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体操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作用

2024-05-03

浅谈体操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作用(通用10篇)

篇1:浅谈体操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作用

浅谈体操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作用

摘 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学生的运动量越来越少。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他们正处于骨骼发育的关键时期。体操可以锻炼身体的柔韧度,达到强身健体的效果,同时还能活跃大脑思维,提高学生协调能力。所以,体操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它不但丰富了课堂内容,活跃了课堂气氛,也使学生的身体素质得到有效提升。

关键词:体操;小学体育;身体素质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8)19-0156-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8.19.099

处于小学阶段的学生对新鲜事物或者有趣的事物充满好奇心,而体操包含了丰富的运动内容,所以在体育教学中深受学生喜爱。体操不但是体育课上重点的教学内容,而且也被教师作为调整学生精神状态的一种方式。充分利用课间时间,让学生通过体操运动缓解疲劳,使得学生劳逸结合,更好地投入到学习当中。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学校不但要重视学生的学习成绩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身体素质,所以在体育教学中融入体操就适应了新课改的标准,促使学生各方面协调发展。

一、小学体育中应用的体操类型

一般来说,小学体育课程将体操分成两个类型,一种是利用器材的体操锻炼,比如沙袋操、单双杠操、绳操以及一些轻器械体操;另一种是无器械使用的体操锻炼,即广播体操、武术操、拍手操等。这两种体操各有各的优势,体育教师在进行体操教学时应根据学生身体实际状况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为学生选择适合他们的体操运动,这样才能切实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激发他们的锻炼热情。无论哪种体操类型都具有协调一致、集合迅速的特点,都能够有效培养学生规范自身行为、做事干净利落的品性。此外,一些体操还需要学生之间相互配合才能达到良好的训练效果,这样也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团结意识,增进感情。

二、体操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作用

(一)为体育锻炼奠定基础

我们都知道,在进行体育活动之前,体育教师总是让学生先跑两圈,然后做一些手腕、脚腕的关节运动,由此可见小学体操锻炼和列队以及关节活动是密不可分的。教师根据课堂的总体教学内容合理分配体操运动时间,既可以将其作为课堂的主要教学内容,提升学生身体柔韧度和协调性,也可以作为体育课的辅助教学,为其他体育运动奠定基础,帮助学生更好地进入其他体育项目运动。体操可以有效帮助学生训练身体的协调性,活动四肢筋骨,使学生身体运动更加灵活,有效避免过激运动给学生造成身体创伤。

例如,在进行篮球运动之前,为了避免剧烈的运动给学生造成身体伤害,教师应该让学生进行一些体操运动,比如跳跃操、关节活动操等,为篮球运动奠定基础,防止出现肌肉拉伤。

(二)促使学生实现终身体育

体操具有丰富的特性,练习模式多种多样,所以教师可以依据学生身体状况和兴趣爱好编制体操运动,通过不断创新研究,探寻出适合学生发展的体操运动项目,帮助学生提高身体协调能力,爱上体操这项运动[1]。所以,学校在学生体育教学方面应重点培养学生的身体素质,无论在体育课内或是课外都应将发展学生身体素质放在教学的首位,根据学生年龄、身体素质、兴趣爱好等特征采取有效的锻炼方式,切实提高学生身体素质,促使其实现终身体育。

例如,如今的体育运动逐渐趋向现代化,在体操教学中教师可以为学生播放一些节奏性较强的音乐,创新体操锻炼方式,让学生跟着音乐的节奏进行体操锻炼。这不仅符合学生的心理特征,激发他们锻炼的兴趣,同时也会收到良好的锻炼效果,让学生在快乐中锻炼。这种新颖的锻炼方式在学生中备受欢迎,促使学生融入到音乐中,形成良好的运动氛围。此外,学生由于热爱这种运动形式,在课下也会积极练习,为终身体育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体操对身体的影响

体操可以在人的大脑休息时放松肌肉,减少疲惫程度;体操可以促进人体血液循环流通,提高肺功能,为人身体提供充足的氧气,进而增强器官功能;通过体操运动促使人排汗,促进新陈代谢,减少乳酸菌积累,提升人的精神状态;提高睡眠质量;为其他体育运动奠定基础,避免肌肉拉伤;缓解学习压力,陶冶情操;跟着轻快的节奏进行体操运动,提高身体的协调性[2]。

例如,跑步运动要求学生要有足够的体力和耐力,通过这项运动可以提高学生的心血管功能以及肺功能,同时还可以让学生排汗,促进新陈代谢。另外,在跑步之前,教师可以让学生做一些蹲跳类型的体操运动,这样可以有效活动腿部关节的韧带,增强学生弹跳能力,促使学生全面发展。

三、体操在课外教学中的应用

要想切实提高学生身体素质,仅仅依靠体育课内的教学是远远不够的,学校还应倡导学生进行课外体育锻炼,而体操作为体育运动的一个重要项目,在课外教学中也有着强大的吸引力,所以应将体操运动扩展到课外教学[3]。

例如,在一项体育运动开始之前,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体操活动身体,如手指操、手腕操等简单的体操运动;在活动结束后,让学生做一些技术性的体操;在训练队列时也可以进行体操运动,比如引进器械体操;在做训练学生速度、耐力的运动时,可以引入武术操。一些学生由于身体素质较差,在进行课外体育运动时跟不上进度,此时教师就应积极引进体操运动进行教学,让学生融进学习当中,提高身体素质。

四、结语

体操的运动内容丰富,包含了舞蹈和武术两方面因素。教师在教学中应不断创新,让学生对体操运动一直保有新鲜感。随着社会不断发展,教学方式也应适??时代发展趋势,将新鲜元素引入到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乐于学习。在小学体育教学中融入体操教学,充分发挥体操教学的优势,丰富教学内容,在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同时,激发学生对体操的热爱,为终身体育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 王全.浅谈体操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作用[J].学周刊,2017(3):63.[2] 刘小花.浅谈啦啦操运动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作用[J].教育科学(全文版),2017(1):226.[3] 杨杰.浅谈体操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作用[J].教育,2017(3):268.[责任编辑 杜建立]

篇2:浅谈体操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作用

张大渡 作者姓名

王五社

通讯地址:陕西省渭南市临渭区西安路小学 邮

编:714019 科

目:体育 电

话:0913-2072362 发表时间:2008年6月

浅谈游戏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作用

西安路小学 王五社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游戏历来都是教学的一个重要手段,同时也是教学中的一个基本内容,在课堂教学中占有较大的比重。我国现代著名的教育家陈鹤琴先生说小孩生来是好动的,以游戏为生命的。”这为我们指出了游戏在少年儿童成长中的重要地位,因此我们不能忽视游戏在体育教学中的作用:

一、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习的积极性。由于体育教学的特殊性,学生的注意力不容易集中,在教学过程中利用游戏能够很好的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如:《反应练习游戏》,教师喊口令,学生做出与教师口令要求相反的动作,教师口令:“向左-转”,学生则须向右转,否则就失败;游戏时,学生的注意力必须高度集中,并且要对教师的口令迅速做出反应,这样就能使学生的注意力较快地集中于课堂。

二、分散学生的疲劳感,激发学生的练习兴趣。体育技能中要求学生达到一定的体能要求,这就要求学生要有一定的体育运动能力,而加强这方面的练习多是枯燥乏味的,容易引起学生的疲劳,利用游戏不但能调节学生的心理状况,同时能够吸引学生积极参加到锻炼中,如:在给学生上耐久跑的过程中,学生在跑道而且特别容易疲劳,我采用了在篮球场上进行摸线往返跑接力的游戏,学生练习的兴趣大大增加,按照预期的目标顺利完成了教学任务,同时也让学生进一步熟悉了篮球场上的几条主要的线段。

三、改善教学环境,促进和提高动作技能的形成。体育技能中有不少内容与学生的游戏有着密切的联系,我们可以利用这些游戏来进行技能训练,如:在小学低段教材中的投掷轻物练习,这个练习要求学生初步掌握投掷运动中手臂的鞭摔动作,这是采用投掷纸飞机的游戏不仅促进了学生对技术动作的掌握,而且提高了学生的练习兴趣,同时也让学生体会到了出手的时机。

