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平县集体林权抵押登记管理暂行办法

2024-04-29

永平县集体林权抵押登记管理暂行办法(精选5篇)

篇1:永平县集体林权抵押登记管理暂行办法

永平县集体林权抵押登记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扩大林业融资渠道,规范我县林权抵押运作和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国家林业局《森林资源资产抵押登记办法(试行)》等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林权是指森林、林木的所有权和使用权,林地的使用权。林权抵押是指林权权利人不转移对林权的占有,将其依法取得的林权抵押给抵押权人作为债务担保的行为。

第三条 凡取得永平县人民政府颁发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林权证》,无权属争议,属集体性质的商品林地的森林、林木所有权和林地使用权均可用于抵押。包括自留山、责任山、集体共管山、“四荒”拍卖山、退耕还林地和通过各种形式合法流转的“流转山”等六种形式存在的商品林。

第四条 抵押人以其所有或者依法有权处置的森林、林木和林地使用权作抵押物申请借款的,应以书面形式与金融机构(抵押权人)签订抵押合同。抵押期限、范围由抵押双方协商确定,并在抵押合同中载明。抵押合同期内,抵押人对抵押物有权利和义务进行管护,不得流转。经抵押权人同意,报经县级林业主管部门审批,可以进行采伐生产。抵押权人有权对抵押物进行监管。抵押期限内,抵押物不得重复抵押。

第五条 县人民政府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和受县人民政府林业行政主管部门授权委托的乡镇林业工作站负责林权抵押登记管理和监督工作。未依法办理林权抵押登记的,林权抵押合同无效。第二章 抵押物

第六条 权属明晰的集体性质的森林、林木和林地使用权均可用于抵押。以森林、林木所有权和使用权作抵押时,其林地使用权须同时抵押,但不得改变林地的属性和用途。

第七条 下列森林、林木和林地使用权不得抵押:

(一)各级人民政府区划界定的公益林;

(二)存在争议的森林、林木和林地;

(三)名胜古迹、革命纪念地和自然保护区的森林、林木和林地;

(四)公共水源林;

(五)特种用途林中的母树林、实验林、环境保护林、风景林;

(六)未经依法办理林权登记而取得林权证的森林、林木和林地;

(七)国家规定不得抵押的其他森林、林木和林地。

第三章 抵押程序

第八条 森林资源资产抵押办理程序:

(一)抵押申请与受理;

(二)抵押物的审核、权属认定;

(三)抵押物价值评估及评估项目的核准、备案;

(四)签订抵押合同;

(五)申请抵押登记;

(六)办理抵押登记手续;

(七)核发抵押登记证明书。第四章 抵押登记 第九条 抵押人和抵押权人签订抵押合同后,持下列文件资料向抵押登记部门申请办理抵押登记,抵押合同自登记之日起生效。

(一)森林资源资产抵押登记申请书;

(二)抵押人和抵押权人法人证书或个人身份证;

(三)抵押合同;

(四)林权证;

(五)拟抵押森林资源资产的相关资料。包括:林地类型、坐落位置、四至界址、面积、材种、树种、林龄、蓄积量等;

(六)拟抵押的森林资源资产评估报告;

(七)抵押登记部门要求应提供的其他文件。

第十条 登记部门在受理登记申请材料后,应当依照国家法律、法规的规定对抵押物进行审核。主要审核以下内容:

(一)申请人所提供的文件资料是否齐全、真实、有效;

(二)借款合同、抵押贷款合同是否真实、合法;

(三)抵押物权属是否清楚、有效;

(四)抵押物是否重复登记;

(五)抵押物中是否有属于禁止抵押的内容;

(六)抵押期限是否超出有关法规规定的年限。

登记部门应当于受理登记之日起15个工作日内办理完毕登记手续。

经审核符合登记条件的,登记部门应当准予登记;不符合抵押登记条件的,书面通知申请人不予登记的理由并退回申请材料。

第十一条 对符合抵押登记条件的,登记部门应在该抵押物《林权证》的“注记”栏内载明抵押登记的主要内容,并统一收归保管,向抵押人出具《林权他项权利证明书》。

第五章 抵押物的管理

第十二条 登记部门应加强对已办理抵押登记的抵押物的监督管理,并及时将抵押登记函告有关单位和部门。抵押期内,未经抵押权人书面同意,林业部门不能批准林木采伐许可。

第十三条 抵押人在抵押期内有权利和义务确保抵押权物的安全。如发生火灾、盗伐、病虫害及其它自然灾害等情况,应及时告知抵押权人,并配合有关部门做好善后工作。

第十四条 抵押权人有权对抵押物进行定期检查。抵押人应当积极配合,如实反映抵押物的真实情况。第六章 抵押变更

第十五条 如变更被担保债权种类、数额或者抵押担保范围,抵押人与抵押权人应当于做出变更决定之日起15个工作日内,持变更协议、《林权他项权利证明书》和其他文件,向原登记机关申请办理变更登记,登记部门审查核实后给予办理变更登记。

第十六条 抵押人与抵押权人协商同意延长抵押期限的,双方应当在抵押合同期满前1个月内,向原登记机关申请办理延期抵押登记。

第十七条 已办理抵押的林权在抵押期限内不得重复申请办理抵押登记。抵押申请人故意隐瞒该林权已抵押登记的事实,提供虚假材料骗取登记部门重复登记的,该登记无效。第七章 抵押注销 第十八条 经抵押人与抵押权人协商同意提前解除抵押合同的,双方应当在15个工作日内,持提前解除合同协议、《林权他项权利证明书》向原登记部门办理注销登记。

第十九条 抵押合同期满,抵押人可以持抵押权人提供的抵押人已履行合同义务证明,单方面向登记部门申请办理注销登记。登记部门对在抵押物《林权证》的“注记”栏内载明抵押登记的内容进行注销,并加盖公章。第八章

