要。推荐内容上、形式上的有联系的读物。或者结合节日、纪念日,班级、学校、社会开展的活动等推荐。

三、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必须注意培养孩子勤读书勤动笔的良好习惯,要求每人有笔记本,指导分门别类进行摘抄,按佳句分类,按修辞方法分类,按内容分类,如:写人物外貌、语言、神态、心理、场面、景物、状物等。学生的抄录本可经常检查,或同学之间互相借阅等。

四、妥善安排课外阅读的时间

要使课外阅读得到落实,除了提高认识、思想重视之外,还必须有时间保证。在时间安排上应有一些行之有效的办法,可以在每周内安排一个课时,作为指导课外书的专用时间,这样做的好处:一是教师要像上课一样事前做好准备,二是学生的独立阅读有教师指导。在节假日,课外阅读可以在家中进行,也可以在小组中串读,或几个同学分角色读。

课外阅读是最普通、最平常的阅读方法,它可以随时随地,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

课外阅读是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重要途径之一,应当引起足够重视,并采取积极措施,加强指导,促进课外阅读的开展。如何让学生在书海中遨游

高尔基说过:“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小学生正处于人生的起步时期,如一株株刚破土的幼苗,渴望吮吸知识的甘露,以使自己茁壮成长。而这“甘露”的获得,除了靠老师课堂上有限的传授外,更需要学生依靠课外阅读去采集。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具体实施,越来越多的学校高度重视课外阅读,他们创设读书氛围,购买大量书籍,开足阅读课,探索读书方法,希望让学生们徜徉于优美的语言文学中,品味着笔墨书香,在书海中尽情遨游。下面我浅谈如何让学生在书海中遨游:

一、读议故事,带领学生走进阅读。

新学期一开学,我就买了一整套杨红樱小说集,并在每节语文课前为学生读一个故事。这本书中的故事,前后之间总是有联系,听了前因就想知后果。这样坚持了两个月,我惊奇地发现我并没有让学生买这套书来看,而课间教室里却多了很多看书的学生,就连平时爱打闹的也变得文明了很多,对课外书爱不释手。我统计了一下,我班41位学生人人都看过其中的几本,有一部分学生是看了整套。有这套书的学生达35人。有些家长告诉我,孩子晚上一定要看了课外书才肯睡觉。没想到,自己的这一做法却收到意外的效果。

除了在课前读故事外,有时还组织学生谈故事。我会设一些问题:你最欣赏哪个故事?哪个人物?为什么?引导学生就故事中的事件谈看法,互相辩论。学生们会说出一大堆的理由来说服对方,还有的学生学会了进行补充,我也会参与其中。每当这时我就觉得跟学生好近,我们之间有了共同的话题。就在这读故事、谈故事的过程中,学生的表达能力也逐渐有了提高。

二、推荐读物,引领学生爱上阅读。

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的阅读视野将会更开阔,他们的阅读兴趣也将会出现诸多的偏差。如果说一年级学生接触更多的是精美的绘画读本,那么二年级学生随着识字量的增多、阅读能力的提高,我们可以针对班级的阅读基点充实以文字为主的书籍。不定期为学生开出自助书单,指导学生针对自身阅读面,去书店酌情考虑筛选书目。为低、中段学生推荐课外读物,首先教师要有一双慧眼,要做到有目的、有计划地向学生推荐读物,为学生筛选的阅读书目要呈现阶梯状和文化层次上螺旋式的上升,学生在吸纳的同时,“心根”才越发丰盈。

1.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的特点,推荐读物。

学生的年龄大小不同,他所喜欢的读物也各不相同,因此只有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为学生提供其所喜好的读物,才能迅速点燃学生的读书热情。因此,我把学生分为三个学段:

第一学段的学生尽管他们对故事的内容,不能十分正确地把握所蕴含的真正意义,但是,这个阶段却是儿童想像力发展的顶峰时期。这期间要及时为学生推荐故事书、童话、寓言、卡通等图文并茂、篇幅短小、趣味性强、通俗易懂的书籍。如《看图学成语》(注音本)、《小学生智慧快餐》(注音本)、《儿童学古诗》、《笑话谜语大全》、《跟我学儿歌》等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们十分感兴趣,其阅读的欲望就在此点燃。

