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智慧教育战略推进教育现代化

2024-05-17

实施智慧教育战略推进教育现代化(精选6篇)

篇1:实施智慧教育战略推进教育现代化

实施智慧教育战略 推进教育现代化

茶山镇申报东莞市推进教育现代化先进镇暨广东省教育强镇

复评验收自评报告

茶山镇人民政府

2018年4月

第一部分 发展概况

一、区域概况

茶山镇位于东莞市中北部,面积45.5平方公里,下辖16个村民委员会和2个社区。全镇常住人口约15.7万人,其中本地户籍人口4.5万人。改革开放以来,茶山镇实施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战略,加快产业转型升级,经济实力明显增强。先后获得中国食品名镇、中国品牌服装制造名镇、省教育强镇、省卫生镇、市文明镇街先进单位、市文化建设达标镇、市维护稳定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镇街、东莞市推进教育现代化先进镇等荣誉称号,特别是2017年首次获得全国文明镇、国家卫生镇等“国字号”荣誉称号。2017年,全镇完成生产总值121亿元,同比增长9.2%;一般公共预算收入8.9亿元,增长21.7%;各项税收总额21.4亿元,增长11.5%。东莞火车站、东莞地铁站物流基地落户茶山,成为茶山各项事业发展的双引擎,为茶山的发展注入新的活

- 1- 力。

二、教育概况

2006年成为广东省教育强镇以来,我镇全面贯彻广东省委省政府颁布的《广东省教育现代化建设纲要(2004-2020)》的文件精神,把“率先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作为奋斗目标,始终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加大教育改革创新的力度,全面推进教育现代化。自2006年被评为广东省教育强镇、2010年通过省教育强镇复评,2014年评定为东莞市推进教育现代化先进镇至今,镇委、镇政府确立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的发展方向,出台了《茶山镇教育事业“十三五”发展规划》,突出“均衡、优质、特色”三大主题,紧紧围绕提升质量、促进公平战略主题,在实施素质教育、坚持立德树人上取得突破,在深化教育改革、提升发展内涵上力求创新,在推进依法治教、规范办学行为上取得实效,着力实施智慧战略,推进教育现代化,为建设美丽新茶山奠基。

目前,全镇有中小学、成人学校、幼儿园、培训机构共54所。其中,中小学13所,公办4所,民办9所;成人学校1所;幼儿园27所(公办1所,集体办1所,民办25所);培训机构13间。省一级学校、市一级以上学校比例达到92.31%。中小学、幼儿园的学生人数40926人(其中公办学校学生7183人,民办学校学生26410人。幼儿园总人数7333人)。成人学校现有学员161人。全镇在职专任教师总人数-2-

为2239人,其中,公办学校在职专任教师432人。民办学校在职专任教师1307人,幼儿园专任教师500人。

第二部分 整改情况

自通过省教育强镇复评和评定为市推进教育现代化先进镇以来,我镇根据当年督导验收组提出的意见建议,认真研究,制定措施,积极整改,成效显著。

(一)关于“在落实《茶山镇“十二五”教育发展规划》的同时,结合茶山镇未来发展实际,研究做好与现代城市化发展相配套的教育发展规划,有效形成现代教育发展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互促机制”的问题。

科学研制规划方案。2014年以来,我镇持续推进中小学布局调整,根据区域发展情况,优化设置了3所公办小学。同时,结合市、镇“十三五”规划,树立全镇一盘棋的思想,形成我镇教育中长期发展专业规划,制定《茶山镇教育事业“十三五”发展规划》《关于推进茶山教育均衡优质发展的调研报告》,重点推进集团化办学、智慧型校园创建、特色品牌学校、公办教育资源升级扩容工程、公平普惠工程、强师工程、民办教育促进工程等一批项目,抓好项目谋划,使项目更好地落地开花,适度超前发展教育事业,以“均衡、优质、特色”的格局,推进我镇教育现代化。

逐步完善各类制度。收集国家、省市各类教育管理制度,编辑《教育管理制度汇编》,研制出台《茶山镇中小学、幼

- 3- 儿园“六名”强师工程实施方案》《茶山镇中小学幼儿园临聘教师管理办法》《茶山镇教师行政交流轮岗方案》,修订《茶山镇义务教育阶段公民办学校结对交流实施方案》《茶山镇教育基金奖教奖学方案》《茶山镇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奖方案》等,以完善的制度推动茶山教育更加健康持续发展。推进各类等级学校创建工作,以评促改,以评促优,不断推动学校、幼儿园均衡优质发展,打造“学在茶山”教育品牌,为茶山每一个在读的孩子提供“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

(二)关于“加强公办幼儿园和普惠幼儿园的建设,达到学前教育的目标要求。创新思路,拓宽渠道,让新莞人子女入读义务教育公办学校的比例进一步提高”的问题

为提升普惠幼儿园建设,三年来,我镇以建机制、调结构、提质量为抓手构建我镇公益普惠性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通过科学规划,规范管理,优化办学环境,学前教育工作取得了跨越式发展,全镇学前教育进入了健康、优质、内涵发展的快车道。一是积极推进幼儿园建设工作。推进学前教育综合改革,投入4000多万元按省一级幼儿园标准新建中心幼儿园,2016年6月投入使用。完成增益幼儿园、乐华幼儿园、盛翡尔幼儿园、冠华幼儿园、绿之岛幼儿园、贝乐儿幼儿园、茂林培英幼儿园建设工作。二是加大学前教育投入力度。大力实施《茶山镇第二期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2014-2016年》。近四年,政府财政共投入4430多万元-4-

用于改善幼儿园办园条件,并逐步提高教师待遇。三是大力实施学前教育公益普惠发展。积极规范保教费调费,目前,我镇公益普惠园达84%。四是大力提高幼儿园管理水平,扩大优质园的比例。积极组织幼儿园园长参加各类培训,选派3名园长作为市“名园长培养对象”,到东北师范大学和东莞市教师进修学校进行为期一年的培训,组织我镇14名普惠性幼儿园园长参加东莞市幼儿园园长素质提升研修班,有效提高园长管理能力。

为拓展义务教育范围,我镇多措并举设法扩充公办学位,增加非户籍人口入读公办学校数量,确保教育公平得到落实。一是对 3所公办小学实施挖潜扩班,其中,中心小学每年级从6个班扩充到8个班,二小、三小每年级从 4 个班扩充到 6 个班;二是购买民办优质学位,购买范围扩大到小学和初中,每年数量超过 1669个;三是实施积分制和企业人才子女入学,通过积分的办法每年安排412个公办学位供异地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入读,提供近165个公办学位安排企业人才子女入读;四是实施义务教育补贴,2017年市镇两级补助我镇民办学校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公用经费和教科书费用达300多万元,学生缴费时先免后补实现全覆盖;五是市镇推行积分制学位补贴,进一步扩大积分制学位补贴范围,按积分情况分两档发放学位补贴,小学每人每年最高补贴5000元、初中每人每年最高补贴6000元,2017年我镇提供积分制补贴学位达5158多个。据统计,2017我- 5- 镇在公办学校和政府购买民办学位就读的非户籍学生人数占公办学校在读学生比例达到 54.6%。

第三部分 推进措施

一、坚持教育优先,推进教育现代化进程

(一)党委政府重视,增强事业发展保障

我镇始终以“办一流教育,树教育品牌”的工作方针统领教育改革与发展全过程,积极探索高层次认识引领,高标杆规划建设,高水平率先践行的教育现代化模式。历届茶山镇党委、政府领导都十分重视教育。镇委书记黎寿康同志在2017年教师节表彰大会上明确指出:“我镇要坚持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加快教育发展,打造智慧教育,创建特色教育品牌,全力以赴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每的“政府工作报告”都将教育事业作为一项重点工程来实施,每至少召开两次以上教育专题会议,研究落实教育政策法规问题。比如解决新莞人子女入学、整治校园周边环境、保障教育活动经费等。镇党政主要领导及分管教育领导经常深入学校调查研究,开展学前教育、基础教育学位资源需求预测研究,编制全镇公办学校、幼儿园建设和布局调整规划,及时研究和解决镇教育改革与发展中的困难和问题,积极推进教育现代化,充分体现了茶山镇委、镇政府适度超前发展教育的工作导向和社会责任。

(二)完善管理机制,推进教育整体发展

-6-

在政策导向上,镇委、镇政府重视公民办教育整体发展,出台政策引导,均衡配置公办学校教育资源,探索财政补贴民办学校机制,形成以政府办学为主体,全社会积极参与,公民办教育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良好格局。在公办教育方面,加强全镇教育资源统筹,对 3所符合条件的学校实施扩班,全力扩充公共教育资源供给,在中心小学办学规模增加12个班的基础上,第二小学和第三小学通过扩建增加24个班。起始年级小学无50人以上、初中无56人以上大班额现象。在民办教育方面,强化民办学校管理,加大对民办教育财政投入,投入770多万元补助民办学校和幼儿园。近四年拨款1400多万元用于教育现代化建设。奖励民办学校优秀教师,设立小学教育质量奖,鼓励民办学校创先争优,引导民办学校进一步加大投入,完善教学设施设备,推进民办学校等级建设。在幼儿教育方面,全面启动幼教三年提升工程,通过以奖促评、名师评选、幼教培训、名园帮扶等办法,引导全镇 27 所公民办幼儿园创等级,形成规范园、普惠园和优质园的合理搭配。

(三)规划完善布局,全力扩充优质学位

在布局调整上,通过新建、重建、扩建、修缮等方式,全力扩充优质学位增长。一是规划原址改建茶山中学,镇委、镇政府决定投资2.49亿对茶山中学现校区进行全面升级改造,按现代化学校的标准,对现校区进进行整体改造,工程

- 7- 竣工后茶山中学将增加24个班公办学位。二是完善公办学校设施,计划投入2300万元新建第三小学教学楼、午托室、饭堂和体育馆等基层设施设备,工程竣工后我镇公办小学将增加24个班公办学位。逐步打破公办学校间设施不均衡状况,提供更多公办优质教育资源,推进公办教育均衡优质发展,营造良好发展环境。三是加大公办园建设力度,计划在建成1所公办园的同时,在中心区选址再新建1所公办幼儿园,按省一级标准进行建设,争取2019年取得实质性进展。鼓励社会力量举办普惠性幼儿园,积极扶持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发展。到2018年底,公办(集体办)幼儿园和普惠性民办幼儿园比例达84%以上。

