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技校学生诚信状况的要素及诚信教育研究

2024-05-14

影响技校学生诚信状况的要素及诚信教育研究(共8篇)

篇1:影响技校学生诚信状况的要素及诚信教育研究

影响技校学生诚信状况的要素及诚信教育研究

摘 要: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然而,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新时期学生群体的诚信状况不容乐观,信用缺失现象比较普遍。本文通过调查、了解技校学生在诚信方面存在的问题,探讨了新时期技校在开展诚信教育过程中应该注意的原则。本文阐述了诚信的内涵和重要意义,并通过当代技校学生诚信缺失的原因分析,提出了增强诚信教育实效性的对策。

关键词:诚信状况 诚信分析 诚信对策

诚信是一切道德的基础和根本,是一个人最基本的道德准则。随着人类社会化程度的不断提高,诚信变得越来越重要,市场经济要求人与人之间形成一种良好的信用氛围。但是这些年来,技校学生诚信缺失的现象越来越突出,培养技校学生的诚信理念就成为当前技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任务。如何增强当代技校学生诚信教育的实效性是技校教育工作者面临的重要课题。

一、技校学生在诚信方面存在的问题

1、学习方面的诚信缺失

学习方面的诚信缺失主要表现在旷课逃学、经常抄袭别人的作业、作弊、违反学校纪律、对学习缺乏热情甚至厌学等方面。许多学生平时学习做作业时互相抄袭,一个班几十份作业,有时仅是几个“版本”的现象时有出现,他们往往会把自习课时间用来手机短信聊天、看小说等。到交作业时,只好借他人的作业花一、二十分钟“拷贝”过来就算完事;到了考试时只好选择作弊手段来应付考试,而且作弊手段层出不穷,令老师也力不从心。

2、交往方面的诚信缺失

表现为日常交往不诚信。诚实守信是人际交往的行为准则,而不少学生不论是在校内与老师、同学交往,还是在社会上与他人交往,甚至包括在与自己家人的交往中言行不一。有些学生总爱寻找借口向老师同学借钱,却经常不还;有些学生为了躲避责任或达到自己的小目的而撒谎、欺骗他人;有些学生在交往过程中往往对对方缺乏足够的信任感和安全感,互相猜疑、说谎欺骗等,从而造成了人际关系的紧张,影响了正常的交往。

3、经济方面的诚信缺失

表现为爱慕虚容、攀比成风。为了让孩子能够在学校学习、生活顺利,家长对他们的要求通常是有求必应,即使在家庭条件并不富裕的情况下也会尽力满足。有一些家庭条件并不富裕,但学生出于虚荣心,或是掩盖自己的自卑感,他们会向父母提出超越实际能力的生活要求,这也是不诚信的表现。当父母无法满足其要求时,在虚荣心的驱使下,他们有可能通过偷盗、诈骗来达到目的。

4、就业方面的诚信缺失

为了获得一份自己满意的工作,很多学生挖空心思编造简历,修改成绩,伪造证书,编造自己的社会实践经历、学生干部经历等。调查中,对于如何对待求职简历,有的同学会选择稍微美化一点,尽可能给用人单位留个好印象;有的同学选择用人单位需要什么样的简历就写成什么样,能进去最重要,其它以后再说,这也是不诚信的表现。更有甚者,有的同学不履行就业合同,和用人单位签订一年的就业合同,结果半年甚至一、二个月不跟用人单位打声招呼就走人了。

5、行为方面的诚信缺失

从调查情况看,网络已走入学生的日常生活,包括学习、看新闻、聊天、交友等。在网络这个虚拟的空间里,遵守网络道德,讲求诚实守信,就显得更为重要。但是事情并没有想象的那么乐观,盗看别人的电子信件、发布虚假消息、浏览黄色网站、制造病毒等时有发生,严重影响了正常的网络秩序。

二、诚信缺失现象的分析

1、社会负面因素的影响。

目前我国正处在由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轨的时期,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道德体系和法律体系正处在建立、健全和不断完善中,公民的道德观念较为淡薄,法律意识和规则意识不强,信用基础比较薄弱,新的信用体系尚未完全建立起来,导致失信浊流在社会生活的诸多领域泛滥成灾:制假贩假活动猖獗,假冒伪劣商品泛滥,虚假广告满天飞,商业欺诈、拖欠贷款、偷税漏税、领导干部贪污腐败及弄虚作假等现象屡屡发生。从社会各个领域、各个层面腐败现象的滋生、蔓延,到社会关系中人际交往感情的淡薄、诚信的缺失、安全感的缺失等,使人们对传统的道德观念和诚信原则发生了动摇和怀疑,也使我们当前对学生进行的诚信教育受到了各种因素的影响。

2、学校德育缺乏实效性,对学生诚信品德形成的影响。

我国一直把德育放在学校教育的首位,但长期以来,德育在实践中往往过于简单化,缺乏实效性,如在观念上重智育轻德育,以学习成绩的好坏评价学生的优劣;长期以来,我国传统的教育体制都是强调应试教育,而对学生的德育评价要求不高,诚信教育也相对弱化。学生一直奉行“唯有考分高”、“考分高就能过独木桥”等观念,造成一味读书,忽略了道德素质的培养和提高,最终导致教学和德育分离。在德育的内容上,一直局限在人才培养的政治素质方面,把德育简单等同于政治教育,使内容过于政治化、抽象化、空洞化,这样就更忽视了对学生进行诚信这一最基础、最简单的道德教育;在德育方式上,重灌输轻启发,忽视了学生自我教育能力的培养,将道德作为纯观念性的东西灌输给学生,脱离了学生的道德基础和生活实际。学校对学生德育行为的考核标准不够全面,缺乏记载反映学生诚信状况的内容,在学生的年度品德评语中,往往是“遵守校纪校规,助人为乐,尊敬师长,团结同学,希望今后更上一层楼”等几乎适用于每个学生的套话,这些评语根本无法看出一个人品质的优劣,更看不出其诚信程度,从而造成学生在思想上对诚实守信的重要性不够重视,在行为规范方面的表现令人不够满意。而学校对违反行为规范的学生的约束措施也不够完备有力,比如对考试作弊、论文造假的学生,学校往往没有一个具体而有力的约束措施,从而使学生产生了无所谓的态度。这些使学生无法找到道德理想和现实的结合点,无法产生道德情感的体验和思想的共鸣,也就无法认同、接受。

3、学生自身素质的缺陷是导致诚信缺失的直接原因。

当代技校学生多数是独生子女,过度溺爱、教育、保护,导致他们缺乏艰苦奋斗、吃苦耐劳的精神,责任意识淡薄,意志薄弱,心理脆弱,存在着自私心态,考虑更多的是别人应该为我做些什么,很少考虑我应该为父母、为家庭、为学校、为社会做些什么,追求个人名利而极少考虑社会责任和社会价值,自私自利的思想使他们在面临义和利的选择时,往往是为了获利而舍弃诚信。与此同时,当代技校学生思维敏捷、思想活跃,具有较强的开放性,这是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有利因素,但这种特点也容易受道德价值多元化的影响。

三、增强技校学生诚信教育实效性的主要对策

1、使技校学生理解诚信的涵义,引导他们诚实守信。

(1)要将诚信在道德范畴与法律范畴的涵义向学生讲深、讲透。诚信不仅是道德义务,更是一项法律义务。如果我们只从道德范畴讲诚信问题,必然会象传统德育教育那样,把义和利绝对地对立起来,甚至把追求正当的个人利益看成是充满铜臭味的可恶行为,极力宣扬“舍生取义”,走入诚信教育的死胡同,这种教育模式并不适应当前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相反,法律却具有明确的利益性,它通过权利义务的双向规定来影响人们的意识并调节有意识的活动,所以只有法律才能最适应市场经济的价值规律,最能适应市场经济社会的生产、分配和交换行为。要使学生明白诚信是一个法律范畴,是实现自我合法利益的前提,维护诚信其实就是维护自己的利益。这与单纯的传统道德说教相比,从法律层面的分析更能使人认识深刻。

(2)既要通过道德的“自律”提倡诚信,又要通过法律的“他律”规范诚信。法律对违反义务的行为会明确地对责任人给予相应制裁;而道德对违反义务的行为却无强制性后果,制裁手段也只限于舆论的谴责,如果当事人公然蔑视舆论,道德便对之无能为力。诚信是一个道德范畴,也是一个法律范畴。一方面,可通过道德的“自律”,以自我评价、自我监控、自我激励等方式来塑造自己的诚信形象;另一方面,必须让学生充分理解:诚信并非是可有可无的摆设,它是一项法律义务,具有强制性,违反诚信必须承担一定的法律责任。要通过这种教育强化诚信基于法律的“他律”效果。道德的“自律”与法律的“他律”相辅相成,要通过法律规范学生的诚信行为,通过道德引导他们诚实守信。

2、诚信教育进课堂,塑造技校学生完善的人格。

(1)要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到学校工作的全过程,做到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全程育人,把诚信教育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切入点,加强学生对诚信这一基本道德规范的理解,使学生能渐渐学会宽容和尊重,寻求人与人之间的理解与真诚,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因此,教书育人一定要抓住诚信教育这个根本,时时、事事、处处突出诚信教育。

(2)要创新道德教育理念。要充分理解道德教育与人的全面发展二者之间的相互关系,突出学生在德育中的主体地位,注重道德认知与道德实践的统一,促进学生个性全面、健康、和谐地发展。

(3)要更新教育内容。要实现由传统诚信向诚信的转型,即健全我国传统诚信中人格诚信的内容,又汲取西方国家法理诚信、规则诚信的有益成分,按照科学性、教育性、有效性等原则进行诚信教育。

