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朝小学体育游戏教学的随笔

2024-04-20

阳朝小学体育游戏教学的随笔(精选16篇)

篇1:阳朝小学体育游戏教学的随笔

阳朝小学体育游戏教学的随笔

针对学生活泼好动的特点,我们在课堂教学中,经常安排一些学生喜欢的游戏练习,创设良好的教学氛围,使课堂“活”起来,让学生“动”起来,用以激发学生的练习兴趣,调动学生锻炼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开放式思维。但是游戏教学中往往会出现一些意想不到的事情。如在2年级的一节体育课中,我安排了“找朋友”的游戏,个别学生为了“逃避”受“罚”,突发气象,出现有违规则的举动。针对这一现象,我让学生展开讨论,在争论中引发出创新的火花,获得了意外的收获,创编了“数脚”游戏。

实例

在师生亲切的问好声中,我们的体育课进入了导入部分。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我安排了“找朋友”的游戏,当我讲清楚规则和要求后同学们沿着篮球场的边线进行慢跑,开始了游戏。

我喊“5”,学生快速地自由结伴,5人抱成一团,我检查后,对人数不够或者是超过人数的小组,要求每人做3次立卧撑。为了改变游戏的单一性,增加游戏的趣味性,我采用了加、减、乘以及喊出的数字加或者减我举起的打出的手势,以提高学生的`注意和兴趣。在一次我喊“4”加我举起的右手打出的“2”的手势后,在检查每组人数时,发现了有一个组是7个人相抱,其中XX同学驮在一位学生的背上。我对该组的同学作出了不符合游戏的判决,每人做3个立卧撑时,学习同学提出了反对意见。他理直气壮的说:“老师,你看我们是联体儿,二个人二个脚,你再看其他小组6个人是12只脚站在地上,我们虽然是7个人,但也是12只脚站在地上,和他们是一样的,怎么要做立卧撑呢?对XX同学的讲话,我没有急于发表意见,而是让大家讨论怎么处理。同学们一下子七嘴八舌地议论开了,有的说要做,有的说不要做,有的说有理,有的说是狡辩。其中有为学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老师,我们今天做的是找朋友的游戏,是数人而不是数脚,他们不符合要求。听他这么一说,我突然来了灵感,就对大家说:刚才XX学生的表现和你们的议论,使我产生了一个新的想法,数脚不也是个很好的游戏吗?大家来想想看如何来创设这个游戏。这一下讨论的气氛又热烈起来,XX同学更来劲,他说:只要老师说出数字后,不管哪个组的人数多少,只要站在地上符合老是的要求即可。

随即,我和学生一起尝试练习,当我喊到“8”时,学生迅速结伴,为了达到8只脚,大家各出奇想,有的脚踏在另一个人的脚背上,有的单脚站立,更难的是四个人成二只脚,多种多样的动作和造型呈现在我的眼前。当我喊“0”时,居然也没难倒学生,他们坐在地上把脚抬高离地。学生积极动脑,集体创设,互相协作,完全沉浸在游戏练习中。虽然这节课的教学内容受到了影响,但我和学生得到了一个意外的收获,创编了一个新游戏--数脚游戏。

思考

这次游戏教学给我很大的启示,在平时教学中,教师是教学的主角,习惯于让学生按设置好的各种内容和练习手段进行机械地模仿,被动的练习。把爱提怪问题、爱钻牛角尖、不遵守规则的学生视为为调皮捣蛋,加以批评指责,造成学生在练习中不敢越雷池半步,扼杀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如果课中我把XX学生的行为视为捣乱,将他的话视为狡辩,不予理睬,就不会有这以外的收获。

体育教学是学生身体锻炼和思维活动想结合的过程,激活学生的思维有利于学生主动地参与到体育教学中,充分体现出师生、学生间相互交往,积极湖动,共同提高的特点。在这游戏教学中,针对出现的问题,教师不是专制地下结论,而是给学生有交流探讨的机会,让学生发表观点,提出看法,在学生思维的碰撞中引发创新的火花。在游戏的创编过程中,学生积极思考探索,充分体现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在游戏的练习中,学生的个性得到了发展,自我表现得到了成功的体验,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创新教育不是把学生当作机器上的螺丝钉,而是把每个学生看成是发动机。我们要重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要善于发现学生在练习中有意和无意间所表露出的闪光点,对学生在活动中表现出的创新举措,应及时加以鼓励,要创设情景加以引导。要鼓励学生去寻找一项活动、一个动作的缺点,包括鼓励学生寻找老师的缺点,寻找几个学生同一动作或几个学生不同动作练习中的交叉点、异同点,了解动作学练中的重点、难点,提倡学生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教师要给学生自主活动的空间,让学生积极去尝试、去探索。无论成功与否教师都应多给予肯定和鼓励。精心呵护学生,更不应把创新这棵幼苗扼杀在萌芽状态。

教师还要善于自己的教学创新,要善于运用多种思维创造多变而又有效的方法和手段,及时让学生一起去分享、去体验,定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篇2:阳朝小学体育游戏教学的随笔

每次听课都是一次非常好的学习机会,都能获得很好的教学熏陶,听到一堂好的课,心中也将充满快乐与喜悦之情。听课后的反思过程也是值得认真总结的一个环节,在这几次的听课中,我有以下感想

一、带领学生感受歌词。

例如《青草小河边》的歌词是有一定难度的,在这一次听课中,授课教师很有创意地进行了“教歌词”这一环节,歌词的感受是与节奏密切相连的,教师先省略复杂的歌词中的一个字,让学生把句子中容易的字按节奏读出来,待学生掌握好后,再启发学生歌词节奏的变化,附点的地方便加入了新的字。这样从易到难,循序渐进,非常流畅地遍解决了歌词中的`难点,而且教课非常有趣。

二、引导学生理解歌曲的情绪。

在一首歌曲的左上角往往出现如“亲切地”、“欢快地”、“深情地”、“热烈地”、“庄严地”等等歌曲情绪,可让学生结合歌词含义,在歌唱时力求处理的恰到好处。

三、教唱环节

这一步唱歌课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授课教师充分引导学生养成聆听的好习惯,“听唱教学法”,即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听力,在反复视听的过程中来完成歌唱教学任务,教师的清唱范唱能很好地传输给学生正确的音高位置与节奏特点,在没有音乐伴奏的情况下,学生的聆听是完全集中在老师的范唱歌声上的,这样,他们对于音乐的接收也将更加直接,值得一提的是,这一点提高了对教师能力素质的要求。课堂上,让学生上台演唱,培养他们的参与、实践能力,学生情绪高涨,使音乐课上得更加生动活跃。

四、读谱训练。

在一年级的课中,已经完成教学任务后但还有多余的时间怎么办?在这里,冯老师提示说,可以反过头来进行识谱学习。这样在学生会唱个的基础上再识谱,降低了识谱的难度,同时也能促进学生对于音符与音高关系辨别的能力。