四、提高练习兴趣,增强机体各系统的功能。小学生身体各系统功能发育不完全,过重的体育锻炼反而会影响学生的身体发育,学生的练习兴趣,通过游戏让学生在快乐中锻炼身体。学生在日常游戏中上下肢的练习机会不同,造成学生上下肢发展不平衡,而单纯的局部练习容易让学生失去兴趣,这是我们采用针对性的游戏对学生练习,能起到明显的效果,如:《推小车》游戏能够有针对性的发展学生的上肢力量,同时再辅以其它竞技规则能够更好的增加学生的练习兴趣。

五、养成遵守规则的习惯,增强社会适应能力。每个游戏都有自己的规则,遵守规则、团结协作才能更好的完成游戏。学生在和谐、平等、友爱的运动环境中感受到温暖和情感的愉悦,在经历挫折和克服困难的过程中,提高抗挫折能力和情绪调节能力,培养坚强的意志品质。对于那些平时纪律性较差的学生,在体育教学中运用集体性游戏能够最大限度地培养学生的自理能力和自律能力,从而提高遵守规则,与同学合作,勇于争先、相互体谅等社会适应能力,有利于学生全面和谐发展。如:《合作运球》游戏是让四名(或八名)学生分持根竹竿的一头,将竹竿搭成“井”字,将小篮球担放在竹竿上,不让小篮球掉落,进行比赛的一个合作性游戏,这对学生之间的合作又很高的要求,要想胜利就必须心往一处想、力往一处使,增强了学生团结协作的意识。

篇3:组合练习在艺术体操教学中的作用

1. 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艺术体操是一种徒手或手持轻器械在音乐的伴奏下进行一种非周期性运动, 它的内容丰富, 形式多变, 从而决定了艺术体操教学必须从单个动作开始, 在掌握好单个动作的基础上, 进行组合练习, 然后过渡到全套。但是从整个艺术体操教学过程看, 组合练习是一个不可缺少的环节。因为它是创编成套动作的基础, 同时能提高教学质量。这就要求教师根据教学任务的需要和学生的水平编选有代表性的组合, 使学生的动作质量有所提高;对有一定技术基础的学生, 则可使组合的内容、结构及长短等有所变化, 难度有所提高, 并且动作要有一定的审美价值, 这样才能使学生感到教材中永远有新的成分, 能不断激发她们学习的积极性, 提高学习效果。

2. 加强学生的编排能力

艺术体操教学过程不是教师单方面作用的过程, 而是师生双方相互作用的过程。教师在传授给学生一定知识技能之后, 要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编能力。教师可根据教学组合动作所选内容的特点和性质, 提出不同要求, 进行组合练习编排, 加强学生的编排能力。由于以前从来没有编排过组合, 学生对编排的规律和要求一无所知, 在笔者的诱导、启发、提示下, 学学生积极思考, 反复琢磨, 明白编排的规律和要求, 又各自编排出具有一定水平和各自特点的组合, 为现在的个人成套项目的编排打下了基础。通过组合练习这一过程, 学生的聪明才智、技术、潜力得到充分挖掘和发挥, 大大促进思维的发展, 同时也加强编排能力。

3. 巩固和提高动作技术

在艺术体操教学中, 当基础训练有了一定成效之后, 笔者常采用组合练习进行训练。组合练习不仅能巩固和提高动作技术, 而且能加强各动作连接的连贯性, 为成套动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如在二级徒手中, 两个右腿半蹲站立, 左腿经侧膝后举平衡—向左转体180°并步跳然后上前一步提踵立, 上体和同右后屈—向前足尖小跑3—4步—单脚转体540°后, 落脚继续转180°—向左转体135°猫跳一次—向前2—3步瑞燕。在这一串小组合中, 单脚转体540°后, 落脚继续转1800属高难度动作, 瑞燕属中难度动作。在平常完成单个动作的训练中, 有的学生这两个动作完成得较好, 但在这一小串组合连起来的过程中, 就出现了失误现象, 而且动作之间不连贯, 起伏不定。但经过反复不断的组合练习, 各动作之间连贯性加强了, 而且转体720°和瑞燕这两个难度动作完成质量有所提高, 动作幅度更大了。所以, 通过组合练习, 学生能够掌握各个动作的衔接和节奏, 以及在做每个动作时知道什么时候肌肉紧张还是放松和两者在一串组合中的协调配合, 从而使单个动作技术能够得到进一步巩固。在器械练习中也是这样, 一连串组合练习可打破平常单个动作练习的弊病, 使各动作衔接更连贯。因此, 通过组合练习, 学生能顺利完成徒手动作和器械成套动作, 进一步巩固和提高动作技术。

4. 培养协调性、节奏感和丰富动作的表现力

在艺术体操教学中, 教师为了培养学生的协调性和节奏感, 常采用有音乐伴奏的一段组合进行训练。音乐不仅能刺激运动器官的灵活性与协调性, 还能使学生的审美能力产生变化, 激发学生对动作的情绪类型的理解与表达, 而且优美的旋律和多变的节奏有助于发展学生的丰富想象和表现力, 培养节奏感。比如:在基本舞步的波尔卡小组合作中, 配以2/4拍的乐曲, 节奏明显、动作欢快, 学生在急速轻快的乐曲中, 会很快进入“角色”, 随着音乐的起伏而起伏, 富有表情地完成动作。在一段小组合练习中, 如果学生的身体和肌肉控制没有协调配合, 动作不协调, 又没有面部表情, 可按一段段音乐进行反复练习, 慢慢体会以至能协调自如。这样, 在完成整套动作时, 才显得动作更加完美, 有明显的起伏变化。因此, 运用组合练习, 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协调性和节奏感, 增强动作的表现力, 使艺术体操动作具有独特的风格。

5. 增强专项素质

在艺术体操中柔韧、弹跳、速度、耐力这几项专项素质极为重要, 因为专项素质直接影响着艺术体操动作技术的完成和提高。例:脊柱的柔韧性差导致完成不了徒手动作中的身体波浪、摆动、绕环和后屈结环等动作;弹跳力差会导致各种跳步幅度不大, 动作不美。在艺术体操教学中, 常用一定量的组合练习来提高专项身体素质。如在进行速度素质训练时, 教师可选一段节奏快、慢、强、弱变化起伏大的音乐进行组合练习, 并要求学生不能只凭习惯速度进行练习, 要用最快的速度熟练地完成组合练习, 从而改变肌肉收缩的节律, 促进速度素质的提高。这就要求学生必须很好地掌握动作要领和运用合理技术, 如此才能不把注意力放在完成动作的方法上, 以最快的速度完成整套动作。经过一段时间的这种组合练习, 学生的耐力素质会有所提高, 一口气能拿下几套整套动作。所以, 一定量的组合练习能增强学生的专项素质。

6. 结语

组合练习是艺术体操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种教学手段。它不仅能提高教学质量、巩固提高单个动作技术, 培养学生的协调性、节奏感、表现力, 还能使学生加强编排能力, 提高专项素质。因此, 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 我们应把组合练习贯穿在整个训练中, 这样才能为学生掌握整套动作打好基础。

参考文献

[1]全国体育学院教材委员会.艺术体操[M].北京体育出版社, 1996.

