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体育课教学游戏化五例

2024-04-29

浅谈小学体育课教学游戏化五例(精选9篇)

篇1:浅谈小学体育课教学游戏化五例

浅谈小学体育课教学游戏化五例

【摘要】 体育课教学目的之一就是追求、挖掘蕴藏在活动中的无穷乐趣,这种乐趣是体育课的活力和生命力。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体育课本身所具有的功能,体育课教学游戏化是一种具有活力和生命力的教学模式,它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兴趣出发,在游戏中开展体育教学活动,这种教学形式容易提高学生学练的积极性,从而达到完成教学任务的目的。

【关键词】 体育课教学;游戏化、兴趣、枯燥

游戏在小学体育课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它是由一定的内容、情节、动作、规则和结果等几个部分构成的综合性和趣味性的体育活动。游戏内容丰富,形式活泼多样,符合小学生年龄特点,深受小学生的喜爱。它对全面锻炼学生身体,帮助学生认识客观事物,促进身心健康发展,陶冶美的情操,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练兴趣,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等方面都具有特殊的作用。以下是我在教学实践中的几点体会。

一、投掷练习的游戏化

投掷练习的游戏化,就是把投掷的教学内容创设为游戏的形式来进行教学。在教学实践中我发现,练习时间长了学生对投掷练习兴趣不高了,有的学生还故意不用力投,有的投掷出手角度不合理,影响了投掷的远度等,针对这些问题,经过反思后我将其创设为游戏“孙悟空三打白骨精”、“葫芦娃围歼蛇精”等形式。方法是我制作了一个标靶,标靶上画一妖怪头像,教师手举标靶来回走动,学生扮成“孙悟空”或“葫芦娃”,用投掷物向标靶(妖怪)投掷。如果是教授一、二年级学生练习投掷时,可先让其投放纸飞机,或者两人一组,一人投放纸飞机,一人用羽毛球击飞机等,以此方法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培养学生对投掷的兴趣,把教师提出的具体要求转化为学生内在的心理需求,把学生潜在的积极性调动起来。

二、耐久跑练习的游戏化

300-400米跑对小学生来说就是耐久跑项目。教学时,让学生绕田径场跑圈,时间长了,学生就会感到枯燥乏味,因而出现消极情绪,产生惰性心理,缺乏练习兴趣,给教学带来一定的影响。如何调动学生的练习兴趣?我采用以下方法来解决:

1.默数步数法:练习时,让学生边跑边默数自己跑圈后的步数,相互间比一比谁的步数少,这样能转移学生的注意力,跑的过程中学生不再感到枯燥。由于急于想知道自己跑圈的步数,学生有了期待的心理,速度也自然地加快了。

2.校园自然地形跑法:跑前教师在跑的线路上摆放一些鲜花、小彩旗等物,让学生跑时,注意边跑边观察路边物体的种类、颜色、数量等,另校园的自然地形地貌、景物等也能使学生暂时忘记了疲劳。

3.领跑法: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约7、8人排成一路纵队慢跑,跑时即从最后一人开始逐一向前跑至队前,或者逐一绕“8”字跑至队前,这样迫使后面的学生必须跑快过前面慢跑的队伍,比一比谁领跑的次数多。

通过以上的方法能有效地转移学生耐久跑的注意力,暂时忘记疲劳,解决了跑中的枯燥而产生的消极情绪和惰性,提高了学生耐久跑练习的兴趣和成绩。

三、快速跑练习的游戏化

快速跑练习的游戏化就是把快速跑练习创设成比赛的形式进行教学。根据小学生好胜,爱表现的特点,练习时安排速度相当的学生同组跑;速度快的让速度慢的让距跑;男生和女生同组跑;分组接力跑等等,这一教法的改变,学生的好胜,爱表现的心理得到了满足,学生练习兴趣高涨,同时,也达到了提高学生快速跑练习的目的,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四、跳跃练习的游戏化

在体育技能学习中,如跳绳、立定跳远、助跑跳远、跳高、支撑跳跃等项目都是通过跳跃来完成的,所以在很大的程度上有赖于学生下肢力量的大小,以及踝、膝、髋等关节的灵活性、协调性和柔韧性等。教师要求学生学好每一个技术动作,对一般学生来说需要多次重复,因而容易导致学生注意力分散,并出现厌倦情绪等,影响了动作质量的完成,最终达不到预期的要求。此时,我便根据课的情况穿插一些游戏,把技术动作寓于游戏中,例如:把跳绳练习创设为跳绳接力、花样跳绳、二人或多人协作跳绳等;把立定跳远创设为兔跳、蛙跳、袋鼠跳等;练习助跑跳远、跳高时,穿插助跑摸高,单脚跳接力,三级跳远比赛等;支撑跳跃练习时,穿插跳背接力,跳过障碍物等。通过以上游戏性的辅助练习,提高了学生的学练兴趣,一定程度上调整了运动量和运动强度,同时也避免了学生厌倦情绪的出现,有利于运动技术的学习和掌握。

五、队列和体操队形练习的游戏化

队列和体操队形是学校体育课和其他体育活动,班级和全校集体活动不可缺少的。任何一节体育课或者从事某种集体活动,都必须按照共同的口令来完成协同动作。

通过队列和体操队形的练习,培养学生的组织纪律性,严肃整齐,朝气蓬勃和集体主义精神,发展反应迅速,动作准确和协调一致的能力。若要使学生掌握好每一项动作要领,就得多次重复练习,但是时间长了,学生就不以为然了,思想不集中了,所以在教学时,我便把队列和体操队形练习与游戏结合起来,例如:采用“报秒法”,“倒计时法”,“计时法”等。练习“报数”时,可结合“反向报数法”进行,即让学生从排头报数到排尾后,又从最后一人反向报数返回排头等。练习“立正”、“稍息”、“向左和向右看齐”时,可采用“反意练习法”,即教师叫“立正”口令,学生却做“稍息”;教师叫“向左看齐!”

口令,学生却做“向右看齐”等等,比一比哪组动作快,看一看哪个同学动作好,对超时用时多或动作慢、错误多的组和个人,可象征性的“罚”背一首诗或唱一首歌等,以此方法来培养学生养成快、严肃和认真的行为习惯,同时,也改变了枯燥乏味的练习为具有活力的练习,最终达到了完成教学任务的目的。

体育课游戏化,其目的也是在于创设一定的体力、智力、心理意境等条件,唤起学生的想象,激起学生在知、情、意、行的过程中对情感的体验,使体育课游戏化的内容寓于各种具体的,生动的,有趣的活动中。教学实践离不开课堂教学,教师要善于创设一些符合儿童特点的游戏,将知识技能融入于快乐的游戏气氛之中,使课堂组织形式游戏化、多样化,灵活性和多样性,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练体育知识,掌握体育技能。

