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词句训练

2024-05-16

加强词句训练(通用7篇)

篇1:加强词句训练

我们先来看下,来到我们英才辅导中心作文提高班,需要准备哪些装备呢(笔、两本笔记本,一本是作业本,另外一本呢,是读书笔记本,)

要建这样的一栋楼,需要哪些建筑材料(水泥,石头、沙子、钢筋),那么我们要写一篇作文,如果不懂词,能写的出文章吗。那么我们现在来回忆下:

词训练

一、描绘事物的词语

描写自然景色的有哪些词语呢?

山清水秀 青山绿水春意盎然春暖花开万紫千红绿树成荫银装素裹风景如画五彩缤纷 桃红柳绿春色满园五光十色桃李芬芳碧波荡漾千姿百态百花齐放含苞待放五颜六色繁花似锦色彩斑斓绚丽多姿鸟语花香翠色欲流诗情画意芳草如茵婀娜多姿

描写天象气象的成语:

晴空万里红日高照阳光明媚骄阳似火

碧空如洗和风细雨

描写愉快心情的:

笑容满面喜上眉梢手舞足蹈兴高采烈

笑容可掬欢欣鼓舞容光焕发满脸笑容神采奕奕谈笑风生笑逐颜开满面春风眉飞色舞人颜欢笑红光满面和颜悦色捧腹大笑心花怒放喜气洋洋纵情欢笑欢呼跳跃心旷神怡神采飞扬喜笑颜开喜出望外放声歌唱眉开眼笑欣喜若狂

描写人物外貌的:

英俊潇洒红光满面睡眼蒙眬身材魁梧满脸笑容泪眼通红个子高高皮肤黝黑双眉紧锁

身材矮小黑里透红眼睛深陷肩膀宽宽面容慈祥炯炯有神眉清目秀皱纹舒展浓眉大眼

樱桃小口无精打采身体瘦弱白嫩肌肤面容憔悴愣头愣脑神采奕奕满脸放光须发苍苍

亭亭玉立鹤发童颜面如土色

描写工作学习态度的:

全心全意专心致志废寝忘食一心一意全神贯注如饥似渴专心专意夜以继日勤勤恳恳

聚精会神再接再厉仔细琢磨孜孜不倦始终如一深思熟虑始终不渝精益求精有始有终

持之以恒不遗余力水滴石穿坚韧不拔兢兢业业精雕细刻勤勤恳恳愚公移山埋头苦干

一丝不苟不甘示弱日夜奋战

二、积累事物动态的词语

(一)请划出该句子所使用了哪些动词?

“雨来像小鸭子一样抖着头上的水,用手抹一下眼睛和鼻子,嘴里吹着气,望着妈妈笑。”

(二)动态的词语

“看”的动作的词:①表示一般地看的:如见、瞧、视、睹等。

③表示向远处看的:如眺、望、眺望、瞭望等。

④表示向上看的:如仰望、仰视等。

⑤表示向下看的:如鸟瞰、俯瞰等。

⑥表示向周围看的:如顾、张望、环视、巡视等。

⑩表示集中精力看的:如盯、注视、凝视、凝望等。

表示斜着眼看的:如膘、斜视等。

表示愤怒地看的:如瞪、怒视、怒目等。

表示仔细看的:端详、察、察看、观察、检查、查看等。

表示恭敬地看的:如瞻仰等。想一想,练一练:

写“头”的动作的词:如抬头____低头摸头______摇头点头___________________、三、积累摹拟声音的词语。

下面的例段:

“你用水中听音器一听,就能听见各种声音:有的像蜜蜂一样嗡嗡,有的像小鸟一样啾啾,有的像小狗一样汪汪,还有的好像在打鼾。”

这里描写的是海底世界中动物的声音。我们虽然没到过海底,但读这段话时,就像真的听到了海底动物的窃窃私语。这就是“嗡嗡”、“啾啾”、“汪汪”等象声词的作用。

在我们学过的课文里有不少的象声词

嗡嗡嗡嗡的说话声;

哗啦哗啦的翻课本声;

哐啷的门声;

呜呜的哭声;

想一想,练一练:

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象声词。

(噼噼啪啪)的鞭炮声

(轰轰)的机枪声

(滴滴答答)的钟表声

(哗啦啦)的流水声

句子训练

把句子写具体,就是在句子主要成分的前后,加上一些恰当的修饰或补充说明的词语,使句子表达的意思更加清楚明白,更加生动形象。

例如:1.翠鸟掠过湖面。

2.机灵的翠鸟掠过波光粼粼的湖面。

第2句加上一些修饰词语以后,就具体多了。它告诉了我们“是什么样的”翠鸟,掠过的湖面“是什么样的”。如果把第2句再修饰一下:“一只机灵的翠鸟轻轻地掠过波光粼粼的湖面。”表达的意思就更具体了。但要注意一点,把句子写具体并不是堆砌很多词语,只能根据表达的需要,该修饰的就修饰,不该修饰的就不要画蛇添足,以免造成重复、累赘。

例如:1.我们高兴。

2.我们高兴得跳起来。

第2句加上了“跳起来”,就把“高兴”的结果、程度具体地描绘出来,强化了表达的感染力。练习把句子写具体的方法很多,在小学语文课中学过的,有下列三种基本方法:

1.加定语。

例:队旗在空中飘扬。

“(鲜艳的)队旗在(蔚蓝色的)空中飘扬。”括号里的词语我们就叫它定语。加上这些定语后,就知道了是什么样的队旗,在怎样的空中飘扬。表达的意思更明白具体了。

练一练:

如;给下面的句子加上词语,使句子表达得更具体。

①演员们的表演,受到了大家的欢迎。

演员们(昨天在百花剧院精彩)的表演,受到了大家的欢迎。

②人群热烈欢呼起来。

(公园里热情洋溢)的人群热烈欢呼起来。

例:弟弟跑来了。弟弟是怎样跑来的?

弟弟(摇摇晃晃地)跑来了。

战士们完成了任务。

战士们()完成了任务。

括号里要加的词就是状语。加上哪些词语,能把意思表达得更具体呢?