二、优化资源配置,夯实教育现代化保障

(一)坚持教育人才战略,巩固教育现代化主体 1.强化行政职能。深化人事制度改革,规范人事管理,科学合理设置岗位。我镇严格按照《广东省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标准实施办法(试行)》的精神对中小学进行配置,教师配置和学科结构符合中小学课程方案的要求,落实依法治教。镇教育办作为我镇教育管理部门,机构设置健全,管理职责明晰,正副主任素质高,均取得本科以上学历,勤政廉政,不断开拓创新。镇教育办始终坚持规划先行原则,超前谋划教育事业发展,积极制定教育事业发展规划,全面部署和实施教育现代化工作,突出抓好校园安全、幼教三年提升工程、教育信息化等重点工作,全力做好奖教奖学、六名工-8-

程、专项资金监管、校长轮岗、教师交流等一系列难点工作,明确各阶段的发展目标和实现途径。多年来,全镇无违规收费事件发生。依法治校,推进学校章程建设,全镇13所中小学100%实现“一校一章程”。

2.创新激励潜能。我镇教育创新人才激励机制,2002年,我镇制订并实施《茶山镇教育基金奖教奖学方案》,每学年评选镇级教书育人优秀教育工作者。每年教师节召开表彰大会,镇两套班子领导参加,表彰省、市、镇教书育人优秀教育工作者。实施以来,奖金总数达到311万元。同时,我镇还设立“茶山镇奖教奖学教育基金”“茶山镇十佳教学能手奖”“茶山镇师德标兵奖”“茶山镇教育科研奖”“茶山镇最美教师”等,近三年共发放奖励资金138万元。制定《茶山镇中考激励方案》,每年拨付60万元中考激励奖,奖励茶山中学教学优秀的教师。2013年起茶山青年企业家协会设立了“青少年发展基金”,至今共发放奖教奖学金20万元。我镇逐步形成了镇、村、企业三级奖励机制,这些机制的建立,激活了全镇教育工作者的潜能,促进了专业成长。

3.加强业务培训。近年来,我镇努力拓宽教师培训的途径,积极构建教师分层、阶梯式的全员培养体系。建立教师培训财政保障机制,由镇财政每年投入120万元专项资金,专门用于教师继续教育,按照教师梯队建设原则,从“全员培训”、“全员轮训”、“选拔专训”三个层面,组织全镇教师参加镇级及镇级以上各类培训3743人次。加大学习交流力度,先后组织我镇学校教育行政管理人员、科组长、骨干教

- 9- 师等350余人次赴上海、潍坊、郑州、海南、南京、武汉、云南、杭州、广州、佛山等课改先进地区考察学习民办学校管理、特殊教育、教育信息化改革、家长学校建设、音乐教研交流等工作。目前,茶山镇公民办幼儿园专任教师大专以上学历达82.99%,公办小学专任教师本科以上学历比例为85.12%,公办初中专任教师本科以上比例为93.5%。中小学校长100%具有任职资格,正副校长97%拥有本科学历,硕士5人,公办学校教育行政人员100%拥有本科以上学历。

4.推进“六名”工程。在市“三名工程”基础上,我镇2018年正式启动茶山镇“六名”强师工程,出台《茶山镇中小学、幼儿园“六名”强师工程实施方案》,“六名”强师工程为全镇骨干教师提供了一个学习、交流和展示的平台。目前,我镇有高级教师36人,市学科带头人4人,市教学能手41人,名园长培养对象3名。所有学校都建立了校本培训制度,有力促进了全镇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保障了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

5.提升科研水平。我镇制定了《茶山镇教科研制度》和《茶山镇教育科研奖励方案》。近三年,安排科研专项经费30万元,对市级及以上立项课题和获奖课题实施奖励;健全了“镇教研组、学科中心教研组、学校教研组”三级教科研管理网络,加强对教科研工作的管理,引导学校树立科研兴校观念,开展教育研究与改革试验,逐步形成了“校校有课题,人人搞科研”的新局面,推动教科研活动规范化、制度化、有序化开展。目前,中小学幼儿园共有在研课题38项,-10-

其中市级课题33项,省级课题5项。2017年立项的课题有19项,其中,3个省级课题,16个市级课题,结题7项,历年立项最多。近四年,科研成果获得市以上奖励567项,其中省级奖励34项;获市级以上奖项论文、课例561篇,其中33篇教育教学论文在省级以上报刊发表。

(二)加大经费投入,优化办学条件 1.经费投入保障,落实三个增长

教育投入是政府落实教育优先发展的根本保障,是镇政府重视教育的直接体现。在全镇12大项支出中,教育支出连续三年均居首位。近三年来,继续加大对教育的投入,采取优先安排、优先保障的措施,保证了教育经费“三个增长”,为创建推进东莞市教育现代化先进镇提供了有力的保障。2015年至2017年我镇教育总支出分别为0.9678亿、1.611亿、1.6476亿,分别比上年增长8.13%、1.66%、1.02%,其中初中预算内教育事业经费分别为2802万元、3492万元、3518万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05%、1.25%、1.01%。小学预算内教育事业经费分别为4035万元、6028万元、6177万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11%、1.49%、1.03%。

2.营造良好氛围,落实教师待遇

我镇按照国家、省市相关精神要求,保障在职在编教师工资水平与同级公务员基本相当,确保教师的工资水平与国民经济发展同步提高。2015至2017年,教师人均年总收入分别为13.6596万元、16.65万元、22.7484万元。2013年,我镇还制定了《茶山镇中小学聘用合同制教师管理工作方

- -11案》,目前已实现合同制教师与公办教师待遇相当。近年来,我镇切实关心教职工生活和健康,努力提高教职工福利待遇,定期为全镇公办在职教师免费体检和组织教师开展团体娱乐活动,教师的住房津贴、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等方面的合法权益实现了有力的保障。每年教师节,镇委、镇政府都组织庆祝活动,安排专项经费表彰优秀教师和慰问困难教师,积极营造尊师重教的良好氛围。

3.加强资金监管,提高使用效益

我镇教育系统财务工作统一由镇财政分局管理,实行“集中管理,统收统支,分户核算”,财务管理制度健全,教育内部审计与政府审计、社会审计相结合,监督有力。近年来,全镇没有发生克扣、挪用、侵占教育经费的事件,没有擅自提高收费标准、设置收费项目等乱收费行为。我镇被授予“广东省教育收费规范镇”。

(三)加大校园建设,优化办学条件 1.加强学前教育发展,推进教育惠民工程

近年来,我镇按照《东莞市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的要求,制定了《茶山镇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为了推进学前教育的发展,按照“扩大公办幼儿园,扶持优质民办幼儿园”的原则,新建1所公办幼儿园和7所优质民办幼儿园,公办学位能基本满足本镇户籍适龄儿童入园需求。扩大公益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覆盖面。鼓励社会力量举办普惠性幼儿园,积极扶持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发展。普惠性幼儿园比例逐年增加,无违法办园现象。到目前为止,全镇幼儿园有27-12-

所,符合规范化幼儿园条件的幼儿园达100%,公办优质幼儿园比例为100%。省一级幼儿园1所,市一级幼儿园12所,优质园比例65%。

2.加快中小学建设,充实完善办学条件

我镇预计总投入2.96亿元重点抓了以下工程,大力改善中小学办学条件。一是加快茶山中学原址新校舍建设。2018年开始,我镇预算投入2.49亿元,按省一级标准在原址重建茶山中学,预计在2019年投入使用。二是中心小学升级改造工程。投资1600多万元,对中心小学校舍、运动场升级改造,2018年8月完成。三是第三小学基础设施建设。投资了2300多万元,完善第三小学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学校办学条件。四是完成公办中小学设施设备,投入860多万元,进一步推进学校教育现代化建设。

为提升学校教育教学水平,鼓励学校加大投入,积极创建等级学校和标准化学校。到目前为止,全镇公民办学校均实现标准化学校全覆盖。公民办学校100%达到《广东省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标准(试行)》。13所公民办学校已有12间学校获评市一级或省一级学校,其中第二小学为省一级学校,其他11所皆为市一级学校,市一级以上学校比例达到92.31%。

3.夯实社区教育基础,建设学习型社会

茶山镇党政领导牢固树立教育投资是战略性投资和基础性投资的观念,将社区教育经费列入政府财政预算,确保经费落实到位。

- -13我镇注重打造“三载体”构建学习型社会。着力构建文化载体,高标准建造了体育馆、图书馆、文化广场等设施,各社区也建设了文化广场、农家书屋、活动中心、健身场所、棋牌室、电子阅览室等,打造“15分钟社区教育资源服务圈”。还先后建成圣心、华美等6个培训和德育基地。着力打造活动载体,围绕“阅读、和谐、发展”主题,开展读书节系列活动,打造书香茶山。同时,深入推进卫生健康、法制禁毒、交通安全、家庭伦理、消防劳保等知识的传播教育活动,强化现代公民教育。着力打造学习载体,为丰富社区数字文化生活,每天定期推送“茶山快讯”公众微信号、每周出版一期《茶园报》,构建“茶山镇人民政府信息网”“茶山文广网”“茶山教育信息网”等网站,进一步拓宽社区教育的平台,形成覆盖全镇的社区教育网络体系,满足了社区群众多元化学习的需求。深入开展《学习论坛》、《茶山论坛》和《青年论坛》活动,举办各类讲座和培训,不断提高干部群众的政治素养和文化水平。目前,我镇建有1所成人文化技术学校,成立了社区学院,17个社区教育中心,建成文化服务中心及学校,-14-

