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礼仪对幼儿影响

2024-04-19

教师礼仪对幼儿影响(精选6篇)

篇1:教师礼仪对幼儿影响

《教师良好礼仪习惯对幼儿的影响与研究》 实验中期总结

赤峰市直属机关幼儿园宋桂英

礼仪是维系社会正常生活而共同遵循的最起码、最简单的道德行为规范。良好的礼仪、品格是人一生的基础,是人之初的必修课。0-6岁是幼儿人生的第一阶段,是社会性发展的最佳时期,而2.5岁到6岁又是孩子良好行为习惯的最佳养成时期,所以说从幼儿期対孩子施以礼仪品格教育,是我们每一个幼教工作者的使命,幼儿教师是幼教工作的主体,她们不仅是科学文化知识的传播者,更是幼儿道德品质的的教育者,礼仪、品格是真正影响孩子一生的教育。因此,我们先从教师做起,以自己的良好的礼仪习惯影响孩子,并以此来带动家长,全面提高幼儿园教师、幼儿、家长的整体素质。

一、课题的提出

(一)、传承礼仪是传承中华民族优良传统文化的需要。

我国自古就有“东方礼仪之邦”美誉,从周朝时期便制定有做人的规范,《尚书》中详细记载了许多人应当遵循的行为规范和规章制度,孔子认为礼是治国安邦的基础,“不学礼,无以立”(《史记》),就是说一个人要有所成就,就必须从学礼开始。由此可见,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史,也是文明礼貌发展史。直到今天,中国人民热情好客、尊老爱幼等优良传统仍为世界各国所称道。不少海外华人家庭恪守传统古训,将子女培养成遵守富有中国特色的传统家教规范的人,受到世人的交口称赞。以上这些都是值得每个中华儿女引以为自豪的,所以继承和发扬祖辈流传下来的优良传统,是我们的责任。

(二)、教师礼仪习惯是推进幼儿素质教育的需要。长期的实践是我们认识到,在幼儿期进行礼仪教育是切实是可行的,对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幼儿素质的全面提高都有积极的意义。幼儿的年龄特点决定了幼儿期是属于好模仿的阶段,可塑性强,辨别是非的能力差,他们对这个世界的认识完全取决与周围成人的教育与影响。我国儿童教育家孙敬修说得好:“老师的一言一行对孩子都是很好的影响,孩子的眼睛是‘录相机’,耳朵是‘录音机’,脑子是‘电子计算机’。录下来的信号装在电子计算机里储存起来,然后指导他的行动。”在教师的良好礼仪习惯和影响下,为幼儿提供各种实践的环境和机会,让礼仪与幼儿的生活密切联系起来,及时抓住机会,适时地启发诱导,培养幼儿的礼仪行为,让幼儿获得情感的体验,促进价值内化,形成良好的利益习惯,提高幼儿的全面素质。

(三)、开展礼仪教育是整体提高我园教师、幼儿、家长素质的需要。

在我园对家长的“幼儿文明礼仪调查问卷”和“培养子女文明礼仪习惯调查问卷中”,反映出幼儿在尊师敬长、尊老爱幼、与人交往方面等文明礼仪行为非常欠缺,而家长的礼仪教育意识也普遍薄弱。作为自治区级示范性的幼儿园,我们深知,教师、幼儿、家长的整体素质直接影响到幼儿园的形象和声誉,所以在提高教师礼仪修养的同时,加强幼儿礼仪教育,同时以礼仪教育的氛围感染家长。教师、幼儿、家长共同成长,为打造幼儿园的知名品牌奠定坚实基础。

二、实验周期

准备阶段:2007年8月

第一阶段:2007年9月——2008年7月 第二阶段:2008年9月——2009年7月 第三阶段:2009年9月——2010年7月 结题阶段:2010年8月

三、实验目标

1.在《幼儿园教育纲要》、《幼儿园教育指南》的指导下,结合《幼儿礼仪》教材,从教师做起,用良好的礼仪形象去影响每一名幼儿,初步探索适合幼儿身心特点的礼仪教育内容与实施方法,丰富幼儿礼仪教育的实践经验。

2.通过礼仪教育实践活动,提升教师和家长的文明素质,从而促进幼儿礼仪行为的养成、推动幼儿园像更高一层发展。

四、实验对象:我园3—6岁全体幼儿。

五、实验方法:

课题采取对比法、调查法、行动研究法、实验法和观察法,经验总结法。

六、实验实施过程

(一)、准备阶段

2007年8月开题,我园邀请中央教科所的教师为全园教师进行系统的礼仪培训,包括教师的站姿、仪表、服饰、行为举止以及社交礼仪、公共场所礼仪等,使每位教师对礼仪有一个明确的认识,充分认识个人礼仪意义和重要性,他代表一个人的整体综合素质,特别做我们幼儿教师,礼仪显得尤为重要,我们是孩子的启蒙教师,孩子的一举一动是教师的影子,所以我们特别重视教师和幼儿的共同成长,在9月新学期我园为全园幼儿订了《幼儿礼仪》教材,把礼仪教育充实到教学中,每班每周两节礼仪课,并且贯穿在一日生活始终,礼仪教育成为了我园的特色教学。

(二)、实验的实施阶段

1、不断学习,提高教师的礼仪修养。在实验课题开题后,我们分别请外地专家及当地有经验的教师培训外,我们还利用业务教研时间,组织教师集中学习,经验交流,相互取长补短,共同提高。08年4月,为了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我园派保教主任和四名教师,到山西太原参加中央教科所组织的幼儿园长级骨干教师参加的礼仪研讨班进行学习,参观了太原市育蕾幼儿园,育蕾幼儿园是山西省礼仪教育示范园,也是全国礼仪教育很有成效的幼儿园,通过她们园长的经验介绍,及观看了他们的礼仪教育展示课,我园领导和教师受到了很大的启示,并对礼仪教育的更好开展信心十足。

2.创设良好的礼仪环境,促进孩子们礼仪意识的养成。

优化幼儿园的环境,创立一个整洁、优美、文明的氛围,运用良好的环境陶冶孩子们的道德情操。

首先,我们在幼儿园设置专门的礼仪专题版面。自我园的礼仪课题实施以来幼儿园就专门设置了“学礼仪——让孩子们优雅地度过一生”大型礼仪宣传版面。在每月布置的版面中涉及到了方方面面的礼仪知识,如:“节日礼仪知多少”、“宝宝学礼仪”儿歌系列、“日常礼仪知识”、“文明好宝宝”等等。我园大型礼仪环境创设的另一个特点就是利用走廊环境营造走廊礼仪文化。比如:走廊墙上挂的礼貌用语标语(内容选自《幼儿礼仪》用书),时时提醒孩子们用文明礼貌的用语。同时也为家长们接送孩子时提供了丰富的礼仪教育的素材。使家长和孩子共同成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其次,各个教室中礼仪版面和礼仪区角的创设。比如:小班老师为孩子们张贴了很多可爱的“礼仪挂图儿歌”,让孩 子们在充满童趣的儿歌学习中学会礼貌待人;中班老师结合在各班的盥洗室、午睡室、图书阅览区等场合张贴了洗手、安静、排队等候等“文明记牌”;大班老师在各个区角张贴了“文明游戏的礼仪小儿歌”;同时各班还配合专门的礼仪教学活动在特设的礼仪版面上张贴相关的礼仪教学图片;在自选游戏过程中孩子们进入各个区角游戏时使用了区角活动标记牌,帮助孩子养成要有秩序地参加游戏的规则意识。3.以评比促进步。在实验过程中,为了不断提高教师的礼仪常识,不定期的对全体教师进行礼仪知识考试,不断加强教师的礼仪意识,以身作则,教师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影响每一位孩子,同时对幼儿我们也进行礼仪小标兵的评选活动,深受家长的好评,另外,假期我们对家长进行问卷调查,了解教师及幼儿礼仪的综合素质情况,以便我们更好的把全园的礼仪实验做好,做出自己的园所品牌。

