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的礼仪规范

2024-04-07

教师的礼仪规范(共9篇)

篇1:教师的礼仪规范

一、仪态。

站、坐端正,身体不东歪西倒,不前倾后仰。要有良好的坐姿,尤其是家访的时候。这是对家长的尊重,便于和家长沟通。

教师走路要把腰挺直,不要左右晃。行走自然,挺胸收腹,充满活力、信心。上课举止文明,面带微笑,讲台上注意站姿,无特殊情况,不坐着上课。

二、仪表。

1、身体、面部、手部、口腔必须清洁。上班不抽烟,不吃零食。

2、头发梳理整齐,不留头屑,男教师不留长发,女教师不披头散发。

3、不浓妆艳抹,不戴耳环、手镯、手链等。

4、上班配戴工作卡,端正挂在右胸处,不能歪歪斜斜。

三、表情。

1、保持微笑,热情、亲切、友好、真挚、情绪饱满、不卑不亢。

2、不抓头、抓痒、挖耳、抠鼻孔。

3、不能用手指和笔杆指点客人或为客人指方向。

4、接待客人时不能流露出厌烦、冷淡、愤怒、紧张和恐惧的表情,不能扭捏作态、挤眉弄眼、吐舌等。

四、着装。

1、衣着整洁、端庄大方,白天穿校服上班,晚上值班不穿太透明、太短、太低胸及无袖、无领衣服,不穿拖鞋。

2、纽扣要全部扣好,男教师领带必须戴好,衣袋不能装太多物品,显得鼓囊。

3、女教师袜子不能有破洞,鞋子不能太高跟。

4、上课时不能带手提电话、BB机进入教室。

五、言行。

1、说话声调保持自然、清晰、柔和、亲切,不尖声高叫,不吹口哨。

2、说话要用敬语、礼貌用语,“请”、“谢”字不离口。当学生敬礼或问好时,教师应热情还礼或示意。

3、批评学生要选择好有利于学生接受意见的地点和场合,并注意方法,不训斥、辱骂学生,不体罚、变相体罚学生。教师做了错事,应主动向学生表示歉意。

4、不故意模仿他人的语言、语调和姿态,不对领导、同事、客人的衣着、言行说三道四。

5、接听电话时,必须先说:“您好!这里是……。” 保持办公室整洁、安静,在办公室内不高声谈话、说笑、不吃喝,不吸烟,不随地吐痰。

6、对外接待,男士称“先生”,女性称“女士”或“小姐”;上级领导,以职务相称;校内一律以岗位职务相称。

7、客人来时要热情欢迎说“您好”,“欢迎光临”,“有什么需要帮忙?”等;接待客人时如果要离开应对客人讲“请稍后”。如果离开时间较长,回来后要讲“对不起,让您久等”。客人走时应道别:“欢迎您下次再来!”“慢走”等。教师家访应热情称呼家长或其他人。谈及学生优点或成绩,不可忘了肯定家长的功劳;对学生的不足之处,不要当着许多人的面公开谈论,以免伤了家长和学生自尊心。对地位高的、家庭富裕的以及个别不尊重教师的家长,在讲礼仪的同时,不迁就,不奉承;对贫困等特殊情况的家庭不歧视。临走时,向在场人一一告别,并请家长留步免送。

8、参加教师例会、集会、听评课等活动时,教师不要交头接耳、窃窃私语,随意离场。周一升国旗,学生做操、集会,教师均应在场,不交谈。唱国歌时,应带头唱好国歌。

9、男女教师正常交往,不打情骂俏,不拉帮结派、挑拨是非、嫉妒贤才。教师和自己的配偶不可在公众场合过于亲昵。

10、同事之间团结互助、和睦相处,不吵架,有意见应当面诚心诚意提出来。

11、不能接受学生、家长的礼物、钱财,不私自随意接受家长宴请、外出旅游等。

12、校内不得打麻将、玩牌等。

13、外出学习离开参观地点时,必须与接待人员真诚道谢,挥手道别,不能匆匆上车,坐在车上默不作声。

篇2:教师的礼仪规范

工作礼仪主要讲同事之间的相处,要互相尊重、互相帮助,你尊重了别人,别人也自然会尊重于你。而对于教师,工作礼仪则包含更为广泛的内容,包括同事间、师生间、教师与家长之间等等的礼仪之道。

唐代的韩愈在《师说》中是这样描述的: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古人也曾把教师分为经师和人师。我们不但要在我们掌握的知识上成为一个好教师,更要在我们的人品上成为一个学生学习的好榜样。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主要任务是把人类社会所积累的生产经验、科学文化知识以及一定的思想观点和行为规范传给下一代。是社会文化特定的传递人,是人类所创造精神财富的传播者。教师的劳动在于使人类文明继往开来,在于社会的生存和发展。既然教师地位和作用关系到人类文化知识传播,关系到培养下一代的繁重任务,关系到国家的兴衰和民族的前途,所以我们就不能不对教师职业提出严格的标准和要求。

首先态度要诚恳,不管是对领导还是同事,最主要的是对学生,你对学生用诚恳的态度说话,学生自然会对这个老师有很好的印象,自然会听从老师的教导。我们当老师主要就是为了教导学生,学生把老师看成一切的标准,自然凡事都会学习,所以,一定要给学生做好良好的榜样。而且,你真诚的对待别人,别人才会真诚的对待你。不过对待任何人,都要诚恳。其次,是做事要讲究分寸,注意场合,举止要端庄,尤其是守着学生的时候,要注意自己老师的身份。

另外,在办公室中要保持安静,不要大声的喧哗。不要影响到其他的同事。要注意卫生,保持良好的环境,办公桌要摆放整齐。处理私人事务要注意场合、时间、方式等等。

教师还要有人文关怀,我们不光是教学生学习,还要教学生做人,所以教师要有人文关怀,他是是建立在平等尊重的基础之上的。只有真正的、诚心诚意地把学生当成了主人,才能为人文关怀提供可能;只有教师的个人实践经验得到拓展和升华,在教学上形成了自己的个性特色的同时,这种关怀才能成为必然。关怀本身就是很好的教育。教师要关怀人的生命存在及人的发展,要以发展为本,服从、服务育人的全面健康的发展。教师的关怀要体现人文的关注。教师要关关注每一个学生,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人格养成。在教学中,教师要更多的关注课堂内部的活动及其实效,把注意力放在学生身上,关注学生是否真的在学,要考虑他们需要什么,能够整体、全面、深入地关注整个教学,更多的关注课堂上没有参与的学生,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把教学放在以学生为主体的地位上,让学生独立自主地去发现、去探究,教学过程中要有始料未及的体验,要鼓励即兴创造,要超越目标的预定要求,努力在教学活动之外,让学生获得更多的发展。

