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边小学2008年家庭教育工作总结

2024-04-18

水边小学2008年家庭教育工作总结(通用12篇)

篇1:水边小学2008年家庭教育工作总结

水边小学家庭教育工作总结

(2008—2009学年)

为了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广大青少年健康成长,学校要切实加强和改进对家庭教育的指导,在工作思路、工作方法、工作体制等方面,不断创新、不断升华。因此,我们对校内外的各种动力因素进行了深入分析,并根据各种动力因素的特征,构建起密切的联系,将家庭的教育共同构成一种动力系统,从而积极发展其作用的。实践证明,学校开展家庭教育指导工作,大大提高了全体家长科学教子的自觉性和积极性,齐心合力配合学校教育,使学校形成良好的学风与校风,从而推动了学校素质教育的实施,促进学校教育质量的提高。

一、加强领导,形成教育合力。

家庭是孩子人生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人生的第一任教师,所以,普及家庭教育科学知识,提高全体学生家长的教育水平,是增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同向同步,推动素质教育,培养一代新人的重要环节。因此,一直以来,我们努力克服困难,把办好家长学校归入学校的整体计划,作为一件大事来抓。学校领导与班主任、科任教师一起研究家教工作,召开班级的家教会议。学校领导担任家长学校的校长,家长学校有常设的组织机构,建立工作制度作为保证,使家长学校的教学质量有了基本保证。

二、措施到位,效果显著。由于各个家庭的职业、文化程度、经济状况、生活经历、思想修养和孩子表现各有不同,这就决定了我校的家庭教育工作要有多种形式配合,才能做到有的放,收到事半功倍效果。

1、家长学校采用“上课”与家长会相结合。家长学校毕竟是家长在业余时间自愿参加,因此时间不宜占得太多,我们把“上课“与家长会结合起来,每次学校或年级开家长会,总是先安排一点时间讲家教的专题课,如学生学习困难的预防与疏导办法,家庭美德与社会公德的基本要求和训练,争取家长听得入、记得牢,达到认同与内化的境界。这样家长既在家教的理论上得到提高,又了解到自己子女在校的表现,从而能更主动与班主任交流意见,加强对子女的教育。

2、个别指导,咨询相结合。我们实行以“上课”为主,还分别举办“学习困难学生”、“心理问题生”“行为偏差生”等学生家长学习班,尽可能及时解决不同类型的学生家庭教育中出现的“个性”问题。经过学习家长们改进了教育子女的方法,在学校和家庭配合下,使这些学生学习有了很大的进步。

3、开展各种互动活动,架起家庭与学校互通的桥梁。为了让更多的家长了解、理解与支持教育,营造有利于推进教育的良好氛围,我校邀请家长来校深入课堂,透彻了解教育理念,以学生发展为本,不断创新的改革思路,家长代表座谈会,针对反馈意见分别与年级组长、教研组长及有关老师进行沟通,校领导进行点评总结,促进教育教学更上一个台阶。我们还充分利用家委 会作用,要求家长对学校制定的规章制度进行分析、改进,在讨论会上家长们提出了许多宝贵意见,特别是在如何进行正确的家庭教育方面,作具体研讨。面临的家教问题和学生,以及分析了家长及家教的状况以后,我们开展了“手拉手,共成长”家庭亲子活动,通过形式多样的互动活动,如让家长通过和孩子一起参加升旗仪式、主题活动,气氛活跃热烈、情理交融、内容实在,体现了以学生和家长为主体,以趣味活动为载体,提高家长和孩子相互关爱的程度和互相合作的能力,成为了快乐的玩伴,在使学生学会感恩,富有爱心的同时,丰富了家长学校的办学形式。参与活动的家庭能体验到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对学生一生成长的重要性,也感受到家长对孩子的教育的方法上“重养育轻教育”,物质充足、沟通薄弱,更多满足于孩子吃饱穿暖,忽略孩子的心理需求是错误的家教方法,应更注重孩子的身理、心理、智力、语言、沟通等方面的关注。推行了有关的家庭教育方法。建立家庭教育指导与服务体系,更新家长观念,提高家长素质,提高家庭教育质量充分发挥家庭教育在为国育儿中的作用。

总之,我们要充分挖掘家庭教育资源,创设最佳条件,在家庭教育工作中取得更大的成果。

水边小学 2009年7月

篇2:水边小学2008年家庭教育工作总结

(2008—2009学年)

一、指导思想

根据上级家庭教育发展规划等有关文件精神,全而贯彻落实邓小平“三个面向”教育思想,扎实推进素质教育,构建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三教”相结合的平台,相互促进,努力提高学生家长整体素质,教育学生学会生存、学会学习、学会创新,促进青少年学生健康、和谐、全面发展,培养和造就高素质的现代化建设人才。

二、工作目标

1、引导广大家长学习和掌握教育子女的科学知识和方法,确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念,自觉履行家庭教育的职责。

2、加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沟通和配合,促进家长参与教育改革,争取家长对课程改革的理解与支持,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3、推动学习型家庭建设,提高家庭文明水平,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环境。

三、工作要求

1、有教学计划。对每学年家长学校的教学工作,进行统筹安排。教学内容具有针对性,教学安排要注意科学性,教学活动要讲适用性,教学方法要坚持启迪性,教学措施要掌握可操作性。12、有授课教师。选聘具有先进的教学理念、高尚的道德情操、扎实的业务基础理论和有一定的家教理论水平的教师,任家长学校的兼职教师,为家长学校的专职教师,参加家庭学校授课、咨询、座谈等活动。

3、教师上课前,要认真钻研教材,深入学习家庭教育理论,掌握不同年龄段学生的心理、生理特点,针对家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力求做到融知识性、科学性、趣味性于一体,引人入胜,启人思考,发人深省,耐人寻味。

4、授课教师要积累教学经验,改进教学方法,交流教学体会,提高教学水平的教学资料。

5、有规章制度。如《家长学校章程》、《家长学校学习制度》、《家校联系制度》、《家长学校学员反馈制度》。

6、有工作总结。每学年都要对家庭教育的各项工作进行全面回顾,认真总结成绩,仔细分析不足,明确发展方向。

四、办学形式

1、举办“家长培训班”。坚持每学期一、二次培训,专题的集中(以校或以班)授课活动由家长学校专兼职教师讲授《家长读本》中的相关内容。

2、开设“家长热线电话”。让一些工作忙碌或在外打工难以亲临学校的家长,通过电话就能与学校领导、教师进行交流,了解子女在校的学习和生活等情况。

3、开设“家长接待活动”。由学校行政主要领导流值班,做

到有疑必答,有信必复,面对面沟通。

4、建立家校联系卡制度。印发家长联系卡,卡上有教师电话号码、家庭住址,以便家长及时了解掌握孩子的情况,共同管理教育孩子。

5、建立走访制度。或是老师走访家长,或是家长走访教师,要求一个学期家长和老师有两次以上的接触,互相交流孩子在家庭、在学校的情况。

6、举行几次大型活动。在开展毕业汇报、运动会、艺术节等大型活动时,把家长请回学校与师生同台表演,共同参与,为学生营造宽松、平等、和谐的氛围,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感受家长、老师对自己的关爱,从而促进孩子全面和谐发展。