4.组织幼儿参加有意义的社会实践活动,感受“爱”的力量。

孩子们今天学习礼仪就是为了明天踏入社会能够成为一个有涵养的人。在社会实践活动中,有意识地对孩子们进行社交礼仪教育,能够让孩子们将学到的礼仪知识运用到现实的社会生活中去幼儿园组织孩子们参与一系列的社会实践活动,比如,“爱心小标兵”活动、“拾落叶——让小树叶打扮我们的教室”环保活动、“礼貌用语宣传日”活动、大班“学做文明小学生”观摩活动等等,孩子们在活动中感受到礼仪的行为给我们的生活所带来的文明的变化。

三月八日我园组织“感恩”活动中,孩子们通过谈话说妈妈,给妈妈亲手做一份小礼物,回家帮妈妈做一件好事等活动,让孩子懂得感恩,学习感恩。

在5.12汶川地震的消息传到我们身边的那一刻起,老师们积极组织孩子们和家长们积极投入到抗震救灾的捐款活动中。与此同时老师们也看到了这是一个礼仪教育的好课题,孩子们幼小的心灵在礼仪讨论活动中受到了震撼,孩子们在捐助活动中懂得了“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在别人困难的时候要用自己的爱心给予帮助,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使他们度过难关,重建家园的道理。

秋天,我们组织孩子们到长青公园开展“争做一个文明小游客”的活动。活动过程中,孩子们们在公园里一边领略别致、美丽的秋景,边查找陋习,并提醒同伴、游客改掉不文明行为。大班小朋友在老师的带领下开展了以“亲近自然,保护环境”为理念的环保活动;中班小朋友主动将吃完的食品袋、橘子皮等垃圾丢进自己制作的环保袋内,使得公园的草地依然整洁美丽。在活动后的集体交流讨论活动中孩子们深有体会地说:“公园环境这么美,不能随地丢垃圾”。通过这一次的礼仪实践活动,使孩子们明白改掉陋习,做文明游客应该从我做起,才能让我们的城市变得更加美丽。

5、有效融入汉字认知,提高幼儿识字量,扩大知识面,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在课题开展的过程中,我园充分利用各年龄段的礼仪儿歌内容,挑选出了常见的、易于幼儿接受的汉字,运用科学的、适合幼儿年龄特点的游戏识字法对幼儿进行汉字的渗透和学习,并利用幼儿的一日生活各个环节、社会实践活动和环境创设来进一步加强复习和巩固。培养了幼儿对汉字的认知兴趣,积累了幼儿的识字量,调动了幼儿喜欢阅读的积极性,扩大了知识面,逐步养成会阅读的良好习惯。

一年半的实验课题研究,使我们进一步认识到,礼仪无时不在,不处不在,所以我们把对幼儿的礼仪教育贯穿到幼儿一日生活之中,从点滴抓起,从小培养幼儿良好的文明习惯和行为习惯,同时我们调动家长的力量,让教师、家长和孩子一起共成长。

七、实验研究成果

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活动场所把幼儿礼仪定位于幼儿园礼仪、家庭礼仪、公共场所礼仪三块内容。

3——6岁幼儿礼仪教育内容 内容

内容分解

细则

幼儿园 礼仪

生活礼仪

见了老师、保育员、同伴能主动微笑、问好。服装整洁、仪表干净。养成文明的生活行为习惯。和同伴友好相处和交往; 遵守各类生活活动的规则。

学习礼仪

养成良好的倾听与表达习惯。遵守各类学习活动的规则。

运动礼仪

1、爱护各类运动器械。

2、遵守各类运动活动的规则。

游戏礼仪

养成物归原处的习惯。遵守各类游戏活动的规则。

家庭礼仪

敬老礼仪

1、早上起床,愉快地向长辈问早,外出回家向长辈问好。

2、和父母一起做家务。

3、家人生病时,能主动询问或安慰。

4、记住长辈们的重要节日或生日,用自己的方式表达祝贺和祝福。

待客、做客礼仪

1、做热情的小主人和做文明的小客人:用礼貌的话主动、热情地打招呼;不乱翻别人的东西。

进餐礼仪

就餐前,主动帮助成人摆放和收拾桌椅、碗筷、饭菜。待长辈坐下后,人到齐后再进餐。

就餐时不偏食,不乱翻菜碗,不随地乱吐饭菜乱丢残渣。

公共场所礼仪

交往礼仪

主动帮助有困难的人。

请教别人或请求别人时要主动说“请”、“谢谢”等礼貌词汇。

公共秩序 礼仪

了解并遵守各种基本的交通规则。购物时按秩序、不拥挤。

公共环境 礼仪

不随地吐痰,不乱扔垃圾。不攀摘花木,不损坏公共设施。

从实施试验效果来看:

(一)、孩子们懂礼、知礼、行礼,健康成长。礼仪启蒙教育在我园实施后,幼儿的发展主要表现在:能初步遵守幼儿园生活、游戏、运动、学习活动所必须的规则以及公共场所的基本规则;体验到了与周围的同伴、老师、长辈、特殊人群相互关爱的快乐和重要;初步形成了文明卫生行为习惯和文明礼仪行为;在礼仪启蒙教育的有效实施下幼儿更加自信、活泼、乐群和健康。

(二)、家长们了解礼仪、参与礼仪、感受礼仪、努力发挥自身的作用,融入幼儿园的礼仪启蒙教育。

家长走近幼儿园的礼仪启蒙教育,参与了我们快乐而有意义的各类礼仪活动,感受了孩子的发展和变化,逐渐意识到家庭礼仪教育的重要性、提高自身礼仪素质的必要性。他们热情地支持着幼儿园的礼仪启蒙教育,全力配合着老师们的各项教育教学工作,充满希翼地观望着礼仪教育给自己的孩子带来的更好的发展。

(三)、幼儿园孕育良好的礼仪文化氛围,促进内涵提升。

教师们以礼育人、幼儿园以德治园,和谐的礼仪文化让教师们更加踏实工作、努力进取、团结融洽;良好的礼仪园风让了教师们逐渐形成积极的工作态度、良好的工作氛围。礼仪启蒙教育的良好实施,有效促进了幼儿园人际内涵、教育内涵、管理内涵的不断充实。经过一年半的实验与研究,我园教师有多篇论文投稿获奖,每学期教师都有教学心得进行交流会,一位教师获自治区级“园丁奖”、两名教师获市级德育教育先进教师,两个班获市级先进班集体,在2008年4月,我园大班小朋友表演的音乐剧《在公共汽车上》、相声《打电话》获全国幼儿园礼仪节目演出评选一等奖。我园家长深刻体会到礼仪教育的内涵,逐步形成了从小要培养幼儿成为社会人的教育观念,从点滴的生活入手,修身正己,积极配合幼儿园对幼儿进行养成教育,并努力为幼儿营造学礼的环境,使文明的种子滋生于肥沃的土壤。思维决定行动,行动决定习惯,习惯决定性格,性格决定命运。信息时代的二十一世纪,未来人才的标准是具有创造力、意志力、自制力、思维力、专注力、亲和力和优秀品格的复合型人才,我们深知,品格的塑造比知识和技能更重要,在礼仪素质教育的探讨中,我们将以无比的豪情、坚韧的毅力、大力开发礼仪教育园本课程,为社会培养高素质的公民做出不懈的努力。参考文献:

1.《礼仪教育》梁志燊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 2.《学前心理学》陈帼眉著人民教育出版社

3.《儿童礼仪教养手册》周裕新主编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园所地址:内蒙古赤峰市红山区钢铁大街7号 园所名称:内蒙古赤峰市直属机关幼儿园

邮编:024000 联系人:宋桂英联系电话:0476——5881150

***

篇2:教师礼仪对幼儿影响

【摘 要】 现代礼仪以传统伦理道德为内核,以自尊和互相尊重为原则,以个体素质和修养的提升为出发点。教师礼仪包括微笑礼仪、语言礼仪、课堂礼仪、仪表礼仪等,对学生文化素质、道德修养及行为气质的培养和提高,具有言传身教、潜移默化的重要影响。