参考文献

[1] 孙建东.浅谈中小学体育教学游戏化.广西教育学院杂志社.2009.12.30

[2] 王莉.浅谈小学体育情境教学.中国教师与教育研究杂志社.2011.06

[3] 《小学体育教材》.人民教育出版社.1978.12

篇2:浅谈小学体育课教学游戏化五例

一、游戏设计应体现生动有趣, 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体育游戏的创编不仅要内容健康, 更要体现游戏的趣味性和新奇性, 这样才能符合小学生活泼好动、喜欢新奇的特性, 真正调动起学生参加活动的积极性。一种游戏往往有多种做法, 在练习时, 教师也要注意定期变换, 体现体育游戏的灵活多变, 在新奇、愉悦的氛围中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 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例如, 在中低年级的“跑与游戏”的教学中, 在教师示范引导的基础上, 为了让学生掌握跑的基本方法, 掌握高抬腿跑时重心高、大腿高抬, 前脚掌着地;后蹬跑时支撑脚充分后蹬, 摆动腿积极前摆, 通过跑与游戏的教学, 我结合儿童的身心, 从内容和形式上设计出了具有多样性、趣味性、竞争性和娱乐性的小游戏, 比如斗牛士、拔河、蚂蚁搬家等。让学生自由结伴、任选玩法, 以8 人为一小组, 开展10~15米快速冲刺练习, 用最短的时间冲过终点线, 统一练习, 以锻炼学生快速跑的能力, 再以折返接力比赛的形式, 5 小组竞技比赛, 培养学生的赛场拼搏精神。整堂课学生都能保持较高的学习兴趣, 在游戏和比赛的过程中, 我时常注意提醒学生高抬腿跑时支撑腿蹬直;后蹬跑时充分向后蹬地, 抬腿送髓, 节奏感强。

在跑与游戏的教学中, 新颖、有趣的练习方式, 在多样化、儿童化、游戏化的练习氛围中, 使原本注意力较分散、不易集中的学生都能以饱满的精神进入学习状态, 使学生掌握跑的基本方法。

二、游戏设计应体现合作意识的培养, 有利于学生掌握教学内容

良好的性格对学生的学习、心理健康和将来的人际关系都具有重要影响, 而小学阶段正是性格形成期。因此, 在体育教学中, 教师也应注意对培养学生的良好性格, 在体育游戏中教会学生应该怎样与他人和谐相处, 培养他们乐于合群的性格。

例如, 在三年级“立定跳远”的教学中, 一开始, 我注重情境创设, 把学生带到画满荷叶的操场上, 让学生听着音乐, 学着青蛙跳跃的样子在荷叶上去找“食物”, 游戏过程中, 掉到水里的青蛙要回到岸边后才能继续跳到池塘去找食物, 找到食物的同学要把虫子放到岸边的盒子里后再继续去找食物。让学生自由练习, 看谁跳得最好, 选出优秀者。然而在这个生动的学习情景中, 我还是发现有个别学生坐在一旁观看或四处走, 不愿参与活动。正所谓“独乐乐不如众乐乐”, 我随即改变策略, 在学生自由练习的基础上开展分组练习, 在对学生个体评价的基础上增加了对小组整体的评价, 在小组合作中, 原本不愿意参与的那些学生, 也开始主动学习、讨论、练习, 这样调动了每一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可见, 小组合作练习的开展, 使学生的学习成为一种自觉自愿的行动, 让学生在有趣的情境中, 互助互学, 掌握动作要领, 大大激发了学生的拼搏精神, 使学生最大限度地发挥了自己的水平。

三、游戏设计应体现创新能力的培养, 有利于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素质教育下, 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在小学体育教学中,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是实施传统体育教学改革、增强体育教学效果的有效途径,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就需要教师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给学生提供展现自我的机会, 满足学生多方面、多层次发展的需求, 教学效果自然会有所增强。

以日常体育教学的集队为例, 学生的集队大都是四列横队, 老师讲这样排就这样排。时间久了, 学生难免会感觉单调。教师不妨让学生自己主动思考为自己的班级设计一种集队队形, 如四路纵队、梯形、双圆形、六路纵队等, 以每隔一周变换一种由学生自己设计的队形, 这样一来, 学生的集队速度得到大大提高, 创新欲望不断增强。再如, 中年级“掷实心球”的教学中, 教师可以改变原本的教师动作示范→学生机械模仿→教师再示范→由教师指导纠正的传统教学方式, 让每位学生一个羽毛球, 然后让学生利用他们手上的羽毛球进行自由玩耍, 再让学生讲出他们在投掷羽毛球时候身体是怎么样用力的。最后让学生通过玩球, 相互讨论总结出在投掷实心球时手、脚、用力要如何。这样的“启发式教学”“情景教学”“自主探究学习”“小团体教学”“发现探讨教学”等模式, 正是对实施传统体育教学改革的一大突破。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优化了传统的体育课堂教学, 更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只要教师能够充分地认可与鼓励学生的每一次“与众不同”, 就会让学生创新的火苗越燃越旺, 有利于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总之, 体育游戏是实现寓教于乐的积极教学方法。只要我们教师能从学生的实际出发, 积极反思并及时改进教学中的种种不足, 就一定能使学生在“乐中练, 动中练, 玩中练”, 真正热爱运动、热爱体育。

参考文献

[1]朱杆林.小学体育游戏教学反思[J].江西教育.2014.11:62

篇3:浅谈小学体育课游戏教学

小学生普遍具有爱玩的特点。在玩时,小学生的情绪积极愉快,有利于促进小学生身心的发展,把玩和体育内容有机的结合起来,可引起学生学体育的兴趣,通过体育游戏的形式加以实施,能较好地落实《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要求。下面谈一谈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如何运用体育游戏。

一、运用游戏要有目的性

体育游戏教学可以培养小学生关心集体,热爱集体的道德品质。体育游戏通常采取集体活动方式,以完成共同目标而设制的教学环境。集体是由个体组成的,个体的行为或活动方式必须服从集体目标,为实现这一目标,学生必须自觉地相互理解,同心协作,密切配合,互相鼓励,从而提高整体观念,形成强大的集体凝聚力。因此,教学中,教师要根据课程标准目标导向来选择和运用游戏,进行游戏创编,以期提高教学质量。如,教学时可组织一些带有竞争性的游戏,激发学生为达到取胜的目的,发扬勇敢顽强、机智果断、敢于拼搏的斗志和学习精神,满足他们向上进取的心理要求,培养他们的坚强的意志品质。同时,教师要善于用生动形象的体育语言和方法,启发诱导他们在竞争的环境中,以坚忍不拔的意志去消除心理障碍,战胜困难,养成尊重他人,遵守规则,胜不骄,败不馁的体育道德作风,寓发展于竞争之中。使学生在不知不觉接受道德、学习和训练 ,从而逐步实现全面发展、教育、教养的目的。