抵押物的处置

第二十条 抵押人到期未能履行债务或在抵押合同期间宣告解散、破产的 , 抵押权人有权依照国家法律、法规和抵押合同的规定处置抵押物。

第二十一条 因处置抵押物而发生林权转移的,被处置林权的受让方、抵押人和抵押权人应在抵押物处置后30日内,持有关证明文件到县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办理变更林权登记手续。第九章

附 则

第二十二条 本办法由永平县人民政府负责解释。第二十三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篇2:永平县集体林权抵押登记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规范林权抵押登记活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及国家林业局2004年《森林资源资产抵押登记细则》的有关规定,制定本细则。

第二条 林权抵押是指森林资源资产权利人不转移对森林资源资产的占有,将该资产作为债权担保的行为。

第三条 在001行政区域内具有林权证的法人和公民和其他组织以林权作为抵押物向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贷款适用本细则。

第四条 从事林业经营的单位和个人(以下简称抵押人)以其所有或者依法有权处分的林权作抵押物申请借款的,应以书面形式与抵押权人签订抵押担保合同。

第五条 林权抵押担保的范围由抵押人和抵押权人根据抵押目的商定,并在抵押担保合同中予以明确。

第六条 林权抵押担保的期限,根据抵押贷款人的生产经营活动周期、信用状况、贷款用途等因素合理确定,由抵押双方协商确定。属于承包、租赁、出让的,最长不得超过合同规定的使用年限减去已承包、出让年限的剩余年限。001林权抵押贷款期限原则上最长不得超过5年。

(六)办理抵押登记手续;

(七)核发抵押登记证明书。

第十一条 以森林资源资产作抵押,抵押人应当向抵押权人出具林权证和载有拟抵押森林资源资产的林地类型、坐落位置、四至界址、面积、林种、树种、林龄、蓄积等内容的相关资料供抵押权人审核。

第十二条 聘请具有森林资源资产评估资质的评估机构和人员对拟作为抵押物的森林资源资产进行评估,并出具森林资源资产评估报告。

第十三条 经营国家无偿划拨森林资源资产的单位,以其经营的森林资源资产申请抵押时,应先办理相关的森林、林木划拨手续。否则,抵押无效。

第十四条 抵押人和抵押权人签订抵押合同后,应持以下资料向林权抵押区级林业行政主管部门申请办理抵押登记,抵押合同自登记之日起生效。

(一)林权抵押登记申请书;

(二)借款人、抵押人和抵押权人法人证书或个人身份证原件及复印件;

(三)抵押借款合同;

(四)林权证原件及复印件;

(五)林权所有人同意抵押意见书;

(六)拟抵押森林资源资产的相关资料,包括:林地类型、坐落位置、四至界址、面积、林种、树种、林龄、蓄积

第十七条 如变更被担保主债权种类、数额或者抵押担保范围的,抵押人与抵押权人应当于做出变更决定之日起15个工作日内,持变更协议、《林权抵押登记证》和其他证明文件,向区林业行政主管部门申请办理变更登记,区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审查核实后给予办理变更登记。

第十八条 抵押人与抵押权人协商同意延长抵押期限的,双方应当在抵押合同期满之前1个月内,向区级林业行政主管部门申请办理续期登记。

第十九条 林权抵押期间,未经抵押权人同意,抵押人不得将抵押物流转、买卖或进行林木采伐等;在抵押期间,林权登记部门不得为抵押物办理林权流转、林权变更手续,采伐审批部门不得批准和发放林木采伐许可证。抵押人故意隐瞒、编造抵押事实的,由其引起的一切后果均由抵押人承当。

第二十条 抵押合同期满或者抵押人与抵押权人协商同意提前解除抵押合同的,双方应当在15个工作日内,持抵押合同或者解除合同协议、《林权抵押登记证》向区级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办理注销登记。

第三章 法律责任

篇3:永平县集体林权抵押登记管理暂行办法

(云银监发„2010‟71号,2010年3月15日)

第一章总 则

第一条 为规范林权抵押贷款发放和管理,维护借贷双方的合法权益,有效防范信贷风险,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银行业监督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及政策规定,结合云南实际,制定《云南银行业林权抵押贷款管理暂行办法》(以下称“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林权是指森林、林木、林地的所有权和使用权。

本办法所称林权抵押是指林权权利人不转移林权的占有,而将其依法有权处分的林权作为债权担保的行为。林权抵押的林权是指森林、林木的所有权和使用权以及林地的使用权。

本办法所称林权抵押贷款是指借款人以其本人或第三人依法有权处分的林权作抵押物向银行业金融机构借款的行为。

第三条 在云南省辖内开展林权抵押贷款适用本办法。

第四条 开展林权抵押贷款应遵循产权清晰,登记规范,风险可控,商业可持续的原则。

第二章 贷款对象和条件

第五条 林权抵押贷款的贷款对象是从事与林业相关的生产经营活动的农户、个体经营户、企业、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及其他自然人和法人组织。第六条 银行业金融机构应对贷款对象为自然人的借款人的以下条件进行尽职调查:

(一)是否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

(二)其贷款用途是否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

(三)无不良信用记录,具备清偿贷款本息的能力;

(四)银行业金融机构要求的其他条件。

第七条 银行业金融机构应对贷款对象为法人组织的借款人的以下条件进行尽职调查:

(一)依法经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或主管机关核准登记的情况;

(二)从事的生产经营应符合国家产业政策、信贷政策等规定;

(三)从事的生产经营正常且有一定的经济效益;

(四)用于林业项目投资资本金比率不少于30%,投资其他项目资本金比率应符合相关规定要求;

(五)有规范的财务制度;