【关键词】 教师礼仪;内涵;表现;学生素质;影响

我们都知道,中国是有五千年文化历史传统的泱泱大国,中国自古就是一个礼仪之邦,中国人是非常重视礼仪的,国家有国家的礼仪,组织有组织的礼仪,公众有公众的礼仪,个体有个体的礼仪,教师应该有教师的礼仪,学生应该有学生的礼仪。礼仪是以尊重为前提的,不懂得尊重他人就不完全是一个懂礼仪的人,甚至可以说是一个不讲礼仪和没有礼仪的人。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重视金钱的目的性越来越明显,而重视人文道德修养在逐渐退化,公众的礼仪知识和礼仪实践技能越来越缺乏。在社会现实中,因尊重的缺失而导致的问题越来越严重,这种尊重的缺失既表现在情感上不懂得尊重别人,也表现在方式上不懂得尊重别人。尊重的缺失也可以说是礼仪的缺失,它不仅会造成人际冲突引发社会矛盾,而且还会造成主体公众形象及相关社会群体和组织形象的急剧下降。导致目前社会中礼仪和尊重缺失的原因是多样的,但礼仪教育的缺乏无疑是重要因素之一,人只有具备了尊重他人的意识,才可能有相应的尊重他人的言行。但无论是作为一种观念还是一种行为的礼仪,社会成员都不会自发形成和具备,必须通过教育来促成,因此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有必要加强礼仪教育来提高自身的魅力和增强学生的礼仪知识和礼仪行为。

一、礼仪的内涵及其价值

中国自古就是一个礼仪之邦,中国最早的礼仪是起源于古代的祭祀活动,郭沫若在《十批判书》中指出:“礼之起,起于祀神,其后扩展而为对人,更其后扩展而为吉、凶、军、宾、嘉等各种仪制。”[1]这种礼仪由祭祖而敬老,由敬老而长幼尊卑,之后的多种礼仪因此而产生。“礼”在中国思想文化体系中一直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孔子说“人而不仁,如礼何?”,孔子主张“道之以德,齐之以礼”。荀子主张“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宁。”古代礼仪所说的“礼”字指的是尊重,即在人际交往中既要尊重自己,也要尊重别人。古人讲“礼仪者敬人也”,实际上是一种待人接物的基本要求。我们通常说“礼多人不怪”,如果你重视别人,别人也可能重视你。礼仪的“仪”字,顾名思义,仪者仪式也,即尊重自己、尊重别人的表现形式。中国古代的礼仪归结起来主要有三个层面的内容:一是阶级社会统治阶级治理国家的典章制度和规范;二是社会生活中根据社会成员身份、地位、长幼尊卑的差异而规定的不同的行为方式和待人接物的程序和规范;三是社会成员自身道德文化修养的重要内容。由于中国长期处于封建社会,“礼”的第二和第三层面的内容往往被异化扭曲,完全被统治者用来为自己服务,把礼作为维护、巩固统治和压迫、奴役被?y治者的工具,导致近代以来人们对“礼”产生本能的厌恶,并往往将其污名化,必先除而后快。事实上,随着中国社会结构发生巨变,礼仪的内涵已发生了质的变化,它不再是统治阶级维护、巩固统治的等级秩序和制度,而变成了现代文明调整社会关系和人际关系的固有形式和规范要求。

现代礼仪指的是人们在社会各种具体交往中,为了尊重和互相尊重,在仪表、仪容、仪态等方面约定俗成共同认可的准则和规范。现代礼仪以传统伦理道德为内核、以自尊和互相尊重为原则,以个体素质和修养的提升为出发点――因为个体是构成家庭、组织、社会的最重要因子,所以礼仪的价值是多元的,礼仪的立足点在个人,其价值体却体现在个体、组织和社会三个层面,概括起来主要是三个方面的内容:第一塑造形象,第二协调关系,第三优化社会环境。三者存在逐层递进又相互促进的关系:形象塑造首先是个体形象的塑造,现代礼仪强调个体在提升个人素质和形象的前提下能在各种社会交往中根据社会角色、场合的转变以恰当、得体的行为方式适应场景,并对各种关系对象表达尊重;而尊重他人的人势必也能获得他人的尊重,所以能得体地践行礼仪规范的主体在社会交往中往往都具备良好的形象,并能由此收获不错的公众评价;如果组织中的个体普遍具备礼仪形象意识并能以恰当方式展示,组织形象也会随之提升;伴随着个体形象和组织形象的提升,人与人之间,人与组织之间的关系会逐渐走向和谐,社会整体环境也将得到优化,从而有助于促进和谐社会的建设。

二、教师的礼仪及其影响

1、微笑礼仪

微笑是教师礼仪最具魅力的武器,微笑是一种无声的语言,它能显示出一个人的魅力和涵养,它不但让人感到亲切,能加深彼此间的感情,也能化解双方的矛盾。微笑还是世界上花费最少的投资,它不花一分钱,就可以给别人带来快乐,也能给自己带来成就,带来财富。微笑是“无本获利”,零投入,大收获。教师的微笑是一盏灯,它能照亮学生暗淡的心灵,驱散他们尚还羞怯的情绪,鼓励他们前进的步伐。教师的微笑是一座桥,它引导学生踏上天边的彩虹,一往无前、追求真理,它像一张醒目的名片,看到了它,就看到了老师那颗纯净慈祥的心。对学生来说,老师的微笑是鼓励,是赞许,是宽容,它能增加同学们的信心,获得同学们的信任,减轻他们的心理压力。微笑是活跃课堂的润滑剂,老师微笑着面向学生,学生才会亲近你,并在课堂上与你互动交流,这样才能使课堂气氛活跃。微笑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把微笑带进课堂,并贯穿课堂教学的始终,使它最大限度的发挥作用,从而使教育教学的活动得以顺利有效的进行。在课堂上,教师面带微笑并赋之于风趣、幽默、充满诱因或是悬念的语言,能给学生创造一个开放宽松的教学环境。一张笑脸、一声致谢、一声问候、一句道歉,努力为学生做表率,充分体现教师的示范性和率先性。微笑是一种振作、一种魅力、一种风度,在课堂上要微笑着善待身边的每一个学生。微笑不需要资本,却能收到很大的利益,施与者没有任何损失,接受者却有丰富的收获,惊鸿一瞥,却能永远留在记忆深处,纵然拥有万贯家财,没有它也将索然无味;纵然一贫如洗,却能因它而富有。[2]

2、语言礼仪

教师要讲普通话,普通话说得好的老师,让人感觉他(她)与素质同在,与形象同伴,与文明同行。声不在高,但清晰有穿透力;话不在多,但准确能够到位就行。批评不可避免,但要以尊重人格为前提,若被学生顶撞,以幽默化解尴尬,切忌语言粗暴粗俗。教师要记住学生的名字,而且很容易的叫出来,等于给别人一个巧妙而有效的赞美。教师能真诚响亮的叫出学生的名字,能够树立学生的自信心、自尊心、有利于课堂上和学生互动。教师在课堂上语速要适中,以学生能够听清楚,讲话者和听话者都有精气神为准。要抑扬?D挫,注意语调的高低起伏,教师在讲课时,要注意语速的变化,音调的高低,就像一首交响乐,搭配得当才能和谐动听。教学中要经常用礼貌用语――请、谢谢、对不起、没关系、再见等。教师的语言对学生的影响不仅贯穿于学生受教育过程的始终,而且会影响学生的一生,教师要善于根据教学情境、不同的教育对象,用优美高雅、得体的语言去爱护学生、鼓励学生、启发学生、赞美学生、做到既教书又育人。教师批评学生要有教育性、艺术性,以尊重学生、理解学生、爱护学生、鼓励学生为主,因为教师的语言,对孩子自信心的形成十分重要,积极的语言不仅能使学生体验到快乐和满足,而且还会在此基础上产生自信的情感体验,激起拼搏上进的愿望,“驴脑袋、笨蛋、蠢猪、草包、一文不值”等,对学生是多么大的伤害和刺激,这些教师不符合教书育人的光辉形象,根本不配当老师。

