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礼仪问卷

2024-05-11

教师礼仪问卷(精选9篇)

篇1:教师礼仪问卷

第二十二中中学生文明礼仪调查问卷

班级:性别:男女年龄:岁

亲爱的同学,欢迎你参加中学生文明行为的问卷调查,请仔细阅读下列问题,并根据你的实际情况做出选择,每个问题一般只选择一个答案(特别要求除外)在选项上打“√”。答案的选择对你无任何影响,调查结果仅供研究之用,请不要有任何顾虑。对于你的支持,我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以下问卷题目,请同学们独立完成1、你对于男女生染头发、蓄长发、戴首饰、穿奇装异服等行为有何看法?

A学生不应该像社会上的人,应保持学生本色

B女生尚可,男生那样则实在难以承受

C无所谓,穿着打扮是个人自由

2、与长辈或同学交谈时,能否自始至终聚精会神地倾听对方的谈话,并做出必要的表情或语言呼应?

A能B偶尔可以C基本不能

3、你在家经常与父母沟通交流吗?

A 是的,经常交流

B 一般,有时候觉得父母很难沟通

C 很少与父母交流

4、你正在上网,网页上弹出不健康的网页窗口时,你怎么办呢?

A打开网页浏览B曾经因为好奇打开过几次C关闭

5、身边很多同学穿名牌衣鞋,一双鞋动不动就好几百,甚至上千。你怎么看?

A 学生最重要的是学习,穿的舒服,搭配好就行

B 名牌就是好,家里条件允许一定要买

C 同学都买,我也要买,不能让同学笑我太落伍

6、如果在校园中看到垃圾,在没有其他人在场的时候,你会主动去捡吗?

A会B偶尔会C不会

7、假如你去现场观看喜欢的比赛,场面热闹时,你会起哄吗?

A 我从来没有起哄习惯B 难说,其他人起哄,我也会跟着

C 应该会,看比赛当然要尽兴

8、对同学之间的打架、斗殴等暴力行为,你的看法是:

A是违纪行为,不可为

B同学之间的打架经常有,没什么大不了的C被别人欺负了,我肯定会还手

9、你进过营业性网吧、游戏厅、舞厅、酒吧、音乐茶座吗?

A没有B偶尔有过C经常有

10、历次考试,有没有在考前,就做好了作弊的打算?

A没有B偶尔有过C经常有

11、在课堂上你有积极主动参加讨论,回答老师问题吗?

A非常积极B喜欢的科目或老师就会积极一点C都不积极

12、对个别早恋的中学生在大庭广众之下的亲密行为(如拥抱甚至亲吻等),你的感受如何?

A反感,认为不符合他们的身份

B无特别感觉,但认为他们这样做是不对的C认可他们的行为

13、如果有同学碰上困难,你会怎么做?

A不管什么困难,主动帮忙,做力所能及的事

B先看是什么困难,如果是吃亏的就不帮

C不关自己的事情,不去理

14、你是否有过闯红灯,骑车带人跨越隔离栏等违反交通法规的行为?

A 没有B偶尔有过C 经常有

15、无论在校内还是在校外见到老师,你是否会主动问好?

A经常都有,尊敬师长是美德

B很少,只有在碰到自己老师的情况下

C基本没有,比较难为情

16、乘坐公共汽车时,如果看到老人,抱小孩的妇女或者伤残人士,你会让座吗?

A经常会B偶尔会C 从来没有

17、学习任务完成后,你是否主动帮助父母做家务?

A经常B偶尔C没时间做

18、旅游景点经常能看到“某某到此一游”,你看法是

A这种做法不文明,我从来不做

B无所谓,人各有所好

C为留纪念,我偶尔会也留下笔记

19、你觉得当前我校中学生整体文明礼仪状况如何?你认为哪些地方应该进一步改进?

再次感谢同学们的配合,祝同学们身体健康,学习进步!

篇2:教师礼仪问卷

荀子曾说过:“人无礼则不立,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宁。”懂礼仪,讲礼貌是人们精神文明程度的实际体现,对于当代大学生而言更是毋庸置疑和至关重要。本问卷针对大学生对礼仪培训现状进行调查,感谢您的参与。姓名手机号QQ专业

1.您认为礼仪培训对您将来的就业是否有帮助()

A是B否

2.您觉得大学毕业生现在需要职业礼仪培训吗?()

A非常需要B一般需要C不需要D一点也不需要

3.您一般通过什么途径了解相关职业礼仪培训的?()(可多选)A讲座B上网搜索C报刊杂志D老师朋友介绍E权威媒体介绍F其他

4.您是否想参加相关职业礼仪的培训()

A非常想B一般想C不想D无所谓

5、您想参加职业礼仪培训的哪些内容?()(可多选,并按照重要到相对重要的顺序填写)

A职场着装、表情、姿势、身体语言、问候

B介绍方法、称呼、握手、交换名片、交谈

C求职面试礼仪及应聘技巧D信件及电子邮件、电话、手机、传真E交流、沟通技巧、会话礼仪F办公室礼仪、会议礼仪

G谈判艺术及技巧H接待客户、访问客户礼仪I其他

6.您乐意接受的培训方式是()

A一对一教学B小班教学C中国传统的授课方式D国际化教学模式E其他

7.您在哪个时间段接受职业培训会比较方便?()