(六)无不良信用记录,具有按时还本付息的能力;

(七)银行业金融机构要求的其他条件。

第三章抵押范围

第八条 申请办理林权抵押贷款时,借款人需向银行业金融机构提交林权证正本原件,无林权证的不得办理林权抵押贷款。

第九条 下列林权可用于抵押:

(一)用材林、经济林、薪炭林的所有权及使用权;

(二)用材林、经济林、薪炭林的林地使用权;

(三)用材林、经济林、薪炭林的采伐迹地、火烧迹地的林地使用权;

(四)国务院规定的其他森林、林木和林地使用权; 具体抵押的范围由抵押人和银行业金融机构根据抵押目的商定,并在书面抵押合同中予以明确。

第十条 下列林权不得抵押:

(一)生态公益林;

(二)权属不清或存在争议的森林、林木和林地使用权;

(三)未经依法办理林权登记的森林、林木和林地使用权(农村居民在其宅基地、自留山种植的林木除外);

(四)属于国防林、名胜古迹、革命纪念地和自然保护区的森林、林木和林地使用权;

(五)特种用途林中的母树林、实验林、环境保护林、风景林;

(六)国家规定不得抵押的其他森林、林木和林地使用权。第十一条 以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统一经营的林权进行抵押的,银行业金融机构应要求抵押人提交依法经该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的村民会议三分之二以上成员或者三分之二以上村民代表同意的决议和林权所在地乡(镇)人民政府同意抵押的书面证明;

以共有林权抵押的,抵押人应提供其他共有人的书面同意意见书。

第十二条 以国有或国有控股企业林权抵押的,银行业金融机构应要求抵押人报林业主管部门等审批机关批准;

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办理林权抵押的,银行业金融机构应要求抵押人提交经股东大会或董事会通过的决定书,公司、企业章程另有规定的除外。

第十三条 用国家无偿划拨森林资源资产申请抵押时,银行业金融机构应要求抵押人先办理相关森林、林木所有权、使用权及林地使用权的转让手续,抵押人作为最终受让人获得上述三权,并经登记过户后方可抵押。

第十四条 已取得林木采伐许可证的林权抵押时,银行业金融机构应要求抵押人将已发放林木采伐许可证原件提交银行业金融机构保管,双方向林业行政管理部门进行备案登记,实施林木采伐时须事先征得银行业金融机构同意。

第十五条 森林、林木等森林资源资产所有权、使用权抵押时,其林地使用权必须同时抵押,在抵押期间不得改变林地的属性和用途。

第十六条 银行业金融机构应要求抵押人对林权抵押贷款的抵押物办理森林灾害保险,抵押期间保险受益人应通过协议形式转让给贷款银行用于抵偿贷款。

第四章贷款程序

第十七条 林权抵押贷款操作流程:

(一)提交银行贷款申请及相关资料;

(二)贷款审查;

(三)评估;

(四)签订借款合同;

(五)办理林权抵押登记;

(六)发放贷款。

第十八条 申请贷款时应提供下列资料:

(一)借款申请书;

(二)身份证明。自然人提交居民身份证、户口本或其他有效证件;企业或法人组织提交《营业执照》、《税务登记证》、《贷款卡》、《组织机构代码证》;

(三)林权证;

(四)林权所有人《同意抵押意见书》;

(五)拟抵押森林、林木和林地的相关资料,包括:林地类型、坐落位置、四至界址、面积、林种、树种、林龄、蓄积量等;

(六)抵押森林资源资产评估报告;

(七)需第三人提供担保的,应出具第三人担保意向函等相关文件资料;

(八)银行业金融机构规定提供的其他相关资料。

第十九条 银行业金融机构可根据自身实际,结合林权抵押贷款特点,优化审贷程序,简化审批手续,对符合条件的客户可实行综合授信,随用随贷,周转使用。

第五章贷款风险管理

第二十条 银行业金融机构要根据林权抵押贷款的特点,规定贷款审批各个环节的操作规则和标准要求,做到贷前实地查看、准确测定,贷时审贷分离、独立审批,贷后现场检查、跟踪记录,切实有效防范林权抵押贷款风险。

第二十一条 银行业金融机构应实行林权抵押贷款全流程管理,建立林权抵押贷款尽职调查、问责、免责等制度,对林权抵押贷款的各项经营活动进行合规性检查和稽核,建立考核问责机制。

第二十二条 银行业金融机构要落实贷后抵押物的管理责任人,履行贷后管理责任,督促抵押人或借款人妥善管理设定抵押的森林资源资产,切实保证抵押资产的安全。

第二十三条 银行业金融机构应当对已作贷款抵押的林权建立资产抵押档案,定期与林权抵押登记部门进行核对,保证抵押权利的合法有效。要以户为单位建立林权抵押贷款登记台帐,对贷款适时监测,做好贷款及抵押物信息的跟踪记录。

第二十四条 银行业金融机构对林权抵押贷款资金支付应根据具体贷款用途,按相关规定采用受托支付或借款人自主支付的方式,对贷款资金进行管理和控制,防止信贷资金被挪用。

银行业金融机构在贷款发放过程中发现借款人信用下降等异常风险因素,可根据合同约定停止或收回贷款;借款人出现风险或违约及抵押物出现风险时,银行业金融机构应及时采取补救控制风险措施。

第六章贷款用途及期限

第二十五条 林权抵押贷款适用于从事与林业相关的生产经营和产业开发,农业及其他生产、生活等各种合法领域的资金需要。

第二十六条 林权抵押贷款的期限根据借款人的生产经营活动周期、信用状况、贷款用途等因素合理确定,贷款期限一般不超过10年。

林权抵押的期限不得超过抵押人拥有的林权使用剩余期限。第二十七条 银行业金融机构应按照《中国人民银行 财政部 银监会 保监会 林业局关于做好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与林业发展金融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银发„2009‟170)中的相关规定,根据借款人的风险状况和贷款项目合理确定林权抵押贷款利率。

