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用字词句》教学设计之一-教学教案

2024-05-14

《学用字词句》教学设计之一-教学教案(精选8篇)

篇1:《学用字词句》教学设计之一-教学教案

太仓市实验小学 邱明娟

教学要求:

1、认识京剧脸谱,了解相关图案代表的人物及他的故事。

2、了解不同颜色的脸谱代表人物不同的性格。

3、能够画画最感兴趣的人物脸谱。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各类历史人物故事。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录象导入

1、播放京剧《遇皇后》片段。

2、(声音降低继续播放)刚才看的是一段京剧,京剧被称为中国的歌剧闻名中外,京剧演员梅兰芳老少皆知。知道这段剧中的主要人物是谁吗?谁来说说包公长什么样?

二、认识脸谱

1、出示包公图,包公生性面目黧黑,相貌很特别。你知道还有哪些人相貌或性格上也很特别?出示图片,这些性格、品质或相貌上有特异之点的男性人物都可以成为京剧中的一个重要角色:净。

2、除了净,京剧中的重要角色还有旦、生、丑(仔细看大屏幕,注意观察)

3、分组出示旦、生、丑各类图片。

4、对于他们脸部的化妆,你有什么发现?(旦和生淡妆,丑和净成了花脸)

京剧的角色中,一般净和丑(出示净和丑图片)脸上化妆时用五颜六色描绘出各种图案,成了一张花脸,这就是“脸谱”。丑角很简单,只是在鼻梁上画块豆腐大小的白粉,所以今天我们来研究一下净角脸谱。

5、老师搜集了很多脸谱,看看你能不能猜出他是谁。

6、出示:关羽脸谱,猜出的上台写出他的名字。

你们怎么都知道他是关羽?(脸谱下显示名字)

说理由:关羽是丹凤眼、卧蚕眉、面如红枣,所以这是一张红脸,红色显示“红脸”。

7、学生说说关羽的故事。

(斩华雄、过五关斩六将,大破曹仁、于禁军队)

听了大家的介绍,你觉得关羽是一个怎样的人?(忠心、勇猛)

8、正因为关羽忠勇,又是红脸,所以后来就用红脸代表忠勇。出示词语:忠勇。

你知道哪些历史人物也像关羽一般忠心耿耿又勇猛无比的?

学生举例,教师出示几张红脸图,如黄忠(斩夏侯渊,勇猛善战的老将),荆轲、后羿等。

现在你知道脸谱中的红脸的意义了吧,他代表——忠勇(齐读)

9、从脸谱还能看出人物的性格呢,难怪脸谱被誉为角色“心灵的画面”。红脸了解了,让我们再来看看其他颜色的脸谱。出示:包公、秦桧、孙悟空脸谱。

10、小组合作学习讨论:

(1)猜一猜是谁?

(2)选一个熟悉的人物讲讲他的故事。

(3)根据脸谱判断一下人物的性格。

(4)说说你还知道那些人也可以是这种色彩的脸谱。

11、推选组长交流:

黑脸的是包公、白脸秦桧、猴脸孙悟空,学生说到哪教师点到哪,读准生字字音,说说人物故事后判断他的性格。依次显示包公黑脸正直,秦桧白脸奸诈,孙悟空猴脸(有黑有红表示忠勇与正直),结合出示相关脸谱,认识人物,开阔眼界。

12、考考大家是否掌握,出题给大家做做,出示连线及填空。

13、先口头作业后翻书第128页,书面完成。

三、熟悉脸谱

1、在京剧中,脸谱是一种审美约定,红黑白色让人一看就能分出善恶好坏,知道他是一个怎样的人。

2、如果要给你画一张脸谱,你希望自己的脸是什么颜色?为什么?

看来大家都想像关羽或包公一样做忠勇正直的人。

3、其实早期的脸谱只用黑、白,后经艺术家的改造创新,色彩愈来愈丰富,人物性格更加鲜明。现在,除了主色,脸谱还可以使用其他的颜色来表现人物丰富的性格特征。

4、给大家欣赏一下,出示各实物脸谱(实物投影):你看到了哪几种颜色?