A 工作日(周一至周五)B 周末C 寒暑假D 法定节假日

8.您希望每次职业礼仪培训的时间控制在多长范围内比较好?()A1—2个小时B半天C全天D2—5天

篇3:教师礼仪问卷

关键词:知识分享行为,促进学习机会,分享个人经验,参与专业互动,问卷编制

一、问题提出

随着知识经济体系的扩张, 使得知识管理 (knowledge management) 成为学术界与实务界共同关注的焦点。知识管理最大的难题就在知识分享, 同时也是组织衡量知识管理或组织学习绩效最主要的一项要素。学校知识管理的重点是促进教师间彼此分享个人经验与知识, 促使知识在学校中交融与扩展。在合作、对话和反思已经成为教师专业发展主流话语的今天, 教师间的知识分享是推动教师专业成长的利器。然而, 就实际运作而言, 由于来自组织、领导、个体等方面种种障碍, 教师为了维持其在学校的地位和权力, 经常“守住”自己的知识, 或只将知识与他们所谓的“自己人”分享, 教师知识分享意愿和分享质量都不尽如人意, 这是教育革新与发展的一大阻力, 是让人忧虑并值得探讨的现象。目前国内外对此方面的研究仅停留在理论介绍与引进阶段, 对教师个体的分享行为还没有实证研究。面对学校管理理论和实践对测量的需求, 探究教师知识分享行为的结构, 编制教师知识分享行为的问卷, 对今后同类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知识分享行为在研究上还属于初步阶段, 因此, 现在还没有一致的定义。Senge认为知识分享行为不仅仅是一方愿意将知识传达给对方, 还包含愿意帮助对方了解知识的内涵及从中学习, 进而转化为他人的知识, 并发展成个人新的行动能力。Hendriks以“沟通”的观点来描述知识分享行为的过程, 指出知识分享是知识拥有者和知识接受者通过沟通, 以共享事实、观念和态度的过程。Hooff &Ridder认为知识分享是个体间相互交换知识 (显性和隐性) 并联合创造新知识的过程。就教师工作的性质和特殊性而言, 教师之间分享的本质应该是一个沟通学习的过程。本文依据Senge学习观点下的知识分享, 对教师知识分享行为做以下界定:在学校情境中, 传递知识的教师借助知识传播的媒介或直接与知识接受者交流、沟通、协商, 以便将自身所拥有的知识 (内隐和外显知识) 传递给其他的教师个体、团队或组织, 以推动教师彼此间的相互学习, 提升教师的专业发展水平, 发展教师有效的教育教学实践能力。

二、研究方法

1.问卷编制

(1) 途径一:访谈。给被访谈者呈现知识分享行为的概念内涵, 被访谈者理解之后, 请他们列举知识分享的事例, 陈述自己学校的知识分享状况。通过对广州和佛山的4所中学的12名教师的访谈发现, 教师知识分享行为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层面:主动分享教学经验和技能等、参与集体备课、参加研讨会、校园网站互动。这几个方面也符合本文关于教师知识分享行为是一个学习、沟通的过程的定义。

(2) 途径二:开放式问卷。在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的基础上, 结合访谈情况, 编制出教师知识分享的开放式问卷。参加调查的被试为华南师范大学教育硕士班的学员65人。要求被试根据问题尽可能列出相关内容 (最少3条) , 并按重要性先后排序。

(3) 途径三:文献收集。查阅了Hooff和Ridder编制的《企业员工知识分享行为量表》、Bock和Kim编制的《知识分享量表》、台湾学者黎士群对企业组织中知识分享行为的三维度划分共10项、石启宏的《国民小学知识分享》问卷24个项目、杨玉浩, 龙君伟的《企业员工知识分享行为》问卷5个维度20项[8]。

综合教师的访谈资料、开放式问卷的资料和国外相关文献, 初步确立了教师知识分享行为的构成层面, 编制教师知识分享的初试问卷, 共有36个项目, 其中访谈和开放式问卷中共收集项目20项, 合并国内外问卷中选取14项。

2.预试问卷施测

(1) 预试对象。在广州和佛山的6所中学里随机选取300名教师发放问卷。回收225份, 有效问卷183份。其中男性74人, 女性109人, 教龄5年以下的107人, 教龄6-10年的50人, 11-20年的12人, 20年以上的14人。初级职称71人, 中级87人, 高级25人。

(2) 预试分析。第一步, 采用P值法删除CR值较低没有达到显著性的2个项目。第二步, 采用主成分分析法 (principle component analysis PCA) , 正交极大旋转 (Varimax) 抽取特征根大于1的因素, 删除负荷低于0.50的项目7个、交叉负荷高于0.40的4个项目, 题项数小于3的2个因子共4个项目。最终教师知识分享问卷保留19个项目。第三步, 对这19个项目再次进行因子分析。最终确定抽取出来的有效因素为4个, 累积方差解释率达69.517%。这样最终得到19项有效项目组成教师知识分享行为的正式问卷。

3.正式问卷施测

(1) 施测对象。调查对象为华南师范大学教育硕士班学员。调查共发放问卷632份, 回收问卷573份, 实得有效问卷546份。其中男性214人, 女性332人。教龄在5年以下、6-10年、11-20年、20年以上的分别为282、153、78、33人。

(2) 统计处理。问卷搜集结束后进行废卷检核, 录入SPSS11.5进行统计分析。将有效样本随机分成两半, 一半用于探索性因素分析 (n=273) , 一半用于验证性因素分析 (n=273) , 差异检验显示两部分样本在性别等个人背景变量的分布上没有显著差异。探索性因素分析采用主成分分析法, 旋转方法为斜交。验证性因素分析采用Lisrel8.70完成。

三、结果与分析

1.探索性因素分析

对273份数据进行探索性因素分析, 决定提取4个因素, 累计方差解释率为68.075%。题项的最高负荷为0.851, 最低负荷为0.509。因子1的特征值为4.576, 贡献率为24.083%, 内容包括鼓励他人学习, 提供尝试机会, 减少学习障碍, 激励他人学习动机等, 有6个题项, 命名为“促进学习机会”。因子2的特征值为3.129, 贡献率为16.469%, 内容包括主动分享教学方面的知识, 回答同事问题, 以文字或肢体的方式向同事传递教学知识, 有6个题项, 命名为“分享教学知识”。因素3的特征值为2.896, 贡献率为15.244%, 内容包括积极参与教师集体活动, 为集体进步献计献策, 如参加集体备课、研讨等, 主动思考、提问, 引起大家的共鸣和思考, 有4个题项, 命名为“参与专业互动”。因素4的特征值为2.351, 贡献率为12.763%, 包括利用现代科技资讯, 通过电脑在校园网站上与同事交流和分享与教学相关的知识和经验, 有3个题项, 命名为“利用校园网络”。