3、建立技校学生信用档案,规范信用考评体系。

当代学生信用档案的主要内容包括诚信承诺书、个人资料、家庭情况、品行说明、诚信纪录、学习情况、健康状况、经济状况、个人意见、学校意见等。学校首先要选好诚信教育与管理的“切入点”。在每年新生的入学教育中可向新生发起“诚信倡议”,开展“诚信大讨论”、“诚信辩论”,并在达成共识的基础上,与每个新生签订《诚信承诺书》。《诚信承诺书》将伴随着每个新生度过三年的技校生活,时刻监督和约束每个学生,为开展诚信教育与管理搭建了平台。“信用纪录”是技校学生诚信档案的重点内容,主要考查、记录学生在校期间的学杂费缴纳情况、国家助学贷款情况、违反校纪校规情况,勤工助学情况等。“经济状况”是统计学生在校获得国家助学贷款、奖学金、助学金、勤工俭学金额。“个人资料”和“家庭背景”是技校学生信用档案的基本信息。“品行说明”、“学习情况”、“健康状况”反映了对学生的基本要求,分别记录学生的考试成绩、获奖情况、自学情况以及在校期间重大活动中的表现等内容。

建立学生信用档案的同时,还应规范学生的信用考评体系,形成学习诚信、诚信、生活诚信、择业诚信四大评价标准,对诸如考试作弊、不按时还钱、不履行就业合同等具体行为进行量化考核,并由学校的相关职能部门进行跟踪测评,以此作为学生评优、评先、入团、入党、申请助学贷款、评定奖学金等的依据。技校还应将学生诚信档案纳入网络化管理,公

开内容,并将诚信状况与就业联系起来。这样,既能对诚信良好的学生起到树立典型的作用,也能对诚信较差的学生起到众人监督的作用。

4、以校园文化为载体,广泛开展诚信道德实践活动。

(1)学校要充分运用一切舆论宣传工具,充分发挥其文明窗口的作用。如利用广播、校园电视新闻、宣传栏、墙报、校园网等,大力宣传诚信教育的社会意义,褒扬诚实守信的先进典型,广泛开展以诚实守信为主题的多形式的诚信签名、演讲、辩论、讲故事、征文比赛、主题班会等实践活动,积极营造“以诚信为荣,以失信为耻”的良好风气,真正形成一个倡导和尊重诚实守信的良好氛围。

(2)建立有效的舆论监督机制。如建立公示制度、申诉制度和听证制度,加强学术活动的舆论监督,建立举报奖励制度,将“应当做什么”、“不允许做什么”有机地统一起来,通过规章制度的强制性和导向性,促进良好的诚信观念和校风学风的形成。要采取各种有力的措施,杜绝考试作弊现象。

(3)要创造良好的校园信用环境。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思想教育内容以及校园文化建设,都应以诚信为本,大力倡导诚实守信的学术风范,结合学生的思想状况,科学确定活动内容,有效实现对技校学生思想意识、价值观念、行为模式的全方位指导,让学生自主参与、自我教育、自我提高、自我完善,在关注诚信、思考诚信、了解诚信、实践诚信的过程中,将诚信这一道德规范逐步内化为自身的一种价值追求。

(4)要以教师的诚信人格魅力影响学生。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曾说:“在教育中一切都应以教育者的人格为基础,因为只有人格才能影响人格,只有人格才能形成人格。”人格魅力是新世纪德育工作者不可缺少的素质。德育工作者应以高尚的诚信人格影响学生、感染学生、率先垂范、做好表率,只有这样才能取信于学生,才能在学生的心目中形成榜样人格。一个人一时诚信不难,难的是终身诚信。为了使更多的人达到更长久的诚信,德育教育工作者应探索建立使失信者受损、诚信者受益的长效机制,充分发挥广大教师、干部、党员的表率作用,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党员、干部要首先做到,要求学生不做的,教师、党员、干部要坚决不做,以教师的诚信去教育学生、影响学生、感染学生。教师的诚信对学生的诚信品德形成具有持续的、潜移默化的影响,要真正做到“学高为师,身正为范”。

(5)强化学生对诚信的认知与行为,建立约束惩罚机制。诚信既要靠自律,也要靠他律。学校必须在加强管理上下工夫,制定相应的校规、条约,实现他律与自律相互促进,从而形成诚信受尊重、失信遭鄙视的良好风气。要加强校风、教风、学风建设,大力营造以诚实守信为荣、以弄虚作假为耻的氛围,严格执行校规校纪,严肃治理作弊、抄袭、网上传播虚假信息等一些失信行为,让失信者受罚,使接踵者敛迹,同时也使守信者得到尊重和尊敬、得到鼓励和鼓舞。

(6)改革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教学,解决学生深层次的思想认识。我们有些老师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仍然采用单一呆板的老一套教育模式和教学方法,理论脱离实际,教学空洞乏味,没有真正去解决学生思想意识中深层次的问题,还把不文明行为存在的原因过分地归结在学生生源素质低等主观原因上。我们必须转变观念,改变以往传统的教育教学方法,把现今社会上不文明诚信的典型事例与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教学相结合,明确指出不文明诚信的危害性,充分调动教师和学生双方的积极性,理论联系实际进行教学,把学生的思想与社会的实际,与学生在日常生活、学习、行为中出现的问题结合起来,对学生进行深层次的思想教育。其次,应开设基础文明课程,如根据学生中普遍存在的问题,结合学生的实际,开设职业道德教育、纪律教育、革命传统教育、就业指导教学、心理教育、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文明礼仪等课程,从多方入手解决学生深层次的思想认识,从而打开他们的心结。

(7)发挥学生的“三自”作用,突出诚信教育的培养。随着素质教育的逐步推行,学生的素质不断提高,他们的自我意识、自立意识、自主意识有很大增强,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评价的能力有很大提高,各种自育自理组织、团体蓬勃建立,为学生自我诚信教育打下了良好的组织基础。一是要引导学生、干部及其自育组织自觉认识诚信和诚信教育的必要性、重要性和紧迫性,这是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的先导;二是引导学生干部、学生自育组织和学生团员以身作则,作诚实守信的模范,发动组织同学积极参加各种实践,把诚信认识化为诚信情感,变为诚信行为;三是引导学生建立诚信自律制度和相应的考评体系,这是诚信教育能否坚持久远并卓有成效的重要环节。

(8)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形成践行诚信的氛围。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对学生的精神起着规范、引导、示范、激励和约束的作用,可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熏陶作用。学校应该重视校园文化景点的建设,并对文化景点的内涵进行宣传,让学生提高自身的文化素质,树立学生正确的思想观念。同时,要加大高雅文化进校园的力度,以校园文化为载体,大力开展以诚信教育、情感教育、感恩教育为主要内容,以报告会、学术讲座、演讲比赛、辩论赛、文艺汇演等为主要形式的系列文化活动,以此促进学生的诚信教育。

另外,学校还可以从多方入手对学生进行正面的教育引导,以学校宣传栏、广播站、校园网、阅报栏、报刊、学生文学社刊等舆论阵地为依托,采取生动活泼的形式,及时准确地向学生进行诚信教育,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发挥校园文化的熏陶作用,引导学生自觉地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通过总结校园内的典型事例和各种争创活动,如在学生当中开展校园之星的评选、优秀学风班的评选、优秀学生的评选、三好学生的评选中,引入诚信的打分考核内容,使更多的学生文明守信、追求进步、争当先进。

总之,当代学生诚信教育的实效性研究是当前技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新课题,是一个刻不容缓的系统工程。作为教育者我们应结合我们的具体实际制订行之有效的措施,解决当前技校学生诚信缺失的现象,为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做出应有的贡献。参考文献

[1]何 霭 大学生诚信状况与诚信教育研究[J].思想教育研究,2006。

[2]郑凌云 大学生诚信教育方法探讨[J].南方论刊,2006。

[3]何洁 当代大学生诚信现状分析与思考[J].南京理工大学报,2006。

[4]粟湘福 关于高校诚信道德教育的思考[J].吉林大学学报,1997。

[5]丁继民 论大学生诚信教育的有效途径[J].重庆交通学院学报,2006。

[6]李国庆 关于高校德育工作的理性思考[J].当代教育,2004。

篇2:影响技校学生诚信状况的要素及诚信教育研究

1.您的性别是()A、男 B、女 2.您对诚信的理解()A、凡是言必行,行比果 B、认为无所谓,但自己要讲诚信

C、允许自己在特许情况下有失言行为 D、遵纪守法,安全负责 3.您对当代学生诚信的现状的评价是()A、很不满意 B、不满意C、满意 D、很满意E、一般般

4.您认为当代学生诚信教育重不重要()A、非常重要 B、较重要C、一般 D、不重要,可有可无 5.对于考试作弊的问题,你怎能看()

A、反对,自己不作弊,也不让朋友、同学作弊 B、赞同,考试作弊没什么不好 C、作不作弊无所谓 D、其他

6.对于俗话说“一言既出,驷马难追”。你是怎么看待的()A、赞同,自己努力做到 B、不赞同,现在很少人做到 C、无所谓,话说了就算了

7.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你认为诚信应不应该继续传承,并且发扬光大()

A、应该传承并发扬光大 B、讲诚信过时了,不赞同传承

C、应该传承但是没必要发扬光大 D诚信的传承是否与我无关 8.如果你的朋友找你借钱时,你会不会相信他(她)一定会还你()A、会 B不会C、不一定会 D、那要看人 9.您对朋友“诚信”要求的底线是()A、凡是言必行,行必果