5、学生交流所见色彩。

6、人物的性格是复杂的,所以脸谱的色彩也是复杂的。

7、请你们看几张脸谱,如果熟悉这个人物,也许你能猜出他的性格。

观看幻灯片脸谱,教师可做相关介绍:程咬金(性格暴躁的程咬金,绿脸);宇文成都(骠悍、凶残的宇文成都,黄脸);张飞(长阪坡单人独骑,凭其果断勇猛吓走曹操大军,略带紫色)等。

8、各色彩代表的性格。(参考备用)

红色——表现忠贞、英勇的人物性格,如:关羽。

蓝色——表现刚强、骁勇、粗犷、有心计的人物性格,如:窦尔敦。

黑色——表现正直、无私、刚直不阿的人物形象,如:包公。

白色——代表阴险、狡诈的人物形象。如:曹操。

绿色——代表顽强、暴躁的人物形象。如:程咬金。

黄色——代表骠悍、凶残的人物,如:宇文成都。

紫色——表现果断、沉稳的人物,如廉颇、庞统。

金、银色——表现各种神怪形象。

9、幻灯片出示猪八戒,学生根据颜色说说其性格特征。

四、画画脸谱

1、看了这么多,想给你喜欢的历史人物画张脸谱吗?

2、根据他较为特别的性格,你觉得应该用什么颜色?凶残的黄色,暴躁的绿色,有心计的蓝色,皆而有之确定主色后可以至少选用三种颜色。注意:一般地讲,剧中温文尔雅、清秀潇洒的文人武人不勾绘脸谱。

3、其实脸谱并不难画,他的左右基本对称,每一类型的人物又大致差不多,动手试一试吧!(也可临摹已发下的脸谱)

4、播放录象《雁荡山》选断,学生在京剧声中勾脸谱。

四、作业设计

课后可以尝试制作书签、面具、泥塑脸谱等。

《学用字词句》教学设计之一

篇2:《学用字词句》教学设计之一-教学教案

——《练习7“学用字词句”》教学设计 作者:南京市南湖第一小学 潘文彬

一、设计理念

这是一项富有趣味性、综合性和实践性的练习。本教学设计从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出发,让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活动中提高学生学习字词句、运用字词句的效果,爱护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激发学生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提高学生搜集信息、处理信息和运用信息的能力。

二、教学准备

让学生咨询或查阅有关资料,了解戏剧脸谱方面的知识;搜集有关人物的故事。

三、教学流程

1.认一认,连一连。

教学伊始,教师可以设计一段精彩的导语用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尔后,出示“关羽”、“包公”、“孙悟空”、“秦桧”这些人物的名字让学生认读,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让学生查查字典。为了提高识字的效果,可以把其中的一些生字,单独出示让学生认读;这些字词只要认识即可,不要提过高的要求:学习了字词以后,再出示课本中的5幅戏剧脸谱,让学生结合课前自己准备的有关资料来认一认,连一连。之后,交流连线的结果,在交流的过程中,要让学生简要地说说理由。值得注意的是在这个环节中,学习字词是重点。

2.说一说,写一写。

戏剧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一朵绚丽的奇葩,它的脸谱的颜色和造型是很有讲究的,不同颜色的脸谱就代表着不同性格特征的人物。为了加深学生对戏剧脸谱的认识与了解,教学时,可以先让学生结合搜集到的有关资料来说说这些脸谱的颜色与所代表的人物性格之间的关系。在充分交流的基础上,再让学生写一写,完成第二项的练习。在这个环节中,应该把引导学生在整合搜集到的信息的基础上的交流作为重点。

3.议一议,讲一讲。

关注学生的价值取向,帮助学生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观,这是教学中不容忽视的目标。为此,在本环节的教学中,可先让学生围绕“你最喜欢哪个人物?讲讲有关这个人物的故事”的问题,分小组展开讨论,讲讲人物的故事。在此基础上,让各小组推荐代表在全班进行交流,讲演故事。比一比,看谁的故事讲得最精彩。这样就会使学生在议和讲的多边活动中,接受高尚人格的熏陶感染。

四、设计意图

1.目标的综合性。

在教学过程中,力求体现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综合,使这三维目标相互渗透,融为一体,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2.内容的开放性。

在教学过程中,力求体现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的教学理念,整合课外学习资源,丰富课内学习内容,开阔学生视野,提高课堂对话的质量。

3.形式的多样性。

在教学过程中,力求通过认、连、说、写、议、讲等形式,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积极情趣,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

