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晨读

2024-05-22

语文晨读(精选6篇)

篇1:语文晨读

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积旦夕之功,以成百年之业。

语文晨读

(一)【晨读美文】

腹有诗书气自华

于胜海

读书可以修身,可以养性,可以怡情。真正的读书人,一卷在手,平添几分儒雅,字里行间,阅尽人间沧桑。腹有诗书,其品自高:“宁为玉碎,不为瓦全”;腹有诗书,其德自谦:“淡泊名志,宁静致远”;腹有诗书,其身自正:“咬定青山不放松,任尔东西南北风”;腹有诗书,其志自坚:“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真正的诗书人,即使富可敌国,富甲一方,也不会满身铜臭,俗不可耐;即使学富五车,才高八斗,也不会恃才傲物,目空一切。真正的诗书人,不为苦而悲,不会因升迁沉浮而耿耿于怀,不会为门前冷落而郁郁寡欢。

读书是通过阅读书籍获得知识和技能的手段之一,是自学成才的一种方法。读书的境界,就是通过读书汲取知识的同时,使人得以怡情养性,净化心灵。读书无止境,但读书有境界。古人将读书的境界概括成三种:少年读之,如隙中窥月;中年读之,如庭中望月;老年读之,如台上玩月。

读书可以增智,可以博采,可以长才。“人生不读书,空洞一无有”。古今中外,大凡有成就者,必是勤奋苦读的典范:孔子纬编三绝,苏秦发愤刺服,匡衡凿壁偷光。爱因斯坦遍读伽利略、牛顿之书,提出了相对论;马克思穷尽前人所有经济学著作,发现了剩余价值规律;孙中山“一生嗜好,除了革命之外,就是读书,一天不读书,就不能生存”,毛泽东 “饭可以不吃,觉可以不睡,书却不可以不读。”博览群书,就拥有了世界;博览群书,就掌握了直理;博览群书,生命的意义就会升华到崇高的境界。李大钊为求真理不惜慨然赴死;朱自清自尊傲然拒吃嗟来之食;毛泽东以一个书生之身敢当天下,为救国救民独上井岗山,历经千难万险百折不回;邓小平三起三落几次沉浮,饮尽孤独仍苦思强国之道。正是由于诗书的熏陶,圣贤先哲才更深刻地理解人生的价值的意义并躬知践行,他们追求真理的创新精神,带给我们无穷无尽的启迪。

读书决定了一个人的视野、才能和气质。读书学习,是我们适应新形势,做好一切工作的迫切需要。21世纪是一个以高科技为推动力的知识经济时代。在这个时代,知识就是力量,知识就是财富,知识决定了一切,知识就是明天。世界范围内,谁掌握了高科技、新知识,谁在政治上就会有充分的发言权,谁在军事上就会处于不败之地,谁在经济上就会繁荣昌盛。在这个时代,知识更新的速度快得惊人,知识总量在迅猛增长,知识的掌握如果不与时俱进,必然就会落后时代,甚至被时代所淘汰。时代呼唤我们读书,时代要求我们读书,站在时代的潮头,肩负着历史的重托,我们只能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精神,学习、学习、再学习,努力、努力、再努力,舍此以外,我们别无选择。

善良

王蒙

善良似乎是一个早就过了时的字眼。在生存竞争中,在阶级斗争中,在各种各样的人际关系中,利益原则与实力原则似乎早已代替了道德原则。

我们当然也知道某些情况下一味善良的不足恃。我们听过不少关于善良即愚蠢的故事。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朱熹

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积旦夕之功,以成百年之业。东郭先生,农夫和蛇,善良的农夫与东郭先生是多么可笑呀。故事告诉我们,如果你的对象是狼或者蛇,善良就是自取灭亡,善良就是死了活该,善良就是帮助恶狼或者毒蛇,善良就是白痴。

但我们也不妨想一想,那些需要帮助的人中,那些等待着向他们伸出善良的援助之手的冻僵者或是重伤者当中,有多大比例是毒蛇或者是恶狼。我们还要问,宇宙万物中,有多大比例是毒蛇和恶狼。为了有限的毒蛇和恶狼而不惜将一切视为毒蛇和恶狼,不惜以对付毒蛇与恶狼的法则为自己的圭臬(guīniè),请问这是一种什么疾病。

我们还可以问一下,我们以对待毒蛇和恶狼的态度对待过的那些倒霉蛋当中又有多少人是经得住时间考验的当真的毒蛇和恶狼。如果说,面对毒蛇和恶狼而一味善良便是农夫或东郭先生;那么面对并非毒蛇或恶狼的人却坚决以对待毒蛇和恶狼的态度对待之,我们成了什么呢?

善良与凶恶相对的时候,前者显得是多么稚弱而后者显得是多么强大呀。凶恶会毫不犹豫地向善良施出毒手,而善良却处于不设防乃至不抵抗的地位。凶恶是无所不为的,凶恶因而拥有各种各样的武器。而善良是有所不为的,善良的武器比凶恶少得多。善良常常败在凶恶手下。

然而人们还是喜欢善良,欢迎善良,向往善良。善良才有幸福,善良才能和平愉快地彼此相处,善良才能把精力集中在建设性的有意义的事情上,善良才能摆脱没完没了的恶斗与自我消耗,善良才能实现健康的、起码是正常的局面,善良才能天下太平。

这就是善良的力量。善良的力量就在于她是人的。她属于人,她属于历史属于文明属于理性属于科学。她属于更文明更高尚更发展得良好的人。她属于更文明更民主更发展更富强的社会。

善良也是一种智慧,是一种远见,是一种自信,是一种精神力量,是一种精神的平安,是一种以逸代劳的沉稳,是一种文化,是一种快乐,一种乐观。善良可以与天真也可以与成熟的超拔联系在一切。多数情况下善良之不为恶非不能也,是不为也。善良的人不是不会自卫和抗争,只是不滥用这种“正当防卫”的权 利罢了。往往是这样,小孩子是善良的,真正渗透了人生与世界的强大的人也是善良的,而一瓶子不满半瓶子晃荡的人最不善良。

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恶人更是常常四面楚歌,如临大敌,其鸣也凄厉,其行也荒唐,其和也寡,其心也惶惶。而善良者微笑着面对现实,永远不丧失对于世界和人类、祖国、友人、理想的信心。

我喜欢善良。我不喜欢凶恶。我以为即使自以为是百分之百地代表着真理和正义也不应该滥恶,滥恶本身就不是正义了。我相信,国人终归会愈来愈善良而不是相反。在例如“文化大革命”当中,凶恶不是已经出尽风头了么?凶恶不是披尽“迷彩服”了么?后来又怎么样了呢?