B、对别人如何无所谓,但对自己要讲信用 C、允许在特殊情况下有失言行为 D、无所谓要求,大不了尔虚我诈

10.您觉得目前目前存在的不诚信现象主要原因在于()A、社会风气差 B、缺乏宣传教育 C、自我意识低 D、利益的诱惑 E、社会上没有诚实守信的观念

11.根据您对诚信内涵的理解,您认同一下哪些观点()

A、诚信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道德标准,但是已经不适用当今社会的发展要求 B、诚信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在今天仍然适应 D、诚信仅仅是一种道德约束,靠个人自觉

篇3:影响技校学生诚信状况的要素及诚信教育研究

但目前在我国, 伴随着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 出现了一些不和谐的现象, 一小部分大学生的诚信状况不太令人满意, 新闻媒体的负面报道也不绝于耳。鉴于此, 笔者在广泛借鉴和研究现有成果的基础上, 对所在院校的部分大学生进行了实地调查研究和问卷发放, 期冀从伦理学和社会学交叉学科视域下, 分析研究大学生诚信教育现状, 以便更有效地构建诚信教育体系。

一、诚信的伦理学内涵

“诚”和“信”不仅是一个哲学范畴, 还是中国伦理学上的重要概念。“诚信”作为一种道德活动, 是伴随着原始道德的萌芽而产生于原始社会末;作为一种道德思想, 则萌芽于周初, 成熟于先秦。在中国伦理思想史上有重要的意义, 对人际的协作和和谐产生着深远的影响和作用。1从词源本义上讲, 《说文解字》中的解释是:“信, 诚也”。朱熹认为:“诚者, 真实无妄之谓。”诚信就是真实而无虚假。诚信, 以真诚之心, 行信义之事。周敦颐在《周子全书·通书·城下》中说, “诚, 五常之本, 百行之源也”。五常, 仁、义、信。诚信是五常的根本, 是人类善行的根源。子曰:“人而无信, 不知其可也。”孔子认为, 人若不讲诚信, 在社会上就无立足之地, 什么事也做不成。“与朋友交, 言而有信。”君子之言, 诚实而有证据, 所以怨恨远于其身;小人之言, 越分妄言, 又无根据, 所以遭致怨祸。人要说话诚实, 要有根据, 切忌无实事根据的胡言乱语。纵观中国历史, 可以说, 诚信是为人之道, 是立身处事之本, 是一种人们在进行各种社会交往时以诚实不欺、信守诺言为准则进行自律和他律的一种基本道德法则, 更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是华夏民族最崇高的品质。同时也是我国现行法律一个重要的基本原则, 在《民法通则》《合同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中都有明确的规定。

二、大学生诚信状况的现状调查分析

当前, 绝大多数大学生还是讲诚信的, 但在主流的背后仍存在着一些投机分子, 导致一些不诚信的行为时有发生, 甚至出现了诚信危机。具体体现在信用危机和信任危机方面。为此, 笔者对所在院校对当代大学生诚信状况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 调查共发放问卷162份, 覆盖我校大部分学院, 共回收问卷162份, 有效问卷100%。问卷共包含10道题, 包涵了对自己、对家庭、对社会在诚信方面的看法。

调查结果喜忧参半。调查表明, 绝大多数的大学生认为当代大学生存在诚信危机。不过大学生对自我诚信水平评价较高, 有66.8%的学生认为自我诚信表现较好。也有少部分同学发生思想的摇摆不定的状况。在全部样本中, 只有12%的同学认为现在大学生总体诚信状况较好、不值得担忧, 可以看出大学生中不诚信的现象还很常见。在对大学生诚信的关注度的问题中, 81%的同学对诚信问题很重视, 这可以看出让大家潜意识中诚信还是在生活中交往中占据一定的位置。在对大学生失信的社会因素分析的调查中发现, 高达72.3%的学生认为, 社会大环境的影响是学生失信的主要原因;7.9%的学生认为失信来自于家长或老师的影响有83%的同学认为在培养当代大学生的诚信观念时, 教育应扮演重要的角色。在调查社会风气是否会对自己有影响时78%的同学选择“有很大关系”只有不到5%的人认为无关, 这说明学校的诚信道德教育的落实离不开整个社会大环境的支持。在对构建诚信教育体系中, 许多同学积极提出了自己的一些建议, 譬如“健全个人诚信档案”“建立失信的惩罚措施, 开展宣传教育”“加强舆论监督”等。关于考试诚信调查问题中, 有将近半数的同学表示心里很想看同学, 但最终还是没有偷看同学的答案, 同时也有1/3的同学表示等到老师不注意或收卷时抄下他人的, 认为及格重要。在有关学术造假事件的回答方面, 63%的同学认为“诚信是做人的基础, 对造假事件当事人的严肃处理有助于纠正学术风气”, 还有28%的同学认为“没必要, 学术作假大家心知肚明”, 由此可见, 不良社会风气给大学生带来的负面影响。

根据对调查结果的后期分析和总结, 发现当前大学生的不诚信现象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 抄袭成风。

在大学里, 老师给学生留的作业和论文, 其出发点是想让大学生通过自己的独立思考, 有自己的见解然后独立去完成, 然而在大学中我们发现越来越多的学生要么去抄袭其他同学的作业或模仿他们的论文, 要么就干脆在网上随意找一篇符合题目要求的现成论文然后进行抄袭或复制, 根本就没有自己能够拿得出手的经过自己独立思考的论文。

(二) 考试作弊严重。

即使几乎所有的大学都明文禁止考试作弊行为, 并对作弊者进行严厉惩戒, 有些高校甚至做出了只要考试作弊, 一经发现就会取消学籍的最严厉处分, 但仍然会有一些学生冒着被抓的风险顶风作案, 心存侥幸, 实施作弊行为。

(三) 缺乏诚信, 随意违约。

据一次调查统计显示, 在校学生中未说过假话的平均只有6.2%;其中;幼儿园小朋友占84% (占绝大多数) , 小学生古51.3% (中等水平) ;中学生占20.1% (较少) , 大学生占0.48% (几乎都说过谎话) 。从这样的数据我们不难发现随着年龄的增长, 由于接受了较多的新事物, 我们在收获知识, 增长才干的同时, 也会受到一些社会负性因素的不良的影响, 其中不诚信就是一种最主要的消极影响, 而大学校园似乎也早已成了不诚信现象的“重灾区”之一。

(四) 求职履历, 严重掺假。

由于近些年来录取率的提高和高校扩招步伐的大步迈进, 导致大学生人数的激增, 毕业生就业压力的增大, 致使一部分毕业生要么进行学术掺假, 要么伪造学历名誉, 更有甚者的求职履历都是出自他人之手。

(五) 助学贷款, 还贷困难。

为了能帮助一部分家庭经济困难的大学生及时顺利的完成学业, 党中央和国务院采取了许多积极有效的措施, 其中助学贷款就是很重要的一项利生举措, 另外还属于无息借款, 只需要在毕业后通过分期还款的方式将其还清就行, 然而就这样的惠生承诺却没能受到百分百的兑现, 在毕业后仍然有一部分学生通过各种方式以各种借口不向国家还贷。近几年网络媒体对于大学生借贷危机事件的报道逐年增加。

当然这只是大学生不诚信现象的几个主要的体现, 还会有一些未曾被提及的现象, 这些发生在大学生当中的不诚信现象严重败坏了当代大学生在社会上的形象, 他们作为祖国的未来, 民族的希望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践行者, 如果让这样的现象继续发展, 那么我们的未来是没有希望的, “诚信是全面发展的人所必须具备的素质, 是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 是我国参与国际经济合作的需要.对大学生进行诚信教育, 要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 采用灵活多样的教育方式和方法”2在构建学校、社会、家庭三位一体教育模式的同时, 丰富教育内容和手段, 在借鉴社会信用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大学生诚信评价机制, 共同提升大学生诚信素质。

摘要:“诚信”是中国伦理学上的重要概念, 有着丰富的伦理学内涵。它不仅是中华民族最基本的道德规范或道德品质, 是社会主义道德体系的基石, 同时也是社会秩序良性运行的基础。伴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稳步发展, 社会上的一些不诚信的风气已经不可避免地渗透到了大学校园, 为此, 笔者对所在院校的部分学生进行了实地调查, 以期冀由此为突破口, 以伦理学为学理平台, 对大学生的诚信教育提供研究资料, 从而更好地践行十八大提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构建。

关键词:大学生,诚信,教育,伦理学,问卷调查

参考文献

[1]张寅晗.当代大学生诚信现状及教育对策[D].山东师范大学, 2006.