水边小学

篇3:水边小学2008年家庭教育工作总结

●高等教育

美国大学与城市关系的形成特点及相关思考郄海霞1.01

在通识教育中发展大学生领导力———以美国大学生领导教育为例文茂伟房欲飞1.07

威斯康星大学实践美国大学教学学术思想述评王玉衡1.11

大学教师的职业忠诚:专业化视角王保星1.15

基于雇主需求的英国博士人才培养新模式———兼论博士人才的可雇佣性开发刘青闫思1.20

学生是高等教育的消费者吗———来自国外的相关讨论黄启兵1.25

美国高校学生事务发展的最新趋势及其启示马健生滕珺2.45

美国高校学生事务发展专业标准述评李永山2.51

美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服务质量研究王显芳洪成文李然2.56

美国高校教师权利的维护———以美国大学教授协会活动为例杨凤英毛祖桓2.61

斯坦福大学的教职员帮助中心及其启示吴振利饶从满2.65

美国2005版卡内基高校社会服务选择性分类体系的内容与特点分析张玉岩隋春侠2.69

英国“高校招生分数转换系统”及其借鉴意义王立科2.73

美国本科教育的新挑战李盛兵3.21

日本高等教育交叉学科建设的范例及其启示吴琦来魏薇3.26

澳大利亚高校本科教学绩效评估之管窥俞婷婕肖甦3.31

主要发达国家大学与政府研究机构的互动与合作庞青山3.36

美国研究型大学校长面临的形势及治校走向分析李巧针5.31

权利与责任的平衡———论美国大学的自治与社会服务张婷姝徐文哲5.36

高等教育系统化发展的策略选择———美国加州公立高等教育系统的特征及启示何振海5.41

美国研究型大学学术职业的历史沿革及特点分析耿益群5.46

美国高校创业教育模式研究梅伟惠5.52

美国教育硕士培养变革的经验及启示———从基于课程到基于标准徐今雅5.57

《大学成本降低与机会法》和美国学生资助体系的重大改革魏建国5.62

美国大学与企业的科研联系模式对教师科研自由的影响赵婷婷邓彤苗苗5.67

美、德高校教师流动机制比较研究杨华祥黄启兵5.72

止步还是继续:美国大学教授协会的未来傅淑琼7.41

“学者自治共和国”的终结———教育领导在德国大学的变革俞可7.46

美国高等教育研究资助中的同行评议高超7.51

美国大学的学术休假制度林杰7.56

中日博士生学位论文指导的比较分析——基于“研究生学习与生活调查”的数据姜星海葛军娜7.61

中澳大学生自我导向学习能力之比较———基于上海大学与澳大利亚悉尼科技大学的对比研究王菊兰7.66

美国大学学生荣誉承诺制度——内容与意义解读张爱芳7.71

美国传统名校是怎样捍卫学术诚信的——普林斯顿大学本科生学术规范管理制度评述郭洁郭宁7.76

《美国竞争法》对我国研究型大学研发的启示———兼评中美研究型大学研发现状易高峰赵文华8.01

加速科技转化, 推进高校和社会经济发展———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的经验杨珂8.07