篇4:浅谈体操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作用

小学体育 合作学习 教学方法

体育教学是学校体育工作的重要环节,在体育教学中运用合作学习这一教学方法,与传统的教学方法相比较,且有一定的优势。课改中提出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将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作为课程的基本理念,并根据三维健康线和体育自身的特点将体育与健康课程内容化分为身体健康、运动参与、运动技能、心理健康、社会适应等五个领域,分别提出领域目标,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健康和谐发展。合作学习强调的是共同任务,共同的荣誉,要完成这个共同的任务就必须要求全体成员齐心协力,共同分担责任,共同进步的提高。从而逐步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具有良好的合作精神,达到社会适应领域的目标。而合作意识很难通过讲座或讲座的形式得到培养,它需要通过某种活动,通过人与人之间的交往通过共同完成任务和各种过程的经历,以及成果共同分享和责任共同承担的关系去逐渐培养。

一、合作学习使学生自信心得到提高

良好的自信心是学生获得成功的前提。合作学习使每位同学都学有所得,学有所长,对于那些后进生、身体有缺陷的学生,经过小组其他成员的帮助下,经过自身努力,感受到成功的快乐,从而使学生自信心倍增,对体育课产生浓厚的兴趣。有一次,我给一(2)班上体育时,我发现有位同学自己蹲在墙边,一脸的苦涩,引起了我的注意,于是我就走了过去,原来是位残疾同学。课下我认真分析这位孩子的问题,我认为这位同学不喜欢体育是孩子心理上的问题,应该找个合适的机会,让孩子感觉到集体的温暖,享受成功的喜悦。针对这一情况,我特意安排了一节接力课,把这名同学有意安排在实力强的队伍里面,让他跑最后一棒,结果他们这个队获得了第一名。残疾娃高兴的连跳再挥拳的喊:“我得了第一”看着他那灿烂的笑容我感觉到无比的欣慰。通过这次有意安排的课,让残疾同学在伙伴儿的帮助下,孩子感觉到成功的快乐,放下了心理包袱,心情愉悦了。后来在上体育课上孩子慢慢地也融入到了这个集体中,参加各种活动积极多了。在我们的学校里这样的同学或多或少的存在,他们本身心理上有包袱,如果靠他自己成功比较困难,让他们在伙伴的帮助下活动,这样成功的机率高,残疾娃就快乐多了,信心也就相应的足了。

二、合作学习使学生交往能力得到提高

当代社会,交际水平相当重要。首先,实验前,我发现课上单独活动、不爱说话的同学,在合作学习时,他们经过自己的最大努力,和小组成员一起跑呀、跳呀,课堂气氛特别活跃。其次,经班主任反应同学之间的矛盾减少了,班级同学特别团结,人际关系特别和谐。同时我还发现:以前不爱说的同学,在课上竟然主动和我聊天。这不仅缩短了师生之间的距离,对有效开展教学活动也提供保证。

三、合作学习可以提高学生的主动性

合作学习以小组目标的设置来保障和促进课堂教学的互助、合作气氛。各组组内成员都必须视小组的成败为个人的成败,从而使每一个成员不仅自己要学会掌握更多知识,而且还要关心和帮助组内的其他成员获得成功。在教学过程中,要把教师的主导作用真正放在指导学生的能力提高上,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空间,鼓励积极参与,尽量减少对学生的限制,要把学生当成平等的活生生的人,尊重他们、信任他们,真正摆正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教师的导应恰到好处地在课堂教学中起“穿针引线”的作用。

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尤为重要。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不需老师的直接组织而自觉形成的学习意识。在教学中表现为自觉的参与学习或群体的学习。在合作教学情景中,要求组与组之间相互竞争,小组里相互帮助,相互指导,相互作用,从而促进同学之间技能、知识、技术的相互提高。在这种教学模式中,在学生好奇心,成功感、兴趣、爱好等情景的驱使下,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教学活动。

四、合作学习有利于更多的学生参与活动

学生是自身的主人。准确的说,学生是自身生活、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当今教育改革的形式下,都把主体参与作为教学策略的焦点问题。因为主体参与能够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有利于形成和谐的人际关系,使课堂充满活力,让学生真正成为教学的主人。而合作学习正是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教学过程当中,他们在小组里学习、思考、探索、研究、体验等发自内心和同学一起互相学习,感受成功的喜悦,虚心接受他人的意见。可以这样说,我们在课堂教学中,最主要的让每个同学都参与教学活动,感受学习的快乐,而合作学习正给不愿参加体育活动创造一个好的环境,因为如果有一个不参与,也许影响小组成绩,这样促进他们主动参与。

五、合作学习方式使体育课堂充满了生机

传统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在课堂上机械的学习,教师讲完后,学生就去练习,学习方式单一,学习气氛沉闷。而合作教学方式的导入,使学生在课堂上特别活跃,思考特别积极,一会儿讨论,一会儿练习,然后在讨论好的方法,接着在练习,这样使课堂充满了生机。

六、合作学习方式改变了传统的评价方式

小组合作学习以小组的总体成绩作为评价和奖励的依据。它改变了传统班级教学中以个人成绩为标准,以学生个人为奖励对象的做法,从而改变了班级教学中学生成员间以竞争为主的交往方式,促进了组内成员的互助与合作,使学生在各自的小组活动中尽已所能,得到最大的程度的发展。

七、合作学习方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世界各国都十分重视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因为在未来的世纪,没有创新能力,只能跟在别人后面爬行,甚至失去生存的权利。但创新精神是要靠激发的,创新能力是要靠培养的,而这些从根本上来讲,要从娃娃抓起。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是一项艰巨的战略任务。实践证明,合作学习不仅要是小组成员具有共同的目标,而且要使成员间具有共同的利益,承担共同的责任和风险。在一次中我设置这样一个障碍,用两张桌子,上面盖上绿垫子当大山包,让学生讨论,怎么过去,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积极进行讨论,然后尝试,想办法,学生如果不通过互相帮助,根本过不去,最后学生两个人抬一个人,三个人帮助一个人,遇到重的同学很多同学抬他让他先上去,怕最后上不去,剩最后一个同学时,上面的同学拉他上去,这样一个障碍的设置,学生们通过开动脑筋,积极帮助,小组内的同学各抒己见,总想比别人的方法新,创造出更多的方法,渡过难关。小组间的互相竞争,也迫使孩子努力的思考。在这种竞争的驱使下,孩子不得不开动脑筋,积极探索,长此下去,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篇5:浅谈体操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作用

周家二小

杨杰

体育游戏以促进学生身体健康为目的,在小学体育教学中,体育游戏具有激发学生积极性和求知欲等重要作用。

根据课的内容和任务及其结构特点,合理的运用体育游戏与场地器材等进行教学,可以使学生更快的掌握动作技术,最终通过游戏达到教学目的,完成课的任务,提高教学质量,具有相当影响力的教学作用。

体育游戏;作用;小学体育教学1.前言体育游戏在小学体育教学当中是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学生非常喜爱的一项体育活动。是最有效、最有意义的活动,也是体育教育最好的方法之一。

由于体育游戏的条件和环境经常变换,这对儿童、青少年的智力发展、身体发育都会起到良好的作用。特别是由于体育游戏有一定的规则,这对培养青少年的组织纪律性有一定的积极作用。而且,体育游戏可以全面提高身体素质,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兴趣性,很适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

因此,体育游戏对于全面发展学生身体和促进其个性发展和智力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体育游戏的特点体育游戏是游戏的组成部分,又属于体育活动,因而它除了具有相对的独立性以外,还具有游戏和体育活动的一般特点,趣味性、普及性、竞争性、娱乐智能性和知识性等。

体育游戏是在快乐的气氛中进行竞争,在竞争中体验愉悦,提高中枢神经的兴奋性。采用这种形式教学,学生不会感到枯燥和厌倦,这也符合儿童、青少年的心理和生理特点,因而深受学生的欢迎。体育游戏内容广泛,所以的体育运动基本上都可以成为体育游戏的内容,而且场地器材可多可少,简单易行,便于普及和开展。

同时体育游戏具有一定的情节和竞赛因素,富有思想性、生活性和直观性,形式生动活泼,是学生感兴趣的活动之一,因而是体育教学的重要辅助手段。它有利于学生的体力、智力品行发展及非智力开发,在体育教学中具有重要作用。

体育游戏的意义体育游戏是强身健体的有效手段,作为学校教学的重要内容,它对全面发展学生身体素质,增强体质,提高基本活动能力和掌握知识技能等有着积极作用。通过体育游戏,不仅能促进教学完成,还能培养学生遵守纪律、团结友爱的集体主义精神和勇敢、顽强、机智、果断等优良品质。在教学中适当地穿插进行体育游戏,无论从心理学、生理学、运动生理学和教育学方面而言,都有积极作用,还可以达到完成准备活动、提高体温、调节情操、消除疲劳的目的。因此可以说,体育游戏是进行体育教学的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

作用促进儿童、青少年身体的健康发展儿童、青少年时期,正经历着复杂的生长发育过程,器官还很不完善,生理和心理机能也较低,他们的机体,还不能承担过难的练习和过大的负荷。