二、游戏的选择要有针对性

游戏素材的选择要符合科学锻炼的规律,教师要根据小学生的生长特点精心设计游戏,寓体育游戏于课堂教学当中,充分发挥游戏与知识传授的互补性作用。如,低年级学生爱好形象的模仿以及戏剧性游戏,对单调、枯燥的教学内容和自由活动不感兴趣,并且注意力容易分散。教学中教师可根据这一特点,把教材内容转化成千变万化的游戏内容,让学生在游戏中体验乐趣,锻炼身心,掌握知识与技能。如,一次公开课上,我组织学生进行热身准备活动时,利用“开火车”游戏进行。所有同学四路纵队围绕操场慢跑,让排头的学生当司机,中间的一位学生当列车长维持秩序(队形),最后一位学生当副列车长防止掉车(跟不上),这样学生的练习情绪高涨,像一列正常运行的小火车进行一路纵队跑。又如,在一次立定跳远的学习过程中,我利用“过陡坡”的游戏进行教学,组织学生摆好道具之后让学生步行至障碍物,并提出问题:同学们,当我们遇到障碍物挡住我们的去路时,我们该如何是好呢?此时大部分同学都回答说:我们应该跳过去。这不但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还给小学生体会到满足感,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

高年级游戏与低年级的游戏有一定的区别,这是因为少年儿童的游戏所占的地位要比学龄儿童的游戏少,所以我们不能选择比较幼稚的体育游戏。此时的学生富有创造性。他们能够根据自己的性格选择自己喜欢的东西,甚至还会为自己创造自己的所爱。因为,根据教学内容我们应该选择具有创造行的游戏。同时高年级的学生初步具备了竞争能力,在高年级体育教学过程中,体育游戏一般都选择具有胜负之分的游戏。这样不但能够激发他们的学习斗志,更能够促使他们积极参与到体育教学过程中。

三、游戏要有多样性

一般来讲,一项游戏只有一种游戏方法,我传授给学生的至少有两种以上的游戏方法。例如,在“长江、黄河”游戏中,原始的方法是两排学生面对面站立,一排为“长江”,另一排为“黄河”,当老师发令为“黄河”时,则“长江”追“黄河”,反之亦然。现在,我把此游戏的方法改变一下,内容和规则不变。例如,以跑道的两边为界,学生以两路纵队向前慢跑,一路为“长江”,一路为“黄河”,当教师发令为“黄河”时,则两路同学马上改变跑步方向,“长江”向“黄河” 那边追去,不准出界;有时,我让两排学生背对背蹲下进行游戏,或面对面站立轻轻的握手进行游戏。采用这种多样的游戏方法,激活了学生的情绪,既提高了学生的反应能力和灵敏性,熟悉了此游戏的方法、规则,遵守了课堂纪律,又使学生在这富有教育的内涵、富有美感的充满智慧和儿童情趣的生活空间中尽情地遨游。

四、游戏要有趣味性

好奇是学生一个很重要的特点。好奇不仅是学生学习的动力,而且是推动科学进步的原始动力。学生对事物产生了好奇感,常常想亲自体验。这样在不自不觉中就在学习了。所以,教师在上课时,应多采用新异有趣的教学方法,举一反三地变换游戏方法,这样不仅可以丰富游戏的活动形式,提高游戏的趣味性和学生的情绪,而且还能调节游戏的运动量,甚至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如在游戏“钻山洞”中,可以通过改变山洞的大不,高低,跑的路线等改变练习的难度,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又如在游戏“穿过小树林”中,可以把树林设成直线式,曲型和圆型等进行游戏活动。另外,可启发學生多动脑筋,鼓励学生自己根据游戏规则要求自己进行适当的改编,从而培养其不断创新的能力。如在进行游戏“单脚跳接力”时,可以让学生离地20厘米手拉手,让学生依次跳过去,另外也可以在场地上每隔50厘米,画一个半径为20厘米的圆圈,进行跳圈接力等。在处理400米耐久跑这一教材时,我通过游戏竞赛的形式进行全程跑、结伴跑、甩人跑等,有时采用分组竞赛跑等。如,在一次立定跳远课上,我选用的游戏是“你追我赶”。每两个同学一组,同时平行站立,以猜拳来决定谁来跳,最后谁先到达重点谁就是胜利者……通过这些有趣的游戏设计,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游戏中提高跑的能力。

五、游戏要有可行性

体育游戏的种类多种多样,但应根据学校的场地器材选择适合学生的游戏。在室外进行游戏时,必须准备好场地,清除杂物、尘土,根据游戏内容画好场地的固定界线,做好安全措施。在室内进行游戏时,应当在宽敞通风的房间或体育馆进行,以免碰伤。假使在野外进行游戏,游戏的领导人应预先熟悉地形,并要拟好游戏的假定界线。大多数游戏的进行要有专门的教具,如小旗、彩带、木捧、绳子等。为了使游戏者能看清用具,用具的颜色最好是鲜明的,这对低年级的学生尤其重要。游戏器材的重量应适应游戏者的情况。例如:低年级的儿童不宜用重实心球,因为重实心球对他们而言不仅分量重,而且大小也不适宜。游戏器材的数量应根据游戏者与参加人数相符合,不允许有短缺现象,否则,会因为没有足够的器材使有的学生退出游戏,这就影响了部分学生的兴趣。为了培养学生遵守纪律的品质,还应训练学生自己分发器材、布置器材。为了不防碍游戏的进行,教师还应指导学生将游戏器材放置在进行游戏的地方,教具应放在操场的指定地方,数量重量应和学生相符合,这样就不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影响教学效果。画场地界线要清晰,这不但能提高学生兴趣,而且也是规则不可少的,假使场地界线不清楚,学生玩得津津有味时,就很难注意到假定的界线。这就影响了游戏的规则和意义了。

篇4:浅谈小学体育游戏教学

1、体育游戏教学的含义

体育游戏教学就是在体育课程的教学中, 融入游戏来增加课堂的活跃度, 假发学生对体育课的热情和兴趣。让学生在做游戏的过程中既锻炼了身体, 增强了自身的体质, 又使自己紧绷的头脑得以放松, 也让学生们在做游戏这个环节中得到了一定的教育。所以在小学的体育课中加入游戏教学是十分有必要的, 特别是小学生, 他们正处于教育的最佳阶段, 也是养成良好习惯的关键期。

2、游戏教学的类型

2.1、富有趣味型

趣味性游戏形式多样, 内容既生动活泼又充满趣味, 正好迎合了小学生这个年龄阶段好玩、好动、求新、求异、好奇心强的心理特征。我国比较流传的“转陀螺”、“斗鸡”、“放风筝”、等游戏都属于趣味型这一类。

2.2、挑 战型

这种类型的游戏一般都富有挑战性, 能够激起学生的挑战欲, 让学生饰演故事中的角色, 并且随着游戏情节的发展, 自己能积极主动地活动、独立地思考。这才是真正的在主动学习, 如“枪战游戏”、“龟兔赛跑游戏”、“狭路探险”等游戏。

2.3、竞 赛型

比赛就会有输又有赢, 而竞争就是比赛使用的手段, 这类游戏会让学生在比赛中尽力拼搏, 努力争取胜利。我国比较普遍开展的游戏有“搬运游戏”、“绑腿比赛”、“拔河比赛”等, 这些游戏就属于竞争型游戏。

2.4、开 发智力型

这类游戏通过做游戏, 达到使学生开动脑筋的目的, 激发学生头脑中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从而使学生在体育课中的游戏环节既玩了游戏, 又学到了知识, 这类游戏有“智力拼图”、“走迷宫”等等。