3、课堂礼仪

教师走入课堂应当稳重、轻盈、目光亲切、和蔼,师生彼此行礼,在上课时与学生进行目光交流,掌握学生的思维动向,老师一个亲切的眼神、一个关怀的举止、一句温暖的话语,都会给学生留下难忘的记忆。课堂上要关闭手机等通讯工具,尽量避免外界的干扰,不发牢骚,不说负能量的话,教师要站在讲桌与黑板之间,即教室的中央最佳位置,这样的位置可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让学生感到舒适。教师在讲台上小范围走动,适当调整位置,可以打破单调的课堂氛围,减轻学生的视觉疲劳,让学生感到轻松,让学生听的轻松、愉悦、喜欢听课,才能收到好的效果。一个人的气质、自信、涵养往往能从他的姿态中就能表现出来,教师的目光要柔和、亲切、有神,给人以平和、易接近、有主见之感,配之以手势,手势要得体、自然、恰如其分。经常接受称赞的人,更愿意赞美别人,老师要通过捕捉同学们成长中的点滴,多多赞美表扬会更大程度地激发和树立同学们的自信,教会孩子礼貌且会赞美,对别人的赞美说声“谢谢”,是非常重要的。

4、仪表礼仪

一个人的穿着打扮是他修养、品味、地位的最真实写照,服饰不仅体现着装者个人的仪表,增加人际交往的魅力,体现着装者的文化素养与精神风貌。教师天天面对学生,切忌穿着脏、乱、破,过分暴露、过分透明、过分短小、过分紧身的服饰、过分随便,会给学生留下不好的印象。穿着得体、打扮适宜,能够正确培养学生的审美观,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要注意自身服饰的修养,成为讲究礼仪的典范。教师不但要授人以知识,更重要的是教人以德,教师在传播知识的同时,他们服饰形象会影响到学生的成长,一位衣着整洁、得体、庄重又富有时代感的教师往往容易为学生所接受,有利于营造良好的课堂环境,促使学生高效学习。一个人的仪态表情和风度全面反映了一个人的素质、受教育的程度及能够被人信任的程度。一个人举止端庄文雅、落落大方,就能给人以深刻良好的印象。优雅的仪表,能够帮助一个人得到良好的社会声誉,想要别人喜欢自己,自己要先喜欢自己。老师要始终保持旺盛的精力、饱满的情绪、大方自然的精神,在课堂上,要神采奕奕、精力充沛,显得富有自信力,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活跃课堂氛围,一个精神饱满、大方自然的老师会给学生留下自信、乐观、进取的印象,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激情,会影响学生的一生。

总之,礼仪是一个人的内在文化素质、道德修养及其行为气质的综合反映,它是一个人思想素养的外在表现形式,凡是把人内心待人接物的尊敬之言、以令人愉悦的方式,规范的言谈举止表达出来,就是礼仪。礼仪是社会人际关系中用以沟通思想、交流感情、表达心意、促进了解的一种方式,是人际交往中不可缺少的润滑剂和联系纽带。作为教师,首先应该是提升自身的师德修养,因为教育者本身的德行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其本身表现出来的师德修养,直接关系到教育实践的成败。另一方面,教师对学生开展礼仪教育,一定要立足于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让学生能够自觉自愿地追求礼仪价值的本质。

【参考文献】

[1] 郭沫若.十批判书[M].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08.[2] 林春丽.学生期待微信的老师―教师礼仪漫谈[J].广西大学学报,1999(5)87-90.【作者简介】

篇3:教师情绪对幼儿的影响

在教育活动中,师幼交往不仅是一个认知过程,更是一个情感交流过程,幼儿教师只有力求认知因素与情感因素和谐统一起来,才有望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情绪和情感因素在师幼交往中具有特殊意义,师幼交往中幼儿教师的交往对象明显处于劣势,交往结果不会对幼儿教师产生明显的实质性影响,但在客观上会影响幼儿教师情绪或行为的自控性。这也给我们一个警示:不能忽视教师的情绪对幼儿教育的影响。

一、教师的情绪感染着幼儿的情绪

教师是一面镜子,孩子就是透过平面镜的成像。教师生气,幼儿就紧张害怕;教师愉快,幼儿就轻松活泼;教师的状态无精打采,那么幼儿也就十分懒散;我们都期待孩子成材,而情绪就是成功的“催化剂”,人的智力可以通过情绪的调节而产生更高的效应,人也会因此更聪明、更能干。在这有限的空间和有限的时间内,教师自身的情绪如何,能否把活动组织得井然有序、有特色,趣味横生,是一个重要的因素。首先,当教师情绪自然协调而又平稳时,组织幼儿的活动就会连贯轻松而又愉快。在一次教学活动中,我的情绪非常好,一整天都笑容满面,说起话来也是眉飞色舞,课堂上,班上的孩子被我的情绪所感染,绝大部分的幼儿的情绪也都非常好,回答问题也比较积极,课堂气氛也比较活跃;有一天,我很不在状态,觉得自己无精打采,那一天活动开展十分吃力,感觉孩子也和我一样,懒懒散散,都没有兴趣投入到活动中去,课堂气氛也不活跃。

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不仅仅是个人的事情,它也影响着幼儿的心理健康水平。心理健康的教师能通过日常活动影响着幼儿,使幼儿的心理也健康发展。相反,教师心理不健康就不能正确理解幼儿的行为,更无法巧妙地处理幼儿之间的问题,轻则影响师生关系,重则可能伤害幼儿心灵。

二、有效地控制和调节情绪的几点做法

(一)保持积极乐观的情绪。

与开朗活泼的教师朝夕相处,幼儿会受到积极情绪的影响,也会保持愉快向上的情绪状态。反之,幼儿会感到压抑与沉闷。积极的心境来源于良好的品德和个性,如果教师热爱教育事业,喜爱幼儿,胸怀开阔,兴趣广泛,为人友善,心态自然就会平和。

(二)以宽容之心对待幼儿的过错。

所谓宽容就是宽大,有气量,不计较,能容纳。一旦作为教育者的教师与受教育者的幼儿之间有了情感的沟通,幼儿就会信任教师,这就为接受教育打下了基础。而宽容能够在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架起情感沟通的桥梁。只要我们多一点宽容,我想我们收获的也许比想象的要多得多。

(三)及时控制和调节自己的情绪。

当教师感觉到自己怒从心起时,最好先不要说话,可以做几次深呼吸,或者暂时离开现场,让自己有时间冷静下来。现代心理学研究和实践为教师摆脱消极情绪困扰、调整心态、维护身心健康提供了很多可利用的方法。

1. 转移法。

教师在遭遇消极情绪的困扰时,为了减轻和消除消极情绪,通过转移注意力,使自己的心境较快地从消极情绪中解脱出来,达到心理平衡。

2. 意控法。

教师通过自己的意志努力,把引起消极情绪的刺激从清醒的意识中除去,对某些在课堂上产生的消极情绪可达到迅速消除的功效。

3. 清醒法。

当教师产生激烈的消极情绪时,为了避免因头脑不清醒而做出不理智的举动,教师可通过自我提醒,使自己明确将要采取的行动会产生什么样的后果,进而解除迷茫,冷静面对现实。当然,教师要做到及时控制自己的情绪也不是轻而易举的,它需要教师不断提高个人修养,同时真正把幼儿看作是一个独立的生命个体,用爱心、诚心和耐心对待每一个幼儿。尊重和信赖绝非姑息纵容,它和严格的要求紧密相伴,这应是教师丰富情绪的重要内涵。一个优秀的教师,就是要在他责备学生时,表现对学生不满、发泄自己愤怒时善于克制自己。即使他用平常的词句,也能使幼儿“领会”到教师的激动、忧愁、惊讶和不满,并能屏息静气地倾听他的每一句话让他们感到这些话正确公道。

篇4:教师礼仪对幼儿影响

关键词:幼儿园;礼仪环境;教师;角色;