4.过程的有效性。

篇3:低年级课堂中的“字词句”教学

在日常教学中,要充分挖掘朗读训练的因素,用朗朗的读书声代替“满堂灌”的现象。例如:《北风和小鱼》的第一自然段是故事展开的重要前提,字里行间透露出世间万物对“北风”的妥协。我先让学生自读,把这段话读正确、读流利。紧接着,提出问题:课文中用了哪些词来告诉大家,小草、梧桐树、小鸟正在发生变化?虽然学生能够从文字中体会到,但这还是属于浅层次的理解,一定要让他们再读课文,理解用词的准确:小草是“变了颜色”,梧桐树是“落了叶”,鸟儿是“躲进了窝”。让他们明白,不同的词描写不同的事物,这些生动形象的词,能让我们的课文变得多么有趣。

二、在实例中理解字词句

一学期的二十多篇课文中,难免会有些比较抽象的生词,那么,从实际生活中寻找学生熟悉的事例来助力,是最有效的。《春到梅花山》中出现了“人流”一词,这是能体现人们喜欢梅花,迫不及待去欣赏梅花的兴奋之词,但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确实复杂。让学生回忆“三月三”孤山庙会的热闹场面,交流当时自身的心情,就能比较清楚直观地理解这个词。低年级学生虽然词汇不丰富,但可以借助近义词、反义词来理解词语。如“惭愧”一词,就可以试着让学生在“难为情”“难过”“不好意思”这些词的层面上去悟读出“惭愧”的心情。

三、在反复比较中读懂字词句

低年级的阅读课堂中,抓住句子中的关键词反复读,有利于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促进学生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的发展;同时,通过比较训练,学生能够领会到恰当地用词可使意思表达得形象、生动,对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也有很大的帮助。教学《小松树和大松树》一文时,我让学生找找哪些词能够表现出小松树的骄傲。学生找出“喂”“多高”“很远很远”,回答的同时再让他们说说为什么要选这些词。接着我出示这样一句话:“你好,你看,我长得高,能看到远的地方。”让学生反复对比读,通过品味后感悟到:“喂”说明小松树不够礼貌,“多高”表现出他的得意,“很远很远”能让学生明白当时的小松树是多么威风。这样一来,一棵骄傲自满的松树形象就变得生动具体了。

四、在表演中活用字词句

低年级孩子,天性就是活泼好动,他们有很强的表现欲,五彩的想象力。因此,在阅读教学中,让学生在熟读的基础上进行课本剧的表演,既深受学生的欢迎,也能促进学生对课文深入体会。《蚂蚁和蝈蝈》这篇以小动物为主角的童话故事,是孩子们最乐于去研究的,课后,我让学生自行推敲,表演夏天蚂蚁的勤劳,蝈蝈的懒惰;冬天蚂蚁的舒适,蝈蝈的狼狈,并要求他们思考:该如何利用文中重点字词,把不同场景中各自的神情表达出来。于是,课后的教室仍然是热闹的海洋,有让同桌帮挑刺的,有和朋友商量细节的。通过表演把抽象的语言文字转化为形象的表情、身姿、动作,不仅使学生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还能提高整体的语文素质。

五、在句式结构中表达字词句

语句通顺,有条理性是语言表达的基本要求,可低年级学生在语言表达上问题很多:方言味重、句子不够通顺、缺乏条理性等等。这就要求我们从简单的字词开始,进而培养学生的语感。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在相关课文中,可运用一些基本句式、结构,运用联想使学生的语言表达通顺、具有条理性。《陈毅探母》一课中出现“一……就……”的句式,描写了陈毅急切想见到母亲的心情。教学时,在学生们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句式结构的基础上,我问:“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哪些事可以用这种句式说呢?比如在教室、在医院……”。学生说的很多,着重点都不相同,接着我让同学们回忆一下当时自己的心情怎样?用课文中的句式结构把你最喜欢的场面说给大家听,让学生对每个场合都进行尝试。

六、从结尾处活用字词句

一篇课文字数是有限,但仍有很多的“空白处”等待着我们去发现、填补和阐释。在语文教学的课堂上,教师要激活他们的思维,调动他们的想象。教学中我常会抓住结尾处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想象,训练他们更富有个性化的语言表达。教学《司马光》一课时,抓住结尾引导想象:“被救后的孩子会是什么样的神情,会说什么?陆续赶来的大人们会说什么?那些慌了的小朋友会说什么?想什么?”同学们兴趣盎然,语言富有个性化。有的说大人们是如何的责备;有的说被救的孩子是怎么样的的发抖……当然,在倾听孩子们的回答时,教师一定要留意他们的用词用句,多耐心,学生的点滴成长都需要教师们的扶持。