根据表达意思的需要可以加上与“完成任务”搭配恰当的很多词语。如:

加上“胜利、圆满、光荣”一类的词,就能表明任务完成的“情况”。

怎样把句子写生动

秋天来临了。

天空像一块覆盖大地的蓝宝石。村外那个小池塘睁着碧澄澄的眼睛,凝望着这美好的天色。一对小白鹅侧着脑袋欣赏自己映在水里的影子。山谷里枫树的叶子,不知是否喝了过量的酒,红得像一团火似的。村前村后的稻子,低着头弯着腰,在秋风中默默地等待着人们去收割。半空中,排着“人”字形的雁群,高兴地唱着歌,告别人们,向天边慢慢飞去……

这段描写秋天原野景色的话,一共只有7句,却有5个是拟人句,如“池塘睁着碧澄澄的眼睛,疑望着……”;“白鹅欣赏自己……”;“枫树的叶子喝了……酒”;“稻子低着头弯着腰”;“雁群高兴地唱着歌”运用拟人的方法,把无思维的动植物描写得活灵活现,使它们像人一样会思想、有感情、能说话,有性格有行为。增强了语言的形象性,生动性和感染力。

排比句也能增强语气、充分表达感情。这种句式由结构相同或相似、字数大体相等、意思相联、语气一致的词组或句子组成,排成一串。并且,常常有一个相同的词语,反复出现在各词组或句子中,起连锁作用,读起来,朗朗上口,节奏感强,有气势,很有表现力。

读读下面的排比句,体会体会句子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一个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这点精神,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阵风吹来,柳絮不停地飞舞着。

它挂在小树上,像给小树披上了一层美丽的纱裙;它浮在小河上,像许多小虫在蠕动;它落在草地上,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小花;它飞到田野上,给辛勤的农民伯伯跳起了欢乐的舞;它来到幼儿园,抚摸着孩子的脸蛋……

以上三段都是用排比句来写的。第一段描写抗日战争时期孩子们在艰苦条件下坚持学习的情景;第二段歌颂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的人的伟大精神;第三段则是描写柳絮飞向各处的景象。三个段落内容虽然不同,但根据表情达意的需要,都用排比的方法,语言生动活泼,句子整齐有序,抒发了丰富的感情,写出了景物的生动画面。

1.照“例”写拟人句。

例:鲜花张开了笑脸。

星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太阳冲破了云霞,跳出了海面。

月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猫要是高兴,能比谁都温柔可亲。

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照“例”写排比句。

例:天上的云,有的像羽毛,轻轻地飘在空中;有的像鱼鳞,一片片整整齐齐地排列着;有的像羊群,悠闲自在地走来走去……

公园里的菊花,有的______;有的________;有的______;有______的______。他的歌声,飞到______;飞到______;飞到______。

3.认真读一读下面的例段,做好后面的练习。

夏天的星星就像俏皮的孩子一般逗人喜爱,它们有的会跑到老远的地方,好像躲在纱帐里跟我们捉迷藏,使人只能看见一个朦胧的影子;有的活像一个怕羞的小女孩儿,闪着明亮的眼睛,躲在一个角落,在偷什么似的;有的又像天真活泼的孩子一样,扮着鬼脸不停地朝我们眨眼睛。

①这段话里运用了______和______两种修辞方法,描写了______。

②照上面例段的写法完成下面的练习。

A.水池里养着许多可爱的小金鱼,这些小金鱼就像______。它们有的______;有______的;有的______。

B.山边流淌着一条小河。那清澈的流水啊就像______;那潺潺的流水声啊就像______;它欢乐地蹦跳着,就像______奔向远方。

篇2:加强词句训练

【考点要求】“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考点解说】

在中考阅读题中,词句品析的考点主要有:1.在具体的语境中品析词义,体会句义。2.比较、品味词、句、段的表达作用和效果。3.品析词语的准确严密、生动形象等。4.品析成语、俗语等的精练准确及表达作用。5.品析句式的变化及表达作用。6.品析修辞手法的精妙及其表达作用。7.品析段落的语言特色。

【原题再现】

(武汉市元月调考卷《千载醉翁亭》选段)

不幸,每个人都会遇到,我们无从掌握。真正的修养、品格是要在苦难中才能表现出来的。拉开时间的帷幕,我们看到多少士子沉沦下僚时像蓬草一样转徙漂泊的身影。NN的马蹄声,辚辚的车轮声,呀呀的船棹声,千山万水刻印下他们疲惫的足迹,沉重的诗行。贬谪是人生的一部大书,它给人以磨难痛苦,也锤炼着人的精神风骨,在沉沉的压抑之中,也许是一种毁灭,也许是一种升华。

15.下面这个句子描绘出那些遭遇贬谪的人哀怨悲戚的状态,请说说它是怎样传达出这种效果的。(3分)

NN的马蹄声,辚辚的车轮声,呀呀的船棹声,千山万水刻印下他们疲惫的足迹,沉重的诗行。

{思路分析}本题可以从修辞手法、拟声词效果、神态描绘、时空久远等四个方面作答,答出其中三个方面即可给3分。意思对即可。

{答案示例}“NN的马蹄声,辚辚的车轮声,呀呀的船棹声”这一组排比强化了遭贬谪之人行路的艰难和心情的沉重;拟声词“NN、辚辚、呀呀”极具现场感,渲染了孤独而悲寂的氛围;“疲惫的足迹,沉重的诗行”写出漂泊者边行路边哀叹命运不济的情态;“千山万水”更是强调了这种状态的持续之久,范围之广。

(武汉市20四月调考卷《工地上的父亲》选段)

今天这天还真是热,早上红彤彤的太阳早变成了一个金麟,浑身冒着火,向工地上瞪着眼。老伴给他搭在脖子上的手巾已经不管用了,拧一把,水流在条石上,“吱”的一声不见了踪影。汗水早不再是一滴滴,它们在父亲的背上、脸上汇成一道道,似乎要抽干父亲的身体。

15.仔细品读下面的句子,说说它是如何表现天气的酷热的`?

