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播撒诚信的种子

2024-05-02

读播撒诚信的种子(精选6篇)

篇1:读播撒诚信的种子

读《播撒诚信的种子》

平时,爸爸经常对我说做人最重要的是要诚信,可我一直是似懂非懂的。寒假里我读了《播撒诚信的种子》中的《诚信承诺》这篇文章,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使我对诚信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文中写到:七年级的300余名学生与老师们签署了一份特殊的“诚信协议”。学生们保证了在无人监考的考场上遵守纪律,不作弊。学校相信了学生的承诺,不设监考老师,教室的监控设备全都不开。考试时,也只有一位教师巡视。结果,考试大家不仅按照承诺书实现了自己考试前的承诺,而且都考出了很好的成绩。因为要对自己、对老师负责,所以每一位同学都经过自己的认真复习,做好了充分的准备。这场诚信考试是一堂生动的诚信教育课,得到了全校师生的认可。

假如这堂诚信考试,是在我们学校的六年级考的话。那么,这场诚信考试有可能会演变成一场作弊考试了。我以前也作弊过,但是读了这篇文章之后,我深深地感受到,做人一定要诚信。以后考试的时候,不管有没老师监考或是老师有没有注意都坚决不能作弊。还要去提醒那些正在作弊或准备作弊的同学。作为学生不仅要掌握文化知识,更要学会做人的道理。诚信是每个人都应该具备的素质。在无人监考的考场上自觉遵守纪律,是体现诚信的最好方式。学习的内容是靠自己平时积累的而不是靠考试当中作弊而得来的。学习主要是靠自己的,不能“借”别的同学的才能来弥补自己的漏洞。就算老师不在,同学们也应该自觉遵守考场纪律。监督自己身边的同学偷看和校对答案并及时向老师汇报。这样一来,就算老师不在,同学们也能靠自己的的水平来考好每一场考试。

同学们,不要忘了,人与人之间诚信是最重要的。让我们用自己的行动来使诚信永驻人间。

篇2:读播撒诚信的种子

大家还记得《狼来了》这个故事吗?失去了诚信的牧羊童,为之付出了生命的代价!由此可见,诚信对我们是多么重要。

星期六那天,我花了一个下午看完了这本《播撒诚信的种子》感触颇深。书中讲到了诚信为人之本。人活在世上就要讲诚信。如果你没了诚信,活在世上就会被人唾骂,那活着还有多大意思呢?

书中讲了许多守诚信的典范人士的故事。其中有一个律师使我十分佩服。他在一为老奶奶90岁高龄时,和她签了一张契约。契约规定,在老奶奶有生之年,由律师每月付给她2500法郎的生活费。老奶奶去世之后,她的房产归律师所有。然而,令律师想不到的是,这生活费一付就是30年,直到律师去世,老奶奶还健在。而律师共付出90万法郎,就是按分期付款买房,30年已足够买下三四套同样的房子了。这件事,被有些人当作“贪小便宜吃大亏”的笑话来讲。而在我看来,这正是履行承诺的最好典范。律师照理应该尽快解除这让自己吃大亏的契约,可他没有,继续履行承诺,直到死亡。这信守承诺的精神是多么可贵!

而这信守承诺的精神正是我们所缺少的。由此我又想到了一个题目,说一个年轻人在人生路上走到一个渡口的时候,已经拥有了“健康”、“美丽”、“机遇”、“才学”、“金钱”、“诚信”、“名誉”这七个背囊。渡船开出后险象环生。船公说“你必须丢下一个背囊,方可脱险。”如果是你,你会抛下哪一个呢?我想我会抛弃金钱,因为金钱是靠自己不断努力得来的,而这诚信是决不可以抛弃的。可年轻人思索片刻后,把“诚信”抛进了水里,这使我非常震惊。他竟然把做人最重要的东西给抛弃了。他虽然度过了险关,可这人活在世上就没有什么意思了。如果是你们,你们一定不会再把“诚信”抛弃了,因为我相信大家都是信守承诺的。可是你还是把诚信抛弃了,那我就要劝你,不要再把“诚信”抛弃了,因为你现在已经知道,人活在世上,除了健康以外诚信是最重要的。那么,如何做到诚信二字呢?就是要做到无论何时何地,无论做什么事,都要表里如一真诚守信。

篇3:走进晨读世界播撒善的种子

如今, 每当清晨我踏入教室, 学生们就会好奇地打量我手中拿着的书。就如一个学生的日记中写道:“早晨, 一看到邢老师进来, 我就激动, 不知道今天她又给我们带来什么好听的故事……”

这一年, 学生们狂热的喜欢上“大声读”活动, 我也在读书的过程中受益匪浅。刚接到“大声读”的任务时, 非常匆忙, 自己找了几个故事给学生读, 但是学生的反应却一般。首先受时间的限制, 阅读10分钟长篇读不完, 短篇又有空闲;其次, 选的故事不合学生们的口味, 在读完故事互动交流过程中, 很多学生都没有共鸣。看到这种情况, 我意识到, 只有精心策划、选材得当, “大声读”活动才会真正地走进学生们的心中, 给我们带来教育的契机。