开办了13家民办培训机构,这些机构管理规范、运作良好、结构合理、形式多样,基本满足了群众终身学习的需求。

(四)搭建信息平台,教育信息化初见成效 1.加强网络建设,夯实教育信息化基础

我镇历来重视教育信息化建设工作,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2017年,我镇共投入教育建设专项资金1400多万元,加强学校信息化建设,做到了100%的学校接入了教育内网、安装了监控系统,公办学校和民办学校100%建立了校园网和校本资源库。全镇共有计算机网络教室35个,录播室7间,慕课教室2间,计算机机房33间,教室多媒体教学平台630个,学生用电脑4072台,教师用电脑1797台;公民办学校全部课室实现多媒体教学。全镇师机比达8.4:1,生机比达0.96:1。全镇100%的学校按照“面向学习者,共建共享”的原则,通过购买、自制和共建等形式建立并充实教学与学习资源库,建设题材广泛、内容丰富、种类多样、形式活泼、方便使用的各类信息资源,实现优质资源的共建共享,使资源库随着应用不断丰富,使资源的开发为师生教学的需求提供服务支持,提高了教育教学质量。建立学校教育信息化管理、应用和安全制度。镇教育办建立了“茶山教育信息网”,搭建起了教与学的互动平台,普及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96%的教师达到了《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的要求;信息技术整合课学科覆盖率达100%

- -15以上,有效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

2.普及信息技术,提高教育信息化成效

科学规划全镇教育信息化建设,全力推动“三通两平台”建设,目前,我镇教育信息化装备水平不断提高,教育系统实现千兆光纤进校园,校园网全覆盖。我镇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程度较高,应用信息技术教学的课堂覆盖率达到90%以上,提高了管理效益和教学效益。至今,我镇有省级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1所,市级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8所,62%的学校成为东莞市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应用信息技术教学的课堂覆盖率达到92%以上。投入专项资金建设智慧校园,大力推进教育信息化。茶山中学、中心小学、第三小学、京华学校、品华学校、冠华学校、新华学校都已建成了一个设备完善、功能强大的多媒体智能录播课室。

中小学教师和管理人员及技术支持人员96%达到《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的要求。各学校通过校园网、微课掌上通或微信群、QQ群等系统实现电子政务、电子校务。教育教学管理信息系统在公民办学校和教育管理部门应用率为100%,包括学籍管理系统、公文流转系统、基础数据管理平台、档案管理系统、继续教育系统、电子排课、校园广播站、网络教研、网络资源共享平台等。配合市教育局,做好微课掌上通推广活动,为教师、学生和家长提供了公益性家校互动沟通平台,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用教育信息化加速实现教育现代化。

3.聚焦智慧课堂,推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16-

慕课教育是市政府和市教育局推进教育改革的重点项目之一,为推进这项工作,我镇先后制定了《茶山镇推进教育信息化实施方案》《茶山镇慕课教育试点工作实施方案》,规划“慕课”教育的前景。依托市现有的教育信息化应用平台和我镇优质教育资源,在茶山中学、中心小学、第二小学、第三小学和光正实验学校开展慕课教学教研活动,探索慕课模式下翻转课堂、在线“名师课堂”、双师教学、远程同步课堂等新型教学实践,提高学校教育信息化水平,推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近三年,我镇信息技术类获奖384项(其中市级以上104项),教师信息技术类获奖122项(其中市级以上58项)。

(五)坚持多元交融,促进教育体系国际化

1.注重校际交流互动。近年来,我镇非常重视校际交往,关注学校均衡发展,认真落实《东莞市初中学校“1+1”结对帮扶行动计划实施方案》,制定了《茶山镇义务教育阶段公民办学校结对交流实施方案》,鼓励并帮助学校参与镇内外学校开展交流活动,镇外,茶山中学与石龙二中,第二小学与连南县白芒镇白芒小学,第三小学与道滘四联小学,光正实验学校与香港长洲官立中学等;镇内,实施公民办学校“一帮一”结对帮扶,由我镇4所公办中小学与我镇8所民办中小学组成“互助共同体”,开展校际间的互助合作活动。

2.加强国际合作交流。一是开展考察互访。2014年以来,我镇先后组织校长和园长多次分别赴澳大利亚、英国、新西

- -17兰、德国等国家进行考察互访,拓宽校(园)长、教师的国际视野,茶山中学与德国法兰克福中学定期进行友好交流,增进了两校师生间的友谊。二是聘请外籍教师。全镇共聘请美国、菲律宾、印度等外籍教师13名,进一步推进国际教育融合。三是加强出国培训。2014以来,我镇根据教育教学实际需要,派出10名教师赴英国、新西兰学习培训,透过对外窗口,使广大师生不但增长了知识,拓宽了视野,更重要的是感悟、学习到先进的教育理念,使教育教学更具前瞻性,促进了师生素质的提高,取得良好效果。

3.加强多元理解。一是加强文化多元性理解教育。在培养青少年对本民族主体文化认同的基础上,注重培养学生尊重、了解其他国家、民族、地区文化的基本精神及风俗习惯,学习、掌握与其他国家、民族、地区人民平等交往、和睦相处的修养与技能,探讨全人类共同价值观念,增进相互理解与宽容,促进整个人类及地球上各种生物与自然和睦相处、共同繁荣与发展。二是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国际竞赛。2017年1月下旬,首届亚洲数独锦标赛在韩国首尔举行,我镇中心小学学生郑铂宇与来自韩国、日本等各国选手同场竞技,凭借出色的发挥,不畏强手,获得首届亚洲数独锦标赛10岁以下年龄组的亚军。通过比赛让学生走出国门,促进了国际文化交流。三是我镇严格执行境外来莞工作人员子女教育相关政策。近三年共接收境外来莞工作人员子女 322人就读,基本上解决了在我镇居住、经商或工作的境外(包括港-18-

澳台)人士子女的教育问题。

三、坚持改革创新,丰富教育现代化的实践

(一)创新智慧德育机制,推进德育内涵发展

我镇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首”的教育工作思路,紧扣“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努力构建完整的“生本”教育体系,以优化教育全过程来深化素质教育的成效,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各校以品牌的理念,做实课程育人、管理育人、文化育人、活动育人、实践育人、网络育人、家庭育人、社区育人,打造出一系列校园文化活动品牌。

1.优化德育工作,培养高尚人格。一是建设“精神引领平台”。继续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进一步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中小学教育教学全过程,通过开展“优秀学生”“三好学生”“美德少年”评选等主题教育,挖掘和树立先进典型,引导学生勤奋学习、努力进取,营造学先进、赶先进的良好氛围,同时,结合我镇中小学实际开展了一系列“我们的节日”主题活动和开展“践行价值观,放飞中国梦”系列主题活动,引导青少年学生传承文化传统,注重道德修养,培养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二是推进家庭教育。以第三小学(原南社小学)、新小太阳幼儿园 “全国优秀家长学校教育基地”为龙头,不断完善学校、家庭、社会协调一致、相互配合的德育机制。完成家庭教育指导中心成员课程培训。教育指导中心自成立以来,系统有序地开

- -19展各种培训交流活动。近年来,镇家庭教育指导中心开展了4期理论培训、3期说课培训及3期试讲培训,经过专家的点评、指导,讲师们不断进行修改、完善,最终完成了四个不同主题的提炼及三个主题的初步成型,逐步实现“人人都有优质主题,个个都是优秀讲师”的目标。2017年,我办争创的“全国规范化家长学校实验区”荣获2016镇街领导班子考核“单打冠军”称号。2017年,我办成功举办茶山镇创建全国规范化家长学校实验区总结表彰大会,受到与会省市教育关工委领导的高度赞誉。2017年,我办创建全国规范化家长学校实验区经验在《东莞教育》发表,并在东莞市普教系统关工委2016工作总结会上作经验介绍。

2.推进文明创建,弘扬时代精神。2017年,是东莞市争创全国文明城市“四连冠”和茶山镇争创“全国文明镇”的迎检关键年。为推进文明创建工作,我镇制订《茶山镇教育系统迎接全国文明城市“四连冠”检查工作实施方案》,与学校签订创文责任书,召开5次全镇普教系统创文迎检工作会议,指导学校按照创建标准不断完善硬件设施和专项档案,开展形式多样的创建活动。2017年,我镇普教系统4个单位获评东莞市文明创建先进单位,1人获评东莞市文明创建先进个人;1人获评“东莞好人”。全面开展东莞市文明校园创建活动。通过召开会议、督导检查、交流学习等手段指导创建学校完善文明校园专项档案。2017年,茶山中学、中-20-

心小学、第二小学、第三小学成功创建为东莞市文明校园。

3.加强健康教育,提升育人水平。我镇高度重视健康教育,以强化学校德育工作队伍建设作为提升德育效能为突破口。开展了全镇班主任专业能力培训、心理健康教育C证培训和中小学教师班主任能力提升课程等培训,全镇通过心理健康教育A、B、C证培训教师共485人。近三年来,全镇共组织了75人次参加全镇中小学教师班主任专业能力方面的培训,提高了在职班主任和教师的综合素质和管理水平。我镇高度重视体质健康和心理健康,在茶山镇教育网上设置心理健康教育专栏,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抓好心理健康教育师资培训,配建心理咨询室,主动排除学生心理障碍。

4.搭建成长平台,促进全面发展。我镇坚持“健康第一”的思想,推进体育教育改革、实施素质教育。积极实施体育艺术“2+1工程”,让每个学生都有一个团体合作体育项目、一个个人专长体育项目、一个艺术兴趣项目。在各中小学开展足球、篮球、“一校一品”、队形队列、广播体操和学生基础体育技能大课间活动,提升学生身体素质。严格执行《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学校卫生工作条例》的要求,高标准配足配齐了相关设施设备,充分保证学校体育课和学生体育活动。认真实施《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学生健康体质测试优良率为71.8%,合格率为93.6%。所有中小学都组织开展课外兴趣小组活动,学生参与率100%。2016—2017学年,全镇中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合格率和优良率分别达99%和92%。