美国杜克大学的发展战略规划研究于凤银李长伟8.12

中美大学生就业状况的比较研究岳昌君8.18

国外大学生就业能力研究及其启示胡尊利刘朔程爱霞8.24

美国西点军校发展大学体育运动的经验李现平8.29

美国研究型大学跨学科研究中心与大学创新力的发展———基于制度创新视角的分析耿益群9.24

创业文化体系视角下的大学社会服务创新———以MIT与128公路的兴衰、再崛起为例任玥9.29

美国研究型大学的教育改革与创新——以杜克大学为例饶燕婷9.35

德国CHE大学排名及其启示熊万曦9.40

俄罗斯高等教育层次结构及学位制度的改革与现状评述单春艳肖甦9.46

中外高等教育需求影响因素的比较研究郑磊9.51

二战后影响英国高等教育政策制定的因素分析梁淑红9.56

英国高校学生支持服务的历史演进及其特点李永山李大国9.62

大学排行——问题与对策王英杰10.01

从联邦政府的三次干预透视美国研究型大学的发展陈超郄海霞10.06

扩大教育机会提高教育质量———美国未来高等教育委员会报告解读王晓阳10.12

美国高校招生的公平与效率研究吴向明10.17

美国高等教育质量认证的运行模式———以美国南部院校协会 (SACS) 为例陈时见侯静12.18

美国高等教育“参与型学术”初探武学超12.23

美国大学技术转移中的困境———《贝多法案》及其启示徐辉12.28

美国高校专业体育课程改革的特点及取向黄晓灵黄菁12.33

美国高等教育中的少数族裔问题探析孙渝红12.37

日本国立大学的讲座制及其发展吴培群12.42

●教育思想与理论

俄罗斯的爱国主义教育及村社意识姜晓燕2.77

20世纪90年代以来“俄罗斯大学与政府关系”研究综述———研究立场的分析李莉2.81

国际视野下的学校腐败———《腐败的学校》述评付淑琼徐辉2.86

英国和谐社会建设中公民的权利与责任及其对教育政策的影响王璐3.01

正义的教育政策:社群主义的视角魏峰3.06

社会隔离、教育成层和文化融合———基于中美两次校园凶案事件对大学功能和理念的反思林李楠3.11

后现代女性主义教育学的来龙去脉甘永涛王新华3.16

现代化进程中的国家建构与公民教育赵明玉饶从满5.01

战后联邦德国政治教育思想理论的嬗变与发展傅安洲刘洋阮一帆5.06

脑科学与教育应用研究———“脑神经科学与教育:中英语文教学研究计划”特点评析曾晓洁蒋凯5.11

日本“脑科学与教育”研究的进展那杰高飞5.16

切瑞霍尔姆斯课程思想及其启示陈旭远杨宏丽5.20

古典自然法:解读洛克与卢梭儿童教育思想的语脉吴晓玲5.25

学习环境与学生发展研究述评陆根书杨兆芳7.01

论美国人口状况的特征及其对学校的影响程晋宽7.07

回归实践回到理解———从芝加哥大学教育学院停办看美国教育研究范式的转换李伟7.12

比格兰模型及其在高教中的应用研究王福友韩玉志7.17

新制度主义组织社会学视野下的教育组织研究陈学军7.22

当代西方国家与教育关系研究述评乐先莲7.27

在自由与服务之间徘徊———冷战时期美国大学的学术研究与国家利益关系的历史考察於荣7.32

从美国诺贝尔奖得主的成长曲线看其创新教育万文涛余可锋7.36

美国“择校”中的争论:问题的性质及制度涵义曾晓东10.22

择校对中小学生学业成就的影响———国外实证研究的视角杨明全10.26

美国择校研究的理论与方法述评李湘萍10.31

政策工具视角下的教育券制度解读刘优良10.35

“公民”与“解放”———批判教育学两个重要主题的研究彭丽10.41

印度教育“保留政策”问题探析施晓光10.46

“非正式学习”论纲赵蒙成10.51

中国和国际高等教育合作网的比较与分析陈侃贞彭远威刘承宜10.55

中国向印度学习什么?———基于WEF全球竞争力教育、培训与创新指数的分析孙龙存12.47

美国教育公共治理改革的话语选择困境潘希武12.52

论伊恩·麦克尼有关解释大学治理形态变迁的文化模型甘永涛12.57

从“平等”到“追求卓越”———浅析韩国义务教育理念变迁姜英敏12.62

国内外大学科技园理论研究综述洪广欣12.67

●比较教育学科建设

试论“教育的比较研究”和“比较教育研究”朱旭东2.27

比较教育, 研究什么———20世纪中国学者的观点生兆欣2.34

中国大陆比较教育学科体系研究的内容分析商秀梅陈时见2.40

论比较教育的学科属性与学科体系陈时见6.01

论比较教育研究国际视野与民族立场的辩证统一王正青6.08

论全球化背景下比较教育研究的方法论拓展石隆伟6.13

比较教育学科视野下比较的层次性探析何茜谢韦韦6.18

全球化背景下比较教育的多重身份及其构建温静6.22

●顾明远教授与比较教育学科建设

与时俱进, 不断创新——顾明远教育思想初识王英杰9.01

顾明远先生“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初探项贤明9.05

顾明远教授文化观的若干辨析高益民9.10

比较教育的“名”与“实”:论顾明远的比较教育观徐辉林莉芸9.16

来自远方的敬意:写在顾明远教授八十华诞之际 (加) 许美德 (Ruth Hayhoe) 著任玥译9.20

●比较教育:恢复、发展、创新的30年

改革开放30年中国比较教育的重建和发展顾明远阚阅乔鹤12.01

垦拓之路:改革开放后的中国比较教育发展分析生兆欣12.07

论中国比较教育学发展的新阶段冯增俊12.13

●和谐教育·和谐社会专刊

和谐教育需要和谐哲学 (纲要) ——跨文化对话的角度王长纯4.01

教育公平与和谐教育顾明远4.07

和谐教育:全球化时代的教育新理念项贤明4.10

西方和谐教育思想的发展脉络及其当代意蕴肖正德4.16

基于和谐:国际初等教育政策的价值取向及对中国的启示阮成武肖毅4.21

学会在和平与和谐中共同生活——亚太地区和谐价值观教育计划解读王强4.26

当代西方社群主义与和谐社会道德教育祝爱武冯建军4.31

从“开端计划”到“稳健起步计划”:国际社会建设和谐教育的不懈努力李敏谊4.36

和谐教育——苏霍姆林斯基的“和谐教育”核心思想解读王义高4.42

美国教育行政准司法化和美国社会的和谐与强盛傅松涛王艳慧孟庆瑜4.48

协调公立与私立高校的关系, 推进教育和谐发展——美国的实践和经验顾美玲4.54

公平之困——二战后美国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分配政策的历史变迁杜瑞军4.59

为了社会和谐:法国教育的若干政策取向王晓辉4.64

日本和谐教育发展的曲折之路李文英4.68

池田大作和谐德育观初探王丽荣陈志兴4.73

布迪厄文化权力理论下的高等教育公平黄海刚4.78

工作生活质量:追求教师工作与生活的和谐发展孙钰华4.83

●教育管理

从兴盛到衰落:西方高等教育中的全面质量管理黄启兵毛亚庆3.56

美、英、德三国大学学院制组织模式的多视角比较张红峰靳希斌3.61

美国学校责任保险的基本运行模式及其特点龙玫尹力3.65

试析美国本科教育质量评估中的问卷调查李奇3.70

美国残疾人教育法探析杨柳6.71

论美国公立中小学校惩戒权的司法监督吴亮6.76

欧盟成员国中小学教师开除与解雇制度研究李晓强6.81

解析美国协会组织对高等教育治理的参与熊耕6.86

跨国高等教育监管体系的国际比较孙曼丽许明7.80

责任与效益——美国高等教育新问责政策的兴起、发展与趋势张苏7.85

中英两国教育督导制度比较研究:动因、意义与职能王璐10.60

印度高等院校评估与鉴定新方法述评郭斌张晓鹏10.66

国际教育成绩评估的发展历程、研究项目及其争论徐波10.71

●教师教育

OECD对发达国家教师继续教育政策的分析:框架和主要结论曾晓东崔世泉3.41

时间性:教师发展研究的基本关怀苏尚锋3.46

美国选择性教师资格制度浅析王丹3.51

国外对中小学教师领导力问题的研究与启示吴颖民8.52

英、美、澳、加教师领导研究进展述要金建生8.58

美国大学与中小学合作教育研究:历史、问题、模式伍红林8.62

应试导向的NCLB对美国教师教育的影响洪松舟8.67

美国教师教育发展的问题之争及其启示朱家存辛治洋11.57

美国教师顾问计划的基本假设、实施模式及其启示孙炳海李伟健11.63

国外教师临床教学决策思想研究张朝珍11.68

古德莱德的师范教育改革设想探析李朝阳11.73

●基础教育

教育改革浪潮中的“指南针”———美国TIMSS研究的特点和影响分析赵中建黄丹凤2.01

PISA在中国:教育评价新探索王蕾2.07

中美中学生学科知识结构的比较研究———基于概念图评价技术的实验研究张丽萍王嫣董博清周增尧2.12

美国残疾学生转换服务法规与转换模式的研究———美国保证残疾中学生向学校后过渡对我国的启示刘贤伟2.17

俄罗斯社会转型时期流浪儿童成长问题探析乌云特娜2.22

英国布莱尔政府学前教育改革政策及其主要特点庞丽娟沙莉刘小蕊8.34

美国托幼机构教育质量研究述评潘月娟刘焱8.39

论印度“整体性儿童发展服务”计划中的幼儿教育安双宏8.44

“特许学校”重建美国公立学校探析李承先贺武华8.47

●课程·教材·教法

在母语的滋养中成人———论世界各国母语教材的价值取向潘涌1.46

工作场的学习:概念、认知基础与教学模式赵蒙成1.51

用概念图解读合作学习张丽萍王嫣1.57

“影子教育”:国外关于课外补习的研究与启示彭湃1.61

美国俄勒冈州科学探究的工作单评价方法袁丽廖伯琴1.66

美、英、法、德、俄五国课程表比较张礼永6.50

国外中小学课程平衡性研究杨燕燕6.56

美国双语教育的历史演变与政策反思张东辉6.61

政治视角下的美国双语教育历史及其现状探析崔凤华李春生6.66

英国小学科学教育改革:实地考察与思考丁邦平9.66

布莱尔政府国家课程改革评析许立新9.72

西方数学学习性别差异研究述评范文贵李伟华9.77

俄罗斯《国家数学教育标准》的特征及其借鉴价值朱文芳9.83

美国教育中的幽默李梅张向葵9.87

国际能源教育发展的历史、现状与趋势吴志功王伟11.42

在协商中实现公益———美国公益教育的启示于希勇11.47

中美小学语文教材内容建构的比较——以课文《手棒空花盆的孩子》为例丁炜11.52

●研究生教育

近年来美国博士教育面临的挑战及其改革措施张济洲11.23

新世纪美国研究生教育面临的挑战及其对策白华11.27

德国大学博士培养模式的主要问题及变革尝试张帆王红梅11.32

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日本研究生教育政策研究王威11.37

●教育国际化

教育研究的国际视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育研究机构的比较分析蒋凯1.71

服务商品:国际贸易背景下的高等教育新属性温正胞1.77

博洛尼亚进程中的芬兰高等教育政策调整马晓洁李盛兵1.82

留学生利益保障的国际比较张民选丁笑炯吕杰昕12.71

澳、加留学生教育政策效益分析与比较洪成文燕凌12.77

欧洲大学智力资本报告制度及其启示李平12.81

对欧洲学分制的概述与反思王宏方12.86

●非洲教育研究

南非教师教育政策的变革及其启示顾建新牛长松6.25

埃塞俄比亚高校师资队伍建设现状分析陈明昆6.30

新世纪坦桑尼亚高等院校师资结构发展变化探析许序雅6.34

尼日利亚大学财政体制的困境与改革评析楼世洲岑建6.39

南非以结果为本位的教育改革刘剑虹张军6.45

南非高等教育变革及其主要成效顾建新11.01

肯尼亚高等学校科研与产业的联系万秀兰11.08

尼日利亚高等教育就业政策分析楼世洲宁业勤11.14

政策关照下的埃塞俄比亚高等教育性别平等问题———基于对得巴布大学的女生分析陈明昆11.19

●国际社会学校建筑抗震政策措施比较研究

校园建筑抗震的法律规定及实施:以日本为个案姜星海洪成文8.71

校园建筑防震的法律规定及实施:台湾和加州的经验郭鑫阮守华8.76

努力确保学校在地震中的安全———OECD的PEB项目相关研究及政策建议述评桑锦龙8.81

●国际社会学校系统防灾减灾教育研究

教育应对自然灾害的战略选择———以日本、印度、伊朗三国为例薛二勇10.76

CISD课程简介及其对我国灾后心理危机干预的启示刘徽10.81

灾难教育中的学习资源开发:来自国外的经验与启示王志强10.86

●学习化社会研究

“员工发展计划”:美国应对“学习化社会”挑战的有效策略———以福特和通用汽车公司为例滕珺顾明远1.30

1997年以后英国终身学习的政策及实践刘建伟李家永1.36

学习化社会背景下的瑞典教育改革———以学前教育和高等教育为蓝本刘俊华李继宏1.41

●终身学习与职业技术教育

英国继续教育改革探析吴雪萍项晓勤5.77

英国老年教育研究宋其辉5.82

美国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动机与障碍探析张凤娟陈龙根罗永彬5.86

澳大利亚终身学习政策探究吴雪萍刘辉11.77

美国网络高等教育的学习支持服务研究白滨高益民陈丽11.81

论利益相关者视野下英国技能培训政策的变迁王雁琳11.86

●私立教育与教育产业

美国最高法院关于政府与私立学校关系的判例法袁征3.76

评香港特别行政区学前教育的新拨款形式———教育券刘正生3.80

美国特许学校法解析金添3.86

●海外华文教育

“汉语热”对海外华侨华人的影响廖小健1.86

●会议综述

在和谐社会中创建和谐教育———“和谐教育·和谐社会学术研讨会”综述刘健儿4.88

篇4:水边小学2008年家庭教育工作总结

科学研究是中国家庭教育学会的首要任务。要充分发挥中国家庭教育学会的专业和人才优势,组织开展全国性的家庭教育课题研究,并指导带动二级学会开展课题研究。

《全国家庭教育工作“十一五”规划》是指导我国家庭教育工作的纲领性文件,也是指导学会工作的重要依据。要围绕家庭教育“十一五”规划目标要求,结合学会自身的特点和优势,找准结合点,配合开展好工作。