2.验证性分析

对教师知识分享行为问卷的19项四因子进行结构验证性分析, 采用极大似然估计 (MaximumLikelihood ML) , 所有参数进行完全标准化解。从图1中可以看出, 每一个项目在相应潜变量负荷比较高, 负荷在0.66~0.93, 说明每一个观测表变量对相应潜变量的解释率大, 而误差估计在合理的范围内, 充分说明本测量模型具有较强的内敛效度。

3.信效度分析

(1) 信度分析

本问卷的总体同质性信度为0.92, 各因子值均在0.8以上, 表明测量结果是稳定的。

(2) 效度分析

效度分析主要从结构效度和效标关联效度两方面来进行。

①结构效度

通过比较因素之间的相关和因素与总分之间的相关也能考察一份问卷的效度。从表3中可知, 教师知识分享行为问卷各因子之间存在极其显著的相关, 且各因子与总问卷之间也存在极其显著的相关, 但深入观察发现, 各因素之间的相关都在0.22~0.67之间, 而因素与总分之间的相关则在0.56~0.877之间, 因素之间的相关显著小于因素与问卷总分之间的相关。这表明问卷的各因素之间既有关系, 又相对独立, 并且各因素与问卷想要调查的主题之间联系紧密, 证实该问卷具有一定的结构效度。

注:**p<0.01

②效标关联效度

研究表明知识分享程度和质量高的个体, 会有积极的工作态度和学习精神, 这必然对其工作绩效有所影响。因此本文将教师工作绩效作为知识分享行为的一个测量效标, 用于确认研究中因素命名的正确性, 并进一步探讨问卷的效度。本研究采用潘孝富等人 (2006) 自编教师工作绩效问卷作为测量效标, 用以检验知识分享行为的效标关联效度。表4列出了教师知识分享行为各维度及总问卷的效度系数, 即与效标的皮尔逊相关。可以看到, 教师知识分享与教师工作绩效两个维度有0.63和0.58 (N=546) 的正相关, 说明本问卷具有较好的效标效度。

4.教师知识分享行为的差异分析

对正式调查的546位被试的知识分享做教龄、职称、职务组的单因素方差分析发现, 不同年龄组、职称组、职务组和学校等级教师在知识分享行为上差异显著。对其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 Scheffe比较分析结果见表5。

四、结果分析

本研究教师知识分享行为的4个维度从整体上可划分为知识给予和知识获取两方面, 其中促进学习机会、分享教学知识属于知识给予, 参与专业互动属于知识获取, 这符合Hooff & Ridder按知识的流向将知识共享划分为2个维度:知识贡献和知识收集。教师知识分享行为的四维度包括了教师个体间、教研组织与教师之间、工作团队与教师之间、学校组织与教师间等教师知识分享的四个层面。“促进学习动机”包括给予同事学习机会、减少其学习障碍并鼓励其学习。这一项综合了郑仁伟对组织知识分享的划分中分享学习机会、鼓励他人学习两个维度。因为教师为同事提供学习机会、以对方所能接受的方式分享知识, 实际上就是间接鼓励支持他人学习的过程。“分享教学知识”包括语言、文字的方式与同事分享显性知识, 以肢体动作的示范来分享隐性知识。这个因素中既包括了知识分享的方式, 也包括了显性和隐性两类教师知识, 符合Nonaksa对知识的划分。“参与专业互动”包括教师参与学校内一切与教学、科研相关的集体活动, 在这样的集体活动中, 教师共同讨论、思考、协作, 教师们不仅能相互学习, 更易于创造出新的知识。“利用校园网络”包括利用现代电脑科技, 通过电脑在校园网站上与同事交流和分享与教学相关的知识和经验。现代化信息技术的成熟和在学校中的普及运用让教师收益颇多, 多数教师也认可这样一种沟通和学习方式。所以, 将此项纳入知识分享行为维度对于衡量学校信息化建设和教师网络利用能力有很好的测量作用。

五、结论

本研究得到以下三点主要结论:

(1) 教师知识分享行为结构包含四个因素, 分别是:促进学习机会、分享教学知识、参与专业互动和利用校园网络。

(2) 本研究编制的教师知识分享行为问卷具有较好的信效度, 可以作为相关研究的工具。

(3) 教师背景变量单因素方差分析发现教师知识分享行为在教龄、职称和职务都有显著相关。

参考文献

[1]邓志伟.知识分享行为与教师专业发展.教育科学, 2006 (4) .

[2]Senge, P.M.Sharing Knowledge.Execultive Excellence, 1997 (11) .

[3]Harris, D.B, Creating a Knowledge Centric Information Technology Environment, 1999 (15) .

[4]Hooff B V D, Ridder J A D.Knowledge sharing in context:the influence of organizational commitment, communication climate and CMC use on knowledge sharing.Journal of Knowledge Management, 2004 (6) .

[5]Bock, G.W.and Y.G.Kim.Breaking the Myths of Rewards:An Exploratory Study of Attitudes About Knowledge Sharing.Information Resources Management Journal, 2002, 15.

[6]郑仁伟, 黎士群.组织公平、信任与知识分享行为之关系性研究.人力资源管理学报, 2001 (2) .

[7]杨玉浩, 龙君伟.企业员工知识分享行为的结构与测量.心理学报, 2008 (3) .

[8]潘孝富, 秦启文, 谭小宏.学校组织气氛与教师工作绩效的关系分析.心理科学, 2006 (3) .