- -21全镇每年举办一次“六一”文艺汇演、故事大王比赛、规范汉字书写大赛等,每两年举办一次小学生田径运动会、篮球大赛和乒乓球大赛。深入开展“千万少年快乐阅读”、“阳光下的阅读”等学生读书活动,结合中小学生毕业礼、十八岁成人礼、科技节、文化节、艺术节等开展校园活动,丰富校园社团文化生活。鼓励学校结合自身的传统和特色,培育学校文化,推动“一校一品”的学校校园文化建设,发展学生特长,努力打造“学在茶山”教育品牌,逐步形成“一校一特色”。如茶山中学汉听、机器人,中心小学书法、航模,第二小学科技,第三小学足球、写字教育,光正实验学校足球,冠华学校书法,品华学校国学诵读等特色鲜明。特色教育得到跨越式发展,我镇中心小学郑铂宇参加首届亚洲数独锦标赛获得10岁以下年龄组的亚军。茶山中学代表队在2017年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东莞市决赛中蝉联中学团体组特等奖。茶山中学代表队在第十五届广东省中小学电脑机器人活动实体机器人竞赛中喜获初中组“能源争夺战”冠军。第三小学继2016年获得“共筑家园”全国青少年建筑模型教育竞赛总决赛两个单项全国一等奖,一个全国三等奖后,在第五届东莞市中小学建筑模型纸结构承重比赛包揽了男子、女子金牌,女子银牌的好成绩。此外,中心小学美术学科被评为市品牌学科。

(二)坚持教育协调发展,完善教育现代化体系

-22-

我镇在完善国民教育体系的同时,积极发展终身教育,努力建设学习型社会。

1.大力发展学前教育。根据《东莞市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镇委、镇政府高度重视发展学前教育,制定了《茶山镇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全力加快公办园建设,分别投资4000多万元,按省一级标准新建了中心幼儿园,扩充优质资源;继续推进幼教三年提升工程,制定实施家庭经济困难儿童资助方案,做好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奖补、师资素质提升、优质幼儿园奖励工作,引导民办园执行政府指导价,逐步转型为普惠园。加强了幼儿园管理,努力提高学前教育保教水平,发展优质学前教育,积极推动幼儿园上等级。目前,我镇共有幼儿园27所(公办、集体办幼儿园各1所),有省一级幼儿园1所,市一级幼儿园12所,优质幼儿园比例达65%,省规范化幼儿园比例为100%,实现了民办幼儿园“广东省规范化幼儿园”全覆盖。

2.优质发展义务教育。我镇以创建广东省教育强镇和东莞市推进教育现代化先进镇为契机,全面科学地调整学校布局,大力撤并薄弱学校,把19所公办小学合并为3所,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2010年,以省教育强镇复评为抓手,不断改善办学条件,按照国家要求实施“现代教育装备”工程,增加教学仪器设备、增添图书资料。积极推进广东省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标准化建设,规范办学行为,开齐课程,开足课时。按常态编班,按要求管理学籍。实现了全镇义务教

- -23育阶段学校标准化全覆盖,中小学办学基本标准达标率100%。全镇共有义务教育阶段公民办中小学13 所,中小学常规教学仪器设备达标率100%,学校实验开出率100%;公办学校生均图书册数小学达到30.28册以上,初中达到 53.3 册,每年新增图书比例高于藏书标准的 1%。全镇义务教育阶段学位供给能力系数保持1,义务教育阶段公民办学校优质学位达到100%;全镇公办小学的均衡系数为0.0802;公办初中1 所,均衡系数为 0;民办小学均衡系数为0.4588、民办初中均衡差异系数 0.3624,实现了区域教育优质均衡协调发展。统筹开展扶贫助困活动。由镇教育办牵头,严格执行《东莞市学生助学政策宣传工作方案 》《东莞市低保家庭和低保边缘家庭在校学生助学补助实施方案》等文件,对符合条件的贫困学生发放助学金,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完成学业,全镇近三年扶贫助学资金156万元。全镇教育实现了扶贫助学制度全覆盖,贫困生教育机会系数达到 1,没有学生因贫辍学的现象出现。严格落实残疾儿童义务教育入学工作,实行特殊教育随班就读和送教上门措施,确保残疾儿童接受义务教育。目前,全镇户籍适龄儿童义务教育阶段入学率保持 100%,残疾儿童随班就读入学率 100%。

3.高效发展成人教育。我镇成人文化技术学校在2006年被评为市级示范成人文化技术学校。不断扩大成人学历教育的覆盖面,分别与东莞理工学院、广东海洋大学、浙江师范大学等高等学校联合举办高等学历专(本)科班,同时争-24-

取财政及劳动等部门在我镇设立教学点,举办教师培训、家长培训等培训班,组织报考成人高考。目前,我镇有17个社区教育中心,年均培训近4000人次,13个培训机构,年均培训近2134人次。

4.均衡发展民办教育。近年来,我镇依法规范民办学校办学行为,定期开展了民办学校检查工作和评估工作。发挥东莞市民办教育协会茶山分会作用,完善民办教育协会各项管理,召开民办教育协会座谈会,开展民办教育学校交流活动,举办民办学校举办者、校长和行政人员依法治校培训,进一步凝聚了全镇民办教育力量,促进了民办教育协调发展。制定了《茶山镇加强民办学校管理实施办法》,全面启动民办学校促进工程,加大对民办教育财政投入,投入770万元补助民办学校和幼儿园。继续实施随迁子女入读民办学校优惠政策,小学每人每学期学费和教科书费减免提高到1270元,初中每人每学期减免2150元,入学补助比例实现全覆盖。不断提高民办学校教师工资福利待遇,稳定教师队伍。通过公民办学校结对帮扶方式,实行公办学校对民办学校一对一帮扶,提高民办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促进民办教育均衡发展。大力创建等级学校,促进民办学校持续健康发展,实现了民办中小学标准化全覆盖,民办幼儿园“广东省规范化幼儿园”全覆盖。

(三)深化课程改革,促进教育现代化的内涵发展

- -25只有抓住课程改革这个关键环节,全面提高课堂质效,才能切实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走出了一条轻负担高质量的教学改革之路。

一是提高课堂效益,减轻学生负担。围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这一中心环节,我镇积极推行“集体备课”和狠抓教学常规管理,打造高效课堂,提高教学质量。重抓备课组整体创优工作,通过加强集体备课、同课异构、教学视导、结对交流等,加强新型课改模式与案例的研究和推广。积极建设质量监控体系,出台了《茶山镇中小学教育管理实施意见》等文件,通过督导,督促各校全面落实,切实减轻了学生的课业负担,为“减负增效”奠定了基础。各校依据各自的办学特色和师资状况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校本教研活动,涌现了不少典型经验。例如中心小学以“三个一”为特色的系列校本教研;第三小学“自修—反思”为主题的校本教研;光正实验学校开展了“书香光正读书活动”等等,有力地推动了立足教师、服务教学的校本教研活动,给学生最大的发展空间,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二是深化科组建设,提升教研能力。近年来,我镇依据《东莞市普通中小学先进学科教研组评选活动实施方案》,不断总结经验,重视规范教研组的建设,切实改进学校教研组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经过几年的努力,涌现了-26-

一批先进学科组。如:茶山中学化学科组先后被评为省、市优秀化学科组,并公开出版发行了《九年级化学导学精练》一书,形成了具有本校特色的校本教材。中心小学音乐、美术科组被评为市优秀科组。美术科组利用南社古民居群本土文化,探索盘活小学美术实践活动的研究,编写了4本美术校本教材、1本教案集和1本作品集。音乐科组编写了校本教材《小学生学具乐器进课堂实用教程》等。我镇乘着市推进东莞慧教育建设的东风,继续探索智慧课堂模式,特别是符合校本实际和生本实际的优质课堂模式,促进科组教师的专业成长,不断提升教师教研能力。

近年来,全镇小学教育质量稳步提升,2017年小学毕业考核三科合格率均过市平均水平;中考合格率和优秀率逐年提高,初中毕业生升学率超过 99.8%。2017年中考,我镇公民办学校均取得可喜成绩,茶山中学和光正实验学校平均分均大幅超市平均分。其中,茶山中学再攀新高,总分首破600分大关,达到601.89分,超市平均分19.24分,挺进全市特优学校行列。光正光正实验学校在2017年全国普

- -27通高考中,学生整体成绩进步较大,上重点线143人,超出指标数62人;上本科线491人,超出指标数145人。2017年,每万户籍人口升大学人数达到135人,再次荣膺全市第二。学生整体素质全面提升,各级各类比赛成绩显著,学生在文化学科、体育、艺术、科技等竞赛获市级以上奖励达2823人次。

第四部分 自我评价和反思

在推进教育现代化过程中,我们认识到,人的现代化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核心。只有全面推进观念现代化,充分理解现代化的内涵,不断提高师资现代化的水平,持续加快装备现代化的步伐,有效突破管理现代化的屏障,才能高标准规划教育现代化,高起点推进教育现代化,高质量建设教育现代化。

我镇积极推进教育改革与创新,为实现教育现代化不懈努力,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我镇的教育发展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

一是优质教育资源急需扩大。随着产业调整进程加快,入户入学政策的改革推进,以及国家二孩政策全面实施,我镇公办学位供需矛盾较为突出。针对茶山教育短板,瞄准茶-28-

山城市定位,贯彻落实“东莞慧教育”策略,我们将最大限度地挖掘政府和社会的潜力,从人力、财力、物力上全方位地支持教育、发展教育,亟需在加强教育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做好教育发展的远景规划与探索,不断提升教育公共服务水平。

二是教育教学质量还需提升。我们将继续创新机制,全力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在加大硬环境投入的同时,注重软环境培育提升,进一步加大教育综合改革力度。优化教育教学管理模式,合理配置教师资源;完善校长、教师定期轮岗交流制度;健全义务教育质量保障体系,推进学校内涵发展,实现学校的“两轻一高”(教师课堂教学负担轻,学生课外学业负担轻,教学质量比较高)目标;不断提高我镇的教育教学水平。

三是民办教育实力还需提高。我们将继续加大对民办教育扶持力度,创设更加灵活的机制,引导民办学校依法办学、优质办学;规划打造民办教育品牌,形成社会各界共同参与的多元办学体制,共同推进全镇教育综合实力提升。

对照《东莞市推进教育现代化先进镇(街)督导验收方案(试行)》的要求,我镇复评自评结果为:32个三级指标全部为A,3个三级指标为B;对照广东省教育强镇(乡、街道)复评方案,我镇复评自评分为99分。我们认为,我镇已达到东莞市推进教育现代化先进镇(街)和广东省教育强镇(乡、街道)标准,特申报“东莞市推进教育现代化先进镇(街)”暨