宣传科学的家庭教育知识、培训家庭教育指导者,这是学会义不容辞的责任。运用现代传媒手段,加大对家庭教育的宣传力度,探索建立新型的家庭教育知识宣传平台,积极搭建家教专家与家教工作者、家长沟通互动的桥梁。

家庭教育学会继续与美国玫琳凯公司合作,组织开展家庭教育骨干培训项目,计划今年在部分城市社区家长学校和农村家长学校开展试点,在总结试点经验的基础上,逐渐推开,提高家庭教育指导者的业务能力和指导水平。

加强自身组织机构建设。建立健全各项制度,开展好日常性工作,办好内刊,定期汇报工作情况,提供相关信息,为大家创造有利的工作条件,尽可能提供良好的服务。

(摘自中国家庭教育学会《家教通讯》)

湖南省全面推进家庭教育工作

湖南省家庭教育工作会议在长沙召开。会议部署,“十一五”期间,湖南省家庭教育工作将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深入落实中央8号文件精神和《湖南儿童发展纲要(2001-2010年)》中提出的家庭教育相关目标,加强家庭教育科学研究和理论建设,推进家庭教育法律法规的完善,扩大家庭教育知识的宣传普及,发展家庭教育服务体系,建立家庭教育工作长效机制,积极推动全省家庭教育工作创新发展。

针对湖南省农村留守流动儿童在家庭教育与保护中的突出问题,湖南省妇联于2008年计划推出关爱留守流动儿童“拥抱亲情”行动计划。该行动计划将围绕家庭,服务家庭,在全省拟建立100个省级留守流动儿童“示范家庭教育指导中心”,200所省市留守流动儿童“示范家长学校”,举办3000场农村留守流动儿童“家庭教育知识巡回讲座”,培训400名家庭教育心理咨询骨干,对农民工子女、农村留守流动儿童、家长和委托监护人提供家庭教育指导和服务,并依托家庭、社区、家长学校、家庭教育指导中心和妇女儿童活动中心等阵地,精心组织关爱农村留守流动少年儿童的各项特色活动。

(摘自中国家庭教育学会 《家教通讯》)

卧冰抓鱼

晋朝时期,有个叫王祥的人,心地善良,幼年时却失去了自己的母亲。后来继母朱氏对他不慈爱,时常在他父亲面前说三道四,搬弄是非,他父亲对他也逐渐冷淡下来。

王祥的继母生病了,想吃鲤鱼。王祥来到河边,只见河面上冻了一层厚厚的冰。王祥脱掉上衣,躺在冰上。王祥硬是用自己的体温溶化了一块冰。他敲开冰,只见冰下有好多鲤鱼。他不顾天气寒冷,伸手抓了两条鲤鱼,高兴地把它带回了家。

篇5:水边小学2008年家庭教育工作总结

(2006—2007学年)

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基础和纽带,因为家长是孩子学习和生活的第一任教师,家庭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终身学校。所以,很有必要搞好家庭教育,营造更加良好的教育家庭环境。

一、指导思想

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为指导,以提高全民素质,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为宗旨,为学生服务、为家长服务、为社会服务的思想,努力优化家教环境,提高家教质量,以良好的家庭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地发展。

二、工作措施及要求

1、加强组织领导,落实管理制度。成立学校家庭教育指导委员会,以班为单位成立班级家庭教育指导委员会,以保证家庭教育正确的办学方向,科学的过程管理和良好的教学效果。进一步规范过程管理,提高家庭教育的教育质量。

2、认真抓好教学工作,坚持“两主两辅”的原则,即坚持以家庭教育专用教材为主,以校本教材为辅,以学员自学为主,以教师讲座为辅的原则,一方面注重教学的系统性,另一方面加 强家教中的实践性可操作性,力求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积极开展1

本专题的讲座,不断探索家教工作的新途径、新方法。

(1)用好家庭教育专用教材。

(2)根据家教工作实际和经验,每学期举行二次专题讲座,介绍科学教学的方法,交流家教工作经验,解答家教工作中的难题。

(3)结合理论学习和家教实践,认真开展研究,每学期组织一次家长开展家庭教育活动的征文。

(4)抓好各项制度的落实和实施。

3、致力家教环境建设

(1)家庭人文环境建设。家长应高度重视言传身教和家庭人文环境对孩子潜移默化的影响,建立文明健康、积极向上的家庭环境,防止“精神污染”,避免让孩子接触一些不健康的书籍、影视和娱乐,注重培养孩子的良好的生活习惯。

(2)家教心理环境建设。家长应掌握和遵循孩子心理、生理特征和成长规律,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和人才观,建立和睦、融洽的家庭环境,对孩子要做到“严而有度,爱而不溺”,及时解答学生思想上的疑惑,经常开展有意义的家庭教育活动。

4、开展好家庭教育活动

(1)坚持一月一次家长接待开放日的活动,向家长开放教室、办公室,欢迎家长到校听课,了解教师上课情况及孩子课堂学习情况。

(2)坚持每学期举行一次的家长开放日,项目以父母与子女共同参与的亲子文体游艺活动为主。

篇6:水边小学2008年家庭教育工作总结

(2008—2009学年第二学期)

伴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我校本学期注重全面实践江总书记“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和“以德治国”的宏伟方略,加大对德育工作的领导,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目标,以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为基础,以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为重点,以德育课堂为载体,在全校师生范围内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活动。同时学校结合学生实际,开展了有效的“五心”教育活动,以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为途径,以家庭、学校、社会三为一体的教育网络为保证,积极构筑我校德育工作发展的新格局。主要做法和成绩是:

一、结合学校实际,有效开展“八荣八耻”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活动。

按照“八荣八耻”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的有关要求,认真开展工作,合理安排时间,把“八荣八耻”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活动和教育教学工作统筹兼顾起来,相互促进,共同提高,确保活动的质量,教育效果良好。结合“八荣八耻”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活动,学校开展了以“抓师德树良好形象”为主题的实践教育活动,进一步加强学校领导班子及党员教师的队伍建设,加强自身政治理论及业务理论学习,不断更新观念,提高素质,从而增强领导班子成员及党员教师的凝聚力和向心力,达到“树立教育 良好形象,创办人民满意教育”的目的。

二、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

1、本学期学校开展了“师德教育”活动。强化教师职业道德教育,修改和完善《师德考评细则》,进一步规范学校教师的职业道德行为。

2、学校认真抓好学校师德考核工作,坚持以正面教育为主,针对学校教师在行风中存在的问题,加大整治力度,抓好典型,以点带面,推动学校师德教育工作的开展。

3、学校召开了学校师德教育经验交流会,学习推广本校师德标兵黄蔚的先进经验,充分发挥典型示范作用,推动学校师德工作的深入开展。

4、进一步完善学校校本培训工作,探索学校校本培训的新方法、新途径,加强学校校本研究工作制度建设,制度并完善的校本培训制度,这样做极大地促进老师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