通过这次教师礼仪的学习,我感触颇深,受益良多。以前对教师礼仪的认识比较肤浅,认为教师礼仪就是教师平时的言行举止、穿着打扮都要得体,能够做到为人师表,敬人律己就行了,但通过对教师礼仪的系统学习,使我懂得了它不仅仅是这些外在的东西,它还含有师表、师德、师言以及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素养:政治素养、法律素养、道德素养、专业与文化素养和为人处世的素养,要求教师不仅要教好书、上好课,还要在着装言行举止礼节礼貌等方面加强修养,注意约束自己,做到“美其言,慎其行”,起好示范作用。

篇3:魏晋书信所反映的礼仪规范

魏晋时期书信, 不像秦汉那样不拘一格, 具有固定的格式, 对后世的书信写作产生重要的影响。除此而外, 魏晋时期门阀宗族势力的发展, 对孝悌十分强调。而且, 当时玄学盛行, 道教靡世, 对儒家礼仪的影响也是非常明显的。近年对来书信学术研究, 学者主要放在对魏晋各种书信题材及内容的研究[3,9];还有一些学者对书信格式进行研究[10], 界定了“书仪”的内涵、性质等内容;部分学者专门研究古代书信格式[11], 重在说明不同身份之间的书信格式差异。近来研究中, 学者以礼仪制度发展为主线, 研究礼仪的源头、发展和兴衰过程, 都比较宏观地研究礼仪[12];也有对魏晋时期各种礼仪制度的研究[13,16]。本文试着将书信和礼仪两者结合, 探讨魏晋时期书信所反映的礼仪规范, 觉得很有必要。

一、书信格式与礼仪

纵观魏晋书信, 由于收信人身份、年龄的不同, 写信目的的不同, 而展示出各自的特点和礼仪文化。在格式上, 魏晋书信基本定型, 包含称谓语、思慕语、正文、祝愿语和署名几个部分, 对其的使用也有相应的区别, 不然弄错了就是失礼, 这主要是写信人与收信人的身份和年龄不同造成的。

三国两晋时期的书信格式, 大多有两种, 一是在开篇和结尾署上“某月某日 (日期) 某某 (作者自称) 白或顿首”, 这种格式成为当时比较常用的格式;另外一种就是“某某 (作者自称) 顿首某某 (对象称谓) 某某 (问候语) , 以‘某某 (作者自称) 顿首’”结尾。古人书信还有开头常用的问候语, 如“无恙”等, 而信末则多是祝语等。书信中客套语、称谓语、礼语等在叙述事情、表达旨意方面都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 同时也是反映了古代社会交往中礼仪的繁复。

(一) 敬称与谦称

中国人很讲究“自谦而敬人”的原则, 表现在书信中, 就是敬称和谦称, 这是书信最基本的常识。魏晋时期, 人们在称呼自己的父母时往往在前面加上“家”字, 以示尊重, 而依照抑己尊人的原则, 魏晋时期人们自称“仆”[17]。在诸葛亮《与陆逊书》中, [18]1173称诸葛瑾为“家兄”, 称呼对方为“足下”, 而以“仆”自谦。曹植所写的《与杨德祖书》[18]1140。多次用“仆”, 可以说是用“仆”以表自谦的典型。在称呼友人的父亲时, 则在前面冠以“足下”“卿”等词, 以与称呼己父为“家君”相区别。在曹操写的《与太尉杨彪书》[18]1070中, 就有这种用法。再如, 曹操的《手书与阎行》[18]1070中, “卿父”就是对阎行父亲的敬称。

而在嵇康的《与长悌绝交书》[18]1321, “足下”用得最多, 表示第二人称。在魏晋书信中, 也有“某某足下”这种格式表示客套语气, 如卞壸《与温峤书》[19]1945。给长辈或自己尊敬的人写信还可以用“钧鉴、赐鉴、崇鉴、睿鉴”等词以表虔敬, 显得是称呼更加有情有亲, 如陶侃《上表逊位》[19]2094, 以“陛下睿鉴”感激自己对皇帝的知遇之恩, 同时抒发了对皇上的赤胆之情和忠诚之意。

魏晋在称呼别人时多加尊词, 如明府、明公、明使君、明将军等, 率以“明”字加于称谓之上, 以示尊重。如阮籍的《奏记诣蒋公》中写到:“籍死罪!死罪!伏惟明公一含天德……下走为首……夫布衣穷居”, 称“明公”以表示尊敬。除此而外, 在这封信中, 阮籍还用“下走”、“布衣”来表示自谦。从魏晋书信来看, 不仅在称谓上有自谦之意, 而且在书信的表意上也有自谦之色, 如诸葛亮的《诫子书》[18]1374。

诫子书是古代治家的一种重要文体, 它传承这一种家族使命, 蕴藏着祖辈对后人深深地期许, 不管是为了安身立命, 还是身怀抱负, 还是劝诫修身养性, 都隐隐的将一种正能量的思想传递给后人。纵观古代诫子书, 诸葛亮《诫子书》是古代家训的佳作, 是他一生的生活经历、人生体验和学术思想的结晶。“静以修身, 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 非宁静无以致远, ”不仅劝勉儿子修身养性, 勤学立志, 而且在字里行间还流露出作者的自谦之意, 成为千古名句。

(二) 思慕语

提称语之后还不能直接进入正文, 先要用简练的文句表达对收信人的思念, 或者仰慕之情, 这类文句称谓“思慕语”[2]。正如人们见面就要寒暄几句一样, 表达分别的想念之情, 这样就可以徐徐而深, 缓缓切入谈话主题。魏晋书信这样的切入一般有如下两种角度, 一是从时令气候的转换来倾吐思念对方的情感;二是从回忆上次见面的时间及其思念的角度切入, 在曹丕给蜀国的降将孟达的书信文《与孟达书》[18]1090, 先抒情, 后言事, 颇为动人。此信先不言事, 依“虚心西望, 依依若旧”等句抒发对朋友宛似女子对丈夫的殷殷期盼之情, 具有欲扬先抑之妙。