篇3:小学科学教学随笔

1.教学目标生活化。 现代心理学中有一种提法, 至少有7种在个人发展和全人类社会发展中起了作用, 它们是语言、数学逻辑、空间、音乐、运动、人际关系和自我认识能力。 人和人之间的不同智能是有差异的, 一个人的各种智能之间也有一定差异。 小学科学教学涉及的内容广泛, 包含生物、人体、地球、宇宙等相关知识, 因而总有能使不同学生得到充分发展的空间、领域, 让不同学生都可以找到自己的闪光点, 都能找到做好学生的感觉。 我想, 这比单纯教给学生多少知识更重要、更有意义。 如:有一次, 我在全校四年级学生中开展了标本采集活动, 并进行“标本之星”评比, 结果, 一位学习成绩一般、平时不爱说话同学以数量多、制作水平高, 被同学们一致推荐为“标本之星”。 近年来, 我在教学中经常开展一些小制作、小发明、动、植物标本的采集等活动, 而能积极参与这些活动的大多是一些成绩一般甚至是我们平常所认为的那些 “差生”, 他们在活动中不仅表现出很高的积极性, 而且能表现出较高的水平。 基于这样的认识, 我想科学教学更要面向每个学生, 使每个教育对象都无一例外得到充分发展。

2.小组讨论要精心设计探究的问题。 小组讨论是围绕各种问题展开的, 好的问题设计可以激发学生讨论的欲望。 在课堂中, 并非所有问题都适合展开讨论。 问题的设计既不能太低, 学生无须讨论便可知道答案, 更不能太高, 超过学生的能力范围。 因此, 在教学中, 需要教师精心设计讨论的问题, 使学生既感觉到有一定的难度, 又能通过小组的合作讨论解决问题。 如:在教学《哪杯水多》一课时, 教师出示锥形瓶、平底烧瓶和集气瓶三个不同形状的瓶子, 里面水的高度是一样的。提出问题:这三个瓶子里的水, 哪个比较多呢? 由于瓶子的形状不一样, 学生意见产生分歧, 认为哪个杯子里水多的都有。这时, 教师可以组织小组进行讨论:怎样知道哪个瓶子里的水比较多? 通过讨论, 学生形成一致意见, 可以把水倒入一个杯子里, 通过做标记的方法知道哪个瓶子里的水多。 接着教师介绍量筒, 让学生用量筒测量哪个瓶子里的水多。 我们看到, 这个简短的讨论环节使学生更加关注科学现象背后的实质, 对实验的意图有了更深的认识, 提高了学生对问题的关注广度及深度, 减少了学生在实验中的“看热闹”的现象, 推动了探究的进程。

3.巧“扶”妙 “放”相互结合, 促进学生有效探究。 小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方式是科学探究。 受年龄、社会生活经历和知识经验的影响, 小学生的科学探究对象一般都是科学家已经探究过的事物或现象, 而且有确切定论, 但对于小学生来说, 这是未知新奇充满探究意义的。 他们的探究方法比较简单, 主要是观察、实验、操作、调查、模拟等。 探究中他们使用的工具大多不复杂、精密, 比如:放大镜、杠杆尺、弹簧秤、显微镜、酒精灯、剪刀等物品。 他们的探究行为是不完善的, 探究活动往往因年龄小、知识积累少、活动能力弱、思维不成熟等原因导致“心有余, 而力不足”的实际困难。 比如:探究过程中不会提出问题, 不会筛选问题; 不懂得针对条件和原因作有根据的假设;不明确科学探究活动的基本过程和程序;不会控制实验变量做实验或实验方法不熟悉;实验后得不出结论, 只会用语言解释现象, 不懂得用图画、图表、模型解释原因, 等等。 小学生这些不知不懂不会不明确的探究困难恰恰要求科学教师积极发挥好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的作用, 在学生科学探究中巧“扶”妙“放”, 促进小学生经历有效的科学探究过程, 提高科学素养。

4.信息技术与小学科学教学方式相融合。 当今社会是全新的信息时代, 信息社会的特点是个性化、多样化、关心人、尊重人, 一切为了人成为信息社会的主旋律。 信息化融合小学科学教学应该有崭新的教学方法、形式, 信息技术和学科融合教学作为创新型教学的尝试, 摒弃了传统教学以教师为中心的“讲授式”教学方法, 而是采用近年来兴起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提倡的学习方法是在教师指导下, 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信息技术和学科融合教学的整个教学过程中, 教师起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作用;利用情境、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要素,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首创精神, 最终实现使学生有效地实现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的目标。所以我们有意识让学生自己查阅资料或进行社会调查, 把学习科学知识由课内延伸到课外, 不仅开阔学生的知识视野、丰富课余知识, 而且培养学生自主探求知识的能力, 提高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5.通过小组合作, 让 “差生”开口。 大多数小学生对科学课是非常感兴趣的, 因为他们对大自然本身有浓厚兴趣和好奇心, 这就为他们能够主动参与到科学探究活动中创造了天然的条件。 因此, 教师应该致力于培养学生积极动脑、大胆想象的习惯, 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 让学生真正以主人公的姿态参与课堂教学, 主动探究科学知识产生的过程。 现在的社会, 人与人之间的合作交流尤其显得重要, 因此这种能力应该从小学就开始培养。 一个知道学习需要合作的学生是聪明的学生, 他会因此而找到科学学习中小组合作的乐趣所在, 通过科学探究, 在科学学习中享受科学。

6.关于实验材料的准备。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科学教学, 材料准备极其重要。 辅助教学, 功不可没。 怎么办? 策略有四:

6.1老师、学生的鼎力援助。 材料算不上值钱, 但能闪现孩子们的童心, 仁爱之心, 他们会珍惜这样的机会。

6.2平时的废旧收集。 瓶瓶罐罐、螺丝螺帽… … 注意收集, 留着备用。

6.3大材小用, 合理搭配。 土豆浮沉的实验, 我们可以裁大为小, 相应的, 水、盐都会节省许多。 液体混合, 没大剂量的阔气, 但有小剂量的优雅, 视频展台同样可以一展绚烂。

篇4:小学作文教学随笔

关键词 作文教学;习作能力;实践

为了落实新《课程标准》的精神,进一步提高小学生的整体语文素养,更新习作教学的理念,解决作文教学难题,培养学生习作能力。根据这几年的教学实践我总结了以下培养学生习作能力的方法:

一、练笔与积累同步

小学生好奇心很强,求知欲望很旺盛,对新鲜的事物感兴趣。在习作教学中,我常常组织一些学生感兴趣的活动让他们进行小练笔,如拔河比赛、跳绳比赛、猜字谜比赛或成语接龙比赛等,让学生学会场面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神态描写……这些活动不仅能为学生提供写作素材,让他们有东西可写,而且很大程度上调动了他们的习作积极性,激发了他们的写作热情。真正做到心有所思而写,情有所感而发。让我们生活中的点点滴滴都成为习作的源泉。另外,写读后感也是一个练笔的好方法。我们班的学生都已养成了每天写读后感的好习惯,他们会每天坚持读一篇文章,可以是一篇童话,也可以是一篇散文,还可以是寓言、古诗、小说、神话……然后写下自己的体会。可以是一句话,也可以是两句或者是一段话甚至一篇完整的读后感、一首小诗……但一定是自己心里最最想要表达的东西,言为心生嘛。

“巧媳妇难为无米之炊”,要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和写作能力,首先必须让学生多阅读。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吟。”课文中大部分是名家名篇,有许多优美的文章和片段,语言生动形象,易感易学,很适合学生阅读。培养学生积累的习惯,课内的要积累,课外的也要积累,所以我建议我的学生每人准备一个厚厚的摘抄本,把课文里的好词好语句抄写下来,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另外我还建议我的学生阅读课外书籍,引导他们把自己喜欢的词句进行分类,比如:写景的,写物的,写人的……摘抄自己喜欢的好词,可以是一个、两个或者三个、四个……摘抄自己喜欢的好句,可以是一句、两句……但是必须们每天坚持。这样到习作的时候学生无论写什么,脑海里就会涌现出无数的词句,大可信手拈来,文思泉涌,何愁写不出好文章呢?

二、修改与互评并行

每一单元的课文都是本单元习作最好的例文,我便打破教学常规,在学习第一篇课文的同时便向学生渗透习作方法。比如在完成人教版第十一册第四单元的习作时,我便在学习本单元第一课《人类只有一个地球》的同时向学生渗透 “保护生态环境”这类作文的习作技巧,首先要求学生收集关于环境保护的好词好句以及环境被污染、被破坏的资料,然后为本次习作拟一个提纲,根据提纲试着完成本次习作。老师要提醒学生:题目是文章的眼睛,结尾要注意画龙点睛。接下来继续学习后面的课文并继续渗透不同的课文不同习作技巧,让学生把自己的习作和课文进行对比,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然后进行反复的修改,之后再让你的同桌或要好的同学帮你再做修改,这时学生的作文卷面已经缭乱了,老师就让学生工整地把原文誊抄在作文本的后面,然后交给老师,这时老师不必急着去读他们的半成品,而是去读读他们的原文,再看看他们所做的修改,你会惊奇地发现:原来每一个学生的习作潜力都是无穷无尽的,需要我们这些引导者不停地去发现、不停地去发掘,他们一个个都是习作的千里马,而我们就是他们的伯乐。当然,这时候我们作为伯乐就要辛苦一点,拿着这些半成品去和每一个千里马交流,对他们的亮点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比如哪个词用得特别棒,哪个句子写得特别生动优美……让他们看到自己的长处,激发他们的习作兴趣,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古人亦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知者不如乐之者。”对于不是很满意的地方老师应以商量的语气说:“xx同学,这里我会这样……来写,你呢?你一定会有更好的写法吧?”用鼓励的语气让学生对他的半成品再做加工,最终成为文采飞扬的佳作。但这时也往往会有个别的同学会存在懒惰思想,老师见机定要及时引导:“xx同学,好文章是改出来的,唐代诗人贾岛在京城长安骑着毛驴做诗,得到“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两句。第二句的“敲”字又想改用“推”字,犹豫不决,就用手做推、敲的样子,无意中冲撞了京兆尹韩愈的仪仗队。贾岛被带去见韩愈,向韩愈说明原委。韩愈没有怪罪他,还为他出主意说,用“敲”字好,“敲”字更能体现夜的寂静。大诗人写诗都要反复琢磨,反复推敲,更何况我们写作文呢?”孩子都是听话的,他会觉得老师说的确实是道理,于是也很乐意地继续修改作文,有困难的地方问问同学或和老师谈谈。一个单元的课文学习任务完成了,一篇篇佳作也随之诞生。通过长期的训练,我班学生都已养成积累与修改的好习惯。平时的周记或小练笔都会进行认真的反复的修改,然后再拿来给老师品读,希望老师再给改改。积累与修改双管齐下让我班的学生不再厌烦习作,而且还偷偷地喜欢上了它。

在作文批改中,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参与评改,采取互批互改的形式。要求学生批改作文时做到:先通篇读,看作文是否符合要求,再一句一句认真读,找到不通顺的句子、不恰当的词语、错别字、用错的标点符号等,并用圈、点等符号标出,最后写上对这篇作文的简评。这样基础好的学生与基础薄弱的学生对调批改作文,写得差的学生改到好的作文时,可以从中学到方法,受到启发,得到提高;写得好的同学改到写得差的作文,也从中得到教训。实践证明,让学生互评改作文会使学生逐步养成爱动笔的好习惯,十分有利于调动他们的写作积极性,天长日久,就会自然而然的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

综上所述,是我从事语文教学工作几年来的几点拙见,要提高小学生的作文能力,老师必须要注重学生练笔的培养和语言的积累,要求学生掌握习作技巧和方法,训练学生修改和互评的能力,把作文教学渗透到整个语文教学中,切实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

篇5:小学体育老师的教学随笔

前些日子上了一节市级公开课,我安排了初一的跳绳课,课安排在上午第四节课,课前我把多媒体和场地、器材作了精心布置,准备了28+1(教师用)根短绳,而且把跳绳分成了数量相等的4组,这样利于上课时分发。

上课后,我按照教案设计的步骤,有条不紊地逐步展开,该轮到学生拿绳了,我吩咐各组小组长到前面领绳然后发给组员,我看学生基本上都拿到绳了,开始讲解跳绳的动作要领。这时发现两个学生还聚在一起,像是在解绳,我走近一看,果然,两根绳缠在了一起并形成了一个“死结”,我看这结比较难解,就把自己手上本来做示范用的绳给了这位学生,回到前面,准备讲解,又一个男生大声叫道:“老师,我还没跳绳呢!”,对呀,我手上有两根绳呢,还有一位学生没拿到绳呢,真是天有不测风云,打结的绳一时半会儿解不开,手边又没有多余的绳,怎么办?此时,我灵机一动,就对他说:“你到前面来帮老师做示范吧”,并把手上的两根绳给了他,于是我一边讲解他一边做,发现错误的地方及时予于纠正,其余同学也跟着一起学,效果还算不错。总算熬到了学生自由练习时间,利用这个机会,我费了好大劲把两根绳解开了,之后,一切进展顺利。