汗水早不再是一滴滴,它们在父亲的背上、脸上汇成一道道,似乎要抽干父亲的身体。

{思路分析}本题可以从修辞手法、词语运用、侧面烘托三方面作答,共3分,每个方面1分。意思对即可。

{答案示例}用夸张的手法写出天热汗多给父亲带来的折磨;“一滴滴”向“一道道”的转化写出了父亲流汗之多之快,“抽干”这一动词形象地表现出高温蒸发强度之大;这里没有直接写天热,而是借助父亲的汗水从侧面烘托出天气的酷热,从而表现父亲谋生的艰难。

15.【年五月调考】仔细品读下面句子,结合带点的词语说说这句话表达了华安怎样的心情。(4分)

华安背着一个五颜六色的书包往前走,但是他不断地回头;好像穿越一条无边无际的时空长河,他的视线和我凝望的眼光隔空交会。

15.【2010年中考】下面语句运用了排比、比喻等修辞手法,请任选一种修辞手法品析下面句子的表达效果。(3分)

当他陡然冲入这个世界,是你,用双掌接住那华丽的初啼;是你,用许多防疫针把成为正常人的权利给了婴孩;是你,用精湛的医术摧毁生命的暗礁,让初生儿扬帆远航。

14.【元月调考】品读下面句子,说说这个句子传达出人物怎样的心境。你认为句中哪个动词用得最好?为什么?(4分)

刘雅的心悬起来,高高地悬到了半空里。她害怕女人从那七层楼高的脚手架上突然飘下来,像一片落叶。

14.【20四月调考】小贩平常的吆喝在作者的眼中却如此生动有趣。仔细品读下面句子,你认为哪里写得最好?为什么?(4分)

北平的水果贩最会吆唤,你看他放下担子,一手插腰,一手捂着耳朵,仰起头来便是一长串的吆唤。婉转的唤声里,包括名称、产地、味道、价格,真是意味深长。

14.【年五月调考】仔细品读下面句子,说说它是如何展现出作者对苏东坡的喜爱的。(4分)

他一戏墨,就创立了中国文人画;他一写字,就有着惊世的书法流芳千古;他一好吃,就传出“东坡肉”、“东坡饼”诸类佳肴;他一穿戴,就使“东坡帽”、“东坡屐”民间长存;他一说笑,就让和尚成为名僧……如此等等,仿佛只要苏东坡稍一动弹,就会留下一道浓重的文化色彩。

14.【2011年中考】下面语句用了多种修辞手法,请结合其中一种,说说它的表达效果。(4分)

它就像是村里人共有的孩子,每一声对塘的呼唤,经风吹都能传到塘的耳朵里。水草轻摇,青蛙鸣叫,蜻蜓风舞,燕子贴水,波光荡漾,都是池塘的应答。

14.【元月调考】仔细品读下面语句,说说它描写了什么,这段描写流露出作者怎样的心情?(4分)

他是睡着的,四点多的阳光斜斜地落在他消瘦不少的脸上。他的头发没有梳理,既长且乱,胡子也好像几天没刮的样子;打着石膏的右腿露在棉被外,脚指甲又长又脏。

14.【20四月调考】仔细品读下面语句,结合其中的比喻手法说说它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想法.(4分)

我相信童年就是人生沙漠中的这样一口水井,始终携带着童年走人生之路的人是幸福的,由于心中藏着永不枯竭的爱的源泉,最荒凉的沙漠也化作了美丽的风景。

【年五月调考】仔细品读下面语句,结合加点词的含义,说说这句话传达出“他”怎样的心境。(4分)

他突然闻到了由人类的群体才智结晶成的生命芳香。

【答题指导】

观察元月调考与四月调考题题干、思路分析与答题示例,发现答题规律:

观察点一:明确品析内容(提炼题干中的关键词)

观察点二:分析答题角度

1、修辞手法(关注常见的比喻、拟人、排比、夸张、对比等)

2、词语、短语运用(关注富有表现力的动词、形容词、拟声词、叠词、数词等;动宾短语、偏正短语、并列短语、主谓短语的连续使用,使语言简促有力,抒情酣畅淋漓。)

3、特殊句式(关注短语后置句、反问句、设问句等,起强调、加强语气、引起思考的作用。)

4、表现手法(关注对比、引用、联想、侧面烘托、人物描写、动静结合、细节描写等)

5、感官手法(关注视觉、听觉、触觉、味觉、嗅觉)

观察点三:组织答题语言

1、提炼+角度+效果(“”运用手法,表现了/突出了/强调了……)

2、将题干中明确的效果具体化。

3、从几个不同的角度分条陈述。

从语言的形式、内容、作用三方面进行分析。形式包括词语的特色、句子的修辞、语言运用的写作手法和表达方式等几个方面;内容就是指句子本身的意思和它隐藏的含义;作用是指这个句子(这段话)对文章的中心、文章的结构、作者的写作意图等方面的作用。因此,在做语言赏析题时,首先要考虑的是“这段话在形式上有什么特点?它的内容(意思含义)是什么?这段话在文中起什么作用?”这三个问题考虑清楚了,答起题来就会有的放失。

篇3:加强语言训练重在词句品味

要使学生的语文知识转化为能力, 必须经过严格的语言文字的教学和训练。在阅读教学中, 教师要重视指导学生领会语文表情达意的方法和作用。“思风发于胸臆, 言泉流于唇齿。”这种“思”与“言”的能力就是语言的理解与应用能力。要想形成这种能力, 就必须具备相当扎实的语文基础, 能够正确理解和熟练运用语言文字。

“课文要仔仔细细地读”“语言要清清楚楚地说”, 这是加强语言文字训练的有效途径。读的训练是理解, 说的训练是运用。“仔仔细细地读”除了理解和感受外, 还要品味。这样才能“清清楚楚地说”, 说得得体, 文能达意。读与说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却是同一载体, 都是语言训练的范畴。

语言文字训练的范围很广, 除字、词、句篇的训练外, 还包括对语言的听、说、读、写的接受和表达能力。要想将语言文字训练落到实处, 我认为应该从词和句的训练入手。词是最小的语言单位, 能被运用表达一定的意义。句子是由词组成的, 能够表达一个完整意义的语言单位。因此, 把握好词和句的品味, 就能正确地感受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 从根本上扭转语文教学效率不高的现状。那么, 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应当从哪些方面来品味词句呢?