篇4:教师礼仪问卷

一、调查情况态度分析:

我园大班在园幼儿197名,发放表格197份,收回调查结果182份;中班在园幼儿191名,发放表格191份,收回调查结果172份;小班在园幼儿159名,发放表格159份,收回调查结果份117份。家长总关注率达到86.1%,其中大班家长关注率达92.3%,中班幼儿关注率达90%,特别是小班,关注率只有73.61%,和中大班相比较,明显低的多,由此可以看出:

1.随着幼儿年龄的增长,家长对孩子的礼仪行为关注程度也在不断提高,小年龄幼儿的家长可能认为孩子不会做或做不好是因为他还不够懂事,是正常的。

2.家长配合幼儿园工作的程度在小班还有所欠缺,好像重视的程度不太够。

二、调查结果中各年龄段礼仪行为排列前五名情况分析:

下表是在礼仪方面做的比较好的五大项:(见表格1)

1.根据表格1可以看出,各年龄段幼儿在礼仪方面做的比较好的项目有明显共同点。

2.随着幼儿年龄增长,礼仪行为优秀比率成明显上升趋势。

3.在小中班做的最好,且显明显上升趋势的遵守交通规则这一项到了大班却排到了第八位,计算做的好的比率,只有52.1%,呈明显下降趋势。回顾幼儿园教程,在大班上学期还有专门关于交通规则的教育教学主题,为什么幼儿在接受了教育后还会有明显下降趋势呢?仔细分析一下,可能会有这样几个原因:

原因一:幼儿随年龄增长,活动能力增强,一些行为已经不受家长控制,会有一些我行我素的做法;

原因二:社会上一些不遵守交通规则的现象让幼儿有了一些独立思考能力后,经常模仿;

原因三:幼儿园在这方面的教育还不够到位,没能引起幼儿足够的重视。

在日后的研究工作如何改善这一现象,让这一困惑得以改善,让我们的幼儿礼仪行为在随着年龄的增长表现得更加优秀,这是值得我们思考和研究的问题。

调查结果中各年龄段礼仪行为排列后五名情况分析:(见表格2)

1.从表格3可以看出,在幼儿园的教育下(因为小班也已经经过了一个半学期的培养了),孩子们的礼仪行为呈不断上升的趋势。而且,排列在前,做的最好的礼仪行为也存在着一定的共性。前两项排列一模一样,而且增长的比率相当可观,如果教师再加以重视的化,孩子们会做得更好。

2.在家长调查中表现很不好的就餐习惯在幼儿园却表现的非常好,相差的百分比竟高达40%左右,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差距呢?这说明幼儿在家在园表现存在着很大的差异,也就是说,幼儿其实明白该怎么做,但在老师这里不能撒娇,只能严格执行。可在家就不一样了,他可以由着自己的性子跟自己的父母、家长撒娇,所以出现了这样的调查结果。

3.虽说主动问好,在家在园都属于幼儿礼仪行为中做的比较好的项目,可优秀的比率在中大班依然上升了15%左右,唯独小班基本保持原有水平。为什么会这样呢?结合在园工作多年的经验,我认为小班有些孩子刚开始对教师有种摸不透的情绪,不敢跟老师亲近,所以老师针对他的一些教育行为效果也不够明显,随着年龄的增长以及和老师亲近程度的增加,教师的教育作用逐步发挥,教育效果明显提升。

(二)在教师调查中幼儿礼仪行为排名后五位的现象:(见表格4)

1.从表格4可以看出幼儿发展不够好的礼仪行为也在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步好转。

2.发展最不好是争抢玩具和后面的谦让行为发展比率相差很多,好像幼儿的礼仪行为在遇到实质性的问题时,就把礼仪丢到一边,还是先满足自己想玩、爱玩的心理;而且为什么这一现象在幼儿园如此严重,可能还和现在的孩子都是独生子女有关,因为在家庭中缺少交往的伙伴,自己的玩具都是自己一人独占,所以这一现象尤为严重;为何抢玩具现象这么严重,而谦让行为又有所改善呢?有这样一个思考:因为游戏活动基本在孩子自主活动时进行,没有教师也就是外力给他的约束,而其他环节就不一样了,多数有教师在场或组织的活动,孩子对自己表现要好的欲望又要强烈些,也就是说,指导自己不好、不对、没礼貌的行为就会有所制约和控制。

4.统比所有的调查结果,可以看出,幼儿在园的礼仪行为明显比在家的礼仪行为要表现得更为出色和优秀,也就是说,幼儿园应该是幼儿礼仪形成的良好环境。但如何让孩子习得的礼仪行为及意识也能在家庭中表现好,这就是我们在今后的课题研究中需要认真研究与执行的问题了。

五、家长和教师关注的幼儿礼仪改善方面:

1.小班教师和家长关注的问题(见表格5)

2.中班教师和家长关注的问题(见表格6)

3.大班教师和家长关注的问题(见表格7)

篇5:幼儿礼仪教育调查问卷

尊敬的家长:

从小养成良好行为习惯将使幼儿受益终生!为了让您的孩子进一步增强文明礼仪意识,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我园开展了礼仪教育促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培养的实践研究课题研究,现对幼儿的文明礼仪情况进行调查,以便有针对性的开展活动,请您在百忙之中如实填写以下问卷,并以此为契机对孩子进行文明礼仪教育,让孩子健康、快乐自信地成长!