篇4:对技校学生诚信教育的思考

【关键词】技校学生;诚信;原因;对策

诚信是立国之本,为人之道。近些年来,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诚信缺失的现象在一部分人中存在着。学生中出现的一些有违诚信的行为,引起了众多教育工作者的思考。尤其是职业学校学生的诚信问题,成为社会关注的一个热点。为了解技校学生的诚信状况,笔者通过问卷、访谈等形式,对部分一、二年级的技校学生进行了诚信调查,并结合调查结果探讨了技工学校学生诚信教育的对策。

一、调查状况及调查结果分析

(一)学生的诚信状况总体基本令人满意,但不容乐观

从调查统计数据可以看出,学生的诚信状况基本令人满意。测试卷中有“你认为目前技校学生的诚信意识如何”的问题,12.2%的学生选择“很好”,82.9%的学生选择“一般”,4.8%的学生选择“较差”,选择“很差”的为0。选择“很好”和“一般”的达到了95%。关于学生诚信行为的测问题中,对所列的5种不诚信表现,选择0项和1项的占了57.6%。

(二)学生主观上对诚信的重要性极为认同

从调查情况来看,大多数学生都认为诚信很重要,把诚信作为一种美德,并渴望诚信的环境。在回答“你认为诚信重要还是金钱重要”这一问题时,73%的同学选择了诚信,在回答“你认为技工学校有没有必要对学生进行诚信教育”时,96%的同学选择了“有必要”,在回答“当你有不诚信的行为时,感觉如何”的问题时,95%的同学选择了“有负罪感,自责”,在回答“你对学生考试作弊行为持何种态度”时,有60%的同学选择了“不能接受”,以上调查可看出学生主观上对诚信的重要性极为认同,对一些有悖诚信的舞弊行为深恶痛绝。

(三)学生对诚信的主观认同与客观行为背离

调查发现,主观上同学们有诚信的信念和关注诚信改善的积极态度,但在客观上又是另一种状态。例如在回答“你对学生考试作弊行为持何种态度”时,有高达67%的同学选择了“不能接受”,但在回答“在各种考试中你是否有作弊行为”时,选择“经常作弊”和“偶尔作弊”的同学加起来超过了60%,这两个看似矛盾的数据反映出学生对于诚信出现了主观认识和客观行为的背离。

二、部分技校学生诚信缺失的原因分析

(一)传统文化中的糟粕成分及社会环境的影响

诚信作为中华文明史上一项道德准则,在社会历史发展变迁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但在很多时候,“诚”与“信”被狭隘地理解成侠肝义胆,仗义精神,以致在朋友情谊和法度规则产生矛盾时,往往将法度置之一旁,而不能表现为对一般普遍规则的信守,因此因讲诚信而践踏公平的现象,因守信而无视法度的现象就有了其生存的思想根基。而技校学生正处于成长的关键时期,容易受所谓“为朋友两肋插刀”的江湖义气的影响,难免出现拉帮结派,为所谓守信而包庇邪恶甚至与邪恶同流的现象。此外,中国传统文化中一些比较消极的处世思想,比如“老实人吃亏”等,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涉世未深的技校学生对诚信的认识。

(二)社会环境济消极因素的影响

如今,在市场经济的大背景下,不乏为了逐利而违背诚信的现象。置身于这样的环境中,一部分学生产生了认识上的偏差,在对传统的道德说教产生逆反心理的同时,社会的一些不诚信的生存手段也给了学生负面的影响。尤其是部分学生在生活中吃过亏,上过当之后,被骗的感觉使他们伤心,同时也较大程度地影响了他们对诚信的认识。究其原因有二,一是学生对社会环境缺乏理性的认识,往往以偏概全,二是社会转型期新旧道德体系的碰撞令学生迷茫,无所适从。加上激烈的社会竞争,严峻的就业形势,学生在多年受教育过程中本来已经建立起的诚信观念受到了挑战。

(三)招生规模扩大,招生门槛降低带来的负面影响

如今技校招生规模不断扩大,使更多的学生有机会接受职业技能的培训,这对社会建设及学校发展无疑是好事。但由于招生门槛的降低,学生来源广泛,层次多样,这给学校的管理带来了难度,使得良好的学习风气和道德氛围的形成有较大的难度。

(四)现行道德教育体制的影响

现行道德教育体制有诸多不适应社会发展及需要的地方。德育一直以来都是学校教育的重点,但因为目标过于笼统,内容抽象,脱离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和生活实际,使教育者和受教育者感到无所适从。另外,在教育层面上,注重传统思想的灌输,忽略内心信念及修为,未建立起完整的诚信教育知识体系,在教育方式上,空洞的说教多于践行,因此,学生对诚信的理解较肤浅,并且未形成内心信念和行为习惯。

三、技工学校学生诚信教育对策探索

技工学校的学生接受学校教育的时间相对较短,他们很快就会进入社会,是社会道德体系建设的一支重要力量,因此,在技工学校建立起诚信教育机制,加强对学生的诚信教育,显得尤其重要。对于技校学生诚信教育机制的建立,有以下思考。

(一)坚持正面教育,增强学生的诚信责任感

关于诚信教育,有专家提出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诚信观”的观点,这种诚信观结合中国传统诚信观中的精华及西方现代诚信观中的积极因素,既注重人格诚信,又讲求契约诚信和规则诚信,既有东方的人情味,又有西方的理性与法理,既有中国传统文化色彩,又不失现代规范。作为教育机构,学校及老师首先要更新观念,不要再用那些空洞的理论去进行说教,把握正确的价值导向,结合学生学习、生活实际,引导并帮助学生建立起人格修养与外在约束力相结合的适应中国现代社会发展的新的诚信观,培养学生的诚信责任感。

(二)营造诚信教育氛围,丰富教育方法

技工学校的诚信教育不是孤立于社会的,良好教育氛围的营造需要社会、学校、家庭共同努力。各个行业应将诚信作为一项考核标准,使学生在走上社会前意识到诚信的重要性。目前,在我国一些发达地区,个人信用记录已与毕业文凭一道成为用人单位招收大学毕业生的要件,这些做法在今后应该会在更多的职业学校实施。

诚信教育并非一句空话,它应该有计划,分阶段实施。目前,诚信教育还没有专门的教材,应该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编写贴近实际,贴近生活,既有一定理论深度又能让学生易于接受、乐于接受的教材。另外,还可通过多种形式来对学生进行诚信教育,比如参观知名的诚信企业,举行以“诚信”为主题的征文比赛或演讲比赛,在潜移默化中来影响学生。

(三)完善奖惩制度,把学生的诚信行为与利益相结合

学校在奖学金、各类推优及毕业推荐工作时,应将学生的诚信度作为评定的一项重要条件,使学生切身体会到诚信是做人立身之本,同时,对一些不诚信的行为,应该制定相应的惩处措施,视具体情况,通过批评、纪律处分等形式,使不讲诚信者受到应有的处罚。

(四)建立学生诚信档案

为使诚信教育落到实处,学校应为学生建立诚信档案,记录学生在校期间学习、生活、经济等多方面的基本情况和诚信表现。如对平时学习、考试、实习、同学相处、社会交往等方面进行诚信记录并进行有效管理,在学生就业时将诚信档案提供给用人单位。这一做法将有利于为社会输送品学兼优的建设人才并为扭转社会的诚信缺失贡献力量。

四、结束语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诚实守信的重要性在学生中已成共识,但同时我们也看到技校学生诚信教育不容乐观的一面,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真人即诚信的人,在这个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时代,对即将跨入社会的技校学生进行诚信教育是十分必要而且重要的,作为培养教育学生的教育机构,学校应积极探索,努力践行,建立和完善诚信教育机制,培养学生健全的诚信人格,使学生在走上社会之前就具备较为完善的信用观念。

参考文献:

[1]段运岚.也谈高校学生诚信教育[J].社科纵横,2009(9).

[2]陶芸,王松梅.高职高专学生诚信调查与思考[J].产业与科论坛,2009,8(5).

[3]孙圆.透析当代大学生诚信危机[J].九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3.

[4]杨建平.大学德育与大学生诚信品德的培养[J].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3,7(2).

作者简介:季雪松(1973—),男,云南昭通人,主要研究方向:技校学生教育和建筑制图教学。

篇5:民办高校学生诚信状况及对策

为了解民办高校学生诚信状况, 特对民办高校在校学生开展了调研活动。调研问卷的设计从民办高校学生对诚信的认知、诚信的现状、诚信缺失的原因三个方面展开。问卷填写采取不记名方式, 由被调查对象自主填写。本次调研以西安培华学院、西安欧亚学院为对象, 随机挑选在校学生参与了调研, 共发放问卷200份, 其中纸质版150份, 电子版50份, 共回收198份, 有效问卷184份。调研对象中男生64人, 女生120人;调研对象的年级分布为大一16人, 大二64人, 大三96人, 大四8人。

1. 民办高校大学生对诚信的认知

第一, 关于诚信的界定, 60.87%的学生认为诚信就是“言行一致”, 还有19.57%的学生认为诚信是“不做违心的事”, 10.87%的学生认为是“不做违法的事”, 另有8.7%的学生对诚信没有确切的概念意识。这说明民办高校的学生对于诚信的认识并不完全准确, 这有可能成为学生不诚信行为产生的本质原因。

第二, 关于诚信的重要性, 45.65%的学生认为在当今社会, 诚信所占的地位很重要, 34.78%的学生认为比较重要, 19.57%的学生认为其重要程度一般, 仅4.35%的学生认为不重要。由此反映学生对于诚信的重要性是持肯定态度。

第三, 关于诚信度对就业的影响, 几乎所有被调查的学生都认为诚信水平会影响未来就业, 56.52%的学生认为诚信度会影响就业, 36.96%的学生认为不一定会影响, 6.52%的学生认为两者没有直接关系。在访谈过程中, 认为两者没有关系的学生表示, 用人单位没有有效的途径了解应聘者的诚信度, 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诚信考核机制的欠缺。

2. 民办高校学生诚信的现状

在对自身的诚信状况做出评价时, 大部分学生对自身的诚信度是比较满意的, 69.57%的学生认为自己在日常生活中大部分情况下能做到诚信, 甚至10.87%的学生认为自己在各种情形下完全能做到诚信, 而没有学生认为自己较少或不能做到诚信。在对自己的诚信度进行评分时, 78.26%评分分布在80分以上, 其中13.04%的学生评分为90~100分。在对周围环境的诚信状况做出评价时, 36.96%的学生认为较好, 50%的学生认为一般, 另有10.87%的学生认为目前诚信环境很差;对于评价学校环境对大学生诚信教育的影响程度上, 15.22%的学生认为有很大影响, 21.74%的学生认为影响较大, 41.3%的学生认为一般, 17.39%的学生认为影响较小, 4.25%的学生认为几乎没有影响。关于目前民办高校学生诚信缺失的现象, 排在第一位的是考试作弊, 第二位是作业或论文抄袭, 第三位是欺骗行为, 第四位是偷窃行为。通过这些数据可反映出, 民办高校学生对自身的诚信度普遍满意, 但认为周围的诚信环境不够理想。