体育游戏对儿童、青少年具有强烈的吸引力。他们在游戏中,借助想象,运用体育器具,通过体育动作,生动而自然地学习着走、跑、跳、投、攀登、钻爬等人体基本活动的技能。他们在天真浪漫的游戏活动中,卓有成效的发展着按照生活的需要和自己的意愿自由支配身体行动的能力。

启迪儿童、青少年的智力心理学的研究结果告诉我们,人的大脑的发育是否良好,与人的生活环境尤其是心理环境是否健康充实有关。体育游戏的多样情调和境界,不仅为形成青少年健全的体格创造了条件,同时,也为他们多方面的智力活动和才能发展开辟了理想的园地。在体育活动中,青少年歌舞相间,动静交替,视、听、想、练有机结合,各种体育知识、技能和经验综合运用,从而在大脑皮层相应的运动区和言语区建立起频繁的多种复杂的、神经通路,使大脑皮层神经过程的均衡性和灵活性得到改善和提高,抽象思维能力、形象思维能力得到更加充分的发展,因而促进儿童、青少年大脑皮层的成熟和潜在能力的开发。使他们变的更加聪明灵馨。

陶冶儿童、青少年的品行情操将儿童、青少年的品行教育寓于体育游戏之中。通过其自身对角色性格的揣摩和反复体验,思维和情感得到发展,品德和行为也得到培养。这就使得思想教育鲜明生动,随机而贴切。同时,他们在游戏中闪亮的点点心灵美的火花,在教师的发扬光大之下,会使他们感到集体的温暖和生活的光明。在体育游戏中,严格的规则和道德规范,要求他们以高度的责任感和认真的态度来进行游戏,使其免于嬉戏和个性的自由放纵,因而他们不至发展恶习。

还可增强自尊心、自信心、自制力和意志力,提高集体荣誉感和组织观念,加强行为的自觉性、独立性和方向性,有助于他们树立认识世界、探索世界和改造世界的雄心壮志。集中注意力和提高兴奋性的作用学习一个动作,对于一般学生来说需要多次重复,导致学生注意力分散,影响了整堂课的练习密度和强度,最终达不到预定要求。

篇6:浅谈日记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王舍人中心小学

任海燕

日记是小学语文高年级的一项重要 的教学内容,它运用形式灵活,题材多样,它是引领学生开启写作大门的一把钥匙,是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一个重 手段,也是学生表达内心的一个重 途径。写日记可以丰富学生的生活、可以让学生进行大量自由灵活的练笔,同时为他们积累不同的写作材料,从而提高学生写作能力;写日记可以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和勤于思考的习惯;可以锻炼学生的意志,培养毅力,陶冶学生的情操;可以让学生自我反思,自我教育,自我认识,从而塑造美好的心灵。无论农村学校还是城镇学校,很多学生不会写日记,甚至从未写过日记,因此,日记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许多教师并未真正重视,更不 说养成写日记的习惯了。写日记在语文教学中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有效途径之一,是语文教学重 的一环,可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综合素养的提高。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也就是说,我们实现语文学科对个体和社会都有用的“工具性”价值的同时,更应该关注学生精神世界的丰富与幸福。

因此,语文教学不仅要落实工具性,而且要超越它,体现语文学科独特的人文性和综合性,将语文教学的着眼点和最终归宿指向人的全面发展和人的综合素养的提高。在这个方面,就语文学科而言,除了语文教材的人文解读外,“鼓励学生写日记”还是培养和提高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有效途径。日记在语文教学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具体如下。

一、日记,让孩子做真人

日记是记叙孩子日常生活中所发生的事件,是自己写给自己看的文字(如果愿意,也可与人交流分享)。它可以写人、记事、描景、绘物;可以写心得、笔记;可以写梦幻、写想象„„在这里,孩子可以不受内容与体裁的限制、不受外人眼光的干预,怎么想就怎么写,看见什么就写什么。它是孩子生活真实感受的再现,可以是美的,可以是丑的,可以是善的,可以是恶的,可以是含笑的,可以是带泪的„„而孩子在记叙与抒写的同时,既训练了语言文字的表达,更使自己从事件中受到启发与教育,形成了自己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有这样一则学生日记:

5月27日?摇?摇?摇?摇星期日?摇?摇?摇?摇阴 晚饭后,我和妈妈到××广场去玩。我们沿大街进入××广场,一幅幅“图画”让我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一些穿得很漂亮的叔叔、阿姨竟然趁着晚上没人管理,坐在广场绿茵茵的草坪里聊天、喝饮料、吃冰淇淋。最糟糕的是他们喝完、吃完后,随手就把饮料罐和包装纸扔在草坪里了。他们带来的三四岁的小孩更是在草坪里跑来跑去,追逐、嬉闹。还有几只不知谁家带来的小狮子狗在草坪里蹦跳、拉屎、拉尿。看见好多小草被踩倒了,我好心疼啊。多美的草坪,就让他们给糟蹋了!我彷佛听见小草在呼唤:“小朋友,快救救我呀!”。

为了我们城市的美好,我多么希望我们每个人都自觉遵守“爱护花草树木”这条规则。只有这样,我们的城市,我们的生活环境才会更好、更美!

读完这位学生的日记,我不禁为某些成年人的公德心竟然不如一个孩子而汗颜。我是这样批阅孩子的日记的:“孩子,你让老师看到了你真挚、善良的心!只要大家共同努力,我们的城市一定会越来越美好!”

二、日记,塑造孩子的人格美

孩子在日记中记叙日常生活的同时,也在不断开动脑筋、观察生活,从中懂得做人的道理,逐步形成一些较为高尚的人格品质,比如孝敬父母、尊敬长辈、热爱劳动、关心集体、帮助他人、同情弱者,等等。通过记日记,学生锻炼了细心、爱心、坚韧等品质。下面是另一个学生的日记:

5月20日?摇?摇星期日?摇?摇晴

前不久,妈妈在宿舍外面的空地上开垦了一小片土地,种了一些茄子苗。今天,我做完作业来到地边,看见茄子苗都快干死了。弱小的苗苗多可怜啊!它们好像在说:小主人,你快给我浇点水吧,我快渴死了。平时都是妈妈在照看它们。今天妈妈加班,怎么办啊。我想起自己口渴时的滋味多难受啊!

我连忙跑回家,拿了个小水桶,来到池塘边提了一小桶水。我用勺子把水一勺一勺地浇进茄子窝里,我彷佛听见它们“咕咕”的喝水声,我的心里真高兴。起初,我干劲十足,可来回提了两桶水后,我就有些汗流浃背,手脚发软了。我开始有了想放弃的念头。这时,我想起妈妈经常对我说的:干什么事都要认真,不要半途而废。于是,我又鼓起劲儿,继续给茄子苗浇水。差不多过了一个小时,我终于把几十棵茄子苗都浇完了。我坐在地边休息,看见这时的茄子苗好像比没浇水时鲜嫩多了。它们在风中摇摆着小叶片,好像在向我点头致谢。看到它们的样子,我的心里可高兴了,一点儿也不觉得累了。

孩子在日记里感受生活,体验劳动的快乐,学习关心植物,帮助弱小,培养爱心、同情心,这不正实现着我们教育的目的吗?