创建良好的礼仪环境,不仅是幼儿自觉养成良好的文明礼仪习惯的有效途径,更是创建幼儿园文化环境的基础。然而,传统的幼儿园礼仪环境创设,往往是以教师为主,幼儿只是旁观者和接受者,对幼儿起不到良好的效果。陈鹤琴先生曾经说过:“环境的布置只有通过儿童的双手和大脑,通过儿童思想和双手所布置的环境可使他们对环境中的事物更加认识,也更加爱护。”换言之,幼儿园的环境创设要让幼儿主动积极参与,这样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那么,教师在礼仪环境创设中,起着什么样的角色,是我们思考的议题。《幼儿园指导纲要》也指出:“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这就是说, 在礼仪环境中,教师也应该成为支持者、合作者、引导着的角色。

一、教师应成为礼仪环境的组织者

教师是幼儿园礼仪环境最直接的组织者,在礼仪环境创建过程中起着主导作用,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教师根据礼仪环境的人物和计划的要求,组织各种各样的礼仪环境创建活动,促进幼儿对文明礼仪的掌握和理解,使幼儿有礼貌的与人交往;二是教师组织各种礼仪环境创建活动的同时,通过引导和激励,不断提高幼儿对礼仪环境组织、设计能力,形成自我组织学习的良好习惯和个性品质。

(一)园内礼仪环境的组织。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孩子在他周围、在学校走廊的墙壁上、在教室里、在活动室里经常看到的一切,对他精神面貌的形成有重大意义。这里的任何东西,都不应是随便安排的,孩子周围的环境对他应有所诱导,有所启示。”这就是说,礼仪环境对孩子的成长十分重要。

1.创设礼仪长廊。

幼儿园的走廊是幼儿经常经过的地方,如何利用这个有利条件,创设礼仪环境,让幼儿从中得到熏陶呢?教师发挥主人翁精神,利用空余时间创设了“礼仪长廊”,张贴各种各样的礼仪画报,有见面问好的,待客的,收拾玩具的等等,在带领幼儿经过时,就进行随机教育,教育幼儿讲文明,懂礼貌。

2.创设礼仪宣传栏。

幼儿园的宣传栏是宣传教育工作的窗口。在我园开展文明礼仪理念的引导下,创设了礼仪宣传栏,将幼儿的最近动态体现在宣传栏上,并创设了幼儿园的“文明之星”,将各个班级内讲文明、懂礼仪的小朋友的照片和事迹张贴到上面。这么文明礼仪的形象引起了家长的共鸣,许多生动形象的文明情感,常常触动家长进一步规范自身的行为,规范自己孩子的行为,让自己的孩子向 “文明之星”积极靠拢,成为他们产生文明礼仪行为的强大动力。

3.创设礼仪小标兵。

为了能让更多的孩子从小养成懂礼、知礼、学礼、用礼的好习惯,加强宣传的力度,组织各班开展争做“礼仪小标兵”的活动。各班的“礼仪小标兵”轮流上岗,在老师的带领下,小朋友整齐地站在幼儿园的大门口,迎接、欢送小朋友和家长。甜甜的问候,感染着家长,影响着孩子,洋溢着温馨,传播着礼仪的气息。

(二)班级礼仪环境的组织。

著名教育家蒙台梭利认为:“教育的基本任务是让幼儿在适宜的环境中,得到自然的发展,教师的职责在于为幼儿提供适宜的环境”。幼儿的一日生活在班级的时间偏多,班级的环境对幼儿的影响更大。

1.定期更换班级墙饰。

在礼仪环境的创设中,班级的礼仪环境的管理和更新也是一项不容忽视的重要工作。它是幼儿形成礼仪行为的“隐性课程”,它包含了各个班级在整个礼仪教学及主题活动过程的痕迹,是教师、幼儿、家长共同学习和成长的见证。我们定期更换有关的墙饰,将一日活动及一些日常礼仪内容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在墙面上展示出来,让幼儿和家长更易于理解。如:在园“文明之星”的基础上,我们各班还开设了班级的“文明之星”,每个月评一个,在班级的主题墙上展示出来,扩大“文明之星”的范围。同时,我们又在活动室张贴各种宣传图片和标语,如:在盥洗室我们张贴了洗手的步骤,“请靠右边”,“轻轻看,轻轻说”,“进餐”“敲门.”……这些生动的语言,形象的图画在孩子们的身边起到暗示的作用,提醒孩子们做一个讲文明,懂礼貌的好孩子。

2.亲子礼仪海报制作。

为加强幼儿的文明礼仪教育,推进安全、和谐、文明校园的建设,创设一個温馨的文明礼仪环境,各班教师发动家长,组织 “文明礼仪伴我行”亲子绘画比赛活动。通过一份份文明小报、一张张礼仪绘画,能让幼儿感受着“文明礼仪”教育的魅力,初步形成文明礼仪意识。之后,教师又组织幼儿讨论,如何利用礼仪海报装饰活动,得出根据海报内容的不同张贴到活动室不同的地方,如勤洗手的海报可以张贴到盥洗室,排队的海报可以张贴到喝茶处等等。此活动也得到了家长的支持,让孩子把文明带回了家,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二、教师应成为礼仪环境的示范者

教育心理学表明,教师的榜样对学生的影响是巨大的,从幼儿园儿童到大学生都有模仿教师行为的倾向。所以教师必须言行一致,用文明健康、积极向上的言行教育和感染学生。孔子有言:“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在幼儿期,幼儿的行为意识刚刚萌芽,教师在此时注重自己的礼仪,直接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古今中外的教育家无不强调身教胜于言教,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首先做到,而且要做的更好,更具有示范性,在无形之中为学生树立榜样。

那么,教师该如何成为礼仪环境的示范者呢?

(一)仪表服饰。

教师是学生的楷模和榜样,因此作为教师更要注意仪表举止礼仪。教师仪表规范的基本原则是:整洁、端庄、文雅、大方。爱美之心,人皆有之。除了审美原则外,教师的着装还兼有潜移默化的育人效应,其着装应该是美的、优雅的和庄重的,切忌标新立异、奇装异服。

(二)待人接物。

幼儿园教师的待人接物表现在教师与幼儿之间,教师与教师之间,教师与家长之间的交流。社交礼仪认为:君子和而不同。社交往往以对方为中心,所以要善解人意。现在教育以幼儿为本,所以一个真正有教养的人,就是爱护幼儿、端正态度、以宽待人,要善于包容。具体做法上,可以跟学生打好招呼,一方面,可以融洽好师生关系,另一方面,可以让学生从小学会待人接物,礼貌待人。教师与成人之间的交流也要先做到为人师表,以笑待人。

(三)言谈举止。

师者,传到授业解惑也。教师创设礼仪环境离不开语言表达,因此,作为一名教师 ,要注意语言、行为应遵守的礼仪礼节。孩子语言刚刚起步,所以要抓住这一特征,让孩子学会使用礼貌用语。如:在教育孩子运用“请”字的时候,通过故事、儿歌、情景表演等很多形式,教育孩子,虽然孩子知道了要使用“请”字,但是在实际运用中,还是不明确。教师的榜样作用对幼儿来说有潜移默化的作用,利用各种时机,对幼儿进行随机榜样教育。首先,在日常的生活中,教师适时使用“请”字,比如:“请你让一下好吗?”“请你把手伸出来好吗?”“请坐”“请说”……当孩子应允了教师的要求后,教师会主动跟孩子说“谢谢”,以自身去影响孩子!