读书要诀

【宋】朱熹

凡读书„„须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牵强暗记(勉强默背大意),只是要多诵遍数,自然上口,久远不忘。古人云:“读书千遍,其义自见。”谓读得熟,则不待解说,自晓其义也。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自漫浪(随随便便,漫不经心)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朱熹

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积旦夕之功,以成百年之业。

文章要多做

【清】唐彪

学人(求学的人)只喜多读文章,不喜多做文章。不知多读乃藉人(借助别人,“藉”通“借”)之工夫,多做乃切实求己(研究自己从而发现不足)之工夫,其益相去远矣(益:好处。去:差距。)。人之不乐多做者,大抵因艰难费力之故。不知艰难费力者,由于手笔不熟也。若荒疏之后作文艰难,每日即一篇半篇亦无不可;渐演至熟,自然易矣。又不可因不佳而懈其心,懒于做也。文章不能一做便佳,须频改之方入妙耳。此意学人必不可不知也。

【诗文赏读】

秃的梧桐

苏雪林

⑴“这株梧桐,怕再也难得活了!”人们走过秃梧桐下,总这样惋惜地说。

⑵这株梧桐,所生的地点,真有些奇怪。我们所住的屋子,本来分作两下给两家住的,这株梧桐,恰恰长在屋前的正中,不偏不倚,可以说是两家的分界碑。

⑶屋前的石阶,虽仅有其一,由屋前到园外去的路却有两条——一家走一条。梧桐生在两路的中间,清阴分盖了两家的草场;夜里下雨,潇潇淅淅打在桐叶上的雨声,诗意也两家分享。

⑷不幸园里蚂蚁过多,梧桐的枝干,为蚁所蚀,渐渐地不坚牢了。一夜雷雨,便将它的上半截劈折,只剩下一根两丈多高的树身,立在那里,亭亭有如青玉。

⑸春天到来,树身上居然透出许多绿叶,团团附着树端,看去好像一棵棕榈树。⑥谁说这株梧桐不会再活呢?它现在长了新叶,或者更会长出新枝,不久定可以恢复从前的美阴了。

⑺一阵风过,叶儿又被劈下来,拾起一看,叶蒂已啮断了三分之二——又是蚂蚁干的好事,哦!可恶!

⑻但勇敢的梧桐,并不因此挫了它的志气。⑼蚂蚁又来了,风又起了,好容易长得掌大的叶儿又飘去了,但它不管,仍然萌新的芽,吐新的叶,整整地忙了一个春天,又整整地忙了一个夏天。

⑽秋来,老柏和香橙还沉郁地绿着,别的树却都憔悴了。年近古稀的老榆,护定它青青的叶,似老年人想保存半生辛苦贮蓄的家私。但哪禁得西风如败子,日夕在耳畔絮聒?——现在它的叶儿已去得差不多。园中减了葱茏的绿意,却也添了蔚蓝的天光。爬在榆干上的薜荔,上面没有遮蔽,可以酣饮风霜了;它脸上醉得枫叶般红,陶然自足,不管垂老破家的榆树,在它头上瑟瑟地悲叹。

⑾ 大理菊东倒西倾,还挣扎着在荒草里开出红艳的花。牵牛的蔓,早枯萎了,但还开花呢,可是比从前纤小;冷风凉露中,泛满浅紫嫩红的小花,更觉娇美可怜。还有 从前种麝香连理花和凤仙花的地里,有时也见几朵残花。秋风里,时时有玉钱蝴蝶,翩翩飞来,停在花上,好半天不动,幽情凄恋——它要僵了,它愿意僵在花儿的 冷香里!

⑿这时候,园里另外一株桐树,叶儿已飞去大半;秃的梧桐,自然更是一无所有,只有亭亭如青玉的干,兀立在惨淡斜阳中。

⒀“这株梧桐,怕再也不得活了!”人们走过秃梧桐下,总是这样惋惜似地说。

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朱熹

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积旦夕之功,以成百年之业。⒁但是,我知道明年还有春天要来。⒂明年春天仍有蚂蚁和风呢?

⒃但是,我知道有落在土里的桐子。

【《秃的梧桐》赏析】

本文旨在颂扬体现在普通生命身上的坚韧顽强的品格力量。

文章以人们叹惋秃梧桐“难得活”开头,看似平平之笔,实匠心独运:既写出秃梧桐目前生命的衰微,也写出它一直以来折难不断的命运;既写出人们的同情与惋惜,也写出人们对它生命韧性的怀疑。为下文张本,亦欲扬先抑笔法。

从⑵⑶段开始用白描笔法,具体描写秃梧桐。第⑵段交代其位置。第⑶段写它本能给人带来清阴和诗意。欲抑先扬。

第⑷至第⑼段,主要用拟人、对比手法,写秃梧桐遭受灾难,更写它坚韧顽强。

第⑷段主要写这株梧桐为蚁所蚀、被雷劈折的灾难,但“亭亭有如青玉”之形态,也写出了其生命的顽强。第⑸及第⑥段先描写后议论,写半身梧桐长出新叶。“居然”一词,表现其生命之倔强出人意表。

⑺⑻⑼段,写秃梧桐所受的另外两种灾难——风劈,蚁咬,但它不懈努力,用尽春夏两季来萌芽长叶。用拟人化和反衬手法,生动写出风和蚂蚁的嚣张可恶,更传神地写出秃梧桐的坚韧顽强。

第 ⑽、⑾段,笔触由秃梧桐宕开去,用生动的白描和拟人化写法,写到秋风中的其他植物和动物,有老柏、香橙、老榆、薜荔、大理菊、牵牛花、麝香连理、凤仙和玉 钱蝴蝶等。运笔看似闲散,实际上颇具匠心。这些生命,无一不身负苦难,但也无一不坚忍倔强:老柏和香橙形色沉郁,但绿着;老榆青叶将尽,但苦苦持守;薜荔 久受遮蔽,现在终于酣饮风霜,陶然自足;大理菊倾倒歪斜,但挣扎着开花;牵牛枯萎纤弱,遭冷风凉露,但泛满小花;麝香连理和凤仙失去从前的繁盛,但仍留几 朵残花;玉钱蝴蝶心怀幽情凄恋,但愿意僵在花儿的冷香里……虽然在文中这些生命只是宾,但写主写宾,意旨都是褒扬普通生命的坚韧顽强。这样写,体现了散文形散神聚的基本特征,拓展了文章内容,深化了文章主旨。

后五段,宕开之后收回,写秃梧桐。回应前文,再写它生存状态之惨淡艰难,再写人们对它生命力的怀疑,但更强调:来年春天秃梧桐将再次焕发生机,何况它已将种子留在了土里——秃梧桐不死!

(柳州高中韩建平)

秋夜寄丘二十二员外

【唐】韦应物

怀君属秋夜,散步咏凉天。山空松子落,幽人应未眠。

【赏析】这是一首怀人之作。风格古雅闲淡,语浅情深,言简意长,韵味悠远。诗的前两句写作者自己,后两句写正在隐居学道的邱丹。首句“怀君属秋夜”点明季节是秋季,时间是夜晚,而这“秋夜”之景与“怀君”之情是彼此映衬的。次句“散步咏凉天”,承接自然,全不着力。这两句写实,写出了诗人因怀人而在秋凉之夜徘徊沉吟的情景。后两句诗人思绪飞驰到了远方,想念所怀念之人在此时、彼地的状况,虽是想象之辞,但是从前两句生发,又是前两句诗情的深化。全诗用虚实结合的手法,使眼前景与意中景同时并列,使怀人之人与所怀之人两地相连,进而表达了异地相思的深情。

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朱熹

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积旦夕之功,以成百年之业。

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5

————朱熹

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积旦夕之功,以成百年之业。

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6

————朱熹

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积旦夕之功,以成百年之业。

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7

————朱熹

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积旦夕之功,以成百年之业。

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8

————朱熹

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积旦夕之功,以成百年之业。

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9

————朱熹

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积旦夕之功,以成百年之业。

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10

————朱熹

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积旦夕之功,以成百年之业。

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11

————朱熹

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积旦夕之功,以成百年之业。

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12

————朱熹

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积旦夕之功,以成百年之业。

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13

————朱熹

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积旦夕之功,以成百年之业。

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14

————朱熹

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积旦夕之功,以成百年之业。

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15

————朱熹

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积旦夕之功,以成百年之业。

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16

————朱熹

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积旦夕之功,以成百年之业。

婕珞芙

http://news.shcaoan.com/zixun/4633.html

cu74Z4dFOsI5

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

————朱熹

篇2:语文晨读

晓风晨语:

1、如果我的人生只可以选择三个词,那么,第一个词我想选择的叫作责任,第二个词我想选择的叫作辛苦,第三个词我想选择的叫作希望。

2、世界上最强大的东西是意志坚定的人心中怀有的信念。辨常用字词

1、易错读音:繁文缛节

渲染烘托

毋庸讳言

晶莹剔透

多音多义:模式 模具

唠叨 叨教

锁钥

钥匙

果脯

胸脯

2、易错字形:叠床架屋

迭挫强敌

从中渔利

鱼肉百姓

优柔寡断

忧郁寡欢

无上光荣

礼尚往来 记精品成语

璞玉浑金:没有经过琢磨的玉,没有经过提炼的金。比喻天然美质未加修饰。白驹过隙:形容时间过得飞快,象小白马在细小的缝隙前一闪而过。海晏河清:黄河的水清了,大海也平静了。用来形容天下太平。舆图换稿:地图变了样,意思是江山易主。舆:地图。槁:样子,模样。背经典诗文

1、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少壮不 努力,老大徒伤悲

。《乐府诗集》

2、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

3、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

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归去来兮辞》

诵美文佳作

奇迹的名字叫父亲

1948年,在一艘横渡大西洋的船上,有一位父亲带着他的小女儿,去和在美国的妻子会合。

海上风平浪静,晨昏瑰丽的云霓交替出现。一天早上,父亲正在舱了用腰刀削苹果,船却突然剧烈地6岁的女儿被父亲瞬间的变化吓坏了,尖叫着扑过来想要扶他。他却笑着推开了女儿的手:“没事儿,以后三天,父亲照常每晚为女儿唱摇篮曲,清晨替她系好美丽的蝴蝶结,带她去看大海的蔚蓝。仿佛摇晃。父亲摔到时,刀子插在他胸口,他全身都在颤抖,嘴唇瞬间发青。

只是摔了一跤。”然后轻轻地拾起刀子,很慢很慢地爬起来,悄悄地用大拇指揩去了刀锋上的血迹。

一切如常,而小女儿却没有注意到父亲没一分钟都比上分钟更衰弱、苍白,他看向海平线的眼光是那样忧伤。

抵达的前夜,父亲来到女儿身边,对女儿说:“明天见到妈妈的时候,请告诉妈妈,我爱她。”

女儿不解地问:“可是明天你就要见到她了,你为什么不自己告诉她呢?”

他笑了,俯身,在女儿额上深深刻下一个吻。

船到纽约港了,女儿一眼便从熙熙攘攘的人群中认母亲,她大喊:“妈妈!妈妈!”

就在此时,周围忽然一片惊呼,女儿一回头,看见父亲已经仰面倒下,胸口血如井喷,刹那间染红了尸解的结果让所有人都惊呆了:那把刀无比精确地洞穿了他的心脏。他却多活了三天,而且不被任何这是医学史上罕见的奇迹。医学会议上,有人说要称它为大西洋奇迹。有人建议以死者的名字命名,“够了!”那是一位做在首席的老医生,须发皆白,皱纹里满是人生的智慧。此刻一声大喝,然后一整片天空。

人知觉。唯一能解释的是创口太小,使得被切断的心肌依原样贴在一起,维持了三天的供血。

还有人说要叫他神迹。

字一顿地说:“这个奇迹的名字,叫父亲。”

初一语文第一周晨读材料 2

晓风晨语:

人生的主流应是百折不挠的执著。一旦目标确实,就义无反顾毫不迟疑地勇往直前,不因暂时的成功而骄傲不前,也不因暂时的逆境不思进取,只是抱定一颗恒心努力不辍,这样的人生才会诞生大河奔流的气度与风范。

辨常用字词

1、易错读音:瞠目结舌

多音多义:石头

一石粮食

应届

应付

拘泥

泥古不化

2、易错字形:集思广益

积少成多

山清水秀

绿水青山

铤而走险

挺身而出

嘻(同嬉)皮笑脸

嬉笑怒骂

诵美文佳作

琴声

在几栋居民楼之间,有一个小花园,里面生长着平常但鲜美的花草,还有一个古朴典雅的小亭子,它宛如盛开在钢筋森林中的一朵诱人的小蘑菇,对我们充满了诱惑。更主要的是,从去年夏季开始,如果没有雨或者恶风,每天傍晚这里都有一个十三岁的小女孩的小提琴的独奏音乐会,我和妻子每天都来这儿,我们习惯坐在弥漫着花香的花园里,让那些温柔如诉的琴声安抚我们疲惫的灵魂。

我很惊讶小女孩娴熟和富有表现力的琴声,闭上眼睛,我常误以为这是一个专业的小提琴手的演奏。她的天赋让我们微微忌妒。小女孩非常漂亮,有一张精致完美无可挑剔的脸,她身上那种那种高贵气质已经开始显山露水。我们丝毫不会怀疑,几年之后,她将在某个金碧辉煌的音乐大厅的舞台上,为台下的观众奉献她的艺术天才。

小女孩那些充满灵性和质感的琴声像一只只轻盈优美的蝴蝶,在花园上空飞舞,她的周围渐渐站满了为她的琴声吸引的人们,他们的目光落在女孩身上,目光里闪烁着欣赏和感动。女孩的身边是每次陪着她的母亲,这是母亲最幸福的时刻,她脸上有不加掩饰的骄傲,眼里是无限的温柔和怜惜。每一次,我都会很容易地被这温情脉脉的一幕打动。妻说:“如果我们女儿也像她这么棒,我会幸福得睡不着觉!”

但去年十月,一场意外在女孩脸上留下了一道道无法挽回的疤痕,她天使一样的小脸永远留在了我们记忆的深处。

小花园里那些飞舞的蝴蝶无影无踪了,我们怅然若失。那段时间,所有听过小女孩琴声的人都在轻叹和无奈地摇头。妻幽幽地说:“这是在用刀子割母亲的心啊!”

从医院回到家中,小女孩便再也没从家中走出来过。我们在怅然的同时也隐约存着期待。

我和妻仍常去花园坐坐。突然有一天,我们又听到了琴声,但拉琴的不是小女孩子,而是她的母亲。她站在女孩曾经拉过琴的地方,用的是女儿的那把小提琴。她显然是笨拙的,琴声听上去粗糙且断断续续,她的脸上,没有我们想像中的悲愁,她镇定自若地用琴声和屋中的女儿对话,我相信此举蕴意深刻。

有好心人去宽慰她,她淡然一笑说:“没什么,脸不好了,并不意味着她不能成为小提琴家啊!”

两天,三天,一周,两周,每个黄昏,母亲都坚持着,用我们不能完全理解的方式,和女儿交流着,她是想用琴声唤起女儿美好的回忆,每次她朝着家的方向拉琴。偶尔,我会看到女孩蒙着脸,在阳台上探出头,只望了一眼母亲,便回屋了。

有一个醉鬼闯进了花园,他莫名其妙地朝母亲吼道:“拉个屁!难听死了!”我第一次看到母亲眼里有了愤怒,她脸涨得通红,一字一句地说:“我是拉给我女儿听的,如果你嫌难听,请捂上你的耳朵。”醉鬼讨了个没趣,便口出恶语,那些肮脏和刺人的语言让母亲泪眼欲滴。这时,女孩终于走到了人群之中,她从母亲手里接过小提琴,坦然地仰起她那张不再美丽的脸,她对那个醉鬼说:“我妈妈只为我一个人拉琴,我觉得她才是世界上最好的小提琴手。”

女孩从容地向围在她身边的人奏出了那些熟悉的曲子。在她放下小提琴时,我们热烈地为她鼓掌。母亲上去搂住她,我们都听到了母亲大声地对她的女儿说:“孩子,我是想让你明白,你的脸和妈妈的琴声一样,不够美,但我们应该有勇气把它拿出来见人!”