第二学段的学生已经认识和掌握了大部分常用汉字,已能读懂短篇和中篇童话故事,然而,由于学生的兴趣广泛,思想容易开小差,易受外界的干扰,因此,我便多向学生推荐和提供节奏感强,富有变化和趣味的读物,如《木偶奇遇记》、《伊索寓言》、《一千零一夜》、《民间故事》、《中外历史故事》、《中国革命历史故事》、《西游记》、《唐诗三百首》、《名人名言》、《春笋报》等,保持学生的读书热情。

第三学段的学生对世界的认识更加广泛,他们开始有自己崇拜的偶像,开始懂得关心别人,同情弱者,有了较明确的时空概念。因此,我注重引导学生多看电视新闻、多读报,为学生提供表现神秘、玄奥、超自然的科幻读物、富有哲理的历史故事或人物传记等,如《鲁滨逊漂流记》、《汤姆叔叔的小屋》、《中外名人故事》、《福尔摩斯探案》、《三国演义》、《水浒传》、《中国儿童短篇小说选》、《100部优秀爱国主义影视篇故事荟萃》、《世界儿童文学名著故事大全》、《现代背诵散文选》、《唐诗三百首》、《全国小学生获奖作文精选》等让学生阅读的兴趣得以充分扩张。2.要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推荐读物。

课外阅读是学生生活的一部分,所以课外阅读要推荐与学生生活紧密相关的读物。如家乡的历史人物、风光名胜、地理环境等方面的读物。3.课外阅读应该配合课堂教学,推荐读物。

我们知道,课堂是学习语文的主阵地,课堂学习是课外阅读的基础,而课外阅读是对课堂学习的拓展和延伸。教师推荐读物的内容和形式,尽可能和课内阅读取得某种程度的联系,使课内外阅读得以相互促进。如高年级教材中还有许多文章是从名著中选出来的,就可以要求学生尝试着读一读原著:如《草船借鉴》一课节选自长篇小说《三国演义》;《猴王出世》一课节选自名著——《西游记》;《田忌赛马》选自《孙子兵法》;《林冲棒打洪教头》、《武松打虎》选自长篇小说《水浒传》;学到《詹天佑》,推荐学生读《伟大的铁路工程师詹天佑》、《少年时代的詹天佑》、《留学国外时的詹天佑》、《京张铁路通车以后》等有关詹天佑的故事。如果老师在课余时间有意识引导学生去读原著,就能激起学生阅读课外书的兴趣,同时也能扩展学生的课外阅读量,唤起他们读书的欲望。

三、开展活动,不断激励深层阅读。

阅读是一种个性化的行为,课外阅读更是一种纯粹的学生与文本之间的对话和互动。因此,其阅读的结果一定是有差异的,教师应该尊重、支持和鼓励这种差异,经常走进学生的心灵,捕捉其兴奋点,并尽可能地创造各种机会,让他们或尽情抒发自己的感受,或自觉纠正自己的偏执观点,让美好的时光在书海中浸润墨香,让如歌的岁月在交流中滋养精神。1.读书伴侣,畅谈抒发。

学生们有了对书籍的独特感受,他们多么渴望有人听他诉说,和他分享快乐啊!有的甚至在梦中还想着所读的故事。于是我开展了“读书结对子”活动,让学生在班上找个志趣相投的伙伴,结成“读书伴侣”,要求他们在同一段时间里,读相同的几本书,读完后一起交流,各抒己见,看着他们尽情地交流自己的思考、见解,共同分享彼此的快乐、忧伤,我便暗自庆幸:多亏我关注了学生的兴奋点,让他们的心灵之舟扬帆远航!2.开故事会。

定期举办课件读物故事会,弘扬正气,陶冶情操,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故事会可先分小组开,让每个学生都有锻炼表现的机会,然后评出优秀故事员到班上参加比赛。3.知识竞赛。

利用课余时间,组织学生进行知识竞赛,采用抢答形式,说出其中的成语、典故、名句、格言等,培养学生严谨踏实的学风,巩固课外阅读效果。4.语文实践活动,增添了读书的活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活动正是激发学生读书兴趣的最佳手段。每隔两个星期,我们就要举行一次与学生读书密切相关的语文实践活动。如读名人传记时,我们组织“走近名人,剖析你我”,读《三字经》、《弟子规》,我们举行“古代经典共吟咏”……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增添了读书的活力,为厌倦者敲响了警钟,他们在比较、学习中找到了动力,让读书成为一件幸福的事。