第七章林权评估

第二十八条 银行业金融机构开展林权抵押贷款,应对抵押林权进行评估。评估采取银行评估和委托林业评估中介机构评估两种方式。

贷款金额在100万元(含100万元)以上的贷款项目,应委托具有森林资源资产评估资格的机构进行评估;

贷款金额在100万元以下至30万元的贷款项目,可委托林业部门管理的具有丙级以上(含丙级)资质的森林资源调查规划设计、林业科研教学单位提供评估咨询服务,出具评估咨询报告。也可由银行业金融机构组织评估,出具评估报告,评估价值需获得抵押人认可。贷款金额在30万元(含30万元)以下的小额贷款项目,可由银行业金融机构参照当地林权交易市场近期成交价,自行评估或与借款人共同商议确定抵押资产价值。

第二十九条 银行业金融机构应通过参考评估价值和抵押人提供的相关证明材料,合理确定抵押物的价值和抵押率。林权抵押率最高不超过评估价值的60%。

第八章抵押登记

第三十条 申请林权抵押贷款的抵押林权需经林权登记部门办理正式登记手续,并由林权登记部门出具他项权利证明书。

第三十一条 银行业金融机构和借款人签订抵押借款合同后,应要求借款人持以下文件资料向属地县级以上林权登记部门申请办理抵押登记,抵押权自登记之日起生效。

(一)林权抵押登记申请书;

(二)借款人、抵押人和抵押权人法人证书或个人身份证;

(三)抵押借款合同;

(四)林权证及林权所有人同意抵押意见书;

(五)拟抵押森林、林木和林地的相关资料;

(六)拟抵押森林资源资产需评估的,还应提供评估报告;

(七)林权登记部门要求的其他材料。

第三十二条 林权登记部门在受理登记申请材料后,经审核对符合抵押物登记条件的,应在5日内办理完毕登记手续,发放《林权抵押登记证》。对不符合抵押登记条件的,应及时书面告知不予受理理由并退回申请材料。

第三十三条 变更被抵押物种类、数额或者抵押担保范围的,抵押权人应要求抵押双方共同持变更合同、《林权抵押登记证》和其他证明文件,向林权登记部门申请办理变更登记,林权登记部门审查核实后给予办理变更登记。抵押权人与抵押人协商同意延长抵押期限的,双方应当在抵押合同期满之前1个月内,向原登记部门申请办理续期登记。

第三十四条 借款人还清全部贷款本息或者借款人与银行业金融机构协商同意提前解除抵押合同的,双方向原登记部门办理注销登记。

第三十五条 银行业金融机构在与抵押人签订的抵押合同中应做出以下明确规定:

(一)已依法办理登记的抵押物在抵押期限内不得重复申请办理抵押登记。

(二)抵押申请人故意隐瞒抵押物已抵押登记的事实,提供虚假材料重复登记给他人造成损害的,抵押申请人应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第九章抵押物处置

第三十六条 借款人在合同履行期届满后,确实无力清偿债务的,抵押权人有依法对抵押物的处置权。抵押权人在处置抵押的林权时,可以采取协商、拍卖、变卖等方式进行。

各级林业主管部门应配合做好林权抵押物的处置变现,需要采伐林木的予以办理林木采伐许可证。

第十章监督管理

第三十七条 银行业金融机构应在抵押合同中要求抵押人在林权抵押期间继续管理和培育好森林、林木,维护其森林资源资产的安全;银行业金融机构有权按照抵押合同的规定监督、检查抵押林权的管理情况;林权登记部门对已经办理抵押手续的森林资源资产实施监督管理。第三十八条 银行业金融机构与抵押人签订的抵押合同中应明确规定:

林权抵押期间,未经抵押权人同意,抵押人不得将抵押物流转或进行林木采伐等。

林权登记部门不得为抵押林权的流转办理变更登记,采伐审批部门不得批准或发放林木采伐许可证等。

第三十九条 各级森林公安、林政管理、森林防火和森林病虫害防治等部门应当积极配合做好林权抵押物的监督管理,防止盗砍滥伐、火灾、病虫害等灾害的发生。

第十一章附 则

第四十条 办法未尽事宜,依照相关法律法规执行。

篇4:甘肃省集体林权流转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规范集体林权流转行为,维护双方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促进森林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和林业可持续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意见》(中发〔2008〕10号)、《中共甘肃省委甘肃省人民政府关于贯彻落实<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意见>的实施意见》(省委发〔2008〕41号)等法律法规及相关政策规定,结合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应于本省行政区域内的集体林权,包括林地承包经营权人的林权和集体经济组织统一经营的林权的流转管理活动。

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的林权流转是指在不改变林地所有权和林地用途的前提下,林权权利人将其拥有的林地承包经营权以及林木的所有权或者使用权,依法转移给他人的行为,不包括依法征收或者征用致使林地使用权发生转移的情形。

第四条 林权流转应当遵循依法、自愿、有偿、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不得损害国家、集体和社会公共利益;有利于保护、培育和合理使用森林资源;有利于保持水土、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有利于维护农村社会和谐稳定。

第五条 禁止任何组织和个人非法强迫或阻碍林权流转。林权流转必须出于双方当事人自愿,对流转的形式、内容、条件和期限等,双方应当协商一致。

第六条 林权流转可以采用转包、出租、互换、转让、入股、抵押等方式,也可作为出资、合作的条件。林权流转时,除流转合同另有约定外,森林防火、森林病虫害防治、森林防盗、以及依托森林生存的野生动植物保护等法定义务和责任应当一同流转。