那一刻,知道了母爱无敌。

初一语文第二周晨读材料1

晓风晨语:

万事开头难,而坚持下去更不易。有时候,坚持只有一个理由,而放弃却可以找到一百个借口。坚持靠的是信念和韧性。这韧性是筋,信念是骨。有坚定的信念和毅力,就有了筋骨,就能顶天立地,百折不挠。

辨常用字词

1、易错读音:整饬

炽热

趸批(整批)

脚踝

粗犷

多音多义:强迫迫击炮看见看守

2、易错字形:厉兵秣马

摩肩接踵

迫不及待

亟待解决

提心吊胆

掉以轻心

广袤

牦牛

记精品成语

无所不用其极:没有一个地方不用极端的手段,形容坏人的极端残暴,坏事做尽。细大不捐:小的大的都不抛弃。

哀毁骨立:形容遭父母之丧,因非常悲痛而消瘦变样。

按下葫芦浮起瓢:比喻顾了这头就顾不了那头,无法使事情得到圆满解决。

背经典诗文

1、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2、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韩愈《师说》)

3、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李白《行路难》)

诵美文佳作

生命的爱

一对夫妇是登山运动员,为庆祝他们儿子一周岁的生日,他们决定背着儿子登上7000米的雪山。他们特意挑选了一个阳光灿烂的好日子,一切准备就绪后就踏上了征程。夫妇俩很快轻松地登上了5000米的高度。然而,风云突起,一时间狂风大作,雪花飞舞,气温陡降至零下三四十摄氏度。由于风势太大,能见度不足1米,上或下都意味着危险甚至死亡。两人无奈,情急之中找到一个山洞,只好进洞暂时躲避风雪。

气温继续下降,妻子怀中的孩子被冻得嘴唇发紫,最主要的是他要吃奶。要知道在如此低温的环境下,任何一寸裸露在外的皮肤都会导致体温迅速降低,时间一长就会有生命危险。怎么办?孩子的哭声越来越弱,他很快就会因为缺少食物而被冻饿而死。丈夫制止了妻子几次要喂奶的要求,他不能眼睁睁地看着妻子被冻死。妻子哀求丈夫:“就喂一次!”丈夫把妻子和儿子揽在怀中。喂过一次奶的妻子体温下降了两度,她的体能受到了严重损耗。

时间在一分一秒地流逝,孩子需要一次又一次地喂奶,妻子的体温在一次又一次地下降。在这个风雪狂舞的5000米高山上,妻子一次又一次地重复着平常极为简单现在却无比艰难的喂奶动作。她的生命在一次又一次的喂奶中一点点地消逝。

3天后,当救援人员赶到时,丈夫已冻昏在妻子的身旁,而她的妻子——那位伟大的母亲已被冻成一尊雕塑,她依然保持着喂奶的姿势屹立不倒。她的儿子,她用生命哺育的孩子正在丈夫怀里安然地睡眠。他脸色红润,神态安详。被伟大生命的爱包裹的孩子,你是否知道你有一位伟大的母亲,她的母爱可以超越5000米的高山而在风雪之中塑造生命。

为了纪念这位伟大的母亲、妻子,丈夫决定将妻子最后的姿势铸成铜像,让妻子最后的爱永远流传。

初一语文第二周晨读材料2

晓风晨语:

积极的心态就是心灵的健康和营养,能吸引财富、成功和快乐;消极的心态却是心灵的疾病和垃圾,不仅排斥财富、成功、快乐,甚至会夺走生活中已有一切。

辨常用字词

1、易错读音: 僭越

老趼

皈依

箴言

日晷

多音多义: 亲家 亲戚 方便

大腹便便

2、易错字形: 饮鸩止渴

鸠占鹊巢

跻身文坛

济济一堂

肆无忌惮

殚精竭虑

钟磬

磐石

温馨 记精品成语

白云苍狗:比喻世事变幻无常。

爱毛反裘:为了爱惜毛而将皮衣反过来穿,比喻本末倒置,贪小失大。坐以待旦:坐着等天亮。多形容勤奋。

自出机杼:指诗文构思新颖独特。也作自出机轴。背经典诗文

1、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毛泽东《采桑子·重阳》)

2、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杜牧《阿房宫赋》)

3、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孟郊《登科后》)

诵美文佳作

便当里的头发

在那个贫困的年代里,很多同学往往连带个像样的便当到学校上课的能力都没有,我邻座的同学就是如此。他的饭菜永远是黑黑的豆豉,我的便当却经常装着火腿和荷包蛋,两者有天壤之别。

而且这个同学,每次都会先从便当里捡出头发之后,再若无其事地吃他的便当。“可见他妈妈有多邋遢,竟然每天饭里都有头发。”同学们私底下议论着。而我总觉得好肮脏,因此对这同学的印象,也开始大打折扣。

有一天学校放学之后,那同学叫住了我:“如果没什么事就去我家玩吧。”虽然心中不太愿意,不过自从同班以来,他第一次开口邀请我到家里玩,所以我不好意思拒绝他。随朋友来到了位于汉城最陡峭地形的某个贫民村。

“妈,我带朋友来了。”听到同学兴奋的声音之后,房门打开了。他年迈的母亲出现在门口。

“我儿子的朋友来啦,让我看看。” 但是走出房门的同学母亲,只是用手摸着房门外的梁柱。原来她是双眼失明的盲人。

篇3:语文晨读

一、立足学生实际情况, 选择晨读内容

从当前语文晨读的现状来看, 大部分老师都是让学生自行朗读语文教材中的课文, 老师在学生晨读过程中, 基本上是无作为的。这种单调的晨读不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学生反复朗读会产生厌烦情绪。老师如果能通过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语文基础, 根据小学阶段不同年龄段阅读量的要求, 以及小学生感兴趣的事物, 选择晨读的内容, 就会大大提高学生参与晨读的积极性。

例如, 在学习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内容时, 老师根据四年级学生的语文基础, 结合本单元的学习内容, 让学生搜集一些有关世界遗产的材料, 在组织学生进行晨读时, 把这些材料补充进来, 让学生阅读。由于教材中选用的课文很多学生都提前预习了, 不想再读了, 但对于课外的内容却还充满着好奇。

老师在学生查找搜集的世界遗产介绍中选择了一些比较有代表性的作品, 作为晨读材料, 包括对于古代丝绸之路的介绍, 对于敦煌莫高窟的简介, 对于孔府、孔庙、孔林的介绍, 对于西藏布达拉宫的简介等, 让学生进行朗读。同时, 老师还允许学生之间相互交流搜集的材料, 可以交换朗读。学生在这种自由轻松的学习氛围中, 对课外阅读材料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参与晨读的积极性很高, 晨读的效果比较理想。