一、抓词句, 品味课文情节的发展

分析文章内容情节的发展时, 教者往往抓住思路, 循序渐进。抓住思路, 就理出了一条线索, 有暗线, 有明线。除了理清文章脉络外, 通过关键词句的品味也能把握好课文的情节的发展。如《田忌赛马》一文中的三个“也”字句, 这绝不是作者的随意之笔, 而是为了情节发展设下的伏笔。

1. 这时, 田忌发现, 他的好朋友孙膑也在人群里。

这个“也”字, 一方面引出故事的主要人物, 另一方面暗示孙膑观看了第一轮赛马。

2.“想不到你也来挖苦我!”

这是田忌失意后正处于难堪之时对孙膑说的气话。这里的“也”字其作用有三点:一是推动情节向下发展, 二是表现了田忌此时的心情, 三是为下文齐威王讥讽作了铺垫。

3. 孙膑摇摇头说:“一匹也不用换。”

这第三个“也”字把故事推向高潮。语气为什么这般肯定?答案从 (1) 句里的“也”字中找到, 课文情节发展呼应一体。这是孙膑根据他对第一轮赛马时观察、分析双方马匹实力的结果。

二、抓词句, 品味课文中心思想的揭示

揭示文章中心的方法很多, 有通过人物对话表现的, 有通过人物动作和心理来表现的, 有通过中心句直截了当的表达的, 更多的课文则需要通过分析概括提炼。这在加强语言文字训练中尤为重要。比如教《狼牙山五壮士》一课时, 上课伊始, 我引导学生审题:这篇课文的题目为什么用“壮士”, 而不用“战士”“烈士”“勇士”?学生分别查字典后, 我引导学生取舍, 留下“壮士”一词。在此基础上, 我让学生通过对语言文字的阅读和理解, 弄懂为什么把马宝玉等五位战士称作“壮士”。其教学程序为:

第一步:引导学生理清引文思路, 抓典型细节, 体会五壮士的英雄气概。讲第一段时, 我引导学生抓住敌我双方的兵力悬殊, 体会五壮士完成任务的艰巨性, 并通过对“集中兵力”“大举进犯”等词的分析, 让学生结合课文预习想象五壮士完成掩护任务的重要性。五壮士完成任务后, 面前有两条路:一条是绝路, 一条是生路。我启发学生分析取前者的好处和危险, 取后者的好处和后果, 总结:五壮士选了哪条路?为什么?我还要求学生体会五壮士当时的心情。课文最后一段集中表现了五壮士豪壮勇敢的英雄气概, 远眺亲人的远去, 近看敌人爬近, 比较用词, 从行动、语言中使我们感受到英雄们的什么思想感情?从而体会出五壮士面对死亡没有胆怯, 没有遗憾, 只有对革命、对人民的无限忠诚和崇高的革命精神。

第二步:通过朗读, 理解课文的二、四段详细地描写了五壮士英勇杀敌的英雄行为, 有力地表现了五壮士爱人民、恨敌人的英雄气概, 引导学生反复朗读和体味。比较第二段中班长说“走!”和他们跳崖时喊出的壮烈豪迈的口号, 通过读体会五壮士坚定不移的革命信念和视死如归的伟大精神。这样五壮士的伟大形象就会更加深刻都印入学生的脑海之中。

三、抓词句, 品味人物性格特点的刻画

写人, 通常是通过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 内心活动等表现人物的性格特点。比如《将相和》一课, 蔺相如献上和氏璧, 秦王边看边称赞, 只字不提交十五个城的事。蔺相如看出秦王没有拿城换壁的诚意, 就说:“这块壁有点儿小毛病, 让我指给您看。”

教师让学生思考:蔺相如为什么说和氏璧有“小毛病”?学生通过讨论得出, 因为毛病“小”, 所以不易看出, 需要蔺相如指出来。无价之宝的和氏璧怎么会有毛病呢?秦王也想一探究竟, 所以才会把和氏璧交给蔺相如。可见, 蔺相如非常机智。

当蔺相如借机把壁要回来后, 理直气壮地说:“我看您并不想交付15个城, 所以把和氏璧拿了回来。您要是强逼我, 我的脑袋和壁就一块儿撞碎在这柱子上!”“撞碎”一词掷地有声, 蔺相如抓住对方的弱点采取智斗策略, 表现了蔺相如的勇敢。这里的“小”和“撞”, 仔细品味, 对人物性格的刻画可谓入木三分。

再如《再见了, 亲人》一课, 第二段主要是叙述志愿军战士同小金花告别的情景。这段结构与第一段相似, 可以运用第一段的学习方法自学。学生在自学的基础上, 如果抓住三个“可是”句进行语感训练, 那么小金花那刚强的品质就能深层次体现出来。

1. 可是等来的是你妈妈拉响了手榴弹跟敌人同归于尽的噩耗。

救出了侦查员老王, 小金花本应该高兴, 然而, 为了救老王, 小金花的妈妈却付出了血的代价。“可是”在这里的意思是出乎预料, 说明小金花精神上遭受的打击是非常沉重的。

2. 同志们伤心地痛哭起来, 可是你把脚一跺……

在悲痛的氛围中, 大家都失声痛哭, 而小金花却没有哭没有闹。这里的“可是”是转折的意思, 说明小金花是一个爱憎分明, 性格刚强的孩子。

3. 可是今天, 跟志愿军叔叔分别的今天, 你怎么落泪呢?