第七条 个人依法取得的林权流转收益归权利人所有,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侵占、截留和挪用;集体经济组织林权的流转收益归集体经济组织所有,主要用于归还林业贷款、集体林业生产、集体经济组织内部成员分配和公益事业。

第八条 林权流转受让方必须具有林业生产经营能力,应当依法按照林权流转合同约定进行生产经营,不得以流转为名炒买炒卖林权。

第九条 在同等条件下,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享有林权流转的优先受让权。引导农民以组建林业专业合作社、合作林场和股份制林场等形式,促进林权流转和规模生产经营。第二章 流转范围

第十条 下列林权可以依法流转:

(一)商品林(包括用材林、经济林、薪炭林)的林木所有权;

(二)商品林(包括用材林、经济林、薪炭林)的林地、林木使用权;

(三)苗圃地、无立木林地、林业辅助生产用地和宜林地的林地使用权。

(四)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可以流转的林权。

(五)区划界定为公益林的林地、林木,原则上不得流转,在不改变公益林性质的前提下,允许以转包、出租、入股合作等方式开展林下种养业或森林旅游业。

第十一条 下列林权不得流转:

(一)纳入国家建设规划拟征用、占用的;

(二)不能提供林权证书等合法有效权属证明的;

(三)权属不清或者有争议的;

(四)已依法抵押、提供担保的;

(五)其他法律法规禁止流转的。第三章 流转期限

第十二条 流转期限应根据林种、树种、林龄、面积及林地开发目的、开发形式,由流转双方协商确定,原则上用材林以轮伐期确定流转期限为宜。

(一)家庭承包经营的林权流转,流转期限不得超过承包期的剩余期限。

(二)林权再次流转的,不得超过上一次流转合同约定的剩余期限。第四章 流转程序

第十三条 农民通过家庭承包依法取得的林权的流转,应当取得发包方同意;流转后再次流转的,应当取得发包方和原承包方同意。

第十四条 集体经济组织统一经营的林权流转,应当经本集体经济组织村民会议三分之二以上成员或者村民代表会议三分之二以上代表同意,并在本集体经济组织内公示7天以上。受让方为本集体经济组织以外的农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还应当报经乡(镇)人民政府核准。

第十五条 合资经营、合作经营或者权属共有的林权流转,应当依法取得合资方、合作方或者权属共有方的同意。

第十六条 承包方自愿委托发包方或中介组织流转其承包权的,应当出具林权流转委托书。

第十七条 下列林权的流转,由林权权利人决定:

(一)农户房前屋后个人所有林木的所有权或者使用权;

(二)法律、法规规定可以自主流转的其他林权。

第十八条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统一经营的林权的流转,应当进行森林资源资产评估,防止集体资产流失。

第十九条 依据《甘肃省全面推进集体林权制度综合配套改革工作方案》规定,森林资源资产评估报告由县级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委托的具有相应资质的森林资源调查规划设计单位出具。第五章 流转管理

第二十条 林权流转,双方当事人应当签订书面合同,一般应包括下列内容:

(一)出让方和受让方的姓名(名称)、身份证号码、住址、联系方式;

(二)流转的林地地类、坐落位置、四至界限、面积、林种、树种、林龄、蓄积量或株数等,并附地形图或示意图;

(三)流转方式、流转用途、流转期限及起止时间;

(四)流转双方的权利、义务及责任;

(五)流转价款和支付方式;

(六)林地被征占用时的利益分配;

(七)合同期满后森林资源存量及处置,建筑物、构筑物以及其它附着物的处置;

(八)违约责任;

(九)解决争议的办法。

第二十一条 林权流转时,出让方已依法取得的林木采伐权可同时流转,受让方采伐林木按照林木采伐的有关规定执行,并做好采伐后的更新造林工作。

第二十二条 以出租方式流转的,可根据市场和林地价值变化情况,建立租金定期变动机制。

第二十三条 出租的租金价格和支付方式由租赁双方协商确定,租金最低保护价应不低于国家重点生态公益林的生态效益补偿标准。原约定的租金低于国家重点生态公益林生态效益补偿标准的,应随着补偿标准的提高而随之提高。

第二十四条 因林权流转发生争议或者纠纷,当事人应当协商解决。协商不成的,可以请求村民委员会、乡(镇)人民政府调解。当事人不愿协商、调解或者协商、调解不成的,可以向农村土地承包仲裁机构申请仲裁,也可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

第二十五条 林权流转合同规范文本由省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制定。

第二十六条 流转合同一式五份,流转双方各执一份,发包方备案一份,报乡(镇)人民政府、县级林业主管部门各备存一份。

第二十七条 省集体林权产权交易管理中心受省林业厅委托,负责全省林权流转的法律政策咨询、业务指导和管理工作。

第二十八条 县级人民政府林业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林权流转的监督管理,乡(镇)人民政府和村民委员会负责做好林权流转的有关具体工作。

第二十九条 县级林业综合管理服务中心、乡(镇)林业工作站负责建立林权流转信息库,及时发布林权流转的供求信息,搭建流转平台,提供政策咨询和林权变更服务;建立林权流转档案,将林权流转合同、流转资产评估、流转登记、备案材料及有关文件及时归档,确定专人妥善保管。第六章 流转登记

第三十条 林权依法发生流转的,双方应当依法共同到县级以上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办理权属变更登记手续或者备案手续,确认林地和林木的权属。

第三十一条 林权采取互换、转让方式流转的,双方当事人应当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办理变更登记手续;采取抵押方式流转的,应当办理抵押登记手续。

第三十二条 林权采取转包、出租、入股、合作方式流转的,流转双方应当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办理备案手续。

第三十三条 办理林权变更登记或备案手续,应当提供下列材料:

(一)流转合同;