三、加强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强化学校的育人功能。

1、为了加强学校育人队伍建设,学校建立以校长为核心,以分管德育的主任、大队辅导员、思品课教师及班主任教师为骨干的德育工作网络,从不同角度教育和影响学生,强化学校各部门各学科任课教师的工作“责任”。

2、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学校结合新课程计划,开设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思想品德教育课程以及法制与国防教育课程,注重在教学环节上的德育渗透。在课堂教学中树立面向全 体的素质教育。教育办要求全乡教师共同参与“新世纪我能行”的活动。加强基本功训练,提高自身素质,树立“只有教师先行,学生才能行的意识”在体验教育中做好“小主人”的指导者,并结合在各项教学中,同学们从实践体验中明白了平日厌烦了的说教的道理,从被动接受知识到主动参与体验学习,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请法制副校长或相关人士作法制讲座,重点为学生解读《宪法》、《国旗法》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法律法规,提高学生学法、守法、用法的自觉性;学校还将运用学生身边的题材开展法制研讨课,深化学生的法制观念,加强自我保护意识,并指导学生的守法行为,坚决杜绝在校学生违法犯罪事件的发生。

3、进一步探索“生活德育”的最佳方法和途径。加强学校学生一日生活管理,规范学生言行,对学生进行各种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安全教育、生命教育等。改进学生在校一日生活评价工作的内容、形式、方法、手段,从而来进一步强化学生的责任,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4、加强班队主题活动。本学期在全校师生范围内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活动。同时学校结合学生实际,开展了有效的“五心”教育活动。提出:忠心献给祖国;爱心献给社会;关心献给他人;孝心献给长辈;信心留给自己。组织教职工学习胡锦涛总书记的讲话内容。向学生发放学习资料,利用班会课时间学习并开展讨论活动。学校全体师生都写了学习心得体会,并在班级上、教师会议上作了讨论,开展了交流。通过组织写歌谣、唱歌谣、讲故事、演讲比赛等学习活动,使每一位学生都知道了“八荣八耻”的内容和含义。师生一致认识到“八荣八耻”把“祖国、人民、科学、勤劳、团结、诚信、法纪、奋斗”作为当代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八项要务,具有鲜明的时代意义和操作价值,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具体化,是权力观、政绩观、荣辱观的度量指标,是反腐防变的自我教育和自我监控机制,是从源头上治理腐败的重要举措。使师生从自我做起,从小事做起,坚持“八荣八耻”的荣辱观,认真修身养性,为社会风气的根本好转和从源头上治理腐败而奋斗。

四、今后设想。

1、统一认识。统一教师对德育工作重要行的认识是做好德 育工作的基础。每一位教师必须先教学生做人,为学生做出榜样,才能培养出健全人格的“复合型”人才。

2、强化实践。德育工作只有通过师生主动参与,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水边小学

篇7:水边小学2008年家庭教育工作总结

2007年春季学期教研工作总结

本学期我校科组在中心小学的直接正确领导下, 以党的“十七大”和“科学发展观”及“解放思想”的精神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各级教育工作会议精神,以学生全面发展为根本,积极实施新课程计划,运用新课标的教育理念指导开展教育教学工作,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一学期来主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重视学习提高素质

一学期来,按照学校的校本教研计划,各方面工作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1、继续以课改为核心,加强教师的业务学习,转变教师观念,组织好教材教法的学习活动,深入推进新课程改革。

2、继续完善了“领导分管——科组长主抓——分科组开展”的教研网络,深入开展送教课、示范课活动和“人人上一节优质课”评比活动。

二、具体工作:

(一)以课改为核心,加强学习,转变观念,深入推进新课程改革。

新一轮课改带来了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的巨大变化。面对扑面而来的变革,我们深深懂得:如果没有扎实的理论功底,不及时更新教育理念,很容易在改革的浪潮中迷失方向,在纷繁复杂的问题面前手足无措。因此,我校坚持以课改为核心,加强业务学习,转变教师观念,深入推进新课程改革。

1、营造学习氛围,健全学习制度,提供学习机会,促进教师专业化水平的发展。

我们坚持业务学习的制度,采用集体学习和教师自学相结合的方式,充分利用好学校征订的报刊和互联网上的资源,学习现代教育教学理论,先进的教育教学方法、教学模式,如学习了《怎样听评课》《新课程理念与小学课堂教学实施》《情境教学模式的研究》等有关资料;并大力支持鼓励教师走出去,参加县举办的教研活动,组织教师参加和观摩镇课改经验交流会,为提高教师们的学习质量,学校还要求教师们在学习后要撰写学习心得或反思。

2、抓好教材教法的学习,熟悉教材内容,把握好教法是提高课堂效率的关键。

3、抓好青年教师的培训工作,加快骨干教师队伍建设步伐。学校本着“抓骨干,带一般,促全局”的原则,采取结对子的形式,让更多的青年教师尽快的成长。本学期,青年教师能努力进取,吃苦耐劳,兢兢业业,乐于奉献,同时青年教师加强理论学习,善于积累教学经验,勤奋学习,能时刻关注教育教学中的新生事物,更新观念,适应课改新形势,并把提高学生的素质作为自己教学工作的根本点和出发点。

(二)以课改为核心,深入开展校本教研,优化课堂教学结 构。

1、深入开展“人人上一节优质课”活动,提升教师的教学技能。通过本次“人人上一节优质课”评比活动,我们取得了以下几点收获:

(1)初步探索出教研模式,在活动中,以“示范课、送教课、优质课”相结合方式证明是可行的,首先由校本部的教师上示范课和送教课,然后,才在全校范围内广泛开展。

(2)教师们参与的意识提高了,学校的教研气氛浓了。在活动中,集体备课得到了很好的落实,教师们带着问题去参加活动,从而,教师的教学、听课、说课、评课技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尤其是教师的课件制作水平得到了较大的提高。

(3)新课程的理念得到了较好的落实。课堂教学中很好地落实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小组合作学习形式得到了较大的改善,学生在小组中享受到合作学习的乐趣,在民主互动的氛围中探求新知。体现了“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营造出民主的教学氛围,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

(4)推进了学校的“创设情境教学,优化学生学习方式”研究课题向纵深发展,教师们开发、利用和整合课程资源的水平得到了提高。在教学中,教师们充分整合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图片、录音、音乐、录像、文本等课程资源,创设了各种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教学效率。

2、深入开展课题研究,实施新课程标准,优化课堂教学结 构和学生的学习方式。

本学期,我校继续根据“课题驱动,以研促教”的工作策略,继续开展课题研究。通过全体课题组教师的齐心协力,踏实工作,课题组以情景的创设为基点,促进了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的更新,促进了课堂教学的改革和学生学习方式的优化,极大地提高了教学质量。

三、设想与规划:

1、继续加强学习新课标的理念,使教师们加深对新课程的理解。

2、加大课题研究的力度和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的力度,提高科研的实效性和针对性。

3、继续完善校本教研模式,深入开展校本教研,想方设法提高教师的总结、反思、写作的水平,尽早撰写出高水平的教学设计、论文、案例、反思。

回望我校教研工作这块绿地,那盎然的叶尖闪动着一颗颗全体教师智慧和汗水的结晶体。我们相信,只要我们不懈地努力,我校的教科研将走进鲜花烂漫的春天!