小金花连失去妈妈都没有落泪, 今天送别志愿军叔叔照理也不会落泪。可事实是怎样呢?这个“可是”说明她与志愿军叔叔的情谊是多么深厚, 不是亲人胜似亲人。

篇4:加强词句训练

关键词:课后 思考练习 词句训练

词和句作为语言的基本构成单位,小学阶段的学生,无论是语言还是行为上都还未完全形成一套属于自己的固有模式,可塑性较强,因此,通过语文这门学科加强对他们的词字训练,显得尤为重要。

一、当前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词句训练情况及问题

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的知识储备量有限,自身对学习方式选择也相对盲目,要使其正确的把握对语言文字的运用,进行反复的训练是必须的。但是,传统的教学观念认为,训练就是教师单方面的灌输书本知识和学生机械地抄写、练习,这样也不可避免的带来了一些弊端。

目前,教师常常不能在课堂上很好的把握训练点,训练的逻辑层次也不够明确;而课外训练几乎都是以“作业”这种单一的形式来开展,不能及时有效的检验和反馈。教师常常会忽视了课后思考练习这一最直接和最重要的文本资源。而小学语文教材的课后思考练习,是由编写者根据小学生的特点精心设计,实用性极强,它配合课堂教学内容,将语言和词句训练进行合理整合,有助于培养学生积极探索的精神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运用课后的思考练习,加强学生的词句训练

(一)结合课后思考练习和教学大纲要求,选定训练项目,有目的地开展词句训练。

语文教师常常喜欢在课堂这样提问:“请做一下比较,哪个词(句)用得更好,好在什么地方?”而绝大多数学生会回答:课本的词(句)好,因为它们更加形象、生动、具体。殊不知,这样缺乏目的性的训练,已经成为了一种模式。但这也提示我们,开展训练之前,教师首先应对训练的内容、目的等等做到心中有谱。

例如,在我们对学生开展比喻句的训练时,就应该针对不同年级学生的情况,制定出不同的训练计划和要求。对于低年级学生,他们能说出“什么像什么”就可以达到训练的目的,而对于中高年段的学生来说,我们还应引导他们学会在比喻的同时,能够较为准确的描述场景和表达自己的情感。要使训练目标达到我们的预期,还要求我们要能准确把握训练点,这就应该与课后思考练习紧密的结合起来,我就来举个例子:

人教实验版语文课本五年级下册《晏子使楚》课后有这样一个练习:你觉得晏子是一个怎样的人?结合课文内容说出来。这其实就是很好的词语训练点,学生可以在仔细体味晏子和对手的几次对话之后,用自己的词语对晏子进行描述,学生一般可以说出像机智勇双全、能说会道、伶牙俐齿等词语,但并不是每个词语都适用于文中的情况。但是,实际的训练往往在学生说出那些教师心目中既定的词语之后就戛然而止,而不再进行比较和分析。殊不知,这样的训练对于高年级的学生来说是远远不够的,我们应该让他们明白,近义词虽然意思相近,但放在不同的语境当中是不能任意互换的。

(二)合理设置作业的类型,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词句训练。

现阶段,小学的语文作业主要包括几种类型:训练型、积累型、拓展型、资料型。但目前从低年级到高年级,语文作业的形式和内容都显得较为零散,缺乏有效的衔接。教师往往会比较重视那些容易检查的作业,对于读、说、复述、表演这类练习,我们则可以在课堂上进行,这样更有利于学生在群体训练中获得成就感,激发他们的竞争意识。另外,小学生的词句训练,即便是相同的内容,我们在具体开展的时候,应该针对低年级段和中高年级段的不同情况在训练形式和要求上有所区分。低年级段学生的作业,形式不宜复杂,以课堂完成为主,中高年级段学生的作业,则可以适当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在课外完成,还鼓励师生之间、同学之间对课外作业进行讨论和交流,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三)不断反思课堂的教学设计,逐步达到词句训练效果。

有的教师在进行词句训练时,不注重引导学生联系整个句子、整个段落和文章进行理解,而常常让学生逐词逐句地简单讨论,这种形式训练的结果往往会导致学生无法真正理解和感悟词句和文章的含义。其实,课后思考练习中的问答题,正是针对不同年级学生的情况而编写,非常有助于训练学生语言的准确性、规范性、抽象概括能力和逻辑表达能力。因此,在小学中高年级段,教师完全可以根据课后思考练习本,选择能反映课文重点内容的知识点,引导学生在课堂阅读教学之后,用书面语言来归纳总结课堂上重点的学习内容,这样,不仅能够锻炼学生抽象、概括、分析和总结的能力,还有助于他们养成思维习惯。有的课文词汇丰富、生字较多,但描写非常生动,对于这种情况,我们采取朗读课文、讲述故事的练习方式,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朗读、练讲故事,以此来检测练习效果;而针对读抄词语类的练习,我们应该通过讲解生字,读拼音、辨字形、解字义的方式来进行学习,并及时检验学习效果。这样就保证了课堂的教学效率。

(四)引导学生避免乱用和单用词句,让词句训练真正发挥其效果。

新课程背景下的教育理念越来越重视反思,那么,我们应该怎样反思,反思什么?是今天值得我们探讨的话题。而课后思考练习,就恰恰为我们提供一个反思的突破点。

首先,课后思考练习应根据课本适当补充,并合理加以取舍。有一些课文,涉及的知识面非常广,我们可以利用课外书籍、网络等多种方式,收集资料作为补充练习,扩展学生的知识范围;对适合于迁移练笔的文章,则可以让学生模仿写作技巧,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思考性题目可以在课堂上简单带过,练习性题目就应要求学生在课后加以巩固复习。

其次,我们要善于利用课后练习及时检查和反馈课堂教学的效果,做到个别错误单独反馈,遇到一些学生容易共同出现的问题,就应在课堂上给予及时的指导和讲解。

新课标对小学语文词句训练提出了明确要求,学生词句训练需要各种各样的形式,仅仅依靠课后思考练习,还远远不能满足词句训练的要求。作为教师,应在自身的教学实践中勤于思考,及时总结,切实采取有效方法,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让学生充分享受学习语文的乐趣。

参考文献:

[1] 语文课程标准(试验稿)[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l,7.