再如, 曹丕的《与吴质书》, 就是抒发友情, 恰用思慕的佳作。试看此节文:每今昔日南皮之游……悲笳微吟, 凄然伤怀[18]1090。作者怀念与吴质南皮之游的场景, “以情纬文”、“文随情生”, 抒发物是人非的悲情。

其实, 这种书信情感的表达, 与文人所处的文化环境息息相关。由于政治的原因, 清议、清谈、玄学、道教的发展, 人们的精神得以解脱和自由, 正如宗白华所说的:“魏晋时代尽管政治上混乱, 社会上痛苦, 但往往就是这样一个时局, 造就了中古历史上智慧最富足、思想最解放的时代”[20]。而这些, 更加丰富了书信的思慕语。空城寥廓, 所闻者悲风, 所见者鸟雀。昔陈司空为邑宰, 所在幽闲, 独坐愁思, 幸赖游艺, 以娱其意, 以今况之, 知不虚矣[18]1218。从此《与曹昭伯笺》残篇中, 用景物完美地营造了“孤寂”的氛围, 空荡的城邑, 从一片悲凉的情色中抒发作者的寂寞、孤独的情感。再观谢安的《与支遁书》, 开头写道:“思君日积, 计辰倾迟。”[19]2082表达了对支遁的想念之情, 具有一诉为快之效。

(三) 祝愿语及署名敬词

传统的书信格式, 还有祝愿语及署名敬词, 这种格式主要是写在书信末尾, 加强对书信的情感, 显得十分委婉大方、有进有退、有理由让, 同时在整个书信结构上, 表现得更加前后有秩, 收缩自然。魏晋书信中的祝愿语和署名敬词, 就如同人们相聚时分别一样, 都要互道珍重, 抒发不舍之情, 彼此寄予最美好的祝福, 同时, 在这种依依不舍的祝福中, 可以流露出作者游刃有余的礼学风范和大度情怀。而署名称谓语、提称语一样, 随着身份的不一样, 所用的词语也是不一样的。

魏晋的书信在署名之后, 往往会根据双方的关系写敬词, 对尊长可用“顿首”、“拜上”、“叩禀”等词, 如刘琨在《答卢谌书》[19]2082。格式固定得体, 语言含蓄明了。结尾“琨顿首顿首”与书信开头前后照应, 显得张弛有度, 委婉有序。

对于晚辈, 则用“字”、“示”、“谕”、“白”等, 如陆云《与杨彦明书》[19]2047。开头“云白”, 直截了当, 叙事很快深入主题, 但并不因位尊而高高在上, 读此书信, 自谦恭让之意句句为据。陆云的《与兄平原书》的几份信中, 都用到了“谨启”这样的信末敬词。如“兄顿作尔多文……谨启。”[19]1938兄弟虽相隔天涯, 但陆云对哥哥陆机虔敬之态以及思念之情, 不亚会面, 字字句句, 无不谦卑有秩。

二、魏晋书信内容与礼仪

在中国礼仪制度发展的长轴上, 五礼成为国家的礼仪制度, 始于魏晋南北朝。粮满仓先生认为, 五礼体系被用于国家制礼实践中始于魏晋之际[12]。特殊的社会环境, 使魏晋不断地在礼与不礼之间挣扎徘徊, 但是, 不管是这样的无视礼仪, 还是无奈于这样的现实环境, 但魏晋士人始终在纠结与坚持中找到了一条属于魏晋需求的礼仪范本。这样, 礼仪渗透在魏晋士人的生活中, 也体现在书信的内容中。

(一) 居丧除服的礼仪

魏晋南北朝时期各个政权的统治者, 都十分重视凶礼, 而治丧、丧葬、丧服等方面的礼仪是凶礼的主要内容。魏晋礼法以《丧服》最重, 这种按照血缘亲疏关系规定的丧服制度, 在汉晋之际受到重视。综观魏晋以来, 儒学在总体上是颓废的, 但只有丧服礼学遭乱世而愈盛, 可谓乱世中的大幸。追其原因, 乱离的社会, 世人愈想居安思危。丧服制度本质上具有维系亲情、稳固纲常的功用, 于是帝王们倡礼, 儒士们释礼。

挚虞的《讨论新礼表》[19]1898, 而从此表中看出, 关于三年之丧, 郑玄主张二十七月, 王肃主张二十五月。据《晋书 •礼志》记载, 泰始十年 (274) , 武元杨皇后崩, 关于皇太子除服的问题, 杜预、 挚虞等人进行了讨论。其中, 杜预认为“考其行事, 专谓王者三年之丧, 当以衰麻终二十五月”[21]。挚虞《答杜预书》:今帝者一日万机, 皇太子监抚之重……何必附之于古, 钦以旧义, 使老儒致争哉![19]1903

挚虞对儒家礼法颇有造诣, 提出在葬礼过程中应居丧致哀以合礼法, 但可“变制通理”, 依情而动, 合礼法而无需古板。反映出魏晋人“师古适用”的制礼原则。可见, 魏晋时期对《丧服》观点之多, 从侧面可以看出, 士人对礼学的重视, 而挚虞的方法是“宜参釆《礼记》, 略取《传》说, 补其未备, 一其殊义”[21]。

其实, 凶礼制度化并被世人重视, 是与当时的社会分不开的。西晋统治者夺取政权的方式, 违背传统的“忠”的道德, 作为掩饰, 当权者只有另辟蹊径, 为了符合礼仪制度的要求, 他们热衷倡导“孝”的道德观, 如重新恢复终丧三年之礼。再者, 这一时期的世家大族的势力又得到空前的发展, 亲情血缘关系是世家大族处理人际关系的重要准则。魏晋之所以对治丧、丧葬、丧服足够重视, 表明士人对孝悌观念、家族的血缘强调。