总之,在低年级语文教学中,我们不能忽略对生字、词语、句式的理解。对它们的理解并不是停留在课文内容的重重提问上,也不是靠教师冗长的讲解,更不需要在文章思想性上的深层次挖掘,理解语言文字最根本的途径还是“读文”。

摘要:课标明确提出字词教学的任务是“帮助学生正确地阅读、理解课文内容”。为此, 教师在教学中必须使学生逐步积累一些词语并能正确运用于各类句式, 只有掌握了一定数量的词语, 学生在以后阅读学习时才能读得顺利, 在作文时才能对词汇运用自如。可见, 在低年级重视词汇教学, 完成理解字词句、积累词语并能正确运用的任务, 是十分必要的。

篇4:《学用字词句》教学设计之一-教学教案

关键词:字词句;教学;语言文字;运用;能力

语言文字运用这一技能贯穿在学生从小学到高中的整个学习过程中,是日后学习各个科目的基础,所以我们应当将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作为小学语文培养的重点。改变传统的、机械式的读写记忆,探索新的教学方式,使学生对于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能够自主地学习。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完成教学,让学生的能力充分提高。

一、小学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教学概述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语言文字运用的能力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关系着日后学生的学习。因此找到一种合适的教学方法是我们的首要任务。语言文字的运用不仅是学生能否表达出自己的想法的工具,更关系着学生能否读懂其他人想要表达的内容,因此语言文字的运用对学生学习及人际交往的心态有着重要的影响。而小学是培养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最好阶段,所以,改变过去传统的教学方法,提升学生学习的热情是非常重要的。

二、小学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教学策略

1、将识字作为基础。文字作为语言的基础,对于学好一门语言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我们应当将识字作为基础。在慢慢的历史长河中,我国文字形成了一种独特的体系,有着不同于其他国家语言的独特魅力。虽然根据拼音准确地写出汉字在教学上具有一定的难度,但我国语言作为一种象形文字具有很强的艺术性,因此,我们可以利用小学生对于图画的热情,找到一种合适的方法,使他们更好地学习我国文字。而改变传统教学模式的机械性,培养小学生对于识字的兴趣能够为学生日后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打好基础。

2、将词语贯穿始终。在完成了识字任务的基础上,词语的积累也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内容,只有在词量积累达到一定程度后,才能进一步锻炼自己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因此,在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中,我们不仅要对小学生进行汉字的教学,让他们认识更多的汉字,还要将词语的教学融入其中。教给学生需要借用哪些词能够更准确地表达出我们想要表达的意思,明白词语的意思。在此基础上,对近义词做一定的了解和练习,可以使内容更加多变。对于高年级的学生来说可以适当加入成语的教学,使内容表达起来更富内涵。

3、将句子作为提升。连词成句,是学习语文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学习了词语运用的基础上,我们应当进行下一步的训练,即更加完整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句子作为组成文章的基本单元,具有重要的作用,每一句表达的意思需要连贯却又不能重复,因此,训练学生的表达能力是十分有益的。同一个意思可以有不同的表达方式,这就是句子的多变性。教师可以通过句子间的转化来训练学生的思维,例如把字句与被字句的转化,直接叙述转化为简介叙述等方式。这样不仅能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更对语言文字运用的能力有很大的提高,在此过程中,学生能够逐渐更加随心所欲地运用语言文字。

4、细读文章理解内容。在完成了以上三步内容之后,我们要做的就是阅读文章,阅读文章分为速读和细读。速读是指在短时间内对所给文章进行通读,以会识字、断句为前提,能够明白作者想要表达的字面意思,并不用进行深层的分析。而细读是在速度的基础上,不仅理解字面上所表达的意思,更要结合文章的历史条件、写作背景等一系列因素对文章所要表达的深层含义进行分析,明白作者的写作意图。借此方法以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运用在日常生活中,可使学生更加善于与替他人交流,不易产生不必要的误会;运用在学习上,对于日后学习中遇到的问题能够更容易理解、明白,有益于考试和学习。还能够培养学生的感知能力,使学生的心思更加细腻,感知到一些细节上的东西。

5、将写作当作最终手段。当然,我们培养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是为了能够使学生更好地运用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所以在完成了以上教学后,我们应当做的就是将其用到写作中去。最初的训练中,可以给学生提供范围,让学生根据提供的一小段文章进行扩写,以开拓学生的思维,渐渐地可以给学生一些固定的题目或内容,让学生自由发挥进行写作,以锻炼学生的组织与表达能力。通过这些方式能够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

总之,小学语文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对学生来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基础课程,它关系到学生日后的语文学习,关系到学生初中、高中乃至终身的语文学习、阅读写作及日常交际,所以我们应当将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作为小学语文培养的重点。当然,想要提高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并不难,只要从基础抓起,一步一个脚印地走下去,终会得到提升。

参考文献

[1] 王秀菊.将语言文字运用落到实处:张祖庆执教课例《穷人》赏析[J].基础教育论坛.