3. 民办高校学生诚信缺失的原因

针对民办高校普遍存在的考试作弊、作业、论文抄袭和欺骗等不诚信行为, 笔者进一步对这些不诚信行为产生的原因进行了调查。

第一, 考试作弊行为的动因。73.91%的学生表示偶尔会作弊, 仅有21.74%的学生从未作弊, 另有4.35%的学生承认经常作弊。当问到是否能理解考试作弊现象时, 参与调研的学生中有89.13%的学生都认为能理解, 对于是否反对作弊, 其中65.22%的学生反对作弊, 但仍有34.78%的学生不反对作弊。对于作弊的动因, 大多数学生都认为是没学习好, 靠作弊通过考试, 占50.00%;别人作弊, 自己不作弊就会吃亏, 占21.74%;想取得更高的分数, 占15.22%;其他原因的占13.04%。

第二, 作业或论文抄袭的动因。17.39%的学生认为抄袭他人作业或学术论文是因为自己不会做, 41.30%的学生抄袭的动因是不愿做, 应付差事, 28.26%的学生是想通过“借鉴”, 使自己的作业或论文更加优秀, 此外, 还有13.04%的学生抄袭是基于其他原因, 如认为老师布置的作业对提升学习效果没有帮助, 作业布置过于频繁而压力过大。

第三, 对欺骗行为的评价。当问到如何看待通过欺骗行为获取荣誉、职位的现象, 或者利用不诚信手段达到自己目的的行为时, 47.82%的学生不理解这种行为, 这其中41.3%的学生同时反对此类行为, 也有6.52%的学生虽不理解, 但也不反对。此外, 此次调查还了解了目前民办高校对学生诚信教育的现状, 45.65%的学生表示学校有时会进行有关诚信的宣传, 32.61%的学生表示仅有几次宣传, 还有13.04%的学生表示在学校从未见过此类宣传。对于解决大学生诚信问题的最佳方式, 学生们则有不同的看法, 大多数学生认为建立健全失信惩罚机制及信用评级指标体系是比较有效的途径, 占41.30%;认为应开设诚信课程, 进行诚信教育的占26.09%;政府及其相关部门应在社会中需宣传诚信行为并起带头作用的占26.09%;诚信状况缺失太过严重, 无法解决的占4.35%。由此可知, 民办高校学生对于诚信的重要性普遍认可, 但诚信环境不容乐观。

二民办高校学生诚信缺失的原因分析

1. 社会不良现象的影响

现今社会环境下人们在加速了对利益的追逐, 而忽略了对诚信的坚持。从政府、经济领域到个人生活领域, 普遍存在着诚信危机, 如政治领域的贪污腐败、形式主义以及不作为现象, 经济领域的假冒伪劣、偷税漏税以及权钱交易现象, 个人工作、学习中的偷工减料、学术造假以及信任缺失现象。这些社会不良现象使民办高校学生的价值观念趋于多样化, 他们在追求自我实现的价值时, 也在头脑中形成利益至上的价值观念, 甚至利用不诚信的手段来追逐利益的最大化。长此以往, 导致了大学生诚信意识淡薄, 诚信缺失行为频繁。

2. 教育理念存在偏差

传统的教育理念中, 学生素质的高低取决于学习成绩。这种单一、片面的评价方式导致在家庭教育中, 过分强调考试成绩的重要性, 以“智育”为先, 忽略了“德育”的重要性, 人才竞争的日趋激烈更加强化了这种思想。此外, 家长是大学生的启蒙老师, 其言行举止对大学生诚信意识的培养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如若家长产生不诚信的观念和行为, 就会对大学生的诚信观念产生根深蒂固的影响。而在学校教育中, 一方面, 有关诚信的教育宣传力度薄弱, 在有限的德育教育课程中, 教学过程均以理论讲授为主, 缺乏对思想品德的实践教育环节, 德育教育流于形式, 致使学生对诚信道德的践行没有切实的体会和真切的感悟。另一方面,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标杆, 教师从备课、讲课到批阅作业、辅导答疑, 每一个环节无不渗透着师德的诚信, 教师诚信失范就会丧失师德尊严, 更会对学生的身心成长产生不利影响。

3. 诚信监督机制不健全

目前, 无论是社会还是学校, 普遍缺乏对诚信素质的监督和考评机制。西安培华学院的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包括两部分内容: (1) 学业平均分占到60%, 主要为各科成绩平均值; (2) 非学业因素分数, 占40%, 包括竞赛类得奖情况、科技奖励情况、组织管理评分、社会实践与志愿服务情况、文体特长、技能认证、各项表彰贡献、其他八个方面; (3) 扣分项包括公寓表现、出勤、集体活动、义务劳动、大型活动五个方面。无论评分还是扣分, 均没有针对学生诚信状况的测评, 即便针对影响学生诚信度的关键因素——考试作弊行为, 也仅以违纪程度不同扣除相应的分数。因此, 现行的考核机制对民办高校学生而言, 完全体会不到恪守诚信的积极作用, 不诚信的行为也无法得到相应的警戒, 甚至可能会产生通过不诚信行为获取的收益大于诚信行为所带来的利益情况。这种体制对于推行诚信教育, 提升民办高校学生的诚信水平是不利的。

三提高民办高校学生诚信度的对策

1. 完善社会信用体系

目前, 人们对诚信重要性的理解停留在观念层面, 诚信缺失的根源在于信用体系不够完善, 诚信的意义只有与社会运转的实际相结合才能体现出来。而现今的信用体系仅在金融领域得到有限应用, 大部分社会成员没有受到信用体系的制约。此外, 社会信用体系的完善也应与高校连接起来, 从教育辐射至社会行为。对此可以借鉴美国大学生诚信机制建设的经验, 加强大学联盟的合作, 学术诚信带动职业诚信, 以高校诚信教育促进社会诚信效应的提升。

2. 加强思想道德教育

第一, 从思想道德方面重视诚信是提升民办高校学生诚信水平的基础。目前, 在本专科大学生培养方案中, 思想道德教育都占有一定比重, 因而加强诚信思想道德教育的关键是改良教育效果。对于诚信的引导不能仅仅以理论讲授的方式进行, 更多应从案例、实践角度加以强化;教育的内容不仅要让学生了解诚信, 更要让学生对诚信的良性效应与不诚信的恶劣影响有切身感受。

第二, 校园诚信环境建设是提升民办高校大学生诚信水平的有效途径。从学校的办学理念出发, 到校园文化的建设均应体现诚信。学校办学理念要以爱国主义为核心, 以诚信教育为根本, 以发展创新为动力, 以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目的。校园文化建设要杜绝形式主义, 精心策划诚信教育专栏, 让环境对学生的诚信水平起到潜移默化的教育效果。

第三, 教师诚信素养是提高民办高校大学生诚信水平的关键因素。师德是教师之本, 社会对教师的道德要求要更高于其他行业。教师的品德和人格魅力会成为学生学习和模仿的典范。高校应树立“以德立教, 以身示教, 廉洁从教”的师魂, 注重教师诚信素养的提升, 让学生在诚信的氛围中逐步形成较高的诚信水平。

3. 健全诚信考核机制

提高民办高校学生诚信水平, 在教育引导之余, 还应侧重于考核。中国民办高校鲜有针对学生诚信度设置的专项考核, 诚信指标通常都包含在思想道德素质中, 考核结果衡量指标单一, 仅从考试作弊的角度体现。要突出诚信的地位, 就要健全诚信的考核机制, 设置诚信指标, 全面记录诚信状况, 并将诚信记录在升学、评奖、成果认定、入党、就业推荐等各方面作为评价依据, 且可适当加大其权重, 让诚信为学生加分, 让不诚信的行为寸步难行。至于诚信考核机制的建设, 应鼓励学生参与到诚信考核指标的设计中来。学生参与过程可视为一次良好的自我教育过程, 能让学生对诚信有更深刻的理解和认识。

四结束语

了解民办高校大学生的诚信水平, 是研究民办高校大学生诚信教育的前提。针对目前民办高校大学生的诚信状况, 有针对性地从社会信用环境、学校教育、诚信考核机制等方面营造诚信氛围, 提高民办高校学生的诚信意识, 进而促进其诚信素质的整体提升。

摘要:诚信是大学生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但同时也是目前民办高校学生普遍缺失的一项基本道德素质。本文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了解了目前民办高校学生的诚信状况, 通过进一步分析, 探究了民办高校学生诚信状况存在的问题, 并针对民办高校学生诚信体制的构建提出相应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民办高校,学生,诚信

参考文献

[1]姜晶花.大学生诚信状况调查[J].理论月刊, 2002 (11)

[2]顾维青.大学生诚信状况分析与教育对策探讨[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高教版) , 2008 (1)

篇6:影响技校学生诚信状况的要素及诚信教育研究

调查方法采用问卷调查和个别访谈。调查问卷采用集体施测,由调查者指导被调查者填写后回收。另外根据被调查学生的性别比例随机抽取30多位同学进行了座谈和访谈。

调查对象为随机抽取的南华工商学院9个系各年级学生。发放问卷1100份,收回有效问卷998份,有效回收率90%左右。

一、调查结果和分析

(一)总体情况分析

在问卷中我们采用26道题目,分别从诚信的地位、重要性、认同程度、学习、生活、择业、择友等有关问题来进行调查,结果如下:

1.对诚信重要性的认同程度。大部分学生对诚信持认同态度,认为在日常生活中诚信很重要、一般重要的人分别占92.7%和6.7%,而认为诚信无足轻重的只有0.6%。毕竟是受过多年学校教育的学生,他们很清楚地从思想上认识到诚信作为一种美德是值得提倡的,欺骗、不守信的行为是可耻的。

2.对自己和他人诚信的认同程度。通过访谈,我们了解到:不少学生承认自身群体的诚信道德水平一般,与大学生应该具有的素质是不相符合的。大部分的学生都能在思想上认识到诚信是一种美德,是非常重要的,但在具体的行为中却很少有人能真正做到。不少学生认为自己是有诚信的而对别人的诚信度却持怀疑态度。

为什么大学生在思想认识和具体行为上,对所属群体和个体的诚信道德的认同上会出现矛盾呢?一方面,他们从小接受的思想道德教育和社会上的真实诚信状况反差较大,随着社会化程度的提高,他们能通过自身体验来重新认识社会现象,或者他们曾经遭遇的欺诈行为改变了他们对其他群体的信任感;另一方面,也可能一部分人在做调查时掩盖了自己的真实想法。

3.考试作弊。对考试作弊人数的看法:超过一半的学生认为考试中作弊的学生人数是比较多的,只有6.4%的人认为作弊学生人数极少,这表明现代大学校园学生考试作弊之风确实严重;作弊时的感受:被调查者承认,当他们在考试过程中作弊时,绝大多数会有内心的不舒适感。仅有5%的人感到坦然自若。

通过访谈我们知道,学生不止在作弊时有矛盾心理,对作弊得来的成绩,也会在内心引起一定的自责,毕竟这不是自己的劳动所得。但如果看见周围的人作弊而自己没有,会后悔,觉得吃了亏,一旦作弊成功,一部分学生也会处之泰然,下次再来。

4.学生写论文的做法。调查表明:只有9.3%的学生会自己写,有87.5%的学生承认:写论文时会引用别人的资料拼凑成文,3.2%的学生会直接抄写一篇。这表明:绝大部分大学生并未确立严肃的学术观,相当一部分学生还是认同“剪刀加浆糊”的做学问方式。实际上不少的高校教师也有相同感受:学生的论文就是拼凑出来的,多改几篇论文就能看见“许多熟悉的语段”。甚至有的文章是一字不差,原样照搬。

5.助学贷款。调查表明,有16.4%的学生对助学贷款的还贷态度不是很积极,有“到时候再说”“能拖就拖”的思想。表示按时还贷的有84.6%。

只有34.5%的大学生认为加强信贷诚信要从“提高民众素质”开始。通过提高贷款人本身的诚信意识、诚信道德水平,促使按时还贷。大部分学生认为光靠贷款人自动按时还贷较难,最好是通过“健全监督”“提高保障金”等外部约束监督机制来迫使贷款人按时还贷,这再次检验了前述学生对自身群体诚信道德水平认同度低的调查结果。

6.最信任的人。78%的大学生认为“父母是最值得信任的”,另外有13.6%的人认为是“好朋友”,只有2.5%的人认为“老师”值得信任。算上“普通朋友”的4.5%,在大学校园里,学生与老师、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信任度最多也只有20.6%,这说明大学校园是一个信任度较为缺失的地方。

7.对建立诚信档案的认同度。诚信档案是新生事物,很多同学对其认识不够,不知其利弊,对于建诚信档案意见认为“很有必要”的有44.4%,“没必要”的有16.3%,“无所谓”的有39.3%。

(二)性别差异情况分析

为了解现代男、女大学生诚信情况的差异,我们用方差检验比较男女学生对诚信问题的不同看法,发现在以下几方面有显著的性别差异。

1.对诚信重要性的看法。在日常生活中,女大学生对诚信地位的认同度比男生高。至少有94.6%的女大学生认为诚信在日常生活中占重要地位,男生只有90.8%。

2.考试作弊的心理。男女生在考试作弊时感到矛盾和对不住自己上是基本一致的,但女生作弊时有心虚感觉的比男生多16.3%,此外,当女生看到作弊成绩时感到愧疚的人比男生多10%,这可以从女性面子观更强得到解释。作弊后感到后悔的人女生比男生少4.9%,通过访谈了解到一些女生的想法,她们认为有些科目即使认真也难以学好,而男生则更多认为自己如果认真是完全可以学好的,这反映出男生在学习方面比女生更自信。

3.偿还助学贷款的态度。女大学生中88.7%表示“一定会按时还款”,“到时再看”的只有9.6%,“能拖就拖”只有1.7%,但男生表示“一定会按时还款”的只有80.6%,“到时再看”的有15.3%,“能拖就拖”有3.9%,明显看出女大学生偿还助学贷款的积极性和自觉性比男生高,诚信行为较好。

4.日常生活中的诚信行为。日常生活中,女大学生的诚信度比男大学生要高,表现在捡到饭卡,会“物归原主”的女学生有93.3%,男学生只有87.3%,会“用光扔掉”的女同学有3.3%,而男同学有9.1%。另外对“借书不还”的行为,有86. 3%的女同学觉得“不能容忍”,男同学只有8012%。612%的女同学觉得这种行为“可以接受”,但男同学却有9.1%。

(三)年级差异情况分析

用方差检验比较不同年级大学生的诚信状况,在以下几方面存在显著差异。

1.最信任的人。大一、大二的学生对父母的信任人数都超过80%,但大三的学生对父母信任的人数下降到73.4%,而对同学或好朋友的信任却明显增加,说明大三的学生随着社会交往范围的扩大,对父母的依赖与信任度逐渐降低,与大一、大二学生有明显不同。

2.写论文的方法。不同年级的学生写作业和论文的方法有所不同,大一的学生“自己写和少量引用资料”的人有73.3%,这是因为大一的学生刚入学没多久,知识积累不多,因此自己写的人最少。大二学生“自己写和少量引用资料”的人最多,达到77.5%,大三学生下降到

64.9%,而“大量引用资料或直接抄一篇的”最多,达到35.1%,主要原因可能是大三学生已经把时间、精力投入到各种职业资格证考试、实习、找工作中,所以他们对论文写作采取应付态度,能“大量引用或抄写一篇直接上交就行。

3.对考试作弊学生人数的看法。随着年级的升高,对考试作弊人数的增多持肯定态度的人也越多,大三学生认为考试作弊的学生“较多和很大一部分”达到61.2%,认为“极少人”作弊只有3.9%。从历年监考老师的反映,大一新生考场纪律较好,年级越高作弊情况越严重。从我院历年考试作弊的学生人数看,也是高年级的学生比较多,反映出高校的作弊之风年级越高越严重。

二、建议与对策

(一)从小加强对学生的诚信道德教育

我们的调查表明,随着年级的升高,大学生的不诚信行为在增多,其中突出的表现就是考试作弊、拖欠学费、欠贷不还等。深圳观澜中学在去年进行的全国15个省市中学生考试作弊情况的抽样调查显示,高达77.5%的学生曾经作过弊。这个数字说明我们的中学校园也不是一块净土。因此,培养学生的诚信意识应从小抓起。建议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学生设计相应的诚信教育内容与方法手段,从小培养学生的诚信意识。在小学开设公民教育课,教育的重点是诚信守法意识的养成。对中学生则侧重引导他们对社会现象的正确认识与分析,树立诚信的价值观和一定的社会责任感。大学生的诚信教育内容可以融入职业道德教育之中,并将其渗透到其他课程的教学中,对高职高专院校的学生要强化“重承诺守信用是基本的职业道德,也是市场经济得以运行的基本规则”的理念。

(二)从严建立诚信监督约束机制

教育在诚信道德建设中是必要的,但它的作用更多地表现为内隐性。针对高校诚信缺失的现实,必须积极拓展诚信监督与约束机制。我们的调查表明:学生从思想上对诚信重要性的认识是很清楚的,只是受外部环境的负面影响,在短期利益的驱使下做出不诚信行为,并且他们非常赞成对欠贷行为实行“健全监督”。因此宜加大学生失信失范行为的机会成本,加强对诚信行为的激励和对不诚信行为的惩戒。具体做法:一是在学生的综合测评中增加诚信度评价内容,及时将学生在校期间学习生活的各个方面,如学习诚信评价(包括作业、考试、论文等);生活诚信评价(包括学费缴纳、还贷情况、借款信用及困难补助等):工作诚信评价(包括实习、就业推荐、合同违约等)等建立具体的测评指标及权重系数,并且借助相关的教学管理软件及时将各环节的数据或资料录入,将诚信度测评结果作为学生在校期间的评先评优、学生干部选拔、毕业生推荐、入党、享受国家助学货贷等的依据。二是在维护学生合法权益的基础上采取相应的惩处措施,并且保证其及时性和有效性,让不诚信行为与其后果间建立必然的联系,可以抑制潜在的跟风者。

(三)从心理疏导入手调适学生心态

学生不诚信行为的发生受各种不良心理的诱导。因此及时对学生的心理进行辅导干预,有助于学生在急剧变化的社会环境下保持良好的心态和心理调控能力,从而克服从众、怀疑、侥幸、不平衡和吃亏等不良心理,形成健全人格,有效防止失信行为发生。要着重引导学生在心理上产生对诚信行为的需要和动机,进而帮助和促使学生体会、固化践履诚信行为产生的心理愉悦感,使学生从心理上最终认同诚信的行为方式,从而践行诚信行为。

(四)从校社联动培育社会诚信文化

学校不是世外桃源,社会上各种失信失范行为都会对大学生产生影响,从而降低学校教育的功效。因此应该从社会全方位,包括个人、家庭、学校、社区和单位,建立相互衔接、有机联系的诚信教育体系。同时尽快建立个人及企业信用等级和评价体系,并通过社会保障、税收、金融等机构之间的信息互通互联逐步过渡到全社会的资源共享,从客观上约束个人及企业的失信失范行为,营造“诚信者受尊重、不诚信者遭鄙视”的诚信文化环境。使学生能在一个充满诚信文化的环境氛围中学习、生活,从而养成诚信行为。