三、日记,孩子习作的源泉

“听说读写”的能力是语文教学的“知识与技能目标”。而“写”往往是孩子的难点。突破这个难点的关键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孩子生活经验的积累。所以,我们提倡“体验作文”。而日记则是让孩子用敏锐的眼睛捕捉生活体验的重要方式,是解决孩子习作材料来源的有效途径。

只要孩子有了记“日记”的习惯,就会留心观察、留心思考,就会在他们的日记本上留下无数美好的景象和生动的生活场景。在习作指导中,教会孩子从日常积累里选取有用材料,教给孩子有序表达的方法,并鼓励孩子:作文一点不难,它就像写日记一样简单。这样孩子就会轻松地从写日记过渡到写作文,使学生的单元习作变得轻松,从而激发并保持孩子习作的兴趣,从而学生的作文也不会出现“无米之炊”的尴尬。

四、日记,师生情感沟通的桥梁

孩子在日记中叙写感受,交给教师阅读批注。在这种互动中,教师会更了解孩子的内心,了解孩子的情感,而“了解是教育的前提”。因此,日记是沟通师生情感的桥梁。在孩子把日记拿给教师分享的时候,教师面对的就不仅是一篇简单的文字,而且是孩子单纯、童稚的心灵。而保护他们的隐私,教师责无旁贷。

教师在认真阅读孩子日记的时候,一定不要作写作能力好坏的评价,而应该肯定孩子选材的恰当,肯定孩子流露情感的美好,如真诚、善良、热情、勇敢、敏锐等,这样孩子才会把写日记当作向教师进行心灵倾诉的通道,把教师当成自己成长的亲密伙伴,与教师分享自己的喜怒哀乐。此时的日记已经不是一项学习的任务,而是一种成长需要。达到这样的境界,不仅是孩子的幸福,更是教师的幸福。

篇7:浅谈体操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作用

浅谈形象教学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作用

作者/方顺林

精心设计的形象化教学过程,能化抽象为具体,化难为易,化繁为简,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爱学、易学、学得灵活。特别是新课改后出版的教材,更是为教师创设形象化的课堂,进行形象教学提供了良好的想象空间。因此,进行形象化教学,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成为小学数学教学值得深入研究的课题。

一、创设形象的课堂氛围,激发学习兴趣,使学生爱学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是创造一个光明和欢乐的教学环境的重要途径之一,是学习积极能动性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分,是激发学习动机,强化注意的重要因素。

低年级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差,好奇心强,无意注意占有重要地位,新鲜事物容易引起他们的兴趣。为了把他们的注意力集中到学习上来,教师应该利用投影、图片、多媒体课件等教具引入课堂,创设形象化的课堂氛围,上课一开始就把孩子们带进新奇、美妙的教学情景,激起他们强烈的求知欲望。

例如,教学10以内数的组成,可以设计制作投影片、课件,化静为动,在色彩鲜明的变化中,吸引学生观察、思考,使学生兴趣盎然的投入到学习中。

如教学8的组成时,可以在课件上展示8个同样的物体,但分两种颜色,教学时让不同颜色的物体的个数发生变化,但总数都是8,这样就能逐渐的显示出8的组成序列。学生被色彩的变化所吸引,自然学得津津有味。

又如教学10以内的加法和渗透应用题教学,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创设学习情境,变静为动,变抽象为具体。

1.在森林中的一块空地上绿草如茵,中间夹杂着朵朵盛开的野花,旁边挺立着一棵葱郁的大树,好一派迷人的风光,引起学生的审美感受。草地上6只活泼可爱的小猴正在尽情玩耍,让学生欣赏并数出是6只。接着,让学生看到又从森林里跑来了3只。引导学生说出图意。最后结合图意提问:一共有几只小猴?引导学生得出:把两个数合在一起成为一个数用加法计算,6+3=9(只)。

2.在上面图画中显示“9”只,接着又让学生看到其中的3只跑回了森林。提问:原来一共有9只小猴,现在跑了3只,还剩几只?

3.用同样的方法,让其中的6只跑回森林,提问:有9只小猴,其中有3只在草地上,森林中跑去了几只?

这样通过形象化的教学,使学生在生动活泼的情境中,饶有兴趣地获得了“6只小猴和3只小猴合起来是9只,9只小猴跑掉3只剩6只,跑掉6只剩3只”的表象,既练习了10以内加减法的计算,又为以后学习应用题作好了铺垫。

二、展现思维过程,化抽象为具体,使学生易学

现代科学研究表明:学生的学习过程与科学发明的过程相类似。所以教学时,教师应尽可能把知识发生过程的.思路,生动地展现给学生。

例如教学下题:

两列火车同时从AB两站相对开出。客车每小时行60千米,货车每小时行50千米,经过4 小时两车相遇。AB两站相距多少千米?课本介绍了两种解法,第二种解法是先求出两辆车一小时内共行的路程,即“速度和”。4小时相遇就是4个“速度和”,这种解法学生比较难以理解。

为了解决这个难题,我们可以把教材中的一个习题作为准备题:

小明、小华同时从学校出发,小明向西行,每小时行6千米,小华向东,每小时行5千米。3小时后他们相距多少千米?

教学时,用课件显示两人行走时的情景,使学生看到: 经过1小时两人间的距离是1个(6+5)千米,2小时距离2个(6+5)千米……。从而形象地理解“速度和”。

在这个基础上再教学例题,用课件逐步显示两车同时行走1小时、2小时、3小时,到4小时两车相遇的情景(相遇时就是走完两站间的路程)。引导学生观察。学生从演示中看到两车1小时靠近50+60=110(千米),过2小时它们就靠近2个110千米,……因为4小时相遇,所以两站间的路程长就是4个“速度和”,即110×4=440(千米)。

这样图形与算式在头脑中交互作用,新知识的获得,思路清晰,学生自然学得扎实,掌握得牢固,胜过死记结论。

三、充分发挥想象,使学生学得灵活多变想象是在头脑中创造新的形象,或者根据口头语言和文字的描述,从而形成相应事物的形象的认识活动,它是形象思维中比较高级的一种形式。

教师坚持形象化教学,能够丰富学生的表象储备,促进学生想象能力的发展,使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思路和方法更加灵活多变,富有创造性。

如教学乘法初步知识时,让学生把加法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2+2+2”可以改写为“2×3”那么“6+6+6+3”怎么改?学生一般写成“6×3+3”,“6×4-3”。由于形象化教学和熏陶,有的学生有较为丰富的想象力,他们改写成“7×3”,他们把“3”分成3个1,分别移到前面的每个6上,使每个6变成7,巧妙地列出“7×3=21”的最简算式。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小学低年级学生的思维是以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随着年龄的增长,知识的积累,到了中高年级形象思维逐步减少,抽象逻辑思维的成分逐步加大,但即使这样,五、六年级的学生仍然不能完全脱离形象化思维 。形象思维所反映的对象是事物的形象,思维形式是意象、直感、想象等形象性的观念,其表达的工具和手段是能为感官所感知的图形、图象、图式和形象性的符号。

从数学学科的特征来看,它具有严密的逻辑性和高度的抽象性。这些特征一方面形成了数学知识本身最显著的特点,另一方面也构成了学生学习数学的主要障碍。尤其是低年级的学生,对具体的事物兴趣浓厚,对于抽象性的知识,特别是那些枯燥乏味的知识提不起兴趣。如果教师在教学中只是照本宣科地进行教学,他们只能被动地被这些枯燥的数字和计算捆住而无法调动积极性,甚至被扼杀了天生所具有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因此在低年级数学教学中,教师要灵活地运用形象化教学手段,引导学生在具体可感的形象中,完成从生动直观向抽象思维的转变;运用形象化教学,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低年级数学课堂的有效性。

可见,形象化教学之所以能受到学生的欢迎,并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原因是它适合儿童的年龄特点。人的思维的发展总是先有形象思维,然后才有抽象思维。小学生虽然已经产生了抽象思维,但还是以形象思维为主。所以他们乐于接受、易于接受形象化了的数学知识。再者,教学中数形结合,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得到了培养,学生在学习中,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协同作用,发挥了全脑的功能,学习效果当然会获得提高。

篇8:浅谈体操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作用

1 教学艺术心理在艺术体操教学中的具体意义

1 . 1 可以充分表现出艺术体操的特点

艺术体操在尊重科学知识原理的同时又表现出体操的艺术性, 其表现形式非常灵活多变, 具有创造性与情感性。艺术体操教学中应用教学艺术心理可以加强师生的情感交流, 通过心灵契合进行艺术体操教学活动, 表现出来的结果是极其优美、流畅的动作, 让人享受美, 沉浸在美的世界里。

1.2 营造和谐的教学环境

艺术体操教学环境需要师生较多的沟通交流, 不同于文化知识课堂上沟通交流, 学生与师生更需要无沟通障碍环境, 使师生双方学习、练习过程中更舒畅, 从而练习出高雅的气质。

1 . 3 提高学生的练习兴趣

如果没有视觉享受, 一味追求艺术体操的高难度, 表现的体操动作缺乏艺术美, 不仅达不到教学目标, 并且会挫伤练习者的兴趣与信心, 使学生与老师双方心理都得不到满足, 没有归属感与成就感, 必然会影响最终学习效果。