5.“幸运点将、争霸擂主”,让厌倦点无踪。

阅读是一项快乐但枯燥的活动,尤其是名著,因为学生年龄尚小,审美能力和鉴赏水平都有待提高,所以不少学生虽然在教师的诱惑下捧起了书,但时间不长他们就厌倦了,有的虽然身在,但心早不知飞到哪儿去了。作为教师就应准确地把握学生厌倦点出现的时间,提前开展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打造绚丽的阅读时空。

如何让学生保持浓厚的阅读兴趣,天天享受到阅读的快乐?我们开设了“幸运点将”天天读书活动。首先让全班同学将自己的姓名制作成各种可爱的小标签投放在幸运桶中,每天课前2分钟抽签。第一天由教师抽取,为了调动积极性,教师可以像电视节目主持人一样先卖几个关子,充分吊起学生们的胃口,然后郑重地宣布首届幸运星,以后每天可以由前一天的幸运星来抽,幸运星不仅能得到同学们的热烈掌声,而且能自豪地站到讲台上,向同学们展示自己最近的读书成果(可以介绍所读的书目,可以复述主要故事内容,可以谈感受、表见解,也可以创造性地发挥。)

“争霸擂主”是继“幸运点将”之后的又一个同学们喜欢的读书活动。我们在教室的刊板上开辟了一方展示自我风采的舞台,每天课前5分钟,同学们向擂主挑战,谁挑战成功就可以将自己的照片配上自我读书名言展示刊板内,本班擂主还可以向其他班级的“擂主”挑战。“擂主”深深地吸引着孩子们,学生陈凛炜在班内属“小草型”人物,看到同学们纷纷亮相擂场,侃侃而谈的“酷”样,他狠下决心,也要当回“擂主”。你看,他将《三国演义》里的人物和故事一一罗列出来,以表格的形式进行归纳、整理。争霸擂主时,他第一个抢到讲台上,手捧表格滔滔不绝,条理是那么清晰,语句是那么精彩,听得同学们掌声一浪高过一浪。同学们惊诧于他的出众表现,纷纷请教秘诀。他也毫无保留,把自己的经验一一讲给同学们听,同学们若有所悟。以后的擂主解数越来越多,演讲也越来越精彩。

“争霸擂主”和“幸运点将”吸引了众多学生们的目光,他们读书天天有激情,日日有收获,有效地遏止了厌倦点的产生。

四、“小书虫评价体系”,强化阅读磁场。

课外阅读全程开放,它不受时间、地点、形式的约束,因此评价难度较大。为了让学生永葆读书热情,我设计了一套独具特色的可操作性强的升级评价制度,即“小书虫评价体系”。

“小书虫”是诙谐的说法,是对爱书学生的高度赞扬。要想当一名合格的小书虫,必须经过层层筛选;只要每天读书半个小时,并坚持一个周,就可获得一枚“读书章”;积累4枚读书章,读书笔记超过2000字才被评为“班级小书虫”;如果能吟诵20篇优秀诗文,对书中人物或故事发表独特的见解,积极参与班级组织的各项读书实践活动,起到榜样、示范作用的,就可以荣获“读书小博士”发喜报一张;有的学生不仅能熟练运用各种读书方法(如通读、精读、泛读、品读)阅读不同类型的书籍,而且每学期能够读10本书,摘抄4000字,积累30篇优秀诗文,就可加入学校的“小书虫俱乐部”,成为“读书之星”,与校长一起为学生选购图书。“小书虫”不仅是一种称呼,一种评价机制,更是一个巨大的磁场,我们以此为中心,辐射出各种与之相关的活动,深深地吸引着学生们,让他们乐此不疲。走进我们班,你会发现教室的门上粘贴着一张“小书虫展牌”,上面有班级读书之星——“小书虫”的个人档案和读书心得,以此激励学生不断阅读。“小书虫评价体系”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读书热情,它贯穿于学期始终,形成强烈的阅读磁场,感染着学生,震撼着学生。

篇8:如何推进课外阅读

关键词:阅读,问题,策略

一、课外阅读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最近,笔者对我市三所农村初中的部分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其中初一135人、初二127人、初三115人),结果归纳如下:

1.学生课外阅读的资源匮乏。调查发现:“你的课外阅读最大的障碍是什么”一项有46%的学生选择了A项(即合适的读物太少);9%的学生选B项(即时间太紧);23%的学生选择C项(即没有目标和计划);22%的学生选择D项(即没有阅读的方法指导)。而在“你课外读物的主要来源”一项中选择A(学校图书馆)和D(家庭订阅)的学生仅仅占7%和5%。在“你目前最渴望的阅读新形式”一项中有53%的学生选择B(网上阅读)。在“你认为自己的课外阅读量怎么样”一项中有39%的学生选择B(一般),56%的学生选择C(太少),只有5%的学生选择A(很大)。在“你阅读过几部中国名著”一项中有37%的学生选择B(1部),还有32%的初一学生居然选择了A(零部)。在“你最喜欢的中外作家是谁”一项中有9名初一学生填写“不知道”。