- -29“广东省教育强镇(乡、街道)”复评,请市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派出评估组专家予以评估认定。

-30-

篇2:实施智慧教育战略推进教育现代化

中共**镇委员会

**镇人民政府

(2012年2月24日)

各位领导,同志们:

县委、县政府召开全县教育工作会议,贯彻落实全国和省、市教育工作会议精神,科学谋划新的一年全县教育事业改革发展,充分体现了县委、县政府对教育工作的高度重视和加快教育事业发展的坚强决心。我们**镇将认真贯彻落实这次会议精神,不断加大教育投入,切实提高教育质量,加快推进教育的优先发展、科学发展。

一、加强组织领导,始终坚持教育优先

优先发展教育事业是一项必须长期坚持的重大战略方针。我们将按照县委、县政府的要求,切实加强对教育工作的组织领导。把发展教育摆在全镇工作的突出位置,做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优先安排教育发展、财政资金优先保障教育投入、公共资源优先满足教育需要。由党政主要领导担当第一责任人,对教育工作负总责、亲自抓,及时研究解决教育发展中的重点问题,确保教育优先发展的各项举措落到实处。建立健全教育工作目标管理责任制,将分管领导抓教育

工作情况、教育事业发展情况纳入到工作考核体系。广泛宣传发动全社会积极主动地为教育事业发展服务,集合社会各界的力量向教育事业倾斜,在全镇上下形成时时想着教育、人人支持教育的联动格局。同时不断加大校园周边环境和治安综合整治力度,努力为教育事业的加快发展创造安定和谐的良好环境。

二、加大资金投入,着力打牢教育基础

教育投入是支撑经济社会长远发展的基础性、战略性投资,是教育事业的物质基础,是公共财政保障的重点。为此,我们将牢固树立教育优先发展、优先保障的理念,进一步调整和优化支出结构,增加财政教育投入,并完善以政府投入为主、多元化筹集教育经费的机制,为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提供更多的财力支撑。充分运用财政、税收等政策,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捐资、出资兴办教育事业,扩大社会投入规模,凝聚推动教育事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强大合力。把教育基础设施建设纳入镇村发展总体规划,在新农村建设和新镇区开发中留足、留好教育用地,并确保新建的居民集中居住区内全部配套建设幼儿园。

三、立足惠民根本,不断促进教育公平

教育公平是人生发展起点的公平,是实现社会公平的基础所在,也是必不可少的民生实惠。我们将把教育惠民,为人民群众创造平等的教育环境作为义不容辞的责任,切实抓

好、抓出成效。一是配置好教育资源,既要增加资源投放,做大优质资源“蛋糕”,更要合理均衡配置教育资源,着力缩小镇村之间、学校之间的差距,让人民群众共享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成果,让每一个孩子都尽可能地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二是保障好特殊群体的受教育权,确保让每一个困难家庭的子女都享有受教育的机会,不让学生因为贫困而辍学。加强寄宿制学校建设和管理,重视学生宿舍建设,优先满足留守儿童就学需求。建立健全留守儿童服务体系,使留守儿童能够正常接受教育,在社会关爱中健康成长。三是巩固好义务教育成果,在继续巩固免费义务教育成果的基础上,通过出台优惠政策、加大补助力度等措施,进一步推进教育惠民利民。与此同时,坚持用规范管理来维护教育公平,全面推进依法治教和依法治校,维护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和监督权,办好人民群众满意的教育。

篇3:实施智慧教育战略推进教育现代化

作为国民教育基础的基础教育,“绝对是可持续发展的核心议程。不仅是一个重要的投资,而且是人类通过终身学习获得利益的重要方式”[1],未来的首要工作是确保每个孩子都能平等接受教育。要如期实现普及基础教育这一千年发展目标(Millennium Development Goa)还任重道远,因此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颁布的《2015后教育议程》将基础教育的发展放在优先领域。

一、基础教育的指导原则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重申基础教育作为一项基本人权,是个人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基础教育的目的必须从广泛的终身学习的角度进行思考,旨在通过教育让人们意识到自己的权利,履行个人对获得体面的生活和工作的期望,并对实现社会经济发展目标做出贡献。除了获得基础知识和认知能力,基础教育的学习内容必须促进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性思考、理解和尊重人权、包容和公平、文化多样性、培养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以及形成学习生活共同体。因此,在发展基础教育的进程中,需要体现强调公平、追求质量高效的原则。

1.确保所有适龄儿童都能公平获得接受素质教育的机会

世界全民教育大会通过的《世界全民教育宣言》曾明确强调:全民教育有两个目标,其中之一就是提供平等的教育机会。普及基础教育需要尊重每一个个体的基本人权与自由的发展,确保有均等的入学机会。全球许多偏远及经济发展十分落后地区,仍然有许多孩子因为家庭贫困或者家庭距离学校过远或其他原因不能接受基础教育。

2.学习质量居于核心地位

基础教育的功能伴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在不断拓展,但基础教育最本质的职能仍是培养人,所以说基础教育的质量就是学生学习的质量。既包含了学生学习资源的品质和存量,同时涉及教育过程中优质资源的投入和办学管理水平。因此,学生是基础教育的根本出发点和最终落脚点,以学生学习质量为核心必然成为普及基础教育的关键点。

3.应特别关注边缘群体

《2013全民教育监测报告指出》虽然儿童接受教育的机会增加了,但质量差异十分明显,尤其是农村和边远地区的困难群众及少数民族居民的受教育水平没有得到实质性提高,有些国家和地区还出现了严重的倒退,甚至各类学生的入学率不升反降。由于受教育者所处的客观环境差异,接受基础教育的机会均等不可能机械地实现,因此,基础教育的全面实现必须给予每一个个体以不同的教育待遇,给予边缘群体更多的重视和保障。

4.性别平等需要继续和密切关注

性别平等无论从哪一种视角来看,都是全球和谐发展的重要基础之一。发展基础教育要求两性受教育的权利和机会真正平等。尽管女性总体受教育水平有了较大提高,但偏远农村地区女性受教育水平仍然偏低,与男性相比差距较大。基础教育是促进女性发展和性别平等的重要途径,因此消除各种或显或隐的性别不平等因素,以促进两性平等受教育机会以及女性的成才和发展是提高基础教育整体质量的重要指导原则。

二、基础教育的发展愿景

基础教育包括至少1年的学前教育、9年的小学教育及普通中等教育[2],是没有性别、种族、身体残疾、语言歧视等差异,向人们提供最低限度的知识、观点、社会准则和经验的教育。2012年9月26日, “教育第一”全球倡议行动在纽约联合国总部正式启动,提倡各国扩大教育力度、调动资源、通力合作,尤其是基础教育这个优先级区域,旨在确保每个人公平和普遍获得接受基础教育的机会。预计到2030年至少10年的基础义务教育将强制在其他国家执行,在完成义务教育完整的周期过程中,确保所有的孩子将获得基本的学习权利,习得基础技能。[3]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015后教育议程》中确立了基础教育总体目标到2030年确保公平获得基础教育和终身学习的机会,并从学习者和教育体系两个层面明确提及了基础教育的发展愿景,详见表1。

从表1可以看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015年后发展议程中基础教育愿景体现出各国必须重视促进教育公平,普及义务教育的政策计划应该向处境不利地区和弱势群体倾斜。我们需要认识到发展基础教育是全球的责任,需要大家沟通协作制定健全的基础教育制度框架,以促进建立全纳终身学习体系。

三、实施基础教育战略计划

《2015后教育议程》将基础教育发展放在优先地位,并为基础教育发展采取了一系列战略措施。

1.探索优质师资合理流动、均等配置机制

2014年1月29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就全球全民教育发布报告说,目前全球有2.5亿名学童未掌握应学会的基本技能,其中一半学童在入学4年后仍无法阅读,各国应在提高教师水平等方面加大努力。

因此,我们应当选择适当的教师人选,以体现接受教育儿童的多样性;从低年级开始培训教师,以支持最弱势的学生;为教师提供适当的多种奖励措施,鼓励教师坚守教职,鼓励优秀的教师到艰苦地区,确保所有儿童都能获得学习机会。

2.改革拨款政策,合理支配教育资金

《全民教育全球监测报告2013》监测了约200个国家和地区实现千年发展目标中教育目标的进展情况。报告指出,全球教育经费正在被低质量教育所浪费,造成的损失每年高达1 290亿美元。报告说,全球每年基础教育资金缺口为260亿美元。在受调查的1/3国家中,小学教师只有不到75%达到了国家的培训标准。报告说,全球目前还有6 100万名儿童失学,其中一半生活在受冲突影响国家。因此,合理使用教育资金对发展基础教育尤为重要。

3.提高质量,追求卓越

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质量较差教育导致较低的学习水平和学习赤字(或不平等)。决策者与国际社会应致力于有助于提高教育质量的几个关键方面:(1)招聘和留住受到良好培训的教师和激励教师使用包容、社会性别平等积极和参与式教学方法,以确保有效的学习成果。(2)为所有的学习者提供相关的内容,优化他们生活的环境。(3)建立安全的学习环境,积极促进社会性别平等、包容和有利于学习包括母语的多语言教育。(4)确保学习者达到足够的水平,根据国家的知识和能力在每个水平标准上的要求。(5)加强培养创新和创意能力的学习者。(6)优化教育方法,培养负责任的公民,加强可持续发展和跨文化对话。

4.注重公平,改善全球成人识字率

报告指出,全球成人识字率基本上没有改善。2011年,成年文盲人数为7.74亿,与2000年相比仅减少1%;近2/3的成年文盲是女性。到2015年,成年文盲人数有望降至7.43亿。调查显示,全球很难在2015年实现普及初等教育的千年发展目标,报告呼吁各国政府加大努力,重视全民基础教育,提高成人识字率。

四、启示

当前教育公平、教育质量、师资等问题成为困扰世界各国基础教育所面临的难题。我国的基础教育就其总体质量而言,严格讲是低水平的。因此,我们可以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布的这份报告中获得启示。