篇5:加强词句训练

一、对点题组(一)词语含义理解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女人与山水,少了一股追捕似的穷凶极恶状。与男人目光熠熠相比,女人多半闭着眼睛,浑身毛孔却是张开的。男人重形式,女人偏内容。比如雁荡山的风润而轻,五台山的风潮而尖,张家界的山滞而绵;还可以说武夷山的水是怎样率真,猛洞河的水是如何矜持;说庐山松与黄山松在落叶时分各有凄清与潇洒。

其实山水并非布匹,可以一段一段割开来裁衣,心境的差异,犹如不同程度的光,投在山水上,返变出千变万化的景观来。

常常想,从容面对一峰夕照凝然比匆匆抢占几座山包对我更具魅力。可是现代人哪来山中不知人间岁月的神仙日子,假期三五天,多走一个地方就是多了份记忆收藏。张家界旅游一周,仅路上乘汽车来回就用去四天,颠得浑身骨头支离,还要立刻去爬山。

无论公访私出,我与丈夫常常分道扬镳,他去博览,我来精读。他往往循章直奔代表作,拿来炫耀,不外是某古塑某建筑某遗址,我均掩耳。我自己的心得只能算些夹页,描述不得。丈夫恨铁不成钢,痛斥我没文化。

有文化的男人造出“游山玩水”一词。政治玩得,战争玩得,山水自然玩得溜溜转。没有文化的女人们常常没有运气游历山水,只好以拥有一窗黛山青树为福气。两者均不具备的女人最担心的是,把丈夫当作一座巍巍高峰,隔断了她与大自然的那份默契。

男人们向山汹汹然奔去。山随女人娓娓而来。(节选自舒婷《仁山乐水》,有删改)1.文章说:“无论公访私出,我与丈夫常常分道扬镳,他去博览,我来精读。”请简要说说你对“博览”与“精读”的理解。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博览:重形式,对风景持征服、追捕的态度。精读:偏重内容,对风景持领受、品味的态度。

(二)句子含意理解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大 地 毕飞宇

在村庄的四周,是大地。某种程度上说,村庄只是海上的一座孤岛。我把大地比喻成海的平面是有依据的,在我的老家,唯一的地貌就是平原,那种广阔的、无垠的、平整的平原。这是横平竖直的平原,每一块土地都一样高,没有洼陷,没有隆起的地方,没有石头。你的

视线永远也没有阻隔,如果你看不到更远的地方了,那只能说,你的肉眼到了极限。这句话也可以这样说,你的每一次放眼都可以抵达极限。极限在哪里?在天上。天高,地迥;天圆,地方。

我想我很小就了解了什么是大。大是迷人的,却折磨人。这个大不是沙漠的大,也不是瀚海的大,沙漠和瀚海的大只不过是你需要跨过的距离。平原的大却不一样了,它是你劳作的对象。每一尺、每一寸都要经过你的手。“在苍茫的大地上”——每一棵麦苗都是手播的——每一棵麦苗都是手割的——每一棵水稻都是手插的——每一棵水稻都是手割的。这是何等的艰辛,何等的艰辛。有些事情你可以干一辈子,但不能想,一想就会胆怯,甚至于不寒而栗。

庄稼人在艰辛地劳作,他们的劳作不停地改变大地上的色彩。最为壮观的一种颜色是鹅黄——那是新秧苗的颜色。我为什么要说新秧苗的鹅黄是“最壮观”的呢?这是由秧苗的“性质”决定的。秧苗和任何一种庄稼都不一样,它要经过你的手,“一棵一棵”地、“一棵一棵”地、“一棵一棵”地插下去。在天空与大地之间,无边无垠的鹅黄意味着什么?意味着大地上密密麻麻的,全是庄稼人的指纹。鹅黄其实是明媚的,甚至是娇嫩的。因为辽阔,因为来自“手工”,它壮观了。我想告诉所有的画家,在我的老家,鹅黄实在是悲壮的。

我估计庄稼人是不会像画家那样注重色彩的,但是,也未必。“青黄不接”这个词一定是农民创造出来的。从这个意义上说,这个世界上最注重色彩的依然是庄稼人。一青一黄,一枯一荣,大地在缓慢地、急遽地做色彩的演变。庄稼人的悲欢骨子里就是两种颜色的疯狂轮转:青和黄。青黄是庄稼的颜色、庄稼的逻辑,说到底也是大地的颜色、大地的逻辑。是逻辑就不能出错,是逻辑就难免出错。在我伫立在田埂上的时候,我哪里能懂这些?我的瞳孔里永远都是汪洋:鹅黄的汪洋——淡绿的汪洋——翠绿的汪洋——乌青的汪洋——青紫的汪洋——斑驳的汪洋——淡黄的汪洋——金光灿灿的汪洋。它们浩瀚,壮烈,同时也死气沉沉。我性格当中的孤独倾向也许就是在一片汪洋的岸边留下的,对一个孩子来说,对一个永远休止的旁观者来说,外部的浓烈必将变成内心的寂寥。

大地是色彩,也是声音。这声音很奇怪——你不能听,你一听它就没了,你不听它又来了。泥土在开裂,庄稼在抽穗,流水在浇灌,这些都是声音,像呢喃,像交头接耳,鬼鬼祟祟又坦坦荡荡,它们是枕边的耳语。麦浪和水稻的汹涌则是另一种音调,无数的、细碎的摩擦,叶对叶,芒对芒,秆对秆。无数的、细碎的摩擦汇聚起来了,波谷在流淌,从天的这一头一直滚到天的那一头,是啸聚。声音真的不算大,但是,架不住它的厚实与不绝,它成巨响的尾音,不绝如缕。尾音是尾音之后的尾音,恢宏是恢宏中间的恢宏。