如会稽王道子《与王彪书》, 王彪之《答会稽王书》:女有大功服, 若初婚者, 礼例无许……殿下可视而量之。[19]1578就是按礼居丧期间能否婚嫁进行讨论。王彪认为在服丧期间不应该婚嫁, 凡事要依据礼数行事, 做到依傍经礼, 有章可循。殷允《与徐邈书》[19]2200则有兄子丧, 应除兄服的事情和徐邈进行商讨。殷允也对除服接客表示反对, 在为兄长丧服期间, 不应该换吉服去接见客人, 并举例说明庾太尉为妻子守丧时, 整日与客人畅谈这种卑劣的行为。荀讷《答蔡谟书》:别示并曹主簿书, 其中兄在南娶, 丧亡已三年, 其兄子该等未曾相见, 应为服否……意谓音问既通, 情义已著, 虽未相见, 礼疑从重, 犹税服。[19]就子嗣未逢父辈丧亡服丧的问题提出自身的见解。他认为虽然叔侄相隔两世, 但父子关系已就, 虽未相见, 但还是应该披桑守孝。而范汪《与江惇书》:孝子重睹灵榇, 哀心恸踊, 何以緦服临至亲之丧, 三月而除……放兄弟二月晦除, 此皆反服。[19]2174徐彦《与征西桓温笺》:蔡徐州薨, 主簿服斩……既服君旁亲, 则服君便应重矣, 乃二公之薨, 府州主簿服齐縗。[19]以及徐邈《答徐乾书》[19], 主要讨论的是“居丧除服”的书信。从挚虞和徐邈的书信中得知, 二者的观点大同小异。而魏晋礼学主要是郑玄和王肃的影响比较深, 但挚、徐二人皆承王肃。

魏晋是一个丧礼实践性很强的时代。通过服丧可以显示出“有贵贱之差, 远近之别”[22], 从而维护宗族的等级关系。如果从当时的时代背景下分析, 魏晋是一个朝代交替频繁的时代, 王朝的更替, 统治者必须建立适应自己意志的意识形态。

(二) “长幼有序”之礼

礼的最大的特点就是强调尊卑有序、贵贱有等、亲疏有分、上下有别、长幼有序, 突显君君臣臣, 父父子子的礼数之异。在魏晋书信中, 就有相关的描述, 如陆云《与朱光禄书》:少长之序, 教化所崇……敢慕高义, 谨奏下敬。[19]2045《与张光禄书》:长幼之序, 人伦大司。季世多难, 失敬在昔。敢希令典, 求思自迈。谨奏下敬, 以籍虔疑[19]2045。《与严宛陵书》:少长之序, 礼之大司……谨奏下敬, 以籍虔款。思复未远, 庶免悔吝。[19]2046

陆云出身名门望族, 认为宗法孝道乃是世族所看重的传统礼仪标准他主张只有做到长幼有序, 才能谈及教化。在魏晋时期的大宗族中, 等级秩序是十分森严的。一门之中, 尊卑有序, 凛如公序, 任何一个宗族成员都有明确的社会身份[23]。

他与三人往来的书信中, 反复阐释了儒家“长幼之序”的重要性, 认为长幼之序乃“教化所崇”、“人伦大司”。 从《与严宛陵书》和《与朱光禄书》两份信中可以看出, 对于当时儒家礼法废弛的现状, 陆云深表惋惜, 但又力不从心, 只能感叹“思复未远, 庶免悔吝”。纲常五伦是儒家礼仪贯穿的核心, 不管是礼仪发端的“三礼”时代, 还是政治动荡的魏晋时代, 为了维护宗族制度, 君君臣臣, 父父子子, 这种长幼有序的思想, 都在一种重孝悌兴复仇观念影响下发展成长着, 可见, 长幼有序并没有走出为魏晋士大夫们的视野。

(三) 即位告庙之礼

按照《春秋》之义, 古代帝王改元之时, 必行告庙之礼, 以此告知祖先亡灵。中国封建社会是一姓统治天下的“家天下”国家, 这样, 不管是王储即位还是改朝换代, 即位告庙就是重大的家务事, 而且是头等的大喜事, 除了国军要告知亡灵, 举国上下还要欢庆, 从而在历朝历代的传承中, 形成了告庙之礼。

贺循《与王导书》:代祖武皇帝初成太庙, 时正神既七……刁协案, 元皇后于太庙东阴室中安神主, 不增立一室。[19]1970《答王导书》:愚谓告四祖之庙而行……今虽事不正同。然议可方论。[19]《又答王导书》:古礼及汉氏之初, 皆帝帝异庙, 即位大事, 谒于太祖。……人意以祖宗非一, 且太庙合共, 事与古异, 不得以古礼为断。[19]1970主张一庙异室, 维护皇族大宗, “即位大事, 谒于太祖”, 天子七庙, 以祖为大。贺循的意见最后得到统治者的采纳, 七庙之数以昭穆为次的意义很快就显示了出来。

(四) 郊祀祭生之礼

为了适应当时统治的需要, 魏晋时期的郊祀祭生之礼变得更加精致, 告别两汉那种随意性和理想化的典章制度, 成为中国古代王朝祭祀重要的一环, 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郊祀祭生源于天人合一, 而汉末魏晋疆土分崩离析、政权朝立夕改。以三国礼仪制度最完备的曹魏为例, 曹魏郊坛的建立拖了很长时间。文帝曹玉时刑法严峻, 好营宫室, 因此以儒家经学为基础的礼仪不受重视, 黄初、太和年间 (220—233) 都没有建立, 到了青龙 (234—237 ) 中, 名儒高堂隆终于因星孛于大辰上疏:凡帝王徙都立邑, 皆先定天地社稷之位, 敬恭以奉之……今園丘方泽南北郊明堂社稷神位未定, 宗庙之制, 又未如礼……[18]1226于是到明景帝初年, 曹魏终于建立園丘, 开始郊外祭祀。《宋书 • 礼三》记载, “太兴二年三月辛卯, 元帝亲视郊, 当时尚未立北坛, 地祇众神都在南郊。”康帝建元元年 (343) 正月行北郊祭地之礼, 但祭祀日期又有疑议。故太常顾和上表:太始中, 合二至之祀于二郊。北郊之月, 古无明文, 或以夏至, 或同用阳复。汉光武正月辛未, 始建北郊……[19]2006顾表认为, 根据周代古礼, 祭地的时间应该是正月。顾和通过东汉光武帝和曹魏正月祭地的故事举证, 说明只有这样, 才合乎周礼。

范宁《答徐邈书》:礼, 郊牲在涤三月, 此谓常祀耳……无本郊不涤牲之礼, 牲为具用, 非吾所闻也, 凡告用制弊, 先儒有明义也。[19]2177以及徐邈的《与范宁书问告定用牲否》[19]2243, 可以看到随礼的现实性, 更加注重各自的实际所需, 这是与当时动荡的社会现状和洒脱的时代气氛密切相关的。

(五) 养子之礼

养子之礼在魏晋时期相当普遍, 例如在汉末三国时期, 曹腾养曹嵩为子, 刘封为刘备养子, 诸葛亮以兄子乔为嗣并立为嫡子, 皇甫谧出后叔父[23]。而在西汉时期, 董仲舒《春秋决事》中就有最早的养子现象的记载, “甲有子乙, 以弃丙, 乙后长大而丙所成育[24]”。但魏晋之前, 这种做法是不符合礼律。就像在范宁《与谢安书》中说道:称无子而养人子者, 自谓同族之亲, 岂施于异姓?今世行之甚众, 是谓逆人伦昭穆之序, 违经典绍继之义也。[19]2178