(二)林权证书;

(三)村民委员会的意见、乡(镇)人民政府的审核意见;

(四)其他法律法规规定应当提供的资料。

第三十四条 本办法实施前已流转的林权,未办理变更登记或备案手续的,流转双方应当按照本办法的规定,及时向当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林业行政主管部门提出申请,办理变更登记或备案手续。

第三十五条 县级人民政府林业行政主管部门自收到林权变更登记或备案申请材料之日起,符合条件的,应当在30个工作日之内进行变更登记或备案。对需要办理变更登记手续的,按规定期限在林权所在地进行公示,经公示无异议,核发变更登记证书。不予登记或备案的,应当书面通知申请人,告知理由。第七章 法律责任

第三十六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进行林权流转的,其流转行为无效,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林业行政主管部门不予办理权属变更登记或备案手续,已经办理的,依法注销权属登记或备案。

第三十七条 森林资源资产评估机构有弄虚作假、徇私舞弊行为的,其评估结果无效;造成经济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造成严重后果的,依法追究相关人员的法律责任。

第三十八条 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工作人员及其他有关人员,在办理林权流转变更登记或备案手续过程中,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玩忽职守,对不具备条件而进行变更登记或备案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造成经济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第八章 附 则

第三十九条 本办法由甘肃省林业厅负责解释。

篇5:永平县集体林权抵押登记管理暂行办法

二00八年四月十日 成都市集体林权登记管理办法(试行)

第一章总 则

第一条为 了规范森林、林木和林地所有权或者使用权(以下简称林权)登记发证工作,确保登记发证质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及其实施条例、国家林业局《林木 和林地权属登记管理办法》、《四川省集体和个人林权登记发证实施办法》以及其他法律、法规和相关规定,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林权登记包括初始登记、变更登记和注销登记。

初 始登记是指初次拥有森林、林木和林地所有权或者使用权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林权权利人),按照规定程序到登记机关办理的林权登记。变更登记是指林权权 利人所拥有的森林、林木和林地的所有权或使用权经初始登记后,因某种原因导致原登记的主要权利内容发生部分变化的,林权权利人持原林权证向登记机关提出的 登记。注销登记是指因被依法征用或占用和无法抗拒的自然灾害、林权流转、政策性收回、划转、调换等原因,林权权利人原已登记的一宗或多宗林地的森林、林木、林地所有权或使用权全部丧失的,林权权利人到登记机关进行的登记。

第三条凡成都市范围内集体和个人的林权登记、原有林权证的换发应遵守本办法。

退耕还林林权证的登记发放适用于本办法,法律、法规和规章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国有林权登记、林权证换发办法另行规定。

第四条县级林业主管部门是同级人民政府林权登记发证的具体办理机关,依法负责受理集体和个人的林权登记申请。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依法核发的林权证是森林、林木、林地所有权或者使用权的唯一法律凭证。

第二章林权申请和登记

第五条申请林权登记,核发林权证,应具备下列条件:

(一)申请登记的林权权属无争议;

(二)界限清楚、标志明显;

(三)面积、四至界限的登记文件和图面资料同实地吻合;

(四)有关图表完备、材料齐全。

第六条林权登记的申请人为林权权利人或其委托代理人。委托代理人申请的,应签订授权委托书并载明委托事项、权限和时限。

(一)具有林地、林木所有权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由其法定代表人向所在区(市)县林权登记机关提交林权登记申请。

(二)林权权利人使用集体林地、林木的,由林权权利人或其委托的代理人经所在地集体经济组织核查后,向区(市)县林权登记机关提交林权登记申请。

第七条林权登记以宗地为单位。

拥有或者使用两宗以上林地的权利人,应分宗申请登记。两个以上林地权利人共同使用一宗地的,应当依其签订的合同中约定的权利或由其中所占比例大的一方申请登记。但在权利说明中应注记清楚双方的权利或收益分成比例。

第八条林权登记工作机构将《林权登记申请表》发放给林权权利申请人,由申请人或其委托代理人按登记权利、宗地自行填写,也可在林权登记工作人员的指导下填写,经申请人签字后提交林权登记机构。对换发林权证的,应在申请表“主要权利依据及附图”栏中,填写原林权证号、核发面积等内容;对退耕还林的,应在申请表“主要权利依据及附图”栏中注明土地延包证号、“XX退耕还林地造林”、“XX退耕还林配套荒山造林”等内容。

第九条申请林权登记时,应提交以下材料:

(一)林权登记申请表;

(二)公民身份证,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法人证书等资格证明以及法定代表人或者负责人的身份证。委托代理的需林权权利人、委托代理人的身份证明和载明委托事项及权限的委托书;

(三)申请登记的森林、林木和林地的权属证明文件;

(四)林权登记机关要求提交的其他材料(如有关主管部门或政府批准文件、与毗邻单位签订的边界协议书、在边界上盖章签字的边界图、其他有关协议或合同等)。

第十条林权登记按自留山、责任山、退耕还林地、承包造林地、林权有偿流转所获林权等不同类型分别申请登记;凡林权权利人、林地所有权人、林地使用期限不同的,均应分别申请登记。

第十一条自留山的林权登记申请按以下规定办理:

(一)已划定的自留山由农户长期无偿使用,不得强行收回,不得随意调整。

(二)自留山可依法继承。

(三)自留山林地使用权转让后,其林地使用由无偿使用变为有偿使用,使用者应交纳土地使用费。全户迁出本集体经济组织,自愿放弃自留山林地使用权的,由集体经济组织收回另行处置;鼓励集体规模统一经营,实行股份合作,均股均利到人到户。