还有气味。作为乡下人,我喜欢乡下人莫言。他的鼻子是一个天才。我喜欢莫言所有的关于气味的描述,每一次看到莫言的气味描写,我就知道了,我的鼻子是空的,有两个洞,从我的书房一直闻到莫言的书房,从我的故乡一直闻到莫言的故乡。

福楼拜在《包法利夫人》里说过:“大自然充满诗意的感染,往往靠作家给我们。”这句话说得好。不管是大自然还是大地,它的诗意和感染力是作家提供出来的。无论是作为一个

读者还是作为一个作者,我都要感谢福楼拜的谦卑和骄傲。

大地在那儿,还在那儿,一直在那儿,永远在那儿。这是泪流满面的事实。(有删节)2.理解文中画线句子的含意。

(1)是逻辑就不能出错,是逻辑就难免出错。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大地在那儿,还在那儿,一直在那儿,永远在那儿。这是泪流满面的事实。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①把青黄轮转看成是大地逻辑永远不会出错。②青黄的浩瀚壮烈造就了“我”孤独寂寥的性格是大地犯的错。③“我”对大地青黄轮转逻辑既爱又恨。

(2)①福楼拜精辟的话引起了“我”的情感共鸣。②大地本身没有诗意与感染力是不争的事实。③充分表现了“我”对大地的热爱,对故乡的热爱。

二、综合题组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就这么旁逸斜出下去

王晓莉

①出单位门时,恰好园林工在修剪道两旁的树木。经过几个季节的生长,这些以樟树为主的树木都已长得有声有色。每棵树都像一个小型国家,有些肆无忌惮地扩张着,街道为此稠密了不少。

②一年两季的被修剪,成了这些树木的必修课。电剪刀哧哧作响,那些长在树顶端或者树身周边的细嫩枝叶,随之纷纷落马。而即使更粗壮些的枝条,也不消五秒钟,就在强大的马力之下一折两断。很快地,这树便被修剪成了一把标准的伞,整整齐齐,笔直向上。不消一个上午,这条街就将撑起一长排绿伞。每棵树都生得一模一样了。

③地面上,那些枝枝杈杈纠缠不休地堆积着。树木的清香四处飘逸,树叶子与松针层叠一处,色彩斑斓。脚踩在上面,柔韧而温暖。这是在园林工人眼里,一棵树中比较旁逸斜出,并不值得继续容留于树的那一部分。不能有损于秩序,破坏秩序等于破坏美,等于多余。这大约是园林工人的美学原则。

④但我的,恰好与他们相反。

⑤树最有趣的部分,恰恰在于那旁逸斜出。那几棵枝条如何溜出了向上生长的大部队,而独独朝着左上角努力?一簇叶子又如何密密麻麻聚集在了一起,像开一个研讨会般比别处热闹、喧腾许多?它们没有成为树的主干,没有引领一棵树生长的那股绝对力量。用现在时髦的话说,它们不是“主流”。但是这又有什么关系呢?

⑥一棵树。完全的秩序,完全的规则,该是多么乏味啊,就像兵营,像一律穿了病号服,像活了一生却毫无故事的人。

⑦在我所喜欢的电影里,除了故事主角,导演往往安排些和故事不怎么相干的人。他可

能是个独居多年的老邻居,总是抓住一切机会狂热地宣讲着宗教教义、人生哲理,而他的听众,却是两个踢足球之后累瘫在沙滩上休息的男孩子;也可能是个热爱酒精的工人,在电影的背景深处,一杯接一杯地喝着苦闷至极的酒。他们类似于文章中的“闲笔”,对于故事的发展或推动其实完全不起作用。

⑧这样旁逸斜出的人,我却总是看得心领神会。很久以后,关于这场电影,我脑子里什么也留不下了,却依然能回忆起他们。就好像在翻阅一堆历史书籍之后,我能记住的,往往是类似于野史、花絮的部分——它们从历史这棵大树的灰色的树身中旁逸斜出,冲破森严,开出斑斓的花朵,人性的色彩与趣味尽在其中。

⑨在我们周遭的生活中,有多少这样的小人物。他们永不知名,总是存在。他们有着和主流人群不一样的心事、不一样的心路,他们很容易就透露出接近于生命本质的部分,不掩饰、不修剪,因而不做作。门卫、修鞋子的人、路边摆摊卖廉价发饰的母女……他们是世界这棵大树上旁逸斜出的部分。如果世界要唾弃谁,他们必最先被唾弃;如果世界要剪伐谁,他们必最先被剪伐。但是在被唾弃之前不能自弃,在被剪灭之前不能自灭。他们的力量来源于此。

⑩关于“旁逸斜出”,种过苹果树的朋友告诉我一个让人很受鼓舞的故事:在苹果树的树根,常常会突然蹿出一种叫“徒长枝”的枝子。它以惊人的速度爆发,长势凶猛。当它的势头盖过主干时,有经验的果农会毫不犹豫地把已遭虫蛀、遭风雨侵蚀、多年不长的老干剪去。事物的新陈代谢并不只有一种方式。

⑪的确,过了几天,我再看单位门口的那些树木,还是在被修剪的部位,树身又长出了新芽,它们所朝向的,依然是那个旁逸斜出的方向。

⑫那些旁逸斜出的树。那些旁逸斜出的人。且让我们就这么旁逸斜出下去。(选自《散文》2014年第5期,有删改)3.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准确的两项是()A.在被修剪前,“每棵树都像一个小型国家,有些肆无忌惮地扩张着”,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的手法写出树木自然生长状态下的茂盛繁密、生机勃勃。

B.第③段描写落在地上的残枝断叶,作者却用到了“色彩斑斓”“柔韧而温暖”等词语,暗含了作者对它们遭受剪伐的惋惜和痛心。

C.第⑦段作者笔锋一转,把思路从对树的命运的感慨转向对人的生存状态的思考,使文章内容更加丰富深刻。

D.作者叙写苹果树上“徒长枝”这一故事的目的是为了告诉我们,“旁逸斜出”的枝干也有旺盛的生命力,它们都能成为主流,从而揭示了文章主旨。

E.本文语言犀利,措辞华美,充满激情,对底层人、边缘人投入了极大的关注与悲悯,挖掘出了人性的深度。

答案 DE

解析 D项“它们都能成为主流”太过绝对。E项“语言犀利,措辞华美”错。4.为什么作者认为“树最有趣的部分,恰恰在于那旁逸斜出”?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因为它们为树增添了与众不同的韵味,使之成为独特的个体;(2)而且这些枝干也与主干一样充满着成长的艰难与美,有着旺盛的生命力。