由此可见,示范者的力量是无穷的。有人说:“播撒一种思想,收获一种行为;播撒一种行为,收获一种习惯;播撒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撒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散播一种榜样,我们就能够时时看到奋斗的目标和参照物。因此,用自身去感化孩子,是一种向上的力量,是一面镜子,是一面旗帜。

三、教师应成为礼仪环境的指导者

回顾以往的活动室环境创设,多数是以教师为主体,幼儿只是旁观者和欣赏者。随着社会的变迁,教育观念的改革,环境作为一种“隐性课程”,越来越引起大家重视。提倡环境创设应以幼儿为主体,教师为引导者,支持者,合作者。

(一)礼仪环境创设应让幼儿参与设计与布置。

幼儿是环境的主人,应让幼儿参与和设计活动室的礼仪环境,这样的环境更具有教育意义。如:在活动室的周围要张贴相应的礼仪图片,教师可以组织幼儿讨论,盥洗室里可以张贴什么图片?午睡室的礼仪氛围可以怎么体现?喝茶的地方可以怎么布置等等,让幼儿参与设计和讨论。当这些礼仪环境创设完之后,孩子们兴奋极了,他们体验到了合作设计的快乐,更重要的是,由于是自己设计的,更会去遵守。

幼儿在参与布置的过程中,应该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如洗手的步骤图可以让幼儿进行涂色;睡室里静悄悄的标识可以由幼儿参与设计,并张贴到活动室相应的位置;在设计“文明礼仪伴我行”的主题墙中,老师通过组织幼儿讨论,按照幼儿的想法、看法,再和他们一起把大家的作品巧妙的结合在一个整体中,这样的形式,使幼儿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悦,体验到合作的樂趣。幼儿通过动手动脑,在参与过程中,获取了新的知识经验,也得到了能力上的培养。而幼儿对于自己布置的礼仪环境,也有一种亲切感,这样会更充分的激发幼儿与环境的相互作用。

在这里,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幼儿参与环境创设,并以开放心胸与幼儿共同探究、讨论,创设环境,聆听童声,透视童真,与幼儿对话、合作,并为幼儿提供各种不同学习的机会,让幼儿自由地表现与表达,同时激发了幼儿的学习动力和创造潜能,也成为了幼儿的朋友和合作的伙伴。

(二)指导幼儿的日常生活中运用礼仪。

在幼儿礼仪环境的创设中,我们不仅要做一个观察者,更要以行动支持幼儿,指导幼儿,让幼儿成为活动的主人。将课堂中学的知识运用到实际中去,这样更能培养幼儿的礼仪习惯。如:发现孩子们自发的在盥洗室里一边洗手,一边念着《洗手歌》:“小宝宝,爱洗手,大家一起卷袖口,擦一擦,搓一搓,我们的小手真干净。”大家一起边念儿歌边洗手,形成了一个很好的洗手礼仪氛围。于是,在吃饭的时候,让孩子们念念《吃饭歌》,排队时,有《排队歌》,午睡、起床都有相应的儿歌。刚开始的时候,是老师要求他们念,时间久了,孩子们会在做事情的时候,会不由自主的念,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家园合作,更能教育好孩子。我们将在幼儿园学的儿歌,以文档的形式发放给家长,并且附了说明,使家长一看便能一目了然,并能配合老师的工作共同教育孩子。

由此得出,教师成为了幼儿学习活动的引导者、支持者和合作者,教师的角色定位的价值在此得到了体现。

四、教师应成为礼仪环境的研究者

《幼儿园指导纲要》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如何创设礼仪环境?礼仪环境对幼儿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礼仪环境的创设方案是否恰当?这都需要教师进行反思和研究。对教师而言,每一次摆脱旧的礼仪环境创设,而建立一套新的创设方案,都会使自己摆脱曾经的局限,拥有更多的自由和更大的创造空间,这就需要教师进行反思和研究,因此,教师还应成为礼仪环境的研究者。

肩负培养知识型、智慧型人才重任的教师,应把幼儿园的礼仪环境创设视为自己的一种责任。礼仪环境是一种氛围,它可以潜移默化的熏陶、影响幼儿自身的礼仪行为。因此,在环境创设中教师要善于调整自己的角色身份,如同瑞吉欧所说,教师与幼儿之间就如同打乒乓球一样,教师要善于接住幼儿抛过来的球,再将一定难度的球回打给幼儿,在往复循环中使幼儿获得主体发展。教师不仅自身要注重礼仪,创设一种人文环境,而且还要让幼儿成为礼仪环境创设的主人,以幼儿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积极创设幼儿园礼仪环境、家庭礼仪环境、社会礼仪环境。以终身学习的实践者和示范者身份,来影响孩子、影响社会。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编写.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4.

[2]陈旭.情境讨论、榜样学习和角色扮演对儿童助人行为影响的实验研究[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1995,(01).

[3]幼儿园环境创设应以幼儿为主体http://www.docin.com/p-270149243.html.

[4]姚贵兰 教师角色的基本定位http://gxpx.cersp.com/article/browse/45372.jspx.

[5]以身作则在潜移默化中影响教育学生.http://www.fjedu.net.cn/trainingcentre/viewClassAnswer.html?answerId=176101&classId=445346&loc=pre.

[6]中国礼仪网,教师仪表服饰礼仪.http://www.hebust.edu.cn/xwzx/Article_Show.asp?ArticleID=3732.

篇5:教师礼仪对幼儿影响

【摘要】所谓职业道德,就是从事一定职业的人们在职业生活中所遵循的道德规范,以及与之相适应的道德规范、情操和品质的总和。幼儿教师的职业道德,则是指必须热爱幼教事业,热爱幼儿,正确处理好与领导、同事及家长的关系等。教师的职业道德是一种能使教师个人担负起教师角色的品质,是教师崇高精神的人格特征。幼儿教师是幼儿教育的承担者,是幼儿教育活动的直接组织者和具体执行人。教师的教育态度和方式、教师的情感、教师的行为规范、教师的人格魅力,对幼儿的健康发展和幼儿教育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幼儿教育产生很大的影响。因此,认识和提高幼师的职业道德素质对发展幼儿教育、提升幼教水平有着深远的影响和意义。

【关键词】幼儿教师 职业道德 幼儿教育 教育质量 影响

【中图分类号】G6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11-0083-01

一、热爱幼儿,是师德的核心内容

原苏联教育家赞科夫认为,当教师必不可少的,甚至几乎是最主要的品质就是热爱学生。热爱学生,必须了解学生,尊重学生,时刻地把学生放在心上,体察学生的内心世界,关注他们在学习生活等方面健康发展,与学生建立和谐友爱的师生关系。

“爱幼儿”是幼儿教师职业道德的灵魂所在,更是一种专业态度。幼儿处于心智尚未完全成热的时期,处于脆弱特别需要保护的特殊时期,需要老师和家长的细心呵护。合格的教育工作者要有宽容博爱的心,心中要有对生命的珍惜和热爱,细心呵护,耐心教导。这一时期的孩子情绪会变幻无常,会出现调皮捣蛋的现象,更需要教师的爱心呵护。

有爱心的教师,会把孩子时刻挂在心上,不容易受个别情绪或困难的干扰。在工作中,她们不仅善于调控自己的情绪和心态,让自己保持心情愉快、以精神饱满的状态出现在孩子面前,还会不断调节教育态度和教育方式,在教学中耐心、细心,会运用鼓励表扬、关心支持,激起幼儿的学习动机与兴趣。对幼儿的评价也是积极的倾向,使其在教师的影响下形成良好的行为与个性品质,身心在教师爱的呵护下快乐健康地成长。

二、乐教勤业,是师德规范的最高境界

“爱事业”是一种专业态度,热爱自己的职业,可以在工作中得到快乐和满足,也能让幼儿在健康积极的环境中健康快乐地成长。

一个人如果是因为爱这行业才选择它,才会对工作兢兢业业,对孩子爱护有加,在这份职业上会走得长远。在幼儿教育中,教师爱事业爱孩子的情感,会让孩子产生对教师的依赖爱戴、真情相报,师幼在这种令人心怡融合的和谐土壤里互爱共享、健康成长。为了把孩子教育的更好,要倍加珍惜自己的岗位,课前认真备课,钻研教材,课前准备好各种教具玩具,以最佳的状态走向讲台,向幼儿传授知识。教师工作的纯熟性源于他的积极进取和勤奋敬业精神,只有乐教勤业的老师才能全面深刻地认识到教育工作的伟大意义,才能为教育工作本身所具有的乐趣而深深吸引。