我国的道德体系是经过几千年的长期发展而形成的, 博大精深, 涉及方方面面。仁、义、礼、智、信, 忠、孝、节、义, 勇敢、侠义这些思想精神规范和维系着灿烂的中华文明。在这庞杂的体系中, 抓住精髓, 抛弃封建的糟粕, 找准道德教育的着力点是最重要的。于是我把“仁”和“善”作为“大声读”活动中道德教育的着力点。有了这些认识后, 我开始为“大声读”活动选材, 并尝试着做了这样的结合:

一、将读经和讲故事结合起来

进行日常的道德教育, 读经书是重要的内容。但是, 这些儒家的经典著作, 很难读懂, 很难背诵, 特别是其中一些封建思想的糟粕如果囫囵吞枣地一概吸收, 还会对学生起负面作用。于是, 我就将这些经典中的精华部分用故事的形式整理出来, 在早读上讲给学生们听。如《三国志》中刘备在遗诏中教育其子刘禅“勿以恶小而为之, 勿以善小而不为”的故事;以及《论语》《孟子》等经典中一些名言用故事的形式讲述出来, 使抽象的道理形象化, 增强了学生读经书的兴趣, 加深了学生对仁爱和善良的理解。

二、将古代传统的道德思想和新时代的英雄事迹结合起来

讲好当今时代涌现出来的英雄模范故事是进行传统仁爱道德教育的重要环节。在早读中, 我经常将新社会发生的一些感人的爱心故事讲给同学们听, 如雷锋的故事、青岛“微尘”善举的故事等, 用古代的仁爱和善良的道德思想去诠释这些故事, 让学生们认识到中华民族五千年道德文化的延续性和生命力, 从而激励学生去向这些英雄学习。

三、将中国传统道德观念和世界优秀文化结合起来

世界东西方文明在本质上是相通的, 爱与恨, 善与恶, 也是诸多西方儿童故事的主题。在早读中我经常找一些西方的故事讲给学生们听。如《把爱请进来》中, 通过一家人对财富、爱、和成功的选择, 让学生知道:爱是生命的源泉, 拥有了爱也就拥有了一切!

四、将深奥的道理和学生身边的事情结合起来

篇4:播撒友谊的种子

12月10日上午,前一天的大雪还没有融化,天气非常寒冷,但在山东鲁能泰山足球学校足球场上,日本的高中生与鲁能足球学校学生热火朝天地进行着一场足球友谊赛。4支球队在两块场地同时进行比赛,每队均由中日双方各出5名队员组成,守门员由中日队员分别担任。比赛让双方球员在切磋球艺的同时增进了了解和友谊。来自日本宫城县石卷西高等学校的学生石川恭平接受记者采访时说:通过比赛学习了很多技术,虽然我们语言不通,但足球没有国界,通过肢体语言和对方的眼神,我们配合得非常默契。此次足球交流,会在我今后很长一段时间乃至一生,产生深刻影响。从小就进行足球专业训练的鲁能足校学生李翔说:我们踢球的目的很明确,刻苦训练,目标就是将来进入专业队,而日本学生是出于爱好踢球,以快乐为目的,崇尚的是快乐体育。这种理念会对我今后的人生产生重要影响。

12月10日至11日本高中生与潍坊一中高中学生进行文化教育交流,并进行文艺联欢活动。潍坊一中的学生演出了丰富多彩的文艺节目,日本学生也跳起了他们的传统舞蹈—岩城舞,在跳的过程中,不断有中方学生加入,气氛非常热烈,使文化交流活动达到了高潮。

来自日本福岛县立平工业高等学校的吉田隼人与潍坊一中的戴悦宇结成了手拉手伙伴。戴悦宇为其表演葫芦丝,一会儿用英语,一会儿用生硬的日语,加上手势,介绍云南产生葫芦丝的典故。戴悦宇的父母为了让小客人了解潍坊风筝文化,专门陪同到潍坊风筝博物馆和杨家埠风筝大观园参观并指导放飞风筝。奶奶则教吉田隼人做中国传统美食,包饺子。分手时两个小伙伴紧紧拥抱在一起,并约定要做一生的好朋友。80名日方学生也和吉田隼人一样进入到潍坊一中学生家庭,与主人同吃同住,进行了丰富多彩的交流活动,深入体验了中国家庭文化。通过一起参观访问,中日青少年间加深了了解,增进了友谊,留下了美好的记忆。如果说这次友好交流是一颗种子的话,这颗种子一定会生根发芽,长成一棵中日友好的参天大树。