可见, 范宁认为养子这种行为 “逆人伦昭穆之序, 违经典绍继之义”。然而, 世人心态的转变总是有无法回避的痛处, 魏晋的现实就是这样, 社会的大动荡、大迁徙, 必然导致流离失所, 这就为养子现象的盛行提供了现实缘由。从礼律对养子之礼的排斥到渐渐的接受, 这或多或少的影响着中国宗法制度。

摘要:书信格式在魏晋时期的基本定型, 在书信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且当时玄学、清淡风气的盛行, 并且随着吉礼、宾礼、嘉礼、军礼、凶礼五礼发展的制度化, 这些都对社会礼仪产生了重要影响。而礼仪不仅是一种制度, 也是一种实践, 在书信写作中也有所体现。本文将书信和礼仪结合, 从魏晋书信的角度, 研究书信格式所反映的敬让谦卑之礼, 同时分析书信内容体现的居丧除服、长幼有序、即位告庙、郊祀祭生以及养子之礼。

篇4:教师礼仪规范对教育教学的作用

关键词:教师礼仪;人格魅力;形象塑造;教学效果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礼仪则是文明的象征。教师礼仪代表着职业形象、学校形象、教师个人形象。教师以身作则,才能起到人格感召作用,培养出言行一致的人。教师礼仪的规范在教育教学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规范教师礼仪是树立良好教师形象的具体呈现。

一、做仪表得体的教师

一个人的魅力、气质、涵养往往从他的姿态中就能表现出来,作为人类灵魂工程师的教师,尤其要注意在教育教学场合的行为举止,做到自然、大方、朴素、得体、不弄虚作假。课堂是教师的主战场,更是教师礼仪呈现和育人的第一线。教师的仪表对形成学生良好的“第一印象”有重要作用。处于青春期的学生的求知欲、好奇心都很强,孩子们第一眼看见老师会特别注意老师的仪表、装束、言谈、举止。一个教师的仪容可观、言谈举止庄重文雅,不仅受学生尊重和增进师生情感,还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对教育教学工作也大有益处。

二、做具有良好人格魅力的教师

“教师礼仪”是教师人格魅力和师德形象的展示,是教书育人的重要载体。教师的高尚人格不仅反映在内在的精神境界上,而且还体现在外在的言谈举止上,举止文雅、穿着朴素、仪态端庄、作风正派的教师会给学生一种示范作用、熏陶作用。反之,不注意个人的仪表风度,行为不检等形象欠佳的教师,通常会成为学生私下议论的对象,从而使教师的感召力和凝聚力大打折扣。因此,教师要在学生中树立良好的人格魅力,就必须具备必要的礼仪

修养。

三、做学生形象塑造的代言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教师是学生模仿的道德实体,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无论是否带有德育的故意,实际上都是德育的无声影片,也许不经意的一句话、一个动作会对孩子的一生都产生影响。教师的自身形象能直接影响学生形象的塑造。教师在施教的同时,学生通过对教师形象的观察和模仿,形成对自己形象的定位。在学生的思维意识中,教师是最值得尊敬和学习的人,这也是为什么孩子只听老师话的原因。

教师礼仪还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教师教育效果的好坏。教师完成教学任务的主要办法仍然是“言传身教”。如果教师不仅口说并且能真正身体力行,以身作则,必能留给学生良好的师者形象,获得学生的尊重。这样学生就会“亲其师”而“信其道”,便于教师顺利完成教育教学任务,提高工作效率和教育成绩。未成年孩子对教师的选择倾向性很强,一般而言,当他们喜欢某位教师时,便喜欢学这门课;当他们讨厌某位教师时,就会讨厌这门课。因此,教师礼仪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也有重要作用。

总之,教师职业礼仪不仅体现在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而且还渗透于课堂教育教学中,教师形象的塑造是人类不变的目标,教师礼仪是作为一名教师的必修课,也是对教育未来负责的表现,作为教师,要用礼仪规范行为,用礼仪滋润心灵。用礼仪促进教学,加强礼仪学习,不断进取,才能是教师礼仪在教育教学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篇5:学习教师礼仪规范的心得体会

江南区淡村小学 陈坤明

近期,我按照学校要求通过听讲座、专题学习等方式深入学习了教师礼仪规范,自身受益匪浅,从理论上和实践上切实增强了自身礼仪规范,现把学习体会汇报如下:

一、增强教师礼仪规范的重要性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主要任务是把人类社会所积累的生产经验、科学文化知识以及一定的思想观点和行为规范传给下一代。规范的教师礼仪不仅能使师德成为一种重要的教育力量和教育要素,也是师德师风的社会价值得以实现的一种基本途径。它不仅有利于维护教师的职业尊严,构建师生互相信任理解的教育渠道,也有利于增强教师行为的道德示范性,有利于培养学生健康的道德情感。教书育人的工作是教师的主要任务,教书育人注重的是行动表现,实际行动最具感召力。作为教师应该清醒地认识到教师礼仪不是一般的礼貌,而是一种职业修养和职业素质,一种道德修养和道德境界。因此,每位教师应该以高度的事业心和对社会的强烈责任感这个角度出发,遵循教师礼仪,加强师德修养。

二、增强教师礼仪规范的路径

通过学习我觉得教师礼仪素质可通过以下途径提升:

(一)思想重视,提升美学修养

首先,教师应当清楚地意识到教师礼仪修养不仅是教师自尊自律的基本要求,还关系到学生的个人成长,关系到整个国家和民族的文明程度。高校院校除了对学生加强礼仪教育外,还应当加强对教师礼仪方面的思想政治教育,反复向教师宣传有关教师礼仪方面的知识,不断强化教师的礼仪意识。教师只有在思想认识上高度重视,才能将符合礼仪规范的行为渗透到自己的教学活动当中,体现出良好的个人修养和风范。

教师的美学修养应体现在教师对教育事业的无限热爱,对专业知识的整体掌握上,教师应当把课堂看成是情感交流和审美的空间,使学生在轻松、美妙和美的愉悦中,既接受了文化知识,又使学生的精神得到松弛和愉悦。此外,教师在