1.从全球的视野去建构基础教育的概念

要提高我国的基础教育水平,首先我们应当以教科文组织的《2015后教育议程》作为参照的坐标, 以提高个体素质为基点,彰显其人文关怀,确保每个人受教育的权利和接受教育的义务。第二,在全球倡导的终身学习理念的框架下充分延展基础教育的时间和空间,使其成为我国构建学习型社会并成为实现国际和国内全民教育目标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第三,在全球化和国际化的大背景下,对基础教育重新定位,对过去教育发展和改革进程进行深刻反思,以更好地应对全球化背景下各方面的挑战。

2.多元化是优化基础教育的通道

《2015年后教育议程》特别强调和鼓励各国在本土适宜和文化适切的情况下制订出符合本国、本地区乃至结合各级教育机构自身特色的基础教育战略计划,并加以实践。这无疑是指明了一条通往优化基础教育、提高质量的路径。多元化发展基础教育意味着教育政府职能的转变、基层教育组织责任的加重以及与各相关利益单位密切合作伙伴关系的建立;意味着教育信息技术、教育方法、教育理论、教育模式和教育实践的不同与多样化。这也将会营造一个积极的、多元的、有益于提升全民素质的社会氛围。

3.健全义务教育机制

着力创新管理体制机制,加大对义务教育的投入和监督力度,确保义务教育的均衡健康发展。探索优质师资合理流动、均等配置机制,全面深入推进中小学素质教育,加强基础教育学习质量监控机制的理论研究,以期更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学习进而提高学习质量。从而健全义务教育机制,不断提高经济不发达地区义务教育的普及水平,从总体上提高我国基础教育水平。

摘要:重视基础教育、加强基础教育是世界各国的共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CO)颁布的《2015年后教育议程》,将基础教育的发展放在优先地位,对基础教育的发展远景目标、指导原则、战略计划等方面都提出了系统的建议,目的是实现全民基础教育。《2015年后教育议程》提出的推动基础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计划,包括:探索优质师资合理流动,均等配置机制;改革拨款政策,合理支配教育资金;提高质量,追求卓越;注重公平,提高全球成人识字率。在发展思路上体现了从“追求质量”向“强调公平,追求卓越”的转变,这对我国基础教育的发展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篇4:实施智慧教育战略推进教育现代化

紧扣主线,坚持标准谋均衡

夯实基础,分线突破。荆州区紧扣《湖北省义务教育学校办学基本标准》,全力实施学校标准化建设工程。5年来共投入资金2.06亿元,开展“校舍优化、运动场改建、生活设施完善、技术装备升级”四大行动,通过项目推进、集中治理等方式,分线消除薄弱环节。近几年,共消除D级危房67栋,维修改造C级危房72栋,新建或改造教学楼62栋、食堂30个、宿舍28栋、运动场43个、公厕25个、教师周转房230套。投入350万元,更新了所有义务教育学校的课桌椅;投入2600万元,基本配齐了实验室、微机室、“班班通”、体音美室和图书室;投入400万元,为25所学校安装了直饮水装置和热水器。

全面改薄,均衡配置。荆州区政府组织区财政、规划、土地、住建等多部门联合行动,扎实推进“学校标准化建设校校行”活动,突破办学条件瓶颈。实施“一校一策”,逐校进行攻关,对照办学标准,找出每一所学校存在的差距,列出整改问题清单,制定整改方案,长期跟踪督办,确保每所学校都达到省定标准。同时,通过项目倾斜、师资补充、文化建设等方式,全面改造薄弱学校。中小学教育教学设施基本实现了“两无四化”目标,薄弱学校的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城乡学校的办学条件和办学水平基本实现了无差别化。

追求优质,打造特色。荆州区根据区情和实际需要,注重学校优质发展、特色发展。搭建“四园八有”质量管理平台,实施“七大行动”,开展“八项创建”,实现“一校一品”,真正办好每一所学校,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全面发展。坚持立德树人,深入开展“春晖少年德育行动”,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川店中学的“三雅教育”、南门中学的礼仪教育、裁缝小学的“感恩教育”扎实开展,太晖小学“永恒的21天”习惯养成教育在全国德育年会上作经验交流,八岭山中学和西门小学被授予“全国诗词教育先进单位”,荆南中学姜陈同学被评为全国“特别关注孝心少年”和“感动荆州十大人物”。以课改为依托,整体推进“有效课堂”构建行动,将均衡理念贯通于教育全过程。北门中学“生本·自主”高效课堂、川店中学“绿色生态”课堂、荆州小学“135快乐”课堂等引起省内外广泛关注。深入推进“阳光体艺”,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全区校园足球蓬勃开展,八岭山中学2名学生入选省2020全运会梯队,马山中学唱响“马山民歌”成为全省首批“中华文化传承学校”,荆州小学获全省中小学艺术展演活动“十佳全能”奖,北门中学获全省中学生啦啦操比赛“自编花球项目”第一名。大力推进“互联网+教育教学”,全面升级校园网,“班班通”实现全覆盖,建立全区课程资源库,推进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探索“空中课堂”,实现了优质教育资源共享。

强化主责,引领联动抓根本

抓学校布局,优化资源配置。在科学合理利用教育资源和充分保证适龄儿童就近入学的前提下,荆州区政府出台并实施《荆州区义务教育学校“十二五”布局建设规划》,辖区内学校由2009年的58所逐步调整到现在的53所,基本形成了一般乡镇1所初中、2至3所小学,较大乡镇2所初中、3至5所小学的格局,布局日趋合理。面对城市化进程加速的新趋势,为缩小城区学校密度,扩大优质教育服务半径,市、区两级政府启动古城疏散、人口外迁计划,投资2.5亿的荆州中学已经建成;投资1亿元的市实验小学、投资1.2亿元的荆北新区学校和投资1.5亿元的华中农高区学校正在兴建之中。

抓经费投入,提升保障水平。荆州区始终把教育投入作为财政第一投入,确保教育经费“三个增长”。目前,全区预算内教育拨款达到2.7亿元,已占到财政支出的12.66%;中小学生均预算内教育事业经费分别为10700元和5600元,增幅明显;生均公用经费初中、小学分别为815和615元,均超过了国家标准。近三年,全区预算内教育拨款分别为1.97亿、2.14亿和2.7亿元,呈逐年递增之势。除区财政主渠道投入之外,各镇(办、管理区)也大力支持教育,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力度,助推教育均衡发展。

抓师资建设,增强队伍活力。荆州区坚持从活源导流、尚德明责、培训强能、厚爱优酬等方面着力推进教师队伍建设。近几年,引进资教生、免费师范生和农村新机制教师共379名,区财政、人社、编办等多部门统筹协调,保障每年300多名校长、教师下乡支教等多种形式的交流活动顺利开展。开展“千日破关强师行动”,开设网上“强师论坛”,打造教师全员培训品牌。整合国家、省、市、区教师教育资源,做到因人定训,并先后选派6名校长和教师走出国门学习。全面落实教师工资待遇,健全了教师医保、住房公积金、意外伤害保险和教师健康关爱等制度。工资向农村和薄弱学校教师倾斜幅度达到8%-12%,各类评先、评优、晋级也向农村一线教师倾斜。

明确主旨,构建机制促发展

健全共建机制,实现优先发展。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位置,是各级党委政府的共识。荆州区委每年召开常委议教会,出台一系列惠教政策;区政府每季度召开常务会议,专题研究解决教育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人大、政协把视察评议教育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区直各部门和各乡镇定期召开协调会,为教育排忧解难;各学校也通过家长学校、教学开放周等途径征求家长、群众意见。区政府教育督导室聘请23名责任督学,把每周三定为“校园督学日”,开展“一日全程督导”活动。目前,全区上下共同关注教育、合力支持教育的氛围已经形成。在连续几年的人大评议中,教育部门都名列前茅。

构建安全机制,护航持续发展。荆州区牢固树立“生命不保、何谈教育”理念,实施政府主抓、部门联动、全员履职、强化整改、严肃追责的工作机制,连续四年实现安全责任零事故。制定并实施了《荆州区学校幼儿园安全管理日周月年主要工作常规》等20多个工作规范和标准,辅之以要求填写“一录九簿一志三表”等14套表册,促进安全工作流程化、常态化和精细化。狠抓食品、消防、交通、治安等重点领域整治,大力推进校园食堂“明厨亮灶工程”,打造“放心食堂”;投入600万元,着力整改相关学校消防通道安全隐患;强力推进校车标准化进程,需要校车接送学生的26所义务教育学校全部配备标准化校车,实现了公司化运作,政府每年给予运营补贴200万元,确保运行安全;投入80万元,完成了所有学校的视频监控网络建设。各有关部门对学校安全实行了培训、监管、考核、奖惩四位一体的管理格局,形成了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

构建关爱机制,促进共享发展。荆州区对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留守少儿等弱势群体,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关爱活动,给予他们最需要的、最有针对性的帮助。如关爱随迁子女,严格落实“两个为主”政策,确保每一名学生都能平等享受教育服务。关爱贫困生,严格落实各项资助政策,做到“应补尽补”。关爱残疾儿童,投资506万元,新建一所规范化的特殊教育学校,努力提高特殊教育质量,全面提高残疾儿童素质。为妥善解决留守少儿这一社会热点问题,区政府投入150万元,在所有农村学校新建了标准统一、功能齐全的“留守少儿之家”,实现硬件“五有”、软件“五全”;全区实施并逐步形成了“一一六三”关爱工作体系,组建了1800多个“3+2+1+1”关爱互助小组,常年开展活动,让留守少儿精神有寄托、成长有伙伴、情感有交流,实现了留守少儿的全覆盖,在湖北省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国家督导检查反馈意见会上,荆州区的“留守少儿”关爱与教育工作,得到了国家督导组的充分肯定。

(作者单位:荆州市荆州区人民政府)

篇5:实施智慧教育战略推进教育现代化

加快推进“教育名城”创建步伐的思考

区委办调研室、综合科

2011年6月,王咏书记立足张店教育发展实际,审时度势、高瞻远瞩地提出了打造“教育名城”的发展目标。在区第十一次党代会上,更是把建设“文化教育名城”作为“幸福张店”建设的重要支撑,摆上了战略位臵,明确了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全区教育发展的总体思路和工作目标。近日,区委办调研室、综合科围绕打造“教育名城”,在充分借鉴国内部分城市实践成果和先进经验的基础上,重点围绕以实施“名校”战略为突破口,加快推进“教育名城”创建步伐进行了广泛调研和初步思考。