三、重视师表,是教师展示给幼儿的道德水准

教师保持适当的仪表、健康的身心、适宜的谈吐举止,给幼儿提供一个可信任、言行一致的楷模。

好模仿是幼儿的天性,幼儿的学习实质上是一种感性模仿。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会对他们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从某种意义上说,幼儿教师的道德水平,决定着幼儿的道德水准。很多学生都曾有这样的感想:“我特喜欢某科目,因为我喜欢听这科目老师讲的课。”或:“我某科目特差,因为我讨厌这科目的老师,不喜欢上他的课。”因此,教师对孩子的影响是全方位的,教师的身体力行、善心爱心和责任心,甚至其兴趣、个性与穿着打扮都会对孩子产生重要影响。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一个优秀的教师楷模可能会在某个孩子幼小心灵里播下一颗理想的种子。

四、尊重家长,是师德修养的重要体现

家庭是孩子最先接受教育的地方,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他们在人的一生成长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向家长宣传正确的幼教知识和经验,我们责无旁贷。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学校和家庭是两个并肩工作的雕塑家,有着相同的理想观念,并朝着一个方向行动。在创作人的工作上,两个雕塑家没有相对对立的立场是极其重要的。”尊重家长,让家长多了解参与学校的教育工作,使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有机地联合起来。

为了让家长能更多地掌握幼儿情况,我们借助利用发校信通这一平台,每天发信息,让每位家长都能收到今天所教的教学内容,以便及时对幼儿进行巩固复习。另外,我还对每位孩子的在园表现进行跟踪记录,和家长进行个别交流,促进幼儿更好的发展。除此之外,我让家长也把幼儿在家的各种表现告诉我,让我真实全面地了解孩子,为我对孩子进行更有针对性的思想教育提供了非常宝贵的资料。我长期进行这种信息交换,与家长达成共识,最大化的利用了家长这一教育资源,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五、人格魅力,是师德修养的重要升华

有人格魅力的教师应是睿智崇高的,充满爱心、富有幽默感的,是为多数幼儿所喜爱的;在能力上,是以其优秀的教学技能让幼儿在玩中学,乐中学;在品质上,则是以光明磊落的做人准则潜移默化地影响幼儿的品德,并使其受用终身。在教师的自然、幽默里,孩子感到亲切温和;在教师的亲切温和里,孩子们感到亲和力;在教师的亲和力里,师幼都体验到和睦幸福。幸福的幼儿教育一定是能够激起幼儿的幸福感的。所以教师要加强人格修养,提升生命境界,为实现教育幸福创设条件。

综上所述,幼儿教师的职业道德,是指教师在从事教育活动过程中形成的比较稳定的道德观念和行为规范的总和。幼儿教师的职业道德是整个社会道德体系的一部分,它是以社会生活为基础的。幼儿教师以什么样的职业道德去履行教育的使命,直接关系着幼儿教育的质量,这是毋庸置疑的。教师要充分认识自己的职业价值,并将自己的职业价值与教育意义联系起来,以敬业为起点,以乐业为归宿。具有敬业精神的教师,无论何时何地,都会自主自觉地意识到自己的职业道德责任,都会对幼儿尽心尽责,对教育一丝不苟,使自己的职业更加有价值,使幼儿教育更加有意义,每位教师都应该加强职业道德建设,使自己成为一名优秀的幼儿教师。

参考文献:

[1]蔡迎旗.提高幼儿教师的科研素质[J].幼儿教育,1993年09期

[2]张青允.幼儿教师倾听行为探析[J].教育导刊(幼儿教育).2007年07期

篇6:浅谈教师言行举止对幼儿的影响

浅谈幼儿教师言行举止对幼儿的影响

【摘 要】在当前社会竞争激烈的大环境下,人们更多关注孩子的创新和实践能力,幼儿园教师的自身素质和言行却往往不被人重视。孰不知,教师良好的语言态度和合格的行为规范对孩子身心健康和谐的发

展是有深远意义的。本论文以研究幼儿教师语言态度和自身的行为对幼儿的影响为方向,希望能以此找到改善幼儿教师不规范语言态度和自身行为的方法,以便更好的为幼儿教育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和成长环境,进一步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和谐的成长。

【关键词】教师行为

自身素质

行为习惯

语言

一、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在当前社会幼儿园老师虐待儿童事件频频被曝光,用针扎孩子,用书包砸孩子头。幼儿园虐待儿童的新闻接连发生,原因很多,最根本的,还是幼儿教师自身的素质问题。教师良好素质和言行对孩子身心健康和谐的发展是有深远意义的。教师的良好行为习惯是幼儿学习的直接范例,因为老师的行为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孩子。家庭、幼儿园和社会环境是影响幼儿成长的三大环境因素,但其中幼儿园又是对他们发展影响最大的环境因素。幼儿园的教师与幼儿朝夕相处,关系密切,教师的言行无时无刻不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行为习惯的形成。所以,幼儿时期,教师在孩子的心目中是最具权威的人,是孩子最爱模仿的对象,教师的良好行为习惯将有效地影响着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形成。

语言在幼儿的认识和思维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幼儿阶段是语言发展的关键时期,如果错过这一阶段,或者在这一阶段给幼儿以不恰当的示范或指导,那么很可能使幼儿出现语言障碍,或者形成不良的语言交往习惯。相反,在正确教育方法影响下,幼儿语言和智力的发展是可以得到加速提高的。

二、从幼儿教师言行角度对幼儿的影响

(一)幼儿教师语言态度对幼儿的影响

“语言态度”是指人们对语言的看法和所采取的行动,这种看法和行动有可能是积极的也有可能是消极的;这里所说的“教师语言态度”是指包括教师对自身和对幼儿两个方面的语言态度。每位教师的语言态度都具有一定的倾向性──或是积极的或是消极的(只是程度不一而已),而这种倾向性必然对幼儿的语言态度、语言能力和语言面貌起到潜移默化的影响。

1.教师自身的语言态度对幼儿产生的影响。

语言态度本身可从不同的角度区分为情感和理智两方面,幼儿的语言态度是属于情感化的,因为幼儿的生活经验贫乏,语言水平低,不能对特定语言实用价值和社会地位进行理性的评价,因而幼儿的语言能力除外在教育外很大程度上依存于教师的语言态度。如幼儿在倾听教师讲述时在情绪、情感上常常有较明显的反应,我们常看到这样的镜头:教师有表情地讲述故事,幼儿伴随着老师的讲述不时表现出与故事意境相一致的或喜、或悲、或笑、或哭、或高兴、或生气的表情和动作,得意之处甚至会跳起来。

因此,教师自身的语言态度(声情并茂)在教育过程中对幼儿起着润物细无声的作用。教师对语言态度的认识如果是积极的,那么,他就会关注自身的语言面貌和语言行为。如坚持用普通话交谈,谈吐自然、亲切,恰当地使用词语,声音抑扬顿挫等,让幼儿感受到教师语言的亲切、幽默、动听等,从而对语言产生浓厚的兴趣,变得爱听、想说、乐讲。相反,如果教师本身对语言态度的认识是消极的,那么,教师常常不在意自己的语言行为,如说话时习惯用方言,或漫不经心或毫无表情、用词单调等,有的老师较内向,对幼儿或“沉默寡言”,或不苟言笑。试想,幼儿在教师这种消极的语言态度影响下,还会产生喜欢说、乐意说的愿望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因此,教师只有保持积极的语言态度,才能