下面的问题,敬请您从备选答案中选择一

1、起床后或睡觉前,您的孩子会说“早上好”“晚安”一类的话语吗?()

A、经常会说 B、有时会说 C、从来没有说过

2、您的孩子在您送入园后会说“老师好、家长再见”,回家时说“老 师再见、我回来了”一类的话语吗?()

A、经常会说 B、有时会说 C、从来没有说过

3、您的孩子能够按时起床,自己整理床铺和衣物吗?()A、基本能做到 B、有时能做到 C、做不到

4、家中来客时,您的孩子能够做到热情礼貌,主动为客人倒茶,与客人交谈文明,大人讲话不打扰吗?()A、基本能做到 B、有时能做到 C、做不到

5、您的孩子能够做到用餐前帮助父母拿碗筷,餐毕帮助父母收拾桌子吗?()A、基本能做到 B、部分能做到 C、做不到

6、玩具不玩或者物品不用了,您的孩子能做到自己整理用品吗?()

A、基本能做到 B、有时能做到 C、做不到

7、您的孩子会自己洗手帕、袜子,帮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吗?()

A、基本能做到 B、有时能做到 C、做不到

8、您的孩子见到邻里能够主动招呼问好吗?()A、基本能做到 B、有时做到 C、做不到

9、您的孩子和邻里孩子玩游戏时,能做到互相谦让,友好相处吗?()

A、能 做到.B、有时做到 C、几乎不能

10、您的孩子出行时能够遵守交通规则,注意交通安全吗?()A、能遵守 B、有时会遵守 C、不能做到

11、和您一起外出时,您的孩子能做到不随地吐痰,乱扔垃圾吗?()

A、能做到 B有时做到 C、经常做不到

12、您的孩子经常看电视吗?()

A、是 B、否 C、不清楚

13、您的孩子能够做到不挑食吗?()A、基本能做到 B、有时能做到 C、不能做到

14、长辈生日时,母亲节、父亲节,孩子会送上温馨的问候吗? A、基本会做到 B、有时会做到 C、不能做到

15、在下面哪个方面,您觉得您的孩子做得最好?()A、尊敬师、长辈 B、与小朋友和睦相处 C、遵守公共秩序

16、接电话时,孩子第一句话会说()。

A、喂,你找谁? B、谁呀? C、您好!请问您找哪一位?

17、孩子突然要打喷嚏,会怎么做?()

A、用手捂住鼻子 B、想朝哪儿就朝哪儿 C、有意地朝人打喷嚏

18、关于刷牙,孩子是怎么做的?()

A、每天都自觉地刷 B、要父母提醒才刷 C、经常没有刷

19、吃饭前或外出回来,孩子会洗手吗?()A、一定会 B、经常忘记洗手 C、从来不洗 20、孩子会随意翻动父母或他人的私人物品吗?()A、基本不会 B、有时会 C、从来不会

21、孩子会正确的站、走、坐的姿势吗?()A、会 B、有时会 C、从来不会

22、如果有人不小心打了您的孩子一下,孩子会()

篇6:中学生文明礼仪调查问卷

班级:

性别:

年龄:

亲爱的同学,欢迎你参加中学生文明礼仪的问卷调查,请仔细阅读下列问题,并根据你的实际情况如实做出选择,每个问题一般只选择一个答案(答案填在前面的括号里)。

()

1、你对于男女生染头发、蓄长发、戴首饰、穿奇装异服等行为有何看法?

A 学生不应该像社会上的人,应保持学生本色

B 女生尚可,男生那样则实在难以承受

C 无所谓,穿着打扮是个人自由()

2、观看表演或者听演讲的时候,你有鼓掌的习惯吗?

A 不管精彩与否,都应该尊重他人,有礼貌地给表演者鼓掌 B 精彩就鼓掌,不精彩不鼓掌

C 从不鼓掌

()

3、如果在校园中看到垃圾,在没有其他人在场的时候,你会主动去捡吗?

A 会

B 偶尔会

C 不会

()

4、对同学之间的打架、斗殴等暴力行为,你的看法是:

A 是违纪行为,不可为

B 被别人欺负了,我肯定会还手

C 同学之间的打架经常有,没什么大不了的

()

5、在课堂上你有积极主动参加讨论,回答老师问题吗?

A 非常积极

B 喜欢的科目或老师就会积极一点

C 都不积极()

6、你有给同学起过绰号或者跟着其他人叫其他人的绰号吗?

A 没有,那是不礼貌的行为

B 有,我觉得给别人起绰号没什么关系 C 如果他(她)给我起绰号,我就给他(她)起绰号()

7、如果有同学碰上困难,你会怎么做?

A 不管什么困难,主动帮忙,做力所能及的事

B 先看是什么困难,如果是吃亏的就不帮

C 不关自己的事情,不去理()

8、无论在校内还是在校外见到老师,你是否会主动问好?

A 经常都有,尊敬师长是美德

B 很少,只有在碰到自己老师的情况下

C 基本没有,比较难为情()

9、升降国旗、奏唱国歌时,你会大声唱国歌吗?

A 每次都会 B 有时会有时不会 C 从来都不

()

10、你能否做到诚实守信,言行一致,从不说谎,不骗人,不弄虚作假?

A 能 B 偶尔有过 C 经常有

()

11、你有在墙壁、课桌、公共教室等学校公共场所留下过涂鸦之作吗?

A 没有 B 偶尔有过 C 经常有

()

12、你是否有过在自习课大声讨论,课间在教室内外大声喧哗的现象?

A经常发生 B有,不多 C没有()

13、你______在课间与同学打闹奔跑。

A经常 B有,但不多 C没有()

14、你和同学之间相处时______语言不文明的现象。

A经常会有 B有,但不多 C没有

()

15、你对同学校服拉链不拉、敞胸露怀的行为持______ 态度。

A赞成 B反对 C无所谓

()

16、你对在校园内吃零食,或将零食带进教学区的学生行为持___ 态度。

A赞成 B反对 C无所谓

()

17、当你正在上课时,希望外面走过的人要______ A压低声音走过 B仍是大声喧哗 C“啪啪”响地大踏步走过()

18、如果在校园中看到垃圾,你会主动去捡吗?

A影响环境,当然会 B偶尔会 C不是我扔的,我懒得管

()

19、对照《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的要求,你能做得到吗?

A 能做到 B 基本做到 C 做不到

()20、与长辈或同学交谈时,能否自始至终聚精会神地倾听对方的谈话,并做出必要的表情或语言呼应?

A 能

B 偶尔可以

C 基本不能

()20、假如你到现场观看大型比赛,场面热闹时,你会起哄吗?