这节课我本以为准备工作十分充分和周密,应该能够很圆满地完成,但由于缺乏预见,还是留下了遗憾,因此,这节课对我也是一次教训。

篇6:小学体育教学随笔

小学体育教学随笔

素质教育的最高境界,就是要让孩子们在快乐中全面成长。体育课正是学生展示鲜活个性,迅速获取成就感的大好舞台。为此,体育课必须让学生在掌握动作和技能的同时也得到快乐。然而,学习的快乐也有层次之分。学生对体育课相对宽松的组织和对体育活动本身的原发性快乐是较低层次的;而对体育课形成自觉习惯,主动通过锻炼身体来寻求快乐是较高层次的;只有为促进身心健康,通过意志努力,全面增强体质去从事各种锻炼,甚至形成了以苦为乐的信念,才是体育的最高层次的快乐。因此,体育教师在教学中有一个重要的任务,就是要让学生的快乐不断“晋级”。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把握好教学双边关系中“导”的作用,在导德、导思、导法、导向之时,不忘了导趣。例如有的同学在体育活动中兴趣单一,发展不够全面,致使体育教师就要向学生展示各种体育运动项目的魅力,启发、吸引学生,让学生在富有情趣的学习过程中,掌握运动技巧,体会运动的快乐,这样才能更全面有效的训练学生的肌体,增强运动技能的储备,挖掘学生的身心潜能,为终身体育夯实基础。体育课的快乐,往往因人而异。例如有的孩子喜欢轻松欢快的肌体游戏,体会着与同伴之间的默契配合,斗智斗勇的喜悦;有的学生喜欢竞争激烈的球类比赛,感受着大汗淋漓、精疲力竭之后的欢畅;有的喜欢在个人项目中一显身手,有的则情愿做热心的观众摇旗呐喊,或者甘心鞍前马后地服务。因此,体育课应尊重学生的个性特征,让学生有一定的时间支配权,项目选择权,以利于培养学生的个性,实现自我。事实上,教师不可能保证每一个学生对教学内容都感兴趣,这时,教师切忌过多地使用行政命令,让学生的言行“强行入轨”,而应开动脑筋,寻求教学的契机,兴趣的突破口。体育教学之快乐,应该是双向的。在让学生快乐学习的过程中,教师也应是快乐的、轻松的,这样的课堂教学,才能使师生关系和谐融洽,师生情去相互感染,使教学气氛热烈而又理智。如果教师的课上得很累,很死板,那么,这样的课绝不能算是好课。须知,在给学生“松绑”之际,便是自己的教育思想得到自由快乐之时。

篇7:小学体育教学随笔

在体育课上怎样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丰富多彩的体育教学呢?怎样提体育教学效果呢?我就体育课的教学谈几点感受:

一、明确小学体育的目的

小学体育课是向学生传授体育的基础知识、让学生掌握体育的基本技术、形成一定的运动技能、发展学生的体育综合素责与能力、提高学生身体健康水平的一种基本形式。

二、体育课的准备

让学生在从事某一体育项目时要有心理、生理上不怕的准备。不同的体育项目对学生身心方面的要求是不同的。针对学生要承认差别,不能一刀切。一节课中,动作要领不到位的学生,可在第二、三节课做到。例我教一年级学生跳绳时,一节课下来,全班33学生只有5名学生学会了跳绳。我就采取开放式的准备活动,把主动权让给学生,还学生一个自由发挥、充满想象、富于追求新意的空间。学生可以是把从教师那里学来的知识加以改编运用、可以从电视、影像等看到的喜爱花样加以运用、也可以以自己根据已有经验思维、加工、合成创造出新的式样。这样既给了学生一个表现自我的机会、又锻炼了学生的组织能力、同时又向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促使学生为之继续努力,养成良好的体育习惯。一星期下来33名学生全部练会了跳绳。另外开放式的准备活动,还为学生在心理方面留有一定的空间,学生能在实际练习中体验,使学生正确理解理论与实践两者的相互关

系,体会成功的快乐。准备活动中,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加以领会、掌握、运用。收到较好的效果。

三、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情感

有了良好的教学情境就能激发其强烈的好奇心。强烈的好奇心是保持旺盛活动动机的重要因素,是取得成功的重要条件。因此,创设情景,激发情感。能充分调起学生们的活动愿望,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使快乐体育真正快乐起来。

四、增加课堂趣味性,编排游戏

很多人认为体育课应该是跑啊、跳啊让学生机械的反复练习。其实根据儿童的生理特点和心理特点,游戏才是学生们的乐园。游戏比赛在小学体育教材中占有相当的份量,而游戏教学往往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竞争意识、团结合作、热爱集体和遵纪守法等优良品质。例在一年级的丢手绢游戏中,输的一方每人必须露一手,或唱歌、或口技、或翻筋斗等。学生们都积极投入,赛完后,有的学生说,老师下次何时再举行,真好玩。让一些平时比较内向的学生,也得到了比较好的锻炼。游戏深受学生的喜爱,既锻炼学生的身心,又提升学生的艺趣。为师者只要多费点心思,尽量用游戏的手段来完成体育教学,使体育课变得生动多彩,学生炼起来就会有滋有味,动起来也会生龙活虎。大大增强学生的体育兴趣。

五、不能“轻视”的体育课的结束部分

体育课的结束部分不拘泥于自由活动形式上,让学生有时可干,只要是有益于学生身、心放松的活动都可以采用,例:欢快的集体舞;

互相按摩;自我按摩;调整呼吸;意念放松;听上一段优雅的音乐;让学生寻找出最适合于自己的一种或几种放松活动形式,在不同的情况下采用不同的方法有去放松自己。

篇8:小学数学教学随笔

1.1 实地考察

我所任教的小学,周围是大片的农田,在教了“多边形的面积和实际测量”一节后,我安排了一次实践活动。把全班分成男女两个组,各组自推一名组长,负责安排同学们带测量工具。在测量三角形的土地时,男、女生从测量不同的底和底边上的高计算面积,发现它们算出的面积很相近。于是我又引导学生讨论,通过讨论,使学生明白了其中的道理。测量后,我又鼓励同学们假想:如果把这块土地,用来种白菜,每棵白菜行距0.3米,株距0.2米,可以种多少棵?白菜长成后,如果一棵白菜收0.5千克,那这一块地可收多少千克白菜?通过实际测量,同学们把所学的知识融会贯通,运用自如。

在实践中才有所创新。这次测量,缺少测绳,有的同学灵机一动,发明了一根细线上每隔5米做个标记的测绳和2米长的竹块做成的测量工具。

1.2 我当小老师

居里夫人说:“人要有毅力,否则将一事无成。”许多数学成绩差的孩子,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缺乏学好数学的意志和自信心。在教学中,对不同层次的学生,使他们都能有成功的体验,成功的喜悦和满足,培养学好数学的信心。

一单元结束了,让每个学生根据本单元内容,认真思考,出一张你认为最满意的试卷,并自己注上答案。在老师的组织下,同学们相互换卷完成。做试卷的同学和出试卷的同学一起来批阅试卷,让每一个学生都当一当小老师。让每一个学生都相信,只要通过努力,当老师并不难,从而让他尝到学习数学的甜头。

2. 注重建立数学知识表象

学生对身边的社会与自然现象有了初步的了解,这种了解往往是模糊的,不太清晰的。教师要引导学生将这些模糊的感知性知识清晰有效地表述出来,使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关系,建立数学知识的表象。如,学习“千克、克的认识”时,学生经常出现类似“一只大白鹅重5克”的笑话。其实,学生在生活中,已经累积了一定的“重”的感性经验,对重量单位有一定的感知,但是关于克和千克的表象是模糊的、不清晰的。我课前让学生到超市购买一些日常物品,记录下重量,并将一部分物品带到课堂,掂一掂、估一估,并与准确值进行比较,在反复的“估”与“比”中,感受千克与克,逐步建立清晰的表象。

3. 深入解读教材,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

解读教材即有效研读教材,把握教材的内涵,以保障教学活动高效开展。那么,怎样科学地解读教材呢?