3、游戏教学的作用

3.1、能激发学生的学 习兴趣 , 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教学质量

我们都知道兴趣是孩子最好的老师。所以教师可以通过融入一些与学生较感兴趣的话题或项目到体育课中去, 比如近期来比较热播的动画片“熊出没”, “喜羊羊与灰太狼”, 问学生都喜欢吃什么零食, 玩什么游戏, 这样就可让学生倍感亲切, 他们就能把学习与生活联系起来, 给老套的体育教学注入一股新的源泉。一旦学生的兴趣和热情被激发, 他们的话题就变得滔滔不绝, 调动了课堂的活跃度, 有利于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

3.2、能够培养学生优秀的品质

寓教于乐是很好的一种教学方法, 因为每种游戏都蕴藏着一定的意义, 而这种意义就是让学生学会做人。比如在“拔河比赛”中学生可以懂得团结的重要性, 在“逃出瓶子”游戏中, 学生能懂得谦让别人。教师可以在游戏做完之后进行一个全面的总结, 就刚才在游戏中某些同学品德有问题的地方进行指出更正, 比如有同学在刚才的比赛中有作弊、欺瞒行为, 这时教师就要及时对学生进行指导教育, 让学生成为一个具有优良道德品质的人。

3.3、能够让学生消除疲劳

体育课与语文、数学课相比, 是一门副科。小学生在上完语文、数学课之后肯定会感到疲劳, 有压力, 精神紧绷, 如果长期精神得不到放松, 会对学生们的身体和心灵产生极大的负面影响, 但如果在小学体育课程中融入游戏环节, 学生们就可在上完枯燥乏味的语文数学课之后, 让心灵与头脑都得到全面的释放, 学生的疲劳得到消除, 也可大大提高教学质量。

3.4、能够激发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

对现在的小学生而言, 上体育课是无聊的, 他们认为体育课无非就是围绕操场跑几圈, 做做伸展拉伸运动, 之后就进行自由活动。如果我们在体育课中加入游戏, 那么特别是对处于童年阶段的小学生, 体育课会变得有吸引力, 他们就会对体育课很感兴趣, 一旦学生们的体育热情被激起, 那么我们的体育教学质量也能得到很大程度的提高。

3.5、能够增强学生的体质 , 锻炼学生的意志

锻炼是体育课程中一个必不可少的部分, 在上体育课时, 我们会跑步, 会做拉伸运动, 准备活动, 这会加强我们身体的新陈代谢。提高身体的柔韧性, 所以上体育课能够增强学生的体质。在体育教学中, 要想得到真正的锻炼, 学生们只有通过不断练习, 才能增强自身的体质。而在不断练习的这个过程中, 学生们肯定会产生枯燥厌烦甚至抵触的情绪, 为了消除这种情绪, 我们就可采用游戏教学法, 从而最大化地减少学生这种枯燥乏味感, 与此同时, 学生们还让自己的意志得到了磨练。

4、游戏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1) 爱玩耍是孩子的天性 , 一旦这种天性在游戏中被释放 , 就会很难收场。小学生正处于8、9岁这个年龄阶段, 自控能力差, 甚至没有自控力, 这时需要教师进行正确引导, 比如可以给学生制定一定的规则, 让他们遵守, 以免让游戏教学对学生产生适得其反的效果。

(2) 在游戏结束之后的评价是十分重要的 , 有些教师不注意这个环节, 在游戏结束之后也就草草收场, 不对学生在游戏之中的表现作出中肯的评价, 这样就偏离了我们进行游戏教学的初衷, 根本不能起到游戏教学的积极效果。正确的做法应是在游戏结束后, 教师可以对表现好的同学加以赞扬和奖励;对表现不好的同学加以鼓励, 并告诉他不要灰心;对在游戏中不遵守纪律或扰乱秩序的同学要加以劝告, 进行扣分惩罚等, 这样才能让游戏教学有规可循, 可持续的进行下去。

(3) 在游戏教学中 , 如果涉及到一些具有危险性的游戏项目 , 这时教师就要十分小心, 提高警惕, 随时随地注意学生们的人身安全, 如果是危险性过高的项目, 就要进行废除。如果在游戏中出现相互争执甚至打架斗殴的场面, 教师要立马叫停, 进行处理。以免伤及更多的学生。

(4) 在游戏教学中 , 教师要时刻注意游戏教学的实效性 , 我们不要忘记最初进行小学体育课游戏教学的初衷, 所以游戏的选择就变得十分重要, 要根据每位学生的兴趣爱好, 年龄阶段, 身体素质, 还要根据学生的参加人数, 以及场地和所拥有的器材来制定游戏方案, 要让学生在游戏中实现受到教育的最大化, 达到锻炼身体, 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5) 在游戏教学中起带头作用的应该是教师 , 所以教师要有良好的带头作用, 在介绍游戏规则时, 教师可以采用特别的方法:亲身讲解、师范, 还可用一些比较亲近学生、幽默的语言方式与学生进行交流互动, 让学生们最大化的了解游戏规则, 这样学生才能在游戏中更好的展现自己的能力。

5、结 语

本文对体育课程中游戏教学可选用的类型, 游戏教学对学生起到的重要作用, 以及在游戏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作出了大致阐述, 小学体育课程的游戏教学十分有必要, 它可以增强学生的体质, 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让学生成为一个更加优秀的人。希望通过本文以上内容的说明及解释, 能对小学体育的游戏教学起到作用, 让游戏教学顺利进行下去。

参考文献

[1]李粲.中国体育体制的新格局——论体育体制改革与群众体育活动的换位思考[J].辽宁体育科技, 2008, (02) .

[2]尹亭, 郑勇.我国体育体制转型期的若干问题研究[J].浙江体育科学, 2005, (06) .

[3]胡小明.体育发展新理念——“分享运动”的人文价值观与青少儿体育发展路径[J].体育学刊, 2011, (01) .

篇5:浅谈小学体育游戏教学

一、在体育游戏中培养了儿童的认知能力

认知的形成过程,一是大脑接受外界信号的过程,二是对大脑皮层收集的信息资料进行分析、判断并做到去伪存真的过程。大脑在接受外界信号的过程中产生的效果不同,这对认识的深度与广度有一定影响。孩子们是否愿意接收这些信息,也在于孩子是否对其感兴趣。兴趣产生动机,当儿童有了兴趣就会情愿参加这一活动。体育游戏与生活息息相关,贴近我们的生活,也便于激发学生的探求精神与学习热情。在游戏中,他们各自扮演不同的角色,能够真正体会和认识生活。比如,在游戏《大鱼网》中,一些学生扮演成撒网捕鱼的渔民,另一些学生扮演小鱼儿。学生通过游戏中的精巧情节,了解了捕鱼这一过程,对渔民作业的基本知识与技能有所了解,体会到了渔民的辛勤劳作的艰苦。