二、根据语文晨读内容, 设计晨读方式

一直以来, 晨读是一种常规学习方式, 在上午第一节课之前各校都安排了不同时长的晨读, 早上走进校园都可以听到朗朗的读书声。不过, 晨读的方式通常都是学生自由朗读, 老师也只是在班级巡视, 缺乏对学生晨读进行有效的组织和指导, 晨读的方式一成不变, 导致学生参与性不强。老师只有通过不断创新晨读方式, 科学组织晨读, 才能让学生喜欢上晨读。

例如, 在学习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内容时, 老师考虑到这一单元的内容都是学生们喜欢的童话故事, 内容比较浅显易懂, 而且生动有趣, 四年级学生的想象力也丰富, 通过反复的朗读不但可以解决生字、词的问题, 还可以理解故事的内容。老师在组织学生晨读时, 采取了分小组表演式朗读。这种方式无疑对于每天单一的自由朗读更新颖独特, 学生们一听要表演式朗读, 就充满了好奇和期待。老师首先让学生自由组合, 根据朗读课文中的角色, 组成不同的朗读小组, 然后进行分角色朗读, 允许学生加入自己的想象, 带上自己的肢体动作。这种表演朗读方式契合了小学生爱模仿的天性, 也激发了学生的能动性, 学生们积极参与, 朗读声情并茂, 全身心地投入, 不但体验到朗读的快乐, 而且还在模仿角色的语言、神态中, 对于课文内容、主题有了更深层的理解。

三、结合语文教学目标, 创新评价方式

尽管晨读在小学阶段是一项习以为常的学习活动, 但是, 很多学校对于学生晨读的效果并没有进行过专项的测试。显然, 这些传统做法不能对学生的晨读效果进行正确的评估。老师应根据小学语文教学目标, 在晨读效果的评价机制上不断创新。

例如, 在组织学生利用晨读时间进行国学经典的诵读之后, 为了检测学生的晨读效果, 每天晨读时间留出几分钟, 轮流让每一个学生表演朗读国学经典, 并且利用课余时间为学生进行单独的指导, 极大地调动了学生晨读的积极性。每一个学生表演之后, 先由学生自己评价朗读的效果, 反思自己朗读中存在的优点和不足, 然后由班上同学进行评价, 指出需要改进的地方, 最后由老师进行总结点评。

通过这种多元化的评价, 学生不仅锻炼了朗读的技能, 而且增强了表演的胆量和信心, 同时, 还学会了认真聆听别人的朗读, 汲取他人的长处, 克服自己的不足。由此发现, 晨读也需要围绕着语文教学目标, 重视晨读评价工作, 不断创新晨读效果的评价方法, 构建出一套适合评价小学生语文晨读效果的标准体系, 发现问题, 及时纠正, 让学生的晨读更上一层楼。

篇4:谈谈初中住宿生的语文晨读

一、语文晨读的作用

通过晨读,提高对语文的语言感受和表达能力,并使学生完成一天学习的“始动调节”。晨读的作用具体有以下三点。

1、有利于培养语感。何谓语感,叶圣陶先生说:“不了解一个字一个词的意义和情味,单靠翻查字典词典是不够的。必须在日常生活中,时时留意,得到真实的经验,对于语言文字才有正确丰富的了解力,换句话说,对于语言文字才会有灵敏的感觉。”语文教学,对语言文字的理解,教师可以让学生借助敏锐的感受能力,去直接领悟语言文字的意义和情味,这就要依靠朗读这个最有效、最直接有力的方法,这是其他教学方法难以达到的。可以说,语文教学要抓语言,语言教学要抓语感,那么语感教学就要抓朗读。

2、有利于积累语言。从某种意义上说,学习语文就是学习语言。新课标明确指出:“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在这里,突出了学习语文积累语言的重要地位,同时也揭示了没有语言的积累就不会有深刻的感悟,没有深刻的感悟,就不会有正确的运用。因此积累语言是学习语文最基础又最重要的环节。然而语言的储备需要“读”来实现,朗读是积累语言的重要途径。教材中的选文大多是文质兼美的文章,为朗读教学建构了很多的平台。在反复朗读中,字词句段篇就会源源不断地进入大脑仓库,在潜移默化中习得语言。如果注重朗读,大脑仓库里的语言就会不断地丰盈起来,语言丰富了,也有助于说和写能力的提高。传统的语文教学非常重视朗读积累语言,朱熹说:“凡读书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牵强暗记,只要多诵数遍,自然上口,久远不忘。”可见,习得语言是“读”出来的,朗读是学生学习语言的重要途径,也是学好语文的前提,难怪我们的祖辈把“上学”称为“去读书”。

3、可以陶冶学生情操,美化学生心灵。蔡元培先生说:“美育者,应用美学之理论于教育,以陶养感情为目的者也。”绘声绘色、富有艺术感染力的朗读,往往可以将文章的思想内容和感情清楚而生动地传达给听众,也往往可以激发起朗读者的翩翩联想,感受到栩栩如生的画面,以此受到强烈的感染而产生共鸣,达到美感的教育作用。

二、晨读中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为了更好的让学生利用晨读、提高效率,我们要注意以下三个问题:

1.安排好合适的时间,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进行晨读

晨读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在充足的睡眠后有一个始动调节,但是如果学生本身的睡眠就不足,那么安排晨读就得不偿失了。而且长期的睡眠不足,会严重影响少年儿童的身心健康。我们在教学中也经常发现,上午第一节课、下午第一节课有很多学生易疲乏打瞌睡。但是这个并不是由于晨读引起的,而是由于过重的课业负担使学生没有得到充分的睡眠引起的。作为语文教师也不要硬性地规定晨读的具体任务,让学生有一个自由选择的机会。这样万一有些学生由于休息不好也可以有个缓冲的时间。

不硬性地规定晨读的具体内容并不等于让学生听之任之,教师撒手不管。因为没有一个目标,学生的晨读的质量会明显地下降。教师可以根据前一天的教学和今天所要学习的内容,安排适当的时间和适当的量要求学生自主选择。更重要的是在这一天的语文课上或者合适的时间要对今天晨读有一个测验。测验的方式可以采用同桌相互背诵、提供自测题、抽背、抽读等方式,让学生在读的过程中有相对明确的目标。

2.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阅读方式

晨读时最常用的阅读方式是朗读。但很多的学生其实并没有真正掌握这种阅读方式。因此教师应该在课堂或课外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朗读方法。

朗读,不是简单地将文章大声地读一遍,它必须是要综合地运用多种技巧,诸如语音、语速、语调、语顿、重音、节奏等等,否则,声音再怎么强烈,音色再怎么优美,朗读的效果一定不会上乘。例如“我看见他笑了’这个句子,由于停顿不一样,表达的意义就完全不一样:

我看见|他笑了——笑的人是他

我看见他|笑了——笑的人是我

再例如“这是给我的”这句话,由于使用的语调不一样,就会表达出完全不同的两个意义:

这是给我的↑——表示喜悦、惊讶、疑惑之情

这是给我的↓——表示肯定、感叹之情

在进行朗读训练时,教师必须要给学生以恰当的指导,指导的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范读、领读、齐读、个人读、配乐读等。对这些指导朗读的方法,教师要根据课文内容的特点和教学的需要恰当地选用。

3.安排合适的晨读内容

首先,在晨读时应该安排相当数量的背诵内容。俗话说:“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早晨是一天之内的最佳学习时间,这时候人的大脑记忆力特别强,所以晨读让学生背诵课本要求背诵的文章(如:情文并茂的散文、小说经典文段、诗词、名篇)是很有必要的。当学生烂熟于心的时候,他的语文素养就在潜移默化中养成了。