2 教学艺术心理在艺术体操教学中运用难点与问题

2 . 1 艺术体操本身难度较大

艺术体操是一项在音乐辅助下以自然优美、富有韵律为基础的体育艺术项目, 它的主要特征是动作内容的优美性与艺术性, 动作表现形式丰富多彩, 动作幅度大, 难度较高, 对运动员的柔韧度要求很高, 因此, 部分学生练习起来难度较大。

2 . 2 学生自身克服困难的意志

对于刚进入体操学习的大学生来说, 体育训练的强度较大, 虽然已没有升学的压力, 由此体育训练对于他们来说非常重要。并且, 部分同学甚至认为这个年龄学习艺术体操相当困难, 想要提高体育运动成绩是件不可能的事, 没有良好的学习态度, 导致上课不认真, 学习效果自然不好。

2 . 3 教师不够重视心理教学

大多数艺术体操专业学生都是非常热爱这门专业的, 但是学生存在个体差异、身体素质差异、心理素质差异等因素而不适应教师的教学方式。教师在训练艺术体操的动作具有严格规范性, 对每位同学在动作难易程度上的要求较高, 而在心理素质上不够重视, 对于心理素质较差的学生, 很大程度上削弱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兴趣。

3 教学艺术心理在艺术体操教学中的运用

3 . 1 教师重视教学的情感艺术

情感是态度这一整体中的一部分, 它与态度中的内向感受、意向具有协调一致性, 情感是态度在生理上一种较复杂而又稳定的生理评价和体验。人非草木, 孰能无情?每个人在交往中都会产生情感, 不同的情感会对交往产生不同的影响。了解情感在交往中的作用, 有利于交往互动中获取他人的情感信息并把握自己的情感, 艺术体操教学中要紧密结合学生的情感、想象力。教师可以通过美妙的音乐、优美的舞姿来打动学生, 打开学生的心灵, 老师精心编排动作, 适宜的强度来动之以情。

3 . 2 师生之间要相互友爱

师生之间彼此帮助、尊重是学好艺术体操的前提。教师要有针对性的教学艺术心理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激发学生对艺术体操的澎湃热情。课堂上与学生交流语言要温柔、亲切, 当学生表现出色给予高度赞扬, 当学生有一定进步时, 给予继续鼓励, 当学生在练习中有困难的时候, 给予帮助。使学生在训练中体会到友爱, 感受到老师带来的亲切感。在无形中对老师产生信任感, 这是一种积极向上的情感体验, 使学生更有学习的热情与信心, 内心充满战胜困难的勇气, 学习结果自然就是非常优秀。

3 . 3 重视教学的积极艺术

积极艺术表现在艺术体操学生的学习态度, 是一种积极心态。积极心态是指积极的心理态度或状态, 是个体对待自身、他人或事物的积极、向上、稳定的心理倾向, 它是一种良性的、建设性的心理准备状态, 在学校文化素质教育、心理教育、心理咨询层面上主要指学生各种向上、主动、积极的心理品质的培养和训练。积极良好的心境能使周围人精神振奋, 乐观勇敢的面对教学过程中的困难, 最大限度的发挥艺术体操教学的魅力。艺术体操教学在室内完成, 教学环境可能炎热、寒冷、嘈杂等, 一些学生会因为身体素质较差而不能忍受, 学习过程中困难较多, 心理产生抵抗;有些学生会与其他学生产生各种矛盾、隔阂等, 都会影响正常练习, 需要老师经常关注学生的情绪变化, 采用幽默的方式调节和安慰, 老师只有在积极良好的教学心境下正确处理, 利用艺术体操自身的魅力与学生对艺术体操的喜爱, 让学生在积极良好的心境下学习, 才能产生无穷的欢乐。用真挚的情感平等对待学生, 获得情感上的共鸣;尊重学生的情感。

3 . 4 重视教学的激励艺术

加强教学激励, 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热情, 使艺术体操教学生动、形象。美国管理学家贝雷尔森 (Berelson) 和斯坦尼尔 (Steiner) 给激励下了如下定义:“一切内心要争取的条件、希望、愿望、动力都构成了对人的激励。——它是人类活动的一种内心状态。”人的一切行动都是由某种动机引起的, 动机是一种精神状态, 它对人的行动起激发、推动、加强的作用。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激励: (1) 沟通式:学生是有情感需要的, 他们需要得到老师的尊重、帮助, 需要从同学那里得到关心、友谊等, 学生的情感得到满足后, 他们便会有更多的信心与激情去学习。老师和学生的之前的情感沟通了, 可以增加对老师的信任感。 (2) 勉励式:用勉励的口气布置学习任务, 可使学生感到满足与荣誉感, 激发学生的潜能。生硬的语气从一开始就剥夺了学生学习的热情, 因此, 老师在课堂中应注意自己的语气, 考虑学生的感受, 练习效果自然就好。 (3) 参与式:指个人的思想和感情都投入到一种鼓励个人为团队的目标做出贡献、分担责任的团队环境之中, 是精神方面的一种自我实现需要。老师可以听取学生的意见, 收集学生的建议, 参与备课、上课中去, 使教学自在, 学生也能认真听从。 (4) 期望式:在艺术体操教学中, 表现的较好的学生, 非常期望老师能给予自己一个恰当的评价, 而成绩不理想的学生, 最恐惧受到老师的批评与挖苦, 遇到这些情况, 老师要正确的对待学生的表现, 给予适当的评价, 并提出相应的期望, 鼓励其向更好的方向发展, 或者改变以前的过失, 努力进步等, 激发学生补缺改过, 不要一味的肯定或否定。 (5) 宽容式:宽容, 即允许别人自由行动或判断;耐心而毫无偏见地容忍与自己的观点或公认的观点不一致的意见, 宽大有气量, 不计较或不追究, 如果师生之间产生矛盾, 教师要以宽容的态度解决, 是妥善解决矛盾, 和谐师生关系的基础。也要对学生耐心的教诲。 (6) 影响式:主要表现在老师自身模范上, 老师首先要自己严格要求自己, 起到带头表率的作用, 这对于学生来说有很大影响力, 起到有效的激励作用。

3 . 5 重视教学的示范艺术

主要示范的是动作语言等, 它可以加强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传递, 老师的一言一行都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特别是在艺术体操教学中, 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的变化, 运用多种体态语言展现出来, 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参与性。老师通过动作语言将教学内容传递给学生, 无论赞扬批评, 学生都会乐意接受。

3 . 6 重视教学的评价艺术

教学评价是以教学目标为依据, 按照科学的标准, 运用一切有效的技术手段, 对教学过程及结果进行测量, 并给予价值判断的过程。尊重公平的评价每位学生, 对其做出适当的评价, 是非常重要的。以关心、帮助、鼓励的原则进行教学, 使学生不断进步。

4 结语

艺术心理教学从本质上就是在教学中运用多种思维方式进行艺术教学, 以艺术体操为教学基础, 师生双方通过情感交流、心灵碰撞而实现美的感受, 追求艺术魅力, 因此, 在艺术体操教学中需要老师用心与学生沟通, 发挥情感效应, 建立良好的艺术氛围, 保证教学技术顺利开展。

参考文献

[1]李冬兰.基于心理资本干预模型下艺术专业双语教师胜任力研究[J].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2014 (1) :121-125.

[2]么娜.后进生转化中的心理艺术[J].教学与管理:小学版, 2013 (12) :17-19.

[3]王保中.课程教学——艺术与技术的“合璧之魅”——关于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整合的哲学意义再思考[J].中国电化教育, 2013 (5) :15-18, 86.