首先,在备课时,教师要深入浅出地解读教材,找到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在教学中,教师要凭借敏锐的洞察力品读学情,准确把握教学过程。当然,教师品读学情,除了要读懂学生的认知水平特点、已有的知识经验与未来的发展方向以外,还要考虑学生所处的社会与家庭的教育环境。走近学生,教师才能准确把握学生的认知起点,从而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活动。

其次,合理地确定教学内容的广度和深度。通俗地讲,要考虑到学生的接受能力,所以应该合理地安排一节课的教学内容。对不同单元和学生的接受程度要进行区分,由于不同单元的深浅不同和学生接受知识的快慢不一样,因此相应的教学进度也要区别对待。

最后,对教学内容中的重点和难点也要有所区分。在教学中,如果提出一个问题后学生无法领悟,教师就应提一些辅助性问题,引导学生一步步走向问题的本质。要做到这一点,教师需要积极而主动地课前预设,只有做到“胸有成竹”,临场时才不会“手忙脚乱”。

4. 使板书更好地为教学服务

4.1 计划性

教师在备课时,要认真思考,精心设计,反复推敲上课的内容,合理安排板书的内容、板书的位置、板书的时间、板书的色彩与各种标志。有时我们还得考虑将一些次要的和用处不大的板书擦去,这就更需要提前计划好了。

4.2 启发性

教学过程既是学生增长知识的过程,又是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过程。小学生处于形象思维占主导的时期,抽象思维能力很弱。所以在备课时我们得悉心钻研教材,依据小学生的思维特点,充分发挥板书的作用,将原本学生比较难掌握的抽象性题用板书形象地展现出来,使学生更容易受到启发。

4.3 完整性

备课时,我们的板书在简约的同时还得追求完整,要为学生提供具体、形象、鲜明的视觉形象,使得原本一些比较凌乱的知识板块通过板书有机结合起来。这样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4.4 针对性

重点突出是板书设计时的一个基本原则,用最精炼的文字、最关键的词句、最简明的符号、最形象的形式来组合板书的内容,让学生从板书中抓住学习的重点和难点。在板书中要做到重点突出,可以使用彩色粉笔来突出重点。

4.5 示范性

良好的课堂板书,是教师要求学生做作业字迹工整、格式规范的以身作则的表现。

5. 教学生学会听课,养成积极动脑的习惯

每接一个新班,首先要着手培养学生积极动脑,认真听讲的习惯,教学生四会:会听、会看、会想。

5.1 会听

听要入耳,如果听而不闻,等于没听。学生听讲时要边听边想边记忆,抓住要点。不仅要认真听老师的讲解,还要认真听同学们的发言,并能听出别人发言中的问题。为了考查和训练学生“听”的能力,可以组织如下练习:(1)教师口述题目,学生直接写出得数;(2)教师口述应用题,学生写出或说出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等等。这类练习,可以训练学生集中注意力,边听边想边记,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和有意识记忆能力。

5.2 会看

主要是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观察习惯。首先要给学生观察权,不要以教师好心的“讲”取代学生的“看”。凡学生通过自己看、想,就能掌握的东西,教师一定不讲或少讲。会看,首先是肯注意看,教学中要提供充分的观察材料吸引学生看。教师的板书、演示等要准确,鲜明,能引起学生观察的兴趣。由教师带领观察到只给“观察提示”的半独立观察,再到完全独立观察,使学生逐步掌握通过观察比较,做出判断,发现规律的观察方法。在课堂练习中要多设计一些能引起观察兴趣旨在训练观察能力的题目。

5.3 会想

篇9:小学作文教学随笔

关键词作文教学;习作能力;实践

为了落实新《课程标准》的精神,进一步提高小学生的整体语文素养,更新习作教学的理念,解决作文教学难题,培养学生习作能力。根据这几年的教学实践我总结了以下培养学生习作能力的方法:

一、练笔与积累同步

小学生好奇心很强,求知欲望很旺盛,对新鲜的事物感兴趣。在习作教学中,我常常组织一些学生感兴趣的活动让他们进行小练笔,如拔河比赛、跳绳比赛、猜字谜比赛或成语接龙比赛等,让学生学会场面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神态描写……这些活动不仅能为学生提供写作素材,让他们有东西可写,而且很大程度上调动了他们的习作积极性,激发了他们的写作热情。真正做到心有所思而写,情有所感而发。让我们生活中的点点滴滴都成为习作的源泉。另外,写读后感也是一个练笔的好方法。我们班的学生都已养成了每天写读后感的好习惯,他们会每天坚持读一篇文章,可以是一篇童话,也可以是一篇散文,还可以是寓言、古诗、小说、神话……然后写下自己的体会。可以是一句话,也可以是两句或者是一段话甚至一篇完整的读后感、一首小诗……但一定是自己心里最最想要表达的东西,言为心生嘛。

“巧媳妇难为无米之炊”,要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和写作能力,首先必须让学生多阅读。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吟。”课文中大部分是名家名篇,有许多优美的文章和片段,语言生动形象,易感易学,很适合学生阅读。培养学生积累的习惯,课内的要积累,课外的也要积累,所以我建议我的学生每人准备一个厚厚的摘抄本,把课文里的好词好语句抄写下来,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另外我还建议我的学生阅读课外书籍,引导他们把自己喜欢的词句进行分类,比如:写景的,写物的,写人的……摘抄自己喜欢的好词,可以是一个、两个或者三个、四个……摘抄自己喜欢的好句,可以是一句、两句……但是必须们每天坚持。这样到习作的时候学生无论写什么,脑海里就会涌现出无数的词句,大可信手拈来,文思泉涌,何愁写不出好文章呢?