其次,可结合教学进度,安排熟读,熟读的内容,可以是刚学的课文或将学的美文。因学生大脑容量有限,加上时间也有限,不可能也没有必要背熟所有的课文,适当地熟读课文的一些名段名篇是再好不过了,且“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让学生自己去体味,可能会加深他对课文的理解和领悟。

再次,还可以安排一些泛读内容。现在的学生求新意识强,课本文段读了几遍后再读就会索然无味,所以在时间允许时可安排一些泛读的内容。这些内容最好是近期国内外重大新闻,或短小精悍的故事、科学小品、笑话、杂感、游记等,甚至可以是一些古诗文。凡是思想健康向上、艺术性强的文章都可以读。

合理安排好晨读的时间、内容和形式,既要有层次感,又要求新。这样,既能克服学生生理上和心理上的疲劳感与逆反意识,又可避免晨读的盲目性,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养成良好的晨读习惯,同时,也可以使学生兴趣高昂地进入课堂,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作者单位:浙江省温岭市坞根中学(317528)

浙江省温岭市新河中学(317502)

篇5:小学三年级语文《晨读》优质教案

1.仔细观察图画,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山村小学生珍惜美好时光,勤奋好学的精神。

2.学习按一定顺序有重点地观察图画,培养观察能力;图文对照,学习课文,结合句子理解词语,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培养理解能力。

3.学习本课生字新词,读准多音字“朝、觉、弹”,理解“入神、十分得意、珍惜、出息”等词语;会用“思索、珍惜”造句,能听写句子并掌握“谁,在什么地方,干什么”的句式。

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人物动作、神态的描绘,理解三个小伙伴儿是怎样勤奋学习的;培养抓住重点、有顺序地观察图画的能力。

教学思路:

从图入手,仔细观察图画。在此基础上自读课文,一方面读准字音,一方面对照图画,看课文是怎样叙述图画的,让学生对图和文从整体上有个初步了解。

图文对照,按照课后思考题仔细阅读课文。在这一过程中要始终注意用图文结合的方法,帮助学生有顺序有重点地观察图画,借助图画理解词句段,学习课文。

教学用具:

与课文有关的挂图。

教学时间:

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每天早晨,你都做些什么?早晨应该做些什么?怎样去做?今天我们学习一篇看图学文《晨读》,你读了后会受到一些启发。

二、指导预习。

1.出示预习要求:

(1)仔细看图,说说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什么时候,有哪些人,他们在干什么。

(2)读课文,注意读准下面加粗字的读音:

朝阳觉察弹弓温暖

2.学生按要求进行预习。

(教师巡回指导,对差生个别辅导,帮助优生开拓思路,记下预习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3.检查预习情况。

三、指导看图,理解图意。

首先,教师指出:看图要按一定顺序看清图上内容,还要抓住图画的主要内容进行重点观察。

接着,学生充分看图,教师巡回指导。注意引导学生从整体到部分或从人到物进行观察,并从在画中的位置、大小上判断三个小学生是图画的主体进行重点观察。从三个小学生的样子、衣着,手中拿的,旁边放的体会他们在干什么,再联系周围的墙壁、场院、石磨、鸡、墙上的盆花草……体会图上画的地方、时间,从而理解图意,把握图画的主要内容。

四、初读课文。

1.学生自由轻声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的音和多音字的音。

2.快速读课文,给每个自然段标上序号。

3.再读课文,看课文是怎样叙述图画的,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第二课时

一、图文结合,精读课文。

1.学习第一自然段。

(1)看图回答问题:从图上你是怎样看出时间是早晨,三个小伙伴儿是生活在山村的孩子?

(2)读第一自然段,画出描写清晨景色的词句。(结合理解“清晨”“温暖”“晴朗”引导学生想象金秋之季,清晨景色的美丽;体会鸡悠闲自得寻食的情景……) (3)为什么要写清晨的景色?(不仅紧扣了课题,交待三个小伙伴儿早晨读书起得早,而且展示了一个恬静的读书环境。这个问题为理解第二自然段的第一句打下了基础。)

(4)小结第一自然段内容。

(5)指导朗读。

2.学习第二自然段。(精读的重点段)

(1)读第二自然段:一共有几句话,每句话是什么意思?(7句话)

(2)读第一句,“又”是什么意思?说明什么?

(3)看图,从图上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三个小伙伴儿在认真读书。

(4)读文,课文中是怎样描写他们认真读书的?

①分别画出写右边的小女孩儿,中间的男孩儿,左边的小男孩儿认真读书的句子,各有几句?

②结合理解词句和图画分别体会三个小伙伴儿是怎样认真读书的。

A读第二、三句,说说“入神”的意思,从哪里看出小女孩儿读得入神?(观察图画小女孩儿的表情,理解“吸引住”“没觉察”)

B读四、五句,说说“十分得意”是什么意思?从哪些地方看出他十分得意?(观察图画上中间男孩儿的样子,结合“仰着头”“高声”的理解)他为什么十分得意?(指导理解怎样才算背得熟,记得牢)

C读六、七句,说说你怎么知道左边的小男孩儿“平时有些贪玩儿”,又怎么知道他在“认真思索”呢?(观察图画上右边小男孩的旁边放着的弹弓和小男孩样子)他会思索些什么呢?(读六、七句,理解什么是“解不开的难题”)

(5)指导朗读第二自然段,想象三个小伙伴儿认真读书的情景,理解本段内容。

3.学习第三自然段。

(1)读第三自然段,有几句话,每句话是什么意思?

①重点理解第一句:联系生活实际引导学生理解“懂得珍惜时间”,说说“珍惜”的意思。联系第二自然段和自己的学习实际体会“用功读书”,说说“用功”的意思。再把“珍惜时间”与“用功读书”连起来思考。

②指导读好第二句,抓住“出息”“智慧和勤劳”的理解,体会今天的用功读书,正是为了明天更好地建设可爱的家乡。从“一定”一词中体会对新一代的信任和期望,从而受到启发和教育。

(2)小结第三自然段的.内容,指导朗读。

二、朗读全文。

第三课时

一、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二、总结课文。

1.看图后回答:你是怎样仔细观察这幅图画的?(观察图画要有顺序、有重点)

2.认真读课文,课文是怎样叙述图画内容的?你读了以后有什么体会?(要紧密联系课文内容谈体会)

三、指导练习。

1.先把带有下面词语的句子找出来读一读,再联系句子说说这些词语的意思。

入神、熟、牢、珍惜、出息

2.按要求写句子。

照样子写句子,句子的内容要包括:

谁——在什么地方——干什么

例:三个小伙伴儿坐在磨台上晨读。

(1)________坐在教室里_________

(2)________坐在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完成课后练习第4题。

指导造句:

(1)从课文中找出带有“思索”“珍惜”的句子,读一读。

(2)用“思索”“珍惜”和其他词语搭配。

(3)先口头造句,再写下来。

篇6:语文晨读材料十网友来稿

策划组稿:韩维加

参加编写:

朱建国 赵 敏 陈家利 杨 军 嵇学丽

章婷婷 石 秀 朱丽丽 谢继合 朱海燕

第三周 星期五

哲言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增广贤文》

【解读】一个人的学问,若是离开了一个“勤”字,是绝对无从谈起的,哪怕他是个天才,离了“勤”字也照样不行。所以,这前一句是全然不错的。至于后一句,便有待商榷了--那无边无际的学海,,究竟是该“苦”去泛舟,还是该靠“乐”去泛舟呢?当一个人专心学习的时候,甚至可以达到废寝忘食的程度。这在旁人看来,或许是够苦的;然而,他自己却是由于品出了学习的甜味才乐此不疲的。试想,假如他在学习中没有乐趣而只是一味的受苦,纵然可以咬紧牙关坚持一阵,又何以能够锲而不舍、持之以恒呢?再则,学习过程中需要集中精力,才能深入进去、真有收获,倘若一味的受苦,这经历何以集中?又何以学的真知?由此可知,在茫茫学海之中,唯有以“乐”作舟,方能自由的徜徉,从而领略那无限的风光:倘若以“苦”作舟,死记硬背去应付各种考试,或许可以达到某种功利的目的,但绝无真知灼见可言。

孝养以竭力为真情。 --侯承业《南怀瑾的理念》

【解读】一个人的孝心如何,究竟该以什么标准去衡量?能说谁给老人的钱多谁就更孝敬吗?也许不能这么简单地作出判断吧。孝心,孝心,关键还在于心--心诚,则一餐一饮皆为孝养;心不诚,则千金万金又何足贵?为人之子,因天分、环境、机遇等各种差异,,会在经济能力方面相差悬殊,财产巨富者,斥千金亦不过九牛之一毛;财力窘困者,奉一饭已顷其微弱之全力。似此,岂能说前者之孝更重于后者之孝?实际上,老人除了需要赡养,还需要尊敬、温暖与体贴。尊敬,意味着有礼有节;温暖,意味着和颜悦色;体贴,意味着关怀备至。所以这些,如果没有一颗真诚的孝心,则是根本不可想象的。所以,惟有尽心竭力,方为至孝。

塞得物欲之路,才堪辟道义之门;弛得尘俗之肩,方可挑圣贤之担。

--洪应明《菜根谭》

【解读】物欲,是对荣华富贵的贪求之心。一个人若真心开辟道义之门、肩负圣贤之担,就必须打消对荣华富贵的贪求之心。因为,若不打消各种贪心,自己还被种种尘垢所染污,也就不是什么圣贤之人,又有什么资格去开辟道义之门。肩负圣贤之担呢?现实中有些人,口口声声讲道德,时时处处以教育者自居,实际上却念念不忘荣华富贵,甚至仰人鼻息,曲意逢迎,岂不是自欺欺人?

善启迪人心者,当因其所明而渐通之,毋强开其所闭。 --洪应明《菜根谭》

【解读】善于启发别人的,应当根据其所明白的道理逐步诱导提高,不宜生硬地灌输其一时无法领悟的道理。这佛法上叫做“方便善巧”,即根据不同的根性灵活地运用各种适当的方法去循循善诱。佛教所谓“八万四千法门”,正是指各种各样的教育方式和修行途径。那种不问青红皂白,对各种对象都采用同种方法、提出同种要求的做法,省事倒是省事,只是效果好不起来。

诗词

客 怀

何应龙

客怀处处不宜秋, 秋到梧桐动客愁。

想得故人无字到, 雁声远过夕阳楼。

【注】①何应龙,字子翔,杭州钱塘(今浙江杭州)人。曾任知汉州。嘉泰进士。此诗是诗人被遗四川时所作,是客地清寒生活的写照。②梧桐:表意物象,常与“雨”连用,以示清苦。③故人:亲人,故人。

【赏析】 首句“ 客怀处处不宜秋”,漂泊不定、天涯羁旅的情怀是脆弱的,常常经不起一片秋叶的飘落。“处处”虽有到处之意,却又深刻地道出了游子极易悲秋的情怀。“不宜秋”是惆怅之语。之所以“不宜秋”,是因为“秋到梧桐动客愁”,秋风时至,梧叶翻飞,秋雨梧桐的萧瑟景象触动了游子的悲秋。“梧桐更兼细雨”“秋雨梧桐叶落时”的凄苦场面,怎不令人备感寂寞、空虚、无聊和无奈。在孤单寂寞的秋日里,能有亲人的一言半语,或许也宽慰孤独的灵魂,然而却又“故人无字到”,“无字到”便更加重了孤独,无疑是愁上加愁了。这与杜甫“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有相近之处。“ 雁声远过夕阳楼”那一声声雁叫,徒增诗人的失望,只那一声声雁叫,也早让人心欲碎了。“远”字极妙,诗人盼“字”到来,雁却远远地过,颇有无情之叹,此刻我们似乎看到了诗人目送鸿雁消失在夕阳的光里时的失望和颓然默坐的神情。

诗人并不采用直抒胸臆的方式来写因秋而来的悲愁,而是缓缓写来,轻轻落笔,让愁思如“密雨斜侵”,欲罢不能,以现愁思之深。

本诗抒发了异乡客怀念家乡,怀念亲人的情怀。

成语

伐性之斧

世界上的事物是为生命而存在的,生命不是为这些事物存在的。

如果音乐听得能忘了自我,不要再听。美色看得能忘了自我,不要再看。美食吃得能忘了自我,不要再吃。圣人对于声色滋味,只求维持生命,多了就舍弃,这是真正的保有自己的生命。这样的人,眼明、耳聪、口敏,不为外物所动。

富贵而追求这些的人,大多不知道这个道理,日夜以求,得到了就乐此不疲,怎么不损害自己的生命呢?出门坐车,回来乘轿,一味追求舒适,导致四肢痹蹶。每顿饭大鱼大肉,花天酒地,总是强迫自己,叫做“烂肠之食”。整日里轻歌曼舞、靡靡之音,一定要尽兴,叫做“伐性之斧”。这些多是富贵带来的,所以古代有些人不愿意富贵,也不是沽名钓誉,而是因为他们看到了生命的实质。

(《吕氏春秋本性》)