[2] 张艺.加强语言文字运用你还原语文课堂本色[J].小学时代:教育研究;2013(05).

[3] 王春燕.文本解读应该指向语言文字运用[J].小学时代:教育研究;2013(04).

篇5:《学用字词句》教学设计之一-教学教案

1.让学生通过练习初步掌握一些构字规律,懂得表示发出声音的词大多是口字旁。

2.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回归生活,在情境中感受自然界美好的声音,激发他们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的感情。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是在句子中加上小动物的叫声,体会句子的生动。2.难点是了解汉字构字的巧妙。(即表示发音的词大多是口字旁)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

一、引言揭题

刚才,我们通过猜谜又学了一个字,“聪明”的“聪”。老师想,一个聪明的孩子不仅会用眼睛观察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还会用耳朵去倾听一切美好的声音。今天的练习课,老师就带小朋友走进生活,走进自然,去聆听那些美妙动听的声音。

二、看图读词

1.媒体出示表示四种动物叫声的词。

2.师问:这是什么动物的叫声?请你亮开嗓门大声学学。(学生自由练读)学生说时教师相机出示图画。

3.那除了这些,你还知道哪些动物的叫声? 4.师小结:(媒体出示象声词)看来我们小朋友都特别喜欢动物,爱和它们交朋友,所以知道这么多动物的叫声。你们听(媒体播放小鸡的叫声)小鸡像在说些什么?

三、句子填空

1.动物的叫声就像我们人类的语言,也是在交流、表达自己的感情。(出示句1)现在请你把动物的叫声加进句子再读一读,你觉得小鸡现在的心情怎样? 2.书上还有两个句子,请你也加上动物的叫声读读,体会体会。3.(相应出示另两个句子)课堂交流。

4.小结后请每个小组选择一个表示动物叫声的词,练习生活,发挥想象,先自由讨论,然后练习说话。

课间活动:动物操(结合动物的叫声)

四、拓展延伸

1.自然中除了动物的叫声,还有许多美妙的声音,你留心倾听还曾听到些什么呢?(引导学生用完整的句子表达)

篇6:《学用字词句》教学设计之一-教学教案

关键词:语文教学;现代文阅读;技巧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12-271-01

一直以来,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的成绩都不太理想。初中现代文阅读的成绩是普遍偏低的。还没有一个有效的方法能够真正解决这个普遍的大众现象。 产生这种奇怪现象的原因有多种。其中一部分原因在于,教师在对现代文阅读习题的讲解中不能传授有效的解题技巧和解题的方法,不能让学生们能表达出文本的思想和宗旨。就此,笔者在教学一线中总结出以下几点现代文字词句的解读技巧及方法,旨在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语文素养。

语文是诸多学科的基础,而识字写字、积累词汇以及对句子的理解更是基础之基础。因为这不仅是发展阅读与写作能力的前提条件,而且是提高知识层次和文化水平的重要途径。作者要借助文章表达思想感情,就必须通过重点词、句、段来刻画内心世界。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指导学生在文中找出能够表达文章中心的重点词语和重点句子,并依据对重点词语、重点句段的理解与体会,深入把握文本,达到既理解和掌握语言文字,又受到思想教育的目的。

在初中阶段,重视语言材料包括对字、词、句、语段的积累是最基础的要求。学生理解了一篇文章的重点词、句和语段也就能理解文章的主题,进而对整体文本的思想内涵进行掌握,所以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注意加强这方面的教学。在阅读教学中,通过设置问题情境,引入自主、合作、探究的方法,让学生互相帮助共同解决问题。可以从以下三方面着手:

一、理解和分析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

首先,正确理解词语的本义和使用义。理解词语,是理解文章的基础,不同的词语意义不同,相同的词语语境不同含义也不一样,这在新课程教材的练习中也有所体现。比如七年级上册的《看云识天气》中有一句:“云就像是天气的‘招牌:天上挂什么云,就将出现什么样的天气。”“招牌”,原义是“挂在商店门前写明商店名称或经售的货物的牌子,作为商店的标志”,这里的比喻义是天气变化的标志。其次,仔细分析和比较词语的内涵。把握词语的内涵、分析词语的搭配,要注意对词语的意义进行区别。分析词语的搭配要特别注意词语意义上的矛盾,包括语言表面矛盾、语气矛盾和感情色彩的矛盾等等。这些矛盾,常常隐含着语言主体复杂的情感,有着深刻的内涵。如:七年级下册语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百草园中“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似乎”与“确凿”两个词语语气不同,放在一起矛盾吗?表面上看是矛盾的,但实际并不矛盾。这是为了表示两种意思。对“最末次的相见”来说,已经相隔七八年,印象已经淡薄,所以用了不肯定的语气,但回忆童年生活,却又历历在目,因此又用了肯定的语气。

二、推敲和领会重点句子的含义。

在阅读教学中加强对重点句子的教学,不仅是理解课文主题的需要,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例如,在教学刘禹锡的《陋室铭》时,应引导学生抓住诗眼:“斯是陋室,惟吾德馨”里的“馨”,本义是散发到很远的香气,文中则意指品德高尚,这个字是本文的中心。课文围绕居住的环境、往来的朋友、闲暇的爱好等方面,写出作者的品德的确称得上“馨”。文中集中了大量篇幅来阐述“馨”,抓住了这个字,文章主题便清晰了。对感情丰富的句子,可结合修辞手法进行分析,现在中考虽不考修辞知识,但还会出现对学生修辞手法的运用能力的考查,所以平常的现代文教学中应注意适当的讲授。例如《谁是最可爱的人》中赞扬志愿军战士崇高思想境界的排比句:“他们的品质是那样的纯洁和高尚,他们的意志是那样的坚韧和刚强,他们的气质是那样的淳朴和谦逊,他们的胸怀是那样的美丽和宽广!”又如《济南的冬天》中“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等到快回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通过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将山上白雪的变化描绘得淋漓尽致,让人浮想联翩,意犹未尽。

篇7:学用结合之初中英语写作教学策略

【关键词】初中英语 学用结合 写作教学

英语写作教学通常是英语教学中最难的环节,英语写作是对整个英语教学的检验,由于写作要求学生有扎实的语言基础,并且在语句的应用上又要掌握一定的技巧,所以写作教学中更加要注重学生英语表达运用能力的培养。学生一般会认为英语写作是英语学习中具有难度的环节,这是由于学生对教材知识的掌握不够灵活造成的。在新课改的要求下,实现学用结合成为英语写作教学的新目标。在英语教学中让学生灵活地掌握教材上的内容,为写作运用奠定良好的基础,下面对英语写作教学中学用结合的具体教学策略进行了分析。

一、迎合学生兴趣进行写作选材

学生对于英语写作没有太大的兴趣主要是因为写作的时候没有太多的话题可以讨论,写作要有话题才能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教学面对的对象是学生,所以要想让学生有良好的发挥,就需要选择学生感兴趣的题材进行写作。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个性特点以及学习情况等选择学生感兴趣的题材让学生练习写作,让学生感觉到有话可说,有想法可以表述。比如:初中生处于比较爱冒险,对个性化的事物比较感兴趣的年纪,所以可以选择时下流行的酷跑运动作为话题进行学习,让学生发表对这种新兴极限运动的想法,学生对于这种运动形式比较感兴趣,也就会产生很多的话题,大家可以共同讨论。结束之后,教师还可以让学生以“What is your favorite sport ?”为话题,让学生自己组织语言进行写作,将自己心中喜欢的运动描述出来,学习知识的同时也得到了应用。

二、逐步深入,指导教学

写作教学其实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写作是由词汇组成句子,由句子组成篇幅的一个过程,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也不能急于求成,要懂得逐层深入的教学。还有就是在写作方面要对学生的写作思路以及写作方法都要进行细致的指导,初中生的思想还不是很成熟,在做事的过程中如果没有明确的指导,很容易产生厌倦学习,畏难的心理,所以教师要在写作的各个方面都要加强指导。在教学的过程中善于引导,让学生能够通过学习将学到的知识灵活地运用,发挥出自身的英语技能。例如:可以根据教材上提供的自我介绍的文章,引导学生学习这一题材作文的写作,先让学生自由发言,如果是你进行自我介绍的话会说哪些方面,让其他的人能够很快地了解你。有的学生会问姓名还有来自哪里,有的会介绍一些兴趣爱好,还有的认为要介绍年龄以及一些日常的活动等,学生积极的发言为写作提供很多想法,经过教师的引导,学生可以综合大家的说法更好地了解自我介绍应有的内容。