一、现状分析

改革开放以来,同全区的经济社会发展一样,张店教育也走过了一个抢抓机遇、奋勇争先的历程。1993年,率先在全国完成“双基”任务,成为首批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江北4个区县之一,张店教育迈上了一个新的平台。2002年,率先在全国以区县为单位实现“班班通”,教育技术装备和信息化水平走在了全国的前列。截至目前,全区现有各级各类学校75所,在校生7万余人,专任教师4672人,办学规模在全省140个县市区中处 1

于领先地位,教育教学工作处于全省一流行列。

张店教育成绩有目共睹,每年流入学生趋之若鹜、入学难度加大等现象就可见一斑,但面对目前教育发展实际以及未来发展形势来看,张店教育发展仍然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困难和问题:一是教育资源相对短缺,公办学前教育资源、义务教育阶段及高中阶段的优质教育资源仍显不足,使得“择校热”、“上学难”问题仍然比较突出。二是城乡教育差距明显,尤其是镇村学校的设施、师资、生源等方面与城区优质学校存在一定差距,进一步加剧了城区压力和农村的弱势。三是结构性矛盾突出,学前教育农村弱,城区学前教育多为企办和民办,多数规模和档次不高;高中教育数量相对较少,竞争激烈,教育发展后劲略显不足。四是教育观念仍需转变,传统观念、就业压力、选拔式中考和高考等方面因素的综合作用,使学校教育中重“育分”、轻“育人”的现象普遍存在,家庭补课、社会办班、考前冲刺等异常火爆,学生的各种负担日益加重,影响身心健康。五是教育科研稍显薄弱,各类学校重教轻研现象普遍存在,名师、学者型、研究型师资团队和教育专家队伍较为薄弱。

这些问题,已经或者正逐渐成为影响张店教育发展的瓶颈,需要政府、教育部门、各级各类学校、社会各方的共同努力,加以克服和改进,使张店教育真正与经济发展同步。

二、国内部分城市的工作实践与启发

实施“名校”战略,是有效破解“择校热”、“上好学”等问题成本最低、风险最小、成效最大的一条重要路径,也是加快推进中心城区优质教育均衡化、平民化、普及化的一个最优选择。杭州、北京朝阳区、吕梁离石区等部分城市在这方面有很多好的经验与做法值得学习借鉴。

(一)实施“名校”战略要政府推动、政策保障。实施“名校”战略,政府是第一责任,政策是第一保障。杭州市委、市政府先后3次出台《关于进一步实施名校集团化战略的实施意见》和一系列配套措施,从“四有”(有钱、有人、有房、有章)方面予以政策支持,保障了名校集团化全面推进。我区成立了建设教育名城领导小组和五个专门工作委员会,应当认真履行自身职责,加强领导、深入研究、细化任务,尽快制定出台相关配套实施方案和政策措施,同步推进“名校”战略有序实施。

(二)实施“名校”战略要大胆实践、勇于创新。实施“名校”战略,对于我们这样一个名校资源相对匮乏的城市来说,需要一种敢想敢干、敢闯敢试的创新意识和拼搏精神。离石和江阴,一个在吕梁山区,一个在长江之滨,2010年跨省合作,组建了“离石区江阴高级中学”,仅一年时间,高考升学率就达到90%以上,2011年初中部招生,300人的名额,竟有1800人报名。3

思路一变天地宽。我们在主动引名校、大力建名校、全面学名校等方面应当锐意进取、大胆实践,积累经验、创新发展。

(三)实施“名校”战略要舍得投入、优化环境。教育是百年大计,投入大、见效慢,但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杭州市结合名校集团化战略,积极推进城乡中小学布局调整,先后新建中小学和幼儿园149所,2007年以来累计投入40.9亿元。北京朝阳区每年投入7500万元,扩大公办学校接收规模,超9成打工子弟进入公办学校。围绕打造“教育名城”,要加快硬件建设、强化师资培训、完善城市功能、美化城乡环境、丰富文化内涵,等等,这些都需要持续投入巨大的财力、物力和人力。

(四)实施“名校”战略要强化考评、打造品牌。品牌是学校最宝贵的资产,最核心的竞争力。杭州市出台了名校集团化办学考核评价办法,从管理制度与运行机制、干部队伍与师资品质等5个方面树标杆、创特色、育品牌。早在2000年,成都市输出名校品牌,新建了8所颇具规模的民办学校,融资超7亿,相当于成都市政府12年教育投入总和。实施“名校”战略,我们要坚持传承与创新、共性与个性的统一,努力形成鲜明的办学特色,积淀深厚的学校文化,使更多学校拥有更高知名度和美誉度。

三、实施“名校”战略的基本思路、主要模式和工作重点

(一)基本思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各级中 4

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为依据,以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快速扩大和优化配臵为目标,以引进、共建、自建、新办一批在全市、全省乃至全国享有较高知名度的名学校为重点,迅速提高全区整体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优质化、多样化教育需求,致力打造“教育名城”。

(二)主要模式:“集团”模式,就是以名校为龙头,以名校输出品牌、师资、办学理念、管理方式等为手段,整体带动新校、弱校、民校、农校等共同发展。“嫁接”模式,就是按照“名校加盟、独立运作”的模式,名校只输出办学理念与管理流程,加盟学校使用名校品牌的质量标准,实施名校教育的管理流程,从而提升自身的办学水平。“联盟”模式,就是按照“借势合作、错位发展、合作双赢”的办学理念,实施“校校联盟、强强联手”办学策略,通过多所学校联姻,重组教育资源,构建合作平台,实现快速成长。“移植”模式,就是坚持把横向移植名校的先进教学管理模式与纵向继承自身优良的教学传统紧密结合起来,焕发生机活力,彰显自身特色,培育学校品牌。“托管”模式,就是名校作为托管方,借鉴现代企业集团连锁管理的模式,派出强有力的优秀教育教学团队对受托管的学校实行“团队契约式管理”,实现优质教育资源的“整体进驻”。

(三)工作重点:

一是重视扩大优质教育资源。优质教育资源是实施“名校”战略的首要基础。就我区来说,重要抓手是深入实施培育“名学校、名校长、名教师”三名工程。一方面,要积极抓好区实验、张店七中、张店八中等当下名校的进一步发展;另一方面,要在全省范围打造一批新型名校,包括扩大既有名校的影响力、带动一般学校发展、推进校长专业化进程、建立健全教师培养体系和流动机制等等。2007年以来,我区先后投资4亿余元新、改、扩建中小学校22所,在华东师范大学建立了校长专业发展研修培训基地,先后对全区148名校干进行了专题培训,首批选送5名教师到全国名校北京十一学校学习交流,这些都为实施“名校”战略积累了宝贵经验。在《关于加快教育名城建设的意见》中,我们明确提出到2016年,全区要建设10-15所省内乃至国内一流的基础教育学校,发展1-2所特色化、国际化优质民办学校,拥有20名以上省内外知名校长,全区本科以上学历教师要达到100%,研究生达到15%等基本目标。围绕这些目标,我们要一项一项拿方案、定措施、明职责、抓进度、促落实,确保各项任务的圆满完成,为实施“名校”战略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二是重视创新实践办学模式。创新实施符合我区实际、切实可行的办学模式,是推进“名校”战略的关键所在。参考国内部分城市先进经验,以下几种模式较为成熟,值得学习借鉴:“名 6

校+新校”,即由政府投资的新建学校,原则上只建新学校,不取新校名,不挂新校牌,由名校来管理,实现政府教育投入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最大化、最优化。比如,今年我区共有11所中小学校和公办幼儿园将开工建设,对于新建学校,可以在这一方面进行调研论证,科学规划,创新实践。“名校+民校”,即名校、民校联手,集聚民间资本,促进办学体制改革。比如全区目前共有各类民办学校74所,其中中小学校8所,东方双语、建桥实验、修文外国语等都是市级名校,知名度都非常高,优质民校资源十分丰富,在名校、优质民校联合办学方面发展空间巨大。“名校+名企”,即通过品牌、管理、资金、专业技术人员、实习培训资源、行业发展信息等方面的优势互补,实现名校与名企共赢。比如地产教育,一方面名校品牌极大地提升了楼盘的品牌形象和竞争力,另一方面房地产企业在教育配套、学校建设上自觉加大投入,有效扩大了教育资源。“名校+弱校”,即通过名校对弱校的重组或引领,提升弱校的办学质量。比如按照区域位臵,采取名校与相对薄弱学校结为学校联盟、办学集团或互助对子,通过加强教学经验交流、师资队伍流动等,以强带弱,互帮互助,共同发展。“名校+农校”,即通过进一步扩大和深化城乡中小学结对互助活动,促进农村教育均衡、优质发展,实现城乡教育一体化。“名校+企校”,即通过合校、撤并、合作等 7

方式,促进名校与企业剥离学校的深度融合,探索走出一条企业剥离学校可持续发展的成功之路。比如我区现有企业剥离学校14所,存在办学条件差、生源不稳定等现实问题,应当在教育投入、教师培训、资源整合等方面予以扶持,全力提高企业剥离学校办学水平。“中外合作”,即吸取国外先进的教育管理和教学理念、方式方法,提升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比如我区部分学校常年组织的赴韩国、新加坡、法国交流活动,可以不局限于夏令营式的“体验式”交流,进一步拓展活动范围、丰富活动内容。

三是重视优化全区教育布局。进一步修订完善《张店区2011—2020学校布局规划方案》,深入研究“十二五”期间我区城市化发展趋势,全面启动新一轮的城乡中小学布局调整,广泛采取政府出资、学校自筹、企业捐助、企业建设等多种方式,不断加大学校的建设力度,形成“多点开花、亮点纷呈”的良好局面,以适应城市化快速推进的需要。特别是在实施旧城改造、新区建设和居民小区建设项目的同时,要坚持做到教育配套设施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和同步交付。当前,要重点抓好全区今年开始新、改、扩建的11所中小学校和公办幼儿园建设工程,着力打造10所以上省内乃至国内一流的基础教育学校,努力实现年内全区所有中小学要全部达到山东省基本办学条件的目标。

