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推进文化建设论文

2024-05-03

如何推进文化建设论文(精选6篇)

篇1:如何推进文化建设论文

如何推进慈善文化建设

慈善文化包涵着十分丰富的内容,形成慈善文化的环境归根到底有赖于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就当前来说,慈善机构必须把握时代发展的脉搏,将全社会和整个市场环境当作我们的工作平台,锐意进取,开拓创新,把慈善事业的发展与建设和谐社会密切结合起来,提高全社会的慈善意识,为慈善事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文化氛围。

1、要积极推进“依法行善”的制度建设。要树立“依法行善”的观念,积极向政府建议献策,配合政府完善公益事业的法制环境,研究解决捐赠、救助、投资、监督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尤其要统一捐赠优惠政策和解决发展成本。要通过建立法制环境,使慈善事业发展的各个环节更趋规范,使“玻璃瓶”事业真正成为大众的事业,社会的事业。

2、主动与企业建立合作的“伙伴关系”。要倡导慈善文化与企业文化的结合。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宣传慈善意识,提升企业品牌的“公益价值”,在开发企业的市场价值中塑造企业的公益形象,引导和协助企业成为慈善事业的生力军。要贯彻《基金会管理条例》,推动非公募基金的发展,互助合作,共同成长。

3、要运用“营销文化”推动准市场化筹款。要推广服务就要学会“公益营销”,实现商业利益与社会公益的有机结合。当然“公益营销”有别于企业的“产品营销”,我们销售的是自己,是慈善的“品牌”,是慈善机构的服务态度。如果我们的营销成功了,社会主体接受了我们的理念,慈善机构与企业才能达成一种“默契”和“双赢”的局面。

4、培育“人脉”构建慈善工作公共关系网。要积极拓展慈善工作的社会网络,利用各种信息渠道宣传自身的理念,培育捐赠人队伍。要强化慈善事业的社会化观念,建立广泛的社会协作关系,充分利用专业化的社会力量和义工队伍,开发和整合社会资源,不断拓展慈善机构的社会活动领域,扩大慈善事业的社会影响力。

5、要精心策划组织慈善文化活动。做慈善工作,不仅是物质的救济,更多的是弘扬慈善的观念,塑造人人乐善好施的社会环境。要通过策划举办义演、义拍、义卖、义诊等各种形式的慈善活动,扩大慈善事业的社会影响。要通过评选“慈善之星”、“慈善人物”、“慈善大使”,举办“慈善活动周”、“慈善音乐会”、“慈善书画展拍”、“慈善一日”征文,表彰优秀义工、“慈善大使”、“慈善家”等,倡导慈心义举,营造慈善氛围,促进道德文明建设。

6、要切实做好慈善事业的宣传工作。要与新闻媒体密切配合,进一步加强对慈善事业的宣传报道,并通过合作开展各种形式的活动,使慈善宣传成为媒体的“热门版块”和“焦点话题”,形成慈善公益的舆论氛围。要积极开展慈善事业的理论研究,总结推广先进经验,办好慈善机构的宣传刊物,组织国内外的考察交流,积极探索我国现代慈善事业的发展规律,把慈善文化建设不断推向前进。

篇2:如何推进文化建设论文

0 引言

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们物质生活的逐步提高,高速公路越来越显示出它对国家、区域经济发展以及社会公众出行的重要作用。如何最大限度地发挥高速公路的服务功能,不断提高高速公路的管理水平,实现可持续发展,是每一个高速公路管理者都在深思的问题。本文认为推进高速公路文化建设是高速公路发展的重要任务,是持续提高高速公路建设和管理水平的不竭动力和源泉。

高速公路文化建设的必要性

高速公路文化建设是一个单位在设计建设、经营服务和管理实践中,逐步形成的,为全体员工所认同并遵守的、带有本单位显著特点的使命、愿景、宗旨、核心价值观和经营、服务、管理理念,以及这些理念在建设、经营实践、服务过程、管理制度、员工行为方式与对外形象展示的总和。

由此可见,高速公路文化建设总的来说是一个由核心决策层、管理层和基层构成的多层次的生态链,根据内容大致分为理念层、制度层、行为层、科技层、物质层等。高速公路文化建设的各个层面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和谐统一、相互渗透的关系。高速公路文化建设对于一个单位来说是灵魂,是指引单位发展方向的明灯,是推动企业发展的不竭源泉和动力,它包含着非常丰富的内容,其核心是高速公路的精神和核心价值观。

高速公路作为服务性行业,不断提升人的综合素质、管理水平,不断提高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是高速公路发展的根本要求。当前,高速公路发展势头猛进,东出西联南北通瞿的高速公路主网络框架在全国已成规模。由于服务理念、管理理念可能会因人而异,容易造成这样或那样的断档,而高速公路文化建设由于是本单位在长期的实践中所积累起来的经过提炼和提升形成的一种文化氛围、核心价值观、精神、经营和管理理念,是全体员工所认同并遵守的道德规范和行为规范。因此来说,文化建设要比任何建设更加持久和稳定。作为高速公路要保持发展的势头不减,后续力持久,就必须在这一领域引进文化建设,用文化来统一思想,统一观念,统一行为,这也就是为什么在高速公路开展文化建设的必要性。高速公路文化建设的主要内容

作为文化体系不外乎精神文化、行为文化、制度文化、物质文化和科技文化等。

2.1 精神文化。精神文化是核心,是灵魂。高速公路文化是在这条路的设计施工时就开始的。各种争先创优目标、典型人物事迹成为高速公路的精神或口号,具有强大的号召力和激励作用。

2.2 行为文化。文化以人为载体,高速公路的文化特点必然要深置到每一个员工的内心深处,并通过他们的行为表现出来,包括语言、动作、表情、礼节等,这些是高速公路文化建设在员工身上的外在表现,称为行为文化。

2.3 制度文化。高速公路上的制度文化是高速公路从上层到基层成员共有的行为规范,具有一定的连续性。一个单位的文化确立和推行必须通过制度来加以保障和落实,而各类规章制度要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并根据高速公路的发展需要适时的进行修订完善。

2.4 物质文化。高速公路上的物质文化是通过道路的清洁通畅、绿化美化、设施设备、路容路貌、站容站貌和工作环境等物质要素表现出来的文化特征,是高速公路文化建设工作的始点。

2.5 科技文化。高速公路作为现代交通的首选,靠的是社会进步和科技创新的结果,这些科技创新成果是高速公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展高速公路文化建设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3.1 强化人们对高速公路文化建设的认知程度。高速公路的发展离不开员工的努力,员工的成长也离不开单位的发展。既然高速公路文化建设是一种以人为本的文化,那么尊重和重视人在企业中的发展就尤为重要。一方面高速公路事业不断发展,一方面一个人一生中最宝贵、历时最长的时间与青春都是在高速公路上,个人的成长、发展需求与单位的发展在高速公路文化建设这个层面达到了完美的契合。

3.2 注重加强高速公路文化建设应做到表里如一,切忌形式主义。作为高速公路的文化建设首先应从职工的思想观念入手,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形成一种风气,一种作风。二是以提供更优质的服务为目标,引导和培育职工争一流、上水平的意识和车户第一、服务至上的服务理念,使高速公路在社会上得到普遍的认可。三是大力提倡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使高速公路这一群体形成一个精诚合作的群体,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四是发扬民主,贯彻人本理念,造就尊重人、关心人、爱护人、理解人的文化氛围,激励职工的参与意识,使他们把自己与高速公路的发展视为一体,积极为高速公路的发展献计献策;五是提炼升华,将企业精神归纳为简练明确、富有感召力的文字表达,便于职工理解和铭记在心,对外形成特色。有了共同的价值观念,一致的奋斗目标,才能形成向心力,才能成为一个具有很强凝聚力和战斗力的整体。

3.3 高速公路文化建设是不可复制的。每一条高速公路都在特定的环境中建设与发展,他们的使命与发展历程,以及周边固有的文化积淀都不相同,因此每一条高速公路的文化建设都是不能复制的。但是实现最大经济效益和不断锤炼队伍、提升管理水平、维护和谐、强调合作、团队精神、反对个人主义、上级关心下级、集体决策等,在高速公路文化建设中则都是必不可少的。

高速公路文化建设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系统工程,它需要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需要做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只要在实践中善于总结不断探索和挖掘,紧紧抓住文化建设的关键环节,让高速公路的发展与员工的个人发展结合起来,坚持求真务实、以人为本、和谐发展、共进共赢的发展愿景和核心价值观,就一定能够打造出具有时代精神、体现高速公路特色、具有凝聚力、战斗力和旺盛生命力的高速公路文化,一定能够推动高速公路运营管理实现新的跨越。