A 我从来没有起哄习惯

B 难说,其他人起哄,我也会跟着

C 应该会,看比赛当然要尽兴

()

22、乘坐公共汽车时,如果看到老人,抱小孩的妇女或者伤残人士,你会让座吗?

A 经常会

B 偶尔会

C 从来没有

()

23、旅游景点经常能看到“某某到此一游”,你看法是

A这种做法不文明,我从来不做

B无所谓,人各有所好

C为留纪念,我偶尔会也留下笔记

()

24、你______从草坪或路边绿化带上走过。

A经常 B偶尔 C从不()

25、在校园内,你会随地丢垃圾吗?

A不会,环境卫生要靠我们每个人的自觉

B随便,反正又不是在我家 C如果旁边有垃圾桶就不会乱丢

()

26、你是否有过闯红灯,骑车带人,脱把骑车、骑快车、跨越隔离栏等违反交通法规的行为?

A从来没有 B偶尔有过 C经常有

()

27、你正在上网,网页上弹出不健康的网页窗口时,你怎么办呢?

A 打开网页浏览

B 曾经因为好奇打开过几次

C 关闭()

28、你在上网时发表过攻击他人或不文明的言语吗?

A从来没有 B曾经因为好奇说过几次,很后悔 C经常讲,我觉得没什么()

篇7:大学生日常生活礼仪调查问卷

荀子曾说过:“人无礼则不立,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宁。”懂礼仪、讲

礼貌是人们精神文明程度的实际体现,对于当代大学生而言更是毋庸置疑和至关重要。本问卷针对华东理工大学大学生礼仪现状进行调查,感谢您的参与。

1.您的性别()

A.男B.女

2.您的年级()

A.大一B.大二C.大三

3.您是通过什么渠道了解到礼仪知识的?()

A.家长教诲B.学校教育C.电视节目

D.书本知识

4.您打电话时,一般是谁先挂电话呢?()

A.对方B.自己C.随便没留意过

5.您认为个人卫生属于礼仪吗()

A.是B.否

6.您认为个人衣着容貌在交往礼仪中重要吗()

A.重要B.不是特别重要C.不重要

7.在日常生活中,您糊用到敬语吗(“谢谢”)?()

A.经常B.偶尔C.一般不说

D.从不

8.和人交谈时,你会注意自己的音量吗()

A.是B.否

9. 您觉得大学里有必要学习礼仪吗()

A.是B.否

10.您认为在当代大学生的日常交往中,礼仪方面做得怎样?()

A.总体不乐观 需要改进。B.总体乐观 个别需要改进C.很不错 体现大学

生素质。

11.您认为“礼”应该是()

A.内外兼修的必然结果B.外表彬彬有礼就可以了C.人际交流的润滑

12.您认为最有待加强的礼仪项目()

A.道德礼仪B.专业礼仪C.礼仪的实际应用

13.您在平时会遇见哪些行为(可多选)()

A.随地吐痰B.随手乱认垃圾C.在公共场合大吵

大闹D.说话带脏字E.公共场合吸烟

篇8:对教师教学方法的调查问卷及分析

(一) 调查对象

药学专业201401班至04班学生共117人, 上交的有效问卷107份。

(二) 设计制订评估表

主要以学生对老师的要求作为切入点, 设计了十项问答题。具体内容看调查结果中的分析。

(三) 分头宣传发放调查表

教师将制定好的调查表打印后发放到各班的分析化学课代表, 教师先讲解调查的意义、方法, 提出要求, 使每个学生重视这次调查, 并打消学生的顾虑, 本问卷实行匿名制, 所有数据只用于教师本人作为教学水平提高作参考, 力求真实、客观、使学生能够认真的填写调查表。

二、调查结果

调查第一项:你认为板书与多媒体使用哪种方式更有利于教师的教学和同学们的学习?

A、板书B、多媒体C、两者结合

有2人 (1.87%) 的学生选择A, 9人 (8.41%) 选择B, 有96人 (89.72%) 选择C, 从这些数据中可充分说明大学生希望老师多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的同时, 穿插板书的书写, 以提高课堂教学的密度和教学效果。例如对于分析化学课程, 首先, 作为教师, 要做到很自由地在两种教学方法中间转换, 发挥两种教学方法的各自优势, 对于反应定义、滴定原理、滴定条件、滴定曲线等静态的内容尽可能发挥多媒体的作用, 省时省力又美观;对于反应的机理, 则在屏幕上除了动态展示之外, 关键步骤应当用粉笔在黑板上更为详细地分解讲述, 这样两种方法相得益彰, 更利于学生对于难点的理解。为了扩展学生思路, 在讲完某个内容之后, 可以把联系密切的前后知识点作一些临时的总结与回顾, 这样在黑板上临时写出几个例题让学生思考, 有利于真实的前后贯通, 举一反三。对化学学科而言, 多媒体技术无论其多么高明, 并不能完全替代教师对课堂教学的指导作用, 相反, 只有将这两种方式有机的结合起来, 才能使教学效果达到最高境界。

调查第二项:你认为教师上课与学生互动是否有利于学生理解上课内容?

A、是, 很有帮助B、是, 但帮助不大C、完全没有帮助

有76人 (71.03%) 的学生选择A, 27人 (25.23%) 选择B, 有1人 (0.93%) 选择C, 有3人 (2.82%) 没有回答问题。从这些数据中有96, 25%的学生充分肯定了教师上课时和学生互动是有利于教师的教学和同学们的学习的。也使教师懂得了在课堂上, 教师采用灵活新颖, 多样化的教学方式, 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听课的积极性, 而且便于学生接受知识, 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倘若沿用传统的满堂灌, 填鸭方法, 尤其是在理论课上, 不仅带给学生生硬, 枯燥的感觉。更重要的是抑制了学生上课的兴趣。

调查第三项:教师是否能够激发对该门分析化学课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A、能, 影响非常大B、能, 但影响不大C、不能

有32人 (29.91%) 的学生选择A, 61人 (57.01%) 选择B, 有13人 (12.15%) 选择C, 有4人 (3.74%) 没有回答问题。从这些数据中有86.92%的学生充分肯定了教师能够激发对该门分析化学课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只是有12.15%的学生持否定的态度。

调查第四项:你认为教师是否应该布置课后作业?