篇9:浅谈体操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作用

一、引入游戏提高体育教学的实效性

体育教学能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运用体育活动能调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压力。在体育教学中引入游戏,不仅能极大地调动学生对体育课堂的兴趣,还能让他们积极地探究体育运用技能,激发学生的思维,使学生的体育综合素质获得增长。

在进行体育游戏时,需要学生互相配合,通过游戏的竞技性和合作性来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并且能让学生更好地配合,使他们体会到团体的力量,增强学生合作意识。把游戏和体育教学结合起来进行,符合小学生的心理,在快乐的游戏中,学生能积极主动地探究体育技能,并最终掌握这些技能,促使游戏更好地进行。在体育教学中引入游戏,能让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激发思维的活跃性,让学生运用创新性的策略来提高游戏的成功率,使学生在团队合作过程掌握体育运动技能,使体育课堂实现高效教学。

二、游戏在体育课堂教学各个阶段的运用

把游戏引入到体育课堂教学中,能使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快乐,激发他们在体育课堂中的主动性,有效提高体育教学效率。在体育课堂教学中的不同阶段引入游戏,能起到不同的作用。

(一)在课堂准备活动中提高学生的参与热情

在体育课堂教学中,需要让学生进行准备活动。有效的准备活动能激发学生对体育课堂的兴趣,对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有重要的作用,能防止学生在剧烈的体育运动中受伤。所以,教师为了保证学生积极地进行体育课堂的准备活动,可以让学生在参与游戏的过程中完成准备活动。把准备活动设计成游戏的形式,能让传统教学中的准备活动阶段的枯燥练习被有趣的游戏活动取代,能让学生在积极的参与过程中完成热身运动,提高他们参与体育运动的热情。

(二)在教学部分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随着新课改的进行,传统体育教学的理念和教学方法已经不再适合,教师在教学中要深入探究新课改的要求,用新的理念来充实自己,进行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设计,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激发主动意识,在趣味性的学习中感受到自主学习的乐趣。体育教学需要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掌握体育运动技能,如果教师对学生进行运动技能的示范之后,就让学生进行练习,这个过程是枯燥的,不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把游戏和课堂教学相结合,能使体育课堂氛围活跃,使学生积极地投入到游戏中,使教学任务有效完成。例如,在让学生进行50米快速跑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把这个训练设计成追赶游戏,让学生在快乐的氛围中进行追赶,提高学生的跑步速度,同时在跑的过程中注意跑步的正确姿势,提高练习的效率。

(三)在放松环节缓解学生的身体疲劳

在体育教学的最后阶段进行放松时,教师可以用一些小游戏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在快乐的游戏中缓解身体的疲劳,对体育课堂产生兴趣,并期待下一次的体育学习。在放松环节选择的游戏强度不能太大,要让学生在轻松的游戏中进行,既能起到放松的效果,又让学生有参与的热情。例如,在经过体育技能的训练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跟我走”的小游戏,游戏的趣味性浓厚,同时让学生在走的过程中得到放松。

三、运用游戏进行体育教学的原则

(一)根据体育教学内容有针对性地选择游戏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引入游戏,其目的是促进体育教学目的的有效实现。在运用游戏进行教学时,教师要紧密结合教学内容来选择游戏,使学生通过游戏活动能掌握体育理论,掌握体育运动技能的动作和技巧。所以,在进行备课时,教师要深入研究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的兴趣点来选择游戏,同时要对游戏进行创新和改编,使游戏和体育教学实现有效整合,让学生被新奇的游戏所吸引,促使他们主动、积极地参与到游戏教学中。在进行游戏时,教师要向学生清楚地介绍游戏规则、内容,以及游戏的注意事项,在规则允许的范围内学生可以发挥自己的创造力。

(二)选择的游戏要以学生的身体素质和能力为基础

体育游戏多种多样,选择体育游戏的种类时应该根据学生的年龄阶段和身体素质进行,对于低年级的学生,应该选择一些比较容易的且强度较小的体育游戏进行教学。对于高年级学生,可以适当增加游戏的强度和难度,便于他们提升自己。体育游戏的组织应该在科学理念的指导下进行,在具体的游戏当中,也要注意观察学生的身体和心理变化,及时调整游戏强度,避免游戏的开展给学生造成伤害。

(三)在进行游戏时要强调组织性和纪律性

体育游戏的开展是为了活跃课堂气氛,帮助学生学习体育知识,提高身体素质。如果体育游戏过程过于混乱,则很容易发生伤害事故,教师完不成教学任务,且对学生的身体和心理都会造成严重的影响。所以,在体育游戏过程中,教师应该强调组织性与纪律性。体育游戏一般具有比赛性质,应该避免学生因为争强好胜而不顾游戏规则的情况,所以,游戏的开展一定要在教师的指导和带领下进行,使体育教学实现高效性。

总之,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进度来有效选择游戏活动,使体育教学在轻松、活跃的氛围中实现高效。运用体育教学和游戏相结合的方式符合小学生的心理,能有效提高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使他们在快乐的游戏中提高运用技能,发展身体协调能力。同时,运用游戏进行体育教学,还能让学生始终保持乐观和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在学习和锻炼过程中激发学生对体育课堂的兴趣,使体育教学在活跃、轻松的氛围顺利进行,提高教学效率。

篇10:浅谈游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作用

内容提要:小学生具有活泼好动、爱玩的性格特点,他们的有意注意时间短,却更多地关注一些‚有趣、好玩、新奇‛的事物。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爱玩游戏是小学生的天性,而小学生的学习却渗透在了有趣的游戏活动之中,每位学生不仅是游戏的参与者,也是学习的小主人。根据小学生的性格年龄特点及实际需要,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应注意从数学着眼,从游戏入手,采用多种多样的游戏活动来辅助教学,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不断获得小学教学中健康、有趣的学习体验,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培养多方面的能力。这样不仅可以充实小学生的游戏生活,而且还可以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小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觉性,同时还能丰富他们的思维,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培养创新能力。由此可见,数学游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发挥着重大的作用。关键词:数学游戏 学习兴趣 积极性 运用

一、小学数学游戏教学法的理论依据

20世纪初,美国实用主义哲学家、教育家杜威从他的‚活动理论‛出发,为游戏教学奠定了哲学基础,杜威提倡的活动课程非常重视儿童的游戏活动在教学中的作用.他强调儿童‚从做中学,从经验中学‛,让学生在主动作业中学习知识.主动作业包括游戏、竞技、建造等方式,这些都是使儿童有机会从事各种调动他们自然冲动的活动,最适合于表现儿童各种天然的倾向,最容易成为儿童所喜欢的事情.游戏教学法作为一种活动教学法,活动课程的理论为游戏教学法 提供了依据.小学是学生真正接触数学的初级阶段,根据这个阶段的学生的性格特点,可以知道他们是处于具有强烈求知欲、不稳定性和非常爱玩的特点,而初学数学,这一学科有很多的知识点是比较无趣和抽象的,怎么好好引导和利用他们这一时期的性格特点是教学成败的关键。因为他们的求知欲强,容易促使他们在课堂上被别的事物分散了上课的注意力,而出现了稳定性不强这一特点,稳定性不强,也就是说他们是活泼好动的,爱玩的,要期盼他们在短时间内改变或者成熟起来那是不现实的,那么针对这些的性格特点,加以利用和引导才是上上之策。‚游戏‛是这个年纪的学生听到就能令大脑皮层兴奋的词语,也是他们所关心和热爱的活动,通过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的教学游戏的创设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消除学生对传统教学方式的审美疲劳,走出‚厌学‛的心理误区,科学的调控上课的程序和效果是必要之举。正确而适当地采用游戏教学,既能提高学生课堂教学的参与率,也能全面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游戏是可以促使左右脑均衡发展的活动之一,它可以使大脑皮层始终处于一个兴奋的状态,让学生思维活跃,学习自然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数学知识比较抽象,小学生年龄小,往往难以理解,学起来就常会感到枯燥无味,而游戏教学法就是可以把一些枯燥无味的知识通过游戏的方法,让学生们主动地学习掌握.数学学习如果能够做到教学和游戏结合,就能使课堂学习生动有趣,取得较好的学习效果,而且在游戏的过程中可以锻炼学生的意志,使学生的聪明才智充分发挥,也能够使得数学的教学效果得到有效的提高.二、游戏教学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运用的时机

游戏活动大都是在整个教学环节中预设好的。游戏时,要结合教学目标来选择游戏的最佳时机。

1、课前运用,调动学生的热情

教师为了能将学生的注意有效的转移到课堂中来,快速进入学习状态,在课堂开始阶段常常开展小游戏以调动学生的情绪,为一堂课的正式进行作好准备。

2、课中运用,促进新知吸收

游戏教学有助于把教学过程与学生在游戏中的情感体验结合在一起,教学任务和内容通过多样化的游戏活动表现出来,就为他们吸收新知识,发挥特长和潜在表现力提供了条件。教师精心设计与教学内容密切配合的游戏能帮助学生更好理解教学内容,突破重点和难点。