5.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

它们从历史这棵大树的灰色的树身中旁逸斜出,冲破森严,开出斑斓的花朵,人性的色彩与趣味尽在其中。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运用了比喻手法,把沉重的历史喻作“灰色”的大树,把那些虽然对社会进程没有推动作用却又洋溢着个性的小人物比作“斑斓的花朵”,生动地揭示了他们存在的价值和意义,抒发了作者对他们的赞赏和喜爱。

6.怎样理解本文标题的含义?请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从文章中获得的启示。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标题的含义:既指树木旁生的枝干在被修剪后依然坚持自己的方向,又可以理解为生活在“主流”之外的群体的坚韧和顽强。

(2)结合生活实际:如教育对学生个性的尊重,社会对“非主流”的包容等。

篇6:加强词句训练

一、重视积累

语言积累是学习语文关键的一环。聚沙成塔, 滴水成海。学生的学习就是一个由浅入深的过程。

二、自觉理解

读课文要理解其中词语和句子的意思, 才能更好地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和基本思想;要能自觉地使用学过的词语和组织出所需要的句子, 才能更好地、准确地表达出真情实感。掌握一定的词语知识和句子知识, 是发展阅读和写作的重要基础。因此, 引导学生理解词语、积累词语和引导学生运用词语十分重要, 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内容。

词语训练要注意两点:一是既要重视理解又要重视运用, 把学和用结合起来;二是要把阅读课文与理解文章结合起来。一些常用的词语, 要引导学生在说话和作文中学习使用。一些基本句子形式, 要引导学生加深认识, 并让他们口头或书面造句子, 学会使用。在引导学生理解词语时应让学生了解这些词语和句子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意思和用法。有的词语一读就懂, 不需要讲解。有的词语稍作比较, 学生就理解了。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祖国丰富的语言, 有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把课文中的词语、句式变换说法, 这就大大地活跃了学生的思维, 提高了运用祖国语言的能力。

三、学会使用

教学的重点应放在哪里?重点应引导学生说, 也就是口头运用。通过说话, 既加深了词语的理解, 又对学生进行了潜移默化的思想品德教育。例如, 当我教《文彦博洞中取球》这课时, 我先让学生找出本课的好词语, 然后再让学生用“久不做声”“兴高采烈”等词语造句, 让学生练说。当课文中出现比喻句或排比句等好句式时, 让学生仿照说两句, 都可以培养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和写作能力。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祖国丰富的语言, 有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把课文中的词语、句式变换说法, 这就大大地活跃了学生的思维, 提高了他们运用语言的能力。

篇7:加强词句训练

关键词:学习交流;词句训练;小学语文

要提高学生的说话能力,结合低年级语文教材的说话练习安排,主要训练形式有两种:一是看图回答问题;二是看图说话。但仅靠这些还是不够的,必须结合阅读教学,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进行说话训练,从而使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得以提高。下面,就词句训练方面,谈谈提高学生说话能力的几个具体训练环节。

一、识字,练句子

教师在识字教学过程中可以经常让学生模仿着进行口头练习。如,教学识字时,先用图片出示野生动物园里的动物,然后让学生说说喜欢哪种动物,把相关的知识讲给同学听。最后出示句式:哇,它们多漂亮呀!快来看,老虎_________,猴子________,孔雀_________。野生动物园里真热闹啊!有 的 ,有 的 ,有 的 ,还有 的 。他们都是人类的朋友。这样,学生不仅兴致很高,而且组织语言的能力也能得到初步的培养。

二、看实物,说句子

小学低年级儿童的概况能力基本处于直观形象水平,直观形象思维活动是很突出的。针对这一特点,训练学生说话时,可以参照实物引导说话。这样,学生参照有物,就能做到有话可说了。

三、填词语,扩句子

学生仅仅会说一句通顺的话,还远远不够。为让学生的口语表达逐步向生动、具体、形象过渡,在以上练习的基础上,可让学生在一句简单、完整的语句里,补充修饰性或限制性的词语,发散学生思维,练习口语表达。如: 蓝天上有 白云; 风 吹。

四、观察插图,想句子

洛克说过:“教导儿童的主要技巧是把兒童应做的事也都变成一种游戏似的。”提高学生语言水平,是教师应该做的事。那么,该怎样做才能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得以训练,并得以提高呢?新教材图文并茂,具体生动。教学时要充分利用插图,教给学生有次序地观察事物的方法。

1.看图训练前,先明确要求

低年级要看的图很多,但各有各的训练重点,教师要把它给学生讲清楚,让他们按要求有意识地看。

2.看图训练要培养学生按一定的顺序观察,这种顺序观察训练就是要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看图训练要注意通过想象,拓展画面

课文中的看图说话、写话、讲故事等都只是一幅或一组简单的画面,要把画面用流畅的语言表达出来,还要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

生活就是说话的内容,说话就是生活的工具,这应当成为教师的教学追求。教师在结合教材说话,对学生进行说话训练的同时,要把握学生思维发展的特点,设计练习遵循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原则,学生的说话能力就会在潜移默化中得以提高。

参考文献:

许春梅.浅谈语文教学中说话能力的培养.科技信息,2011(19).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加强词句训练】相关文章:

词句训练小学语文论文04-17

七夕词句04-08

重点词句04-29

词句总汇04-29

词句理解05-20

美丽的词句04-09

词句理解教案04-15

中考作文词句05-16

中考词句理解05-20

夏至节气词句范文06-02

上一篇:2024年安全卫生月活动计划_2下一篇:阅读记录卡怎么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