如何推进公路文化建设

公路文化作为一种管理理论被引入到公路行业中来,涉及到公路的建设、养护、收费、路政管理、职工心理、精神、价值观、行为准则等方面,是公路行业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表现的总和。公路文化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经过长期的、有确定目标的不懈努力,不断探索,不断积累,才能实现。以甘肃省公路文化创建和发展历程为例,就公路通行费征收单位而言,如何通过注重职工文化活动来推进公路文化建设等问题,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

围绕中心,突出个性

搞好公路文化建设,必须围绕行业和单位的中心工作,突出自己的个性,甘肃省公路文化提出了“团结协作、创新进取、敬业奉献、甘当路石”的甘肃公路人精神。这是省公路局根据行业特点,在反复征求全省公路系统广大干部职工意见建议的基础上提炼而来的,是广大公路职工在生产实践中形成的职业思想、敬业精神和职业道德,是公路行业及其职工价值观的集中表现,是得到职工认同并能理解的群体意识。通过弘扬甘肃公路人精神,可以把职工的认识、信念、理想、追求凝聚为统一的群体意识,激发职工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充分发挥公路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公路事业的发展。相对于其它行业而言,这种精神是公路行业最具鲜明特征的精神,也是公路文化建设的主题和灵魂。

大处着眼,小处着手

在明确了公路文化建设的方向和灵魂后,如何卓有成效地组织开展公路文化建设,应该是公路部门应该认真考虑的问题。公路文化建设的过程虽然表现在不同的组织形式和实现方式上,但公路文化建设的成效,应该体现在职工的工作、学习和生活的各个方面,成为大家的一种自觉行为和意识。要达到这样的效果,公路文化建设的形式就必须让广大干部职工接受并乐于参与。因此,公路文化的建设在统一规划部署的基础上应该加强引导,通过开展职工喜闻乐见的各类活动,逐步培养职工对公路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最终形成具有行业灵魂和单位特色的公路文化。

作为公路行业窗口形象的收费单位,是最能集中体现公路文化建设成果和建设底蕴的。收费职工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代表的不仅仅是个人的形象,更是整个单位甚至整个行业的形象。因此,应时刻注意约束自己的言行举止,不断提高服务质量,逐渐理顺收费与服务的关系。同时要树立司乘人员既是我们的收费对象,更是我们的服务对象的思想,做到解疑释惑和风细雨,对待误解不急不躁。当然,要达到这样的要求,只靠刚性的制度约束和严格的管理是远远不够的。因为管理制度和管理措施可以管住职工的嘴,但却管不住职工的心,大家在行动上可能会严格遵守制度,但服务的质量会因为心里的不快而大打折扣。公路文化的魅力就在于能使职工在心情舒畅的情况下自觉遵守制度,能够把提高服务质量当成自己应该做的份内之事,变“要我做”为“我要做”。这就要求管理者通过劳动竞赛、技能比武等方式,树立一批职业道德、工作业绩、服务水平等方面的先进典型,用榜样的力量引导和感化广大职工,通过身边的人、身边的事激励和教育干部职工树立积极向上、团结拼搏的工作态度。近年来,甘肃省酒泉公路总段柳猩收费所组织开展的“五十万元售票无差错”、“收费状元”、“五比五算”、“争当五十佳”等活动,极大地调动了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和热情,在全所形成了“赶、学、比、超”的氛围,使公路文化建设在潜移默化中得到了加强,让广大职工在日常的工作中,在自己的岗位上都能深切感受到良好公路文化氛围的影响,这将有利于促进优质服务的深入开展。

因地制宜,寓教于乐

公路文化是群体文化,只有依靠职工、发动职工,才能使其健康发展。因此,应注重职工对文化生活的追求和需要,开展各类文化娱乐活动,以此活跃职工生产,陶冶职工情操。近年来,职工对文化娱乐生活的需求越来越强烈,对活动的品质要求也越来越高。作为单位文化娱乐活动组织主体的工会、共青团应该随时了解和掌握职工的文化娱乐生活,在组织形式、活动内容等方面不断创新,紧跟时代步伐,突出行业特色,体现单位优势,符合职工要求,从而达到文化娱乐活动主题鲜明、形式新颖、职工参与广泛的效果。柳猩收费所根据远离城镇,职工业余生活比较单一等现实情况,把着眼点放在丰富职工文化生活,增强职工进取心和竞争意识上,通过建立单位网络室,丰富阅览室图书等措施,来满足职工拓宽视野、丰富知识等需求;通过开展“读书笔记评选活动”、“读一本好书、献一条好计”活动和“优秀学习心得演讲比赛”等活动,为职工提供了展现自我和查找差距的平台,激发了职工积极进取的热情;通过开展篮球赛、拔河比赛等活动,培养了职工的团队精神和竞争意识。

另外,职工文化活动的开展,应该在保证广泛参与的基础上尽量体现个性差异。比如在广大职工中开展书法绘画比赛、手工艺品制作比赛、正文比赛等活动来充分展示全所职工在以上各方面的能力和优势,并结合比赛评比结果,对历年评选的优秀作品采取向上级部门推荐、单位内部永久保存展览等形式,进一步扩大活动的效果,提升单位整体形象。

整体规划,逐步推进

公路文化建设是一个不断发展的动态过程。要取得建设效果,就要持之以恒、不断学习、不断实践、不断发展。开展公路文化建设要坚持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稳步推进的原则,要做到建有规划,建有特色,建有手段,建有成效,从而形成浓厚的公路文化氛围。

总之,公路文化建设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公路事业不断发展的产物,所以,抓好公路文化建设,必须结合单位实际不断探索,采取职工喜闻乐见的形式逐步推进,使其成为推动公路事业不断发展的精神动力,进一步增强广大职工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全面提高公路行业的服务水平和整体形象。

如何培育和建设公路文化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可持续发展的动力。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这说明文化建设被提升到了国家战略的高度。具体到我们公路人来说,就是培育和发展公路文化。

把握内涵,突出重点,不断把公路文化建设引向深入。

公路文化一般是指公路职工在长期的工作过程中形成的共同遵守和奉行的价值观念、基本信条和行为准则。要准确把握公路文化的内涵,保证公路文化建设健康、有序发展。

结合当前的工作,在加强公路文化建设中,我们要着力抓好公路精神的培育和提炼,用公路精神凝聚职工队伍;要深化职业道德、社会公德和家庭美德的教育,引导职工树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公路职工思想道德风范;要树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管理思想,提高管理水平,增强广大干部职工落实各项规章制度的自觉性,以保证公路行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确保各项目标圆满实现。

制订规划,注重效果,全力推进公路文化的培育。

培育和建设公路文化是一项艰苦、长期的任务,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有计划、有目标、有步骤地推进。它既要有长远规划,又要着眼近期效果,要长短结合,一步一步地扎实推进,才能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要根据局和分局思想政治工作的主要任务,结合实际,认真思考和制订公路文化建设规划,明确公路文化建设的发展思路、奋斗目标。在考虑公路文化建设长远规划时,要突出加强社会主义道德教育,以建设“四有”职工队伍这一中心环节为主,突出公路精神和品牌意识,从而达到职工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保证改革发展目标的实现,促进“三个文明”建设协调发展。公路文化建设短期效果是实现长远目标的具体步骤,它是针对一个个具体的形势、任务要求提出的教育内容和效果显示。短期效果的出现和累计必然促进长期目标的实现。

用好载体,抓出特色,促进公路文化建设保持旺盛活力。

公路文化建设要有一定的组织形式和活动方式,要以文体活动为载体,加强公路文化设施的建设,不断强化各类文化阵地的服务功能,通过积极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各种文体活动,营造健康、文明、向上的浓厚氛围,使干群之间、职工之间在共同的兴趣和爱好中陶冶情操、融洽感情,增强沟通和了解;要以职工岗位竞赛活动为载体,以创立服务品牌、树立良好形象为目的,开展文明服务竞赛活动,促进服务方式、服务质量的改进和提高;要以职工岗位学习成才活动为载体,搞好职工在职培训和素质教育,进一步增强发展的后劲;要以职工思想教育活动为载体,深化职工理想、职业道德、职业纪律、职业技能教育,引导职工自觉地把个人理想与公路发展目标融为一体,激发职工的主人翁精神,增强责任感,积极主动干好本职工作。

强廉政文化建设,是党中央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适应反腐败形势任务的需要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贯彻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方针,构建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从源头上防治腐败的重要举措,是认真落实《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的具体体现。那么,如何在公路部门加强廉政文化建设,本人认为:

一、要充分认识到廉政文化建设是一项长期性和艰巨性任务

廉政文化,是廉政建设与文化建设的产物,是关于廉政的知识、理念、规范和与之相适应的生活方式、社会评价的总和,它是以廉政为主题,围绕廉政开展的一系列文化教育活动。一个社会、一个民族的廉政文化状况,决定着这个社会的廉政状况和水准。改革开放以来,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取得了巨大成绩,但党风方面还存在着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反腐败面临的形势仍然比较严峻。重大腐败案件特别是窝案、串案在一些地方还时有发生,不正之风在一些行业和领域还比较严重。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但廉政文化建设相对滞后也是一个重要原因。比如说,有个别掌握人事权力的领导干部崇尚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缺少作为一个领导干部应有的道德操守和理想信念,把党和人民赋予的权力当做牟取私利的手段;一些工程承包商为了获取高额利润,法制意识淡­薄,迷信“有钱能使鬼推磨”,把拉关系、走后门甚至行贿作为屡试不爽的法宝;个别职工对腐败行为采取无奈、容忍和默许的态度,把腐败作为可以接受的行为和生活方式,甚至存在有人羡慕腐败的灰暗心理。凡此种种,我们务必高度重视。

普遍存在的问题要从政策上找原因,反复出现的问题要从规律上找原因。廉政文化滞后,不健康风气流行,有着历史、社会和¾­济方面的深刻根源。我国有五千年的文明史,有深厚的传统,“官本位、重权轻法、特权观念”等封建主义残余的影响仍然存在,一些影像和文学作品对此所进行的不正确宣传,其为害更甚。一些传统观念,如礼尚往来、知恩必报、恋祖爱乡等,容易被人利用成为行贿受贿的借口。外来的一些思想观念有时也会带来负面影响,特别是在体制机制不健全的情况下,等价交换的原则如果渗透到党内生活、政治生活,就会产生严重后果,当前党风、政风方面存在的诸多问题都与此有关。除了以上三个方面的原­因之外,我们还应该看到,由于传播手段日益更新,社会生活复杂多变,各种观念相互激荡,人们对真善美假丑恶常常难以辨别,是非标准有时不好准确把握,各种模糊认识甚至错误观念易于流行。总之,廉政文化建设受到诸多因素的制约,我们必须认识到这是个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二、公路廉政文化建设应渗透于反腐倡廉的各项具体工作之中

反腐倡廉实践是廉政文化建设的源头活水。搞好廉政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氛围,首先必须抓好反腐倡廉的各项具体工作。反腐倡廉的各项工作抓好了,本身就是对廉政文化最好的弘扬。

廉政文化建设是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预惩”体系的重要内容。在当前新形势下,特别是在加大反腐败斗争力度的今天,应抓紧建立健全与社会主义市场¾­济体制相适应的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

——在教育方面,加强引导,应对公路部门广大党员干部加强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教育,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努力提高党员干部的政治思想觉悟,增强抵制各种不良习气和行为的自觉性,同时要切实加强家庭美德、社会公德、职业道德等的教育,引导党员干部追求积极健康的文化时尚,树立崇高的道德操守。

——在制度建设方面,党中央已出台了“两个条例”,我们交通公路行业应根据形势的发展变化,全面规划,精心设计,及时修改完善有关制度,制定新的管用的制度,努力形成制度配套体系,建立结构完整、配置科学、程序严密、相互制约的反腐败机制,同时要采取各种有效形式,加大对制度的宣传力度,使各项制度的内容广为人知,使人人都重视制度、服从制度、严格按制度办事,树立制度第一、制度不可侵犯不能侵犯的理念,为制度得到有效的贯彻落实奠定思想基础。

——在监督方面,应通过聘请廉政监督员、悬挂举报箱、公开监督电话、设置政务公开栏等多种途径,加大监督力度,加强对公路系统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党政一把手的监督,并把它延伸到领导干部的八小时之外,及时发现并纠正各种问题,防止小错酿成大错,减少违纪违法案件的发生,同时要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强化实施监督和接受监督的意识,在公路系统内部大力倡导和弘扬监督的风气,形成良好的监督氛围。做到“人人都是监督员,人人都是被监督者”。

三、采用多种方法和途径加强公路廉政文化建设

廉政文化建设作为中国先进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离不开全社会广泛参与,需要大家的共同努力。从公路实际来看,就要围绕构建“大宣教”格局,突出廉政文化建设的制度化、经­常化、大众化和阵地化,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廉政文化活动,讲廉政事、唱廉政歌、写廉政书、拍廉政片、倡廉政风,要让廉政教育进公路、进站组(大队),努力形成“以廉为荣、以贪为耻”的良好风尚。

1、建立廉政文化传播阵地。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内部刊物等各种媒体,发挥本单位局域网、内部报刊杂志、宣传厨窗等宣传工具的作用,设置反腐倡廉工作网页,开辟党风廉政建设专栏,宣传反腐倡廉工作,组织开展反腐时评,巩固廉政文化阵地,促进廉政文化的传播。

2、创新廉政文化建设形式。利用中心组学习、报告会、座谈会、研讨会、知识竞赛、参观考察、交流读书心得等多种形式,结合本单位存在的实际问题,突出重点,分层设计,组织开展各类符合干部职工特点的廉政文化活动,坚持教育与管理、自律与他律相结合,使党员干部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

3、更新廉政文化载体,整合廉政文化资源。结合工作特点,把廉政文化与公路文化、广场文化相结合,积极整合公路部门各种文化教育资源,充分利用现有的公路文化设施,通过举办廉政成果图片展览、播放廉政影视作品,收集整理古今中外清正廉洁的故事、格言、图片和漫»­,汇编成册,作为廉政教育读物等活动,及时传播一批寓教于乐、健康向上、群众喜闻乐见的大众化廉政作品,加大廉政文化的开放度和群众参与度,使廉政文化渗透公路坡面、大院墙面、办公桌面、书籍页面等各个方面,真正形成抬眼见廉、抬头见廉、心里想廉、同事促廉、组织督廉、民主评廉、行动见廉的氛围,不断拓展廉政文化的时间和空间,使廉政文化无时不在、无处不在。

总之,加强廉政文化建设,是新形势下反腐倡廉坚持标本兼治、注重治本的客观要求,是发展先进文化,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重要体现。在加强廉政文化建设中,要以“大宣教”工作格局为载体,充分发挥宣传、工会组织、信息中心、内刊、广播等部门职能优势,整合资源,形成合力,由点到面,整体推进,使廉政文化建设从文件走向文化、从会场走向广场、从机关走向社会、从推动走向联动,这样群众性的廉政文化定会绽放出更加夺目的光彩。

篇3:如何推进农村文化建设

一、发挥农村文化建设的多种功能, 从认识上和工作上需要纠正三种偏向

1、定位属性偏离。

目前制定农村文化发展规划和政策, 都不能忽视“文化”的属性和农村现状, 政府对公共文化设施和阵地建设应给予财政投入和扶持。

2、工作位置偏离。

农村文化建设得不到重视, 主要受四种偏颇观念影响:“先后论”, 强调先发展经济, 后发展文化, 先发展城市, 后发展农村;“让道论”, 强调乡镇经济基础弱, 文化建设要让位于招商引资;“难抓论”, 认为农村文化建设投入少、措施软、见效难;“自然论”, 走一步看一步, 做多少算多少。

3、考核标准偏离。

目前对农村文化建设缺少科学规划和考核依据。

二、精神文明建设与物质文明建设相结合, 把握农村文化建设的切入点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人们得到的将是物质与精神两个层面上的富足与安康。人在获得物质生活的相对满足之后, 必定要追求更高层次的文化需求、情感需求、人际需求、价值认同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等方面的满足。在农村文化建设中, 要利用宣传文化阵地积极开展各种群众性的政策宣传和科技普及活动, 并有机地把扶贫小康、节约土地、环境保护等党的中心工作结合起来, 突出活动主题, 丰富活动内容, 使党在农村的路线、方针、政策和科技文化知识深入人心。要把宣传文化阵地建设与农村思想道德建设相结合, 一方面开展直观的道德教育, 另一方面以乡村宣传文化阵地为依托, 广泛开展文化下乡活动。要把宣传文化阵地建设与为民办实事相结合, 从农民最急、最需、最盼的问题入手, 开展文化服务、扶贫帮困等活动, 为农民群众办实事、办好事。

三、加强管理, 促进农村文化市场健康发展

农民和城里人一样, 除了城乡环境、经济条件与历史特殊原因造成的一些区别外, 没多太大区别, 一样需要文化满足, 一样需要身心愉悦。如何让他们快快乐乐、和谐美满地生活, 推进新农村的文化建设, 是目前最需要关心的文化大事。如今的农民, 经济收入、生活习惯、文化背景各有差别, 文化主管部门要从政策上给予支持, 从形式上选择恰当的方式, 让他们在各自的文化艺术活动中享受舒心的文化乐趣。繁荣当代农村的新文化, 做到一镇一个民俗文化精品、一村一个民俗文化产品, 防止千篇一律, 不具特色;让健康的文化产品占领农村市场, 建立和完善村规民约, 开展文明家庭、文明院落、文明村社创建活动, 引导农民崇尚科学、抵制迷信、移风易俗, 提倡科学健康的生活方式和文明向上的道德风尚, 加强农村社会治安综合治理, 抓好农民纠纷调解, 做到“三无” (无重大刑事案件、无重大安全事故、无群体性事件) , 营造农村安全和谐、农民安居乐业的社会环境, 做到无重大刑事案件、无重大安全事故、无群体性事件。