二、在体育游戏中加强了思想品德教育

体育教学所追求的是人对于集体产生的适应力,作为社会一员所具有的适应力。比如:“合作的精神,在合作中具有宽容、大方、公正的品质,从而具有高尚道德的人。”科学证明,体育课有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体质的增强,在体育锻炼中,学生也接受了有效的思想品德教育,学生的智力得以开发,学生的心理素质得以提高,学生的情操得以陶冶,学生的个性得以发展,有助于学生的社会化发展。所以,体育既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素质教育发展的重要手段。实际教学过程中,体育游戏更有助于健身,更有助于提高人的心理素质。体育游戏中,当学生感觉疲惫时,教师要鼓励学生克服一切困难,这有助于学生的坚韧不拔的精神的培养。体育游戏中,学生你争我抢,努力拼搏。这一过程中,就培养了学生的那种竞争意识及勇往直前的精神。在体育游戏中也存在对抗性。在对抗中,不仅有肢体的对抗,也有内在智慧的较量。比如,球类活动中,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应变能力、预测能力,还要有自我调节的能力。具备这些能力对于学生也会产生更加深远的意义,也有利于学生适应这一多变的社会。

总之,游戏教学在小学体育课中占有重点位置,深受教师与学生的喜爱,起到了锻炼身体的目的。教师要充分发挥体育游戏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作用。正确运用体育游戏这一“特殊的练习方法”,为完成体育教学训练起到事半功倍之效。

参考文献:

王世勋,谢俊东.“拓展运动会”教学设计[J].体育教学,2004(02).

篇6:浅谈小学体育教学游戏化

1.1 存在的问题

体育本是一个来自于游戏, 发展于游戏的学科, 本应受到学生的喜爱。但令人遗憾的是有许多学生在接触了一段体育课后, 就显示出对体育的“厌学”现象, 而且越是高年级就越明显。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 教学形式枯燥呆板。

现行的学校体育更多地把体育课视为传授有关身体运动的过程, 过分强调教学过程的规范化而忽视学生体育兴趣和习惯的养成, 因而造成体育教学日益枯燥呆板, 教与学双方兴趣低落。

(2) 体育教材体系和内容脱离实际。

传统的体育知识、技能和能力体系始终占据体育课程的核心地位, 与社会的发展不相适应。学校体育课所学的东西学生毕业后用不上, 生活需要的东西学生在课堂上又学不到。

(3) 评估模式单一陈旧。

旧的学校体育采用竞技运动的评价标准, 它抹杀了受教育的先天差异和后天努力。以上这些问题带来了以下后果。

(1) 教学双方对体育课的兴趣低落, 甚至一些热爱集体活动的学生也对体育课不感兴趣, 体育教学的形式主义倾向日益严重。 (2) 学生的体质与健康状况有许多令人堪忧之处。据中国电视台2000年2月8日报道, 沈阳市调查结果表明:1999年8岁和14岁组少年的身高、体重、肺活量、胸围和立定跳远指标均低于1995年, 大学生的情况也表明了同样的问题。1998年高考, 福建省考生纯合格率仅为14.66%, 广州市考生体格仅一成达标。上述情况有力的证明了现行学校体育课的不成功。

1.2 体育教学游戏化的提出

从事体育运动的本质动机是追求蕴藏在体育运动中的无穷乐趣, 同音乐中的“旋律”和舞蹈中的“节奏”相比, 体育中的“乐趣”是独有魅力的, 是体育的生命。因此, 体育教学应以运动中的乐趣为主, 特别是中小学体育的教学, 有目的、有计划的使学生体验不同的乐趣, 从中认识体育的本质, 体验运动的特点, 增加体育教学的深度。一切有悖于兴趣原则的教学内容、教材、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 都必须进行改造。根据中小学学生生理、心理特点及体育本身所具有的功能, 体育教学游戏化不失为一种具有生命力的教学模式, 它从学生的兴趣入手在游戏中开展体育教学活动, 这种形式较易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注:年级:五班级: (1) 和 (5)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本校五年级 (1) 班和 (5) 班的全体学生。

2.2 研究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法、观察法。五 (1) 班54人, 五 (5) 班60人, 共计114人。共发放问卷114份, 回收有效问卷114份, 回收率100%。采用两种不同的教学方法进行同一内容的教学, 上课内容为投掷垒球。一种方法是以学生掌握技能、学会动作为主的传统的教学方法;另一种是游戏化的教学方法。游戏化教学方法的基本部分内容如下:教师首先完整地示范垒球的投掷技术, 并对垒球投掷技术的发展作了简要的介绍, 然后只要求同学们试一试, 不作技术上的要求, 接着用羽毛球、垒球进行统一的健身练习, 花样很多, 内容很丰富。接着进行教学小目标管理。这种内容和教法的改变, 使学生兴趣浓厚, 热情高涨。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日本的学者高田典卫曾提出“好课”的四个条件 (1972年) , 在日本也被称为“高田四原则”, 这四个原则是: (1) 能使学生尽情活动的课; (2) 能使学生技能得到提高的课; (3) 使学生能与同伴和睦学习的课; (4) 使学生能有所发现的课。根据“高田四原则”, 设计了体育课效果的调查用表 (见表1) 。

这个评价表从体育教学的成果、学生的动机、学习方法和学生的互助等几个方面设计了7个问题, 通过学生的回答情况评价体育教学的效果。

统计结果显示:体育教学总体评价由原来的41.78%上升到74.89%, 各个方面都有很大的提高。图中显示:游戏化的教学方式大大优于传统的以技能为主的教学方法, 游戏化的教学方法较受学生欢迎, 见表2。

4 结语

4.1 优点

体育教学游戏化就是课堂教学内容游戏化, 它是把教材内容用游戏的形式表现出来, 以激发学生活泼好动的天性, 去积极主动地练习。体育教学游戏化它不是游戏的泛用、滥用, 这就要求教师要精通教材, 能熟练、巧妙地运用游戏, 根据游戏的特点与作用合理地创编游戏。在游戏中学生不仅锻炼了身体、增强了体质, 学到了各种运动技能, 同时还获得了思想品德的教育。由于学生熟悉了“玩的体育”, 那么他们会很自然地把“玩的体育”的形式带到课堂中去, 他们喜欢自主而不喜欢约束, 喜欢比赛而不喜欢练习, 喜欢尽兴而不喜欢“蜻蜓点水”, 喜欢交流而不喜欢单练, 教学游戏化满足了体育课这样那样的不满足, 满足班集体教学的实施和学生要求。在游戏教学中给学生思考问题和进行独立创造留有余地, 防止那种一律的、僵死的教学氛围, 使学生能互帮互学、边想边练、自定目的、自选角度、自我评价, 从而打破以往只练不想, 只会不懂的教学局面, 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明白道理, 提高了技术, 与同学们和睦相处和充分进行运动的多种乐趣, 并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能力和思想品德的教育。体育教学游戏化, 它改变了过去那种单一枯燥的教学内容的结构和气氛, 寓教于乐, 使学生乐中求学, 学中益智健身;它改变了过去那种教师强制灌输的“填鸭式”教学方法;它扭转了学生被动学、违心的局面, 倡导学生主动、愉快地学习, 激发学生参加身体锻炼的兴趣和积极性, 同时可利用不同的游戏进行各方面的思想教育。

4.2 意义

游戏在体育课堂中教学中早以使用但只是作为一项教学内容, 而不是教材内容游戏化。体育教学游戏化关键还在于提高教师的素质, 充分发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主导作用, 激发他们游戏化的创造性劳动, 投入到学校体育的教学改革中去, 才能大力地推行游戏化的教学模式, 使学生热爱运动, 喜欢体育, 追求体育给他们带来的无穷乐趣, 从而为终身体育和全民健身打下基础。

参考文献

[1]毛振明.体育教学科学化探索[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8.