三、创新写法,提高写作水平

为了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更好地发挥学用结合的作用,在写作教学时可以创新写作的方法。写作形式上可以不再按照教师给出题目,学生进行写作的方式进行。教师应该充分利用教材,发挥教材的作用,对教材中给出的内容可以采取扩写和改写的形式来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想象对内容进行扩充、续写或是改写,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够对教材上的词汇、短语更好地把握运用。比如:在学习《My favorite subject is English》这篇文章的时候,可以根据文中描述的语言借鉴教学,“My favorite subject is English.I read English newspapers and listen to radio in English.I also like read English books......”根据对文章的学习,可以让学生对文章进行改写,对自己喜欢的科目进行描述,学生若是对英语感兴趣可以对文章进行续写,学生可以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自由发挥,结合自己对学科的看法,对文章进行续写将自己的想法表达完善。学生也可以根据文章进行改写,改写过程中可以借鉴文中学到的通过短语,固定句式等来让自己的英语写作更加丰富,这种新型的写作方式,能够帮助学生产生写作的思路还能够让学生将其所学应用到实践写作中,创新写作的方法,更充分地体现了学用结合的理念,对于学生写作能力的提升有重要的影响。

四、采取学生互批写作的方式

英语写作教学不仅仅是让学生能够写出文章来就算完成教学任务了,写作教学是对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一种培养,是让学生通过写作的形式,将学到的散碎的英语知识串连成整体,然后完整地表达出来。教师可以采用口语训练和书面表达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写作教学,学生在完成作文之后教师不要急于批改指正,让学生之间以互批的形式来进行,不仅能够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能够锻炼学生的英语表达能力,一举两得。在完成写作练习之后,教师让学生两两进行交换,将自己的作品交到对方的手中,互相阅读记录下出现问题的地方还有写的好的地方,然后通过口语表达的形式让学生互相指正对方的错误点,分享对方值得学习的地方。结合学生的表述,教师可以有个大概的了解,挑选出比较典型的错误,让学生提出修改的意见,结合大家的意见,让学生根据修改意见重新完善文章。

总之,英语学习其实是应该围绕教材进行的,将教材内容达到活学活用才能够发挥出教材本身的价值。所以初中英语写作教学中也要充分发挥教材的作用,在教学方式上进行改革,从选材到写作形式上更多地考虑学生的感受,以学生为中心开展教学活动,循序渐进地做好指导工作,才能够让学生将教材所学灵活运用,提升英语写作能力。

参考文献:

[1]邓伟琴.过程教学法在初中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4,(29):34-35.

篇8:谈小学语文词句教学

据此,我们可以明确:词句的教学目标有两层。第一层是:理解词义句意;第二層:是品味词句。什么是品味词句呢?我认为是:在理解词义句意的基础上,一方面让学生进一步理解词句在课文中的地位和作用,理解词语、句子与课文内容的内在联系,体会作者造词造句的用意;另一方面,让学生体味这些词句在表达上的准确、优美、形象。

那么,如何落实词句教学目标呢?要达到第一层目标,常用的方法是: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等。要达到第二层目标,我常常采用比较法去引导学生品词品句,品出“味”来。下面我将结合教学实例去谈谈几种比较法。

一、换词比较

如《可爱的草塘》一课中,“浪花翠绿翠绿的,一层赶着一层涌向远方”中的“赶”,可以引导学生换上“接”字进行比较。通过比较,学生可以看出:“接”是指前一层浪花过去了,后一层浪花跟上来:“赶”是 指前一层浪花还没有过去,后一层浪花就追上来,起弧的节奏快,能显示出浪花的活跃。这样——比较体味,学生队“赶”用在这里的含义和表现力就理解得比较深刻了。

又如在《十里长街送总理》中写道“一位老奶奶双拄着拐杖,背靠着一棵洋槐树。”可以这样来引导学生:“把‘拄换成‘拿,好不好?”学生一比较,纷纷说:“不好,因为拄着可以看出是老奶奶快站不住了,必须借助拐杖撑地才行,从后面的‘背靠也可以看出来。”我顺势引导学生:“老奶奶年纪大,快站不住了,还要在那里等候总理的灵车,这说明了什么?”学生便会得出:这表现了老奶奶对总理的尊敬、怀念、渴望见到总理的感情。这样,学生通过换词品味,加深了对词语的理解,加深了对课文中心的理解。

二、换句比较

如在教学《威尼斯的小艇》中写小艇的样子时,出示下面两段话让学生比较,讨论:那一段写得生动?