二、修改与互评并行

每一单元的课文都是本单元习作最好的例文,我便打破教学常规,在学习第一篇课文的同时便向学生渗透习作方法。比如在完成人教版第十一册第四单元的习作时,我便在学习本单元第一课《人类只有一个地球》的同时向学生渗透 “保护生态环境”这类作文的习作技巧,首先要求学生收集关于环境保护的好词好句以及环境被污染、被破坏的资料,然后为本次习作拟一个提纲,根据提纲试着完成本次习作。老师要提醒学生:题目是文章的眼睛,结尾要注意画龙点睛。接下来继续学习后面的课文并继续渗透不同的课文不同习作技巧,让学生把自己的习作和课文进行对比,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然后进行反复的修改,之后再让你的同桌或要好的同学帮你再做修改,这时学生的作文卷面已经缭乱了,老师就让学生工整地把原文誊抄在作文本的后面,然后交给老师,这时老师不必急着去读他们的半成品,而是去读读他们的原文,再看看他们所做的修改,你会惊奇地发现:原来每一个学生的习作潜力都是无穷无尽的,需要我们这些引导者不停地去发现、不停地去发掘,他们一个个都是习作的千里马,而我们就是他们的伯乐。当然,这时候我们作为伯乐就要辛苦一点,拿着这些半成品去和每一个千里马交流,对他们的亮点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比如哪个词用得特别棒,哪个句子写得特别生动优美……让他们看到自己的长处,激发他们的习作兴趣,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古人亦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知者不如乐之者。”对于不是很满意的地方老师应以商量的语气说:“xx同学,这里我会这样……来写,你呢?你一定会有更好的写法吧?”用鼓励的语气让学生对他的半成品再做加工,最终成为文采飞扬的佳作。但这时也往往会有个别的同学会存在懒惰思想,老师见机定要及时引导:“xx同学,好文章是改出来的,唐代诗人贾岛在京城长安骑着毛驴做诗,得到“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两句。第二句的“敲”字又想改用“推”字,犹豫不决,就用手做推、敲的样子,无意中冲撞了京兆尹韩愈的仪仗队。贾岛被带去见韩愈,向韩愈说明原委。韩愈没有怪罪他,还为他出主意说,用“敲”字好,“敲”字更能体现夜的寂静。大诗人写诗都要反复琢磨,反复推敲,更何况我们写作文呢?”孩子都是听话的,他会觉得老师说的确实是道理,于是也很乐意地继续修改作文,有困难的地方问问同学或和老师谈谈。一个单元的课文学习任务完成了,一篇篇佳作也随之诞生。通过长期的训练,我班学生都已养成积累与修改的好习惯。平时的周记或小练笔都会进行认真的反复的修改,然后再拿来给老师品读,希望老师再给改改。积累与修改双管齐下让我班的学生不再厌烦习作,而且还偷偷地喜欢上了它。

在作文批改中,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参与评改,采取互批互改的形式。要求学生批改作文时做到:先通篇读,看作文是否符合要求,再一句一句认真读,找到不通顺的句子、不恰当的词语、错别字、用错的标点符号等,并用圈、点等符号标出,最后写上对这篇作文的简评。这样基础好的学生与基础薄弱的学生对调批改作文,写得差的学生改到好的作文时,可以从中学到方法,受到启发,得到提高;写得好的同学改到写得差的作文,也从中得到教训。实践证明,让学生互评改作文会使学生逐步养成爱动笔的好习惯,十分有利于调动他们的写作积极性,天长日久,就会自然而然的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

综上所述,是我从事语文教学工作几年来的几点拙见,要提高小学生的作文能力,老师必须要注重学生练笔的培养和语言的积累,要求学生掌握习作技巧和方法,训练学生修改和互评的能力,把作文教学渗透到整个语文教学中,切实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

篇10:阳朝小学体育游戏教学的随笔

目光传导询问。教师在讲解示范时诚恳、亲切的目光给予学生传神授意,有助于集中他们的心理指向,使之能细心观察,积极思维,领会技术要领;当教师提出问题需要学生思考作答时,若能用希望、征询、探求、或暗示的眼神扫视全体或注视某一对象,令其感受到信任和期待,学生的中枢神经则异常活跃,心态也会异常轻松、愉悦,从而充满信心地动脑用心,向思维的更深层次开掘,以求得真知,掌握好动作的技术原理。

目光传导制止、批评。体育教学大都在室外运动场上进行,空间大、活动面广、干扰因素多,有的学生可能因受外界新异环境的刺激而分心;有时教学氛围过于活跃,有可能诱发个别学生违反纪律,教师若能及时用庄重、严肃、沉静的眼色给予暗示,学生就会很快集中思想,自觉改正越轨行为。这种观其行,测其心的抑制性眼神,既不影响课堂正常秩序,分散其他学生的注意力,也没有挫伤学生的自尊心,能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目光传导反馈信息。在教学活动中,学生的目光也是教师获得教学反馈信息的一条重要途径。比如,当学生流露出迷惑不解的眼神、冷漠无力的目光时,应及时采取相应措施,变换练习方法,调整课程的密度和运动量,以求取得最佳教学效果。

篇11:阳朝小学体育游戏教学的随笔

1.根据体育课的不同类型,合理安排运动负荷。不同类型的课其运动负荷应该是不同的,如新授课,一般练习密度和强度中等;复习课练习密度和强度为中等以上;展示课、总结课一般练习密度中等强度较大;测验课一般练习密度较小而练习强度较大。

2.根据学生个体差异,因人而异,合理安排运动负荷。学生是一个独特的个体,他们有高矮胖瘦之分,身体素质必然存在一定的差异,如果我们人为地为他们制定统一的标准或要求,必然会造成有的学生没感觉到累而有的学生却吃不消,这样的锻炼或练习效果肯定是失败的。

3.因时而异安排运动负荷。同样的教学内容,同样的学生有时运动负荷的安排也是不同的。例如,由于学校场地、教师资源或其他学科课程的安排等原因,可能会出现全天7节课(不同时段)都有体育课,体育课上运动负荷的安排就要全面考虑各方面因素,如上午第一节或第四节等,为了对学生下节课或学生的健康不造成太大的影响,我们要合理安排运动负荷,并要认真做好放松活动。

4.运动负荷的安排要有一个合适的“度”。我们在安排运动负荷时,既要考虑因人、因时而异,针对每一个个体还要注意一个“度”,要使学生有效地掌握技能或锻炼身体,如果负荷小,则不会起到练习或锻炼的效果,如果负荷过度,则会造成学生疲惫不堪甚至出现运动损伤,这样的练习或锻炼同样也没有效果,古人说的过犹不及就是这个道理。

篇12:阳朝小学体育游戏教学的随笔

山东省即墨市长江路小学 孙营国

在体育课堂中,为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灵活的运用语言,称之为体育课堂语言艺术。

在小学体育课中,经常出现这么一种现象:学生对体育课的教学毫无兴趣,希望体育教师安排一些游戏或自由活动(俗称放羊),以致无法完成教学任务,达不到预期的教学目的与要求,直接影响体育教学的质量问题。究其原因:一是学生方面的问题,二是教师方面的问题。