篇8:水边小学2008年家庭教育工作总结

6月30日上午10时,教育部通过中国教育电视台专题栏目、中国教育卫星宽带网和教育部门户网站等相关网络媒体,面向全国中小学生播放预防地震、溺水、交通事故和奥运安全专题节目,全国中小学生同上一堂安全课。各地还结合实际组织师生开展了一次针对地震、洪涝灾害的安全演练活动。

周济部长在安全教育课开始的时候,给全国中小学生提出了三点希望:第一,珍爱生命,安全第一。世上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不保,何谈教育,何谈发展,何谈幸福。我们要把安全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安全责任重于泰山。第二,安全教育,至关重要。这次地震灾害中许许多多的事例表明,安全教育有用有效,平时多一次安全学习,危难时刻就多一份生的希望。同学们要积极参加安全演练,掌握安全知识,养成良好的安全习惯。第三,人人关心,保护生命。孩子是家庭的希望,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全社会都要关心学校的安全,保护学生的平安,共同为中小学生撑起安全的天空。

(国家教育部网站2008年6月30日)

中国电影基金会:“万映计划”走进农村中小学校园

由中国电影基金会发起的“万校联动优秀影片放映计划”,动员全社会搭建爱心平台,得到了广大电影艺术家的积极响应及社会各界的慷慨捐助。该计划希望通过优秀国产影片的免费放映,弘扬社会主义荣辱观,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宣传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倡导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

计划的主体活动包括:在中小学校放映对少年儿童成长有积极意义的影片;在学校举办法律知识讲座,增强未成年人的法律意识;为学生提供现代知识信息,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和实践技能;为万名乡村教师提供有关教学及健康的指导与服务;举办校长论坛,总结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结合的经验等。

据了解,计划准备用3~5年的时间,吸纳5万所中小学校参与。5年后,每年为这些学校放映20万场电影,预计观影总人数将达到8000万人次。

(新华网2008年6月25日)

广州:“第二届青少年绿色上网文明工程”启动

“广州市第二届青少年绿色上网文明工程”5日启动。活动前,广州市少年宫等单位在全市范围内展开了“广州市小学生暑期上网情况问卷调查”。

调查显示,上网已成为小学生在暑假的普遍选择。91%的小学生在暑假都会上网,而逾一半的小学生每天上网时间为2至3小时,更有15%的小学生每天上网时间在6小时以上。最令人担心的是,18%的小学生在上网过程中不能主动下线,24%的小学生会在网吧上网,还有32%的小学生上网首选网络游戏。 启动“青少年绿色上网文明工程”,就是希望能从多视角破解青少年上网成瘾难题。一方面将举办青少年感兴趣的主题网络活动,鼓励他们合理参与网络论坛、博客等,让其看到网络的其他精彩之处;另一方面要帮助学生家长科学认识网络,掌握引导青少年正确使用网络的方式方法,让家庭生活因网络而精彩。

篇9:水边小学2008年家庭教育工作总结

一、指导思想

本学期,我校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学校工作全局,坚持“一切为了学生全面发展,一切为了教师专业发展,一切为了学校和谐发展”的工作思路,切实抓好德育、教育教学、基础设施建设、学校安全、师资队伍管理工作,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整体提升教育水平、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为创建教育强镇作贡献。

二、重点工作

1、加强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和行为规范养成教育。

2、抓好教学常规管理,打造优质课堂,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3、加强毕业班管理,做好毕业班各项工作。

4、加强师资培训,发挥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示范辐射作用。

5、加强校园环境建设,逐步形成办学特色,做好相关创强工作。

三、具体措施

(一)坚持德育为首,切实推进学生思想道德建设。

德育工作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良好素质的关键所在。我们要认真落实有关文件精神,坚持抓好德育工作,全面营造学生健康成长的环境,切实推进学生思想道德建设。

1、加强学生思想道德品质的培养。“千学万学学做真人,千 1

教万教教人求真”。全体教职工必须牢固树立育人为本,全员德育的思想,开展切实有效德育工作。学校要致力充实德育内容,改进德育方法,广泛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新颖生动的思想品德教育活动,努力把学生培养成有正确理想信念的人,有高尚道德品质的人,自强有为的人。①从爱家、爱班、爱校做起,弘扬和培养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②从确立远大志向做起,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培养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③从行为习惯做起,加强规训练,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开学第一个月作为学校行为规范教育月,让学生熟记《守则》、《规范》。④从提高基本素质做起,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2、加强德育基础工程建设。学校应认真抓好德育制度建设,德育队伍建设,夯实德育工作基础。①召开班任工作经验交流会,全面提高班主任业务水平,培养一批优秀班主任。②学校要积极争取家庭、村居、社会的支持,充分发挥学校、家庭、村居三结合的教育作用,形成齐抓共管的德育工作新格局。③少先队应根据自己的特点,通过雏鹰争章、升旗仪式、队干部的培养等常规 教育和丰富多彩的特色活动,活跃学生身一心、提高学生素养,培舞高尚的思想品德和良好的行为习惯,学会自我教育、自我管理,使队员得到全面发展。

(二)坚持质量立校,努力提升教育质量。

教育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是学校的立校之本。要紧抓教学质量生命线,进一步强化教学常规管理。重视教材研究,教法研

究,学生研究,在研究、反思中提高教学实践能力,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l、加强教研组建设。各教研组要结合教学实际,确定研究课题,认真制订活动方案并精心组织开展教研活动。活动要有过程纪要、要有经典案例、要有专题研究成果,学期结束将组织检查评比,表彰先进教研组和优秀教研员。

2、认真开展校本教研活动。各教研组要坚持开展每周的教研日活动,要从学校实际出发,坚持经常化、制度化、个性化。树立“问题即课题”的观念,积极引导教师在提高备课的实效性、课堂教学有效性方面做有益的探索;鼓励教师充分利用丰富的电脑资源,注重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运用,加强学科与信息技术的整合,提高电教设备的利用率。

3、关注教学质量。狠抓教学质量这个中心,注重抓住影响教学质量的关键环节,关键学科,关键教师。积极动员和鼓励学生及家长享受优质教育资源,努力实现“轻负担、高质量”,让学生想学、会学、乐学。要扎实抓好各学科学困生的转化工作,早一点打算,多一点行动,少一点埋怨,尽一点爱心,要花大力气提高合格率和优秀率,力争所有学校质量达优。

4、重视和突出体艺工作,加强特长生培养。要开齐、上足,教好新课程方案所规定的各类课程,重视和突出艺体工作。要营造育人氛围,建立书香校园,让校园艺术节、体育节、读书节,科技节等制度落在实处。要全面实施《国家学生体育健康标准》,推进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确保学生一日不少于一小时体育活动时间。

(三)加强安全工作,创建“平安校园”。

安全工作始终是我们学校工作的头等大事,我们要牢固树立安全重于泰山,稳定压倒一切的思想,增强政治意识,责任意识。进一步建立健全“平安校园”的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加大学前班的管理力度,保育员及值班老师要加强巡查值班,努力营造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让家长放心,学生舒心,确保学生健康成长。一是要建立和健全工作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明确职责范围,保证安全工作的落实实施。定期进行安全工作检查,加大校舍安全检查力度,发现问题及时整改;二是要花大力气全面提高安全工作管理水平和能力,把食品安全、交通安全、活动安全放在突出位置;三是要把安全教育纳入学校的教育教学内容中,全面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四是加强各种逃生演练活动,提高应急避险能力。五是搞好疾病预防工作。六是做好值班守校和门卫工作。

(四)加强后勤管理,为和谐校园保驾护航。

一是狠抓校园环境建设,立足长远,认真规划。绿化以杨柳为主,文化以小辣椒为主,突出办校特色。二是管好校舍校产,充分发挥现有设备的使用率,继续加大投入,改善办学条件,完善校园广播建设和体育活动设备建设。倡导全体师生勤俭节约,爱护公物。三是加强卫生和健康教育,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定

期对公共场所进行消毒。四是搞好教学服务工作,维护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确保一切工作和生活正常运行。

附各月工作安排:

二月份:

1、做好外省户籍学生登记工作和开学注册工作。

2、做好保生、留生工作,了解各班到校人数和开学情况。

3、采取具体措施稳定学生情绪,搞好校园卫生和安全教育工作,全力保障开学工作顺利进行。

三月份:

l、要求各班、各部门制订各项计划,并检查落实情况。

2、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和教给学生一些安全知识。

3、开展“雷锋月”的专项思想教育,努力使校风、学风明显好转。

4、做好“少年华罗庚杯赛”初赛选拔工作。

5、庆祝“三八”妇女节。

四月份:

1、进一步贯彻落实教学常规工作的要求,对教学常规进行检查。

2、抓好教师的值日和学生午休纪律。

3、组织和发动学生参加写字比赛。

4、进行期中考试,并做好期中小结。

5、进行家访工作。

五月份:

1、进一步加强安全教育,特别是预防交通事故和防火教育。

2、继续抓好学风建设,对班工作进行检查和小结。

3、召开班主任工作会议,组织班主任交流管理班的经验。

4、组织教师参加语文新课标调教比赛。

六月份:

1、组织学生参加小学生写字比赛的决赛。

2、组织参加小学语文新课程教学调教评比活动。

3、庆祝“六一”节活动。

4、召开班主任和教师大会,并做好六年级毕业班质量检查工作。

七月份:

1、做好期末考试各项工作。

2、做好学生籍册归档和公物回收保管工作。

3、做好暑假的安全教育。

4、做好暑假值班和护校工作。

水边小学

篇10:水边小学2008年家庭教育工作总结

(2007—2008学年)

为了切实落实德育首位,努力增强德育实效,本学年我校结合实际,研究和调整了学校德育工作思路:通过“在学科中渗透、在活动中教育、在生活中锻炼”不断提高德育工作实效。我校的具体做法和体会是:

一、制度建设是增强德育实效的保障。

加强德育管理制度建设,形成科学规范的管理,是德育工作从经验走向科学高效的保障。统率我校德育工作的是《水边小学德育工作管理制度》,它确立了德育工作校长负责制,分别明确了全体教职员工、大队、中队辅导员的工作职责,使德育工作做到了有章可依,有制可循。

二、利用班会进行德育教育。

定期召开班会,向学生及时进行形式多样的、能引起共鸣的有说服力的思想教育。如开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主题班会,狠抓文明礼貌。如以“安全伴我行”主题班会,狠抓安全教育,从而提高安全和自我防范以及自我保护意识。又如“我爱我班”主题班会,全面树立“爱校如爱班、爱班如爱家”的意识,进一步加强落实班级及校园财产保管公约及卫生公约。

三、课堂是增强德育实效的主阵地。

只有将教书与育人有机结合起来,才能从根本上提高学校德

1育的实效性。我校坚持不懈地强化了学科德育,对学生进行做人、诚实、守信、守纪、关心集体、心理健康等思想教育,加强对学生进行思想、伦理、文明习惯的养成教育。

掘渗透内容。

深入挖掘各学科中的德育因素,充分发挥各门课程优势,加强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和革命传统教育,音、体、美等学科也结合学科特点,陶治学生情操,提高心理素质,磨练意志品质,培养团结协作和坚忍不拔的精神。寓德育于各学科教学之中。

四、扎实开展德育活动是增强德育实效的重要渠道。德育不是把外在的规范告诉给受教育者之后,也不是举行一两次做秀的形式化的活动之后就会变成他的美德,它所面对的是一个个有情感的人。只有借助德育内容,德育目标相关的情景,依赖于受教育者对真善美的真实的心灵体验,受教育者的内悟、反省、自律,才能形成他的道德理念,进而转化为道德行为。按照德育应当遵循“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未成年人的原则”,我们强调实践育人,体验教育,把德育工作寓于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在我校,“让学生在活动中扮演一种角色,获得一种感受,明白一个道理,养成一种品质,学会一种本领”的德育活动理念已经深深地植根于老师心中。

五、组建兴趣小组,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学校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特长,设立了文艺组、体育组、2书画组、手工制作组和广播组五个兴趣小组,并精心选派专业强、思路活、有创新的教师指导活动,制定阶段、学期计划,对活动定内容、定时间、定目标、定方法,拓宽了课外活动领域,使学校活动呈现出多渠道、多层面的态势。

1、校本实践突出“三个互动”,手工制作显现特色教育。我校手工制作坚持以“变废为艺术、变丰富资源为艺术”的原则,利用泥土、废纸、废布头,甚至利用树叶、瓜子壳等进行创作。制作阶段先由教师组织分类别进行指导,使学生从中学会手工制作的方法,学习选择材料和制作工序。制作放手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去搞创作,强调了制作中的“三个互动”过程,让学生与教师共同参与、让学生与学生合作参与、让学生与家长配合参与创作手工作品。学生作品完成后,由班主任和辅导教师组织初选,在班级初选展览,把精品推荐到学校展览,学习、评议、交流。通过多层面的手工制作活动,培养了学生动手、动脑的实践能力,引起了广大家长的高度关注,拉动了学校与家庭互动、交流的纽带,使手工制作活动成了学校的一个亮点工程。

2、文体活动打破常规,学生参与情趣高涨。

学校文艺、体育兴趣小组活动做到“期期有活动、月月有比赛”。文体活动打破了的以班为单位的组织形式,打破了传统课外活动的安排模式,取消年级、班级界限,根据学生各自的特长、兴趣、爱好,重新组合,编排活动小组。文艺活动内容以绘画、书法、舞蹈、合唱为主,体育活动活动内容以篮球、乒乓球、羽

3毛球、田径为主。活动时教师积极参与组织指导,学生主动积极参加,从此课外活动校园有歌声、有了笑声、有了掌声。

篇11:水边小学2008年家庭教育工作总结

2008年教师继续教育工作总结

今年我校在上级指导下,继续以课程改革和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中心任务,多渠道加强教师的业务指导和培训,将教师观念的转变,理念的提升贯彻于培训的全过程。坚持在学习中实践,在实践中研究,在研究中反思。初步构建了将理念的引领与教学行为的跟进有机结合的校本培训模式。为了以后的继续教育培训工作做得更好,现将这一年来的主要工作总结如下:

一、进一步实践我校校本培训模式,不断巩固、完善和提高。

1、提高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熟读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

2、提高教师的理论素养。学习课程改革的基本教育教学理念,并能运用于课堂教学和课例评析。

3、夯实教师的文化底蕴。学习上级部门规定的培训教材如《新课程师资培训精要》、《教师心理健康与情感》等,使之成为教师的精神读本。

二、强化管理,推进教师继续教育有序进行。

教师继续教育工作,是学校管理工作中的一个永恒主题,同时又是一个系统工程,强化管理,确保措施到位十分关键。加强对教师继续教育的管理,强化各项措施落实。为此我们做到了:

1、加强教师继续教育工作的组织领导;

2、组织教师自学指定的教材内容和参加校本培训学习以及校本教研;

3、落实培训场地、时间、内容、主讲教师和培训设施;

4、负责教师自学和校内集中培训的检查、考核、登记;

三、创新模式,优化教师继续教育

1、实践我校校本培训模式

本年,根据我校的实际情况,开展了“研究一体化”研究,加大了对校本教研的宣传力度,使全校教师都转变了观念,充分认识到了开展校本教研是学校发展和教师成长的现实要求与紧迫任务、是深化教学研究改革的方向和重点、是全面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实际需要。同时还对大力推进校本教研工作做了明确要求,制定了各项制度,学校按要求结合实际,踏踏实实的将校本教研工作引向深入。在校本教研工作中,老师们的教育理念、教学水平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2、积极组织教师参加上级安排的各项培训。

我校参加了上级组织的信息技术教育培训,学科培训,通过学习、培训,使老师们更新了知识,拓宽了视野,懂得如何进行探究性学习,如何将计算机的使用与现有的课程密切结合,最终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达到了理想的培训效果。

3、加强外出学习和培训学习。

为了开阔教师们的视野,多了解外面的教育动态和教育信息,只要有外出的学习机会,校领导都会积极派人参加学习。外出学习教师回来后,把学到的有关理论知识向大家介绍传授,以点带面,扩大影响,增进每个教师学习新的教育理念的机会。

篇12:水边小学2008年家庭教育工作总结

【关键词】家庭观;柳美里;幸福;责任感

项目名称:从柳美里的作品探究日本女性家庭观的崩溃与救赎,黑龙江省教育厅度人文社会科学项目(2013年),项目编号:12532185。

作为在日韩国人,在她的作品中没有刻意回避韩国人的身份,并以自己的名字创作,在对家人的称呼中也使用韩语的称呼,比方说在《水边的摇篮》中的“罕美”、“罕贝”、“考嫫”、“姨嫫”等。同时也在述说在日韩国人生活中遇到的不公平待遇,被歧视的经历,和他们生活中的不如意。然而从表面上看柳美里和家人的不幸都是由于在日韩国人的身份造成的,但是实质上家庭和家人不幸的根源在于缺乏“爱”和家庭责任感。