(1)威尼斯的小艇又窄又深;船头和船艄向上翘起;行动起来轻快灵活。

(2)威尼斯的小艇又窄又深,有点像独木舟;船头和船艄向上翘起,像挂在天边的新月,行动轻快灵活,仿佛田沟里的水蛇。

学生经过讨论,一致认为课文中的一段话写得生动。因为它用人们熟悉的独木船、新月、蛇作比喻,让人们眼前就有了小艇的样子。学生通过比较,锻炼了品味语言文字的能力,领悟到运用比喻的精妙之处。

又如在教学《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中第一段时,我出示了以下两个句子让学生比较,让学生说说哪个句子写得好?为什么?

(1)我呆呆地望着来来往往吊唁的人,心理非常悲痛。

(2)我呆呆地望着来来往往吊唁的人,想到我就要永远见不到伯父的面了,听不到他的声音了,也得不到他的爱抚了,泪珠就一滴一滴地掉下来。

通过比较,让学生明确:两句话都写我悲痛的心情。不同的是第1句写的概括,第2句写得具体。第2句中虽然没有出现“悲痛”一词,但字里行间无不流露出“我”极其悲痛的心情,句中不仅写出“我”如何悲痛,而且写出“我”悲痛的原因,感情非常真实,因此,第2句比第1句写得好。

三、增删比较

在课文中,有很多词句用得准确生动,包住着思想感情,是作者经过反复推敲之后写下来的。在教学中,如果我们没有抓住这些词句进行品味,那么,学生对于作者是怎样表达这些思想内容的,就会缺乏比较具体的、全面的了解。而培养和提高这方面的分析能力,这应是教学的重点所在。在进行这方面的训练时,我常常使用增删比较法。

如在教学《一夜的工作》一课时,学生通过读课文后会知道:课文表现了周总理工作的劳苦、生活的简朴。但是作者是如何表达这个中心的呢?那就要通过品味词句去了解了。如在教学这些句子“总理见了我,指着写字台上一尺来高的一叠文件。”“他一句一句地审阅”时,让学生把带点的词删去,让学生比较;句子有什么变化?学生通过比较,能够体会到:“一尺来高”用得好,它写出总理要审阅的文件很多:“一句一句”用得好,说明总理对每一句话都看得仔细。

通过这样抓重点词删除比较,不但能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更能知道:作者是运用这些词句去准确表达内容的。

还有一种是增加比较。如在教学《董存瑞舍身炸暗堡》一文时,有一句话“董存瑞坚决地说:”连长,我去炸掉它!‘教学这个句子时,在句子上添词变成“连长,让我去炸掉它吧!”让学生进行比较,学生能够体会出课文的句子用得好,因为能够表达出董存瑞请求任务时的坚定,毫不犹豫。语言简洁、有力、掷地有声。

通过以上例子,我们可以看出:运用比较法,能使学生对词语、句子的理解更深一层。这样,才能真正落实词句教学的目标。长期坚持训练,能培养学生品词品句的能力,能使我们的语文课上出“语文味”来。

四、分析词语的形体、构成,理解词语。

常言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朗读是一种复杂的心智过程,它有助于帮助学生掌握每个汉字的音、形、义,加深对词语和文意的理解和感悟,在情感体验上得到一次升华,对语言的形成和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1、分析字词的形体,理解词语。

在朗读中,读准字音,分析字形,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理解词义,真正做到汉字音、形、义的统一。 例如笔者在进行《盘古开天地》中“滋润”词语的教学设计如下:(1)、这个词谁会念?(2)、字音读准了,能读出感觉,读出意思吗?(3)、这两个字都是什么偏旁?(4)、对啊,水分多了,干燥的秋季变得滋润起来,万物滋润了,人滋润了,感觉就舒服了!那该怎么读?(5)、声音柔软点,再舒服点读?这样教学通过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朗读,不但从字的偏旁上理解了词语的意思,而且懂得这个词语的感情色彩,以及它在语境中的运用范围。此时,“滋润”不再是一个单调的词,它有着充沛的水分,它象征着万物复苏。这样使抽象的语言符号化为具体的事物,拉近了学生与“滋润”的距离,使学生对它有了感情,有利于上升到情感上深刻理解词语。

分析词语的构成,理解词语。

上一篇:生活在幸福中七年级作文下一篇:案件装卷顺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