(四)原自留山林权为两人以上共有的,原持证人死亡或户口迁出的,申请登记时可更名为原户其他成员。

(五)因生产建设需要,申请登记前已由集体经济组织将原自留山给予调换的,可按原面积重新丈量认定,明确四至,予以登记。

(六)依上述有关情况集体依法收回的原个人使用的自留山,视其经营状况,由集体经济组织与原自留山主协商,对地上林木等附着物给予一定的补偿。

第十二条个人承包经营集体山林和承包集体荒山造林的申请登记按以下规定办理:

(一)个人承包管护的集体山林,林地使用权和林木所有权属集体的,由集体经济组织提出登记申请,林权证发给集体经济组织。集体经济组织与农户之间的利益关系按承包合同执行,并在申请表“主要权利依据及附图”栏和林权证“注记”栏中注明。

(二)个人承包造林(含承包荒山、采伐迹地等造林),林权为个人和集体共有的,由承包人提出登记申请,林权证发给承包人,在申请表“主要权利依据及附图”栏和林权证“注记”栏中注明集体和个人的收益分成比例,经营权归承包者。

(三)承包集体造林地(幼林)补植造林的,核实原有树种、株数、树龄,按共有林确定收益分成比例,林权登记申请由收益比例大的一方申请,经营权归承包者;收益分成比例相同的,由承包人申请,经营权归承包方。林权证颁发给申请方,收益分成比例在申请表“主要权利依据及附图”栏和林权证“注记”栏中注明。

第十三条林权转让后,由受让方申报林权登记,原有关林权同时进行变更登记;原登记林权全部转让的,应予以注销。具体按以下规定办理:

(一)集体林木(含果树)已作价给本集体经济组织个人的,林木所有权、经营权归个人,由个人申请登记发证。未明确林地使用期限的,按三十至七十年予以确定,在林权证上注明林地使用期后,林地使用费另议。填林权登记表时,“林地使用期”、“终止日期”栏中注明林地使用期的起止年月(从作价归户之日算起)。

集体宜林荒山荒地一次性作价给本集体经济组织个人用于造林的,林地使用权归个人,期限按合同约定确定,未约定的在30—70年范围内确定。

(二)个人自留山林木转让给他人的,自愿放弃自留山林地使用权的,不再作为自留山对待,由现林木所有者给集体经济组织签订林地使用合同,实行林地有偿使用。

(三)林权转让后,林地使用期限为除去已使用年限后的剩余年限,未约定的在30—70年范围内确定。期限的终止按有关合同约定办理。林权证中林地使用期限栏注明是“合同约定XX年”。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除外。

第十四条退耕还林的林权登记按以下规定办理:

(一)符合申请颁证条件的退耕还林地,由退耕农户提出林权登记申请。单位或个人以承包、租赁、合作等形式利用退耕还林地进行林业开发的,退耕地使用权仍由退耕农户申请发证,林木所有权或使用权根据开发者和农户签订的合同所确定的收益分成比例,由收益比例大的一方申请发证。

(二)退耕地块面积大于0.5亩的,分地块填写《林权登记申请表》;退耕地块面积小于0.5亩的,多个地块可合并填写《林权登记申请表》,但应在“主要权利依据及附图”栏中说明块数和位置关系。

(三)退耕还林的“林地使用期”按照《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做好退耕还林还草试点工作的若干意见》(国发〔2000〕24号)规定计算填写。

第十五条集体林权的登记发证按以下规定办理:

(一)森林、林木、林地所有权和使用权都属于集体经济组织的,由集体经济组织申请登记;

集体经济组织的林地所有权和使用权分离的,集体经济组织只申请林地所有权,林木所有者申请林木所有权;集体经济组织依法使用国有林地造林的,林地使用权、林木所有权和使用权由集体经济组织申请登记。

集体所有的森林、林木,其所有权和使用权分离的,集体经济组织只申请森林、林木所有权,使用者申请森林、林木的使用权,并附两权分离协议。

(二)集体林权登记须附符合规定要求的地形图或示意图,涉及村界的要由毗邻村确认界限并在图上加盖公章,作为林权档案存档。

(三)县(市、区)与县(市、区)、乡(镇)与乡(镇)之间的界限,按勘定的行政区域界限为准。县(市、区)与县(市、区)间插花林地或林木,按照不动产属地管理原则,由林地所在县进行登记。乡与乡、村(社区)与村(社区)之间插花地,在《林权登记申请表》的“座落”项目中,应按实际座落填写,由座落地逐级签署意见,并在座落地进行公告。有关县(区、市)、乡(镇)、村(社区)应予以协助。

第十六条原林权证一证多户而要求分割开的,由当事人协商好分割方案并签字后,可分别登记发证。

第十七条县级林业主管部门对林权权利人提出的林权登记申请进行初步审查后,对具备林权证明材料、申请登记权利明确、地点位置清楚、表格应填事项完整正确等符合规定条件的申请予以受理。

第十八条受 理登记后,由林权登记工作人员组织权利申请人和与该申请权利有关的利害关系人到现地落实申请林权的具体位置和四至界限、设置界限标志、测量面积,填写《林 权登记现场勘验表》,绘制林地位置示意图,有关各方现场签字确认,勘验人员签名。凡涉及与国有林权相邻的林权登记的勘查,必须有国有森林经营单位和有关主 管部门的人员参加,并签字确认,否则,林权登记无效。

林地位置和范围标注应尽可能使用地形图,面积应尽可能采用实测。对在地形图上难以标识的宗地,应现场绘制示意图。林地位置的标注及边界描述应使用地形图上的小地名,地形图上没有小地名的,可采用当地习惯用的小地名或者相邻权利人姓名。

对地块零星分散在一个坡面的,可采取按坡面绘制“林地位置及边界示意图”,统一编号,标注位置,复印后由权利人确认盖章。各权利人再利用这一示意图时,分别标注出地块编号。