篇5:读《播撒诚信的种子》有感

平时,妈妈经常对我说做人最重要的是要讲诚信,可我一直是似懂非懂的。当我看了《播撒诚信的种子》这本书后对诚信有了几分了解。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我们每个人立身做人的基本准则。可是,人们生活富裕了,诚信却离我们越来越远了。于是,“假货”“假话”“虚情假意”充斥了我们的生活。连我们小朋友最喜欢吃的肯德基也含有苏丹红,真让我感到伤心。翻开《播撒诚信的种子》,第一个故事《苏武牧羊》就深深感染了我。

苏武面对单于的劝降,他毫不犹豫地说:“如果我忘恩负义,背叛祖国,就算活着,也没有了颜面。”说罢,抽出佩刀刺进自己的身体。他拒绝高官厚禄,宁死不屈的精神真让人佩服。在濒临死亡之时,他竟一步一步爬到雪堆旁,从汉使节杖上揪一撮毛,再抓一把雪,一起塞进嘴里,慢慢咀嚼,艰难吞下。在单于把他流放到荒无人烟的北海时,他毫不畏惧,正是凭着一定要活着回去、报效祖国的坚定信念让他奇迹般地活了下来。经过十几年苦难的煎熬,他终于盼到了汉朝和匈奴重又开始和亲的那一天。他以坚如磐石的信念和忠于祖国的气节,长久地赢得了天下人的敬仰。

今天的我们也要学习他那样崇高的气质、顽强的意志,不屈不饶的精神,热爱我们的祖国,无论在什么环境下都要牢记,我们是炎黄子孙,中华民族的后代!守住诚信,是我们每个中华儿女的责任,是每个人都应该具备的素质,诚信要从身边的小事做起。

篇6:读《播撒诚信的种子》有感

提起“一意孤行”,总让人想到它那带有贬义色彩的代名词:武断、我行我素、固执己见、执迷不悟、顽固不化等,其实不然。

有了“一意孤行”,商鞅才能顺利变法。

有了“一意孤行”,齐桓公才能成就春秋霸业。

有了“一意孤行”,宋濂才能赢得人们的信任,成为一代文豪。

汉朝苏武爱国、为人忠贞,才智过人,在出使匈奴任务即将完成,准备返回时,因匈奴上层发生内乱,苏武在内的所有出使人员被强行扣留。单于一心想留下苏武为匈奴效力,于是高官厚禄、软硬兼施,但都动摇不了他回国报效祖国的决心。“你怎么那么一意孤行,难道你不怕死吗?”“如果我忘恩负义,背叛祖国、就算活者回来,也没了颜面”,这是何等的豪言壮语。为了向游说者表明自己的立场,他竟用佩刀刺进身体,鲜血喷涌而出,这又是何等的英勇壮举。这一切的一切为了什么,就是为了实现报效祖国的坚定理想。在苦难的煎熬中,苏武以坚忍不拔的毅力、坚如磐石的信念和忠于祖国的气节终于回到了祖国。可见,苏武的“一意孤行”,是那种坚定爱国信念、忠于祖国且一以贯之的行为。你说,这种“一意孤行”难道不应该称颂吗?

翻开历史的画卷,又有多少坚定信念、坚持真理的“一意孤行”者在上面彩笔重绘。楚国的屈原怀着对楚国的无限忠诚和热爱沉入了汨罗江;义务修车工孔胜东如一日,履行着他对社会作出的“为人民服务”的庄严承诺;杨利伟从小就立下了“保家卫国”的志向,以自己的刻苦努力、奋发向上实现了心中的诺言,成了“中国航天第一人”;郑培民“将做官先做人,万事民为先”作为自己的座右铭,也作为对党对人民的承诺,终于为党和人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毛泽东更是以怀着解救人民大众于苦难的高尚情怀,历经无数磨难终于缔造了新中国而向人们诠释了对理想的“一意孤行”。

由此可见,苏武、屈原、郑培民、杨利伟等“一意孤行”者是为祖国、为人民、为心中美好的理想而一直没有放弃,怎能不冠以褒扬的光环呢?如果说,你觉得他们的“一意孤行”离你还太远,还很难做到,那么我们就来看看与我们同龄的王小勇。为了用自己赚来的钱按时归还给借钱给他的叔叔,他竟几天晚上跟别人出去捉泥鳅、黄鳝卖,就是为了“他自己丢的钱要自己赚,不要家里拿”。小勇能懂得借钱归还已经是个好孩子了,我想这我们都能做到,可令我们不可思议的是他竟然用自己的劳动践行着自己的诺言,你说,他的“一意孤行”难道不同样得以赞美吗?

朋友,读到这里你明白了吗,“一意孤行”也有它那带有褒扬光环的代名词:诚实、守信、真诚、正直、爱国、爱民……试问,你用“一意孤行”信守了你的诺言了吗?你用“一意孤行”结下你友谊的种子了吗?你用“一意孤行”实现你心中美好的理想了吗?如果没有,那就让我们做苏武那样的“一意孤行”者!

上一篇:陶校长的演讲精品下一篇:学校图书管理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