篇7:浅谈小学体育游戏教学

一、体育游戏的作用

少年儿童在游戏中能学会认识社会和认识自己。特别是在一些集体游戏中,少年儿童需要互相帮助、互相配合,共同完成一些规定性的动作,这对养成少年儿童集体生活习惯,培养集体主义精神有显著作用。游戏的规则把儿童组织起来,要求他们遵守纪律,并履行一定的职责,能培养他们对自己行为的责任感。并且,体育游戏通过各种练习和活动,使游戏者的身体承担一定的运动负荷,各器官、各肌肉群得到必要的活动,有利于他们的生长发育。

二、体育游戏的特点

(一)思想性

游戏是一种锻炼身体的手段,也是进行教育的一种重要方式。游戏应具有明确的目的性,即通过游戏活动对青少年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培养具有创造能力、协作精神和适应社会的有用之才。

(二)趣味性

游戏是深受人们欢迎的活动形式,吸引着广大青少年的参与。游戏的内容要生动活泼、丰富多彩,具有趣味性和娱乐性。

(三)情境性

游戏一般都有一定的寓意和情境,也多半含有比赛的成分。青少年具有表现性强的特点,有强烈的集体荣誉感,富有对抗和竞争意识,在游戏活动中能使身心愉悦健康发展。因此,游戏不仅具有情境性,而且富有竞赛性。

(四)群众性

活动性游戏多由人们日常生活中的走、跑、跳跃、投掷、对抗等基本活动技能组成,它不需要专门的技巧和事先学习、训练,因此能为广大学生所接受。

三、体育游戏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一)能全面发展学生身体素质和增强学生体质

体育游戏可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协作性,是在学生掌握的各项技能的基础上进行的,寓技能于游戏之中。教师在教学中应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合理安排游戏。

(二)合理安排游戏能增强学生的练习兴趣

根据青少年的心理特征,在课堂上适当地安排体育游戏不仅能改变体育课的单调、枯燥乏味,而且能进一步提高中枢神经的活动能力,增强学生练习兴趣。

(三)正确地运用游戏教学有利于启发学生的思维并促进智力发展

体育游戏具有情节和选定的规则,既表现了人与自然的关系,又反映了该项目的特点和规律。学生在游戏中不仅能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而且能够发展他们的思维,提高他们的认识能力。

(四)通过游戏教学能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由于多数的体育游戏都是在规则约束下进行的,这样不仅能增强体质,提高兴趣,发展思维,而且还能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培养他们的优良品质和集体主义精神。

四、在体育教学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游戏中渗透德育教育

每个游戏差不多都是集体活动,学生参与游戏活动时各自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在分工合作中各尽其责,在活动中都体现出不怕苦不怕累、顽强拼搏、团结协作的集体主义精神。如通过“负重接力”游戏,可以使学生掌握所授技能和搬运的能力,又可以发展学生奔跑、灵活和协调的素质,同时还可以培养学生遵守规则、认真锻炼、发扬集体主义精神和团结友爱的品质。在游戏中,教师要使学生懂得是与非、胜与负、诚实与虚假、遵守规则与违反规则等道理,培养他们良好的思想品德。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在游戏中表现出诚实、勇敢、顽强和胜不骄败不馁等好的思想品质。

(二)注重游戏的趣味性

具有趣味性内容的体育游戏,学生就会从活动中充分享受体育的乐趣,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满足体育活动的欲望和需求,使体育教学生动活泼、更有成效。如在训练学生400米耐久跑这一项目时,可通过游戏竞赛的形式进行全程跑、结伴跑、甩人跑等,也可采用分组竞赛跑,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游戏中提高跑的能力,锻炼身体,增强体质。

(三)提高游戏的实效性

游戏的目的就是以增强学生体质为主,其次是发展智力和获得娱乐。因此,应根据游戏者的年龄、性别、身体素质、参加人数、场地、器材、游戏时间等方面选择锻炼效果较好的游戏。如在学生人数较多时,应少选用费时过多的轮流比赛型游戏,而尽量选择每人有均等活动机会的游戏。如游戏“篮球传递比赛”所利用的时间就少,对男女同学都适用,而且均有发展灵敏素质和协调能力的机会。

(四)培养健康的竞争性

竞争类的游戏,能够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创造能力、应变能力和竞争能力,同时也能培养生积极进取和团结协作的精神。例如游戏“迎面接力”“篮球传接球比赛”等,通过这些对抗竞争的游戏教学,可以激发学生为达到取胜的目的,发扬勇敢顽强、机智果断、敢于拼搏的斗志和学习精神,满足了他们向上进取的心理要求,培养了他们坚强的意志品质。但也要让学生感受到既然是竞争,必定会有胜负,教师应根据竞争机制,用生动形象的体育语言和方法,启发教育学生在艰苦对抗竞争的环境中,应以坚忍不拔的意志去消除身心障碍,战胜困难,要养成尊重他人、遵守规则、胜不骄败不馁的高尚的体育道德作风。

(五)强调游戏的保健性和安全性

小学生的身体发育处于相对平衡阶段,他们大都喜欢跑、跳、投等活动,好胜心强,又缺乏耐力,且他们的骨骼还在生长时期,易变形,不能承受过大的压力,肌肉运动时间不宜过长,心血管、神经系统也都在发展时期。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要注意游戏的强度和时间长短,不能让学生过于疲劳而影响身体健康。其次,需注意游戏的场地和器材的牢固程度,排除障碍物,确保游戏的安全性。

篇8:浅谈如何将小学体育融入游戏教学

(一) 引导学生认识自我和生活

小学生的理性思维能力还有待进一步发展, 只有使其具备一定的兴趣才能提高小学生的学习动力。只有感兴趣小学生才能具备学习愿望, 所以当前应用的体育教学形式必须对小学生具有一定的吸引作用, 才能使小学生在活动中正确认识自我, 深入认识生活。体育游戏来源于小学生的生活实际, 与小学生的日常生活非常接近, 本身具有形式多样的活动内容, 有着较强的趣味性和娱乐性, 可以有效调动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小学生在体育游戏中可以利用角色扮演和进行模仿等行为, 更加深入理解生活增加自己的实际生活经验, 同时可以正确认识本身存在的优点和缺点。