【释义】“伐性之斧”指毁坏人性的斧头,比喻为害身心的.事物。

素材

“友情”格言

听明智的朋友劝告,对你最有益。 --(德)歌德

友情从这里开始,苦难巩固它,欢乐装饰它,在寒冷中我感到它的温暖,在黑夜里我见到它的光辉。 --巴金

友情这个美好的字眼仿佛一枝神奇的画笔,多少动人的画面由它产生。--巴金

一个好朋友,首先必须为对方设想,金钱之事能不接触就不接触是体谅朋友的一种行为。 --三毛

最能施惠于朋友的往往不是金钱和一切物质上的接济,而是那些亲切的态度,欢悦的话语,同情的流露和纯真的赞美。 --(美)富兰克林

真正的朋友不把友谊挂在口上,他们并不为了友谊而互相要求一点什么,而是彼此为对方做一切办得到的事。 --(俄)别林斯基

真正的朋友应该说真话,不管那话多么尖锐。 --(前苏联)奥斯特洛夫斯基

友情为人生之酒。 --杨格

人生最美好的东西,就是同别人的友谊。 --(美)林肯

世间最美好的东西,莫过于有几个头脑和心地都很真诚的朋友。--(美)爱因斯坦

友谊的主要效用之一,就是使人心的愤怨和抑屈之气得以宣泄释放。--(英)培根

友谊是灵魂的结合。 --(法)伏尔泰

所谓友谊,就是一颗心在两个身体里。 --谚语

真正的朋友是一个灵魂寓于两个身体,两个灵魂只有一个思想,两颗心的跳动是一致的。--(俄)托尔斯泰

珍珠挂在颈上,友谊嵌在心上。 --谚语

良友不忘尽其义务。 --(英)拜伦

我们结交朋友的方法,应该是给他人好处,而不是向他人索取。这种友谊最为可靠。

--修昔底德

没有什么东西比人与人的友谊更神圣的了! --(俄)果戈里

友谊真是一样最神圣的东西,不光是值得特别推崇,而且值得永远推崇。它是慷慨和荣誉的母亲,是感激和仁慈的姐妹,是憎恨和贪婪的死敌。--(意)薄伽丘

事例精选

管鲍之交

春秋时期的管仲和鲍叔牙,合伙做过生意,一起打过仗,后来,一起在齐桓公手下当大官。《列子》记载了管仲和鲍叔牙交友的五件事:1、管仲年轻时十分贫困,曾与鲍叔牙合伙做生意,赚了钱分给自己多,给鲍叔牙的少。鲍叔牙一点也不计较,不认为管仲贪财,他知道管仲家里很贫困。2.管仲曾为鲍叔牙出主意办事,结果办糟。鲍叔牙并不以此认为他没本事,而是认为客观条件不利。3.管仲曾三次当官,又三次被罢免。鲍叔牙不认为他没有出息,而认为他没有好的机遇。4.管仲当兵时曾三次临阵脱逃。鲍叔牙并不认为他是胆小鬼,而是知道他是因为考虑自己的老母亲。5.管仲曾为公子纠争当齐国国君出过力,对后来当了国君的公子小白有“一箭之仇”。管仲被“幽囚”而“受辱”,鲍叔牙不以他受过侮辱为耻,知道他“不羞小节”,只是耻于不能显名天下。鲍叔牙还在齐桓公处推荐管仲当齐国的相国,自己当管仲的副手。管仲深有感触地说:“生我者父母也,知我者鲍叔牙也。”

高山流水觅知音

春秋时期,伯牙善于弹琴,钟子期善于听琴。伯牙弹奏描写高山的曲子,钟子期便赞美道:“弹得好啊,高耸巍峨的泰山。”当伯牙转而弹奏描写流水的曲子,钟子期又赞赏道:“弹得好啊,浩浩荡荡如流水。”钟子期死后,伯牙摔琴断弦,从此再也不弹琴了,认为世上再没有知音了。

生死之交

诗人郑少谷与王子衡相距千里,素未谋面,却彼此倾慕,互有赠答。郑少谷曾有诗称赞王子衡:“海内谈诗王子衡,春风坐遍鲁诸生。”意思是:当王子衡讲评诗歌时,就是鲁国孔子的弟子听了,也会如坐春风。

后来郑少谷死了,王子衡惊闻噩耗,哀伤至极,他不顾千里奔波,特地感到福建,为他办理丧事,宽慰亲属。

这一对神交诗友的深情厚谊,一直被人称道。

德蒙和匹西亚斯

德蒙和匹西亚斯是古希腊一对生死之交的好友。一次,匹西亚斯得罪了国王奥尼修斯,被判死刑,将在数日后执行。匹西亚斯想在临死前见到母亲一面,并安排一下妹妹。悦傻弥,原为好友在监狱代刑。国王感到两人友情至深,答应了他的请求。匹西亚斯回家后处理好家事,急速踏上归程。就在国王准备将悦纱λ乐际,匹西亚斯返回刑场,悦擅庥谝凰馈9王受到感动,也赦免了匹西亚斯。

焚画奠友人

文学家苏曼殊善于作诗,精通数门外语,翻译过不少外国名著,他的绘画造诣也很深,享誉国内外。他同江苏的赵伯先是好朋友。两人交情甚笃。一天,赵伯先请苏曼殊作一幅画,苏曼殊向来不轻易画画,但伯先是老朋友,自然一口答应了。由于苏曼殊当时正忙着收拾行李准备去日本,没来得及马上给赵伯先画画。谁知分别不久,黄花岗之义爆发了,赵伯先是个革命党人,他对黄花岗起义失败感到无比义愤,呕血致死。苏曼殊得知好友去世的消息,异常悲痛,赶忙画了一幅《荒城饮马图》托人带回国内焚化在赵伯先的墓前,以示哀痛。即使这样,他还觉得愧对朋友,从此以后,就不再作画,以示心中愧怍之情。

歌德与席勒

歌德和席勒是德国文学史上的两颗巨星,又是一对好朋友,他们的友谊万古长青。他们相识后,合作出版过文艺刊物《时代女神》,合写过讽刺短诗和警句。席勒能够不受周围环境的影响,专心致志地创作,并不断地鼓舞歌德的写作热情,歌德对席勒深情地说:“你给了我第二次青春,使我作为诗人而复活--我早已不再是诗人了。”在席勒的影响下,歌德一气呵成写出了叙事长诗《赫尔曼和窦绿蒂亚》,完成了《浮士德》第一部。席勒去世的那一夜,歌德的房间里静悄悄的,低低地传出了哭泣的声音。他说:“如今我失去了朋友,所以我的存在也丧失了。”27年后,歌德也去世了,他的遗体和席勒的遗体葬在一起。

文言

鸟 说

余读书之室,其旁有桂一株焉。桂之上日有声给官官然者。即而视之,则二鸟巢于其枝干之间,去地不过五六尺,人手能及之。巢大如盏,精密完固,细草盘结而成。鸟雌一雄一,小不能盈掬,色明洁,娟皎可爱,不知其何鸟也。

雏且出矣,雌者覆翼之,雄者往取食,辄息屋上,不即下。主要戏以手撼其巢,则下瞰而鸣,小撼之小鸣,大撼之即大鸣。手下,鸣乃已。

他日,余从外来,见巢坠于地。览二及雏,无有。问之,则某氏僮仆取以去。

嗟乎!以此鸟之羽毛洁而音鸣好也,奚不深山之适而茂林之栖?乃托身非所,见辱于人奴以死。彼其以世路为甚宽也哉!

【注】①官官:鸟鸣叫的声音。掬:两手合捧。②雏:已孵出的小鸟。③奚:何,为什么。之:助词,无义,作用是把宾语“深山”和“茂林”提在动词前,适:去住。

【参考译文】

我读书的房屋,旁边有一棵桂树。桂树上天天发出“官官”的声音。走进去看,原来两只鸟筑巢在树枝之间,离地面不过五六尺,人伸手就可以够得着。鸟巢像灯盏一般大,精致周密,完整结实,是用细草盘做而成的。鸟有一雌一雄,身体很小,不满合捧,毛色明亮洁净,美好洁白,不知它们是什么鸟。

小鸟要出来了,雌的翼保护着他们,雄的去找吃的。每次获得吃的,总是停留在屋子上,不马上飞下来。屋主人戏弄地用手摇动鸟巢,鸟儿就向下窥视鸣叫,轻轻摇动它就轻声叫,大力摇动它就大叫,手放下,叫声才停止。(后来有)一天,我从外面来,见(鸟)巢掉在地上,找两只鸟和鸟卵,没有了。问它们(的去向),是某人(屋主)的童仆抓走了。

唉!因为这鸟的羽毛洁白而且鸣叫声音好听,为什么不到深山居住,在茂密的树林栖息呢,住在不是(合适的)地方,才被奴仆屈辱而死。那(人)世上的路(就)很宽吗?!

【文意提示】

本段(选自清戴名世《鸟说》)。

戴名世(1653~1713),字田有,号南山,是清初有抱负节操的学者。在他的著作中,曲折地表达了对清朝统治者政治压迫的愤恨合怀念明朝的思想感情。后来,《南山集》的文章被罗织罪名,他也遭到杀害,并且株连甚广,成为清代有名的文字狱大案。

上一篇:语文三年级上册第13课《花钟》教学设计下一篇:遥感技术在农业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