一堂体育课上得好不好,活不活,主要决定于学生的兴趣和学习动机。这就关键在于教师的在体育课中的语言艺术,也就是我常说的教师在课堂上语言表达能力的艺术。

小学体育课堂中教师运用语言与学生交流,目的只有一个:高质量的完成教学任务,让学生学会体育各方面的知识和运动技巧。因而课堂语言的表达要做到准确、明了、生动、得体,才能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产生审美体验,从而乐于接受,这就是体育课堂的艺术所在。它的艺术性表现在美感和幽默感。教师语言应做到“九富”:“富有针对性、富有教育性、富有情感性、富有启发性、富有逻辑性、富有节奏性、富有精练性、富有时代性、富有幽默性。”(引自《教师语言艺术》),要把它运用淋漓尽致,还要重视它的“科学性、简明性、形象性、交际性、工具性、贯穿性和艺术性。”

运用体育课堂语言艺术的方法与技巧,要用得得体,恰倒好处,教师就得要从小学生心理出发,根据不同年龄段的心理特征、心理需要灵活综合运用体育课堂语言艺术。这样可使语言表达更具有针对性和感染力,避免信息的“误递”和“曲递”。教师还必须加深理解、丰富联想和增强体验,语言必须做到思想明确、意图清楚、生动形象。体育课堂艺术是充满情感的语言,学生乐于接受。思想的交流,离不开情感作媒介。

篇13:小学数学教学随笔

一、教师要树立“发展”观

“发展是硬道理”, 人的发展处于重要位置, 是各种发展的核心, 教学必须坚持“以人为本”, 打破“只注重书本知识, 问题结果”, 以“结果对错”、“得分高低”做为评价学生学习成效的唯一标准和尺度等, 有损于学生终身发展的落后评价观, 而应该思考一下我们今天的教学对于学生的明天, 对于他们能否自主地学习、发展有什么影响。

二、实现学生有差异的发展

“差异性”是人在素养方面的客观存在, 反映了人在教育发展中的不平衡性, 这就决定了我们的教育应该是个性化的教育, 数学教学应满足不同学生的个性发展需求, 实施有区别的分层教学、分层评价。摒弃那种追求高平均分、高优秀率一刀切的教学和评价要求, 使每个学生在符合自身基础的前提下实现真正意义的发展。尤其要关爱“学困生”, 理解他们的苦恼, 帮他们排忧解难, 使他们在自身的进步中发展, 不至于被排挤在数学乃至整个学习之外。

三、创设情境, 让学生主动看、想、问、做

低年级的统计教学, 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与认知规律, 重视学生的操作活动, 让学生在直接的操作和感知的基础上, 逐步体会统计的必要性。让学生自己去调查, 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 通过学生自主地参与学习, 亲身体会调查的过程, 有助于学生对统计知识的进一步理解, 并懂得如何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际中去, 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了数学问题。

四、抓住时机, 鼓励学生自主选择, 张扬个性

在教学过程中, 关注学生的个性, 鼓励他们想自己所想, 问自己所问, 说自己想说, 并引导其会想、会问、会说, 形成一种老师、学生平等的氛围。教师不但要尊重和肯定学生个性化的思维方式与结果, 还要抓好时机, 激励学生发挥自己的优势与长处, 促进他们个性素质的不断优化。整节课学生不是静静地听教师教, 而是热闹地“动”起来。这是我呼唤学生“积极参与”与“合作交流”的成功之处。同学们在我创设的民主、平等的气氛下思维开阔了, 头脑灵活了, 参与意识增强了, 合作交流的效果渐佳了, 从而增强了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可以看出, 懂得“课标是辅、学生是主”, 逐渐具备创造性使用教材教学的能力, 培养全方位发展的学生, 还需要有意识的、有计划的逐步培养。

篇14:小学语文阅读教学随笔

情感、思维活动中有所思考、有所感悟,让学生能受到情感的熏陶,加深体验、理解,从而让学生能够享受到审美

的乐趣、获得启迪。因此怎样对语文阅读进行有效教学,这个问题值得教师们的共同思考。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4-306-01

一、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良好的阅读习惯对形成阅读能力、提高阅读效率、顺利地达到目的有着重要的作用。这种阅读,既在主动愉悦的气氛中进行,又能在遇到问题时,排除困难,坚持达到阅读的目标。良好的阅读习惯一旦养成,会成为个人的宝贵财富,终生受用。

在小学阶段,教师就要下气力培养学生认真预习的习惯:一边读,一边想的习惯;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主动克服阅读困难的习惯等等。学生养成了良好的阅读习惯,就能自己去读书并有所获。如:《十里长街送总理》一课,一是学生对周总理不太熟悉;二是人们自发地聚集到长安街送别总理的感人场面学生没有亲自经历,这对他们理解课文内容有一定难度。一位老师在讲读课之前,让学生从报刊上收集有关的资料和图片,在课堂上充分利用这些材料,这堂课就上得非常成功。学生有了这种习惯,对于学习其他课文,就会主动查找相关资料,这不仅有利于学生学好课文,也为收集、整理信息打下基础。

二、注重激发学生的阅读思维

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他的阅读思维活动就启动了。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适当的煽情能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增强学生学习的欲望,引发学生深层次的思考,让他们带头积极主动的进行学习。同时,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倍加珍视和把握学生情感活动的脉搏,使其随着阅读过程的推进得到强化。小学生还处于儿童时期,其感情总是处于运动的状态,他们在感受课文形象为之动情时,情感趋向高涨,大脑皮层的兴奋中心开始转向课文本身的语言,老师应从学生的面部表情、朗读的声调、发言的措辞,敏锐地觉察到情感的浪花正在学生心头涌动。教师要适时牵住学生的情感纽带,引导他们去感受、去体验,学生情感的波纹必然会渐渐地涌动起来。如教学《月光曲》中描写《月光曲》的内容时,通过图片、音乐引导学生进入《月光曲》的意境,从而进行感悟、欣赏,再从贝多芬在幽静的小路上散步——走进茅屋弹奏——即兴创作的情感变化中找出贝多芬创作的灵感和激情,使学生用整个心灵去感受美妙的《月光曲》,驰而神往,激起孩子极大的兴趣,拨动他们的心弦。

三、有效提问,感悟文本

适时有效的课堂提问是非常重要的教学手段,教师只有充分利用这一手段,才能牢牢控制课堂教学的节奏和方向,突出授课的重点、难点和关键,从而成为课堂的主导。学生则会根据教师的提问,有选择地把自己的注意力集中到学习的重点、难点和关键上,使之更好地走进文本,感悟文本,对话文本。