3、课后运用 延伸提高

一堂结构合理的课有感知、理解、运用、延伸等几个主要环节。延伸得好,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心理学表明,临下课前5分钟左右学生较易疲劳,注意力分散。为了使学生始终保持饱满的情绪,教师可以设计一些竞赛类游戏。

三、数学游戏教学法的优点

1、数学游戏教学有助于激发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俗话说,玩是小学生的天性,他们具有好动、爱玩、好奇的特点,而游戏却是小学生十分喜爱的一种活动形式。陈鹤琴先生就提出过‚寓教育于游戏之中‛这一著名的教学原则。其实,小学生在课堂上不可能每一分每一秒都会全神贯注,即使作为成年的我们也很难做得到。尤其是对于一些比较抽象、学起来还枯燥无味的数学知识,就更难做到集中精力了。而如果在教学中开展一些好玩的数学游戏活动,就可以使小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活动中,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让学生喜欢上数学,从而使他们能够自觉的去学习数学知识。这样不仅可以让小学生在这种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感受到数学的乐趣,而且还更好的掌握到了课堂上所学的知识。

例如:我在教学‚4的认识‛时,可以设计一个‚游公园‛的游戏。课件展示,带领同学们进入公园,用投影仪出示公园里的各种动物图片,让学生仔细观察,从这些动物里找出数量‚4‛,这时学生可能会找出很多。比如:动物有四只脚;又如:1只熊猫有2只耳朵,2只熊猫有4只耳朵……等等。这样,不仅使小学生有兴趣地投入到新课学习中去,而且使学生感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动机,同时学生的观察能力也得到训练和培养。由此可见,数学游戏是激发小学生兴趣的有效手段,教师要将数学游戏适当安排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使他们喜欢学数学。

2、数学游戏教学有助于提高小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的积极性。波利亚曾说:‚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由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刻,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内在规律、性质和联系‛。古人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新一轮课程改革也要求我们‚教会学生学习,培养学生自主能力‛。小学生随意性较强,自主学习、独立思考的积极性不高,通过数学游戏,可以为学生创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让学生通过动手,动口,动脑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从而使学生的思维得到拓展,还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的积极性。

例如在教学‚100以内数的熟悉‛时,课前开展一个‚对号入座‛的游戏。首先,从20到90给每个学生编上号,并让学生牢记。然后课前五分钟由老师提问,学生‚对号入座‛。比如说老师问:‚二个‘10’和三个‘1’组成的数是多少?‛则23号学生站起往返答:‚我在这,二个‘10’和三个‘1’组成的数是23。‛这样,学生就要认真听,仔细想。老师还可以提出更多的问题,让学生多开动脑筋,如:‚23和25中间的数是几?‛、‚36后面的1个数是几?前面1个数是几?‛、‚56减14是几?‛、‚和76相邻的数是谁和谁?‛等等。其实每个小学生都有一种表现欲,都希望老师说的数是他,能在同学中表现一下。因此,每当老师提问时,学生都能积极的动脑想,即使有错误,学生也能马上看出来。这样不仅把握了所学的知识,活跃了课堂气氛,还提高了学生独立思考的积极性。

3、数学游戏教学有助于培养小学生的团结合作的精神。

俗话说,团结就是力量。低年级的小学生团结协作的意识很差,他们往往只顾个人的学习,没有集体荣誉感,因此在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小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而数学游戏教学却能够培养同学们的合作精神,能够使他们在活动中愉快的合作,从而完成任务。因此数学游戏教学必须遵循合作性原则,也就是说,游戏教学能够培养同学们的合作精神,提高他们的协作能力。游戏教学方法很多时候都是以竞赛活动的形式出现的,对学生进行分组,让各个组来进行竞赛。而对于整个组来说,它不仅仅是依靠个人的力量,而是需要整个组全体同学的共同努力,充分发挥他们的协作能力和合作精神,才能够完成任务。如果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多采用这种活动的游戏教学,不但有利于小学生个体能力的发展,而且还能够培养同学们的合作精神,提高他们的协作能力。

例如:在学完‚10以内数的加法‛后,采用‚接力赛‛游戏来帮助小学生巩固‚10以内数的加法‛,同时还培养了小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游戏中,可以把全班同学分成8组,每组8人,把算式写在8张纸上,每张纸上写8道题,由老师说开始,从后向前传,每人写一道题,哪一组写得又对又快,哪一组就夺得了这次接力赛的冠军。在游戏中,同学们都活跃起来了,每个小学生都认真地做题,生怕自己做错了会影响整个组夺取冠军的机会。同学们通过这个游戏明白了这样一个道理:只有团结协作才能取得最后的胜利。在小学课堂中利用这种游戏教学的形式,使同学们的团结协作的意识增强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在整个动手操作的活动中使学生感到并不是每一件事情单靠自己个人的努力就可以解决的,还需要同学之间的共同合作才能完成。因此,在小学课堂中采用游戏教学的形式有助于培养小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

4、数学游戏教学有助于发展小学生的思维,培养创新精神。

由于小学生的心理特征还不够成熟,所掌握的知识也是十分浅显的,因此他们具有潜在的求知欲和好奇心。由于他们的思维不受一些渊博的知识的限制,所以他们敢于大胆的去想象,想象能力当然会十分的丰富了。前苏联心理学家列昂捷夫指出:‚游戏是显示儿童智力最自由、最自然的形式,在这种形式中儿童可以认识和学习周围世界,并为显示出个人的积极性而开拓了广阔的天地,在某些游戏中儿童表现出思维敏捷并富有首创精神‛。因此根据小学生的年龄心理特征,在幼儿园优秀教案数学课堂中设计多种形式的游戏活动,可以给小学生提供充分的想象空间,以激发小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并且能够进一步培养他们敏锐的观察力,提高他们的聪明才智,从而有助于发展小学生的思维,培养他们的创造精神。

例如:在一个探究题中:把36个边长为1厘米的正方形拼成长方形,有多少种拼法?它们的周长各是多少?有什么规律?活动时,学生们独立思考后,有的用方格纸拼,有的画图拼,有的凭借想象拼,通过同学们的不懈努力,最终找出了许多不同的拼法及其规律,这样的活动不仅可以让学生学会解决问题的方法,而且还发展了学生的思维,培养了他们的创新精神。

在创设游戏的时候,必须要根据课程实际‚量身定做‛,老师要注意其中的取舍,对于能激发学生兴趣和思维能力的部分采取保留,而对于的部分则应在课堂教学中舍去,取而代之的是引导学生迁移到课程的教学内容当中去思考,从而形成教学。游戏结束后,要及时地引导学生去体会和总结并互相交流意见,从而形成在玩乐时亦能学习的习惯,提高学习的自主性和娱乐性。迁移性思维的培养是很重要的,是日后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能力构成的基础,如果忽视了这一点,游戏也只能单纯的成为游戏,无法起到辅助教学的作用。为了让学生能仿佛置身于真实的场景中去学习。在游戏的创设中也应注意角色的应用,如在学习100以内的加减法时,老师可以按照班级人数设计运算小卡纸,在课堂上分发卡纸上有不同的运算算式,但是只有两个的运算结果是一样的,让学生们依次上台念出算式如:‚36+64就是我,我就是100,你们谁是我的双胞胎?‛台下另外一个运算结果相同的同学这时候就可以站起来大声说:‚22+88就是我,我也是100,我是你的双胞胎。‛通过这样一个‚数字双胞胎‛的小游戏,既让学生学到了课程要求的知识与技能,也增进了同学之间的情感交流,巩固了他们的友谊。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根据小学生的心理年龄特点,恰当的利用多种形式的数学游戏活动,使这些教学内容融于游戏之中的教学形式更贴近孩子们的心,给小学生带来浓厚的学习兴趣,从而激发了小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使他们能够主动去学习,发展了小学生的智力,培养了他们的团结合作的精神,有效地提高了课堂的教学质量。因此,游戏教学不仅是小学生渴望的、教师追求的一种教学方法,也是现代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一种教学手段,它不仅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还在其他课程教学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李志勇.教与学研究.小学数学教育 [2]吴也显.小学游戏数学论.江西教育出版社

上一篇:绿篱修剪机使用注意事项下一篇:三八妇女节经典短信祝福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