四、立足农村实际, 传播主流文化

在农村, 真正能够将主流文化传播到千家万户的设施是电视和广播, 大众传媒对于丰富农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 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据调查, 我市有线电视基本做到村村通, 但入户率却不高, 进村未入户的原因, 不仅是由于安装费用较高, 还因为电视节目不贴近农村群众生活。广电部门应注意根据农村群众需求, 多选播贴近农村实际、农民群众喜闻乐见的节目。调频收音机成本低, 便于携带, 可以听戏、听新闻、听评书, 很受农民欢迎, 但是, 调频收音机在农村边缘地区, 特别是山区很难收到清晰的信号, 建议广电部门深入农村, 摸清情况, 加以改进。

村有大量的民间艺人, 常常流动于乡村之间表演。要重视对民间文艺队伍的教育引导, 加强法律法规、行业自律、文化素养方面的教育, 通过学习培训、戏校定向培养等途径, 提高艺人的演出技能。还要重视培养农村文化创作人才, 为民间演出队伍提供好的演出脚本, 让他们宣传新人新事, 颂扬勤劳致富, 形成“大篷车”式的民间演出队伍, 活跃农村群众文化生活。

五、抓好基层文化队伍建设。建立一支结构合理、素质较高的文化队伍

坚持从业资格把关制度, 并给予农村基层文化干部必要的编制、经费和待遇保证, 鼓励、引导高校毕业生到农村从事文化工作, 充实农村基层文化管理和执法机构。要加强对基层文化工作者的培训。明确区、县 (市) 级文化馆、图书馆作为农村公共文化队伍业务培训主阵地, 强化市、县 (市) 、乡 (镇) 三级培训辅导机制, 特别是要加强村落业余文化员的培训。要健全农村业余文艺骨干网络, 充分发挥民间艺人、文化能人在活跃农村文化生活、传承发展民俗民间文化方面的作用, 力争实现每村拥有一支或多支农民业余文化队伍的目标, 每年培养500名农村文化带头人和示范户, 夯实农村文化建设的基础。

六、促进农村文化发展机制建设, 深化农村文化体制机制改革, 进一步增强农村文化的活力

区、县 (市) 文化馆、图书馆和乡镇文化机构等属于公益性的事业单位, 不得企业化或变相商业化, 不得以拍卖、租赁等任何形式改变其文化设施的用途。全面推进人事制度、收入分配制度、社会保障制度改革, 建立健全竞争、激励、约束机制和岗位目标责任制, 进而提高公共服务能力和水平。各级财政必须确保文化机构和设施的正常开放、使用和维护经费。积极鼓励社会资本兴办文化实体。支持民办文化。首先明确要把加强文化建设作为一项做好公共服务来抓。要办好三级文化馆、文化站主阵地, 同时充分引导社会力量来参与, 民办文化就是很好的机制, 也有很大的市场, 也是最好的“种文化”, 是群众自己办文化。一种是群众性文体活动;另一种是走市场之路的民办文化, 所以我觉得这方面政府要积极引导、鼓励发展。这里我讲几种民办文化的形式:第一, 公助民办文化团体和文化项目。鼓励社会力量去办一些私人博物馆、袖珍博物馆、特色博物馆等。其实, 大量的文物都在老百姓手上, 但是我们可以给平台, 给政策让文物面向社会拥有共享。第二, 公益文化项目推荐。第三, 文化经纪人制度。区县 (市) 、乡镇两级要出台有关政策, 降低农民自办文化市场准入门槛, 实施文化示范户创建工程, 鼓励农户组建文化室、图书室、民间博物馆、艺术馆等, 允许其以市场运作的方式开展文化活动, 保障他们的合法权益。

加强农村文化建设, 是一项逐步推进的艰巨而复杂的系统工程, 是实施城乡一体化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必须明确工作思路, 立足当前, 面向未来, 长期全面规划, 逐年分步实施, 每年分解行动指标, 并落实责任和进行相应的检查督促和考核。

摘要:离开农村的经济、政治、文化发展, 就不能落实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任务, 更谈不上全面的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改革开放以来, 农村文化事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农民的文化观念发生了巨大变化, 科学文化知识在农村得到了应有的重视, 农村文化市场得到了进一步繁荣。但农村文化市场良莠不齐, 农村文化活动发展不平衡, 农村文化建设还有待进一步加强。

篇4:如何推进企业文化建设

关键词:推进;企业文化;建设方案

一、B公司企业文化现状分析

B公司是一家医疗器械制造商,员工数量600人左右,公司重视产品质量,严格遵守法规符合性。B公司的企业文化建设的切入点起源于通过员工满意度调查。B公司在2012年度邀请所有的员工参加满意度问卷调查,并对满意度调查结果进行分析,从而了解企业文化的现状。通过问卷调查结果(表1), 可以看出B公司的企业文化现状:

表1 B公司员工工作满意度调查结果

1) 员工整体工作满意度较低

根据对调查问卷的整理分析, 表明B公司员工整体工作满意度较低, 整体满意度15个调查章节的平均水平仅为39.6%。较低水平的整体工作满意度说明在构成员工工作满意度的各要素中, 员工对各要素满意程度普遍偏低,没有发挥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

2) 员工对认可、敬业度和未来愿景的满意度较低, 认可、敬业度和未来愿景在各方面工作满意度中分别排名倒数第二、倒数第三和倒数第四, 说明员工对在公司工作并不满意,看不到公司的未来,在工作中受的赏识较少, 感受不到工作带来成就感和乐趣, 对工作的不满意, 容易产生倦怠情绪, 从而影响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

3) 我们调查发现只有31.4%和37.2%的人认同价值观和道德标准。对公司高管的不信任,这些表明较大比例的员工认为公司的管理风格及管理机制有问题。

以上现状表明,B公司更多的关注企业的经营,而没有认识到企业文化对经营的促进作用。企业文化建设的缺失,对于决定企业管理风格、机制的浅层的物质文化、表层的环境文化、中层的制度文化、深层的精神文化理解不足,从而导致员工对于企业管理方面存在不满。

二、B公司企业文化构建与推进

1.企业文化核心价值观的确立

愿景、使命、核心价值观是贯穿整个企业经营运作、调节、控制与日常操作的企业文化内核.使命告诉我们做什么和为什么做,愿景告诉我们做到什么程度,一个是组织定位,一个是远大抱负,但更重要的是企业的现在和将来,如何才能更有效地肩负组织使命,实现组织愿景,即必须解决的问题--核心价值观。

B公司在分析企业文化的现状后,成立了“企业文化焦点小组”。成员20人,由公司各部门选派代表参加,这个代表不仅是代表自己的观点同时也要代表自己所在部门班组的人员,每位代表需要收集建议。通过讨论小组收集意,选出最符合公司行业特点的愿景,使命,核心价值观。在企业文化焦点小组会议最后还选出了5名代表,同公司管理层一起提炼出企业特色的价值观。

2.企业行为文化的建立

行为文化是企业文化的重要载体。没有行为文化,企业文化就无法实现。人作为企业的构成主体,其行为蕴含着丰富的企业文化信息,是企业文化的重要载体,是企业文化最真实的表现。一个企业的文化优劣、企业文化建设的成败,通过观察员工的日常精神面貌、做人做事的态度、工作中乃至社交场合的行为表现,就可以作出大致的分析判断。B公司发起了行为文化的建设活动,向每个部门/员工进行公司价值观的行为体现实例采集, 如诚信在公司文化中的体现:“当我发现我的工作中有错误的时候,我诚实地告知领导和有关人员,而不是试图掩盖”。由全体员工作为评委对提议进行评审,评出十佳,以在全体员工中鼓励良好地行为。B公司将所有采集出来的实例出版成《文化手册》,用于宣扬公司的价值观。

3.企业文化的推进与巩固

一个企业的文化变革能否成功,首先取决于企业的价值观是否符合企业生存发展的内外部环境,是否与企业的发展战略相匹配。其次,取决于企业的文化理念,包括价值观能否得到员工的认同和严格遵循并转化为员工的自觉行为,后者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更具有决定性意义。那么,如何将企业的价值观、核心理念和企业宗旨等文化因素转化为员工的实际行动呢?