1、抓关键词句提问,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词语是课文的基本单位,词语学习是项常抓不懈的工作,特别是对课文中的关键词、难懂词语更应该不惜时间,深入理解。因此,阅读教学中,我们还可以拓展课文中的关键词句,从小处入手,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发散学生思维,使词义理解得更透彻。使课文内容理解得更深刻。教学《我的战友邱少云》时,我提了这样一个问题:“同学们,你是从哪些地方读懂‘纹丝不动的?”抓住“纹丝不动”这个词语组织教学,从大处着眼,有效地为学生感悟文本并和文本进行对话设下广阔的背景。他紧扣文本,让学生对“纹丝不动”的感悟层层深入:从对“纹丝不动”的字面意思到“纹丝不动”的原因及“纹丝不动”的结果,最后至不“纹丝不动”的后果,对话剥笋似的不断深入,学生做到了多元解读文本,全方位感受英雄的伟大形象。

2、抓主要线索提问,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新课改中提出了自主学习,我们应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小学语文教材中,有许多文本脉络清晰,条理清楚,在文本教学时,教师如果抓住主要线索教学,往往会牵一发而动全身,更好地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本,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如《渔夫的故事》一文中,渔夫是怎样遇见魔鬼的呢?在比自己不知强大多少倍的魔鬼面前,渔夫又是怎样做的呢?渔夫战胜魔鬼,凭的是什么?魔鬼如此狡猾,它怎么会上当呢?由于所提的问题起到了提纲契领的作用,整堂课避免了出现“满堂问”的现象,学生在读中思议,在读中质疑释疑,在读中理解感悟,学得自主,学得愉悦,学得扎实

四、读写结合,坚持练笔

阅读文本,特别是阅读名家名篇,既要学读,又要学写。所选的阅读篇目是名家名篇,促使学生吸取和积累下大量优美的语言,为作文打基础是一方面;另一方面,要引导学生从作者如何观察生活,反映生活,文章构思,遣词造句等方面学习文章的写法,在阅读课上体现读写结合,加强课堂小练笔。

从一年级到六年级要始终贯彻读写结合的原则,尤其要强调说和写的训练。大作文以外,要重视平时结合阅读的小练笔。我一直主张在每一篇课文讲读过程中,除了读书之外,要有10-15分钟的时间进行听、说、写练习。教师要依据教材特点设计仿写、改写、扩写、续写等练笔实践。

如教学《观潮》一课之前,我先布置学生观察家乡的景物,使学生明确了作者按“潮来前、潮来时、潮过后”的顺序描写钱塘江大潮的壮丽奇特的自然景色,表达了作者对钱塘江大潮的喜爱赞美之情。借此让学生用文中学到的方法,按一定顺序写一处家乡的景物。所写的有家乡的小河、家乡的柳树、家乡的果园等,他们不仅写出了景物特点,而且写作顺序也很明确,表达了自己的真挚感情。这样持之以恒地教学,让学生读写结合,提高了写作能力。

篇15:小学英语教学随笔

一、小学英语教学简介

一直以来, 小学英语教学在整个教学体系中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小学的英语教学是一个承上启下的教学过程, 由于小学生的思维方式和学习方法在这一个时期初步形成, 所以在进行英语教学时要十分注意教学方法。

要想让学生在今后的英语学习中更加轻松快乐, 就要在小学的英语教学中多下功夫。当代的小学教师要有因材施教的思想, 尤其是在小学生比较陌生的英语教学方面, 要学会将学生的注意力进行适当的转移, 通过这样的方式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 这才能真正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习惯。

二、日常教学中对学生的观察随笔

小学生的思维还比较幼稚, 在很多方面还有很多的缺陷。在学习能力方面, 小学生还没有形成比较全面系统的学习体系, 也还没有比较全面的学习方法和学习能力。所以在日常的英语教学中, 要尽量放慢教学进度, 让学生充分吸收所学习的知识, 并让学生自己体会学习的方法, 提升自身的学习能力。

小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还比较差, 对很多知识的理解和学习能力比较差。小学生喜欢通过体验的方式学习知识, 所以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 借助多媒体教学可以提升小学生的学习能力, 帮助他们掌握学习的技巧。

三、小学英语教学目标

在小学英语教学的过程中, 影响教学效果的因素有很多。由于很多的小学生是第一次接受比较系统的英语学习, 所以在学习方面多少会有一些吃力。在日常的教学中, 要对学生的心理进行开导, 转变教学的方式和方法, 适当降低教学目标, 我们教师不但要教会学生知识, 还要教会学生如何学习, 这才是小学教育真正应该达到的教学目标。

小学的英语教学要因材施教。由于学生的成长环境不同, 对英语学习的理解和认知也不同。同时英语并不是学生的母语, 所以在日常的教学中要十分注意观察每个学生的性格特点, 根据这些制订适合他们学习的学习计划, 帮助他们培养适用于自己的学习方法和技能。

篇16:小学英语教学实践随笔

关键词:小学英语;教学;Let’s do指令

一、教学目标

学习下册第六单元第一课时,我定的教学目标是:sheep,cow,hen,goat,horse,lamb几个单词要了如指掌,其复数形式要懂得;“What are they?They are ...”句型能在课上课下熟练应用;要善于提问、敢于开口,在小组活动中要积极踊跃。

二、教学设计

知识滚动,以旧带新,分散难点,关注重心,短语交流,对话问答,提倡实践,学以致用。

三、教学手段

利用游戏、悬挂彩图、播放动画,创造语境,丰富课堂,加强练习。

1.Warm up

①Free-talk:温故知新,为新知铺垫。

②演唱Old MacDonald Had a Farm:载歌载舞,其乐融融。

2.Presentation

①通过PPT呈现单词,让学生看图猜想,熟悉“What are they?They are...”句型,和Let’s do 的指令一起学习。

设计理念:让英语学习充满韵味。

②Game:What’s missing?

设计理念:巩固单词。

③牢记单词,sheep,goat,lamb;巩固句型What are they?They are ...;一起学习Let’s do的指令;练习“sheep”。

设计理念:加深单词“sheep”的印象,铭记在心。

④唱演交融。巩固Let’s do的指令。

设计理念:听、说、做三位一体,形成同步理念。

⑤Game:Guess what are they?

设计理念:寓教于乐,复习新知。熟悉句型“What are they?They are ...”

⑥Finish the exercises

设计理念:检测、抽查、摸底。赞美优秀,鼓励落后,带动全体。

四、总结

小学生年纪小,单词易忘,句型模糊,掌握不牢,教师必须利用歌曲、游戏、视频课件、彩色图片等激起小学生的学习兴趣,避免心理疲劳,要激起学生对新知的探求欲,听指令做动作要求完美到位,操练句型要深入;教师教学语言要轻松优美,口气柔和,动作到位;必须不断改善教学,让课堂生机勃发、春光熠熠。

上一篇:《拔掉那颗蛀牙》读书笔记下一篇:北京师范大学会宁县中小学教研员高级研修班培训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