有效地激发起幼儿学习语言的兴趣,从而发展语言能力。

2.教师对幼儿的语言态度产生的影响。

教师对幼儿的语言态度同样也包括积极和消极两方面。教师如果对幼儿的语言表达持关注、支持和认可,并给予积极的回应,就能激起幼儿更强的表达欲望,幼儿就会更想说、更爱说,当然也就更乐说、更能说;反之,如果教师对幼儿语言表达不闻不问、否认缄默,也会影响幼儿表达的积极性。如面对幼儿没完没了的发问告状,教师视而不见,无动于衷不以回应,即使回应态度也是冷漠的、语言也是消极的:“老师正忙着呢,别烦老师!”这样的现象也是有的。尤其是对语言能力较弱的幼儿,情急中的表达更是语无伦次,半天听不懂意思来,老师更是无从回应。久而久之,幼儿就会产生“我说了老师也不爱听,说了也没用。”等消极的自我意识,使幼小的心灵从此蒙上阴影,渐渐地对语言表达失去兴趣,变得不想说、不爱说,运用的频率也因此渐渐减少,在一定程度上阻碍和制约了语言能力的发展。

故而,作为一名幼儿教师要热爱幼儿,公正地对待每一个幼儿,以自身积极的语言态度影响幼儿,并对幼儿的语言表达给予积极的肯定与支持,不断激发幼儿积极的语言情感,强化积极的语言行为从而加速幼儿语言能力的发展。

(二)幼儿教师行为对幼儿的影响

英国资产阶级唯物主义哲学家、政治思想家和教育家约翰•洛克说:“教师应该以身作则,不可违犯自己的教训,不能任情任性,随时、随地都要有适当的举止与礼貌。否则教师的教育将是白费力气。”

幼儿时期是行为习惯形成的关键时期,他们自身的意志较薄弱,但行为习惯有着很强的可塑性和模仿性。教师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带着一种社会责任,直接对幼儿起着影响和教育的作用。当教师们经常为了

设计教育活动而忙碌着,殊不知自身的言行便是一种极好的教育资源,这种言行每时每刻影响幼儿。如果教师不注意以身作则和为人师表,光凭集体教师中的“言传”而忽略生活中的“身教”就会错失很多教育良机,甚至产生负面影响。为此,教师注重自身的一言一行、榜样力量是无穷的,教师的自身行为对幼儿行为习惯的养成是有着积极意义的。

四、改善方法

(一)教师不规范语言态度的改善方法

提高语言素养是教师保持良好语言态度的基础。教师的语言在幼儿语言教育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它直接影响幼儿语言的发展。幼儿的思维形象,直观,语汇贫乏。语言情境性成份多,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在符合幼儿年龄、心理特征和接受水平的前提下,努力提高说话质量,为幼儿做出良好的语言示范。具体的说,教师的语言应做到以下点:

1.规范、准确

做到规范和准确,要求教师在日常的生活和教学中,坚持使用标准的普通话,在语言发音上,做到清晰到位;在词汇要素的搭配上做到准确无误;在语句的表达上做到通畅流利。给幼儿一个完整的、标准的语言示范,这也是幼儿教师在语言修养方面的最基本的要求。

2.浅显、直接

做到浅显和直接,要求教师在说话时,尽量不用或少用“成人的话”;多用实词少用虚词;直接地说,不拐弯抹角;多具体少抽象,让幼儿在听话时有看得见,摸得着的感觉。只有让幼儿能听清、听懂老师在说些什么,语言教育才有可能顺利进行。

3.句式简短、明了

做到句式简短和明了,要求教师在说话时,尽量使用短句、单句,把附加成分多的长句、复句简单化,这样幼儿听起来不会感到吃力,更

便于他们理解和接受。

4.适当地运用体态语

在幼儿语言教育活动中,教师的各种语言均对幼儿产生影响。体态语的恰当运用,会极大地丰富幼儿的语言经验,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例如,当孩子做得对或者犯小过失时,教师冲他点点头,或者摆摆手,用体态语来表示你的赞许或批评,会更显亲切、自然,也会让孩子获得满足和得到应有的尊重。因此,教师在注意有声语言的作用的同时,应重视和充分利用体态语这种非言语的交流手段,来丰富幼儿的语言经验和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二)教师不规范行为的改善方法

教师的言行无时无刻不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行为习惯的形成,幼儿时期,教师在孩子的心目中是最具权威的人,是孩子最爱模仿的对象,教师的良好行为习惯将有效地影响着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形成。所以幼儿教师应该为幼儿做出良好的行为模范,具体的说应该做到以下这些:

1.教师应有良好的交谈习惯。自觉使用普通话。语言文明、说话轻声悦耳。

对幼儿使用正面语言,不当面批评幼儿,不训斥幼儿,严禁体罚和变相体罚。

2.教师应养成良好的举止行为习惯。照顾幼儿动作要轻柔、细心。

提问幼儿时,不用手指点幼儿,应用手心向上的“请”姿势。在教育场合,就坐时不翘二郎腿,手不叉腰,不环抱,不背手,不插兜。

与幼儿交谈时,视线、身体姿态与幼儿持平(弯下腰、蹲下身)。带班期间,不允许吃零食,不当幼儿面进餐,不干私活。上班时间不接打私人电话。

在工作时间不闲逛、不扎堆、不串班、不办私事等与工作无关的事情。

户外游戏时不聊天,老师之间保持2米以上距离照看幼儿,不脱离幼儿视线。

(三)政府加强力度提高幼儿教师素质 1.政府应充分认识发展学前教育的重要意义

学前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基础教育的基础,对巩固义务教育的成果,提高义务教育的质量和提高国民素质具有重要意义。在教育事业得到快速发展的今天,如何发展学前教育成为国家重视、社会关注、人民群众关心的教育热点,也是教育理论研究的热点。学前教育是奠基性事业,具有极高的个人和社会发展价值。学前教育是幼儿入小学前的准备,为九年义务教育的实施奠定基础。

2.政府应利用政策的导向,加大幼儿教师队伍的建设。

严格执行教师资格制度,严把幼儿教师入口关。严格教师资格考试制度,实施教师资格注册制度,强化教师的知识更新和能力提高。贯彻执行国家颁布的幼儿教师专业标准,组织对未具备教师资格的人员进行相关业务培训,通过国家统一的教师资格考试合格后持证上岗。未取得相应教师资格的人员一律不得在幼儿园及农村学校附设学前班任教。完善幼儿园园长管理制度,加强幼儿园园长管理,建设高素质的幼儿园园长队伍。推进幼儿园保教改革,提高幼儿园保教质量。

五、总结论

在日常生活及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都应当时时注意以积极的语言

态度营造良好的语言环境,让幼儿在环境中得到感染、熏陶,陶冶情操,诱发热爱语言的情感,感受语言交流的乐趣,大胆尝试运用语言和提高运用频率,发展语言能力,让语言更好地为生活服务,不断提升生活质量。教师应该不断的提高自身的语言修养,才能更好的促进幼儿语言能力的发展。、注意思想品德修养,树立教师职业道德和职业意识,形成讲文明语言和规范语言的习惯和观念。、加强心理素质修养,培养积极进取的态度、健康的情绪和坚强的意志力,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全面发展思维品质,建立合理的思维能力结构,是自己的分析、综合、比较、抽象和概括能力得到全面、均衡的发展。努力学习专业只是,并不断提高教育理论素养,不断扩大知识领域。深入生活,注意积累丰富社会经验,并从实践中采集口语表达的正误案例,不断探索和掌握口语表达的特点和规律,不断锤炼语言,努力使自己的口语。养成良好的习惯,给幼儿做一个很好的模范,促进儿童身心健康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汪缚天.教师的语言修养及训练.北京新华出版社2006年4月.[2]赵寄石.学前教育论稿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5年5月.[3]王晋.新《纲要》引领幼儿教师教学语言的变化.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年3月

[4]陈红幼儿教师语言的心理卫生要求研究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年1月 [5]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05年 [6]申小龙语言与文化的现代思考新疆:教育出版社2006年9月

[7]周兢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设计与组织江苏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年10月 [8]赵寄石楼必生.学前儿童语言教育上海:教育出版社2007年1月 [9] 教育部《关于幼儿园改革与发展的指导意见》2003 [10] 《学前教育》“亲子园:一种社区非正规学期教育模式”2007.02 [11]檀传室《论师表美》《教育研究》1998年第2期

上一篇:看疫情防控思政大课心得体会下一篇:导函数的11个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