第十九条经实地核查,原林权证记载的四至、面积准确的,可按原林权证登记的四至和面积进行登记。

原林地范围清楚、面积准确,而四至填写有误的,应重新填写四至。

原林权证四至准确,面积有误的,原四至不变,以重新测量的面积为准。

原林权证四至、面积均不对的,应按规定重新确定四至和面积,并提交相关权利人无异议的证明文件。

相邻林权人原林权证所填四至有交叉的,而实际管理和控制界限明确、无争议的,可按双方认同的界限重新确定四至。

第二十条林权登记人员(含勘验人员)对涉及本人及其近亲属和其他与其有利害关系人员的林权登记申请,应主动回避;林权登记申请人有权向林权登记机关工作机构申请林权登记人员回避,是否同意回避,由区(市)县以上林业主管部门批准。

第二十一条林权登记申请经现地勘验后,由组、村、乡(镇)审查并签注意见,报县级林业主管部门审查。对同一林权有两个或两个以上林权申请人的,登记机关应审查各自的林权证明材料后予以确认。难以确认的,视为有纠纷林权,暂缓登记,并提交林权争议处理机关解决。

第三章审核发证

第二十二条林权登记申请审核

(一)林权权利人为个人的登记申请,由村民小组、村委会审查签署意见后,交乡(镇)人民政府复审;复审后报区(市)县林权登记机关代同级人民政府进行终审。

(二)林权权利人为集体经济组织的登记申请,由乡(镇)人民政府初审,区(市)县林权登记机关代同级人民政府终审。

第二十三条经审查符合登记条件的林权登记申请,由县级林权登记管理机构予以公告。公告内容包括申请登记的主要内容和现场核实结果。对申请换发林权证的宗地,应注明为换发以及原林权证面积、树木株数等;属新登记宗地,应注明为新登记。公告期为30天。公告应包括的内容和式样由县级林权登记管理机构统一规定。

第二十四条公告期内,有关利害关系人对登记申请提出异议的,应当说明异议的理由,登记机关应当对所提出的异议加以记载,并进行实地核实。

第二十五条申请登记林权经公告无异议的,准予登记,并由县级林权登记机关加盖准予登记专用章,填写林权证。

第二十六条林权证经县级人民政府批准后加盖“发证机关”(县级人民政府)和“填证机关”(区、市、县林业主管部门)印章后发放给林权申请人,并填写《林权证发放登记表》,由林权权利人签收。

第二十七条林权登记机关对林权登记申请材料依法进行审查中,发现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予办理林权登记手续:

(一)提供的证明材料不全或不能提供合法证明的。

(二)林地使用权转让、出租、抵押期限超过林地使用权出让年限的。

(三)未经林业主管部门批准,进行开矿、建设和建公墓等改变林地用途的。

(四)权属不清,存在林权纠纷的。

(五)有关合同、契约等材料不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有关政策规定的。

第二十八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林权登记机关可以作出暂缓登记的决定:

(一)林地、林木权属争议尚未解决的。

(二)违法占地行为正在处理的。

(三)占地方未向林权权利人交纳有关补偿费用的。

林权登记机关作出不受理或者暂缓登记决定的,应当将作出决定的理由书面通知当事人。

第四章林权变更、注销登记

第二十九条森林、林木和林地发生征用、占用、租赁、转让、合资合作、入股或者林木采伐等原因造成林权证的登记事项任何一项发生变化,引起权属内容变更的,当事人应当在变更后及时到林权初始登记机关办理林权变更登记手续。

第三十条因政府组织的移民搬迁,林权随移民转移的,林权权利人应在林权转移后三个月内向接收移民的村民委员会所在地的林权登记机关申请变更登记手续。申请林权变更时,需出具乡(镇)级以上政府部门接收证明等有关材料,政府部门另行规定的,按其规定办理。

第三十一条因交换、调整而发生林地、林木所有权或使用权变更的,变换、调整林权各方应在接到交换、调整协议批准文件后30日内,持协议、批准文件和原林权证书共同申请变更。

第三十二条因抵押财产而取得林权的,取得林权的权利人和原抵押人应当在抵押财产处分后30日内,持有关证明文件申请变更。

第三十三条林地被依法征用、占用或因自然灾害等造成林地、林木灭失的,原林权权利人应当持原林权证及有关证明材料,在事后30日内,申请办理林权注销登记手续。

林权权利人未按本办法规定申请办理注销登记手续的,林权登记机关可依法直接办理注销登记手续并公告,宣布原林权证自动废止。

第五章林权管理

第三十四条各级林权登记机关应当建立林权档案管理制度,配备专职人员和必要的设施。按及时对档案进行更新,并将林权证核发、换发、补发和林权登记情况统计汇总后,报上级林权登记机关。

第三十五条县级林权登记管理机构应当制作规定格式的表册,由登记工作人员对登记工作的过程,包括登记动员会、登记人员推选、登记表发放、登记公告初始和结束会、有关权利人的意见等有关情况加以记载,并作为林权档案材料保存。

第三十六条林权档案应包括以下主要材料:

(一)林权登记的申请表及有关材料;

(二)林权登记台帐;

(三)林权登记机关的调查材料和审核确认材料;

(四)处理林权纠纷的文件和相关材料;

(五)其他有关的图文表及数据资料;

(六)原始数据录入的微机存储介质。

第三十七条林权档案统一存放在县级林业主管部门,乡(镇)根据需要也应建立一套简便有效的林权档案。

第三十八条林权证遗失或者损坏的,林权权利人应当持有关证明材料到林权登记机关申请补办林权证。林权登记机关根据林权登记档案补发林权证。

第六章附 则

第三十九条本办法由成都市林业和园林管理局负责解释。

上一篇:对春游的建议格式下一篇:华恒智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