项目基金:南华工商学院学生诚信状况调查及对策研究课题(200609)

篇7:影响技校学生诚信状况的要素及诚信教育研究

关键词:大学生,自主创业,创业状况,影响要素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大学生自主创业各种支持政策的出台,越来越多的人走向了创业的道路,但是最终成功的人却很少。对于创业来说,光靠着一颗有勇气有干劲的心是远远不够的,创业的环境、素质和形式对于创业的成功也有着很大的影响。这些影响因素相互对立而又紧密相连、息息相关,任何一点的忽视便有可能导致创业停滞不前。那么,对于这些因素的研究便拥有更加现实的意义。

一、大学生自主创业发展状况

(一)国外发展状况。

创业教育最先在美国发展起来,1947年哈佛商学院首次开设“新创企业管理”课程,该课程的发起人是迈尔斯·梅斯教授。截至2005年,美国共有1,600多所院校设立了2,200多门与创业相关的课程,建立了100多个与创业相关的研究中心[1]。如今国外很多国家的创业整体规模和质量都达到了较好水平,例如美国、日本和法国的大学生创业率已经达到30%左右,远远高于中国。在创业教育体系、创业教育组织、创业教育课程和创业教育支持上面都比较完善,不论是政府还是学校都给予了创业者很大的空间并且学校还有成熟的体系对学生进行培养。例如美国在初级教育和中级教育时段便开始对学生进行了创业的培养,让他们从小便有一种创业的意识,大大增加了创业的比重。现在美国创业教育课程总数已经超过了2,000多门,在课程体系上包括了创业构思、创业融资和创业管理等多个领域[2]。英国政府设立全国创业委员会来引导和推动创业组织的发展,并且让参加创业教育培训的人有直接和创业成功者交谈的机会。日本通过颁发《大学生技术转移促进法》,以法律法规推动创业事业的发展。而俄罗斯政府则允许私人投资科技公司入驻高校,它可以打破科技公司给予社会公民高冷印象的壁垒,并且对于高校和企业的联系有大的促进作用,学生可以更好地了解市场,确定自己的创业方向[3]。

(二)国内发展状况。

国内大学生创业的发展还处于不成熟的阶段,从1999年教育部率先对清华大学等一些大学发起大学生创业活动到如今,大学生创业已经被关注以及研究了整整15年,虽然有了一定的前进但是却始终处于一种稚嫩的阶段。各方面的经验都缺少,规模也很小,国内的创业环境始终不完善。在2014年9月,李克强总理指出:“要让创新、创造的血液在全社会自由流动,让自主发展的精神在人民当中蔚然成风。”[4]教育部也相应指出,“全面推进创新创业教育和自主创业工作,要加大对大学生自主创业资金支持力度。”[5]在社会和政府的共同努力下,高校创业也慢慢发展起来。

我国江苏、浙江地区的创业教育和创业活动是开展较好的,占了全国大部分的创业量,这也说明我国创业有很强的地区差异。经过几年的发展,我国大学生创业率达到总毕业人数的1.5%左右,但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甚远。现如今国内的创业正处于摸索和模仿阶段,各个高校都在政府的号召和引导下积极响应,采取各种措施让学生参与创业教育和活动,让学生加深对创业的了解。并且政府积极支持学生创业,从资金以及办理手续等方面都给予大力支持。同时在向国外借鉴学习的过程中,不断创新,使它们本土化,适合中国这个大环境,让更多的人能够有所启示。

二、大学生自主创业中的问题

从中国教育在线网的数据来看,我国2014年的高校毕业生人数将达到727万人,2015年则增到749万人。由此可看出我国大学生就业形势不容乐观。然而,从如今大学生创业的形势来看,大学生创业失败率居高不下。而且在广州几所高校举行的大学生职业发展论坛上,零点研究咨询集团董事长袁岳曾说:“大学生创业成功率只有0.01%。”根据李东鹏[6]和高薇[7]等学者的分析,可以总结出大学生自主创业有以下几个明显的问题。

(一)学生创业认识不全面,创业意识淡薄。

受中国传统思想的影响,中国大学生普遍缺乏创新意识。很多大学生认为创业是找不到工作的无奈之举,风险很大,成功的难度太高,因此大多应届毕业生想进入条件较好,稳定性较高的公司或事业单位上班。在创业行列中的人也有一部分是由于就业的压力而被动选择,但因缺乏对创业的了解而没有选择适合自己的项目,普遍表示创业具有很大的盲目性,害怕创业。

(二)创业教育缺乏,创业能力不足。

目前我国很多高校没有开设与创业相关的课程,已开设创业基础和创业管理这类课程的高校也普遍反映效果不佳,究其主要原因:一是缺少具有创业实战经验的老师,二是缺少对这类创业相关课程效果的科学评价制度,导致创业教育效果不佳。随着我国高校扩招,大学生越来越多,可是在学校集中系统实践的机会却越来越少,这也使得大学生自主创业能力弱,缺少管理经验。现在更多的大学生是通过书籍,网络和广播等收集资料,纸上谈兵的现象便时常出现,经常停留在一个仅有的想法或者概念上面。

(三)社会创业环境不稳定,政府相关政策不健全。

一是大学生创业成功率很低,它不仅仅让大部人对创业有畏惧心理,而且也让社会上很多人怀疑大学生创业的成功性。二是社会上其他组织对大学生自主创业活动给予的支持也相对较少,使得自主创业项目有很多局限性,选择空间狭窄。三是创业资金匮乏,没有更好的融资渠道。四是创业所需要的各种服务体系还不完善,比如申请注册,银行贷款等。

三、大学生自主创业的影响要素分析

(一)创业环境。

环境会影响个人的思想与行为,整个创业的大环境也会影响大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创业行为。对于大学生群体而言,学校整体的创业氛围,具体包括学校的创业支持政策、大学里的各种创业成功案例、校园内周边同学的创业人数等都会对学生的创业意识有着最为直接的影响。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鼓励多渠道多形式就业,促进创业带动就业”。《21世纪的高等教育:展望与行动世界宣言》也提出:“必须把培养学生的创业技能和创业精神作为高等教育的目标”。为了缓解当前就业压力以及人才培养与社会脱节的现状,许多高校都加大了创业教育的改革,注重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独立思考能力和社会责任感。这为大学生自主创业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创业环境。总体来说,有好的创业环境,更利于学生选择并且充实创业项目。

(二)创业意向。

不同的学者对于创业意向都有不同的理解。Phil Hp H-Phan(2002)认为“大学生创业意向是指大学生选择自主创业的可能性”。叶贤则认为大学生创业意向是“大学生个体朝向其自身将来创业的可能性和行为打算”。但是克鲁格和布雷泽尔认为,创业者在进行创业前一定要先具备创业意向,只有具备创业意向的潜在创业者才可能真正从事创业活动。创业意向是指创业者的创业意愿程度和实际参与创业的倾向程度,包含创业目标意向和创业执行意向两个维度。当在创业中遇到困难的时候,如果具有较高的创业意向,那么也会有更好的心理素质去面对,会大大提高创业的成功率。

(三)创业素质。

创业素质即创业者进行创业所必须具备的相关知识、技能、人品和心理等多方面的综合素质。一个人想创业不仅要具备创业意向,而且自身能力与知识等都需要很高的水平。然后在创业中突出自身的优势,规避不足,为创业成功奠定基础。在培养经管类大学生创业能力的途径研究中,刘畅(2015)认为要高度重视提升学生的创造性的学习力来培养学生的创业能力。[8]唐德斌(2011)要注重大学生办事效率的提升,这对今后大学生创业有益。[9]

(四)创业形式。

创业形式可以从不同的方面进行分类,例如可以分为:自主创业、合伙创业和家庭创业等,也可以分为:网络创业、加盟创业、技术创业、兼职创业、概念创业等等。但是受到传统因素影响,中国普遍的信用风险比较大,信用体系也仅是在初期的建立过程,所以更多的大学生认为合伙经营不如个人创业,然而个人创业的约束更多。这也是中国创业率不高的一大因素。每一个项目、每一个人都有其适合的创业形式,选择对了形式,对于创业的成功率也会大大提升。

四、促进大学生自主创业的对策建议

(一)政府政策方面。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引导劳动者转变就业观念,鼓励多渠道多形式就业,促进创业带动就业。”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强调,2015年高校毕业生达到749万,需要大力增强毕业生的信心,做好最基础的准备,社会政府需要不断完善创业机制,全力为大学毕业生创业工作做好奠基。同时还指出,高校要积极鼓励大学生创业,不断增加创业的数量,提升创业的质量;学校需要增加更多的创新创业教育、创业实践以及创业相关的培训,建立健全创业成果和学分转化教学管理制度,实行单行学制,支持大学生休学创业。全国人大代表、南通大学党委书记顾晓松曾提议国家要设立大学生创业基金和创业基地,来解决制约大学生创业缺资金的最大难题。政府的一些政策将会给大学生自主创业带来一个良好的环境,也会促使大学生对创业有好感,从而更加积极主动地去创业。因此,政府需要借鉴国外关于创业的经验,进行研究分析,将其本土化、特色化。将理论分析成果公布于众,让更多人能够加深学习;建立健全合理的创业教育体系,要想下面的人做得好,那么上面的人就要更加积极主动;对大学生自主创业的资金提供更多的帮助,并且将创业项目的审核程序等进行适当的简化。