四是重视建立长效工作机制。探索建立校长队伍建设长效机制,通过实行校长职级制、建立科学的校长素质测评机制、创新校长后备人才培养机制、在著名高校设立校长专业发展研修基地和校长实践基地等举措,努力建立一支理论素养高、管理能力强、办学思想独特、个性鲜明的校长人才梯队。探索建立教师合理流动长效机制。按照“城镇支援农村,近郊支援边远,强校支援弱校”的原则,各级各有关部门在核定教师编制时应向农村学校倾斜,超编学校教师向缺编学校流动,优质学校教师向薄弱学校流动,城镇学校教师向农村学校流动,逐步实现中小学教师资源均衡配臵。探索建立现代教育管理长效机制。坚持“政府统筹、分级负责、职责明晰、分类管理”的原则,深化特色学校内涵式发展,创新优质教育品牌学校孵化机制,逐步建立专家参与教育咨询和社会参与教育的评价机制,构建政府宏观管理、学校自主办学、社会参与评估三者相结合的现代教育管理模式。

五是重视加大政府扶持力度。实施“名校”战略,必须特别强调发挥政府公共服务职能,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首先,要有明确的目标。比如到2016年,我们已经明确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要达到100%,初中毕业生升学率要达到98%,30%的学校实行小班化教学,等等,在此基础上,应当进一步研究制定全区优质幼儿园覆盖率、优质义务教育覆盖率、优质高中教育覆盖率等 9

篇6:实施智慧教育战略推进教育现代化

创建”广东省推进教育现代化

先进市”工作实施方案

四会市江谷中学 2012年9月20日

四会市江谷中学

创建”广东省推进教育现代化先进市”工作实施方案

为进一步提升江谷镇教育综合实力,打造“乡镇品牌教育”,为实现四会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在2015年底,四会市创建为“广东省推进教育现代化先进市”的工作目标。我校根据四会市创现有关文件精神和市教育局相关会议和文件精神,迅速行动,加快发展、不断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和水平,确保2015年12月中旬我校创建”广东省推进教育现代化先进市”(以下简称“创现”)工作目标的实现,现结合实际,制定本工作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对物质文化的需求。围绕市及市教育局“创现”工作的要求,结合我校“办人民满意的教育”的总体工作目标,我校整体规划,周密部署,攻坚破难,扎实推进,积极开展“创现”工作,巩固基础教育,强化学校管理,以增大资金的投入促硬件建设,以加强师资的培养管理促软件建设,不断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和水平,树立江谷中学的“乡镇品牌教育”,确保江谷镇“创现”工作目标任务的完成。

二、工作目标

根据上级党委政府和市局安排,按照四会市创建广东省教育强市工作会议精神和工作实施方案,我校在领会精神、逐项梳理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分解明确任务,积极有效行动,落实目标措施,确保我校2015年12月中旬实现分解指标,达到省验收标准,并通过省督导验收组的考核验收。

三、组织机构

为了保障我校“创现”工作扎实有效推进,确保目标任务的完成,我校成立“四会市江谷中学创现工作领导小组”:

组 长:李文生(校党支部书记、校长)副组长:罗水权(副校长)谢伟成(副校长)成 员:蒙毅峰 伦伙兰 余志义 黄奕洪

梁灿光 邓金兴 孔少平温 磊

下设“创现”工作办公室及协调联络工作小组、宣传建档工作小组、教学工作小组、德育工作小组、后勤工作小组等五个工作小组。办公室设在副校长室。

四、主要任务及自查情况

1、继续巩固基础教育。

①高质量、高水平保障初中教育,切实完成九年义务教育目标,辍学率控制在1.0%以下,确保初三毕业生全面实行普高教育,升学率要达到100%。

②总务处对校园的绿化、美化、亮化、硬底化工作要做好规划协调,确保各项硬件建设工作稳步、有序进行。

2、切实完善教育管理。

①学校各部门要认真执行教育的法律、法规,做到依法办学;建立健全学校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和评价考核细则,形成完善的学校教 学管理、后勤服务管理、学生管理、安全管理、德育管理等一系列管理体系。学校各领导小组及各部门负责本领导小组、部门专项工作的计划(规划)、实施、总结及规章制度、考核细则的制订和档案整理工作。做到用制度管理人、用业绩评价人、用量化考核人。此项工作目标已很好实现。

②教导处要积极进行学校课程改革,扎实有效推进素质教育,重视体育卫生艺术教育工作;德育部门和团委要开展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和社区服务,促进学生德智体美诸多方面全面发展。此项工作目标已很好实现。

③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还要深入改革,狠抓落实。

3、积极筹措资金,加大资金投入。

按照“创现”工作要求,我校硬件建设等方面资金约需90万元,在学校自筹的基础上,还需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支持。

4、着力推进教育信息化。

①学校准备制定《学校现代教育信息化发展规划和目标》,按要求开展信息技术的教育,学校现在初步建立了校园网络系统,还需进一步建设完善的校园网络支持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实现网上资源共享,实现教育管理和学校管理信息化。

②保证教师信息技术教育全员培训合格率达100%,45岁以下的教师都能掌握计算机网络使用和多媒体教学,45岁以上教师基本掌握使用技能,95%的学科能运用多媒体教学,课时覆盖率达85%以上;建立学校试卷、课件资源库,对学校教育教学资源进行开发和管理。

5、高标准强化师资建设。

①按照“数量足额、结构合理”的要求,调整优化教师队伍结构,教师本科学历已达90%以上。加强教师的继续教育和校本培训教研,推进“名师”工程,做好“传、帮、带”的工作;培养造就一支以骨干教师为主导、优秀教师为支撑、大批合格教师为基础,适应教育改革创新的梯次型教师群体。努力建设一支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教师队伍。

②深化教育改革,创新激励机制。对紧缺学科的教师在市教育局宏观调控下解决教师学科不配套的问题。完善绩效工资考核分配方案,对优秀教师、班主任采取倾斜政策,对有突出贡献者,进行重奖;实施教师聘任制,建立教师考核新机制。在稳定教师队伍上真正做到“政策留人、待遇留人、事业留人、感情留人”,确保教师队伍的稳定。

6、继续开展学校内涵发展和特色建设

我校的办学有一定特色,但特色还不够鲜明、体系不够完善,需通过专家指导,参观学习,集中全体教职工的集体智慧,整合提炼我校的核心办学理念,努力建设内涵丰富、适合我校的办学特色。

7、扎实开展教育行风建设。

由学校党支部牵头,各部门齐抓共管,加强师德修养,倡导教书育人,为人师表,严禁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的行为;严格执行义务教育阶段“两免一补”政策,坚决杜绝违规违纪收费,推行依法治校和校务公开,接受师生监督,社会监督,塑造学校良好形象。

五、学校“创现”工作的具体要求

1、加大宣传力度。认真学习有关“创现”工作的文件精神,积极营造浓厚的“创现”舆论氛围。以各班为阵地、以课堂为依托、以教师为载体进行广泛的宣传,开展多渠道、多层次、多角度、立体式的宣传,全方位营造良好舆论氛围,提高全体师生对“创现”工作的知晓度和参与度。

2、各部门及全体教职工要肯定成绩,正视不足,提高认识、加强协调,切实增强“创现”的紧迫感和责任感,保障工作的开展,积极推动学校办学水平的提高。

3、明确任务,争取资金,加大投入,查漏补缺,全力推进“创现”工作的顺利进行。学校各部门及各领导小组要针对负责的工作和分解任务(目标、指标),及时梳理自查,拿出切实可行的方案和措施,强化管理,完善各项规章制度,提升办学质量;深化改革,落实师资队伍建设;积极筹措资金,努力加强学校基础建设;规范档案资料,切实做好“创现”的各项工作。

4、加强领导,把握重点,分工协作,确保目标任务的完成。学校各部门及领导小组要根据自查的结果和制定的工作措施,一项一项进行梳理,一条一条进行落实;把握学校的实际,结合市委市府市局“创现”工作要求,全力以赴针对学校存在问题和薄弱环节上开展工作。各部门要加强协作,避免推诿、扯皮,贻误工作时机和影响工作实效,将“创现”工作纳入本部门的日常工作中,作为重点加以实施,领导小组对各部门的工作按照“奖优罚劣”的原则进行定期监督、考 核,确保2015年我校顺利通过省督导验收组的考核验收。

六、学校“创现”工作实施步骤

(一)宣传发动阶段(2012年9月—2012年12月)

深刻领会各级会议和文件精神,迅速成立“江谷中学创建教育强镇工作领导小组”,召开攻坚动员大会,制定工作实施方案,按照“创现”工作指标逐项梳理、分解任务。

(二)指标落实阶段(2013年1月—2014年12月)

1、针对突出的问题进行筹划,加强与各级领导的工作联系,及时反映情况并认真加强自身建设。

2、对照省验收标准落实行动,派出建档工作人员到同类中学参观学习。积极行动,落实目标,整建档案,建立一批统一、齐全、规范、准确的档案。确保档案材料的连续性、完整性、真实性和科学性。同时认真进行自查,并按要求及时上报各类表册。

3、多方争取资金,真正加强学校各项薄弱环节、薄弱硬件的建设。

4、对照省验收标准落实行动,切实加强教育教学工作管理。

(三)自查强化阶段(2015年1月—2015年8月)

1、进一步自查整改,确保各项指标达到省验收标准,迎接国家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市(县)评估。

2、查漏补缺,学校各部门进一步按照省验收标准完善工作,迎接市府、市局督导检查。

(四)整改提高阶段(2015年9月—2015年11月)

根据市府及市局督导检查情况进一步抓好整改提高工作,做好迎 接省督导验收组的准备工作。

(五)迎接验收阶段(2015年12月)

严格按上级党委政府及市教育局的有关“创现”工作的要求高标准做好各项准备,制订详细的迎检方案迎接省督导验收组的考核验收。

上一篇:第一章练习题及答案下一篇:描写手部动作的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