待人接物中表露出来的幽默、自信、风趣、民主、开放,以及爱好广泛、机智的课堂调控能力等性格魅力都是当代教师不可缺少的美学修养。具有这种性格魅力的高校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就能使自己的情绪与学生的情绪“零距离”接触,与学生的情绪产生共鸣,更好地开展教学等活动。

(二)提高素质,增强榜样意识

“素质”是指一个人的体质、品质和素养,教师礼仪素质的提升必须要让教师清楚地意识到自身的榜样作用,因为教师对学生心灵及人格的塑造,具有其他社会成员所无法比拟的优势。一位教师的音容笑貌、举手投足甚至衣着发式无形中都可能成为学生学习的楷模,教师的行为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因此,作为教师必须清楚地意识到自己的这种榜样作用,履行教师职责,任何时候都应当按照人际交往的行为规范和准则行事,在一言一行中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学生们喜欢上课充满热情、笑口常开,始终把真诚的目光投向全体学生的教师,这是教师在课堂上的第一原则,它既是一种礼仪,也直接体现了教师对学生的关注。每一位教师都应尊重学生,平等地对待学生,热情地关爱学生,真诚地为学生服务。教师应拉近与学生的距离,与学生建立朋友式的关系。教师还应在课堂上让学生参与讨论,变“一言堂”为“众言堂”,在课下更多关心学生的生活。只有尊重和关爱学生,处处体现出自身的礼仪素质,教师才会真正赢得学生。

(三)举止得体,树立职业形象

英国哲学家培根说过:相貌的美高于色泽的美,而秀雅合适的动作的美,又高于相貌的美。举止得体、言语生动,是教师礼仪的基本要求。服饰得体、仪表端庄的教师,会对学生产生强烈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整洁、得体、典雅、美观的着装和端庄的仪表,会更好地帮助教师完成教学工作。从教育需要出发,教师的礼仪形象应为:谦逊文雅而不庸俗,朴实整洁而不呆板,稳重端庄而不怯懦,“温而厉,威而不猛,恭敬而又安详”,即教师的形象应具有美感、职业感,同时还应具有时代感。总之,教师职业礼仪形象规范,主要涵盖以下几个方面:

1、语言表达文明规范。语言表达是教师与学生沟通的重要方式。教师表达语言时应遵守礼仪礼节、文明规范,讲究语言艺术,用美的语言去感染学生,语言要自然、准确、生动。

2、衣着服饰整洁得体。教师的着装不仅反映着一个人的个性、文化素养和

审美品位,还体现着社会风尚。教师的着装应符合身份,教书育人的职业特点决定了教师的着装要庄重整洁、适宜场合、大方得体;要符合时间、场合、季节、身体特征和身份的要求。在校园内尤其是讲台上,教师着装要端庄整洁,不能打扮休闲,女教师衣服不能短、露、紧、透、艳、异,男教师不能脏、乱、破,要符合教师身份。教师站在学生面前亮相,自然而然地成为“审美的客体”,教师通过自己服饰和仪表形象的示范,实质是对学生进行礼仪美的熏陶。服饰礼仪美和心灵美的和谐统一,是当代教师自我礼仪形象塑造所追求的重要目标。

3、仪态举止端庄大方。举止是指人们的仪姿、仪态、神色、表情和动作,可以体现人的思想和感情。教师在人际交往中要使自己的举止得体。以高雅的举止展现自己良好的礼仪形象,需要做到端庄大方、自然得体,以从容自信的步履、端正挺拔的站姿、亲切坦诚的目光、准确生动的手势等给学生以精力旺盛、稳健敏捷的美的感染力。

礼仪是一个人思想水平、文化修养、交际能力等的外在表现;就社会而言,礼仪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文明程度、道德风尚和生活习俗的反映。礼仪作为人们的行为准则,在现代社会中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教师礼仪规范就是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待人接物、为人处事的行为规范,是教育工作者所应具有的职业素质和职业道德。因此,教师应当遵循礼仪规范,自觉地提升自身的礼仪素质,才能符合职业需求,才能打造魅力教师名牌,才能赢得更多的学生的尊敬和喜爱。

篇6:教师礼仪规范心得

“教书育人,为人师表”,首先教师要努力提高自身修养。从我们的民族传统上讲,当教师最重要的就是要诚信、守礼,这也是人的品德的形成。受教育者要得到的不仅仅是知识,更重要的还是品德。教师在传播知识的过程中,他的性格、品德包括价值观都会影响到学生的成长。 教师是学校工作的主力军,不仅是科学文化知识的传播者,而且是学生思想道德的教育者。老师在传播知识的同时,又以自己的言行举止、礼仪礼貌对学生进行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从而对学生的言行举止发生作用。因此,老师要十分注意自己给学生留下的印象,要使自己从各方面成为一个优秀的、学生能够仿效的榜样。通过参加培训,我认为要做好一个好的榜样,我们至少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努力。

教师的修养通过教师的形象、举止、言谈反映出来。首先是教师的形象礼仪。一个人气质、自信、涵养往往从他的姿态中就能表现出来。作为塑造人类灵魂工程师的老师,更要注意自己在各种场合的行为举止,做到大方、得体、自然、不虚假。因此作为教师,首先要注重形象礼仪,做到仪表衣着文明。教师的着装应符合身份——简洁、端庄。

其次是教师的举止礼仪。它包括坐立行的姿势,以及表情动作行为习惯等。好的教师不仅通过在课堂上讲课实施教育,而且在日常生活中规范自己的言行举止,以良好的道德风范,对学生实施教育,通过自己的存在,自己的人格,对学生发挥影响。因为“身教重于言教,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孔子曾说过:“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再次是教师的语言礼仪。语言是人们在交往过程中表情达意的工具,是教师在教育活动中使用的最主要的手段。教师的语言是一种技术更是一种艺术。这要求教师的语言要规范纯洁,准确鲜明,生动幽默,要善于运用语言的力量启动学生的求知欲。教师的语言还要情理结合。让学生知晓做人的基本道理,让学生在思想上认同以后再加以行为上的引导,使他们在思想、行为上不断积累加强自己的人格素质。

最后教师还要注重教学礼仪。教师的大部分时间是与学生在课堂上共同度过的,因此在教育教学中要注意尊重学生,与学生互动时要使用文明语言。俗话说“良言一句三冬暧,恶语伤人六月寒”,我们使用文明语言,不仅有助于思维、情绪的完善表达,还能使学生产生美感、亲切感,从而增加师生之间的感情。