B公司设计采用了文化推进主题活动,通过采用心意卡的方式来增强员工对B公司价值观及行为规范的认识和感悟,推动B公司价值观深入人心,推进企业文化建设。B公司的文化推进方案如下:

任何员工,如果被其他同事的良好行为所感动,而该良好行为符合公司价值观和《文化手册》中的行为规范,就可以发出 “心意卡”,进行表扬或者感谢。每张心意卡代表1个积分,积分可以在HR处进行礼品兑换。B公司的文化推进活动,心意卡表扬行动得到员工的广泛认同,变成员工的“习惯”和企业的“文化”。

参考文献:

[1]王水嫩.企业文化理论与实务[M].浙江师范大学,2012MBA课程教材

[2]楚改丽.浅谈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性[J].河南科技报, 20120504, S14.

[3]滕永波.企业文化测量:理论基础与模型分析[J].山东财政学院学报200602

[4]李娟.企业文化之愿景·使命·核心价值观浅探[J].管理观察201027

摘 要:企业文化是企业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优秀的企业文化能够营造良好的企业环境,提高员工的文化素养和道德水准,对于增强企业凝聚力、向心力和约束力,促进企业和谐发展,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本文以B公司为例,通过问卷调查评估,对该公司的企业文化现状进行分析,并据此提出了B公司特色企业文化的构建方法和解决方案。

关键词:推进;企业文化;建设方案

一、B公司企业文化现状分析

B公司是一家医疗器械制造商,员工数量600人左右,公司重视产品质量,严格遵守法规符合性。B公司的企业文化建设的切入点起源于通过员工满意度调查。B公司在2012年度邀请所有的员工参加满意度问卷调查,并对满意度调查结果进行分析,从而了解企业文化的现状。通过问卷调查结果(表1), 可以看出B公司的企业文化现状:

表1 B公司员工工作满意度调查结果

1) 员工整体工作满意度较低

根据对调查问卷的整理分析, 表明B公司员工整体工作满意度较低, 整体满意度15个调查章节的平均水平仅为39.6%。较低水平的整体工作满意度说明在构成员工工作满意度的各要素中, 员工对各要素满意程度普遍偏低,没有发挥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

2) 员工对认可、敬业度和未来愿景的满意度较低, 认可、敬业度和未来愿景在各方面工作满意度中分别排名倒数第二、倒数第三和倒数第四, 说明员工对在公司工作并不满意,看不到公司的未来,在工作中受的赏识较少, 感受不到工作带来成就感和乐趣, 对工作的不满意, 容易产生倦怠情绪, 从而影响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

3) 我们调查发现只有31.4%和37.2%的人认同价值观和道德标准。对公司高管的不信任,这些表明较大比例的员工认为公司的管理风格及管理机制有问题。

以上现状表明,B公司更多的关注企业的经营,而没有认识到企业文化对经营的促进作用。企业文化建设的缺失,对于决定企业管理风格、机制的浅层的物质文化、表层的环境文化、中层的制度文化、深层的精神文化理解不足,从而导致员工对于企业管理方面存在不满。

二、B公司企业文化构建与推进

1.企业文化核心价值观的确立

愿景、使命、核心价值观是贯穿整个企业经营运作、调节、控制与日常操作的企业文化内核.使命告诉我们做什么和为什么做,愿景告诉我们做到什么程度,一个是组织定位,一个是远大抱负,但更重要的是企业的现在和将来,如何才能更有效地肩负组织使命,实现组织愿景,即必须解决的问题--核心价值观。

B公司在分析企业文化的现状后,成立了“企业文化焦点小组”。成员20人,由公司各部门选派代表参加,这个代表不仅是代表自己的观点同时也要代表自己所在部门班组的人员,每位代表需要收集建议。通过讨论小组收集意,选出最符合公司行业特点的愿景,使命,核心价值观。在企业文化焦点小组会议最后还选出了5名代表,同公司管理层一起提炼出企业特色的价值观。

2.企业行为文化的建立

行为文化是企业文化的重要载体。没有行为文化,企业文化就无法实现。人作为企业的构成主体,其行为蕴含着丰富的企业文化信息,是企业文化的重要载体,是企业文化最真实的表现。一个企业的文化优劣、企业文化建设的成败,通过观察员工的日常精神面貌、做人做事的态度、工作中乃至社交场合的行为表现,就可以作出大致的分析判断。B公司发起了行为文化的建设活动,向每个部门/员工进行公司价值观的行为体现实例采集, 如诚信在公司文化中的体现:“当我发现我的工作中有错误的时候,我诚实地告知领导和有关人员,而不是试图掩盖”。由全体员工作为评委对提议进行评审,评出十佳,以在全体员工中鼓励良好地行为。B公司将所有采集出来的实例出版成《文化手册》,用于宣扬公司的价值观。

3.企业文化的推进与巩固

一个企业的文化变革能否成功,首先取决于企业的价值观是否符合企业生存发展的内外部环境,是否与企业的发展战略相匹配。其次,取决于企业的文化理念,包括价值观能否得到员工的认同和严格遵循并转化为员工的自觉行为,后者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更具有决定性意义。那么,如何将企业的价值观、核心理念和企业宗旨等文化因素转化为员工的实际行动呢?

B公司设计采用了文化推进主题活动,通过采用心意卡的方式来增强员工对B公司价值观及行为规范的认识和感悟,推动B公司价值观深入人心,推进企业文化建设。B公司的文化推进方案如下:

任何员工,如果被其他同事的良好行为所感动,而该良好行为符合公司价值观和《文化手册》中的行为规范,就可以发出 “心意卡”,进行表扬或者感谢。每张心意卡代表1个积分,积分可以在HR处进行礼品兑换。B公司的文化推进活动,心意卡表扬行动得到员工的广泛认同,变成员工的“习惯”和企业的“文化”。

参考文献:

[1]王水嫩.企业文化理论与实务[M].浙江师范大学,2012MBA课程教材

[2]楚改丽.浅谈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性[J].河南科技报, 20120504, S14.

[3]滕永波.企业文化测量:理论基础与模型分析[J].山东财政学院学报200602

[4]李娟.企业文化之愿景·使命·核心价值观浅探[J].管理观察201027

摘 要:企业文化是企业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优秀的企业文化能够营造良好的企业环境,提高员工的文化素养和道德水准,对于增强企业凝聚力、向心力和约束力,促进企业和谐发展,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本文以B公司为例,通过问卷调查评估,对该公司的企业文化现状进行分析,并据此提出了B公司特色企业文化的构建方法和解决方案。

关键词:推进;企业文化;建设方案

一、B公司企业文化现状分析

B公司是一家医疗器械制造商,员工数量600人左右,公司重视产品质量,严格遵守法规符合性。B公司的企业文化建设的切入点起源于通过员工满意度调查。B公司在2012年度邀请所有的员工参加满意度问卷调查,并对满意度调查结果进行分析,从而了解企业文化的现状。通过问卷调查结果(表1), 可以看出B公司的企业文化现状:

表1 B公司员工工作满意度调查结果

1) 员工整体工作满意度较低

根据对调查问卷的整理分析, 表明B公司员工整体工作满意度较低, 整体满意度15个调查章节的平均水平仅为39.6%。较低水平的整体工作满意度说明在构成员工工作满意度的各要素中, 员工对各要素满意程度普遍偏低,没有发挥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

2) 员工对认可、敬业度和未来愿景的满意度较低, 认可、敬业度和未来愿景在各方面工作满意度中分别排名倒数第二、倒数第三和倒数第四, 说明员工对在公司工作并不满意,看不到公司的未来,在工作中受的赏识较少, 感受不到工作带来成就感和乐趣, 对工作的不满意, 容易产生倦怠情绪, 从而影响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

3) 我们调查发现只有31.4%和37.2%的人认同价值观和道德标准。对公司高管的不信任,这些表明较大比例的员工认为公司的管理风格及管理机制有问题。

以上现状表明,B公司更多的关注企业的经营,而没有认识到企业文化对经营的促进作用。企业文化建设的缺失,对于决定企业管理风格、机制的浅层的物质文化、表层的环境文化、中层的制度文化、深层的精神文化理解不足,从而导致员工对于企业管理方面存在不满。

二、B公司企业文化构建与推进

1.企业文化核心价值观的确立

愿景、使命、核心价值观是贯穿整个企业经营运作、调节、控制与日常操作的企业文化内核.使命告诉我们做什么和为什么做,愿景告诉我们做到什么程度,一个是组织定位,一个是远大抱负,但更重要的是企业的现在和将来,如何才能更有效地肩负组织使命,实现组织愿景,即必须解决的问题--核心价值观。