A.是B.否

有85人 (79.44%) 的学生选择A, 22人 (20.56%) 选择B, 说明我们的大学生还是非常懂得分析化学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一门学科, 要想充分掌握分析化学必需多做多练, 但还是有差不多四分之一的学生不想做作业, 说明大学生中总还是有一小部分的学生爱偷懒, 不想付出, 到大学只想混个文凭而已。

调查第五项:你认为教师及时批改作业对自己的学习是否有较大帮助?

A.有, 可以及时发现自己学习中存在的问题B.有, 但帮助不大C.完全没有帮助

有86人 (80.37%) 的学生选择A, 20人 (18.69%) 选择B, 只有1人 (0.93%) 选择C, 从这次调查中, 有99%的学生认为教师及时批改作业对自己的学习是有较大帮助的, 从中提醒我们教师, 无能如何一定要及时批改作业, 并将普遍存在的问题及时反馈给学生。这样教师可以及时发现学生某个知识点的掌握程度以及存在的问题, 并且及时的给予纠正。

调查第六项:你认为教师最应该具备以下哪项师德?

A、热爱学生, 尊重并理解学生B、以身作则, 为人师表, 要求学生做的自己也应该做到C、爱岗敬业, 责任性强, 对教学工作一丝不苟D、都应该具备

有15人 (14.02%) 的学生选择A, 9人 (8.41%) 选择B, 有7人 (6.45%) 选择C, 76人 (71.03%) 选择D。从这项调查中我们发现, 学生希望教师不但要热爱学生, 尊重并理解学生;以身作则, 为人师表, 要求学生做的自己也应该做到;爱岗敬业, 责任性强, 对教学工作一丝不苟。这些品德正是我们所有教师所要具有的应有的品德。

调查第七项:教师在讲课时讲到重点内容的时候, 是否应多强调几遍

A、提高音量来强调B、重复几遍以强调

有20人 (18.69%) 的学生选择A, 80人 (74.77%) 选择B, 有3人 (2.8%) 没有回答问题。从这项调查中我们发现, 教师在讲课时讲到重点内容的时候, 不仅要提高音量来多强调几遍, 而且应该重复多遍。这样不仅可以及时点醒我们的学生将注意力集中起来, 也是学生对重要的知识点能够及时掌握的最佳时机。

调查第八项:你认为教师最好采用下列导入新课的方式?

A、从学生原有的知识和学习经验中展开B、开门见山

有83人 (77.57%) 的学生选择A, 22人 (20.56%) 选择B, 有2人 (18.69%) 没有回答问题。提醒我们教师, 讲解新的内容前我们还是以从学生原有的知识和学习经验中展开为主, 这样知识才能够前后衔接, 以巩固与掌握所学的知识。但, 也有五分之一的学生觉得应开门见山, 说明教师还是要根据具体的讲解内容来定, 有的内容比较容易理解掌握的, 就可以应用开门见山的方法来导入新课, 有的深奥一些的知识点可从学生原有的知识和学习经验中展开, 即灵活运用, 不要一成不变, 让学生每次都有新鲜感, 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更好的掌握知识。

调查第九项:你希望老师评价学生的主要依据是?

A、理论考试成绩B、参与教学活动的能力 (包括实验成绩) C、作业情况D、以上所有的结合

有3人 (2.8%) 的学生选择A, 14人 (13.08%) 选择B, 有0人 (0%) 选择C, 90人 (84.11%) 选择D, 有, 1人 (0.93%) 没有回答问题。这一项的问题调查也可以看出, 84.11%的学生希望老师评价学生的主要依据来自能反应综合能力方方面面, 而不是单方面的能力, 也给教师评定学生的成绩有提供了依据。

调查第十项:你对老师有什么意见与建议?

A增加课堂互动性B、增加课外知识C、加强语言生动性D、提高知识讲解深度E、其他

有10人 (9.34%) 的学生选择A, 5人 (4.67%) 选择B, 有35人 (32.71%) 选择C, 17人 (15.89%) 选择D, 1人 (0.93%) 选择F, 有, 39人 (36.45%) 多项回答了问题。在问卷反映出教师的语言表达上, 大学生希望教师的语言富有启发性和感染力;声音洪亮, 浯调高低适度。大学生希望老师的教学内容不要拘泥于课本, 要有深度、广度, 能反映学科发展的前沿和最新成果。现在科学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 课本总是滞后于学科的发展, 所以教师的教学不能拘泥于课本, 要通过各种途径, 把本学科最新的科研成果和学术信息告诉学生, 加大教学的深度和广度, 要结合自己的科研成果, 对一些问题提出自己的学术观点。

三、讨论

针对调查问卷的分析, 充分说明以下几点:要教师想讲好一堂课, 必须先备好课, 只有备好课才能讲好课, 才能保证课堂教学质量。教师要十分熟悉自己的专业学科知识、教材及其知识点, 要不断补充新知识和新技术。对所讲内容知识点要进行提炼和归纳, 并注意课程内容各环节之间的有机结合和因材施教, 形成自己的教学体系和授课风格。这样, 才能做到在课堂教学中胸有成竹、运用自如地传授知识, 让学生感到每一节课都有收获和提高。教师要努力钻研教学方法, 精湛授课艺术。教师只有“说”在点子上, 学生才能“听”进心坎里。教师要坚持师生互动, 才能“教学相长”。让学生说出所想, 说出所感, 这样才会令学生对上课内容更明白, 更深刻。