(二)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将形式多样的体育游戏内容引入体育课教学当中, 可以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思维,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开展体育游戏过程中可以提高小学生的观察力、辨别力等抽象思维能力。再有小学生利用实际游戏体验也可以使自己的感性思维得到进一步提高。再有小学生在游戏过程中, 可以锻炼自己的实际动手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所以说利用体育游戏可以有效提高小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因此在实际体育课的游戏当中, 教师要努力为学生创造思考和实践机会, 让学生在参与过程中得到全面发展。

(三) 有助于提高身体素质

利用体育游戏活动, 小学生可以锻炼自己的运动能力, 使自身器官和肌肉、骨骼得到进一步增强, 增进身体健康。再有, 通过体育游戏活动, 小学生可以掌握日常生活和劳动中所需要的各种技能, 如走、跑、跳、投、攀爬和搬运等, 极大提高了小学生的身体素质和生活能力。

二、小学体育游戏教学措施分析

(一) 合理设计教学场地

开展体育游戏要求具备一定的场地, 根据参加人数和游戏活动范围来确定游戏场地的大小。一保证场地具有绝对的安全性, 无论什么游戏都有着竞赛内容, 只有在高度安全的情况下才能保证游戏的顺利进行。二应具有清晰的场地界线, 如果缺乏清晰的场地界限那么游戏就会杂乱无章, 而且还会影响参加其他活动的学生。三游戏场地应该远离教室, 小学生在开展竞争性游戏中一定会为胜利者喝彩, 只有离教室足够远才能保证其他学生安静学习。

(二) 选择恰当的游戏内容

体育教师要依据教材内容选择恰当的游戏内容。通过认真研读体育教材, 在开展体育游戏时要结合教材内容进行。要依据体育教学要求确定体育游戏内容, 使小学生不但掌握一定的知识而且也得到了快乐。小学生年龄较小, 活动能力和理解能力还没有完全发展, 所以提供给小学生的游戏应该是那些相对简单而且生动有趣的游戏。在开展体育游戏过程中使小学生掌握教材知识, 这样不但有利于增加小学生的课外知识而且有利于教师顺利完成教学任务。

(三) 创造游戏情境

在体育教学活动中, 教师要善于创造体育教学情境, 将学生置于情境当中, 使学生真正体会日常生活, 使体育教学具有一定的社会化功能, 可以提高体育教学效果。如在学习立定跳远时, 传统教学方法就是让学生排队跳到沙坑当中, 缺乏一定的练习密度, 成绩也不利于提高。而将其应用游戏教学方法, 可以让学生模仿青蛙动作开展学习, 同时教师配以鼓励性语言和示范性动作, 可以有效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高练习密度。

(四) 提高体育游戏趣味性

体育游戏之所以受到小学生的大力欢迎, 主要原因就是由于其具有较高的趣味性, 如果游戏不具备趣味性, 那么就不会具有吸引力。所以在应用游戏时要超出学生的想象, 体育游戏只有具备一定的趣味性和新奇性, 才能调动小学生的参与积极性, 才能使小学生感到好奇, 才会具备探究欲望。日常应用较多的体育游戏, 大多小学生都已感厌倦, 不易调动小学生的兴趣和热情, 因此教师可以对这些游戏进行一些简单的小加工, 如改变游戏规则和评价方法, 使这些普遍性游戏又重新充满了活力。

(五) 强调游戏纪律性

在开展体育游戏中要具有严格的纪律, 才能保证体育游戏的顺利进行。假如游戏过程中没有严明的纪律, 没有游戏规则那么游戏就会处于一种混乱状态, 有的还会对小学生造成伤害。因此要制订严格的游戏纪律和规则, 要求全体学生必须遵守游戏纪律。如果在开展体育游戏过程中出现违反纪律情况时, 即使只有一个学生违反体育纪律, 也要暂时停止整个游戏, 对违反纪律的学生进行教育和说服, 才能保证以后的体育游戏顺利开展。

(六) 重视学生安全

最近几年全国各地多个学校出现了体育伤害事故, 有的甚至对小学生造成了极大伤害, 所以体育教师一定要牢记体育安全这根弦。同时要求学校大力宣传安全防范知识, 提高广大师生的安全意识。在上体育课时, 体育教师要将学生安全放在第一位, 依据一定程序开展体育游戏, 同时教育学生也要具备一定的安全防范意识, 一定要遵从体育教师的安排, 杜绝擅自行动现象的出现。

结语

总之, 在体育课教学当中引入游戏活动, 可以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使小学生享受游戏的快乐, 保证小学生健康成长, 促进小学生全面发展。所以体育教师要积极研究体育游戏教学方法, 做好体育游戏课的设计工作, 切实提高体育教学质量。

摘要:小学体育教学可以提高小学生身体素质, 培养小学生健康向上的生活态度, 丰富小学生的情感世界, 同时可以增强小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小学体育游戏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 具有一定的趣味性和娱乐性, 可以进一步调动小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 提高小学体育教学效率。本文以小学体育游戏教学的重要性研究为基础, 全面论述了小学体育游戏教学的教学方法, 希望能对小学体育教学水平的提高有所帮助。

关键词:小学体育,游戏,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刘海军.浅析小学体育游戏教学[J].学周刊, 2013 (35) .

[2]刘保华.浅谈体育游戏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运用[J].运动, 2012 (15) .

篇9:浅谈小学体育课中游戏教学的运用

一、游戏在体育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一)有利于培养儿童的认知能力

认识的形成过程,首先是大脑对外界信号的收集过程,然后是对收集在大脑皮层的信息资料加以分析、判断、去伪存真的过程。大脑对外界信号的接收效果如何,直接决定了认识的深度和广度。孩子们收集信息量的多少,在于孩子是否有兴趣。兴趣是学习的原动力,因为有兴趣儿童才愿意去参与活动。体育游戏往往来源于生活,贴切生活,有利于激发孩子们探求美好生活的热情。他们在游戏的情節之中扮演各自角色,更好地体会、认识生活。

(二)有利于培养儿童的创造能力

体育之所以加入游戏的内容,主要是为了让孩子们在游戏过程中边动手,边动脑,锻炼孩子们的观察力、记忆力、判断力,提升相应的抽象思维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教师应在活动中给孩子们更多的思考空间,提出疑问,让孩子们去思考与创造。

(三)培养训练孩子的公德素质

思想品德是四有之首,没有好的思想品德,其他的教育都是徒劳。教育的宗旨在于育人,忽视了品德的培养,便失去了教育的意义。孩子由于世界观还没有形成,思想可塑性较大。这就要求用品德教育贯穿游戏之中。用特定的角色规范孩子的言行,让他们有责任感及正义感。

(四)培养孩子的学习热情

要改变以往教师是主人的传统观念,充分认识教育的主体应该是学生。师要放下架子,关心、帮助、尊重儿童。孩子们可能有很多新鲜、独特的想法,只有让他们发言,课堂才会充满生机活力。体育游戏更应创造一个和谐氛围,在课堂中,教师要注意引导,与学生一同参与。这样教师便无形中把自己的处事方式潜移默化地告诉了学生。