《水边的摇篮》发表于1999年,由三篇短篇小说构成,以自传体的形式,讲述了柳美里从出生到十八岁的生活。有别于柳美里的其他作品,《水边的摇篮》详细而现实地记述了在日韩国人----柳美里一家的痛苦。与其他在日韩国人一样,在日本人眼里,他们不是日本人,所以时刻排斥和取笑他们;在他们本人的眼里,他们不是韩国人,过着没有自我的生活。这也是柳美里自幼时起痛苦的根源,更是她家庭不幸的来源。

《水边的摇篮》这一题目中,“水边”实际上是海边,对于海的另一边的眺望,说明柳美里对于“普通的”、“正常的”家庭生活的渴望,文章中多次提到了海边,与真弓逃课去了叫作“热海”的海边,被妈妈带去看精神科医生后,想以自杀获得新生的美里,来到了海边,但是她没有成功。而一半埋在海边的沙滩里,铁架已经生了锈的“摇篮”是她对于自己家庭的描写。“摇篮”,看似是应该给人带来安全感的地方,然而却没有在它理所应当在的地方,而是出现在海边的沙滩上,随时可能被海浪卷走。已经生了锈,看来它已经被遗弃很久了,已经无法发挥其保证安全的作用了。这些正是她对于家庭的失望,暗示了柳美里对于家庭的既感到不安,急于逃离目前的生活,同时又充满了对幸福的家庭生活的渴望。

一、传统家庭的崩溃

1.婚姻责任感缺失

在《水边的摇篮》中,几乎没有出现过一段“完整”、“正常”的婚姻。无论是以丈夫抛下妻子儿女的出逃和妻子背弃家庭与情人私奔而告终的外祖父罕贝和外祖母罕美的婚姻,还是厌倦了喜欢赌博,对家庭没有责任感的爸爸,与有夫之妇同居的妈妈之间名存实亡的婚姻,还是照顾被妻子抛弃了的堀江和他的孩子,却无名无分的“祖母”----考嫫的婚姻,抑或是被柳美里当作恩师崇拜的东由多加以离婚收场的婚姻。总的来说是缺乏对婚姻的责任感。

在《水边的摇篮》中罕贝和罕美的婚姻是罕贝抛下妻子儿女出逃日本,另结新欢,重现组织了家庭的出逃和妻子背弃家庭与情人私奔而告终。虽然二人都曾短暂地“回归”过家庭,但是都是因生活的失意,而临时与儿女“团聚”在一起,而没有真正地真心地回归家庭。

妈妈把家里腌的辣菜出去卖,来维持生活。因为爸爸把工资都花在赛马上了。从那时候开始父母之间经常吵架。终于受不了不务正业、热衷于赛马的爸爸的妈妈,开始和高中时期的班长——有妇之夫的大桥频繁约会,最后干脆搬到大桥公司附近的公寓同居,结果就是常常留下四个儿女独自在家。爸爸没有令妈妈觉得安心的工作,而且还经常旷工和赌马,令妈妈失去了对家庭生活的安全感,在几经挣扎过后选择放弃对于婚姻和家庭。

而大桥也没有给妈妈婚姻的承诺,而是“金屋藏娇”似的,将妈妈安顿在从窗口可以看见自己家的公寓里。这是对两个家庭的巨大伤害。

在堀江的婚姻也是以堀江的妻子刚生下孩子就失踪了,他一边养育孩子一边寻找了十年妻子。然而,对于照顾他和孩子多年的考嫫,堀江并没有和她结婚,也没有给她婚姻的承诺。

在作者的笔下,这一段段不正常的婚姻,并没有被口诛笔伐,甚至没有那个人对于这些婚姻关系抨击或者做出负面的评价,大家都是自然而然地接受这种破碎的、离经叛道的关系。或许在作者的心目中这才是婚姻应有的形式。

2.父母的责任感缺失

《水边的摇篮》中几乎所有的父亲形象都是缺乏责任感的。日本是父权制的家庭体系,作为家长的父亲通常在家庭中有着相当大的权威,由于受到“男主外、女主内”的思想的影响,大多数日本男性放弃了与家人团聚的时间,导致日本的儿童几乎都是在母系的家庭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导致父亲角色的缺席。在《水边的摇篮》中父亲的形象不仅仅是家庭角色的缺席,甚至是作为父亲责任感的缺席。这极大地引起了日本读者的共鸣。同时,作为柳美里对于父权社会的对立和挑战的具体体现。

而相对于一般性的呼唤女性的权力的作品,《水边的摇篮》没有一味地强调母亲形象的伟大,没有一边与父权抗争,一边忍辱负重地养大儿女,而是赤裸裸地揭露了血缘关系维系的家庭中也存在的不可调和的矛盾。畸形的夫妻关系,互相伤害,不仅忽视对方的存在,而且忽视孩子的存在,导致孩子爱和社会生存能力的缺失,不仅质疑自己的存在价值,无法融入社会。也是人与人之间矛盾的社会关系的一个缩影。

二、家庭解体的表现形式

提到家庭解体的表现形式,人们通常会想到的是离婚或死亡,但是在柳美里的笔下却极少以这些具体的、激烈的、终结式的方式来表现家庭的解体,而是以模糊的、平和的方式来表现的。例如,罕贝和罕美的家庭的解体是以罕贝的再婚和罕美的离家出走的方式解体,爸爸和妈妈的家庭以妈妈的婚外情、与大桥同居而终结等。虽然家庭在柳美里的笔下以各种方式解体,但是似乎作为家庭重要成员的孩子们并未受到太多的影响。这一点可以通过妈妈对于罕贝和罕美的婚姻的解体的轻描淡写的描述中可见,还可以通过在妈妈背离了家庭与大桥同居后,“美里”曾经到他们同居的地方生活过一段时间看出。然而,真的是这种家庭的解体真的没有对于作为青年时代的柳美里造成伤害么?答案当然是否定的,一个原本就遭受到社会歧视的在日韩国人的家庭,又解体得四分五裂,自然会让“美里”这个孩子渴望“真正的”、“普通生活”,于是就有了她对“榻榻米下的海峡”的幻想。之所以称榻榻米下面的理想世界为海峡,说明在她的心中现实世界和理想世界之间的距离就如同隔了一个海峡,遥不可及。可是那里却是“听不到全家团圆的声音”,可见其实她还是对于家庭的团聚的强烈渴望。然而残酷的现实是他不得不被动地接受家庭解体的事实。

纵观柳美里的作品,不难看出都是以家人为原型的叙事。然而在叙事的过程中丝毫没有流露出任何与“幸福”有关的语言。不仅如此,就连和家人融洽地相处的事例都不曾有过。然而,正是这种毫无掩饰的叙事正是柳美里写作中引人深思的地方。她并没有想让读者来评判她的“幸”与“不幸”,而是像通过自己的遭遇教会读者特别是觉得生活在绝望中的日本女性,传统的家庭不是生活的全部,每一个人都可以突破传统,获得新生。

【参考文献】

[1]李长声.与日本女作家柳美里“对谈”.译林,2003(1).

[2]吴琳.韩裔女作家柳美里的“滞日”创作.日本学论坛,2007(4).

[3]柳美里.水边的摇篮.竺家荣译.人民文学出版社,2006.

[4]张文颖,姜海燕.从柳美里的《家庭电影》看当代家庭的解体.日语学习与研究,2009(4).

[5]张晓宁,包淑兰.柳美里文学作品的家庭主题.日本研究,2012(1).

[6][日]川村凑.日本现代女性与“家庭”.许金龙译.世界文学,2001(4).

[7]谢志宇.论近、现代日本文学中的“家庭”.CNKI中文期刊全文数据库,2010年博士学位论文.

上一篇:过年的感觉真好来作文550字下一篇:关于科室发言稿