B公司在分析企业文化的现状后,成立了“企业文化焦点小组”。成员20人,由公司各部门选派代表参加,这个代表不仅是代表自己的观点同时也要代表自己所在部门班组的人员,每位代表需要收集建议。通过讨论小组收集意,选出最符合公司行业特点的愿景,使命,核心价值观。在企业文化焦点小组会议最后还选出了5名代表,同公司管理层一起提炼出企业特色的价值观。

2.企业行为文化的建立

行为文化是企业文化的重要载体。没有行为文化,企业文化就无法实现。人作为企业的构成主体,其行为蕴含着丰富的企业文化信息,是企业文化的重要载体,是企业文化最真实的表现。一个企业的文化优劣、企业文化建设的成败,通过观察员工的日常精神面貌、做人做事的态度、工作中乃至社交场合的行为表现,就可以作出大致的分析判断。B公司发起了行为文化的建设活动,向每个部门/员工进行公司价值观的行为体现实例采集, 如诚信在公司文化中的体现:“当我发现我的工作中有错误的时候,我诚实地告知领导和有关人员,而不是试图掩盖”。由全体员工作为评委对提议进行评审,评出十佳,以在全体员工中鼓励良好地行为。B公司将所有采集出来的实例出版成《文化手册》,用于宣扬公司的价值观。

3.企业文化的推进与巩固

一个企业的文化变革能否成功,首先取决于企业的价值观是否符合企业生存发展的内外部环境,是否与企业的发展战略相匹配。其次,取决于企业的文化理念,包括价值观能否得到员工的认同和严格遵循并转化为员工的自觉行为,后者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更具有决定性意义。那么,如何将企业的价值观、核心理念和企业宗旨等文化因素转化为员工的实际行动呢?

B公司设计采用了文化推进主题活动,通过采用心意卡的方式来增强员工对B公司价值观及行为规范的认识和感悟,推动B公司价值观深入人心,推进企业文化建设。B公司的文化推进方案如下:

任何员工,如果被其他同事的良好行为所感动,而该良好行为符合公司价值观和《文化手册》中的行为规范,就可以发出 “心意卡”,进行表扬或者感谢。每张心意卡代表1个积分,积分可以在HR处进行礼品兑换。B公司的文化推进活动,心意卡表扬行动得到员工的广泛认同,变成员工的“习惯”和企业的“文化”。

参考文献:

[1]王水嫩.企业文化理论与实务[M].浙江师范大学,2012MBA课程教材

[2]楚改丽.浅谈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性[J].河南科技报, 20120504, S14.

[3]滕永波.企业文化测量:理论基础与模型分析[J].山东财政学院学报200602

篇5:如何推进企业廉洁文化建设

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是基业长青的基础,集中反映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体现了企业和员工的基本素质。企业公司要建设一体化企业集团,必须建立与之相适应的统一企业文化。统一价值观、统一发展目标、统一品牌战略、统一管理标准,将有力推进企业文化建设组织体系和工作机制的完善,进一步改进企业文化建设工作方式方法,加快培育统一的核心价值观,并使之真正融入员工的思想和行动,打造统一的“企业”品牌,在推进集团化运作、规范员工行为中充分发挥企业文化的作用。廉洁文化是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执行层的地市企业推进廉洁文化建设,本人就此谈几点粗浅想法。

一、廉洁文化建设的基本思路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为主题,以领导干部为重点,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内涵,以文化活动为载体,以廉洁文化进班子、进工区(县公司、部室)、进班组为抓手,以培育优良的党风、企业内部风气、行风为目标,整合各方面资源,进一步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教育党员干部牢固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和政绩观,提高领导干部遵纪守法、廉洁自律、公正办事的意识;教育广大员工树立自觉遵纪守法、1 诚实守信等积极健康的文化理念,在企业营造“以廉为荣、以腐为耻”的良好氛围,为企业发展与和谐企业建设创造风清气正的企业文化环境。

二、廉洁文化建设的总体目标

按照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的总要求,不断巩固教育成果,充实廉洁文化内容,丰富廉洁文化内涵,持续推进廉洁文化建设,确保廉洁文化建设逐步取得成效,建立起与企业发展目标相适应,与构建和谐企业相衔接,具有企业特色的廉洁文化体系,形成党风、企业风气与行风良性互动的局面,使广大党员干部和员工的拒腐防变能力不断提高,廉荣腐耻的廉洁理念深入人心,反腐倡廉的企业环境和舆论氛围不断完善,为企业健康快速和谐发展提供重要推动力。

三、构建廉洁文化的体系框架

廉洁文化主要由廉洁文化思想、廉洁行为规范、廉洁文化环境组成。

(一)廉洁文化思想

企业廉洁文化思想,是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指导,以体现和践行“努力超越、追求卓越”的企业精神为主旨,由企业和员工共同建立并遵守的核心理念、道德观念、价值取向等组成。

1.廉洁文化核心理念:干事、干净

“干事、干净”是对企业生产经营管理和员工从业行为的基本 2 要求。“干事”是肯干事、会干事、干成事;“干净”是品德高尚、行为检点、纪律严明。

2.廉洁道德观念:诚信守法、勤廉从业、是非分明、荣辱与共

诚信守法是企业的基本经营道德。在经营管理过程中依法规范经营,公开透明运作,主动接受社会监督,努力履行社会责任和经营责任。

勤廉从业是企业员工的基本职业道德。在工作岗位和履行职责的过程中敬业奉献、公道正派、奉公守法。

是非分明是企业和员工行为的基本道德判断。在工作、生活中分清正与邪、善与恶、对与错。

荣辱与共是企业的基本团队道德。在建设“一强三优”现代公司的事业中,企业发展与个人发展、企业利益与个人利益、企业形象与个人尊严共赢共享,休戚相关。

3.廉洁价值取向:求利有道、道重于利

求利有道是最基本的价值取向。利益务必在勤奋实干中获取,利润务必在合法规范中获取,报酬务必在诚实劳动中获取。

道重于利是最重要的价值导向。国家利益至高,客户利益为先,企业利益为重,见利有道且先公后私。

(二)廉洁行为规范

企业廉洁行为规范是“干事、干净”的核心理念外化为企业经 3 营管理、员工工作生活的行为准则,是严格执行廉洁从业制度和廉洁自律规定的具体标准。

1.领导干部身居其职要有责任感,带头执行廉洁自律各项规定,着力建设“干事、干净”的廉洁文化;身在其位要有正义感,光明磊落,公道正派,要求职工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要求职工不做的自己坚决不做;不以权谋私,不与民争利,不为名所累,不为利所诱;勤政干事业,律己带队伍,廉洁树形象。

2.职工群众要讲道德,知荣辱,辨是非;遵章守纪,敬业爱岗,明礼诚信;不义之财不取,不正之风不沾,不当行为不干;对社会负责,对企业负责,对家庭负责;认认真真做事,干干净净做人,自觉遵守廉洁从业规章制度,勇于同腐败现象做斗争。

3.企业全体员工要共同遵守“廉洁从业行为八条规范”:要忠诚企业,不要离心离德;要令行禁止,不要阳奉阴违;要廉洁自律,不要违法乱纪;要防微杜渐,不要放纵小节;要诚实守信,不要背信弃义;要克己奉公,不要损公肥私;要勤俭节约,不要铺张浪费;要弘扬正气,不要明哲保身。

(三)廉洁文化环境

企业廉洁文化环境是在“干事、干净”的核心理念内化于心、固化于制、外化于行的基础上,形成的良好氛围和主流风尚。

要营造“以廉为荣、以贪为耻”的舆论环境,“扶正祛邪、激浊扬清”的从业环境,“风正气顺、人和业兴”的发展环境,使干事干 4 净的人得到重用,廉洁自律的人得到尊重,淡泊名利的人得到关心,讲正气的人得到爱护,知错能改的人得到帮助,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人受到教育,是非不分的人受到批评,有腐败行为的人受到惩处。从而使企业处处充满清新之风、团结之风、奋斗之风,促进企业健康持续和谐发展。

四、廉洁文化建设的主要措施

(一)以人为本,培育廉洁文化思想,增强渗透力 1.把廉洁文化思想作为廉洁文化建设的核心,注重把握干部员工不同层次的文化需要,有针对性地提供文化服务,广泛宣传廉洁文化知识,扩大廉洁文化的覆盖面、影响力,贴近实际,贴近员工,寓教于乐,做到以德感人、以理服人、以情动人,不断增强说服力、吸引力、感染力、亲和力,把干部员工的积极性调动起来,让员工参与进来。

2.整合资源,创新载体,丰富内容,充分发挥廉洁文化的教育、导向、凝聚、约束作用,让干部员工在潜移默化中接受熏陶教育,提升思想境界;督促广大党员加强党性修养,引导广大员工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在实践中形成良好的价值观、道德标准,确保崇尚廉洁、干事干净的理念深入人心,持久巩固;凝聚干部员工共同的理想信念,激发工作积极性;从思想道德、制度上规范,制止腐败的思想行为。