让学生参加对教师的评价后, 学生有机会换个角度来审视自己的学习状况, 调整自己的学习方法, 提高辨证地看问题的能力, 促进自己的全面发展。开展学生评价教师活动, 应使教师化压力为动力, 促进教师主动改进教育教学工作。每一位有责任心的教师, 都不可避免地会接受来自学生方面的教学压力。诸如学生是否对自己的教学方法满意。良好的评价使教师倍加自信, 备受鼓舞。学生不满意的意见, 又促使教师醒悟, 促其迅速改正、提高, 效果立竿见影。总之, 通过对教师课堂教学质量问卷调查, 可以使教师看到差距, 增强意识, 发挥优势, 克服不足, 对于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摘要:本文通过对教师教学方法的调查问卷及分析, 可以看出学生对教师的课堂教学质量普遍比较关注, 同时揭示了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有助于提高课堂教学水平和质量, 推动大学生素质的整体提高。

关键词:课堂教学方法,调查问卷,分析

参考文献

[1]纪新华, 张丽红, 洪瑾等.本科课堂教学质量调查报告带给我们的一些思考[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科学版, 2009, 1 1 (1) .

[2]张海英, 谢丽媛, 薛洁等.学生对教师课堂教学质量的调查问卷分析[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0, 08 (16) .

篇9:校本教研教师问卷

关键词:校本教研;情况分析

中图分类号:aG6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8136(2009)30-0125-01

为了了解老师们对于校本教研的真实想法,提高校本教研工作的实效性和针对性,四合当中心小学教导处制定了关于校本教研的调查问卷,采用不记名的方式对全体教师进行问卷调查,通过对调查数据的分析,我们既欣慰也感到责任重大。

红卫小学校本教研工作调研情况总结:

〖调查对象〗 四合当中心小学在职教师

〖调查时间〗 2005年3月9日

〖调查方式〗 不记名问卷调查。

本次调研共发放问卷27份,回收有效问卷25份。

〖调查情况统计〗

[问题一]你认为开展以校为本的培训和研究活动有必要吗?认为有必要的为25人,没有0人,一般0人。100 %的教师认为有必要开展校本教研。

[问题二]你认为自己有必要参加校本教研活动吗?认为有必要的为21人,一般4人,没有0人。84 %的教师认为自己有必要参加校本教研。

[问题三]校本教研只是年轻人的事,老教师不必参加,这种想法对吗?认为对的为0人,认为不对的为25人。100 %的教师认为所有的教师都必需参加校本教研活动。

[问题四]你通过以前的校本教研活动有提高吗?认为有提高的为13人,认为一般的为12人,认为没有提高的为0人。

[问题五]你认为我校开展校本教研工作最大的困难是什么?(多项选择)认为没有时间的为13人,认为硬件条件不够的为17人,认为教师意识跟不上的为7人。

[问题六]在校本教研活动中,你希望自己扮演怎样的角色?希望自己扮演接受者的为5人,参与者的为20人,旁观者的为0人。

[问题七]你希望开展何种形式的校本教研?(多项选择)选择以问题为中心的研讨活动的为19人,选择理论讲座的为12人,选择听示范课的为20人,选择其他的为4人。

[问题八]你对校本教研还有哪些想法和建议。共有10位老师提出想法和建议。归纳为以下6点:

(1)建议学校对老师进行校本教研的理论培训,让老师在更正确、清晰的理论指导下进行校本教研工作。

(2)营造氛围,集体参与,互相引导,共同进步。

(3)最好能结合城乡结合部学生的实际,针对学校的教育教学中的问题开展。将校本教研活动落到实处。

(4)校本教研应该是全体教师都参加的活动,应发挥教研意识强的老师的带动作用,提高全体教师的教研意识。

(5)校本教研应该通过一些具体的活动,落到实处,不应该流于形式,要一步一个脚印,逐步提高教师的教研能力。

(6)校本教研的形式可以多样化。

〖调查情况分析〗

(1)参加校本教研的意识从问题一、二、三的调查统计数据,可以看出老师们参加校本教研的意识是比较强的。100 %的教师认為有必要开展校本教研活动,100 %的老师认为校本教研不仅是年轻人的事,老教师也有必要参加,但是也有16 %的老师认为自己参加校本教研的必要性为一般,这一部分主要是中老年教师,所以如何提高中老年教师参与校本教研的积极性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2)对学校过去教研活动成效的看法约有一半的老师认为过去的校本教研收效不大,看来改变培训研究方式,提高实效性是迫在眉睫的工作。

(3)对于开展校本教研的形式 80 %的老师希望自己参与到研究中,而不是被动的接受,参与式的培训已经达成共识,以问题为中心的研讨和听示范课是最受老师们欢迎的。

(4)对于开展校本教研的困难 52 %的老师认为缺少时间,教育学生、辅导后进生、迎接检查、会议等占据了大部分时间,还有具体的教学任务,很少有时间静下来思考。68 %的老师认为硬件条件不够。28 %的老师认为教师意识跟不上。

通过此次问卷调查,我既高兴也深感责任重大,四合当中心小学的老师对于参加校本教研提高自身素质的愿望是非常迫切的,作为学校,应该为老师的成长创造条件,搭建平台。一是完善校本教研制度,将校本教研工作情况与教师评价工作有机结合,用制度来规范教师的行为,促使教师从有主动参与的愿望向有主动参与的行为的转变。二是学校要尽可能的为老师创造条件,一方面是充实学校图书室,建立电子备课室,实现“班班通”,充分利用网络平台,做到“信息服务”、“资源共享”,另一方面是为老师们减负,减轻教师不必要的重复劳动,创造更多的时间。三是要转变研训方式,开展参与式研训,切实针对本校教学中的实际问题进行研究。

Collated and Corrected Copy Research Teacher Questionnaire

Liu Hexue

Abstract: In order to understand that the teacher to the collated and corrected copy research’s idea, has carried out questionnaire survey, and carries on the analysis to the survey result.

上一篇:第一单元知识点梳理下一篇:就业指导个人简历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