(二)学校方面。

大学是影响大学生意识和提升大学生能力的最直接有效场所。学校的大力倡导可以增强大学生自主创业的意识,并且学校通过各种活动也可以提高大学生的创业素养。《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数据显示,自主创业大学生掌握的基本工作能力水平满足社会初始岗位的工作要求的水平相对较低。所以,学校应着重考虑如何了解大学生想法,从根源上指引大学生创业,让创新能力加强以促进就业。因此,学校应对创业师资进行优化。一是提高教师创业教育能力,二是扩充创业教育的师资队伍。[10]开展适应当地情况的不同层次的创业教育课程,加强创业意识的培养。如开发文科大学生的创造能力,最基本的就是需要使学生掌握专业的知识结构和广博的文科知识(即哲学修养、文学艺术和史学素养),并且增强学生的眼界以及培育批判的精神,在这个学习和研究的过程中注意培养学生独特的个性和坚韧的意志。设立大学生自主创业专项资金并对资金进行有效管理、合理运用,增加大学生自主创业实践活动。同时,学校应该重视实例教学,模拟创业等。高校对自主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教学方法、教育质量评价体系等方面应该进行有益探索,不要光注重形式,而应该走出“象牙塔”向真实的社会迈进。

(三)家庭方面。

家族成员或亲友关系的群体对大学生创业意向和创业形式的影响较大,很多大学生选择创业往往离不开家庭的影响和支持。因此,家长打破一些“学而优则仕”的传统观念,积极培养孩子各方面素质能力,增强他们自主创业的勇气,坚定创业的信念。父母在大学生创业的过程中遇到困难迷茫之际,应该多鼓励、宽容和指导他们,给予他们必要的帮助。

(四)学生自身方面。

学生自身也要学会把握机会、在意识上培养创新、在心态上保持积极乐观永不放弃、在创业的综合素质能力上加强锻炼。创业过程一般涵盖创业构思、战略决策、资本筹集、企业注册、市场营销、团队管理、财务管理等多个层面,这要求大学生应该掌握基本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大学生在准备创业的过程中应该努力做到四点:第一,综合评估自身是否具备创业的各项基本素质;第二,详细了解各种创业政策;第三,多向成功创业的同学或企业界人士请教经验;第四,争取家人的支持。

参考文献

[1]陆根书,彭正霞,康卉.大学生的创业意向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基于西安九所高校大学生的调查分析[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4:90

[2]陈霞.国外大学生创业教育给我国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启示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5,6:209

[3]王改侠,马进军.中俄大学生自主创业影响因素对比研究[J].读书文摘,2015,2:82~83

[4]侯永雄,邓亮.近十五年我国大学生创业研究的现状及展望---基于社会网络的可视化分析[J].煤炭高等教育,2015,3:87

[5]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关于做好2015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EB/OL].http://www.moe.edu.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s3265/201412/xxgk_180810.html[2014-11-2]

[6]李东鹏.大学生自主创业研究综述[J].吉林化工学院学报,2015,2:40

[7]高薇.浅谈提高大学生自主创业意识和能力的方法[J].改革开放,2015:79~80

[8]刘畅.基于创造性学力理论的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J].现代教育管理,2015,4:104

[9]唐德斌.大学生创业能力的培养[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2:165

篇8:影响技校学生诚信状况的要素及诚信教育研究

【关键词】大学生 诚信 对策

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诚信不仅是个人立身之本,也关乎社会和谐与稳定。然而,当前整个社会的诚信状况不容乐观,屡屡见诸报道的诚信缺失事件,令人触目惊心。大学生做为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一特殊群体的诚信缺失现象,更是引发了人们的高度关注和思考。

一、大学生诚信缺失状况的具体表现

总体而言,当代大学生的诚信状况主流是好的,但是大学生诚信缺失的状况有愈演愈烈之势。大学生由于身份角色和学习、生活环境等不同于社会其他成员,这一群体的诚信缺失现象,有着鲜明的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学业方面。包括考试作弊、学术不端。各个高校都有关于考试作弊的严格处理规定,但是大学生考试作弊行为仍是屡禁不止。作弊者数量不断上涨,作弊手段也越来越高科技化,替考逐步“产业化”。“枪手”出现在各类考试的考场之中。

部分大学生在从事学术研究的过程中,为研究“便利”起见,不惜伪造、篡改试验数据,编造问卷数据分析。在论文写作过程中,不少学生由“剪刀加浆糊”的学术小偷,升级为“鼠标加剪贴板”的学术海盗,大肆剽窃他人的研究成果。

第二、经济方面,包括奖助学金评定造假和恶意拖欠贷款。奖助学金是国家和高校鼓励学生学习,帮助家庭困难大学生顺利完成学业的重要举措。然而,在实际评定过程中,由于部分大学生诚信缺失,导致评定出现了很大的偏差。具体而言,部分大学生隐瞒家庭实际收入状况,夸大家庭的困难和开销,骗取助学金和各种困难补助。

国家贷款是国家旨在帮助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解决学业费用问题的一项优惠贷款政策。相比于商贷,国家贷款办理简便,利率较低。即便如此,近年来高校毕业生还贷情况仍不容乐观,恶意拖欠,不能按照约定的时限还贷者有之,更有甚者直接“失联”,拒不还款,致银行难以追缴,整个学校的诚信受损。

第三、校园生活方面,包括人际交往欺诈和网络行为失范。当前,部分大学生在人际交往中,背弃诚信原则,利用同学、老乡、社团成员等关系,兜售伪劣产品给同学,牟取暴利。有的大学生为了评奖评优,不惜捏造事实,散布谣言中伤他人,以达到自己的目的。

第四、就业方面,包括简历造假和肆意违约。一些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为了简历更加“光鲜”,不惜改动考试成绩,伪造实习履历和实践证明,填写虚假的任职经历。这些虚假信息,严重干扰了用人单位的判断,破坏了招聘的公正性和客观性。有的学生签订就业协议之后,严重缺乏诚信和契约精神,遇有自己更心仪的岗位和机会,自行违约,使招聘单位措手不及。

二、针对大学生诚信缺失状况的对策

大学生诚信缺失,究其原因,既有大学生自身素质的原因,也与社会环境和高校教育管理体制有关。高校做为承担大学生教育培养责任的机构,应该根据大学生诚信缺失的原因,多措并举,切实提升大学生的诚信度,弘扬诚信之风。具体来讲,高校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第一、加强诚信宣传和教育,营造诚信氛围。高校应该在日常教育管理中,要强化诚信教育,分析诚信缺失的危害,突出诚信在个人成长成才的作用,引导学生“知而后能行”。诚信品质的培养,并非一朝一夕,需要环境潜移默化的影响。高校可以通过诚信相关的学生活动,例如辩论赛、演讲比赛、诚信漫画展等活动,营造倡导诚信的良好氛围。此外,还可以开办无人值守的诚信小铺,将诚信观念真正融入到大学生的日常生活之中。高校还要积极地为学生创造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在社会实践中践行诚信,并加强对于诚信在社会生活中作用的认识。

第二、建立诚信机制。诚信不仅仅是一种道德品质,它更体现在大学生日常的学习生活之中。健全而有效的诚信机制,是大学生诚信的重要保障。诚信机制的构建,首要根据大学生的实际状况,涵盖大学生学业学习、评奖评优、综合测评、日常考核、就业求职等各个方面。诚信机制运行的前提条件是要建立大学生诚信档案,对大学生的诚信状况进行记录和评定,以此为基础展开奖惩。对于骗助学金、考试作弊、学术剽窃、散步不实言论等行为,予以记录并实施一票否决的评价原则。对于诚信失范的大学生,取消一定期限之内的评奖评优资格,以示惩戒。与之相应,对诚信楷模要给予表彰。通过机制的作用,将大学生的诚信教育管理常态化,制度化,规范化。

第三、将诚信教育和大学生学业教育、日常管理有机结合。 诚信教育做为一个重要的专题教育,固然要在大学生中深入开展,更要和学业教育、日常管理结合起来,以达到联动的效果。大学生的学业教育,不仅包括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教育,也包括学术规范教育和专业素质的培养。求真务实,是各个学科所共有的学术规范,它传达出了对知识和真理的尊重,也是对诚信观念的完美阐释。在开展学业教育的过程中,教师要对学生存在的考试作弊、学术不端等行为,及时予以批评教育,将诚信融入到学生的学习之中。 相较于学业学习,日常生活领域更是大学生诚信缺失的“重灾区”。这就需要学生教育工作者在开展日常管理之时,及时地对诚信失范行为进行批评,并不失时机地开展诚信教育,帮助大学生改正错误,树立诚信观念,并将这种观念内化为自身的品质。

三、小结

诚信是大学生立身之本,也是大学生进入社会必备的道德品质。大学生诚信缺失,极大地影响着大学生的成长成才,并进一步影响到社会的稳定与发展。大学生诚信缺失,既有大学生主观方面的因素,也与社会大环境的影响,教育和监督不到位有着密切关联。做为培养未来社会建设者的机构,高校應当担负起诚信教育的重任,开展形势多样的诚信教育活动,建立联动的工作模式,打造行之有效的诚信机制,切实提升大学生诚信度,扭转大学生诚信观念淡薄,行为失范的局面。

【参考文献】

[1] 宋东云,程越. 大学生诚信教育问题研究 [J]. 商业文化(上半月). 2011 (12)

[2] 宗永顺. 适应人才培养需要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 [J]. 现代教育. 2011 (08)

[3] 乔梅英. 大学生诚信缺失的现状及对策 [J]. 河南科技学院学报. 2011 (06)

上一篇:工作总结2003年工作总结(市妇联)下一篇:乡镇纪委五年工作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