(二)注重结合,借助载体和平台,增强影响力

发挥党风廉政大宣教格局优势,不断创新廉洁文化宣教内容和形式,与企业中心工作紧密结合、有机融入,渗透到企业安全、生产、经营、管理的各个环节,延伸到员工生活领域,切实把廉洁文化建设与企业党建、作风建设、文化建设、精神文明建设、班组建设和基层民主建设结合起来,与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结合起来,突出领导干部这个重点,开展敬廉崇洁为主题的企业文化建设,使廉洁文化寓于经常性工作中,营造春风化雨、潜移默化的建设氛围,真正取得实效。

1.采取一把手讲廉政党课、参观警示教育基地、警示教育、廉政报告会、图片展、演讲会、观看反腐倡廉教育片、反腐倡廉征文、树立宣传身边的先进典型、编写廉洁文化手册、廉洁文化书籍资料送班组、班组会上讲廉洁等形式,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教育、科学反腐倡廉理论教育、理想信念教育、党性教育、作风教育、从业道德教育、权力观教育、党纪国法教育、先进典型的示范教育和反面典型的警示教育、廉洁文化理念等主题内容的经常性教育。

2.开展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题的廉洁文化进班子活动,把廉洁文化建设与加强干部作风建设结合起来,一方面教育领导干部算清政治账、成本账、亲情账、自由账、健康账,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以始终保持廉洁的理念来规范自己的从业行为和道德行为,以自身的人格力量塑造和 6 培养廉洁文化;另一方面承担起领导和组织实施廉洁文化建设的责任,积极主动地去抓廉洁文化建设,促进清廉氛围在企业的形成。开展“廉洁诚信、依法经营”为主题的廉洁文化进工区(县公司、部室)、进班组活动,把廉洁文化融入企业生产经营和企业文化建设之中,把反腐倡廉的规定纳入企业规章制度之中,引导员工自觉把社会责任转化为公司发展的动力。开展以“争当廉内助、树立好家风”为主题的廉洁文化进家庭活动,筑牢干部拒廉的家庭防线。

(三)完善制度,建立长效机制,增强约束力

以廉洁文化创新推动廉政制度创新,建立和完善一套以综合治理、文化倡廉为特征的企业廉政体系。

1.完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纪委组织协调,相关部门发挥优势、各展所长,广大干部员工积极参与。纪委要善于发挥组织协调作用,善于策划,争取领导,协调各方,指导基层,提供保障。

2.完善考评机制,把廉洁文化建设列为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重要内容,细化目标和具体任务,明确责任,年初进行部署,年终进行考核,以考核促建设、促落实。

3.完善宣传教育工作机制,发挥网络、内部刊物作用,采取手机短信、广告等形式加强宣传,做到有字有声。在公司营造廉洁奉公、文明和谐的舆论氛围。建立分类指导和调研机制,加 7 强对廉洁文化建设的督促指导,增强廉洁文化建设的有效性、针对性,提升廉洁文化建设水平。

4.完善制度机制,在发挥教育在廉洁文化建设中基础作用、提倡干部员工自我修养和自我约束的同时,强化廉洁从业制度,完善强制性手段,打造廉洁型员工、创建廉洁型企业。

篇6:如何推进新时期黄河文化建设

摘 要: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强调了加强文化建设的重要性,作出了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部署。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孕育了辉煌灿烂的华夏文明,以黄河文化为代表的中华文化曾领先世界多个世纪。从大禹治水到人民治黄,几千年的黄河治理开发和管理也形成独特的文化形态和黄河精神。如何推动新时期黄河文化繁荣与发展,是治黄工作中一项重要内容。

关 键 词:黄河 文化建设 探索

黄河是自然的,又是文化的。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中华民族赋予了黄河丰富的文化内涵。黄河文化作为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越来越受到全社会的关注和重视。积极推进黄河文化的发展与繁荣,是黄河事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客观要求。深入研究黄河文化,有利于更好地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黄河水利实践中不断赋予黄河文化新的时代精神和内涵,以实现黄河文化的发展与繁荣。深入认识古老深厚的的黄河文化 1.1中华文明最早的发源地之一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黄河、长江这两大世界级河流紧密联系在一起,而黄河是中华始祖炎帝、黄帝活动的中心区域以及夏商周三代建都于此,母亲河由之而来,黄河流域是中华文明最早的发源地。近些年,中国考古学的巨大成就证明,黄河文明有两大重点区域:一是以河洛为中心的晋南、豫西及陕西渭水下游一带;二是以山东泰山南北为中心的黄河下游南岸一带,这里是中华文明最早的发源地之一。

1.2百家思想奠定黄河文化的基础

春秋战国时期产生于黄河流域的诸子百家思想学说对黄河文化的滋长发展起了决定性的影响,它奠定了黄河文化的发展方向。其中墨家、道家和儒家的影响尤为显著。墨家主任重道远;道家主淡泊自守;儒家则主人力与自然的调合。墨家主兼相爱,交相利;道家主与世无争,清静无为;儒家则主正其谊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墨家主尊天,事鬼,爱利万民;道家主顺应自然,轻松快活;儒家则主敬鬼神而远之。墨家主摩顶放踵以利天下;道家主个人主义,家庭观念淡泊;儒家则主群己合一,修齐治平。这些观念对中国传 统文化的发展产生了决定性的影响。就文化传统而言,墨家“背周道而用夏政”,继承了夏文化的传统。道家继承了商文化的传统,商人的占卜术对阴阳家和道教影响很大。“周鉴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周文化在继承夏商文化的基础上又有创新。而儒家“祖述尧舜,宪章文武”,使“三代遗风,驰而复张”,正是周文化的继 承者。秦汉以降,儒道墨等诸子学说及其新的阐释一直是黄河文化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坚实内核。

1.3有关黄河的诗词歌赋

李白的“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黄河落天走东海,万里写入胸怀间”。王昌龄的“白花垣上望京师,黄河水流无尽时。穷秋旷野行人绝,马首东来知是谁”“西岳峥嵘何壮哉,黄河如丝天际来” “且探虎穴向沙漠,鸣鞭走马凌黄河”`。刘禹锡写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王维写“独树临关门,黄河向天外”。李商隐的“土花漠碧云茫茫,黄河欲尽天苍黄”。品味诗句,仿佛滔滔江水展现在我们眼前。而“黄河捧土尚可塞,北风雨雪恨难裁”、“黄河西来决昆仑,咆吼万里触龙门”、“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则写出了黄河的奇壮之景。杜甫《黄河二首》黄河北岸海西军,椎鼓鸣钟天下闻。铁马长鸣不知数,胡人高鼻动成群。黄河南岸是吾蜀,欲须供给家无粟。愿驱众庶戴君王,混一车书弃金玉。元代诗人萨都剌《过古黄河堤》:“古来黄河流,而今作耕地。都道变通津,沧海化为尘。” 从他们的诗句中我们仿佛感受了到黄河两岸金戈铁马的战况、织衣耕种的淳朴民风。白居易的“黄河水白黄云秋,行人河边相对愁”。写出了他们面对着滔滔黄河水的无限感慨。

1.4古代治理黄河的代表人物及治河理念 1.4.1贾让

贾让,西汉末年人。绥和二年(公元前7年),汉哀帝下诏“博求能浚川疏河者”,贾让应诏上书,提出了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治河三策。当时黄河频繁决溢,灾患严重。朝廷征集治河方案,贾让应诏上书。内容包括:上策主张不与水争地,“徙冀州之民当水冲者,决黎阳遮害亭放河使北入海”。这是针对当时黄河已成悬河的形势,提出人工改道,避高趋下的方案。他认为,实行这一方案,虽要付出重大代价,“败坏城郭、田庐、冢墓以万数”,但是可以使“河定民安,千载无患”。中策是开渠引水,达到分洪、灌溉和发展航运等目的。他认为这一方案不能一劳永逸,但可兴利除害,能维持数百年。他又认为如果保守旧堤,年年修补,劳费无穷,是最下策。贾让三策具有以下特点:①第一次全面地对治理黄河进行了方案论证,较完整地概括了西汉治黄的基本主张和措施;②首次明确提出在黄河下游设置滞洪区的思想,强调滞洪区的作用是“使秋水多,得有所休息”;③论证规划方案时首次提出经济补偿的概念,主张筹划治河工费用于安置因改道所需的移民;④提出综合利用黄河水利资源,具体论证开渠分水有三利(低地放淤肥田,改旱地为稻田,通漕运),不开则有三害(民常忙于救灾,土地盐碱沼泽化,决溢为害);⑤分析了黄河堤防的形成,发展过程及其弊端。由于上述特点,他的治理黄河三策对后世治河产生了重要影响,是古代治河思想方面的重要遗产之一。历代对贾让三策评论颇多,意见不一。