二、体育游戏教学的组织原则

(一)体育游戏应适合学生心理和生理的特点

一般来说,小学生的年龄在7—12岁之间,这时期的他们可谓是不知疲倦的年龄。多动、喜欢无约束、纪律性缺乏。对于这些特点,我们在上体育课时,如果只是一味的进行书本教法是没有多大的效果的。所以,我们要把书本的知识要求转变成游戏方式,也就是说用游戏的方式达到教学的目标。

(二)体育游戏应与教学内容紧密联系

体育游戏是为体育课教学服务的,不能为了活跃课堂气氛,随便使用体育游戏,而置教学内容不顾,要根据具体的需要,有目的地选择。如:在快速跑教学中,使用了20米的迎面接力;在篮球“行进间双手胸前传接球”的教学中,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我使用了“迎面行进间传球接力”的体育游戏。

(三)体育游戏要结合实际,便于教学

有些时候,学生的上课的主动性不强,只知道一味的去玩,我们在编排游戏时,应该注意到班级的特点的同时,还要考虑这一游戏是否结合实际,便于教学。如果要快速跑时,让他们毫无范围的乱跑,要发号施令时就非常的困难,甚至教学的效果也就体现不出了。我们要让他们在不乱的情况下充分调动他们,使得他们的积极性高涨,活跃课堂氛围,就可以取得非常好的教学效果。

(四)体育游戏应为多方面服务

结束部分的主要任务是使学生逐渐恢复到相对安静状态。体育游戏对于心理、机体的放松具有独特的功效。以健康有趣,协调放松,轻松愉快合为一体的游戏性放松活动,能转移大脑皮层运动神经的兴奋,使运动器官得到放松与恢复,使学生恢复到较好的身心状态。因此,在整理活动中,游戏要突出其趣味性的特点,内容和形式上做到新颖,轻松活泼,精彩幽默,使学生摆脱体育活动造成的心理和生理上的紧张状态。在游戏的具体运用中,我们要根据学生的年龄、性别等特点,选用和创编一些带有舞蹈动作的游戏和以放松为主带有智力竞赛的游戏。还可以利用教学器材进行游戏化动作。

三、体育游戏教学采用的教学法

(一)角色任务法

在活动中让他们担任一定的游戏角色,促使他们通过自己的努力,完成集体对自己所承担的角色的期望,而得到同伴的喝彩和教师的表扬。从而得到自我肯定和确认,让他们对该运动产生兴趣。如“运球接力”“看谁传得快”等等。从心理学角度来说,经常得到表扬有助于培养个体的自信心使内向的性格变得开朗,豁达。养成善于与人相处的性格特征,对活泼调皮的学生,通过在群体活动中犯规受到的指责来修正他们的行为,自然养成有秩序,守纪律的作风。对他们的出色表现教师应及时给予表扬。使其重新认识自己的能力,这样通过完成游戏的角色任务来激发学生的学习,活动兴趣,从中可以使学生在活动中得到评价,以此来认识自己和自己与群体的关系,逐渐克服以个人为中心的习惯和离开家庭后的狐独感,形成良好的个性和性格。

(二)逐渐增加难度的新奇游戏法

好奇是学生一个很重要的特点。好奇不仅是学生学习的动力,而且是推动科学进步的原始动力。学生对事物产生了好奇感,常常想亲自体验。这样在不自不觉中就在学习了。所以,教师在上课时,应多采用新异有趣的教学方法,并逐渐增加活动的难度来引导他们保持对活动的兴趣,如“三条腿走路”“推车”“捕鱼”等。遵从学生好玩的天性,教他们在这些活动中学习参加集体活动的方式,在克服自身和自然障碍过程中使身心得到承受外来冲击和打击的锻炼,并产生积极情感,通过遵守游戏规则和服从裁判来逐渐了解群体活动的各处规则,学会自己克服困难和解决矛盾的方法。

(三)自由发挥法

学生有着丰富的想象力,特别是小学生的想象力非常丰富多彩。在体育项目中有些项目比较枯燥。针对这些项目,体育教师可以打破传统的教学方法,让学生自由发挥想象用自己的方法完成体育活动,教师再在其基础上加以引导,对他们的进步取得的成绩加以肯定表扬。使其对自己的能力加以肯定,建立成就感,增强自信心。这就有助于学生对本来枯燥泛味的体育项目产生兴趣。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四)集体荣誉法

集体荣誉是一种团体精神,团体精神对团体中的每一份子都有很大的影响力。教师把学生分成若干组,给予一定难度的活动,内容如“舞蹈”、“攻守堡垒”等等。对取胜的小组给予表扬,以后又多次分组,打乱学生的组合,使多数学生都有取胜的机会。在为小集体努力的过程中自觉或不自觉地受到集体团结气氛的感染,在同伴的鼓励和影响下,当发现自己的小集体处于不利地位时,那种渴望胜利和荣誉的心理及做出努力的过程。在这过程中,学生不自不觉就会对活动产生兴趣。这对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和对环境的适应能力都有积极意义。

四、上好体育游戏课应注意的问题

为了保证体育游戏课上得生动活泼,达到预期的目的和效果,除了有针对性的游戏内容和严密组织教学方法之外,还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把组织纪律性放在第一位

一堂好的课必须有好的纪律作为保证,在上课時要把思想教育贯穿于游戏的全过程。要强调组织纪律性,运用游戏方法时,要强调执行规则的自觉性。如:在迅速将队伍排列整齐,宣读游戏的规则,在要分队、分组游戏时应合理的进行分组,落实好每组的组长进行协助管理。特别是跑动中进行的游戏和投掷项目,一定要按照规则。不按序次或不按规则进行,就很容易出现伤害事故或造成混乱局面。

(二)注意观察学生情绪的变化

儿童另一个特点是:喜乐无常。当游戏很有趣时,他们会忘形,当游戏的趣味性不是很强,他们很容易表露出来。同时,学生在游戏中情绪如何,是衡量游戏教学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志之一。成功的游戏,气氛活跃,学生情绪高涨。要提高学生在游戏中情绪,一定要因人、因时、因地制宜地选择游戏项目。此外,教师应有一定的程度上保持好学生的兴趣与体力的平衡,过度的兴奋学生不惜体力,这样学生很容易疲劳,会印象到下节课的上课质量,也不能达到体育煅练的效果。如果学生的情绪不高,游戏就失去了意义,也就没达到上课的目的。

(三)注意安全,防止伤害事故的发生

任何游戏都必须防止伤害事故。分析事故产生的原因,一般都是由于课前准备不充分或组织不严密、或思想上不重视而引起的。因此,必须从思想高度上重视并相应地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加以预防。如:使用的场地要平坦、器材要牢固,发现问题要立即停止使用。游戏的难度要根据年龄、性别等特点来确定,不能超越对象的体质、素质、技术水平等客观条件,在从事活动性较大和运动负荷大的游戏前,应做好准备活动,以免发生关节扭伤和肌肉拉伤。游戏中要注意观察学生体力的变化情况。当他们对游戏感到心满意足,并且不感到疲劳时,就是停止游戏的最好时机。

上一篇:节能减排,从我做起!有关环保环境作文下一篇:《百分百负责任》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