2.教师主体的缺失,未能在课外阅读中发挥主导作用。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很多老师没有主动积极地发挥主导作用。在“你的老师对你的课外阅读采取的态度和行动”一项中有47%的学生选B(从不过问),有32%的学生选C(严加控制),只有21%的学生选A(鼓励、引导)。在“较大程度影响你的阅读兴趣的是”一项中只有31%的学生选择A(老师),7%的学生选择B(家长),33%的学生选择C(媒体),29%的学生选择D(同学)。这些都说明我们部分语文教师没有自己的思想和独立的个性,缺乏理论指导,在课外阅读教学上疏于管理、懒于引导。另外,教师在课外阅读的方法指导上做得远远不够。调查中,在“你课外阅读最大的障碍是什么”一项中有45%的学生选择D(没有阅读方法的指导)。这些让人惊讶的数字,恰恰反映出农村初中在课外阅读这块沃土上老师撒手不管,任意放羊。

3.学生的课外阅读是被动的、盲目的、封闭的。由于家庭对学生课外阅读的影响几乎为零,教师又未能充分发挥主导作用,这些学生在课外阅读中处于茫然无序的状态。在“你会主动地进行课外阅读吗?”一项中只有13%的学生选择A(经常会),却有69%的学生选择B(偶而会),居然有18%的学生选择C(从来不)。有74%的学生承认自己的课外阅读没有目的和计划。加之资源的相对匮乏,老师的消极态度,学生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己学习的意识淡薄,必然导致了阅读的封闭性。在被动的、盲目的、封闭的课外阅读中,学生很难产生阅读的渴望和兴趣,很难积累可观的阅读量、可喜的阅读质量和阅读水平。

二、推进课外阅读的方法策略

1.教师要更新观念,在读懂课改理念上下功夫。正确的行动必须是在先进的理念指引下进行的。现在所谓的“穿新鞋走老路”的说法,实际上是一些教师对先进的理念没有读懂读透,没有入脑入心。因此,学校必须组织多种形式的理论学习,并在学习效果上求高效。要花大力气组织语文教师学习《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领悟《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阅读教学的目标要求、教学建议、评价建议,确立自己阅读教学教改的方向和目标,了解目前课外阅读的趋势,分析自己的学生课外阅读现状,制定科学具体可行的课外阅读目标和计划,并付诸于行动,在行动中不断地总结和反思,不断地修改调整,力争取得最好的效果。

2.在激发和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上下功夫。激发和培养学生课外阅读兴趣有各种各样的方式和手段,但必须注意要切合中学生年龄和心理特点,重视学生兴趣的差异,切合实际地进行。必须注意到学生的学生的课外阅读具有个体差异性。优生与学困生,男生与女生,初一、初二、初三学生兴趣都不尽相同。这就要求我们老师必须在充分发展学生健康个性、健全人格的前提下,适时、适当地进行兴趣“导向”。

3.在方式和方法的指导和培养上下功夫。首先,要帮助学生学会选择课外阅读的对象,并给他们充分的课外阅读的时间和空间。根据初中学生年龄、心理的特点,根据他们阅读水平的实际需要,来选择适当的课外阅读对象。教师要充分安排和利用现有的课外阅读资源,让学生走进自然与社会,在广阔开放的空间中去阅读,从而了解自然、体察社会,品味生活、感悟人生。

其次,教师要重视阅读方法的指导,指导学生针对不同的文章选择恰当的阅读法,从而最大程度地获得所需要的知识和能力。比如读优美的散文就可以用摘抄阅读法,读小说可以用浏览或略读,读古代诗词可以朗读、背诵。教师要告诉学生,要抱着学语文的目的读课外书。遇到生字,记下来,查字典,注上拼音;遇到好词好句抄下来;遇上写得精彩处,背诵下来;多关注作家的表达方法等。类似于这样的蕴含着课外阅读推进规律的做法,要及时地推荐给学生,让他们应用到自己的课外阅读中去。

上一篇:观看升旗仪式初中作文700字下一篇:生辰八字取名 缺火的女孩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