篇7:教师礼仪规范

一、形体语言礼仪

从头到脚,为人师表,言谈举止中体现一个新时代教师的风采。讲师德师风,文明礼仪,树师德师风新形象,日常的行为表现中做到:

1、头:发型美。不散乱,不变型、不走样,要整齐、规矩,给人一种美的感觉。

2、脸:学会经常照镜子检查一下眼角、嘴角的灰尘、杂物,要及时擦洗干净,注意耳朵里面细小的灰尘,要擦洗干净。同志之间可以以人为镜,互相对照检查,保持形象美。

3、手:注意指甲里面的灰尘,用毛刷刷干净。

4、衣服:大方得体,比较讲究。干净、整齐,没有褚皱。俗话说:人在衣,马在鞍,从服装上可以看出人的气质。每天上下楼梯时,要经常照一下仪容镜,经常发现自己的缺点,及时修正好。穿衬衫时要系好扣,不能卷着裤腿进课堂,要学会用服装来包装自己。

5、鞋:经常用面巾纸擦一擦鞋面上的灰尘、泥土。不能穿拖鞋进课堂,穿凉鞋不能把鞋带、鞋后跟踩在脚下进课堂,要让鞋与衣服协调一致。

二、教学语言礼仪

1、讲普通话,口语表述清楚,语意陈述准确,吐字清晰。

2、声音宏亮,表达流利。讲话注意艺术性,上课的时候,要让坐在最后一排的学生字字听得真切,都能被你的语言所吸引,被你用语言所调动,能够科学、艺术地调控课堂教学各个环节。

3、不能讲脏话、粗话,不能发脾气。

三、为人师表

注意为人师表。从衣着打扮上要体现教师的气质。要在言谈举止中体现教师的修养,处处有为人师表的形象,课堂上展现教学能力,工作中展示教师的才华。

四、师德师风

1、工作中要学会苦练基本功。从字练起,要练写、练说,练形体语言,练教学能力,练写文章,写论文,练创新能力。

篇8:护士礼仪行为规范的实施及成效

1 方法

1.1 护士做到仪表端庄、着装规范、行为规范

护士举止礼貌文雅, 坐姿谦逊端庄, 上身挺直, 双腿并拢后收, 行走抬头挺胸, 步履轻盈, 不携带与工作无关的物品上岗, 做到四轻:即关门轻、说话轻、操作轻、走路轻。

1.2 热情接待患者、微笑服务、来有迎声

良好的第一印象对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起着重要作用, 微笑是最好的语言, 护士的一个微笑一个鼓励的眼神, 都可以使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 消除护患之间的陌生感, 减轻患者的恐惧心理, 接待患者时护士尊称患者, 做自我介绍, 然后将医生、护士同室患者介绍给新来的患者, 并做入院须知, 可有效的缩短了医患之间的距离, 改善了医患关系。

1.3 态度和蔼可亲、尊重患者

尊重患者文化和民族差异, 不与患者谈论工作无关内容, 不谈论患者的隐私, 对暴露患者的操作有遮挡, 护士在做各项治疗、护理、处置过程中亲切的称呼患者, 操作不成功时说声对不起, 合作时有谢声。同样尊重孩子, 护士熟记每位患儿的名字, 做治疗时亲切的叫着他的乳名或叫一声宝贝, 有效的减轻恐惧感, 和提高患者的信任感。

1.4 耐心解释、做到健康教育落实到位

当患者有不懂或不明白的问题时, 护士耐心回答, 杜绝了生、冷、硬、顶现象, 并专心, 耐心地倾听患者的声音与感受。责任护士在为患者做护理时随时讲解所患疾病相关知识, 治疗用药及健康指导, 并请家长签字, 让患者及家属及时了解健康教育, 和康复效果, 真正做到人文关怀。

1.5 细心观察

及时主动巡视病房, 主动帮助, 尽自己的能力为患者提供生活上的便利, 为患者营造家庭式的住院环境。

1.6 做好出院指导、亲切送出

把出院带药送至床边, 交代注意事项, 做好出院指导, 并亲自将患者送到电梯口或送出病区。

2 结果

自从开展护士礼仪行为规范后, 患者及家属满意度不断提高, 未发生一起护理投诉和护理纠纷, 满意度由原来的90%提高到98%。

3 讨论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 医学的进步, 人们对护理质量期望值越来越高, 因此, 护士具有良好的礼仪规范对患者的康复有着重要意义, 礼仪作为人的外在行为, 反映了人的内在修养, 良好的礼仪修养不仅是现代文明社会公民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 也是护士实践活动要求和提高护理服务有效性的重要条件。护士注重仪表, 学礼仪、使用规范文明用语, 为患者提供周到, 体贴, 快速的服务, 大大减轻了患者的陌生感和恐惧感, 同时将尊重患者的权利和感受贯穿于从入院到出院的整体过程, 也使护理服务更贴近患者, 贴近临床, 贴近社会, 实现了护患关系零距离, 护理服务零投诉, 有效的提高了患者及家属的满意度。

摘要:目的 是以患者为中心, 全方位的优质服务提高护理质量和患者家属的满意度, 构造和谐的医患关系。方法 按优质护理标准进行实施。结果 我院2010年执行礼仪行为规范后, 患者及家属的满意度增高。结论 护士具有良好的礼仪规范, 不仅提高了护士的内在休养, 也提高了护理质量和患者及家属的满意度。

篇9:面试中的仪态礼仪规范

关键词:面试 仪态 礼仪

面试已经成为许多行业职业生涯中比不可少的起始环节。礼仪的分值在面试总成绩中虽仅占 5% ,但被面试者的形象却是给考官的最直观第一印象,直接影响各项目的分数和总成绩。形象是礼仪的重要内容,面试需要与考官在较短的时间进行充分的沟通,因此,被面试者经常困惑于面试礼仪。美国心理学家麦拉宾认为,当我们评断一个人时,55%是依靠视觉得到的讯息,包括外在、表情、动作、态度等,即仪态礼仪。仪态礼仪是形象礼仪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仪表和体态。

一、仪表礼仪

仪表包括仪容和妆饰,良好的仪表有如一张名片,所展现的是面试者的精神风貌。被面试者除了做到面容整洁,还应注重仪容和装饰。

(一)仪容

仪容即人的容貌。人的五官长相是与生俱来的,但却以面部表象情绪相互传递喜怒哀乐等内在情绪。良好的表情可以通过眼神和微笑进行后天塑造,很多礼仪培训都着力训练这两项,其意即在此。