1.4.2潘季驯

潘季驯(1521~1595),字时良,号印川,浙江乌程(今湖州市)人,是明代著名的治河专家。明嘉靖二十九年(1550年)进士,授九江府推官,后擢御史,巡按广东。官至工部尚书兼都察院右都御史。嘉靖四十四年到万历二十年(1592年),他四次任总理河道,先后治河近十年。

潘季训在治河中,总结了前人对于黄河水沙关系的认识,提出了束水攻沙的治河方针,对后代治黄有重要影响。他在理论方面的贡献主要在于定性阐明了水流挟沙力的概念。他观察到在河流中泓处水深往往较大,而缓溜处往往较小,并认为这是由于流速较高的水流挟沙力大,河床被刷深,而流速较低的水流挟沙力小,河床被淤浅。于是他主张黄河下游不宜分流,决口也应及时堵塞。因为“分则势缓,势缓则沙停,沙停则河饱,饱则夺河”。他提出,治理高含沙河流的主要方法是,利用堤防淤滩固堤缩窄河床断面,加大水流速度,逐步冲深河床。他把这一认识概括地表达为“筑堤束水,以水攻沙”。潘季训还认识到,清水挟沙力比浑水高,主张黄河下游应拒绝高含沙量的河流汇入,尽量引入清水河流,以提高河流的冲刷能力,这就是“蓄清刷黄”。“束水攻沙”和“蓄清刷黄”阐明的水流挟沙力概念,与近代河流动力学原理一致。《河防一览》是潘季训治河理论的代表作。

潘季驯在治河期间,全面整修完善了郑州以下两岸堤防,初步形成黄河下游防洪工程体系,治绩卓著。他于万历二十年告老回乡,二十三年病故。在职时曾著有《两河经略》(原名《两河管见》)和《河防一览》(原名《宸断大工录》)等书。阐述了他的治河方略和经验,对后世治河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建立黄河文化的核心价值体系 2.1深刻领会《黄河大合唱》的思想实质

黄河象征着我们中华民族坚强不屈,立志向前的精神。一曲《黄河大合唱》唱出了黄河的恢弘与不屈。《黄河大合唱》是著名诗人光未然(张光年)为配合音乐家冼星海创作的大型民族交响乐而写的组诗。《黄河大合唱》共有八个乐章,分别是:《黄河船夫曲》《黄河颂》《黄河之水天上来》《黄河对口曲》《黄水谣》《黄河怨》《保卫黄河》《怒吼吧,黄河》。诗中雄奇的想像与现实图景交织在一起,组成一幅壮阔的历史画卷,歌唱苦难与抗争,刻画黄河的形象,反映中华民族英雄儿女抗战的真实场面。冼星海称赞它“充满美,充满写实、愤恨、悲壮的情绪,使一般没有渡过黄河的人和到过黄河的人都有一种同感。在歌词本身已尽量描写出数千年来的伟大黄河的历史了”:“乌云满天,惊涛拍岸,黄河的船夫,在暴风雨中搏战,经过千辛万苦终于到达了彼岸。这象征着我们伟大的民族和人民突破惊涛骇浪般的重重困难,终于取得辉煌的胜利。”诗人站在高山之巅,代表祖国英勇的儿女,向着黄河唱出了颂歌。他歌颂黄河气势宏伟,源远流长,并且要学习它的榜样,像它一样的伟大坚强!

2.2积极发扬新时期的黄河精神

在当前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思想大活跃、观念大碰撞、文化大交融的背景下,要用维持黄河健康生命的共同目标来凝聚全河,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和以“团结、务实、开拓、拼搏、奉献”的黄河精神鼓舞士气、激发活力,努力在全河形成统一的指导思想、共同的理想信念和强大的精神支柱。“团结”是事业胜利的基本保证。团结就是力量,团结出凝聚力,团结出战斗力,团结出生产力。有了坚强团结的集体,就能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务实”就是重实际,说实话,办实事,求实效。不唯书,不唯上,但唯实。作决策,办事情,不能超越实际、脱离实际,不能劳民伤财,不能图个人名利。务实就是要克服教条主义、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反对作风浮漂、沽名钓誉、不切实际的不良作风。要形成务实的作风,必须注重实际,力戒虚名;注重实践,力戒浮漂;注重实干,力戒空谈;注重实效,力戒形式。“开拓”就是要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进一步增强改革开放意识和创新精神,知难而进,锐意进取,把各项目标任务落到实处。开拓创新,必须有饱满的工作热情、科学的工作方法和扎实的工作态度。“拼搏”是一种精神状态。干事业要有一股拼劲,有一个良好的精神状态。精神状态好,容易调动人的全部积极性和潜力,更有效地进行工作和创造。“奉献”是一种真诚自愿的付出行为。奉献精神作为一种高尚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是我们党的性质和宗旨的集中体现,是一种纯洁高尚的精神境界,是我们党优良传统的精髓,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与时代精神的统一。发展现代黄河文化产业,丰富黄河文化内涵 3.1科技发展是文化建设的支撑和动力

我国古代的科学成果有力地推动了华夏文明乃至世界文明的进步,大大促进了黄河文化的发展。随着治河新观念、新思路、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的不断涌现,黄河文化将不断得到丰富和发展。当今文化产业的竞争,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文化产业科技实力的竞争,没有科技的协同作用,文化产业发展潜力和运作空间会更加狭小,发展文化产业,必须以科技为支撑。现代高新科技在文化事业中的应用,特别是网络化、数字化的应用,使文化产品的生产效率越来越高,文化的传播力越来越大,文化的覆盖面越来越广,文化的表现力、感召力得到了空前的发挥和提高,不仅更新了传统的文化形式,同时创造出崭新的文化形式,使文化更广泛地进入到社会生活中,文化资源为社会大众普遍共享,从而带动了艺术、文学等文化的传播和普及,极大地促进了文化自身的发展,使人类的精神文化生活进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色彩斑斓的世界。因此,要整合优化文化资源,利用网络等媒体,建设黄河文化宣传阵地,全面宣传展示黄河文化优秀成果,实现信息交流,共享资源,大力传播和弘扬黄河文化。

3.2立足实际,将黄河文化融入水利建设事业。

在黄河治理开发和管理的实践中不断创新和丰富黄河文化,把工程建设、生态建设、水文化景观建设与旅游开发有机结合起来,突出生态、绿色、环保、景观、人文等现代理念,依托黄河资源优势开发旅游景观带和生态文化园区,充分发挥水、河流、河道工程的除害兴利功能和文化功能,将黄河标准化堤防建成防洪保障线、抢险交通线、生态景观线,使水文化景观成为展示现代文明的一颗颗璀璨明珠,营造清新优美的水环境。对历史上形成的水文化工程和水文化产品,要加强文化保护,深入挖掘其文化内涵,使其重现生机,为发展增辉。对新建的河道工程,要强化工程项目的生态规划与设计,整合注入绿色文化、生态文化、旅游文化、和谐文化等多种要素,既体现自然景观特色,又要反映历史文化渊源,突出水与文化的完美结合、人与自然的和谐协调,实现河道工程生态化,提高工程文化品位,全力打造每一处水文化景观,让河道工程充分展示丰厚的水文化底蕴,展现独特的水环境风采,充分发挥传统文化遗产和现代水利工程的边际效应,使河道工程建设与文化建设相得益彰,相映生辉,为人们创造良好的人居环境,不断满足人们的文化需要,让人们更好地领略黄河丰富多彩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感受黄河厚重的历史文化,体验黄河两岸淳厚质朴的民俗风情,更多的了解黄河、关注黄河、善待黄河、保护黄河,维持黄河健康生命,以流域的可持续发展推动黄河文化的不断发展,实现人与河流和谐共处,共享黄河文化发展与繁荣的成果。结语 黄河文化,黄河精神却传承了中华民族灿烂的文化精髓,数千年来,黄河以她那博大的胸怀,甘甜的“乳汁”,孕育了一代又一代的炎黄子孙,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文化和华夏文明。在今天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中,充分挖掘、整合、利用和保护黄河文化资源,大力弘扬黄河文化、发展黄河文化,繁荣黄河文化,是时代的呼唤,是亿万黄河儿女的共同期盼,是所有炎黄子孙的共同心愿,对于加快黄河治理开发与管理的现代化建设,维持黄河健康生命,构建和谐社会,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促进人类文明,推动黄河流域社会经济和资源环境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等都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工作单位:山东德州齐河黄河河务局 电子邮箱: hh.yy001@163.com

上一篇:借调申请范文下一篇:于进一步规范电视剧以及相关广告播出管理的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