1.眼神

人在紧张时眼神易显得恐慌,习惯性地往上看或往下看。有的考生在二十分钟的面试过程中竟然一直盯着地上,间或停留在天花板上,始终不敢看考官一眼。眼睛是心灵的窗口,缺少了目光的交汇,也就缺少了沟通的过程,没有传递真诚、友善等正能量,整个交谈无法在融洽、和谐的氛围中进行。

从面试中考官与考生的距离来看,最佳眼神注视法为三角区注视法,即注视的角度为平视,注视的时间为不少于三分之二,注视的区域为以下颚为顶点,两眼为上线所连接的倒三角区域。见面之初,应扫视全场,微微点头,行注目礼,以示尊敬和礼貌。

2.微笑

微笑是将积极向上、乐观愉悦的心情传递给对方,征服对方心灵的最好表情。在最短的时间内,尤其是因为紧张等原因导致不易笑得出来时,被广范认可的“希尔顿式”微笑建议露出六颗上牙,嘴角向上翘起,再配上眉开眼笑。

然而,“希尔顿式”微笑并不是对任何考生都适用。有的考生在整个考试过程中虽整体表现较好,但没有一丝笑容,结束前,考官问她是否会笑,她的希尔顿式微笑可以说是“笑比哭难看型”的。因此,笑得是否自然得体,关键还在于是否有效拉动笑肌。微笑没有定式,各种欢笑、甜笑、含笑、轻笑、浅笑都能够得到对方的认可,可以对着镜子反复练习。

(二)妆饰

1.发型

面试中的发型应与个人的风格和气质相一致,不易烫发、染发。男士的头发应长短适中,通常前面不能盖住额头,后面不能过颈,两侧及耳。女士发型可以是长发、短发,也可以是扎起、盘上或半披肩,但总体长度不能过肩,应体现端庄文雅。

2.配饰

面试是十分正式的场合,男士应面容整洁,不能留胡须。女士可适当化淡妆。首饰最好不佩戴,如果佩戴,不能超过三种,一般首选为耳钉或项链,但要同质同色,首选色泽为白金或银色。忌讳色泽鲜艳和款式夸张,尤其是手上一般不宜佩戴戒指和手链。

由于面试往往在陌生的地方,有些考生可能会将随身携带的包带进考场,这时,忌讳将包直接放在桌子上,而应放在椅子后面。帽子、手套、墨镜等都不应戴在身上。

二、仪态礼仪

面试的时间有限,考官最希望捕捉的信息就是考生的举止。人在举止行为中的姿势和风度不经意间就会透露出思想动态和心理活动。人的基本姿态有站、立、坐、蹲、行等,每一种姿態要做到端庄优雅,应掌握基本要领和常见的忌讳。

(一)问候

考生与考官第一次目光的接触时间为刚进门的时候,因此,问候礼一般应安排在门口。问候应态度自然、和蔼热情,问候礼应为鞠躬。行礼时,应立正站稳,男士双手自然放于身体两侧,女生双手前合。眼睛注视脚前方1.5米处,上身前倾直15至30度,并使用简单问候语。

鞠躬时忌讳颈部、臀部、膝盖等部位弯曲幅度过大,鞠躬时不宜用目光注视对方。

(二)站姿

站姿是形象的起点,也是衍生不同动态举止的起点。站姿的基本要求是头容正、肩容宽、背容直、胸容平。女士双腿可调整为“V”字型,或“丁”字型,双手交叉小腹前,右手搭在左手上。男士双腿不超过肩宽,双脚平行,双手下垂于身体两侧。

忌讳的站姿包括双手叉腰、抱胸、手放在兜内或身后、两腿分开尺度较大,小动作较多等。

(三)手势

手势是传情达意的辅助语言。面试时如果没有桌子,双手可自然放于膝上。大部分面试会有桌子,桌子上摆放答题所用纸和笔,这时,不宜将手放在膝盖上,而应置于桌子上。在与考官互动时,可掌心向上与考官进行指引式交流,在谈到自己时,应用手掌轻按自己的左胸,力度的大小、时间的长短、速度的快慢等都应适度,以显得端庄、大方、诚恳。

不当的手势会引发交际双方沟通障碍,考场上,忌讳用一只手指指引考官,忌讳摁笔、挠后脑、抓耳垂、用手托腮、捂嘴巴、揉搓手指等紧张或缺乏自信的动作。

(四)坐姿

坐姿是面试中持续时间最长的仪态,良好的坐姿会给面试考官以镇定自若、成竹在胸的印象。入座时应先至座位前,稳稳坐下,胸与桌边一至两拳远,身体在椅子的二分之一至三分之二处,男士微微张开双腿而坐,女士双膝并拢,小腿与地面垂直,上身挺直并微微向前倾斜。女士如穿裙子入座,应先将裙子后摆前拢一下再入座,显得端庄娴静。

忌讳一只胳膊拄在桌子上,两肩一高一低,两脚不能抖动,不可以跷二郎腿,这些故作放松状容易让人觉得对考试的不重视和对考官的不够尊重,更容易使人联想到此人的工作作风懈怠。

(五)行姿

行姿最能体现考生精神抖擞、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优雅的行姿应为双目向前平视,面带微笑收下颚,上身挺直,挺胸收腹,重心稍前倾,手臂伸直,以肩关节为轴自然摆动,双脚分开的幅度为垂柳的柳叶,双腿行走的路线为垂柳的柳枝,两脚迈开的幅度为1.5个鞋长,这样就会给人“行如风”的感觉。

行姿忌讳内外八字、弯腰驼背、歪肩晃膀、步子太大或太小、扭腰摆臀等。

(六)蹲姿

考官可能会安排捡起地上的物品,这时,优雅的蹲姿可以为自己加分。常用的蹲姿为高低式,站在所取物品旁边,正身对考官,左脚在前、全脚掌着地,左小腿基本垂直于地面,右脚在后,提起脚跟,中心和臀部向下,上身挺直。

忌讳背对考官,低头、弓背、翘臀、双腿平行叉开、露出后腰等。

(七)告别

面试结束后,应主动向考官做简短感谢告别。应起身并将椅子扶正,走到房门时,应说声“谢谢,再见”,正身向内,身体后退,轻轻关上门。忌讳头也不回扬长而去。

参考文献:

[1]王奕.论求职过程中的礼仪素养[J].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2007.(6).

上一篇:乡教师国旗下演讲稿下一篇:园建路灯管线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